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方案范文
时间:2023-10-24 18:05: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学研究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歌王卡鲁索的朋友—嗓音专家P•M•马腊弗奥迪指出:“意大利美声唱法(Belcanto)的传统教学模式是由教师教学生直接模仿,由一个好的歌唱家传给另一个歌唱家,如此一代一代地传下去”。我国传统声乐教学中也强调“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中外声乐教学已把“示范法作为声乐教学的主要方法”。国家教育部在全国普通高等院校音乐学(教师教育)声乐必修课(主干专业课)教学理念、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对声乐教学体系、教学模式、教师示范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加强声乐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开展声乐学科教学改革与研究工作,做好声乐教学示范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分析研究;为声乐课程的教学实践起到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声乐教学示范研究将声乐艺术现象与艺术形态,作为一种专门的研究对象进行科学研究。
关键词:
示范;歌唱;教学;声乐
歌王卡鲁索的朋友—嗓音专家P•M•马腊弗奥迪指出:“意大利美声唱法(Belcanto)的传统教学模式是由教师教学生直接模仿,由一个好的歌唱家传给另一个歌唱家,如此一代一代地传下去”。我国传统声乐教学中也强调“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人类在长期的歌唱与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声乐及声乐教学是实践性、技术性很强的学科,历来具有重视实践的传统。中外声乐教学已把“示范法作为声乐教学的主要方法”。加强声乐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开展声乐学科教学改革与研究工作,做好声乐教学示范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分析研究,为声乐课程的教学实践起到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
一、研究内容
声乐教学示范研究将声乐艺术现象与艺术形态,作为一种专门的研究对象进行科学研究。依据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物理声学、人体生理学、心理学等自然和社会科学,研究声乐示范教学的理论与方法。根据声乐艺术悠久的历史传统积淀与丰富的艺术实践创新,研究声乐艺术的内涵与外延的本质规律。声乐教学示范研究以声乐艺术实践为基础,通过由表及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梳理、提炼、概括,使感性(感觉、经验与体会)上升到理性(即理论)的高度,反过来对声乐艺术实践产生积极指导。是一个系统工程,以专业建设为重点,围绕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教学管理等进行综合性改革与实践,声乐教学示范研究通过对声乐教学示范的基本概念、学科属性、学科体系研究,结合声乐教学实践的传统与现实经验,深入开展声乐示范理论、声乐示范技能、声乐示范修养、声乐示范文化、声乐示范教学、声乐示范实践的研究,并以我院音乐舞蹈系音乐学(教师教育)声乐课程教学为研究对象,实地开展对声乐教学示范体系、声乐教学示范模式、声乐教师理论研究示范、声乐教师实践研究示范、声乐教师课堂教学示范、声乐教师舞台演唱示范的研究,探索声乐教学示范的机制、模式、内容、方法、手段等科学规律,提高声乐教学示范的科学性,保障声乐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研究方法
(一)历史研究法
声乐教学示范研究应追根溯源、以史为鉴,用“搜练古今,博采沉奥”的精神,对中外声乐教育教学历史进行深入研究,为声乐教学示范研究挖掘历史依据,对揭示声乐教学示范规律,预测未来声乐教学示范趋势也有一定意义。
(二)文献研究法
声乐教学示范研究需要广泛研究、收集与综合类高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教育声乐教学改革相关的各种资料,包括音像资料、图片资料、文字资料等,在此基础上,运用声乐学、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自然和社会科学知识,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归纳,为声乐教学示范研究的科学、深入研究提供更加广阔的思路。
(三)问卷调查法
声乐教学示范研究还需要对所有声乐专业的学生进行声乐学习情况问卷调查,并对调查所得数据、结果,运用统计学进行整理、分析,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教学主体素材。
(四)个案调查法
声乐教学示范研究需要以某一届声乐专业学生作为实验对象,按照声乐教学示范研究所制定的研究方案进行声乐教学,将调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为声乐教学示范研究提供论据和实例。
(五)行动研究法
声乐教学示范研究要按照研究需要和要求制定出方案,针对声乐教学实践和教学活动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然后对方案进行调整,重新开始进行新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活动,通过行动研究法不断地探索、改进和解决教学实践和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将实践研究所得经验记录、总结,并形成文字资料。
(六)经验总结法
声乐教学示范研究应将研究的对象进行全面考察,以实践所提供的事实为依据,将分析所得的材料上升到理论高度,为声乐教学示范研究的全面、深入开展提供有效的科学理论依据与研究方法。
三、研究目标
跨入21世纪,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声乐教育教学事业也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同时对声乐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全国普通高等院校音乐学(教师教育)声乐必修课(主干专业课)教学理念、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对声乐教学体系、教学模式、教师示范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更好地贯彻落实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指导刚要》这两个重要的教学指导文件精神,声乐教学示范研究应对声乐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及教学实施工作进一步加强研究,紧跟国家级院校声乐教学示范改革步伐,立足综合类院校声乐教学示范前沿,在全国同类院校中率先创建声乐教学示范体系,完善声乐教学示范模式,改变现在单一化的声乐教师课堂教学示范形式,通过课堂内外各个环节,全面构建完整、科学的声乐教学示范体系,在重点做好声乐课堂师生互动教学示范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同时做好声乐教师理论研究示范体系、声乐教师实践探索示范体系、声乐教师舞台表演示范体系、声乐教师网络多媒体教学示范体系的创建工作。通过创建声乐教学示范体系、完善声乐教学示范模式,使声乐教学质量得到提升,从而,进一步推动声乐学科建设,为同类院校声乐教学示范提供借鉴模式与范本,同时,推动声乐教学示范科研的建设,不仅能够促进声乐教学的改革与研究,同时还能为地方声乐艺术研究筹备有效资源。
[参考文献]
[1]邹本初.歌唱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篇2
关键词:学术英语课程;课程方案;学术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3-0119-02
综合性大学的大学英语课程多实行分级教学。其中不少高起点学生已具备较好的英语综合能力,有继续深造或出国学习的愿望。这些学生不满足于基础英语的学习,他们更希望在大学英语学习阶段获得使他们胜任专业学习和工作的英语能力。但由于各种原因,专业英语在学生当中满意率普遍较低[1],且对学习双语课程的学生而言,专业英语实际上是重复课程。在双语课程和全英课程成为趋势的背景下,专业英语被逐渐边缘化。但从基础英语直接进入以专业知识为教学重点的双语课程或全英课程,学生会感到无所适从。他们希望能有一门过渡性的课程让他们掌握进行双语课程或全英课程学习所需要的技能。
一、学术英语课程需求分析
随着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推广和实施,大学生必须达到的“一般要求的”学习任务正在或在未来的几年里有望在高中大部分完成或全部完成。而在大学阶段,学术英语(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EAP)可以为学生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做好语言、内容和学习技能上的准备,帮助他们顺利过渡到双语课程或全英课程的学习。进行学术英语教学考虑到了学生的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需要掌握相关语域的话语,熟悉专业英语文献中的句式结构、篇章构成,了解英语文献的修辞特征。
二、学术英语课程内容
学术英语和专业英语最大的区别是前者是以各学术交流所共核的英语能力为研究对象,旨在培养学生的学术交流能力,以满足他们使用英语进行专业课程学习的要求;后者则是建基于某一学术领域,以该学科领域知识为主要学习内容的语言课程,如工程英语、法律英语等。具体说来,英语学术能力包括:
1.听懂英语授课,听懂英语新闻、英文学术讲座和报告的能力。
2.搜索英文资料,查阅英文文献,英文报刊杂志阅读和学术语篇阅读的能力。
3.在研讨课中用英文描述前人理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与他人讨论和交流学术问题的能力以及做英文各式文体的口头陈述,包括学术口头陈述的能力。
4.引用资料为自己观点论述的能力。相比基础英语的语言学习和技能训练,EAP课程培训体现更明确的目标和方向。课程安排在确保目标达到的同时,也考虑到技能难度的循序渐进。为此,我们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分阶段的教学目标和实施步骤。第一阶段:培养听记英文材料结构要点的能力(Note Taking),了解英语新闻结构、听懂英语新闻的能力(News Listening),复述英文听读材料(Retelling)、进行小组讨论和做英文口头评价的能力(Oral Comments),阅读英文报刊和阅读一般性学术文体的能力,归纳性英文写作的能力(Summary Writing)以及段落翻译的能力(Translating);第二阶段:培养听懂英文学术讲座的能力(Lecture Listening)、学术口语陈述能力(Oral Presentation)、阅读有一定专业词汇的学术语篇和查阅英语文献的能力、撰写一般性英语学术报告和英语论文摘要的能力(Abstract Writing)、口译(Interpreting)和短文笔译的能力等。
三、学术英语课程方案实施
为了尽快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为地区发展培养懂语言、懂专业的复合型人才,我们决定在2010级部分三级起点学生中开设学术英语课程。课程开始之初我们对试点学生进行了需求调查。基于需求分析,我们制定了教学大纲,就课程目标、课时安排、教材选用、教学法和课程评估方式进行了规划。为了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我们提出了以下的实施方案:(1)强调培养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学术表达能力。开设讲座听力、会议英语、口头陈述、论文写作、文献阅读与检索等课程,培养他们进行专业学习所必备的英语技能。(2)实施基于多媒体和网络的任务型、项目型、协作型的教学模式。教师建立网络电子学档,论坛中回答学生的疑惑。通过网络监督、检查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让学生在学档中完成作业自评和任务互评。(3)更新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体验、互动式的教学方式,设置符合教学目标的研究合作型任务,协作完成研究报告或课堂陈述。(4)改进评估方式,提倡评估手段的多样化。采用形成性评估体制,量化学生在课内及课外的学习任务。(5)教师引入包括口语互评和写作互评的同伴互评(Peer Evaluation)学习机制,建立并完善包括Oral Presentation,Oral Comment,Summary Writing,Translation等一系列的互评制度和文件(Evaluation System & Evaluation Sheets)。鼓励学生反思技能掌握状况,鼓励学生对技能实践相互评价,并为他人提供经验或意见。(6)鼓励教师编写、整合、更新教材。将语言教学、技能培训与专业知识学习相衔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整合教材内容和目标培训技能。依托本校已具规模的大学英语学科网站和课程教材开发团队,搭建包括课前调研、课内实践和课后发展的任务型、项目型的教材利用模式。(7)提高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水平。学术英语课堂应该本着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边缘发展区域理论和社会建构教学理论,鼓励学生将自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对其他同学的评判和对教师所教内容的看法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主动地置身于教学活动中,以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本实验课程总结出各学科共核的学术交际中最常用的一系列基本技能,并为实现技能制定了分阶段、分层次的发展规划,并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实现目标的教学模式,符合学生自身的发展诉求和学校的发展规划。总的来说,把握住衔接课程、技能课程的方向,地方综合性大学也能进行EAP教学。
参考文献:
[1]罗毅,李红英.论大学英语与专业英语教学的衔接[J].外语界,2008,(1).
[2]蔡基刚.大学教学:回顾、反思和研究[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3]章振邦.也谈我国外语教改问题[J].外国语,2003,(4).
[4]Jordan,R.R.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5]叶健敏.做好大学英语教学向双语教学过渡的接口工作[J].外语届,2005,(2).
[6]蔡基刚.中国台湾地区大学ESP教学对大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6).
[7]蔡基刚,廖雷朝.学术英语还是专业英语——我国大学ESP教学重新定位思考[J].外语教学,2010,(11).
[9]史光孝,赵德杰.以内容为依托的大学英语教学走向:通识教育抑或学术英语教育[J].山东外语教学,2011,(2).
[11]王云霞.论高职ESP学科教学知识与ESP教师专业发展[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2).
篇3
关键词:管理文化;智慧创新;和而不同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2)08-0057-04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文化是一种软实力。软实力的提出者约瑟夫·奈这么认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所体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和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生活方式、意识形态等的吸引力所体现出来的“软实力”。软实力虽然没有硬实力那样具明显和直接的力量,但有更加持久的渗透力。管理学上有这样的说法:低层次的管理属于经验型管理,中层次的管理属于规范化管理,高层次的管理则是文化管理。
随着我国学校教育的大发展,学校管理文化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性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在现代学校管理背景下,学校管理要从简单的做什么、怎么做的具象的管理走向颇具内涵的文化管理。其管理的目标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学校可持续发展;所呈现的形态,不管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有形的还是无形的,短期的还是久远的,单个的还是组合的,都能体现学校的核心追求,适应社会的主流发展,形成一定的文化品位。
近年来,教育界开始着力探究从建构学校文化入手进行教育改革,但不少学校可能更多地是从文化标识的设计上下工夫,怎样使学校文化真正成为师生的“共同愿景”,或者说是成为师生的“生活方式”,目前,真正开展研究、形成特色的还比较少,尚有很大的探索空间。因此,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校将“小学智慧型管理文化建构的研究”作为一个主课题进行系统、深入、全面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与现实意义。
2004年暑后,我们实验小学迎来了百年华诞及“三校合一,规模办学”的开启。学校今后一个阶段怎么走?当时,就想到了用科研的方式来思考与实践学校的发展走向。我们开展了“规划今后一个历史阶段学校发展”的大讨论,形成了“科研兴校,让百年老校蒸蒸日上;文化强校,让优质品牌熠熠生辉”的奋斗目标。明确了四大行动计划,即积极构筑信息化校园,努力办一所具有浓郁现代气息的窗口学校;切实施行人本化管理,努力办一所充满和谐人文关怀的示范学校;倾心实践智慧型教育,努力办一所凸现过硬办学实绩的品牌学校;着力建设文化型学校,努力办一所彰显鲜明办学个性的特色学校。在学校办学思路的层面上提出了实践“智慧型教育”的命题,并申报了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小学智慧型教育研究”,这既是一个学校宏观层面的理性思考,又是实践层面的可操作性探索。
该课题研究历经五年,从“智慧型教育理论的研究”、“智慧型教师生成的研究”、“智慧型学生成长的研究”、“智慧型课堂教学的研究”、“智慧型学校管理的研究”五个方面开展了扎实有效的科学研究和课堂实践,“研究取得了相当丰富和显著的成果”(省课题规划办专家组评价语)。纵观“十一五”期间的整个研究过程,无论是从教育理念层面,还是从实践操作层面,我们都以“智慧”为核心元素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开展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厘清了一些概念的界定。如我们提出的“智慧型教育”不是一种特定的、具体的教育模式,也不是一种明确的教育方法或规则,而是学校办学思路层面上的系统措施。我们理解的“智慧型教师”是:能从实际出发,主动驾驭教育的规律和学生的成长规律,将自身智慧与国内外先进教育理论融为一体,表现为有价值追求,有人文情怀,对问题有理性思考,有灵动的悟性,有敏锐的洞察能力及丰富的创造能力。我们对“智慧型学生”的理解是:表现为一种积极的、愉悦的、自主的、和谐的发展态势,具有健全健康的心智,有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灵活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既体现全面发展,又有独特的个性发展趋向。在此基础上,我们初步形成了“用智慧育人,育智慧之人”的办学理念,并试图形成办学特色。
国家督学、原江苏省教科所所长成尚荣先生在刊发于《江苏教育研究》(2010·6C)一文《半肯:张家港实小的智慧启示》中写道:“张家港实小的智慧型教育有一个整体的思考和建构……他们在历史的文化土壤中,生长起智慧型教育的核心理念……以智慧的方式建设智慧文化,努力形成学校软实力……”这段表述为我们今后的研究指明了方向,下一阶段我们将继续紧扣“智慧”元素,把文化根植于学校管理的各个层面,将“小学智慧型管理文化建构的研究”作为原有课题研究的延续、深化和发展。如此想来,此课题可以说是在原有“十一五”课题的基础上进行的滚动式、发展性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篇4
[关键词] 安全技术防范;公安院校;教学实践;改革
[中图分类号] G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3)02-0050-03
0 引言
科技强警是公安教育需要紧紧围绕的方针[1,2],培养公安科技人才已经成为公安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公安院校开设的安全技术防范课程是一门强化实践、突出科技的专业主干课程,体现了公安教育要依托科技、面向实战、突出实训的要求。
“十”报告指出,要“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该体系的建设无疑将作为公安主管部门的中心工作之一,也为公安院校安全技术防范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中国安防行业“十二五”(2011~2015年)发展规划指出,到“十二五”末期,要实现安防产业规模总值达到5000亿元的目标。然而,在安全技术防范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存在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教师实践能力不足,教材内容滞后、教学设备陈旧,实践教学不足、课程考评机制单一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公安科技人才的培养,面对公安工作的迫切需要和安防行业的蓬勃发展,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 公安院校安全技术防范课教学实践现状
任何教学实践都离不开“人”的参与、“物”的使用,而教学实践本身就是“事”。当前公安院校安全技术防范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人、事、物三方面,具体来讲有以下特点。
1.1 人: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教师实践经验不足
1)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多数学生进入公安院校深造更多是为了解决考大学的问题,成为人民警察的信念不确定;第二,安全技术防范偏重理工科,多数公安专业的学生以自己是文科出身为由,忽视了课程的重要性;第三,公安部在2008年下发《关于制定公安院校招录体制改革试点专业培养方案的意见》后,公安院校学生公务员考试压力大增。
2)当前安全技术防范的任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也比较突出。首先,以教师为中心单向推进式教学,流水账式的课件,再加上缺乏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注意力很难集中,内心的困惑得不到解决;其次,安全技术防范是一门工程和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需要任课教师有丰富的安防工程的从业经验,但多数任课教师虽然拥有高学历,安防系统的理论推理能力毋庸置疑,但在实践环节中一遇到实际问题就显得捉襟见肘。例如,如何分析和解决入侵报警系统误报警的现象?为什么云台在安装调试时可以正常运转,但使用后不久就出现运转故障等问题,任课教师往往因为缺乏实践经验而讲解不到位;另外,该课程需要教师有从事公安机关安全技术防范管理的经历,例如从事过安防工程的资质管理、设计方案的审核以及工程验收环节等方面的工作,但是任课教师一般比较缺乏相关经历。
1.2 物:教材内容滞后,实验实训设备陈旧
当前,安全技术防范课程在选用的教材方面主要存在三个问题。第一,专供公安院校使用的教材数量有限,且多与地方院校所用的雷同,与课程专业的结合度较低[3];第二,教材内容更新缓慢,同一本教材沿用了六、七年,甚至十几年,大大滞后于安防工程实践和公安实战需求;第三,教材中的实验实训项目较少、甚至没有,对于工程实践性较强的安全技术防范课程来讲,单一的课堂教学远远达不到教学目的,更滞后于公安教育在公安培养体制改革中的要求。
认识和操作各种安防系统是学习理论知识的有效补充,实验实训设备是必不可少的,但当前多数设备陈旧,几乎影响了实践课程的顺利推进,主要归因于两方面:(1)资金投入不足,实验实训项目偏少;(2)实验实训设备的仓库式管理方式,缺乏切实的设备管理和维修计划,有的设备反复用,故障频发,得不到有效修护;有的设备甚至多年未用,新设备变旧设备,大大降低了实践教学的质量。
1.3 事:实践教学匮乏,考评机制单一
当前安全技术防范课程实践教学的不足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实践环境比较单一,实践教学主要集中在校内实验实训室,可操作性差,例如在某个墙面装上一对主动红外探测器,房顶固定一两个视频监控探头或烟感探头,学生只能认识实物;其次,实验实训项目与专业结合度不高,在实验实训项目中无法体现警务工作者的工作价值,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大打折扣。
课程结束后,一张试卷将决定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致使考试成了学生关注课程的焦点,而非知识技能的掌握。不良影响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一些会考试的学生平时不努力,考试拿高分,不仅有失公平,还容易让学生养成投机取巧的习惯;另一方面,对于安全技术防范课程而言,试卷式考试难以科学评价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很难达到课程培养的目的。
2 推进安全技术防范课程改革,全面提升 教学质量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安全技术防范课程教学改革应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2.1 对人: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1)增强学生对警察职业的认同感,提高学生对课程的认知度。只为了考上公安院校、成为警察,忽视了专业课程学习和技能培养,是不会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人民警察的。要以人民警察的职业道德和核心价值观为导向[4],增强学生在学习安全技术防范课程过程中对警察职业的认同感。
强调公安机关在整个安防行业中指导监督作用的重要性,明确学习该课程与相关警务工作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端正学生学习安全技术防范课程的态度,提高其对课程的认知度。
2)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改革教师选聘方式。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警察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主要应该做到以下两个方面:(1)在教学中夯实安全技术防范课程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体系,精讲多练,采用合作式、基于问题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模式[5],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2)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实质上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教师要积极查阅安防行业的国内外文献,将安防行业的新发展和新技术及时充实到课程教学中;另一方面,应主动与基层公安机关安全技术防范管理办公室建立良好的沟通交流机制,积极参与安防工程的审批和验收工作,在向技防专家请教学习的过程中,注意记录工程实践中易发问题的前因后果,为充实课程案例做准备。
在选拔聘任教师方面,应倾向于选聘那些在公安一线有着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安防工程方案论证、项目审批和验收经验的技防专家。以“请进来”的方式,构建起双师型师资队伍,既确保了教学质量,又积极贯彻了《关于公安院校教师参加公安业务实践和选聘公安机关业务骨干到公安院校任教的暂行办法》[6],也使得公安院校和基层公安机关之间建立起了通畅的交流机制。若现实条件受限,应在确保课程正常完成的情况下,不断鼓励安防实践经验少的教师“走出去”,在公安一线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对于安全技术防范课程教师而言,教师不仅应拥有扎实的理论功底,更应该是有着丰富安防工程实践经验的技术专家。通过主动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业务能力。
2.2 对物:优化教材内容,促进实验实训管理
1)及时更新教材内容,适当完善课程体系。“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安全技术防范课程教材内容需要反映当前安防行业发展的最前沿,突出公安科技应用,因此,定期更新教材内容是教材建设和警察职业教育的要求。针对当前教材内容之后的问题,需不断汲取安防行业的发展成果,及时跟进市面上新版安防教材,同时应建立并保持与公安机关安全技术防范管理办公室常态化的沟通交流机制,积极吸收来自公安一线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充实和完善教材内容。另外,也可组建安全技术防范教学团队自主编写安全技术防范讲义或教材,确保学生能够及时获取来自安防行业和公安科技应用的最新成果。
安全技术防范课程学习中难免会涉及到物理、电子电路、通信等方面的知识,这些专业知识对于纯粹公安专业背景的学生来说学习起来难度较大,需要考虑适当完善教学体系。在开设安全技术防范课程前,适当增加例如电工基础、安全用电、工程制图和通信原理等相关专业课程作为前导,也可以将这些内容融入到具体的安全技术防范课程的教材内容之中[7]。通过优化教材内容,降低培养难度,改善教学质量。
2)抓住发展机遇,完善设备管理。当前,我国的安防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安防产品从视频监控、入侵报警、出入口控制、火灾报警再到安全检查、安全防爆等,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各个方面,预计“十二五”期间,安防行业规模年增长率将达到20%左右,将为丰富安全技术防范课程实验实训项目提供充沛的素材来源。更新实验实训设备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在抓住安防行业发展大好时机的同时,需要冷静面对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可以尝试通过校企合作[8]或者校警合作[9]的方式来解决。通过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一方面扩大了安防企业的知名度,另一方面,不仅节省了公安院校对实验实训项目的资金投入,还带动了师资队伍的建设;通过校警合作,与公安一线技防专家共同开展模拟仿真安防工程方案论证、项目审批和验收的训练课程,丰富了实验实训项目,也增强了学生的警察角色意识。
完善设备管理,首先要制定行之有效的设备管理制度,把设备的计划采购与管理使用统一起来,提高安防实验实训设备的利用率;其次,建立设备督导和维护小组,定期对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及时修护故障设备;再次,推进设备的计算机网络化管理[10]。安防设备系统类型多,不同类型又包含众多子类型,所以在设备采购入库前就应该固定编号、注册登记,使用前后的状况也应标准化记录清楚,便于后期对设备的利用率进行有效统计。
2.3 对事:大力推进实践教学,不断完善考评机制
1)立足公安教育特色,注重综合能力培养。公安教育要面向实战、突出实训,安全技术防范是一门工程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的关键一环就是实践教学。公安院校的实践教学主要包含基础实践、警务实践、科研创新实践和社会实践[11],安全技术防范课程的实践教学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1)基础实践。积极开展与课程配套的实验实训项目,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实验实训场地,培养学生在安防系统操作方面的基本技能;(2)警务实训。可以鼓励并推荐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参加公安见习,并下发与安全技术防范课程相关的见习课题,例如对某安防工程的论证报告等,培养学生的警察角色意识,提高公安写作水平;(3)科研创新实践。可以通过开展安全技术防范课程设计、安防知识大奖赛、安防工程方案设计大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4)社会实践。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周末或节假日时间对学校周边商场、学校、住宅小区或公益性场所安防系统的建设和实施情况进行实地走访,调查安防系统治安防控方面的价值和存在的现实问题,回到课堂上分享整个过程,培养学生的表达、分工协作等方面的能力。学生通过实践,从室内走向室外,从校内走向校外,进一步明确了与该课程相关的公安工作侧重点,安全技术防范课程的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大大提高,为学生日后从事安防相关专业的警务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2)改进考试机制,突出能力测评。通过课程考试,不仅让学生掌握安防系统的基本原理、使用安装方法以及理论指导实践、应用创新的能力,而且要促使学生形成警务工作者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充分体现公安教育的目的。因此,安全技术防范课程考试要在纠正单一试卷式考试模式的同时,注重“三化”考试机制的形成:(1)考试内容综合化。内容不仅要涉及安全技术防范的基本概念、系统的基本原理、使用安装方法和场合,更要体现公安工作的落脚点,明确课程在公安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确保考试的公安特色;(2)考试方式多样化。采用笔试、实验实训操作、任务式小组分工协作完成情况等考核形式,将学生在基础实践、警务实践、科研创新实践以及社会实践中的整体表现的评分进行细化和量化,体现现代警务工作特点,培养学生警察职业能力的综合素质,确保考试公平公正;(3)考试管理规范化[12]。严格考场纪律,实施考教分离模式,通过不同的知识模块、理论实践模块、警务职责模块建立高水平标准化题库,积极展开试卷分析和总结。通过完善考评机制,推动安全技术防范课程的发展,有效指导教师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其综合能力。
3 结束语
公安院校安全技术防范课程设置目的是培养符合公安实战需要的应用型人才[13]。通过安全技术防范课程的教学改革,优化了课程体系和实践环节,完善了教师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明确了学生的学习目标,对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未来复杂多变的公安工作,提升对未来警务工作的应变能力有一定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孙建国.深入学习贯彻第二十次全国公安会议精神,努力开创公安教育训练工作新局面[J].公安教育,2004,(1):3-5.
[2]安冰,薛林,曹丽英.科技强警在消防部队建设中的作用[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0,(5):436-439.
[3]陈雯静.公安院校计算机应用教学改革探讨[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0,(3):161.
[4]李春勇.关于“教、学、练、战”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思考[J].公安教育,2012,(8):56-60.
[5]张兆瑞.论建设人民警察核心价值体系[J].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09,(2):53-58.
[6]杨辉解.公安专业实践教学的难点及解决路径――以公安招录培养体制改革为视角[J].中国城市经济,2010,(8):158-159.
[7]汪光华.安全技术防范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8]孙念,王燕.澳大利亚TAFE教育特色及浙警院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网络人才培养的改革实践[J].学理论,2011,(9):201-203.
[9]王彬.论公安高职高专院校校警合作办学模式的构建 [J].现代教育科学,2010,(2):37-39.
[10]姜丽伟.教学实验设备使用与管理的优化[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10):206-208.
[11]高航,尹军祖.公安大学实践教学体系特色评析[J].公安教育,2008,(6):36-38.
篇5
【关键词】工商管理;案例研究;批判;价值;运用
案例研究方法作为一种以实际案例为基础,通过对已经发生的企业行为和企业结果进行剖析来总结企业管理经验和教训,以提高工商管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决策能力的教学方法,在当前的工商管理学科教学领域有着广泛应用。然而事实上当前的企业所处的环境变动性非常大,尤其是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更是与政治、经济、市场等多种变动因素有着密切联系,每个企业在每个阶段时期所应该采取的管理方法都各不相同。也正因为如此,有学者开始提出,以研究案例作为工商管理学科的教学方法并不科学,这容易使学生陷入思维误区,使其在未来的企业管理活动中照本宣科,给学生带来误导。那么案例研究方法能否被运用在工商管理学科教学中呢?以下本文就来探讨这一问题。
1.对案例研究方法的批判性分析
尽管案例研究方法已经在工商管理学科的研究和教学领域中应用了很长的时间,但对于案例研究方法的争议一直都未曾中断。并且随着现代企业经营环境变化速度的加快,对于案例研究方法的争议越来越激励,人们对其的批判言论也越来越多。具体来讲,反对将案例研究方法应用在工商管理学科研究领域的学者所持的观点主要是说案例研究方法存在着较多的主观性,缺乏科学性和可靠性。除此之外,大多数学者在批评案例研究方法的过程中,还认为案例研究方法在外部有效性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缺失,这也是案例研究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缺点。它不宜于通过实证来对其进行研究,只能利用构筑理论以及归纳式的研究方法,对其工商管理理论进行相应的分析研究。
2.对案例研究方法的价值分析
尽管案例研究方法在运用上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是从客观的角度上来讲,其还是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的。笔者认为,能否在工商管理学科研究和教学领域将案例研究方法的价值发挥出来,主要在于运用的方法是否得当。为了能够使人们更好的认识案例研究方法的作用和价值,我们可以从其发展历程和其工商管理中所起到的作用进行分析。
2.1案例研究方法的发展历程
案例研究方法最早的代表就是教学案例学派和经济主义学派。早在20世纪初期,人们就将案例教育研究方法应用到了商业的教育过程当中,效的推动了案例教学理论的发展,并且在1921年科波兰德博士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案例管理教学文集,这也为案例教学研究方法的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但是,在以后的30年中,案例教学研究方法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普及,直到20世纪中期,在福特基金会的帮助下,案例研究方法才等到了一定的推广。而在我国案例研究方法主要是在政府部门的推动下,在高校中教学过程中的广泛的传播。而且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案例研究方法在我国也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并且开办了许多案例培训机构,来促进案例研究方法的发展。
2.2案例研究方法在工商管理发展中所做出的贡献
从工商管理发展史来看,当前存在的许多管理理论,并不全是通过相关管理思想推导出来的,其中存在的极大部分管理理论都是通过实践研究和案例分析总结而来的,因此案例研究方法在工商管理领域当中,有着十分突出的贡献。也如相关学者所说的,在工商管理领域中采用案例研究方法的人,绝对不是泛泛之辈,其中有绝大部分人是学界的权威人物。由于组织领域的比较研究方法的提出,人们对工商管理领域有着新的认识,而且通过对这种方法进行分析,人们认为在工商管理的过程中,要实现组织领域的比较研究方法就必须建立一个该框架系统,通过明确的表述,对组织之间的比较内容进行分析,从而得出适当的结论,为了企业的工商管理提供大量的信息依据和实践经验。
3.案例研究方法在工商管理领域的应用建议
由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案例研究方法并非是一无是处的,那种认为案例研究方法在工商管理学科研究领域是非主流研究方法的人只是从片面角度来看待案例研究方法,并没有站在发展的角度上剖析案例研究方法所发挥的具体作用。只有正确认识和定位案例研究方法,才能采取正确的案例研究方法来研究工商管理的相关课题。
目前我国的工商管理学科研究水平还相对较低,在某种程度上讲还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研究水平。究其原因,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我国所采取的研究方法不够合理全面。并且我国现有的工商管理经典案例非常少,即使有对企业管理进行调研的活动,也没有真正了解企业的管理状况和其中存在的问题,只是走马观花的粗略调研,缺乏真实的求证和调研。这就使得现有的工商管理研究案例所具备的学术价值并不高,这也是导致部分学者认为案例研究方法不适用于工商管理领域研究的重要原因。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建议,在以后的案例研究方法应用中,应当大力提倡用国际化的视野、规范性的研究方法深入企业、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研究。强调案例研究步骤的规范性,并严格地区分研究案例和教学案例、案例教学和案例研究的异同,不同于教学案例而撰写出的研究案例是开展案例研究的重要步骤;撰写研究案例时,忌讳用主观判断的、含糊的语言,强调通过调研访谈取得第一手资料的重要性。要注意案例细节,从细微之处往往可以观察到新事物,新事实。第一手资料如实验室观察的数据一样重要,它必须是真实、客观、可信赖,是研究性论文的立论依据。只有在优秀的研究案例基础上发现研究事实、提出研究结论,其研究成果本身才会有较高的可信度。
4.结语
总之,案例研究方法在工商管理学科研究领域仍然具有非常大的应用价值和意义,只要多采用具有较高学术研究价值的经典案例作为研究案例,并积极结合实际企业情况和经营环境对案例进行分析,就能够从案例研究方法中得出一些有用的结论和研究结果。为此我们应该树立一个客观端正的科研态度,正确运用案例研究方法,以此来提高我国的工商管理研究水平。 [科]
【参考文献】
[1]任胜钢.案例教学法在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特殊性与思考[J].经济师,2005(03).
篇6
掌握学科或专业领域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备运用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工程类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基本目标。因此,通过课程学习,使缺乏科研经历和工程背景的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藉以指导学位论文工作,并为今后的专业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是工程类研究生课程体系中专业课程设置的重要目的。材料分析方法是材料工程类研究生应该掌握的材料观察、表征和分析的重要方法[1],也是材料基础研究以及工程应用中必不可少的研究手段。为此,培养材料工程类研究生的单位大都开设了“材料现代分析方法”研究生课程。此课程实用性极强,其课程内容不仅是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知识支撑,也是研究生未来的专业业务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知识构成[2]。因此,使学生了解材料现代分析方法的基本内容和新近发展,且在面对应用命题时能够选择合理的分析方法、得到正确的分析结果,是该课程教学的目的所在。对于此类专业课程的教学,若固守教材内容且采取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对研究生实质性掌握课程内容以及培养研究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实有不当,应当从教学内容组织和教学方法运用两个方面进行改革。案例教学法是近些年逐渐引起人们重视的一种教学方法,是指以案例为教材,让受众通过阅读、分析和思考以及相互间进行讨论和争辩,以提高思维推理和处理问题能力的教学过程[3]。案例教学法具有综合性、动机性、仿真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优点,便于课程教学内容的灵活构建,能够营造接近真实的应用环境,有助于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4][5][6]。那么,在工程类研究生专业课程中开展案例教学,应当是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切入点。
二、工程类研究生课程中开展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一)便于课程内容的合理组织
工程类研究生专业课程一般是由应用知识以及它所依据的基础理论共同构成,基础理论与应用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决定了两者均不可或缺,以保持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但是,课程应用性强的特点要求应用知识在内容结构中应占有较大的权重,同时需要及时引入专业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以保证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时效性。因此,突破学时的限制和教材更新滞后的制约,构建以应用知识为主的课程内容体系,就成为工程类研究生专业课程教学有效实施的重要前提。案例教学所具有机动性和综合性的特点,为依据课程特点合理组织课堂教学内容提供了可能[7]。以“现代材料分析方法”课程为例,传统教学是从各种分析方法的原理入手,递进延伸到设备构成、主要应用。原理部分的讲授不仅占用大量学时,而且因其抽象加之无应用背景铺垫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作为核心内容的应用部分又随章讲授,不利于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而采用案例教学,既能以应用案例为背景引出分析原理,也可在发展史案例中对原理进行阐述,当然也可作为应用案例讨论的前置内容留作学生预习,从而将原理内容的讲授简略化、形象化、实用化。而对于应用性内容,则可用具体的应用范例做为案例,侧重目标牵引下的分析方法的综合类比,使学生了解可选用分析方法各自的优势、适用范围以及局限性,学会合理选择分析方法并掌握基本分析技能。在此过程中,还可以将分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动态介绍给学生。这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内容组织,不仅可以保证内容的完整性与及时更新,而且能够大量释放学时,更重要的是围绕应用展开教学,突出了课程的应用性特点。
(二)有助于弥补实践教学条件的不足
实践性强是工程类研究生专业课程的普遍特点,课程教学中不单需要通过实践来验证知识与方法的正确性,也需要通过实践过程强化学生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更需要通过实践环节使研究生这一层次的学生实践活动有必要的认知。目前,虽然通过开放实验等方式可以为学生提供部分实践机会[8],但工程类研究生专业课程专业性强的特点,决定了建立完备的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是不现实的。因此,需要通过其他方式来弥补这类课程实践条件的不足。案例教学具有营造和再现实践场景的功能,它可以将真实的实践活动引入教学环境,并通过对特定活动的背景、条件、过程、结果的描述、分析和讨论,使学生获得近似真实的实践过程的感受,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实践活动的目的。以“现代材料分析方法”课程为例,电子显微分析是课程的重要内容,其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显微观察,探讨材料组织特征与使用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而使学生消化相关知识。虽然显微观察是重要环节,但恐怕任何一个学校都不可能为成建制的学生提供亲自操作电子显微镜的条件。对此,特定的案例分析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缺憾。例如,可以用机械部件断裂的真实事件为案例,通过对部件观察过程的描述并给学生提供真实的断口宏观和微观形貌图片,让学生分析裂纹产生以及裂纹演化和发展的过程,进而通过部件材质、成型工艺和服役条件的说明,让学生分析断裂产生的机制,并提出改进措施。因为案例真实生动且有明确的针对指向,所以不仅可以形象地再现分析过程,使学生获得亲历实践过程的感受,而且能够突出具体问题的典型性,促使学生深化对有关知识的理解,了解知识运用的实际背景。
(三)有利于改进教学方法
工程类研究生专业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会必要的专业知识并能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效果体现为学生对知识的实质性掌握程度和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对此,激励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学生提供适宜的接受知识的方式至关重要。而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意识,学生不仅学习兴趣缺少必要的刺激,而且学习内容只能被动接受。因此,改善课程教学效果需要对教学方式进行必要的改进。案例教学立足于讨论和分析,能够通过学生独立思考以及师生间、学生间的互动,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正确思维方法。其核心在于发展学生成为过程的积极参与者,使学生能够通过对过程的研究与发现来进行学习。对于像“现代材料分析方法”这样的课程,采用案例教学尤为适宜。一方面,案例教学中学生必须要参与教学活动,事先的准备以及过程中的互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内在动力,同时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的成就感,从而能够调动学生的情感。另一方面,形象的案例教学,可以给学生留存深刻而长久的记忆,以使在必要的时候回忆出并应用这些知识与技能;可以给学生提供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并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此外,如若案例素材是学生感兴趣的应用事例,特别是任课教师以及身边人员的研究事例,还可以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及其课程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对所学专业的认可度和自豪感。
三、做好工程类研究生课程案例教学的条件
(一)开展案例教学,案例内容是基础
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基础,其适宜及恰当程度会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影响[9]。因此,应根据工程类研究生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目的,精心设计案例。案例要注意内容的针对性,使之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不能脱离课程知识的要点;案例要注意内容的综合性,使之符合课程内容体系的内在逻辑关系,保持课程内容的完整;案例必须考虑内容的实用性,使其成为学生今后可以借鉴的范例。同时,案例要留有余地,为学生预留发现案例存在的问题、提出其新见解的空间。例如对于“现代材料分析方法”课程,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案例的构成:针对教材中的基础理论知识,以直观、形象的案例给予共性、特性讲解,解决内容抽象、学生短时难以掌握的教学困难。针对课程的应用知识,遵循注重实用的原则,以分析方法的常规和典型应用为案例,同时注意对多种分析方法优劣的对比分析,使学生明白选择某种分析方法的缘由。针对分析方法的最新发展,从最新文献中精选代表性的事例,按照相关基础理论、学术前沿和应用开发三个方面组织案例,重点介绍资料所体现出来的创新思想及创新意识。
(二)做好案例教学,创新教学方法是前提
开展案例教学,必须突破现有的教学方法的束缚,采取符合案例教学的教学方法。因此,课程教学要根据研究生受众的能力与特点,积极实行启发式、讨论式和参与式教学,激发他们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案例教学要事先做足功课,学生必须进行必要的文献资料检索与分析,能够运用自己的常识和掌握的知识针对案例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教师要善于延展讨论,引导学生扩展思路,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批判意识。例如“现代材料分析方法”课程中应用型案例的讲解,教师应该要求学生通过课下准备,提出自己的分析思路和方案。授课时先由学生讲述,由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和质疑,最后教师总结并以典型案例进行说明。每个学生的所长决定了他的思路、手段和方法,当然,也会反映出不足与错误。通过学生的讨论,集大家之智慧,可以引起广泛的思考。而教师必须把握好设计者和主导者的角色,掌握教学进程,引导学员思考、组织讨论研究,并站在较高的高度,进行总结、归纳。总之,从课程教学的目的而言,创新教学方法不是为了强迫学生参与教学,而是要通过学生的参与,提高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案例教学也不是简单的就事论事,而是要开启学生的思路,增强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三)组织案例教学,任课教师是关键
开展案例教学要求任课教师具有教学和科研双重能力,以适应工程类研究生专业课程科学性、工程性兼具的特点。在教学方面,教师必须熟悉课程的整体结构,把握教材中知识点的分布情况,确定案例中知识的停靠点;要善于分析学情,根据学生的专业背景、学科基础、思维习惯,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学习积极性。在科研方面,教师要有相当的科研积累和科研底蕴,具备挖掘资料组织案例和广征博引分析案例的能力;要熟悉课程内容的背景、动态以及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科研问题,了解有待解决或具有争议的问题,以便从中提炼并为学生提供研讨题目和思路。面对许多工程类研究生专业课程教学任务主要由中青年教师担当的现状,除了要求教师熟悉课程内容外,还要不断提高任课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从内在因素而言,中青年教师需要通过学历提升和进修深造,并积极承担或参与科研项目,尽快提升自身的科研素质、增加科研经历。从外在因素而言,课程组需要通过举办教学观摩、示范课,组织校际交流,资助参加教学研讨等方式,为中青年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技艺创造条件。此外,应该吸引科研水平高、责任心强的教师参与到教学中来,以丰富教学案例的来源,增强案例教学的实感。总之,拥有一支科研教学有机结合的教学队伍,是案例教学有效实施的关键所在。
四、结语
篇7
关键词:多媒体;自动授课;教学模式
由于多媒体教学的突出优点,如无尘化,美观化、表述方便等,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普及相当迅速。目前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主要形式有:使用PPT课件演示,教师课堂讲解教学;制作教学录像,学生看电影教学;收集大量教学素材,辅助教师教学等。然而,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仍有不足之处:教师上课前备课工作量加重;有些用于教学的软件操作复杂,一些教师不易掌握;传统教学的大量重复劳动基本上没改变;不同教师上课的教学效果的差距依然比较大;教学的继承性和团队合作性很差;课后学生回忆课堂知识时的遗忘问题没办法解决等。因此,笔者设计了一个教学方案对多媒体教学进行改良,并希望抛砖引玉。
教学方案的流程
方案如图1所示,共分六个模块,分六步骤完成实现,具体如下:
第一步:首次开课,教师传统授课。某课程首次开课前,组织多名教师一起准备教学素材、制作辅助教学课件,安排某一位经验丰富的教师执行教学(计算机多媒体教学)。
第二步:课件生成。在第一步教学过程中,在教学的计算机上安装课件录制软件,录制包括视频和音频在内的全过程,当教师完成第一步后则自动生成自动播放课件。
第三步:课件调试与优化。课件生成后,组织多名教师对自动播放课件进行修正和优化,之后再进行调试。
第四步:课件自动授课,教师辅导。再次讲授同一门课时,课件自动完成课程教学内容的讲授,教师则进行课程的组织、课上和课后的辅导,教师在辅导中掌握学生学习效果,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第五步:教学效果评定。教学过程结束后,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对学习效果进行评定,进而得出课件的教学效果。
第六步:课件改良。根据教师辅导经验、学生学习情况评估结果和学生学习效果评定结果对课件进行进一步改良,得到改良后的课件;转回第四步反复执行,完成多次教学。
方案关键点分析
与传统的多媒体教学不同,本方案的优点体现在其自身的四个关键点上。(1)教师不是单一个体,而是课程的教研组团队。虽然首次开课的教师是由本课程教学中非常有经验的某教师(如某个教授)担任,但课件的录制、调试和改良工作是教研组团队一起完成。(2)用于自动播放课件的录制、修改和播放的软件操作非常简易。录制生成的课件不是VCD类型,而是存储容量小,修改非常方便的特殊软件类型,课件以时间轴为主线,以音频的一句话为基本单位,能实现音频和视频同时修改。课件播放时交互性强,前进和后退以音频的一句话或若干句话一次性定位,能随时暂停却又不会停在一句话中间,可随时增加需显示的文字和图形等。(3)课程的多次开课,直接由课件自动播放完成授课全过程。任课教师充当教学秩序组织者、课时课后学习辅导者和学生学习情况观察者的角色。(4)教学效果评定科学。教学效果由组织上课的多名教师负责评定,评定包含若干可见的硬指标(如学生学习情况、作业情况、成绩情况等)。
方案引申
改良教学方案的优点有:在教研组内建立共同研究教学的氛围,大幅度降低教师的备课和授课环节的劳动强度,为课程建设增添软件资源。同时引申出“教研组运作方案”和“教学课件制作方案”以改变教师的教学侧重点。
教研组运作方案(如图2所示)以教研组为主体,对教学进行研究,利用团队的力量制作出可以自动教学的课件。学生上课学习过程中,学生面对的不再是单个教师的教导,而是整个教研组的全体教师的智慧,从而减少因不同教师对学生学习影响带来的差距。在这种运作方案下,一个学校对单一课程的教学的水平不再因教师的一时失误而受影响。从而保证学校的教学水平表现从根本上与教学实力一致。
教学课件制作方案如图3所示,初次制作课件需要较大时间的设计、录制和调试,当课件做完后,还需在教学时根据实际的教学反映对课件进行局部性的改良。因此,本方案运作后的最大优点是给教学带来高继承性。例如,某校计算机系开设《数据结构》课程,则由某一《数据结构》课程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A为甲班上课,录制整个教学过程,生成一个原始教学课件,教研组对课件调试和优化,得到一个较完善的课件。某一助理教师B带该课件组织乙班学生上课,由于课件自动播放,则无需教师A参与授课,乙班上课质量将达到甲班上课水平,而教师B却只做辅导和组织工作,同时,教师B还需观察学生学习情况,课后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对课件加以改良,具体修改工作由包括教师A和教师B在内的教研组完成,这样,改良后的课件再次使用时,上课的质量将超过教师A上课的水平,依此反复,课件的教学效果将越来越好,最终成为非常完善的课件。
案例分析与评价
自动播放课件用于普通全日制高等教育的教学若一位新教师带着自动播放课件上课,课前,教师需要打开课件学习,掌握知识和了解上课的过程等。上课时,教师将课件通过多媒体设备自动播放,使用课内作业对学生加以引导以及观察学生反映。课后,教师参与课件改良,提高课件的教学效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考虑如何讲授内容,而是思考如何组织教学过程,致力于让学生学好。又因为课件是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团队完成,可保证教授的质量。因此,该新教师所上的课都将会是教学效果很好的课。若所有教师依此模式教学,则教学的侧重点会是从“如何教”转变成“如何学”,则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将提高一个层次。
自动播放课件用于成人函授教育的教学成人函授教学的特点是面授时间短,使用课件教学后将获得两个好处:(1)延长了学员的面授时间,学员能在非面授时间打开课件,类似面授地学习知识。(2)接受与普通全日制学生同等水平的教学,因为采用课件自动播放教学,所以能做到所讲的内容与形式基本和普通全日制教学相同。由此可见,在这种模式下,成人函授的教学质量可在更高程度上得以保证。
总结与问题思考
本教学方案所提出的课件与目前远程教育的课件有些类似,但其优越之处在于课件的继承性好、课件的自动授课时交互性强(目前远程教育所用的课件大多为看电影的性质,而假如用于模拟教师上课,其交互性差)、课件集中了教研组的团队智慧等。因此本教学方案从根本上改变了现有的教学模式,解决了现有多媒体教学的许多不足之处。然而,本教学方案的实施需要一定的条件:首先是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自古以来的个体教学要改变成合作团队教学。其次是教学报酬分配制度(例如教学报酬和课件制作报酬在教学过程中的比例如何?)的制定是本教学方案真正实施的关键性因素。再次是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需要考虑。
参考文献:
[1]钱昆明.媒体应用技术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王宝玲.计算机辅助教学及多媒体课件的开发[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6):81-84.
[3]王春阳.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几个误区[J].教学与管理,2004,(21):96.
篇8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意义、概念的界定
1、本课题的研究目标。以小学生自主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学科为载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行为能力。以人为本,让课堂充满生命灵动。教师充分重视学生获取、形成、发现知识的能力过程,对小学生的认知兴趣加以积极诱导并促使其发展,把握学习对象与教材内容的关联中心,设计先学后教的学习环节方式,重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每个学生尽可能地提供积极主动的学习空间。促使课堂中形成多种类型的学习交流,点播师生课堂生活中的灵动活力。使课堂有滋有味、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本着“尊重个性、体现差异、激发活力、促进发展”的原则,对不同学生提出适宜其发展的要求,引导学生充分发展他们的优势,还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
2、课题研究的意义。新课程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论,注重发展学生的人格和学习能力。小学生知识技能的获得、精神境界的提升、个性品格的陶冶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若离开了自己的天地和空间,只能成为一句空话。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与渔,终身受用不尽”学生只有掌握学习和创造之门的钥匙,才能真正自由的进入学习和创造的宫殿真正具备了自主学习和发展的能力,才能适应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求,所以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
3、概念的界定。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主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下的学习活动。自主学习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我否定、自我选择、自我调控、自我评价反思,发展自身的主体性过程。自主学习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策略的基础上的“会学”。以唤醒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的习惯以及自主学习品质的目的。
二、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1、农村小学生自主学习障碍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2、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习惯的形成性研究。
3、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学生自主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的探索与研究。
4、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研究。
5、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评价体系的研究。
三、课题的理论依据
1、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是说:“不到(学生)想发愤学习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学生)想说有不知怎么说的时候不去指导他怎样表达。”可见一代教育宗师早就主张学在前,教在后,先学后教。
因此,我们在课堂上,首先要改变原来那种教师唱独角戏的方式,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真正主人。
2、罗杰斯认为,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他主张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促进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实现,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3、中科院院士李依依曾说过:“主动的精神非常重要。有主动精神,所有消极的东西都会变成积极的东西;没有主动的精神,所有积极的东西也会变成消极的东西,对孩子从小就要扶持”。俗话说:世界上就怕认真两个字。学生只有事事认真,事事主动去做,才能很好地完成各种工作。可见,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是多么的重要。
四、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该课题根据小学生的不同年龄特征,分低、中、高三个梯度,进行各学科的研究探索。同时要突出研究重点,抓住语文这重点学科进行公关。具体实施时,首先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入手,增强教师的教学指导意识;其次,把指导的侧重点放在课内,并做到紧密联系课外。
2、研究对象
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的部分实验班级。
3、研究方法
(1)理论研究发。通过对有关本课题的现有理论及实践研究,形成课题研究的理论模式和操作模式。
(2)观察法。对实验学生采取个别观察的方法,了解学生在接受实验过程中的学习情况的变化。
(3)问卷调查法。设计学习心理、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问卷调查表,对学生进行调查和分析。
(4)对比实验法。以年级为单位,对实验班与非实验班的学生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实验效果,研究小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发展的实验,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形成。
(5)系统评价法。在课题开展过程中,对涉及实验的学生因实验引起得变化进行系统自测、评价。
(6)经验总结法。理论与实践结合,强调研究的探究性和可操作性。总结研究成果,进行阶段性小结,不断调整、完善研究方案。从现象中寻找规律,分析其成因,获得解决方法,从而得出结论。
篇9
[关键词]:初中英语 课堂教学 教学方案 有效性 研究对策
进入21世纪以来,教育教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渐突出,它已经成为了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以及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学生掌握一门外语已经成为了一种必要手段。想要提高初中生对英语的喜爱程度,完善教师教学,并增强教学有效性,就一定要改变以往的英语教学方案,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为培养社会需要的健全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创建平等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情感和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改变教学方案的第一要素,任何教学活动都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喜爱大多也是建立在对教师的喜爱基础之上的。教师亲切和蔼,对学生一视同仁,教学积极是双方情感培养的重要前提,也是保证教学方案有效进行的关键因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地位,避免用教师的身份压制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课本教材的艺术性和趣味性拉近与学生的关系,加强彼此的沟通交流。
例如,在初中英语教学的第一课上,教师可以通过简短的英语自我介绍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与学生的平等交流,尽可能不用命令口语与学生对话,使用Would you please……? Do you want to have a try?这样的语句与学生进行对话,表现出平易近人的一面,从而使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方案更为有效。
二、教学方案要体现教学方法的转变
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方案过于重视教师的主导地位,而没有坚持做到因材施教,学生的主体性无法凸显,教学方法呆板枯燥,根本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为了保证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一定要对课堂教学方案进行细致研究,改变单一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第一,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课堂的主导和主体,是教学活动最基本的两个要素。在新课改背景下,想要保证教学方案的有效性,就一定要优化互动模式,构建英语高效课堂,保证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良好沟通,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差异,从而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在对初中课本第一单位有关校园生活课文进行讲解的时候,就可以与学生形成问答方面的良性互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提问:Do you like school life?或者What is you dream school life like?这样提问不仅可以帮助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还能够加强情感交流。
第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教学内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它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还能够加强情感交流,优化互动,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初中英语的知识面比较广泛,光靠课本上的内容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课外教学资源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教学内容。同时,多媒体能够通过声音、图片、视频等方法带给学生丰富的视听感受,对于锻炼学生英语的听、说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另外,通过图片,视频的播放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情感交流,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第三,组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想要使初中英语教学方案具有有效性,就要增强教学中的互动环节,以多样的教学活动来增强课堂效率。例如,教师可以根据新课标的知识内容提出讨论话题:What is your favourite sport? How can we get more and more vocabularies in our daily life?等来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或者组织英语短剧表演,小游戏,猜谜,英文歌比赛等活动,还可以通过free talk、ask and answer等手段加强情感交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三、教学方案渗透三维目标
三维目标主要是指三种教学方式,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初中英语教学方案中渗透三维教学方法,能够使课堂更有生机,并满足学生对教学的实际诉求,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由于三维目标英语教学更加重视过程化教学,并强调转变教学方法。因此,初中英语教师要善于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积极构建语言环境,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例如,初中英语教师在讲解九年级英语课程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的时候,就可以在课前为学生放送一些好听的歌曲,然后让学生自己表达最喜欢的歌手和音乐是什么,从而构建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提高课堂的活跃度,让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进行学习,将三维教学渗透到教学过程中,改变以往的单一教学方案。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教育教学水平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传统的教学方案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步伐,课堂教学质量达不到标准。想要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教师就一定要深入研究教学方案,坚持完善自我,并从学生的内在诉求出发,加强情感交流,从而保证知识的有效传达,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易梅娣.浅谈新课程下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教育导刊,2010,02:85-87.
[2]王一芹.对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8:122-123.
篇10
1、软件工程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探索
软件工程课程内容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内容抽象、工程方法复杂、难于理解,具体原因如下:(1)在现行的教材中,大部分都是从软件工程的基本理论与思想来讲述的,学生感觉太抽象;(2)对于学生来说,本课程涉及的理论知识抽象、难懂,如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理论、需求获取方法等;(3)本课程包含很多基本技术和方法,如数据流图、数据字典、结构化分析方法、面向对象分析方法、集成测试方法、项目管理的基本方法等,学生想深刻理解这些技术和方法的思想很困难;(4)软件工程项目规模较大,不可能在一门课的时间内把所有的细节都讲清楚,学生对软件工程项目的实现模糊不清;(5)新形势下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畏难情绪严重,在学习上的钻劲和毅力不够。
针对这些情况,国内从事软件工程课程教学的老师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探索。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软件工程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把学习软件工程的理论知识与软件项目开发结合起来,并提高运用软件工程相关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金陵科技学院在2009年9月从2007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部分学生中开始采用任务驱动的学习方法,即整个软件工程课程教学就是开发一个完整项目的过程,即明确软件工程项目开发分为六个阶段: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项目设计、项目实现、项目测试和运行维护,在每一个阶段,首先介绍实验任务,再给学生们讲解实现这些实验任务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让学生们带着实验任务学习,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这一阶段的实验,它与其他的任务驱动的软件工程教学有着本质的区别,很多文献提出的任务驱动实质上还是一个分模块的教学方法,而我们的教学方法是为了开发一个完整的软件项目,反过来学习理论的过程,即边实践边理论的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对软件工程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规划、教学方法进行全面的改革,以期提高软件工程的教学效果。
2、任务驱动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方案研究
2.1 本项研究的意义
软件工程是一门研究用工程化方法构建和维护有效的、实用的和高质量的软件的学科,它涉及到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软件开发工具、系统平台、标准、设计模式等诸多方面,软件工程课程在计算机学科的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该项研究可以为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提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验项目设计方面的指导,为学生学习软件工程课程提供一种全新的思路,多方面帮助学生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软件工程分析设计过程和运用高级语言进行编程的能力。所以说,该项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2 本项研究的主要内容
任务驱动的软件工程教学方案研究主要是把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融入一个完整的软件项目开发当中,用开发过程中的实际需求来驱动学生学习书本上深奥的软件工程理论知识,具体内容安排如下。
2.2.1 设计课程教学所必需的实验项目
实验项目设计成功与否是整个项目成功的关键,本项目首先由课程组教师从和我院合作的企业中选择一个合适的软件项目并进行适当的整理,然后采用软件工程的思想将开发分成一个个小的实验任务,对于比较复杂的实验内容,可以分为两个或多个实验来做,最后再进行汇总。对于每一个实验任务制定实现这一任务的实验目的、实验要求、实验内容、实验步骤和预期的实验结果,让学生们很容易理解并实现这些实验任务。
2.2.2 制定课程教学计划
理论知识的讲解是完成实验任务的必备条件。为了让学生能够最快地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本项研究详细分析实现每个实验项目需要的基本理论知识,然后按照书本相关内容的先后顺序串联起来并编写成教学计划,把软件工程最精华的内容和最新的发展体现出来。老师给学生们布置完实验任务后引导学生反过来学习这些完成实验所必需的书本内容的教学方法,它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带有目的性,并增加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2.3 编写课程教学的辅导材料
实验项目和教学计划确定了实验任务和讲授的基本知识,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软件工程各个过程之间的衔接知识,深刻理解软件工程技术、过程和方法,对软件项目开发过程中相关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辅导,编写一套学习指导,这是本项研究成功的重要基础;为了巩固各个知识点,对于课后的大量习题,给出习题解析,它与学习指导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这也是我院计算机专业软件工程课程授课所必备条件之一。
2.2.4 构建课程教学的网络资源信息平台
在院内软件工程课程网站上各种学习资料,并开发专门的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交流区,这样,学生可以随时获得该课程的最新资料,还可以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反映到老师那里;老师可以根据网上学生反馈适时改变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
2.2.5 开发课程教学资料,进行教学试点研究
本项研究从 2008 年开始,金陵科技学院信息技术学院软件工程课程网站于2009 年3 月建立,多媒体课件在2008 年底已完成。为了检验本次教学改革的效果,从2009 年9 月份开始在金陵科技学院2007 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部分学生中进行试行软件工程课程实施方案,我们多次与学生交流,探索实施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使之更适合实际。
2.3 本项研究的总结
在实施过程中绝大多数学生在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中同学表现出极高的热情,项目组老师一致认为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1)软件工程各步骤全体学生都能够完成,但是各组学生完成的情况差别很大;(2)个别能力特强的学生感觉“吃不饱”。2010年我们在全院计算机专业软件工程课程教学中实施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整理出了一本软件工程教材,并与机械工业出版社签订了2011年底的出版协议。
3、结语
任务驱动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是以实验为课程教学的主线,靠实验带动理论的学习,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样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地挖掘学生学习潜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 由布西.中美《软件工程》教材编写及教学实施方法比较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8(20)
[2] 刘金锋,李海平. 案例教学法在软件工程教学中的应用[J]. 成功(教育),2011(3)
[3] 巫华芳等. 软件工程教学案例设计初探[J]. 教育与职业,20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