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的急救护理措施范文

时间:2023-10-24 18:04: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骨折的急救护理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骨折的急救护理措施

篇1

【摘要】:目的:探讨骨折患者的急救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1年9月收治98例骨折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采取标准的急救护理措施护理患者。结果:98例患者中治愈72例,好转19例,截肢5例,死亡2例,截肢率5.1%,病死率2.04%。结论:对骨折患者进行有效的急救护理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骨折患者;急救护理措施

现代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伴随而来的是大量现代化交通工具的应用,现代文明提高了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带来了高节奏高压力。在这样的环境下,日益加大的交通压力也带来了较高的车祸发生率,因发生车祸而造成的骨折比率在增多。同时,人们对大自然无节制的索取、开发与试图改变自然规律的作法,也使得地球气候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近年来自然灾害的发生率增加,各种地震、泥石流、雪灾、海啸等自然灾害日益增多,使得骨折发生率有了明显上升。骨折是指由于受到外伤或因病理等因原因使骨质部分或完全断裂的一种疾病。骨折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局部在骨折部会有疼痛和压痛,并会出现肿胀和瘀斑,严重者会发生肢体功能部位缺欠甚至会完全丧失功能。并且骨折会有各种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主要有休克、脂肪栓塞综合征、重要内脏器官损伤、重要周围组织损伤、晚期并发症包括坠积性肺炎、褥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感染、缺血性骨坏死等。骨折及骨折并发症已成为创伤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骨折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患者的人数较多,数量大,多发性、复合性创伤,危险性大,易发生较高的死亡率,因此对骨折的急救是否准确、及时对于骨折患者的安危及后续的康复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特别是对严重的骨折患者,特别是对脊髓损伤、骨外露等情况的患者的有效急救特别重要。一些急救措施如临时止血、临时固定和正确搬运等,即可减轻患者痛苦,又可预防并减少并发症,有效降低病死率及病残率。因此对骨折患者进行有效的急救护理,充分利用科学技术进步所带来的现代化急救技术和装备的更新来抢救生命,保护患者肢体的健全,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及伤残率,提高治愈率。为了探索骨折患者的急救护理,我们总结并分析了自2011年1月至2011年9月我院收治98例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现将急救护理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中,男60例,女38例,年龄最小为15岁,最大为79岁,平均年龄为39岁。其中交通事故伤28例,化学物品炸伤2例,塌方砸伤12例,高处坠落伤10例,斗殴砍伤21例,其他类25例。主要的受伤部位为四肢骨折,大多血管神经受到损伤,骨盆骨折患者多伴有泌尿系统损伤,脊椎骨折伴有脊髓损伤,肋骨骨折伴有血气胸等。

二结果

本组98例患者中治愈72例,好转19例,截肢5例,死亡2例,截肢率5.1%,病死率2.04%。

三急救护理措施

3.1成立抢救小组。针对于骨折患者的特点,建立起骨科为主的抢救小组,普外科、胸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等主治医生均为小组成员,一旦发生骨折重症患者,抢救小组成员迅速到位。

3.2启动抗休克预案。骨折患者到达医院治疗室后,即启动抗休克预案。开始对患者进行救治,要保持骨折患者的呼吸道通畅,迅速补充平衡液或等渗盐水缓解患者症状,同时要建立2~3条静脉通道、有效吸氧、对肢体进行有效的固定与保暖工作,对于开放性骨折、伤口大出血的骨折患要进行无菌敷料的加压包扎。护士要做好相关的辅工作,提前做好术前的准备工作,抽血验血型,做药物过敏试验,术前用药等,尽可能缩短时间,为抢救患者赢得时间。

3.3要应用多功能监护仪观察病情。要应用多功能监护仪随时观察骨折患者的病情,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及心电图等情况。如果骨折患者的病情发生变化,休克症状,要立即进行抗休克治疗。如果提示骨折患者呼吸功能发生改变,要立刻调整氧流量或面罩吸氧,必要时要进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等治疗措施。对于休克或昏迷的患者要进行导尿管协助导尿,避免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

3·4在对骨折患者进行抢救时要有效防止交叉感染。对于多发性骨折患者有开放性的伤口,受伤面积大,环境差,极易发生交叉感染,感染的后果会发生败血症和脓毒血症,这是患者后期死亡的原因之一。在治疗过程中要重视预防和控制感染,在最短的时间内彻底清创缝合伤口,进行无菌操作,采取隔离消毒等措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清创的时间越早越好,不要迟于六个小时。在抢救过程中,要严格控制规程来,避免交叉感染。

3·5对骨折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骨折患者缺乏心理准备,特别是重症患者,身体伤病的急剧变化使得患者身心受到重大打击,导致较大的心理问题,此时医护人员要给患者情感上的支持,体会患者的心理感受及需求,鼓励患者倾诉出内心的不良情绪,给予患者一定的心理辅导,并与骨折患者交流护理知识,帮助他们摆脱悲观、失望情绪,接受现实,重新树立起生活的信心。

四讨论

骨折患者受伤后获得救治的时间,采用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与否,决定了患者在急救过程中的急救效果。在急救护理过程中,正确评估、果断处置,可使患者的治愈率大大提升,有效的降低了伤残率与死亡率。在本次研究中,98例患者中治愈72例,好转19例,截肢5例,死亡2例,截肢率5.1%,病死率2.04%。在急救的过程中,很多医院使用链式流程管理,判断病情-呼吸管理-循环管理-系统查体-采取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的各项护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由于突发性的变故使得患者易产生不良情绪,要适时的对患者心理进行疏导,解除患者的焦虑情绪,增强患者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多发性骨折 护理 措施

Sends the bone fracture 93 example first aid nursing experience

Ren Xiaoqin

Abstract:Objective:Discusses sends the bone fracture case of illness nursing measure.Methods:Sends the bone fracture case of illness situation to 93 examples to carry on the analysis,the prompt treatment and the processing complication.Results:When this group of 32 example out of hospital fine rate 91%,rescues success ratio 97%.Conclusion:Sends the open bone fracture case of illness after implementation system whole nursing,the excellent nursing technology and the humanities concern perfect union,the advancement whole nursing development,achieved satisfies the patient to request the final goal truly which lets the patient profit.

Keywords:Sends the bone fracture Nursing Measure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0)12-0144-01

多发性骨折是全身严重多发损伤的一部分,是骨伤科常见的急症之一,常见于车祸、高空坠落等情况。多发骨折的特点是病情紧急、损伤部位多、全身情况差、伤情复杂、并发症多。早期急救护理容易发生漏诊、误诊或继发性损伤,其处理不当,会直接增加患者致残率及死亡率。所以应尽早及时的开展急救护理,为患者赢得抢救时机。我科在2006-2008年收治的168例多发性骨折患者,经过精心救护,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救护经验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93例,男70例,女23例,年龄11~86岁,平均38岁。开放性骨折37例,闭合性骨折56例,其中受伤2处者17例,3~5处者29例,6处以上者47例。发生原因:高处坠落伤33例,交通事故伤21例,其它39例。其中2例入院后因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经抢救无效死亡。合并脑损伤6例、头部外伤11例、合并血管、神经损伤12例。16例伴有不同程度的休克。

2 结果

本组治愈73例,好转16例,截肢2例,死亡2例。

3 护理体会

3.1 初步诊断。详细询问病史,包括受伤的时间、地点、受伤情况及伤后症状及处理经过。迅速检查伤处。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包括:意识、血压、呼吸、尿量、出血等变化,及时发现潜在威胁生命的内脏损伤。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快速确定急救护理措施。

3.2 根据病情对症处理。①确保气道通畅,充分供氧 根据损伤特点要及时确保气道通畅,维持足够的通气量。要特别注意胸廓活动情况和肺部听诊,如有呼吸困难者应立即给氧,深昏迷和呕吐者取侧卧位,及时清除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及呕吐物,并查找呼吸困难的原因。对于痰多影响呼吸及心搏骤停者,配合医生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及心肺复苏术。②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最好是两路以上,其中一路是大静脉,同时应避免在各种外伤的肢体上做静脉输液,至少不能在受伤部位远端输液。③控制出血。对活动性出血点应迅速止血,抬高出血肢体,特别警惕内出血的存在。④生命体征监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同时根据某些外伤的特点密切观察。

3.3 护理。①患者应保持一定的强迫。多发骨折病人的应根据骨折的部位而定。四肢骨折者,适当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股骨颈骨折着保持肢体外展中立位;胸腰椎骨折者,仰卧于硬板床上,直线翻身。颈椎骨折保持平卧位,佩戴颈围固定,颈下垫小枕;颅骨、肋骨等骨折可适当采用半卧位或坐位。②患者由于长时间固定,加上骨折带来的多处疼痛,患者翻身的要求会很频繁。搬运患者时动作一定要轻柔、平稳。翻身时要严格掌握直线翻身的原则。对脊柱损伤的病人要做到头、肩、背、臀及下肢同时抬起,勿使脊柱扭转。颈椎损伤的病人保持平卧,将头部固定在中立位,防止颈部旋转或戴颈围保护。

3.4 疼痛护理。对于引起疼痛的不同原因对症处理。根据患者情况,合理应用镇痛药。教会患者掌握减轻疼痛的技巧:缓慢呼吸、听音乐、看电视、阅读等,遵医嘱酌情使用镇痛药,注意观察用药效果。患者改变或咳嗽时可用手按住骨折处,以减少骨折部位的振动,减轻疼痛,避免血气胸发生。患肢用三角巾悬吊于胸前,保持屈肘90。功能位,不能随意移动及摆动患肢,以免加重疼痛。

3.5 畅通呼吸道。病人人院后先观察呼吸情况,当发现患者口鼻部有较多分泌物时,首先应给予吸痰,以防误吸和阻塞气管引起窒息,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或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按常规持续吸氧,每分钟4~6升。密切观察呼吸情况的变化,每30~60min监测生命体征1次,注意呼吸有无反常,呼吸的频率、节律,患者的神志、面色、发绀有无改善,有无气短、呼吸困难发生,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病室保持整洁、通风良好,防止吸人刺激性气体或烟雾,室内禁烟,保持空气新鲜但避免直接吹风。

3.6 心理护理。因患者的性格、年龄、职业、文化修养、社会环境的不同,其心理表现差异较大。特别是伤势较重、遗留较严重的生理功能减退或障碍者,其精神状态会受到影响,如忧郁、消沉、悲观失望,过多的考虑到家庭和个人前途等问题,不利于治疗。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解释病情,暗示患者伤后几天疼痛反而比受伤初期更为厉害,并不是病情加剧之故,而是病情的发展规律。关心体贴患者,运用和蔼可亲的语调和神态,帮助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消除其忧伤、恐惧心理,树立乐观的精神状态,使其主动配合治疗。护理人员需仔细观察有何病情演变,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进行对症处理。

3.7 饮食护理。骨折早期,由于食欲下降,肿痛较剧,饮食宜以青菜汤、米粥、藕粉等清淡流质、半流质的食品为主,忌油腻、生冷、酸辣及发物,以调理脾胃。病情好转、疼痛减轻、食欲增加后可酌情给予牛奶、鸡蛋、豆类、鱼、肉、新鲜蔬菜、水果、骨头汤和富含锌、铁的食品,如海产品等。后期可给予蹄筋等壮筋之品。恢复期多食用补肝肾之品:猪肝、猪肾、排骨、鳖等,还可多食用饴糖、大枣或常以枸杞子泡水代茶饮。多食桔饼、青果、橄榄等顺气化痰之品,忌辣、蒜、酒及酸涩收敛的食物。

4 讨论

多发性骨折的救治与护理中时间就是生命,救护应该是在最短的时间做到瞬间判断、正确评估、果断处置。护理人员应具有一定的临床知识,对各种骨折的并发症应有充足的认识,早发现早汇报,边汇报边处理。急诊护士必须恰当运用沟通技巧,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病情,以期获得理解,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更好地配合医院的治疗,使急救工作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 骨盆骨折;休克;腹膜后血肿;急救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74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780-02

骨盆骨折多是严重的创伤引起,损伤比较严重,通常会合并其他的脏器损伤或者是出现腹膜后血肿,死亡率为5%-20%[1]。如果没有腹内脏器受到损伤,进行抗休克治疗以后,全身的情况通常比较稳定,腹膜后血肿禁止急诊将后腹膜切开,以免导致盆腔以及腹膜后大出血,必须密切观察和鉴别,采取相应的急救护理措施。

1 术前急救

1.1 进行急救配合 尽量减少搬动患者和不必要的检查,避免骨折端出现错动,加重疼痛、出血和休克。护士应当快速的监测血压、呼吸以及心率等,头部和下肢需要抬高30°,建立静脉通道两条,快速进行输液,给氧和输血,补充血容量等抢救工作。

1.2 监测病情 ①神志改变:休克患者神志意识出现变化,体现脑部血流灌注的情况和缺氧的程度。在休克早期,患者处在兴奋的状态下,患者的表现是烦躁不安,必须注意;当出现表情淡漠,处于昏迷状态,表明患者休克;②皮肤色泽和肢端的温度:患者的肢端皮肤为苍白,毛细血管的反应较差;如果转变为紫绀,表明患者是重度休克;③血压、心率和呼吸:间隔15至30min,进行血压、心率和呼吸的测量,病情稳定以后,可以1至2小时进行1次测量,当血压继续下降,表示患者的内脏具有出血的迹象,要及时通知医生,采取处理措施;④尿量:尿量变化可以用于早期的休克诊断,在休克早期,身体受到应激刺激,血压没有下降,甚至会上升。但是,肾血管收缩,在休克早期,尿量较少;当休克持续发展后,会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在进行抗休克时,需要进行导尿管留置,对尿量进行记录,警惕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⑤中心静脉压监测:每小时进行1次,结合CV值,对输液的速度进行适当的调整,避免出现肺水肿以及心力衰竭;⑥凝血功能:注意是否形成DIC[2]。

1.3 腹膜后血肿护理 骨盆内有丰富的血管,骨盆各骨多为松质骨,骨折可引起广泛出血,血液沿腹膜后疏松结缔组织间隙蔓延或腹膜后脏器、血管损伤均可形成腹膜后血肿[3]。注意鉴别腹膜后血肿与腹内脏器出血,检查红细胞压积,积极抗休克治疗后休克仍不能纠正,应高度怀疑腹内出血[4]。其鉴别方法是:①腹内脏器损伤时腹部的临床表现明显,可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全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肠呜音减弱等。腹膜后血肿的腹膜刺激征一般较轻,是由于腹膜后血肿压迫交感神经引起的。多局限于下腹部和腰背部,上腹部及腹前较轻,无移动性浊音。注意做好观察工作。②腹腔穿刺十分重要,要配合医生穿刺,要多次、多部位穿刺,穿刺部位不能太低,针头不要太长,腹膜后血肿通常巨大,易直接刺入后腹膜腔。认真观察穿刺液并常规化验检查。③需重视B超、cT及x线的检查,尤其B超对腹腔积液诊断准确率很高,急诊B超一旦发现腹腔积液,则提示腹腔内脏损伤,需紧急手术治疗[5]。休克患者应暂禁食,不能应用止痛药,避免误诊,通常情况下,腹膜后血肿患者会出现腹膜刺激症状。对于腹膜后血肿患者,通常是进行非手术治疗,治疗的效果较为理想,禁止急诊时将后腹膜切开,主要是因为将后腹膜切开后,腹膜后的压力变小,会导致大出血。进行抗休克治疗以后,血压不稳定,去除内脏损伤的可能,应当想到盆腔大血管受到损伤或者是盆腔静脉丛出现大出血,采取抗休克处理,并进行手术止血。

2 骨盆骨折合并休克及腹膜后血肿急救

对于骨盆骨折,进行外固定支架治疗,骨盆骨折损伤比较小,操作的方法比较简单,可靠性强,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能够降低骨盆的容积,并进行出血控制,主要是用于骨盆骨折合并休克抢救处理。在进行开腹手术前,对骨盆进行外固定架固定,避免在手术中出现骨折端错动,损伤加剧;在后腹腔切开之前,需要对腹腔进行仔细的探查,在确定内脏无损伤后,进行经股动脉插管,实行腹主动脉血流阻断术,将盆腔的血流供应阻断;将后腹膜切开,查找出血的原因,进行血管修复[6]。

3 术后护理

3.1 监测生命体征 手术之后,需要继续进行抗休克治疗,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记录伤口的引流情况,观察伤口敷料渗血的情况和腹部情况,避免出现腹部大出血。注意观察24小时尿量,24小时尿量低于400ml是为少尿,低于100ml是为无尿,为急性肾衰竭的症状;24小时进行持续引流,当血液大于1000ml时,需要想到活动性出血,告知医生[7]。

3.2 进行外固支架护理 钉眼的周围用无菌敷料进行覆盖,定期的进行换药,保持在无菌的状态。如果钉眼周围出现感染,会导致盆腔继发感染。观察钉眼周围的皮肤是否出现红肿等感染情况,引导患者和家属学会对钉眼进行保护。医生应当定期的将螺钉拧紧,防止外固定架出现松动;髋部活动需要做好保护,根据医嘱进行,避免骨折端出现移位,防止螺钉出现松动。

3.3 并发症护理 首先是感染,术后应当定期的进行换药,敷料保持清洁和干燥,负压引流保持通畅,注意伤口的渗液和渗血情况,进行抗生素治疗,防止感染;其次是呼吸道感染,引导患者进行深呼吸,若患者痰较多,需要进行咳嗽排痰,在必要情况下,取半卧位,进行背部叩击,帮助排痰;若痰液较粘稠,排出不容易,可以进行雾化吸入;再次是泌尿系感染,术后应当在2至3天内保留导尿管,嘱咐患者多喝水,注意会阴清洁,在拔管之前,需要进行膀胱功能训练;第四是便秘,术后早期禁止饮食,在恢复胃肠功能以后,应当鼓励患者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在便秘时,应当嘱咐家属帮助患者进行腹部按摩,必要时,借助缓泻剂控制便秘;第五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应将患肢抬高,利于静脉回流,引导患者进行肌肉收缩训练,在条件允许时,可以进行足底静脉泵治疗,注意患肢是否存在肿胀和疼痛的情况,当存在胸闷等情况时,考虑到急性肺栓塞的可能性,及时采取处理方法;最后是压迫性皮肤溃疡,术后应当设置气垫床,患者定时的进行翻身,在翻身不方便时,可以对受压部位进行定时按摩[8]。

3.4 进行功能训练 结合患者的疼痛程度,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收缩运动,嘱咐患者进行上半身锻炼,进行双下肢按摩锻炼,膝关节和踝关节进行伸屈运动,促进血液循环,若患者有条件,可以进行CPM锻炼;8周以后,扶双拐进行不负重行走,12周后丢弃双拐,负重步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4 小 结

骨盆骨折患者具有较高的病死率,骨盆骨折周围和重要的组织器官相邻,受伤暴力比较大,通常会合并腹腔脏器等损伤,患者常常出现失血性休克以及腹膜后血肿,患者急诊入院以后,护士应当注意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掌握急救护理技术操作,做好配血、给氧等工作,积极的配合医生进行抢救,赢得抢救的时间。

参考文献

[1] 鲁劲松,邴淑芝.骨盆骨折合并休克及腹膜后血肿的急救和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2):189-190.

[2] 关嵩琳,付海英,杨迪.骨盆骨折失血性休克的抢救及护理[J].哈尔滨医药,2009,12(2):78-79.

[3] 刘志荣,莫丽君.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特点与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5):40-41.

[4] 乔乐同.骨盆骨折合并后尿道断裂68例治疗体会.蚌埠医学院学报,2005,30(1):339.

[5] 沈丽华.66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内蒙古中医药,2011年30卷05期:165-166.

[6] 韩冬梅,李静,高倩.骨盆骨折的观察和护理[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1,32(3):80-81.

篇4

【关键词】 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护理

广西梧州市中医医院下肢骨关节科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收治39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 期间对患者进行精心的护理, 护理效果满意,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39例患者, 其中男26人, 女13人, 年龄最大67岁, 最小14岁, 平均年龄42岁, 住院时间最长96 d, 最短15 d, 平均住院时间46 d。

2 护理

2. 1 心理护理 患者开放性骨折, 护士应掌握患者的心理动态 ,及时有针对性地与患者交谈,态度要亲切 ,诚恳地安慰患者 ,动作轻柔敏捷地给予包扎、止血 ,立即做好术前准备 ,抓紧时间尽早手术,介绍手术方式及成功病例 ,使患者消除恐惧心理 ,帮助患者尽快适应创伤后的角色转换[1]。

2. 2 急救护理 部分患者合并有血管、神经损伤及骨筋膜室综合征, 如不及时处理, 极易造成失血性休克、肢体坏死, 甚至危及生命[2]。因此, 患者一入院, 就应明确诊断, 以便及时采取急救措施。

2. 3 术前准备 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一般都需要立即进行手术治疗, 因此, 从患者一入院就应开始进行术前的各项准备[3]。立即嘱患者禁饮食, 遵医嘱完善各项检查, 做好皮肤清洁与消毒。

2. 4 术后护理

2. 4. 1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术后均采用心电监护仪进行监测, 随时了解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情况, 持续监测6~24 h,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如术后有4例患者出现血压偏高, 2例患者出现血压低、心率快的休克状态, 对于高血压的患者, 立即遵医嘱减慢滴速, 予心痛定10 mg舌下含服, 对于上述处理无效的患者, 遵医嘱静滴生理盐水100 ml+硝酸甘油针5 mg, 并随时监测血压变化情况, 而对于休克的患者, 立即遵医嘱加快输血输液, 及时补充血容量, 经上述处理后, 患者的全身情况及生命体征都恢复在正常范围内。

2. 4. 2 患肢护理 用软枕适当的抬高患肢大约20 cm, 以利于静脉回流, 减轻肿胀[4]。密切观察患肢末梢血液循环、感觉、运动、足背动脉及胫后动脉搏动情况。尤其对伴有血管神经损伤者, 应严密观察患肢皮肤颜色、温度及肿胀情况, 发现异常, 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2. 4. 3 术口引流的护理 该手术暴露广泛, 术后渗血、渗液较多, 故术后应充分引流, 常用负压吸引, 其目的在于引流创口内残留的渗血、渗液, 以免局部血液瘀积, 引起感染。同时密切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量、颜色, 并做好记录, 发现异常, 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引流管一般留置24~48 h, 若引流液24 h小于50 ml可拔引流管[5]。本组病例引流情况良好, 全部于术后48 h内拔除引流管。

2. 4. 4 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术后护理

2. 4. 4. 1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出入水量变化,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注意有无肾功能损害。

2. 4. 4. 2 由于术口较大, 渗出多, 应及时更换敷料及床单, 以防皮肤受损[2]。

2. 4. 5 外固定支架的护理 定时检查支架的牢固性及功能性, 注意锁钮是否松动, 支架连接处有无变形, 保持其稳定牢固, 以免由于固定松动而导致骨折移位, 影响骨折愈合。针孔感染是外固定支架常见的并发症, 因此一定要做好针孔周围皮肤的护理, 保持针孔周围皮肤干燥。伤口与针孔的护理应严格无菌, 针孔处用0.5%碘伏消毒, 2次/d, 周围用敷料轻轻遮挡, 以防污物流入。

2. 4. 6 功能锻炼 适当的功能锻炼可避免肌肉组织萎缩, 预防组织粘连和关节僵硬,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肿胀, 促进骨折愈合, 恢复肢体功能, 所以功能锻炼须尽早进行。

2. 4. 6. 1 骨折早期(伤后0~14天) 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目的主要是保存肌肉的张力和减轻局部肿胀, 防止出现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术后置患肢于舒适的, 保存外展中立位, 抬高患肢20~30°, 以利于血液回流及肢体消肿。术后第一天起, 就开始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舒缩及趾、踝关节屈伸活动, 3~4次/d, 5~10 min/次, 同时轻轻按摩伤口以外的患肢肌肉, 这样可促进下肢静脉回流, 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机会, 又能加速肿胀的消退。

2. 4. 6. 2 骨折中期(伤后15~42天) 除继续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外, 还要鼓励患者进行膝关节屈伸活动, 屈曲时注意动作要缓慢, 不要操之过急, 活动2~3组/d, 屈曲5~10次/组。对于关节有一定程度僵硬的患者, 可采取CPM机辅助锻炼, 再逐渐过度到关节的主动功能锻炼, 逐渐增加锻炼强度和活动范围, 增加膝与踝的主动运动。

2. 4. 6. 3 骨折后期 (伤后42天以后) 指导患者在原有功能锻炼的基础上, 增加关节活动的幅度。首先指导患者扶双拐离床活动, 患肢不负重, 逐渐增加行走次数, 延长行走时间, 并由双拐换成单拐练习, 逐渐向独立行走过渡, 负重练习以行走后患肢无疲劳感、骨折部位轻微疼痛可忍为标准, 但要提醒患者注意暂不能做膝关节内外旋转活动[6]。

2. 5 出院指导 指导患者出院后继续加强功能锻炼, 但不能过度的锻炼, 不宜做过于剧烈的运动, 防止再次受伤, 合理地增加运动量, 定期到医院复查。同时, 如发现患肢血液循环、感觉、运动异常, 应立即回医院就诊。

3 小结

作者对39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经过认真护理, 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 术后随访4~18个月结果显示.骨折均愈合良好, 无l例并发症发生。作者认为, 加强术前的心理护理、急救护理以及术后的各项护理、功能锻炼指导等措施对预防并发症, 促进患者功能恢复, 提高生活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2:1052.

[2] 贺爱兰.张明学.实用专科护士丛书骨科分册.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135.

[3] 唐颖,郭庆山,赵玉峰,等. 几种固定方式急诊治疗多发伤合并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疗效分析.中华创伤杂志, 2011, 27(3): 102-103.

[4] 安宁,刘康,何智勇,等. 严重胫腓骨开放粉碎性骨折的治疗. 实用骨科杂志, 2012, 18(7):89-90.

篇5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 不稳定骨盆骨折 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5-164-02

骨盆骨折是一种严重外伤,多由直接暴力挤压骨盆所致。多见于车祸碾压、塌方和机械碰撞。因其特殊的解剖作用,不稳定骨盆骨折症状重,常并发其它脏器损伤,致残率高,给护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而,降低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首要目标。我院2008年5月~2010年2月收治的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并于常规护理组进行比较,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5月~2010年2月收治的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56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8例,对照组男15例,女13例,年龄18~67岁,平均年龄(39.3±7.2岁)。实验组即综合护理干预组男16例,女12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39.7±6.7岁)。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按骨盆骨折常规治疗和护理。包括测量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道,留置尿管。

1.2.2 实验组 综合护理干预组患者具体如下护理措施.

1.2.2.1 急救护理 患者入院后,安排2名护士,1名高年资责任护士负责评估患者,根据病情给氧、进行心电监护、测量生命体征、选取合适,保持呼吸道通畅,作好护理记录。1名辅助护士予以建立两条可靠静脉通道(留置针),输液通道建在上肢而不宜在下肢,以免液体不能有效进入血液循环。同时予抽血、遵医嘱用药,留置尿管。

1.2.2.2 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损伤重,从行动自如到卧床不起,极易产生紧张、恐惧心理。此外,由于病程长,生活不能自理,还易产生抑郁、焦虑心理。护士应针对不同患者给予心理支持,各种处置、操作娴熟、稳重,并根据不同病人有针对性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1.2.2.3 护理 不稳定骨盆骨折者,尤其是合并腹部手术后患者,卧床时间长,改变困难,容易发生压疮。应保持床单位平整,清洁,仰卧位与侧卧位交替,严禁坐位。翻身时由多人平托,动作协调一致,以免引起疼痛、出血和加重休克。

1.2.2.4 饮食护理 宜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多饮水、食水果,以防便秘;忌食奶制品、豆浆、糖水等产气多的食物,以免增加肠道积气,导致腹胀。若合并直肠损伤,则酌情禁食。

1.2.2.5 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1)骨盆骨折的骨折松质面出血量大,是引起患者大出血导致休克的主要原因,因此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尿量、皮肤弹性、甲床毛细血管回流时间,及早发现有无休克及程度。(2)观察有无腹痛、腹胀腹膜刺激征,并定时测量腹围,以判断是否合并腹膜后血肿。(3)早期进行导尿、留置导尿管,不仅有利于诊断,而且还有利于损伤尿道的修复。若有血尿、排尿障碍、下腹疼痛等情况应报立即报告医生。(4)观察有无会阴区、下肢麻木,以判断有无腰骶和坐骨神经损伤。

1.2.2.6 康复护理 无合并症者卧硬板床,同时进行上肢锻炼;第二周开始练习半卧位,进行下肢肌肉收缩的锻炼,第3周在床上进行髋、膝关节的活动,先被动后主动;第6~8周拆除牵引固定,扶拐行走;第12周可弃拐负重步行[1]。

2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进行比较,P

3 结果 2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见表1

4 讨论

随着工、农、建筑业和交通的不断发展,各种意外和交通事故迅速增加,骨盆骨折患者也逐渐增多,不稳定骨盆骨折多为高能量损伤,除四肢伤外合并内脏损伤[2],卧床时间长、护理难度大。若护理人员观察病情、急救不及时会延误诊断,造成生命危险。综合护理干预提高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将护理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护士精确地分析与判断,带有预见性地做好急救护理及其它相关护理,配合医生处理可能的潜在并发症,提高了治疗效果、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刘志容,莫丽君.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特点与护理对策.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5):41.

[2]荣国威,.骨折.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27.

篇6

【关键词】多发性创伤;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161-02

多发性创伤的疾病是急诊科常见急症,具有病情复杂、病死率高以及病情急重等特点。急诊急救过程中最重要因素直接关系到抢救质量和抢救成功率的是护理工作。提高多发性创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与护理质量,有利于严重创伤患者的日后救治工作,现将我院收拾的64例多发性创伤患者的急诊护理汇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64例多发性创伤的患者进行分析,其中男性40例,女性24例。年龄在24-64,平均年龄在38.11±3.01岁。此组患者均在受伤后15min-2h到我科就诊。其中休克的患者36例,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4例,意识朦胧的患者18例,昏迷的患者20例。按受伤原因分类:其中交通事故伤的患者36例,殴打伤患者8例,坠落伤的患者20例。受伤的部位:颅脑损伤、四肢损伤、腹部伤、胸部伤。

1.2方法遵循急救原则,保持呼吸道通畅-输液输血-心功能监测-控制出血等急救护理措施。

1.3结果此组患者抢救治疗效果,见表1。

2急救护理措施

2.1快速准确评估病情严重创伤的患者入院时,病情往往紧急,大部分患者不能提供正确的主诉病情,只有靠接诊的护士的临床经验进行初步的评估伤情。评估主要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如意识状态、瞳孔大小、脉搏速度、呼吸形态、四肢温湿度、血压情况、伤口出血量、四肢活动度等全方面的进行快速检查,对患者的伤情做出准确的初步判断,同时与医生共同抢救患者。

2.2保持呼吸道通畅严重创伤的患者会发生呼吸困难严重者会出现窒息,保持有效呼吸立即清除口腔内血液、分泌物及血块,必要时从鼻腔内吸引出分泌物,以保证有效的通气,有呕吐的患者将头偏向一侧,以防止误吸及窒息,及时给予患者进行氧疗,严重创伤的患者常因呼吸道梗阻、血气胸所导致的反常呼吸运动,造成不同程度的缺氧。对于舌后坠的患者给予口腔内放置口咽通气道,患者呼吸困难,血样饱和度低应及时配合医生进行气管插管或者气管切开,并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调节适合患者的呼吸机个参数,保证足够的通气量和氧合效果。

2.3维持有效的循环血量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积极治疗和控制休克症状,迅速建立静两条以上有效的脉通路,有条件的可以做中心静脉穿刺保证足够的液体量和抢救药物及时输入体内,监测中心静脉压,了解休克状态。必要时可加压输液或输血,但必须有专人负责,防止加压空气输入,快速补充血容量,进行扩容治疗,休克后是造成复合伤死亡的直接原因,早期快速足量扩容是纠正休克的关键[1]。准确的遵医嘱进行补液,遵循补液原则:先晶体后胶体,先盐后糖,先快后慢,见尿补钾。注意受伤的肢体不能进行输液,据静脉循环血液分布,通路途中若有严重的创伤所引起的静脉破裂出血,则所输入的液体或全血均不能迅速回到心脏进入循环[2]。这样就不能达到恢复有效循环血量的目的。

2.4控制活动性出血对与存在闭合性损伤的患者,护士要认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现患者若出现血压呈进行性下降、面色苍白、脉搏细速、呼吸浅慢以及四肢发凉时,以及提示存在内脏或者其他器官有活动性出血。如进行腹腔穿刺抽出不凝固的血液时提示有活动性出血的存在。应迅速配合医生做好术前准备,由医生做剖腹探查术明确出血器官以及部位。对于开放性的损伤及皮肤撕裂擦伤有出血的患者,采取压迫止血,及时用无菌敷料包扎伤口,病情允许在有条件下先清创在进行消毒包扎,防止伤口发生感染,四肢受伤包扎后可将伤口抬高以减轻出血与水肿。

2.5减少感染,减轻损伤对于开放性骨折的患者应及时给予清创、止血、固定,防止搬运时加重病情、损伤血管、神经以及引起感染等;严重复合伤骨盆骨折、尿道损伤的患者,要留置导尿,必要时进行膀胱穿刺,保持尿道通畅,观察尿量、性质、颜色、尿量是补液及观察病情不可缺少的依据[3];对于颅脑损伤病情严重的患者及时观察病情,掌握手术的最好时机。

3体会

多发性创伤的患者具有病情危重、病情急的特点,要求急诊科护理人员在急救过程中具有时间性、针对性、准确性并且要分清轻重缓急,在急诊急救的工作过程中,护士要必须具备职业素质、精湛的急救护理技术以及相关的应变能力和一定的管理能力[4]。在急诊急救工作中也要在按照程序进行急救的同时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这样可以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

参考文献

[1]杨西宁.多发伤急救护理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12,1(3):899.

[2]王立伟.多发伤的急救护理体会120例[J].中国社区医师,2011,13(17):792.

篇7

1临床资料

笔者所在科室2011年11月~2013年10月共抢救创伤性骨科急诊危重患者34例,其中男25例,女9例,年龄16岁~81岁,其中颈椎段脊柱骨折4例,胸腰段脊柱骨折7例,骨盆骨折8例,四肢骨折15例,多发骨折并复合伤4例。34例经及时抢救治疗及护理,除了2例多发骨折合并复合伤患者经抢救无效死亡。均达到预期效果,康复出院,平均住院34d。

2伤情观察

2. 1 立即观察伤员判断有无危及生命的情况,并仔细检查有无呼吸道堵塞和休克情况。如有上述情况则紧急处理 。

2.2 观察和判断有无骨折,有无损伤部位的血运、感觉、肌力变化,有无骨折导致的肢体异常活动使骨折断端损伤或压迫大血管、神经或脊髓损伤

3紧急处理

3.1纠正休克 创伤性危急重患者多伴有多发骨折及复合伤,休克的发生率较高,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准确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迅速建立2~3条静脉通道,必要时可加压输血输液,若插管穿刺困难,应立即行深静脉穿刺置管[3]。在建立静脉通道时应避开受伤肢体和部位。抽取血标本了解患者内环境情况以指导进一步药物和输血治疗。

3.2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合理给氧,吸氧可增加动脉血氧含量,有利于改善组织缺氧状态,保证氧顺利吸入,并掌握好吸氧的浓度和时间。

3.3尿量观察 对于创伤性休克患者,应给予留置导尿,便于观察尿量、色及比重。因尿量是反映末梢循环的最敏感标志,因此准确及时记录尿量,可供医生为患者补液提供重要依据,也是抢救治疗成功的关键之一。

3.4骨折的护理 协助医生尽快处理骨折肢体,采取临时且有效的固定方式,以防刺伤断端周围血管及神经。开放性骨折需要早期清创,加用必要的外固定,酌情使用VSD负压吸引暂时覆盖保护创面,变开放伤口为闭合伤口。应用足量的抗菌素防治感染,认真观察伤口渗血、渗液、患肢肿胀及肢端血运情况[2]。

3.5引流管的护理 由于各种管道多,应认真观察管道是否有扭曲受压与引流液的量、色及性质,更换1次/d引流袋,严格无菌操作,勿做引流管逆向冲洗,以免引起逆行感染。

3.6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因事发突然,无精神准备,肉体承受着痛苦,加之又面临致残和死亡的可能,通常会表现恐惧、烦躁,治疗上不配合,因此护士接诊后,迅速检查伤情,用和蔼的语气向患者做解释和安慰。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实施不同的心理护理,即融洽了护患关系,又取得了其信任,并鼓励其树立重新生活的勇气。

3.7疼痛护理 处理疼痛首目标是控制和解除疼痛。创伤性疼痛,妥善保护患肢,及时制动肢体 (复位、牵引、固定) 可减轻疼痛[1]。急性缺血性疼痛应除去导致缺血的原因,如稍松外固定物及包扎过紧的敷料以解除动脉痉挛,改善组织缺血,减轻疼痛;手术后疼痛,尽量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放松对疼痛的注意力,必要时用镇痛泵或止痛药。但对于复合内脏损伤的患者,禁用止痛药,以免掩盖症状,耽误诊断,影响治疗

3.8加强基础护理 由于患者伤后卧床时间长,为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必须认真做好基础护理,保持床单清洁、平整、干燥,保持臀部及会的清洁。加强饮食护理,良好的营养是恢复健康的关键。

3.9饮食 暂禁食禁水,诊断明确排除消化道器官损伤后,除术前1 2 h禁食,6 h禁水外,可给高蛋白、高热量、高维 生素饮食,低脂低盐饮食,以增加营养、促进骨折愈合。

3.9康复期护理 患者的病情稳定后,应尽早进行功能锻炼,但必须坚持循序渐进、动静结合的原则。骨折早期对患者实施康复措施,能充分发挥患者的潜能,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骨折愈合与功能恢复。

4讨论

创伤骨科急诊患者的损伤部位多,开放伤和闭合伤同时存在, 病情危重而且变化快,死亡率高[4]。通过护理34例患者,我们认为掌握创伤骨科急诊患者的护理观察要点,迅速有效地采取急救措施和护理,是提升抢救成功率并使患者得到早 日康复的有效保证;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和采取有效的护理预防措施,避免出血、感染、关节粘连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确保手术安全、成功的重要环节。做好出院指导,是防止骨折术后远期并发症、提高功能恢复效果的根本保证。

参考文献:

[1]杨雪华.疼痛的评估与护理进展 [J].护理研究(上旬刊) ,2005,19(8):1423~1425.

[2]孟晓琴.脊柱结核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当 代 护士(下旬刊),2011.5:15 ~1 7.

篇8

【关键词】四肢多发性骨折;急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2-0445-02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进展,工业、交通事业的迅猛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车祸、工业生产事故造成的严重多发伤的比例也呈现逐年上升趋势[1]。严重多发伤是指两个以上解剖部位或器官在外力作用下同时或相继遭受较严重的损伤,其中至少有一处损伤并发创伤性休克更有甚者危及生命。多发伤具有发病率高、伤情重、变化快,且多合并休克、骨折、颅脑损伤、低氧血症等特点,若处理不当可能延误病情,甚至导致患者死亡。这就要求我们护士必须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掌握抢救、护理知识。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75例,男性58例,女性17例,年龄10~72岁,平均年龄36岁。其中二处骨折32例,三处骨折28例,三处以上骨折15例。开放性骨折27例,闭合性骨折48例。致病因素:车祸伤41例,坠落伤18例,击打伤16例。合并血管、神经损伤36例,合并血气胸10例,合并头部外伤22例,并发休克7例。

1.2治疗方法

本组75例患者中,52例均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19例行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4例截肢,其中小腿截肢3例,大腿截肢1例。

2 结果

该组经过急救治疗与护理后,75例患者中仅4例因伤势过重截肢致残,其余71例均好转或痊愈出院。

3 急救措施

3.1做好接诊工作 病人病情严重者,将其置于危重病室,设专人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四肢多发性骨折是一种严重的创伤,往往伴有血容量的明显丧失,对于股骨、盆骨等处的骨折其失血量可达800~2000ml以上,如有开放性骨折则出血量更大,故一般每30分钟测量生命体征各一次,观察意识表情、面唇色泽、皮肤肢端温度、瞳孔及尿量,若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脉压减少等休克症状,则立即通知当班医生处理,与医生密切配合,争分夺秒抢救生命。

3.2 该组病人在入院时有7例出现休克症状,予迅速补充血容量。办法是及时选择较大血管建立两条或多条静脉通道并维持通畅,快速进行输液,以保证不同的液体及药物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患者的体内,在入院1小时一般就应输入液体1000~2000ml,快速补充血容量以维持有效的生理功能。同时,还要观察患者每小时的尿量和尿比重情况,根据血压及中心静脉压调节滴速,休克纠正后输液速度应减慢,以防止心衰、肺水肿。

3.3 保持呼吸道畅通 一般先观察呼吸情况,将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呼吸道内阻塞物,以防误吸和阻塞气管引起窒息。给予吸氧、改善缺氧状态。本组患者中有5例因创伤失血量大,致使氧的交换受到明显障碍而导致缺氧,并出现呼吸抑制,口唇及牙床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紫绀,氧饱和度监测明显降低,予立即气管插管,辅助呼吸,加速气体交换,并按常规持续吸氧,每分钟4~6L。患者在经过及时吸氧后指征明显改善、回升,呼吸顺畅,呼吸频率均匀。

3.4 肢体及时固定 及时对肢体简单而有效的固定是骨折急救处理时的一项重要措施。石膏夹板要有足够的长度及适宜的宽度。即要牢固又不能过紧,密切观察指(趾)端的血运情况,如果发现指(趾)端发绀或出现苍白、肿胀、麻木时,应考虑为石膏夹板过紧所致的肢体循环障碍,这时应马上调整石膏夹板和绷带的松紧度,固定后的肢体应置功能位,不要随意搬动,以免增加患者的疼痛和损伤。可适当抬高病人的患肢,以便于静脉回流,可减轻患肢的肿胀。

3.5 伤口的包扎止血 对于开放性骨折并伤口大出血时,应及时以无菌敷料加压包扎,若发现骨折合并血管断裂的,则应于近心端以止血带进行暂时止血,此时注意标明上止血带的时间,每间隔1小时要放松一次,每次间隔3~5 分钟,同时应用止血药物。若患者疼痛剧烈时,可根据患者病情,合理应用镇痛药,但对原因不明或者怀疑有腹腔脏器损伤者则不宜应用,有颅脑损伤以及呼吸障碍者禁止使用。

3.6 注意观察损伤肢体的体征 四肢多发性骨折往往由骨暴力引起,除了骨折以外还可能伴有血管、神经的损伤,移位的骨折也可能造成血管、神经的损伤,所以在护理过程中注意观察的外周动脉搏动(桡动脉,足背动脉,胫后动脉)、皮温、皮肤颜色、充盈情况及甲下的毛细血管反应情况。如出现皮温低于健侧,外周动脉搏动消失或明显减弱,组织充盈不良,则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3.7 积极做好手术准备工作 护士应根据患者的伤势、病情及医嘱,积极而迅速地做好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如血型鉴定、药物过敏试验、皮肤准备及术前给药等,还要配备充足的血源,保证手术治疗的开展。

4 护理体会

4.1 护理 患者手术后麻醉作用尚未消失,肢体仍处于无自主的状态,搬运时应有专人扶持肢体,保持患者身体轴平直,不扭曲。术后一般应去枕平卧6~8小时并禁食禁饮。四肢多发性骨折的术后应根据骨折的部位而定,要遵循既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又能减少病人痛苦,减少并发症,且便于护理的原则。可遵医嘱用支架,支具或枕头等适当抬高患肢,使患肢高于心脏水平,这样有利于静脉回流,预防患肢肿胀,长期卧床者要防止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

4.2 术后观察 术后24小时内监测患者的神志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做好详细记录。术后6小时内观察切口渗血及引流清况,做好引流管的护理,观察引流物的量、性质、颜色,如果引流物为鲜红色,血液且量不断增加,提示有再出血的可能,应及时向医生汇报并协助作好相应处理。同时,还要观察患肢血液循环和趾(指)的活动情况,上肢手术后要触摸桡动脉和尺动脉,下肢手术后要触摸足背动脉及胫后动脉。注意观察患肢皮肤的颜色、温度、感觉及肿胀的程度,看伤口有无红肿、分泌物,有无活动性出血。一般术后3天内体温有所升高,在37.5℃~38.5℃内,为术后吸收热,如体温持续升高,应注意是否有切口感染。

4.3 疼痛护理 手术后一般是在麻醉作用消失,感觉恢复,开始感到伤口疼痛,患者表现、不安。疼痛可使患者难以忍耐,严重影响着患者的休息和睡眠,甚至会影响到身体各器官的生理功能。所以,护理人员必须安慰患者,认真处理,检查有无加剧伤口疼痛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缓解疼痛,必要时可遵医嘱应用镇痛药物。一般手术后48小时伤口疼痛应有好转,两次用药应有一定的间隔时间,注意患者对吗啡类药物的依赖或成瘾。

4.4 基础护理,积极预防护理并发症的发生 基础护理对四肢多发性骨折患者尤为重要,病人由于病情重,需要长期卧床,加之患肢制动易发生压疮,要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骶尾部垫气圈气垫,定时为病人翻身检查易发生压疮的部位,注意观察血运情况,每2小时按摩局部皮肤1次。待患者病情许可时,要及时协助患者坐起,指导进行深呼吸和有效咳嗽,鼓励患者,多饮水等,预防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当留置尿管时应每天用生理盐水冲洗膀胱,并用碘伏对尿道外口进行消毒,以保持局部的清洁,预防泌尿系统感染。

4.5 心理护理 四肢多发性骨折患者因损伤严重,会担心今后功能难以恢复。患者心理压力往往较大,多表现焦虑担忧和轻生情绪,甚至拒绝治疗[2]。护理人员可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以和蔼的态度讲解与疾病有关的医学知识,同时用恰当的语言向家属进行解释和精神安慰。帮助他们正确对待疾病,增强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并以高度的责任心,娴熟的护理技术赢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护理人员对病人要做到真诚、忠诚、热诚。要让患者真正感觉到温暖,看到希望,重新振作精神,鼓起勇气,抚平心理上的障碍,积极配合医生及护士的治疗与康复。

4.6 功能锻炼 其是治疗骨折病人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护理的主要内容,应根据患者的体质和不同时期制定相应的锻炼措施。护士必须全面而熟练地掌握功能锻炼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要详细地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宣教和示范,使他们明白功能锻炼对肢体康复的意义,正确掌握其要领。功能锻炼一般分为以下三期[3]。一期:此法适于骨折早期,即伤后二周内,局部反应明显,患肢骨痂尚未形成,锻炼的方法是在关节不活动的情况下,让患者主动地使肌肉收缩和舒张,若是上肢可用力握拳和伸直手指,若是下肢可用收缩和放松股四头肌以及使踝关节背伸,跖屈和伸屈足趾。二期:此法适于骨折中期,即伤后3~6 周,骨痂已逐步生成,患肢局部反应消失,骨折端已较稳定,此时可做较大幅度的关节活动,但此时仍需一定的限制。三期:此法适于骨折后期,骨愈合已较坚固,骨折基本已达到临床愈合,此时外固定也已解除,本期锻炼的要点是要通过全面的肌肉和关节锻炼,逐步恢复肢体功能,达到康复的目的。

5 讨论

四肢多发性骨折的急救与护理在临床上的意义十分重要。时间与措施得当与否可直接关系着患者的预后情况,所以,对患者应早期迅速采取有效地救护措施,并防止休克的发生,正确固定、包扎止血、准备手术、术后护理等是治疗的关键所在。同时,密切观察病情,积极进行术后的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加强患肢功能锻炼,在临床上有利于缩短患者康复进程,提高康复质量,也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 殷延陵. 车祸多发伤急诊护理体会[J].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1,39:162.

篇9

主要是对神志、瞳孔、血压、呼吸、脉搏、体温的观察和测量。急救人员用压眼、呼叫、轻拍的方法快速确定伤员的意识状态包括伤病员是否清醒、嗜睡、深浅昏迷等观察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情况是否正常。检查伤员有无呼吸,气道是否通畅,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等情况。听诊心脏扣挠动脉或颈动脉是否有搏动往意脉率和脉律。如触不到挠动脉搏动提示收缩压降至8010朴洲g以下加触不到颈动脉搏动提示收缩压下降至以下。快速确定是否对伤病员采取急救复苏措施。测量血压确定伤病员血压是否正常过高或过低。用手触摸伤病员皮肤、月支体温度有无冰冷、发凉、发汗等情况。观察末梢血液循环情况必要时用体温计测量体温。

2根据病情对伤病员全身进行检查

在检查过程中要充分暴露伤病员身体各部位,迅速检伤,以利发现是否有直接危及伤员生命的体征。检查伤病员体表有无出血如有出血,立即设法止血。触摸伤员头皮、颅骨和面部是否有损伤或骨折。检查耳、鼻有无出血或液体流出。观察眼球及晶状体是否正常有无结膜出血、角膜异物等。观察口唇有无紫给,口腔内有无出血、异物或牙齿脱落是否存在口渴、口干。检查颈部有无损伤、出血、僵直、活动抵抗及棘突压痛等。检查胸部有无肋骨骨折和开放性伤口。询问是否存在胸痛及疼痛程度。听诊肺部观察呼吸情况,吸气时两侧胸廓是否对称。检查腹部有无膨隆、包块有无腹胀、疼痛、疼痛性质、疼痛程度。是否有腹式呼吸、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腹部有无伤口出血。对于急性创伤和伤病员不可盲目搬动伤病员。应先检查脊柱及两侧软组织有无畸形、压痛、肿胀等体征。动作要轻。检查骨盆有无疼痛和骨折俩手分别放在伤病员骸部两侧轻轻施加压力。观察外生殖器有无损伤。检查四肤有无肿胀、疼痛有无畸形往意关节活动是否正常观察皮肤颜色、温度、末梢循环情况。

3根据急救现场伤病员的发病情况、生命体征进行必要的检查

立即对伤病员的病情作出初步判断池可借助仪器检查,取得相关资料加以判断。

4做出初步判断后,实施院前救护

4.1维持呼吸系统功能护士应遵医嘱纪合医生对伤员实施救护。救护措施可穿插在评估和体检过程中。对意识丧失者应将头偏向一侧,防止舌根后坠或呕吐物等阻塞呼吸道而引起窒息。保持呼吸道通畅。窒息者要清除口、鼻、咽喉及气管的异物及痰液。昏迷者要防止舌后坠用口咽管通气或用舌钳牵出固定。对伤病员需行心肺复苏者在伤病员身体下垫硬木板,开放气道去枕平卧位头向后仰,上提下领,以利人工呼吸。注意保暖。对于一般伤病员河根据病情采取舒适卧位。对缺氧者及时给予氧吸入。

4.2维持循环系统功能对心脏、呼吸骤停者应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病情需要而又有条件时应及时进行心脏电除颤、心电监测、药物治疗。对张力性气胸伤员行穿刺排气亦可安置闭式胸腔引流迅速减压。对开放性气胸者应密封包扎伤口。

4.3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维持有效循环血量和保证治疗药物及时进入体内。静脉输液最好使用静脉留置针河保证快速通畅地输入药物。对危重伤员河建立2一3条静脉通路。

4.4外伤的处理

(1)出血是创伤后的主要症状之一池是许多疾病的一个急性症状。根据伤病员的血压情况估计出血性质和出血量。对于内出血情况较复杂的伤员只能根据其临床表现和体征来判断。大量出血时危险性大应在对症止血、补液、药物治疗、预防和治疗休克的同时尽快将其转运到医院内救治。对于外出血首先判断出血性质动脉出血者,出血为搏动样喷射呈鲜红色静脉出血者血液从伤口持续涌出呈暗红色毛细血管出血者血液从伤口渗出或流出呈红色量少。500刚以下的出血伤员常无明显反应。500一1000川的出血伤员可表现口唇苍白或紫给,四肤冰凉月渴头晕无力等。1000一2000刚的出血伤员可表现四肤厥冷,脉搏细速反应冷淡、血压下降心率130次/分以上。根据出血性质采取不同的止血措施。对于较小创口的出血可采用加压包扎止血法池是最简单、最有效的临时止血方法。四肤大血管出血加压包扎不能有效止血时河采用止血带止血法并可将患肤抬高以减少出血。

(2)根据受伤部位选用合适的包扎用物及包扎方法。包扎方法包括绷带包扎法、三角巾包扎法、多头带包扎法和丁字带包扎法。包扎具有保护创面、压迫止血、减轻疼痛及骨折固定等作用。包扎前注意创面的清洁、消毒、四肤包扎时注意保持肤体功能位置包扎顺序为从下向上从左向右从远心端向近心端包扎松紧度适宜往意观察肤体末端颜色、温度。骨隆突处应加衬垫,以保护受压皮肤。固定绷带时打结应在肤体外侧面不可在伤口处、受压处、摩擦处和骨隆突部打结。

(3)对于骨折、关节严重损伤、月支体挤压和大面积软组织损伤的伤病员应采用临时固定的方法,以减轻疼痛诚少并发症并方便转运。颈推骨折的伤员取仰卧位枕后垫一软枕,头的两侧各垫一软枕或衣服卷固定,头部用绷带固定在担架上,限制头部前后或左右晃动。胸、腰推部骨折的伤员平卧于硬质担架或木板上伤部垫软垫预防压疮再用带子将伤病员固定使其躯体不得转动。四肤骨折固定前包扎伤口J高时固定用的夹板要超过断骨两端的关节。

4.5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在实施基础生命救护时,即开始注意脑复苏极早头部降温,以提高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保护血脑屏障诚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减少脑细胞的损害。可采用冷敷、冰帽、冰袋等降温措施还可用脱水药降低颅内压等。

4.6对症治疗对于伤病员的各种急性症状河采取降温、止痛、止咳、平喘、解痉、角军毒等救护措施。

5安全转运

经过现场急救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快将伤员转运到医院急诊科使其得到进一步治疗和护理。转运过程中继续监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等,进行不间断的有效救护始伤员以持续的生命支持。有抽搐与痉挛者应取下义齿河用牙垫,防止舌咬伤。根据伤员的情况对司机提出行车要求。做好抢救、观察、监护记录。

6重视心理关怀

篇10

【摘要】目的:主要研究骨盆骨折患者早期使用骨盆外固定架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自1998年开始至今的97例骨盆骨折患者早期应用外固定架进行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这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判,其中72例为优,18例为良,7例为中,优良率为92.78%。结论:对骨盆骨折的患者早期进行骨盆外固定术可有助于预防或纠正休克,特别是对早期出现了失血性休克的骨盆骨折患者,可更有效地降低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严重程度。同时还有创伤小、操作简单,下床活动早的优点,可以有效预防卧床产生的并发症,骨盆骨折早期采用骨盆外固定术进行治疗的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关键词】骨盆骨折;外固定架;临床体会

骨盆骨折多是高能量外力所致,常常伴有头、胸、腹或者四肢等多部位的损伤,出血较多,病情进展较快,死亡率很高,其中主要致死的原因是由于失血性休克[1]。对骨盆骨折伴大出血的患者,早期采用骨盆外固定支架进行治疗可以起到减少盆腔容量,降低出血量,进而有效地降低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严重程度,对休克的纠正有极大帮助,同时还可以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我院对1998年至今发生的97例骨盆骨折伴较多出血的患者,早期采用了骨盆外固定术进行治疗。从治疗前后结果进行分析来看,所有患者的疗效都很满意,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临床资料  本组97例患者中,男性92例,女性5例,男女之比约为18.4:1;年龄均在18-59岁之间。这组患者受伤的因素可分为交通伤、坠落伤和压砸伤。其中合并症尿道断裂6例,尿道断裂阴道破裂2例、失血性休克27例、颅脑外伤24例、肺挫伤13例及其他部位骨折46例。

1. 2 手术方法  骨盆骨折患者如果出现了休克表现,需在充分补液输血,生命体征基本恢复平稳后,立刻进行骨盆骨折外固定支架外固定术;如果患者同时有颅脑,胸肺,尿道、会阴或者其他部位损伤,那么也要由相关科室的医护人员同时对其进行处理[2-3]。如果确诊为T ile C型骨盆骨折,由于存在垂直位方向的移位,要同时进行移位侧下肢股骨粗隆下或股骨髁上的骨牵引,如果骶髂关节经X线片检查复位满意的,可继续卧床保守治疗。如果骶髂关节复位差,则需待生命体征平稳后5—7天,二期进行进一步手术治疗;骨盆骨折外固定支架外固定术具体操作过程中:患者取平卧位,医生仔细查看骨折的具体情况同时对进针的位置进行准确定位。第1枚螺丝钉旋入体内的位置是髂前上棘后上方1 cm 处。髂骨内、外板,用手拇、示指进行固定, 在两指之间做深达骨面的皮肤切口,在髂嵴间用骨钻钻入1cm,取与矢状面呈45°向外倾斜的方向。将螺丝钉旋入髂嵴钻孔内5 cm的深度,将第2枚螺丝钉旋入距第1枚螺纹钉约4cm 的位置, 将其旋入髂骨翼约5 cm的深度;在其对侧髂骨翼的相应位置,以同样方法旋入2枚螺纹钉,将其固定好,同时初步安装骨盆支架, 将固定架的钢针夹块固定牢,放松万向接夹块头。抓住螺丝钉在X线的透视下进行复位,对骨折端和耻骨联合的复位情况进行观察。当复位达到满意的效果后,即将万向接头夹块进行紧锁。手术完成后,经X线片证实复位满意则需卧床休息2--3个月,如为T ile C型骨盆骨折,要同时进行移位侧下肢股骨粗隆下或股骨髁上的骨牵引,骶髂关节经X线片检查复位满意的,也可继续卧床保守治疗2--3个月。如果骶髂关节复位差,则需待生命体征平稳后5—7天,二期进行进一步手术治疗

2 结果

本组97例骨盆骨折的患者在出院后均进行了半年到11年不等的随访,骨折都在半年内得到恢复,没有再次移位出现。根据骨折复位、疼痛程度、行走步态、肢体长短及髋关节活动度及相关文献的骨盆骨折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价为:(1)复位为优的72例,骨折基本达到解剖复位,术后无疼痛,步态平稳,双侧肢体等长,髋关节及行走活动正常;(2)复位为良的18例,骨折复位基本满意,术后很少疼痛,双侧肢体偏差在0.5cm内,髋关节及行走活动正常。(3)复位为中的7例,骨折端复位稍差,术后时有疼痛,双侧肢体偏差在2cm以内,髋关节及行走活动正常。

3 讨论

骨盆的损伤主要是由高能量所引起,常合并其他脏器的损伤,创伤后往往会大量出血,易引发失血性休克,而且又由于骨盆为扁状骨,松质骨含量多,高能量伤易引起脂肪栓塞,这两者是导致患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4],所以在出现失血性休克和脂肪栓塞的症状时要进行积极的抗休克和脂肪栓塞的治疗挽救生命,过去一味采取保守治疗,结果延误了对骨折端复位止血---抗失血性休克和减少脂肪栓塞的最佳时间,不仅对抢救生命不利而且也使康复时间延长,出现的并发症增多。而早期骨盆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于已有失血性休克患者来说风险大、创伤大,术中出血量多,手术所需时间较长,故骨盆骨折的患者早期进行切开复位并不是最佳的方法。骨盆骨折运用外固定进行治疗时,则可以尽早的复位骨折端,降低出血量和减少脂肪栓塞发生率,其主要的原因:(1)使骨折端复位挤压,,减少骨折面的进一步出血和脂肪的进一步释放,同时帮助血凝块尽早形成。(2)降低骨折面的活动频率减少疼痛,有利于纠正疼痛性创伤性休克(3)使腹膜后的容量降低,填塞腹膜后血肿[5]。有些学者的研究表明骨盆骨折后立即进行外固定术可将患者的死亡率由 41%降低至21%。骨盆外固定架手术是微创手术的一种,操作简单,固定相对牢固、手术时间短。另外,外固定支架能使骨盆环尽早固定,以便实行进一步检查,也可预防尿道、阴道、直肠等再次受到损伤,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这组97例患者中均使用了骨盆外固定架进行治疗,其优点为:患者损伤小、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可进行调节、并发症少等优点。这种治疗方式不但可以作为长期的治疗方法,而且也可作为临时固定的方法[6]。根据骨盆稳定情况和暴力情况将T ile骨盆骨折分为三型:A型为稳定型骨折,患者只需卧床休息,大多数都无需进行手术。B型为旋转不稳定、垂直稳定的骨折,仅需外固定支架治疗即可。C型的骨盆骨折,不但包含旋转不稳定还增加了垂直方向的不稳,骶髂关节前后韧带群均受到损伤,仅仅使用外固定架固定效果不理想,为了对抗垂直方向的移位还要进行骨牵引,这样才能使骶髂关节复位达到满意效果,术后可能要进行二期骨盆骨折内固定术或者继续进行骨牵引。总之,骨盆骨折早期采用骨盆外固定架治疗不仅对挽救生命有极大益处而且也基本能很好地治疗各型骨盆骨折,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陈爽.骨盆骨折的急救护理 [J]. 中国医药导报. 2010(08)

[2] 赵海娟.创伤性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J] 中国中医急症. 2010(02)

[3] 连和勤.骨盆骨折三种常见并发症的护理 [J] 医药论坛杂志. 2009(21)

[4] 徐浩.骨盆骨折31例并发症的护理措施及体会 [J] 南通医学院学报. 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