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科学与管理范文

时间:2023-10-24 18:04: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行为科学与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行为科学与管理

篇1

关键词:行为科学管理会计管理体制

时代进入21世纪,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革命席卷着经济生活每个角落,其对我们的冲击不亚于工业革命的影响,一种以低资源消耗,高技术附加的新产品,新服务充斥着市场,产品的个性化特征愈来愈明显。一种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兴起。把知识作为企业最关键的资源,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增值。管理的重心由内转向外,由物、财转向知识进而转向人。投资取向以智力投资为主体,人员组成以高智力员工为主体,资产组成以人才和知识物化的无形资产为主体。企业围绕产品、服务信息一体化展开竞争,市场的边界日益全球化,竞争日趋剧烈,合作和竞争成为企业新的价值取向。过去在工业经济上创造的金字塔组织模式逐渐向扁平化的分布集中模式转变,传统的成本领先战略,差别化战略,专一化战略逐渐失去了先进性,创新成为时代新的主题。经营理念的创新、技术的创新、管理的创新,追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新思路。传统的一味向内挖潜,转向向外增收为主。更注重人性化的管理理念,鼓励员工参与企业目标的制定,强调企业与个人全面协调发展,既充分授权,又注重实效,注意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部门之间的协调,培养员工的参与意识。同时新的知识经济为我国企业全面参与国际市场提供了机遇,也带来后发优势,但也带来极大的风险,笔者深深的觉得管理会计必须迎合这一创新时代的主题,融合吸收多交叉学科的理论成果。特别是行为科学的理论成果,以新的思维、新的角度去改造传统的管理会计理论,我们必须努力地从战略会计的层面去考虑问题。从“全息”会计的理念去提练、优化我们的会计信息系统,充分注意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相关性,以行为科学的理念去解决管理会计遇到的难题,相信管理会计一定会创造出适合我国国情的21世纪的新模式。

一、传统管理会计的缺陷

(一)价值链太短。传统管理会计侧重于企业内部的作业。采用的是价值增值的观点,重点分析的范围从支付供应商货款开始,到收取客户的价款为止。最终目的是谋求两者之差最大化。传统管理会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项目的收益进行了预测与分析,但对风险的估计与评价不够充分。而且传统管理会计并没有注意到企业和供应商之间的联系,对原料的获取可能有更大的价值,对其投入一定数量的资金可能会得到更大回报,即良好的供应商关系会对企业的生产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而这种作用在零存货思想中会体现得更加明显。同时传统管理会计还存在价值链结束太早的缺点。没有意识到企业和最终消费者之间的联系仍有很大的价值,仅仅分析到销售为止是不够的。

(二)缺乏注重外部环境的战略观念。成功的企业管理战略就是要创造和支持持久的相对竞争优势。管理会计应当指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所处的相对地位,提供有利于企业针对竞争进行战略调整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例如从市场占有额的变化中可以看出企业竞争地位的相对变化,如果管理会计报告中包括市场占有额等非财务信息,那么,无疑会提供管理会计的相关性,使企业在决策之前有针对性,有充分地预防。超越传统管理会计的范围,进一步联系同行者,分析研究企业竞争优势。通过与外部竞争者的比较,研究本企业本量利和长短期决策相对变化,这对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来说更有意义,但传统的管理会计却未能提供和解释这些信息。

(三)研究的内容比较单一。传统的管理会计特别重视用数学模型来讨论预测、决策的行为,很少考虑人的因素。众周所知,一个企业的组织管理,是由几个因素结合在一起,即财力、物力、人力等,如何有效地运用以上几个因素,也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问题。在当今知识经济的时代,人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人作为知识的载体、知识的创造者、传播者、使用者、继承者、发展者,成为组织关键性的战略资源,才能生产出适销对路、物美价廉的产品,才能具有竞争优势。只有有效运用人力资源,才能创造企业的辉煌。但传统管理会计却没有做到这一点。

二、完善管理会计的措施

(一)延伸价值链。价值链不能局限在购买材料到销售产品阶段,应对消费者产品的使用、保养、维修、处置给于充分的关注,并定期定时对消费者使用产品进行普查,吸收消费者的意见。著名的战略管理家波特将价值链描成一个企业用以“设计、生产、销售、交货以及维护其产品”的内部过程或作业,这就是说,企业的价值链并不是内部封闭的,而是一个两端开放的系统。只有这样企业才有活力和竞争力。反之,企业就难以把握和降低顾客的成本和满足市场的需求,竞争优势就很难建立。

(二)改变评价企业业绩的尺度。传统管理会计只注重财务指标分析,一般以投资报酬率来评价企业业绩,忽略了非财务指标分析,如创新和质量、市场需求、工作能力的提高、市场占有率。随着信息时代扑面而来,使得有些非财务指标反而成为影响企业长期竞争地位地重要因素。企业利润是否稳定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竞争地位的变化。为此,战略管理会计将战略管理思想贯穿于企业的业绩评价之中,以竞争地位的变化带来的报酬取代传统的投资报酬指标。对采用不同的战略行为进行比较企业的竞争地位。以及由此带来的报酬变化,从而对新的战略方案进行评价和决策。战略管理会计应服从于企业的战略目标,战略管理会计正是通过对竞争对手的分析,运用货币的和非货币的指标,借助战略性业绩取得整体目标的一致性,增强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

(三)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经济的一个特征就是以智力和高新技术产业为投资对象。坚持人以为本,充分挖掘和使用人力资本作为企业管理中的首要问题。在一个企业中,一切经济活动都要通过人来完成,而人是有生命、有思想、有感情、有创造力的一种复合体,人是企业的主体,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是通过人来实现的,而人们的工作态度对于实现一个组织目标是至关重要的。通过激励人来获取最大的人力资源价值,改变泰罗时代的“经济人”为“社会人”,克服以往管理者追求短期利益而不重视人力资源的急功近利行为,实现管理方法论的根本转向。即由“以生产为中心”到“以人的行为中心”的转变,由以物质利益的刺激和以强迫监制为主要手段的管理转变为按人的行为和心理规律的管理。对每一位有创新、有发明的员工都给予奖励,尽可能把员工的潜力挖掘出来。

三、行为科学与管理会计关系

对于什么是行为科学,目前国内外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概括起来主要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理解,把行为科学解释为包括研究人的行为以至动物的行为在内的多种学科,是一个学科群而不是一门学科。得到公认的行为科学学科,有心理学、社会学、社会人类学以及在观点和方法与之类似的其他学科部分。狭义的理解则把行为科学解释为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以及

其他与研究人的行为有关学科的理论。1980年出版的英文版《国际管理词典》将其定义为“行为科学主要是有关对工作环境中个体和群体行为进行分析和理解的心理学和社会学学说。其应用包括信息交流、创新、变革、管理风格、培训和评析等领域”。它强调的是试图创造出一个最优工作环境,以使每个人既能为实现公司目标,又能为实现个人目标有效地作出贡献。同时从心理和社会两方面去理解人、诱导人、激励人。因此,有人通俗地把它叫做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科学。迄今为止,人们对怎样给管理会计下定义尚未达成共识。但多数学者认为管理会计是相对于传统的财务会计而存在的概念。它侧重于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是指在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强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实现最佳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以现代企业经营活动及其价值表现为对象,通过对财务等信息的深加工和再利用,实现对经济过程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责任考核评价等职能的一个会计分支。众周所知,管理会计的工作环境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企业;其奋斗目标是确保企业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其对象是企业经营活动及其价值表现;其手段是对财务信息等进行深加工和再利用,其职能必须充分体现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其本质既是一种侧重于在现代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中直接发挥作用的会计。那么行为科学与管理会计又存在着何种关系呢?

(一)行为科学影响着管理会计。在任何一个单位和企业,人是起重要和决定作用的因素。一个企业的成功与失败与企业的行为科学是分不开的,企业的行为科学可分为集体行为科学(全体员工)、个人行为科学(法人)。作为管理会计实践的理论总结和知识体系,管理会计学的形成与现代行为科学的完善过程密切相关,现代行为科学不仅奠定了管理会计学的理论基础,而且不断为充实其内容提供了理论依据,从而使管理会计学逐步成为一门较为科学的学问,能够更好地用于指导管理会计的实体,使人按照一定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需要行动,更好地促进社会和人类自身的发展,维持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实现企业最优化。巨人集团的成功与失败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巨人集团失败的原因有过多的个人行为,缺少团体行为,较多的个人行为盲目追求速度、盲目扩张搞多元化,在一些不是自己优势的领域铺很大的摊子,最后在财务上陷入困境。如今的巨人集团,更注重民主决策,充分发挥团体精神,积极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职工的想象力、独创力和创造力,实现自我指挥、自我控制,促进人们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

(二)管理会计发展决定了行为科学模式。第一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会计与当时以经验和直觉为核心的传统管理方式相适应,传统管理会计的内容主要包括预算和控制,尽管后来人们充实了成本性态分析、本量利分析以及变动成本法等管理会计的基础理论和方法,但在实践中管理会计行为还始终停留在个别或分散的水平上,着眼点仅限于既定决策方案的落实和经营计划的执行上,其职能只体现在“控制”方面。也就是美国泰勒倡导科学管理,把它称为“泰勒制”。它的核心是标准化,它首先要按科学方向制定生产标准;然后根据生产标准由工程技术人员设计出“科学的”操作方法和工具。最后,通过管理人员对工人的严格监督和控制加以实施。“泰勒制”强调了管理的科学性、精密性,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但是当时的管理者对人的认识是片面的,他们把工人当作机器的附属品,认为工人做工的目的就是为了拿工资,只要给他们钱就可以刺激工人的积极性。行为科学建立在“经济人”这个假设基础上的,企业投资者作为“经济人”,其目标函数是企业利润最大化,工人作为“经济人”其目标函数是工资收入最大化。第二阶段,20世纪50年代起,世界经济进入战后发展,技术革命的浪潮日益高涨,迅速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进步。表现在新装备、新工艺、新技术得到广泛采用,产品更新换代周期普遍缩短,新兴产品部门层出不穷,资本集中规模越来越大,跨国公司大批涌现,迫使人们必须考虑如何转变观念,适应市场需要的问题,将过去的以生产为中心的生产型管理模式调整转变为以开发市场、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也就是当时美国的管理学家梅奥得出的结论,从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和管理学角度对人际关系进行综合研究。物质利益要求已经不是工人的第一需要,经济刺激作用大打折扣。更重要的是工人和工人之间的关系,工人与管理人员的关系即社会因素,从而创造了人际关系学说。以上两阶段说明了不同的会计发展阶段也决定了这一阶段所适应的行为科学的规律。

(三)行为科学与管理会计有机结合。行为科学是行为科学的一般理论在各个具体领域中的应用,在会计当中,应该与管理会计有机的结合。90年代以来,财务会计管理体制转轨变型,会计界开始走上国际惯例接轨的正确道路,为管理会计在中国的发展创造了新契机,管理会计应适应现代经济管理要求,不仅完善发展了规划控制会计的理论与实践,而且还逐步充实了以“管理科学学派”为依据的预测决策会计和以“行为科学”为指导思想的责任会计。实践证明,只有把两者学科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它更加完善。

四、管理会计的未来展望

(一)管理会计的环境不断地变化。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经营战略、信息加工技术的社会环境变化,将导致管理会计研究的目的、内容、方法也相应变化,企业管理也采取了相应的对策,如市场占有率、竞争能力分析,改变传统管理会计那种静态分析研究而用动态及不确定性的研究理论与方法。

(二)管理会计信息多元化。以人为本的时代,不仅要求企业重视人的行为激励机制,而且要有开拓创新精神得以充分发挥的机制。作为以企业进行预测、决策、实施决策和达成决策目标提供有用信息为其基本职能的管理会计,就必须提供灵活、多样的涉及到物质和精神多层面的多元化信息。物质层面信息要求采用有效的激励方式和业绩考核方案,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行为积极性,使人在开始行动之前就有积极的行为意识,在行为过程中能做到有意识的自觉控制,是企业有关人员为达成各项目标作出尽可能大的贡献。精神层面的信息包括企业职工有良好的精神风貌、工作热情、团队精神、企业内部组织协调性、整体环境、文化氛围等。新的管理会计将通过信息系统所产生相关管理信息,提供给企业经营管理决策者、执行者,在参与决策、参与经营管理中发挥直接作用。

(三)管理会计方法的创新。管理会计研究将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从过去单一的数学模型讨论企业经营决策变为以数学模型为基础并结合非财务指标来分析企业实现的目标。把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结合起来,因时、因事、因地制宜,灵活掌握,建立符合实际较高层次数学模型。改变事后控制与监督为事前控制,将短期行为(短平快行为)变为长期行为。多学科互相渗透,多种研究理论与研究方法相结合,把行为科学社会心理学、群体动态学、供理理论等有关知识导人其中,使研究结果具有更为广泛的应变能力。

篇2

关键词 小学生 英语课堂 学习参与行为 教师 课堂管理行为

课堂学习参与又称学习投入,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活动方式和行为努力程度”[1]。学生的课堂参与从结构上可以分为课堂行为参与、情感参与和认知参与,其中课堂行为参与包含了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表现;课堂认知参与包含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用的策略,这些策略引发不同层次的思维活动;课堂情感参与包含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情感体验[1]。教育研究和实践都表明,学生的课堂参与是一切教学行为能取得教学效果的前提。

学生课堂参与的影响因素很多,其中,教师的课堂管理行为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教师课堂管理行为不仅有助于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将学生课堂不良行为降到最低程度,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潜能的释放,使学生参加有意义的学习活动达到最高程度[2]。本研究的目的就是探讨各类不同的小学英语教师课堂管理行为与学生课堂参与行为的关系,以期为改进教师的课堂管理行为提供参考与建议。

一、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的选取

选取一所小学四年级的275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他们来自四个平行班级,分别由两位教师执教,其中一位是新手英语教师,另一位是专家英语教师。专家教师的选择基于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校长、同行的肯定评价,案例中的专家教师教龄超过10年,现任学校英语教研组长、市级英语学科骨干教师。新手教师是一位刚入职的年轻教师。参加调查时,这两位教师已连续执教所教班级两个学期,这些学生在各自的英语课堂学习了两个学期,对自己的英语课堂环境较为熟悉。此次研究共收集有效样本为275份,样本中有137名是来自新手老师任教的班级,还有138份是来自专家教师任教的班级(详见表1)。

2.研究工具

很多研究表明,“学生评教”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因此,关于教师课堂管理行为的测量,本研究采用了学生报告自己对教师课堂管理行为感知的方法。为了解学生对教师课堂管理行为的感知,本研究自主开发了《小学英语课堂环境问卷》,问卷主要从课堂管理的角度对课堂学习环境进行测量。一般而论,课堂管理的内容包括课堂常规的管理、课堂秩序的管理、课堂环境的管理和课堂活动的推进[3]。在《课堂环境量表》核心题项的基础上,结合课堂管理的内容,以及小学英语课堂管理的特点构建了五个维度――课堂常规、课堂秩序、课堂氛围、学习活动和课堂人际关系,采用李克特式5级评分法――从不这样、偶尔这样、有时这样、经常这样和总是这样,共设20个题项。

另外,《英语课堂学生参与量表》的制定主要参考了孔启平教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一书中所设计的行为参与问卷、认知参与问卷及情感参与问卷的整体框架,在此基础上,结合小学英语课程目标的要求和小学生的特点改编而成。该问卷包括行为参与、认知参与情感参与3个维度。行为参与是指学生在英语课堂学习中行为的表现,它包含4个子变量:认真听讲、举手发言、参加课堂活动、课前准备。认知参与指学生在英语课堂中使用的反映其思维水平的学习策略,包含词汇记忆、理解、运用。情感参与指学生在英语课堂中的情感体验,包括兴趣、自信、成就感和焦虑感四个子变量。问卷采用李克特式5级评分法,共14题。

问卷涉及研究变量共为8个,它们分别是学生对教师课堂管理行为感知的5个维度――课堂常规、课堂秩序、人际关系、课堂气氛、学习活动;学生课堂参与行为自我报告的3个维度――行为参与、认知参与、情感参与。这8个维度的Cronbach Alpha值均高于0.6,最小为0.601,最大为0.841。说明本次涉及到的研究变量信度在可接受范围内,样本回答较为准确可靠,也即说明此次研究样本数据可用于进一步研究使用。

3.研究数据处理

本文数据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工具,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描述统计、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方差分析。

二、研究结果

1.学生课堂参与行为和学生对教师课堂管理行为感知的总体描述

研究发现,学生对教师课堂管理行为整体上表现出认可的态度。具体到每一个子指标(见表3),按照从“1”到“5”分别代表“从不这样”到“总是这样”,学生对感知到的课堂人际关系和学习活动的认可程度最高,得分为3.93,完全达到了满意程度。同时,在课堂常规、课堂秩序和课堂气氛3个维度的打分全部介于3.5~ 4之间,说明学生对于教师课堂管理行为这三个维度表现出较为满意的态度。学生对自己参与课堂学习活动表现的整体评价也较高,平均打分值全部介于3.5~ 4分之间,这说明学生较为认可自己在英语课堂中的表现。其中得分最高的是情感参与(3.86),行为参与其次(3.76),最低的是认知参与(3.50)。这说明学生在英语课堂学习中更多倾向于情感和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则相对较少。

2.不同授课班级学生课堂学习参与行为的对比分析

数据显示,专家教师班级学生在行为参与和情感参与的个别子项目上有显著差异,而两类学生群体在认知参与上则无显著区别。表4(见下页)数据显示:在行为参与维度的各个子项目(课前准备、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上,专家教师班级学生得分均明显高于新手教师班级学生,且p

3.不同授课教师课堂管理行为差异分析

专家教师的学生在对教师课堂管理行为的整体认可度上要好于新手教师班级。前者在教师课堂管理行为各个维度上的得分都明显高于后者(见表5)。根据数据分析,在“课堂规范”“课堂秩序”“学习活动”“人际关系”4个维度上,两种授课教师班级的学生体现出显著差异,这说明:专家教师上课时,学生更清晰地知道课堂要遵守的规范,课堂更有秩序,教师能关注到更多学生的需求,学习活动的设计更多样且合理,课堂人际关系更融洽。专家教师比新手教师能更有效地管理课堂。

4.教师课堂管理行为对学生课堂参与行为的影响分析

对教师课堂管理行为和学生自身的课堂参与行为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教师课堂管理行为的5个维度与学生参与行为的3个维度呈现显著的正相关,而且这种关系较为紧密。到底教师课堂管理行为的5个方面是如何对学生的课堂参与行为的3个维度产生影响的呢?

1.行为参与

课堂秩序、人际关系、课堂气氛和学习活动这4个维度对学生行为参与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研究模型公式为:行为参与=1.023+0.106×课堂规范+0.290×课堂秩序+0.279×人际关系+0.364×课堂气氛-0.299×学习活动。课堂秩序、人际关系、课堂气氛和学习活动这4个维度的回归系数均呈现出显著性,回归系数值分别是0.290、0.279、0.364、0.299,均大于0,说明它们会对行为参与产生正向影响关系。而课堂规范的回归系数没有呈现出显著性,说明它并不会对行为参与产生影响关系。

2.认知参与

课堂气氛和学习活动对学生认知参与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研究模型公式为:认知参与=1.035+0.067×课堂规范+0.117×课堂秩序+0.171×人际关系+0.621×课堂气氛-0.214×学习活动。课堂气氛的回归系数值为0.621,并且呈现出0.01水平上的显著性,学习活动的回归系数值为0.214,并且呈现出0.05水平上的显著性。而课堂规范、课堂秩序和人际关系这3个维度的回归系数均没有呈现出显著性,说明它们均不会对情感参与产生影响。

3.情感参与

课堂秩序、人际关系和课堂气氛对学生情感参与产生显著影响。研究模型公式为:认知参与=1.033+0.078×课堂规范+0.220×课堂秩序+0.254×人际关系+0.298×课堂气氛-0.188×学习活动。如公式所示,课堂秩序、人际关系和课堂气氛这3个自变量的回归系数均呈现出显著性,回归系数值分别是0.220、0.254、0.298,均大于0,说明它们会对情感参与产生正向影响关系。而课堂规范、学习活动这2个自变量的回归系数没有呈现出显著性,说明它们不会对情感参与产生影响关系。

总结上述分析可知:课堂气氛会对学生课堂参与的3个维度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课堂秩序、人际关系、课堂气氛和学习活动这4个维度会对行为参与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课堂秩序、人际关系和课堂气氛会对情感参与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并且课堂气氛和学习活动也会对认知参与产生正向影响关系。学生课堂参与行为与教师课堂管理行为的关系如图1(见下页)所示,实线箭头表示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虚线箭头则表示教师课堂管理行为的具体维度对所指的学生课堂参与行为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三、结论

1.小学生英语课堂上的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有不同的特点

从调查问卷结果来看,目前小学生英语课堂学习参与体现在行为、情感和认知3个维度上,这3个维度表现出不同的强度,其中情感参与程度最高,行为参与次之,最低的是认知参与。也就是说,小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浓,且能做到课堂行为规范,即做好课前准备、课上认真听讲、主动发言、乐于参加课堂活动。但运用学习策略进行学习,如根据发音规则来记忆单词、归纳和概括语言规则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表达的活动很少参与。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可能原因是小学英语教师非常关注学生情绪和行为的投入,而忽略其认知投入。有研究发现,不少教师过分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记忆与积累和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在语言技能的训练中往往强调模仿和记忆,而忽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这些教师过多地控制学生思维,剥夺了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学生的思维几乎成了“教学的荒地”[4]。语言既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5]。教师在课堂中应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使学生能够在实践活动中发展语言和思维能力。

2.不同任课教师班级的学生课堂参与行为存在差异

研究发现,小学生英语课堂学习参与行为受到任课教师的影响,不同任课教师班级学生的课堂参与行为存在差异。通过对比专家和新手教师班级学生的课堂学习参与行为可以得知,这两类学生在行为参与的各个维度上呈现出显著差异,在情感参与的一个维度,即英语学习兴趣维度上有显著差异,但在认知参与度上无差异。换句话说,专家教师班级的学生在课前准备、认真听讲、参加课堂活动三个方面的行为表现明显好于新手教师班上的学生,专家教师班级学生也更能体会到英语学习的乐趣。而在课堂管理行为的四个方面,即课堂规范的设置、课堂秩序的维持、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学习活动的组织,专家教师得分也明显高于新手教师,也就是说,专家教师的课堂管理行为更为有效。这对于教师课堂教学的启示是,学生的参与行为具有可塑性,它可以通过课堂管理和其他的干预措施提升和改变。

3.教师的课堂管理行为对学生课堂参与行为有显著影响

研究发现,教师课堂管理行为的各个方面对学生课堂参与行为有预测作用。其中,学生的行为参与受到课堂秩序、人际关系、课堂气氛和学习活动的影响;学生的情感参与受到课堂秩序、人际关系和课堂气氛的影响;学生的认知参与受到课堂气氛和学习活动的影响。由此可进一步得出结论,课堂气氛是学生课堂参与行为的重要预测变量,课堂气氛是指师生在课堂上共同创造的心理、情感和社会氛围,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小型的心理环境,对每一个学生形成一种潜在压力,使其产生“从众倾向”,制约学生的行为模式。课堂气氛还能够作用于学生的情绪,从而影响其思维。因此,课堂气氛对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教师要努力构建积极的课堂气氛,以增强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学习机会。而课堂规范对学生课堂参与行为的各个维度而言,都不是重要的预测变量。

参考文献

[1] 孔企平.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参与[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 Vernon F.Jones & Louise S.Jones.全面课堂管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3] 陈时见.课堂管理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 王灵滨.开垦英语课堂的思维荒地[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1(6).

篇3

关键词:周围血管;急性损伤与修复;显微外科;循证护理

近年来随着社会环境危险因素的增多,交通事故、机械事故、意外伤害等原因致周围血管急性损伤患者例数逐年上升,及时有效的止血、抗休克、处理合并伤情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生物学材料的发展,血管损伤治疗取得突破性进展,周围血管急性损伤死亡率得到有效控制,围手术期护理成为影响患者结局的主要因素[1]。某院2012年4月~2013年5月共收治周围血管损伤52例,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52例,其中男48例,女4例;年龄12~59岁,平均(29.1±5.2)岁;开放性损伤48例、闭合性损伤4例;致伤原因:利器伤害13例、撞击伤23例、绞轧伤11例、其它3例;损伤血管类型:股动脉9例、股静脉6例、动脉11例、胫静脉10例、其它16例。受伤至接受救护时间:30min~72h,平均(2.2±0.7)h;合并伤情:骨折32例、大范围软组织挫伤11例、周围神经损伤10例;临床表现:休克4例、出血甚急43例、14例体温降低、7例伴有明显肢体肿胀。

1.2方法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据患者伤情给予显微镜下血管修复术、端端吻合术、血管移植术等手术。

护理:①抢救护理:?配合医师详细观察患者症状,获取体征信息,视血管分布、伤口、出血状况可较容易的辨明出血部位,针对闭合性损伤或伤口较小者,应据出血症状、肢体缺血情况、脉动情况发现出血,伴有局部肿胀、淤斑者应警惕出血可能,及时转外科或显微外科治疗;?明确出血后,使用多层纱布加压包扎止血,或应用气囊止血带伤口近端加压止血,同时抬高受伤肢体,促血液回流,若仍不能有效止血,应徒手按压止血,快速建立静脉通道,留置针孔、迅速补液、补血,做好相应的术前准备,立即安排手术;②术中护理:协助完成麻醉,行血常规检查并显露切口,配合医师完成合并伤情处理与显微外科修复;③术后护理:?严密监护:皮肤温度、血压监测,若见患肢远端肢体皮温下降、肿胀、足背动脉搏动消失等异常症状,及时通报主治医师;持续观察血流运转情况,急诊手术后可能遗留尚未完全形成的栓塞,护理时应定时进行毛细血管充盈试验,若皮肤呈暗红而非苍白色,可能出现血栓,及时通报处理;?针对顽固性血管痉挛,采取预防性护理,注意保温;?预防骨筋膜室综合征,若见局部皮温升高、肿胀、足动脉波动微弱且时隐时现甚至消失,应提高警惕,发现异常及时通报医师;?发现溶栓对症处理后加强监护,严密检测血压,针对复发风险较高患者,可于病房备用沙袋、鱼精蛋白、尿激酶等药物;?心理护理:急性血管损伤患者因致伤突然,伤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术后有截肢致残疾的可能,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心理波动,护理人员应做好心理抚慰,着重强调治疗的有效性与护理的必要性;?疼痛护理:术后伤口疼痛、肢体胀痛患者比重较高,患者易出现失眠症状进而影响治疗效果,镇痛泵是较为理想的镇痛方法;④出院健康教育:微创外科收治患者伤情、手术情况差异较大,院外护理内容也不尽相同,如合并骨折等伤情患者,出院后需配合康复锻炼以促进患肢功能恢复,部分伤口较大携带敷料出院者应注重皮肤护理,等[2]。

1.3统计学处理 数据应用SPSS18.0软件操作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以数(n)与率(%)表示,P

2结果

52例患者手术均存活,抢救救护成功率达到100%。42例患者住院期间损伤血管恢复良好,远端无缺血与缺氧、水肿标准,无高危血象,顺利康复出院,总有效率达到80.77%。4例患者合并有肢体骨折,处理骨折伤情后行显微外科血管股动脉血管修复,但因伤情较重,修复失败,患者生命体征转危,经家属签字同意后进行截肢,术后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3例绞轧伤患者,均为手指绞轧,连同断指入院,行断指连接、血管修复,因时间过长、留存断指活性较差,续接恢复较差,断指坏死行二期截肢。3例出现迟发性血栓,经血管数字造影后应用鱼精蛋白、尿激酶等对症治疗,并配合严密监护,患肢得以存活。出院后无因家庭护理不当复查诊者。治疗结局见表1。

3讨论

外周血管急性损伤伤情可轻可重,部分患者经简单的包扎急救,接受血管修补术即可治愈,甚至无需住院,但部分患者可合并四肢多发骨折等严重损伤、失血甚多、出血汹涌,出现休克等症状,救治不及可致死亡,治疗需控制骨折等严重伤情,配合显微外科行血管修复术[3]。本次研究中多数患者伤情较轻,未合并骨折等严重损伤,经单纯血管修复、血管移植术,应用对症治疗与护理后康复出院。因穿刺、撞击等致伤患者,血管伤情一般较重,护理难度较大、技术性强,如断指续接对护理质量要求极高,医院应提高高危患者护理标准。

参考文献:

[1]刘伟,黄先功,亢长江,等.周围血管损伤的显微外科治疗[J].临床医学,2009,29(7):37-39.

篇4

【关键词】课堂管理;英语课;教育;改革

在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教师的课堂管理水平往往可以决定一节课的成败。教师在英语课堂上并不是单一的灌输英语知识,还会对学生的情绪和行为习惯造成很大的影响。在倾向于能力教育的今天,教师对课堂的管理能力和方式都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本文将对高专英语课堂的管理方式和教学行为进行详解。

一、教师课堂管理方式

课程管理方式是指教师对上课过程进行管理,调动各方教育资源、协调各方因素而使教学目的得到体现的过程。它的实现离不开教学课堂、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教学效率,课堂管理正是为了实现教育目标而调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的教师行为过程,其主要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吸取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行为有效性

教学行为是指教师在进行知识传授过程中一切行为,而教学行为有效性指能达到一定教学目标的教育行为。教学行为是否有效,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得到体现:首先在教课的过程中教学方式是否多样化,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教育行为是不是明确的,学生的参与力如何,教师教学的前提条件是不是围绕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堂中能否妥善解决突发事件,并根据不同情况调整教课的模式。如果这五个方面都达到了标准,那么所获得教育效果也是显著的。

三、课堂管理方式与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关系

(一)教学重点向学习过程转变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里更重视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认知程度、知识是否全面等,学习成绩成了唯一的评判标准,这样下来学生除了机械式的死记硬背,个人能力没有得到提高,创新思维也没有被挖掘。新课程改革中认识到了这种教育方式的缺陷,于是教育改革的重点并不是只看学生的学习成果,而是向过程偏移,只要了解学生解题思维,然后教师进行逻辑引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让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得到体现。

(二)引导学生向自主学习转变

不管是课堂管理方式还是教学行为的有效性都是指向学生的学习,因此有效性教学还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需要教师组织出精炼的教育语言,将自己消化好的教育模式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换一种方式进行英语题目的解答。英语是众多学生的软肋,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使学生可以开展有效的学习。

(三)良好的教育沟通模式

教学行为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是受学生和教师沟通方式影响的,尤其是高专英语教学,此年龄段的学生英语能力较薄弱,并且高专英语又是最重要的英语学习时期,如果前期基础打得不好,常常会变成恶性循环,使学生的英语学习生涯遭受瓶颈。因此在此段时间,教师要注意与学生之间的良好沟通,耐心了解学生们的需求以及提出的建议,把自己的教学计划和学生们的需求相结合,研究出一套既能达到教学目的又能解决“教”“学”矛盾的教育方式,利用宽松的课堂管理方式,改善死板的学习氛围。民主的教育方式、注重对话的教学行为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

(四)注重实践

高专英语学习同样要注重实践,常常会听到这样的例子:在学校学了几年,对于英语知识还是一知半解,但是出国学习一年,似乎掌握了英语学习的诀窍。这正是传统英语教学不注重实践的后果。因此开展有效的教学模式,就需要教师对课堂进行管理部署。设置多种模拟情景,增加学生说英语、用英语的机会。当然这种方式涉及到教师管理课堂的水平,如果没有很好的贯彻这一思想或是课堂管理计划还存在缺陷,即使让学生在课堂上彼此流利的交流,但是离开了课堂与外国人交流学生还是无法开口,排除学生自己沟通能力的因素,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还有课堂对于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锻炼不足,模拟对话已经流程化,缺乏学生思维的自主运作。因此有效的教学行为需要在课上开展多方面教学,不光是简单的对话、问答,还需要在歌唱、小品、画画等环节中锻炼学生的英语能力,拓宽学生英语知识的涉及面,锻炼学生在不同情况下运用英语的能力,有助于学生的发散式思维,从而提高英语的学习水平。

(五)因材施教,发挥教师特长

一方面,需要了解的是高专英语教师一般都不只在一个班级上课,因此教师涉及到了班级特色也不尽相同,有的喜欢自主学习,有的喜欢小组讨论,有的爱好沉默背书,有的爱好大声朗读。教育目标的多样性对于教师来说也是很大的挑战,因此教师不可一概而论,而是需要依据不同学生的学习习惯,做好课堂管理工作,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分配好个人教学、全班教学、部分教学所占的比重,只有符合自己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式才是有效的。

另一方面,不光是学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教师的受教育背景和成长环境也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方式的时候要结合自身的长处,例如会画动漫的英语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利用单词拼凑出动画图案,会唱歌的教师每节课花五分钟教学生唱几句英文歌曲等等,教师的这些特长并不需要专业化,这只是达成有效教学的一种媒介,是将课堂管理和有效性教学进行结合的一种手段。

四、结束语

高专的英语教师的课堂管理方式是为教学有效的,两者相辅相成,教师需依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任务,利用对课堂良好的把握协调共同达成教学有效性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 林菲菲;;谈高职英语精读课堂教学中的文化导入艺术[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8期

2 贺红玲;;浅谈英语课堂教学中导入新课的艺术[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年08期

3 唐淑平;;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2011年06期

篇5

关键词:体质健康;身体自我认知;健康行为管理

中图分类号:G804.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5-0639-03

健康信念模式的主要观点认为:个人的健康行为来源于个体对健康或对疾病抵抗的知觉,如果个体感知到体质健康状况不佳或自我评价不满意,那么这种认知评价便会成为他采取行动、调整健康管理的重要动机。关于大学生体质健康主、客观评价的一致性与自我健康行为管理,本研究主要围绕以下方面进行探讨:1) 体质健康等级评价来源于客观标准,身体自我认知来源于自我对身体的主观认知与评价,将探讨这两种评价之间的一致性;2) 通过体质测试,对不同体质健康等级大学生的身体自我评价及健康行为管理差异进行分析,探讨不同体质健康等级大学生自我身体认知的差异性及健康行为管理的差异性。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本文以大学生体质健康的评价和行为为研究对象,对330名深圳大学在校一至三年级的大学生进行体质健康等级测试以及身体自尊量表测试和健康行为进行调查。调查对象的大学生平均年龄为(21.3±1.60)岁;三项测试皆有效的大学生为271名,其中男大学生158名,女大学生113名。

1.2研究方法

1.2.1测量法1) 体质健康等级综合评价。采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大学生进行体质健康等级评价,评价指标为身高标准体重、肺活量体重指数、台阶指数、握力体重指数、50 m跑。评分的等级为:及格:60~74分;良好:75~84分;优秀85分~100分。

2) 自我健康认知。采用Fox等人(1990)针对大学生编制的身体自尊量表(PSPP)进行身体自我健康认知。PSPP主要用于测量个体对自己身体各方面的主观身体能力,量表包括身体自我价值感1个总量表和运动技能、身体状况、身体吸引力和力量4个分量表。根据Fox对大学生的连续研究以及经我国徐霞等人(2001)根据中国国情的修订研究,量表具有较高信度、效度。由于该量表中的运动能力、身体状况、身体素质反映了个体对自我健康主要方面的感知,我们将其应用于个体对自我健康的认知评价。

1.2.2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对大学生的睡眠、吸烟、喝酒、餐饮习惯、运动参与等健康行为进行调查。

1.2.3数理统计法数据采用Spss for Window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体质健康等级大学生身体自我认知主、客观的一致性为考察不同体质健康等级的大学生对身体自我认知的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是否具有一致性,对三组不同体质健康等级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等级分数与他们身体自尊(PSPP)各维度评分进行皮尔逊(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表1)。

在PSPP量表的5个维度中,运动能力反映个体运动方面的能力与自信等评价,身体状况反映个体对自我体质强弱、个体精力感、运动参与及运动参与的适应性等评价,身体素质反映了个体对自我是否强壮、力量、速度、爆发力等评价。这三个维度与学校体质健康等级评分的客观标准最为密切。三组不同体质健康等级的学生在PSPP这三个维度上的评分与他们体质健康等级分数,除优秀组在“身体状况”未具显著水平(P>0.05)外,其余的相关具显著性(p

不同体质健康等级大学生对体质健康的主、客观评价具有一致性反映了大学生作为高校学生,基于高等教育的文化背景、个性及社会文化背景的综合因素上,对自己的体质健康有较清楚认知,这点也是我们所期盼的。因为,如果一个人对身体的自我认知与客观标准差异过大,当身体处于较差状态时而主观认知感觉良好,那么,这种主、客观之间的差距会使个体在自我健康管理方面发生混乱、并导致参与身体锻炼的动力性减低。因此,无论是着眼于现在还是未来,无论是从现行体育教育或终身体育教育的角度,个体对自我体质健康的良好认知是个体实施良好的自我健康管理、参与身体锻炼的重要动力资源。我国许多精英科学家的“英年早逝”,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正是由于缺乏身体认知的主、客观一致性,因而在自我健康管理、参与身体锻炼等方面未能采取有效的行动。

2.2不同体质健康等级大学生身体自我认知的差异及健康行为管理的差异

2.2.1不同体质健康等级大学生身体自我认知的差异为探讨不同体质健康等级大学生身体自我认知的差异性,本研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三组不同体质健康等级的大学生PSPP 得分进行检验(表2)。

统计结果显示,三组不同体质健康等级的学生对运动能力的自我认知的差异非常显著(F=13.53,df=2,p良好组>及格组,采用LSD法进行均值多重比较显示:体质健康优秀组的学生对自我运动能力的评分高于良好组(p

在PSPP评分中,三组不同体质健康等级的学生在“身体自我价值”、“身体吸引”两个维度的得分没有显著差异(F=1.62,df=2,p>0.05; F=0.50,df=2,p>0.05)。由于PSPP身体价值与身体吸引两个维度的自我评价不仅受主观因素影响,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受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例如,对于身体吸引的认知,充满活力、健硕是因素之一,但受社会文化的影响,外貌的美丽、气质的优雅等也是身体吸引的一个方面,因此,三组不同体质健康等级的大学生这两个维度的主观评分没有差异性并不影响他们对身体运动能力及健康活力等方面自我认知的客观性。

关于健康行为管理,调查设计以吸烟、喝酒获得较低分数;睡眠、餐饮习惯、运动参与获得较高分数为健康行为管理的理想模式。调查发现体质健康优秀组的学生无吸烟现象,其余两个组虽然比优秀组吸烟多,但没有统计差异(F=2.29,df=2,p>0.05)。在睡眠、喝酒、餐饮习惯三个因子的得分,三组不同体质健康等级大学生之间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在运动参与方面,方差分析检验显示:三组不同体质健康等级的大学生在运动参与方面的差异非常显著(F=7.32,df=2,p

总体来看,不同体质健康等级大学生在睡眠、吸烟、喝酒、餐饮习惯的管理方面处于较为适宜的自我健康管理范围,社会调查发现的吸烟、熬夜、酗酒作为健康“三大杀手”,可以审慎地认为不是导致大学生体质健康处于低等级的主因素。而运动参与的差异性则可能是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等级的主要因素。

体质健康为优秀的大学不仅对身体自我认知具有客观性,而且在运动参与方面也优于其余两个组,反映了体质健康优秀组的学生在健康的自我认知和健康行为的管理上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同时还提示,大学生若想达到体质健康为“优秀”的等级,他们必须在运动参与上有更多投入。

本研究样本中,大学生体质健康等级为优秀的占17.7%,良好和及格分别占52.4%和29.9%。三个组的对比,只有优秀组表现出健康观念与行为的高度一致性,这意味着只有18%左右的学生在健康观念和行为管理上高度协调,而体质健康良好组和体质健康及格两个组,虽然对身体的自我认知上具有客观性,但从统计结果上分析,这两个组在运动参与方面与优秀组比较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两组组间的相互比较则存在运动参与的分界模糊。由此也看出,学生对运动参与的动力仅仅来源于对健康的自我认知或给予学生体质健康的一个等级评价还远远不够,即使学生对健康的自我认知为不满意,尚不足以在运动参与方面作出反应性的强化行为。因此,应开拓更为广泛的运动参与的动力模式,以促进从良好等级向优秀转化,从及格等级向良好等级的转化,从而也更好地发挥学校体质健康监测工作及体质健康等级评定对学生健康的指引作用。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1) 不同体质健康等级大学生对身体自我认知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和客观性。体质健康等级高的学生在运动能力、身体状况、身体素质三个维度上的身体自我认知为高分,而体质健康等级低的学生在这三个维度的身体自我认知为低分。2) 不同体质健康等级大学生在睡眠、吸烟、喝酒、餐饮习惯的管理方面处于较为适宜的自我健康管理范围,社会调查发现的吸烟、熬夜、酗酒作为健康“三大杀手”,可以审慎地认为不是导致大学生体质健康处于低等级的主因素,而运动参与的差异性可能是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等级的主要因素。3) 体质健康优秀组的学生在健康行为的管理上不仅表现为不吸烟、良好的睡眠和餐饮习惯,而且更突出地表现为更多的运动参与。4) 体质健康良好组和体质健康及格两个组在运动参与方面与优秀组比较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说明即使学生对健康的自我认知为不满意,尚不足以在运动参与方面作出反应性的强化行为。

3.2建议1) 充分发挥体质健康测试对学生健康的评估作用。目前教育部已要求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使学校对学生体质健康评价有了一个客观标准,应积极利用每年对学生体质健康的监测,发挥其对体质健康、体育锻炼效果的评估作用。通过对学生体质健康的综合等级评价,对学生的体质健康进行反馈,使学生在了解自我体质状况的基础上,通过具体的措施激发学生自觉地参与体育锻炼,终身追求健康身体和科学的自我健康行为管理。

2) 设立学生体质健康等级提升计划。即使学生从主、客观两方面认知自我健康处于不太满意状态,并有运动参与的意向,但往往并不一定能在健康行为强化方面得以体现。可通过学生体质健康测评,每学年根据学生体质健康测评结果设立一项体质健康提升计划,以计划促进体质健康的实施。该项工作可以结合体育(与健康)及课外体育进行。

3) 运动处方指导。当代大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科学锻炼理念,但是,面对书刊、网络巨大的信息以及众说纷纭的健身方法,尤其是如何针对个体状况、开展时间-效能高的体质健康锻炼,依然迫切需要科学指导。目前我们根据体质健康测评并开发运动处方,在校园网开设运动处方专栏,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的课内与课外互动机制,使学生的锻炼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美)赖斯(Rice, P, L.)著.胡佩诚,等译.健康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2] 朱敬先,著.健康心理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 孙延林,等.体育活动对大学生身体自我描述的影响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4,19(1):20-22.

篇6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指导 离退休管理 工作

人人都会老,家家都有老年人,尊老、爱老、敬老,这既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又是文明社会的标志。加强离退休管理工作,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措施,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改善老年人经济社会状况,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迫切需要。

1 我院老干部科的主要工作内容

1.1贯彻落实“两个待遇”,即离退休干部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如:在政治待遇方面,为离休干部和副县级以上退休干部征订报刊杂志,及时传达上级、医院文件精神,广泛征求他们对医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提高他们参政议政的意识,鼓励他们继续发挥余热;经济待遇方面,我院所有离退休职工全部纳入了社会统筹保障体系,保证离退休职工每月按时足额领到退休养老金,各项福利与在职工同等待遇。

1.2坚持重大节日慰问制度。

1.3接待来信来访,及时协调、解决、反馈相关工作。

1.4定期召开离退休职工座谈会及形式报告会。

1.5为离退休职工发放各项福利。

2 我院离退休管理工作的基本思路

工作中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维护老年人权益为核心,以制度建设为保证;以人为本,服务老人,以维护和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为出发点和立足点,紧密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医院发展需要,满腔热忱地为老年人服务。

2.1搭建活动平台,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达到老有所为 一是鼓励退休老同志参加市老年大学琴、棋、书、画等36科目的学习;二是组织我院离退休职工和副县级以上退休干部参加市委老干部局举办的各项活动;三是组织我院老年门球队参加市体育总会举办的全市《门球规则与裁判法》培训班及门球比赛等。

2.2注重人文关怀,积极主动做好老干部的管理服务工作 离退休管理工作者必须始终坚持把实现离退休职工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思考问题、安排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坚持用离退休职工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我们工作效果的标准,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的工作实践。

在日常工作中从细微之处入手,做到“三心三勤三必须”:三心:对离退休职工的生活、身体健康关心;给离退休职工解答问题耐心;帮助离退休职工解决问题诚心。三勤:勤与离退休职工谈心,随时了解他们的具体情况和想法;勤向相关部门反映离退休职工的建议和意见;勤向离退休职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医院发展形势,以利于疏通思想政治工作渠道。三必须:当有离退休职工生病住院时必须慰问;当有离退休职工或其家属病故必须到场悼念;对离退休职工困难家属必须关心。

篇7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双根清脑颗粒;行为学指标 ICAM-1

中图分类号:R2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10)01-0104-03

Laboratory Studies on the Effects of Shuanggen Cephalocathartic Granule on Model Ratswith Vascular Dementia in Behavioristics and the Expression of ICAM-1 on CMECs

WU Haoxin,LIU Xufeng,ZHENG Hongyan,CAI Jianwei

(Brain of Basic Researth of TCM Laboratory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210046, Jiangsu,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shuanggen cephalocathartic granule on model rats with vascular dementia in behavioristics and the expressionof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 ICAM-1) on cerebral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CMECs).Methods:Blood embolus collected fromrat left ventriclewas injected into encenphalon from external carotid artery of the same rat to establish model of mulitiple cerebral infarction. Rats in Chinese herb group were given shuanggen cephalocathartic granule .Rats in model group, sham operation group and normal group were given physiological saline in equivalence. The time of gettinglatency of platform and the times of spatial exploring were observed by Morris water maze . Immunohistochemistry was used detecting the expression of ICAM-1 on CMECs. Results: Compared with model group, the time of getting latency of platform in Chinese herb group significantly shortened(P

Conclusion:Shuanggen cephalocathartic granule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learing and memory ability of rat model of VD, the mechanisms might be related with the reduction of the expression of ICAM-1 on CMECs.

Key words:vascular dementia;shuanggen cephalocathartic granule ICAM-1;Morris water mazeEthology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在脑血管病基础上发生、发展起来的老年常见痴呆之一。临床以多发性梗塞引起的痴呆最为多见。理论研究表明[1]:VD的病理关键为热毒损络,瘀血阻脑,痰浊蒙窍。瘀血痰浊贯穿VD发病的始终,而痰瘀互结,久滞不化,酿毒损髓,败坏脑络则是VD发生及演变的核心环节,故清毒活血化痰法应为VD基本治疗法则之一。根据这一治疗法则,笔者在临床以葛根、板蓝根、凌霄花、郁金、薏苡仁等药配伍组成具有清毒活血化痰功能的复方治疗VD。临床研究表明该方治疗急性期VD临床综合疗效达90%[2]。在上述研究基础之上,笔者将清毒活血化痰复方制成双根清脑颗粒,并通过动物实验观察了该颗粒对VD模型大鼠行为学以及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ICAM-1表达的影响,现将实验结果报道如下。

1 实验材料

1.1 药品与试剂 双根清脑颗粒(由葛根15g、板蓝根15g、凌霄花10g、郁金10g、生薏仁15g等组成)南京中医药大学海洋药物研究中心提供,用0.9%的NaCl配成每毫升含药物2g的混悬液冷藏备用。CD54免疫组化测试剂,Mouse anti Rat CD54(ICAM-1),批号200812。羊抗兔IgG,批号200810。SABC试剂盒,批号200812。上述试剂均购自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1.2 实验动物 SPF级雄性SD(Sprague-Dawsley)大鼠,由南京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号:SCXK(苏)2002-0012。

1.3 主要实验仪器 CMIAS图像分析仪,CMIAS98A,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石蜡切片机:RM2145,德国LEICA公司。Moriss水迷宫:淮北正华生物工程公司。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分组 SPF级SD大鼠,体重270~300g,共96只,实验前适应性喂养1周,实验前和实验时自由饮水和摄食。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分为为4组:正常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组,每组大鼠24只。每1组又分为造模后1天、3天、7天、14天4个亚组。

2.2 动物模型制作[3] 无菌状态下同种SD 大鼠左心室内采血,37℃温箱内干燥,研碎后200μm 筛孔过筛制成栓子,应用时按栓子1 mg 加生理盐水0.3mL 配制,摇匀成混悬液。0.4 %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大鼠(40mg/kg) ,颈正中切开皮肤,钝性分离右侧颈总动脉和颈外动脉,结扎颈外动脉远端,微动脉夹暂时夹闭颈总动脉,于颈外动脉近侧端切一小口,将连接注射器的中空细管逆行插至颈总动脉分叉处,在靠近已插入的细管处结扎,松开动脉夹开放颈总动脉,注入混悬液0. 5mL ,结扎颈外动脉近端,缝合皮肤。对照组中空细管只插到颈总动脉分叉处,不注入任何液体。正常组不作任何手术。

2.3 实验治疗 各组除正常饲料喂养外,中药组每日给予双根清脑颗粒灌胃,剂量为8g/(kg•d)。正常组、模型组、假手术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每日治疗1次。

2.4 Morris水迷宫实验 各组第14天亚组大鼠,从第9天开始进行Morris 水迷宫训练, 该训练包括隐匿平台搜索实验和探索实验。Morris 水迷宫由圆形水池和自动录像及分析系统两部分组成。水池内放入奶粉使它成为乳白色, 平台放置水下1.5cm, 实验时把动物每次随机面朝池壁放入水池中,大鼠在水池内游泳直到找到隐匿在水面下的平台为止, 120s后未找到平台者, 将其引至平台。动物熟悉平台2 次后, 每只动物每天上下午各训练1 次, 连续训练3天,最后1次得到隐匿平台搜索实验数据。第4 天撤除平台, 任选1个入水点将大鼠放入水中,大鼠在水中游泳60s, 测量60s内大鼠穿越目标(原平台位置)次数, 得到搜索实验数据。

2.5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ICAM-1表达的测定 各组大鼠麻醉后经升主动脉快速滴注100~150mL生理盐水,再经350~450mL 4℃4%多聚甲醛灌注固定1~2h,及时取脑。4%多聚甲醛4℃后固定2~4h,置于75%乙醇中冰箱0℃以下保存。常规脱水、浸蜡、石蜡包埋,最后在石蜡切片机上从前极开始连续作厚度为5μm的切片,切片隔二取一,至收集到10张切片后为止。用免疫组化(SABC)法染色,具体方法严格按试剂说明书进行。DAB染色、封片。

2.6 计数及统计学处理 各组大鼠Morris 水迷宫实验所获隐匿平台获得搜索时间与空间搜索次数,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 方差分析方法判断结果。ICAM-1阳性细胞的计数,应用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CMIAS 98A 图像分析仪系统)分析切片,每张切片不重复取5个视野(×200),计算每视野下ICAM-1阳性细胞(DAB显色为阳性细胞),数据结果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方差分析方法判断结果。采用SPSS 11.5版本统计软件包分析。

3 结 果

3.1 Moriss水迷宫实验结果

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隐匿平台获得实验时间与空间搜索实验次数明显增多(P

3.2 脑微血管ICAM-1阳性细胞检测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ICAM-1表达显著升高(P

4 讨 论

Morris水迷宫是英国心理学家Morris于20世纪80年代初设计并被广泛应用于检测实验动物学习记忆水平的重要工具[4]。因此笔者采用Morris水迷宫观察药物对VD模型大鼠学习与记忆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隐匿平台获得实验时间明显延长、空间搜索次数明显减少,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

脑皮质微血管内皮细胞膜表面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主要介导白细胞黏附和移行的过程。当白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后,白细胞便可释放自由基及细胞毒素,使血管内皮受损,血脑屏障破坏,导致炎症性脑损伤。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正常情况下脑血管内皮细胞表面不表达或极少表达ICAM-1,但在脑缺血的情况下,ICAM-1的水平显著上调,在梗死部位的微血管处可见到ICAM-1的表达,再灌注后表达更加明显[5-6],本实验正常组脑血管内皮细胞表面未见ICAM-1的表达,假手术组而脑血管内皮细胞ICAM-1轻度升高,模型组脑血管内皮细胞ICAM-1显著升高(与假手术组相比(P

参考文献

[1] 蔡建伟.清毒活血化痰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基本法则[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7):34-35.

[2] 于艳秋,吴颢昕.清毒活血化痰复方治疗急性血管性痴呆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06,13(9):1469-1471.

[3] 梅建勋,张云岭,张伯礼.多发梗塞性痴呆大鼠模型的改进与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0(2):113-115.

[4] Jevtovic Todorovic V,Hartman R E,Izumi Y,et al. Early Exposure to Common Anesthetic Agents Causes Widespread Neurodegeneration in the Developing Rat Brain and Persistend Learning Deficits[J].J Neurosci,2003,23(3):876-882.

[5] 何志义,欧阳嶷,张强,等.老年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1,3(5):322-325.

[6] 向红兵,晋光荣,吴颢昕,等.大鼠多发性脑梗死后脑组织内皮细胞ICAM-1表达的变化[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23(5):295-298.

[7] Bowes MP,Rothlein R,Fagan SC,Zivin JA, et al.Monoclonal antibodies preventing leukocyte activation reduce experimental neurologic injury and enhance efficacy of thrombolytic therapy[J].Neurology,1995,45(4):815.

篇8

一、合作学习的时机

一节课中科学学习的途径很多,有学生的个人学习、竞争学习、教师引领等方式。一般来说较为简单的内容不宜采用合作学习。

如《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一课的引入实验,有的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可能会让学生把胡萝卜、石块等七种物体放入水中再做一遍沉浮实验。但这七种物体的沉浮学生在前一节课已经实验过了, 这里再做就显得多余了。这里更为重要的是学生思维的推进,所以以老师的引领最为恰当。先让学生根据经验把七种材料按体积大小、轻重排一下队,发现不同材料的物体它的沉浮和体积、轻重无关,这里出现了一个思维冲突。利用教师演示把全体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思考:物体的沉浮究竟和他们因素有关呢?从而进入到这一节课科学方法教学的重点:对比实验变量控制的方法。极其自然地引入到了这节课的重点对比实验的设计环节上来。这样的设计既体现了课堂的效率,对学生思维的梳理、发展也有帮助。

而那些体现了课堂教学的重点,具有发散性和探究性的问题或者当学生个人学习有困难时适合采用合作学习。如《沉浮》这一课中学生有两次合作学习比较好的时机,一是在控制变量的条件下,研究物体的沉浮与体积、轻重之间的关系;另一次是改变瓶子在水中的沉浮。像第一次合作学习是在思维冲突的基础上,又获得共识:当遇到这种情况时,科学家往往采用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的方法,来研究某一个因素是否对物体产生作用,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在这个前提之下,把两套材料:一套相同体积不同质量的小球,一套相同质量不同体积的圆柱体交给学生研究。学生自主地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并且在合作过程中交流实验中的发现和想法,使课堂也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体现了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二、合作学习的目的

合作学习中效率低下还体现在学生对于合作学习的目的不明确,为了合作而合作,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活动也就失去了它原有的意义。

如《沉浮》这一课中第二次合作学习——“改变瓶子在水中的沉浮”中,一位教师在上课时提问:老师这里有一个瓶子,你能用什么方法让这个瓶子刚刚沉入水中?由于教师这个很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的注意力马上就被转移到如何用刚刚好的水,改变这个瓶子的沉浮。本来一个挺有思维含量的合作学习,变成了一个游戏。其实这个合作学习是对前面知识学习以后的一个应用,这里方法的使用较实验结果来说比较重要。假如老师在提问时再追问一句:并思考一下你是用什么方法来改变瓶子的沉浮的。最好让学生在合作学习时通过合作看到瓶子的沉下去了,并想到用改变重量的方法确实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作为教师——学生学习的引领者,我们对于学生每一次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想要达到什么样的思维训练的效果,最好有一个细致、全面的考虑,才能让我们的合作学习更为有效。

三、合作学习的调控

教师是学生科学学习的主导者,有效的调控能够促进合作学习的良性运行。

在《沉浮》一课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对合作学习进行调控。如第一次合作学习探究沉浮与物体体积、轻重的关系,这里面包含着两个小实验,对孩子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除了下去指导外,还可以用实验记录单来指导孩子合作学习。有一位老师的记录单是两个大水槽,用不同颜色的圆片和圆柱分别代表体积相同轻重不同的圆球和轻重相同体积不同的圆柱,让记录的材料与学生实验中用的材料一一对应,方便学生课后的记录,而且让实验现象更直观,结论的得出就如同顺水推舟。

教师上课过程中言语的调控对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语文要善于启发孩子的探究、反思。如在第一个演示实验后,学生发现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轻重、沉浮无关时,教师要用言语去引导学生发现材料上的缺点,一步步顺着学生的思维下来,自然而有效。而有时老师幽默的言语也能让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到合作学习上来。

四、材料的选择

材料在合作学习中也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材料使用不恰当容易让学生转移注意力,把学习的注意点放在跟学习无关的地方,使合作学习低效。

如《沉浮》一课中,第一个演示实验中七种材料的体积大小都是有考虑的,曾经有一个老师在选择材料时没有好好下功夫,到正式上课时学生把材料一排队就傻了,物体沉浮竟然和物体的体积排列有关系了,大的容易浮,小的容易沉,主要是一块石头选择太小了。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疏忽,让整节课都大打折扣。

曾经听过一节《光是怎样传播的》的课,那节课教师对一支激光笔的妙用,让整节课大为出彩。这支激光笔贯穿了学生整节课的学习,用这支激光笔串起整节课的合作学习。一开始老师先把激光笔夹在后面的架子上,然后让学生猜测光是怎样传播到黑板上去的,然后让一位学生去演示光传播的路线。在这里看似是一位学生在参与,其实是整个班级的合作学习,全体学生的思维都跟着这支激光笔在动,这个活动的有效性就体现出来了。

篇9

关键词: 政治认同 多维互动性 核心素养

在2016年苹果秋季新品会上,苹果公司宣布了一项“教育+iWork”计划。苹果将和全世界共计114所学校合作,南京外国语学校正是全球114所合作学校之一,成了唯一一座大中华区的公办学校加入了这个项目。在目前试点的高一政治课ipad教学状况来看,这种教学方式加入了“即时课堂反馈”和“课堂问卷调查及分析报告”等互动形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政治课堂的趣味性和实践性,但对于提高新课标理念下中学政治课的多维互动性仍需要进一步探索,教学工作者需要更加准确地理解政治课的内涵和意义。

一、紧扣“主旋律”:引领政治认同

(一)政治认同来源于学生与生活的互动。

政治课从根本上讲,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有两个维度需要教学工作者思考,一个维度就是“谁的生活”,首选是学生的生活,第二个维度就是“什么样的生活”。首选是真实的生活。在高一政治课“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堂课上,教学采取“用ipad分析在班学生的消费心理”方式进行课堂调查,调查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行为心理,实现课堂上对这样的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总结,这就是从真实的生活出发。把政治课内容结合学生自身生活和心理的教学才能够增强政治课的理论说服力,这样的政治课更有利于培养和引领学生的政治认同。

(二)政治认同来源于学生与自身实践体验的互动。

没有实践活动就没有体验,没有学生真正地参与,就无法体验,实际上学生真正的体验应该到生活中,政治课程标准也是制订了活动性课程,并且要求三个必修模块,用三分之一的时间参与,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但有的时候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课时不够,交通不便,组织困难等一系列困难,但是教学工作者可以把生活搬进课堂。要把生活搬进课堂,需要课堂有一定的生活情境的展示,此时教学工作者更应该根据环境、条件、能力进行选择,最后在适时生活情境中,学生才能在实践和体验的基础上生成政治认同。

二、紧抓“核心素养”:使学生有所学更有所思

(一)学有所思,源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把握新课改理念下的政治课培养目标就是将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贯穿每节课,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有自己的感悟和思考。感悟来源于思考。学生只有思考,才会有感悟,激发思考,就需要有观点的交流,思想的碰撞。政治课堂需要有讨论、辩论,甚至有争论,否则很难引发学生的思考,更不要说深刻的思考,即所谓的“深度学习”。深度学习指有自己的感知、感受、感悟。这样的学习从学习过程的角度来分析,可解释为:内化,内化为学生的什么呢?内化为素养,这种素养称之为学科核心素养。

(二)立德树人,源于学生所学的各门学科素养之间的互动。

在新课标中有一个重要的词,一个是立德树人,政治课的目的是立德树人。在南京外国语学校政治课ipad教学课上,在高一政治课“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中,法治精神其实可以体现在消费心理和消费观的引导中,这里的法治精神既涉及政治,又涉及经济和文化。从这个角度讲,深度学习就是使学生实现学科知识的内化,实现立德树人。

三、紧握“指南针”:源于一切教育的形式与内容的有机互动

南京外国语学校的高一政治课ipad教学:“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堂课中,教师最终的教学目的就是试图通过一定的现代数字化教学手段和方式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存在什么样的消费心理,让学生认识到应该坚持什么样的消费观。现实生活中存在什么样的消费观是源于生活,学生应该坚持什么样的消费观是服务于生活。回到政治课的目的层面,这一节政治课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并提升自己参与公共生活,过幸福生活的能力,否则这节政治课的意义和价值就没有实现。所以教师在定义核心素养时除了关键素质和必备品质这两个方面之外,还要谨记一个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一个是学生自身的发展需要。

四、对未来中学政治课的思考:教育者与教育技术的互动

在政治课上,既然用现代手段,就必须思考这个互动的问题,可行的解决办法就是及时互动,深层开放。教师能够保证让技术服务于教育,技术才能激发学生的思考,调节课堂氛围。未来的中学政治课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个要求包括课程理念、学科素质、教学能力、信息技术素养等方面。

五、结语

政治课程标准会根据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不断完善,中学政治课会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提高和形式的丰富对教学工作者提出更高的专业素养要求和综合能力要求,教学工作者需要在教学实践和专业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以适应最新的国情、社情、学情。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12.

[2]谢树平.思想政治课程及其资源开发研究[M].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1.10.

篇10

关键词:行为科学;管理会计;行为管理会计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6-0220-02

人类进入21世纪后,知识经济成为世界经济的主流,而人本管理是知识经济的客观要求。在企业管理活动的理论和实践中,管理活动的主体、客体都是人。管理会计的职能从行为角度考虑就是一种行为职能,即能对人的行为施加积极影响的职能。正如Anthony Hopwood所说“任何会计程序的有效性归根到底取决于它如何影响人的行为”。因此,加强对人的行为的关注,在企业管理中做到“以人为本”,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思考如何预测、激励并引导企业各级员工的行为,如何制定出切实可行而且能让各方利益相关者都满意的企业经营管理目标,从而使企业各级成员为实现企业目标做出自己的最大贡献应是未来管理会计研究的重点。

1 行为科学的涵义及基本理论

1.1 行为科学的涵义

关于行为科学的定义有很多种不同的解释, 概括起来主要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行为科学是指包括研究人的行为以至动物的行为在内的多种学科, 它是一个学科群而不是一门学科。狭义的行为科学则指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以及其他与研究人的行为有关的学科的理论。1980年出版的英文版《国际管理词典》将其定义为“行为科学主要是有关对工作环境中个体和群体行为进行分析和理解的心理学和社会学学说。其应用包括信息交流、创新、变革、管理风格、培训和评析等领域”。它强调的是试图创造出一个最优工作环境, 以使每个人既能为实现公司目标,又能为实现个人目标有效地作出贡献。同时从心理和社会两方面去理解人、诱导人、激励人。因此, 有人通俗地把它叫做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科学。

1.2 行为科学的基本理论

行为科学的研究重点在于个体行为研究,团体行为研究,组织行为研究,领导行为研究等。它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

(1)重视人的因素。企业管理的关键在于人,人是企业的第一要素,对人的管理应该是企业管理的核心。

(2)人是社会人。人不是只追求经济利益的“经济人”,而是有需求、有思想、有感情、有创造力的社会人,人在管理实践中既能改造客观世界,也能改造主观世界。

(3)人作为社会人,除了有经济方面的需要,更有社会方面的需要。人的需求存在着一个由生理需求向心理需求、由物质需求向精神需求发展的这样一种趋势。激励人首先就要满足人的各种需求。

(4)企业管理必须重视组织行为的研究,进而提高企业领导和各级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企业目标。

(5)重视对领导行为与领导方式的研究。这就要求企业领导必须充分注意员工的情绪和士气,加强对员工的感情投资,在企业中形成一股内在的凝聚力。

(6)对人的管理,必须贯彻“人人是管理者,人人又是被管理者”的原则,要按照人的行为特性加强对人的思想管理,增强人的素质和创造力。

2 行为管理会计研究现状

由于行为科学是从西方引进我国的,国外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多。上海财经大学潘飞教授在《管理会计》(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版)第576-577页中对美国自1990年至今的研究从管理会计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上做了统计分析,从该统计数据看,以组织行为理论为基础研究管理会计的文章很多;以论文研究方法分布看,行为激励方面的文章有两篇。实际上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西方学者就对行为科学在管理会计中的应用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如1962年美国学者贝格尔(Becker)和格林(Green)发表的《预算编制和职工行为》。70年代卡普兰(Caplan)主编的《管理会计和行为科学》和霍普伍德(Hopwood)的《会计系统和管理行为》。国内从行为科学的角度研究管理会计问题,不仅研究者人数少,而且研究成果也不多。根据粗略的统计,在我国权威性杂志《会计研究》1995-2002年度发表的文章中,有关管理会计行为研究方面的文章仅有10篇左右(不含责任会计方面),与西方还有较大的差距。但也可以说在我国进行行为方面的管理会计研究还有很大潜力。厦门大学余绪缨教授在1990年发表的《试论现代管理会计中行为科学的引进与应用问题》是我国最早关于行为科学在管理会计中应用的研究文献。该文献论述了行为科学的理论基础及行为科学在管理会计应用中的几个具体领域。他认为,在预算、业绩计量评价与控制、成本控制等方面行为科学在管理会计中有重要影响。卢焕立1991年开始研究行为科学对管理会计研究与实践的指导意义。孟焰1997年探讨了行为科学在责任会计制度中的运用。史习民2002年探讨了行为研究经常涉及的几个管理会计领域。胡玉明2004年强调管理会计具有企业化和行为化特征,不能离开企业组织及其管理活动研究管理会计问题。综上所述,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首先将行为科学的思想引入会计研究,开辟了管理会计研究的一个全新领域;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拓展深化,行为管理会计研究已成为目前会计学最新最有前途的研究领域。

3 行为科学在现代管理会计中的具体应用

3.1 行为科学在决策管理会计中的应用

行为科学对现代管理会计中的主要内容――决策管理会计(包括短期经营决策和长期投资决策)的决策理念有很大影响。行为科学观对人的认识由“经济人”转向“社会人”,在组织理论与激励理论中以多元化的决策目标和激励因素取代原来的单一化的经济目标、经济激励。因而,决策方法上由原来寻求最优化的准则修正为满意性准则。赫伯特.西蒙(Herbert A.Simon)提出的决策理论正可以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决策模型中的目标函数中,以效用函数取代价值函数,可以适应目标多元化的要求。效用有多种表现形式,非物质因素(精神因素)也可以用效用的形式来表现。其次,在决策方法上,以满意性准则取代原来奉行的最优化准则,即企业中的各级决策人,从“主观理性”出发,在决策中寻求的是他们自己认为“满意的解”,而不是从“客观理性”出发所要求的“最优解”。把决策人看作是“寻求满意的人”,而不是“寻求最优的人”,这是现代决策思想上的一个重大转变。此外,在技术方法上,最优解只有通过许多复杂计算才能得到,而满意解可以用比较简化和近似的方法求得。这也有助于提高这种新的决策理论的实践性。

3.2 行为科学在预算中的应用

预算作为管理会计的一个基本内容,是决策目标的一种数量表现。有效的预算能将企业内部各个层级连为一体,同时促使和激励管理人员与企业员工采取一致行动实现企业的总体目标。

(1)行为观的预算编制与预算责任划分。根据行为科学的理论,主张把目标最优转变为目标满意,制定具有多样化目标的预算体系可以充分调动企业各级、各单位和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实行能充分尊重下级预算执行者独立自主精神的“参与性预算”,在预算的制定、分解、落实等方面充分尊重执行者的意见,让执行者参与预算编制。这也是满足组织成员受尊重和自我表现的手段之一,可以增强下属的主人翁责任感,有利于充分调动预算执行者完成预定目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预算的制定要更加人性化,没必要在所有方面都精打细算。

(2)行为观的预算执行的评价与控制。在分权制基础上形成的分预算体系,由于各执行单位均有较大的独立性与自,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不仅要注意正确处理上、下级各单位之间的纵向关系,还应正确处理同级单位之间的横向关系,力求“目标一致性”的原则在上下左右之间都能得到贯彻执行;对多目标体系执行情况的评价与考核,要注意它们之间的相互协调;在“参与制”基础上形成的分预算体系,其执行情况的评价、考核和控制主要依靠执行者本身自主进行,让执行者积极主动地发展有利差异,消除不利差异;依据激励――贡献之间的最佳关系,综合而有效地运用各种激励因素,以促进各项预定目标顺利实现。

(3)行为科学在成本控制中的应用。

成本控制是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的全部成本进行控制,它是保证成本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传统成本控制是在泰罗制基础上运用标准成本系统来控制成本。而行为观的成本控制是在行为科学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运用标准成本系统来控制成本。它具体表现在:①标准的制定,除了依据严密的科学计算外,还应该实行广泛的“参与制”。也就是让标准的具体执行者广泛参与标准的制定,标准制定者与执行者共同协商沟通讨论,最终制定出能被大家自觉接受,切实可行的标准,增强标准执行者在执行过程中的主人翁责任感;②建立明细化的成本差异分析制度,及时地为标准的执行者提供明细而具体的差异化信息,以便执行者能够经常而又及时地了解到自己的成本标准的执行情况,使他们能够及时地调节自己的行为,充分调动执行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③综合而有效地运用各种激励因素,而不是单单依靠经济奖惩,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的情况下,更要十分重视人们的精神需求;④进行定期的差异分析。要根据大量的综合性资料定期进行成本差异分析,全面总结经验、教训,为下阶段制定出更加切实可行的成本标准提供有用信息。

4 构建以行为理论为导向的现代管理会计理论框架

现代管理会计的产生、形成和发展实际上就是围绕着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行为――社会行为而展开。在产生形成时期,注重研究个体行为,寻求成本的降低;在发展变革阶段,注重研究群体行为和组织行为,寻求提高竞争力和提高经济效益;而管理会计未来的发展,注重把企业放在社会大环境中进行行为研究,寻求企业行为的社会效应。行为科学不仅奠定了管理会计的理论基础,而且使之更好地用于指导管理会计的实体,实现企业最优化。在当今新的经济管理环境下,应该注重管理会计与行为科学的有效融合,提出创新的理念,探讨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行为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笔者认为现代管理会计理论框架的构建至少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1)理论基础:行为科学。现代管理会计的职能在本质上是一种行为职能,它将人的行为贯穿于履行职能的全过程。管理会计的各个领域都不同程度地与行为有关。(2)基本假设:管理会计主体假设,要把企业员工看作是有感情、有思想、具有主动性和能动性的“社会人”;可计量性假设,现代管理会计应用的指标应该兼有货币计量和非货币计量,财务计量重综合,非财务计量重分析,二者结合以满足各方面管理需要;(3)本质:管理会计应是为企业内部使用者提供有助于正确进行经营决策和改善管理的有关信息(既包括财务信息,也包括非财务信息)的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非财务信息和财务信息系统的作用就是用来指导管理活动,激励行为,支持和创造达到经营所需的文化价值。(4)目标:协助组织的管理者做出合理决策,保证各项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以获得组织最佳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组织的所有经济行为都是围绕目标来进行,而管理会计的目标又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管理行为职能来实现,这涉及到员工、管理者以及管理会计人员三方面的行为。(5)对象:以规划与决策、控制与业绩评价为基本内容的管理活动。这其中必然包括个体、群体、组织行为研究。(6)基本要素:计量、信息系统、沟通、反馈。因此需要组织各层级人员的相互配合与协调。(7)基本原则:决策相关性,成本效益均衡性,公允性与激励性原则。行为影响因素需要考虑其中。

总之,现代管理会计只有通过人的行为,人的作用,才能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实际的效果,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人本管理基础上形成的行为管理会计必将拥有一片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潘飞.管理会计[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2003.

[2]余绪缨.试论现代管理会计中行为科学的引进与应用问题[J].厦门大学学报,1990,(4).

[3]卢焕立.论行为科学对现代管理会计的理论意义[D].厦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91.

[4]孟焰.西方现代管理会计的发展对我国的启示[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