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学就业趋势范文

时间:2023-10-24 18:04: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口腔医学就业趋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口腔医学就业趋势

篇1

关键词:口腔医学;学科交叉;教学改革

学科交叉发展的新常态下,学科之间相互交叉渗透是实现学科自身发展解决重大问题的必然选择[1]。随着这些交叉学科所产生的研究成果在口腔临床医学和口腔工艺技术领域中应用,一方面显著改变了口腔医学的面貌,引起口腔医学革命性巨变与发展;另一方面对口腔医疗从业者的专业能力要求更广。由于当前院校口腔医学本科培养方向与社会需求的错位,以致口腔医学本科毕业生普遍存在专业前沿不掌握、专业背景不清晰、岗位适应不灵活、知识结构不适宜的问题,学生的能力体系明显不能满足职业发展的节奏和要求。如何协调口腔专业相关的交叉学科与口腔医学本科教育协调发展业已成为实现学生个人价值和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不可规避的技术瓶颈。

一、学科交叉融合对口腔医学专业的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科门类间壁垒日益消融、不同学科间的融合,口腔医疗行业技术不断更新与进步,多门类科学的交叉融合为口腔医学深入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和广阔的空间。口腔医学的跨学科发展主要体现在与数学、电子学、信息学、材料学、机械工程学等多种学科交叉融合,在此背景下催生出一系列口腔医学新技术。以融合口腔医学与数学、电子学以及信息学形成的跨学科领域———数字化口腔医学为例,该领域以数字化影像技术、口内3D图像采集技术、CAD/CAM、3D牙齿打印等近年广泛应用的口腔医学领域的新技术为代表[2],对口腔医疗的模式和手段提供了革命性的改变,以致中华口腔医学会在2015年举办的第17次全国口腔医学学术会议(CDS2015)上采用“数字化口腔医学”为主题。无独有偶,随着口腔医学与其他门类学科的深入的融合渗透,各种理论研究、技术发展与临床应用实践已经成为业界研究与实验的热点,并形成许多发展快、应用广的新交叉学科,涌现出一批先进的诊疗技术,带动相关产业的迅猛开发、极大地推动口腔医学科研和教学的发展,成为引导口腔医学发展的有力推手和导航员。

二、学科交叉融合对口腔医学本科教育的挑战

交叉学科的迅猛发展,对科研、教育、经济和生活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当前交叉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主要依赖于国家政策的推动和促进,学科和专业发展的诉求得不到及时反馈和有力支持[3],导致作为高科技人才培养基地的本科院校对于交叉学科的教育体制改革和研究机制建立处于缺失和滞后。具体对于口腔医学本科教育领域,存在以下两点问题。

(一)口腔医学专业就业率长期徘徊不前

口腔医学专业是一门十分重视临床操作性的学科,对学生的学科发展前沿的专业视野、解决临床问题的专业素养,职业涉及领域的实践能力都要求更高的专业标准和资格设置。如图1所示:根据全国高校学生信息咨询与专业指导中心的《全国普通高校本科部分专业就业率区间分布》可以看出,就业率始终在80%左右徘徊,虽然在2007年开始有所回升,但是始终处于区间等级A等以下。我国的高校专业设置培养目标为“培养社会需要的专门人才”,但是社会的需要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社会的职业分工产生了显著变化,如果执拗于口腔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只能从事口腔医生,无异于固步自封画地为牢。而提高口腔医学专业本科学生的就业率,必须从口腔医学专业培养目标的改革做起。

(二)口腔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专业结构性矛盾凸显

毕业生就业的专业结构性矛盾指高等院校毕业人员的数量和专业结构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不统一而产生的人才的供求矛盾。具体在口腔医学领域表现为:社会上增加了许多口腔医学学科交叉领域的职业,本科生就业方向也发生的显著分化。分析湖北科技学院口腔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可知,经过五年的本科学习最后从事医生职业的不过半数,且整体比重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反而是与机械电子密切相关的医疗器械领域、与材料科学领域密切相关的牙体材料领域、与化工行业密切联系的牙膏牙具领域的就业率逐年攀高。随着口腔医学相关的交叉学科领域的职业成为口腔医学本科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新的职业对于人才的标准提出新的标准,要求本科毕业生具有更加宽广的专业视界。这种要求需要高校对口腔专业的本科教育模式做出相应的变革,增强学校的办学自主性和灵活性。

三、学科交叉背景下如何做好口腔医学本科教育

口腔医学作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确定的一级学科,要实现健康长足的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便是探索一条适应学科交叉发展,具有口腔医学特色的学科建设与学科发展思路。

(一)结合社会需求,及时修订培养目标

我国口腔医学交叉学科发展迅猛,但教育模式转变的滞后性导致相应的院校培养目标未能及时修订,尚未建立涵盖基础学科、技术学科和应用学科的三足鼎立的交叉学科体系。教育模式建立在学科分类的基础之上,教学拘囿于专业限制,科研局限于学科壁垒,院系学科间缺乏融合合作,未能形成开放包容的学术生态。培养出来的本科毕业生大多为知识背景单一的“专才”,不能应对学科交叉趋势下的就业环境多元化环境,最终表现为学生的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存在偏差[4]。现有培养目标制约了口腔医学交叉学科的引进和推广,严重影响教学的效果。在口腔医学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中增加相关交叉学科的内容,一方面可以促进不同学科之间范式的融合,整合学科资源,应对口腔医学领域的复杂问题,提升口腔医学的社会服务能力;另一方面有助于打破学科间的壁垒,拓宽学科内涵与外延,促进学生在今后的继续教育中重视口腔医学交叉学科知识,实现口腔医学的可持续性发展,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口腔医学人才。

(二)打破专业壁垒,合理调整课程组合

调整课程组合首先要做到教学内容重心下移,增加基础课比重,延展基础课的知识面,开拓学生的专业视界;口腔医学作为医疗卫生领域的重点学科和基础学科,必然与其他医学学科、工学学科广泛进行交叉渗透;摆脱传统的专业化观念束缚,将以往的纵向深入型思想向横向宽广型思想转变,积极寻求与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耦合点,开展跨学科、多背景的研究,充分利用交叉学科对象整合、概念移植、理论渗透、方法互补、功能融合等特点,设置与口腔医学相交叉学科的相关内容,适应学科高度综合发展的趋势。此外,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内容修订中,应该突出学科应用性和沟通性,尽快更新与完善课程中口腔医学交叉学科的理论与实践知识;摒弃呆板单一的封闭性结构,增添引导学生深入研究的专题课程;在口腔医学统编教材中增录口腔医学交叉学科的相关内容,关注诸如数字打印、记忆金属等新兴、高新技术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的理论与实践。

(三)积极探索交叉学科,实现教研一体化

交叉学科领域多涉及前沿学科,与传统学科相比具有发展猛、更新快、不可预知的特性,因此对于交叉学科的学习和研究是一个不断探索和长期实践的过程[5]。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交叉学科内容对教师专业理论的深度和广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新老科学转换融合的能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教师必须及时关注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拓宽自身专业视角;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和积极探索,尽快尽多的消化相关知识;教师必须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学习交叉学科相关内容的积极性,以期达到良好的授课效果。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必须参与相关交叉学科领域的研究,积极申请相关科研项目,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杨雪超,赵世勇.数字化口腔医学教育内容及形式探讨[J].高教学刊,2016,7(4):47-48.

[2]王根顺,汤方霄.基于交叉学科的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研究[J].教学研究,2011,34(1):16-20.

篇2

1 口腔工艺技术专业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1.1口腔工艺技术的市场行业现状分析

社会经济转型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产物,是不能为人的意志而转移的。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将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市场经济的转型对传统的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口腔医学产业也进行了技术升级、管理升级以及经营方式的升级,医疗卫生行业对口腔工艺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对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在此背景下,高等院校要要认清社会转型以及医疗卫生体系改革的历史必然趋势,在教育教学方面也要做出及时的调整,否则,学校将难以培养出专业技术过硬,应用技能较强的社会需要的人才,那么口腔工艺技术专业的学生将会面临职业发展的瓶颈。

1.2口腔工艺技术的课程结构不科学

口腔工艺技术专业的课程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也非常符合学生就业的需要。

医疗卫生行业的市场就业的竞争压力日益激烈,据统计,截至2016年,我国各类高校口腔医学专业学生人数超过20万。而口腔工艺技术专业的传统课程体系却非常不科学,专业教育的实践性不强。在进行专业课程的建设中,很多院校都将理论课程放在重要的位置,而忽略了实践课程的训练。尤其是一些学校在专业实习教育方面做得很不到位。例如,南京医科大学在设置口腔工艺技术专业的课程中,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例定为8;2。这就导致理论学习过长,实践训练的机会太少,学生的应用能力得不到锻炼。而在学生实习教育中,学校只是安排部分学生进入到相关医疗卫生企业进行实践学习,而大部分学生还需要自己联系企业。

2 优化口腔工艺技术专业课程改革,提升学生就业质量

2.1完善实训课程,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联动机制

口腔工艺专业课程改革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口腔工艺技术专业的学生的就业方向主要是医疗卫生部门。因此,学校要优化专业教育体系和结构,以学生就业为基本原则,提高专业教育的有效性和实践引导性。因此,要优化口腔工艺技术专业课程改革的方案,制定出科学长效的课程机制,提升专业教育的质量。对于高等院校而言,学生的就业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发展,那么在课程设置方面,要加强实训课程的教育,完善实训课程体系,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联动机制。

例如,学校可以建立口腔工艺技术专业“ICS”(模拟、合作、服务)的实训模式。学校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加完善的实训平台。在实训课程的建设中,要围绕学生的就业状况,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训学习中。学校为企业培养所需的人才,企业为学校学生提供实训学习的机会。形成“校企双向联动”的实训教学机制,同时,学校和企业也可以共同建立实训基地,共同利用专业技术和资源,这样就能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的专业应用技能,为学生的就业打开更加广阔的空间。

2.2关注市场发展状况,调整口腔工艺技术专业课程内容

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优化专业教育体系和结构,提高专业教育的有效性。口腔工艺技术专业课程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领域的特征。对于高等院校而言,专业课程建设不必贪大求全,而应该追求小、尖、精。学校要关注市场发展状况,调整专业课程内容。

例如,近年来,疗卫生市场对新药的研发力度越来越大。那么学校就可以根据这个趋势,设置口腔医学研发、口腔卫生物学、口腔临床药物等课程。同时,也可以优化专业教学结构,淘汰陈旧的课程和教学方法,根据口腔医学产业的相关项目,制定相应的课程体系。这样就能够增强课程改革的实效性,学生在就业竞争中也能够有一技之长。

篇3

关键词:口腔医学专业;工作过程;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1C-0092-02

课程体系是一个专业根据培养目标要求对所有课程进行合理组织和编排形成的结构序列。课程体系构架的合理与否,直接决定能力结构的合理性和实现程度。因此,课程体系改革是专业改革的核心。“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是近年来根据德国的教学改革经验提出的,是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由“工作过程”导出“行动领域”,整合“行动领域”形成“学习领域”,通过具体的“学习情境”实现“学习领域”的目标。这样,可以打破学科系统,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设计课程,做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使学生通过工作实现学习,有助于在短学制下,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即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实用的技能型人才。

一、改革的意义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已经取得了十分丰硕的成果,“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以素质教育为根本”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得到普遍认同。然而,高职高专医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相对薄弱,口腔医学专业教育基本是本科的压缩版。以学科系统化课程模式为主,强调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各门课程虽各有关联但又都自成体系。三年制口腔医学专业的培养定位是面向基层培养口腔全科医生,因此,学生要具有应对基层工作的综合职业能力。

高等医学职业教育有别于本科教育,“职业性”是其根本特点。职业性是高等医学职业教育的特色。培养高级实用型、技能型人才是职业教育的特殊使命。课程体系必须以技能为本,突出技能性。只有突出了技能性,才能体现职业性。一方面,课程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中心,而不能以学科的理论体系为中心;另一方面,行业职业素质又需要专业理论基础。因此,高等医学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须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度,专业理论课程要以职业技能水平的提高为目的,以“够用”为原则,不过分追求系统性。

一个职业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职业,是因为它有特殊的“工作过程”,即在工作的方式、内容、方法、组织以及工具的历史发展方面有独到之处。由此,职业教育课程应追求“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而不是学科结构的系统化,课程开发中就需要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开发课程,是突显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开发的突破口。

如果能寻找一条既体现高职高专职业教育的特点,又顺应口腔医学发展趋势,在学制短的情况下,达到培养高素质实用型人才目的的道路,对基层口腔医疗的发展会有较为深刻的影响。

二、改革的基本做法

1.学习相关文件,掌握党的教育方针政策。

2.开展医疗行业调研:遵循课程体系形成的基本规律,我们在课程体系改革中首先进行市场调研。调研的对象有各级口腔医疗机构、行业专家、行业从业人员、毕业生等。通过对口腔门诊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的全面分析,弄清楚口腔医学岗位包含的主要工作项目,以及完成这些项目需要哪些步骤、方法,以及所需知识、能力、职业素养等。

3.确定改革的基本思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们确定了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思路。(1) 课程体系设置应与就业需求接轨、与职业标准接轨。课程体系的建立,应根据社会和就业市场的需求,按照就业岗位群所需技能,根据原卫生部颁布的口腔助理执业医师职业标准,有针对性地进行。(2)根据医学职业教育的特点,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围绕职业能力这个核心,在进行课程体系设置时确保各项能力目标的实现。(3)打破传统学科型课程以学科知识逻辑为主线、专业理论知识为主体的教学内容,针对实际工作任务需要,以职业活动为主线,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本位,重新组织和设计教学内容,提高课程设置的有效性。(4)打破学科型课程主要进行知识灌输、学生被动接受、实践与理论脱节的实施方式,形成任务实施、学生主动构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实施方式。(5)打破单一的教学模式,创设尽可能与工作环境接近的教学环境,实现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

三、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三年制口腔医学专业课程体系

在研究的基础上,口腔医学专科形成了“人文模块+基础模块+专业模块”的课程体系。“专业模块” 我们进行了大幅度地“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形成了具有我院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将原来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材料学、口腔药物学、口腔设备学等9门课程整合为口腔颌面外科学基础与临床、口腔内科基础与临床、口腔修复基础与临床等4门课程;此外,为了满足学生职业生涯成长的需求,避免把职业能力简单化为操作技能,注重职业情境中实践智慧的养成,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我们还建立了“能力拓展模块”,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就业兴趣自由选择职业方向。

口腔颌面外科、口腔内科、口腔修复是目前临床三个主要的工作岗位,围绕其工作顺序的每一个环节整合基础知识的教学内容,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性知识进行整合,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陈述性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将原来的基础课程涉及的知识分别在主要工作岗位所需知识的结构中进行安排,避免重复。

整合后的课程充分体现了如下特点: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从职业岗位分析到教学计划制定与论证,均为校企双方合作开展,校企共建贯穿始终;以“工作过程”为主线,按照“工作过程”的需要选择知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培养学生关注工作任务完成,而不是关注知识记忆的习惯,并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以职业能力为基础,彻底改变以“知识”为基础设计课程的传统,以“能力”为基础设计课程,按照工作的相关性,而不是知识的相关性确定课程设置。

四、 改革教学方法及评价方法

为适应新的课程设置,在教学过程中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育教学观,积极进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研究和改革,运用各种新颖、独特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从单一的技能训练向整体行为导向教学发展,提升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技能运用能力,为学生进入临床工作打好基础。

新的课程体系在考核方式方面进行了改革。每门课程考核结束进行电脑阅卷,详细分析和总结,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建立严格规范的技能考核体系,项目达标考核、操作技能考核、综合技能考核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考核质量标准采用行业质量标准,真实反映岗位工作要求。

五、建设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

教师在课程体系改革中始终是成功与否的关键。我院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体现口腔专业教师的职业情感、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发挥专业带头人、课程负责人的骨干作用;建立各种机制鼓励专业教师参加临床实践,参加教学改革。目前我院形成了一支年龄、学历与职称结构合理,临床―教学―研究水平适应专业发展的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 赵志群.论职业教育工作过程导向的综合性课程开发[J].职教论坛,2004,(2).

[2] 姜大元.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 吴会敏.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技术与市场,2009,(6).

[4] 孙翰英.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8,(4).

[5] 孙薇.高职教育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的思考[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8,(4).

[6] 李奉华等.口腔执业考试与口腔医学教育[J].中国医学工程,2006,(3).

篇4

一、形成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

校企合作办学是职业学校提高办学水平、培养合格人才的必由之路,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尽管目前高职学校校企合作开展的较早,但效果却不理想,总的来说是学校有热情,但企业不积极。其主要原因是未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国家没有出台对企业的督导和监控机制,没有建立专门的校企合作协调机构,负责设计、监督、考核和推行校企合作。因此院校与行业企业能否长期合作,取决于双方利益平衡点的寻找与把握,而能否使合作产生最大效益,则取决于长期合作中双方逐步探索建立的各种保障机制。首先要科学定位培养规格,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规格与区域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的吻合度;要以为企业提供优秀人才为着力点,增强对企业的吸引力,通过技术咨询服务、技术改造、技术引进及推广、调整优化工艺结构等方式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依托合作企业,在服务过程中寻找科研内容,在生产一线中捕捉项目难题,解决企业技术中遇到的困难;针对不同岗位的要求,制订员工培训计划,为企业员工提供培训,以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和提高员工素质为切入点,增强对企业的服务力。通过学校网络媒体和校企合作网站,积极宣传企业文化及企业信息,实现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深度融合。成立校企合作科技研发与转化中心,校企双方共同组成科研项目组,发挥各自在科技研发中的优势,促进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科技研发,促进科研成果的形成与转化。采取科研成果企业购买、投资入股、利润或产品分成等多种形式,共享科研成果。校企双方可互相投入设备或资金,互聘工作人员,建立“校中厂”、“厂中校”,使学校与企业间的人力、物力资源形成有机的整合,产生更大的效益。校企共同组建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管理委员会、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委员会,制订和完善各种管理制度,由企业派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负责生产管理和学生技能训练管理,学生在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校内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开展顶岗实习工作,使校内实训基地具备生产功能。校企双方共同管理、共同参与教学质量评价,实现人才共育、生产共管、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格局。

二、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

目前高职学校担任口腔工艺技术专业教学的教师中,以口腔医学专业毕业的教师为主,具备了相关学科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教学能力,但直接接触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经历较少,对最新的生产技术应用、管理理念和服务规范了解也有限,学校普遍缺乏能胜任理论与实验实训一体化教学的教师,而外聘教师虽然可以补充在实际生产中使用率高的知识和技能,但教学基本能力还有待及一步加强。因此应注重“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应加大师资培训力度,保证专任教师参加生产实践的时间,整体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应建设科学、准确的人才考核评价体系和目标管理体系,完善人事管理和薪酬分配制度及激励机制,强化人才的竞争、激励和约束机制,完善师资引进、培养、进修制度,形成规范的专业教师双师素质建设机制。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参加各种执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考试,提高持有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教师比例。通过派送青年教师参加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短期技能培训班及到义齿加工企业及医疗机构进行实践锻炼和进修学习等途径,对中青年教师进行培训,增加教师企业一线工作经历,提高教师职业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在行业内具有一定知名度,具有较强业务能力与开拓创新能力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加大校企深度合作,建立兼职教师人才库,聘任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引进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能手作为兼职教师,进行课程教学及指导学生实训工作,使兼职教师的承担的专业课时比例达到50%,形成专兼结合、结构合理、技能精良的高素质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三、大力推进专业课程改革

近几年,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各学校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口腔工艺技术方向)教学都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并在课程设置上作了一些调整或改革,但这些学校在以就业为导向的改革深度上还存在一定的差异。有些学校已对专业课程的结构和课程设置进行了先期的改革,在课程设置上加大了实验实训技能培训的力度。但许多学校还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口腔工艺技术方向)的课程设置与工作实际、就业岗位技能要求吻合得还不够紧密。课程设置上仍存在着课程总数多,注重理论教学的学科体系,忽略实践教学的主体体系的倾向,职业岗位和任务的能力要求在教学中也未得到充分的体现。学生在校期间,实训室中各项基本训练不够,学生动手能力不强的现象较为普遍。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口腔工艺技术方向)与工科专业有着十分相近的特点,因此各高职院校应借鉴工科院校较成熟的课程开发经验,校企合作进行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以更好的适应口腔修复行业的岗位需求。

四、反映一线需求的教学内容应及时进入教材

在教材使用上,大多采用正式出版的传统教材。这些教材内容,通常自成体系且结构庞大,理论性较强,难度较大。教师反映学时不够,学生反映较难,不易听懂。同时,还存在教学内容滞后的现象,对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在教材中体现不够,不能贴近口腔工艺技术行业的实际需要。因此应对生产实际进行调查研究和深入了解,对职业岗位(群)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专项能力的科学分析,使教材内容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很好的结合起来。根据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体系,校企合作进行教材建设,合作技术开发校本实训教材,教材中引入行业企业标准,教材内容适应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并与行业技术发展同步。

篇5

【关键词】口腔修复工艺技术 口腔技工 教育

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生活水平也在逐步地提高,日益意识到未来的口腔修复工艺技术专业技术人员,必须要具有精湛的修复技术,同时具备扎实的美学知识,才能做出一幅实用的如工艺品般的义齿。中职教育可以说就是培训实用型人才的教育,在今后的口腔修复工艺技术教育中,应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使将来的口腔修复技工以全新的审美观、价值观,来推动口腔修复工艺技术实践、教学、科研向更高、更快的水平发展,使口腔修复工艺技术教育在新医学模式的背景下,开拓出一个崭新的领域。

一、首先要让学生真正地了解口腔修复工艺技术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

口腔修复工艺技术教育从招生方面来说,在大部分中职学校暂时还是不容乐观的。从本校几届口腔修复工艺技术班的学生当中了解得知,90%的学生在未来校之前都存在一个误区:认为就读口腔修复工艺技术是可以从事口腔医学工作,可以做口腔医生的,包括一部分家长也是。而到校后发现不同于口腔医学,就有一部分人选择了其他专业,少部分人留了下来。所以,首先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要先熟悉这个行业是做什么,怎么做?必须先让他成为本专业的内行人,这样他才可以以内行的身份和这个行业的人交流沟通,否则他无法与你沟通,你跟他讲什么他根本不明白。只有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他才可以知道和了解这个行业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才能够真正地了解口腔修复工艺技术也是一门不错的专业,它也有它的优势,它也有它的发展前景。为了加强了解,学校可以与相关的义齿加工厂合作,组织学生到加工厂去参观,去真正了解口腔修复技工是做什么的。

二、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一名口腔修复工艺技术学生,将来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口腔修复技工,当然要对本行业充满浓厚的兴趣。来到学校后,许多同学都会逐渐地对学习、在学校的学习产生厌恶感,他们认为在学校学的知识很枯燥,没有意思。现在,我们要告诉他们应该转变自己的观念,重新寻找并发现学习中的乐趣,要树立起学习的兴趣。我们在学习时,应该尽量去想有趣的方面,而不是去想枯燥的方面。遇事都去想它的好处,这样就会发现学习以及很多其他事情都是有趣的。学会发现学习中的乐趣,这样就会学得更好。请记住:大千世界,乐趣无处不在。那如何让学生喜欢上口腔修复工艺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想尽办法了。本人已从事口腔修复工艺技术教学十年了,从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观察,学生的兴趣更倾向于实践操作。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对教学大纲中一些不合理的安排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作出适当的调整,让学生能够较多的时间投入到实操训练中,在培养兴趣中同时也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同时,我们老师也可以在本班内定期地开展一些关于口腔技工类的比赛,如雕刻牙齿,全口义齿排牙等,让学生去相互点评,老师总结,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地去学习。现在我校近两年还加强了与珠三角一些义齿加工厂的合作,这些加工厂每学期会带来一些相关的器械、工作服装赠送给学生,同时会宣传本企业的发展及当代口腔技术的新进展,相应地也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三、加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当代的中职教育,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突破学科体系的框架,把工作过程知识作为职业教育的核心,把典型的工作任务作为工作过程中知识的载体,并按照职业能力发展规律构建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工学结合,带薪实习,实行在校一年半,实习一年半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学生在加工厂的顶岗带薪实习,并允许在不同的岗位轮转,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并能胜任该职务的能力。同时还可与相关企业开展“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的就业,也相应地促进了学生对本专业就业前景的认知度。我校现已实行该模式,在校理论学习一年半,企业实习一年半,实习期间企业给予劳动报酬,毕业后可留在企业工作。从近两年我校实施的情况来看,学生对该模式还是比较认可的,不用担心读书几年找不到工作,也相应地减轻了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

四、加强实训设备投入 提升专业建设质量

学校如果实训设备投入不足,没有完善的实验室,实验器材缺乏,相应地在校学习期间学生就不能得到很好的技能训练,动手操作能力也会不足,可能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同时学生进入相关企业临床实习时也会因为在校没学到相应的知识而力不从心,造成不良后果。我校由于处于粤北山区,经济条件相对落后,政府没有投入,导致本校的一些实训设备还相对比较落后,有的甚至是已接近于淘汰的产品,从而影响了本校该专业的学生的学习,本校在与珠三角相关的学校对比中,近几年在招生情况、招生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及设备投入、师资等方面都相对落后,所以本校的口腔修复工艺技术专业的发展还是受到了一定的障碍。

总之,在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国内高质量的口腔相关医疗行业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口腔修复工艺技术也必将会成为热门行业,因此,培养适用的、高效的技能性人才也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医学口腔专业 临床实践技能 实践教学

临床实践技能是口腔医学生必备的基本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口腔专业的特点:实践性强,操作技术要求高。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动手能力成为实践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如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培养的实践教学环节,是本项目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目前面临问题

1.实践教学虽有明确的内容要求,但具体目标和量化指标不够明确,教师和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易把握实践技能训练标准。

2.实践考核在每个学科实践教学结束时进行,对实践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缺少可靠的指标。

3.考研准备和找工作占据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影响了学生的实习时间和效果,冲击了实践教学。

4.经济体制转轨,医疗市场竞争激烈,病人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客观上使学生实践操作机会减少。

5.临床教学是整个医学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我院做为口腔医学临床教学基地,承担着大学医学教育近60%教学任务,其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大学医学毕业生的质量。但一直以来,由于医院缺乏一套完善、有效的临床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临床科室及教师常常将教学工作视为一个“软”任务,其教学积极性、主动性不强,质量意识淡薄。上述问题是我国高等医学院校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对培养学生临床实践技能影响较大,成为各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教育关注和研究改革的焦点

口腔本科专业是我校2006年新增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均是我们面临的新的研究课题,本项目研究与实践总体思路要围绕的基本点是以社会需求为向导,结合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趋势,依托大学综合优势,围绕“核心课程”构建课程体系,强化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人文素质的培养;在研究制定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时,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强调加强对教学过程各环节的质量监控与管理;通过改革措施的不断探索和实践使素质教育思想渗透到人才培养整个体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帮助口腔本科新增专业完善教学体系建设和促进实践教学环节发展提高。

二、改革内容

1.增强带教老师素质及责任心

带教老师素质及责任心问题是实践教学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规范临床带教我们先从教师抓起。在目前,教师团队中建立“导师制”及“临床班主任制”。“导师制”是每一位导师都有自己的若干名学生,对自己所管的学生全方位进行指导管理。以解决以往学生遇见问题不知找哪一位老师请教,学习积极性容易受挫的弊病。“临床班主任制”是进入临床实习及见习的学生在口腔科有限的时间内做到管理不脱节,学生没有因为进入临床就管理松散的现象发生。“导师制”及“临床班主任制”的建立虽然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制度的建立还需要实践去检验,以便更好地改进及保持发展。

进行可比性评估,改变了教与学、学与用脱节的象,提高了学生实习主动性,对教与学起到了正面激励作用。教师带教能力的提高,教师对临床带教的要求目标明确,教学意识增强,提高了自身知识水平和临床带教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老师和学生积极性,使他们支持并积极参与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努力提高自身教与学的质量。

2.建立量化考核指标体系,规范实践教学过程

传统的毕业实习都是依照《实习教学大纲》的要求,指出需要在哪些科室进行轮转,达到什么样的基本要求,描述笼统而模糊。对学生实习效果的评价也多由带习教师进行主观评判,缺乏客观细致的考核标准,随意性较大。对此,我们准备在各项临床基本技能操作规律基础之上,参考一些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并结合医院的实际,对学生实习期间须掌握的基本技能进行了分解、量化,制订出一系列临床基本技能的操作规程,使学生们的技能训练真正做到有章可循。同时,依据操作规程对操作过程制定相应的评分标准,建立起一套可量化考核的指标体系。每次考核时根据每个步骤的完成情况打出相应的分数,最后写出综合评语。这种可分解、量化的考核指标体系使学生对自己的技能操作情况一目了然。既明确了教师和学生的实践目标,又便于对实践教学的过程进行管理。

我校建立实践技能训练指标体系,主要目的在于明确教师和学生临床实践教学目标,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形成完善的实践教学考核系统,减少外来因素对临床实践教学的冲击,培养学生较强的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实践技能。

3.严把出科考核关

出科考核是临床实践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是检查学生实习效果,保证实习质量的重要措施。出科考试由统一组织安排,临床班主任及教学秘书组织2~3名教师组成考评小组。出科考试主要包括平时成绩、理论考试和临床技能核。平时成绩主要为组织纪律、工作态度、日常表现,等,占科成绩的10%。理论考试采用理论加病例分析为主,其占出科试总成绩的40%。

4.缓解实习与考研找工作之间的矛盾

学校为进一步提高临床实践教学效果,有效地控制临床实践过程质量,减少考研和就业对毕业实习的冲击,对实习学生实行目标管理;组织临床专家在调查研究和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量化的临床实践技能训练指标,建立了临床实践技能训练指标体系,并编写出《临床实践技能训练基本要求》手册,在实践中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如何监控实习效果、提高实习质量是我校口腔系口腔专业学生教学改革关注的重心。

三、改革成效

1.老师责任心和教学水平提高。

2.操作有章可循,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增强。

3.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提高。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毕业生 质量 追踪调查 教学改革 就业

我院开办高等医学专业有二十多年历史,多年来一直与原西安医科大学、第四军医大学联合办学,并多次开展毕业生质量追踪调查和相关研究,为提高办学水平积累了大量资料和诸多成功经验。

2005年我院重新组建为汉中职业技术学院,独立开办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高等护理等医学专业。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毕业生能否满足市场对高技能实用型人才的需求,成了决定职业院校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为进一步了解我院毕业生的培养质量,找出我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偏差,我院于2009年6月~2010年7月经过前期准备、正式调查、资料汇总三个阶段的工作,顺利完成了医学类毕业生质量追踪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调查方法与内容

1.调查方法 我院2004~2008届护理、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药学四个专业42个班级的毕业生共计2041人,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中抽取23个班级共计1108名学生为样本,其中736人通过、电话访问、毕业生座谈等形式收集资料,372人通过QQ群访收集资料。

2.调查内容 毕业生问卷调查表分别以和QQ群访两种形式发出,内容涉及工作状况、在校学习状况、就业相关状况等三大项共46个封闭式问题和2个开放式问题。电话访问内容涉及就业单位情况、月薪、更换工作次数、对学院的课程设置建议、能力训练建议、就业指导建议等问题。座谈内容涉及就业相关情况、对学院教学质量的评价及建议、教学和学生管理的评价和建议。

调查结果

发出问卷调查表902人,其中形式530份,回收有效问卷116份,应答率21.9%,QQ群访形式372人,有效应答102人,应答率27.4%;电话访问174人,有效应答85人,应答率48.9%,座谈32人;合计调查人数1108人,有效应答335人,合计应答率30.2%。其中,不同形式调查中内容相同的部分归并。

(一)毕业生就业去向调查

资料有效应答共335人,分别来自116人、QQ群访102人、电话访问85人、毕业生访谈32人。

从毕业生就业去向构成看,就业单位以二级及三级医院(包括厂矿医院)为主。进一步分析其专业构成发现,在这两级医院就业的毕业生,98%是护理专业毕业生,这与当前社会各级医疗机构对医学人才的需求状况及要求基本吻合,显示出护理专业良好的就业前景。而口腔、临床专业就业去向以个体诊所、社区乡镇卫生院为主,药学专业以营销、药店、药厂为主(图1)。

(二)毕业生工作状况调查

资料有效应答共218人,分别来自问卷调查的116人、QQ群访102人。

从毕业生工作状况自评结果看出(图2),在职业道德、工作态度、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方面均给予了较高评价,能体现热忱为患者服务,具有爱心,工作态度端正、勤奋认真、责任心强,身体健康、心态良好。在掌握基础理论、基本操作技能、工作胜任情况及人际沟通方面,评价一般。调查中还得知,94.8%的毕业生目前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非常对口或对口,68.9%的毕业生对目前的工作单位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

(三)在校学习状况的评价

资料有效应答共218人,分别来自问卷调查的116人、QQ群访102人。(图3、图4、图5)

对在校学习状况的评价涉及教学管理、教学条件、教学水平、课程设置、实践教学与毕业实习等方面问题。其中,满意、很满意、非常满意属于满意范围,不满意、很不满意属于不满意范围[1]。调查结果显示:

1.毕业生对在校学习阶段的教学工作总体评价满意度高,得到了毕业生的认可(图3)。

2.大多数学生认为,我院有一定的社会声誉,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有序,教师在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方面令人满意,满意度达到96%以上。

3.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运用、教学条件设施、毕业实习安排上毕业生的不满意度在4.6%~8.7%之间,但是实践教学方面学生的不满意度高达18%(图4),需要进一步改善和加强。

4.在专业教学中最需要改进的三大方面依次为实习和实践环节、课程设置、主动学习能力(图5),与麦可思研究报告基本一致[2]。

5.在课程设置方面,药学专业建议增加高等数学、办公软件、市场营销课程,临床、口腔、高护专业建议增加有关人际沟通、卫生法规等人文课程。

(四)就业相关情况调查

资料有效应答共218人,分别来自问卷调查的116人、QQ群访102人。调查涉及就业意向、就业渠道、单位用人时考虑因素、职业规划、对学院人才培养建议、就业指导的建议等方面问题,调查结果反映:

1.62.1%的毕业生就业第一意向是市县的公立医院,20.4%的毕业生表示暂时或从不考虑到基层就业。

2.51.7%的毕业生认为获得就业信息的有效渠道是学校的就业信息公告、校园招聘会、人才市场招聘会,认为通过报纸、广播、网站获得的就业信息可信度低。

3. 36.2%的毕业生有明确的职业规划,29.3%的毕业生有模糊的规划,34.5%的毕业生没有职业规划。

4.就业中最欠缺的素质调查中,34.5%的毕业生是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17.2%的毕业生是相关工作和实习经验,15.5%的毕业生是沟通协调能力。

5. 64.6%的毕业生就业选择时注重专业对口、个人发展空间、工作稳定性,而注重薪资、福利待遇的占16.3%。

6.在毕业生认为单位用人时首要考虑的因素调查中:39.7%的毕业生认为是执业资格,29.3%的毕业生认为是性格因素和交往能力,20.7%的毕业生认为是学习成绩。

7. 55.2%的毕业生认为学院应加强学生在良好的品格与态度方面的训练,27.6%的毕业生认为应加强专业能力训练。

8.在毕业生对学院的就业指导建议中,希望学院多渠道收集和用人单位人才需求信息,做好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并向社会毕业生的有关情况和信息,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的双向选择切实做好桥梁作用。

调查结果的启示与思考

本次调查的毕业生采用了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因此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可信性。毕业生在就业工作一段时间后再重新审视回顾学习及就业相关情况,从认识的角度上看,更加客观而深入,为深化我院教学改革和推进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了较为客观的依据。分析调查的结果,我们有以下方面的启示与思考:

(一)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目前,就业市场对人才要求的不断变化,使得高职院校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课程改革,以此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课程改革的趋势是面向专业群和职业生涯,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和就业综合能力。正如许多高职院校面临的问题一样,通过我院毕业生质量追踪调查,不同专业的毕业生从自身的工作实际需要出发,对课程设置提出了建议,也突出显示了课程改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当然,不同的专业各有其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改革因此也有侧重点,但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了课程改革中需要注意的共性问题。

1.实行“双证书”教育及综合能力的训练

在多年的办学历程中,我院一直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作为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为陕南乃至全省培养了大批用得上、留得住的医学人才。然而随着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社会人才市场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职业院校要继续生存并持续发展的关键就在于培养的人才是否具备市场竞争力。在此次调查中发现,第一,毕业生具有就业竞争力不仅是专业技能,被用人单位看重的还有执业资格证书和个人的综合能力。据统计,近五年间我院执业资格证书通过率护理专业在85%~90%,就业成功率高;而临床、口腔、药学专业由于行业准入制的原因,毕业一年后才可参加执业资格考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成功率。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必须贴近执业资格考试,加强“双证书”教育。第二,来自毕业生的反馈信息表明,我院毕业生的综合能力有待提高,集中表现在欠缺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和人际沟通交流的能力。另外,作为基本工作能力,理解他人、服务他人、积极学习能力也不可或缺[3]。诚然,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是高职教育的核心任务,但职业能力不仅是专业能力、而是与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相互融合的集合体,这三方面的集合是以良好的应对心态、理性的思辨能力、准确的判断能力、娴熟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坚韧的奋斗精神等综合人文素养为特征表现的。所以,高职人才在培养专业技能的同时,不能忽视学生综合能力协调发展,这既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人才市场的需求。

2.以校企合作为契机,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和实训基地的建设

高职教育重在技能的培养。以校企合作为契机,通过对职业岗位进行系统分析,确定人才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合理安排实践教学。开展工学结合,重视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特色[4]。对毕业生在校学习阶段评价的调查中发现,毕业生认为专业教学中最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是实践实习教学环节,建议要加强实践教学。这与麦可思研究报告一致[5]。事实证明,实践教学对于检验学生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实践教学对于学生接触、了解工作实际,认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有针对性地进一步加强自身的学习和修养,以及缩短学生毕业后与工作的适应期也起到很好的作用,应该大力加强。但由于各种原因,学院的实践教学条件还不能充分满足当前学科发展的需求。所以,在学院现有的实践教学条件下,加强与社会医疗机构等用人单位的密切合作,聘请医疗机构富有经验的高年资医务人员进行带教,使得教学资源得到充分的优化整合,一方面增加了见习、顶岗实习的实践机会,另一方面又开拓了实践教学的场所和基地,走“校企合作”之路,不失为一种有效途径。

同时,改进实践技能考核对加强实践教学有促进作用。高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学质量的高低不能完全由传统的考试方法来检验。学生的实践技能考试的形式和方法应该革新。这就是,基于课程在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教学内容的特点,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鉴于基础课“必需”和“够用”的特点,可以采取试卷笔试的方法;基于专业课尤其是专业技能课实践性强的特点,一方面提高实践技能在考核中所占的分值,另一方面设置细化的考核标准,采取现场“练兵”、现场“作业”的方法进行评价,避免实践考核流于形式,其中有些专业技能课的评价还可以从实习的报告中形成基本结论。

(二)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实行全程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合理规划职业生涯

在调查中发现,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不成熟、自身定位及应对社会的能力不够。反映在:首先,62.1%的毕业生主要就业意向是市县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少有人愿意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显示出就业观念的不成熟。在当今巨大的就业压力形势下,市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早已将某些专业需求的人才层次定位于本科生,在这样的竞争中,高职生如果不转变择业观,很难立于不败之地,因此,高职毕业生应有自身准确的定位,基层医院应该是合适的选择。其次,在就业岗位中,63.8%的毕业生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或根本没有职业规划。而高职医学生要想发挥自身“专业有优势、上岗有能力、继续学习有基础、持续发展有潜力”的特殊优势,就应该提早做好职业规划,找准定位、脚踏实地、明确目标,才能在岗位上不断攀高[6]。所以,我院的就业指导工作,应该树立从入学时讲就业,到毕业时就好业的理念[7]。一年级新生,应着重让他们认识大学的意义,认识专业的特点及将来适应的职业,确定奋斗目标;二年级学生应分析自我特点,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调适,培养和发展与目标相适应的各方面能力,确认就业目标;三年级学生应着重于就业形势、就业信息、求职技巧、心理调适和人生观、价值观等择业的指导。通过三年系统性指导使毕业生择业时更具方向性和针对性,为今后整个职业生涯的规划奠定基础,为毕业生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

本次毕业生质量追踪调查,获得了大量有价值的反馈信息,对检验我院在课程建设、教学质量、就业指导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和发现其存在的问题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此次调查对于了解社会就业形势的现状及发展趋向,探索毕业生质量形成的诸多因素和相互关系,寻求学校发展与社会需求相协调的途径等方面,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2][3][5]麦克思研究院编著.王伯庆主审.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4]程欣.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8).

[6]吕家将.构建高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篇8

关键词 创新能力 医学生培养 教学改革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main defects of the medical training mode in China, pointing out lack of innovation awareness and practical ability in current medical students. Under the situation of teaching reform and persisting in cultivating educational idea of innovative talents, we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medical students.

Keywords creativity; education of medical students; teaching reform

近年来,我国医学生的数量大幅上升。受传统教研模式和客观条件的受限,现今的医学生培养仍存在一定不足。在此背景下,如何塑造既基础扎实又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成为我们必须重视的问题。借着教学改革的春风,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

1 国内医学生教育的现状

在我国大多数高等院校中,相当多的学生仍停留在被动学习阶段,学习积极性偏低,创新能力较弱,就业竞争力不强。事实上,学习、学术氛围不浓这一现象普遍存在于多数高校,成为限制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阻碍。其具体表现是:PPT制作模板化、缺乏创新意识、临床诊断方案逻辑性和严谨性不足、实践活动中发言与讨论积极性缺失、实习热衷于走马观花、创新比赛习惯于闭门造车、专家讲座表现为自娱自乐。调查显示:不少高校学生甚至从未接触过相关领域的学术期刊,也不知如何设计课题。P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阅读文献量少、知识结构浅显、专业临床技能欠缺等成为普遍现象。

近年来随着国家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规培)实施以来,一些医学生对规培的理解欠缺,对未来的医学之路产生一些负面情绪。在传统的教学中,缺乏对学生价值导向的引导,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沉闷的氛围无法激发学生的活力和激情,创新更是无从谈起。创新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是目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能力,有目的、有层次地开展临床实践、提高能力,重视科研过程的训练和培养,在持续的创新训练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2 创新能力的培养

通过认识国内教育的不足,我们深感对医学本科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急迫性。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 建立合理、具有激励性的形成性评价体系

在创新教育模式下,仅仅靠书面考试来建立评价体系是不科学的, 推动我们建立以能力为中心的形成性评价体系。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可单一依赖书面考试,而应该更注重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及临床操作能力的考核。我们对每个科目实现形成性评价,建立动态的实验教学内容和体系。对于临床操作考核评价体系,我们认为:临床操作要重过程,严格操作过程规范化。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阅读相关英文文献,在WPBL中具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形成性评价中的重要指标。理论的考核包括:学生阅读文献、PPT设计、汇报范围、诊断思路等都是考核内容。

提倡学生关注本学科的重大科学问题或前沿问题,鼓励、嘉奖学生积极参与科研课题设计及其它创新性成果。同时,重视学生外语能力和人文素质的培养。实行一定的奖惩机制,完善考试制度,对书面考试和临床技能考核等严格把关。

2.2 改革课程设置,搭建创新平台

目前我国医学专业的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内容都过于陈旧,课程更新率低,未能体现本学科发展的最新进展。目前,我院在PBL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参与文献阅读,组织讨论及相关学术讲座,帮助学生了解本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课程设置上与相关文献研究相结合,通过在PBL与WPBL课程上组织学生自学、自讲、自评、进行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为学生搭建创新平台,尽可能提供临床新技术学习和交流互动的机会。比如,组织临床技能大赛、国内外学生互访、聘请国外教授讲座、组织师生研讨会,建立微课、MOOC等网络资源平台;设立本科生创新基金,对有创新性的项目给予资助和奖励,选拔优秀学生出国学习。

2.3 改革教学实施方案,提高临床实践能力

医学临床前实践技能教学是从口腔医学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向临床实践学习过渡的重要阶段,也是培养医学专业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在临床前实践技能培训过程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对于培养其成为一名优秀的临床医师具有深远意义。目前的教学改革中将临产前实习贯穿整个学习阶段,从大一开始进入间断性短时间临床见习,直到大五进入临床实行,不断进行知识的强化,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这一强化临床技能的教学改革已初具成效。

另外,组织专家为学生进行专题讲课,授课内容涉及学科前沿,新技术新疗法,精细解读临床某些操作的细节,可以不断加强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临床医疗水平;带教老师开展临床操作技术小讲课理论教学及临床标准化操作示教;在整个培训过程中严格遵照各项规范化标准操作要求来进行,保证所有学生进行规范化培养。Q

2.4 实行病例讨论制度,培养全面学习能力

WPBL实行病例讨论制度,病例蟾婢咛宸治两部分:第一部分授课老师讲述阶段课程相关病例,详细介绍病例的病史、临床检查、诊断、治疗过程及随访结果;第二部分是PBL讨论内容,通过对查阅文献的总结找到诊断和治疗的依据,由全体学生针对该病例通过PPT讲课的方式进行提问、讨论和交流,最后由授课老师进行总结和评价。学生在制作PPT课件的过程中不断梳理自己的理论知识,自觉了解学术动态,学习热情和探索精神受到极大激发,严谨的学风也日渐形成,同时也培养临床思维能力。通过典型病例开展案例教学,鼓励学生根据所学理论知识结合临床病例提出自己的诊断、诊疗计划,对认识疾病的本质、提高学生的诊治水平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5 加强科研培训,培养科研能力

科研能力是指在从事医学实践中,以科学的思维和方法对医学未知领域进行科学探索的能力。科研能力包括检索、阅读和归纳文献的能力、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和分析的能力以及相关科研设计等能力。

老师应以课题设计为导向,鼓励学生参加科研培训,探索学科问题,让他们学到更多的知识;以学生发展作为评价标准,以个别指导、启发式教学和提供平等自由的学术氛围为特色的教学实践。鼓励学科交叉、优势互补,多创造机会,积极推进学生参与学术交流。学生则应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参与科研活动来提升动手实践能力,培养科学的思维。高校要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应加强本科生科研训练,并要求将课外科学研究而学习(称为:课外研学) 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R

2.6 培养竞赛和专利发明的能力

竞赛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知识能力,还可以提高他们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并脱颖而出的能力。我们通过考试竞赛来检验大学生的学习成果,科研创新能力。

目前我院多通过开展参加本科生导师科研项目、参加大学生科技竞赛和发表学术论文来提高学生科研能力,但由于学生专业基础理论不足,大学生深入参与科研项目有效时间短暂等原因,仅仅通过参加科研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往往不足。

专利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学校可广泛利用校园网络、校报、橱窗、广播电台宣传专利发明知识,开设专利与文献检索选修课程、知识讲座,让学生“浸泡”在专利发明知识的氛围之中。同时,指导教师应从检索文献、阅读文献过程开始,积极引导学生,筛选符合学生知识结构的典型案例,加强发明创作过程指导。S同时学院也应出台相关政策,设立专项资助资金,并在学生综合评价、评优、评先、大学生创新项目申报等环节中优先加分。

综上所述,我国的本科生培养在鼓励创新方面存在不足。在目前大力提倡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提下,我们可从形成性评价体系、课程设置、创新平台、病例讨论制度等方面着手,为学生创造有利条件,从而塑造既基础扎实又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通讯作者:江千舟

L芸翁猓?014广东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培育项目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口腔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与实践 1万 广东省教育厅 粤教高函【2015】72号-698

注释

P 胡东,唐川林,汪志能,周枫林.导师制在机械类创新性人才培养中的实践.教学研究,2015.6:72-77.

Q 张琛,王晶,侯本祥.住院医师牙体牙髓病学专业规范化临床能力培养的探讨.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6.3:260-262.

篇9

望:医科类院校

全国冠名“医”字眼的大学共有100余所,如果算上那些开设医学类专业的综合类大学的话,全国医学院校有近200所,这些院校按照级别可以划为本一、本二、本三、高职高专四个层次,因版面有限,这里只列表了两个批次。

温馨提示:1. 目前,医学院校已不仅仅局限于本一、本二、本三层次,专科类院校也开始抢占“医学”高地,如: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漳州卫生职业学院等。

2. 军医大学虽为数很少,却在医学院校中占有重要位置,目前我军有现役军医大学三所,分别是第二军医大学(上海)、第三军医大学(重庆)和第四军医大学(西安)。这些院校旨在培养高、中层次军事医学专业人才。值得一提的是,原第一军医大学(广州)已改为南方医科大学,现已划归地方,和前面的三所军医大学招生模式不同。

3. 随着大学的发展,原来不少知名的医学院纷纷合并入综合大学,它们虽不是以医学院命名,医学实力却雄踞全国医学院校霸主地位,在中国医学综合十强榜上,这些综合大学占了8席位置。

2012中国大学医学类高校10强:①北京大学;②复旦大学;③四川大学;④华中科技大学;⑤中山大学;⑥北京协和医学院;⑦中南大学;⑧首都医科大学;⑨河北医科大学;⑩浙江大学。

4. 国家提出了在全国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的政策,免费医学生分5年制本科和3年制专科两种,以5年制本科为主,3年制专科主要面向乡镇卫生院以下的医疗卫生岗位培养人才。目前开展免费医学生培养的学校有:重庆医科大学、昆明医学院、海南医学院、承德医学院、湖北医药学院等。

闻:医学类专业

医学类专业属于理工科范畴,为此医学院校的招生对象主要是理工科学生,少数面向文科考生。医学院校里的医学类专业可分为九大类,其特色专业和开办院系如右表:

温馨提示:1. 免费医学生政策规定,培养学生的专业主要是临床医学、中医学专业。免费医学生主要招收农村生源,优先录取定岗单位所在县生源。对参加高考统一录取的考生,单列志愿、单独划线录取。

2. 正所谓“术业有专攻”,开设医学类专业的不同高校也有自己专攻之处。如:华中科技大学擅长预防医学、医学影像学,上海交通大学擅长临床医学,第三军医大学擅长治疗烧伤、整形美容,江苏大学擅长医学检验,藏医学院擅长藏医学等等。

问:医学类院校招生

医学院校与一般高校相比,招生条件要求比较高,这些条件涉及年龄、身体、文化等方面。由于医学院校又分普通医学院校和军医,因此,相关的招生条件也不一样。

1. 普通医学院校录取条件

(1)语种。就目前各大医学院校来看,招收对象大都为英语语种的考生,如果是非英语语种的考生,这些院校一般会不建议报考,不过报考了也没多大影响,只是这部分考生进入大学之后必须改学英语,否则将难以很好地完成学业。

(2)身体限制。眼睛的近视矫正视力不低于4.8,双眼矫正视力镜片度数差不大于200度,各眼矫正视力镜片度数不超过800度,无色盲、色弱,无斜视、弱视;双耳听力范围均不低于3米;除特别要求外,一般不招收嗅觉迟钝、口吃者、左利者、肝功能异常者;不鼓励躯干和肢体残疾考生报考。同时,一些院校要求护理学专业女生身高158 cm及以上,男生要求身高168 cm及以上;针灸推拿学专业、康复治疗学专业男生身高原则上不得低于165 cm,体重不得低于50 kg,女生身高原则上不得低于160 cm,体重不得低于45 kg。学生入校后需进行体格检查,体检异常者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

2. 军医大学招生

(1)年龄。参加当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年龄在20周岁(截止当年8月31日)以下,未婚。

(2)身体限制。男生身高要达到162 cm,女生身高160 cm(边远和少数民族地区考生可降低2 cm);男性体重不超过标准体重的25%、不低于标准体重的15%,女性体重不超过标准体重的15%、不低于标准体重的15%(标准体重的计算公式为:标准体重(kg)=身长(cm)-110);裸眼视力在4.5(3.0)以上级矫正视力在4.9(0.8)以上。

(3)文化成绩:高考成绩必须达到当地本科一批最低控制线以上。

切:医学院校就业情况

2011年,我国确定了十大战略新兴产业,其中一项是新医药产业。医学产业是一项“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随着医学产业的发展,对相关医学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也随之看涨。

篇10

对象和方法

1.1调查对象    

该次研究在河北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2013,2014,2 015级硕士以及博士生中随机选取研究调查对象,采取网上问卷调查形式,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43份,回收有效率为95.3%。

1.2调查内容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结合医学研究生自身实际情况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其主要内容包括:①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②微信的使用情况;③使用目的及关注内容;④在研究生培养和管理中的作用评价。

1.3统计方法    

以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统计指标采用人数以及百分率、构成比对资料进行描述,统计图采用条形图表示。

2结果

2.1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    

该次调查共收集有效问卷143份,其中男生48人(33.6 %),女生95人(66.4%),这也符合医学院校以女生为主的性别特点。2015级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专业型硕士研究生、2014级硕士研究生、2015级博士研究生构成比率依次为73.4%、12.6%、8.4 %、5.6%,主要调查对象集中于2015级新生。

2.2使用新媒体情况    

在新媒体工具的使用选择上,86.0%的研究生选择使用微信,其次就是使用QQ,微博的使用率为25.9%,而有16.8%的学生在三种媒体的选择上没有差别。    

另外,从使用频率上看,几乎所有人(97.9%)的使用频率为每天一次或多次,这也反映出当前社会“低头族”的现实。

2.3研究生使用新媒体信息的目的以及关注内容

2.3.1使用目的不难发现,几乎所有人(96.5%)都会以聊天、沟通、关注动态为使用目的,这也可以推测出新媒体信息对研究生的影响会表现在人际交往上。与此同时,有超过一半以上的学生会经常了解新闻、文体资讯,这可能跟研究生层次相对较高会选择主动关注时事有关。

2.3.2关注内容在关注内容方面,各自占的比重相当。大家还是以观看、转发以及评论为主。21.7%属于“潜水者”,这是微信过程中一个很现实的现象,很多人在新媒体使用中处于观看状态,对外界的事情不善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研究表明,58.7%的学生经常关注就业招聘方面的信息,40.0%的调查者偶尔关注,1.3%从不关注。医学生的就业压力大、要求高,这是不争的事实。在娱乐的同时,几乎所有人都会或多或少地关注就业招聘,这一现象符合当前就业现实。

2.4新媒体在研究生培养、管理过程中的作用    

调查发现,63.6%的学生认为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微信、QQ、微博等所起到的作用很大,33.6%的学生认为有作用但作用很小,只有2.8%的学生认为不起作用。    

研究生的培养,最重要且最直接的是导师。在“您是否愿意在微博、微信和(或)QQ中与导师建立联络?”这一问题上:88.6%的人持肯定态度,愿意与导师建立这样的联系;另外11.4%持否定态度。调查发现其主要原因基本都是因为不愿意导师了解太多自己的私生活。相反,如果导师一定程度上能多了解自己学生的个人生活,便能够因材施教,培养管理也可因人而异。    

在研究生的管理过程中,有87.4%的人认为微信起到的作用是及时公布学校相关通知,其次为把握学生需求,便于给予相应帮助(71.3 %)以及加强学校管理者与学生间的沟通(70.6%),另外有39.9%的人认为倡导良好学风和学术道德导向,研究生的职业道德观对以后的为人处世、行医治病影响甚大。

3讨论与建议

3.1微信:新媒体的后起之秀.将是重点应用工具    

在新媒体工具的选择上,微信的使用率高达86.0%,诞生于2011年的微信晚于微博和QQ很多年,但用户增长量、覆盖率却呈现了惊人趋势。微信凭借其简单便捷、功能新、耗费少、信息量大、使用方便等特点,已经成为国内最火热的传递信息方式,它的出现几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川。QQ的使用热度虽然不及微信,但使用率也近6000。与此相反的是,微博的使用率只有25.9%,微博作为昭示“微时代”到来的新媒体,现在使用率下滑如此之快,很大程度上归咎于自身功能的局限性。刘琳等川的研究对比微博和社交网站,发现微博在短期发展过程中积聚了较高的人气,用户长时间停留的比例超过社交网站。但随着各类新媒体的产生,相比微信和QQ,微博的优势就不明显了。因此,在研究生培养和管理的过程中,我们更倾向于使用微信和QQ,以保证广泛的覆盖率。

3.2关注内容丰富,关注就业信息趋势明显,还须挖掘微信息的“潜水者”    

调查结果表明,人们使用新媒体工具主要还是为了聊天、沟通、关注动态,关注内容也是以观看、转发以及评论为主。这一研究结果与周波等曰的研究结果一致,再次印证了大学生(包括研究生)在微信平台上喜欢与朋友交流,保持沟通,是熟人和朋友之间的主要交流工具。与此同时,有21.7%的人属于“潜水者”,这是微信息过程中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很多人都处于微信观看者的角色,根据研究这部分人比例很大:或是因为自身性格的内向,亦或是因为不愿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所以在后期培养和管理中应该着重挖掘这一类学生,比如举办微讲堂、小论坛等活动,设置提问互动等多样环节,以激发“潜水”学生的积极性,启发他们主动参与的兴趣,从而融入到主动、互动的角色。    

3.3培养学生采用新媒体符合时代要求    

医学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具有特殊性,一般后两年就进入临床实习或教研室学习阶段,对这一阶段的学生进行管理存在很多困难:如实习医院的地域分散性,医院和科室不同导致的联系困难性,并易造成管理的“真空”等。因此,可以利用微信的功能,提高医学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水平和效能,以凸显微媒体的优势困。尤其在2015年后,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转为直接进入培训基地进行规范化培训,学生与母校、研究生学院的联系日渐减少,也造成学生的归属感降低。因此,利用新媒体的功能,不但可以实时提高医学生培养和管理工作的效能,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学生对于母校的情感依托,增加学生对学校活动的了解,加强师生之间的互联沟通,维系研究生学院与学生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培养和管理工作的推进。    

3.4以学生兴趣为导向,实现新媒体管理工作的高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