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教学策略范文
时间:2023-10-24 18:04: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启发式教学策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启发式教学的原则
(一)独立思考的原则
独立思考是传统教学模式中长期存在的一个缺陷,过去,高中生物教师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对学生进行机械式的知识传授,使得学生逐渐丧失的独立思考的意识,丢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模式十分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同时,高中生物是一门理科性较强的学科,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独立思考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启发式教学策略需要坚持独立思考的原则,借助学生兴趣爱好来开展教学活动,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自主性的原则
众所周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是以学习兴趣作为基础的,只有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之后才会积极主动显得投身于课堂学习中,而不是为了应付考试。传统的教学方式太过于死板,只片面的追求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而忽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而启发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课堂中的应用,有利于调动学生生物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将原本死板的教学课堂一形象有趣的方式展现出来,促进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来。
(三)举一反三的原则
高中生物的教学并不是简单的讲解知识,而是要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启发式教学策略在高中生物教学课堂中的应用,要求牢牢把握住举一反三的原则,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习作风,并将教材中的内容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做到学以致用,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二、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策略探析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可以更好地进行高中生物教学,还可以使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得到提高,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生物。教师想要使教学效率提高,就是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第一,进行直观性教学。生物课程的教学与其他课程的教学有所不同,生物学科更具有抽象性,这一特征会导致学生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所以,提高学生生物学习能力的主要方法就是加强直观性教学。第二,加强生物情感方面的教学。高中生处在青春期阶段,他们的情感尤为丰富,需要教师予以关心,提高高中生学习生物的能力,必须要加入一定的表扬与情感方面的教育。第三,展开第二课堂教学。为学生实施课下辅导,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水平得到提高。
篇2
关键词:创设情境;思维能力;教学策略
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在学生探索和发现、合作和交流、整合和构建知识形成技能的过程中,开启学生的思维之窗,培养他们的思维习惯,提高其思维水平呢?下面以《氯气实验室制法》课堂教学设计为例,讨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以往的化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总存在“距离”。高一化学新教材的特点之一就是更加贴近生活。在教学设计中教师积极从多渠道搜集信息,主动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这样就可以贴近学生,调动他们的学习欲望,使他们带着强烈的好奇心,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深切体会化学的价值,进而主动学习化学基础知识。如在《氯气实验室制法》的教学设计中,引入可采用生活小资料“专家向消费者敲响警钟――混用洗涤剂会致人死命”(见附件),当学生阅读完资料后,教师问:“你们有什么感受?”学生有的说:“感觉很震惊,觉得学习一些化学知识很重要”,有的说:“Cl2有毒,却没想到离我们这么近”,还有的问:“漂白粉、洁厕净这些洗涤剂怎么混用就会产生Cl2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通过这份资料上的内容一下就被激活了,由此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氯气是怎么产生的?
2 适时进行质疑,营造问题情境,引发思维冲突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生学习的驱动力,是引导创新、活化思维的催化剂。在课堂教学中适时进行质疑,可以激起学生的思维,保持学生注意力的稳定,提高学习兴趣,发展智力,但更重要的是在于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思考。正如教育家克莱贝德福特所说:“你一天可以为学生上一节课,但是如果你用激发好奇心教他学习,他终生都会不断地学习”。教师的质疑应成为学生思维的“导航罗盘”或“催化剂”,使学生在自身活跃的思维过程中得到提高。
在《氯气实验室制法》的教学设计中,开始利用生活小资料的引入方式,已经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此时教师提出“氯气是怎么产生的?”切中肯綮,对学生思维的启动起到了推动作用。学生通过讨论认识到制Cl2的原理是用氧化剂氧化Cl-。随后,教师再追问“根据此原理我们还可以用什么物质来制备氯气?”此处的质疑激起学生再次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学生提出自然界里可以提供氯离子的物质主要是NaCl,氧化剂除了小资料中提到的漂白粉的有效成分Ca(ClO)2外,还可以换成MnO2、 KMnO4、
浓H2SO4等物质。这样的质疑,使学生产生对原有化学知识的回忆和运用,以旧引新,新旧相融,在不知不觉中深化并提高着学生的思维水平,揭示出已知事物与未知事物之间固有的联系。通过分组讨论和实验探究后,学生总结出制备氯气的条件,紧接着教师提出“实验室如何制备氯气?”这样一个思维容量较大的问题,再次激起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学习兴趣经久不衰,思维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探究欲望再次被调动起来。这节课教师三次提出质疑,第一次:提出Cl2是怎么产生的?第二次:根据此原理我们还可以用什么物质来制备Cl2?第三次:实验室如何制备Cl2?第一次质疑使学生由事实总结出制Cl2的原理,第二次质疑引导学生利用原理推测未知事实,第三次质疑扩展学生的思维容量,由局部到全局,解决了实验室制Cl2的课题。教师的每一次质疑,都是在学生思维需深化、需提高时提出的,而不是刻意设计,牵着学生走。实验室制Cl2的知识是在展现学生思维过程中水到渠成地获得的。
3 创设自主探究活动,训练思维品质
课堂讨论和动手实践是课堂教学中经常开展的教学活动。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想要发挥集体智慧就要使课堂充满“集体思维”,这就离不开教学设计中的重要一环:讨论。课堂讨论主要分为生生间和师生间两种方式,而生生间的讨论尤其值得倡导。在《氯气实验室制法》的教学设计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思维水平的需要,设置了两次分组讨论:
⑴根据此原理我们还可以用什么物质来制备氯气?
⑵实验室如何制备氯气?
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来看,课堂讨论这种教学形式是吸引学生的,特别是分组讨论,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各抒己见,展现思维,大家的思想聚集在一起,通过小组同学间的激烈讨论,相互启发和评价,思维共享,产生了“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我们两个交换会产生大于两个的新思维”的教学效果。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科学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化学实验活动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氯气实验室制法》的教学设计中,以学生的思维发展为依据,展开了这样一些实验活动:
⑴漂白粉和浓盐酸反应;这个实验是从本节课课题的引入而引出的,生活小资料上说:混用洗涤剂会致人死命!真的是这样吗?学生自然想看个究竟,根据学生的这一想法,设置此实验,目的不仅是验证了生活小资料上的内容,同时也满足了学生心理的需要,引发学生思维。
⑵MnO2和稀盐酸在受热时的反应;在讨论制备Cl2的原理时提到:“我们还可以用什么物质来制备氯气?”同学经讨论后提出了这样的设想:用MnO2、KMnO4、浓H2SO4等氧化剂来代替Ca(ClO)2氧化Cl-,为了验证学生的推测,必然要进行实验。此时学生的思维是定位在:MnO2、KMnO4这样比较强的氧化剂是可以氧化Cl-的,而MnO2和稀盐酸在常温下不反应,加热也不反应,这一实验结果一下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⑶MnO2和浓盐酸在受热时的反应;通过上一个实验,学生的思维被激化:固体MnO2为什么不能将稀盐酸中的Cl-氧化?同学们提出用浓盐酸试试,按照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师用浓盐酸代替稀盐酸与MnO2反应,结果在加热条件下制出了Cl2,验证了学生的推测,更重要的是将学生的思维引向了更高层次:浓盐酸中H+浓度的增加,会增强MnO2的氧化性。
⑷KMnO4和浓盐酸在常温下的反应;MnO2可以和浓盐酸反应制Cl2,那么把MnO2换成KMnO2其结果呢?学生的思维在上一个实验后必然会发生这样的转换。KMnO4可以和浓盐酸在常温下制出Cl2,这个实验不仅满足了学生思维的需要,同时与上一个实验形成对比,从而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从反应条件对比出:KMnO4的氧化性比MnO2强。
⑸MnO2和NaCl在酸性条件下的反应;浓盐酸能与MnO2、KMnO4反应产生Cl2,NaCl 行不行?我先让学生讨论、预测,学生一般会认为:把盐酸换成NaCl,同样可以制出Cl2,此时再用实验验证。MnO2和NaCl固体共热,不反应;同学提出加入少量的水,但加热也不反应;事实打破了学生的定势思维,需要引导学生将浓盐酸与NaCl进行对比,找出差异性,最后加入少量的浓H2SO4共热制出了Cl2。这个实验使学生掌握了反应原理和反应条件的关系,比较异同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最终形成制备Cl2的条件。正是这样利用了一个个实验,一环扣一环地创设,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充分展现和发展。
作为中学化学教师,应该发挥学科优势,适时地增加并改进实验,努力地为学生创设实验情境,积极地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思维。
附件:生活小资料
专家向消费者敲响警钟
――混用洗涤剂会致人死命
篇3
关键词: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方法策略
一、首先要学会充分利用学生的求知欲来引入新的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设置疑问或者是悬念,从而引起知识上的好奇,使学生产生强烈求知欲.比如,在教授“棱锥”一节时,可以设计这样的画面:借助现实谜团的趣味性,让学生扮演旅游者的身份欣赏金字塔图片,为了更加进一步的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形象的引入金字塔的“神力”:虽然金字塔里的温度非常高,可是里面的遗体不会腐烂,反而会脱水变干.科学家在进去之后进行科学考察,身上带的仪器都会出现失灵的现象.有的学者还发现,如果在里面长时间的逗留,便会使人的意识模糊 .有学者做过这样的实验,把质量相同的牛奶放到两个杯子中,其中一杯放在自己制造的金字塔模型中,另外一杯放在外面,经过两天的时间之后,却发现模型里的牛奶干瘪了,但是没有变质,然而另外一杯变质了.因此学生便会议论纷纷起来,可是我们已有的知识没有和金字塔有关的,这样便会很顺利的引入本节课的研究内容:棱锥.这样的设计能够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进行自主性的探究,真正的把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变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这样做可以更好的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并且培养动脑、动手能力.
二、其次要学会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数学概念的教学
众所周知,多媒体技术具有其自身的生动性、直观性,因而在教学中得到广泛的使用,教师要让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发挥到具体的实践中来.尤其是在新概念的讲解和概念内涵的挖掘上,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的引导,在活跃学生思维的同时,进一步明晰知识点的重要内涵.在这其中,几何画板的运用便是一种具有强大的动态教学演示功能的教学辅助设施,它的操作生动、简单、有趣,教师可以通过几何画板来辅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难懂晦涩的知识点,另外也可以通过动画的演示过程给学生深刻的印象,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以及掌握所学到的知识.比如,在讲授“圆锥曲线”中利用“相关点法”求 轨迹的时候,可以运用画板上的动画演示,然后跟踪点的轨迹,这样就可以在投影上明了、清晰的展示出轨迹的图形.通过这一环节的展示,学生便能够轻松地理解轨迹的概念以及轨迹的形成,从而培养了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并且引导学生利用数形结合的方式来思考几何问题的解决,最终达到使学生的联想、表象等抽象、形象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三、理解了概念,在课堂教学后的复习中,要及时加以巩固
数学的学习,不仅是在课堂上,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也是可以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众所周知,高中生的学业负担过重,如果不能够及时在课后的学习中复习,难免会遗忘.因此,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在相近和相似的概念出现的时候,要更多的加以比较,在比较的中巩固.在解题中,要借机复习好.在笔者看来,多题目的条件是明显的,是利用和定义相近的表达描述出的,教师如果可以让学生先复习定义,后读题目,把定义和题目译成同一种数学语言,并且加以比较,这样可以做到复习定义的同时,教会学生寻找做题的突破口.
四、要学会精选习题,定时巩固所学概念
在数学概念形成后,让学生用概念解决问题是数学概念教学的一个环节.数学概念的运用各种各样,但是百变不离其中.学生掌握数学概念后,教师要精选题目,让学生运用概念处理问题,启迪学生从中总结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例如,在学完“向量的坐标”后,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已知平行四边形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值,试求另一个顶点的坐标.在学生充分的讨论后,很多学生用平面解析几何中学的知识,结合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提出各种不同的作答方法.有的用共线向量的概念解答;有的用学过的向量坐标,把向量的坐标和点的坐标联系起来,解答这一问题.通过对问题的思索,能够尽快的投入到新概念的学习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使学生在参与中产生内心的体验.
总之,在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的具体实践之中,根据新课标对概念教学的具体要求,灵活性、创造性地运用所学教材,进而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对于课程教材中干扰概念教学的难懂例子可以及时进行更改,对脱离学生实际的概念运用问题甚至可以删去.让学生在参与性的学习过程中产生内心的强烈体验,达到认识数学思想和本质的最终目的,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具体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及重点培养学生逻辑性思维和空间想象的素质和能力.这样就可以让我们在数学教学时目标更加明确,方法更加得当.
参考文献:
[1]戴菊香.高中数学概念教学实施探究[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3(2).
[2]程怀宏.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设计[J].考试周刊,2012(81).
[3]田原.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分析[J].数学大世界:教学导向,2012(7).
[4]董坤.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之我见[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2(11).
[5]郭正银.探析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2(8).
篇4
论文摘要:如今,一些网络社区和专门网站都设有“开心农场”,而社会各阶层对此的操作热情也极高,为什么“开心农场”对人们有这么大的吸引力,而在学习中却没有了这般热情?借助“开心农场”这款游戏,对比多媒体教学,探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一些改进策略。
0引言
自从一款由Five Minutes公司开发的网络社区游戏“开心农场”在人人网、开心网、腾讯QQ、百度空间等网站或应用程序上盛行起,社会各阶层人士对此款游戏的操作表示出极大的热情与钟爱,把它当做生活、娱乐的一部分,有的玩家千方百计地挤出时间都要赶上“收菜和偷菜”,“今天你偷菜了吗”已经成了现今人们闲聊的流行语。为什么此款游戏对人们有如此大的吸引力,而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却没有了这般热情?本文借以现今流行的“开心农场”,探讨其对多媒体教学策略的启发。
1“开心农场”的特征
“开心农场”是一款以种植为主的模拟经营类游戏,用户扮演一个农场主的角色,完成农场开垦、种植、收割的全过程。其吸引人之处在于开心农场有着它独特之处,主要表现在:
1.1趣味游戏性
每款游戏都有它独特的趣味性,赋予玩家不同的沉浸感。“开心农场”属于一款角色扮演的社交游戏,玩家以一个农场主的角色参与其中,通过假想与虚拟行动来体验实际生活中体验不到的乐趣。似乎回到了真实的自然,体验沉浸于自然之中的乐趣。而角色所具有的这种给人的归属感,让人不由得沉浸于其中,获得生活体验和乐趣。
1.2操作目的性
“开心农场”设有流程化的操作,每一步操作都有着明确的目的性。刨土是为了留出空地,以便种植;作物生长的过程,适当的浇水、施肥、杀虫,是为了作物更好地生长,得到更高的产量;作物成熟时需要收割,收割一是为了防止他人的偷窃,二是为了将其更好地卖出,获得金币和经验。整个种植过程还有一个最终的目标—获得种植经验和权限上的升级。一步步的操作,目标明确,也体现了操作的价值。
1.3虚拟现实性
“开心农场”属于一种网络游戏,它借助网络平台,模拟现实生活中的情景,让玩家扮演一个农场主的角色,使得从来没有关注过蔬菜、植被的人认识了什么是蔬菜、植被,知道了种植的整个过程,其人性化的设计满足了人们现实生活中,因为条件不允许而不能实现的心理需求,种植的整个过程也让玩家体验到了种菜的可操作性,也是很多上班族用来休闲的一种方式。
1.4竞争奖励性
“开心农场”同样模拟了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并加入了竞争过程中收获与成就感的喜悦,它设置不同的级别及各级别所具有的不同权限。每升一级之后,都会有权限上的奖励。这种对高级别权限的追求对玩家有很大的吸引力,从而促使玩家与玩家之间产生竞争,这种竞争和奖励也迫使人们不断地参与其中。
2从“开心农场”的角度看多媒体教学
由于“开心农场”的独特之处,使得人们对它的操作满怀热情。而在我们的教学之中,学习者们所表现出来的热情却显得得极其不够,学习的过程成了“学海无涯苦作舟”。那么,如何将人们对“开心农场”游戏的热情也同样地用在对知识的学习过程之中,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呢?这就需要从“开心农场”的特征出发,对比教学中的不足加以改进。
2.1教学游戏趋于形式,未能达到真正的效果
信息时代的教学注重教学内容的可扩展性和教学形式的多样性。教育者在教学的同时,会提供多种教学资源供学习者参考,虽追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但还缺乏在这方面的应对措施,只会让学习者陷人“欲速而不达”的处境,就如杜威所说“目的和手段分离到什么程度,活动的意义就减少到什么程度。”学习任务重,而不能更好的接受,久而久之,就产生了厌学情绪。
游戏教学主张“乐中学”,但效果却不佳。中国历代传承下来的教学有它一贯的教学形式,而教学游戏这一新生事物在与原有的系统(教育、教学诸环节)发生作用时,新生事物难以被原有系统顺利吸收、内化成一体,通常表现为使用缓慢、抵触或实际效果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提高等,这就是教育游戏发展的所谓的“吸收裂痕”现象[z]“娱”成为主流,“教”流于形式,易使学生陷人游戏的娱乐之中不能自拔而把学习疏漏,教师、家长为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就采取禁止学生玩游戏的措施,视游戏为学习的最大障碍,由此而不能实现在娱乐中学习,“教育”与“游戏”仍然倾向于格格不人。
2.2知识与实际脱节
“开心农场”是一环扣一环的,具有流程性特征的价值与目标的体现,玩家操作起来也相当有激情,目前,我们的教学,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知识与实际脱节,死记的东西多,应用的却很少,学习者不知道所学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用,知识学习的唯一目标就是通过考试,考试过后,这些记忆在脑海中的知识因得不到应用而储存时间短暂。知识失去了价值,学习知识的过程也就失去了意义,厌学情绪也在所难免,又以何谈明确的学习目标,强烈的学习动机呢?学习的过程都成了无意义的任务驱使和枯燥乏味的无奈。
2.3忽视学习者自我价值的表现
“开心农场”的角色扮演让玩家切切实实的获得了自身体验。而现今的教学还没有从传统的教学方式—大批量的教学内容的传递与灌输中走出来,在“学习中心论”上做得不够,有些教育者认为在课堂上呈现的教学内容越多,这节课就越有效;有些教育者则认为运用了更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呈现方式,这节课就是有效的。评价教学效果好坏的最重要的指标是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而这种忽视学习者作用的教学方式,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学习中心论”不仅重教,还要重学,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又要重视学生主动作用的发挥,做到学习与教学、学生与教师的有机结合、相互作用。确立学生是教育教学实践的主体,而且是自身学习实践的唯一主体[3]。忽视了学习者的作用,势必会影响教学的成效。
2.4缺乏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学习与应用的环境
“开心农场”的虚拟现实性,给予玩家在体验种植的同时,拥有一个菜地、房屋等田园生活的环境。而如今,信息时代的教学,大多是将教学内容以资源化的各种形式呈现给学生,游戏型教学资源很匾乏,有待进一步开发。除了用游戏来模拟知识应用的环境与学习过程中的交互之外,应尽可能的将学习内容与现实生活情境相结合,西方的教育主张“社会即校园”的理念,在实际生活中获取知识,如:将法庭建设成为能够容纳学生进行听课的会议厅式的教室,在不影响开庭的情况下进行学习,切实体验,吸取经验。但这对于法院的建设需要多花一定的成本。而我国的教育,则是把校园当社会。在校园里、在课堂上,模拟、虚构、想象现实社会的样子,没能真正去体验,讲授的知识也较为抽象、晦涩。这一点应该引起社会各阶层的关注,吸取西方经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我们国家的栋梁之才提供一个“社会即校园”的学习环境。
致使教学效果不佳的因素远远不只这些,还有来自学校、教师、学生等各方面的原因。那么,为了提高教学,如何采取有效地措施来进行改进呢?
3促进教学、提高教学的因素分析及其改进策略
3.1教学与娱乐有机结合,关注学习者的学习体验
教学与游戏的失衡,造就“苦中学”,无法体验学习的乐趣,必将促使受教育者走极端,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很久以前就有了“寓教于乐”的思想,而今信息时代赋予“寓教于乐”以新的实现形式—教学游戏,将教学其自身的娱乐性优势去弥补教学中枯燥性的缺陷,将教学与娱乐有机结合,以体验学习为整合桥梁,平横教学与娱乐两者之间的关系。
2005年,祝智庭教授提出了教育技术的一个新方向—娱教技术,他指出:教育要在尊重学习者的生命意义和乐趣的基础上,将“生活体验与乐趣”和“学习目的与手段”相融合,尊重学习者的生命体验与乐趣。只有达到了这样的融合程度,学习者才不会陷入“欲速而不达”的苦境,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享乐的过程、体验的过程。在体验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是自发的内在动机。在强烈的内在动机驱使下,自动调整自我的心理与行为,积极适应问题情境,主动完成学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全神贯注,主动愉快地建构知识,甚至进人了一种“忘我”的状态,即完全沉浸的状态—最佳体验,可以用一个术语“沉浸(flow)”来形容,此时外界干扰的副作用被降至最低水平。
3.2体现知识的应用价值,增强学习目标
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学以致用,这是知识学习有意义的表现,只有感受到了知识的有意义和价值,才会有明确的目标要去学习它。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能直接体现于生活实践,能体现的要尽量构造与其相关的应用环境;不能体现的或需要一个长期积累与整合过程的知识,就需要采取措施激起学生的注意,在学习的过程中体现其价值。根据学习者的个人特征,做到有意性与无意性的辩证统一。
无意注意与学习者的兴趣直接相关,学习者对学习内容有了兴趣才会去关注它、重视它,这一兴趣来自于课堂教学中刺激物的新奇性、生动性,能充分调动学生注意的积极性,从而把教学组织得生动、活泼、学习也变得轻松了。不可能所有的课堂都是生动有趣的、一些较为枯燥的知识也同样需要传授,这个时候,就需要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有目的有组织的去学习,教师首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学习要求,即学习目标,培养他们知识需要的意识,分配明确的学习任务,采取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使学生带着明确的目标沉浸于任务学习之中,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有一个挑战与技巧的平衡,来体现学习过程的意义,激发学习者的求知欲,从而完成知识学习的整个过程。总之,教学中要合理运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相统一,以一个明确的目标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体现知识学习过程的意义。当发现这一过程的意义和价值的时候,学习目标也就明确了。同时,也会因看到知识的价值而富有成就感。
3.3注重有效教学的主体化原则
主体化教学原则的直接涵义是在教学中不仅教师要成为主体,同时也要使学生成为主体,教学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主体”的作用。主体化教学原则的深层次的或更为根本的涵义是,教学要重在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精神”、“主体人格”和“主体能力”,为将来在社会实践中担当“主体角色”,发挥“主体作用”而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主体化的表现,明确师生之间的平等合作关系,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受教育者获取知识,提高自身素养。学习者获取知识的程度是教学好坏的最直接表现。树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注重学习者作用的发挥,才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独立的人格意识和主体意识,感受自身价值。
3.4创设驱动学习、建构知识、应用知识的教学情境
现今我们的教学总是难免缺乏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学习环境,而创设“社会即校园”的良好学习环境又受重重条件的限制,实现过程漫长而艰巨。因此,我们只有尽其所能,提供良好的课堂环境,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之中,注重以学习者为中心,调动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以目标为导向.有针对性的创设与主题相关的情境,也可利用问题探究式,让学习者围绕问题进行讨论、探究;也或是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来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教育者切记少用传递—接受式教学法,要学会创设一定的情境,给予学习者思考的空间,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构建新的知识。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体验学习的乐趣。
篇5
一、启发式教学的起源及内涵
启发式教学早在我国古代春秋末期就已经被提出来了。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在他的《论语?述而》中就有提及:“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它的意思是说“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时先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又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时也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先不要往下进行了。”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对启发式教学法有着自己独到的解释。他认为如果学生没有主动积极地深思,仅靠老师讲授是没有意义的。在具体教学实践中,通常孔子会先通过讲授或让学生深思,然后创造条件使学生尽快进入“心愤,口悱”的状态。另外,孔子还会用举一反三的策略来启发和诱导学生去开动脑筋。
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和职责就是启发引导学生,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激发其创造性思维。在现代高中英语启发式教学中,教师的任务和职责就是尽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和引导学生主动深思,主动学习。启发式教学,对于教师的要求就是引导转化,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具体知识,再进一步把学生的具体知识转化为能力。
二、高中英语启发式教学原则
启发式教学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它亦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对于启发式教学,教师在运用的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实效性原则
现实生活中,无论我们做什么事,都必须注重实效性。一件事情如果能够很有效率的完成,那么其所产生的价值也会很大。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在设计启发式教学时,应对所教对象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如学生的年龄特点,已有知识水平,学生性格特征,爱好等等。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特点,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应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真正做到实事求是。
(二)双向性原则
双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发扬民主,创造良好的信息交流的课堂氛围,做到在愉快、和谐的情境中进行多种形式的启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有一个互动和交流的时间,进行师生问答,通过教师的诱导和启发,使启发式教学真正得以落实。在传统的高中英语教学中,通常教师的角色是一个controller,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掌控课堂教学的节奏,而学生互动和参与的机会很少。从而导致了课堂气氛的压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高。
(三)引导性原则
启发式教学重要的一个环节和关键就是教师的适时引导。对于绝大多数学生而言,学习是一个漫长和枯燥的过程,尤其是学习一门新的语言。因而,教师应该发挥其导向作用。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理由时,老师所要做的不是直接指出他们的理由然后告诉其正确的表达。相反,对一个优秀的高中英语老师而言,他们通常不会采取以上的策略,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可终身受用无穷。”所以,他们一般会先通过问其他理由,然后逐步引导学生去深思,让学生自己一步一步的找到解决理由的策略。
三、常见的教学策略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各个国家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紧密,沟通和交流也日益频繁,贸易往来日渐增加。在这样一种趋势下,熟练掌握国际通用语英语就十分重要和必要了。传统的高中英语教学大多采用教师讲授,学生听并做笔记。课后,通过大量的习题进行练习来巩固当堂所学内容。然而,这样的策略既死板又不具有实效性。事实上,在高中英语课堂上运用启发式教学,是很好的一个教学策略,它能够突破传统的教学弊病,为英语教学带来新鲜的血液。下面,笔者将探讨几个比较可行的常见的启发式教学策略。
策略一:激情法。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死板,缺乏活力。对从事多年英语教学的高中英语老师而言,英语教学俨然成为了一种模式,即课堂板书,讲解和课后习题。在这样的一种教学模式下,学生难有激情和积极性去学习。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现代多媒体技术,全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通过放录像、录音或生动讲述等,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例如,教师如果要讲earthquake(地震)这一课,就可以先通过一个英文的视频短片让学生对地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同时在看短片的过程中,掌握一些英文表述和相关背景知识,这样,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就轻松许多,而学生在学习时也会如鱼得水。
篇6
当前,我国信息化发展状态良好,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亦在加快,就高校声乐教育教学水平而言,其要亦在不断提高。传统的高校声乐教育教学方法并不能够完全满足当前的教学需求,亦不能够适应全新的教学环境。启发式教学模式在此背景下能够提高高校声乐教师教学水平,且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本文主要对基于启发式教学模式下的高校声乐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在对比启发式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后,提出了几点应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开展高校声乐教育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
启发式教学模式;高校声乐;教育教学
声乐教学属于高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新课改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声乐教学要求越来越高。我国大部分高校所采用的传统声乐教学方法不能够适应当前的教学需求与环境,严重影响了教学水平和质量,因而需要对高校声乐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启发式教学模式能够帮助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任务设计教学环节与情境,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探索与钻研,对于提升声乐教学质量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对基于启发式教学模式下的高校声乐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希望能够给广大高校的声乐教育教学方法创新提供一定参考。
一、启发式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对比
1、启发式教学模式能够发散学生思维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较而言,启发式教学模式更加具有现代特征,比较符合现代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标准。教师通过启发式教学模式能够增加与学生之间沟通、交流的机会,便于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掌握,更加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由此将能够制定更加科学与切实可行的教学环节与情境,激发广大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启发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一项事物联想到其他诸多事物中,由此不断的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自主思考意识和学习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1]。对于高校声乐教学而言,其不仅涉及到诸多声乐理论知识,更加需要学生进行恰当的声乐联系。学生通过教师的启发式教学将能够对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进行自主思考,将其融入到生活中,并且能够在声乐联系时举一反三,提高声乐学习水平。
2、传统教学模式不适应当前发展趋势
虽然传统教学模式一直以来被广泛应用,但是在全新的启发式教学模式出现以后,其已经不能够符合当前的教学发展趋势和需求。传统的教学方式大多为“逼迫”学习,无论学生自愿与否均需要在教师和家长的督促下学习。但是,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加放松与自由,及家长与教师基本上在为学生规定学习范围后,可以引导学生自行探索,摒弃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中规中矩,既拉近了学生与家长、教师之间的关系,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另外,传统教学模式主要将教师作为中心,学生基本被动接受知识,使得课堂的气氛十分沉闷。但是,新型的启发式教学模式能够将学生作为中心,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虽然气氛比较“闹”,但是在教师的有效控制下反而会获得更加良好的教学效果[2]。
二、基于启发式教学模式下的高校声乐教育教学策略
1、气息启发策略
气息启发与训练是高校声乐教育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声乐教学中,气息的启发十分重要,其作为一项基础内容,对学生今后的声乐学习具有重要影响。为了促使学生能够进行良好的气息训练,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想要歌唱的气氛,以及比较轻松、愉悦的环境。此时,学生将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放松的调解呼吸,且能够自然的把控气息。在气息启发策略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肺活量、鼻音、呼吸类的训练。在此方面,教师可以摆放具有香气的花或者食物等,引导学生闻其味道,与此同时帮助学生寻找控制吸气、呼气等气息训练的规律,在享受、玩耍中收获良好气息训练效果。
2、吐字启发策略
高校声乐教学中,歌唱的吐字要求十分重要,除了方言类的歌曲以外一般均要求演唱者咬字、吐字准确且清晰。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对高校声乐专业学生进行吐字启发训练时,首先必须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即吐字必须要清晰。正式应用启发式教学模式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感受吐字时字与字之间的变化,恰当处理字与字之间的衔接关系。保证每一个字在吐字与声音之间均能够保持良好的统一与和谐状态。另外,教师应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吐字发音训练,必须要引导学生尽量保持舌根始终处于放松状态,在联系的过程中争取能够自主发现吐字变化的规律与共同点,由此方能够提高吐字训练效果[3]。
3、表演启发策略
应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对高校声乐专业学生进行表演的启发,重点在于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和谐的声乐表演课堂氛围。在该种氛围下,学生能够自行对自己的表演心态进行调整,避免出现紧张、恐惧、烦躁等不良的情绪。与此同时,教师在学生声乐表演中需要适时的基于鼓励与表扬,使学生从心理上能够对自己产生认可与自信,由此方能够在表演当中恰当的抒感,更好的进行声乐训练。此外,在学生声乐表演前,教师可以为其讲解作品以及作者的背景或者生命,使学生从心理上感受作品或者作者的情感,在产生共鸣的情况下将能够收获更佳的训练效果。
三、结论
综上所述,启发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全新的,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的,能够切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高校声乐教育教学中通过应用启发式教学模式,能够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充分的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与教师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并且能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通过自主思考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在气息训练、吐字训练以及表演训练等多个方面均取得优异成绩。可以说,高校声乐教学应用启发式教学模式,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自主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应用的价值和意义。
作者:段凤琴 单位: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王静.启发式教学法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黄河之声,2014,19(03):37.
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效率;课堂教学;课堂气氛
小学语文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如何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呢?从课堂教学过程来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课堂教学开始时
上课开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唱唱歌,背背诗,这样,不仅让学生从课间的活动中进入学习状态,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学习作好铺垫。如果是借班上课,可以和学生课前谈话,如问学生“你贵姓”“老师想和你做朋友”“你吃过饭了吗?”等一些轻松活泼的话题,这样便能在极短时间内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新授课作情感铺垫。
二、动手操作调动课堂气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青少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从脑的结构看,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动手操作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参与,手脑结合。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激发了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动手操作建立学生的表象思维,是学生的直观学习,把书本内容生动化,让语文学习更加形象,课堂学习气氛不再是讲和听的形式。比如,学生在课外进行剪报活动,把用到的知识、语句剪下来,增加了记忆,将学习变成了一种布满情趣的活动课。
三、以微笑的方式授课,塑造教师亲切可感的外在形象
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充满微笑地去授课,这是一种简单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这种微笑是发自内心的,是对学生的一种关爱,是一种与学生心理上的交流,而非一N矫揉造作、虚假的表情。学生在洋溢着微笑的课堂中,会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现在有些教师在授课时,总是板着面孔,处处想着在学生中树立威严感,这就在无形中就扼杀学生对你的亲切感。那样的话,试问,学生还愿意和你交流问题吗?其实,教师的威严不是建立在严厉的表情基础上的,而是来自于你的学问和修养。微笑着面对学生,其实是一种自信,一种认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学生的自信。而板起面孔去说教,往往是因为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征服学生,而运用一种外来的压力去迫使学生去做,我想,这有时似乎会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往往不能持久。因此,语文教师要想使学生在一种欢悦、畅快的课堂气氛中去追求知识,那就要首先自己充满这种情绪,用自己欢悦的情绪去感染学生。
四、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情趣和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和要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多样,彻底改变了过去单凋死板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有机结合,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学《黄山》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真实地感受黄山的美景。教师可以寻找一些黄山的图片,再配上适合的背影音乐,制作成幻灯片,从而让学生真实、生动地感受黄山的美。通过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感染学生,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喜欢语文学习,爱上语文,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生情趣和学习兴趣。
五、创设悬念引发课堂气氛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不愿活跃课堂气氛,也不知怎样活跃课堂气氛,惟恐一发而不可收,形成了灌输式的教育,学生在听话的听教师讲课,整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课堂上教师在唱独角戏,下面的学生静如一潭死水,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导致了教与学被割裂开,处于对立面,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泼起来。学生在悬念下产生认知矛盾,对疑问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觉地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大胆发言,组织讨论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六、要提高教师本身的教学艺术
篇8
必须按照相应的教学原则,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才会促进教学的实际效率的提高。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需要注意的地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自主性原则。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主要通过教师单独传授知识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对高中生学习生物知识的积极性有着很严重的影响。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增加启发式教学在生物教学中所占的比例,为学生得以进行自主学习做出相应的引导。二是独立思考的原则。高中生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要建立并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将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充分利用生物教材中所包含的知识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可以不断地思考并且可以独立地去解决问题,增强独立思考能力。三是举一反三原则。生物与我们现实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可以把生物启发式教学与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相结合进行扩展。
二、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策略探析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可以更好地进行高中生物教学,还可以使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得到提高,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生物。教师想要使教学效率提高,就是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第一,进行直观性教学。生物课程的教学与其他课程的教学有所不同,生物学科更具有抽象性,这一特征会导致学生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所以,提高学生生物学习能力的主要方法就是加强直观性教学。第二,加强生物情感方面的教学。高中生处在青春期阶段,他们的情感尤为丰富,需要教师予以关心,提高高中生学习生物的能力,必须要加入一定的表扬与情感方面的教育。第三,展开第二课堂教学。为学生实施课下辅导,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水平得到提高。
(二)通过改进教学方式与实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生物教学与其他教学课程有很大不同,生物学科主要是对生命活动的规律和生命迹象进行探索与研究,从某方面来说,生物学科是具有实验性质的学科。教师要增加实验的次数,让学生通过生物实验来提高自己对生物的认识,可以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生物。举例说明,研究内环境稳态这方面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研究讨论出结果,让学生从根本上掌握内环境稳态这方面的知识,通过直观的手段与实验,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从而增强学生对生物学科的真正学习水平。
(三)语言生动形象,化繁为简
在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方面,要求教师的能力要达到标准,作为高中生物教学的关键,教师的谈吐、教学强度和教学方式都会对高中生物教学能否顺利进行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语言的使用上相对枯燥单一,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更不利于启发式教育的开展。所以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必须注意针对所讲知识的重点方面进行处理,营造课堂氛围,增强学生学习生物的激情。比如,在反馈调节这个生物概念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反馈调节比作工厂,从而灌输反馈调节的生物概念。另外,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与发展,在高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已经开始渗透互联网技术,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互联网技术,有利于启发式教学的开展,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增强。
三、结语
篇9
关键词:小学数学 启发式教学 误区 策略
学生的认知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转化过程,没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认知就不可能顺利向前发展。但学生是主体,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归根到底要靠他们自己,教师不可能包办代替。所以,数学课堂中首先要让学生经历“愤悱”状态,在学生思维堵塞的时候,教师进行启发诱导,这样才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促使他们自觉地去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这样,才能意开词达,豁然开朗。
一、启发式教学中存在的几个思维误区
启发性原则是要求教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动机,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观察、阅读、思考,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所谓启发式教学,简单来说,就是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学生积极思考,并独立尝试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作出猜想或判断。但是,在日常的数学课上,我们教师的一些做法是不利于启发式教学的,主要表现在:
1、题海战术,以练习代替启发
很多教师认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生要想有所启发,就应该扩展知识面,多练勤练,在不断的练习过程中学生可能就能摸到门路、找到方法和规律,从而使自己受到启发。但这样做的结果往往会加重孩子们的学习负担,学生作业量增加,应付心理产生,为了完成作业而完成作业,根本没有领悟的过程,就谈不上启发学生思维了。
2、缺乏耐心,为了启发而启发
很多时候,我们教师希望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启发来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但是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往往缺乏耐心,在自己的引导和启发的过程中,一遇到困难,就越俎代庖,又回到了教师讲学生听的老路上去了,基本上没什么效果。
二、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启发式教学策略
1启发式教学必须循序渐进
数学学习过程是以学生已有知识为基础,由具体到抽象,由低层面向高层面发展的过程,低层面的活动成为高层面的分析和研究对象;只有到高层面学习时,学生才会明白低层面活动的意义,产生新知,形成能力。教师的启发,必须沿着由具体到抽象,由肤浅到深入,引导学生不断思考和探索,形成清晰而合理的思路,从中掌握学习的方法。因而,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创设和诱发问题的情境,引发学生以自己的大脑中检索并提取相关的知识经验,进行重新组拼,通过联想和变迁,形成新的或更为复杂的知识结构。假如,学生大脑中的某个部分是空白,亦即不具备相应所需知识经验,必然会出现“启而不发”的现象,这是因为,启发过程渗透着学生的想象过程,学生的想象的水平是以一个人所具有的表象的数量与质量为转移的。所以用启发式教学知识时,必须先研究与新知识相关的知识基础及生活经验,以此作为学习新知识的铺垫,激活学生思维。
2、启发式教学应注重启发点的“准确性”和“巧妙性”
医生治病讲求对症下药,教师的启发当然要点在要害处,拨在迷惑时,才能指给学生“柳暗花明又一村”。因而,启发式教学要真正达到启迪思维,培养智能,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还必须注重启发点的优化。
第一,要“准确”,让启发启在关键处,启在新旧知识的连接处,因为小学数学知识有很强的系统性,许多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加强运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引导。新课前的复习和新课提问要精心设计启发点,要把握问题的关键,真正起到点拨的作用。另外,要重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发展,注意设置有层次、有坡度、有启发性,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提问。让学生独立思考,积极练习求得新知,掌握规律,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串在一起形成知识的系统结构。
第二,要“巧妙”,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一片茫然时,在中等生一知半解时,在优等生渴求表现时,给予点拨,使其茅塞顿开。例如,在做下题时:如果a×5=b×3,那么a∶b=( )∶(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有的学生已推导出a∶b=3∶5,而有一部分同学的思维出现了中断现象,此时教师适时点拨指导,启发学生:“你们试着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分析一下,看能不能发现什么规律?”这样,使学生一下便找到了思维的突破口,根据两个外项积等于两个内项积,把a和5看作两个外项,把b和3看作两个内项,则可以推导出:a∶b=3∶5。可见,同学们经老师这么一点拨,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3、启发式教学必须有意识地联系生活实际
现代数学要求教师在训练学生练习时要着眼于学以致用,而非学以致考,学习材料应尽可能来自生活。如,学习《圆的面积》时,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圆,做圆,找圆的圆心,圆的半径和直径,以及圆的周长,在做中发现问题,发现规律,新课教学时就很简单突破难关了;又如,在教学“百分数应用题”的时候,可以充分运用本班中男女生人数、小组人数之间的关系设计练习。六(一)班有学生54人,其中男生31人,女生23人,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还可以让学生自由编题。学生会编出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百分之几,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百分之几的题目。这样,生活实践进入了数学课堂,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指导,努力创设自由、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并针对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知识的特点,施行多样的启发方法,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提供大量的有用之才。我坚信,坚持启发式教学,一定会给素质教育的阵地带来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林国钦.在数学课堂中如何启发学生[J].学苑教育,2010,(02)
[2]李建革.实施启发式教学 引导主动性学习[J].湖北教育(教学版),2008,(09)
[3]钟璞.运用启发式教学 提高思维能力[J].时代教育,2007,(17)
篇10
应对方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1A-
0076-01
语文教学应该遵循教学规律,启迪学生的思维。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面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学生的学,全在能逐渐自求得之。”语文课堂提倡启发式教学,这也是课堂教学一贯倡导的教学策略,启发式教学的实质是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启而不发”却时常发生。“启发”是先启后发,如果“启而不发”则说明是教者“启”得不当。在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围绕问题难度、启发环境、启发方式等因素启发学生自读自悟,培养自学能力,获得读书的方法。
一、降低难度,找准问题针对性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文本思考题,与学生互动交流是最基本的教学形式。教师根据思考题难度,给予一定引导启发,如果大多数学生反应积极,问题很快获得解决,说明问题难度系数适中,教师启发适当;如果大多数学生满脸疑惑,教师已经进行了启发引导,问题还是迟迟得不到有效解决,这说明问题难度太大,需要做出调整。如苏教版语文第九册课文《推敲》讲的是贾岛作诗斟字酌句的故事,某位教师设计了一道难度较大的问题:“带表情表演复述课文内容。”教师特别启发道:“要抓住故事主要情节,遇到什么场景什么人就要说什么话、做什么动作,要像演独角戏一样。”在表演中,第一个学生讲了三句话就没有了下文,是无表情的表演;第二个学生的表演前部分还算顺利,但他遇到“韩愈”时却不知该如何处理,慌慌张张地跑下台。第三位学生亮相后,教师跟在他旁边小声提示,并扮演韩愈这个角色,整个表演过程完成得比较顺利。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教师一开始设计的教学问题难度大,学生表演复述课文是个严峻的挑战,最后教师帮助提词表演,降低了难度,这才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对教学问题进行难度调整,表面上看是一种应变教学策略,实际则是对教学设计的纠偏,而教师在备课时应该掌握学情,尽量避免被动纠偏,这样才不会出现教学启而不发的现象。
二、改善启发环境,增加外部诱导性
所谓环境因素,是指教师要为具体思考题设置适当的教学背景,也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教学中只有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感知环境,强化外部诱导因素的启发功能,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学习苏教版语文第九册《变色龙》第三部分时,教师提问学生:“你看到变色龙会想到什么?”很多学生不知教师所指何意。此时,教师如果没有进一步启发学生,将会使教学陷入尴尬。很快,教师看透了学生的心思,开始播放多媒体课件,大屏幕上出现各种变色龙的造型。教师伴随舒缓的音乐启发学生思考:“美丽的森林,清澈的河水,变色龙悠然地依附在树枝上,随意变换身体的颜色。面对这个可爱的小动物,你会想到什么呢?”学生很快找到答案:要保护珍稀动物,把它送到更安全的地方。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电子课件为学生创设一个优美娴静的启发式情境,学生被情境所感染,很快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小学生认知能力有限,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多用直观呈现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特别是涉及小学生不熟悉的内容时,更应给予多一些直观展示,增加外部诱导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改变启发方式,寻求最佳突破点
- 上一篇:产品设计的认识
- 下一篇:颈椎术后康复训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