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工程就业范文
时间:2023-10-24 18:03: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业工程就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农业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11-0027-03
一、前言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是一所以农学和工学学科为优势,农学、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和法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本科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是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于2005年6月创办的二级学院。学院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队伍建设为核心,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使学院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不断得到提升,为学院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城市建设学院现有土木工程、城乡规划、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三个本科专业。现有在校学生1056人。学院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工程经历丰富的教学科研队伍。现有教职工34人,其中专任教师28人,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4人,75%以上专任教师拥有硕士以上学位。学院师资队伍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合理,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78.6%,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专任教师的60.7%。学院现有校级“师德标兵”1人,4人次获校级“优秀青年教师”称号,多人次获校级教学质量优秀奖,现有3门校级优秀课程。学院下设三个实验室:土木工程实验室、城乡规划实验室及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实验室,具有多个教学实践生产基地。(以上数据统计截止于2015年4月)
作为未来工程师的摇篮,学院秉承“立德树人,求实创新”的办学理念,坚持“重人品、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实行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模式,突出强调实践能力,紧密结合社会需求,根据自身拥有的办学资源及主要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着力培养服务城乡建设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目前中国的基础建设正在逐步兴起,大跨结构、超高层的工程纷纷立项建设,这就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建设人才参与其中。同时我国目前的建设管理水平相对来说比较落伍,当前急需一批能够提高建设管理水平的人才。土木工程属于基础学科,建国初期在许多学校就已开设了土木工程专业。国家对土木工程专业一直很重视,1996年国家教委把建筑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地下工程等合并成为一个大的专业,合称为“土木工程”,简称“大土木”。每年高考,土木工程专业大幅度增加招生人数。就业范围也比较广泛,设计院、建筑公司、铁路、科研、公务员、教学及房地产都是很不错的就业岗位。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城市建设学院土木工程专业2007年7月首次招生,属于新办学院的新专业,截至今年(2015年8月)一共招生9届,毕业了5届,每年招生场面十分火爆。以2012年招生为例,仅第一志愿报我校土木工程专业的上二本A线的就有近千人,按照从高分到低分仅录取了133人,但也远超过计划名额70人。从已经毕业的五届毕业生在工作单位情况反馈信息来看,目前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还不够完善,一些重要专业课未开设,一些内容相同的课程必须精简,学生动手能力还需加强。目前土木工程专业在校生有400多名,共3个年级(12个班级),已远超过每年招生计划规定的名额,今后招生还是扩招的趋势,今年暑期又已招生142名土木生,这更增加了在农业院校创办土木工程专业的难度。为了使毕业生毕业后具备最基本的工程设计能力、较强的工程施工组织管理能力及一定的工程项目管理能力,使农业院校走出来的土木工程学生能和重点理工类高校毕业生一样得到社会的肯定,从专业申办至今,我们不断修改和完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进行调研和探讨,对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进行合理分配,目的就是为祖国的建设培养出学以致用的应用型人才。
农业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究
我们参考一些重点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现有师资力量和硬件设施,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3版)》为基础,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在以下几方面对农业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探究。
二、通识必修课程(公共必修课)教学进程计划表
总学时: 513总学分:33
备注:《形势与政策》分散在第一至第六学期内进行,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统一安排,学分计入第六学期。
通过比较各大高校不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易发现公共必修课的课程名称、学分安排及学期安排都差不多,但通过对学生的调研,了解到很有必要增加一些文化素质课、心理学、世界发展趋势、文献检索、土木与生态等相关课程作为限选课,建议学生必须修满10个学分。
三、学科基础课程平台教学进程计划表
学分要求:学分:(47 其中必修40.5学分, 选修6.5 学分)
由于房屋的建设和计算离不开力学基础,我们强烈建议在学科基础必修类别里面增加两门重要课程:《弹性力学及有限元基础》,32学时,2学分;《结构力学(下册)》,32学时,2学分。学科基础选修类别里面增加:《建筑灾害及其对策》,16学时,1学分;《卓越工程师培养》在前四个学期都可以安排。
四、专业课程平台
学分要求:学分: (46 其中必修32 学分, 选修14 学分)
由于师资力量有限,目前无法分方向教学,专业课有点散而不精,建议增加:《混凝土结构:中册》,32学时,2学分;《多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24学时,1.5学分。《砌体结构》16学时,可以并入《混凝土结构:中册》后阶段学习,不必单独开设,增加《砌体结构课程设计》1周,1学分(后续实践教学平台会再提);去除《道路勘测设计》,对于“大土木”来说,《路基路面工程》和《桥梁工程》这两门课的课时可以适当减少。
近两年城市建设学院飞速发展,学校对我们学院越来越重视,学院领导积极鼓励年轻教师申请各种各样的省级科研项目,随着校区大迁徙,实验室建设也紧跟步伐,随着师资队伍的日益强大,预计未来三五年,土木工程专业可以采取“平台+模块”的培养模式,即头两年半时间学习土木工程专业的基础课,后一年半时间分三个方向开展专业课的学习:建筑工程方向、道路与桥梁工程方向、建筑管理,专业得到细化,学生学得更精更细,更有利于毕业后工作上立即上手。
不管是现有“大土木”的笼统教学,还是未来“平台+模块”的教学,建议都必须开展以下专业选修课,供学生根据自己兴趣扩宽多方面知识面:《建筑设计》《PKPM结构设计》《工程结构事故分析与处理》《结构可靠度》《城市规划与交通》《工程监理》等。
五、实践教学平台
思想政治理论课集中实践学时共38学时,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承担德育实践16学时1学分;其余22学时由各学院结合入学教育、诚信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志愿服务等,在思政部的指导下以讲座、参观、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主动组织完成
课外
课外实践要求学生至少完成2学分,根据学校《课外创新学分实施细则》认定
合计
篇2
(临沂市科学技术合作与应用研究院,山东 临沂 276000)
【摘 要】推广科技成果,是农业转变之中的必备步骤。经济一体化中,农业领域以内的新颖成果快速被普及,符合进展需求。但同时,农业成果推广也面对了多样的难题。探析了推广成果的路径及手段,整合了公司及农户,加快成果推广。
关键词 公司+农户;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方式
伴随市场开拓,农业技术成果原有的内涵也渐渐拓展。这种成果融汇了概要的指引、常规生产培训、高科技这样的新颖内涵。农业公司及关联的区域农户应能密切协调,强化彼此沟通;借助农业范畴内的优惠政策来增添推广成效,完成互动双赢。
1 建构长效链条
链条农技推广,把农技成果设定成彼此衔接的桥梁,形成顺畅链条。这类链条串联着农业公司、区域内的农户、各类科研主体。长效链条整合了多类节点,串联成长效的协同配合机制。
具体而言,公司承接了某一农技项目,它被归类为承包主体。农技推广机构及这样的龙头企业要拟定推广协议,公司担负风险。在这之后,公司及农户再去拟定合同,公司应能供应成套的农技成果,农户着手来培植或养殖。公司定期去查验种植状态,保障农户依据设定好的要求来养殖牲畜、培植田间作物,顺利推广成果。查验出来的合格农技产品,公司会统购包销,这就缩减了链条之中的潜藏风险,增添共有收益。
推广步骤中,企业还要紧密配合着区域内的院校、对应科研机构。科研机构供应着技术层级的指引及支撑;公司投入金额,协助它们来研发。龙头企业购进培植起来的农作物,历经初始加工、后期质量查验,通过物流把它们运送给区域内的农贸市场。如果资金足够,公司还可建构自带的推广终端。例如:建构连锁店以此来衔接消费群体;依托规模运作来获取最优的利润。各方获取最适宜的利润,维持长久配合。
2 增加交易平台
新颖模式之中,农技成果吸引着更广的农户、区域农业公司、区域科研主体。三方协力建构了互动必备的这类平台,依托中介来增添利润。平台有着彼此衔接的推广价值,支撑了推广农技。
依托交易平台,农技成果被变换为市场框架中的可接纳方式,直接面对农户。转化步骤中,企业协调了多样的流程,它熟化了初始的技术,整合多方力量。熟化农技成果,以备后续的长久转让。公司及区段内的科研院所彼此协力,规避了转化进展之中的弊病及漏洞。测试得到的多样成果应能顺畅通过这一步骤,把积淀下来的最佳成果变更为体系化这样的真实生产能力,显示成果价值。
院所测试了某一成果以后,公司把转化得来的新农技运用于平日农业,然后予以转让。这就拓展了生产线,有利于发觉新颖的作物及动物类别、建构更广基地,收获综合成效。这类模式虽潜藏着更高危险,初始投入金额也偏多,但它带有高层级的借鉴价值,拓展市场空间,培育着强烈需求。
3 园区供应支撑
示范推广之中的园区推广常常依托市场的向导,支撑自主创新。它依托了基本政策这样的支持,建构科技园区并把它们设定成载体。推广新颖农技,向农户宣传这一农技独有的特性及优势。这类推广着力于建构长效情形下的土地流转,让园区变得更为规模化,显示出独有的特性,增添亮点品牌。园区培训农户,拓展了农技覆盖到的总体范畴,传递了必备的农技信息、相关市场信息。
园区推广示范这样的途径整合了农技公司、区域科研高校、专门推广部门。在政府指引下,公司参与平日内的常规经营,融汇了科研动力。园区整合了城区及乡村的珍贵资源,有序拓展售卖市场,维持了周转之中的资金安全。在示范园区之中,农户可观察到将被推广的新颖农技,增添推广信心。经营路径密切衔接着科技特性的农技中心,真正贴近客户,供应了市场架构内的最佳服务。大规模推广时,品牌原有的知名度被快速提升,普及推广成果。最近几年,财政扶持之下建构起来的农技园区超出了300个,获取优良实效。
但与此同时,也不可忽略这一模式潜藏的弊病。例如:某些园区没能适当去规划,布局不够适宜;严重重复建设,盲目助推精尖农技的推广,忽略了真实情形下的农户要求。还有些园区没能配有先进的平日管理机制,注重显示业绩,忽略总体成效。今后建设中,应紧密结合着区域特有的现存实际,发挥园区多层级的示范及指引价值,采用新颖成果。
4 结语
推广农技成果适宜采用新颖的链条方式,有序串联起公司、中小型农户、下游销售主体。唯有这样,才能推动长效态势下的彼此协作,确保推广顺利。推广链条之中,应当辨别出未来潜藏着的风险,着力予以避免。依据双赢这样的总体思路来消解彼此矛盾,增添共同收益。
参考文献
[1]揭筱纹,程君凤.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模式优化探索[J].农村经济,2009(02):90-94.
[2]徐彬,里昕,揭筱纹.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多链联动新模式探索[J].甘肃农业,2008(09):41-43.
[3]徐彬,段晓明.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绩效实证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1(03):1188-1190.
篇3
(一)课程体系固化,以专业为主
从高校研究生培养计划可以看出,研究生的课程受专业限制很大,这就导致本专业研究生与跨专业研究生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个体差异关注不够,课程内容前沿性、综合性不够,交叉学科课程、综合性课程较少。
(二)跨学科人才培养中,研究生课程体系构建导师起主导作用
首先,由于理工类研究生大多是在各自导师的指导下进行个别培养,受导师自身专业背景的局限与依赖,各学科之间存在着较大跨度等原因,致使学生很难进行跨学科研究。其次,当前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中,导师的课题方向决定研究生的选课方向。
(三)院系设置以学科为主导,不利于跨学科课程整合
目前,我国高校主要以学科为主导设置院系,而以跨学科设置院系的高校较少。现有院系设置不利于不同学科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不利于不同专业之间的课程整合。这样的局面势必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追求热情,势必会影响学生的科研积极性,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创新欲望。
二、农业工程与土木工程跨学科课程体系的构建
前面系统地讨论了建立跨学科培养研究生课程体系的意义及目前存在的弊端,现结合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工程学院农业工程与土木工程两个学科的实际,对北方寒区农业水利工程与水利资源利用和设施农业结构防灾减灾两个方向进行跨学科课程体系分析。在确立课程体系时我们设计了《农业工程和土木工程跨学科培养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调查问卷》。在制作调查问卷设计时,我们充分考虑两个交叉专业可能出现的课程共通性,尽可能设计更多的课程,力求使交叉学科的研究生具有宽泛的理论基础,使交叉学科的研究生所学到的知识适应两个专业发展的需要。
(一)调查问卷统计
本次发放调查问卷的对象是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工程学院的在职教师,共收到23份有效问卷。参与问卷调查的教师年龄集中在28—38岁和38岁以上两个年龄区间,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占95.65%,具有副教授职称和教授职称的总和占65.20%,问卷填写教师的任职专业主要集中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和土木工程专业,其他专业总和低于10%。
(二)交叉学科课程体系分析
1.北方寒区农业水利工程与水利资源利用方向。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学术型研究生所修学分总数大于等于30学分,扣除英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及自然辩证法概论等必修课外,交叉学科研究生必须选修不少于五门的基础必修课,其中数值分析是学位必修课,还需要选修4门基础必修课。基础必修课的数据统计结果如下:在备选的15门课程中,数值分析得票最高23票,土壤水文过程模拟得票最少仅为8票。考虑到交叉学科研究内容的宽泛性,结合统计结果,去掉土壤水文过程模拟、土壤物理化学、喷微灌理论与技术三门课程。这样在北方寒区农业水利工程与水利资源利用方向就剩下12门课在基础必修课模块内供交叉学科研究生选修。课程名称如下:数值分析、数学物理方程、土壤水动力学、水工建筑物健康监测与检测、节水灌溉工程学、计算流体力学、水土资源规划与评价、高等水工建筑物、新型建筑材料及其应用、灌溉原理与技术、地下水资源评价理论与方法、流体仿真与软件应用。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在选修课模块所修学分大于等于10学分,而每门课的学分分配是1.5或2学分。结合统计结果,选修课模块去除土壤学与肥料学及环境水利学两门课,保留其余12门得票较多的课程供交叉学科研究生选修。课程名称如下:水生态工程学、粘性流体动力学、弹塑性力学、生态水文学、现代环境监测与控制、环境水动力学、土壤学与农作物学、水工钢结构、水工混凝土、水文学与水利计算、农田水利学水力学。
2.设施农业结构防灾减灾方向。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研究生所修学分大于等于30学分。去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自然辩证法概论、英语及学位课数值分析,每位交叉学科的研究生必需选择不少于4门基础必修课。问卷结果表明,除设施环境工程学获得11票外,其他13门课,每门课程所得票数比较均衡,最低票数是15票,最高票数是22票。考虑到设施环境工程学和防灾减灾的关联性不是很大,结合统计结果把设施环境工程学去掉不作为基础必修课的选用课程,这样基础必修课就改成13门课,供交叉学科研究生选择。课程名称如下:数值分析、数学物理方程、农业设施概论、农业生物环境工程、结构动力学、高等结构力学、计算力学、有限元原理、工程结构加固技术、建筑火灾安全新技术、地震工程学、建筑结构抗风设计、工程结构优化设计。
在选修课模块中,共列出了10门课,供调查问卷填写人投票选择。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土壤学与农作学仅有6人投票,考虑到这门课自身的内容和防灾减灾的关联性不大,所以决定把这门课去掉,不在研究生选修课范围内。振动信号处理虽然只得到11位问卷填写人的投票,考虑到模态分析与参数识别需要对数字振动信号处理的技巧和理论基础,所以,振动信号处理仍供交叉学科的研究生选修。其他8门课,每门课的票数相对较均衡,故不作调整。课程如下:弹塑性力学、工程结构分析与软件应用、模态分析与参数识别、振动信号处理、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砌体结构、农业设施环境控制、农业设施设计制造。
篇4
关键词:工程力学;农业工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135-02
工程力学课程包括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是农业工程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具有理论计算性与工程实践性的双重特点。它在学生从基础知识学习过渡到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起到桥梁纽带作用,工程力学的课程改革无论对于培养学生,还是进行学科建设都颇具意义,为此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尝试,旨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
一、工程力学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技术等可能影响教学质量的诸多因素重新进行了剖析,挖掘教学环节中的不合理因素,为良好地完成教改任务,培养出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奠定基础。
1.教学内容缺乏专业指向性和学时数量的不足对工程力学的教学影响。①现有的关于工程力学的教学内容大多基于工科类院校专业课程的需要而制定的,具有较强的工科专业指向性,教学内容没有体现专业的特色,书中的教学案例大多是工业机床、动力设备等,与农业工程相关的力学案例相当匮乏,在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时,未能将相关知识融入到力学教学之中。另外,陈旧教学内容与前沿科学理论脱节,原有的力学课程体系的教学内容有待于随着学科的发展而及时调整和更新。②为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各高校均采取了缩短理论学时,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教改方针,对于理论课教学而言,如何能在压缩教学学时的情况下,仍然保证充实的教学内容,一直是一线教师热议的一个课题。同样,农科类工程力学的教学也面临这样一个问题——理论学时数不断压缩,但教材和大纲要求的内容却未作大变动。在该情况下,若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而不加以改革,将难以确保教学质量。
2.课程本身的相对独立和课程内部理论与试验的脱节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又一因素。各门力学课程及相关后续课程自行封闭、相互独立。以单门课程为中心,过分强调和偏重于单门力学课程的系统性和严密性,对各力学课程及相关后续课程之间相关知识的渗透、衔接、融合、贯通考虑不够,忽视了课程体系的整体性和综合性,造成了相互脱节和不必要的重复。
3.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水平陈旧落后。工程力学属经典理论课程,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授课方式,对现代化教学手段、方式引入和应用不够,诸如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远程网络教学、力学问题的计算机求解等先进的现代化教育技术尚未广泛普及和充分发挥作用。
二、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1.精练内容,跟踪学科发展。农科类工程力学的主要任务是,为后续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能够解决农业工程中所涉及的基本力学问题,因此强调以基本原理、基本内容为授课重点,对于偏、难、怪等非常规问题不做深入探究,采取的主要措施有:①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让学生掌握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初步掌握运用所学知识,从实际工程问题提炼出力学模型的方法。在课堂讲授中淡化繁琐的数学推导与数字运算,强化定性分析,强化基于基本概念的直观判断,突出分析思路与分析方法。另外,对课程的内容进行审视,在确保每门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不降低的情况下,大幅度删除那些缺乏典型意义的枝节问题,对相互重复的必须保留的内容在各门课内进行调整和重组,从课程总体上优化调整内容。②以工程力学课程为载体,结合力学史和方法论,培养学生严密科学的思维方法、开放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传统内容与农业工程实际相结合以便于理解和掌握,如在理论力学教学中,结合插秧机的分插机构、旋耕机的旋耕刀片运动轨迹方程等农业工程中的经典案例进行分析,还可以分析农业机械机架的连续梁受力、框架受力等。
2.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习兴趣。工程力学的授课学时数不断压缩,传统的板式授课方式在有限的学时内已经难以完成授课任务,因此新的教学手段不断被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采用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方法,增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加多媒体教学的新颖性,向学生展示工程实例,增加学生对本课程、本专业的感性认识和学习兴趣,扩大知识面。增加学生课外网络化教学,创建新的师生之间交流渠道,重点难点内容需要在教师引导下课上完成,而一些易了解的问题及大量工程实例可在课外网络化多媒体教学上实现,缓解学时少而引起的教学压力,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维空间,启发他们思考、研究、找出结论。通过课外网络化多媒体教学来加强课外学习指导,开展学习讨论、交流,活跃学生的学术思想,实现作业解答、问题答疑功能,使能力较差学生可以对课堂教学难点进行继续学习,能力较好学生对工程力学的前沿热点课题进行了解、学习。
3.改革考核方式,调动学习积极性。毋庸置疑,考核方式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劲头与学习方向。为此我们重新科学合理地制定了课程考核标准;建立了试题库,实施教考分离;还增加实践课程考核;口试、研究性文章也作为学生成绩的一部分。实践证明,该考核模式可以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对工程力学的理解掌握程度,也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4.搭建教学交流平台,提高教学水平。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及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教师的素质和水平的提高。本教研室成员均为力学课程理论、实验教学的一线教师,每位老师可以将各自的教学心得在教学研讨会上进行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还可通过诸多途径向其他院校学习。同时还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提高教师对力学在解决工程问题的理解,进而指导教学。
三、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应用创新能力
工程力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因此有必要将工程力学中涉及的力学知识与实际生产、生活相联系起来,增强学生的知识运用意识,另外适当增设了反映现代科技成果的内容简介,使学生的知识得以拓宽,启发学生的好奇心、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将现代科技成果与生活素材引入课堂。生活永远是我们第一任老师,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科学的探究始于问题,教师从日常现象入手在教学时恰当地给学生造疑,找准盲点、迷惑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运用。如讲到质点动力学时,按照书中抽象的动力学微分方程进行推导,容易使学生陷入枯燥的理论的漩涡中而产生厌学心里,将“嫦娥一号”的奔月过程融入到质点动力学的讲解过程中,并做成形象的演示动画,不但可以增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形象地表现质点动力学变化过程,将理论公式与感性认识关联起来,提高教学效果。再者,讲解合力矩定理时,可以方便地引入门轴作为研究案例,分析力的作用方向与作用点对门的旋转影响,说明合力对门轴之矩与各分力对门轴之矩的关系,这样有助于形象地理解合力矩定理。学习力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可以编制一些实际的应用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尽量为学生进行创造实践提供机会,引导他们自觉地运用力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培养工程意识。
2.加强实验和实践环节。仅仅通过理论课程的学习,而不结合工程背景,仍然难以对农业工程中机构和结构进行力学分析,因此适当增加理论力学实验学时,增加工程力学中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增设理论力学问题编程大作业,将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改进工程力学实验,在原有传统验证型实验基础上增加综合型、设计型、研究型实验,并与农业机械结合,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验中,突出本课程实践教学的特色。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动手解决问题,探索未知领域。
篇5
【关键词】农业水利 工程建设 风险探究
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直接关系到农业的发展与人民的生计,所以随着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且逐渐加大对其资金投入,使我国水利工程建设规模逐渐扩大。但是分析当前的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可以发现在施工的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风险因素,如:自然环境损害、社会人为损害、施工防护措施不到位等,这些风险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施工进程,甚至造成人员伤害。对此,相关企业应加强风险意识,制定相关风险制度从而使农业水利工程建设风险管理更科学有效。
1 当前影响农业水利工程建设风险因素
1.1 外部环境因素造成水利工程建设风险
当前我国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中,多方面蕴含工程建设风险,其中外界风险是最常遇到的。其中包括:自然环境风险、社会环境风险、政治法律环境风险以及经济环境风险等因素。自然环境风险包括,水文(自然界中水在空间、时间、地域等分布不平衡)、气象(降水、温度变化、雷电与台风等不利于工程建设的气象,且这些属于不可抵抗风险)、地域与环境(不同地域环境因素不同)等因素。这些风险属于非预料性风险因素,其发生时可能对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相关企业经济利益、相关投资者等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施工质量与进度。
1.2 内部技术因素造成水利工程建设风险
除外部环境造成的工程建设风险外,大部分企业中还存在一定的内部技术风险。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建设项目各个环节间互相配合,这就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对工程建设施工进行一定的风险识别与预估。但是由于农业水利建设工程庞大、且结构系统复杂,所以即使相关技术人员引用了一些现代科技,但是在预估的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风险,如:施工人员配合不到位,相关技术人员前期设计中出现疏漏没有及时改正,导致后期无法正常施工,以至于严重影响企业水利建设工程施工进程。所以在农业水利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相关企业应建立相关的风险制度,提高工程分线识别与评估。
1.3 风险管理因素造成水利工程建设风险
企业施工风险管理与企业施工人员技术风险并成为内部风险。但是分析当前我国部分企业可以发现其没有长期并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政策,且在管理过程中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为企业运转过程带来一定的风险,影响相关水利工程的建设,其具体表现在:部分企业在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中,过于重视建设而忽视管理的重要性,导致企业管理不到位,从而无法保障当地农业水利资源。另外部分企业在施工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善时常出现资金短缺、使用价值贬值等现象,且问题出现后时常出现无人承担责任的现象。由此看出,当前我国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明显风险隐患。
2 改善当前农业水利工程建设风险措施
2.1 建立完善制度,提高风险识别
为改善当前我国农业水利工程建设风险现状,相关政府应根据各区域农业水利工程发展现状制定相关的政策,加大对相关工程建设的监督,并提升对当地相关农业水利工程建设扶持。企业方面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并成立专门的风险管理小组,在事故发生前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系统性的全面性的认识,分析风险产生的原因并积极找出预防、应对策略,以此增强对工程建设中风险识别,通过这样的形式让相关人员意识到风险存在的可能性,同时可以有效降低工程建设中的风险系数。
2.2 引进管理人才,科学风险评估
根据上文分析企业管理不到位可能为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带来风险。为改善这一情况,企业应积极引进管理人才,从而提高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水平,从根本降低工程建设中的风险。企业可以:(1)加大企业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专业人才培训力度,将培训结果与其利益相挂钩,以此提升专业人才参与培训的热情。(2)从社会引进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相关专业人才,提升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并通过培训使其更好的与企业相融合,从而达到从管理的角度控制工程建设风险的目的。另外,企业可以成立专业人才勘察小组,要求其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并通过采样收集获得更多数据,分析数据进行风险评估,以此对风险发生可能性和损害程度进一步分析,有效降低风险可能带领的损失。
2.3 加大资金投入,强化风险抵御
为保证农业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顺利进行,相关政府、企业与投资商应加大对工程建设资金投入,政府可以根据所在区域的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发展情况设立专门的农业水利建设专项资金。其次当地政府应加大对当地农业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监管力度,从根本上解决农业水利工程建设质量隐患与其风险隐含。另外,企业自身应加大对农业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资金投入,并借助社会力量吸引投资商对工程建设项目的资金投入,改善是施工设备,做好防护工作,提升降低农业水利工程建设风险,从而促进我国农业水利工程健康、持续发展。
3 结语
总而言之,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与人类的生活具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国家与政府应积极认识到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性。但是当前我国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一定的风险,所以政府应加大对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的支持力度。企业自身应积极改变管理模式,并加强对农业水利工程建设,通过建立完善制度,提高风险识别。然后积极引进管理人才,进行科学风险评估。另外应加大资金投入,强化风险抵御,以此推进我国农业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德央.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风险之我见[J].农技服务,2015,01:169.
[2]刘洋,张军.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风险研究[J].农技服务,2015,09:173.
篇6
关键词: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6-0126-0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城乡二元体制壁垒的日渐松动,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走出农村进入城市,成为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为城市繁荣、农村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农民工总量为25 278万人,比上年增长4.4%。苏州市作为中国发达地区的典型代表,农民工的境况及政府的相关举措对全国有极强的代表性和示范意义。因此,在此选择苏州作为城市典型来研究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现状,揭示其存在问题,探究其内在原因,为改善农民工工作和生活状况建言献策。
一、国内外进城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研究概况
(一)国内进城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研究概况
近年来,随着农民工在国家建设中作用和地位的日渐突出,也逐渐引起国内学者及相关机构对农民工群体职业技能培训问题的关注。就其研究内容而言,目前国内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研究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培训的必要性、重要性的研究;二是对培训过程中的政府责任和角色问题的研究;三是对如何系统地组织培训及培训模式、培训内容的研究;四是对培训效果的分析研究等。
(二)国外对进城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启示
在西方发达国家漫长的工业化过程中,它们很早就开始普遍重视农民教育以及农民教育投入,将农村劳动力培训作为基本国策。在此过程中,它们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实践经验。另外,以刘易斯和乔根森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对人力资源、人力资本的研究基本奠定了职业培训与开发的理论基础。尽管各国培训类型有所不同,但基本都是建立在尊重利益相关者利益选择的基础上的,它们借助经济诱导来激发企业、农民工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参与到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中。例如加拿大和德国等国家均设有以鼓励企业对农民进行培训为目的的专项基金。但是,这些资金不会直接划拨给企业,也不会通过政策强行增加企业负担,而是通过一系列经济诱导性方式鼓励企业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比如把企业花费的培训费计入生产成本,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再对其减免部分税收等。另外,在德国,如果农民参加培训,可免交杂费并获得伙食补贴,这样做大大提高了农民接受培训的积极性。
二、苏州市进城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情况调查
为了解当前我国相关机构组织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有效性和具体培训方式,本文选取农民工较为集中地区的典型之一——江苏省苏州市作为研究试点。此次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培训现状、培训需求、培训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本调查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和配额抽样相结合的抽样方法。在苏州抽取了农民工生活和居住相对比较集中的苏州高新区、苏州工业园区、吴中区木渎镇、相城区,以高新区:工业园区:木渎镇:相城区= 4∶4∶1∶1的比例予以配额,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抽取样本。调查时间为2011年3月1日至2011年3月25日,发放并收回调查问卷220份,其中有效问卷19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0%。(问卷发放情况统计见:表2-1)
(一)苏州市进城农民工基本情况介绍
据统计,苏州外来暂住人口超过700万,与本地人口基本相当。其中除少量外籍人员、外资或合资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以及自主创业的私企业主及个体工商户等白领阶层外,外来人口主要为奋斗在服务业、建筑业以及其他产业一线的农民工。
调查显示,苏州市进城农民工呈以下特征:(1)性别构成:在198个有效样本中,男性和女性分别占调查总体的56.99%和43.01%,男性农民工的比例高于女性。(2)年龄:调查显示,19岁以下的占17.20%,19-30岁的人数最多,占有效样本总体的53.76%;年龄在30-39岁的有18.28%;40岁以上的只占10.76%。(3)文化程度:调查显示,北方农民工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的人仅占总数的5.1%;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占总数的14.14%;高中的占26.77%;中技、中专所占比重最高,为35.35%;大专占16.16%;本科及以上只占全部被访者2.52%。(4)职业构成:调查显示,农民工所从事的职业以建筑企业、电子公司、个体工商户和服务类工作为主,所从事的具体工作包括产业工人、经营店铺、摆地摊、擦鞋、补鞋、裁缝、餐厅服务员、厨师、家政服务员、搬运工、包工、建筑工、维修、装潢、保安、收废品、理发等。
(二)苏州市进城农民工培训情况调查统计
(1)调查显示,农民工来到苏州后接受培训者的比例明显提高。近年来,随着我国产业升级的不断推进,相关产业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要求日渐提高,接受培训的农民工占全部农民工的比例也随之有所提高,尤其是来苏之后参加相关技能培训者的比例明显提高。调查显示,苏州市现有农民工中来苏前接受过培训的比例为21.5%,相比2011年国家统计局给出的调查数据有所提高,但未经培训者仍占绝大多数。而来苏后参加培训的农民工比例达到63.44%,未经培训者仅占36.56%。
篇7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 城市就业 解决途径
1、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特征
新生代农民工不同于传统的农民工,他们在融入社会之前有一定的教育背景及学习经历,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十分憧憬城市化生活,只不过他们的户口所在地属于农业户口。所以在他们身上散发着一股独特的气质,使得我们不得不对他们产生兴趣。
1.1新生代农民工注重自身发展平台的搭建
在新生代农民工的物质水平达到一定阶段后,开始追求精神文明的建设。对于未来有了明确的自我规划,追求理想目标。并且随着自身素质的不断塑造,同样拥有不断拼搏进取的精神、艰苦奋斗的毅力及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因此,新生农民工逐渐有被尊重、被理解、被重用、平等对待的自我意识,强烈的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可。他们迫切希望融入城市生活,追求归宿感,没有再想返回农村务农的意愿。在工作当中,希望得到公平、公正、公开的发展机遇,得到更多技能的培训,提高自身的工作素质,从而实现自身的价值。
1.2强烈追求城市化生活节奏
新生代农民工具有高等教育背景后,他们虽然是农民出身,但是长时间在城市生存,思想逐渐融入城市。尤其是走出校门的学生,对城市的依赖感更强烈,甚至对务农产生分歧的思想,他们适应城市生活节奏远远超出了农村。
1.3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就业选择倾向
通过社会调查显示,外出就业的农民工年龄逐渐趋于年轻化,而且在城市的选择中偏向于大中城市,他们比较集中在服务行业、制造业、电子电器业等领域。
2、根据现状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就业面临的挑战
2.1客观方面
2.1.1社会的不平等待遇,社会权益得不到保障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就业利益得不到平等对待,根本原因是其户口属于农村户口,而一些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工资待遇、医疗保险及教育制度等社会保障只适应于城市户口居民,所以新生代农民工到城市就业就得不到应有的权益保障。
2.1.2选择就业的面比较窄,面向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门槛比较高
一是现在政府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就业系统不健全,一些工会组织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引不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二是招聘网络不健全,招聘信息得不到及时的更新,不能对垃圾招聘信息进行删除,存在网络诈骗行为;三是目前我国企业大部分处在转型阶段,需要大量的高科技、高知识、高素质、专业、有一定工作历练的人才,然而新生代农民工的条件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
2.2主观方面
2.2.1自身素质及技能
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新生代农民工专业知识比较匮乏,没有一技之长,整体专业素质、工作素质及心理素质比较差,所以只能从事一些简单易懂、体力劳动远超于脑力劳动的工作,所以很容易被取代,工资待遇也不乐观,前途发展受到阻碍,因此只能处在最基层工作。企业需要的人才而不是人头。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技能才能不被社会所淘汰。
2.2.2短期性
企业为了节省成本,更倾向于招聘长期稳定发展的人。而新生代农民工工作性质一般趋向于短期性。第一:外部环境的因素,比如:由于市场行情不景气,遇到企业裁员等;第二:内部因素,企业要是不能让他们看到希望,不能给他们搭建良好的发展平台,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前景,更适合自己的行业,更多的经验累积及学习,所以他们不断的跳曹。除此之外,导致跳槽的因素还因为他们的期望值太高。
3、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就业城市就业的解决途径
3.1取消农村户口与非农户口界限
为了使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就业得到平等的权益保障制度,应该马上改变户籍制度。这需要政府的介入,减少户口迁移制约条件和繁琐的手续,从而建立健全城乡户口一致原则,达到城乡享有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
3.2完善就业信息,加强就业培训
学习是硬道理,学习力是取胜的关键环节,因此新生代农民工应该加强自身的学习,勤思考,勤动手,勤创新。政府及社会组织也应该建立创新型培训模式,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专业技能。
首先,转变思想,思想转变。思想决定意识,意识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结果决定价值。只有让他们先改变自我思想,才能有利于自身发展。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追求长期稳定的发展,增加价值观、思想意识的教育;其次,职业技能培训。新生代农民工应该拥有自己的一个学习系统,建立自己的资料库,提高专业知识。同时还要保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经过千锤百炼,才能熟练掌握。另外,企业也应该提供专业性强的、有说服力的及有事实依据的理论加实践的创新型培训模式;最后,建立完善的奖励机制考核制度。
4、结语
新生代农民工是社会发展中的必然产物,作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主力军,其作用不可小觑。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就业问题能够加快促进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有利于加强和谐社会的建立。
参考文献:
[1] 罗恩立.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问题初探:一个分析的框架[J].经济问题探索,2010,(3):6-8.
篇8
为进一步促进完善就业创业体制机制,方便农民工就近就业创业,去年以来张家口市通过加大扶持力度、优化服务和提升技能等办法,实现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38103人,跨地区有组织劳务输出8120人。
优质服务让农民工就业有岗位。组织农民工专场招聘、就业援助月和“春风行动”等招聘70余场次,为农民工提供可从事岗位超1.3万个;全年为16132名农民工免费提供政策咨询、失业登记和职业介绍等服务;开辟劳务协作单位,通过挂职干部对接与京津劳务协作、成立派遣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设立京津务工需求信息中心等形式,有效增强张家口市与京津等地的劳务供求协调对接能力和劳动力资源的有序流动。张家口市200余家用人单位与京津等地企业建立起劳动用工协作机制,输送从事家政、驾驶等行业服务性人员6000余名。组织工作人员深入本地用工单位,广泛收集用工信息,发掘潜在适合农民工从事岗位,积极推进空岗报送制度的实施。围绕市、县工业园区建设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全年鼓励本地企业吸纳农村劳动者近3000人就业。
给力扶持让农民工创业有路子。针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热潮,通过发放举办讲座、入户走访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各项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几年来已帮助2500多名农村劳动者成功创业;加大有关农民工创业、维权等政策法规宣传和对劳动用工备案的管理力度,督促企业规范用工,实现县区劳动用工备案全覆盖。支持创业融资,开展农民工创业帮扶工程,市就业专项资金安排8600万元建立创业扶持资金;对农民工参加就业创业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补贴申请进行优先审批;为农民工创业提供贴息贷款;建设创业孵化平台,张家口市共建成24家创业孵化园,均可为有创业意向的农民工提供创业支撑。目前各类创业孵化园区已累计入驻创业团队500余家,带动农民工就业近千人。
多样培训让农民工就业有技能。针对市内农村劳动力组成状况以及技能培训需求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在省内率先建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实名制数据库,涵盖张家口市4175个行政村及78个社区,录入有就业能力和愿望的劳动者55万人,准确掌握了富余劳动力的数量及年龄结构、现有的技能状况及培训就业愿望,为做好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享受免费职业介绍和获得法律服务提供了基础。加强技能培训管理,严格执行开班审批、备案制度,对培训天数、培训课时严格要求,安排专人对培训全过程监督管理,保证培训质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开展实用技能培训,针对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和外出务工需求,在张家口市集中开展16期家政服务技能培训,使农民工4600多人学到了实用技能。
篇9
关键词: 供电企业;农网改造;工程;监督
中图分类号: TB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198(2013)06019601
1 加强安全监督,确保工程规范
做好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的前提是加强安全管理,绝不能以包代管,要严格履行各项安全措施,将安全生产内涵融入到当前农网升级改造工程工作中,将整改措施落实到位,建立健全常态机制,将农网升级改造工程安全工作作为一项动态工作常抓不懈,确保在农网升级改造过程中不发生任何安全违章和安全事故。
加强工程安全监督采取的措施:一是强化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坚持质量为本的原则,对工程进行跟踪式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工程建设标准,及时反馈工程质量和完成进度;二是强化施工人员安全管理。着力落实安全管理责任,执行现场作业安全规程,重点防范人身安全事故,强化农网施工和现场安全管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三是强化工程材料安全管理。加强设备材料质量现场验收,避免发生由于设备材料发生问题影响施工质量的现象,保障物资配送、验收、入库等环节管控,确保农网升级改造物资不影响施工;四是强化工程进度管理。主动争取政府部门协助,宣传国家农网升级改造政策,妥善解决施工过程中青苗赔偿、工程占地、线路走廊等问题,保证工程顺利推进;五是强化工程验收安全管理。加强过程验收质量控制,严格执行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实行三级验收规定,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减少工程后期带来的隐患,及时有效做好项目资料归档及生产信息系统的上报工作。
2 开展效能监察,强化管理职能
开展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效能监察,把效能监察融入到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工作中去。成立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效能监察组织机构,制定详细的监察内容、具体的方法步骤及检查方式,对工程项目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监督检查。在效能监察过程中,各单位、各部门要加强工作统筹,注重营造工作合力,将此项工作与公司十二五总体电网建设工作规划相结合,与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效能监察成果相结合,与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相结合,与县级供电企业突出矛盾和问题排查治理专项活动相结合,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相结合,达到凝聚力量、提高效益、完善机制的目的。
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效能监察采取听查结合、重点抽查、反馈跟踪和个案调查等方式,全过程监督检查2011年以来从工程项目合同签订到可研编制、初步设计、施工设计,以及现场技术服务等方面,查找影响和制约企业发展效率、效益、效果的突出问题,查处设备评标、工程竣工验收等环节存在的违规违纪行为,及时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完善工作流程,健全制度规定,确保优质高效完成农网升级改造工程设计任务。
3 强化审计监督,规范管理程序
农网升级改造工程资金是国债资金,所以资金管理必须非常规范。为了保障农网改造升级工程资金的安全、合理及有效使用以及工程施工的真实性、合规性,必须对农网工程实行全过程的审计监督,做好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
一是以农网升级工程资金的安全性、工程项目建设的真实有效性、操作过程的合规性为重点,编制审计监督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审计工作组织。二是对工程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和监督,保证工程立项、中间、竣工每个阶段的审计关,达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提出整改意见,力争做到早发现、早解决,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切实让农网升级工程成为领导放心、群众满意的阳光工程。三是制定具体措施,明确审计要点、责任分工以及差错追究办法,增强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感。四是定期撰写审计工作简报,向上级部门汇报审计工作进展情况和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并监督审计意见的落实,对审计项目质量负责,确保工程按时保质保量完工。
4 严格重点督察,提高工程质量
篇10
关键词:生态水利工程;服务;绿色农业水资源;配置研究
伴随时代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科技兴国。同时,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升,也为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树立了新型环保的观念。发展绿色产业是未来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提升生产效率节约能源资源的重要工作内容。面对当下我国社会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的整体环境,针对农业水资源的配置和利用工作展开研究和分析不可避免,也是进步意识的充分体现。在专注发展绿色农业水资源配置工作的过程中,认识到生态水利工程服务的重要性是至关重要的研究新进展。本次研究也针对这项工程的具体操作展开了细致的分析,希望能够促进我国绿色农业更好的发展,并保证合理化应用资源能源。
1 绿色农业中应用生态水利工程服务的操作性分析
纵观当下我国社会发展的整体走向可以了解到,生态绿色的发展模式将是未来的主要工作方向,对于我国社会的各行各业来说,发展绿色产业链条也是进步的重要工作内容势不可挡。关注我国社会的基础行业发展情况,农业生产水平的程度影响着我国整个社会的经济市场,因此,关注绿色农业的发展成为当下的工作重点。在绿色农业的基础要求之下,执行生态水利工程具有发展可行性,在实际的资源使用和配置层面也呈现出良好的状态,促进了生产效率的进一步提升。水利工程中融合生态理念是当下行业进步的重要目标,实施高配置的技术活动,有助于更好地控制水质,实现高产健康农业发展的需求。
2 绿色农业水资源配置中利用生态水利工程服务困难程度分析
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设计相关的生态水利工程必然有困难,实际的绿色生产和水资源配置工作内容都十分复杂和繁琐,需要相对严格地监督和管理具体的生产和应用操作,才能够确保工程实际的应用具有良好的成效。针对不同的地区和地质,需要详细地分析和处理才能够确定水利工程建设的根据内容,在掌握水田和旱田区别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的生态保护操作,关注生态发展的重点才能够切实有效地构建水利工程体系,在此基础上才能够保障绿色农业的良好发展。
3 生态水利工程服务与绿色农业水资源配置技术
针对发展绿色农业开展的相关的生态水利工程建设,需要考量到地域的实际环境特征,针对不同的地质和不同的环境采取不同的水资源配置技术,还应该关注水资源的纯净特征,才能够配合绿色生产的重要工作内容,进而达成科技兴国的重要目标得以实现。在绿色农业发展的基础中实施生态体系构建,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理念,需要关注到农业产品是否符合绿色生态的指标,要求水利工程最终服务于绿色农业,确保生产的农副产品无毒无公害。另外,农业的发展绝对不能侵犯到自然环境的循环过程,在构建水利工程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考虑到农业生产的需求,还需要关注水资源本身的流转机制,不能随意地改变和干扰水资源的运作。关注土地、自然资源与工程的协调发展,才是绿色发展的关键所在。
4 完善生态水利工程服务与绿色农业水资源配置建议
完善绿色农业发展基础上的水利工程生态建设,需要不断地补充科学化的设计构想,并且在实际的工程建设工作中进行合理的调整。相关的配置建议有很多,比如,在构建水利工程的过程中需要考量生态的理念进行协调性的发展,尊重生态自然平衡,采取绿色设计思维,高度配合生态进行绿色生产,缩减水资源的使用尺度,完善生态生产体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