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的基本应用范文
时间:2023-10-24 18:03: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计算机的基本应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能力本位 能力目标 多元化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等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公共必修课,主要目的是普及计算机知识,提高工作能力和效率。对于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能力提高为本位的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应该着眼于学生的工作过程训练,缩小职业能力培养与未来工作岗位需求间的差距,把学生培养成为高技能应用型人才[1]。
1 课程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很多院校对计算机基础课程越来越重视,不管是文科类院校,还是理工类院校均根据自身的特点探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改革,对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亟待教育工作者探讨。
1.1 教学理念缺乏灵活性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计划大多是从本科院校承袭过来,教师缺乏高职教育要求能力本位的教学思想[2],对学生的特点把握不准确,使本应对学生职业技能和素养有很大作用的课程,变得如鸡肋一般,教师不爱教,学生不爱学。
1.2 学生的基础存在差异性
尽管计算机基础知识作为课程在中学阶段就已普及,学生进入高等教育阶段对计算机基础掌握的程度却存在很大的差异。来自不发达地区的学生,对计算机知识只有概念上的认识,很少或者几乎没有使用过计算机,他们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充满了期待;来自发达地区的学生,在中学阶段或者在平时的生活中使用过计算机,对于计算机知识的掌握具备一定的基础,他们能够使用计算机处理简单问题,因此在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时,就会产生厌烦和抵触的心理。
1.3 与专业知识联系不紧密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核心观点是让学生能够实现高效应用,但是大多数教育工作者的观点还仅仅停留在工具层面,很少把专业知识应用与计算机应用技能联系在一起,造成学生在掌握了基本工具的情况下,不能在职业岗位中活学活用,以致在深入学习过程中,产生厌学的状态。
1.4 课程内容和考核方式比较死板
很多院校把计算机等级考试作为评判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能力的依据,使学生回归“考试机器”的状态。不少通过考试的学生,却不会处理计算机的基本故障,甚至不能编辑专业课程报告。课程考核的方式过于死板,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造成学生不能感受到计算机应用课程设置的科学性。
2 课程改革与实施
2.1 引入能力本位的思想
高等职业教育的应用性、实践性和技能性,决定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必须始终围绕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核心[3]。“能力本位理论”的实质是强调以职业技术能力为基础,按职业能力本身的结构方式组织教学,重视职业技能及技能的获得,对科学知识强调相关与必需,够用即可,不强调系统获得[4]。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内容通常包括PC的基本维护、Windows的应用操作、办公软件Word,Excel,PPT的应用以及网络应用。所有内容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均为基本技能,掌握情况即能力的高低决定了学生在未来岗位上的应用效率,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技能的兴趣,应将计算机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联系起来,通过综合性的岗位任务演练,把学生的能力提升进程凸显出来。
2.2 承认能力的差异,确定能力目标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无论对学生还是教师都存在着能力上的差异。教师群体中,有的教学经验不足,对于高职教育还没有深刻的认识,在授课方式上还是按照传统教学方式授课,通常按照操作应用讲授,很难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教师沿用传统的教育理念,为所有学生订立统一目标,致使基础较差的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授课进度,基础较好的学生又很快完成教师的任务,从而放弃跟随教师的授课进度,导致学生群体有了厌学情绪,课程的能力目标无法在学生技能上体现出来。
对于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应该承认这些差异,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基础层次制定体现不同能力目标的课程任务,进而一方面使教师调整教学思路,提高讲课技能,另一方面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
教师可以通过测试了解学生对课程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求学生制订能力提高计划,由低至高达到自身的目标,通过目标的实现获得能力的提升。在不同的能力目标下,每名学生都能体现自己的能力,对学生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可以达到提升应用技能的目的。
2.3 开发实训任务,突出专业背景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要改变以往的传统授课方式,必须有相当数量与实际工作联系的实训任务,突出专业特点和要求,进而达到实训的目的。
各个专业岗位都需要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对于应用的深入性,可以对不同能力目标的制订起指导作用。像Excel的使用,不同专业的作用不同,有的只作为表格文本编辑器,而财经类的人员则把它作为很好的统计报表工具。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应该把应用能力与专业联系起来,开发出不同类型的实训任务,利用工作岗位层次上的差别定性不同能力目标任务,让学生清楚认识到计算机应用技能的魅力。
2.4 引入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和评价指标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多年来一直使用微软的相关产品作为教学内容。随着IT技术的发展,微软产品线从最初Windows 95系统快速实现了Windows 7系统的普及,并且办公应用系统也在形式上发生了巨大变革。但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内容却滞后于发展,很多院校还局限在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MS Office规定的平台上,并且以等级考试的通过作为考核评价指标。现实的需求与课程体系的冲突促使高职院校必须重新认识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本质,引入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和评价指标。
课程的实训任务必须突破系统的局限性,把平台的多样化引入课程教学中,要求学生灵活使用多种平台来完成实训任务,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尽管微软原平台体系与新平台的普及有冲突,但是在课程教学中不能轻言放弃。第一,在不发达地区的教学中,使用的计算机配置较低,无法运行微软的高级办公系统;第二,根据知识产权保护及IT产品报废的相关规定,很多政府部门必须待一定周期后才能更新办公系统;第三,微软新系统在细节上延续了旧系统的功能,对于新系统的学习有一定帮助。多种系统的综合应用和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开发多角度解决问题的思维。
课程的考核必须从多方面进行评价。首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内容是由多种模块组成,可以构架每个模块的评价指标,像PPT应用模块除了技术本身外,可以引入真正的演示模块,从人机配合角度综合评定该模块的级别;其次,利用等级考试激发学生学习多种系统的积极性。课程考核利用这些指标,对学生的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有利于学生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过程。
3 结束语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高职院校的公共基础,既承担着IT技术的普及任务,也担负着帮助职场人士提升办公效率的责任,只有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才能使计算机应用能力起到辅助专业能力的作用,提升学生的就业技能。
参考文献
[1] 沈东.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改革[J].新课程研究,2012(2):63-64.
[2] 崔发周.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2(2):6-8.
篇2
一、成本核算的概念以及其在企业中的地位
在现代企业中,成本核算就是指一系列应用会计学公式和原理,借助现代化的信息化设备来搜集信息和做一些企业的销售分析。从而带动一系列企业的经营活动,以及这些活动所用的所有花费,对这些经济性的分析。在经济构架上找到企业的基本构成、经营水准、成本组成等等企业的基本状况。在了解了这些之后,就能够更加明确清晰的定制企业将来发展的策略。因此,可以说会计核算是企业的核心核算,而成本核算,正是重中之重。
一个好的管理体系,就是实现成本核算的良好环境。一个好的发展策略,能够带动企业向前发展,实现长期利益最大化,从而更快的发展,拥有十分惊人的竞争力。
二、企业会计核算中的成本核算的应用原则
成本核算在应用的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则:
1、成本核算的合法性。所有的计算都要符合法律法规,不合乎规则和法律的不能够计入成本,要求原始的记录是合理合法的,并且保存完整,记录细致。
2、相关性原则。就是说我们所计算的成本价格应当与我们所生产的产品有直接关系,与之相关的才能算作成本。无关的不要记入成本,以免影响企业的核算和预见性错误,出现管理漏洞,从而做出不利于发展的决策。
3、可靠性的原则。顾名思义,就是值得信赖的数据信息,可以及时核实,并且真是存在。他的成本信息是与客观的市场经济相吻合的,不要存在任何欺骗性,要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保证其真实可靠。
4、可利用性。我们做出的成本核算最终是要给管理者分析利用的,这样的数据就要求我们提供有利信息,而非不可用信息。
5、及时性的原则。信息数据具有时效性。在信息化的今天,更新速度之快是我们不能想象的,及时掌握有利信息,有可能关乎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及时的核算结果,能够恰当具体的体现出当前企业的经营效果。根据这些分析做出最精准的发展决策。
6、分期核算的原则。为了更加准确的信息,我们需要在大量的数据中分批次的利用,这样不仅有利于发展可持续,更不易混淆,井然有序。按照年月日核算,也便于日后查找。
三、企业会计核算中成本核算的应用要点
除此之外,成本核算还有几大应用要点值得我们注意。
1、确认核算的最终目的。有目标的核算即避免盲目又有利于分析,能够很好的为管理服务。其所核算出的成本能够满足日常管理的需要,又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决策提供良好的基础数据。成本的核算有着各种各样的目的,比如为了计算存货、成本的多少计算、收益多少的计算、成本的决策及控制、为产品制定价格、签订合同需要的数据等等。根据核算目的的不同,寻找不同的对象,决定核算的不同内容,制定本次核算的不同方法。
2、确定该成本核算的对象。成本对象是个集合体,它包括所有项目中需要归拢的各个成本个体的对象,就是我们所说的成本承担者。他可以使一个项目、一种产品、一纸订单、一个部门、一个个人、或者是一个作业。他以一个目标为中心,集合所有围绕这个中心的对象,逐一计算成本。不同的目标有不同的对象,我们要准确找到这些对象,然后在计算。
3、确定该成本核算的内容。一般的成本核算都包含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产品的成本,二是归集的分配所用成本。费用的归集分配要求我们首先要控制成本开支范围。明确每一笔开支的界限,过滤不应该计入成本的各项开支。然后记录并且测定积累各项数据。按照不同的对象进行和核算,然后汇总,分别核算出个体和单位的成本。在一个企业之中,往往有着多种多样的产品,直至月末可能还有滞销的部分,因此要准确计算和剔除真正的成本量,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四、企业会计核算中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
企业的产品生产过程其实就是企业资产的消耗过程,因此,我们可以用产品经营的方法来区别对待其经济成分。主要分为三大类:1、劳动对象。2、活动耗费。3、劳动方法。根据不同的分类,建立一个可行使用的数据表,计算各项费用。分出每一科级科目的花费,然后细致分出各种项目。然后在当月或者一定的时间段范围内计算成本。将表格建立在实际的基础之上,使之联系紧密而且准确。
建立完相关的表格,下一步当然是根据现有的分析开始对成本进行控制。根据一定的条例和规定进行控制,不盲目不重复,有一定的道理,既符合可持续又不会干扰企业的发展。但是,有的企业内部会有一定程度的不合理的管理漏洞,这就需要允许相关管理人员或者相关人员能够修改报表和提出合理化意见。但是一定要透明并且符合企业的规章制度,不要盲目处理,以免使企业蒙受损失。
只有更好的建立管理机制,才能够合理的安排管理,统筹各项成本,帮助企业发展。
五、以建筑施工企业为例谈成本核算的现状
在现在的施工企业中,很多不同问题影响、制约着他的发展:
1、数据统计不够具体,不明晰,为核算整理数据带来困难。会计核算最主要的就是数字与数字的累计,这是最基础的方法。通常,为了保证所计算的项目成本准确而有条例,我们要根据其前期的整理数据和计算来确定,因而前期的准备工作就显的尤为重要。这些数据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一个工程项目的前期准备,需要耗费的资金,需要的人员统计,以及设备所需量等等,还有就是成本的比重与需要的消耗。另外,一个合格的成本预算包括预算时的总体价格和分解出来的各个项目的价格。财会部门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准确分类和整理,然后拿给有关部门分析,哪些属于必要支出,哪些属于机动支出,找到浪费的原因,处理不必要的花费,保证成本准确有用和合理。
2、报表的信息不够准确,会计搜集信息不健全。编辑会计的报表,是成本计算部分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环节。报表的编制和汇总更是企业会计的一项重要挑战。一项复杂的会计核算对象纷繁复杂,需要很好的编制汇总,这也是核算的最主要特点之一。汇总表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对象的选择和决策的正确与否。其结果不容忽视。
因此,建设一支有责任心的队伍必不可少,内部审计会计的素质需要提高,高素质的人才是企业成败和发展的关键。受欢迎的管理队伍,能够担负企业的未来。正如好的成本核算,一个合理内核下就能拥有一个好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有效节约成本的一个方法和途径。因此,可以说,会计核算下的成本核算需要应用到的实际操作,正是因此实现的,人是所有成本的基础。
结语:高素质的会计部门人才是关键,建立高机制的成本核算迫在眉睫。企业中最重要的就是成本核算,因此,它也是会计核算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他牵制影响着整个企业的发展。做好一个合格准确的成本核算,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企业成长的道路上做出准确关键的决策。在遵守一定的企业原则下,制定一个合理的核算模式和方法。另外,运用创新手段和科技发展手段位企业服务,也是成本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是企业在当今社会生存发展的手段。
参考文献:
[1]蒋国发.论新型的企业多元成本核算模式的构建.财会学习.2011(6).
[2]孙博,李丽,张.成本核算在企业会计中的应用.中国对外贸易.2011(4).
[3]胡勇.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现状和对策.现代企业文化.2009(17).
篇3
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想要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就必须不断降低农机作业成本,通过对作业成本进行分析,以成本核算指导生产,降低作业成本促进生产力提升。本文以上海光明种业有限公司稻麦种植为例,对成本核算在农机作业成本中的应用进行了实际分析,希望能够为同行在农机作业中的成本核算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作业成本;成本核算
农业机械设备是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体现企业实力的重要方面[1]。农业机械作业运行成本是构成整个经营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机械作业成本控制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经营成本。
1农业机械作业成本的组成
现代农业机械作业成本是由机械成本、油料成本、劳动力成本、企业的一般管理费用、固定资产折旧费等5项费用组成[2]。把这5项费用划分为两大类,即变动成本费用和固定成本费用。变动成本费用是按单位作业量的变化而变化的费用,它的总额是随着所完成的农机作业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固定成本费用则是单位时间内规定的定额费用。
2成本核算的应用实例
上海光明种业有限公司跃进作业区农机站所属耕地12693亩,主要进行稻麦两季的轮作生产以及小部分西瓜地的回收工作,现收集该单位2014年度农机作业相关成本数据进行成本核算分析。
2.1作业指标完成率
2014年度农机作业考核总成本为2065560元,作业完成总标亩为334233,考核标亩作业成本为6.18元,主要包括燃料费、修理费、民工费、水电费及其他费用;实际全年作业总成本为1958069元,标亩成本费用为5.86元,由此可计算出:单位作业成本计划完成率=(5.86/6.18)*100%=94.8%节约费用(元)=(6.18-5.86)*334233=106954作业总成本计划完成率=(1958069/2065560)*100%=94.8%计算后的指标完成率低于100%时,表示农机作业成本有所降低;由成本降低而节约的费用为106954元。
2.2成本因素分析
以上海光明种业有限公司跃进作业区2014年度农机作业成本的记录进行农机作业成本因素分析,其中机械成本主要是修理费及零配件费用;油料成本包括机械使用的主油和副油(柴油、黄油、两用油、三用油、机油等)[3];劳动力成本主要为农忙期间请的民工费用,合同制固定员工不参与成本比较;一般管理费用为农机站日常的水电费和办公费用;固定资产折旧费由公司财务部门统计。
2.3盈亏临界点分析实例
该单位为稻麦种植企业,稻麦所欲粮食作物,受国家经济调控,因此企业的盈利性较低。根据财务统计计算出固定成本为4009037元,变动成本为3847688元,通过公式得到贡献毛益为3710280元,贡献毛益率为49.1%,从而得出盈亏临界点作业量为8165044元,实际作业量为7557968元,盈亏临界点作业率为108%。从数据上可以看出该单位农机收入处在轻微亏损状态。以此可以看出该单位应设定好科学有效的设备更新规划,在不影响装备更新的同时尽量降低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以及适当增加作业量,以此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2.4单车核算的应用实例
单车核算具体详实的罗列出每辆机车在每个项目上的费用,根据同类型机车的对比能够分析出许多问题,也是农机驾驶员年终考核的主要依据。现从该单位单车核算表中抽取部分收割机组数据进行分析出5号收割机组作业标亩量最少,配件修理费用确实最多,因为农忙期间发生故障较多影响了作业时间,所以作业量少修理费高。
3成本控制的途径
1)油料的使用对整个农业机械的作业成本费用占用很大,机器能否正常运转和使用寿命的长短,与油的正确使用及妥善保管有着密切关系,所以在使用过程中首先应建立与健全油料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4],加强油料管理、减少浪费损失;其次加强技术保养,正确使用和调整机具,是节约用油料的另一重要关键。
2)农业机械在工作中对零配件的消耗比较多,对配件使用的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机械成本的控制。通过经营者对所有机械进行定额控制,修旧利废,对有修复价值的配件进行修复再用。
3)绩效工资管理至关重要,要提高员工的积极性,用作业量和生产效益与员工收入挂钩,对提高作业效率和降低成本直接联系。为此应根据各种作业工序的不同,制定绩效工资的提取比例不同,但要绩效工资提取比例总体额度要控制好,并制定好合理的奖惩制度。
4)实行单机成本核算,能够促使农机工作做到工作有计划、考核有指标和奖惩有依据。
4结束语
实行成本核算管理,通过对经营效益和作业成本的科学分析,为经营者提供成本管理的各项依据,从而降低作业成本。也能够促使员工全面主动地参与成本控制,使市场经济的竞争、激励和约束机制得以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汤晓东.我国农机制造企业物流成本管理问题与对策[J].南方农机,2015,(2):81-84+96.
[2]黄朝伟.浅淡农业机械作业成本管理[J].农业机械,2015,(3):137-139.
[3]沈庆怀,王凤海,徐仁昌.必须高度重视农机成本核算[J].农场经济管理,2000,(3):59-60.
篇4
【关键词】 成本核算 品种法 成本分配
1. 成本核算的含义及其核算目的
成本核算是指在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中对所发生的费用进行归集和分配并按规定的方法计算成本的过程。成本核算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企业的成本预测、计划、分析、考核和改进等控制工作,同时也对企业的成本决策和经营决策的正确与否产生重大影响。通过成本核算,可以检查、监督和考核预算和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反映成本水平,对成本控制的绩效以及成本管理水平进行检查和测量,评价成本管理体系的有效性,研究在何处可以降低成本,进行持续改进。
一般来讲,对费用进行会计核算和监督的目的主要有两个,补偿和控制。要实现这两个目的,会计在成本计算中选择不同的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计算程序。
1.1以补偿为目的的成本计算
会计最初进行成本计算主要是为了满足费用补偿的要求,因此会计在选择时有两个成本计算对象,一是产品,二是期间。即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由于对产品和期间成本所包括的内容有不同的看法,在会计中形成了不同的成本观点,如完全成本法、制造成本法、变动成本法和主要成本法等。
1.2以控制为目的的成本计算
长期以来成本计算基本上都是按照原定的生产工序和程序归集并分配生产经营费用,虽然也选择了一些预计性的成本限度来加以约束和监督,如定额成本、计划成本、标准成本等。在成本管理中也反复强调事中、事前控制,但是传统的成本会计核算一般都是被动的事后核算。因此,人们开始从费用控制目的出发,探索新的成本计算方法和程序,即以什么标准归集费用、计算成本,才能达到控制的目的。
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看,企业以具体的责任单位为对象归集成本,也就是特定责任中心的全部可控成本,即责任成本法。
2. 成本核算原则和方法
2.1成本核算原则
成本核算原则是进行成本核算应当遵循的规范,是人们在成本核算实践中总结的经验,并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而逐渐形成的,是成本核算方法的基础和依据。
2.1.1实际成本计价原则
实际成本计价原则亦称历史成本计价原则。它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涵义:第一,对生产所耗用的原材料、燃料和动力都要按实际成本计价。第二,对固定资产折旧必须按原始价值和规定使用年限计算。第三,对产成品成本要按实际成本计价。
2.1.2成本分期核算原则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是连续不断进行的,为了取得一定期间所生产产品的成本,企业必须将其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若干个相等的成本计价期间,分别计算各期产品的成本。
2.1.3合法性原则
它是指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令和制度的规定。例如,国家规定的产品成本开支范围是企业计算产品成本的重要依据,凡不符合规定的费用,就不能计入产品成本。
2.1.4权责发生制原则
从成本核算角度看,权责发生制是作为确定本期成本的基础。这一原则的运用,要求正确处理待摊费用、递延资产和预提费用,不能利用递延资产和预提费用科目人为地调整成本。
2.1.5一贯性原则
企业在进行成本计算时,一般应根据企业生产的特点和管理的要求,选择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进行成本计算。产品成本计算方法一经确定,没有特殊的情况,不应经常变动,以便于各期计算出来的成本资料进行比较。
2.1.6重要性原则
在进行成本核算时,要考虑成本核算所花的劳动与取得效益之间的关系。对于一些主要产品、主要费用应采用比较详细的方法进行分配和计算,而对于一些次要的产品和费用,则采用简化的方法进行合并计算和分配。而不能不分主次,影响成本核算的及时性和降低成本核算效益。
2.2成本核算方法
适应各种类型生产的特点和管理要求,有三种不同的以成本计算对象为主要标志的产品成本计算基本方法,即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
2.2.1品种法 品种法是以产品的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它主要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单步骤生产,如发电、采掘等企业。
2.2.2分批法 分批法是按照产品批别或定单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来归集产品费用并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又称定单法。
2.2.3分步法 分步法是按照产品的生产步骤和产品品种汇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它适用于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由于在不同的企业,管理者对每一生产步骤的成本信息的需求不同,为了方便成本计算,分步法又可以分为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两种。
3. 品种法的应用
结合实际下面具体分析品种法的应用。
3.1品种法的特点
按照产品的生产类型和成本计算的繁简程度,可将品种法分为单一品种的品种法和多品种的品种法,本公司就属于多品种的品种法。品种法的特点:
3.1.1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设置产品成本明细账或成本计算单,归集生产费用。
3.1.2成本计算定期按月进行。
3.1.3月末在产品费用的处理。
3.2品种法的适用范围
3.2.1主要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单步骤生产的企业。
3.2.2在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的企业中,如果企业成本管理上又不要求提供各步骤的成本资料时,也可以采用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
3.2.3企业的辅助生产(如供水、供电、供汽等)车间也可以采用品种法计算其劳务的成本。
3.3品种法的计算程序
采用品种法算产品成本时,可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3.3.1开设成本明细账。
3.3.2分配各种要素费用。
(1)根据货币资金支出业务,按用途分类汇总各种付款凭证,登记各项费用。
(2)根据领用材料的凭证和退料凭证及有关分配标准,编制原材料、包装物、低耗品、五金设备等费用分配表,分配材料费用,并登记有关明细账。
(3)根据各车间、部门工资结算凭证及应付福利费、教育经费的计提办法,编制工资及福利费用分配表,分配工资及福利费用,并登记有关明细账。
(4)根据各车间、部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编制折旧费用分配表,分配折旧费用,并登记有关明细账。
(5)根据“待摊费用明细账”和“预提费用明细账”记录,编制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分配表,分配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并登记有关明细账。
3.3.3分配辅助生产费用。根据各种费用分配表和其他有关资料登记的“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上归集的生产费用,采用适当的方法(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代数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编制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3.3.4分配基本车间制造费用。
3.3.5分配计算各车间各种完工产品成本和在产品成本。
3.3.6结转产成品成本。根据各成本计算单中计算出来的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汇总编制“完工产品成本汇总表”,计算出完工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并进行结转。
3.3.7如果产品品种很多,又可分成类别时,这样可以减少一些产量不大品种的核算降低成本核算成本。
(1)根据定额分配
确定类别成本后,根据类内各产品的定额分配类别总成本。定额的确定,可以根据各企业的具体情况。选择的分配标准,越是与产品成本高低有相关联系,各产品成本也就相对越准确。
(2)根据系数分配
在每一类的各种产品中各选一种为标准产品确定系数为1,其他产品则按照其与标准产品成本的量的比例确定相应的系数。标准产品由企业自行选择,一般选择产量大、常年均生产的产品。类别成本除以标准产量(实际产量×系数)就得出每一标准产量的单位成本,从而算出各种产品的成本。
参考文献:
[1] 冯凯、王镇波:企业成本管理和核算方法初探农场经济管理.2004(6).
篇5
【关键词】:方格网;等高线;池塘;CAD二次开发
Abstract: In construction projects, often complex terrain site backfill leveling, earthwork calculation resulting project investment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accurate and fast calculation of earthwork design and control of the total investment and the allocation of funds to carry out planningsignificance. In this paper, the sea cucumber shrimp ponds reclamation of the earthwork, the contour method and grid method and the earthwork calculation method used, to overcome the disadvantage of a single calculation method, the accuracy of such a complex area of earthworks higher.
Keywords: Grid; contour; pond; CAD secondary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P753 X820.3
一.前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各种工程的建设如旅游开发、园林规划、城市建设等项目不断增加。土方工程施工是这些工程施工的主要工作之一,且已成为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工程指标。土方量的测算精度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进度及资金的使用, 考虑到工程施工的效率和经济性,有必要对土方工程测算进行研究。传统土方量的计算方法有方格网法、数字地面模型( DTM )法、等高线法、断面法、区域土方量平衡法和平均高程法等,且都具有针对性。方格法主要适合平坦地区及高差不太大的地形场地平整时使用;一般断面法适用于地形沿纵向变化比较连续, 且所取两横截面应尽可能平行,横向不连续变化的地形情况,例如河道、道路的土方计算。但对于地面复杂,地形起伏变化较大的地形,传统的单一的土方计算方法都存在计算结果精度低,结果相差悬殊的问题。
二.计算方法的研究
(一) 方格网法
方格网法是土方量计算的基本方法,很大部分的场地平整土方量计算仍然基于方格网法计算原理进行手工、半手工或计算机软件计算,且很大部分土方计算软件在数字高程模型建模时仍然使用基于格网的表面建模。
1.计算原理
方格网法通常适用于平坦及高差不太大、 地形比较平缓的地区。方格网法的基本原理是将要平整的项目区场地,根据地形复杂程度、 地形图比例尺以及精度要求划分成边长为10m~ 50m的方格,在水平面上形成方格网,分别测出各方格网4个顶点的高程,根据地面高程和设计高程计算各个格网挖填深度及土方量,最后汇总格网挖填土方量和边坡土方量,即为场地平整总土方量。
2. CASS计算土方的流程
(二)等高线法
在土方计算时将施工地形图以等高线分几部分。如果将亮等高线之间的所夹体积近似认为台体体积,则第分层的体积为(1)
式中,,分别为第分层的下底面积和上底面积;为等高距。(假设开挖面正好与某一等高线重合);
如果将两等高线间所夹的体积近似地视为截锥体,则每层截锥体体积的计算公式为(2)
其中为截锥体的底面积,及为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程。
1.复杂地形等高线计算方法
施工区内的地形一般较为复杂,并非规则的几何图形。因此,完全按某一几何图形来计算体积也不一定与实际相吻合,均会存在与实际地形不完全一致的误差。若过分地要求提高测算成果的精度,一般会使量测本身和量测数据的计算过程复杂化,如需要仔细地研究施工区内地形状况,把施工区按地形划分成若干自然片,并组合成多种几何图形进行叠加计算。
在计算填挖土方量的基本方法由于在生产设计单位的大量应用,现在的施工地形图也大量采用格式存储,在项目开发周期短、对控制要求不十分苛刻,且程序需要数据库支撑的情况下,选用作为二次开发工具不失为最佳选择。从图中提取出等高线对象的面积属性要比用求积仪在图中计算出面积更能提高地形图上各层面积的计算精度。
针对本文提出的海参池塘回填工程量计算中,从图中提取高程点特性,利用CAD二次开发技术进行等高线的确认,然后利用Excel进行公式编程计算。
2.CAD的二次开发应用
利用AutoCAD二次开发技术,在CAD工具中加载宏和Autolisp(应用程序),将DGY文件放于电脑C盘根目录下,在命令栏中运行“dgy”命令即可(备:2.2为假设设计高程)。
加载应用程序(Autolisp) (略)
加载命令:dgy
(defun c:dgy ()(command "-vbarun" "c:/1.dvb!ThisDrawing.Y"))
3.Excel编程计算
三.实例计算
(一)工程概况
某项目部实施某区滨海地段疏港吹填工程。该工程采用绞吸船施工,疏浚土全部吹填至滨海路两侧的海参池进行造地,吹填区面积约1.8万亩(见下图),其中设计吹填标高为2.2m(黄海高程)。
(二)土方量计算过程
1、根据图上高程点属性,利用CAD二次开发技术,确定池塘等高线。例如下图编号为GWJ-D-1池塘中,根据高程点属性确定四条等高线(2.2,0.17,-0.31,-0.7);
2、确定等高线面积,利用公式计算出池塘设计填方量。
其中体积4为利用CASS7.0方格网法计算等高线4与池底原地形之间体积。
四.结语
本文利用等高线法和方格网法计算池塘回填工程量,等高线法进行土方工程的挖填方计算避免了其他方法要标定大量的高程梯度、复杂的内插等繁重的工作,在等高线计算过程植入CAD二次开发技术,有效的提高计算精度和速度;在施工图中已有等高线的情况下,利用等高线法计算土方量不失为一个选择方案。采用方格网法进行了在特定条件下的土石方量的计算它发挥了其它几种方法所没有的功能和优势在精度方面也能达到理论上所分析结果,由于方格是由 CASS 7.0 软件自动生成并自动计算其相对于某一基准面的土方量大大减小了人工计算的强度该方法简单易行方便且精度较高。针对本文的实例,两种方法的结合,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科学性,为土方工程的计算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欧阳平CASS与HTCAD的方格网法土方计算比较 铁道勘察2008/06
篇6
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得到了普及应用,而会计电算化相关的财务软件也成为企业财务上不可缺少的实用工具。《会计电算化》是提高财会类学生就业竞争能力的重要学科,本文将结合最近这几年《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经验,对现下应用型本科《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学生与老师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从中找出良好的解决之策,以供同行参考。
关健字:
本科;《会计电算化》教学;应用型;问题
社会的发展使得当下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人才要求也日益提高。如何将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做出相应的改革,从而能培养出和发展社会互相适应的应用型人才,这已成为现下改革本科《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但现在本科会计专业的《会计电算化》教学里却普遍存在着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思想差距、学生自身因素、教师教学方法落后等问题。下文将以此作为基础展开《会计电算化》教学的讨论。
一、问题的存在
1、学生
(1)95后学生与80后老师自身成长轨迹不同
随着社会的高度发展,科技也得到了不断进步,最为代表性的是智能手机的普及应用。随着手机功能不断提升全面化,加上其方便携带,而且可以随时随地进入网络,手机已成为当下95后首选的科技应用工具。而根据相关数据显示,95后是移动互联网用户使用最多的人群,是移动搜索的主力军。因此,对于《会计电算化》的学习更习惯于手机的应用。但高校教师大多是80后,对于电脑的应用与操作更为熟悉。学生与教师成长背景存在的差异性,从而造成教学方式上的认识存在着极大的差距,对往后《会计电算化》教学极为不利。
(2)学生动手能力差,自身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因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着差异性,所以每个学生的基础知识都不同。随着进入高校后,《会计电算化》相关程序设计的难度日益增加、编写程序的难度日益提高、模块之内的数据也越来越难以实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导致自身综合素质参差不齐,一些综合素质较低的学生会随着《会计电算化》难度加大、知识增多等问题而跟不上整体班级的学习步伐,特别是在《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操作细节里,比如编写程序,在实际动作操作时发生错误无法自行修改需要重新进行等问题。
(3)学生自身群体氛围对本门课程不重视
《会计电算化》课程包含着管理类的内容,相对数学、英语等课程来说自学性比较强,教材相对也比较容易看得懂,而且本科生的自学能力较强。但本文通过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网络使用情况调查发现,学生对运用网络学堂进行会计电算化的实践练习有着相当大的差别。有些学生会自觉使用网络学堂进行会计电算化的学习,但有些学生却从没有进过网络学堂,或者只是利用网络做一些无关学习的事情。甚至一些学生只求科目达到及格线即可,觉得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里以达到进一步巩固的作用显得非常多余。
2、老师
(1)教学模式过于死板,填鸭式教学现象严重
目前,高校教师大部分是运用多媒体进行课程的演示与授课,是理论和软件相结合的讲课方式。在这个过程里,教师的理论讲授就占用了课堂相当多的时间,而学生对于电子相关的软件操作只能学到片面的理论知识,完全没有顾及到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与感受。教师习惯将自身处于主体的位置,严重忽略学生的参与性。而且,如果理论知识没有结合相关的实践练习,将会导致学生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得不到进一步巩固,从而会影响到学生的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自行分析与解决问题非常不利。在一些高校里,《会计电算化》课程分有理论课与实验课。教师把控着理论课的讲解进度,但实验课的教学进度却难以达到要求。实验教学有两种方式:一、教师在理论课上进行知识的讲解后,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财务的软件操作和老师所布置的内容。二、教师在教师专用的电子计算机上进行软件的操作演示,而学生随着教师的操作步骤完成所讲授的实验内容。这两种方式都存着利弊。首先,第一种授课方式严重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整个班级体的学生因学习能力不同,所掌握到的基础知识也不相同,第一种填鸭式的学习方式不仅造成学生对学习《会计电算化》的因难,而且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效果。而第二种教学方式学生虽然容易接受,但如果实际操作的演练过于简易轻松,并不利于学生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进一步巩固。随着课程的改革,《会计电算化》的课程里再增加供应链部分的相关内容,这会使得实验的任务增大,学生所触及的软件模块也会多起来。教师如果仍沿用以往传统模式教学,会导致更多学生跟不上学习进度,而相关的后续实验也没办法进行。
(2)没有掌握本门课程与计算机、会计之间的知识体系联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对加强信息的管理愿望也日益强。因此,供应链的信息管理也变得迫切起来,高校应顺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将供应链在《会计电算化》教学里的地位强化。目前,高校《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有两大主要模块:总账与报表,同时以薪酬管理与固定资产的管理为辅助模块。但这种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应用型大学应根据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来改变《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师资是《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是最大的阻碍。会计学与计算机是不同的分属学科,会计电算化是专业技能型强的课程,实际操作远重于理论的讲授,而且实践操作的能力是经过相关长期操作所积累起来的经验。但高校的教师因学校与自身关系,并没有长期研究财务软件操作的机会,即使有,也可能被财务软件企业重金聘走。现下,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师有以下几种来源:一是由会计教师直接转变过来,目前大部份的会计电算化教师都是这种情况,会计的知识丰富能清楚的传授给学生,但对开发会计软件与应用《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实践经验十分缺乏。二是计算机的教师经过培训会计相关知识后转变过来,这样的教师具备较多的软件系统知识,但相关的会计知识却比较有限,达不到会计与计算机有效结合的目的。最后,一些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师是由相关专业的毕业生直接留校或是招聘过来。
(3)教师之间对会计电算化教学中操作的理解程度不同
《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不仅要求教师掌握着全面的会计专业知识内容,而且对计算机的相关操作技能也要求具备有,所包含的知识面与实践性非常强。所以,这就要求高校的专业教师不仅要有全面的理论知识,而且对实际操作技能也能达到熟悉程度,并能同时掌握会计电算化系统管理的相关技能,但一些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师对工作实践经验却十分缺乏。因授课任务比较繁重,使得教师没有多余时间去更新会计的相关知识。而且一些教师对电算化教学里的实际操作理解程度并不相同,有些教师认为会计电算化教学应偏重会计知识,计算机只是辅助作用可作次要学习,完全没有认识到信息知识的重要性。因缺乏计算机相关的课程知识,一些教师对《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里所突发的计算机问题并不能及时处理,使得《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效果大幅度降低。
二、解决方法
1、教师提高自身素养,加强学术水平
高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师不仅要掌握全面的会计理论知识,而且同时要具备相关的计算机基础操作知识。首先,作为一名专业的会计电算化教师,首先要有扎实的会计知识,只有具备全面的会计理论知识才能使用计算机处理会计方面的问题。其次,要有丰富的电算化理论和实践经验。高校教师应熟练掌握到各种财务软件的操作技能,尤其是安装、调试和维护大型财务软件的相关技能,对比较常用的财务软件系统的各个模块操作技能都能熟悉掌握,而且能回答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里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所以,高校应从以几个方面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师的素养水平:首先应增强教师相关业务知识的培训。高校会计电算化内容的更新非常快,如果教师自身素养不能及时进行同步提升,会导致和社会的实际需要脱节,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完全达不到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所以,高校应提供足够的专项经费,选出比较优秀好学的《会计电算化》教师作进一步的进修,让高校教师的《会计电算化》理论和实践的教学水平得以大幅度提高。其次,高校应与会计的软件公司进行合作培训。社会的高度发展使得会计软件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了会计软件能得到更多的推广,会计软件企业选择与高校合作是非常明智的选择,而且国内的会计软件公司也与多所高校建起了合作关系。《会计电算化》教师应把握好机会,提高和会计软件企业之间的联系,积极参与会计软件公司所提供的培训机会,从而将自身会计软件的操作能力大幅度提高。然后,高校和会计软件公司之间的合作可以进一步深入,把高校的模拟实习转变为会计软件公司测试软件的良好平台,使得高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师得以真实的参与到公司会计软件的相关操作中,从而积累到相当丰富的实践经验。最后,高校应定期指派《会计电算化》教师到合作企业中进行相关操作的实习,让教师能真正掌握到多种会计软件的实际使用。这样,高校教师的素养与学术水平才能大幅度提高。
2、找到学生的兴趣点,凸显手机与电脑的不同
虽然智能手机的功能已日益完善化,而且极大程度的方便人们的生活需求。但手机的容量远远达不到《会计电算化》模块的教学要求,即使能制作出相关的APP进行学习,但手机的运行速度与画面质感远没有电脑全面。而且95后大多使用安卓系统的手机存在着使用流量大、套餐包不够用、上网受到限制、网络不稳定等问题,《会计电算化》课程里Excel在会计财务里的应用、会计软件的应用、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维护、电算会计模拟实习等教材,都是需要电脑才能完成实践操作练习。同时,高校生毕业以后参加相关工作,所用的操作工具也是电脑,手机并不能完成此类操作。最后,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贴近生活的管理案例来提高学生对《会计电算化》的学习。学生是日常生活里的消费者,可以经常接触到企业行为,从而对比较经典的管理知识也有相关了解,而通过将《会计电算化》接近生活能充分引起学生对管理内容的学习兴趣。
3、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对症下药
为了达到社会发展的要求,应用型高校对《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方式应有足够的重视。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师应熟练的掌握会计电算化的系统安装与维护,同时具备全面的信息系统管理相关技能,而且能有效的使用财务软件分析预测经济业务的相关活动,这才能更好教导学生。具备有会计电算化的全面知识是基础前提,高校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才是实现《会计电算化》教学的重要保障。首先:教师对会计电算化的知识讲授与练习进行有效结合,并以练习为主。对于必要的会计理论内容教师应进行适当的讲解,多余无用可以略过,这样才能增加学生的实践操作练习时间。在高校生碰到难题的时候,应先鼓舞学生先自行分组进行讨论,待确实无法解决时教师可以从中指导,而带有共性的难题则由教师进行统一讲解。高校通常是以某项技能进行反复强化培训为主要教学方式,这样的传统教学模式非常缺乏岗位之间合作意识。所以,教师应在原来培训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可以把学生分成多个小组相互配合,通过积极合作来完成任务。最后,高校应积极安排学生到合作企业里参观学习,从而充分了解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实际操作过程,从而大幅度提升《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效果。
三、总结
高校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个性化教学,并有效的教导学生正确了解手机与电脑教学的利弊。同时,高校应加强与会计软件公司之间的合作,给教师制造出更多会计软件实际操作的培训机会,同时给教师提供充足的资金作《会计电算化》的进一步进修,从而全面提升教师的素养与术业水平。最后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必要的改革,通过将学生分成多个合作小组进行会计电算化的实际操作,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而且也能大幅度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最终得以培养出社会企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梁少林,杨波.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以四川文理学院为例[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5(05):149-151
[2]欧阳歆.关于应用型本科《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J].企业导报,2013(23):234-235
[3]杨红艳,阚淑媛.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9):195
篇7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生本教学
生本教学的核心理念是教师要高度尊重学生,教学要全面依靠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中职生普遍存在文化基础偏低,学习缺乏主动性等现象,生本教学能扬长避短,激发中职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提高主动学习的能力,从而实现自主发展、全面发展和持续发展。
一、分好学习小组,选好小组长
小组合作学习是生本教学得以实现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性格特点和个性特长等因素均衡地分组,使小组的每位成员都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完成学习任务。学习小组课后仍是一个整体,小组成员共同搜集资料、交流学习情况,完成课后学习任务。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专业技能比较突出的学生,带动和指导小组成员进行自学,提高小组整体的积极性。
为了使小组长配合教师做好每项工作,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要对小组长进行必要的培训,比如辅导小组长观察每个成员的爱好、特长和能力;组织小组成员融洽相处、精诚合作;辅导组员合理分工、查找资料,使用一些软件工具等。小组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应能勇于承担责任,引导并督促每位成员完成学习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小组的学习进度、合作程度和情绪状态有清楚的了解,并训练学生倾听、表达、讨论、评价和合作的技巧,以避免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二、布置前置作业,明确学习任务
生本教学的原则是先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设计并利用前置作业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前置作业应具有导向、铺垫和引导作用,不仅能为课堂教学打下一定的基础,而且能促进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通过完成前置作业能学到更多的课外知识,开阔视野,拓展知识面。教师若能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前置作业,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还可以最大程度地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
前置作业的布置应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本班的学生情况而定,教师在布置前置作业前,要深入钻研教材,掌握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假节日或一些趣味话题确定前置作业。比如,学习Word排版时,正好是母亲节,为了使学生学会感恩,笔者以“感恩母亲”为排版内容,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张贺卡。首先,上课前几天布置好前置作业,小组长分工,每位学生完成相应的任务。然后,上课当天,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教学,小组代表演示和简述小组成员制作的作品。接着,全体学生对各小组的作品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议。最后,教师综合大家的建议进行点评。这样不仅使学生明确了当前的学习任务,积极性得以发挥,而且更好地掌握了排版技术。
三、展示作品,积极讨论
分组合作与讨论既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使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又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学会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集体精神。因此,在生本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及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布置一些综合性比较强的任务给学生,再适当地组织学生讨论,在讨论中寻求解决方法,集众人智慧助自己发展。教师在引导过程中,还应善于激发学生的探讨兴趣,及时修正讨论的方向,保证小组讨论的内容是积极有效的。
比如,在进行《环保》海报设计教学时,首先让每个学生设计好自己的《环保》海报作品。接着,各成员在小组内部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互相讨论,指出对方作品的优缺点,给予适当建议,及时对作品进行修改,在创意和效果方面更臻完美。以往的课堂教学,学生一般要在教师提问时,才有机会发言,但课堂时间有限,发言人数较少,而且发言的压力感也较强,因此,很多学生都很害怕课堂发言。在小组讨论中,学生不仅可以获得小组的帮助,而且激发了参与探究的激情,教师只是进行实时的点拨和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发挥了主体地位。分组合作学习的实施,使得课堂时间在不变的情况下,学生发言机会大大增加,学生不再是被动地等待教师提问,而是积极主动地发言。在同龄人之间,较少有权威影响和压力感,学生一般都能畅所欲言,即使是面对全班同学的发言,由于经过小组讨论,学生准备充分,所以发言的学生也较少有压力感。因而,学生的参与意识也不断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大大提高,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
四、多鼓励学生,增强自信心
生本教学提倡一切为了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及时地表扬和鼓励学生。笔者刚开始进行生本教学改革时,课堂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学生第一次上台的讲解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这个时候学生最需要的就是教师的肯定和鼓励。当学生鼓足勇气把讨论结果展示出来时,教师应予以表扬,这对学生来说是无形的鼓励。即使学生已经习惯了生本教学,能自然地走上讲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的鼓励仍然不能少,因为这是对学生学习的肯定,能使学生保持学习的热情。
平时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这就要求教师耐心地加以指导,而不是对学生大声斥责,甚至羞辱嘲笑,以避免学生产生恐惧或者厌学心理。教师要用积极的力量、向上的力量去影响、感染或制约学生,用自己的态度、情感去影响学生。所以在进行生本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体谅学生的错误,并巧妙地引导,鼓励学生继续努力,使他们树立自信心,积极对待自己的错误。例如,在上《“感恩母亲”主题排版设计》一课时,有学生在台上进行演示时,插入一幅图片出现乱码,其他学生突然哄堂大笑,这时笔者对这一突发事件进行了机智处理,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最后成功完成了操作,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生本教学中,教育教学的真正主体是学生,以往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这样的课堂教学能真正使教育回归本质,提高中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江门市蓬江区杜阮华侨中学)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编辑部. 人民教育“生本教育”专辑[C]. 北京:中国教育报刊出版社,2009.
篇8
关键词:实践能力;以考代评;实习实训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6-01-14
一、存在的问题
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很多普通高校都走在应用型转型的路上,并存在很多问题。
第一,课程体系陈旧,与实际生成脱钩。教学过程中往往以课本、课堂为主,不能体现企业的用人需求。
第二,缺少科学的合理的考评办法,单一的考评办法不能综合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针对实践能力的考评没有形成制度,往往以任课教师个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
第三,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以通过学校考试为目标,也就是局限于某学校的某个教师或教学团队,而教师往往以学生的整体水平来确定教学的目标,并不是以企业的需求为导向确立教学目标。这就使学生不能确立明确的学习目的,往往都用“好好学习也找不到工作”来评价大学的生活。
二、解决办法
1.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模式
日常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有完备的理论教学过程,还要有贴近生产的实践环节。理论学习是实践的基石,实践是对理论加深理解的必行之路。前期目标是让学生熟悉开发环境,掌握基本的技能。中期采用项目驱动的方式,使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后期应以练代讲,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2.明确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的确定不能统一化、固定化,应因时而异,因人而异。一般专业竞赛、职业资格证书都是由国家、行业学会、国际行业组织等组织的,他们更了解市场的需求,设计的内容更贴近实际。以参与专业竞赛、职业资格考试的形式为学生树立更贴近市场的学习目标,根据不同的兴趣,参加不同的专业竞赛,获得职业资格认证,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多元化的实践平台
在实践平台方面,学校不但要有自己的实习实训基地,而且应与校外企业、培训结构建立深度合作,为学生提供多元的实践平台。学校通过与企业的合作,丰富本校的实习实训内容,提高校内实训基地的水平。
4.双师型队伍建设
教师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计算机行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行业,技术日新月异。在校教师如何保证自己教学水平的先进性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学校应多为教师提供接触企业的机会,教师自身也要有意识地吸收相关的知识,使自己教授的内容更贴近实际。
三、科学的考评模式
科学的实践能力考评模式一直是困扰我们的问题,在考评过程中应采用多元化的方式来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测评。单一的考评结果不能客观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应通过改革校内考试模式、参与职业竞赛、获得职业资格认证等多元化的形式来考评学生的实践能力。
1.应用能力考试
传统的考试方式是以试卷形式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但在计算机专业领域,很多与应用能力相关的知识点无法以试卷的形式来进行测评。改进考试模式是提高实践能力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期末考试应该采用上机操作、项目作业等形式,切实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不是背书本的能力。
2.职业竞赛
学生通过参加专业竞赛的形式确定更具体、更实际的学习目标,在竞赛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而对于竞赛中获得成绩的学生,应根据竞赛等级、实际情况、专业方向给予校内的认可(免修、免考相关课程,对相关课程已经结束的应给予精神物质方面的奖励)。
3.职业资格认证
职业资格证书是国家、行业统一认可的能力证明,在学生实习实训期间,应鼓励、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职业资格认证考试,通过获得认证的方式来证明学生的实践能力符合市场需求。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民办本科;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 (2007) 20-0086-03
随着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发展,我国进入了信息化社会。计算机技术是信息化的核心,如何满足社会对从事计算机产业和信息化工作人才的需求,是高校计算机专业为社会培养人才的真正目的。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培养转入了大众化教育,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更多的学生有了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与此同时,民办高等院校也有了很大的发展,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历史的必然,市场对这类人才的要求也在逐年提高。对于国内一千多所开设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校来说,培养何种规格的学生以满足市场需要,也已成为教学改革的重点,民办院校则更加关注这一问题。
1民办高校学生的特点
随着1999年各高校招生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更多的学生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而作为一种新型办学形式,民办学院更是一朵奇葩。江苏科技大学南徐学院作为教育部批准的以新机制、新模式开办的本科二级民办学院,紧紧依托校本部的教学资源,具有如下基本特点:
1) 招生对象的社会性学生的来源有参加当年高考的高中毕业生、有来自高等专科学校的专转本学生和来自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对口单招生。范围广,社会性强,带来的问题是学生的学业水平参差不齐。
2) 办学的特色性民办院校所开设的专业主要是应用型,大多数为本地区、本行业培养社会急需人才。
3) 教育质量的保障性依托校本部的教学资源,保证按计划培养出合格的本科毕业生。
4) 学历文凭的公证性文凭的含金量高,有助于提高民办高校在公众中的信誉和地位。
由于学校招收的学生范围广,社会性强,使得民办高校的学生相比公办学生有下列一些特点:
1) 人生价值积极务实,但具有现实性和功利性,表现在学习上对社会热门的知识学习有一定的积极性,但不注重基本功的掌握;生活中热衷于社会活动,喜欢表现自己,但忽视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
2) 基本道德水准呈提高趋势,但抗干扰性差。知道该做与不该做的,但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不能坚持自我。
3) 有较强的组织纪律性,但缺乏持久性,表现在自我约束力和学习毅力、刻苦精神不够。
4) 技能特长优势比较明显,但平衡性不够,思想活跃,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但文化底子薄,基础差。
2社会对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要求
2.1毕业生就业现状
2002年以来,高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连年下滑,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这也给在校大学生带来一定的就业心理压力。不少学生加入了考研大军,出现了“考研一族”,计算机专业人才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假象,这里对就业形势做简要分析:
1) 世界IT人才短缺。尽管一些国际大的IT公司大幅减员,但IT人才供不应求仍是普遍现象,尤其是发达国家,人才缺口达20%,这些国家不得不从中国、印度等国招聘人员。
2) 软件人才层次结构不平衡,水平高的系统分析员和有行业背景的项目策划人员偏少,同时软件蓝领也比较缺乏。
2.2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
1) 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认识与目前高等学校通行的素质教育,在内涵上存在较大的差异,以学习能力为代表的发展潜力,是用人单位最为关注的素质之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求学生具有不断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学习能力),这是企业的要求,也是在校学生必须要具备的能力。
2) 企业要求人才具有团队合作精神,而目前学校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盲目自以为是”的弱点十分明显。
3) 企业要求学生具有较强应用能力,目前计算机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比重并不小,但学生不了解其作用,许多教师没能将理论与实际结合,采用合适的方法与手段传授给学生,致使相当多的学生只重视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而忽略了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我们不断地走访、调查,目前企业招聘人才已趋于理性化,把实际动手能力作为首选要求。
针对以上情况,我院提出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关于加强应用能力培养的要求,即:通过四年的培养,使他们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宽的知识面,实践动手能力强,较好地掌握计算机软件、硬件应用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能从事计算机系统相关的应用开发、维护和教学等工作,成为与当今人才市场“零距离”的应用型实用人才。因此,学生在掌握大学生所必备的人文、社科、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和知识以及外语的基础上,系统地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从事与计算机应用相关的实际操作与应用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研究和开发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基本能力。作为民办本科毕业生,特别要注重以下能力的培养:
现代计算机系统的基础理论、基本设计方法以及实际操作与维护技能。
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使用与维护能力。
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译、写的能力。
较宽的数学基础和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
吸收、消化国内外最新计算机理论、技术、软件的基础和能力。
学习相关领域知识的基础和能力。
这样,本专业毕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外语+计算机+必要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就业(创业)素质与能力,特别要强调理论注重基础,实践强化能力。
3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
3.1培养既有理论,强调应用为主的模式
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培养的是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作为研究型大学,要求学生的理论基础厚实,开发和研究的后劲较足;作为应用型大学,培养的应用型人才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目的,注重知识的有用性,有创新精神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目标是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加强应用能力的培养,这既区别于研究性的大学,又区别于注重实践动手能力为主的高职高专。
3.2知识结构、课程体系的变化
根据目前市场需求,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分为两个方向:计算机软件和计算机网络技术。针对这两个方向,提出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知识结构,以及相应的课程体系见表1和表2。
3.3培养模式的多样性
1) 民办本科学生的来源广泛,社会性强,基础不一,但从总体来讲,基础较薄弱是一个共性的问题,因此,不能像对待公办(本一、本二层次)学生一样照抄照搬,采取同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应因材施教,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在应用与创新培养中关键的知识点与难点在教学中要反复的提示与重复,以达到巩固消化熟练的程度。
2) 增强学生就业的竞争力,结合实际,加强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必须建立校内、校外教学实习基地。让学生更接近就业的实际需求。
3)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方法、新工具不断涌现,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新知识,与时俱进,使我们的学生学习到新工具、新方法来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4) 加强考证训练,目前,社会上提供了许多认证,其中有国家级的(软件、网络),也有许多企业级的(华为、思科),通过考证,使学生不仅取得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而且也具有专业技能证书,为自己的就业增加砝码。
4结束语
江苏省民办独立学院现有26所,尽管此类的民办学院依托的师资、学校层次不一,但培养应用型人才已形成共识,如何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使得学生出口顺畅,已成为院领导、系主任必须要考虑的大事,关系到民办学院的生存和发展。令人欣慰的是江苏科技大学南徐学院首届毕业生取得了学位授予率、毕业率、就业率均超过90%的业绩,这为今后南徐学院的发展开了一个好头,相信通过不断的探索,民办学院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中国计算机本科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2] 徐鲁雄. 改革计算机信息素养教育模式 推进素质教育[J]. 计算机教育,2006,(8):57-61.
[3] 夏永林. 关于实验技术人员的作用与培养的再思考[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9):114-116.
[4] 俞小青. 深化实验室创新 促进高素质人才培养[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9):108-109.
[5] 李秉璋等. 以提高应用能力为目标进行计算机专业课教学[J]. 计算机教育,2006,(12):28-31.
[6] 周苏等. 大学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2005.
篇10
(茂名市高级技工学校,广东茂名525000)
【摘要】在分析能力本位教育基本特点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能力本位教育在技工学校计算机教学的应用架构。
关键词 能力本位教育;技工学校;计算机应用教学
1能力本位教育的基本特点
能力本位教育(CompetencyBasedEducation,简称CBE),能力本位教育思潮是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一股世界范围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思潮。它以重视获得岗位操作能力为目标,提倡以能力为基础的职业教育体系。其思想最初来源于美国二战后对退役人员的转业训练。60年代被用于美国职业教育的师资培训,后传到加拿大,80年代又逐渐推广到了欧亚及澳洲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对职业教育与培训产生了深远影响。能力本位教育思想日渐成熟并开始运用到职业教育和培训中来,并被广泛应用于北美和世界其它一些地区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中,其中尤以北美盛行。90年代初能力本位职教思潮又经加拿大的引介登陆中国,对职业教育和技工教育改革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在1998年国家教委印发的《面向二十一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意见》中,即明确提出“职业教育应确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思想”。而《技工学校工作条例》第二条规定:“技工学校是培养技术工人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是国家职业技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高中阶段的职业技术教育。”
能力本位教育最大特点是整个教学目标的基点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具备从事某一种职业所必需的能力,因此目标很具体,针对性强。与传统的职教教学模式相比,能力本位教育具有四方面的优势:能力本位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明确,且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课程内容以职业分析为基础,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训练结合起来,打破了僵化的学科课程体系;重视学习者个别化学习,以学习者的学习活动为中心,注重“学”而非注重“教”;反馈及时,评价客观,为标准参照评价。
2能力本位教育在技工学校计算机应用教学的运用
2.1明确培养教育目标
对于技校学生的计算机应用的职业能力的必要性,针对各专业的特点对计算机应用的职业能力不同,应该制定不同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标准。对于技校的学生是有计算机技能证有初、中、高的区别,因此以通过职业分析确定的综合能力作为学习的科目,以职业能力分析表所列专项能力的由易到难的顺序安排教学和学习计划。我一般是先把打字教程放在前面结合计算机的基础练习让新生进到学校时就应对打字进行系统的练习,因为根据传统的教学经验所知,有大部分学生因为对打字没掌握或者是根本不会打字就会对以后学习带来一定影响,所以有安排教学计划时就易,让学生觉得原来计算机的学习也没有什么难,先引起他们的兴趣。因为技工教育是属于高中阶段的职业技术教育,所开设专业比较多因此对于计算机应用教学就有不同的培养目标。例如文秘专业和机电专业,因其专业的职业能力要求不同对计算机应用的技能也要求不同,所以教师在制定和安排教学计划和任务时,就有所侧重点。文秘专业可在打字和办公软件学习上更细化些,安排教学任务间可适当明确其专业特点。而对于机电专业因其生产实习期的特点可以让其掌握一些日常办公的简单操作。
2.2采用模块教学,以能力为教学的基础
在技工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采取两学期教学模式,根据刚进技工学生的能力观分析和其能力标准采取两个学期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以及考取相关的技能证的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通常采用模块化教学。在计算机应用中可分打字模块,Word模块,Excel模块,Powerpoint模块,网络模块。而在每个模块中可细分如在Word模块中可分为排版,表格,图文混排等,可给合各专业的职业能力要求而加以任务安排。如文秘专业对办公软件的运用要求是熟练,所以可结合一些文书的排版,一些日常办公表格进行练习,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而且结合了对本专业的实践操练,更好引起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通过对比学生对这种教学安排学习效果,比起没有结合本专业职业的教学任务要提高10%,而且考取计算机技能证通过率要高8%。
2.3教学上的灵活多样和管理上的严格科学
通常采用适应个别化差异的个别化教学。由于近年来我国技工学校规模扩展较快,学生生源质量一直没有明显的提高,学习习惯差,学习态度差,学习成绩差,“三差”是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存在的问题。学生入学时掌握计算机的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已经非常熟练,而有的却从未接触过计算机。若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按照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循序渐进的教学,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再者,很多新创办高职院校在师资、教学环境和硬件条件都没有达到相关要求,导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基础好的同学“吃不饱”,把精力浪费在玩游戏上,不用心学习,甚至旷课;而基础差的同学又觉得学习吃力,从而产生厌烦情绪。
针对此现象可以尝试适应个别化差异的个别化教学。在实践课上半部分用来实践考证技能的题目,对基础好的同学对上课基础内容非常熟练的情况下,可以安排深层次的内容给他们练习。如在word中的高级应用“如何生成邀请函数”,“保护文档不被恶意修改”。而对于基础差的同学可以分配任务相当简单,主要以考证技能相关题目简单化后的任务给这种些学生操作,以提高其信心,而且可以安排成绩好的同学实行帮扶教学。这样可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4强调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自我评价
在每学习完一个模块后都会让学生进行一次小测试,然后把结果反馈回学生让其对这个模块的学习作一个自我的评价,然后将学生的自我评价收集起,老师对学生的自我评价进行分析,对于大家反映比较多的问题可以在课堂上再次强调。通过反馈有利于老师对此学习的内容学生接收程度有好的掌握,也可让学生清楚认识到自己对这内容的认识有几多。除此以外还要强调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老师要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减少依赖性,让学生养成后续的学习能力。例如在Excel学习中对于字体的变化,已经在Word中学习过字体的变化就应让学生自已实践操作出来。在PowerPoint学习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在Word中学到图文混排的技工运用到其中,还可以结合面试时作介绍时就让他们自己用PowerPoint做自我介绍的幻灯片,以提高他们所学知识的实用性,从中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的积极性。
2.5授予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学分
技工学校中每年都有计算机技能职业资格证的考试,因此老师在上课时就因根据考试大纲,进行给学生相关的技能考试操作练习,但同时也可给合其专业特点适当增加相关的职业能力需要的技能。在平时实践课中,可以把每个模块以学分的形式进行考核,可以让学生在学分制有一定的紧张感,如果该模块没有达到某个学分可以让学生重学。通过授予相应的职业资格可以让学生有一定的成就感,让其在以后找工的过程中有一定的职业资格认可,也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动机更加明确。
3总结
能力本位思想孕育着一种崭新的教育评价尺度和配置人力资源的重要原则,它不同于传统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的职教价值观,它为职业教育体系改革提供了新的思想动力。在能力本位思潮影响下采用的一些方法的手段,如进行职业分析、按应备能力设计教学内容、发展产学合作的教育形式等也有效地缩小了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距离。发挥能力本位教育对技工学校教育的作用,在把握其实质的基础上,特别要紧密结合现在专业职业能力要求的需要,制定可行的方案并认真实施,唯其如此,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的职业能力,满足学生对以后工作客观需要。
参考文献
[1]中国CBE专家考察组.CBE理论与实践[Z].国家教育委员会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所负责印制,1993.
[2]刘卫国.关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思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王健.对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育的探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 上一篇:电信工程与管理
- 下一篇:心理健康教育的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