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的发展范文
时间:2023-10-24 18:03: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材料科学的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装饰艺术;精神艺术形式
中图分类号:J5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1-0184-01
一、装饰艺术的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
(一)装饰艺术发展
装饰艺术的起源与人类文明的发展是一致的。在考古中发现的北京周口店人的遗址,出现的骨器、砾石,不仅带有色彩的区分,同时在砾石中穿孔,专家推测即为猿人作为装饰之用。追溯至今,现代装饰开始接受国外科技的影响,从单纯工艺美术范畴转变为与高技术材料结合,出现了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如塑料材料、人造纤维等技术的使用。
(二)材料科学与装饰艺术发展的关系
装饰艺术的实用性与附属性决定了装饰艺术与材料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这个特点也有别于其他学科的单一限制因素。远古时期,社会的不发达决定了生产力的有限,所以在装饰材料上只能以打制石器、天然材料为主,用材单一。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科技开始与艺术结合。中国国家大剧院顶棚的设计,采用了钛金属作为顶层饰材,解决了防腐,防变形等设计要求,是我国装饰材料技术的重要进步。因此可见,科学材料制约了装饰艺术的发展,我们应努力研究新材料,向符合可持续发展、和时代进步的方向前进。
二、装饰材料的发展现状及对装饰艺术的影响
传统的装饰艺术材料与同时代科技发展水平是一致的。如陶器、青铜器、蜡染、剪纸的使用等。现代的装饰艺术则强调简约、个性的表达,重视回归自然材料,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注重环保性、安全性和节能性装饰材料的开发和使用。
(一)新型装饰材料的发展以及在装饰上的应用
随着材料科学日新月异的发展,装饰材料也是应用于人类生活的各方面之中。建筑装饰材料的品种很多,本文以室内装饰材料为例,介绍了新型装饰材料的实际运用。
在室内设计上,装饰材料以实用、经济和环保为主。分为顶层装饰材料,墙面装饰材料和地面装饰材料。顶面的装饰材料,通常有轻质板吊顶、玻璃吊顶、金属板吊顶等形式;2003年欧共体研究中心公布的科研成果——智能涂料,具备了预防和抵制空气污染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环保意义;新型的内墙面装饰材料也层出不穷,如模具墙画、镜面墙贴、生态木墙板等,丰富了装饰手法。最新的地面装饰材料如软石地板的发明,由高分子材料合成,具备可回收等环保绿色属性,成为了大众瞩目的新型装饰材料。除此之外,人造水晶作为装饰材料环保、美观,因此得到室内设计行业的广泛使用。
(二)室内装饰材料的化学污染及防治
我们一方面要看到科技材料的进步为装饰艺术提供的优势,同时也要看到装饰材料造成的污染问题。从室内装饰材料分析,室内装饰的油漆类材料和石材污染是主要污染源。油漆类材料,如墙面涂料、人造板材等几乎都含有甲醛和苯类成分,天然石材中也具有放射性危害,这类化学物质是较高毒性的物质。因此在防治中要通过研发最新科技材料,逐步取代现代装饰材料中的污染元素,慢慢走向全民绿色。
三、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关于科学与艺术是对立与统一的争论一直存在。一种观点认为科学与艺术是完全一致的,最终目标都是要揭示真理。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艺术与科学是截然对立的,科学的发展会导致机器和技术的统治。这两种观点都是时展形成的片面认识。首先,科技的发展改变了艺术的面貌,如古希腊时期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的“黄金分割”理论,将数学中的比例运用到艺术中的各方面如绘画、建筑、音乐等领域。除了将科技材料运用到艺术领域之中,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开始以科学的思维方式进行艺术创造,不仅在实用艺术中,纯艺术与科技材料也是紧密联系着的。同样,艺术的主体性也影响了科技的发展,将生硬的流水线作业变成了具有科技含量的作品。当然,事物的两面性蕴含了必然存在的局限性,如科技的发展造成了艺术产品的商业化,以及科技污染的存在使生态环境遭受到破坏等。作为艺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技术的地位举足轻重。
四、总结与展望
装饰艺术不论是作为传统的工艺美术,还是独立的精神艺术形式,材料技术在其中一直占有着很大的比重。随着电脑设计的普及,装饰艺术开始通过电脑软件进行输出,这是科技与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的方式革命。材料科学的发展需要一个由弱到强的过程。从室内设计角度而言,装饰材料的运用贯穿在全部设计过程之中,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我们可以看见在材料领域的绿色之风袭来。因此我们要以艺术与科学的统一性为主旨,创造符合生态发展的装饰材料为装饰艺术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篇2
实现科学发展十分重要和紧迫
近年来,长期困扰*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环境污染、城乡群众收入偏低等矛盾和问题开始得到解决,有的还取得了一定突破,但一些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甚至生命财产安全、影响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突出问题仍然存在。同志严肃指出:一些干部缺乏宗旨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作风飘浮、管理松弛、工作不扎实,有的甚至对群众呼声和疾苦置若罔闻,对关系群众生命安全这样的重大问题麻木不仁。这段讲话对*的党员干部队伍有很强的针对性、警示性和指导性。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不仅要提高推动科学发展所需要的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能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还要纠正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不符合党的宗旨、不符合人民需要的不正确观念和不良作风。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系统掌握科学发展观所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解决好发展如何定位的问题。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对*这样的欠发达省份来说,不论是在中部崛起和全国竞相发展的格局中赢得主动、在增强经济实力的基础上保障和改善民生,还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防止经济大的波动,都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要在巩固和发展传统优势、使能源和老工业基地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的基础上,着力培育新兴产业、体制机制、生态文明三个新优势,使*沿着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道路发展得更好更快。
解决好发展为了什么的问题。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把科学发展作为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决不要污染的、带血的GDP,决不能只顾眼前发展而让子孙后代用十倍、百倍的代价修复和补偿。为了彻底扭转环境污染、事故频发的被动局面,我们不惜减少GDP和财政收入的增长,不惜付出必要的经济代价。全省上下都要有这么一种决心、这么一种认识、这么一种责任感。
解决好发展依靠什么的问题。人民群众是推动科学发展的主体。要结合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进一步把科学发展观普及到广大干部群众中去,使干部群众真正明白为什么要科学发展、怎样推动科学发展和科学发展要达到什么目的、科学发展能带来什么效果,从而更加拥护科学发展、更加主动投身于科学发展的伟大实践。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主要突破口、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克服和纠正过度依赖资源的思维定势和行为习惯,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使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
解决好如何保证科学发展的问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既要增强自觉性、坚定性,又要增强实践性、有效性。应通过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转变干部作风、创新体制机制,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证。近年来,*制定了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指标体系、领导干部综合考评办法、构建和谐社会主要工作及指标考评方案。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要对这些制度和办法加以完善,对有些内容和指标的权重进行调整,同时还要建立安全生产工作考核评价体系,从而形成四位一体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应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和操作办法,增强考核评价的真实性和科学性,兑现各项奖惩措施,把考核结果作为评价、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实现发展导向、用人导向、作风导向的统一,使之成为促进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的有效机制。
走科学发展之路的关键是推进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
实现转型发展,就是以企业、产业、矿城转型为重点,优化产业结构,推进节能减排,提高经济效益,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能源基地全面转型。一是从创新传统优势产业与提高新兴产业比重两方面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煤焦产业实现规模发展、内涵发展、可持续发展、安全发展和多元化发展,下功夫搞好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扩大电力装机,提高输电能力;依托骨干企业,打造世界不锈钢和铝镁合金加工基地;着力发展煤化工、装备制造、旅游文化、高新技术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构建新型、多元、稳固的支柱产业体系,使能源基地和老工业基地焕发新的生机。二是通过节能减排和生态文明建设,推动节约集约绿色发展。下决心淘汰落后产能,加强环保监管,发展环保产业,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改善人居环境,让绿色成为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的主色调。三是以产业集群和园区经济为重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把循环经济理念和技术渗透到各个行业、企业。四是以自主创新和全民创业为抓手,增强发展活力,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
实现安全发展,就是以坚强决心和过硬举措,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工作,走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切合*实际的安全生产、安全发展的路子。*要实现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既要靠投入、靠设施、靠科技,更要靠管理、靠制度、靠干部负责、靠群众和社会舆论监督。一是继续推进资源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提高资源型企业准入门槛,提高煤炭产业和非煤产业集中度。二是严厉打击非法违法开采行为,坚决取缔和关闭违法违规矿井,杜绝超定员、超强度、超能力生产。凡是非法违法煤矿和非煤矿山一律关闭,非法违法尾矿库一律炸平。三是深入排查隐患和漏洞,并切实加以整改,尤其是对煤矿、非煤矿山及尾矿库、化工企业、食品药品、客运交通等容易导致重大伤亡事故的领域,坚决消除隐患、堵塞漏洞。四是加大安全生产投入,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加强员工专业技能培训,提高生产和管理水平。五是深入开展煤焦领域反腐败专项斗争,深挖重大事故背后的腐败行为根源,遏制失职、渎职和权力寻租导致的责任事故发生。六是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政府安全监管主体责任,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实现事后追究向事前、事后追究并重转变。对重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不力的,视同发生事故严肃处理。
实现和谐发展,就是把握好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内在统一性,正确处理社会矛盾,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促进事业发展、社会和谐。一是促进农村、城镇、矿区协调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以及以煤帮农、以矿帮村长效机制,增强城镇特别是工矿型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统筹解决矿城、矿业、矿山、矿工问题,抓好采煤沉陷区治理和煤矿棚户区改造,协调好村矿关系、城矿关系、城乡关系。二是切实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采取多种措施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三是扎实推进“惠民工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社会保障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水平。四是建立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及时排查调处矛盾纠纷。
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坚强保证
广大党员干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骨干力量,各级领导班子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所在。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的素质。
着力解决思想观念上与科学发展观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把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贯穿于学习实践活动始终,围绕科学发展开展解放思想讨论,进一步更新观念、完善思路、推动实践。全省干部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拓宽工作视野,丝毫不能小富即安,丝毫不能因为追求经济发展而漠视生命安全,丝毫不能因为眼前利益而牺牲长远发展,充分认识到虽然*这几年发展较快、实力明显增强,但还处于奋力爬坡、负重赶超阶段,特别是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经济运行面临的风险不容忽视,发展后劲和活力亟待提升。
篇3
一、紧扣发展主题,夯实经济基础,全力打造实力嘉荫
今后一个时期,我县将继续把经济建设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性工作,充分发挥我县的农副、山特及矿产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地处中俄边界等诸多优势,大力发展以生态为依托的特色农业、以资源为依托的地方工业、以环境为依托的生态旅游业及以口岸为依托的对俄经贸产业,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协调快速可持续发展。一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继续巩固“三色经济”发展成果,大力发展“市场有需求、种植有效益、农民有经验”的优质大豆和水稻,努力打造优质粮生产大县。二是培植工业品牌,优化经济发展结构。加快大项目建设,做好民营企业大户培植工作,重点扶持1户产值超亿元、3户产值超1000万元、15户产值超500万元的企业扩大规模、加快发展,形成牵动能力强的核心企业群。三是实施精品工程,做优生态旅游产业。突出抓好恐龙国家地质公园世界恐龙园、恐龙谷、仿生态建筑景观和观光塔建设工程,其中有各个地质时期246只恐龙雕塑的世界恐龙园建成后,将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四是发挥口岸优势,拓宽经贸合作领域。2009年,全县外贸进出口总额计划实现5900万美元,占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的25%,其中对俄进出口贸易额计划实现2500万美元,耕种俄方土地6220公顷。
二、大胆解放思想,抢抓发展机遇,全力打造活力嘉荫
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我们目前工作实际来看,就是要加强对外交流合作,积极开展对上争取和招商引资工作。抢抓国家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政策的有利机遇,重点围绕农业、交通、文教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努力争取国家和省有关部门对我县各项事业最大限度的政策和资金扶持。进一步提高对外融资水平,以农产品精深加工、房地产开发、旅游等产业为重点,积极引进一批发展关联度大、牵动力强、产业链条长、市场前景广阔的投资项目,有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2009年,全县对上争取计划实现4.5亿元,招商引资计划实现1.6亿元。
三、统筹城乡发展,塑造宜居环境,全力打造魅力嘉荫
2009年,全县计划投融资1.8亿元,完成龙翔嘉园、临江花园小区、图博馆等基本建设工程17项,施工面积10.3万平方米,实施道路、路灯、给排水、供热、绿化、环卫等市政建设工程9项,使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大手笔投入,推动新农村建设提档升级。近年来,我县累计投资7.3亿元用于“十项工程”建设,“路、房、水、能”等重点项目实现了全面推进。今年年初,我们在继续实行“17项31条”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对相关扶持项目进行调整和充实,提高资金补助标准,形成涵盖农村发展各个领域的“18条”优惠政策,使政策的扶持面更广、含金量更高。在具体实施中,我们将按照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环境舒适的要求,加快道路、建房、安全饮水、新型能源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实施3个乡镇、45个行政村的整乡整村推进,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篇4
一、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坚定不移地推进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离开发展,就无所谓发展观。当前,我县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矛盾,仍然是全县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对于良好教育的强烈需求与良好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不管是培养优秀的人力资源,满足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要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强烈需求,还是解决全县教育事业前进和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不断推进教育进步,都必须依靠发展。加快发展,始终是解决一切矛盾和问题的关键。因此,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进教育事业发展,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教育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发展,坚定不移地推进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一是要满足好、引导好新时期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社会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就业竞争日趋激烈,使教育成为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我们要紧紧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努力克服一切困难,满足人民群众“子女有学上”这一基本需求;同时,积极创造有利条件,满足人民群众“子女有好学上”这一强烈愿望,使教育事业发展得又好又快。我们还要对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加以科学引导,从我县的实际出发,科学配置教育资源,把群众的需要与教育的实际供给能力有机统一起来。
二是努力促进教育的公平公正。现阶段,宏观上应当大力统筹城乡和区域教育发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机会。同时,高度重视解决好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教育热点问题,如贫困家庭学生问题、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留守子女教育问题、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学校招生收费问题等等。当前,我们正在大力落实资助贫困家庭学生的各项政策,让贫困家庭的孩子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今年,在基础教育质量提高上,我们要提前一年实现教育打个翻身仗工作目标,我们还要付出艰辛的努力。要做实做活小学教育,提高初中教育质量,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要保证一中生源质量与数量这是高考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大力抓好幼儿教育和职业教育,促进各类教育全面发展,促进“规范幼儿教育、打好小学基础,提高初中质量,打造高中品牌、发展职业教育”的良好教育格局的形成与发展。
二、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落实到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体现,也是现代教育的价值理想和思维原点。“天地万物,唯人为贵”。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发展的根本动力,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二者的统一构成“以人为本”的完整内容。教育作为培育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最基本的功能就是树人育人。在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上,在促进人的发展上,教育比其他任何领域都更直接、更具体、影响更深远。
一是要坚持育人为本。育人为本,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把培养人才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要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成人成才,一切着眼于调动和依靠学生内在的积极性;育人为本,要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教材、考试评价等制度改革,强化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青少年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实现受教育者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全面发展;育人为本,还要重视学生的健康和安全。生命不保,何谈教育?学生的安全第一,健康第一,教育者的责任重于泰山。我们将继续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校园安全工作,切实改进学校管理,推动各方面共同营造学生健康发展的环境。
二是要坚持以人才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人才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我们必须全心全意地依靠人民教师这支队伍,坚定不移地建设好人民教师这支队伍。要大力提高教师素质,把师德教育放在首位,进一步倡导尊师重教的风尚,维护好教师的形象,教育的形象;要继续提高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特别是要切实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待遇。同时更要不断深化改革,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重点是调动教师的内在积极性,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完善用人方面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改革和完善教师教育体系;采取超常规措施加快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的结构,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民教师队伍。
因此,我们应当把坚持和落实“以人为本”作为教育的终极目的和永恒追求,将“人本”这一核心思想落实到教育工作的每一个层面、每一个环节,在教育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人性关怀,使教育活动始终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做到教育发展为了人民。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通过教育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遵循人的成长规律,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
三、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大力确保教育事业发展的全面协调可持续
科学发展观所追求的发展,不是片面的发展、不计代价的发展、竭泽而渔式的发展,而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近几年来,*县教育事业发展取得的较大成就,但不容忽视的是,教育改革发展中也存在不少问题,非科学发展的教育现象或倾向依然存在,城乡和区域的不均衡发展对教育公平的实现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未能得以充分发挥。
因此,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大力促进教育事业沿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轨道健康发展。坚持教育的全面发展,就是要致力于构建起更加完备的国民教育体系和更加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要在建立和完善以学校教育为核心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基础上,促进全社会各种学习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打造开放、灵活、方便的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平台,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坚持教育的协调发展,就是既要处理好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使教育更好地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紧密地融合起来,与市场需求紧密地联系起来,确保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又要处理好教育内部各种要素之间的关系,努力促进教育内部各种关系和各种要素之间更加协调、更加和谐。
坚持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处理好发展节奏与发展质量的关系,确保教育事业在质量不断提高的前提下持续向前发展。我们所追求的发展,应当是以提高质量为前提的发展,没有质量的发展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没有质量的发展速度是不能持久的速度。因此,我们必须立足于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立足于国家民族的长远利益,立足于人类文化的传承创新,高度重视“发展质量”,认真研究“发展质量”,努力追求“发展质量”。
四、切实掌握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统筹兼顾教育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统筹兼顾,就是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既要处理好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又要处理好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
我们将在“五个统筹”上狠下功夫,用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抓好全县教育的未来发展,
统筹好城乡教育发展。要大力推进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着力破除制约城乡教育协调发展的瓶颈,统筹规划全县教育布局,撤并规模小、条件差、质量低的中小学校,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现集中办学,努力缩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这“三个差距”,统筹推进“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这“三个发展”,建立健全制度科学、统筹协调、权利平等、机会公平的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
统筹好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要着眼于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共同发展,要努力办好不同层级、不同类型、不同形式的教育。
统筹好教育的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当今教育的竞争,既是发展速度的竞争,更是发展质量的竞争。发展速度必须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简单的教育增长并不是科学发展。因此,必须正确处理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关系,既要注重当前,更要注重长远,既要扩大规模,更要优化结构,既要讲求速度,更要重视质量,继续推进教育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优化教育布局,提高管理水平,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不断增强教育发展的可持续性。
篇5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认识不足。
对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学习认识不足,缺乏系统深入的学习、理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足。思想不够解放,对于分管的经营创收工作发展思想不够清晰,效能意识和执行力不够强,分管的经营创收工作提高经营创收水平的瓶颈难以突破;广电产业发展多年未能实现全面展开,经营创收和产业发展水平相对于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滞后。
2、创新意识不够,存在因循守旧思想。
自己多年分管经营创收工作,产生了经验主义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习惯于按部就班,过于强调经营创收工作的规律性,缺乏开拓性,受经验意识,常规作法制约,在面对工作中出现的复杂问题和严峻局面时缺乏勇于开拓,敢于突破的意识和办法。面对行业竞争和市场变化优化经营结构,加强品牌战略,整合经营模式,扩大市场份额的力度难以提高,生活娱乐频道经营创收近年来难以走出低谷,医疗药品广告比重问题难以解决,缺乏破解之道,对局(台)广电事业和产业发展形成制约。
3、工作缺乏主动性,执行力有待提高。
日常工作中存在保守思想,提任领导干部工作多年,拼博精神淡漠了,工作积极主动性不够强了,有些工作困难强调客观因素多了,发挥主观能动性少了,业务工作满足于布置安排,缺少针对性的探讨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于上级安排的任务执行力不够,有时存在应付了事现象。
4、党性修养,严格自律意识有待加强。
担任领导职务多年,分管经营业务工作思想上能够警钟长鸣,廉洁自律,但在日常经营业务工作中一些公款吃喝,公车、公活私用,业务接待中把握规定标准尺度有时不够严格等问题仍有存在未能彻底解决。日常工作中工作作风不够严谨,有时对自己失之于宽。
二、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
一是自身理论学习不够深入,思想素质、理论素养、科学发展观没能完全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指导自己言行,从而导致认识上和工作中存在一些偏差,认识水平不够高,践行能力不强;二是缺乏创新意识,思想不够解放,因循守旧缺乏新思路新思想,同时宗旨观念责任意识不够强;
三、整改措施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要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重要理论,学习有关广播电视发展和市场经济的新观念,新思维,及时学习领会中央、省、市的文件精神,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修养和业务理论功底,坚定自己的政治信念,进一步增强纪律观念,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地加强党性,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以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以勤勤恳恳、扎扎实实的作风,知难而进的勇气完成各项任务。
2、要积极开拓进取,提高工作水平。要不断加强学习,加强自身锻炼,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要摆正位置,做到到位不越位。要讲究方法,注重实际,要开拓广告市场,积极进取,把经营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3、加强自我改造,自我完善,努力提高综合素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篇6
【关键词】计算机 材料科学 应用
计算机作为电子信息时代的基本工具,在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均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材料科学的相关研究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例如钢铁行业的测量高炉内的温度、监控高炉内流体的运动以及对高炉使用寿命的推测等都依赖于计算机的操控。现如今我国各产业大多向精细化和完整化的趋势发展,对计算机的需求不断提高。由此,不难看出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有着广阔的前景。那么,如何充分利用计算机使材料科学的研究发展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呢?这就要求我们对计算机、材料科学以及二者关系有充分的认知,并认真分析探索计算机在材料科学研究领域的应用方向,结合计算机的优势,更好地发展材料科学。
1 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领域
1.1 计算机用于新材料的设计
通常情况下,新材料的设计与制作是通过理论分析和计算,对新材料的组成成分、结构外观及性能等方面进行预报,然后结合材料设计方案制作具有特定性能或结构的新材料。材料设计主要通过多次重复实验,进行大面积筛选的方式来完成的,时间周期较长,且大量消耗人力、物力。因此,运用人工智能方法识别计算机中预先建立的知识库、数据库,归纳大批量的物理化学理论和实验资料,并以此作为理论辅助,再结合实验验证的手段进行材料设计的方法受到人们的青睐,是材料科学领域内进行研究探索的主要方向。材料设计按照空间尺寸以及设计的对象,通常分为微观设计层次、介观设计层次、宏观设计层级三个层级。其中,微观设计层次的尺度大致为1nm数量级,属于电子、原子或分子层次的微观结构设计;介观设计层次的尺度大致为1um数量级;宏观设计层级的尺度与宏观材料相对应。
1.2 材料科学中的计算机模拟
现今,在许多新颖算法的模拟技术基础上,利用具有强大计算能力的计算机,能够大幅度提高材料科学中的细致程度和精确程度,可对物质内部情况有更深层次的研究。因此,计算机在材料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并衍生出计算材料科学这一学科。材料科学相关研究人员常应用计算机对真实系统进行相关模拟实验,并利用计算机所提供的模拟实验结果,以展开新材料的研究工作。另一方面,计算机模拟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模拟对象涉及材料研制到材料使用的各个过程,例如材料合成、材料结构、材料性能以及制备和使用等。计算机模拟技术应用于材料科学研究中具有极大优势,不但可进行各类实验的模拟,还可对材料内部微观性质、宏观力学行为均有跟深层次的了解,且可在制备前提前预测新材料的性能,提供强大的理论指导。
1.3 材料与工艺过程的优化及自动控制
在材料科学研究中,相关加工技术的发展主要通过控制技术的发展进步来体现,由电子计算机和可编程控制器等电子设备在材料加工过程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便可明显看出这一发展趋势。在材料的加工制作过程中,充分使用计算机技术可有效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材料产品的精度和质量,同时增加产量。除此之外,还可通过计算机来优化控制材料加工制备的工艺过程,例如,建立有关材料的工艺数学模型后,利用计算机对其进行模拟,可通过计算机精确有效地控制渗碳渗氮的全过程。在材料制备过程中,可通过计算机精确控制相关制备过程,如在对材料表面进行热处理过程中,对炉温进行精确的自动控制等。
1.4 计算机用于数据与图像处理
材料科学因其本身的特性,借助计算机的存储功能、数据和图像处理功能,可以在大量保存数据基础上,对这些数据进行高效的归纳、整理,例如计算、绘图等。另外,可进行快速查询,如材料的性能与其聚集状态的关系十分密切,通常需利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技术,以二维图像的形式显示材料的凝聚结构状态。在此过程中,可利用计算机的图像分析处理功能进行材料功能的相关研究,获取晶体大小、聚集方式等有效的结构信息,并将其与涉及的性能相联系,对材料的结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目前,存在大量进行材料数据处理的软件,如X衍射数据处理、最小二乘法数据处理、DPS数据处理、Origin、Excel等。
2 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实际应用
2.1 有效差分法
有限差分法是利用泰勒级数展开等方式,用网格节点上的函数值的差商来代替控制方程中的导数,并利用此方法实现连续函数的离散化,并利用有限的、离散的数值代替原有的连续函数分布。
2.2 材料数据库与知识库
因工程材料种类多且特性强的特点,材料的组成成分、结构特点及特殊性能等信息共同构成了一个极为庞大的体系,给材料研究人员的查询和研究工作带来极大不便,因此利用计算机建立不同类型的材料数据库就显得尤为重要。数据库储存具体的数据值,有智能查询功能,便于材料工作者进行查询;知识库主要存储规则、规律等信息,可通过相应的数理模型进行推理、运算,提供材料的性能等方面的数据,便于工作者对材料性能的把控。
2.3 材料科学研究中主要物理场的数值模拟
利用计算机可结合材料加工过程中的传热、力学问题和内部原子的迁移等方面内容,进行模拟场设计;并采用模拟场的方式,利用有限元分析法进行“传热传质过程”的数值模拟。
3 结语
综上所述,材料科学作为发展尚未成熟的新兴学科,目前其研究大多依靠事实及经验的积累,没有较为完备的系统。而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充分应用,可使材料科学的研究发展更为系统化,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因此,科学研究工作者应提高对计算机、材料科学以及二者关系的认知,并认真分析探索计算机在材料科学研究领域的应用方向,结合计算机的优势,更好地发展材料科学。
参考文献
[1]张志涌.精通Matlab6.5版[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
[2]卢百平,钟仁显.分子动力学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J].铸造技术,2007,28(1):146-148.
篇7
关键词: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教学;新构思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8-0144-01
一、实验教学的主要意义
如果说材料科学是一门艺术,那么材料科学的实验教学是带领学生通向这座艺术宫殿的桥梁。《材料科学基础》作为一门以基础理论和工程实践紧密结合为特征的学科应该以实验为基础。实验不仅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更能激发学生兴趣,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充分利用实验教学手段,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技能至关重要,也是学好《材料科学基础》这门课程的基础。
二、实验教学的关键
在《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教学这门新课程中,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使学生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在实验这样的探究性活动中,需要学生自己去猜想、去探究,通过实验去验证自己的猜想和设计是否正确。在实验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具体实施实验操作,亲自去探索实验的过程,使他们的材料科学实践概念得以更为有效地与基础理论知识体系中的材料科学理论概念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以往的实验教学都是老师单纯的演练一下实验步骤给学生看,但教师更应该做的是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如此操作实验的目的。而课堂上让学生们自己提出问题,自己猜想假设,自己设计方案。相信在这样自主学习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会得到增强。通过实验教学方法,来使学生加深了对书本概念的理解,优化了学生的知识结构,而不是平时的机械背诵概念定义。相信实验课上的理解加上老师课上的引导讲解,会让学生们对《材料科学基础》的学习有很大程度的理解和领悟。
三、实验教学的建议
在《材料科学基础》教学实验中,包含了材料科学中最基本的实验,这些实验是学习材料科学工程专业学生所必需掌握的。
在动手实验之前,可以通过让学生们浏览一些相关的实验过程动画模拟或相关录像教学课件[1],使他们对所做实验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能够了解基本实验的原理,了解相关仪器和设备的主要结构和操作方法。这样为学生提供了扩展视野的机会,而且最大限度仿真或者演示了真实实验,使学生对实验有了更加具体形象的了解。在这个相关的模拟课件中,教师所选用的素材应该采用实物照片,且课件内容应包括了实验所需的器材的认识,如何操作这些器材,以及实验的流程等等。
此外,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更应充分发挥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这就要求教师熟练掌握专业术语,并在实验教学授课时准确运用,同时在学生回答问题和解题时要求学生应用专业术语,逐渐引导学生习惯运用术语解释和交流本学科的问题。而且,在上课时教师要把握好时间和节奏,留出充足的时间进行本节课结课的总结,尽量避免由于时间原因而匆忙结课。总结的时间不宜过长,语言必须简洁明快,把这节课所讲的内容进行总结,概况重点内容,这样可以使学生能对本堂课的内容一目了然,便于复习和记忆。
在做完实验后,教师可以通过在下一节课堂上提问问题,让学生课后积极主动地复习上次的实验知识和预习下次的实验内容,加深对实验内容的记忆和巩固。
另外一个方面,可以通过加大实验成绩在综合成绩评定中的比例,刺激和鼓励学生重视实验,促进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和科研素养的提高。并且在实验时,注重培养学生使用和维护仪器设备的能力,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为日后的工作和继续深造奠定基础。
四、实验教学课程新构思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课的设置有明显的功能性,主要是为了引导学生对《材料科学基础》的更深入理解,这些实验主要是验证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和重现,它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和对理论知识的深刻理解,能够巩固所学过的知识。但是,这些设计的实验缺少了实际应用性和设计研究性。《材料科学基础》的实验应该结合实际应用性和设计研究性型实验,创建一个实际背景,提出一个具体问题让学生解决,学生通过自己设计实验,自己动手做出实验,并运用所学有关专业基础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正确地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更让学生系统地掌握有关专业基础知识,并培养学生了科学研究的思路和能力。所以,《材料科学基础》的实验教学内容应该结合验证性实验、实际应用型实验以及设计型实验这三大模块来进行构建。此外,教师应该结合材料科学领域的科研和生产发展,及时更新改进实验教学内容,不能与时俱进。
五、结束语
实践胜于理论。除了理论教学以外,更应该注重《材料科学基础》的实验教学部分。在实验教学中亲身发现和认识科学理论,并在科学实验中去检验所获得理论的真伪。让学生不仅从课堂上接受理论知识,更通过实验去学习知识,在实践中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这才是真正地掌握知识。
篇8
关键词 材料科学前沿 教学目标 课程论文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材料科学前沿》课程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课程的目标是要求学生了解材料科学研究前沿新动态,新材料的合成与制备方法和技术以及新材料的研发对现代材料市场可能产生的影响。课程主要向学生介绍近几年内材料学科的热门研究方向,介绍新材料的物理化学特征及新材料产业与材料科学前沿之间相互依赖关系与发展规律,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了解新材料的研究领域及相关的新材料表征技术。通过近几年来对该课程的实践教学,笔者主要阐述学习该课程的重要性,通过实例教学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探索如何让学生全面了解材料科学前沿领域为目标的课程教学新模式,同时就如何进行课堂讨论和课程论文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并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1以材料研究前沿动态为指引,拓展教学内容
本课程是针对理工科学生开设的,其内容可分为前沿动态和新技术发展两个部分。课程基于ESI数据库中多个研究前沿,根据材料学科的特点,甄选出了2014-2015年排名前10的热点研究前沿和5个新兴研究方向,涉及材料科学及材料结构表征领域。
在前沿动态教学方面,主要学习材料学科前沿动态和国内外最新报道的新材料制备技术和实验研究方法。在新技术发展方面,主要集中在现代高新产业中正在实施产业化的新材料制备技术以及新材料研发过程中采用的先进工艺和方法。这两部分涉及知识范围较广,因此课程教学过程中注重新知识和新理论的系统化,需要不断更新国内外的发展动态,注重先新实验技术的介绍,以知名科学家及其科研团队的最新研究结果来增强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保障。课程中对于实验原理和设备的教学内容应该与最新设备和最新技术相一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提供如Nature和Science等专业期刊网站的链接,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
2引导学生探索材料研发新领域,培养创新思维
当前课程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学生对新技术和新方法缺乏重视和认可,结果造成教学的低效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创新学习的意识,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在课后有兴趣去网络搜索课堂介绍的新材料和新技术。科学兴趣的培养是学生能够在该课程有所收获的基本前提,所以在教学中必须从科研实例引出技术问题,从技术问题引出科学概念,由科学概念引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思考所学的内容。课程基于材料科学研究前沿的分析为学生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去洞悉科学研究是如何展开的,揭示了不同研究者因探究科学问题产生的关联性。
课程中关于新技术的介绍一般理解起来比较抽象,在教学中时必须注重从现实生活中的直观现象入手,解释抽象的概念。教学计划总学时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内容涉及有材料科学进展和前沿动态;第二部分内容涉及有先进纳米材料、先进能源材料和先进材料制备技术的应用。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和侧重:
(1)化学与材料科学研究前沿。由于本课程中化学与材料科学研究前沿所涉及的化学概念较多,因此学生必须对材料化学等前驱课程进行回顾。这部分章节侧重于选择钠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功能性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铑催化的碳氢键活化反应、基于石墨烯的光催化、石墨烯量子点的合成与应用等前沿内容。
(2)物理与材料科学研究前沿。由于本课程中物理与材料科学研究前沿所涉及的物理概念较多,因此学生必须对材料物理等前驱课程进行回顾。这部分章节侧重于选择硅烯的生长与特性、碱金属掺杂铁硒超导体、高能量转换效率聚合物太阳能电池、铁基高温超导等前沿内容。
(3)在材料结构表征新技术方面,为了增强学生对材料表征技术课程内容的理解,将AFM、XPS、FESEM、HAADF、STEM、CEPC和SPPC等材料性能现代检测方法与课程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
3立足金属材料专业特色,促进教学改革
该课程主要教学对象是参与金属材料研究课题的学生,根据金属材料专业的特点,课程应当使学生系统了解金属材料研究的概况、最新研究成果和未来发展方向,掌握先进金属材料的主要用途和未来应用发展趋势;通过课堂讲授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材料科学素养、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该课程要充分考虑作为钢铁材料的组织控制专业人才所需要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所应具有的基本工作能力,所以教学内容必须体现金属材料专业的特色。
篇9
关键词:航空航天材料;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0-0092-02
航空航天材料是指飞行器及其动力装置、附件、仪表所用的各类材料,是航空航天工程技术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也是材料科学中富有开拓性的一个分支。飞行器及其装置的设计,不断地向材料工程提出新的课题,推动了航空航天材料科学的进步。各种先进材料的出现也为飞行器及其装置的设计提供更多的可设计性,极大地促进了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因此,先进航空航天材料的开发、研究与应用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工业水平与航空航天技术,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与国际影响力。因此,各国都把先进材料的研究和开发放在重要地位。尽管我国近年来在航空航天材料的研发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但仍然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需要不断学习和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而国外相关资料都是英文出版,这就需要航空航天材料方向的学生具有较高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完成获取专业所需信息等任务。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是一门语言应用与材料专业知识紧密结合的课程。它不但涉及英语科技文体的语法特征和材料专业技术文献的语言特点,而且涉及一定的专业技术内容及科技信息交流。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文献的阅读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听、说、写、译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应用英语交流、获取知识。同时促进学生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提高文化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和航空航天技术进步的需要。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掌握一定量的与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有关的常用单词和常用词组,并掌握一定的构词法知识,具有识别生词的能力,能顺利阅读专业相关的英文原版教科书、参考书及专业论文。但现行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管理与培养方式中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目前也没有针对航空航天方向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教材。因此,迫切需要完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式,改编教材,以全面提高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质量。
一、改编现有专业教材,扩展学生专业视野
浏览现有大部分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教材可发现,内容基本是《材料科学概论》或《材料科学基础》的英文版本的改编,实际是英文版的专业教材,不具专业英语教材特点。而且教材内容的更新速度慢,与国际上材料科学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学生阅读起来单调、枯燥。因此,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急需编写新版实用性教材。新版教材需兼顾英语的语法特点和材料专业技术知识,既强调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又涵盖国际研究前沿趋势。
从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及翻译的综合能力着手,按照从难到易的教材内容顺序,突出航空航天行业背景及新技术特点,完成《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外语》教材的设计与撰写。从教材章节编排上,按照先介绍语言知识后介绍材料专业的顺序布局。可以在开始的章节介绍科技英语的构词、语法的特点以及专业学术文章的撰写规则。随后的几个章节,简单介绍材料的基础理论知识,学生可以结合以前学习的材料专业知识进行这部分的学习。目的是给学生介绍英文专业词汇,让学生逐渐熟悉专业英语的阅读。随后,在材料学的专业知识内容上,结合专业基础课程,着重介绍和航空航天技术紧密相关的材料研究内容,例如飞机结构复合材料、高温材料、隐身材料、非晶材料、太阳能材料等。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专业文献资料的能力,提高学生从专业文献中获取重要信息和跟踪学术研究前沿的能力,教材还可以向学生介绍利用互联网站和相关的学术期刊网站获取最新专业文献的方法。并且,从材料专业高质量的国际期刊上精心选取一些难度适中的综述性和研究型的论文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由于这些论文内容新颖且紧密跟踪本领域的研究前沿,学生也易于接受。这样,既提高了教学效果,也使学生对专业英语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地认识和理解。
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夯实学生基本功
调研各高校材料专业的本科生教学计划,发现专业英语课程设置在第七至第八学期,大四学生对英语学习逐渐变得陌生,如果直接面对专业英语的学习,势必会造成学生学习的困难。因此,教师除了教授教材的内容外,可以适当拓展相关内容的英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知识结构设置上,可以根据学生毕业后学习、就业及工作的实际需要,突出对学生专业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为了突出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及常用交流,可按照先读后写,先听后说的思路,来对学生进行专业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训练。通过由学习模仿到实际应用的教学模式,重点培养撰写英文摘要、写推荐信、求职信、会议常用发言以及模拟求职对话等能力。除此而外,还可以就学生即将面临的毕业设计论文撰写,展开介绍和讲评。“学以致用”,而实际应用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一旦体会到能从专业外语的学习中获益,便会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专业英语的教学。
为了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增加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最新外文视频。材料科学与工程是一个大专业,其中又有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及陶瓷材料等二级专业,因此除了完成教材的教学内容外,还应针对不同专业分门别类地介绍材料的最新的实际应用。介绍时,可以从互联网上搜索最新的文字资料,也可以搜索最新的视频资料,其中视频资料更生动,因此受到学生们的欢迎。比如在讲解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时,可以给学生播放波音、空客等制造飞机发动机及机身结构的最新技术视频。还可以通过播放如太阳能电池、风力发电技术及3D打印技术等视频,加深学生对陶瓷材料、功能材料及复合材料在新能源及新技术领域的应用认识。因此,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的视频资料,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扩充学生的词汇量,还可以使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了解相关技术的应用前沿,深化在学生对航空航天材料科学与工程的认识。
三、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材料专业英语是一种正规的书面体,专业词汇多词形复杂、句子长,且与专业知识结合紧密,相对于基础英语来说,缺少文学作品中的韵律、节奏感,读起来抽象、枯燥,造成教师讲授、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如果采用传统的专业课程的讲课为主的教学方法,势必不能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应该结合英语课堂教学和专业课的教学特点,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
可以采取英语课堂的教学,让学生随堂朗读教材内容,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既熟悉了教材内容,又对英语的“说”有提高。随后,对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析教材内容,或者也可以提出一个小话题,学生可进行问题的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口语技能,也加强了学生分析专业问题的能力。课后布置适量的课后翻译作业,可以是对教材内容的翻译也可以是对课堂增补内容的翻译,通过英汉互译的环节,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在课程结束前,还可以穿插学生就自己的毕业设计方向,做一个简短的英文讲座,既可以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测试,也可以提高同学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增加同学们英语交流的信心。
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如前所述,可以围绕课堂教学时的内容,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学生补充国际上航空航天材料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先进的应用实例,可以是文字资料也可以是视频文件的学习。进行文字资料的学习时,可以采用先朗读后分析、翻译的方法,逐步分解。进行视频资料的学习时,教师应提前将语音资料转换成文本资料,课堂上可以进行边视听边进行讲解,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进而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四、结语
我国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对航空航天材料的研究提出更高要求。航空航天材料的研究人员必须及时关注国际发展,密切和国外学术交流,才能保障材料领域的不断进步,这就对科技人员的专业英语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通过对航空航天材料专业英语教材、课堂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与优化,来全面培养学生的读、听、说、写、译的综合能力,增强学生的国际竞争力,为航空航天材料技术领域输送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成功.航空航天材料[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2.
[2]鲁红典,邵国泉,谢劲松.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的思考[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04).
[3]马彦青,魏忠,陈凯.《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探索――以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5,5(21).
[4]陆江银,王春晓.化工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探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01).
[5]孙丽丽,毕凤琴,张旭昀.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实践的认识与思考[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05).
[6]徐征,陈利生,余宇楠.关于高职院校冶金工程专业英语教材建设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1,(11).
[7]董世艳.石油相关专业研究生专业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研究[D].长江大学,2013.
篇10
关键词:“大材料”;研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9-0065-02
近年来,国内外材料科学与技术飞速发展,性能优异的新材料以及效率更高的加工工艺不断涌现,这对从事相关工作的材料类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如何培养出更具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材料类毕业生,也成了当前设有材料专业高等院校的主要任务。
20世纪80 年代开始,欧美国家逐渐将材料类人才培养模式统一到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上来[1]。而国内类似中北大学这样的绝大多数高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主要遵循小专业模式,即按材料的特性和用途进行细致的具体分类(如金属、非金属、高分子材料等),分别学习材料结构、性能、加工、使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由于不同专业间彼此界限分明,知识体系缺乏相互联系,致使学生除了对本专业领域的知识有相当了解外,对其他材料领域知之甚少,特别是在涉及学科领域交叉或新材料开发方面倍感吃力。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学科基础知识薄弱,知识面狭窄,不能顺应时展的潮流。显然,“小材料”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社会经济和当代科技发展对本科人才的需求,“大材料”背景下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成为必然的选择。
一、“大材料”背景下材料类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借鉴欧美诸国的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模式和体系,国内的一些高校以“大材料”为背景,开展了一些材料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工作。
中南大学的李红英教授等研究了通过探索研究性学习模式进行“大材料”类人才培养的方式[2],提出“资源―冶金―材料―应用”的材料类大学科人才培养理念。李红英的研究重点主要放在了多维立体学习模式的建立上,主张通过多层启迪和学术活动等方式来激励学生创新与探索欲望。其研究较为宏观,缺少培养体系内课程设置、实践环节等方面的具体改进措施和方法。
国防科技大学的张为军博士等研究了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改革方法[3],提出了以“大材料”的思想,按一级学科组织人才培养。张为军的研究虽然针对研究生培养体系的改革,但其突破学科界限的思想以及研究生课程体系优化,实践教学环节强化等方法,可作为“大材料”背景下,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生培养模式改革的借鉴和参考。
黑龙江工程学院的毕凤阳研究了CDIO(Conceive Design Implement Operate)模式[4],即以构思、设计、实施及运行全过程为载体来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通过分级项目运作机制,将学生的工程能力的培养过程细化为三级项目,并提出了项目内容设计和实施保障的做法。毕凤阳所研究的材料类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工程能力培养为目标,这与中北大学材料类人才的培养目标类似,其方法可以作为“大材料”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中实践环节设计的借鉴。
综上所述,国内关于“大材料”背景下,如何将本科生的培养统一到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上的研究很少。虽然当前的研究对于材料类本科生培养模式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仍缺少实施载体和具体的运作模式设计。而且,“大材料”背景下,对材料类所有专业进行培养模式改革,在各个教学环节上又难以实现,必须选择一个过渡的载体。所以要进行详细的研究,真正设计出以一级学科为统筹,包括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教育环节、第二课堂活动等在内的“大材料”类人才培养模式。
二、“大材料”背景下材料类本科生培养新模式的设计
本研究依托中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以及软硬件教学条件,进行“大材料”类研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设计。研究的实施对象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班,以点带面分层次进行材料类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具体内容包括制定培养目标、优化课堂教学课程体系、强化实践环节、丰富第二课堂等。
(一)创新和实践能力并重,确立培养目标
中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五个本科生专业,主要是以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工程师为目标,突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前,中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培养出的本科毕业生大多在工厂企业从事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但是进入到985院校深造的学生很少。所以,项目的研究拟通过分层次培养模式,以“大材料”为背景,以一级学科为统筹,通过实验班培养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并重的研究应用型人才。然后,以实验班为辐射,逐渐使所有专业向应用研究型人才培养目标过渡。
(二)重基础强专业,设计课程体系
实验班组建时拟按照学生的高考成绩进行选拔,从而保证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能力,为研究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打好基础。课程体系的设计框架仍遵循中北大学教务部门的规定,分为基础教育课、学科基础教育课和专业教育课三个类别。与当前材料类专业课程体系不同,基础教育课中课程更加齐全并且选取长学时课程模块;另外两类依据材料专业的特点设置课程群,在保证学时的基础上由学生自主选择。通过新的课程体系的实施,建立时间与课程之间的矩阵关系,增加学生选课的范围,目标是使毕业生具备扎实的基础和宽泛的专业知识。
(三)多层级项目化运作,优化实践教学
目前中北大学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由军训、金工实习、两课和社会实践、实验、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环节构成。其中军训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和沟通、团队协作能力,而其他环节培养学生材料性能组织分析、成型工艺设计等专业动手能力。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区别最终在毕业设计或论文环节中体现,所以可以把其他环节作为毕业设计环节的准备。在此,将毕业设计作为实践教学环节中的一级项目,而其他环节作为二级项目。确定每级项目内容后,整个实践教学环节可实现项目化运作。
当实验班学生开始分研究方向时,首先则按照不同方向组成项目组,结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基层学术机构设置确定指导教师,使本科生导师制得以落实。其次,由导师确定不同项目组成员的毕业设计题目,即完成一级项目内容的确定。再次,以毕业设计题目为导向,确定实验、课程设计及实习等环节的内容,主要包括研究对象、组织性能测定表征、加工工艺设计等,即完成二级项目内容的确定。最后,由导师和实验教师共同给出学生的实验成绩,并将完成的工作作为毕业设计的内容撰写论文。
(四)组织与参加并进,丰富第二课堂教育活动
组织和参加第二课堂教育活动,对于工科类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在“大材料”学科群中开展各种培训、各类竞赛、各种展览活动,提高学生创新训练的参与面。院士讲坛、院长论坛、博导对话等多层次启发思维和开阔视野活动,不仅使学生掌握学科前缘和科学研究方法,也使敢为人先和积极探索的精神渗入思维并化为自觉行动。以不同的项目组为单位组织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巩固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效果,锻炼自主设计和实施实验的能力。联合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共同参加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展示专业教学的成果。通过组织和参加第二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热情,拓展知识面,与专业教育相互促进。
三、以实验班为辐射,加强新模式的深入研究
目前中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本科生培养体系包括实验班、一本本科生、二本C类本科生等不同层次,如何科学设计培养模式和培养体系是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多数高校所面临的问题。通过实验班“大材料”背景下的培养新模式研究和实践,逐步地向其他培养层次辐射,旨在共同提升材料类本科生培养的水平和适应性。首先,确定“大材料”背景下材料类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分层次培养机制。由于招收学生的基础不同,要相应地制定其培养目标。其次,明确研究载体即不同层次本科班的培养体系,以实现培养目标为出发点,使课堂教学体系、实践环节体系和第二课堂活动相互贯通。再次,确定课堂教学课程中不同属性课程群所包含的课程,以及在培养进程中的位置,从而实现厚基础强专业的教学目标。最后,建立实践环节项目化运作机制,将本科生导师制落到实处,使本科生的创新素质和研究能力得以共同培养。
中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1级和2012级实验班实施了新的培养模式,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经过选拔而成立的实验班,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强,而且在现有课程体系下,学生知识基础更加宽阔,并均取得了优异的学习成绩。在新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中,要逐步明确实践教学环节中项目化运作的具体形式,各级项目中包含内容;导师和实验教师联合评分方法,以及如何将毕业设计内容分解到其他实践教学环节中;第二课堂活动的设计,以及参加创新创业实验和创业计划大赛的组织形式。
参考文献:
[1]高昀.牛津大学的导师制对我国本科生教育的启示[J].理工高教研究,2004,(4).
[2]李红英,李周,范晓慧等.探索研究性学习模式,培养大材料工程型创新人才[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