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经济效益范文

时间:2023-10-24 18:05: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绿色经济效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绿色经济效益

篇1

【关键词】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绿色建筑;经济效益

前言

近年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建筑、房地产行业朝着规模化方向发展,使得建筑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的关键地位日渐突出。由于高投入、高产出等方面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能源消耗。基于此,绿色建筑凭借低碳环保等特点应运而生,为人们营造和谐的居住环境提供了极大的支持。虽然,绿色建筑在发达、发展中国家得到了推广,但是对于其成本及效益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1全寿命周期成本概述

全寿命周期成本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80年代。自全球能源危机爆发后,英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建筑行业全寿命周期成本。而这领域也成为学者研究的热门。从国际上来看,针对建筑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的分析已经具有完善的制度、规范,能够为实践提供制度依据。而在20世纪80年代,全寿命周期成本理念正式引入到我国,但是从理论层面来说,集中在功能方面,忽略了对其进行实践方面的研究。不仅如此,在成本结构、计算方式等方面也并未形成统一的标准,缺乏对整个建筑项目动态成本的关注。因此加强对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绿色建筑项目全周期成本结构分析

综合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来看,由决策设计、施工建造等多项成本构成。详细来说:(1)前期决策涉及项目策划、信息收集等内容。由于建筑项目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选址、市场调查等都会占据较大比例[1]。特别是决策与设计方面,建筑方案设计好坏直接决定工程施工及质量,且详细的方案,能够减少建造及使用成本。(2)建造成本会受到材料、技术等因素的影响。确保绿色建筑高质量,其后期使用及维护成本也会相应下降。如果出现质量问题,都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维护成本。(3)维护成本,在整个周期成本占比最大,主要是其使用时间较长。如一级建筑全寿命为100年以上,二级建筑全寿命周期为50~100年。建筑工程使用时间越到后期,使用及维护成本也会随之增加。

3基于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绿色建筑经济效益分析

通常来说,绿色建筑效益主要由显性与隐性效益构成,前者主要体现在四个节约方面,而后者强调环境与社会效益。

3.1增量经济效益

绿色建筑产生的经济效益表现在土地、资源及材料等方面。为了提高研究针对性、实用性,本文将深圳万科城绿色建筑作为研究对象,对比该建筑与基准建筑数据,以此来计算节约能源产生的经济效益。太阳能是绿色建筑引进新能源的主要能源,其次是水资源的循环利用。针对太阳能光热系统应用,我们将热水器产生的经济效益作为计算对象。其其中QW、CW、tend分别代表的是年度总用水量、水定压比热容、储水箱终止水温设定。一般来说,区域所在地纬度越低,太阳能利用率也就越高,f值能够达到0.8。然后将节能量换算成标准值之后,能够得出太阳能技术节煤费用。我们对面积为5000m2的绿色居住住宅进行计算,已知居民年度总用水量等,经过计算得出结果发现,在太阳能光热系统应用技术方面,一年能够产生3000元经济效益。如果在全国范围内采取这种节能方式,将会产生702.42万元的效益。

3.2节水经济效益

相比较传统建筑,绿色建筑节水技术由原本的供给-排放模式变为供给、排放、贮存等循环模式。在立体化水资源循环体系的支持下,能够创造更多的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2]。如将人们的生活废水,经过处理后,满足居民区景观用水等。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缓解城市生活用水压力,且能够为人们营造良好的环境效益。深圳万科城在实践中,根据水质的差别,制定针对性处理方案,然后将处理过的水进行循环使用。如针对灌溉绿化运用的节水,能够将节水量控制到20%。根据一般居民小区水资源使用来看,分析回水用量公式如下:总回水用量=灰水回用量+雨水回用量总回水用量与水资源节水效益呈正相关,前者越多,后者越明显。现如今,随着水污染越来越严重,居民用水单价也随之提升,因此加大对灰水、雨水的用量,在提升建筑经济效益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3.3其他经济效益

除了上述两个方面,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内还创造了很多其他经济效益。如地下空间、旧有建筑等。面对日渐紧张的土地资源,最大限度提高现有土地资源利用率也是绿色建筑创造经济效益的具体表现。如引进高性能、高强度等材料。

3.4经济效益评价

全寿命周期成本理念下,绿色建筑经济效益评价方法及指标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详细来说,针对经济效益评价方法来看,我们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来看。如针对项目投资总费用、建筑总成本等。结合这些数据进行计算,能够帮助我们了解绿色建筑经济评价指标是否合理。针对深圳万科城来看,我们在上文中对太阳能光热系统成本进行了计算,如果建筑使用年限为60年,那么创造的经济效益能够达到数千万,具有非常明显的经济效益。对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我们应坚持科学、合理原则选择绿色建筑评价指标,充分考虑不同评价对象对应的要求,然后对数据资料全面性等进行计算和分析。在实践中,针对绿色建筑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不具有唯一性,且深度也千差万别。如增量投资回收期、内部收益等指标评价,除了考虑基本影响因素,还应充分分析资金的时间价值。

3.5经济效益评价结果

综合上文对绿色建筑经济效益的评价能够发现,绿色建筑项目不仅能够降低资源消耗,且能够为城市居民应在良好的生活、工作氛围,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如深圳万科城采暖耗热节能指标远远超过本省标准一半以上,高达65%节能目标,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环境效益。此外,对建筑项目增量投资回收期进行计算,能够发现收益回收期为13.08年,且内部收益率能够达到7.68%。可见,绿色建筑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针对增量投资回收期、增量投资内部收益率的计算,能够发现指标较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如投资资金及水价。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提高绿色建筑经济效益,加强对成本增量控制是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3]。随着居民自来水价格的上涨,在促进绿色建筑项目推广方面将会产生较强的积极作用。随着绿色建筑的发展,对建筑项目成本经济效益的评价理念、方法等也需要随之做出相应的调整,以此来更好地适应绿色建筑发展趋势。

4结论

根据上文所述,面对日渐恶化的生态环境,绿色建筑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受到相关技术水平不够完善等因素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绿色建筑普及和推广率。本文立足于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对绿色建筑成本效益进行了系统分析,能够发现绿色建筑在使用中,能够创造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虽然一次性投入较大,但是回报具有持续性特点,能够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值得我们给予更多关注。不但如此,加强绿色建筑建设,能够为居民营造和谐的生存环境,从而加快我国和谐社会构建。

参考文献

[1]姜帆.全寿命周期成本视角下的绿色建筑经济效益分析[J].建筑经济,2014(12):102~104.

[2]孙鸣春.全寿命周期成本理念下绿色建筑经济效益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5(09):25~28.

篇2

关键词:低碳经济;绿色建筑;经济效益;效益分析

一、建筑绿色理念的必要性分析

1.建筑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在我们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并计划到2050年将中国的城市化率,从目前的36%提高到70%以上。这要求中国需要每年将城市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到2050年,中国城市规模应该在目前的基础上翻一番,这使得建设量和资源消耗变得非常大,但是通过绿色建筑的不断发展能够有效降低城市建设和城市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能耗,促进建筑业向可持续发展方向发展。

2.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必然选择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在开发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最严重的问题是过量能源物质的消耗,环境问题变得非常严重。为了确保我们的后代拥有良好的生活环境,持续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二、我国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基本情况

1.相关的技术支持以及激励政策不足

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社会的关注。作为市场的主体,企业在绿色建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是一座绿色建筑,也是一位直接设计师和一座混凝土建筑。当然,维护人员在绿色建筑材料和相关技术方面也与公司直接相关。中国的绿色建筑经济发展相对较晚。因此,市场接受度较高,这是中国绿色建筑经济发展的重要挑战。

2.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政策尚需完善

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对整个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资源和环境保护方面,它与人们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为了有效实现绿色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健康发展,国家和政府必须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同时应该有一系列相匹配的制度和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实施促进绿色建筑经济发展的具体方案,在一定政策的支持下,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也将迅速增加。

三、低碳经济背景下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分析

1.低碳经济背景下绿色建筑的经济成本分析

在传统的投资理念中,投资者更加关注早期的成本效益和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效益,通常对后期运营的成本效益不重视。绿色建筑的经济成本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建筑决策成本,建筑成本,建筑使用成本和建筑回收成本,在整个过程中,不仅需要衡量建筑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而且还需要对整个施工工程进行评估和预算,对前期的来源及未来方向、资源消耗等,对环境的影响。通过改善也减少了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周围的生态环境和建筑。环境使客厅的健康和舒适非常好。

2.政府部门加强引导

中国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与政府及相关部门有关。绿色经济能够带动健康事业的发展,并且促进事业持续上升。经济的发展与政府宏观调控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对法律法规进行全面完善,并且制定一套完善的配套流程,要求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严格操作,使施工企业有一定的制约因素,使绿色的相关设计,技术和理念得以实现。建筑物真的可以走进所有的建筑公司。当然,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也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因此,政府部门必须更加重视中国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不仅要加强市场引导,还要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3.注重行业创新

绿色建筑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工业技术的有效创新。在整个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对创新,才能突破中国绿色建筑经济发展的瓶颈,确保中国绿色建筑真正实现,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保护。旨在,人们逐渐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如果他们想在人们生活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就必须追求低碳经济。低碳经济中的绿色建筑是必然趋势,低谷。低碳背景下的绿色建筑可以有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减缓全球变暖,有助于身心健康的发展。

4.建立和完善相关的评价标准

对于世界而言,绿色建筑经济不是一个新名词,但在中国,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必须具有权威,可靠,科学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只有符合某些标准,人们才能有实施的方向。因此,政府必须加大力度,建立一套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绿色建筑科学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使这些标准具有一定的规范性,能够引导和规范和监督绿色相关单位。建设相关业务。

篇3

【关键词】太阳能发电;经济效益;电力投资

引言

近年来,国民经济保持着平稳较快的增长,截止到2011年底,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7.2万亿元,较上一年度增加9.2%。国内公共财政收入也达到10.37万亿元,同期增长了24.8%。在这样的宏观经济背景下,国内的电力行业也实现了平稳发展。从整体的电力行业投资方向来看,对电源的投资依然向清洁能源方面倾斜,并呈现出稳步的上升趋势。从电力需求角度来看,国内总体电力需求较平衡,局部地区依然出现紧张状态,另外,第二产业仍然是全社会用电增长较快的主要驱动力。

1.国内电力行业固定投资情况

随着国内社会经济的发展,其对电力需要也会呈现出上升的趋势。2011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发电企业的发电量同比增长了16.2%,达到3968亿千瓦时,累计完成发电量2216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高达13.5%。面对这样的社会用电需求,国内对电力行业的固定投资额也持续攀升,单2011年上半年我国对电力行业的固定投资额达到4587亿元,同比增长了2.6%。这一数据占到国内总固定资产投资的3.7%,具体情况可见下表1。

注: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中商情报网整理所得

2.太阳能发电发展情况

从国内的电源结构来看,2011年我国发电环节中,火力发电依然占据着主要的比例,约83.16%,水电受自然状况的影响较上一年度下降了0.78个百分点,约为12.37%。而核电和风电分别占到1.87%和1.74%。从这个电源结构方面来年,我国的太阳能发电整体实力还有待提升。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太阳能以其绿色无污染的优势逐渐弥补了火电、水电和核电的一些缺陷。

从国际对太阳能的关注情况来看,近年受到技术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全球范围内对太阳能的投资可能会有一个小幅度的下降。例如德国自今年3月9日开始对因补贴变动而引发的一些抢装热潮进行改制,全国范围内降低对光伏系统的补贴。其中新建小型系统仅能获得所发电量85%的补贴,中等及大型光伏系统将获得发电量90%的补贴,针对自身消耗的补贴将被完全取消。这种变化将会大幅度消减德国的抢装效应,也会为其太阳能发电的发展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意大利则对其国内2011~2016年的光伏补贴上限设定为23GW,每年度其国内光伏补贴资金可以达到60~70亿欧元。但意大利同时对农业用地的大型光伏系统的补贴进行了大量的消减并逐渐停止补贴。西班牙也通过立法形式将对新建可再生能源发电厂不再进行任何的补贴,其国内今后只会对一些日照小时达标的项目进行适当补贴。另外,捷克、法国、英国等国家和地区也相继对太阳能发电补贴进行了消减。这些都会导致上述这些地区的太阳能发电产业的发展受限。与此同时,美国则对商业太阳能安装给予了一定的政策优惠。例如美国政府对其“1603财政部计划”进行了延期,这将可能会促使美国未来4年内的太阳能产业增长51%~57%。

受国际对光伏产业的空缺影响,国内对光伏市场将会一个迅猛的提升,从而转变上一年度的光伏产业普遍开工不足的困境,从而为国内的太阳能发电事业提供充足的支持。其中国内利用太阳能发电成绩最为显著的要数内蒙古了。依据相关资料可以测算,内蒙古风力发电装机到2015年可以达到330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可以达到100万千瓦,其省内的风力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将会占到全省装机问题的四分之一。

3.太阳能发电的经济效益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特别是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促使人们对能源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电力能源作为社会经济的重要源泉受到人们格外的关注,寻找新能源替代传统的火力发电、水力发电和核电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一个较为紧迫的课题。太阳能发电技术的不断成熟也为新能源的寻找提供了条件,具体看来太能阳发电具备如下几个经济效益和优势。

3.1能源可再生

不同于火力发电,太阳能发电不需要煤、石油等石化燃料的支持。科学证明,太阳能是巨大的,地球大约接受40分钟的太阳照射所获取的能力足以为全球人类提供近一年的能源消费。也正因为如此,太阳能一方面可谓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另一方面也避免上过度开采地球上有限的石化资源,有效降低了因为石化资源的燃料所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大气污染物,有效缓解当前全球的温室效应、酸雨等生态环境问题。

3.2真正低碳清洁能源

火力发电和核电都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其中火力发电主要因其石化资源的燃烧而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大气污染物对地球环境造成影响。核电则主要体现在核污染方面,最为典型的核污染案例有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致使900万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危害。去年3月日本福岛核电泄漏事故也造成了百万人的损害结果。而太阳能发电则完全可以有效避免火力发电和核电的缺陷。例如内蒙古风力发电装机到2015年可以达到330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可以达到100万千瓦,这将会为其每年节约标准煤约23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排放分别可以达到6700万吨和2300万吨,将会为内蒙古环境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3.3不受资源分布地域的限制

太阳能发电不像水力发电那样受到过多的地域限制。众所周知,水力发电受到地域限制较强。其水力发电场所一般都会设定在重要的水系边上。并且要充分考虑到水系的流量和周边的环境。另外,水库的修建会对电站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相当大的负面影响,如果水库安全系数不够,遭遇到不可抗力时可能会造成重大的灾害。太阳能发电则不会受到这些方面的影响,光伏电厂的建设没有过多的地域限制,最多只是考虑一年中晴天的天数。内蒙古在发展新型绿色电能时,其风力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已经占据国内第一的位置,其每年可以减少大量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排放,大大提升了省内的空气质量。另外,太阳能电源的使用也会内蒙古每年可以实现节水3100万吨,从而在缓解因为石化能源所带来的环境外还可以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4.结语

如前所述,火力发电会受到石化能源的约束,在获取火力的时候需要对煤、石油、石化等能源做足储备,然后才可以实现火力发电。而在这个过程,顺着产业链向前延伸还可以发现这些发电所需要的能源获取有着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周期。而水力发电也需要有一个水资源的储蓄过程。这些都会对火电和水电的发电周期造成压力。而太阳能发电则不存在这类问题。并且其也不受到资源分布地域的限制,使用范围广泛,且建设周期短,获取能源花费的时间短。因此,如果可以在光伏发电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解决好成本与收益问题,光伏产业将实现井喷式发展,光电将成为火电的有效替代品。

参考文献

[1] 赵朝会. 光伏发电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J]. 上海电机学院学报, 2008,(02)

[2] 孟范例. 中国人的“绿色梦”[J]. 环境教育, 2010,(08)

[3] 吴晓江. “太阳电”融入生活的经济难题如何破解?[J]. 社会观察, 2010,(06)

篇4

关键词:知识经济 绿色会计 会计核算

序言

知识经济浪潮下,各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了使人类经济能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既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使经济达到稳定增长,又不使社会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使人类同自然资源统一协调、保持良好关系和最佳状态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不仅仅着眼于自然资源和谐利用的问题,更加强调在自然资源使用上的公平问题,这样就必须把会计主体视野扩大到主体同环境之间的关系,将整个社会生产消费和相应的社会生态环境都反映到会计模式中,来计量和揭示会计主体的活动给社会生态环境带来的经济后果。这样“绿色会计”就应运而生了。wwW.133229.CoM

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度增长是以自然资源的高消耗为代价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随着我国加入wto,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必须建立与世界经济接轨需要的绿色会计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参与国际竞争合作,为我国企业发展创造更好的融资环境。此时,绿色会计的建立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绿色会计相关定义解析

(一)绿色会计的定义与内涵

绿色会计,又称环境会计,是在环境资源恶化和修正传统会计的基础上产生的。是指以自然资源耗费应如何补偿为中心而展开的会计,它将会计学和自然环境相结合,采用多元化的计量手段和属性,以有关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并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业给社会资源环境造成的收益和损失进行确认、计量、揭示、分析以协调企业与环境的关系,其目的在于改善社会资源环境,提高社会总体效益。出其内涵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绿色会计处理中,资源和环境具有“资本”性质,这种资本的价值在于能向人造资本转换,随着这一转换,它自身价值也在逐渐减少。因此,绿色会计要计量这两种资本的转换过程,并确定最佳的转换比率,以利于保护社会总资产的平衡。

2、绿色会计会计处理不仅包括与企业直接有关的信息、基金与物质商品,而且包括与企业有关的自然界各种物质资料、废弃物以及随后的处理。

3、绿色会计的创建需要企业财务管理增加绿色财务管理的评价指标,需要揭示企业对资源环境的责任,要求企业站在社会的角度,考评企业财务管理的业绩。

4、通过绿色审计,帮助企业采取措施保护环境,确保所有的环境政策符合要求,促使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逐步纳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二)绿色会计的本质

绿色会计是运用会计学、管理学、环境学、环境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和生态学等学科体系中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采用多种计量手段和属性,对企业生产活动中所涉及的环境要素及其结果进行计量、记录、披露与评价的信息控制系统。

(三)绿色会计的目标

会计目标是建立和完善会计理论体系的基石。总体说来绿色会计目标分主要有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层次。

1、基本目标,绿色会计的基本目标是可持续发展。即在促使企业提高经济活动的经济效益的同时,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和物质循环规律,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环境,努力提高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2、具体目标,绿色会计的具体目标是组织相应的会计核算,确认和计量会计在一定期间的环境经济效益和经济损失,尽可能为社会提供企业环境披露的有关信息。

(四)绿色会计核算的内容

绿色会计核算于传统的会计核算,它更强调自然资源的消耗和有偿使用,具体而言其核算内容主要有:

1、自然资源损耗

主要包括自然资源超耗成本和“自然资本”消耗成本。前者指企业在生产、储存、运输等环节中对自然资源超定额消耗的损失;后者指除人造资本以外的可用货币计量的自然资源。

2、环境污染损失

主要指由于资源消耗失控、重大事故、三废排放等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的损失,如农田,渔塘及淡水、自然景观、工农业、居民生活区污染所造成的损失。其损失数据可根据赔偿费及罚款按历史成本原则计价,也可按避免或重置成本核算取得。

3、环境保护支出

反映企业对环境保护所作贡献,包括在“三废”处理、控制、补救和减少自然资源耗费,美化工作、生活环境的各项支出,具体可以通过以下账户来进行归结核算。①投入资本;②业务费用;③研究与开发费用;④环保行政与规划费用;⑤补救措施费用;⑥复原或回收费用。

4、环境保护收益

反映企业从环保中所获取的收益。通过对收益的核算,为企业决策者提供环保支出效益情况,从而鼓励与鞭策企业改善环保工作收益,它主要包括:企业利用“三废”生产的产品及对这些产品减免税收所得到的收益;企业的绿色产业计划对各项投资的吸引;消费者因乐意消费该企业的绿色产品而导致的利润上升,以及股票价格上升而带来的收益;企业实施环保措施后所带来的一系列无形资产、社会效益及政府奖励。

二、我国实施绿色会计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迫切需要在会计体系中建立绿色会计,披露环境信息,推动政府和企业将环境与发展紧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决策,遏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一)我国建立绿色会计的必要性

1、建立绿色会计是我国环境现状提出的要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口的增加,社会需求的膨胀,造成了自然资源被过度开采,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这从根本上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往往过度开发和污染自然资源,从而加剧了我国资源与环境的恶劣形势。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恶化,从根本上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而绿色会计则把维护生态平衡,优化生态环境以及解决其它资源生态问题当作自己反映和控制的对象。引导和监督企业通过一定的社会经济活动去保护资源,维护生态环境。

2、建立绿色会计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从企业发展内部环境而言,我国传统的企业发展模式是高投入低产出,即以原料、燃料的大量投入来推动产出。结果造成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过度消耗和过度污染,高污染、低效益必然造成生态环境补偿能力严重滞后,致使环境极度恶化,从而阻碍了企业自身的发展。企业与环境关来密切,社会环境的恶化直接影响到企业自身的发展,通过绿色会计核算,积极协调企业与环境资源的关系,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可使企业健康发展,从企业长远利益看,只有增大环保投入,重视绿色会计,通过绿色会计核算,积极协调企业与环境资源的关系,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才可使企业健康发展。绿色会计的构建有赖于企业环境和资源意识的提高。

从企业发展[论文之家外部环境而言,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对清新的生活环境要求日趋强烈,保持良好的环境已成为企业健康发展中函待解决的问题。企业应该为环境污染特别是由它自已导致的环境污染承担责任。如果企业为环境保护作出诸如治理污染、采用符合环保标准的新型设备、研制新型绿色产品,那么企业将为自己的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社会公众会把企业环境会计报告作为他们就一个企业的形象作出评判的依据之一,甚至会由此而影响他们的购买倾向,因此企业将过去的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变为追求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已是势在必行。

3、建立绿色会计是正确衡量国民生产总值和企业生产成本的需要。

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在衡量国民生产总值时,未将社会环境资源作为一种资产列入资产核算,从而使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不能如实反映经济发展速度,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不能如实反映经济发展速度,在某种程度上虚增国家富有程度,夸大人均收入和经济福利。在衡量企业成本时,传统会计只计算人造成本往往忽视不能计价的“自然资本”,使企业以牺牲环境质量为代价获取“私利”,虚增其利润。对企业来说,由于未考虑生产给自然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社会带来的危害,事实上内部损耗减少了,但费用转嫁给了社会。而绿色会计通过核算企业的社会资源成本,在产品成本中加入环境资源成本,从而能较准确地核算国民生产总值和企业生产成本,促使企业挖掘内部潜力,降低生产成本,促使企业加快发明创造挖掘的步伐,使企业在少污染或不污染的情况下取得最大的产出,从而降低“自然成本”,维护社会资源环境。

4、建立绿色会计是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与世界经济接轨的需要。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尤其是经济发达国家,都提倡或要求其企业对外披露绿色会计信息。作为我国企业要和国际现代企业制度靠拢,那么就必须建立自已的绿色会计体系,并对外披露,这样有利于国外对我国企业的了解,更有利于国际间的经济合作。 具体而言:

①大量外资进人中国,要求我国建立绿色会计体系。由于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其国内的一些污染严重、破坏、掠夺自然资源的企业和生产项目通过对外投资方式,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把发展中国家当成其“污染避难所”,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环境剥削”。我国只有建立了自己的绿色会计体系,要求外资企业公开、披露其绿色会计信息,才能使我国免于发达国家的环境剥削。

②建立绿色会计体系可以防止外资企业资本流失。绿色会计要求把企业利用的“环境资源成本”计人其产品成本,这样就可以正确地计算出外资企业所获得的利润。

③建立绿色会计体系可以促进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我国企业到其他国家建立企业,应自觉地公开,披露其环境信息,只有这样才能使对外经济合作更持久,更具效益。

5、建立绿色会计体系是国家的宏观调控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告诉我们,人类社会和经济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并产生良好的效益要依赖良好的生态环境,但是由于经济活动效益与生态效益的联系在最初阶段却表现的与实际情况相反,所以让人们觉得似乎经济效益的取得是建立在生态环境被破坏的基础上是合乎情理的。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认识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但是,由于企业是一个理性的组织,追求的是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所以它很难将眼光放得长远,即使有一部分企业认识到这一点,由于生态建设和绿色会计持续运作模式单一,因此,靠一个或几个企业的努力,也是难以实现的,因此我国的绿色会计需要在国家的宏观调控、建立全国财政补偿机制的基础上实现。

6、建立绿色会计体系是我国会计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市场经济下会计不仅要为微观经济服务,而且要有助于宏观经济调控;不仅要考虑到企业自身的利益,而且要兼顾社会利益。绿色会计不仅只核算与企业直接有关的信息、资金与物质商品,而且对与企业有关的资源环境、废弃物以及与生态环境的关来等进行反映和控制。其所提供的信息不仅有经济性信息而且有社会性信息;不仅能为企业自身服务而且能为社会大众服务。它是一种微观自主、宏观顾及的“微观—一宏观共振型”的会计模式,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有助于会计改革和发展。

(二)我国建立绿色会计的可行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绿色会计的作用已经越来越明显,在我国实施绿色会计的条件也已逐渐成熟,具备了实施绿色会计的可能性。

1、我国实施绿色会计已具备了一定的会计环境

我国先后制定了《环境保护法》、《自然资源防治法》等一系列环保法律。除此之外,我国还颁布了一系列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有关的政策、方案和计划。总之,从会计环境的角度来说,这些法律、条例和政策已构成了绿色会计所需的法律规范环境,这表明绿色会计在我国的实施具备了一定的条件。

2、我国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为绿色会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总结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基础上,我国政府和企业已经意识到优化产业结构、调整生产力布局、改善生态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这些为我国绿色会计的建立和实施指出了方向。

3、市场经济的建立,为绿色会计的建立创造了条件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自然资源市场也开始逐步建立和健全。在自然资源市场上,国家或代表国家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是自然资源的所有者和提供者,勘察企业和开发利用企业作为需求方,购买自然资源的使用权,实现资源的有偿使用,并通过价格机制来进行调控。另外,随着企业对环境保护所负责任的社会化,企业要从社会成本和社会效益方面来考虑其经营决策和管理方法,通过加强对自然环境的核算来真正提高效益,这些都为绿色会计的实行创造了条件。

三、我国建立绿色会计的对策

建立绿色会计对于我国经济发展而言至关重要,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得以实施的重要保证,建立绿色会计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一)建立绿色会计的规范标准

1、在《会计法》中增加绿色会计的内容

将绿色会计核算和监督列入会计法,以法律形式确定了它的地位和作用,也是将它付诸实践的最强有力的手段。自然环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资源,无论是自然人,还是法人,都有使用环境的权利和保护环境的义务。如果法律规定企业必须对受侵害的人群给予相应赔偿,那么该赔偿必然导致企业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这样,企业的环境行为后果就应该纳入会计核算系统,就能通过财务报告反映企业环境事项的合法性、真实性、公允性得到真实反映。为此应该进一步完善会计法、环境法规,使企业绿色会计内容纳入会计法,这是实施绿色会计根本法律保障,是将会计理论付诸实践的最强有力的手段。

2、完善会计准则。

将涉及环境的内容列入会计要素,成为绿色会计财务报告必须披露的内容,披露内容主要有:①环境问题类型企业关于环境保护的措施和方案;②企业自定的环境排放指标以及企业如何对待这些指标;③根据政府法律规定而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和按照政府要求达到的程度,环境保护措施对目前企业的资本支出和损益的影响以及对未来的影响;④环境经常性支出的数字,已资本化了的数字及摊销情况。另外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还可揭示环保措施对目前企业的资本支出和损益的影响以及对未来的影响,同时反映环境经常性支出的数字等内容。

此外还要增强信息披露透明度。确定并公布重污染行业及重污染企业名单,对重污染行业的环境信息披露提出重点要求。建立全国性的上市公司环境报告数据库,通过互联网公布企业的环境信息。

3、建立会计制度。

会计制度依据会计准则所规定的有关环境原则进行设计,使绿色会计具有可操作性,便于会计人员掌握。

(二) 提高企业环境和资源意识

环境会计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达到企业经济效益、环境和社会效益的全面丰收。必须提高企业环境意识,使保护环境成为企业的自觉行为,为环境会计的实施创造良好的主客观环境。只有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像并加强对环境的有效保护,才能真正达到绿色会计的最终目标,从而使企业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需求的可持续发展之间协调一致

(三)完善社会责任的考核体系,加强监督

绿色会计主要是以企业为会计主体核算企业对社会资源环境的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往往不能全面、如实的进行揭示,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应加强监督,包括行政管理、监督和专项环境审计等方面的监督。由会计师事务所或国家审计机关进行的专项环境审计,强化对绿色会计的再监督。会计师事务所或国家审计机关应根据国家有关的环保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会计法规、制度和准则,对企业绿色会计信息的合理性、合法性、全面性及真实性进行审查与鉴定,以取信于社会公众,强化国家宏观调控,并促使企业加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工作。

(四)确立绿色考核和奖惩制度

推行一项新制度必须以法律为依据,使其具有一定的约束强制性。一旦推行绿色会计制度,政府部门必须明确、强制性规定企业对环境资源信息做出最低限度的披露,通过奖惩制度将企业的自觉性和政府的强制性结合起来。但目前由于与绿色会计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所以应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做到奖惩分明,用环保罚款筹集部分资金,建立绿色会计研究基金,用于奖励举报破坏、污染环境和研究绿色会计、治理污染等的有功人员,从而推动我国绿色会计早日实现。

(五)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

绿色会计是由会计学、环境学、生态经济学、可持续发展学等多门科学交叉渗透而成。复杂的、多元化的产权关系,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有全面、扎实的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因此,必须不断提高企业财会人员素质,让企业财会人员充分了解绿色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及交叉相关学科知识,从而使国家有关环境政策能够被严格执行,绿色会计实务工作能正确开展。

四、结束语

建立和实施绿色会计,不仅是一个会计问题,而且也是一个复杂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内容复杂,为此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加紧制定绿色会计的规范标准,完善绿色会计的外部环境,加强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建立一套可行的监督机制。建立绿色会计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孟凡利.环境会计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2廖洪.会计理论及其应用分析[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

3王金叶.绿色会计初探[j].财会月刊,1997 ,(7) .

4陈志强.初探环境会计的特性[j].财会月刊,1997,(10).

5李祥义.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绿色会计的系统化研究[j].会计研究,1998 ,(10).

6高如云.绿色会计发展方向初探[j].财会月刊,1998,(7).

7朱学义.我国环境会计初探[j].会计研究,1999.(10).

8李玲.关于绿色会计在我国未来发展的两点思考[j].财会研究,1999,(1).

9钟云波.浅谈建立绿色会计体系[j]. 广州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8,(1).

篇5

关键词 住宅小区;绿色化景观;环境艺术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72-0159-01

在繁华的现代都市中,人们被大量的钢筋水泥建筑所包围,不免有极大的压迫感,现代人希望能更亲近大自然,感受采菊东篱下的诗意,希望自己的住所能够使身心都得到充分休憩。因此,在考虑住房诸多因素中,优美的景观环境设计被视为重中之重,他们会考虑住宅小区的整体规划,人与自然能否亲近和谐,景观是否优美,环境是否健康,功能性够不够强大,因此绿色有效的居住环境是住宅设计的必然发展趋势[ 1 ]。

1 绿色化景观设计和住宅小区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

绿色化景观设计作为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一环,值得被单独拿出来探讨。所谓绿色化景观设计,就是要建立一个生态化、智能化,人与自然环境巧妙融合的小区环境,也就是生态小区。生态小区指在通过组织居住环境中人与自然和环境的关系,使小区成为能满足精神功能和物质功能的可持续发展的理想化住所[ 2 ]。完善的基础设施、合理的空间布局,建筑的生命化、生态化和智能化是生态小区最明显的特点,简而言之,舒适健康、以人为本、资源利用最大化是生态小区的最大特征。

而住宅小区环境艺术设计的含义更为宽广,泛指围绕着主体,对主体行为产生影响的外界事物。它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以及我们对自身生存环境的理想化诉求而产生的,通过对各种人工、自然环境加以布设、改造和利用,目的是使其更符合人类的心理需求和行为规范,并追求更高审美价值的一门新学科。住宅小区对人类来说是一种客观存在,满足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提供物质基础。另外,人类也根据自身的喜好和需求不断地改造和创建住宅小区环境。因此,住宅小区同时具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属性。简而言之,住宅小区环境艺术设计就是在建筑兴建之前,考虑用户的精神、物质和审美需求,使用各种艺术和工艺手段对建筑进行建造施工,用文字和图纸等形式将之表现出来的过程。

2 生态小区设计的原则

1)以人为本。住宅小区建设的首要目的是满足人的各种需求,因此绿色景观设计需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处处从人性化的角度考虑。现代人不再满足于简单的绿化和配套设施,更多的考虑精神需求和审美需求能不能得到满足,因此需要建设一个有归属感的居住环境,使居民能感受到放松、健康、优雅和安全保障。

2)注重生态化。小区中每个因素都需要被纳入生态的考量范围内,合理将人工的、不利于健康的转换为生态的,达到健康自然的效果。还要追求居民居住的生态效果。在小区内合理最大化追求绿化面积,绿地率不低于30%,但是不可满目增加绿地面积,应考虑到植物之间的搭配组合,使之适应季节变化。另外,减少土地和能源消耗,建筑中尽量使用对环境无害的材料,减少排放建筑废料,加强回收利用。在小区的建设和日常生活中,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宣扬环境保护,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3)因地制宜。目前现代建筑风格相似,在结构和风格上除了个别地方存在鲜有的特色外,大多数建筑都较为雷同。在建筑中可使用地方特色,在建筑装饰上追求鲜明的特点。小区景观设计应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和人文特征采取适合的景观设计,由于不同地域的气候不同,居民生活习惯存在差异,户外行为特点也不相同,在景观设计时,要与之相符合。例如北方地区四季分明,春冬两季风沙大,小区绿化就需要考虑到增强防护功能,使之在春东两季能够降低风速,起到防风、防尘、遮蔽降温的效果。为方便不同年龄段居民的户外活动,可通过绿化带分割出若干不同大小的活动区域。另外,绿化带的种植不可影响正常交通,最重要的是不可妨碍突发事件后抢险人员的工作和遇险疏导。

3 住宅小区环境艺术设计的功能要求

1)物质功能。人言吃饱才追求外观的美丽,居住安定了才追求享乐。环境作为满足人们日常活动所依赖的空间,其实用性是基本的要求。第一,生理需求的满足。合理组织环境要素,让人们可靠、立、观、坐、行,能挡风遮雨,通过环境要素的合理组织,满足人们日常活动中的各种需求。这样的空间满足了人作为主体多方面的需求,为了更好地满足这些需求,应从更多细节方面考虑改善原有的组织方式,比如使用更舒适的材料,空间的尺度合理,小环境的功能单纯性等。

2)精神功能。精神内涵往往需要借助实际存在来表达出来,通过环境的设计烘托某种气氛,使人们得到精神和情感层面的安慰。在住宅小区环境艺术设计中,合理搭配景观的位置景深,使景观服务于某种思想、含义。可以在特定空间中设计鲜明的主题,以公众熟知的历史人物或事件为优先考虑,当居民置身于这种环境中,容易引起精神上的激奋且达到情感上的共鸣[3]。

3)审美功能。人生活在世界上会不断探索世界的缘由和存在的意义,而通过审美可加强人们对世界和自身的思考。对美的感知是一个综合的过程,通过长时间的感受并理解从而作出美学上的判断。环境艺术设计需要满足人的物质需要是基本,精神满足是较高的追求,那审美功能则是满足人们于环境空间中最高层次的需求[4]。

4 住宅小区环境艺术设计应注意的细节

1)光环境。住宅小区户外空间需配置良好的采光条件,这会有助于居民的户外活动。在选择建筑材料时,要考量不同建筑材料对光的反射程度,在住宅小区中,不宜使用玻璃和金属建材,以减少小区光污染。户外场地设计时,如果是在气候炎热地带,要考虑设置足够多的隐蔽物,助于户外活动的顺利进行和居民交往活动。

2)通风环境。小区的建筑布局应做到排列有序,开敞通透,利于自然通风。不适合造成封闭的围合空间。要加强排风排浊效果,就应适度提高绿化面积,适当增加水面积,不仅可以调节风力的强弱,还可调节空气的湿度,利于人体健康。户外活动场地需要考虑不同季节的风向,阶段性地调节植物、建筑来疏导气流。

3)声环境。小区白天噪声需控制在45dB一下,夜间则要达到40dB以下。因此需要在小区的的声污染严重的地方多种植植物、设置隔音墙等方式降噪。另外,条件允许时可以通过播放优美轻柔的音乐来增加小区居民的生活乐趣。

5 结论

总之,住宅小区的生态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和欢迎,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当物质条件达到一定程度后,转而去寻找精神上的追求。因此我们在做小区景观设计时不仅要满足基本的物质要求,还要充分考虑到精神功能以及审美功能,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生态化,综合考虑环境空间中的光、声、通风元素,创造出一个诗情画意、人性化的小区居住环境,迎合中国人浪漫、崇尚自然的审美观。

参考文献

[1]荀平,扬平林.景观设计创意[J].中国建筑工业报,2014,7(10):23-45.

[2]聂晓晴.对居住区交往空间的一些思考[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15,20(125):12-17.

篇6

【关键词】:高校;校园环境;色彩学;景观设计;现状改造

【绪论】:近年来,高校扩招,造成的校园用地需求扩大,校园景观因其广泛性与特殊性随之进入人们的视野。色彩作为环境美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景观中表现最为直观的景观要素――色彩,作为环境美学必不可少的部分,主要决定了人在环境中的心理感受。而在设计过程中,色彩却常被忽视,即领导的个人审美和建筑的表面材料颜色决定了景观空间中的主要色彩,使得环境中色彩随意化、混乱化现象严重,导致使用者心理的不适,进而破坏高校形象。

1、景观中色彩对心理感受的影响

因为色彩对人的温感产生的影响,受地理位置影响的气候因素就成为了校园景观色彩的主导因素。如南方院校因气候温和,植被四季常青,色彩丰富,因此各景观因素就不必有具有鲜艳的色彩;而林大所处的哈尔滨则因长达四个月的结冰期,植被色彩单一,因此各景观因素就要相对丰富,如橘红色、红褐色等,给人以温暖的感受。再比如,鲜亮的红色给人以热情与活力之感,而红色明度降低或加入紫色系因素时将会带给人稳重、庄严的感觉。

2、东林校园绿地景观中的色彩要素

教学区:因其严谨的氛围,选用灰色、黑色等无彩色,冷色调的铺装小品,配以深色调规则式的植物,或以少量浅色系花卉小品进行点缀,在沉稳之余不失活泼。一些秋色叶树种(如白桦)的引入,反映了求学者求实又不失创新的态度。

生活区:学生生活区建筑多具有暖色系外墙,适合长达半年的哈尔滨。而家属区和少部分学生生活区的外墙为灰色,冬季感觉寒冷而难以接近。植物则选用深色调的松、柏类植物,缺少生活的朝气,缺少明亮色调。相较之下,家属区四季多彩的花卉和明度较高的乔木,都使人感觉心情愉悦、舒适。

道路绿地:与深色系的路面铺装进行对比发现,冬季绿地色彩较为单一,景观、小品和道路也未选取暖色系或较丰富的色彩。春夏秋三季色彩较为和谐,但冬季较为单一。

体育绿地:选取了一些冠幅高大的树种,但多属深色调或灰度较高,地面也为灰色系。缺少明度较高的色彩,也就缺乏活力感,不与体育精神相符,也不满足使用者的要求。

公共绿地:色彩丰富,季相丰富,植物种类也较为丰富。但因配置方式,缺少较好的景观可赏,也因季相树种分布零散而缺少季相变化。

3、调研景观现状总结

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及教学用地扩张的使用需求,在总用地无法扩张的前提下,各类建筑从其他原有建筑的夹缝中生长出来。面对建筑风格的不统一,加之公共设施、地面路况和绿化植被纵横交错、多样复杂,仅仅通过点、线、面的外形或样式的归纳根本无法视线校园视效的统一。但通过调节色彩的明度、纯度及色相因素却能够直接有效的平衡校园建筑、地面、植被等各环节之间的外在形态差异,从而在整体上建立协调、统一的色彩秩序和实现校园环境的整体美。

4、|林校园绿地景观改造建议

教学区:铺装主要采用灰黑色等无彩色,搭配以规则式的植物配置。引入更多的季相树种和花卉,保证其三季有景,又不至喧宾夺主,仅起点缀作用。如二教门前的空旷区域,采取改变中心广场构图,将绿地面积扩大,人行路路宽增大。

体育绿地:场地充满活力,色彩应较明艳,用以衬托热烈氛围。且由于地面主要为无彩色,应配置以各类具有较高明度色彩的植物,增强活力感。栽植的植物主要以高度不太高的灌木和草本搭配为主,虚隔空间,既保证视野的通透性,又将活动绿地进行一定程度的划分,还能解决场地积水的问题。

道路绿地:为了与深色系的道路铺装进行对比,应选取更多色调较为明亮的乔木,或者引入一些季相树种,但车行道旁行道树颜色不宜过于明艳。此外,可引入一些观干或冬季具有其他色彩的树种(如红瑞木),用以解决积雪终日不化导致的单调感。如理学楼门前的道路绿地,由于观赏面包含了校外人行道,应注意两个方向上的植物景观层次。可以通过引入一些草本植物,丰富冬季外季节景观;或引入几株高大彩叶乔木,还能增强围合感与私密感。

生活区:学生生活区与家属生活区绿地区别较大,因此将二者区分开提供改造方案。

(1)学生生活区:植物主要为松柏科的深色系植物,应在保留大部分原有植物的基础上,替换上一部分较大冠幅的变色叶乔木,配以一定灌木和草本,提供三季丰富的色彩,同时将空间进一步围合,保证生活区所需的私密性。如11号楼前的小型绿地,仅有草坪和列植树木搭配。在树下栽植一些色彩较为丰富的阴生灌木和草本,或者去除一部分高大乔木,替代以秋色叶树种。

(2)家属生活区:植物搭配较为合理。但在家属区中心绿地,植物配置却显得有些单一,也就导致了其色彩变化既不明显也不丰富。可引入一些花卉或一些季相树种,改变其单调的色彩设计。

公共绿地:色彩与季相都十分丰富,但配置不合理,导致色彩分布过于零碎,缺少较好的观赏景观。应将同色系分布的过于零散的植物点,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拼凑,重新成组。将季相树种也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调整,使各个季节的可观的植物形成组团而不至于给人过于零散。如专家公寓门前草坪,单调的色彩、冷静的绿色系,缺少对比色,也就缺少视觉中心。难以让路人产生进入其中的欲望。而加入一些色彩丰富而鲜艳的花卉提供视觉冲击则会改变这一状况。

结语

目前,色彩学在高校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目前所表现的各类问题也会持续较长的时间。缺失的弥补需要高校领导与各位设计者在高校文化认知上的统一,进而在景观色彩混乱、校园景观趋同的今天诠释出对高校文化的个人理解。

【参考文献】:

[1]荣玮. 色彩学在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D]. 大连工业大学, 2010.

篇7

在工业发展经济效益的评价问题上,许多学者运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对经济效益进行了评价,依据评价方法的特点与优势,对各地区及企业的工业经济效益进行了实证分析,如金明运用层次分析方法将河南省各个地区1995年工业经济效益进行了排序和分析,指出河南省工业发展不平衡;张艳峰、王哲明等人运用熵权法对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进行评价,选取了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工业增加值率、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业资金利税率以及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对六个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进行熵权评价;郭奇使用未确知测度模型并在评价过程中采用十分制评分准则,得到了企业分值及综合评价总排名;孙仁金、田莉等人认为炼油企业具有输入输出较多的特征,因此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对企业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了改进建议。然而,近年来绿色发展成为世界和我国经济发展的目标和动力,更好地发展绿色经济对我国经济建设及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在对工业发展效益进行评价时,不能单一地评价工业发展的经济效益。人类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使经济与资源、环境密切联系,人类活动已经对资源、环境造成了深刻的影响,而和谐高效可持续的发展是人类的永恒追求。因此,学者们逐渐意识到对于工业发展效益应该基于资源、环境的视角对其进行更加综合和系统的评价。如王成金、杨威等人认为经济—环境—资源复合系统是典型的投入与产出的生产系统,以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判断环境、资源与经济效益更为科学和有效;刘毅梁将层次分析法和态势分析法相结合,使工业废水的处理问题分解为3个层次、12个因素,据此确立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数学中的模糊关联来建立指标间的关系值,最终建立起比较评价的效益模型。对工业发展效益评价研究成果是不断趋于完善的,由单个指标评价以及仅对经济效益综合评价逐步发展为基于资源、环境视角的综合评价,然而将保护环境、社会和谐与发展经济的目标相结合是绿色经济的本质要求,我们必须实现由单纯经济增长到可持续发展的升华。所以上述研究成果还具有其片面性与局限性,针对工业发展效益的评价问题还应充分考虑经济发展的绿色化要求,充分考虑能源以及社会方面的效益,以确保工业实现其永续发展。

二、绿色评价方法

衡量一个产业的发展程度以及评价其是否成功,不能只看其积累钱财的多少,而主要应该看所积累的钱财及其积累过程对社会所起的全面作用。因此,有必要提出绿色评价方法。所谓绿色评价方法,就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对被评价对象的经济、环境、能源以及社会效益进行全方位度量的综合评价方法。在当前绿色经济蓬勃发展的社会大背景下,各经济体不但要追求当前的发展,而且要顾及生产与环境、资源、生态的协调一致,以确保自身能够长期高效的发展。

(一)绿色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

从2009年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到2012年里约+20峰会,世界各国努力推进绿色转型,建立一系列评价指标体系以监测各国的绿色发展进步情况,为政府科学决策和有效管理提供重要依据。当前,国内外各研究机构和学者对于绿色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围绕两方面开展研究:第一,怎样建立能够充分反映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状况的绿色评价指标体系;第二,怎样使绿色评价指标体系更好地服务于政府决策和管理。近年来,国内外不断涌现出新的关于绿色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首先,国内外针对绿色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重点存在明显差异。各指标体系均试图全面反映绿色经济发展,但国外发达国家更多关注社会包容、资源环境和人类福祉,而由于我国还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多数研究成果较为关注经济发展,对于人类福祉和社会包容关注较少。其次,当前的研究成果中很少有针对具体行业的,尤其是针对工业行业领域的更是屈指可数,而是主要集中于国家、区域和城市层面。绿色评价指标体系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其自有的理论框架,方法体系也日趋成熟,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我国工业化发展迅速,社会面临着向绿色化转变的巨大压力和挑战,迫切需要绿色发展理论的指导。

(二)绿色评价方法的特点

1.绿色评价方法是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的综合评价方法。绿色评价的本质要求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尽可能减少资源成本并降低环境污染,在此基础上实现最合理的利润,确保企业自身实现长期高效的发展。该评价方法有助于考核企业运行是否高效、是否能够永续发展以及企业对社会的责任感。

2.绿色评价指标体系更为全面。绿色评价通过对社会、经济、环境、能源各个方面的评价来衡量企业的发展,相比传统评价方法更为全面。首先,绿色评价方法更加强调环境的重要性,督促企业减轻对自然资源的压力,其评价的最终目的为促进企业更好地适应绿色经济的发展,节约各种能源资源,减少碳依赖与碳排放。其次,绿色评价方法突出“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思想,评价体系不仅仅局限于财富的积累,还关注人的感受,如人的社会服务意识、行业发展对人身安全的影响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等。

(三)绿色评价方法的现实意义

1.社会层面。20年来,我国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但其发展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人类的生活空间有限,但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导致大量能源与物资的消耗,同时也产生了各类能源废物与垃圾,最终将导致生态灾难,因此人类必须采取措施,确保永续发展真正实现。绿色评价正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对被评价对象进行多方面综合评价,便于社会各界依据评价结果采取相应措施。

2.政府层面。2010年5月召开的第十八届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会议上提出要将可持续的观念纳入经济发展的决策中,要“用智力和政策”引导可持续发展进入新阶段。这就要求政府采取相应措施,推动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减少贫困,同时降低碳依赖和资源紧缺度。绿色评价可以为政府提供更好的决策依据,使其采用以环境友好型产品及服务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为主的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体系。

3.企业层面。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竞争环境中,绿色发展已成趋势。利用绿色评价对企业进行评价考核,有利于企业更有针对性地改进经营策略,朝着高效可持续的方向不断完善。

三、工业发展效益绿色评价指标体系

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下,对工业发展效益进行绿色评价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评价的重要方面,必将受到政府和企业管理者的关注。工业发展效益绿色评价是指在工业发展的各个环节中,要综合考虑各评价指标的绿色化要求,其最终目标是为了满足社会消费者安全地获得工业产品、功能或服务的需求,从而实现工业的永续发展。在绿色评价中工业发展的效益不仅仅指在市场经济体系中的经济效益,而是指在工业产品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对经济、环境、能源以及社会的综合效益。

(一)工业发展效益绿色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本文在工业发展效益绿色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上充分体现了绿色的内涵,考虑经济、环境、能源以及社会的和谐发展并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具体指标的选取应建立在对工业发展效益绿色评价内涵的充分认识及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能比较客观准确地反映出工业效益评价的基本要求,使工业发展能更符合绿色经济的发展要求。

2.系统性原则。工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多方面的综合性系统,涉及到经济、环境、能源与社会等诸多方面,所以工业发展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必须能系统地考核这些方面的发展效益,必须能够全面地、层次分明地、系统地反映工业发展的综合效益。

3.可操作性原则。指标设计不仅应具有理论研究价值,还要具有实践应用价值,应保证指标之间的相互独立,尽量缩小指标间的相关程度,防止交叉和重复;指标的设计应有利于资料的获取,指标的内容要易于理解,且在目前技术水平下能够予以计算分析,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4.可靠性原则。为使指标体系在实践中可行并确保评估结果真实可信,我们必须保证数据来源真实有效。因此,在指标体系的构成上,应该以统计指标为主,经验指标为辅,并选择有代表性的专业指标和综合指标,全面精确地表达所涵盖的内容。统计数据也应尽可能地来源于统计年鉴等,或通过统计年鉴数据间接计算得出,以保障评价结果的可靠性。

(二)工业发展效益绿色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基于以上原则以及工业发展效益绿色评价的内涵和本质要求,本文将工业发展效益绿色评价指标体系化分为四个子系统,即:经济效益、环境效益、能源效益以及社会效益是评价工业发展效益的重要因素。由此,本文将该指标体系定为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和26个三级指标的三层次工业发展效益绿色评价指标体系。

1.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是指通过劳动和产品的对外交换,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工成本并取得尽可能多的经营成果,或者在不消耗更多劳动的前提条件下取得更多的经营成果。较高的经济效益意味着产生更多的劳务和产品,意味着增加盈利和收入,有利于工业系统的发展,其是衡量工业发展效益的重要指标。

2.环境效益。人类的生活和活动会对环境造成很多影响,使环境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有些变化会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反作用。我国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但环境资源约束依旧很大,因此注重绿色化的生产经营,对我国工业永续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性意义。

3.能源效益。现阶段我国还处于工业化的快速发展阶段,能源需求还在迅速增长而且具有刚性,能源需求矛盾日趋紧张。工业经济的持续增长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能源挑战。因此,工业企业必需全面提高能源利用率,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以实现我国工业的永续发展。

4.社会效益。人也是社会的一部分,行业发展的效益评价理应考虑作为社会重要组成部分人的感受“,绿色”不仅仅指环境资源与经济的关系,还应当包括社会的和谐高效以及人的满足。工业绿色发展不仅要强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利用的协调统一,而且要更加关注以人为本的、积极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因此,本文将社会效益看作工业发展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指标。

(三)应用指标体系评价应注意的问题

环境效益是工业发展效益绿色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本可分为直接成本以及间接成本两类,通常直接成本是可以测度的,而间接成本大多是隐蔽的、不可测度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环境效益指标的测度,因此应通过实验室试验并与同类区域的对比估算环境效益值。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是我们的最主要任务,因此在发展过程中容易产生盲目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现象,而环境、能源及社会等问题所涉及的地域广泛、内容繁杂,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绿色评价的难度。因此,政府应制定政策尽快推广工业发展效益的绿色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加大监管力度,全面考核企业的各项效益指标,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篇8

关键词:绿色会计;企业;可持续发展

绿色会计又称环境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计量、记录环境污染、环境防治、开发、利用的成本费用,并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对社会环境的维护和开发形成的效益合理计量与报告,综合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果影响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以自然资源耗费应如何补偿为中心而展开的会计,试图将会计与环境经济学相结合,通过有效的价值管理,达到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目的。

绿色会计的实质是要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造成的牺牲环境质量的代价,与传统的财务会计理论方法有机结合,即在生产成本中,要将废物处置费用计算在内,避免将这一笔本应由企业承担的隐蔽而沉重的费用转嫁给社会,以减少公共费用的开支。由于绿色会计的涉及面较广泛,加之某些要素不易量化,除以货币为计量单位以外,还要以实物单位和文字说明等描述性方式反映、报告、考核资源和环境成本与价值,评价企业经济活动以及取得的环境效益对企业财务成果和社会环境形成的近期、远期影响。绿色会计的出现在西方发达国家也只不过是近几年的事,我国在这方面的应用和研究就更少。近几年虽然有少数大企业,在会计报表说明里涉及到这方面的表述,但仅限于文字叙述方法,如企业一次投入资金若干治理“三废”,使废水处理率提高了多少,工业粉尘下降了多少,固体废物递增率下降到多少等等,这种文字性的描述不能提供确切的社会成本、社会收益等信息来考核企业对社会做出的贡献或危害,从而企业也就不能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其结果还是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使宏观经济效益不能协调一致,继而使社会整体效益下降。还是无法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为了促进中国现代企业建立绿色会计制度、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将就绿色会计的内涵、绿色会计制度的建立等相关问题作一些探讨。

一、绿色会计与传统的财务会计比较

(一)传统会计理论缺陷

传统的会计理论是不完整的,其核算的方法未将环境资源列入资产核算,经济增长的指标不能如实反映经济发展速度,虚增了国家富有程度,夸大了人均收入和经济福利。企业成本只计算人造成本,而对“自然资本”忽视不计,造成企业对自然资源的无偿占用和污染,以牺牲环境质量为代价虚增利润。它仅能确认那些能够计量,且能用价格计量以及用价格交换的东西,忽视了公共物(空气、海洋等)以及拥有的那些不能以价格反映的东西。根据现代会计原理产生的会计公式,即从收人中减去成本而得到利润,其成本仅仅包括了经济成本,而没有包含社会成本。目前,社会从收入中所增加的每份巨额资本在多大程度上是以属于未来子孙后代的资本费用为代价。我们是否依靠下一代的资本来生存。因此,利用这种会计技术与方法算得的利润,不仅导致了虚夸的税收,而且鼓励了以牺牲环境来取得当前利益的做法。正因为如此,经济学家郭道扬先生说,“经济之发展与环境之恶化犹如一个双面镜,一面显现出现代经济社会歌舞升平的繁荣景象,而另一面却照出了人类文明的病态”。绿色会计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考虑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认为只有实现三者的最大化企业才有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也就是说,绿色会计核算的是社会总收益(社会总收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偏重一种而忽视其他的效益都不能称之为是可持续发展的企业。

(二)企业的基本假设不同

会计的对象是企业的经济活动所引起的财务状况。对企业的性质不同认识会对会计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传统财务会计的基本假设是把企业当作“经济人”。按照西方经济学主流学派的观点,经济主体都是经济人,其根本目的就是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根本不考虑社会效益和自身的非经济效益。这种假设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在经济活动中低成本的使用自然资源和不计后果的排放各种污染物。不容置疑的是,从根本上说正是"经济人"的假设造成了工业社会的资源环境问题。绿色会计的基本假设是把现代企业看成是“社会生态经济人”。所谓社会生态经济人就是指现代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也追求社会利益和生态(环境)利益,在经济活动中追求三者的有机统一,实现这三种利益的最优化。可见这个基本假设是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而形成的。它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资源环境问题。

(三)绿色会计的成本范围大于传统财务会计

传统财务会计的成本仅限于企业经济活动中市场交易所产生的经济成本,具体来说就是与经济活动有关的物质成本、人力成本和部分自然资源成本,没有或没有全部反映由于经济活动而带来的环境成本和自然资源成本。从而导致了虚夸的收益,进而鼓励了以牺牲环境、透支未来而取得当前利益的作法,无视企业的持续发展。由于成本计算的不合理使得传统财务会计不能正确反映经济活动中所发生的全部成本,也就无法为企业制订正确的政策提供正确的信息。由此可见传统财务会计的成本范围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现代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改变自己的成本范围。

绿色会计的成本范围是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来确定的。它不仅反映了经济活动中的经济成本,也反映了经济活动所产生的非经济成本。具体来说,它所反映的是社会总成本。这种社会总成本由与经济活动有关的物质成本、人力成本、自然资源成本和环境污染成本组成。从而就全面的计量和揭示了企业生产活动给社会生态环境带来的后果,为企业制订正确的政策提供正确的信息。由此可见,绿色会计中的社会总成本全面地反映了经济活动中所产生的成本,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四)绿色会计的效益范围大于传统财务会计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就是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和减轻环境污染程度,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三赢”。因此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要考虑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方面一起抓。

传统的财务会计在经济人假设的影响下,认为企业最大的目标就是实现自身的经济效益最大化,而对于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影响到社会发展的非经济效益则不予考虑。很明显,在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的发展战略的条件下,这种只考虑经济效益的行为是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

二、绿色会计是我国现代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篇9

【关键词】循环经济型;企业;绿色;财务管理通道;构建

一、前言

社会经济的全面健康增长,是与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紧密相连的。国内经济处在高速发展的时期中,但是社会环境污染问题、人口问题等方面,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工作受到了一定的阻碍。保护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是当前发展经济过程中的重要目标和努力方向。发展循环经济,对于提升经济的实际发展效果,增强社会效益,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企业是社会经济中的基本构成单位,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企业能发挥良好作用。循环经济型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积极使用绿色财务管理的方式和手段,提升经济管理的实际效果,为企业经济运行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

二、循环经济理念对于企业绿色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

(一)绿色财务管理的内涵

绿色财务管理是当前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理念,主要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对资金的筹措、投放、使用以及利润分配等过程中,积极使用资源、环境等因素,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原则,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互统一为前提的一项基本经济管理活动。

(二)循环经济理念有效促进了企业绿色财务管理工作

企业开展绿色财务管理工作,需要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积极融入到各项财务管理活动之中,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良好结合效果。循环经济理念的应用,能够有效促进企业绿色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主要体现在了:第一,绿色投资管理。财务管理活动之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开展投资活动。投资主要是为了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绿色投资管理工作,主要是针对各个投资对象进行全面有效的评估,通常针对环境和资源进行全面分析[1]。第二,绿色分配管理。这项工作主要是针对绿色资金进行提取,通常是在股利分配工作之前开始的,这样能够对绿色筹资活动和投资活动提供良好的资金保障。一般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中,需要做好资金的分配工作,针对公积金等方面进行有效提取,这样能促进企业的财务管理朝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2]。

三、循环经济型企业实现绿色财务管理构建工作的重要措施和策略

循环经济型企业需要积极开展自身的财务管理工作,实现自身的财务管理目标,这是构建财务管理工作体系的重要目的。循环经济型企业能够构建起绿色财务管理工作体系的良好措施和策略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积极更新管理观念和经营理念

循环经济型企业需要从自身的经营发展状况出发,更新自身的经营理念和财务管理理念,这对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循环经济型企业积极采用的经济发展模式,当然是循环经济模式,这是该类企业的重要特色[3]。同时企业还需要积极树立起绿色财务管理的观念和经营理念,加强自身的绿色财务管理工作效果。政府可以相应的制定出一定的绿色管理标准,给循环经济型企业提供良好的实施参考[4]。

(二)针对资本结构进行不断的调整

循环经济型企业需要不断调整自身的资本结构,主要是针对绿色资本的份额结构进行有效调整。企业采用的筹资方式不同,所产生的资本结构也是不同的,能够表现出企业长期资本的比例关系和构成情况,也就是企业自身的资产负债表。循环经济型企业针对自身的资本结构,需要从自身的发展情况出发,结合自身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进行情况,同时还需要做好公益金和绿色公积金的提取工作,保证其中的绿色资金,能够为各项绿色经济活动提供良好的支撑和保障[5]。针对绿色资金利润进行合理性的分配,是企业提升自身绿色财务管理效果,改进绿色资本结构的良好措施。

四、结束语

循环经济型企业实现绿色财务管理构建工作的重要措施和策略,主要表现为积极更新管理观念和经营理念,针对资本结构进行不断的调整。绿色财务管理,在当前经济发展中能够起到良好的作用,循环经济对于绿色财务管理工作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循环经济对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实力,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提升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良好结合效果。

作者:高一川 单位:陕西国际商贸学院财务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1]李锦中.浅议绿色财务管理模式在我国的应用[J].中国证券期货,2013(9X):144-145.

[2]汪华.论企业施行绿色财务管理模式的问题与改善措施[J].财会学习,2016(4):50-51.

[3]吴玉烁.循环经济与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91-93.

篇10

1绿色建筑经济效果评价体系设计思想

2006年我国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2008年8月28日,建设部了《绿色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试行)》及《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上述政策从6个技术体系方面对住宅与公共建筑进行考核,即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材与水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及室内环境质量及运营管理.在综合考虑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有关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设计绿色建筑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具体设计思想如图1所示.

图1绿色建筑经济评价体系设计思想

Fig.1Designideaofeconomicevaluationsystemforgreenbuilding

2绿色建筑的效益指标研究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的室内环境和室外环境2项指标主要是指绿色建筑对环境的影响,基于效益的角度,可以把两者归结为相对于传统建筑,绿色建筑所带来的环境效益;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运营管理等更多的体现为对于成本的节约,可以概况为绿色建筑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提供的服务与功能主要是指绿色建筑给人们带来的舒适空间和减少疾病的机会,可以概括为绿色建筑所带来的个人舒适度[2].因此,绿色建筑的效益指标包括: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个人舒适度.

2.1绿色建筑的环境效益

和传统建筑相比,绿色建筑主要采用较环保的建筑材料,能够对环境的影响减少到尽可能的小.环境效益主要包括室内环境和室外环境.对室外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温室气体的排放,其中CO2的排放量占99%以上的比例.对室内环境影响最大的是建筑装饰材料和室内设施方面产生的污染,则处理室内环境污染的费用为绿色建筑在室内环境方面增加的效益.

2.2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

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节地、节水、节材和节约能源及减少运营管理成本等方面.在节地方面,《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规定绿色建筑的建造应该是在集约利用土地、优化土地使用基础之上的,能充分利用工业废料,以保护和利用土地资源;在节材方面,指结构施工与装修工程一次施工到位,不破坏和拆除已有的建筑构件及设施,装修时避免重复装修与材料浪费等;在节水方面,绿色建筑要求采用节水型器具方式降低用水量等;在节能方面,绿色建筑应该是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充分考虑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能够减少空调使用和照明等.

2.3绿色建筑的个人舒适度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快速提高,对空间和室内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绿色建筑更多地利用自然光、自然通风,使室内空气质量大为改善,提高了人们的工作和学习效率,减少了生病的机会.

2.4绿色建筑的效益指标度量

有学者运用生产率变动法、疾病成本法、机会成本法、预防性支出法、置换成本法等方法对评价指标进行量化,但其局限性在于仅针对各个评价指标进行独立计量,且各指标采用度量的方法也各不相同,不同性质且采用不同方法计量的指标可比性差,从而使用这些方法很难对绿色建筑的经济效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为了把绿色建筑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个人舒适度转化成能够进行度量的效益性指标,首先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的权重,然后利用专家打分的方法,对绿色建筑的效益指标进行量化.

3绿色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费用研究

寿命周期成本核算(LifecycleCosting,LCC)是指“将特定产品、技术或系统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全部成本与效益”定量化[3].绿色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费用包括建设期费用和运行期费用.建设期费用主要包括构成建筑实体的材料费、建筑施工的人工费和机械设备费、建筑施工的管理费、方便施工采取的相关措施费以及为完善建筑功能安装的配套设备及其安装费等.运行期的费用主要包括能源消耗费用(电力、燃力、热力)、建筑结构和实体维护更新费、设备维修、改造和更新费[4-5].

对于绿色建筑而言,建设期费用会比传统建筑费用高.有关资料显示,同一项建筑物,运用绿色建筑设计、建造技术和手段与传统的设计、建造技术和手段相比较,绿色建筑平均增加额外的费用大约为总投资的2%,绿色建筑的初始成本要比传统建筑高5%~10%[6],而运行期费用却比传统建筑费用低.其运行期费用的节约主要体现在公用设施的节省和维护费用的节省.

4绿色建筑的效益费用分析

由于效益费用的内容和性质各不相同,为了使其具有可比性,故把方案的效益和费用先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利用式(1)进行方案效益的无量纲化处理,利用式(2)进行方案费用的无量纲化处理,利用式(3)进行方案的效益费用分析.

方案效益系数=本方案效益得分/各方案效益得分之和(1)方案费用系数=本方案费用/各方案费用之和(2)方案的经济效果=方案效益系数/方案费用系数(3)根据式(3)的计算结果,方案效益费用系数比最大的,就是最优方案.

5实例分析

某建筑工程,按照绿色建筑标准和普通建筑标准分别设计了2套方案,拟对2套设计方案进行优选.业主首先请专家对项目2套方案的效益进行了打分,有关数据如表2所示.然后业主请造价工程师分别计算了2套方案的全寿命周期费用,其中绿色建筑费用为1650元/m2,普通建筑为1580元/m2.

5.1效益权重的确定

利用层次分析法,构造判断矩阵,确定项目效益权重[6],如表1所示.

计算各方案的费用系数;在此基础上,按照式(3)计算各方案的效益费用系数比,具体如表3所示.

根据表3计算结果,可以看出绿色建筑方案的效益费用系数比大于普通建筑方案的效益费用系数比.对该建筑工程,应采用绿色建筑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