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问题分析范文

时间:2023-10-24 18:02: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酒店管理问题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酒店管理问题分析

篇1

1.服务人员素质不高

第一,酒店管理行业的从业人员普遍学历不高,服务人员的教育经历多停留于初中、高中阶段,由于受教育程度的局限性,服务人员的谈吐举止就相对随意,在接受酒店提供的专业培训时,学习态度也不够认真;第二,就大多数酒店负责培训的人员安排来说,培训人员大多都是工作经验相对丰富的老员工,并不是具有专业资格的培训人员,在对新员工进行岗位培训时,并不会像专业培训人员一样准备专门的课件、视频资料等,将更加规范、标准的服务流程清晰、充分的展示出来,只能结合自己有限的工作经验去进行口头解说,新员工听过之后印象也不够深刻,培训效果也不会很好,以上这些原因都导致了酒店管理行业服务人员普遍素质不高。

2.专业服务人才缺乏

由于我国酒店管理行业的发展起点较低、发展速度迟缓等因素,导致我国酒店管理行业发展水平与国际化水平相距甚远,这些都影响着社会各界对于酒店管理业的认知。例如,高中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由于长辈对于酒店管理业从业前景的担忧,就会对有报考酒店管理专业兴趣的考生进行阻挠,增加了酒店管理专业的招生难度。对酒店管理行业的偏见同时也影响着社会人才的择业方向,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酒店服务行业是辛苦劳累没前途的职业,选择此行业的热情普遍不高,也是造成酒店管理服务专业人才缺失的原因之一。另外,酒店行业管理机制的缺陷,对人才的激励制度不够完善,造成了专业人才流失严重的现象,都造成了酒店管理行业专业服务人才的缺失、服务人才结构单一的现状。

3.管理模式急需完善

由于我国酒店管理行业大多都是较小规模发展的,具有连锁规模的酒店数量不多且规模有限,再加上不同地区的管理模式具有相当明显的差异,主流城市和小城市的酒店管理行业发展差距较大,酒店管理行业发展在多个方面的差异性,导致我国酒店管理行业落后国际水平很多的现实局面。想要在酒店管理行业建立完善的服务管理模式是十分困难的,但是没有一个完善的管理模式,又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酒店管理行业的发展和进步,要想摆脱这个行业发展的恶性循环,努力完善其管理模式是十分有必要的。

4.主体价值观缺乏,工作热情不高

就目前酒店管理行业的发展现状来看,由于对员工主体地位的不够重视,不能充分调动服务人员的工作热情,对于员工的努力和成绩给予的激励不够,导致服务人员主体价值观的缺失,对自己从事的服务工作没有足够的主人翁意识,大多只是做好份内的工作,对服务质量的提升没有太大的主动性。

二、应对酒店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

1.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要改善酒店管理行业服务人员素质不高的现状,就服务人员招聘方面,加强对面试人员学历的把关工作,将酒店管理服务岗位上岗人员整体教育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在加强员工专业服务意识方面,可以尝试通过安排专业培训师、加大员工培训课程设置密度、丰富培训课程内容等方式,提高培训课程开设的有效性。在工作氛围完善营造方面,善于发现服务人员的闪光点,并加以鼓励和宣传,注意发挥“榜样的力量”,对员工树立正面价值观,通过这种积极影响,提升酒店员工的综合素质。

2.加强人才的培养、提升服务品质

要想留住更多优质人才,就要采取人性化的管理模式。酒店行业的管理者要注重员工的主体地位,多和员工沟通交流,了解员工真实的工作感受,学会换位思考,多给予员工情感关怀,强化员工对于工作岗位的感情和黏度;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酒店应该尽可能多地给予各方面支持,可在加大人才培养资金投入力度、建立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完善人才培养方式等方面给予支持,加强人才的培养、提升服务品质。

3.管理体制创新制度完善和创新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酒店行业管理。完善的管理体制是酒店发展的“屋脊”,为其良性发展遮风挡雨,因此可以说,酒店管理行业的良好发展离不开一个完善管理体制的有力支撑。酒店管理行业中,要想使自身的服务品质更佳,就必须紧跟行业整体发展形势,对自身的管理体制进行及时的变革和创新,确保自身发展方向的正确性,只有在不断变化的实际中做好管理体制的变革、创新和完善,才能促进酒店管理行业的稳步快速发展,朝着国际化目标前进。

4.制定有效的激励政策

对酒店服务行业来说,服务人员工作热情不高的原因可能在于发展中找不到自身的存在价值,主人翁意识不够强,这就需要在奖惩制度制定方面,制定奖罚分明奖惩措施,对于在工作中有明显进步或者表现特别优秀的员工,及时给予口头上的表扬和适当的物质奖励;在薪资架构制定方面,可以实行基本工资+绩效工资的薪资制度,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对客人的服务态度、工作态度是否负责认真和客户投诉多少等等都纳入绩效考核范围中去,与最终发放工资的多少有关,激励员工提升服务质量,有效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

三、结语

篇2

实习是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它能够检验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提高动手能力,提前获得一定的工作经历和体验,以便未来更好地适应工作。酒店管理专业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习是培养酒店方面专业人才的必要手段和方式,但是在实习过程中,也会有很多影响实习效果的问题出现,本文从一封实习学生的来信出发,探讨了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应对性的解决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

酒店管理专业;实习;来信;问题;解决方法

一、概述

笔者所在学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2015年7月底陆续走进了校企合作的酒店,开始了为期10个月的专业实习。学校所签约的酒店都是国际国内具有知名度的五星级酒店,管理较为规范,也有完备的实习生培训系统。大多数学生都根据酒店的实际需要被分配去了前厅部、客房部、餐饮部、康乐部等一线部门实习,有数量极少的学生分配在销售部、人力资源部等后台部门实习。学校为实习的学生都配备了实习指导教师,还有辅导员全程跟踪辅导,但是在几个月的实习过程中还是出现了很多问题。其中一位学生长达两千多字的来信集中性表达了实习学生的心声,从中也能反映出很多问题。

二、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从实习学生的来信中,笔者提炼了六个方面的问题。下面围绕这六个方面的问题,谈谈个人对酒店专业实习管理的一些看法。

(一)帮助学生建立充分的实习心理预期、心理准备

学生来信中有这样一段话:“和大多数同学想的一样,我对酒店也充满着憧憬,可是现实总是那样裸:每天天不亮起床开始整理客房、打扫卫生,马桶里再脏也要低着头洗干净,主管领班还要催着干活,在餐饮部每天收别人吃剩下的盘子,盘子上有口痰都要用手端走,和我们一起工作的都是没有读过多少书的人,在前厅工作九个小时就得站九个小时,上夜班不能戴眼镜只能戴隐形眼镜,眼泪一直流,眼睛发炎到充血,觉得自己要瞎了,可是没有办法,还得继续工作。”这位学生描绘了酒店一线部门最真实的工作状态,但是很显然,从字里行间能看出来,他们没能很好地调整状态,适应目前的工作。一方面,我们可以说这些学生吃不了苦;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正视参与实习的学生中存在的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他们并没有一个充分的实习心理准备。这种心理准备有两个层面:一是对实习工作条件或困难心理准备不足;二是在与其他正式员工的比较层面心理准备不足。要有效地解决好这个问题,学校和实习酒店都要做好日常的教育和引导:第一,学校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各科任教师,特别是辅导员在这当中都应该发挥作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服务意识、组织纪律和团队精神等方面的教育,让他们认识到实习在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和综合职业素质方面的作用[1]。同时,也要发挥酒店方的作用,在平时进行培训时就应将最真实的工作场景呈现给学生,必要时让一些基层员工现身说法,让准备参加实习的同学有一个充分的心理准备。第二,学校在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设置和日常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对师生培养一种意识,那就是酒店管理专业不只是“培养高学历的一般服务员”,而是立足更大、更高的平台(国际化酒店集团),面对更高端的群体,掌握和运用更专业的技能,提供更职业的服务,从而获得个人更大的发展空间。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不要把注意力过度集中到实习期间的工作量和劳动待遇上,从而求得自我价值的合理判定和心理状态的调适。

(二)帮助引导社会角色的转换

实习期对于很多学生来讲是一个人生中较为特殊的时期:他们一只脚在校园,另一只脚已踏入社会,学生和社会人的双重身份、截然不同的环境条件和相对复杂人际关系,让他们不能很好地进行角色的转变。正如学生在来信中反映的“学校安排实习是为了让我们更好适应社会之类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毕竟大家年龄阅历什么的还不够丰富,加之工作的各种不易、不顺、不平等,往往会把不少人压垮。”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学生所反映出来的问题,要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以期他们能够真正地平稳度过实习期。结合学校的专业建设实际情况,笔者认为,有必要将此项内容纳入到日常教学内容中。从选择酒店管理专业开始,就要相应加强对学生职业规划、角色定位和适应环境方面的锻炼;实习期间一定要更加关注参与实习学生的管理,掌握思想动向,知道他们面对着什么情况,在做些什么、想些什么,针对性地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可以通过QQ、短信、电话、微信等途径,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也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前往实习酒店进行面谈,了解问题、解决问题。但是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学校不是保育院,老师不是保育员,必须坚持学院和酒店方原则性、刚性的底线和规定。

(三)帮助畅通学生与学校、酒店的沟通渠道

再充足的准备也不能应对全部的情况,尤其是一群涉世未深、懵懵懂懂的实习学生。要保证实习的顺利进行,最终实现学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建设、酒店的人力资源应用和学生的成长发展同进、共赢,就需要建立系列机制,保证学校、酒店和学生这三者之间的沟通渠道畅通、信息对称。一方面,学校在与酒店方联系时,要逐步归纳总结,形成系统、全面的实习协议机制,划分学校、学生和酒店方各自的权责利,细化成具体条款,形成实习协议,各自担负起相应的责任,享受相应的权益;另一方面,要就实习期间存在的具体问题,加强三者的联系沟通。根据实习的时间、地域和人员规模,可以尝试建立三方的联系人机制,学校指定联系老师,酒店指定实习工作负责人,学生推选实习联络人,经常性开展情况反馈和信息交流。交流可以三者同时,也可两两开展。

(四)协调优化实习期的待遇设置

“实习生和正常员工的极大待遇差别和工作量,实习生有着同样甚至更多的工作量,但是只能拿实习补贴,每天得不停地工作,不然就会有人在背后说你,拿着低于最低工资水平的工资,每天干着脏活苦活,却还要疲于应付一些人一些事,真的好累。”这是学生来信当中的内容,它直观反映了实习生“同工不同酬”的现实问题。这个问题对学生方面来说是无解的,需要学校与酒店进行系统协商和设置。笔者建议:第一,依据区域、行业和企业的不同,合理约定实习期待遇标准。不同地域的生活标准、最低工资标准和不同企业的员工待遇水平显然存在巨大差异,因而在学校与酒店约定实习待遇时不能一概而论,要制定差异化的标准和条款,建立相对合理的薪酬制度。第二,建议酒店方也应建立实习管理制度,对实习学生实习期间的管理进行规范,如轮(换)岗、优秀评级、职位晋升、奖励和优先录用等等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实习生的满意度,激励实习生在实习期间为酒店做出更多的贡献。酒店在实习用人上也才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

(五)建立学校对实习期间的学生心理干预机制

复杂的人际关系也是同学们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个大障碍,这个在学生的来信中也可清楚地感觉到:“酒店有多黑,想必同学们都深有体会,只是作为实习生,却出现了一些莫须有的事,个个都是表面如亲兄弟姐妹,背地里要弄你,自己都不知道的事,一早上就传遍整个部门。”“人生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这样的道理我们都懂,也是借各种理由逼自己一定要坚持,不想实习的时候哭到头皮发麻想走。”实习期间,一旦学生出现重大的心理问题,还需要联合各方的力量,加强校内各部门的配合,比如联合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让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介入,及时解决同学们的心理问题。

(六)注意加强学生对实习的认知引导

实习前,学校必须要召开专业实习动员会,一方面再次强调实习的主要目的、重要意义和基本要求,另一方面详细、客观地向学生介绍实习酒店的基本情况和实习条件,讲清楚实习中会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让学生做好吃苦、受委屈、受挫折的准备,激发他们去挑战自我,使他们的实习积极性得以持久地保持。学校也可对人才培养方案适当进行调整,对于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比如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等专业,改“2+1”的教学模式为“1+0.5+1+0.5”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即模块化的教学,大一学年在学校进行基础知识和一线部门知识学习,大二上学期在相关部门进行半年的专业实习,然后回学校进行为期一年的管理、经营、投资创业等模块的提升学习,大三下学期进行就业式的实习,这种方式更加灵活,可充分体现理论和实践的融合,并且将集中性的实习分阶段来进行,也能让学生更能从中发现实习的价值和快乐,达到实习的预期效果。

三、结束语

专业实习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能够真正地实现在“做中学”和“学中做”,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得到理论的的升华。实践性是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的突出特征,学生实践能力的高低是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2]。但是实习也极容易被学校所忽视,很多院校采取的都是“放羊式”的管理,和酒店方没有明确各自的责权利,导致出现或者直接将管理职责全权推给酒店,或者学生有了问题就找学校、找老师等两极化的倾向。这样极容易造成一些困难和问题,也会影响实习效果。因此,如何加强对实习学生的管理、如何加强他们的心理疏导,真正达到实习的目的,需要学校、酒店和学生三方共同努力。

作者:邓芳 杨遥 单位:普洱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酒店管理;实习安全;问题;措施

随着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扩招,走进酒店实习的学生也越来越多,酒店工作环境复杂,学生的安全虽然是社会、国家以及酒店关注的热点,但还是存在多种安全问题,例如,在人身财产方面存在财物丢失、人身受到伤害等问题;在工作中容易受伤和与其他人员发生冲突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实习,因此,学校,酒店以及学生个人都要制定各种措施来防止安全问题的产生。

一、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习期间遇到的安全问题及问题分析

(一)、人身财产方面。

1、个人财物丢失。由于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校的安全系数较高,很少考虑过个人财产安全问题,出校实习期间没有充分的考虑安全问题,导致忽略了对自己财产的保护,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财产物品放在宿舍,而又没有有效的安保措施,导致不法人员进入宿舍盗窃其财物;第二,学生初进社会,容易相信别人,对骗局缺乏甄别能力,致使钱财被不法分子骗取或诈取。因此,个人财产丢失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2、人身受到伤害。由于学生的人身安全意识淡薄和社会阅历较少,一旦出现人身安全问题将会给学生带来严重的伤害。在情感方面,实习时期学生基本都已成年且都处于青春期,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具有迫切的心里,但由于实习期间摆脱了学校和家庭的约束和监管,导致一些不良后果发生,失戀以后精神受到打击,不仅影响实习效果,甚至是对未来感到失望,影响其以后的生活。对于身体安全方面,由于社会的复杂性,学生血气方刚,受不了委屈,与社会人员产生摩擦,以至于发生肢体冲突而受到身体伤害,也势必会影响其实习。

3、学生思想受到冲击。学生实习的酒店一般为高档酒店,不仅酒店地理位置优越且装修高档、奢侈及豪华,而且餐饮、住宿价格也是昂贵的,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水平有着天壤之别,严重冲击着学生内心的“勤俭朴素”的价值观,使学生内心对产生极度的羡慕或者嫉妒,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生的优良作风,然而,学生以后的酒店工作难以满足这样高档次的生活,以至于对学习的专业和实习感到失望,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学生价值观。因此,这些情况对学生的思想产生较大的冲击,以至于学生实习前和实习后的思想普遍的受到了影响和改变,导致难以把心思放在学业上。

(二)、在岗位实习时遇到的问题

1、工作中容易受伤。酒店的工作不仅繁琐复杂,而且每项工作都要做的到位,但是学生初进社会,出现缺乏工作经验、操作不够熟练、动作慢等问题,在情急之下容易产生内心紧张、手忙脚乱等现象,导致出现自己滑到、烫伤等问题,甚至是碰伤客户的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影响学生的实习积极性。

2、工作期间发生冲突。由于部分学生存在自我意识过于强烈、服务意识较差以及不愿受到管理约束等主观性问题,导致对分配的任务不满,出现抵制情绪,或者争执不下产生冲突,造成人身伤害,例如,2016年5月上海一酒店两名实习人员打架事件。此外,对酒店客户的多次服务或者故意刁难不能有效的解决,一旦产生矛盾冲突,对自己人身安全产生较大的威胁。工作期间发生冲突的事件虽然不多,但也要积极的预防。

二、改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习期间安全问题的措施

(一)、学校方面

1、学校要选择合法酒店。在学生实习前学校要选择各项要求都符合法律法规的酒店,并到各酒店内进行深入的考察,确保酒店的实习环境和现场安全环境都能够达到标准,消除安全隐患,提高学生实习安全系数。

2、实习前加强安全教育。实习前加强安全教育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安全问题,做到防范于未然,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学校在加强安全教育时不能只给学生讲解安全意识的理论知识,而是要收集近几年学生实习期间发生的各种安全事件,结合理论知识认真、深入的给学生做讲解,才能真正的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其次,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安全教育,巩固学生的价直观、人生观、世界观,让学生在复杂的环境下避免优良的思想受到冲击。

3、在学生实习期间要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学生在实习期间定期招学生回校进行安全教育,或者利用现代网络平台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让学生的安全意识时刻铭记在心。另外,学生实习期间,学校负责人要到各实习酒店进行安全巡查并进行宣传教育,督促学生提高安全意识。

(二)、酒店方面

1、对实习生上岗前加强培训。酒店要制定完善的上岗制度,按照制度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主要对学生的酒店管理意识、服务意识以及工作能力等进行加强培训,让学生各项能力、意识达到上岗要求了在上岗实习,避免学生在工作中出现手忙脚乱、不知所措的情况发生。

2、酒店要制定安保措施。酒店管理人员要提高对实习学生的重视,注重学生的安全,由于学生初次工作,对工作中的各种安全隐患和风险认识不到位,在积极给学生讲解各类安全事务时,还要制定各种安保措施,防止学生在酒店实习时出现各类安全问题,避免学生在酒店内与各类人员发生冲突造成不良后果的情况发生。

(三)、学生个人方面

学生要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努力提高自己的安全防御能力,首先,学生不仅要严格遵守学校和酒店的管理制度和认真学习有关安全问题的知识,并做到学以致用,也要遵守我国的法律法规,避免出现一些违法乱纪的行为,并利用相关法律法规保护自己;其次,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人为善,尽量减少与他人的摩擦和矛盾,避免各种冲突事件的发生;第三,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三观”且不动摇,保持积极健康的思想,才能有效的抵御社会环境中的各种不良思想。

参考文献 

[1]王飞,周雪.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安全问题研究[J]. 职业技术,2017,16(10):18-21. 

[2]曹仪玲.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的安全问题分析[J]. 现代商贸工业,2014,26(23):135-136. 

[3]张雅静,赵玉静. 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安全问题刍议[J]. 经济研究导刊,2011,(10):285-286. 

篇4

关键词:酒店旅游行业;发展问题;发展趋势;具体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水平以让世界为之惊叹的水平发展,近几十年内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得到了充分的满足,在满足了物质需求之后,人们的精神需求有了更高境界的升华,于是酒店业与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发展中很多问题还未解决,其中管理问题是目前该行业最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酒店行业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体制的问题

分散式的酒店行业分布导致的管理体制无法系统的实施。我国的酒店行业比较明显的问题就是分散式的酒店行业分布,由于国家对于就业问题的重视以及自主创业人才的鼓励,对于酒店行业的准入门槛相对于国外而言比较低,基本上拥有了固定资产、流动资金以及相应的条件之后,都拥有办理营业手续的资格,这种独立性的经营方式虽然可以有效地促进就业与拉动内需,但是很多先进的酒店管理理念无法得以实施,上情下不达。另一方面就是我国对于酒店行业有着比较悠久的历史,很多管理方式与管理体制都采用传统的方式,这种方式对于现代人日益多样化的需求而言,存在着极大的不适应性。

(二)管理人员的问题

酒店管理人员管理意识比较淡薄,首先我国的现代化酒店行业起步比较晚,酒店的营业目标主要是为了经济效益,对于专业的管理人才需求并不是很大,我很多酒店对于管理人才仅仅看重管理的经验,对于酒店的大堂经理、管理层人员的招聘由于选择也仅仅看重管理经验,并没有注重其创新能力。在现代化的酒店管理当中,需要面对人们多元文化与多样需求,对于酒店管理人员自身的素质要求将越来越高。另外管理人员的工作意识比较淡薄,很多酒店的管理人员执着于任务目标以及客服的反馈,但是对于潜在的问题并没有解决,问题没发生过,并不代表以后不会发生,针对这一点,酒店管理人员根本不看重。

二、我国旅游行业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产品的问题

旅游行业被称之为“朝阳产业”,在我国旅游行业的发展当中,对于旅游产品的选择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模仿现象。比如欧美建筑比较兴起的时候,很多旅游区都将其酒店、商户、房屋都改造成了欧美的城堡建筑,并且存在着“仿而不像”的现象。而真正从游客的心理上考虑,到一个风景区旅游主要就是了解不一样的文化特色与风景类型,而如果盲目地模仿只能降低旅游区自身的价值。另外就是旅游产品过度依赖于人工的创造,大自然是最美的造型师,很多鬼斧生工的风景杰作是大自然经过几千年甚至几万、几百万年的光景形成的,人工创造不仅毁坏了风景原有的历史价值,还将人工美强行赋予了自然,这甚至是弄巧成拙,对于风景的浪费。

(二)旅游文化感淡薄

我国拥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对于旅游行业的发展而言,应该有着比较大的优势,单单就是名胜古迹就数不胜数,远的有秦皇兵马俑、近的有井冈山革命风景区。但是在现代人的思维当中,比较青睐现代文化与西方的文化。很多旅游风景区都改变了原有的文化价值,将西方文化与现代文化与之相结合,从而使得很多风景胜地“古不像古,今不像今”十分尴尬。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脚步不断深入,旅游业对外国友人的开放程度也越来越大,如果外国人来到了中国却看到了自己国家的建筑,那么这种旅游就完全失去了意义。中国的旅游应该注重我国传统文化的发扬与传承。

三、酒店与旅游行业的发展趋势分析

(一)酒店行业的发展趋势分析

根据西方发达国家酒店行业的发展现状来看,基本上可以预见我国酒店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首先就是集约化产业发展,对于酒店行业而言,只有集约化的管理才能将系统先进的管理体制予以实施,将类型企业采取兼并等方式,小型酒店会被大型酒店收购,组合发展成酒店整体产业。另一方面则是百家争鸣,各种创意性酒店行业兴趣,针对社会上不同群体的需求进行不同酒店的发展,比如情侣酒店、儿童主题酒店、青年旅社等,针对不同的受众开展不同的发展方式。最后就是多元化的酒店服务型人才,从客户的安全、舒适、贴心等方面出发,想客户所想,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在激烈的竞争当中找到立足之地。

(二)旅游行业的发展趋势分析

对于旅游行业的发展趋势而言,首先就是区域化的旅游产业整合,将旅游区域内的各种行业发展相结合,旅游娱乐区域化发展,比如餐饮、食宿、销售、房地产等行业的共同发展,由旅游行业大头,带动各行业之间的发展。另一方面就是文化旅游的兴起,这一点是对于旅游形式的改善,各区域内不同的旅游价值得到充分的运用,比如秦皇兵马俑、八达岭长城、革命风景区、历史古迹等,将中国的传统文化播撒向全世界,让世界各国的游客体会到我国文化的底蕴与魅力。最后就是文化产品自成一格,将每个地区的地理条件与环境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比如桂林山水、黄山奇石等自然风景区,将大自然的美融入人的眼中,不加以修饰。

结语

旅游与酒店行业是我国第三产业的支柱行业,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而言有着比较大的推动作用,而旅游与酒店行业的发展要遵循实际、继承传统、发扬文化,将自身独特的优势展现出来。

参考文献:

[1]周书云,方微.佛山美食旅游开发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4):82-87.

[2]任思璇.酒店与旅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形势的探讨[J].山西青年,2016(02):135-136,134.

篇5

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企业取得经济效益的前提。生产的安全与否将关系到整个企业的前途与命运。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电能的需求越来越大,电能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因此改善电力环境,确保电力生产的安全,可以有效的满足人们对电力的需求。文章对电力生产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措施。

2电力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不能严格贯彻执行《安全规范》等法律法规

《安全规范》详细系统的制定了企业员工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所有电力企业都必须严格遵守的规定。《安全规范》的确立有利于企业员工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进而产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由于企业员工在专业知识方面的欠缺以及长期积累的不良工作习惯,使得违规操作、违章操作等成了司空见惯现象。企业员工一系列的违规操作行为均有可能导致重大的安全事故。

2.2 电力工作人员的安全和责任意识不强

目前,我国对电力生产的操作仍需要依赖大量的基层工作人员,因此电力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成为影响电力安全的重要因素。如果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强,必然会造成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事故,甚至造成人身伤害。

2.3 电力企业内部缺乏有效的安全管理

对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而言,部分电力企业,往往只重视对大型工程项目的管理,而忽视自身的常规管理。近年来,相关数据统计显示,电力事故多发生在小型项目和分散作业中。对于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比较松懈,缺乏持续性和有效性。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具体工作的了解不够清晰,对于小的事情嫌麻烦,对于某些事情怕得罪人而不敢抓。对于某些已经发生的安全事故,往往迁就、姑息,处罚力度不够,难以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难以有效遏制安全事故的发生。

2.4 对安全工具缺少有效的管理

电力生产的安全运行离不开安全工具的保障作用。在电力生产的过程中,如果安全工具出现问题,同样会对电力生产的安全性造成影响。在实际操作中,对安全工具的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电力生产的安全工具存在质量问题,不符合相关的质量标准要求,如小型工具设备、登高工具等都存在质量问题;对安全工具的检测流于形式,仍然存在工具使用超期或损坏的现象;缺乏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不能科学规范的对安全工具进行有效操作,影响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

3 加强电力安全生产的有效措施

3.1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电力生产作业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但由于该作业的特殊性,使电力生产具有非常高的危险系数。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第一,建立完善的安全机制,将安全生产环节落实到个人,不仅可以保障电网的安全运行,而且可以才根本上保证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第二,建立完善的安全监督机制,各级安全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生产工作的监督,制定明确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目标责任书》,在企业内部形成相互监督的安全网络管理体系;第三,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定期对电力生产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通过相应的安全知识竞赛,提升电力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通过建立相应的奖惩措施,规范工作人员的操作行为,提升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电力生产的安全。

3.2 提高电力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具有较高的安全责任意识是进行安全生产的前提。电力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第一,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宣传,通过广播、网络宣传、张贴宣传标语等,帮助他们树立严谨的工作作风,营造安全生产的文化氛围;第二,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提升电力工作人员掌握和鉴别潜在风险以及处理应急事件的能力,开展关于电力安全生产的专门讲座并进行实战演练,以提高工作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第三,明确各级工作人员的责任,创建比较完善的安全责任网络体系,将安全管理工作切实落实到实处。

3.3 运用远程监控,提高监管水平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的不断发展,远程视频监控技术已被越来越多的运用到电力生产中。通过远程视频监控技术,工作人员能够实时监控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电力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远程监控技术的应用,有效降低了现场检测的危险性和现场检测成本,建立完善的远程监控系统,可以保证电力生产的安全有序运行。

3.4 加强现场安全管理

现场安全对于保证电力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在电力生产的现场,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要应该严格按照相应的操作规范进行操作,增强忧患意识,从源头上杜绝侥幸心理,自觉落实安全责任。在进行线路检修时,要对工作现场的安全措施和危险点进行分析,同时要保证检修线路处于停电状态,然后再开展其他工作。同样管理人员要认真履行安全监督职责,加强现场生产的安全管理工作,确保电力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

3.5 移动互联在电力安全生产中的应用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技术已被越来越多的应用的电力作业中。巡检作业、运行操作、安全工器具管理、应急处理等业务都具备了移动作业功能。移动互联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人工巡检、手工纸质记录等工作方式中存在的缺陷:如效率低,成本高等。此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强化现场作业的规范化管理,而且有利于提高现场作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篇6

关键词:绿色建筑工程管理;问题;解决措施

1 绿色建筑及绿色建筑工程管理概述

绿色建筑, 是近年来非常热门的一个话题, 集资源高效利用、可持续发展、节能环保为一体,推崇健康的生活理念。绿色建筑的主要目的就是实现低碳排放, 并综合考虑到减少垃圾生产、降低能源的消耗等因素, 使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建筑环境融为一体。因此,绿色建筑又被人们称为可持续建筑。

绿色建筑有三个特点。一是利用自然界中的各种资源,并且是高效利用。二是强调人类居住地的舒适度和环境质量。三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针。可持续发展实现的不仅是社会可持续发展, 并且要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

2 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热点问题分析

2.1 绿色建筑工程缺少必要的政策保障体系

尽管早在上个世纪末我国已经针对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环节相继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以及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来保证绿色建筑工程管理活动的监督实施, 但是仍然缺乏强制性的规定条款来约束绿色建筑工程的节能减排,这就导致现阶段的消耗浪费以及废气废渣等环境污染的现象。在技术实施标准化的问题上,虽然国家已经出台 建筑节能设计的强制性标准,然而对于其中的工程施工监管以及建筑材料应用的标准,国家却没能给出具体的规范细则。这使得绿色工程建设开发商执行起建筑节能设计的强制性标准来,通常浮于表面,刻意去规避不利于他们获取更多利润的规范操作。

2.2 管理部门缺乏协调性

在绿色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部门不仅包括建设管理部门,同时涉及到财政部门、人事部门、民政部门以及劳动部门等。所以在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多个单位共同管理的局面是客观存在的,而其问题在于这些部门中并没有牵头担责的负责单位,所以在管理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推诿扯皮的现象。同时在建筑工程管理方面管理人员素质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突出地体现在管理人员缺乏与绿色建筑相关的知识理论与实践,这个问题的存在导致了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水平与能力较低,无形中也给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并且影响了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效率。

2.3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我国在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建设中对国外的许多先进经验进行了借鉴,并结合自身的特点使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这些内容主要包括《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等。但是从整体上来看,我国当前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仍有较大的片面性与局限性,绿色建筑技术评价的适应面还仅仅停留在奥运建筑、住宅建筑以及公共建筑等层面,在针对不同建筑类型所作出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本身的系统性以及全面性相对缺乏。同时评价体系的内容也只是局限于对环境的保护方面,而对经济价值、健康价值、社会价值所作出的全面评价相对缺乏。针对这种情况我国应当进一步根据国情对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作出完善,从而为绿色建筑工程管理提供有力的保障与支撑。

3 加强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具体措施

3.1 通过法律政策的完善来加强管理部门宏观管控能力

政策体系的完善是确保绿色建筑以及绿色建筑管理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通过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能够对政府的行为与决策进行有效的规范,从而减少因为政府不当干预而对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产生不利影响。在此过程中,一是要重视法律体系的逐步完善。首先要通过对法律手段的运用来对市场行为作出规范,并在对建筑主体的权责关系进行理顺的基础上进行责任追究制度与理赔制度的完善。并且要重视对咨询服务业的应用与扶持并促使其发挥出应有作用,同时要建立起严格的行业准入制度与资质管理体系。其次要对相关法规作出修订。如在《城乡规划法》与《建筑法》等法律中加入与绿色建筑相关的内容,对已经有这部分内容的法律法规也要尽量进行补充与完善。再次有必要进行绿色建筑认证、评估、标识制度的建立,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分级评定,从而对市场的消费决策起到引导作用; 二是要加强执法力度。当前我国的大部分民众对建筑业法律法规的了解十分欠缺,同时建筑人员也存在知法犯法的情况,所以不仅要重视对绿色建筑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绿色建筑监督机制,同时要落实法律责任追究制度,对于建筑工程的管理部门而言必须对法律权威性作出维护,通过违法必究来保证绿色建筑标准的落实。

3.2 加强协调统筹,发挥建筑管理部门主导作用

对当前我国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部门协调进行加强对于形成强有力的绿色管理建立体系意义重大,在此过程中,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是建立专门独立的绿色建筑组织。通过对我国国情的结合建立起专门独立的绿色建筑管理组织可以有效的提高绿色建筑工程管理质量,绿色建筑管理组织隶属于当地建设委员会并有工程管理局负责,主要职务包括制定绿色建筑管理工作的发展战略以及标准体系,组织绿色建筑交流学习与研讨并对绿色建筑工艺和材料进行推广,同时帮助评估机构进行认证与评估工作; 二是积极进行绿色建筑交流平台建立,从而促进绿色建筑的合作与交流。我国绿色建筑以及绿色建筑管理工作的发展需要对国外经验做出借鉴,在此过程中加强与国际间的合作和交流对推动学习国外在绿色建筑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先进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通过绿色建筑交流平台的建立可以推动我国绿色建筑以及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取得良好的发展。

3.3 积极进行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构建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构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严守准入关。在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中,准入制度的实行十分必要,在此过程中要重视评估指标的建立,如果一方面不符合绿色建筑标准则应当对下一步评估进行直接取消,从而从根本上杜绝非绿色建筑项目的进入; 二是评价体系要确保操作的简单化,即评价体系的构建要容易被接受和理解。如果过于复杂则会直接影响评价体系的推行和应用。三是根据地区实际制定相应标准。我国各个地区在社会习俗、居住环境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所以在评价体系的构建中也有必要体现出地区差异性; 四是加强对评价工作的监管。加强对评价工作的监管能够有效地规范评价工作行为,防止舞弊现象的发生,所以我国可以通过对国外成功经验的借鉴来建立具有独立性的监管机构并对管理行为作出评估以保证评估体系的专业、公平、公正和公开。

4 结束语

综上,当前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势头较好,绿色建筑必将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但是在绿色建筑的工程管理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我们要加强对此方面问题的重视,并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法,把问题解决好,保证我国绿色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惠菁.绿色节能建筑技术在亚热带地区超高层建筑中的应用[J].建筑学报,2009(09).

篇7

【关键词】电力系统;通信电源;问题;策略

通信电源是通信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全、可靠、稳定、高效以及不间断地向通信设备提供能源是其设计目标和核心利益。在通信行业中,电源通常被比喻为通信系统的“心脏”。

我们必须在主观上足够重视通信电源问题,并创造良好的客观运行环境,同时做到专业化、制度化的管理,先进化的设备、技术,现代化的操作、维护,才能保证通信电源系统和通信系统的安全生产运行,确保通信的可靠畅通。

1.目前电力通信电源的使用及要求

在电力通信系统中,通信直流电源可以说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其电源系统通常由交流部分、整流器、直流分配部分、蓄电池组以及监控模块等按一定关系组合而成。

目前,电力通信直流电源使用的是48V的高频开关电源和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这对电源系统的维护是有重要意义的。

不过,为保证电力通信方面直流电源真正的可靠稳定运行,不间断地为通信设备供电,还需要不断总结和提高电力通信直流电源的运行维护经验和水平。

2.电力通信电源的使用存在的问题

目前电力通信系统中电源的使用中所存在的问题应引起电力系统足够的重视,因为一旦通信直流电源产生故障,通信设备就会中断供电,即引起通信电路中断,这势必会影响系统中信息的正常传输,一般情况下通信系统将全部中断。

2.1电源的维护不当问题

随着电源系统的不断发展,其中设备也随之增多,设备故障点也在增加,系统正常运行、通信指标的保障概率也在降低,这也必然的增加了电源系统的管理和维护的难度。

由于蓄电池组通常作为后备电源而存在,负责维护工作载电力通信直流电源,而现在使用的多为密封式的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其在一定程度上免除了开口铅酸电池的测比、配比、添加蒸馏水等工作,减少了维护工作量。

2.2系统中设备的增多,增大了机房维护难度

目前,在大多数的电力系统中均存在机房汇总交流、直流混用的情况,即其中交流用电设备与直流用电设备共存,这导致机房中通常既有使用48V直流电的设备,同时也有使用220V/380V交流电的设备。而机房中电源系统等与其它设备的布置问题也需重视,因近来发生的机房严重火灾事故多与电源布置、使用等直接相关,且其安全隐患现在仍一直存在。可以说,随着通信电源的不断演变与改进,其对机房的维护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不能再机房及设备维护上跟上电源的发展步伐,则很容易造成事故的发生。

2.3设备投资大,损耗能量多

目前大多数电力通信系统各种都采用的交流电设备,这使得其无法直接利用现成的直流供电电源提供的48V供电资源,而需要配置一系列的交流变电设备,这一方面增加了设备的投资,另一方面需将市电进行多次的AC-DC、DC-DC、DC-AC电流变换,造成了大量的能量损失浪费,不利于环保等工作的进行。

要精心管理通信电源生产用电并确保其环境适宜,其消耗的能源非常巨大,同时其设备资源丰富,通信电源中设备种类繁多、数量大,这也相应需要消耗较多的能量且需要巨大的投资。

2.4运行稳定性及安全性问题

在机房中交直流用电设备共存,其电源电缆,设备信号电缆等的布线将不可避免地出现平行、交叠,有时甚至会捆绑在一起。而电源系统和用电设备的交流与直流之间、强电与弱电之间将由于电磁感应现象而存在一定的相互干扰。同时,电源系统及通信设备还有卡板等的工作与直流状态,工作电压低、电流小,使得设备极其敏感。

电源系统常处于高电压、大电流、使用易燃油类和防雷保护等特殊环境中,因此其安全防护方面存在一定的隐患。电力行业多次因电源故障而引起了重大的事故。

3.应对策略探究

3.1给于更多重视,加大维护力度

从电源专业本身来看,考虑到要保证通信质量、生产安全以及财产安全,必须提高对通信电源的重视,并要注重建设、运行、管理与应用研究相结合。为了保证通信网中供电满足其质量要求,应对电信网的电源系统和设备的各项技术指标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维护测试和调整,以保证通信电源始终处于良好的维护技术指标中。作为电力通信系统中的维护人员更应及时主动地对电源系统进行维护,并按照维护要点做好维护工作。交流电源系统的保养维护主要在于防过电压和防雷,同时注意备用交流电源的可靠性维护保养。

例如对蓄电池组进行定期检查,若结果不符合标准,则应及时维护调整或与厂家联系解决;在日常巡视维护中若发现蓄电池有明显发热现象也应立即与厂家联系进行处理。

3.2进行模块化、自由组合

由于多组供电电压需求的不断出现,低电压、大电流的要求,以及功率密度大幅度提升,所设计的供电方案和电源应用方案也应相应地呈现出多样性以满足需要。进行模块化和自由组合将有利于满足该方面的需求,模块化即把电力通信系统中的一些相关部分做成模块,它同时包括功率器件的模块化,以及电源单元的模块化。

3.3实行集中监控,使用新的供电方式

对于现代电力系统而言,其维护工作大多通过远程监测与控制来实现,以便进一步提高维护的及时性、有效性,并尽可能减少人力物力的投入。这一方面要求电源可自行进行监控,另一方面还需要其系统能与远程维护中心通过网络进行通信,从而实现集中监控。监控系统的数据采集将根据不同的电源设备设置不同的设备监控单元,从而构成相对地理的数据采集系统,采用集中监控后将更有效的取代目前电源系统的运行模式,而智能设备的监控模块自身即可构成数据采集子系统。

同时,相应于电源小型化,可替代使用一些新型的供电方式,一般应尽可能实行机房间分散供电,如设备特别集中也可采用电力室集中供电,而对于大型的高层通信大楼则可采用分层供电。

3.4开发自动化、智能化电源系统

电力系统可大力开发自动化、智能化的电源系统,以做到使电源进行电池自动化管理,自诊断故障并自动进行故障报警等,并使智能化其自备发电机。正是电源系统的创新,促进了电源技术的全面迅速发展。通过自动化、智能化的电源系统来及时准确掌握通信电源系统的工作和运行情况,可以保证通信电源一直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同时确保通信的安全畅通。

4.小结

电力通信系统的发展日新月异,因此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其所带来的问题,做好电力通信电源的维护,解决其带来的问题显得十分重要,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运行维护水平,以满足电力通信电源的快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酒店管理;ERP系统;现代酒店

一、ERP系统的含义及其运用

ERP系统是企业资源计划的英文简称,ERP系统建立在信息基础之上,把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方法相结合,为管理者提供了一个较好的管理决策平台。ERP系统追求创新,并且适应了市场环境迅速变化的要求。ERP系统主要是对财务、物流、人力资源等核心部分进行管理,并把公司的各个业务之间直接联系起来。ERP系统的特点为集成性、先进性、统一性、完整性、开放性等。ERP系统运用于酒店管理中,改革了酒店管理的理念,创新了酒店管理模式,完善了酒店管理的业务流程。

二、现代酒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酒店资源无法有效配置在现在的酒店管理中,对酒店管理的配置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并造成资源的浪费。针对酒店的工作岗位应当配置对应的人数,对于简单的工作并且工作时间短的人员可以采用一个人身兼两个职位的方法。酒店管理者对酒店的人员工作情况进行严格的监督,督促员工认真的工作,时刻不能放松。例如在客房的打扫方面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规定每个人一天至少打扫几间客房才能达到要求,对于工作好的人员可以实行奖励制度,这样员工可以在工作中更加的积极,工作的效率才会不断的提升。根据实际的岗位安排适当的人数,这样才能使得人员分配更加的合理,不会造成管理资源的不合理配置情况。这样不仅提升酒店管理资源的合理配置,也可以使得酒店的服务更加到位,客人对酒店的服务才能更加的满意。2.酒店员工流动性大在酒店的管理中对于人员应该进行恰当的管理,减少酒店管理人员的流动性。酒店人员的流动性增加从侧面证明酒店的管理存在问题,身为酒店的管理者应该反思酒店在员工待遇方面存在的问题。酒店管理人员熟知酒店的管理流程,酒店出现任何的问题,可以借鉴之前的处理情况进行解决,但是酒店的流动性增加就使得酒店的新人员逐渐增加,对酒店的管理方面不熟悉,在解决问题方面的效率会下。随着酒店ERP系统的应用,使得酒店的管理更加的全面和完善,但是新的工作人员在面对ERP系统时,酒店应该对管理人员进行适当的培训然后才能上岗。ERP系统可以减少酒店对于员工的培训时间、对于酒店人员的管理更加的高效、对于酒店的人、财、以及信息可以进行更好的管理。

三、现代酒店管理中ERP运用成效

1.完善了酒店管理的服务质量随着在酒店的管理中应用ERP系统,使得酒店在管理方面更上一层。ERP系统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对于酒店的管理人员进行恰当的安排,这样在解决问题方面会更加的快速合理,第一时间帮助用户解决问题,赢的用户的认可,让每一个用户在酒店的管理中感觉到满意,这样才能增加酒店的客流量,才会有更多的人在酒店住房,从而增加酒店的收入。采用ERP系统可以对于之前曾经在酒店住宿过得人员,下次在酒店进行住宿可以减少手续的麻烦,因为ERP可以存储用户的信息,这样在酒店住宿办理时间方面有很大程度的帮助。2.提高了酒店的经营效率ERP系统运用于酒店管理中,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运营成本,并且酒店运营效率有了很大的提升。ERP系统把酒店中所有的业务连成一个完整的业务链,让酒店管理更加便捷。ERP系统提高了酒店数据资料的精准性,使得数据源更加标准化和信息化。ERP系统运用于酒店管理中,酒店管理者可以直接通过数据分析每一层的经营情况,从经营情况中了解每一个员工工作情况,从而更好的对整个酒店进行管理。酒店中若信息数据不精准,不仅会影响到酒店的管理,也会让酒店从中损失很多,酒店的经营效率自然会下降。ERP系统提升了酒店管理效率,改变了原有的酒店管理理念,完善了酒店管理流程。3.减轻了酒店管理者的工作负担ERP系统运用于酒店管理中,减轻了酒店管理者的工作任务。在原来的酒店管理中,需要每一个酒店管理者亲身去检查每一处,甚至对员工的管理都要亲力亲为。这样酒店管理者工作压力大、任务也非常多,让酒店管理者产生厌倦心情。现在ERP系统运用于酒店管理中,管理者通过信息资料与数据,更好了管理酒店,甚至酒店管理者坐在办公室中就能快速了解到整个酒店情况。现在大学中学生学习酒店管理专业主要还是从ERP系统开始学习,酒店中也已经开始普及ERP系统。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ERP系统的运用促进了酒店又快又好的发展。由于我国目前第三产业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人们对于酒店的需要量越来越大,对于酒店的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我国高级酒店管理的人才并不是非常充足的。酒店管理中出现了酒店资源无法有效配置、酒店员工流动性大等问题,这都需要管理人员合理管理酒店。ERP系统的运用不仅解决了以上的问题,还有效地提升了我国酒店管理的标准,促进了酒店这一行业的发展。ERP系统使得酒店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脱颖而出,完善酒店一条龙的服务。若酒店单纯只是运用ERP系统也是不够的,酒店需要增强消费者的满意度,只要消费者满意率提高了,才有可能让酒店业绩一直处于最高处。

参考文献

[1]黄旭.酒店企业服务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商贸,2014,5(23):90-91.

[2]赵奕.现代酒店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分析[J].中国经贸,2015,14(18):22-23.

[3]常恒山,赵玉田,李彦飞.现代酒店管理中ERP的运用[J].江苏商论,2016,15(22):46.

篇9

关键词:酒店管理;实践性教学;问题

酒店管理属于旅游管理专业范畴,其往往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重点专业方向之一而存在。对于当今高职酒店管理课程模块来讲,客房、前厅以及餐饮是其核心组成内容。实践性教学不仅是客房、前厅等专业课程的突出特色和必要内容,还是旅游管理学院开展职业教学的基础性要求。本文通过对当前酒店管理实践性教学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为当代酒店管理教学提供前瞻性的解决思路。

1酒店管理实践性教学问题分析

1.1忽视不存在实验学分的实践性教学

酒店管理课程模块一般都设有实践性教学环节。按实践性教学课程的重要性,有些课程设置实验学分,而有些未设置实验学分。设置实验学分的课程往往会有更为先进、充足的资源设备作为支持,而未设置实验学分的正好相反。面对这种现象,多数教师在开实践性课程时,会不自觉地依据课程的重要性将重点放在设置实验学分的课程上,而忽视对其他课程的教学。

1.2实习方和接受实习方目的不统一

实习作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关键一环,其通常是考核学生是否能顺利获取毕业证的重要内容。旅游管理专业的实习地点往往是一些三星级以上的酒店、宾馆等,通常涉及酒店、宾馆客房部、工程部、康乐部、前厅部以及营销部等部门。通过实习,学生能够对饭店、宾馆以及酒店的管理办法进行系统了解和熟悉,从而培养其运用专业知识技能解决酒店问题的能力,促使其知识的巩固、开拓,从而为其今后步入社会做好铺垫。从教学角度出发,酒店实习是一次系统实战的练习机会。然而,酒店接收大量实习生的主要目的很简单,就是降低用工成本。这其中还有一项原因就是通过校企联合能够实现对企业信誉度、知名度的提高。实习方和企业间的目的本身就存在较大差距,如果双方不能做出让步,各执己见,那么校企合作的优势就难以得到发挥。实际上,实习生实习期间,在各个部门换岗的频率极低,酒店给予学生的只是锻炼劳动技能的机会,而不是锻炼管理能力的机会。最终,实习方自动放弃实习目的而做出让步,这从根本上损害了实习生的权益。

2提高酒店管理实践性教学效率的解决思路

2.1高职教学向本科教学的过渡需要过程

过去,旅游管理专科往往将重点放在酒店管理上,将职业技能培养作为关键目的。转成本科后,在进行本科教学计划制订时,虽然科学地将本专科与培养目标方面的区别进行了考虑,然而基于师资力量的薄弱性,本科的总体教学质量一步到位几乎是不可能的。首先,酒店管理课程模块作为现代旅游管理专业的关键内容,以往将“技能”作为主要培养目的的课程已经被当作特色而保留下来;其次,为了满足专业建设需求,虽然相关部门对新课程板块进行了拓展,然而师资力量依然较为薄弱,这难以满足新课程的开展需求。因此,高职教学在向本科教学过渡时,不能一蹴而就,而应该合理统筹多方力量,提升过渡的过程性,从而为酒店管理实践性教学效率的提升提供合理前提。

2.2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为毕业生实习提供更多优质的机会

首先,在开展实习教学前,应确保全部实践性教学课程已经全部开设。因为以往发生过学生在实习之前并未接触过与客房及饭店前厅管理相关的课程,而实习生被安排到的工作又正好与其相关,导致学生对实习内容非常陌生。学生在实习期间已经接触了该方面的内容,然而,在返校之后又对这方面课程进行了学习,可以看出这个顺序是缺乏合理性的。教学和实习的脱节问题,使得实习质量、教学质量都难以得到合理保证。其次,实习内容应对旅游管理专业进行全面体现。实习基地不仅应包含星级酒店,还应该涉及旅行社。因为对于酒店、旅行社来讲,彼此之间都存在着紧密的业务往来。实习的目的是全面考核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的扎实程度,所以把实习基地限制在星级酒店的做法是不合理的。

3小结

综上所述,提升酒店管理实践性教学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对于现代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相当关键。作为现代不可或缺的人才培养基地,高职院校应积极为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做好校企联合工作,为其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从而在市场上立足提供重要支持。

参考文献:

[1]吴爱芹.酒店管理实践性教学中的问题及反思[J].中国经贸,2015(21):93.

篇10

(大连大学旅游学院,辽宁大连116622)

摘要:酒店管理信息系统是酒店管理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其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本文在对酒店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实验项目的设计原则进行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了该课程的实验教学体系。

关键词 :酒店管理;信息系统;实验项目;设计

DOI:IO. 16083/j. cnki. 22 - 1296/g4. 2015.08. 032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 2015) 08-0070-02

一、酒店管理信息系统实验项目的设计原则

酒店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高度相结合的课程。在理论方面,课程着重讲解酒店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而在实践应用能力培养方面,既要强化学生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巩固理论知识,又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酒店经营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实验教学效果的好坏与实验项目的设计密切相关,实验项目是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验教学内容的基本单元,只有科学、合理地设计实验项目,才能保证实验教学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酒店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实验项目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实验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实验使学生验证、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并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酒店经营管理中的信息化问题。因此,实验项目的设计一要符合“理论一实践一理论”的认识规律,要在理论的指导下设计实验项目,通过实验加深对理论的认识和理解,不能也不应该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分离。那种单纯靠通过安排几次实验就期望能够达成教学目标的想法是不切合实际的。二要从课程目标出发,整体设计实验项目,并形成体系,单个实验项目在设计上要突出培养学生某一方面能力或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并且要注意单个宴验项目相百间的衔棒与融合.最终形成完整的实验体系,以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全面系统掌握相应知识的教学目的。

(二)一致性原则。目前,由于各高等学校酒店管理本科专业建立的时间较短,相应地对酒店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实验项目的研究也较少,还没有形成该课程实验教学的标准、规范以及通用的教学模式,这就为教师进行该课程的实验教学提供了充分的自主选择权。教师在选择实验项目时,一定要注意和遵循一致性的原则,即实验教学内容要与理论教学内容相一致,实验项目的安排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和能力,不能也不应该超越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来设计实验项目。目前,酒店管理专业的招生大多是文理兼招,而且在课程体系设置上除计算机基础知识外,数据库技术、计算机语言、软件开发等课程大多设置为选修课程,因此,实验项目的设计一定要与学生掌握的计算机知识和酒店管理知识相匹配,与理论教学内容相一致,绝不能将实验课程简单地变为计算机甚至软件开发课程。因此,设计出一套与学生知识相匹配、与理论教学内容相一致的实验教学项目尤为迫切和重要。

(三)应用性原则。酒店管理专业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本科专业,其专业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围绕专业目标的课程目标就更要注重应用性。具体到酒店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就是让不具有酒店经营管理实践经验的在校学生深刻理解在酒店经营管理领域中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途径、方式和方法,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酒店进行经营管理工作。因此,为凸显课程的应用性,实验项目的设计应该从酒店经营管理的实际出发,尽可能选取酒店经营管理的实际案例及酒店应用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作为教学材料和教学软件,在实验教学中,使学生能够切身感受到酒店的实际经营管理环境,并在实验中培养学生发现酒店经营管理实际中的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酒店管理信息系统实验项目的设计

酒店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是:使学生初步掌握酒店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知识,对酒店信息管理技术有一个全面的清晰框架概念,从信息系统的角度来审视、考虑和处理酒店管理中的各种问题,了解和掌握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在酒店管理中的应用。在熟悉对象的前提下,掌握酒店信息管理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概念、基本应用原则和操作方法,了解和掌握酒店管理信息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基于这一目标,我校酒店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共安排48课时,其中理论讲授16学时,实验教学32学时。根据学生计算机和软件开发知识水平的不同,按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设计了一套由三个基本模块和一个拓展模块构成的实验教学体系,具体实验项目如表1所示。

模块一安排的是一个综合型实验,要求学生根据已学习过的酒店管理方面的前导课程,以小组为单位,系统地总结和归纳酒店经营运行中的各种业务的操作流程,在各种操作流程中分析资金、信息等流动过程,设计出酒店管理信息系统各功能模块的内容。

模块二采用目前我国高星级酒店普遍使用的Opera PMS客房管理系统进行演示和操作实验。在教学中按酒店业务流程,采取贴近酒店实际经营中的案例进行软件操作过程的演示,并设计系列、连续的问题由学生进行操作,解决这些问题。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学生熟练掌握Opera PMS各项功能的操作,以满足学生毕业后从事酒店管理工作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