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开发入门自学范文
时间:2023-10-24 18:04: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计算机开发入门自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计算机专业;继续教育;现状;对策
一、引言
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迅猛发展,强有力地推动了全世界经济和社会的飞速进步,它不但极大地提高了各行各业的工作效率和质量,而且正在急剧地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因此,当今很多国家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向计算机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普及教育及推广应用,以争夺这个对政活、军事、经济、文化以至整个社会发展都具有决定意义的“制高点”。
在这一新形势面前.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把计算机做为高科技工具改进本职工作的重要 性,因此产生了学习计算机知识的技能的强烈需求。这一需求推着计算机继续教育的到束。
二、计算机继续教育的三个层次
根据我国国情舒析,计算机的继续教育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星对计算机专业人员的继续教育。这部分人员虽然在大学里学过有关计算机的专业知识,但是计算机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 使他们的知识陈旧速度加快,他们感到只有不断更新知识才能不落后于时代。因此对他们进行计算机新知识的继续教育就成为必要。 第二个层次是对计算机专业外的业务骨干的继续教育。 这部分人员受过中、高等教育,目前大部分是中缎以上职称,多年从事于某一专业方向的科研、生产、经营、管理等工作,是各行业的骨干。他们虽然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但对计算机这一新型工具还知之不多或不能得心应手地运用,使其成为自己工作的 “助推器”。如果这部分人真正学会了把计算机与本专业的工作相结合,将会在我国各个领域 产生巨大的效益。使汁算机科学技术真正转化为强大生产力。所以让这部分八用好计算机是 继续教育的重要使命。第三个层次是对第一、二层次之外的具有大,中专以上文化水平人员的继续教育。 计算机作为先进科学技术中最活跃的代表,已经渗透到社会文化生活和各个方面。深入到教育,妮乐等领域,进入了寻常百姓家。汁算机的普遍应用逐渐形成一种计算机文化。变革着人们的观念,促进着我国现代他的进程。因此,对这部分人员进行计算机继续教育将有助于他们感受到时代的脉搏,认识到科技的威力,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提高适应现代化的能力。这将成为中华腾飞的社会基础。
三、计算机的现状和对策
我们的现状是:虽然计算机硬件不断更新、软件版本不断升级、人机界面越来越友好、家用电脑的价格越来越便宜……但计算机的人均占有率并不高,应用还够广泛。虽然公家购置计算机的数量不断增加,有些单位虽然已经用计算机处理文字,但还仅仅停留在打字的阶段,没有充分开发收集、处理、传递信息的功能,或还没认识到用计算机对传统的工作方式进行技术改造的必要性。继续教育的任务太重要也太艰巨了。如果我们不抓住现在的机遇,加大我国计算机继续教育的力度,我们国家与科技先进国家的差距会拉大,四个现代化的进程就会被延缓。因此,必须在全国范围内,从上到下重视计算机继续教育,有步骤、有重点地推动计算机新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在上述计算机继续教育的三个层次中.第二,三个层次人员占的比例很大,约占计算机继续教育对象总数的80%。因此应受到较多的注视。其中第二个层次的外计算机专业的各行业骨干,应首先成为当前计算机继续教育的重要对象。这是因为:第一,他们是业务骨干,具有较强的进取精神和较好的专业素质,一旦学会了计算机在本专业的应用,就会如虎添翼,积极、主动地利用计算机提高本职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从而提高工作水平和竞争力。第二,他们在本行业有较大的影响力,因此,他们利用计算机改进工作的成果,会激励更多的人投入学习和应用计算机的热潮,从而促进行业的技术改造,提高科学化、现代化的水平。第三,这些人分布在各行业.各行业的科学化、现代化必将汇集成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 而促进我国的经济繁荣,社会进步。 因此针对各行业需要对骨干人员进行计算机继续教育,将会加速我国现代化的进程,促进中华民族的腾飞。
其次,对第三个层次的人员进行计算机文化的继续教育也是不可忽视的。目前,很多有一定文化基础的人没有在工作中运用计算机的机会,但计算机软、硬件更新之迅速,普及之迅速,都引起了他们的重视。他们从计算机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中感受到时代的脉博跳动得越来越快,从多媒体信息高速公路等新技术新应用中体会到计算机正闯入人们的生活,预感到不懂计算机将成为21世纪的文盲。危机感使他们想自学计算机知识,但面对科技革命产生的大量信息,又感到迷茫,不知该从何学起,该学些什么。因此出现了有些人在缺乏对电子计算机的特点、性能、结构了解的情况下盲目购置计算机,片面追求“高档次”,脱离实际需要和自身使用水平,使机器不能充分发挥作用,造成了功能和资金的浪费。这说明引导自学者入门,帮助他们在浩瀚的计算机知识的海洋中精选必须的知识,有效地进行学习,也成为计算机继续教育的任务之一。在信息革命的时代,“知识爆炸”使具有自学能力的人也遇到了极大的困难,只有通过专业人员对外专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才能使自学者找到恰当的学习途径。
四、计算机继续教育之教材
从当前国外的计算机书籍来看,除一部分高新技术著作以外,大部分都是针对非计算机专业的读者写的软、硬件使用手册、入门指南、自学教程等,它们已成为计算机继续教育的一部分。根据我国的国情,当前第二、三屡发的读者是大多数,固此,针对各行业特点推广计算机应用的书籍和指导自学者学习的普及类书籍尤为重要。
篇2
关键词: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考核方法;
中图法分类号: TP3 文献标识码: A
C Programming Language" reform of teaching and practice of assessment methods
TIAN Xin-li1,Liao Wei2
(1. The Engineering&technical College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Leshan,Sichuan, China)
Abstract: C computer language is our core professional a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courses, but also most of the major elective non-computer professional.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design of the C language program for some of the teaching reform and examinations. One for the C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conditions and the assessment methods proposed some effective methods for peer learning and discussion.
Key words: C language programming design; Teaching reform; The assessment methods;
0 引言
现在计算机应用技术涉及各行各业,高等教育对计算机的教育进行了普及,成为了高校公共基础课程,其中《C语言程序设计》成为理工科学生必修的一门计算机课程,并以达到C语言二级水平为最基本要求,《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是高等教育的计算机技能培养的重要环节。因而教好、学好该门课程的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意义,迫切需要不断研讨出更好更有效的教学和考核方式,为社会的对计算机编程技能的需求。现将我在学院“《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及考核方法改革实践”教改项目建设中,对该课程教学和考核方面的改革与取得的教学效果与大家进行探讨。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C语言程序设计》是高校计算机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程,同时也是多数非计算机专业的主要选修课。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与应用性较强的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算法设计的基本思想和程序设计的基本技能。课程的内容主要涉及C语言的基本概念、基本语法以及C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在教学中既要重视严谨的系统理论教学,又要重视考试题型的训练环节,强化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应试技能。本项目针对我院《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考核和等级考试考前训练研发考试平台,该考试系统采用历届等级考试真题做为主要题库,灵活有效的考核教学效果,评测教学质量并督促教学方法的不断提高,达到提高等级考试过级率的目的。
2. 立项依据、国内外研究现状、存在主要问题分析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在独立学院的教学有很多地方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才能更适合三本学生的学习要求,因其覆盖面大,参与考试的人数众多,制卷改卷也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严重的问题;因此《C语言程序设计》自动组卷和评分的考试系统,越来越成为该门课程教学单元测试和期末考核的急需的手段,在此背景下,我们教研室组织教学骨干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与考核方法立项研究,争取实现我院《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考核采用上机考试,使用电脑自动组卷和评分。
国内外在目前已经涌现出了各种各样和《C语言程序设计》考试平台,但是针对我院实际教学的考试系统还需我们自己的授课教师根据我院的教学特色和要求自发研制,考试题库主要来源于四川省历届二级真题,能够服务于教学和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训练。
目前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我们初次自行研发考试系统,经验不足,考虑难免不周,但是我们项目小组一定在系统测试中尽最大努力完善该系统。
另外,我们现有教学条件的最大问题是,理论教学课时严重不足,教学效果不能被充分有效的测评。
3. 本项目的研究内容、主要特色和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项目是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法及考试方式方法的研究,主要通过采用多种形式考核,督促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考试采用综合编程测试(考前一周完成)、上机(理论)和平时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法,全面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基础理论和平时学习状况。 上机考试使用电脑自动组卷和评分的考试平台;平时考核主要包括平时作业和实验的完成情况,引导和督促学生平时多编程,编好程。
课程教学与考核方法改革的主要特色表现下面三点。 (1)平时上机训练时给学生留一些编程习题,每次根据学生平时作业和上机实践的情况进行测评并占据期末总成绩30%。 (2)期末前,给学生留一个综合编程题考核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同学们在考试前一周内完成,占据期末总成绩10%。(3)期末进行理论部分的上机考试,占期末总成绩的60%。
本教改项目要解决的关键问题。(1)保证在学校利用投影仪的多媒体教室授课,有效 提高 授课质量。同时在 C 语言教学中,改革考试方式,强调理论部分考核进行上机考核自动抽卷并判分,题库主要由等级考试真题组成,以适应等级考试过级训练。另外,增加了综合编程能力的测试,并将综合编程情况记入学生考核成绩,引导教师和学生重视程序编写能力的讲授和学习。(2)实现了在线考试系统。学生的考试由笔试全部改为机考。考试系统提供了编辑、考试和练习环境。实现了基于可信度的自动化阅卷和基于FTP的成绩自动上传功能,这对深化C语言程序设计和其他全院性的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3)推广课题研究型教学模式。提倡精讲多练,以学生在课题研究中探索式地学习为主,以网站答疑讨论为辅,试题库在线测验为补充的教学模式。实行“精讲多练”,教师只作入门性的、重点的、带有启发性的讲授,强调自学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通过自己看书、在网络教学平台上用多媒体课件或其它各种学习资料进行自学。让学生在课题开发的过程中利用在线学习平台学习基础理论和软件开发的思路与方法,其成绩记入综合编程能力测试分数。 (4)实行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调整传统教学内容的先后顺序,在上课前先给每个学生布置“任务”,以“任务驱动”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任务”力求既结合实际,又能涵盖课程教学的要求。教师提出学生自学和开发、研究的进度,设计教学进程,以程序编制牵引理论教学,以项目开发和程序的拓展驱动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打破程序设计类课程一贯采用的“语法”教学模式,以“实例”为主线展开,重在分析算法设计、数据组织、编程思路,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同时讲授所涉及的知识点。以“实例”为主线展开,重在分析算法设计、数据组织、编程思路,并根据“实例”布置课后作业。根据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给学生合理的平时作业成绩。
4. 结束
本项目撰写相关教改论文,并实现《C语言程序设计》的无纸化考试系统,为学院师生提供《C语言程序设计》编辑、考试和练习环境,实现自动化阅卷,对我院计算机二级C的教学和模拟练习提供良好的实验平台。
【参考文献】
[1] 陈朔鹰等. 树立全新教学理念建设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篇3
嵌入式方向包括软硬件协同设计、嵌入式体系结构、实时操作系统、嵌入式产品设计等方面的知识,需要掌握嵌入式系统设计的典型开发工具,培训学生具备嵌入式系统软、硬件的开发能力,对于特定行业领域(例如移动终端、数字家庭、信息家电以及对传统产业信息化改造)已经逐步形成了特定的嵌入式开发方法与手段。
随着软硬件技术快速发展,嵌入式系统不再是一门课程就可以介绍清晰,而逐步成为一个课程群,该方向的专业课程可划分为:嵌入式系统原理、嵌入式操作系统、实时系统、嵌入式软件设计、软硬件协同设计、嵌入式系统软件工程、嵌入式系统中间件、数字信号处理等。一些学校还开设了微机电路应用设计、单片机编程、ARM等课程。
我们收集并分析了国内部分高校在嵌入式课程上的教学大纲,以此为基础设置了我们的嵌入式系统概论课程。表1是我们收集的大学名称、课程名称、学时数与知识点,这些课程基本上是基于Intel的XScale实验板设计的,对我们设计“嵌入式系统概论”有借鉴作用。
综合上述高校的嵌入式课程,有些是针对计算机专业开设的,有些是针对其他专业的,有本科期间开设的,也有硕士期间开设的,一些高校开设了多门嵌入式方向大课程。我们设计的“嵌入式系统概论”是针对本科阶段开设的嵌入式方向入门课程,主要面向大三的本科生,其课程结构如图1所示,其前修课程一般是计算机组成、微机原理、接口、汇编、操作系统、程序设计语言、体系结构。部分后续课程开设在研究生阶段。
嵌入式系统概论课程的目的,是综合前修计算机专业课程,以及包括数字电路等更基础的知识,开拓学生对嵌入式的视野,为后续课程奠定基础。因此在嵌入式课程中不会介绍汇编语言设计、接口电路的设计等知识。
我们认为,该课程理论部分的知识点分布基本上如图2所示,主要分为四大模块,分别是嵌入式概念、嵌入式体系、嵌入式系统软件、嵌入式软件开发。实验部分由于各学校实验材料的差异,较难对比,我们的使用设备主要是30套Intel XScale与30套Motorola Dragonball。
对于嵌入式体系结构,首先介绍各种嵌入式体系结构、处理器、DSP。
由于ARM体系是目前嵌入式系统工业界事实上的标准,一般都以ARM体系为例介绍嵌入式体系结构,并介绍ARM汇编。由于上课学生已经学习了汇编语言,所以需要简单介绍ARM汇编与微机汇编的差异与特点,要求学生以自学为主,作业为辅,可以较快地掌握该汇编。浙江大学计算机专业本科生阶段在计算机组成课程中还学习了MIPS汇编,所以学生们对ARM汇编掌握起来就更快一些。
在嵌入式体系的具体实例介绍中,我们结合本课程的实验平台简要介绍XScale体系,这部分主要也是自学为主,结合实验环节让学生掌握看硬件资料的能力。
在嵌入式体系结构部分,还需要介绍嵌入式系统的硬件系统,包括JTAG接口、外设、中断、总线等。通过这部分的介绍,学生们可以了解嵌入式硬件系统的构成与软硬件接口。
嵌入式系统软件就是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操作系统包括非实时嵌入式操作系统与实时嵌入式操作系统(RTOS),在嵌入式课程中主要介绍RTOS。在系统软件模块中将介绍实时系统概念、操作系统在嵌入式系统领域的改造,例如处理器调度的实时性改造、中断处理、文件系统、MMU等。嵌入式系统概论课程主要介绍常见的各种嵌入式操作系统,包括它们的特点、应用领域,并以嵌入式Linux为例子,介绍Linux的改造、裁减与移植。
最后一个模块是嵌入式软件开发,是介绍嵌入式软件开发的过程,使得整门课程最终能够形成一个完备的嵌入式开发体系。Bootloader的设计,也可放在操作系统移植中进行介绍。嵌入式图形用户界面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作为概论课程需要介绍各个嵌入式GUI的优缺点与适用范围。同样,课程介绍包括Tornado、等嵌入式开发环境,以及嵌入式中间件。课程最后将以实例来介绍嵌入式系统的开发流程。
作为后续课程,我们认为一些专题性质的开发工具,例如开发、Symbian开发、BREW开发等,可以利用浙江大学暑假短学期为期两周的课程实践来完成。而实时系统可以单独开设研究生层次的课程,面向领域的嵌入式系统设计可以开设相关的专题班进行讨论。部分嵌入式软件开发的知识点,可以交给其他课程完成,例如人机交互设计课程里面,可以介绍嵌入式GUI的设计,FPGA可以在相关硬件课程中完成。微机原理课程也可以涉猎部分嵌入式课程的内容,例如工业控制、嵌入式系统扩展等,对于微机原理课程的改革,也是嵌入式中心正在进行的工作之一,希望将实验设备更新到奔腾M处理器,增加FPGA,实现原来微机原理的实验,并完成嵌入式的实验。
篇4
关键词:社会现状与市场需求;存在问题方面;方法分析
一、当前社会计算机专业市场需求及现状
随着数码、网络的普及,社会中对视频处理、网页编辑、设计、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的需求不断增加。在我国,计算机专业人才缺口很大,但是中职计算机毕业学生却出现难就业,薪资低的情况,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的就业形式出现下滑的趋势。究其原因,不难看出,并不是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已经饱和,而是中职学生所学习的专业技术不过硬,主要领域知识不突出,学生普遍存在着”不上不下,博而不精“的情况,进入单位后,对于工作环境适应期需要很长时间,有的甚至不能适应其单位的变化,使学生在工作者慢慢的失去信心。
随着计算机专业招生规模的快速增长和大众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的普遍提高,仅仅凭借一些浅显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已经很难在社会上立足。由于形式紧迫,培养针对性专业型计算机人才迫在眉睫。
二、中职计算机专业建设存在问题
1.学生学习技术与市场脱节
很多学生毕业参加工作后都会说“在学校学习的东西,在工作实践中很少用到,一些在工作中常用的知识和技术,学校都并没有教,导致自己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在工作中困难重重”,这一现象值得学校进行反思。
目前,一些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在专业设置、专业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呈现出结构不合理,课程内容滞后等现象,造成了教育和市场需求的脱节,从而导致学生就业后工作适应能力差,需要通过自学或重新培训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在学校学不到真正实用的技术,学生就会放弃选择这一专业,导致学校招生困难。
2.发展“空间”小
经调查发现,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普遍存在岗位层次低,发展空间小的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因为一些中职学校的培养手段相对落后,毕业生实际应用和操作能力差,中职生就业后,不能够独挡一面,多数毕业生只参加基础性的工作,不能快速适应企业的要求,不能适应各行各业对计算机专业多方位、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学生对这一专业就业前景失去希望。
3.学生实操能力差
当学生们兴冲冲的从学校走向社会的时候,却发现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谁会中企业对毕业生的操作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学生进入工作时会发现公司所研制、使用的一些软件,在校期间并没有接触过,一些操作水平高和自学能强的学生能够较快的适应和掌握新软件的使用操作,但是在这方面较差学生便会很难适应。面对这一情况,学校应认真考虑市场的变化,对学进行综合程度较高的、系统的培养和训练。提高教育与培训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最大限度地避免盲目培养和学无所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解决措施
1.针对需求,针对性培训
计算机专业学生,为了更好的就业,必须面向职业岗位进行多层次、多元化的培养。学校应针对与企业的计算机岗位要求进行分析,调整课程,避免盲目、笼统的学习,对于专业知识必须精益求精,避免博而不精的现象再出现。但是由于中职学生并没有什么基础,太过专业的知识我没办法进行学习的,因此学校要循序渐进,在改革课程的同时,考虑实际状况,面向基层岗位,要求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和运用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练好自己的“一技之长”,再就业后,能够成为初、中级的应用型人才。在课程体系结构上要打破传统的按照技术学科进行教材编写的模式,开发和推广与计算机技术发展、应用密切联系的综合性和案例性课程的教材。对不同专业方向所需要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各种应用软件课程进行取舍,注重社会实效性和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由于计算机专业所涉及到的内容很广,而中职学生在校时间只有2、3年,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除了政治、语文、数学、英语、职业道德等文化课外,还应包括“专业修养”课程的内容, 比如“网络广告设计”这一专业,还可包含素描、色彩、书法、广告设计、标志设计等课程,这些多技能的学习,可帮助学生形素质、科学素质和专业必备的艺术素质。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计算机入门学习阶段是非常枯燥的,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求精神和自学能力。为了使学生更加乐于学习,可增加实践操作课程,调查表明,学生更乐于动手操作,学校增加实践操作课程,可以使学生身心更多的参与到学习中,这过程中的记忆效果也会显著增加。可将学生进行分组,分成若干个兴趣小组,这些兴趣小组可以采取自由选择的形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差异以及未来从业的需要进行自主选择。教师留课后“作业”,要求每位计算机专业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晚自修时间或双休日有计划进行技能培训。通过这些方式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与效益。
四、结语
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每一个人才的背后必定有着许多人的付出和自己不断的努力,要想使学生学到更加扎实的计算机知识,不仅要改变教育方式方法,更要注重对学生个人的培养,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征和心理加以正确的领导、指引,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方向和目标,使更多人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黄胜利.计算机教学与“高原现象”[J].河南教育,2007(3)
篇5
一、机械制图与AutoCAD的关系
机械制图课程就是研究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原理和方法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掌握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的能力。而AutoCAD是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之一,它的作用是利用各种指令绘制各种图样。如果将两门课整合就起来,就增加了直观性,老师边讲学生边做,很多问题能够 在电脑上迎刃而解,非常适合现在的学生。
二、课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确定以组合体视图和零件图识读为重点。前者是入门知识,着重培养的是空间想象能力,是基础。零件图的识读是我们职业学校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组合体视图的教学是机械制图的一个难点问题,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深有体会。CAD可以绘制三维模型、三视图与三维模型,学生一目了然,这样多次重复,学生掌握起来得心应手。
其次,在CAD部分的教学中,应该以基本绘图和基本编辑为重点,学生必须掌握。可穿插轴测图的画法和一些简单的三维造型设计,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要把CAD作为辅助教学手段来处理,把看图、识图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来进行教学。
三、有关教学方法的思考
针对不同的专业,应从其培养目标或专业要求出发,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选择适宜的教材来授课。机械制图重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绘图、读图的能力。不管现代化设施多么先进,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更加直观地传授学习方法,教师在授课时,不能全部采用多媒体演示,针对有难度的知识点,如截交线、相贯线、补所缺视图等,要能够现场板书作图示范,并且充分结合实物模型讲解,以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实例图的学习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激发学习兴趣。
四、课程内容设计
课程开发以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课程内容来自工作任务模块的转换,目标是建立以工作体系为基础的课程内容体系。
课程内容以具体化的工作项目或任务为载体,每个项目任务的实际操作,都具有计算机辅助设计人员所需的综合技能。这些项目都来源于企业实际生产的产品,根据实训条件及教学要求进行了整合修改,以达到系统掌握知识、培养技能的目的。
在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的“项目”或“任务”设置上,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保留学生的自主选择空间,兼顾学生的职业发展。
应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每一环节,确保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
五、机械制图与AutoCAD的有机融合
第一,将两门课程整合成一门课来教学,以应用为目的对原有的教材和教学计划进行相应调整和优化。在具体教学实施中分四步进行。首先,介绍计算机由简单到复杂三维实体造型方法;其次,介绍投影理论;再次,介绍应用投影理论和用计算机绘制二维图形的方法;最后,介绍三维实体如何转换成一组所需的二维平面图形,以视图、剖视图和断面图等形式导出的方法。三维实体化教学首先真正做到了思维过程和教学过程一致,因为三维实体具有很强的可视性,尤其是在着色后,犹如看到真实的产品,使学生在空间—平面—空间教学中对课堂内容有较好的理解。
第二,利用AutoCAD软件授课,把两门课程的内容穿插起来讲授,使教学更加灵活。每一部分内容都要求学生在徒手绘图、读图与计算机绘图三个方面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可以把需要讲解的图形提前在AutoCAD软件中建立模型,在授课时,通过对模型的旋转、剖切等操作,加深学生对图形的理解,从而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第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将企业课题引入课堂,让学生参与项目实施。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缩短了与企业的距离。
第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以及自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中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对理论知识、基本方法的学习,同时由浅入深地通过一系列的绘图和识图实践,不断地由物画图,由图想物,分析和想象空间形体与图样上图形之间的对应关系,逐步提高学生空间想像和空间分析的能力。
六、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在机械制图教学中,要注意新国标,简化画法,特别是视图的正确性画法。以突出动手能力和实用性为主线,对画法几何部分要适当选取一定幅度的适用内容,不必强求理论体系的完整性。
篇6
一、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源泉。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相关课程的兴趣呢?笔者认为要抓住以下两点。
1.设置赋予魅力的导入环节,把握课堂前二十分钟。开放自主、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是引发学生直接学习兴趣的关键因素,可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起他们的浓厚兴趣。教师应该注意经常采用提问的方式,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特别是在职业教育中,要牢牢抓紧课堂前二十分钟,在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里突出教学的重点与要点。如在进行excel筛选操作时,我就根据学生的喜好,列出了一个有关流行歌曲点击率的排行榜,接着我提问:在这么多的歌曲里面,大家最喜欢哪首歌,想不想知道哪些歌的点击率最高?很自然的就引入到了新课的讲解当中。好的导入环节的确可以大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要非常重视每次课引入任务的设计,力争每节课都能为学生带去一个能够满足他们好奇心的任务,每一课都设计丰富的任务,这样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开拓他们的思路。
2.从学生最感兴趣的东西入手,引导学生学习。在计算机专业中,玩电脑游戏是大部分学生的兴趣之一。把游戏作为教学的突破口,在设计课堂任务时插入一些游戏的例子也能充分调动起学生兴趣。特别是在操作课中,可适当允许学生在完成课堂的任务后玩游戏,为此,我还特意收集了十几个Windows下的小游戏。我认为玩游戏是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入门钥匙,关键是要有选择地玩,要把握一个度,游戏可以由教师去选择,度也可以由教师自己去把握,学生必须在完成上机任务的基础上去玩游戏,这个是给学生的一种学习上的乐趣,也是一种动力。
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并积极进行实践
理论教学不能单纯只依靠讲解来完成,还应通过课堂的延伸——自学来消化。自学,是指授课对象自己进行学习和教学组织形式。它包括自身主动去理解知识、思考问题、整理系统要点等多项内容。通过理论深入接触,自己总结、体会。通过独立思考、分析,达到消化、吸收。所以,无论课上还是课后作业,都要给学生创造自主实践的机会。 因为实践是创新精神与自学能力的集中体现,是训练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教学中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实践操作,能够强化学生自主地学习,体验成功。教师通过让学生围绕问题自学、讨论、交流、实践,充分挖掘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在学生上机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问,分层指导,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进而达到个性发展的目的。实施这种教学策略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过程的创造性,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例如,在教学“文字处理软件”时,我把比较常规的文件编辑方法介绍给学生,对于为文字添加特殊效果、文本框的使用、文字上下标的设置等编辑方式,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然后调动学生积极发言,把自己探讨成功的某些操作讲给老师和其他同学听,随后教师再以总结、补充的方式把相应内容讲解清楚,清除“悬念”。
三、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任务,分层次教学
篇7
关键词:教学探索;程序设计;Scratch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Introduction)
1.1 基础薄弱
目前,中小学的信息化教育内容参差不齐,有的学校可能会有程序设计的教学,有的学校则以Word、Excel操作为主,对程序设计的入门不重视[1]。很多刚进入大学的学生在程序化的思维方式方面还比较弱,要入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2 课时较少
通常程序设计入门以C语言或C++语言为教学内容。作为一种实践性较强的语言,在一个学期中要完成程序设计概念和语法的教学,又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编程调试训练。如果学生没有一定的基础和自学能力,就很难适应这种节奏。
1.3 抽象带来的问题
语法、算法等抽象的教学内容将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学习兴趣对教授与学习两方面都非常重要。有的学生不能通过考核经常就跌入补考和重修的循环。程序设计入门作为核心课程,这个课程出了问题将给计算机专业的后续课程带来很多不好的影响,比如本专业学生对程序设计和其他专业技能缺乏信心以及实践能力。
2 程序设计课程的前导课程(Leading program of
programming classes)
学生在程序设计课程中,一方面要努力熟悉算法抽象、程序控制等一些全新的概念,一方面会遇到很多语法错误,必须要学习如何调试程序,理论加上实践可能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前导课程应带来有趣味的内容,为学生补充各种必要的基础概念,如抽象、逻辑、流程等,告诉学生如何在现实世界和计算机世界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这样的课程会对程序设计教学有很大帮助。
3 Scratch简介(Introduction of scratch)
Scratch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媒体实验室开发的一套“程序语言”,利用这个软件可以轻轻松松地创造出互动式故事、动画、游戏、音乐等令人惊叹的作品,是一套简单又有趣的软件[2]。
Scratch采用拖曳、组合的方式来设计程序。它是可视化的程序语言,具有所见即所得的功能。设计Scratch作品的过程是学生学习用计算机进行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还能进行团队建设方面的实践。
Scratch把程序命令归为几大部分:包括动作、外观、声音、画笔、变量、事件、控制等,并用颜色来分类。学生只需要了解各部分模块的功能,按照自己的想法拖到脚本窗口,并按一定规则堆积在一起,最后在浏览窗口就能根据命令脚本直接运行。通过可视化操作学生可以搭建起自己的程序,轻易地把自己的想法表达为计算机的程序。在这个抽象的过程中不用过分操心语法错误等问题。
图1为Scratch设计界面,左上为程序运行场景,左下为程序中设计的主体对象。一个项目可以有多个动画主体(可以是动物人物或其他一些对象),中间是可视化程序模块,右边是程序窗口,利用鼠标可以把中间的程序模块拖入右边的程序窗口,经过修改参数、安排程序模块的顺序和嵌套等工作,就完成了程序编制,接着程序可以在浏览器中执行。
4 Scratch对程序设计教学的支持(Supports to
programming classes)[3]
4.1 抽象
现实世界的问题如何抽象为计算机世界的模型?第一步可以从学习抽象为计算机里的对象开始。我们把需要处理的内容抽象为Scratch的动画主体,比如一个人物或一个物体。动画主体可以具有各种行为,比如在平面中移动。如图2是一个负责动作的程序模块,能控制动画主体平移到坐标(100,200)处,其中白色的部分为可以修改的坐标值。
4.2 结构化程序
Scratch具有可以拖曳的结构化模块。设计时候只需要把模块拖入场景中,就可以实现循环或选择的程序结构,并且能实现循环和选择的嵌套,制作需要的程序流程。图3演示了循环结构的程序模块,repeat后面的循环次数可以修改,可以看到循环程序模块和循环体中的其他程序模块的颜色是不同的,它们属于不同的功能分类。
Fig.4 Block to control choosing
其中使用的橙色模块i是Scratch的变量模块。Scratch程序能够使用数字和字符串变量。变量可用来控制某个图形的大小或个数,变量还能具有不同的作用域。由此我们向学生展示了变量存储值、变量值影响程序结果以及变量的作用域等概念。
Scratch具有列表的结构,列表可以存储数值或字符串。列表可以具有作用域,可以获得列表的长度。列表项具有添加、删除、插入等操作,并能通过下标获取特定的列表项。列表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数组的概念。
Scratch的结构化程序设计是可视化的,调试简单,能帮助学生把精力集中在程序结构上,而不需要为语法错误分心。
4.3 面向对象
Scratch能够设置动画主体,可以视为对象模块。不同的动画主体具有独特的属性,可操作自己的变量,能完成独特的任务。在后续课程中这些概念很容易引申为对象及其属性和行为的概念,这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础。图5为迷宫程序的设计,其中球体是一个对象,而终点方块的是另一个对象。我们可以利用键盘移动球体,当碰到方块对象时后者能做出赢得游戏的反应。球体对象在移动过程中碰到障碍则会产生反弹。
5 Scratch作为程序设计教学前导课程的实践
(Experiments in programming classes)
在参考文献[4]中提到的学校已经尝试使用Scratch平台作为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前导课程。学校把学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在第一个学期先参加Scratch课程,到第二个学期才开始学习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而另一部分基础良好的学生则在第一个学期就开始学习高级程序设计。
最终学过Scratch的学生,尽管基础薄弱,他们的最终成绩在通过率和平均成绩方面都超过基础良好的学生,并且在精通程序、喜爱专业课程、参与专业实践等方面都有更好的表现。这些学生专业成绩更好,对专业更热爱,对程序设计更有信心。
6 结论(Conclusion)
程序设计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工作,它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而且需要使用数学的方法去描述一些问题。这使得在语言程序设计的课程教学中,必须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和知识体系[5]。我们探索不同的方式帮助学生入门,Scratch可能是一个良好的平台,它的可视化特性,对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支持,都能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计算机思维方式,为程序设计入门打下坚实基础,为后续课程的挑战做好准备。另一方面程序设计教学的困境也要需要在考核模式方面进行改革,激励学生重视创新和实践。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张传科.如何让抽象的设计变得精彩――LOGO程序设计与
Scratch[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5):29-31.
[2] 陈捷.Scratch语言简介及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5(26):
7439-7440.
[3] 朱,郑晓妹.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前导课程研究[J].软件导
刊,2014,13(4):160-162.
[4] M.Rizvi,T.Humphries,D.Major,M.Jones,and H.Lauzun.A
NewCS0 Course for At-Risk Majors[C].The Proceedings of
the 24th IEEE-CS Conference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Education and Training,Honolulu,Hawaii,May 2011: 314-323.
[5] 刘兴林.大学工科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探索与实践――以五
邑大学为例[J].软件工程师,2014,17(5):39-40.
篇8
【论文关键词】 独立院校 计算机文化基础 教学方法
【论文摘要】 针对独立院校的学生偏向于应用的特点,通过自身的教学经验分别从理论教学、实践操作、科学考评等几个方面阐述如何培养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一、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意义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是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接受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入门课程,也是公共基础必修课程。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占全体学生数量的85%,高等学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面对的主体就是非计算机专业学生,使其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知识、应用软件和网络等相关知识,利用计算机知识解决自己生活、学习实际问题,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独立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独立学院是由普通本科高校(申请者)与社会力量(合作者,包括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个人和其他有合作能力的机构)合作举办的进行本科层次教育的高等教育机构。独立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层次,不仅耍培养理论性人才,要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培养出既有理论有实践能力的实用人才。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是本科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主要是适应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特点,应该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和应用技术能力。在教学上要体现应用性、创新性、开放性、适应性,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从学生的学习心理来看,独立学院的学生不善于钻研枯燥的理论知识,但是他们的社会活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并不差。要服务、应用于社会,学生必须具有良好的综合能力,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要不断积累知识,更需要在实践中锻炼,学校和教师一定要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独立学院的办学目标和学生的素质等特点使得独立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有着自身的特点。
(1)学生方面。独立学院的学生与普通高校的学生相比,整体水平相对较差,自我控制能力较弱,自学能力差,缺少明确个人目标等特点,学习热情相对不高,面对复杂的科目会消极对待,甚至自暴自弃,生活重心放在课外活动中。对计算机文化基础初始热情很高,但慢慢认为计算机知识太繁琐、枯燥,渐渐失去学习兴趣,更乐于练习打字、游戏等简单的娱乐活动中。此外,对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重视不够。许多有过计算机方面知识的同学认为计算机基础知识过于简单,忽视基础知识的学习,以至于不求甚解,导致基础不牢。于此对应,部分完全没有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同学因为自卑、害羞的不敢积极提问,加上练习机会不多,以至于计算机应用能力提高程度不大,赶不上课程进度。
(2)教师方面。计算机文化基础讲解的是最基础和最常用的计算机概念和操作,教师可以会想当然的认为学生已经知道了,没有进行细致深入的讲解,没有督促检查学生练习,可能有相当学生并没有真正掌握。在以教科书为依据,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照本宣科,不注重与学生的互动,这样就成了单方面的讲述,学生参与不到课程中,自然慢慢失去学习的兴趣,理论课实际意义也就失去了。
(3)教材方面。目前还没有使用与独立院校的统编教材,所用教材都是由教师挑选,选教材时教师习惯挑选更高层次学生使用的计算机教材,导致独立院校的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使用教材的时候出现听不懂课,教师上课吃力的情况,影响理论课的教学质量。
三、独立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1)理论教学改革。目前教学中普遍采用将课堂教授和上机操作分开,一般是上完一次理论才上一次实验课,对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实验课时过少,比例不理想,教学效果不理想。如果教学环境允许的话,采用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方法,讲述理论之后,给学生演示一下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注意力,也能加深学生的记忆。针对学生计算机文化基础参差不齐的情况,在讲课之前把需要本次课的重点难点先演示。在讲课前示例几个有趣案例,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带着疑问和好奇学习,以此提高教学效果。如此基础好的学生注意到以前未留意的细节,没有基础的学生能够在明确课程学习目的的前提下学习,从而达到兼顾两面的学生。
(2)实践教学改革。通过具体问题的提出,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制定解决问题来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一方面检验学生对专业理论和技巧的掌握程度,通过对他们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考察来让学生切实感知到自身知识的欠缺和不足之处,从而使他们产生学习的推动力和学习过程中具体的目标,使学习更具有针对性;另一方面通过实践性教学将学生置身于贴近实战的环境中,面对具体而又现实的问题,迫使学生综合以往所学的专业知识并自己学会探求和摸索新知识和技能来解决问题,在拓展学生思维的同时,也使学生更加灵活地掌握所学的专业知识,使学习质量达到新的高度,有利于培养独立学院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实现教学分组,以组为单位进行教学,组中基础好的同学帮助基础差的学生。这样基础好的学生进一步加深课程知识,基础差的学生又能很快入门,同时也减轻了任课老师的辅导压力。实基础好的因为上机操作起来的速度比较快,所以会把需要问的难点都提前一步问到,教师可以统一解答,然后让其充当“小老师”,去帮助其他同学,既减轻了教师的压力,又锻炼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基础较差的同学,教师能够尽量多加辅导。针对计算机文化中OFFICE软件操作部分(如WORD等)准备综合案例,如毕业论文的格式调整等,让学生脱离课本,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巩固知识的同时对未来毕业论文的撰写打好了基础。同时进行班级内部的竞赛,在相互竞争中提高学生学习和操作的热情。为保证教学质量,教师要充分利用实验室的软件对学生进行局部或统一解答。上机课的时候可以对班级学生进行抽查,一则督促组长,二来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可以对重复的错误或难点统一讲解。
(3)网上教学。网络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突破了地域上和时间上的限制。为学生提供更深、更广的教学内容,从而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拓宽知识面。建立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对应的网站,有详尽的学习资料,包括视频演示、课后习题解答、以及模拟试题等,让学生自我检测学习水平,发挥学习的自主性。
(4)科学考评改革。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是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主要目标,因此应该逐步淡化理论考试,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检验。在这种情况下,实施单一的理论考核形式,相当不合适。考试分数由平时考勤成绩+上机操作成绩+作业成绩+考试成绩组成,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成绩的比重。对于独立院校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加认证考试,并作为考试成绩的衡量标准。认证考试可以为就业添加砝码,使自己的能力得到社会认可,使自身能力供给与社会需求接轨。教师应向学生讲解认证考试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兼顾考试大纲的要求,学生应该学好计算机知识并接受社会的检验。如果学生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或全国计算机水平考试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考试成功过级的话,算通过期末考试。对于学校的实验环境,希望开发对应的无纸化考试系统,强调该课程的实践性。
(5)教材改革。编写出适合独立院校的计算机文化基础教材。高校相同专业使用一样的教材,谈不上是因材施教了。教材的趋同化对各自的教学都有不利的一面。明确了教学目的,组织编委会,让更多的一线老师加入到编写教材中来,让老师与出版社的策划编辑密切配合,就能编写出适合各自学校学生的教材。
参考文献
[1]杜萍,何月顺,刘光萍.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职业教育研究[J].2007(2):115
篇9
关键词:教学改革;Moodle平台;计算机文化基础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8-0039-03
一、前言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信息基础课程,本学院开设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是针对所有新生入学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课,也是公共基础必修课。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以及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真正成为独立的学习者, 并且能够把计算机作为一种有效的工具,应用到各自的专业中。如何开展好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成为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其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差异性
学生生源地的不同和家庭条件的差异,都能导致他们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存在差异性。学生的这一特性无疑加大了教学难度。上机操作的可控性差,也是这个原因造成的,使教师无法完全控制整个课堂进度。
2.无法实现分班分层教学
目前学院已经对英语课程进行分班分层教学,在人力、物力、教学设备等方面都有很大投入,而针对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不同采取分班分层教学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对于民办学院来说,就是要在最低教育成本的基础上,实现最好的教育效果,因此计算机课程的分班分层教学暂时不能实现。
3.个别班级课程结构不太合理
计算机文化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计算机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学生上机的实践与钻研,如果没有理论课做基础,学生的上机不可能实现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差,多多少少还依赖教师讲解,乐于接受被动式教学,直接跨越性的跳转学生难以接受。因此在没有任何理论做基础的情况下,先实验后理论的课程结构也是不合理的。
4.考试结果的不同现象
期末考试时,学院统一组织学生参加山东省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应用能力测试(简称应用能力测试)的教学考试,将其成绩作为本课程的考试成绩。在考试结果中出现了不同现象:有个别学生一直认真上课、认真练习,可是最后考试时还是没有通过;也有个别旷课违纪现象较多的学生,最后考试却通过了;有些学生基础较好,最后考试时却没有通过;也有个别没有任何基础的学生,经过努力学习,期末考试时成绩优秀。教学改革中要扬长避短,尽量做到不放弃每个学生,让学生都能学会学好。
三、Moodle平台和移动环境简介
1.Moodle平台介绍
网络教学平台的崛起,改变了教师“黑板+投影仪+计算机”的教学方式。现在比较流行的网络教学平台非常多:有的是商业公司专门为某种需求开发的,也有的是研究者开发的开放源代码,免费使用的。现在比较流行的网络教学平台有Blackboard、Moodle、Sakai、清华教育在线、SchoolTool、Angel、南京易学的天空教室等。[1]从民办医学院的角度来考虑,其中 Moodle平台的免费应用、技术门槛低等特点,非常适合目前学院的教学需求。
Moodle(Modular Object-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即模块化面向对象的动态学习环境,是基于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设计开发的开放源代码的网络教学平台,目前已在网络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2]
Moodle平台依据社会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即教育者(老师)和学习者(学生)都是平等的主体,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他们相互协作并根据自己的经验共同建构知识。[3]Moodle能够提供多种教学活动模块,帮助教师建立有效的网络教学管理平台。
2.移动环境
当前移动通讯工具发展迅速,同时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Moodle平台还可以通过安装了安卓系统的移动终端设备进行访问,只要开通网络,下载安装该平台的安卓客户端,即可随时随地访问Moodle平台,进行各种学习活动。诸如手提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都可以访问平台,进行浏览教学进度、下载学习资源、参加各章节测试等各类学习活动。移动环境还实现了知识的传递性,每个周末教师会根据教学进度,通过微信或飞信的方式把本周的教学重点发到学生的移动终端设备上,便于学生温故知新。
四、基于Moodle平台结合移动环境的教学改革
1.根据学生特点改革教学模式
入学新生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差异性,无疑给计算机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教学改革是改变这一教学现状的唯一出路。总的教学模式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即教师中心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即学生中心模式;既能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教学模式,即双主模式。[4]
在目前的教学情况下,教师中心模式是绝对不能满足这些班级的学习需求,这就要求任课教师根据各个班级的实际情况采用互动教学法、赏识教育法、学生演示教师补充法来改变这一现状,实行以学生中心模式为辅,双主模式为主,结合教师中心模式过渡的新型教学模式。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分理论课和实验课两部分,理论课大多在多媒体教室以教师中心模式讲解,实验课由教师布置本次实验的作业,学生根据要求完成。这种教学方式下存在的问题已经在文章的开头阐述过了,而目前基于Moodle平台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正在进行中,理论课逐渐演变为双主模式教学方式为主,教师中心模式和学生中心模式为辅的新型教学模式。基于Moodle的教学活动中教学方式多种多样,有混合式、互动式、讨论式、案例展示等教学方式。
理论课介绍如何使用Moodle平台上的课程以及学生用户的其它功能等入门的基础知识。鼓励有基础的学生可以在教师上课前先登录Moodle平台学习相关课程内容,学生可以使用电脑或者其它移动设备访问Moodle平台。登录平台后,学生根据教师的课程设置,进行学习、练习测试等直到完成本次课程的全部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具体的访问资源作出相应评价,如果发现有计算机基础知识学得扎实的学生,可以考虑免修相应的理论课程,直接上实验课完成相应的学习目标。基础稍差的学生先上理论课学习相关基础知识后,在完成正常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再登录Moodle平台以便加深学习。Moodle平台的搭建,不仅改变了教学方式也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基于 Moodle平台改革教学内容
学院本着“听得懂、学得会、考得过”的原则进行教学内容改革,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在Moodle平台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教学内容改革。计算机文化基础的理论课所讲解的不仅仅是理论知识,还有更多的是关于计算机的操作性知识。无论哪种知识,最重要的是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没有学习兴趣,学生主体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将是勉强的。学习兴趣的激发,将能唤起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
Moodle平台的搭建可以缓解目前教学中存在的各种弊端,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针对基础好的学生,他们可以在规定的时间里以各种方式登录Moodle平台学习相应课程,如果达到预期结果可以进一步学习更深一点的知识。
在实验教学中基础好的学生,在完成实验教学任务后,可登录Moodle平台根据课程设计要求,学习本次课中的拓展作业及更深刻的应用知识,充分锻炼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字处理软件中的邮件合并、索引和目录等稍难点的知识,虽然不是重点掌握的教学内容,但基础好的学生可以根据课程设计,在掌握全部基础知识后,进一步练习学会更多的知识。而基础稍差的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当堂的教学目标,课堂时间基本就结束了,如果愿意学习更多的知识,他们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登录Moodle平台继续学习更高级的应用。教师利用Moodle平台的单元测试进行单元考核,记录学生成绩,实现分层教学。
3.考核
考核的目的主要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习成果进行检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考核也是教学效果的一个反馈。改革后的考核形式除了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外,更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知识的应用能力。期末组织学生参加应用能力测试,不再单纯的以应用能力测试的成绩作为期末考试成绩。改革后的期末总评成绩=考勤分(5%)+平时章节考核分(15%)+应用能力测试成绩(80%)。
统计学生的出勤率也很重要,经常无故旷课的学生就没有考勤分。当然如果旷课达到一定的节数,也会被取消考试资格。这样一来大多数学生都能按时上课,很少有无故旷课的学生。
平时章节考核也分为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两部分,章节考核可以随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应用能力测试成绩只占期末总评的80%,这样既降低了那些自认为有基础的学生,不认真学习也能糊弄过关的人数,同时也提高了那些十分认真学习而进步很小的学生的及格率。
期末组织学生参加应用能力测试有一定的优越性,因为它可以很好地实行教、考分离,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小结
计算机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教学形式更是丰富多彩,通过基于Moodle平台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不但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进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了计算机的应用能力,是做好计算机教学工作的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1]李胜利,姚金鑫,孙名松.高校网络教学平台选择与应用策略[DB/OL].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08.3.
[2]李志刚.Moodle在计算机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信息界,2010(9):71.
篇10
关键词 :任务式教学;计算机地图制图;课程改革
计算机地图制图(Computer-aided Cartography,简称CAC)又称为机助地图制图或是数字地图制图,它是以传统的地图制图原理为基础、以计算机及设备为工具,采用数据库技术与图形数据的处理方法,实现地图信息的采集、存储、处理、显示和绘图的应用科学[1-2],是随着现代信息科学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地图学领域中的应用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也GIS专业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要求高、难易不好掌握,历来是专业教学的难点所在。随着社会需要与专业技术的发展,原有的计算机地图制图课程教学中反映出了学生理论基础不扎实、理论实践脱节等一系列的问题,而现有的教学研究主要是集中在课堂讲授或是实现方法上[3-5],从学生专业培养的角度出发进行课程整体研究的相对较少。
任务型教学从学生的基本心理需求出发,认为学习是满足个体内部需要的过程,在教学目标上注重突出教学的情意功能,追求学生在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上的均衡达成。一般认为,任务式教学方法由由教学目标、信息输入、活动方式、师生角色、教学环境等要素组成[6]。在其他教学过程中任务式得到了较多的应用,也取得较好的效果[7-9]。2010年以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任务式教学的要求,在教学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师生角色、教学环境等多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进行课程改革,旨在加强学生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强化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以下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简要讨论。
一、对课程体系设置进行改革:降低入门难度,强化专业意识培养
计算机地图制图过程实际上就是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数据输出的过程,涉及到数据库,地图制图、图形图像处理、可视化和符号学等多方面的理论,对教师要求较高。
我们通过网络检索30所知名大学的GIS专业课程设置,我们发现从已有的专业课程设置来看,几乎全部院校的这门课程都是放在第五学期开设。而因为专业要求或是课程设置等因素,要求学生在理解计算机地图制图的算法原理的基础上,能够实现其算法,并能熟练进行相关应用软件的操作,要求高,难度大,并且难易程度不好掌握。但在实际应用中,首先GIS专业课程体系中类似《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算法》、《GIS软件工程》、《GIS软件开发》也是软件设计或是二次开发的课程,内容上重复交叉多;第二,学生接触的大多数为已开发完成计算机地图制图应用软件或平台,这些软件业对算法与基本原理接触不多,哪怕是软件本身不能实现的功能通过简单的二次开发也能实现。第三,GIS专业学生大部分反应,专业软件学习起步晚,到第四、五学期再开始进行专业软件学习,门数多,GIS、RS、GPS一起开,应用开发一齐上,贪多嚼不烂,杂而不精,学生因为精力等原因无法深入掌握软件的应用或是开发,学习效果不明显,有些甚至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考虑到这一实际情况,我们组织专家、用人单位、教师和学生反复讨论与求证,把原定于第五学期开设的计算机地图制图课程提前第二学期,课时量由54学时改为理论34学时、实践14学时,外加课程设计一周,把一些大型的复杂的系统设计内容与实现内容放至《GIS软件开发》等课程,通过选择合适的CAC应用软件――AutoCAD,降低课程难度,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加强其知识理解与运用的熟练度,同时利用CAD软件的特点,一些软件本身无法实现的功能通过简单的CADLISP语言的编写与调试也能实现,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专业意识。
二、教学条件的改革:理论与实践并重,深化学生理解
计算机地图制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要求学生能够在相关的理论指导下收集相关地物信息,构建模型,并能运用具体的CAC软件处理地图绘制问题,进行简单地图制图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但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一般在教室上理论课,在讲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讲述,学生可能基本上看懂了,但实际上机实践时,学生又不知道从哪里开始着手,需要教师再次教授,造成教学效率低下。
所以在教学场所选择上,我们尽量把相关的理论课放到机房进行,通过教师一边讲解一边演示学生一边操作的模式实现,加强其动手能力的培养。如在讲普通(专题)地图矢量符号库的算法时讲完矢量符号的生成的基本算法,则对应的在CAC中进行形文件生成、自定义复杂线型符号的生成与自定义面状符号的生成与演示,而学生在教师讲解的同时进行相关的练习,以加强理论知识的理解,巩固相关操作与简单二次开发,使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能获得学习的满足感,真正找到学习的乐趣。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精心设计任务,明确目标,强化课堂互动与应用,加强学生实际操作与动手能力
3.1 在理论课程讲述上注意专业培养体系的一致性,突出重点。
计算机地图制图涉及到数据库,地图制图、图形图像处理、可视化和符号学等多方面的理论,作为GIS专业的学生来看,《地图学》、《自然地理学》、《计算机基础》是其前置课程、《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算法》是同时开设课程,《C++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GIS软件工程》、《GIS软件开发》、《GIS空间分析》是其后续课程,降低目标后的计算机地图制图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的算法的基础上明白其简单二次开发应用设计流程与实现方法。但其中数字地球模型这部分内容在《地图学》中已经讲述,地图数据结构在《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也业已有讲述(这一部分要看进度安排,若没讲则需要重点讲述),其重点内容则是在计算机地图制图的数据模型和矢量(栅格)数据处理算法。
3.2 在课程任务设计上明确目标,注意设计项目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
课程设置提前至第二学期后,大部分学生因为起步晚、绝大多数同有接触过GIS专业相关软件,甚至GIS软件名词都没有听过,专业意识与动手能力相对较低。这样一来,计算机地图制图还有另一艰巨任务,不仅是要提高学生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还要强化其专业意识,养成自己的专业思维能力与解决办法的能力。这就要求课程负责老师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学生的业务水平,精心设计任务环节,明确任务目标,任务的设计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前后相连,层层深入,通过任务难度的阶梯状增加,逐渐加强专业要素,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感受成功,从而加强其专业自信心。
在教学实践上,建立课堂教学―学生兴趣小组自助学习―辅导答疑―实践教学基地―科研训练―专业技能大赛的模式,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内外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在实践教学环节上,构建验证-设计―综合设计的实践教学体系。14个学时的实验,6个学时是关于CAD软件的基本操作,这一块以视频CAI课件等形式为指导、以学生兴趣小组自学为主,教师下达每一次课时的具体任务与详细要求,而课堂上主要为学生的问题与心得体会交流、成果展示;4个学时为CAD中自定义符号库的应用,4个学时为CAD中利用cadlisp语言进行简单二次开发,课堂上一半为教师要点讲述、演示与答疑,一半为学生交流与成果展示。而为期一周的课程设计则是结合专业特征,完成某区域地图的完整的计算机地图制图编绘过程,关联行业应用并进行生产单位的简单见习,并完成见习体会和课程设计汇报。基本流程如下图1示:
图1.任务式教学流程示意图
3.3 逐步完善的互动机制,加强教学过程中实时监控、师生互动与产学互动。
在班级内部分小组,形成5人左右的学生兴趣小组,在小组内部充分开展学生的自主自发学习与相互交流,在辅助课件、视频等帮助下,提高学生学习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形成定期或不定期的反馈,集中时间进行组内、组间、同专业高低年级间、师生间的问题、心得体会交流,通过实时监控与师生互动,及时解决问题,深化应用层面。例如,在地图符号的设计上,理论课堂或是课件中讲述矢量符号生成的算法,在实践课上具体应用如何在CAD中实现某一自定义的点线面符号,而对应的让学生对应标准地图符号库,以分组的形式分工实现常用地形图符号的CAD实现,而这一部分反馈问题主要是出现在符号的分解与算法的实现上,一部分可以通过学生兴趣小组内自己讨论完成,一部分可以组间讨论完成,复杂的需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建立起空间概念,正确进行分解,才能实现其算法,通过这样的方法,逐步深化课堂教学成果。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生产单位与学校间的信息交流与互访机制,让学生强化相关软件在具体生产部门的应用情况,激发学生自己的学生积极性。
四、结语
经过4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计算机地图制图课程的体系经过这样调整后,在学生的专业意识与动手能力的培养上起到了较好的作用,特别是作为专业刚起步的大一新生来讲,有助他们更早的进入专业学习状态,强化专业技能与动手能力,但降低了计算机地图制图课程在编程与算法实现方面的难度与整体性,必须要在其他后续课程方面做加强与弥补。
参考文献:
[1] 徐庆荣,等.计算机地图制图原理[M].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
[2] 艾自兴,龙毅.计算机地图制图[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3] 冯艳芬,曹学宝.CorelDRAW在《计算机地图制图》教学中的应用[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5,25(1):116-119
[4] 张伟.计算机地图制图中矢量、栅格数据符号化研究[J].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24(4):55-57
[5] 袁进军,郭贵海,冯仲科,等. 计算机地图制图原理与算法教学方法研究[J]. 测绘通报.2009(10):75-77
[6] 叶海辉, 任务式体育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M].北京: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
[7] 吴绘萍. 利用任务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