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功能设计方法范文

时间:2023-10-24 18:02: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产品功能设计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产品功能设计方法

篇1

[关键词] 概念产品 功能技术矩阵 创新设计方法

为了更好地规划公司发展战略,更早地预判市场需求趋势,使设计更具超前性、更具竞争力,概念设计应运而生。“概念设计”最早于1984年由德国学者Pahl和Beitz提出,他们认为:在确定设计任务之后,通过抽象化,拟定功能结构,寻求适当的作用原理及其组合等,确定出基本求解途径,得出求解方案,一部分的设计工作叫做概念设计[1]。概念设计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类似于生物的基因,从质的层面决定产品的品质[2]。各大知名厂商诸如伊莱克斯、飞利浦、苹果、宝马等每年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相关领域的概念设计实验,并定期推出概念产品展示活动,以求准确把握未来市场的需求与动向,在产品竞争中立于引领地位,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1 理论基础

目前,国内对概念产品设计理论研究的主体为高校,主要有浙江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等,主要的理论基础有TRIZ、AD、QFD(质量功能配置理论)理论,国家863 科技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均资助了很多相关的研究课题。

浙江大学的冯培恩教授及其指导的研究生陈泳基于仿生学对概念产品设计方法学进行了探索,为建立基于遗传和重组的技术产品计算机辅助概念设计的新理论和方法做了探索性工作。

河北工业大学的檀润华教授及其指导的研究生王永山基于QFD及TRIZ理论对概念产品设计进行了研究,将QFD与TRIZ有机的结合,应用QFD解决设计中做什么的问题(What),应用TRIZ解决设计中如何做的问题(How),提升产品创新性。

以上对概念设计开发设计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了成效和进展,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产品未来概念仅仅从技术进化规律层面研究是远远不够的,人们的审美、需求是多元、动态变化的,对未来需求的预测需要从文化、能源、环境等综合大环境角度进行研究;TRIZ理论解决具体工程问题很有效,但对建立丰富的、多元化的概念路线方面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此外现代产品的需求分析分为显性需求分析和隐性需求分析两个层面,苹果公司、微软公司、谷歌公司所创造的极富想象力的新产品显现出对隐性需求分析的重要性,而上述研究都没有涉及如何在概念产品研发中进行隐性需求分析。

本课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基于功能技术矩阵的概念产品开发模式,并在需求分析阶段引入TRIZ预测技术与未来预测理论相结合,针对隐性需求分析进行相应研究。

功能技术矩阵是一种非常直观的表格,它将产品所有分功能及其对应的所有可能实现途径罗列其中,设计者可以借助于功能技术矩阵进行各种组合,从中形成实现产品总功能的原理方案。功能技术矩阵为丰富产品开发方案、开拓设计思路、进行方案评价提供了有效解决模式。

TRIZ起源于前苏联,是俄语“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缩写,前苏联著名发明家阿奇舒勒所领导的研究机构为研究人类进行发明创造、解决技术难题过程中所遵循的科学原理和法则,分析了世界上近250万件高水平的发明专利,并综合多学科的原理和法则,形成了一套TRIZ理论体系(见图1)[3]。此外,阿奇舒勒发现,技术从结构上可以进行进化,并总结出进化的趋势, 该进化趋势概括出:技术系统是按照刚体单铰链多铰链柔性体液体/气体场的趋势进化,我们可以据此总结现在的产品技术处于技术进化中的何种阶段,并预测出该技术进化的趋势,从而在未来竞争中占得先机。例如,海尔集团等就在积极研发替代机械洗衣的利用水电解与超声波震荡相结合的新型洗衣机,这种新型洗衣机符合TRIZ技术进化趋势,能够实现省水、省电、省洗衣剂的要求。

* 福建工程学院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基金:“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创新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研究”(GB-K-11-05)。

TRIZ有三种工具:①39个通用过程参数和40条发明原理;②物质—场模型和76个标准解;③效应原理解[4]。

图1 TRIZ 理论体系关系

2 基于功能技术矩阵的概念产品开发模式

在概念产品设计过程中,对未来需求的准确预测是成功的起点,准确的设计定位可以为企业赢得市场先机,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单纯利用现有的科技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的竞争了,苹果、Google等企业的经验告诉我们,现在的产品研发必需具有超前意识,产品开发的模式也必须进行必要的调整;与此同时,如何将未来的需求用最低的成本、最令消费者满意的形式进行展现也是概念产品开发取得成功的另一关键。

隐性需求是与显性需求相对的,隐性需求可以通过一定的转化过程而表现为显性需求从而被企业和用户认知。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国际上比较知名的几大企业甚至提出引导消费者生活习惯的设计口号,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挖掘隐性需求成为设计师必须解决的难题。因此,本课题在研究概念产品开发的需求分析过程中,引入需求预测概念——即通过TRIZ预测理论及未来环境预测、归纳,发掘用户的隐性需求,以提升产品开发的创新性。

TRIZ技术进化理论中包含10条定律(或模式)与多条进化路线。这里的10条定律是指技术进化的10个方向。技术进化路线指出了某种技术进化的状态序列,实质是技术如何从一种状态移动到另一种新的状态,新旧状态所完成的基本功能相同,但性能极限提高,或成本降低,即产品沿进化路线进化的过程是新旧技术更替的过程。基于当前的产品技术所处的状态,按照进化路线,通过设计,可使其移动到新的状态。基于TRIZ中技术进化理论的预测结果可以帮助企业确定新产品开发战略机遇。

对未来进行预测,主要通过分析推导得出预期的环境变化、用户使用变化、审美、价值观变化等。这要求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多咨询、了解相关专家的科研预测成果,并对技术发展趋势进行充分调研,在后续的概念产品方案评价阶段对新技术、新工艺等应用于新产品中的提案进行中立环境下分析。在确定了用户的需求之后,如何将需求转换为结构随之成为概念产品开发的关键,此过程也称为求解过程,并且解的数量不是单一的,我们必须对解进行评价、取舍。在系统论设计方法的指导下,本研究综合产品开发中的单项技术、理论,并融入相关的预测技术,将功能技术矩阵与创造性解决问题理论相结合,以得到新型创新设计解决模式,对概念创新设计提出新思路、指导一般性概念产品设计。

应用于具体的概念产品开发过程中,本理论的操作流程为:获取需求信息需求转换为功能功能转换为结构方案评价。在此过程中,主要基于功能技术矩阵模型进行产品开发,运用TRIZ理论进行开发定位技术性预测、方案具体求解、方案评价。

2.1 需求设计

获取需求信息:为获得最充分、最全面的需求信息,产品研发团队应对消费者进行全面的需求调查,进行必要的访谈与产品使用观察实验;同时,设计师进行产品试用、专家访谈,以寻求产品缺陷及消费者潜在的需求。

获取隐性需求:隐性需求是指人们还没有意识到的、客观存在的需求。这种需求通常是设计师本人通过敏锐的感觉能力、训练有素并且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头脑产生出的需求信息。

隐性需求是概念产品赢得未来市场的基础,是概念产品研发的重中之重。获取隐性需求的关键是进行未来预测,这要求我们要洞悉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人们的生活习惯、科技的动向、人们的审美等等, TRIZ中的技术进化理论为我们对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未来预测的可能。

2.2 需求转换为功能功能转换为结构

按功能论设计方法进行功能定义、功能分类、功能整理、形成功能技术矩阵。与传统建立功能技术矩阵的方式不同,本研究模式融合了TRIZ创新理论原理(见图2),可以在产品设计过程中提出尽可能多的、有效的设计方案,正确反映设计提案的成本与设计品质,为设计师及企业决策者提供清晰的选择提案,可以有效提高产品设计方案的商业成功率、提升产品品质。

图2 TRIZ创新原理

具体操作步骤为:在建立功能技术矩阵过程中,先将前期的需求设计结果表述为具体的总体功能和分功能(与传统的产品开发过程不同,本研发模式为先确定理想的结果,不考虑具体的实现技术),运用TRIZ创新理论原理生成框架式的广义上的解,再把设计知识、制造知识、商业运作知识等诸多方面融合在一起,最终形成更广度范围内的创新设计方案,建立反映成本、设计品质、实现途径技术先进性等选项的概念产品设计方案多维矩阵模型(见图3),然后按照设定的权重对每个方案进行评分(公式参照式(1)),评分最高的选定为设计方案,进行产品量产、推广。

Si=ΣkjCiI (i=1,2,…n;j=1,2,…m) 式(1)

其中:

Si——第i 项方案的综合评分;

j——表示产品研发评价特性的指标个数;

kj——评价指标为j 时所对应的权重值;

i——产品分功能项;

I——可以实现产品分功能i项的技术途径项;

CiI——多维矩阵模型中可以实现产品分功能i项的技术途径项I的分值。

图3 概念产品设计方案多维矩阵模型

在利用“基于TRIZ、功能技术矩阵的概念产品开发模式”过程中,进行功能转换时,会遇到各种技术矛盾或物理矛盾,TRIZ技术提供了系统的解决方案,融合本多维矩阵模型的方案评价体系,按如下步骤进行:

(1)进行问题分析;

(2)确定理想状态产品所要具备的功能,包括总功能及各个分功能;

(3)查找效应库,解决各功能需求;

(4)对所得出的各个方案选取成本、技术先进性、品质、美学评价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利用前文提到的方案权重综合评价公式进行评分,优选分值最高的方案。

篇2

所谓静态比例模型包装的封面设计,其实就是指包装盒主展面的设计,亦是比例模型包装中最能传达产品风格、内容、理念的部分。一般来说会采用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摄影摄影是静态比例模型

包装封面设计早期采用的方法。又可以细分为两种,一种是实物摄影,即直接使用模型原型在现实中的摄影作品;另一种是模型成品摄影,即由专业人士将模型拼装和上色后,将成品拍摄成摄影作品以用于模型封面。第一种方式现在几乎不被使用。因为实物摄影由于各种原因并不能很准确的传达产品的信息,例如实物的很多细节小比例模型无法表现等等。成品摄影则是传达模型信息的最为直观的方式,通过传达给消费者模型制作完毕的最终效果的形象使得消费者对产品特性拥有一个具体的形象概念,功能上也为消费者制作模型提供了参考。使用成品摄影作为封面,可在品牌打入市场时可强调产品与现有品牌的质量对比,而已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品牌也会利用成品摄影作为对产品信息的补充。

2.封面绘画目前最为主流的模型

封面设计的表现形式。老牌的模型厂家都会不惜重金聘请著名的比例绘画的大师为其绘制模型包装的封面。摄影技术在问世近百年以来依旧无法取代绘画艺术,可见绘画艺术拥有独一无二的魅力,品质优良的静态比例模型若能配上一副精美的封绘,可使产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锦上添花。从包装设计角度来说,包装盒封面所体现的产品相关特征信息必须明确,并且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静态比例模型作为一种具有一定艺术内涵的娱乐产品,如采用一张冷冰冰的照片作为封面,会让人产生制作模型是出于某种实用目的而非一个手工创造的过程,从而违背了模型商品本身的特性,使包装设计不能传达准确的产品信息。另外,静态比例模型的原型题材大都脱离日常生活,摄影在创作出与静态比例模型深层内涵要求相符的作品有较大的难度,而绘画则不受时间、空间上的限制,优秀的封绘画家可以创作出各种透视角度,各种环境、历史背景下的不同状态的实物原型。精美的封绘不仅是现实中孔武有力的战争机器的艺术写真,更是消费者在两盒品质上各有千秋,不分伯仲的模型中做出抉择的重要依据。

3.计算机图形

计算机图形由于其经济、高效的特性,在静态比例模型包装设计中已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利用计算机图形也是当代模型包装封面设计比较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例如在照片或3d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描摹以加强其手绘感,或者利用模型的白描图纸直接作为封面等。虽然其艺术感染力和视觉效果较封面绘画仍有差距,但是计算机图形制作成本低廉,并能够准确地传达模型的特征信息,已被越来越多地用在了新一代的模型包装设计中。

二、静态比例模型包装的功能设计

朱和平老师在其《包装设计表现技法》一书中对包装的功能设计做出了如下阐述:“包装设计的定义与内涵,充分说明包装设计师从包装的整体功能目的出发,包括物质功能设计和精神功能设计,物质功能设计是指:容纳、保护商品的内容、质量、形态不便,方便生产与储存运输、展销、携带、消费、降低成本消耗,提高功效;所谓精神功能设计,则是指以艺术的手法,通过包装的造型、材质、视觉要素塑造商品的文化风格与品位,树立美观独特的商品形象,准确迅速地传达商品信息,美化商品,吸引消费者,提高商品身价与附加价值。”静态比例模型的包装设计亦遵循以上原则。静态比例模型多为铸造完毕,尚未组装的塑料板件,质地较轻,因此,大部分的包装材料采用200——300g的卡纸即可,外形上多为扁平的长方体,以便在空间有限的货架上展示尽可能多的模型。包装盒的内部一般会对板件进行塑封,因为模型的零件是通过细小的水口连接在流道上的,运输过程中难免会有个别细小零件脱落,塑封可以防止零件遗失,也是消费者甄别模型是否在购买之前已被打开的重要手段。而水贴蚀刻片等易损物件不仅需要塑封,还需要在其表面覆盖一层硫酸纸,以防止表面划伤。静态比例模型包装盒出于成本考虑,其刀版较为普通,在此不作赘述。包装盒封面一般要具备模型名称品牌的商标,模型的比例等必要信息。一般来说,包装盒两边较短的侧面也会印上与封面相同的内容,以便在货架上更多更明确的展示。其余的侧面不同厂家会根据模型的特性进行不同的信息安排(安全标准说明等)。值得一提的是韩国的爱德美公司,在封面采用了较好的绘画的情况下,侧面采用了各个角度的模型的成品照片,对产品信息的传达做出了更为全面的表达。

三、小结

篇3

[关键词]教学方法;功能设计;实践能力;工程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1-0058-03

机械制图既具有系统的理论性,又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学生实际的绘图设计表达能力的提高是建立在对机械零部件结构功能的理解和大量结构设计绘图表达实践性训练的基础之上的。但传统的教学内容体系和课堂教学方法未能将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融为一体,未能将对零部件结构功能的理解与图形表达密切结合。虽然经过一系列课程改革和教学创新,但其对于这一长期存在的问题,并无多少改进作用。对于学习内容,学生机械记忆的多,真正理解灵活掌握的少,对基于功能设计的结构理解和正确表达仍是不易逾越的坎,实践性训练教学仍然是课堂教学的薄弱环节,以至于机械类学生在毕业设计中仍存在无法正确表达设计意图的现象等,教学中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课程教学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一)图形表达与功能设计完全割离的教学内容体系

机械中的任何结构都是为功能服务的。但在机械制图的课堂教学中,重点是对已有结构的表达,普遍就事论事,没能与机械设计制造有机结合,只讲形体结构的表达方法,不讲机件的结构功能分析,图形规范与设计实际脱离,图形表达与功能设计脱离。离开功能分析的表达,学生只能机械地记忆画图规范,不能灵活掌握,对结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记图形表达,不懂功能设计要求。当毕业设计中需要功能结构设计表达时,学生竟不知道如何表达,对学过的知识毫无印象。这样的现象每年都在发生,至今仍在发生。

(二)重理论轻实践

机械制图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应将实践教学内容真正融入课堂理论教学中,并进行理实一体化设计。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学术、轻应用的倾向,并没能把课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化,而是按常规知识点配以分散的、相对独立的练习题进行单元性训练,缺乏知识的连贯性和综合性,导致知识不能关联,令学生对与工程相关的知识能懂不能用,实际应用能力严重不足。这一教学理念的偏差所导致的学生设计应用能力不足的后果,对于研究性大学因对学生实践能力检验的滞后性而言较为隐性,而对于需要为区域经济服务的高水平设计人才的培养,则会立刻遭受教学质量的检验。

(三)忽视基本功的培养

现代科技的发展,给设计表达方法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CAD软件的运用,为设计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但是,无论软件工具的功能多么强大,其都是为设计创造服务的。但在实践中,许多设计工具的方便性和易表现性,导致学生热衷于概念设计和模型表达,而忽视结构设计表达的各种工程技术要求和机械图的二维表达,当需要按工程设计要求进行量化、细化具体结构设计时却一脸茫然,不知道该如何设计和表达,设计的作品中看不中用,或者完全不符合工程设计和制造的要求。

(四)课程教学改革的综合性问题

教师要将机械设计基本概念融入机械制图,将形体分析提高到结构功能分析,将零件和装配结构的规定表达方法提高到根据功能的结构设计表达和装配结构设计合理性的要求,这需要整合本课程的内容,也要对相关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并设计出符合绘图、看图要求的,又符合功能设计要求的大量实践训练案例。这既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又需要教师花费大量时间设计案例、指导实践训练、学生设计表达方案评价等。因此,对教师工作的一般考核方法不利于优化课程教学。

(五)青年教师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之间的矛盾

高学历教师比例的不断提高,整体提升了教师队伍水平,但青年教师普遍存在工程实践经验不足,难以将设计实践融入课堂教学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工程图学课程教学团队以教学改革为契机,通过更新教学理念,调整教学内容,将实践教学内容真正融入课堂理论教学中,将机械设计基本概念融入机械制图,将形体分析提高到结构功能分析,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从根本上解决“教什么”“怎么教”“如何学”的问题。

二、如何改造课程

(一)改革内容与目标

1.更新课堂教学理念,注重实践教学。教师要注重课堂的实践性教学,进行理实一体化设计,将实践教学内容真正融入课堂理论教学中,将按常规知识点配以分散的、相对独立的练习题进行整合,设计能够关联课程知识,具有连贯性、综合性的设计表达案例。通过理论讲授、实验实践训练、设计绘图技能竞赛、结构创新设计表达训练、课程论文等多种形式,理论联系实际,真正将实践教学内容融入课堂教学中,培养既掌握系统理论知识,又能将知识正确灵活地运用于设计实践,具有结构创新、设计表达能力的高水平设计人才。

2.改革课堂教学内容,将功能设计概念融入制图教学。将机械设计基本概念融入机械制图,将形体分析提高到结构功能分析,将装配结构的规定表达方法提高到根据功能的结构设计表达和装配结构设计合理性的要求,注重零件形体结构和装配结构构思的新颖性和创造性,突出基于功能的零部件结构设计和表达,促进设计表达能力和形体结构创新能力的提高。

3.改革课堂教学方法,项目引领,设计实践。通过若干综合性设计绘图实践小项目,将功能设计、图形表达、标准应用融入项目中,提高综合设计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创新

1.课程内容体系的创新

教师要将机械设计基本概念融入机械制图,将形体分析提高到结构功能分析,将装配结构的规定表达方法提高到根据功能的结构设计表达和装配结构设计合理性的要求,注重零件形体结构和装配结构构思的新颖性和创造性,突出基于功能的零部件结构设计和表达,促进学生设计表达能力和形体结构创新能力的提高。

教师要在传统内容中融入工程学、设计学、创造学,以及对产品全生命周期概念等相关内容,将机械制图基础课程教学与计算机图形学、工程图样智能理解等学科前沿相结合。

2.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

(1)以形体构思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实践的启发式教学。以启发学生的空间思维为核心,基于图形的表达和理解,采用设问和“埋伏”并存的教学方式,诱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在教师主导和指导下,要求学生从零件的功能出发,以如阀体、齿轮油泵泵体等典型零件为例,根据所需功能构思合理的结构,进行设计和图形表达。这种方法能融入创造性思维,加强学生动手实践。

(2)以空间思维为核心的讨论互动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如针对一机件让学生进行表达方案的练习,首先由学生根据所给机件的结构特点分组讨论,然后各组陈述展示各自的表达方案,各组间相互提问和点评,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归纳。这样,能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印象,变被动听课为主动研讨。

(3)注重工程意识的培养。将工程设计概念引入课堂教学。通过引入设计过程与方法,在机械制图的传统内容中不断融入工程学、设计学、创造学,以及对产品全生命周期概念等相关内容,深化学生对本课程、对零部件结构与功能、对图形表达等全方位的理解;引科研前沿入课堂教学,将机械制图基础课程教学与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辅助设计、工程图样智能理解等学科前沿结合起来,启发学生多向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进行零部件的测绘、零件结构设计和装配结构设计。通过齿轮油泵泵体的测绘,从画草图、量尺寸到正规图样的绘制,培养了学生的工程意识,让学生体会到学生和工程师之间的角色互换,锻炼学生综合设计能力。教师可给出部件的基本功能要求,注重装配结构的合理性,兼顾装配结构构思的新颖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根据部件功能进行结构构思设计和绘图表达。这样,学生对图形的理解就能从画图规范上升到对结构功能的合理性和生产制造的理解。

通过教学模式的转变,解决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的问题,解决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学的问题,将对结果的评价转变为对过程的评价,加强实践教学,提高设计表达实践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达到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目的。

3.学生课业评价模式的改进

(1)多模式的过程评价。为了避免学生平时不用功,考前突击的现象,需要改变一张试卷决定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模式,强调学习过程的评价,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结合起来。

(2)除了将常规的制图大作业和考试中没法体现的上机成绩计入总成绩以外,还可设计布置一些由学生自主完成的设计绘图综合作业,如基于功能的零件结构设计与表达、典型功能的装配结构设计与表达、设计表达过程的小论文等,迫使学生站在教师的角度梳理知识点,辨别重点和难点,充分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3)增加自主式的结果评价。这既要规范统一考试,又要推进考核方法的多样化,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对于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学生自主学习的推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更需要多样化评价机制的鼓励和推动。因此,在统一考试的结果评价的同时,要鼓励优秀学生自主命题,自己解答,充分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三、结论

首先,通过若干综合性设计绘图实践小项目,将功能设计、图形表达、标准应用融入项目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表达能力。

其次,以形体构思为主线,加强综合性训练,通过典型功能要求的结构设计,将形体结构与功能设计结合,促进学生的创造性设计构思和形体表达能力。

再次,以启发学生的空间思维为核心,基于图形的表达和理解,引导学生进行功能思考,理解零件的结构与功能的对应关系,使学生能从零件的功能出发,构思设计并表达出零件的结构。

最后,注重工程意识的图学素质教学,引入设计过程与方法,在机械制图的传统内容中不断融入工程学、设计学、创造学,以及产品全生命周期概念等相关内容,深化学生对本课程、零部件结构与功能、图形表达等全方位的理解。

经过几年的课程改革创新教学,本校机械类学生的课程设计、学生科技项目和毕业设计作品质量明显提升,学生的设计表达应用能力得到明显改善。

[ 参 考 文 献 ]

[1] 覃永晖,吴晓,彭蓬等.工程教育的“博弈”:提高地方高校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12(8):36-39.

[2] 顾秉林.工程教育中亟待解决的三个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02(22):9-11.

[3] 张旭,张学昌,李建新.以创新设计为主导、以图学素养为本位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0(4):138-142.

篇4

关键词: 虚拟仪器 汽车工程领域 现实应用 发展前景

虚拟仪器是第三代自动测试的产品,使用方便,效率很高,容易维护和推广,在测试领域获得了很好的发展。当前,先进的虚拟仪器设备和产品已经在发达国家获得了积极的应用,而在我国还处在起步阶段。本文分析了虚拟仪器这一有着重要推广意义的技术在汽车工程领域的现实应用,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将虚拟技术应用于汽车工程领域,可以提高对汽车的设计、制造和使用能力。

一、虚拟仪器技术

虚拟仪器技术通过计算机软件,将计算机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和仪器设备的硬件测量与控制能力加以紧密结合,并通过计算机软件实现对信息的把握、保存和处理。虚拟仪器技术的优点在于可以让用户自己选择专用的仪器系统,发挥灵活性,创造自己的使用方法。虚拟仪器功能强大,可以让用户建立起设计和产品测试的自动化测量装置,也可以方便地实现系统在各种环境下的全面应用,而且操作起来很方便。这种集成式软件的架构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创造复杂测量系统所需要的时间和精力,同时对大型系统管理可以满足测试和控制的需要,完全实现客户化的测试管理,也可以在大型测量系统的服务器上实现收集和分析,提高测试数据的准确性。

二、虚拟仪器的应用

当前在汽车工程领域,虚拟技术主要运用于汽车设计、研究、生产和维修等方面,而且大部分还处在理论研究的阶段,在很大程度上加以应用还需要进行全面的科学研究。

三、汽车功能设计

在汽车功能设计中,过去的设计方法无法实现功能设计和功能实验的共同进步,往往先做出系统,然后在实验层面上进行测试,再验证这个系统的功能。这样的方法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难以改进系统设计,改进的结果不能立即展示,而且测试系统价格高,使用起来不方便。运用虚拟技术则没有这些缺点,设计人员可以快速对设计系统改进,并了解设计的效果。例如汽车防止抱死制动分析中,用虚拟仪器可以将传统仪器发出的信号输入计算机,从而改进系统的控制办法,增强控制方法内的系统的控制能力、控制精确性,等等。

四、汽车的生产

现代汽车生产有着很强的自动化能力,有着大规模高效率生产的需要。现代汽车生产监控系统越来越复杂,要测试和控制的参量往往有几十个,过去的测试系统设备庞大,监测参量少,维护困难,而虚拟技术下的系统配置适当,就可进行虚拟下的过程控制,并能方便地显示结果,还可以保存在电子文件中,实现远程的监控和数据的收集,缩短数据分析处理的时间。

例如虚拟的汽车测试仪器,只要带有内置的设备,则所有的功能键、显示器等都可以保存在显示器上,操作更加简单,也可以增加或者减少模块,这样可以重新测试,而不会丢失硬件和软件,还可以满足测试要求。因此,计算机和开放软件结合,能输入并记录数据,实现配合,实现多种功能。

多年来,汽车行业都是用工程车运载很多汽车专用的检定仪器巡回测试样品。使用虚拟仪器加以检定,测试系统更简洁,更加容易操作,并增强集成效果,提高性能和稳定性,更有利于巡回测试。

五、汽车的检修

汽车检修一般都是采用仪器设备和人工直观结合的方式进行的,这样检验的结果往往会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而不够准确。应用虚拟技术下,可设计出配光检测系统和车辆尾气系统检测系统。以车灯配光检测系统为例,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可实现对汽车部件的自动检测,并实现对各种型号的汽车的自动检测。

国外已将虚拟技术运用到各个领域,在车辆检测和生产中也已经应用多年,而我国的技术发展相对较晚。采用虚拟技术,可以减少资金投入,提高生产效率,实现汽车工程的大面积推广。

参考文献:

[1]孙建民,曲正新.试论虚拟仪器及其在汽车测试中的应用.汽车工艺与材料,2002,(3).

篇5

魏桥模式的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煤电企业直供居民用电市场。利用居民这类低端投机用户,完成其调峰调频功能。而作为回报,用户也得到了较低的电价。这与1.1节中家域网的功能设计非常像似,那么家域网的功能在电力市场环境下能实现吗?它符合各方利益吗?煤电机组的特点分析[文献15]提到:铁岭电厂300MW机组,满负荷时标煤耗为320g/kW•h,负荷率为60%时增加到350g/kW•h。如果负荷率更低就要投柴油助燃,柴油发电成本比煤高一倍。另外低负荷还会带来锅炉结焦、熄火等等问题。因此煤电机组效益与负荷率成正比。煤电机组的另一特点是冷启动耗时6小时以上,而煤电装机容量占了全国总装机容量的66.9%,是电网旋转备用容量的最主要供应者,所以即便亏损也不能随便停机。负荷率的高低取决于用电负荷。用电负荷与机组设计参数越匹配,机组的效率越高,可提供的电价也越低。一直以来,作为电力市场最主要参与主体的发电及用电方常常受制于处于中间环节的电网调度的遏制,电网公司独家买卖电的特权,无形中增加了发电厂运行经济效益的不确定性。因此不难理解为什么会发生李庄聚众了。煤电企业直供居民用户的可行性分析既然自建电网已被相关法律禁止,那么向用户直供电,通过改变用户用电方式以提高机组效益,就成了煤电企业的唯一希望。但大工业用户直供的进展并不顺利,原因如下:(1)与国家节能降耗政策相背离且扰乱市场秩序。[文献16]认为,在输配分开前推行电力直购,直购价格与传统的目录电价同时存在将扰乱电力市场价格体系,成为电力供求平衡中的不确定因素。一旦涉及国家产业调整的高能耗用户执行直购电价,必将增加其利润并刺激其扩大生产规模。(2)对供电企业的利润影响很大。[文献17]提出:供电企业的电力销售收入占其收入90%以上。其中大工业用户约占总户数1%,售电量约占70%。普通工商业、机关事业单位约占总户数10%,售电量约占20%。居民用户约占总户数90%,售电量约占10%。在大工业用户电价较高的情况下,其售电量决定了供电企业的利润。(3)从输配电成本来看,大用户电压级别高、用电量大和负荷稳定,输配成本较低。而居民用户负荷不稳定,线损大调度管理成本很高。一旦大用户以专线直购模式被挖走,整个电网的稳定性会下降。居民用电属于生活消费的性质,不涉及排放控制和产业调整。而且不可能自建电源与电网公司竞争,是弱势群体。因此保障居民用电又是政府所注重的民生工程。现行体制下,政府采取了电价交叉补贴的方法来降低居民用电价格。但造成了居民用电越多电网公司补贴越多的弊端。因此煤电企业直供居民用户从理论上讲是可行的。以煤电企业为主导的家域网托管中心的功能设计魏桥模式就是一个托管中心的雏形。家域网所定义的发电企业家域网托管中心则须具备以下功能:(1)与电网公司的替代电量交易市场接口的功能。在机组发生非计划停运或计划检修时,由电网公司来组织替代电量。(2)与电网公司的输配电管理系统接口的功能。直供需要防止电力输送阻塞的发生,并实时地与电网公司结算输配电费用。(3)用户电价的管理功能。电价是发电商主要的市场竞争手段,定价依据包括:本企业发电成本、电网公司输配电服务费用、购买替代电量费用等等。同时电价是根据机组的状态而变动的,还要配套通讯和控制手段以支持用户与机组互动,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市场条件下电网公司面向家域网的相关功能设计

电网公司向发电商开放居民用电市场的可能性分析煤电企业直供居民用户,对双方都有利,那对电网公司有利吗?向发电商开放居民用电市场是建立坚强智能电网的需要2003年美国东北部和加州发生大面积停电,影响5千万人生活损失300亿美元,所以电网的稳定是电网公司生存的最重要条件。全国居民生活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从2005年的11.4%上升至2010年的12.22%,将来还会上升。目前这部分负荷是反调峰的。在电网统一调度的条件下,采用统一的峰谷时段和电价,不可能完全解决电网调度管理难度大的问题,反而有增加电网崩溃的风险的可能:(1)一旦发生居民对电价反应过度,阻塞情况会很严重。[文献18]指出:反应过度体现在负荷曲线上就是高峰时段负荷大幅减小,低谷时段负荷大幅增加,造成系统高峰时段和低谷时段倒置,调峰失败的同时导致电网阻塞。如果由数个发电商来直供不同用户,就可以错开它们电价和切换时刻,从而避免电网阻塞。(2)这种统一定价条件下,峰谷电价确定难度大、用户响应效果不佳。[文献19]指出:动态电价机制的一个基本目标就是将反映潜在生产成本的市场价格信号传递给终端消费者,让消费者承载这种价格信号,从而使资源配置更有效。美国的峰谷电价比达到3以上,我国还不到2。一般来讲峰谷电价比越高,越能削峰填谷。我国峰谷电价比低的主要原因是防止系统高峰时段和低谷时段倒置,导致电网企业利益受损。放开居民用电市场之后,电网企业仅监管消费总量和线路阻塞,电价可随行就市,让供方自由竞争需方自由选择,通过市场调节产生合理的电价体系,这样会迫使用户改变用电习惯,达到削峰填谷和节能减排的目的。而该市场一旦形成,将更有利于建设坚强的智能电网:(1)由于单一煤电企业无法保证高可靠的供电,必须从电网购进替代电量,而居民用电总量并不低,因此替代电量交易市场会很大,从而使得容量备用服务能够从替代电量交易市场中获益。一旦所有的发电商参与到该市场中,自备电厂很有可能转为公用电厂,全电网备用容量会大大提高,就会变得更加坚强。(2)有市场就会有淘汰。魏桥那样低电压接入的小机组,由于无法接入更稳定、容量更大的高压电网,因而无法从临时替代电量交易市场中获益,很快会被市场淘汰。[文献20]指出:当电网发生短路故障时,接入的低电压小机组不能对主网形成有效支撑,相反还影响自动装置的投入,影响其它用户的供电可靠性。避免类似公关危机需要魏桥事件对于电网公司来说是一次名利双输的公关危机,危机发生的原因如下:(1)居民用户对电力成本的知情权没得到满足。电价理应由成本决定。虽然《输配电成本监管暂行办法》使得电网企业的输配电成本得以公开。但由于大用户直供的进程被电网公司打断,所以各个发电商在输配电环节的详细成本无法厘清。旋转备用等辅助服务又是义务提供的,因此电网公司也算不出辅助服务成本。也就是说居民交的电费被用到哪里去了,没人能精确地算出来。而电网公司的员工待遇却早被被人精确地算出来了。魏桥集团长期独立地经营魏桥电网,尽管非法获取电网公司的辅助服务,也不承担环保等社会义务,但其他经营环节的成本倒是很透明,低电价和低薪酬更是深得民心,再经过媒体的扭曲放大,不但违法排污、非法经营的过错无人提及,反倒在成本的问题上成了最权威的声音。(2)电网公司没有为居民用户提供适销对路的电力产品。[文献17]指出:根据用户用电设备、生产性质和供电可靠性的要求,用户的用电负荷和保证程度可分为三类:一类负荷:一旦中断供电将造成重大政治影响或造成人身伤亡、设备损坏以及重大经济损失(比如宝钢)。这种负荷一旦离开大电网高质量的电力服务就无法生存。二类负荷:停电后将造成大量废品或引起大量减产(比如魏桥集团纺织厂)。三类负荷:停电后造成的损失不大或没有损失(比如居民用户)。相比之下低价低质的魏桥电倒是更受居民欢迎。居民用电是政府的重点民生工程,社会影响很大,因此地方政府对魏桥模式持欢迎的态度并不出人意料。媒体迎合民众口味也是其一贯做法。只有向发电商开放居民用电市场,才能通过市场的力量,让电价反映真实用电成本,并使居民用户拥有为其量身定做的电力产品。从而防止此类公关危机的再次发生。发电商直供居民用电市场监管中心的功能设计交易模式的选择[文献22]指出:直供电可分为两种交易模式:一种不经过电网转供的专线直购模式,指用户和发电商自建专用输电线路,合同电力通过专用输电线路输送给居民用户。另一种是经过电网转供的过网直购模式,是指用户和发电商签订供电合同,合同电力通过电网的公用输电线路输送给用户,用户需要向电网交纳过网费。专线直购模式用在居民用户上有几个固有缺陷:(1)单一发电商无法满足用电可靠性需求。用户只有多签几家发电商多拉几条线路才能提高可靠性,但建设费用会成倍提高,而且输电距离增加,线损也会增加。(2)没有电网公司的统一监管,类似魏桥集团的发电商会对阶梯电价等政策进行变相抵制,非法获利。(3)在电费回收方面,委托电网公司回收电费远比从头打造一支售电队伍来的合算。因此发电商直供居民用电必须采用过网直购模式,并由电网公司来统一组织及实施,以达到全社会共赢。发电商直供居民用电市场监管中心的功能设计监管中心应当包含以下功能:(1)实时输配电管理的功能:对已发生阻塞故障进行实时控制;预防将要发生的阻塞故障;实时核算各用户输配电成本;管理输配电设施的运行检修;组织实施输配电设施的建设。(2)根据用电负荷的实时变化,对相应的发电商进行自动发电控制的功能。(3)替代电量交易的功能:为计划停运的机组编制替代电量计划,组织落实并实施结算;对非计划停运的机组,根据网上的备用容量,分配落实替代电量并实时结算。(4)电费结算的功能:审批和管理发电商直供合同;为合同执行的过程保存电子证据,并实时结算电费;执行国家的节能减排政策,比如阶梯电价等等。(5)可中断负荷的管理:可中断负荷市场的合同签订;可中断负荷的控制和调度,并保存相应的电子证据;可中断负荷的合同执行。(6)分布式电源的调度控制功能:分布式电源自动发电控制;分布式电源的维护管理;分布式电源的费用结算。

智能电网家域网相关产品的功能设计

智能电网家域网的功能智能电网家域网的产品大体应该具有如下功能:(1)电能计量功能:包括不可中断负荷的用电分时计价、可中断负荷的用电计价、分时(实时)电价、阶梯电价提醒、电能质量监测、远程实时抄表、用电信息及参数显示。(2)故障报警(预警)功能:包括家用电器用电事件报警、电网输电阻塞报警(预警)、线路故障报警(预警)、线路定期检修通知(提醒)等等。(3)能源管理功能:包括用电数据采集、历史数据管理、用电设备档案管理和控制、费控管理、有序用电管理、用电情况统计分析、异常用电分析、电能质量数据统计分析、运行维护管理等等。如果将全部功能推广到所有家庭,那费用会很高也不现实。但解决节能减排的时间很紧迫。因此在建设中需要根据居民的消费和投资能力,以及他们对智能电网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的贡献,将家域网的建设划分为基本型、中级型和高级型三个等级,分别开发出不同价位和功能的产品,这样才可以尽快实现家域网的最基本功能。从魏桥现象看基本型家域网的功能设计从魏桥现象看,基本型必须具备降低电费功能。但魏桥的电价是长时间不变的,而分时(实时)电价是随时变化的,因此基本型必须有电价实时功能。魏桥模式具有是改造费用低、只改动电表的特点。所以基本型的电价功能只能在智能电表上完成,其智能电表必须具备以下特点和功能:(1)低成本;(2)向电网公司发送信息的功能,以实现远程计量和用电故障传输;(3)从电网公司接收信息的功能,以实现电价信息接收和输配电故障预警;(4)面向用户的低速单向信息功能,使用户感知电价和输配电故障信息;(5)供电故障的电子取证功能,以利直供合同的有效执行。智能电表实现上述功能之后,从电网公司接收的信息就能通过无线方式或者电力线载波方式到达居民家中。在家中基本型还必须拥有一批智能用电设备实现以下功能:(1)电价的接收显示功能;(2)输配电故障预警的信息的接收显示功能;(3)另外用户还可以对家用电器进行智能化改造,使其在电价改变时能自动调整负荷。这样电价和故障报警信息才能发挥出降低电费支出和提高供电质量的作用。中级型智能电网家域网的功能设计基本型只能被动接收相关信息并做出反应,但这些反应不会被供电方感知,无法在供电方的协调下错峰运行,因此供电线路依然可能因过度反应而产生阻塞。阻塞一旦发生,供电方就会切除全部负荷来保证电网的安全。而对用户来讲有些负荷非常关键,是不可中断的。另外的负荷则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不高。这就是可中断负荷,它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对停电事故可以容忍,并可以合约等方式允许有条件停电的负荷。可中断负荷的重要性在家庭中,不论是蓄热式电热水器还是电动汽车,都可成为可中断负荷。如果将可中断负荷的控制权交给供电方,这样就可以在大多数情况下实现限电不拉路,从而提高供电质量。可中断负荷的作用不仅如此。[文献23]指出:市场环境下的容量事故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和严重的后果,因此系统备用容量的合理配置问题受到广泛关注,为了提高发电容量充裕度,既可购买发电侧备用容量,也可以购买需求侧可中断负荷的可中断权。作为紧急备用容量资源,特别是针对小概率高风险的容量事故,可中断负荷参与备用服务市场的意义非常重大。在开放型的电力市场中,供电可靠性本身就是商品。而用户提供可中断负荷的成本远比发电商提供备用容量的成本来的低,一方面使得居民用电成本会进一步降低。另一方面,如果系统备用容量仅由发电商来承担,很可能会激励发电商在备用紧张的情况下滥用市场力,破坏了备用市场的竞争充分性,从而提高全社会用电成本。中级型智能电网家域网的功能设计中级型最大特点就是可以进行需求侧管理,使得居民用户可以出售可中断负荷的供电可靠性,来降低电费和提高供电质量,而且电网公司也可从中受益。中级型的功能设计包括如下内容:(1)基本型的全部功能;(2)与电网公司和托管中心之间具有双向、实时、高速的通讯通道;(3)基本实现节提出的电能计量功能、故障报警(预警)功能、能源管理功能;(4)为供电方提供可中断负荷的遥控、遥测、遥信功能,由供电方管控可中断负荷。高级型智能电网家域网的产品功能设计基本型和中级型的共性是由煤电企业直供,煤电会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使全球气候恶化。而智能电网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对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吸纳能力有质的飞跃。那么清洁能源发电能够直供家域网吗?基本型和中级型不可能实现。水电企业和大型燃气发电企业是确保电网安全、经济、稳定生产的支柱,调度规则不允许它们直供用户。我国核电以压水堆为主,虽然设计成了可跟踪负荷运行,但核电站点火到满功率要几天,同样由满功率到停堆也要几天,很难调节,考虑到核安全核电都是只带基本负荷。作为可再生新能源主力的风能在我国非常丰富。据国家能源局估算,到2020年风电装机容量有望达到1亿千瓦左右。而总量达7.5亿千瓦的海上风能则尚处在待开发状态。截至2011年风电装机容量已达到0.42亿千瓦。但它们具有随机性、间歇性、反调节性及波动大的特点。况且我国风能资源的主要分布地区远离负荷中心,采用的是大规模集中接入电网的运行方式。超高压、大容量、长距离、交直流混合送电影响受端电网安全运行的问题非常突出。多伦多大停电、纽约大停电、我国台湾北部大停电都说明了这个问题。因此目前近1/4的风电设备处于空转状态,产能浪费问题日趋严重。高级型智能电网家域网的特点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用电量会大增,全靠煤电提供肯定不可能,合理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势在必行。使用这种类型的电能需要在用户端有大的互补发电设备来支撑,才能保证电网运行安全。[文献24]指出:互补发电是采用多种电源联合运行,让各种发电方式互为补充,通过它们的协调配合来提供稳定可靠的、电能质量合格的电力。互补发电在明显提高可再生能源可靠性的同时,还能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率。因此高级型家域网的特点就是:拥有互补发电设备和技术,并由电网公司托管互补发电设备,从而能够大规模吸纳清洁可再生能源,并局部地参与区域电网调峰调频。互补发电设备的特点及相关技术互补发电设备的特点有:(1)有足够的调峰调频能力且污染小。燃煤、生物质能和燃油发电的调峰能力不强且污染严重。(2)靠近居民区建设减少长距离送电对电网的影响,海洋能、地热和潮汐能、水电和抽水蓄能电站受地理条件限制也不可行。(3)投资额度不能过大费效比要高。大中型燃气发电机组,动辄上千万的投资,肯定不现实。燃料电池成本过高。蓄电池能量转换效率只有50%左右,成本超过300元/千瓦时,充放电寿命只有几百次,费效比很低。目前来看,分布式冷热电联供能源系统(也叫做微型燃气轮机DES/CCHP)是适合这些条件的为数不多的互补发电技术之一。[文献24]指出:微型燃气轮机是以天然气、丙烷、汽油、柴油等为燃料的超小型燃气轮机。体积小,功率范围是2kW~500kW。设备成本稍高于同级柴油机组(数千元到数万元不等),维护费低,总体运行费用低于柴油机组。发电效率在满负荷时为30%,半负荷时为10~15%,若实行热电联产,系统总效率可达80%以上。是目前最成熟、最有竞争力的分布式电源之一。[文献25]指出:在非常规天然气和智能电网快速发展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工业、商住、居民终端用能需求,使冷、热、电、汽负荷可以集成供应,并与电网调峰相结合,在系统技术和运作机制两方面集成创新,能够使得家域网成为接收风电、太阳能等等新能源的主力。在燃料供应方面,[文献26]指出:根据《BP能源年鉴》数据,中国已探明储量2.8万亿,探明储采比29年。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供应量将从2010年的1000亿立方米,提高到2600亿立方米,占能源总量的8.3%,因此燃料来源是有保障的。在污染控制方面,[文献27]指出:广州大学城分布式能源项目,NOx排放与同规模常规燃煤发电厂相比减少了80%,SO2、粉尘的排放几乎为零;CO2排放与同规模常规燃煤发电厂相比减少了70%。高级型智能电网家域网的功能设计综上所述,高级型家域网的功能包括如下内容:(1)中级型的全部功能;(2)连成网络的智能水表、智能电表、智能燃气流量表、供热供冷表计、防燃气泄漏系统、防火系统、远程视频监控设备以及电气保护设备;(3)成熟的互补发电设备和技术,并由供电方管控该发电设备,实现自动发电控制;(4)与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联网,接收实时供电能力的预测信息和发电故障预警信息;(5)与燃气公司联网,实现燃气预定、接收供气故障报警(预警)信息;(6)由电网公司托管中心实现对居民终端用能需求的冷、热、电负荷的集成管理。

家域网中其他相关产品的功能设计

前面的侧重点是提高电网稳定性和可靠性。功能设计的对象侧重于已建居民住宅用户。在现实中,家域网的建设作为一种个人消费行为,更多地会考虑居住环境的高效、舒适、安全、便利、环保,也就是智能家居所实现的功能。在设计对象中,融合智能家居的家域网建设更易得到新建住宅用户的青睐。随着城市化的延续,将来大多数人居住在城市的居民小区中。家域网的很多功能如果设计成由小区来集中提供,那么在建设和运维上会形成一定的规模优势,性价比会提高很多。因此智能电网家域网的功能设计必然还会包括智能家居和智能小区的内容:融合智能家居的智能电网家域网功能设计[文献28]指出融合智能家居的家域网还应该包括如下功能:(1)遥控功能:可以让你在外时也能查看并控制家用电器的运行。(2)设置场景氛围功能:可以根据生活需要,通过组合使用各种电器设备营造出不同的场景氛围。(3)预设控制设备功能:可以按照用户预设的指示定时启动电器设备。(4)联动保障安全功能:可以很方便地设计各种联动控制方案,如通过接入烟雾探头、瓦斯探头和水浸探头,随时监控可能发生的火灾、煤气泄漏和溢水漏水,在对可疑情况报警的同时联动关闭气阀、水阀;通过接入各种红外探头、门磁开关,敏感探知并开启家里所有灯光来防盗。(5)及时求助功能:支持与物业管理中心的社区主站联网,实现家居安防授权和社区增值服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家居产品功能的不断提升,智能家居平台还将扩展到更宽更广的方面。与智能小区相结合的智能电网家域网功能设计智能小区的功能主要包括核心服务功能和增值服务功能两部分。核心服务功能主要包括用电信息采集、双向互动服务、分布式电源接入及储能、电动汽车有序充电、小区配电自动化等;增值服务功能主要包括智能家电控制、信息、视频点播、网络接入、“三网融合”、社区服务、家庭安防等。家居的智能化,首先要做的是社区服务智能化,也就是采用先进通信技术,构建覆盖居民户所在的小区通信网络,通过各类技术,对用户供用电设备、分布式电源、公共用电设施等进行监测、分析、控制,提高能源的终端利用效率,为用户提供优质便捷的双向互动服务,并支持“三网融合”业务的开展,以及实现对小区安防设备和系统的协调控制。

结束语

篇6

关 键 词 :产品艺术设计 行为心理学 人性化设计原理

产品艺术设计从萌芽到发展,经过了漫长的岁月,经历了多种多样的设计风格的变革。从以纹样装饰为主的装饰风格和古典艺术风格的复兴,到注视功能和有机形体的现代主义,艺术设计似乎都停留在造型的范畴上。对艺术设计的内容与形式方面的探讨,却都反映了一个经济现象,那便是以产品为主导的经济现象。以往的产品艺术设计过多地重视了产品的制造,产品销售的利润,却忽略了产品的使用者——人的因素。

北欧的产品艺术设计,因其一贯坚持的人性化,在不牺牲功能的“软性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下,产生了许多被人们所接受和喜爱的产品。它们便是重视了人的因素,才使得北欧设计代表了优秀设计的高品质,成为世界优秀设计的代名词。

一、人的需求是产品设计的主要依据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最高效率地掌握和操作产品,是当今设计的关键和核心。现代生活的人们工作节奏加快,面临的是竞争激烈的世界,当然不希望在使用日常生活用品的过程中也碰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麻烦。产品的功能设计要根据消费者对产品的生理需要,力求达到产品的方便性、使用的科学性和相应的价值观。如果一件新产品,人们需要事先阅读说明书才能明白操作的要领,那么它绝对不是好的设计,因为没有一个使用者会愿意去看说明书里枯燥而烦琐的内容。

简单和功能单一的产品逐渐受到人们的喜爱,因为人们曾经陷入科技发展而导致的产品设计的误区。多功能的、过于饱和与功能的重复堆砌不仅仅造成资源的浪费,也容易引起人们的误操作。而多功能必然导致设计的复杂性,要设计师们合理安排各种设计界面的穿插也是很不容易的,因此,功能饱和的设计仅仅是对科技发展的炫耀,而不是人的实际需要。事实上,有一些产品的功能,用户使用的频率极小。

比如,对有关微波烤箱的消费者调查显示:烤箱的功能很多,可绝大多数的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只是将食物放入烤箱,设定所需时间,然后开机。至于其他复杂的附加功能从未使用过。因此,根据消费者的动态的心理变化和需求,产品的功能设计有几个趋势:

1.自动化程度提高;

2.向“轻、薄、短、小”方向发展;

3.从提高生活质量出发,注重整体设计效应;

4.一看就懂,易于操作,功能适度。

二、行为心理与产品设计

人是设计的前提,是设计的对象,是设计的主体。如何设计使用方便、结构合理的产品,需要人们研究工程心理学和工效学方面的知识,了解产品的功能设计与人的生理和行为特点的匹配关系。因此,在产品设计中,要考虑消费者的行为规律,力求做到人——机——环境的和谐。怎样设计才能更简洁明了?怎样才能迅速引起操作者的注意?怎样传达正确的信息才能使得使用者有正确的理解?因此,想要有合理的、科学的设计,必须对使用者行为心理有一定的研究,才会有效地设计产品。

首先,要了解人在做一件事时所经历的步骤,即行动的结构问题。要做一件事时,人首先要明白做这件事的目的——行动目标;然后,要采取行动,自己动手或利用其他的人和物;最后是看自己的目标是否已达到。所以简单地说要考虑目标,对外部世界所采取的行动、外部世界本身以及查看行动在外部世界中所形成的后果。行为本身又包括两个方面,去做什么和检查做的结果,又称为“执行”和“评估”。

实际生活中,这个过程却不那么简单。因为最初的目标也许并不十分明确,目标并不会准确表明行动的具体内容——在哪做,怎么做等等,所以要想采取行动,还需要将目标转化为明确的行动步骤,即“意图”。

假设坐在沙发上看书,天色已晚,需要光线亮一些。目标:要得到更多的光线。目标转化成意图是:开台灯。但还需要明确如何移动身体,如何伸手触摸开关,如何用手指去操作开关,还可以有其他意图,请一个人帮忙开灯。这样目标没有发生变化,可意图和具体的动作却有不同。

然而,人们在实际的行动过程中,充满了不确定和随机性,有的时候很多活动不是靠单一行动所能完成的,或者一次行动无须经过所有的阶段,所以活动的复杂性使得行动中产生执行和评估阶段的断续。

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人们常弄不明白自己心理意图及解释,与实际操作及外界状态之间的关系。每一个断续的产生都是人内心对外界的解释与外界实际状态这两者的差异造成的。某种产品的操作系统是否与用户设想的一致?执行阶段的断续即指用户意图与可允许操作之间的差距。在评估阶段,容易得到并可轻松地解释系统提供的有关信息一致,则所产生的差异很小。

这两个断续,正是一些日用品设计的瓶颈,一些看似简单的日用品,结构并不复杂,却因为没有处理好这两个断续的解决方法,就难倒了用户,让用户自己来承担操作困难的责任。于是,根据这些基础的行为心理知识,为设计师提供一些基本依据,以便检查设计有没有出现执行和评估的断续或将它们处理好。

如何使用户轻松地确定某一操作?有哪些可能的操作?具体如何操作?如何建立操作意图与操作行为之间的匹配关系?如何建立系统状态与用户解释之间的匹配关系?用户如何知道系统现在的状态?这些都需要设计者有所考虑。 转贴于

当然,行动的每个阶段都需要自身独特的设计策略,根据每个阶段的情况来确定设计方案,这就得到一个重要的设计原理:

1.可视性,用户一看就知道的物品状态和可能的操作方法。

2.正确的概念模型,使操作键的设计与操作结果一致。

3.正确的匹配,建立可判定的操作与结果,控制器和功能,系统状态与可视提示之间的匹配关系。

4.反馈,用户可以接收到有关操作结果的完整,持续地反馈(转第103页)(接第109页)信息。

三、设计原理中的心理学思维

设计优秀的物品容易被人理解,直接给用户提供了操作方法上的线索;而设计拙劣的物品使用起来很困难。它们不具备任何操作上的线索或给用户提供一些错误的信息,使用户陷入困惑,破坏了正常的解释和理解过程。可以利用以上原理对现有设计做个评估,从而可以知道,有问题的设计问题出在哪,向哪个方向改进会避免问题的出现;也可以用这些原理指导我们的设计,在创新的过程中创造出有效、易于操作的使用方式。

可视性,要表现操作意图与自己和产品之间是否实现了互动,即操作意图与实际操作之间的匹配,并且要让用户看出物品之间的关键差异。基于可视性,才可以把事物区分开来。操作结果的可视性能够让用户知道使用的方法是否正确。

可视性只是原理的一点,更重要的是建立正确的概念模型。这里需要提到预设用途的概念,指物品被人们认为具有的性能及其实际上的性能。预设用途为用户提供了操作的明显线索。比如手板是用来推的,旋钮是用来转的,狭长的方孔是用来插东西的等等。如果预设用途在设计中得到合理的利用,用户则无须借助任何图解、说明就知道如何操作了。在概念模型中,物品的表面结构,限制条件和匹配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物品的使用方法。以剪刀为例。剪刀柄上的圆环显然是让人放东西进去,而唯一合乎逻辑的就是把手指放进去。圆环的大小决定了使用上的限制,限制了放的手指的数目;同时剪刀的功能不会受到手指位置的影响,放错了手指,照样可以使用剪刀。所以就算是第一次使用剪刀,用户也可以弄明白它的使用方法。因为剪刀的各部分显而易见,功能清楚。剪刀的设计突出了概念模型,并有效利用了预设用途和限制条件。

匹配原则,以汽车为例,想要把车往右转就需顺时针转动方向盘,这里有两种匹配关系,方向盘是唯一负责汽车方向的,方向盘不是向左转就是向右转。匹配性使得用户的操作动作与操作结果之间表现出紧密可见的关系,信息反馈很迅速,也非常好记。

反馈原则在原来经典的电话概念模型中有很好的体现,按下按键用户会听到确定的声音来帮助辨别工作状态。功能设计上要注意到对人的视觉有及时的反映,以判断操作的正误。

了解用户的行动结构和行为心理所得出的设计原理是产生优秀设计的重要依据。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也是产品艺术设计中的关键。研究人的行为心理可以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研究消费者心理已成为生产者和设计师的出发点。如果没有对消费者心理深入的了解,设计出来的产品再好,也只能是放在柜台里,不能产生市场效益,所以重视对消费者的需要、动机、个性、情感的调查和了解,做到产品设计理念上新颖,视觉上好看,使用上方便,品位上满意,价格上合理,就一定能推出受市场欢迎的优秀设计,实现生产者、设计师和消费者共赢,达到市场经济不断繁荣的目的。

参考文献 :

篇7

关 键 词:形神统一 太极思想 功能设计 外型设计

“形神统一”的观点产生于上古时期,之后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详细阐述了这一观点:“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人禀阴气形成形体,禀受阳气产生精神。”他认为形与神密不可分,且精神意识在事物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太极的基本思想之中,处处讲究美与善、外在与内涵的高度统一。太极思想在产品设计中也有广泛的用武之地,是产品设计的重要原则。产品的功能和外形就是太极思想中所提到的“神”和“形”,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缺一不可。

一、“形神统一”思想对产品功能设计的影响

产品的“神”在于良好的功能,良好的功能源于产品的忠诚品质。忠诚是产品的优良品质,产品要一丝不苟地为使用者服务,才能充分实现它的价值。如果产品失去了忠诚品质,那么它剩下的只是空洞无用的躯壳,即产品的“形”。设计人员只有把功能的“神”融入到产品的“形”之中,才能设计出“形神”高度统一的产品,以更好地为人们服务。

好的设计一直强调产品的实用功能(忠诚品质和合理性设计),要求设计人员从一个可靠的视角去设想人们和社会需要的东西,以一个消费者兼设计者的身份充分考虑消费者的立场和环境后,寻找出更多新的功能性问题,创造出更实用、更有价值的产品,使产品更好地为人们服务。在产品的设计过程中,创新意识是最重要的,因为创新是提高附加值的有效途径,是功能设计之原动力,是工业设计之根本。创新不等于发明,不一定要有重大技术的发明或者新型材料的发现。只要把设计思维与创新性和革新精神结合起来,对现有产品做出有效的改进、改良,使其更加适合消费者使用,这就是创新。例如,曾有一家饮料公司发现消费者不再喜欢喝他们的饮料,他们希望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前提是不能改变他们饮料的口味。经过调研,笔者发现,原来是消费者觉得这家公司的饮料不新鲜,而这家公司号称是当地生产新鲜饮料的唯一一家公司,“新鲜”原本是他们一个主要的卖点。于是,笔者提供的办法就是改变饮料的提供“界面”——饮料机。改进方案是让人们能够听到饮料倒进杯里的声音,让哗哗的声音带来新鲜的感觉,而在这之前设计者们都在想方设法把饮料机做得足够静音。采用笔者的方法两个月后,这家公司的销售额有50%的增长,消费者认为产品的口味比以前更好了。其实,他们的配方并没有任何的改变,饮料机只是传达了一种“正在制作”的信息。这就是设计,找到并解决问题。由此可见,创新不难,其作用却是不可估量的。

功能是设计“形神统一”的产品的基本点。好的设计师应该在日常生活中,仔细观察,用心体验,寻找不足,提出疑问,解决问题,最终让产品的“神”充满智慧和人性,让消费者健康地使用产品。

二、“形神统一”思想对产品外型设计的影响

“红花还需绿叶衬”,拥有良好的“神”的产品同样需要“美丽的外衣”来装饰。产品的外观即“形”同样会拨动人们的心弦,演奏出美妙的乐章。好的产品设计要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情感,设计对“形”的要求也是很严格的。太极图是形象的真理,更是真理的形象。真理总是极其简单明了,又极其普通、极其自然的。中华太极图非常圆满地揭示出宇宙的“无极生太极”的深刻哲理,这与密斯在18世纪提出的“少即是多”的设计原则不谋而合。

转贴于

当今社会,在工业设计舞台上对产品的“形”的设计呈现出多样式多风格的趋势。中国人有一种最简单、最规则、最平衡的心理趋势,所以我们的设计可用最单纯的外观来表现。这种设计一定是自然和毫无修饰的,在视觉上简洁,在技术上追求细腻,在文化上含有丰富的底蕴。好的设计在外观上要求针对不同消费群的产品要有其独特的特点,在单个产品设计上要简洁美观,在系列产品设计中要在变化中求连续。

简洁是为了节省资源、提高品位。很多商家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想尽一切办法去“美化”产品,导致过分的“美化”设计喧宾夺主,同时也造成了材料的浪费、成本的提高。而健康设计则要求“所有的产品尽可能地简单,但不能更简单”。换句话说,也就是外观和功能达到了最佳配置,简洁的外观既使产品畅销,又不造成材料的浪费,使资源实现其最佳的使用价值。然而,“简洁设计”的过程是复杂的,又是充满智慧的设计过程。设计人员需要付出大量的脑力劳动,“不能屈服于任何诱惑,必须抵抗很多东西”,才能设计出简洁、实用、时尚的产品。变化是为了适应创新的要求,连续是为了继承好的设计思想,形成统一的企业风格。没有变化的设计是没有创意的,也是没有前途的设计;没有连续只求变化,也是盲目、激进的商业行为。外观设计是与科技、经济、企业的战略密切相关的。公司只有灵活处理好产品中变化和连续的关系,才可能创造出伟大的品牌。三星、B&O等著名公司的设计人员很多,他们设计的产品外观不尽相同,功能上也有差异,但这些产品都保持了他们自己的设计特征,无形中也提高了品牌价值。这些公司的成功再次证明了:企业设计文化的变化和连续的完美结合才能创造出享誉世界的品牌!

三、结语

太极思想是我国博大精深、具有无穷精神力量的瑰宝,它所蕴含的哲学意义和科学价值早已举世公认。其中“形神统一”的辩证思想,阐明了产品设计中功能与外型的关系,为产品设计提供了用之不竭的思想源泉,对产品设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旭晨、陈建国《设计中的简洁——浅谈产品设计中的取舍》[J].选自于中国工业设计资讯网。

[2]邓福星、王菊生著《造型艺术原理》[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

篇8

联想扬天今年1月首发了限量300枚的PC金钥匙,这或许是世界上最具价值的信息安全保障产品了。每一把钥匙都由纯金镶配红宝石或钻石精心打造,装饰配件呈极具手感的黑、红、白、棕四色牛皮。

钥匙在极尽奢华之能事的同时,为消费者所提供的信息安全保障功能也令人神往。金钥匙在集成蓝牙功能的同时,更采用128位加密技术,具有不可复制的特性,应用物理方法有效保护用户的信息安全,让用户的私密信息无法被其他人剽窃或者偷看。

首批发行的300枚钥匙并未进入市场,仅仅作为礼品赠送给厂部分对于信息安全具有特殊要求的实力人士试用。金钥匙一经面世,就被誉为了顶级阶层时信息安全保障尤物。

西门子KK25F68TI荣膺CCTV最佳功能设计奖

日前,在CCTV经济频道主办的“CCTV2006创新盛典”上,手机、笔记本电脑、数码、家电四大领域的共计上千件科技产品对各奖项展开了激烈的角逐。其中,在最受人们关注的家电领域,西门子KK25F68TTOC生物保鲜冰箱凭借多项技术创新一举夺得家电类“最佳功能设计奖”。

作为近2年冰箱市场上最具特色的保鲜冰箱,西门子KK25F68T10℃生物保鲜冰箱融入了诸多创新元素和顶尖技术:KK25F68TI采用了西门子在全球率先开发的零度保鲜技术,消费者将食物放进可调0℃保鲜室,既不结冰又可长久保鲜。同时,西门子KK25F68T10℃配置全新竖式LCD液晶显示屏,智能控制,运行状况一目了然,食品管理轻松掌握。不仅如此,该款产品可实现智能节电运行,适合短时间储藏食物的要求。而冷藏室、0℃生物保鲜室关闭功能,冷藏室和0℃生物保鲜室假日模式等功能,使节能更进一步。

狗瑜伽

在大城市,不但人有压力,狗也不轻松。在纽约,为狗舒缓压力的狗瑜伽Doga(Dog+Yoga)开始流行。主人带着心爱的狗一起练瑜伽,既可以帮狗锻炼柔韧性,还可以加强人和狗的感情交流。

标致“海豚”摩托车

第一眼看上去,实在分不清这是交通工具还是艺术口。浪漫的法国人连摩托车都可以设计成出水的海豚!

这是法国标致公司刚刚推出的“海豚”摩托车,设计师名叫,Ricardo Baiao。除了外观以外,这实在还是一款极具附加值的产品。首先它是用电的,电力发动机装在后轮中,完全环保。只需充电6小时,就可以行驶300公里,完全没有噪音。车使用的是复合材料,极为轻巧,并可以与家中的电脑无线连接。行驶的过程中,如果想查地图或者发邮件也非常方便。

索尼Q017-MD1:每月只生产15台

新奢侈主义的时代已经到来,人们更倾向于买一辆一周只开一次的悍马,或者一款镶满钻石的限量版数码产品或者手机。顶级商务产品的应用是含蓄的,私下的,只有在行家之间才有的交流――眼光扫过对方的手间,相互会意地一笑,常常无数银子买的就是这个。

索尼Q017-MD1随身听就是这么一款产品。机身外壳采用钯银合金切削而成,并且使用了遮盖接缝和间隙以及螺钉的高精度加工。在正面是采用S型曲线设计机身。Q017-MD1机身外形尺寸为91.4mm×79mm×15.3mm,其搭配的线控同样采用了钯银合金,支持6个全角汉字显示。每月只生产15台。

购物单生成器

我们总是会在走到门口的时候想起来需要写一张购物清单,但提着满手的袋子,又不想折回去找笔。SmarShopper就是这样一场及时雨。你只需要按下一个键,对着机器说出“面包”、“鸡蛋”,机器就会自动打印出一张购物清单。

篇9

书 名:《银行产品工厂:创新能力评价解析》

出 版 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作 者:赵志宏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基于数据、事实和“以客户为中心”原则,就当前国内外银行产品创新模式进行了客观分析。从金融业务与IT融合分析的视角及精准把握差异化市场需求、快速灵活进行新产品客户化定制、构建评价产品创新能力等多个维度,提出狭义和广义“银行产品工厂”和“产品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全新理念。

狭义银行产品工厂的核心内涵是组件化、参数化产品创新;广义银行产品工厂的内涵和外延包括:银行产品创新流程运行、产品创新需求分析、产品创新功能设计、产品成果适用以及银行产品组织管理的实现等功能模块。

个人观感:

《银行产品工厂:创新能力评价解析》结构清晰、内容丰富。和其他专业书籍相比,由于作者在长期银行实践中的经验总结与思考,其观点新颖,内容由浅入深,书中在进行理论研究的同时引入了大量的实例和证据,可操作性强。当时引起了商业银行对产品创新模式变革的探讨热潮,并为商业银行提升产品创新能力带来一定的参考与借鉴意义。

银行产品工厂模式源自世界级制造业成功转型的启发。正是借鉴这种工厂化思路,通过产品建模,从银行整体视角形成产品分类结构、产品组件和产品条件。产品分类结构(包括产品线、产品组、基础产品和可销售产品在内的产品目录)有利于定位和初分产品需求,产品组件(部件)、产品条件(零件)、产品条件参数(规格取值)有利于展示和甄别不同产品的具体差异。对于大部分产品创新需求而言,业务人员可以基础产品为创新模版,通过确定要限制的产品条件和条件取值,就可以快速装配一个新的可售产品,在IT方面不需开发,仅需测试和开通。只有少量的需求才需要开发装配新的组件、条件及其参数。

诚如作者所指出的,现有的实践和理论研究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一方面过于原则性或偏重于管理、技术方法的分析,定性研究多、定量研究少;另一方面,未能对银行产品创新模式进行全面、系统、深入地探讨,更少有基于模型驱动的、工厂化的银行产品创新模式研究。其具体表现主要在于:

(1)缺乏对银行产品创新流程方法的研究;(2)缺乏对银行客户需求和功能设计等的有效定量分析;(3)缺乏一套灵活的参数化、组件化平台支持产品创新;(4)缺乏产品对于客户的可用性测试阶段分析;(5)缺乏对产品创新能力的全面、系统评价。为此,商业银行迫切需要构建更加完善的产品创新机制,从而支持产品创新的端到端的全流程设计与管理,实现产品创新的快速参数化配置。此机制不仅应提供一套完善的产品创新方法和手段,同时还需具备一系列的产品控制标准和相应的组织设置。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度推进,金融脱媒快速发展,资本监管日趋收紧,以及经济结构转型的演进,中国银行业传统以利差收入为主要来源的增长模式将难以持续,产品创新能力亟待提高。”本书作者赵志宏在谈到国内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时曾这样表示。

事实上,制约国内银行产品创新能力的两大难题就是客户需求分析能力薄弱和产品设计开发过程冗长。如果按照作者所指出,我们能否做到:“依托产品工厂,银行可以缜密解析细分客户的产品需求,实施产品快速创新,并方便整合集成的产品客户化定制”?俗话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们到底需要多少时间、多少人的努力,才能看到“银行产品工厂”的梦想照进现实……

篇10

因此对广告系统的研究,第一站我们就看谷歌的AdMob系统。研究完了后闭眼回想,对AdMob系统的最大印象是恰到好处的功能设计,能看到产品的内涵、含蓄以及适可而止。以Google的能力,可以宣传以及炫技的功能非常多,但是在AdMob系统中我们没有看到,只看到刚刚好的功能设计。这就是产品的内涵,这就是高手的功力。大而全往往意味着产品经理“无能”或者“无力”。能是能力,力是权利。

AdMob面向的人群

AdMob系统面向应用程序开发者以及需要在应用程序中进行广告投放的商。在用户登录系统的时候并不做角色判断,因此登录成功后可以同时看到“活动”和“站点和应用程序”两个模块。

AdMob解决的问题(暨AdMob的主要功能)

1、应用开发者(主要设置的操作都在“站点和应用程序”模块)

应用开发者通过在系统中添加应用程序,设置广告样式获得系统提供的SDK,将SDK加入到应用程序中,通过广告展示来获得收入。需要注意的是:

1)Google已经将移动网站迁移到AdSense中,AdMob不再支持移动网站。

2)AdMob不仅仅支持Google自己的Android平台上的应用,还支持iOS、WP平台上的应用。

3)通过“广告网络中介”的设置,获取的SDK不仅仅展示AdMob系统的广告,还可以展示其他广告平台的广告,帮助开发者通过一个SDK兼容所有广告网络的投放。最大限度的提升应用开发者的收入来源。

4)开发者可以通过设置自家广告,在自己的应用内免费投放自己的广告。通过两条投放流程解决开发者投放自己广告的问题(很清楚的一个思路,但是是否也是为了以后进行角色判断而提前做得准备呢?)。开发者可以通过“全部分配”和“每千次展示费用(CPM)”两种方式的设置来决定自家广告和AdMob联盟广告之间的分配比例。

2、广告商(主要的操作都在“活动”模块)

广告商的操作相对简单,只是进行广告投放设置。在广告创建上,AdMob遵循了标准的系统结构设计:Campaign—Group—Ad(我要了解广告系统的结构设计——广告端)。

对于投放,有两点需要我们关注:

1)广告组类型,如下图。

广告主宣传的对象可以是网站、应用程序、媒体以及位置和实用程序。其中第四个类型——位置和实用程序最有意思,AdMob提供了点击通话和点击映射(即点击后显示地图)的功能。此处可见Google产品整合的魅力。(通过《从案例看谷歌广告投放理念及产品的领先性》来了解Google整合的魅力)

2)确定投放目标,如下图。

AdMob目前提供了四种定向方式:平台/设备定向;地理位置/运营商定向;性别定向;年龄组定向。平台/设备定向内容涵盖了主流的Android、iOS以及Windows Phone OS平台以及各平台下的制作商和制造商的各种机型,也包括了各平台操作系统的版本选择。而地理位置/运营商定向则包括了各个地方的运营商名称,广告主可以进行个性的选择,甚至可以只选择Wi-Fi流量。性别和年龄定向应该是Google基于其用户数据分析得出的,但怎么做到的呢?希望知道的牛人能够赐教!

AdMob的其他功能

1、应用程序的转化跟踪

此跟踪是针对iOS平台下APP Store中应用程序的,此跟踪适用于所有iOS设备(包括iPad)上的应用程序。利用下载跟踪功能,跟踪下载次数、每次下载的费用以及应用程序广告的转化率。

AdMob提供了应用程序集成、使用网站ID进行应用程序集成和下载API三种方式进行转化跟踪的设置(详细信息请查看iPhone应用程序下载跟踪实施指南)。

2、集成Google电子钱包的充值功能

AdMob的系统结构

下载大图及源文件(源文件由XMind编辑)

AdMob的页面布局

AdMob并未采用Goolge AdWords页面布局方式,应该是因为AdMob并非Google自己创造,而是收购的原因。

Goolge AdWords页面布局为:

AdMob的页面布局为:

AdMob的交互方式

AdMob继承了Google公司良好的用户体验,主要有:

1、系统提示信息。AdMob布局和Goolge AdWords页面布局一样,均在第一屏主导航下方的醒目位置提示系统信息(如前面的页面布局说明)。区别仅在于UI设计的不同,Goolge AdWords采用红底白字的方式进行展示,AdMob则采用灰色背景黑色字体。两者都采用作为icon。

2、广告系列—广告组—广告的结构。并且操作方式均为:点击广告系列的名字,进入该系列广告组列表;点击广告组的名字,进入该广告组的广告列表。符合Google培养起来的用户的使用习惯。

3、创建广告时采用相同设计的引导方法。

Google AdWord引导设计:

AdMob引导设计:

AdMob略有不足的交互有:

1、提示信息不足。比如“应用程序转化跟踪”界面,仅仅链接到系统帮助界面(仅是如何添加监测),而没有提示那些广告算是应用程序转化广告。

新建自家广告界面,没有提示什么是自家广告,只有在创建后才知道自己广告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