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理解范文
时间:2023-10-24 18:03: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汉语言文学理解,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应用性;教育
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对社会人才有更多的要求,同时对个体的要求也更全面,注重个人能力的同时,对高素质的人才也有了新的要求,这也决定了汉语言文学应该提高专业应用性,为适应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特点
发展至今,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前身——中文专业培养了大量优秀的高学识人才、知识分子、作家、诗人。然而这些职业在现代化的社会中逐渐不被重视,与这个快节奏的社会显得格格不入。汉语言文学专业从上世纪开始已经出现了很多应用性,其中衍生出如新闻传播学、对外汉语、文秘礼仪等专业。从近年的就业率看来,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率持续走低,也说明了在这个专业的应用性上有必要提高和改变。就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内容来看,不难发现这个专业中涉及到实践性的知识很少,在教学方面,汉语言文学专业更加注重对汉语、语言和文学知识的分析和应用,比较看重对学生文学素质的培养,在涉及实践内容时,就连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文学研究上的老师,也无从下手教起。综上看来,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差是有理可据的。
二、汉语言文学的应用分析
(一)对写作能力的锻炼
汉语言文学专业原本就看重文学的培养,因此本就有对文学写作的训练,且有相关的理论课。汉语言文学专业为学习者提供的《写作学》也有理论上的支持和格式规范的标准。还有一门从深层次上总结规律的《文学概论》,这两门学科相结合,作为写作运用的基础,也是使写作运用得到保证。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写作文学性质相对而言更强,这是一种专业性质的体现。
(二)了解语言文字的规律
不仅在文学写作方面颇有锻炼,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语言上也非常有帮助,对语言文字能力培养锻炼,从而可以对语言的规律总结,相对看来这是比较实用的部分。我国的官方语言是普通话,但是落实到个人,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说出标准的普通话,例如在南方地区,就有卷舌平舌分不清楚的情况。通过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可以掌握语言的规律,从而纠正读音,提高对语言的运用能力。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都是学科的基本要求,例如对语言音律、文学理解、美学理论等,都有着学科基本的要求。可以说,汉语言文学的应用性是一个见仁见智的事情,它的应用性基本都是自身学术的延伸,它的实际运用和使用者自身对理论的理解程度成正比。
(三)帮助文学理解
在文学理解上,汉语言文学在美学知道基础上,进行指导和解读,这也是它的一个应用性体现。在结构上,汉语言文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汉语言文学专业通过对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已经拥有了很高的理解力,可以对作品进行更深层的理解分析,没有读过的文学作品,也可以运用汉语言文学的专业知识进行解读,这是非专业人士达不到的高度。读书只是文学阅读,却不是文学理解,文学阅读对字面意思进行解读,文学理解才是文字表皮之下的深层含义的理解,这需要有专业知识作支撑。
三、提高汉语言专业应用性的必要和方法
(一)必要性
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特点,结合现实需求来看,提高汉语言文学的应用是非常必要的。迎合社会主流,社会需要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具有语言分析理解能力的人,因此为迎合社会人才需要,汉语言文学专业应该提高应用性,培养能为社会所用的人才。社会需要以及学校重视的素质教育在不断深化,让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成为适应素质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在我国全面实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充分转化为具体的实践学习中,锻炼学生对问题的分析理解能力,可以达到满足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研究中,汉语言文字是它的主要研究对象,主要为语言工具的运用,这也决定了汉语言专业的易用性。并且就目前的教育学科发展规律来看,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提高是本质的体现,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学科专业发展的必然。
(二)实践方法
着眼今后的教育实践工作,各大高校应该加强对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体制完善,及时引进更新专业教学内容,革新教师的教授内容,注重学生语言实践能力和社会发展相关能力的培养,从而来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课堂的教育方式是汉语言文学专业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传授的主要方法,为了提高应用性应发展其他的教育方式,尽量摒弃老套的照本宣科,灵活地将专业知识和技能运用到语言实践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引进优秀的教学成果,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找到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能力差的原因,针对社会工作的需求,以及社会对学生的要求,相互进行教学实践引导,通过不断地教学实践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能力。
结语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提高,不仅是教师和教育的职责,应当为之共同努力的还有学生。专业应用性提高的受益者包括学生在内,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应当有意识地不断强化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创新意识,在专业基础上,提升自身在社会中的应用能力,才能够有效将专业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充分发挥汉语言文学的特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和应用能力的提高要根据学校的资源,适时地运用方法来提高专业的应用性。
[参考文献]
[1]张爱明,宗瑞.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的问题及分析[J].大众文艺,2011.8(08):234-235.
[2]万宏韬.浅议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7(12):283.
[3]马腾.试论如何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8(25):94.
篇2
关键词:幼师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模式革新
1目前幼师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汉语言文学作为幼师学校语言教学的主要内容,包含语言表达、阅读、书写等组成部分,存在专业理论知识、语言表达等教学目标。而当下幼师学校教师对学生的汉语言文学教学,通常过于重视教材理论内容的讲授,忽视对学生语言感受力、表达能力、应用能力的教学,这使得幼儿教育专业学生汉语言课程学习的效果较差。
1.1汉语言文学专业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
我国幼儿师范院校所开展的汉语言文学教育,主要以汉语言文学的“讲授式”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国内外文学作品的学习,这一教学模式只是根据教材大纲的要求,对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进行组织与教学,缺乏明确的汉语言教学目标。首先,教师并未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设置具有启发性、互动性的教学情境,也没有将学生放在课程教学的主置,来展开汉语言文学内容的组织与互动,所以其教学模式过于刻板与单调。其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的课程教学,没有针对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行业需求等,设置科学化、合理化的教学目标,因此学生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内容的学习,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与学习规划,所得出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学习结果,无法满足社会应用型汉语言人才的培养需求。
1.2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过于单一
幼师学校教师对学生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大多是根据教材中语言情境、文学表达规范等,进行汉语言文学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缺乏汉语言创作、汉语言应用内容的涉及,这不仅造成汉语言文学课程的教学变得单调化、程式化,也对学生的文学感受力、创造力与表达能力,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从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内容组织来看,教师更注重汉语言文学理论知识的教育,忽视对学生汉语言文学表达能力、教学能力的培养。而在具体汉语言文学内容的组织与实施方面,教师仍旧以教材讲授的教学手段为主,缺少多媒体软件、PPT课件等网络教学设备的应用。所以过于单一化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致使学生缺乏对汉语言内容的深入体会与理解,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成效也较低。
1.3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学的实践性不足
汉语言文学课程教学的另一问题,则是该课程教学缺乏实践性、应用性,更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学应用能力的培养。当下学生在汉语言文学课程的学习中,通常秉持着“上所施下所效”的学习理念,对教师讲授的汉语言文学理论进行学习。但由于汉语言文学内容过于艰深,教师在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往往对现代文学的部分进行详细讲授,而对涉及到古典文学的教学内容,则采取浅尝辄止、点到为止的教学方式,简要讲解其中包含的文学典故、思想感情。这种过于强调汉语言文学理论知识教学,忽视汉语言文学内容实践,忽视学生思维能力、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培养的教育,使学生课程学习沦为机械的内容记忆,无法促进学生汉语言文学应用能力、教学能力的提高。
2幼师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策略
2.1构建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性、应用性的教学目标
幼师学校作为培养幼儿园教师的主要场所,其所进行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就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课程学习状况,开展汉语言文学阅读、语言表达等内容的教学,才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实践能力。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课程教学,教师不单单要依据汉语言文学教材的设置,进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还要注重对学生汉语言文学应用能力的培养,包括汉语言基础知识、文学作品赏析能力、创作能力、表达能力的教学。比如:对于不同学习阶段、学习需求的学生,教师可以设置差异化的课程教学目标,低层次学生主要进行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的教学。而那些具有较高文学素养的学生,教师应进行课内、课外文学作品的讲解与剖析,使学生了解整个汉语言文化、语言教学流程,这有利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
2.2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及汉语言文学的启发式教学
传统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忽视学生在汉语言文学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也没有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学习需求进行充分了解,这造成学生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产生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效果也较差。基于此,教师需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建构“启发式”的汉语言文学课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内容探究、课堂互动交流中,与学生一道分析汉语言文学作品中的疑难问题、解决方案,并将其应用到汉语言表达与实践中。例如:《现代主义文学》课程的教学,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什么是现代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启发学生展开现代主义文学的思考与探究。之后再针对“意识流小说”等体裁,向学生讲授现代主义文学的叙述方式,来深化学生对文学内容的理解。
2.3革新汉语言文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
汉语言文学教学课程的组织与开展,需要选取汉语言文学理论、语言表达等教学内容,革新汉语言文学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将教师教、学生学进行有效结合,转变“灌输式”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的教学模式,来提高汉语言文学课程的教学结果。第一,教师应针对幼师学生的学习兴趣点、职业规划等,设置文学背景介绍、作品阅读、文学类型赏析等教学内容,帮助学生了解汉语言文学课程的主要结构、知识脉络,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思维,从而保证学生在汉语言文学课程的学习中,既能够掌握基本的文学理论,又能够对自身的学习与实践状况做出反思。第二,幼师学校教师要借助多媒体软件、PPT课件等设备,开发多元化的汉语言文学课程教学方式,通过教学情境、课堂讨论与互动、教学总结环节的设置,引导学生真正将文学语言学习,内化为文学创作能力、表达能力,并强化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语言表达与展示,进而实现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提升。
篇3
1.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汉语言文学的教学策略
之一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大多都是以教师讲课、学生听讲及划重点为主,而教师与学生之间很少进行积极的交流与互动。这种以教师为主体的单一教学模式往往并不能够发挥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动性,反而令学生的学习长期处于被动状态,长此以往,只会让学生在这种枯燥的学习氛围下渐渐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失去兴趣。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着自己独有的感知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因此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积极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与特点,并引导其将自己的优势与特点无限发扬,以及还要鼓励学生多多发表自己的见解,给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自由发挥空间,从而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够令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课堂更加焕发出热情与活力,而非如过去般死气沉沉。
2.注重人文教育汉语言文学的教学策略
之二是注重人文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中蕴含着非常深刻的人文性思想,它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对当代人才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素质,大学生只有具备了优秀的人文素养,才能够更加健全人格,从而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更加具备实力。我国的汉语言文学教材中充斥着非常浓郁的人文精神内涵,因此,汉语言文学教师必须要以教材为依托,在教学过程中深入实践人文教育,充分发挥出汉语言文学中的人文思想,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3.充分利用多媒体工具进行教学汉语言文学的教学策略
之三是充分利用多媒体工具进行教学。随着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工具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了各科的教学工作当中。同样,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当中,教师也应当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工具,将课本中比较枯燥的理论知识通过学生们所喜爱的图片、音乐、视频等形式更加直观地展现给学生,从而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其知识内涵,并对知识的学习更加具有兴趣。再者,教师还可以多给学生布置一些PPT课题任务,让学生自己动手来制作汉语言文学相关的PPT课件,从而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之中加深对知识的印象。
二、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改革
1.改革教学理念
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改革方向之一是改革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教师的基本教学观点及信念,一个优秀的教学理念能够促进教学工作的不断进步。由于汉语言文学教材当中存在着许多理论知识内容,因此使得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产生了重理论而轻实践的教学理念,这明显是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当前汉语言文学的教学理念应当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为出发点,提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从而构建充满活力的教学体系。
2.改革教学模式
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改革方向之二是改革教学模式。一个优秀的教学模式能够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令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学习。例如实践教学模式、合作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模式、项目教学模式等都是比较适合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引入这些先进、丰富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加活跃课堂气氛,增进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让学生在学习当中体验到更多的乐趣及成就感。
3.改革教学内容
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改革方向之三是改革教学内容。目前我国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内容往往就是一些单纯的字词、文章教学,这样的教学内容过于单一和死板,既不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汉语言文学作为我国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结晶,它其实是一门包罗万象的专业,其中应当包含有许多历史人文知识。因此,教师在进行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之时,也应当拓宽其讲授层面,将天文、地理、历史、政治、文学等内容相结合,从而让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三、结语
篇4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教育问题创新
引言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我国各行各业发展迅速,对各专业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一些大学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会更倾向于那些应用型的学科,汉语言文学的吸引力在逐渐下降。在这种背景下,汉语言文学教育的重要性受到忽视。事实上,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当下,发展汉语言文学教育,巩固汉语言文学在国际教育的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性意义。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为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同时汉语言文学教育也面临挑战。加快推进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创新,促进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摆在了教育工作者的面前。在整个大学教育过程中,汉语言文学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培养文艺学优秀人才和语言学优秀人才起着基础性的教育作用。那么,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呢?
一、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汉语言文学教育中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把这些问题归纳为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一)教学过程缺乏互动。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为缺乏互动,与中学教育不同的是,大学教育更具有学术氛围和人文气息,倡导灵活性、开放性,汉语言文学教育的现状与中学教育没有太大区别,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没有中学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多,导致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足,甚至一些大学教师并没有给学生发言的机会,汉语言文学课堂的生动性、趣味性不够。久而久之,学生就失去了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兴趣。(二)教学内容陈旧。目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材依然是沿袭传统的教材,几十年来,汉语言文学教材几乎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其中的研究成果和理论成果缺乏一定的创新,对国际文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也没有提及,很显然,这些陈旧的教材是与时代快速发展的步伐相脱节的,已经赶不上时代的发展潮流。使用过于陈旧的汉语言文学教材不利于培养优秀的人才。另外,汉语言文学教育忽视了当前文学的发展,仅仅专注于研究历史,体现在课程设置方面也是如此。大多数学校的文学史课程截至上个世纪末,导致一些大学生对当代国际文学缺乏足够的认识,对一些新的文学形式流行原因及形成机制缺乏理性的思考。例如,网络文学,即便是十分严肃的文学作家,在高校中文系中也缺乏知名度。中文专业的学生更专注于阅读20世纪90年代的文学作品,例如,汪国真、席慕蓉的作品,教学内容陈旧,导致学生缺乏对当今文学流行趋势的了解与思考,始终找不到接触文学世界的窗口。(三)教学方法缺乏创新。阅读环节是汉语言文学教育中的重中之重,这就要求教师讲究一定的教学方法。如果采用照本宣科的传统教学方式,大量的文字资料就会使得教学过程枯燥乏味。很多汉语言文学教师在上课前要求学生们阅读名著,学生们往往一遍又一遍、反复地阅读,以致忽视了教师存在的必要性。不言而喻,这种教学方法存在诸多方面的弊端,只有在浓厚兴趣的引领下,学生才能日复一日地阅读。殊不知,语言学本是一门充满魅力、技术性很强的学科,教师要善于挖掘文学的艺术魅力,吸引学生,令其产生探索欲望,才能够为汉语言文学教育注入新的活力,这也是教师创新汉语言文学教学方法的关键所在。但是,如果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过于依赖,缺乏教学方法的创新,就难以把握学生的兴趣点,不利于提高汉语言文学教学水平。总之,在汉语言文学教育中,教学过程缺乏互动、教学内容过于陈旧及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是主要的问题,需要教育领域的工作者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创新策略
上文主要分析了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创新策略:(一)创新教育理念。传统的照本宣科式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汉语言文学教学需求,这就需要创新教育理念,打破传统的背课文背知识点的教育方法的弊端,注重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文学素养。当然,文学素养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其需要在日积月累学习中慢慢沉淀形成,文学素养是区分接受过汉语言文学教育和未接受过汉语言文学教育人的重要方法。据相关资料表明,文学素养最初可通过家庭教育完成,当然,由于每一个学生的家庭背景不同,不可能所有学生都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接受到文学素养的基础性教育。对于绝大多数的文学专业学生而言,往往是在步入中学后,才开始接受正规的文学教育。因此,从总体上来看,这部分学生接受专业教育的时间比较短,因此,他们的文化底蕴相对薄弱。针对学生文学底蕴的差异性,还需要教师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因材施教,推荐给他们适合阅读的教学资源,尤其是推荐当前的流行作品和各类经典著作,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化素养。另外,教师要明确语言文学教学的目标,即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人才在课程结束以后需要具备哪些方面的技巧知识或者能力。依据汉语言文学的教学理念,其所培养的人才需要具备较强的读写能力及实践应用能力,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开展中,要把教学理念牢记于心,以教学理念为指导展开教学活动。(二)创新教学手段。语言文学教学手段的创新过程中,优势与问题并存,由于汉语言文学本身就具有独特的魅力,教师只需要引导学生领略其魅力之后,就可以锻炼学生探究汉语言文学的内涵,这是汉语言文学教学手段创新的优势。汉语言文学教学手段创新的劣势在于学生在自行阅读大量文字材料的过程中,必须先把心沉静下来,这对学生的毅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对于缺乏毅力的学生而言,要想长时间完成文字阅读,难免太过枯燥。教学手段的创新要从脱离书本开始,尽量营造多面立体的教学氛围,而不能仅局限于课堂教学。通过尝试不同的教学手段,总结教学经验,打造更加生动有趣的课堂。(三)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由于汉语言文学理论是抽象而难懂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帮助学生加深对抽象理论的理解,形成更深刻的记忆,例如,在讲解小说时,首先让学生们掌握作家创作小说的技巧,充分了解作家的写作风格,在此基础上,进行小说阅读,将会获得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例如,对《零度故事》进行讲解,让学生们提前对作家的写作技巧有初步的掌握,了解作家的写作水平,对自己的文学素养有更加直观而清晰的认知,然后采用分组讨论的方法,让小学生们各抒己见,提高课堂活力。总之,创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手段和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是创新汉语言文学教育的主要策略。今后,还需要相关专家学者们从更多层面展开进一步的深入分析与研究。
篇5
关键词:职业院校 汉语言文学 应用性 教学理念 实践
汉语言文学是对中国文化进行深入研究的重要手段与工具,是教育体系进行深入改革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在职业院校开展汉语言文学教学的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要求,需要我们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将实用性与应用性引入到教学当中。
一、汉语言文学在职业教学的重要性及发展追求
汉语言文学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措施,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在职业院校实施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会以意识物化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学生通过该学科的学习能够规范自己的行为,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
1.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与深入,汉语言文学已经成为我国教学领域中必不可少的人文学科。在职业院校中,学生在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对现有的相关理论知识全部掌握与领悟,还应当理解其中蕴含的精神文化知识与文化精髓。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得到全面发展,才能够在学习、生活与工作过程中不断陶冶自己的情操,使自己的思想意识得到升华。
2.汉语言文学的追求
对于汉语言文学的追求实质上也就是对于文学的追求。文学是没有界限的,只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学的存在形式略有不同而已。对于文学的追求主要强调的是对真、善、美的追求,追求一种自然现象。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历史相对于一般文学形式的发展历史要早许多,因此不管是从其体制还是要求来说,都相对比较完善。如今,各种语言形式已经随着社会的发展形成了一套相对较为系统的管理控制方式,但万变不离其宗,对于文学的追求依然是对真、善、美的追求。
二、汉语言的特点及其新方法
汉语言文学在职业院校设立的专业中属于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但是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显然不能够满足当代学生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工作中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不断创新,选用现代化教学方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对文学的探究能力。
1.汉语言文学的特点
事实上,汉语言文学是由多重概念以及方式组合成的一种理论性较强的综合性学科,这一门专业在职业定位方面并不具有明确性,应用性相对较弱。但是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社会各行各业对于技能分工十分明确,这就给汉语言文学带来了较大的挑战,要求汉语言文学在教学过程中向应用性方向发展。汉语言文学是人们通过对过去各个事物的认识来对当今社会的各种现象进行分析的过程。
2.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方法
在现代化社会发展中,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够满足当代学生的需要,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对其进行改革与创新,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水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根据对该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进行分析,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就应当从就业必备的几方面入手,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其能力。
三、小结
在现代化社会发展中,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与深入促使汉语言文学专业成为职业院校中必不可少的综合性学科,该学科具有理论性强、综合性强等优点,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我国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不仅关系着我国人民人文素质的提升,同时还关系着民族道德素养以及思想品质的形成。由此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创新教学模式,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将汉语言文学中的理论教学与实践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复合型人才,才能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朱蕾,邹细华.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省开课程实践教学初探[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4).
[2]连亚飞,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教育实践性课程的构建[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6).
篇6
[关键字]:汉语言 改革 观念
学生学习汉语言专业可以让学生懂得怎样去欣赏小说、散文、古诗词,同时也了解了编辑出版的知识,还能让学生正确的使用古今词语、语法,让学生在编辑、写作上具备坚实的文字能力。对于汉语言文学教育,我们不能再固守传统的教学理念,要迎合当今社会的发展,以实现学生终身发展作为中心目标,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一 传统汉语言文学专业所具有的特点
当前我国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开设的课程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外国文学,当代文学,现代文学,古代文学,文学概论,语言概论,影视概论,美学概论,写作学,同时还包括一些共同课和选修课。传统的教学观念就是把学生培养成记者、作家、语言老师等一些文学知识分子,但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那么汉语言教学除了要具备应用性,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让学生在未来的就业中能占有一席之地。在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育中,教师的重点大多放在了充足知识和精神文学这些方面,而对学生工作能力方面的培养却是明显不足,那么这样的教学观念就必须进行彻底改革,这样才能让汉语言文学专业与时俱进。
二 汉语言文学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下应具备以下要求
在新课程标准下,汉语言文学应该实现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价值观和情感态度这三个教学目标,要区别于从前的听说读写教育目标。对汉语言文学课程进行改革,这不仅满足了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各方面能力,但是想要真正彻底的对课程进行改革,那么首要的就是要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1对教师的角色重新定位
随着新课程改革,这对教师也就提出了很多要求。在思想上,教师要从传统的教育观念中走出来,重新的塑造和理解好教师所应具有的职业角色。同时教师们还要在教学理论、专业理论、科研创新、职业素养等方面进行提高,让教学内容变得更丰富,同时学生也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只关注成就学生这一方面,更要抱着享受工作、享受幸福、充满信心、乐于奉献这样的积极心态来对待教学工作,从而实现人生价值,同样把这样的心态传递给学生。
2教师的新任务和新要求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以成就学生,成就自我来作为目的,同时自身也要不断的学习,彻底贯彻好课改的要求和精神,其具体做法就是:(1)具备渊博的专业知识,其实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教学中涉及到的知识很广泛,比如有美术、地理、体育、政治、历史方面的知识,那么这也就要求了教师在具备本身专业知识的同时,更要对各个领域的知识有所了解,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教导好学生;(2)改变从前的师德标准及教育观念,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日后成长发面出发,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重在培养学生整体素质,并加以辅助和指导。
3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除了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还要多多创新教学方法,从而达到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这样的教学效果。在很多人眼里,汉语言文学可能是枯燥的、单一的,那么鉴于此,教师就应该根据学生水平来设计新的教学方法,要保持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的更新,多多增加课堂练习环节,从而巩固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才能让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
三 实现观念转变的措施
随着社会进步,那么对人才的要求也就发生了重大改变,现在的社会更需要的是有实践能力的人才,单一的专业理论知识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了。对汉语言文学专业进行课程改革,这不但对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供了指导,同时也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1以学生为主体
传统的教学活动都是以教师作为中心来展开的,而学生则是在被动学习的状态下,那么在新课改的理念下,我们就要以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主体,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实际水平,要为学生设计出适合的教学环境,同时也为学生创造出轻松、自在的学习气氛,从而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能够去主动的学习知识。
2教学和生活相结合
任何一个专业教学只有将知识和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进行理解、记忆,那么汉语言文学专业也是如此。汉语言文学可以说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比如每天的早晚报、学生爱看的文学小说、电台记者、宣传板报等等。汉语言文学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那么我们就应该利用这点,将二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学生能够更直观、生动、具体的感受到汉语言文学所具有意义和作用。
3重视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
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中,课堂活动最基础的部分之一就是练习,那我们在设计习题的时候,就要多提出一些能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从而让学生在思想变化中巩固所学到的知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学生在未来的就业竞争中才更有优势。
总结:
教学的最终目的不仅是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人文素养,同时也是学生未来工作中的一个重要保障。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的改革,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生文化素质,但这也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很大挑战。转变教学观念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那么这就首先需要教师在思想上进行改变,其次是教学方法,这样也就慢慢实现了新课改要求了。教师对学生所起到的不只是传授知识的作用,更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教师就是转变教学观念中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王作新, 刘月新. 关于地方综合性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S1)
篇7
汉语言文学作为具备悠久历史同时又能够紧紧跟随时展的步伐的专业来讲,该专业所进行培养的人才自身应当具备非常强的独立审美的能力,在面对工作社会的时候,不单单可以使自己的专业和特长得到全面的发挥来进行服务大众,服务社会,进而来给社会创造一定的价值,同时还可以通过对与自身具备的优秀品质和人格进行塑造,实现使自己的审美品位得到全面的,不断的提升,进而来实现使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得到传承并且将其发扬光大。传统教学所指的学科知识论主要是指传统学科的教学理论具备的主要教学指导思想,学科知识论主要是认为我们发现感知的所有存在的知识都是有用的,对于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灵活且融会贯通的运用就是一个人自身具备的职业能力,所以就要求在学习知识的时候,务必具备知识了解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在学习知识的时候其中的实践课就应当归属于理论课知识的附属演绎。在我国对于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汉语言文学和理工科学科两者进行相比,汉语言文学自身的实用型并没有那么强,同时汉语言文学在教学的过程中,相比理工科,学生对其学习的积极性并不高。从根本上谈汉语言文学不单单是我国社会文明的一种简单的传承,同时还是实现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对学生自身要求具备较高文学素养,不仅仅可以熟练地进行对汉语言文字的运用,同时还要自身具备比较高的文章写作的能力,在这个基础上,还要对语言文学的文言文能够有有比较好的理解能力以及书写表达的能力,不仅要对文言文可以读懂,同时对于文言文中的通假字以及同音字还要具备基本的识别能力和融汇贯通的运用能力。
2如今我国汉语言文学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汉语言具有自身的特点,不像数学之类的科目利用公式就可记住一个概念。汉字的组成就具有字和音两个概念,还有它所表达的意,要熟练地掌握和运用需要不断地渗透才行。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模式仍然没有完全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而实现改良,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也仅仅是以教材为中心的基础型内容,尤其是许多教师仍然采取简单、机械的课堂讲授法来传递汉语言文学知识,通常的做法是根据课文内容,逐字逐句分析,讲解字、词、句的基本含义,画出重点,这种做法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的培养。在以往的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学生已经习惯于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上课根据老师的要求记笔记,下课同学之间对照笔记,考试的时候划范围,全凭知识的积累和背诵,学生鲜少有自己的理解,这种落后的教学模式根本无法实现汉语言文学教育的真正目的,对于培养新时期人才的文学素养来说并没有益处。
3优化我国当代汉语言文学教育教学模式的措施
3.1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正所包含的内容所涉及到的方面比较广,其中主要包括我国的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以及中国的古代文学和现当代文学等非常多的文化课程,这其中所学习的学科课程包含的内容之间具有文化的交叉和重叠,例如在汉语言文学的文学概论中所包含的文体学知识和写作学,之间存在的重复和交叉设计的教学课程的安排非常不利于在教学中对学生所学的知识有效形成比较系统性的知识结构,这就造成对语言文学教学的效率非常低。因此在语言文学教育的课堂上主要把学生来为课堂的中心,作为老师应该对课堂上的教学内容进行不断地丰富,做到让学生在快乐的玩耍中学习,而老师则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作为解答课堂上课下疑难问题的角色。
3.2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学生自身的实践应用能力。汉语言文学自身具备的应用性主要是体现在对学生就业时的导向,主要强调学生自身对于知识的最根本的应用能力,来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岗位,实现更加快速的适应社会的职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对于语言文学的教学改革过程中,需要将我国古代作诗中所用到的平仄,以及对联中所用到的虚实进行融入学习,综合的让学生进行掌握,这样不单单的增加了学生们对于汉语学习的兴致,同时还使得中国的古典文化得到传承了。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如果仅仅是采用单一的教学办法,对学生是没有知识的感染力和说服力的,因此这就要求学校应当积极进行对比较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施进行引进使用,做到利用多媒体设施进行教学,让老师自己进行制作学生们比较感兴趣的教学动画,保证学生们在一个舒心愉快的环境下进行语言文学的学习,同时教师来应该做到以汉语言文学自身的性质和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以及态度和特点来进行分析,不断地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进行总结,探索出最佳适合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方法。
3.3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理论和实践之间有效的结合。在对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单单的让汉语言文学整体的教育方法方式仅仅停留在教育的表面。教育院校对于汉语言文学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做到推陈出新,一定要打破陈旧传统的汉语言教育方式模式,真正做到提高整个汉语言文学自身教学过程中的社会适用性。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实践具体的过程中,参与教学的教师一定要摒弃陈旧的教学方式,一味的对学生进行灌输知识,采取单一呆板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充分的结合讲授法和引导法以及采取探究式的学习方法以及采取小组合作的办法等诸多的形式进行教学,实现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教师应从学生学习兴趣出发,赋予汉语言文学教学新的时代语言,开创新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格局,让学生能够从内心深处喜欢汉语言文学学习。
4结论
篇8
1语文教育的重要性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的一种工具,人之所以与动物不同是因为人具有语言能力,人类可以将自己内心的想法用语言进行表达,同时也是人类的一种思维方式。所以语文教育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与人沟通的交际能力。语文教育教会人类认字、写字、阅读、表达、沟通等多种能力,是对学生智力拓展的一种开发。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对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行研究,可以运用于日常生活,可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2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关系
汉语言文学源于语文教育,要想学好汉语言文学,首先要打好语文学习基础,这样对未来学习能力、写作能力及阅读能力的提升都有帮助,同时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自我修养。在各大高校教学中,汉语言文学已被列入大学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汉语言文学其实是对语文教育的深入发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汉语言文学也是学生今后向教师领域201发展要钻研的业务,因此,学好汉语言文学是对语文教育的进一步深入,两者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使我国语言文化走向世界。
3汉语言文学教育的特色
汉语言文学是我国从古至今一直传承的文化,它是中国深厚文化的精神所在,见证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汉语言文学对于学生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的影响深远,它是精神层次的体现,它是人们人文观念的体现,也是社会文明精神对外的表现。随着教育领域的不断改革,汉语言文学作为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不断进行着改革与创新。
4提高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应用与发展策略
4.1提高实践能力,结合性发展。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需要的人才,因此不管在教育领域的哪个阶段,语文教育和汉语言文学教育的目的都是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了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实际发展需求,两者之间有差异也有共同特征。总而言之,汉语言文学存在于语文教育中,两者之间是相通的,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教学理论中都可以采用同种方式传授,都是为培养学生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学视野而服务。对于学生精神层次的提升与价值观的认知都是相通的。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挖掘与探索是语文教育和汉语言教育的共同之处。在学生对文学作品和诗词鉴赏的探索中,语文教育和汉语言文学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应加强语文教育和汉语言文学教育课堂教学的实践性,让学生适应社会需求,让学生在未来工作中能积极运用语文教学和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知识,成为受欢迎的人。教师可以安排一些相关的课程教学,不断拓展学生的教学内容,进一步强化学生汉语言文学素养。4.2提高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应用与发展。科技的飞跃发展使得学校教学手段越来越多,多媒体教学已遍及各大院校。随着多媒体教学的开展,汉语言文学教学也有了创新,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进行汉语言文学教育,可促进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语文教育也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充实教学内容,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在内容上,可以选择一些课外话题或社会热点话题,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播放并讲解,让学生根据学习进行总结,并分组讨论或上台演讲,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让学生进行开放性思维的训练,也可以对学到的内容进行评论,让学生发挥想象,扩展思路,提升学生对语文和汉语言文学学习的兴趣。在现代化的教育中,教学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上,教师可以从自身思维入手,树立教育教学观念,在此基础上将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引入教学中,创新教育教学形式,拓展学生的思维,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新教育教学形式,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加新颖全面的教学素材。
5结语
篇9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高职语文教育;关联性
一、引言
语文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的内容中也需要纳入汉语言文学。但是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在高职语文教育的课程中,教师与学生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语文的基础理论知识上,而对于学生的文学素养以及语言运用的实际能力却少有关注。[1]而这一问题会导致学生即便在语文方面有一定的造诣,但是无法很好地表达出来。想要改善这一问题就必须做好汉语言文学与高职语文教育之间的衔接性,将汉语言文学的优秀理念融入语文教育中,这样才能促进语文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二、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相关概述
一个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并且在这基础上提高其智力的发展,因此进行语文教育就是希望能够确保学生掌握语言并合理的应用语言,进而将中国的精神文明不断传承下去,同时语文教育并不只是一个阶段的教育,而是长期持续性的学习过程。[2]汉语文学的主要职责在于传递人文精神、推动整个民族语言水平的发展。作为传统人文学科的一部分,汉语言文学需要继承并发扬优秀文化。如果站在汉语言文学的专业特性这一角度来看,它更加关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希望让语言教育更加实用,但是这里的实用并不是说实际应用,而是精神概念的影响。同时,汉语言文学并不是将经济效益作为重点的一门课程,而是将社会效应作为主要的意义。[3]
三、汉语言文学与高职语文教育的关联性
第一,具有相同的教学目的。无论是汉语言文学教育还是语文教育其目的都在于为中国培养高素质人才,加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进而提高其综合素质,让学生在进入社会后能够更快的适应。同时,汉语言文学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内部分,这两者不仅在教学内容方面存在互通性,在教学理论方面也有很大的关联性,但是这两者的侧重点又有些不一样,语文教学将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逻辑能力作为重点,而汉语言文学则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化精神与文学素养。[4]第二,表达方式相辅相成。在汉语言文学的课程中,要求学生准确的进行语言表达,且生动鲜明,表达的语言要能够深刻的将作者的情感和对情感事物的理解与认知清晰的表现处理,同时语言的表达方式要具有鲜明的特点,且灵活动人。而语文教育则注重学生的基础培养,要求学生能够对语文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的认知,汉语言文学需要将语文教育作为基础,如果一味地发挥其独特性而脱离基础,并不能够满足教育普遍性的要求,但汉语文学又能够升华语文教育中的基础知识,让学生对语文有更深刻的理解,因此可以说这两者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第三,共同强调人文关怀。不管是汉语言文学还是语文教育都希望通过这一课程的开设,让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人文精神有一个系统性的认知,并能够将语言文学中所蕴含的魅力渲染学生的心灵,够融入他们的生活中。这两者都能够提高学生的素质修养并陶冶情操,为其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5]
四、汉语言文学与高职语文教育关联性的延伸思考
第一,重视教育理念的发展性。教育理念并不是长期不变的,而是需要根据时代的特性以及未来的发展需求所决定,而在当前这样一个时代中,开放式的教育理念无疑是最优的选择。开放式的教育理念要求不仅要重视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传承,还需要在这基础上结合时代的发展进行优化与创新,用开放式的眼光来看待当代文化的交流。因此在高职阶段的汉语言文学的学习课程中,将开放性、创新性的教育理念融入其中,能够实现传统汉语文学同当前时代的进行有效对接。第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想要让汉语言文学与高职语文教育关联性更加紧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必不可少的。而想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要对课程内容、教材内容进行进行精细策划,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还需要教师的细心引导,通过对教学方案的合理制定,让学生能够通过多渠道了解汉语言文学所蕴含的文化精神,而这方面教师可以结合当前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从视听说是三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在浓厚的气氛中学习,其学习的自主性相信也会大大提高,也能够进一步实现汉语言文学与高职语文教育的有效对接。
五、结束语
总的来说,无论是汉语言文学还是语文教育其目的都在于通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创新能力,并以此作为基础扩展到其他课程,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而这两者相辅相成的特性也决定着它们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就需要通过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等措施进一步加强这两者之间的交流与互通。
参考文献:
[1]于新鑫.浅析汉语言文学与高职语文教育的关联性[J].文学教育(下),2015(11):81-81.
[2]李淑芬.高职语文教育专业学生专业素养的建构与培养[J].职教论坛,2013(32):47-49.
[3]王林萍.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思考[J].文教资料,2007(17):6-8.
篇10
汉语言文学作为高校重要的课程之一,已经成为大学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审美教育又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性理论课程,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美学理论素养和审美能力。我们甚至可以说,美学教育对于大学生提高对于汉语言文学作品的分析评价能力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因而,汉语言文学教学必须把审美教育很好的融入其中,加强人文精神的教育,把培养审美能力作为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这也是大学生能够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的社会需要。但是,目前我国高校的审美教育更多的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而非可操作的实际实施阶段。事实上,审美教育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而汉语言文学本身就具有审美教育功能,因而,我们利用汉语言文学作品来实施审美教育是完全行得通的。那么,到底该如何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具体实施审美教育呢?
二、汉语言文学教学现状
首先是汉语言文学的课程设置有一定的问题,其课时显然不够,授课形式也不够先进,从而导致了汉语言文学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难以深度挖掘,并且由于其实践课时间不充足而使得对于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不足;当前很多学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功底并不深厚,但是却能顺利毕业,这充分说明了当前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考核制度和形式存在较为严重的缺陷和纰漏,教学过程过于重视结果,忽视过程,重视理论,忽视实践;还有很多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虽然选择了该专业,但是,他们并不真正从内心里喜爱这门课程,导致了他们缺乏强烈的课程认同感,影响了学习兴趣,也使得他们缺乏对传承伟大文化遗产使命的光荣感,从而他们的专业文化素质并不高。
三、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审美教育实施的具体措施
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必然会涉及到文学作品,而我们知道,阅读文学作品本身就是一种美的享受,因为汉语言文学教材中收录的文学作品基本上都是中外的名家名作,可以说是他们思想人品等“最完美的浓缩”,对于培养学生艺术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呢?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尝试和实践:
1、汉语言文学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出文学作品中展示的艺术境界,挖掘各种审美因素。我们要努力引导学生对课文所描绘的美进行鉴赏的同时,还要引导他们注意其外部结构的表现形式和内部结构的情感渗透,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体会作品意境美。一般来说,文学作品本身具有审美功能,我们要充分利用文学作品的这种特质来引导学生发现作品本身美的魅力,产生深切的情感体验,进而逐渐形成审美感受、审美意向与审美品位;
2、我们知道,兴趣是学习最大的动力,因而,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也要注重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从而通过引导学生增强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兴趣来达到审美的目的。应该来说,作为年轻一代的大学生来说,他们是有强烈的求知欲望的,因而,汉语言文学教学就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通过文学作品的本身魅力来激发学生们对于知识的强烈渴望,积极引导他们发现并研究文学作品的内在美,从而达到审美的目的。具体来说,汉语言文学教师可以利用作品的文情并茂来调动学生的感情,把作品寄寓的情思化为学生的真实感受,从而使得文学作品能够发挥打动人,感染人的作用,继而使得学生产生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