慢性病的防治策略范文

时间:2023-10-24 18:05: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慢性病的防治策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慢性病的防治策略

篇1

关键词: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新策略;新方法

慢性丙型肝炎的起因是机体组织细胞遭受到丙型肝炎病毒的攻击,这是一种能持续慢性发展、具有隐匿性的传染性疾病。近几年来不少医学研究者通过利用治疗性疫苗或蛋白酶抑制剂或聚合酶等,联合聚乙二醇-IFN、RBV组成"三联"治疗,并加大对此治疗方式的临床试验研究,发现这是一种能够有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新方法,这位未来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 慢性丙型肝炎

慢性丙型肝炎主要靠血液进行传播,具有隐匿性、持续慢性发展等特点。机体遭受到丙型肝炎病毒的慢性感染将会导致肝脏纤维化和局部出现慢性炎症坏死,少数患者会发展为肝硬化疾病或者是肝细胞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

刘某,男,30岁,未婚。2013年12月来本院就诊。根据患者描述,最近一段时间感觉人特别容易疲劳,吃东西没什么胃口,腹部总是有胀胀的感觉,头晕乏力,尿液颜色呈黄色,且最近睡眠不佳,肝部有轻度触痛。曾去医院就诊,吃过一些治疗药物,未见起效。

2 当代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面临的挑战

虽然大多数患者在经过标准治疗后均已得到治愈,然而也存在少数患者未能获得痊愈,这无疑为当代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针对初始治疗无应答或者是治疗后复发的患者制定相关个体化治疗方案,并严格执行,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慢性丙型肝炎不能得到治愈的患者数量。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存在多种影响疗效的可预测或不可预测因素,使得患者对治疗产生不同的反应[2]。由此可见,通过运用单一的治疗方式不能达到根治的效果。近几年来,有关研究表明,如果是低病毒载量的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炎能够得到治愈,一般延迟应答或者是高病毒载量的患者很难达到治愈的效果。原因就是他们对治疗应答的反应存在差异。因此,医疗人员在早期治疗时应根据治疗结果来进行远期预测,并制定对应的治疗方案指导临床治疗,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治愈率[3]。

3 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病毒的新策略和新方法

3.1利巴韦林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是当今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标准策略 利用利巴韦林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用药方案将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带进了新的领域,标志的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新时代的到来[4]。该联合用药策略具有如下特点:①血药浓度平稳且半衰期较长;②聚乙二醇的使用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机体产生抗原抗体反应,避免了由于抗IFN抗体的产生使得普通IFN治疗失败;③降低了体内蛋白酶对药物的降解速度;④药物集中在肝脏和血液中,因此在用药时可固定剂量。有关研究结果表明,慢性丙型肝炎是一种能够治愈的疾病。患者在经过标准治疗后,3年内可维持完全应答,在临床上这是一种治愈的现象。目前利巴韦林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是当今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标准策略,其治疗方案为:对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炎治疗40w,治疗中可适当使用1000~1500mg利巴韦林辅助治疗;对基因2型和基因3型慢性丙型肝炎治疗20w,治疗中适当使用400mg利巴韦林辅助治疗。经治疗后,所有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均获得SVR,3年内可维持完全应答。

3.2应答指导的个体化治疗标志着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进入新时代 目前,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的标准方法是通过借助聚乙二醇与利巴韦林联合使用,来实现治愈患者的目的。根据不同的基因制定相适应的治疗方案[5]。①由于宿主的年龄、病毒载量、基因型以及对药物的敏感性的不同,而使得患者对治疗产生不同的应答;②根据基因型确定合适的治疗疗程,以防延缓应答的患者出现复发的现象。一般通过采取早期应答模式能够有效对患者进行长期的预测治疗,由此可见,在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时可以应答指导的个体化治疗为指导,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6]。治疗疗程的合理化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复发率,提高临床疗效。对任何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均可采用这一策略,并对患者进行适当的管理和评价,以增强患者的依从性,提高治愈率。应答指导的个体化治疗策略充分体现了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个性化和规范化,标志着我国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水平的提高[7]。

3.3聚乙二醇联合STAT-C是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的新方法 目前还存在不少慢性病型肝炎患者未能对治疗做出准确的应答,且治疗后出现复发症状,这就要求相关医疗人员加大对有效抗病药物的研发力度,争取早日缓解患者的痛苦。随着有关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的临床试验研究的增多,使得慢性丙型肝炎的治愈率增大,标志着在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上又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8]。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利用治疗性疫苗或蛋白酶抑制剂或聚合酶等,联合聚乙二醇-IFN、RBV组成"三联"治疗来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酶抑制剂等均属于新型药物,其中聚乙二醇-IFN与蛋白酶抑制剂以及RBV联合治疗已经取得了成功的试验,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预计在3年内能够在临床上得到广泛使用,此新型治疗方法将疗程缩短为20w,且每位患者均能得到治愈。相关医疗人员在接下来的几年会加大对其他的聚合酶抑制剂的临床试验研究力度,以研发出更多的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有效药物。

4 讨论

随着慢性丙型肝炎的发病率的增加,使得患者在实际治疗过程中产生无应答率增加,患者未出现应答就必须停止用药,这严重影响到了药物治疗的效果。因此,相关医疗研究者必须加大对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的重视程度,明确分析造成病变的原因等。

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不仅要清除机体血清内的病毒,还应清除肝细胞内的病毒。也就是说需要相应的T细胞功能恢复其对应功能,才能确保机体组织细胞在遭受到病毒攻击时能够持久应答。

综上所述,虽然目前有很多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方法和策略,但是在实际治疗过程中患者会伴随着其他的症状,如肝硬化、重叠HIV等,使得研发新型治疗方法和策略势在必行,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工作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谢玉梅,李冰,马力,等.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脾切除或部分脾栓塞术后抗病毒治疗的疗效观察[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2,9(05):63.

[2]张斌.益气凉血解毒化瘀法对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15(5):24.

[3]魏欣,谢玉梅,陈琳,等.丙型肝炎肝硬化的"分级"及聚乙二醇干扰素-2a联合利巴韦林的抗病毒治疗[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1,5(18):34.

[4]张斌,薛博瑜.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近况[J].山东中医杂志,2012,1(9):7.

[5]刘芳,刘剑,刘燕玲,李兵顺.复发型丙型肝炎的分析与探讨[J].疑难病杂志,2010,4(12):12.

[6]车念聪,付修文,高连印,等.北京地区慢性丙型肝炎中医证候学研究及辨证分型的初步调查[J];北京中医,2011,10(32):9.

篇2

【摘要】慢性病是当前人类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以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为代表的慢性病已经成为我国居民的主要死因,占总体死亡的80%以上。因此提高慢病防控能力,有利于家庭、社会和谐发展。自2009年我县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启动后,经过各级专家的反复跟进培训,我县医生的慢病管理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基层医疗单位的就医环境和综合服务也逐步得到了居民的认可,慢病防控能力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慢性病;预防与控制;能力

【中图分类号】R19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1065-021.慢性病防控现状

基层目前开展的慢性病管理主要围绕项目在所辖区开展高血压、糖尿病管理,肿瘤筛查和重性精神病人管理治疗等项目工作。慢性病危险因素的监测我县还未开展。就慢性病防控评估能力看,我县整体评估能力薄弱,截至调查之日,我县尚未开展过慢性病防控评估,慢性病工作开展的局限性和短期性,限制了慢性病评估的有效实施。

从基线调查、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入手,通过开展“家庭主妇培训班”、“小手拉大手”、“健康一二一”和发放限盐勺、控油壶等活动对辖区居民进行健康教育和健康干预,达到预防与控制各种慢病的目的,已取得了一定成效,采取的方法和措施逐步被群众认识和接受。2.慢性病干预

慢性病干预是有效控制慢性病的手段。慢性病干预的覆盖面越广,人群受益率越高,慢性病防控工作效果越好。慢性病高危人群的发现管理工作开展的远远不够。需要加大慢性病干预工作点,扩大干预范围,创新干预方式,加强干预力度。我县慢病工作的开展主要是以国家经费补助项目或自治区科研项目的支持为依托开展。基层目前开展的慢性病管理主要围绕项目在所辖区开展高血压、糖尿病管理,肿瘤筛查和重性精神病人管理治疗等项目工作。

2.1高血压、糖尿病的干预。各单位对辖区内所有35岁以上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为管理目标人群,并且在以65岁以上老年人体检为契机,对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筛查、评估登记建档管理和随访,并制订了高血压、2型糖尿病筛查、评估、确诊管理工作流程,做到了慢性病个案实行一人一病一档案,每个档案中有个人信息表、个人体检表、每次随访记录表等。

2.2精神卫生工作的干预。精神卫生工作作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其造成的个人、家庭、社会危害是有目共睹的。今年来,针对精神疾病的卫生关注度和防治管理逐渐被纳入到慢性病的重要工作范畴。2009年,国家医改工作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纳入9类3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当中。宁夏地区为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实施,自2010年起,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全面纳入到疾控工作的常规性工作任务当中。2010年我县开展实施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工作的辖区覆盖率基本为100%,然而因地区在精神卫生专科的发展上缺少配置,我县普遍存在专业精神专科医师和精神疾病防治工作人员短缺问题,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率未得到有效提高。开展精神卫生工作的专业人员队伍并未得到壮大,疾控机构中开展精神卫生工作的人员普遍缺少专业的精神疾病专业知识,加之诸多的疾病控制工作内容的统揽一身,难以保证精神卫生专业防控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总之,慢性病的管理缺少长期的、规范的、具有顺畅工作流程的管理模式。因此,要实现慢性病长远的预防控制管理水平,则需要制定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指南,在如何有效发挥疾控机构工作人员能力和基层百姓的参与性上进行深入思考。

2.3其他。2009年9月,隆德作为宁夏的试点县,首次开展实施中央补助地方妇女子宫颈癌早诊早治项目工作,随后在2010、2011年增加肿瘤随访登记、食管癌/贲门癌早诊早治项目工作,2012年又启动了妇女乳腺癌早诊早治项目工作,在项目支持下,推动了一部分的慢性病防控工作内容的开展,惠及广大群众。

较之结核病、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和免疫规划工作,隆德县慢性病防控工作缺乏丰富的经验、规范化的流程和科学指导的工作规范。慢性病工作涉及内容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对健康需求的增多,除常见的高血压、糖尿病等主要慢性病防治外,对于肿瘤防治、营养保健、口腔卫生等健康需求日益增大,慢性病防控工作任务越来越重。以隆德县现有的疾控队伍力量和慢性病防控机构、人员建设现状来看,满足人群诸多的慢性病防控需求存在着很大的差距。3.建议

3.1政府制定政策,落实防治经费,形成以卫生部门为主,协调各部门共同努力的“大卫生”新格局是关键。

3.2发展一支战斗力强的慢病防治工作队伍是保障;主动协调好涉及乡镇村领导和部门关系外,参与工作的乡村医生建立和管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给予一定的补助,形成“大卫生”的局面。

篇3

【关键词】慢性病 流行现况 知信行

中图分类号:R1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370-03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on The Status of Chronic Diseases and The KAP of Chronic Diseases Patients in Guangzhou Liurong Community

LI Jiehan CHEN Weijun

(Yuexiu district Liuro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in Guangzhou, Guangzhou 51018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pidemic current situation of chronic diseases in Liurong Community and the 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KAP) of chronic diseases patients,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es for establishing measurement for chronic diseases in community. Methods Multi-phase and systematic sampling survey was applied to randomly select a total of 2252 people in 800 households from august to October, 2009. People were interviewed with questionnaire about chronic diseases and the KAP of chronic diseases patients. Results The chronic diseases prevalence of community residents was 22.83%, of which chronic diseases prevalence had reached 52.01%. With the age increasing, the prevalence of chronic diseases was on the rise. The prevalence of chronic diseases in the top five were : hypertension、diabetes、coronary heart disease、high cholesterol、stroke.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 were more concerned about their health than healthy people. They were high awareness of health knowledge, and were accessed to health care knowledge initiatively, and adhered to a healthy lifestyle more than non-chronic diseases people. Conclusion The epidemic situation of chronic disease turned out bad. In addition to age, a major risk factor causing chronic disease was bad lifestyle. We can carry out health education activities through various ways for the resident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go health care needs and prevention skills, and to change bad lifestyle, so that to reduce chronic disease incidence.

【Key words】 Chronic diseases Current situation;KAP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迅速增长与老龄化,疾病谱与死因谱的变化,医学模式的转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逐渐成为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的发生与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为了解本社区慢性病的流行现况以及慢性病患者的知信行情况,探索适合本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模式,为制定社区慢性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于2009年8月至10月对六榕街社区开展社区卫生诊断调查工作,现将慢性病流行现况及相关情况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次居民卫生调查以家庭为调查基本单位,按照《2009年广州市社区卫生诊断指导手册》要求,采用分阶段系统抽样的方法,在随机抽取的8个居委会中,每个居委会随机抽取100户,最后共抽取800个居民户,总抽样比例为5.17%(800/15474);对抽中的样本家庭中实际居住的全部成员进行调查。

1.2 调查方法 统一使用2009年广州市社区卫生诊断的《社区居民卫生调查表》,由经过培训的公卫医师和社区护士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与家庭一般状况,疾病与行为危险因素状况,相关疾病情况等。

1.3 数据整理及统计学方法 调查资料由两组数据录入人员分别按调查表顺序进行录入,录入完成后对数据进行逻辑核查和异常数值的核查,确保进入统计分析的数据准确无误。数据录入软件应用Epidata 3.0。数据核对无误后,由Epidata 数据库输出为SPSS 数据库,使用SPSS 11.0 for windows统计分析软件,根据资料的性质选择适合的统计指标对所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

2 结果

2.1 调查人群的基本情况

本次共调查800户,调查居民2252人,其中男性1090人(48.4%),女性1162人(51.6%)。15岁以下少年儿童225人(10.0%),15~60岁(不含60岁)劳动人口1326人(58.9%),60岁及以上老年人701人(31.1%)。

2.2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现况

2.2.1 慢性病患病情况 结果显示,本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为30.91%,标化患病率为22.83%。其中60岁及以上居民的慢性病患病率已达69.19%(485/701),标化患病率为52.01%。随着年龄的增加,慢性病患病率呈现上升趋势(见表1),45岁以后上升幅度明显增加,各年龄组慢性病患病率有显著性差异(x2=838.068,P<0.01)。

表1 六榕街社区不同年龄组居民慢性病患病率

注:a.x2=838.068,P<0.01

2.2.2 慢性病病种分布情况 调查显示,高血压患病率(19.6%),标化患病率为13.68%;糖尿病(6.1%),标化患病率为4.1%,其他居于前五位的慢性病病种依次为:冠心病(2.4%)、高血脂(1.8%)、脑卒中(1.6%)。

2.2.3 不同年龄组居民主要慢性病患病率比较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脑卒中这五种主要慢性病的患病率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呈现上升趋势(P<0.01)。55岁以后上升幅度明显增加,其中以高血压、糖尿病的患病率上升为甚。见表2。

2.3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知信行情况

2.3.1 基本健康知识与信念 结果显示,慢性病患者与非慢性病患者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听过卫生知识讲座的率均较低,分别为16.67%、8.84%,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374,P<0.01)。慢性病患者的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均高于非慢性病患者,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的基本健康知识与健康信念项目慢性病患者与非慢性病患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2.3.2 自我保健情况 结果显示,慢性病患者的血压知晓率、最近6个月测量过血压和血糖与经常主动地获取一些保健知识的率均高于非慢性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4。

2.3.3 健康影响因素情况 结果显示,非慢性病患者的现在吸烟率与平时不参加运动的率均高于慢性病患者,而慢性病患者的戒烟率明显高于非慢性病患者的戒烟率,两者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5。

3 讨论

调查显示,六榕街社区居民的慢性病患病情况形势严峻,尤其是老年人,五成的老年人受慢性病困扰。随着年龄的增加,慢性病患病率呈现上升趋势。伴随着我国老年化进程的加速,慢性病的患病将不容乐观。

居于前五位的慢性病病种依次是: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脑卒中。高血压患病率最高,为13.68%,低于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18.8%[1]。糖尿病患病率为4.1%,高于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2.6%[1]。高血压、糖尿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的意义重大,原发性高血压是目前人类健康面临的最主要挑战,是第二次卫生革命奋斗的目标,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最主要的卫生工作[2]。本调查还显示,45岁及以上居民的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升高,而冠心病、高血脂、脑卒中的患病率显著升高的年龄在55岁及以上。因此,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的患病,也有利于控制其他慢性病的发病。而针对慢性病的干预措施应至少提前至45岁以前开始。

虽然年龄是慢性病的一个无法逆转的高危因素,但超过50%的慢性病的发生与人们的行为生活方式有关[3]。结果显示,六榕街居民参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的健康讲座的参与率较低,只有11.5%。慢性病患者的参与率高于非慢性病患者。结果提示,居民均不注重参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的健教活动,原因可能是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认识不深或者居民不太喜欢健康讲座这种健教方式。

慢性病的预防需要人们的主动参与,行为的改变必须依赖人们的自身约束。但是目前人们对健康责任的认识有误区,没有意识到通过自身行为去减少慢性病的发生,即使对某些危险因素有一定的知晓率,尚未做到主动去控制或消除这些危险因素以增进健康[4]。本调查显示,慢性病患者在健康讲座的参与率、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方面比非慢性病患者高,且更关注自己的健康,知晓自己的血压情况,定期监测血压血糖,主动去获取保健知识。在行为生活方式方面,慢性病患者显然比非慢性病患者更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吸烟、戒烟、参加运动等。这可能由于非慢性病患者因未患病而不重视控制危险因素的缘故。

慢性病病程长,疾病负担重,目前流行现状不容乐观,此时正是慢性病控制的关键时刻,慢性病社区综合干预,不但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行为,更是政府行为,让各个部门,如卫生部门、教育部门、大众媒体等共同合作[5],才能动员起广大居民,才能达到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的目的。目前,健康教育的重点对象是患病人群,目的是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带病延年。我们的思路是,把健教对象从以患者为主,转变为以患者和家庭为疾病管理核心,广大社区居民的各种群体均作为健教对象。我们需扩大宣传,提高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知晓度,通过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健康促进,采用生动活泼的健教方式,吸引居民参与,大力提倡戒烟限酒、适当运动、平衡膳食,将防治慢性病的健教活动融入居民生活中,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和技能,自觉改变行为危险因素。目的是影响未患病人群,减少慢性病的患病率,减轻患者及家庭、社会的经济负担、心理负担。

参考文献

[1] 李立明,饶克勤,孔灵芝,等.中国居民2002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7):478-484.

[2] 王亚东,孔灵芝.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技术和策略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40-42.

[3] 解晔.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10):1712-1714.

篇4

关键词:慢性病;预防;治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4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081-02

在当代社会,慢性病由于患病时间较长,又容易引起其他并发症,成为困扰人们健康的主要病症之一。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健康管理理念被提出,并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和使用。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传统的健康理念应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系统依托,构建现代的健康管理模式。达到更好地预防和管理慢性病的效果,减少慢性病对患者生理上损害和心理上的残毒,真正地帮助人类建立一个健康而又和谐的社会环境。

1 我国现代健康模式的改变

健康管理,即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检测、分析、评估以及预测和预防的全过程。我国的现代健康模式主要包括健康信息管理、健康与慢性病危险性评价和健康计划三部分组成。具体就是它以个人或人群为服务对象,通过收集一些与健康相关的信息(年龄、体重、生活方式等),对慢性病进行危险性评价,提出以控制危险因素为目标的措施,最终达到减少慢性疾病发生及控制疾病进展的目的。

在我国,健康管理的兴起相对于美国等国家而言起步较晚。其概念与内涵在国内外并没有达到一致。尽管如此,并没有影响人们对健康管理实践的追求和探索。由于学术理论研究和实践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深度,使得相关产业和行业运行多停留在健康体检和健康中介服务层面。诸多情况下,体检中心只是截取了体检中的某几个环节,以致于很难体现健康管理的真正价值。更多的人将健康管理与体检看做是一样的,甚至有的人没有形成定期体检的健康意识,以致于形成“生病就医”的健康模式。在尚无明显症状的情况下,对自己的健康状况不重视或不了解,这是导致很多慢性疾病逐渐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科学技术手段的增强,我国健康模式逐渐走进丰富与完善阶段。

目前,我国在相关健康政策的指导下,正在积极构建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系统。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建立,有利于建立健康信息档案和多功能电子健康信息库。健康档案,能够全面地记录每个人的生活习惯、以往病史、诊治情况、家族病史、现病史、体检结果及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转归的过程等内容。多功能电子健康信息库的建立,能够将居民每一次体检、门诊或住院信息输入到信息库中,形成动态的健康信息。

2 慢性病的流行情况与变化趋势

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卫生报告中明确指出:慢性病无论在在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都是疾病的主要负担。在我国,慢性病是导致城乡居民死亡的前四位死因。据资料显示:2001年城市地区恶性肿瘤135.59/10万,脑血管病111.01/10万,心脏病95.77/10万,呼吸系统疾病72.64/10万;城乡地区依次为105.36/10万、112。60/10万、77.72/10万、133.42/10万。按照上述的死亡率计算,估计我国每年因慢性病死亡的人数500万左右(只包括上述四种慢性病)。

近些年来,我国慢性病除了具有一般慢性病的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等流行特征以外,逐渐趋于年轻化。主要体现在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和癌症等疾病上。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对1972-1996年间的资料分析后,得出最近5年小于40岁发生脑出血的人是前5年的6.3倍。这几年,年轻化趋势更加明显。

3 我国慢性病的防治策略

3.1 转变健康管理观念,重视健康管理:健康管理不是简单地使用保健品,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体检活动,而是一种了解个人或群体健康信息,分析病症特点和规律,减少慢性病发病率或控制疾病进展的一种管理模式。它的宗旨是调动个体和群体及整个社会的积极性,尽量利用有限的资源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目的在于使病人以及健康人更好地拥有健康、促进健康,有效地降低医疗支出。

3.2 建立完善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当前,建立完善的区域信息平台已是我国重要的卫生安全政策。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技术支持,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和电子健康信息库,有效地将健康管理机构和医疗机构的信息平台衔接在一起,实现了健康信息资源的共享。同时,也建立了动态的居民健康信息库。它的建立,有利于将居民每一次体检情况或慢性病的治疗情况,实时地输入到个人的健康信息库中。以免形成“死”信息,有利于形成疾病预防系统。依据不断增加的健康信息内容,总结与分析居民个人在一定时期内的健康情况,有助于及时发现病症,及时治理。

3.3 控制相关影响因素:世界卫生组织曾明确指出环境污染、不合理的膳食行为和生活方式是引发慢性病的主要原因。例如,高能量与高脂肪的膳食与肥胖、糖尿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吸烟与呼吸系统疾病密切相关。这些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如若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各种慢性病的发病率仍然会持续增高。因此,必须采取适当的健康教育手段逐渐改变人们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和生活方式。除此之外,慢性病的流行特点也决定了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是预防与控制慢性疾病的最佳手段。我国慢性疾病已经逐渐趋于年轻化,倘若能够通过合理的健康教育方式,使他们改变大吃大喝、吸烟等生活习惯,一定程度上可以逐渐控制年轻化趋势。

4 结束语

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慢性病已经成为困扰各国人们的主要疾病之一。为了能够有效地降低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控制慢性疾病的进展,必须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通过本文的论述,我们必须转变健康管理观念,以新的角度去了解健康管理,提高对它的重视程度;建立完善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构筑个人健康档案和电子健康信息库;严格控制致使慢性疾病引发的源头。

参考文献

[1] 庄立辉,刘明亮,郭继志,等. 慢性病防治现状分析[J]. 卫生软科学, 2009,(01)

[2] 邹萃. “知己健康”:慢性病社区管理新模式[J]. 中国社会保障, 2009,(06)

篇5

关键词:社区;65岁以上老人;慢性病诊断;干预措施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466-02

我国慢性病发病率高,对患者造成心理创伤,是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是国家十项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11年5月21日~10月11日对东关社区65岁以上老人进行健康管理服务,对有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现将其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及内容:调查对象为东关社区18个居民小组65岁以上的常住老人。调查内容为人口学资料、生活方式、疾病相关因素、健康状况等内容。

1.2 调查方法:采用查阅有关资料;对65岁以上居民进行健康管理服务(包括健康体检、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等方法。

1.3 资料处理及分析方法:对查阅资料进行分析与整理,所得数据用人工处理。对健康管理服务结果进行整理、归纳、总结。

2 结果

2. 1 人口学状况:社区人口5848人,65岁以上老人386人,其中男性101人,女性285人。

2. 2 流行病学诊断

2.2.1 根据东关社区2011年纳入慢性病管理情况发现:男性慢性病患病率为70.19%,女性慢性病患病率53.18%,同时患两种病38.29%,同时患三种及三种以上疾病29.56%。65岁以上居民慢性病前五位依次: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恶性肿瘤、脑卒中。

2.2.2 东关社区2011年65岁以上老人健康体检情况:体检人数为270人:男74人、女196人。男性健康体检异常情况依次为心电图异常、血压高、血脂高、脂肪肝、血糖高。女性健康体检异常情况依次为血脂高、心电图异常、血压高、脂肪肝、血糖高。

2.3 健康危险因素诊断通过对65岁以上老人健康危险因素评估发现,危害健康的因素为不合理膳食、缺乏体育锻炼、饮酒、吸烟、不良心理社会等。

3 讨论

3.1 东关社区65岁以上老人人口学基本情况:社区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6.6%,社区居民已接近老龄化程度;男女比例为1∶2.83。

3.2 东关社区老人慢性病基本情况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是危害社区居民的首要因素。男性心脏病患病率高于女性,女性糖尿病明显高于男性。女性血脂血糖异常现象明显高于男性。

3.3 男性的健康危险因素从高到低依次为:不合理膳食、缺乏体育锻炼、饮酒、吸烟、不良心理社会因素;女性的健康危险因素从高到低依次为:不合理膳食、缺乏体育锻炼、肥胖、不良心理社会因素。

3.4东关社区65岁以上老人慢性病的干预措施慢性病与生活方式关系密切,所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慢性病的干预措施以健康促进为主,制订以下干预措施:

3.4.1 对社区65岁上老人,每年提供一次健康管理服务,做好筛查和建档工作。

3.4.2 对于已经诊断的慢性病规范管理;预见性防治措施在社区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如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足底压力检测,可以早筛查足部疾患,提早干预[1]。对于未按照诊疗指南用药的慢性病患者,指导其规范用药。

3.4.3 健康危险因素的干预,针对吸烟、喝酒、不合理膳食等可控制的健康危险因素,社区要根据不同人群特点开展分类健康指导和个性化防治策略。针对男性社会、家庭、心理压力;性格易冲动;吸烟、喝酒、起居不规律等特点,社区健康教育注重宣传缓解男性压力、改变男性生活方式等方面。 帮助女性居民合理膳食如低盐、低脂饮食,加强体育锻炼。注重民族文化差异,开展多种形式、内容丰富的社区健康教育[2]。

3.4.4 宣传中医知识,发扬中医在慢性病防治方面的作用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中医药医疗服务已纳入基本医疗。中医药服务除药物治疗外,其中医特色疗法如中医耳穴疗法不仅能抗焦虑,还有降低血压的功效[3];中药泡足通畅气血,改善血液循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足[4]。中医药学重视预防保健,强调“治未病”, 在慢性病的防治上有独特的优势。

3.4.5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变思想观念,改变服务方式、内容和手段,满足社区居民各种卫生需求。加强对老年人集中居住的养老院、社区的管理,关注独居、空巢老人,加强社区家庭病床的管理[5]。

4 结论

东关社区老人男女比例失调;患病率增高;高血压、糖尿病仍是社区老人的主要疾病;不合理饮食和缺乏体育锻炼等是多种慢性病的共同危险因素。社区老年人健康服务;慢性病管理;健康教育;健康危险因素的干预等措施的实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发生,保障城乡居民获得最基本、最有效的公共卫生服务,有效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杨青,钱晓路,白娇娇,等.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足底压力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4):335

[2] 张素娟,曹艳红. 社区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对策[J].当代护士,2010,11:30

[3] 徐晓春,郑求娇,高美娟,等.中医耳穴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并发焦虑患者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0):996

篇6

关键词:慢性病;慢性病管理;管理模式

慢性病主要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等)、脑血管疾病(脑卒中等)、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支气管扩张、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恶性肿瘤、神经病等一类疾病[1]。慢性病的病程比较长,病情原因复杂,对患者的健康损伤和对社会的危害比一般病症严重,因此加强慢性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非常重要[2]。目前研究发现,近年来慢性病的发病率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越来越高,为了解决这一严重危害居民身体健康的慢性病问题,需要根据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特点,综合分析影响慢性病管理效果的各种因素,采取合理的慢性病管理模式,达到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的目的。

1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慢性病管理现状分析

1.1技术人员的不足

在慢性病的健康管理工作中,首先需要一支专业的技术人员队伍,保证慢性病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是决定慢性病预防和治疗工作成效的关键。调查发现,本地区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技术人员配置上大部分单位的人员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普遍存在全科医师少、没有心理咨询师和营养师、护士人员为主的问题,造成患者随访质量低,患者档案和体检表内项目填写不完整、漏项、缺项、错误填写等,严重影响患者疾病信息的真实性[3]。

1.2保障不足,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增强

公共卫生服务是一项社会公共事业,各项经费理应由政府公共财政提供全额保障。近几年尽管各级财政对于公共卫生的投入有所增加,但与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仍然很大,特别是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民营医疗机构拨款更少,严重制约了相关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有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单位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出于生存需要,只能“重临床、轻公卫”,积极加强自主创收,势必影响慢性病管理服务。

1.3慢性病健康教育宣传力度不够

慢性病健康教育主要包括为患者和居民发放慢性病预防和治疗相关知识手册、举行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和在高血压日、无烟日、糖尿病日等开展宣传活动[4]。但本地区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健康教育宣传力度不够:各活动实施单位对活动管理工作重视不足,群众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导致上门建档、年体检工作和随访工作存在较大的困难,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受到限制。

1.4慢性病患者的发现登记过程存在问题

慢性病患者的发现是进行慢性病健康管理的基础,目前长沙市慢性病患者的发现途径比较单一,主要通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责任医师、护士等工作人员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并登记慢性病患者,建立患者慢性病档案,而不是在患者就诊的时候发现慢性病进行登记[5],多少服务机构内部临床与公共卫生未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处于单打独斗的局面,此外,各级医疗机构慢性病登记报告体系未建立,也影响慢性病的登记、管理率的提升。现我市高血压的发现管理率约为41%(成人高血压患病率按18.8%估计),糖尿病患者的管理率为23%(成人糖尿病患病率按9.7%估计),比例较低。

1.5慢性病高危人群的干预问题

慢性病的高危人群包括伴有肥胖、血压偏高、血糖偏高、血脂偏高、嗜酒、吸烟等情况的人群[6]。及时发现慢性病高危人群,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延迟疾病的发展是慢性病管理的重点,但目前本地区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慢性病高危人群的干预工作仍处于形式化阶段,只是在慢性病患者中调查有上述高危情况的人员进行登记建档,没有大范围规范开展针对性的干预工作。

1.6慢性病患者规范化管理难度大

慢性病患者规范化管理是指一年内对患者进行4次以上面对面的随访、药物使用指导、生活方式评价和一次免费的体检[7]。但目前要对管理的慢性病患者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管理仍存在较大难度,主要存在一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服务人员不足,往往身兼数职;二是部分慢病患者健康意识不高,不愿接受随访、不规律服药现象比较普遍;三是人员流动性大,如外出打工、跨区域居住等;四是部分患者对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机构信任度不高,认为不能解决其实际问题,从而配合度不高。综合上述几方面原因,导致患者随访、体检等服务不能正常进行,使规范化管理率提升困难。

2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模式探索

2.1设立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中心的管理模式

第一种方式: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中心直属于卫生行政部门管理 ,是卫生局下设立的独立法人事业单位,目前多为该管理模式。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中心的主要工作包括:对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财务管理的监督、人力资源的调用与培训、技术标准的采用、社区服务领域的选择、社区服务项目的选择、社区服务机构药品的统一采购及配送、社区服务质量的监督等。

第二种方式: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中心属于卫生局某职能部门,例如属于基妇科,这种方式可以将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中心归入到专门科室和专人管理之中,也是对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中心的一种职能分工[8]。该方式由于直接属于卫生行政部门,而不是其下设机构,势必大大增加卫生行政部门的编制。

第三种方式: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中心属于地方街道政府 管理,是一个独立的法人组织,能够承担政府下达的事务性任务,主要包括基层卫生服务,该方式有利于调动街道办事处力量,从政府层面推进各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2.2行业分散管理模式

基层社区机构自行设立服务机构中心,根据自己的管理模式运营,其补偿机制为所有公共卫生投入政府均不承担,均有主办单位、集体或者个人采取股份制的形式进行支付,属于一种市场化运行模式[9]。

2.3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心一体化管理模式

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心一体化管理是指在自己所辖范围设置若干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站,将其行政、业务、人员及财务等各方面归在一起统一管理,根据服务站经营情况及绩效考核决定员工的报酬及奖励。

2.4委托管理模式

在卫生局的组织下,通过招标等方式委托某个组织或机构经营管理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地方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为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发展的政策环境,但不承担卫生投入,卫生投入由委托机构自行负责。

3小结

目前对慢性病的防治与管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同时也是一个积极有意义的工作,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面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原则,一方面对慢性病患者进行治疗和管理,另一方面要积极做好慢性病的预防工作[10]。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根据社区不同要求开展相应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其便捷、综合、连续的特点,可以有效推进慢性病健康教育宣传、检出、预防及管理工作的发展。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模式的优化,能明显改进慢性病管理过程的错误,值得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宫桂英,王文礼.慢性病的随访管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101.

[2]吴军,沈安,陆F.全科服务团队模式下家庭医生绩效考核的方法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31):3543-3545.

[3]钟宁,吴克明,刘德安等.全科团队社区卫生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及应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0,17(2):71-75.

[4]何婷婷,洪倩.安徽省社区慢性病防治人力资源开发策略探讨[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1,16(3):233-236.

[5]徐文君.健康管理理念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南京医科大学,2010.

[6]玄泽亮.上海市社区全科服务团队模式的比较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2):3903-3904.

[7] 钟宁,郑平,方军波.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全科团队长角色的再认识[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6A):1825―1826.

[8] 韩敏燕.社区慢性病患者的管理及现状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1):253-254.

篇7

王陇德:健康档案是社区和基层卫生服务领域的热点和重点。以糖尿病为例,健康档案的建立,首先有助于糖尿病患者及糖耐量异常者的发现,同时有利于帮助他们提升自我疾病管理水平,也可提升社区医生管理糖尿病的水平。健康档案将以有形的方式强化人群对糖尿病的预防意识,便于社区开展糖尿病相关教育,落实早期诊断,避免或减少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健康档案的建立将在降低糖尿病发病率和减少治疗费用方面有所贡献。

大众医学:是什么机构在推动健康档案的建立?卫生管理部门如何解决居民对建立健康档案认知度不高,缺乏配合的现状?

王陇德:健康档案的建立应由政府决策,卫生行政部门主持、协调,各基层医疗机构具体承办,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同时,各级政府和媒体应大力宣传建立健康档案的益处。归纳起来,建立健康档案有以下4点好处:

1建档的过程,就是许多疾病被发现的过程。通过建档,可以发现许多患者尚不知晓的自己已患的疾病,从而及早开始控制。

2建档的过程,也是一个健康教育的过程。对刚发现疾病的患者及时传授防治知识,此时健康促进的效果最佳。

3凭借健康档案,患者可以比较一段时间内的检查资料和数据,由此发现自己健康状况的变化、疾病发展趋势、治疗效果等,也可作为社区医生下一步医疗保健决策、提出干预措施的参考和依据。

4建立健康档案,可以提高慢性病的防治水平。在对大样本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可以找出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从而更好地实施群体与个体相结合的慢性病控制新策略。

大众医学:要改变糖尿病等慢性病对社会的压力。健康档案的建立只是一个起点。个人和全社会,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改变糖尿病的发展轨迹,以避免其发展成更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王陇德:全社会和糖尿病患者首先需要正确认识糖尿病的危害。糖尿病这种慢性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往往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很多糖尿病患者由于缺乏糖尿病知识,没有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正确的治疗,导致了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或者不可逆转的慢性并发症,从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糖尿病治疗的昂贵费用也给患者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篇8

最近几年年,我国积极调整疾病控制策略,将一直以临床问题看待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作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加以控制。全国各示范点均通过社区诊断确定了本社区最主要的慢性病问题及其危险因素,并据此进行了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规则,展开健康教育与危险因素干预,开展了大量健康促进活动。

为了启动我市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的开展,探索适合我市的社区慢性病防治模式,市疾控中心根据卫生部及省疾控中心的要求精神,计划在200*逐步开展以家庭为中心,以居民健康促进为目标的社区卫生服务与慢性病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工作。

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也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1991年对15岁以上94万人群抽样普查,高血压标化患病率为11.26%,与1979-1980年相比,10年间患病率增加25%。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至2020年,非传染性疾病将占我国死亡原因的79%,其中心血管病将占首位。我市于1993年对**市城区抽样调查显示,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和广东省一类地区水平。为此,我市将依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试行本)》,切实加强高血压调查工作,从而为我市高血压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目的

掌握我市高血压病流行现状及变化趋势,从而为进一步订综合防治措施和评价干预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三、内容

内容:调查人群的人口学特征、健康状况和医疗服务,吸烟、饮酒、膳食、体育活动、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和健康意识等。

四、方法

调研方法:多阶段随机抽样、入户询问的方式,对调查对象均事先进行了宣传和组织,调查表格由市疾病控制中心统一发放。调查人员均事先集中培训,采用逐户面访、查体及实验室检查的方法进行调查,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电话调查等方式。

调查对象:血压测量采用经计量校正过的台式水银血压计,并且采用WHO的最新诊断标准:即以收缩压(SBP)≥18.6kPa及或舒张压(DBP)≥12kPa(或者近两周内服用降压药),确诊为高血压。慢性病的诊断以患者曾就诊医院的诊断及患者自述为主

质量控制:开展正式调查前必须进行预调查,评估调查方案,在调查中实行全面质量控制。

全人群健康教育:利用“世界无烟日”、“世界糖尿病日”、“世界精神卫生日”、“全国高血压日”等,使用健康教育课、宣传巡回展、健康教育专栏、分发健康教育资料等多种形式开展持续的健康教育咨询活动。

五、调研工作进度和目标

200*年1月-200*年2月,进行各项准备工作,深入社区进行宣传发动和卫生教育工作;

200*年3-200*年5月,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完成15岁以上人群约2万人的高血压基线调查;

200*年6月-200*年8月,对高血压高危人群和患者进行建档、随访和健康行为指导;

200*年8月-200*年10月,完成调查项目评价工作,包括过程评价和效果评价

六、调研工作要求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要负责如下几项工作:

⑴全市高血压调查的技术指导;

⑵对各生理实测和生化实验数据进行核实;

⑶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及反馈等工作。

七、经费预算

市疾控中心自筹一部分资金,同时申请市科技发展专项资金,经费估算总额为15万元。

篇9

【关键词】高血压;患病率;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511-02

高血压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心血管病之一,又是冠心病、脑卒中最常见的危险因素。而高血压病的发生往往与超重肥胖、缺乏体力活动、饮酒、高盐饮食等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昆山市作为经济发达地区,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增加了居民患高血压的风险。为了解昆山市居民高血压的患病和危险因素流行情况,按照随机原则对辖区居民开展了抽样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随机整群分层抽样,按照行政村(或居委会)随机抽取2个村民小组(或2幢居民楼),每个小组调查18周岁以上人群,本次实际调查38593人。

1.2 调查方法 结合2012年开展的社区诊断工作,采用统一设计的流行病学调查表,由经过培训合格的调查员进行询问、填写。调查内容包括社区居民基本情况、患病信息、行为与生活方式等。

1.3 医学检查 医学体检包括身高、体重、血压和血糖。①身高:成人身高使用金属立柱式身高计测定,取整数,单位cm。②体重:成人体重使用双标尺杠杆体重秤测定,取一位小数,单位kg。③血压:采用标准汞柱式血压计(刻度范围0~300mmHg,1mmHg=0.133kPa)测量,单位mmHg,收缩压和舒张压根据Korotkoff音来确定。对无高血压病史者,若血压值异常,需测量第二天、第三天血压以明确诊断。

1.4 诊断标准 高血压:依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1]标准,在未使用抗高血压药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服用抗高血压药物血压虽低于140/90mmHg也应诊断为高血压。超重、肥胖和腹型肥胖:依据《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预防指南》[2]推荐标准,体质指数(BMI)24.0~27.9kg/㎡为超重,BMI≥28.0kg/㎡为肥胖。男性WC≥90㎝,女性WC≥85㎝为腹型肥胖。行为危险因素定义:每天吸烟定义为每天吸卷烟1支以上,连续或累计6个月;饮酒指曾经每周至少3次、连续喝酒6个月以上;工作中体力活动按工种分为轻、中、重体力活动。

1.5 质量控制 由培训合格的调查员采用面谈形式进行信息采集,记录专用调查表,并现场测试血压,如超标再进行复查并记录;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按照调查量的5%随机抽取进行质量复核。

1.6 统计分析 采用Epidata3.1软件录入数据库,经核查、逻辑校对后,所有数据采用SAS 9.2(SAS Institute Inc., Cary, NC, USA)进行数据整理、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 检验,所有检验采取双侧检验,检验标准α=0.05。

2 结果

2.1 人口学特征 本次共计调查38593人,其中男性18497人,女性20096人,男女性别比为0.92:1。年龄及性别构成见表1。

2.3 高血压患者知晓率、服药率、控制率 8294例高血压患者中,其中已知自己高血压病情的有8036人,新检出高血压患者258人,高血压知晓率为96.89%;已知高血压患者中有7212名患者最近一周内服用降压药物,服药率为89.75%,其中目前血压控制较好(SBP

2.4 体质指数(BMI)、腰围与高血压患病率 调查表明超重、肥胖、腰围与高血压患病率密切相关,随着BMI、腰围的增加,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也增加,有极显著性差异,见表3。

2.5 吸烟与高血压患病率 本次调查人群中,吸烟率为25.15%,其中男性吸烟率为51.02%、女性吸烟率为1.33%;吸烟人群与不吸烟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24.09%、20.62%,两者间有统计学意义(χ2=51.94,P

2.6 饮酒与高血压患病率 本次调查人群中,饮酒率为21.68%,饮酒人群与不饮酒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22.63%、21.18%,两者间有统计学意义(χ2=8.23,P

2.7 体力活动强度与高血压患病率 调查发现,不同体力活动的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有统计学意义(χ2=153.20,P

3 讨论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其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等主要并发症,不仅致残、致死率高,而且严重消耗医疗和社会资源,给家庭和国家造成沉重负担,已成为重要的社会公共问题。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我市18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21.49%,其中3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26.84%,明显高于1999年我市社区诊断调查水平[3],已成为影响我市居民健康的主要慢性病之一。且高血压患病风险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特别是45岁以后上升明显,这与文献报道一致[4-9]。

研究证实,高血压病的发生往往与超重肥胖、缺乏体力活动、饮酒、高盐饮食等生活方式密切相关[10]。本次调查结果也证实了此结论,因此,我市高血压防治工作中应加强对高血压危险因素的控制和管理,通过生活方式的干预,来减少高血压的发生,促进居民健康,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本次调查显示,我市高血压知晓率、服药率、血压控制率分别为96.89%、89.75%、64.49%,均高于高血压、糖尿病的知晓率、服药率、控制率要高于其它地区的调查结果[11,12],也明显高于我市1999年的调查,这与我市开展社区高血压管理效果较为明显,应继续加大高血压、患者的社区管理,同时,对高危人群也应开展相关干预措施,提高人群对高血压病防治的意识。

参考文献:

[1]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7):579-615.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预防指南[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9.

[3] 孙东晓,朱士新,陆秋明,等.昆山市慢性病流行现状与防治对策[J].现代预防医学,2003,30(6):776-778.

[4] 王莉,夏玉林.临安市居民高血压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脑血管病防治,2006,6(2):113-l14.

[5] 李莉,刘庆敏,方顺源,等.杭州市2005年城乡居民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7,8(3):234-237.

[6] 李秀霞,罗宗宾,罗燕等.2005年宾阳县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J].应用预防医学,2008,14(2):60-61.

[7] 方菁嶷,刘清芳.苏州市区老住宅小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率特点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08,6(13):4-6.

[8] 胡蓉,黄晓波,罗开良,等.2005年重庆市城乡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6,28(1O):l121-1123.

[9] 余卓文 罗洁莹.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高血压现况调查分析[J].广东医学,2008,29(4):651-654.

[10] 张艳春,秦江梅,吴宁,等.慢性病四大危险因素防控策略与启示[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2, 20(06):727-730.

[11] 刘海燕,马萍,徐清斌,等.宁夏吴忠市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的调查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2, 28(02):313-316.

[12] 周琴,潘冰莹,林国桢,等.广州市15~69岁常住居民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调查[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0, 18(06):587-590.

篇10

关键词:人力资源;绩效管理;问题;改进策略

随着市场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大,使资源的竞争逐渐转变为人才的竞争。在我国医疗体制不断改革和深入的过程中,要想更好的应对市场压力,就需要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使人才转化为提升公共卫生机构竞争力的关键点。而绩效管理是串联人力资源开发、配置与选择的关键,属于公共卫生机构人力资源管理中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提高公共卫生机构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的主要手段,有效的推动了我国医疗行业的发展。本文将会以深圳市慢性病防治机构为例对其进行分析。

1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内涵

1.1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

“人力资源”是在1954年由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所编写的《管理的实践》中被提出的,其认为与其它资源相比,人力资源最为突出的特点在于这种资源是人,具备其它资源所没有的协调能力、判断能力、融合能力和想象能力。因此,在对人力资源内涵进行理解时一般需要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着手。从广义方面来讲,人力资源主要是指一定范围内所有人口中具备劳动能力的人的总和,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具备体力和智力劳动能力的人的总称;而从狭义方面来讲,人力资源一般是指组织内外的能够实现组织目标的可进行资配置的人力生产要素总和。实际上,人力资源并非矿产资源、水力资源等实物资源,也不是技术资源和金融资源,其属于一种最重要的、最宝贵的、特殊的资源,具有无限的潜力和极大的可塑性。

1.2绩效管理的内涵

通常情况下,绩效管理一般是指借助系统的评估指标体系来对工作人员的具体工作内容、工作过程和工作效果进行考核评定,并对于考核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制定有效的解决措施。绩效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在工作目标上让管理者与员工达到统一共识,从而更好的提升企业绩效,实现员工职业生涯的发展与组织目标的实现。

2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重要性

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可以将个人职业发展规划与公共卫生机构发展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以提升公共卫生机构的管理效率和质量,其一般具有导向、评估、协调、激励、沟通等方面的功能,实现对员工的有效管理,从而确保员工的产出和工作行为与公共卫生机构目标相一致,更好的推动公共卫生机构的发展。人力资源绩效管理还可以帮助员工制定良好的职业发展规划,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从而更好的推动个人与公共卫生机构的协同发展,保证按时、按质、按量的完成即定动作。近些年来,医疗卫生质量逐渐发展成为我国各大公共卫生机构比较关注的重点,其属于公共卫生机构绩效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公共卫生机构赖以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比较重要的部分。在人力资源绩效管理过程中,可以根据岗位的工作量大小、技术难度、具体责任、风险程度等因素,来把技术要素、管理要素、风险要素等指标纳入到绩效考核之中,以确保考核结果不仅能够根据绩效差异异体来实现按劳分配,而且还可以更好的激发优秀人才的工作潜力和积极性,使组织目标和个体行为目标更好的融为一体,有效的提升公共卫生机构的整体绩效质量。例如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属于公共卫生机构,主要承担全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恶性肿瘤、伤害、口腔疾病等)和慢性传染性疾病(结核病、性病、麻风病等)的预防控制、诊疗与疾病管理等工作以及控烟行动工作,根据疾病特点和防治规划及现代医学模式要求实施预防-治疗-管理一体化的卫生保健服务,是全市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的提升慢性病防治中心的预防工作效率,需要做好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工作,根据慢性病的防治现状来制定与之对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目标。

3公共卫生机构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绩效管理部门定位不清晰

目前,我国大部分公共卫生机构缺乏对绩效管理的准确理解和定位,从而导致绩效管理部门定位模糊,无法更好的开展相关工作。部分公共卫生机构还将绩效管理职能与公共卫生机构人事科进行挂靠,或者与质检科进行挂靠,希望通过这样的挂靠方式来更好的实现对医疗卫生管理质量的控制。同时,还有一部分公共卫生机构设置了绩效管理处室,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由公共卫生机构领导直接管理,但是无法根据人力资源管理与绩效管理的专业知识实施针对性的管理,无法更好的发挥绩效管理的功能和作用,这些现象都是因为公共卫生机构管理者未能够真正意识到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导致绩效管理部门定位不清晰,从而对公共卫生机构绩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3.2绩效管理体系有待补充和完善

绩效管理已经之间发展成为现代企业管理中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并经过多年的发展之后已经逐渐构建一套相对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为推动公共卫生机构行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还有一部分公共卫生机构由于缺乏对绩效管理的正确了解和认识,从而导致已有的绩效管理体系无法更好的满足时展需求,严重落后于公共卫生机构发展,从而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步。

3.3绩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比较差

目前,我国大部分公共卫生机构的绩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比较差,其是导致绩效管理定位不清晰,管理体系不完善的主要原因。通过对目前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大部分公共卫生机构绩效管理人员并非由绩效管理科班人员来组成,从而导致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水平比较低,绩效管理效果不理想。绩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比较差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将绩效管理直接挂靠在人事部门,并委派政工师来负责绩效管理工作,这样无法更好的满足现代绩效管理发展需求;(2)将绩效管理直接挂靠在办公室,并委派经济师来负责绩效管理工作,这样会导致绩效管理工作的非专业性。因此,不管上述哪种情况,其都会导致绩效管理人员无法全面、系统的了解和掌握绩效管理专业知识,从而导致公共卫生机构绩效管理可有可无,对公共卫生机构的发展起到了不利的影响。

4提高公共卫生机构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水平的策略

4.1明确公共卫生机构绩效管理部门的准确定位

在现代公共卫生机构管理体系中,公共卫生机构绩效管理所扮演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因此为了更好的提升绩效管理效率和质量,就需要明确公共卫生机构绩效管理部门的准确定位,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提升公共卫生机构职工的绩效水平,而且还能够更好的提高公共卫生机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明确公共卫生机构绩效管理部门的准确定位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1)提高公共卫生机构领导者的重视程度。最好将绩效管理引入到公共卫生机构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通过绩效管理把人员、财务等有效的串联在一起,以更好的提升公共卫生机构管理水平;(2)要从人员配置和岗位设置上更好的体现绩效管理的职能,可以根据公共卫生机构的发展特点,来恰当的借鉴企业管理经验,将人事管理部门与绩效管理部门结合在一起组建一个人力资源管理部,从而更好的提高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水平。

4.2完善绩效管理体系

现有慢性病防治项目的主要工作属于以人群为基础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现了“以防为主”的基本方针;同时,还开展性病、结核病的临床诊疗服务以及疾病管理。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在“以防为主、防治管结合”的发展思路指导下,我市慢性病防治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对于公共卫生机构绩效管理工作人员,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是必不可少的基础保障,因此需要根据公共卫生机构管理的基本特点,来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公共卫生机构绩效管理体系,具体做好以下几方面内容:(1)明确绩效管理部门的基本职能;(2)构建一套适合公共卫生机构发展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并根据实际情况来划分为不同的岗位与科室,从而为所有职工构建一个公平、公正的指标体系。(3)优化绩效考核方法,加强对过程和结果的考核,从而更好的发挥绩效管理对员工的作用。

4.3重视科研能力建设,做到产、学、研紧密结合

经过二十余年持续有效发展,目前已形成了以市慢性病防治中心为龙头、各区慢性病防治院为骨干、各社康中心和医疗机构为基础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结核病、性病、麻风病三级防治网络。同时持续、高效的慢性病监测系统,在评价慢性病流行水平和变化趋势、确定慢病预防控制优先领域、评价干预措施、制定公共政策和规划等方面,均发挥巨大作用。定期开展系统的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开展连续的结核病耐药监测,更好的承担国家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专项,提升区域结核病防控能力,注重结核病实验室建设,提升结核病诊断水平和科研能力。此外,可以适当的引进国际项目,学习结核病先进管理经验,构建一个从病人发现到诊断、治疗和管理的完整结核病服务链。

5结束语

综上所述,与企业绩效管理相比,公共卫生机构绩效管理有其特殊之处,因此需要根据公共卫生机构自身的发展特点,来为其制定一套适合公共卫生机构行业发展的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体系,明确公共卫生机构绩效管理各个部门的准确定位,提高绩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公共卫生机构绩效管理水平,而且还能够更好的提高公共卫生机构的市场核心竞争力,提高公共卫生机构的经济效益。

作者:刘惠坚 单位: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

参考文献:

[1]黄晶.企业绩效管理的实施及改进问题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3(12):4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