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治理调研范文

时间:2023-10-24 18:02: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市治理调研,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城市治理调研

篇1

我县城区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9.5平方公里,辖6个街道办事处,15个行政村,城区常住和暂住人口9万余人。建成区内“七纵五横”主要道路12条,次要道路30余条;主次道路路面应扫面积110万平方米,实扫面积68万平方米;水冲式公厕15座,旱厕100余座;城区中心区域日产生活垃圾、粪便300余吨。

我县的城市治理工作主要涉及7个部分(***局、建设局、工商局、公安局、交通局、环保局、市场发展中心)和1个乡镇(城关镇政府)。按照职责分工,***局是我县城市治理工作的主要职能部分。该单位具有市容市貌治理职能,具体工作就是查处乱贴乱画、乱设广告、乱搭乱挂、乱堆乱放等有碍市容的违法违规现象;城建局的主要职责是对城市建设进行整体规划,并对出租车市场进行治理;交通局主要治理公交车和机动三轮车的乱停乱放题目;公安局***队对机动车辆进行治理;工商局主要负责店外经营、户外广告和无证照摊贩的治理;环保局负责噪音污染和烟尘油烟污染;市场发展中心的职责范围是卫生街北段菜市场四周和西关产业品批发市场四周的治理工作;城关镇环卫办负责城区市容环卫工作。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这些城市治理职能不是有关单位的主要工作职责和主要工作业务,有关单位对城市治理工作不够重视,疏于治理现象比较常见。

二、存在的题目

由于城市治理职能相对分散,存在多头执法、多头治理和专职部分执法主体缺位现象,导致了相关单位在工作中推诿扯皮,治理不力,市容环境混乱无序,占道经营、店外经营、车辆乱停乱放、乱倒垃圾等脏、乱、差现象屡禁不止,社会反映比较强烈。

1、占道经营、店外经营屡禁不止。由于我县市场建设步伐滞后,城区缺乏必要的瓜果、蔬菜、饮食、农贸等专业性市场,使得市场治理不规范,不到位,占道经营、店外经营屡禁不止。特别是早、中、晚职工上放工、学生上下学时段,卫生街北段菜市场、城关派出所西侧十字路口四周、正大商厦前十字路口四周、东门十字路口四周、岳飞铜像四周等一些重要交通路段和贸易繁华地段,小商小贩随意摆摊,星期天、节假日甚至占据道路中心,不仅影响市容,而且严重阻碍城市交通,给广大群众出行和生产生活带来严重不便。

2、机动车辆乱停乱放现象比较突出。这种现象的出现,既有相关部分监管不力的原因,也有城市基础设施滞后的因素,截止目前,我县没有对机动车停车场进行规划,机动车乱停乱放现象非常普遍。出租摩托三轮车有的在慢行道停放,有的在十字路口中心停放;客运出租车、客运公交车也不按规定地点停靠,无论是快车道还是慢车道,乘客招手即停,不遵守交通规则;尤其是商店、饭店门前,自行车随意乱放,机动车随意乱停,不管是否侵占城市道路,是否影响行人和其他机动车辆通行,乱停乱放车辆十分随意。

3、户外广告、小广告、城市牛皮癣现象屡见不鲜。由于***局、工商局在广告治理方面职责不明,好象是人人都在管,实在人人都没有具体管,影响了对户外广告、小广告、城市牛皮癣的治理工作,城区乱设广告、乱贴乱画甚至将广告牌搁置在道路上的现象并不少见,影响了市容市貌的整洁美观。

4、城区整体卫生状况差。我县垃圾中转站、垃圾处理场等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不能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集中治理和密闭化存放、密闭化运输以及无害化处理,直接影响城区环境卫生质量的改善和进步。具体表现:一是垃圾点规划设置不公道,多数地方沿路存放,治理粗放;二是公厕卫生打扫不及时,消毒不规范,卫生状况不佳;三是城区背街小巷、生活小区和城乡结合部位,存在漏清漏管现象,道路无人清扫,垃圾清运不及时,有的甚至长期堆积,垃圾围城现象比较突出,环境卫生状况令人不满。

三、题目存在的原因

城市环境脏、乱、差现象的出现,既有主观上的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因素,主要表现是:

1、治理观念落后。重建设轻治理,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重城市建设轻环境保护,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利益,重利益主导轻生态主导。由于治理向利益让步,规划向开发让路,环境向建设低头等落后的城市治理观念的存在,导致乱摆卖、乱张贴、乱停乱靠现象不断产生。

2、治理体制落后。城市治理职能分散在***、交通、工商、建设、公安、市场发展中心、城关镇等部分,治理机构重叠,政出多门,条块分割,多头治理,责权不明,职能交叉,关系不顺,造成重复治理、无人治理、交叉治理综合症。财权在“条条”,事权在“块块”,建、管、养一体,等、靠、要并存,僵化落后的城市治理体制严重制约城市功能的发挥。

3、治理机制落后。(1)执法保障机制不健全。***执法职员没有同一的执法标志,执法车辆也陈旧老化,在执法过程中没有严厉性和权威性,治理职员在纠正违法违规行为过程中,会碰到围攻、辱骂、甚至遭受殴打等现象,暴力抗法、执法受阻事件时有发生。据不完全统计,仅从2002年5月县城市治理局成立以来,就发生此类事件32起,造成***执法职员16人(次)住院治疗。其中,1人肋骨骨折,达到轻伤标准;***执法车辆被扣和损毁1次5天。保障机制的缺失,不仅严重阻碍了城市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对执法职员的人身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2)职员少,工资低,任务重,经费少的矛盾比较突出。县***局是我县正科级事业单位,编制36人,现在岗职员21人,其中,局机关8人,为财政全供;一线执法治理职员仅13人,财政供给80%的工资;每年的办公经费3.1万元。受资金限制,局里没有基本的办公设备,如电脑、打印机等。截止目前,13名正式执法职员工资欠发18个月(20**年12月至20**年5月),20%工资差额欠发6个月(20**年2月至20**年7月),7名临时职员工资欠发24个月(20**年12月至20**年5月,20**年2月至20**年7月)。而县城建成区面积现已达到9.5平方公里,城区主要干道“七纵五横”和环城道路已经达到13条,市容治理范围较广,工作任务相对较重。尤其是人民路、1**国道城区段等代表**形象的重要地段,需要投放大量人力、物力,然而治理气力与工作任务相比较,气力薄弱,任务较重,悬殊较大。依据目前的职员状况,县***局仅能维持治理人民路、政通路中段等几个重点路段,其他主要道路和次要道路则无力顾及,在治理上存在空缺点和空缺区。城区环卫办公室现有职工178人,正式工15人,临时工163人。其中:清扫工75人,清运工28人,清掏工30人,行政治理和收费职员45人。清扫工月工资300元,清掏工400元,清运工1600元(自带三轮车和两名工人,车辆燃修费自负)。由于工作量大,待遇低,环卫工人人心浮动,偶然还出现罢工事件。环卫办公室主要负责城区80万平方米(东至绕城公路,南至老木材公司,西至1**国道,北至水厂)路面的清扫、保洁,城区560个垃圾点的垃圾清运,116座公厕(其中:11座水冲公厕)、2**座家庭私厕的清掏、冲洗和打扫,日清运生活垃圾300吨。同时负责城区机关、企事业单位、门店、摊点等垃圾处理费的收缴。随着城市框架的拉大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其工作量将进一步加大。(3)车辆、设备陈旧落后,不适应高质量城市治理的要求。***执法车辆燃油维修用度、调查取证摄像设备费都没有着落,工作不能正常开展。该局2辆执法车辆(松花江面包车)分别购买于2000年和2002年,行驶里程均已超过50万公里,车体老化,毛病百出,在正常执法过程当中经常出现故障,执法职员推车现象经常发生,给正常执法和快速反应、查纠违章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20**年11月县政府调配给该局1辆普通型桑塔纳轿车,现已接近报废年限,不能正常使用。环卫办公室目前的设施也不能满足日常工作的需要,除自有车辆和设备以外,另外租用14辆三轮车和两辆粪便车。

4、治理手段落后。治理手段简单,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忽视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宣传教育手段的综合运用,治理方式停留在经验式治理、题目式治理、运动式治理、突击式治理、粗放式治理上,缺乏系统治理、目标治理、网络治理、标准治理、前置治理等现代治理手段,城市治理的指挥系统、决策系统、执行系统、控制系统、保障系统、监视系统、评价系统不健全,功能难以发挥。

5、治理评价标准落后。没有一套科学、系统、完整的城市治理评价指标和专业化评价机构。自上而下的检查评选,由于缺少群众广泛参与,使城市治理工作运动化、形式化,使中心区与边沿区、重点部位与非重点部位、主要路段与非主要路段、节假日与非节假日、检查前与检查后,在城市治理效果上形成强烈反差。

四、建议和对策

现代城市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包括生产、生活、环境各类基础设施,又包括城市规划治理、建设治理和功能治理。规划治理是龙头,建设治理是基础,功能治理是保障。建设与治理同等重要。为切实进步城市治理水平,有效改善城区市容市貌,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题目,做好工作。

(一)理顺城市治理体制,健全治理机制,完善城市治理职能。

1、成立汤阴县城市治理综合执法局,推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建议参照鉴戒郑州、安阳、林州等市、县经验,将与城市市容和环境秩序密切相关、密不可分的市政治理、园林绿化、市容环卫等方面的行政处罚权,工商行政治理方面对无照摊贩和店外经营的行政处罚权、户外广告的治理审批权,公安交通治理方面对车辆乱停乱放等侵占道路行为的行政处罚权集中到县城市治理局,由县城市治理局同一行使行政处罚和治理职能,建立“精简、同一、高效”的城市治理综合执法、综合治理新体制,切实解决多头治理、多头执法和推诿扯皮题目,进步工作效能。2、增加编制、经费,配备必要的执法车辆。建议参照我市城市治理执法局和**(98人)、**(125人)、**(146人)等兄弟县(市)的情况,根据我县城市治理实际工作需要,增加编制和职员,加大投进,保障经费,扩大治理范围,落实治理任务,消除城市治理空缺点和空缺区;3、理顺城区环卫治理机制,建立城区环卫治理的长效机制。建议成立***环境卫生治理办公室,作为我县环境卫生治理部分,使其具备行政主体资格,以利于工作的开展。或将城区环境卫生治理职能和现有环卫队伍由城关镇整体移交县***局,由县***局同一组织实施城市市容治理和环境卫生治理工作;建议实行分级治理制度和城区“门前三包”责任制,将各单位门前的路段实行专业化队伍治理和各级各部分、街道、小区等社会气力治理相结合,在节假日和重大活动时进行集中清理,明确责任,建立赏罚机制,形玉成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打破公用企业事业化、政企不分、垄断经营模式,在行业内部引进竞争机制,实行公用事业企业化,将一批公用设施养护和治理权、公用卫生设施治理权等向社会公然招标,如树木绿化治理题目,城市保洁题目,将其推向市场实行专业化治理,市场化经营。政府只负责监视治理企业的正常运作,以利于进步治理效率,降低治理本钱,减轻财政负担。

(二)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

在财政条件答应的情况下,建议县政府将蔬菜、瓜果、饮食、农贸等专业性市场建设,机动车辆停车场建设以及垃圾中转站、垃圾处理场、公厕等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纳进县城总体建设规划,与城市建设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施工,不断加强基础设施硬件建设,完善城市功能,促进城市治理水平进一步进步,环境面貌进一步改善。

(三)实行路段治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对人民路、政通路、1**国道城区段等重要路段,明确具体职员负责,要求天天巡查一次,每十天对全县路段巡查一次,每月进行一次检查评选,实行以职定岗、以岗定责,制定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使制度、机构、岗位、职员有机结合,加强协调配合,形成职责明确、齐抓共管、全面覆盖的良好局面。

(四)建立360°和360天的城市治理作业机制。建立360°的全方位城市治理作业机制,在城市治理上没有重要路段与非重要路段、重要街道与非重要街道、重要地区与非重要地区之分,城市治理必须全覆盖,不留死角。建立360天全日制城市治理作业机制,在城市治理上没有白天与夜晚、上班时段与休息时段、节假日与非节假日之分。

篇2

【关键词】美沙酮维持治疗吸毒艾滋病调查

中国图分类号:R18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8-016-02

Investigation on Methadone Maintenance Theatment in 196 Herion Dependent Patients in Yancheng

ZHU Fenggang; LI Zhiyong; JI Kang; FANG Juan; GAO Ming; YUAN Zhonghang

(Yandu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Yancheng ; jiangsu ; 224002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understand methadone maintenance treatment patients of demography, drug addicts behavior, sexual behavior, and so on.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in the future. MethodsUsing questionnaire to survey the methadone maintenance treatment of 196 drug addicts. Results84.18% of men and women 15.82%. Results the positive rate of HIV antibody test, HCV antibody test, Syphilis RPR and ELISA test, the most recent detection of urinarytest were 0%, 56.90%, 6.12% and24.49% respectively. Before treatment intravenous drug users, Needle-sharing and condom utilization ratio of recently sex were 72.96%, 9.69% and 55.09% respectively. ConclusionDrug addicts who have high-risk behaviours HIV infect HIV and HCV more likely.It is proposed to strengthen health education and behavioral interventions in the prevention of HIV/AIDS, HCV, syphilis, etc.

【Key words】methadone maintenance treatment (MMT)druggingAIDSinvestigate

美沙酮维持治疗是针对海洛因等阿片类依赖者采取的一种替代治疗方法[1],主要是控制海洛因成瘾者滥用以及经共用注射器传播艾滋病、丙型肝炎等疾病较为有效的干预措施[2]。为了解盐城市维持治疗门诊入组治疗人员的基本情况,为开展行为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我们对进入门诊接受治疗,并且2010年5月份还在服药的196名吸毒人员进行了有关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2008年10月~2010年5月进入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参与治疗且在调查期间还在治疗中的海洛因成瘾者。纳入标准:研究对象均符合《滥用阿片类物质成瘾者社区药物维持治疗工作方案》规定的受治者条件。

1.2调查内容本次研究使用美沙酮社区药物维持治疗评估基线调查表和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干预项目基线调查表,在原表基础上,经过修改增加整合为一种表格。主要内容包括8个部分:⑴一般情况;⑵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⑶药物滥用情况;⑷参加门诊入组和治疗途径情况;⑸与安全套使用情况;⑹社会家庭功能情况;⑺门诊实验室检查情况;⑻对门诊满意度和建议等情况。

1.3调查方法在尊重、保密、无伤害的原则下,由调查人员根据调查表内容与患者一对一进行深入问卷调查;同期入组238人,未调查已脱失的有37人,问卷回收后,剔除不合格表格5份,实际有效调查196人。采集每人静脉血5ML,分别由盐都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HIV、HCV和梅毒检测,梅毒阳性者,再使用RPR定量检测。

1.4统计学方法用EpiDate 3.1软件包录入,用SPSS10.0软件包统计处理,主要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2结果

2.1人口学特征196例中男性165例(84.18%),女性31(15.82%);最小年龄20岁,最大年龄49岁,平均年龄(32.80±6.46)岁;汉族193例(98.47%),少数民族3例(1.53%);职业:以待业为主95例(48.47%)、其次为小业主或个体63例(32.14%)、工人或商业服务22例(11.22%)、其他16(8.16%);文化程度:小学以下26例(13.27%)、初中105例(53.57%)、高中或以上65例(33.16%);婚姻状况:未婚78例(39.80%) ,已婚100 例(51.02%) ,离异或丧偶18例(9.18%)。

2.2吸毒行为调查196例,首次吸毒年龄14~19岁的40例(20.41%)、20~29岁120例(61.22%)、30~39岁36例(18.37%);吸毒时间少于5年43例(21.94%)、5~10年97例(49.49%)、10年以上56例(28.57%);吸毒方式为单纯注射143例(72.96%)、单纯口吸39例(19.90%)、注射和其他方式混用14例(7.14%);承认共用过注射器19例,占静脉注射9.69%;毒资来源是家庭或朋友供给132例(67.35%)、其他来源64例(32.65%),平均每天花费321元。最近一次尿检阳性48例,阳性率24.49%,承认服药期间还偷吸者38例,占19.39%。

2.3196例被调查的吸毒者中167例(85.20%)承认最近一年有过, 29例(14.80%)否认最近一年有过。有固定性伴的135例(68.88%) ;有两个以上性伴的38例(19.39%)。在回答是否因为吸毒和别人发生过时均为否。最近一次发生时使用安全套的92例,占55.09% ,最近一次商业性时使用安全套29例,占承认有过商业性56例的51.79%。

2.4HIV、HCV和梅毒感染状况196份治疗人员血清未检出HIV阳性;检出HCV阳性者109例,感染率为56.90%,HCV阳性者中单纯静脉注射吸毒78例,占71.56%,单纯口吸19例,占17.43%,混合吸毒12例,占11.01%。梅毒ELISA方法检测阳性20例(10.20%),同时RPR检测也阳性12例(6.12%)。

2.5社会家庭功能情况196例被调查者中有148例(75.51%)是与家人或亲属居住,独居48例( 24.49%)。自我感觉与家人关系良好的有131例(66.84%),感觉一般的有49人(25.00%),感觉较差的有16例(8.16%)。在过去1个月内,有17例(8.67%) 每天和吸毒的朋友交往,有45例(22.96%)经常交往,有74例(37.76%)偶尔交往,有60例(30.61%)从不交往。

2.6参加门诊入组和治疗途径接受门诊治疗的196例中有128例(65.31%)是通过吸毒朋友介绍,有35例(17.86%)是公安介绍,有33例(16.84%)是通过媒体宣传或其他方式。125例(63.78%)拼车或打的来门诊,28例(14.29%)坐公共汽车, 26例(13.27%) 骑摩托车、自行车等工具,17例(8.67%)步行。平均每天来门诊参加治疗单片所需时间(53.62±37.69)分钟。平均每天来门诊花费路费46.43元。

2.7对门诊工作满意度和建议对门诊工作人员的满意度为97.49%。希望门诊提供的服务依次为:⑴增设流动车,减轻服药人员经济负担;⑵请门诊与公安协调,对服药人员给予帮助与关心,减少尿检次数;⑶开展美沙酮、艾滋病和丙肝防治知识讲座;⑷针对性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⑸加大激励和扶困力度,促进维持治疗;⑹开展各种小组活动。

2.8关于艾滋病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答对8题中6题者70.43%。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注射器可能得艾滋病吗?输入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血液会得艾滋病吗?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生下的小孩有可能得艾滋病吗?这三题正确率最高,分别达到99.49%、96.94%和85.20%;比较低的有:蚊虫叮咬会传播艾滋病病毒吗?只与一个性伴发生可以减少艾滋病的传播吗?分别只有52.55%和55.61%。

3讨论

盐城市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服药人员以男性、汉族为主、文化程度偏低、无业者居多,与我国其他地区的报道基本一致[3]。

最小的首次吸毒年龄只有14岁,而且81.63%的人都是在30岁以前吸毒的,表明加强青少年预防和艾滋病的教育是今后的重点[4]。调查表明,72.96%的人是通过单纯注射吸毒,而其中有9.69%的人员有过共用注射器的行为,虽然本次检测未能查出HIV阳性,但HCV阳性的比例还是偏高,达到56.90%。另外,最近一次尿吗啡检测阳性率24.49%。因此,加强对门诊病人的管理,加大对危害的宣传,提高病人对美沙酮的认识,从思想根源和行动上拒绝,才是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的希望。

关于艾滋病的知识、态度和行为,总体8个题目答对6条以上的有70.43%,尤其是对共用注射器通过血液传播的知识掌握较好,但对只与一个性伴发生可以减少艾滋病的传播的认识还不高,体现在实际行动上最近一次和商业的安全套使用率都只有50%左右,增加了艾滋病向其他人群传播的危险性,提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采取行之有效的宣传方式提高吸毒者对艾滋病的认知水平并改变高危行为,从而提高预防艾滋病的效果。

65.31%的人员是经吸毒朋友介绍参加门诊治疗,17.86%经公安部门介绍,16.84%由社区/媒体宣传或其他方式参加门诊治疗。在过去1个月内,有8.67%每天和吸毒的朋友交往,有22.96%经常交往,有37.76%偶尔交往,有30.61%从不交往。提示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要加强与公安部门的协调与配合,扩大宣传覆盖面,加强对已入组病人的动员教育和行为干预,通过激励机制让病人将身边未入组吸毒人员争取介绍进入门诊接受治疗,使更多的吸毒者参加美沙酮维持治疗。

盐城市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承担着全市七县两区的吸毒者维持治疗任务,由于许多服药人员每天要花费半天时间和近50元的费用,因此入组率和维持治疗率都明显偏低,与其他门诊相比有所不同[5]。另外,服药人员对门诊的最大建议与希望也是争取流动车能够开到他们所在的县区,这样能够减少他们经济负担和时间,这一方面与袁栗[6] 的调查结果也不一致,说明我们盐城地区的情况比较特殊,采取针对的措施是今后提高维持治疗率的最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武俊龙,吴尊友.美沙酮维持治疗的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J ].中国艾滋病性病,2004 ,10 (1) :69-70.

[2]石珊,黄映善,李欣,等.影响美沙酮维持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分析[J ]. 中国药物依滥性杂志, 2008 ,17 (1) :56-60.

[3] 武恕星.三门峡市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基线调查分析[J ].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10 ,21 (1) :23-25.

[4]王勇.泸州市715例美沙酮维持治疗受治者资料分析[J ].预防医学论坛,2009,15(6) :553-554.

篇3

        一、基本情况

   (一)执法管理范围。某镇位于**地区,辖区总面积**平方公里,海岸线长**公里。下辖**个村委会(其中,**个社区、**个村委会),**个自然村,人口**万人。

    (二)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情况。某镇综合执法大队为预算管理事业编制**人,实有人员**人,协管人**人,暂无内设机构。

    二、在控违打违方面存在许多问题。

   (一)村民建房法律意识淡薄,不了解建房的相关法律手续。许多当地百姓在建的自建房和建筑没有报建手续。在某镇的中心大道两侧100米内,甚至有些村民在规划红线内违法建房。

   (二)**村内可能存在非法转让土地。

   (三)村村民占用海岸线建房。

   (四)**村沿道路两旁违法搭棚问题。

   (五)执法中队的执法人员不了解某镇的规划红线图,对某镇的红线范围只有大概的了解。没有清晰的明确过某镇的规划红线范围。

    三、某镇的占道经营问题十分突出

   (一)**小区门口小摊贩乱占用人行道摆摊卖菜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是由于**小区离正规菜市场有2.5公里,去菜市场的公交车时间不定,车辆很少,该小区的居民大多是从内陆过来过冬的老人,难以步行远路买菜,再加上某镇的老市场被拆除,有些原来的菜农没有获得新菜市场的摊位,就在**小区的人行道上占用人行道摆摊经营,维持生计,该小区的有些居民为图方便也很喜欢在门口的小摊上买菜。但是乱占道经营,造成了该地区垃圾乱扔、道路拥堵、气味难闻、环境污染、菜品质量难于把控、存在食品安全问题。在执法的过程中**小区居民情绪激烈,阻碍执法人员扣押小摊贩的物品,甚至赖在执法车辆上不肯下来,严重阻碍执法工作的进行,使得**小区小摊贩占道经营问题一直无法解决。

   (二)**大道每天早上5:30就有菜农开始违法占用人行道和机动车道批发各种蔬菜和水果,垃圾随便乱扔,造成交通拥堵,**大道的店家乱占用电动车位洗菜,乱倒脏水,街道的环境卫生变得十分脏乱差。

   (三)新菜市场附近流动商贩存在严重的占道经营问题(占道经营者多为菜农和果农),严重阻碍交通,人车难行,使得环境卫生变得十分脏、乱、差,每次市里的“一创两建”检查都没有过关。

   (四)临时菜市场入驻菜农很少,原因是一是有些菜农跑到**大道上违法占道经营,二是存在一人霸占多个摊位,三是临时菜市场前面有一面墙挡住,黄金摊位少,四是没有划定停车位。

   (五)**街的许多店家占用人行道违规搭棚占道经营,商业街和小吃街的街道本来就窄,三轮车乱停乱放,使得交通拥堵,存在交通安全隐患。

   (六)某镇的各个街道都存在车辆乱停乱放的问题

    四、民众投诉的问题

    (一)**小区路段,有环卫工人为图方便,将垃圾扫进下水道,有堵住下水道的隐患。

    (二)从**小区到镇政府的路上,下水道的井盖经常被偷,存在安全隐患。

    (三)菜市场附近经常有人乱倒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臭味熏天,严重污染环境。

    (四)建筑工地没有挡尘处理,某镇公路上运沙运石车辆不采取密封措施防止物料泄漏、遗撒,使得道路上尘土飞扬,影响市容。

    五、执法设备不足

    目前执法中队共有**人,只有两个执法仪、两部执法皮卡车、执法电动车3辆,执法设备严重不足,执法服装协管人员目前只有冬装。

    六、在队伍建设方面

    执法中队的协管人员在执法的过程中,执法语言不规范,驾驶执法车辆乱闯红灯,在违法占道经营的小摊上买东西,影响执法人员的形象,难以树立严格执法、公正执法的执法人员形象,执法行为难以令人信服。

    七、城市管理制度建设滞后,思想认识还不到位。某镇的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尚处于初始阶段,相关制度建设更是薄弱,远远滞后于城市发展。目前执法中队没有相关部门管理制度,协管人员的管理还无相关制度规范。从近年来的综合行政执法实践看,一些机关和领导对城市管理重视还不够,重建设轻管理的思想较大程度存在,对综合行政执法工作还不同程度存在一些片面认识。有的认为行政执法可以代替城市管理;有的甚至对行政执法抱有过高的期望,忽视城市管理的主导因素,致使有的管理部门将城市管理中出现的问题都推给行政执法部门。还有存在部门权责不清,互相推诿的问题。同时,由于宣传教育等多方面原因,一些群众对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认知、理解、支持和参与程度不高,民众文明素质亟待提高。

    八、对策

   (一)针对控违打违民众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一是可以印制相关的法律法规制成小册子,分发给居委会和村委会,进行相关的法律宣传。二是利用村委会的广播进行法律宣传。三是执法人员在当地开展相关的法律解读,提高民众的法律意识,从源头上预防违建事件的发生。四是与国土、规划所协调明确红线,能更加清晰的了解整个某镇的规划红线范围,推动打违控违工作的开展。五是针对**村可能存在非法出租土地的事情,建议执法人员加强对该地区的巡查与村委会沟通交流,了解具体的情况,联动联控违法建筑。

    (二)针对违法搭棚、海岸线200米内违法建筑、红线范围内的违章建筑等问题。一是加强机动车队进行巡查,争取早发现早制止。二是建议联合相关部门共同执法,按照法律程序进行拆除。三是在执法的过程中,首先进行温馨提示或批评教育,若当事人不听从劝告或虽听从劝告但第二次仍违章的,即对其予以严肃警告,如果当事人还不听从劝告继续对抗或虽听从劝告但第三次又违章的,则依法严格处罚。执法过程中对教育、警告、处罚的过程均详细记录在案,做到实施处罚有理有据,提升执法形象。

    (三)针对**小区附近占道经营问题,可以与公交车管理部门协商适当的增加公交车辆和班次,解决小区居民出行问题,对于小摊贩首先进行劝告,责令改正,如有拒不改正的,执意违法占道经营,按照(**省城乡容貌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第二章城市容貌管理第十九条)相关的法律程序采取强制措施,扣押违法行为人的物品,并进行相应的罚款。

    (四)关于**大道、新菜市场占道经营和临时菜市场入驻菜农少的问题,一是建议将临时菜市场前面的墙进行拆除,增加黄金摊位,在摊位上画上分割线,按位经营,引导**大道和新菜市场占道经营的菜农入室经营并要求摊主处理好摊位垃圾,解决交通拥堵环境脏乱差问题。二是在临时菜市场的入口处设置告示牌,方便百姓进出买菜,并划设停车区域,方便菜农运送物品。如若再进行劝告引导入室经营后,还有流动商贩执意违法占道经营,按照相关的法律程序采取强制措施,扣押违法行为人的物品,并进行相应的罚款。三是全面开展城市共建共管活动,积极发动广大商家、单位和市民主动参与城市管理工作,通过签订《某镇城市共建共管协议书》,进一步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解决店铺门前环境卫生问题。

   (五)关于**街的店家违规搭棚占道经营的问题。首先对商户进行劝告和相应的法律法规宣传,如若执意违法占用人行道违规搭棚占道经营,建议联合有关部门,按照相关的法律程序采取措施进行强制拆除。建议在商业街及小吃街划设停车位,引导三轮车辆整齐停放,解决交通问题。

   (六)关于民众投诉的问题,一是建议加强对**路**小区路段的巡查,如若发现环卫工人有将垃圾扫进下水道的情况,立即制止,并对其进行批评教育,责令改正,拒不改正者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罚款。二是加强从**路**小区到镇政府的路段的巡查,如发现有人非法偷取下水道的井盖,立即制止,并将其移送相关部门。三是建议与建筑工地的负责人进行协商,在建筑工地上设置硬质围挡有效防尘,洒水车分时洒水有效降尘。某镇公路上运沙运石车辆不采取密封措施防止物料泄漏、遗撒,一经发现,责令改正,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罚款,拒不改正的,车辆不得上路行驶。

   (七)关于执法设备不足的问题。建议按照现有的人员情况,再增加执法设备,订制夏装,方便执法工作,便于保存执法证据,规范执法工作程序。

   (八)关于建立队员奖惩制度。建议建立科学严明的奖惩机制,研究制定一套行之有效激励奖惩评价机制,形成“有岗、有责、有流程、有监督、有奖惩”的机制,将责任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岗位,以激励队员积极性。同时要设立监察督查考核机制,严格落实规定程序,不能流于形式,做到奖罚分明。

    某镇综合行政执法中队将在镇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贯彻“内强素质,外强形象”的从严治队方针,建立一支素质高、作风硬、业务精、纪律强和廉洁高效的执法队伍,群策群力,开拓进取,为开创和谐、美丽、宜居和幸福城市新面貌而奋斗。   

 

篇4

一、交通运输主管部门

1、基本公交经营固定线路,多元化公交可以让乘客自行决定公交行驶路线,并实行“一人一座,一站直达”。差异性体现在定制公交线路以及市民出行便利性,使群众避开公交转乘等问题,节约大量时间。如商务大巴、旅游巴士、高峰快巴。

2、对公共交通进行宏观控制,负责公共交通法规体系建设和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提供公共交通政策扶持和财政扶持,负责对公共交通市场的管制,决策和审批公共交通重点项目建设,指导、监督公共交通各部门管理工作,积极引导群众公共交通观念;对公交企业执行低票价、减免票、承担政府指令性任务以及经营冷僻线路进行政策性补助。

3、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加强公共交通的决策执行、运营服务、资金使用等事项。比如制定公交客运成本费用评估机制、公交企业运营成本公开制度和以群众满意度为主要评价指标的综合考核制度等,将有利于对公共交通管理者和经营者行为的规范和约束,从而建立相互协调、相互监督的新型交通行业的管理格局。

4、我县目前还没有多元化公交,还没有制定相应的政策。

5、鼓励城市公交根据市场需求开展定制服务,优质优价,实行市场调节价;加强公共交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公共交通管理法律法规体系,推行“公交市场化改革”,建立竞争机制,引进外部资金参与公交运营,使投资渠道多元化,经营方式多样化。

6、鉴于我县实际情况,县城框架较小,部分道路较窄,群众出行多以摩托车、电动车以及私家车等交通工具为主,若由多家公交企业经营基本公交和多元化公交明显不符合实际。因此,若要推广多元化公交,我县应由一家公交企业同时经营基本公交和多元化公交,将有利于公交发展,若由多家公交企业经营,多元化公交可能会影响到基本公交运行的秩序。

7、地方政府应当完全承担城市公交保障责任。由于城市公交具有公益属性,运营中因低票价、减免票、承担政府指令性任务以及经营冷僻线路出现亏损的,应当由地方政府承担城市公交保障责任;建立健全公交运营亏损补贴机制,厘清财政补贴能力与公交水平关系,结合当地财政及公交运营亏损程度,进行适当补贴,并将公交运营亏损补贴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同时,根据公交运营状况,进行年度考核,考核合格才发放补贴。

8、(一)具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二)具有符合运营线路要求的运营车辆或者提供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车辆的承诺书;(三)具有合理可行、符合安全运营要求的线路运营方案;(四)具有健全的经营服务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服务质量保障制度;(五)具有相应的管理人员和与运营业务相适应的从业人员;(六)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车公司给消费者造成侵权损害的,以公司名义承担对消费者的侵权损害赔偿责任;互联网企业不能提供车公司的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的,消费者被侵权时可要求互联网企业进行赔偿,互联网企业明知或应知车公司利用其平台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未采取必要措施的,对车公司给消费者造成的侵权承担连带责任。

二、公交企业

1、与传统公交不同,“多元化”公交可以让乘客自行决定公交行驶路线,并实行“一人一座,一站直达”。这样不仅使乘客出行更加方便,而且避开公交转乘等问题,节约了大量时间。

2、我县公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费用成本高,收不抵支。由于受到县城条件的限制,客源不足,燃油价格及司机工资不断上涨,老年人、残疾人享受免费乘车的优惠政策(据了解,我县有关部门发放了残疾军人、退休人员等证件有4000多张,都属于免费乘车范围),加上票价低等原因,导致收支严重失衡。2、燃油补贴逐年递减,影响公交正常运行。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增加财政补贴是城市公交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但随着我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县城公共交通的发展,而财政补贴并未随着成本的加大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3、鼓励多元化 但须切合实际。目前,各城市都在进行公交升级,推行多元化交通服务。但值得注意的是,寻找适合该城市的交通服务体系才是关键所在。“公交服务面向的是广大市民,而这种定制公交可能会影响到现有公交运行的秩序。另外,这种措施对于公交服务并不算发达的地方而言,很容易造成运力资源的浪费。

4、“城市中推行何种形式的公交服务,需要看该城市的发达程度。以我县例,我县不算发达,整体客流量小,公交的空置率也很大,且当地人均工资只有2000元左右,消费不起高端的公交服务。公交多元化是值得鼓励的,但不是在每个地区都适用,由于我县县城框架较小,部分道路较窄,加上群众平时上班也就10多分钟的路程,因此建立定制公交要因城而异。

5、(一)具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二)具有符合运营线路要求的运营车辆或者提供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车辆的承诺书;(三)具有合理可行、符合安全运营要求的线路运营方案;(四)具有健全的经营服务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服务质量保障制度;(五)具有相应的管理人员和与运营业务相适应的从业人员;(六)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车公司给消费者造成侵权损害的,以公司名义承担对消费者的侵权损害赔偿责任;互联网企业不能提供车公司的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的,消费者被侵权时可要求互联网企业进行赔偿,互联网企业明知或应知车公司利用其平台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未采取必要措施的,对车公司给消费者造成的侵权承担连带责任。

篇5

摘要:目的:了解扬州市城镇居民对拾荒者的基本情况、社会作用、社会地位和社会保障的知晓情况,为改善拾荒者的生存状况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整群随机抽样选取扬州市城东、城南、城西地区的居民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

结果:参与调查的428名城镇居民中,62.90%的调查对象认可拾荒的重要性,48.80%关注过拾荒者,87.10%认为他们处在社会的底层,48.13%觉得社会对拾荒者有偏见甚至歧视,75.50%对拾荒者持“同情”态度,64.70%认为拾荒者卫生情况很差,85.98%认为他们应该享受特殊的医疗援助。

结论:扬州市调查的大部分居民认可拾荒者的社会作用,但对拾荒者的关注较少;绝大部分居民认为拾荒者卫生情况很差、社会地位较低,对其处境持同情态度并认为拾荒者应享受现有基础之上的特殊医疗援助。社会应该更多关注和帮助拾荒者。

关键词:拾荒者 生存状况 认知情况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002

Cognition of Urban Residents for the Investigation of Scavengers――Taking Yangzhou For The Case

Li Yulai Wen Meng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Yangzhou urban residents' awareness of basic information, social role, social status and social security on the scavengers to improve the living conditions of scavengers to provide reference.

Methods:Using cluster random sampling of Yangzhou city, east, south, west area residents one on one questionnaire.

Result:Surveyed 428 urban residents, 62.90 percent of respondents believe that scavenging is necessary, 48.80% concern about scavengers,87.10% think that they are in the bottom of society, 48.13% think that society is biased against scavengers, 75.50% hold "sympathy" attitude, 64.70% think scavenger's health condition is poor, 85.98% think that they should enjoy special medical assistance.

Conclusion:Most residents in Yangzhou recognize the social role of scavenging, but show less concern about the general scavengers. Most people believe scavengers are in low social status and poor hygiene manner and should enjoy the special support based on existing medical assistance. Society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and help scavengers.

Keywords:Scavengers Living conditions Cognition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002-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拾荒者群体也迅速壮大。据统计,在全国668座城市中,有拾荒者230多万人 [1]。由于拾荒者生活水平低下,在住房、医疗、教育、人际交往、社会保障中处于不利的处境,在社会中处于弱势地位,因而依靠自身力量很难改变处境 [2]。他们的生存现况得到了社会人群的同情,但也经常受到误解和歧视。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每年的垃圾生成量已达1亿吨以上,历年累计垃圾已达60多亿吨,人均年产垃圾440公斤,由此可见,城市垃圾产量大幅度上涨 [3]。拾荒者的出现减少了垃圾污染,提高了城市的卫生质量,实现了资源的可再生与利用,为社会做出了一定贡献。因此,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以积极的态度认真关注拾荒者群体对城市管理所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制定有效对策,依法规范管理,切实发挥好这一群体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推动作用 [4]。为了了解扬州市城镇居民对拾荒者的认知情况,唤起社会更多的关注,并为改善拾荒者的生存状况提供参考依据,我们进行了此次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扬州市城东乡新星村、城南荷花池社区、城西小康人家三个社区的430名居民。

1.2 方法。自行设计问卷,进行预调查,以一对一现场问答的形式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的题目以多选题为主。本次调查共发放430份问卷,回收428份有效问卷,有效率为99.53%。

1.3 数据处理。采用Epidata3.0建立数据库,进行双录入,使用SPSS16.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主要采用构成比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

表1 调查对象人口学和社会学特征

2.2 居民对“拾荒”概念的理解。在所有调查者中,对于“拾荒”概念的理解,认为“拾荒”是“收废品”的188人,占43.93%;认为是“捡破烂儿”的244人,占57.01%;认为“脏”的69人,占16.12%;认为“不文明”38人,占8.88%;认为“影响社会形象”45人,占10.51%;认为“拾荒”有其他含义46人,占10.75%。

2.3 居民眼中“拾荒”给社会带来的效应。当问及拾荒的社会作用时,前三位的回答分别是垃圾回收、资源利用、美化环境为67.76%、56.07%、43.93%。见表2。

表2 居民眼中“拾荒者”给社会带来的效应

2.4 居民对拾荒者的关注度和认可度。在所有调查者中,认为拾荒者贫穷、拾荒者处于社会底层、应该享受特殊的医疗援助、拾荒者卫生条件差、拾荒有必要、关注过拾荒者、社会对于拾荒者有偏见甚至歧视的分别为94.39%、87.15%、85.98%、64.72%、62.85%、48.83%、48.13%。见表3。

表3 居民对拾荒者的关注度和认可度

3 讨论

3.1 居民对“拾荒”的理解有待重新定位。调查显示,部分居民对“拾荒”的认识较为片面,还停留在传统的认为拾荒者仅仅是那些捡破烂为生的群体的认识中,且是脏、不文明、影响社会形象的代名词。而实际上,拾荒者也包括收废品以及小型废品回收站的从业人员。根据王华拾荒行业内部的社会分层理论 [5],居民眼中的拾荒者只是五个等级层次中的第五等级,即沿街翻垃圾桶或者到垃圾场去捡拾垃圾。

3.2 部分居民对拾荒者的社会作用持消极态度。对于“拾荒”的社会作用,超过半数的居民肯定“拾荒”在“垃圾回收”和“资源利用”方面给社会带来的积极意义,但仍有15%的居民认为“拾荒”会带来“二次污染”、“疾病传播”等负面影响,显然居民对“拾荒”的社会影响有排斥心理。

3.3 居民对拾荒者关注度和认可度低。大多数拾荒者居住的地点固定,与周围邻居有较多接触机会,调查结果显示,85.3%的居民知道周围存在拾荒者,而表示关注过此类人群的仅占所有被调查者人数的48.8%,愿意体验拾荒经历的仅占41.4%。在居民的理解中,拾荒者卫生条件差、收入低、社会地位低,这些可能是居民对拾荒人群关注度和认可度低的直接原因。这就要求政府部门以及相关的公益组织加大宣传,加深公众对这一特殊群体的正确理解,主动接近帮助拾荒者,提升他们的社会认可度。

3.4 政府的扶持力度欠缺。据调查显示,仍有14.02%的居民认为不应该享受特殊的医疗援助。无论是政府管理部门对拾荒者的忽视、或是当地人对拾荒者的歧视,还是拾荒者本人对他们命运的认识,都刻上了拾荒及拾荒者所蕴含的特定符号意义的烙印,这些意识和态度都直接影响社会给予其的地位及扶持力度 [6]。而政府既意识到拾荒对于废旧回收和环境保护的价值,又不愿正面面对拾荒者的贡献,使其处在“尴尬”境地。

综上所述,拾荒者无疑是社会底层的一部分。在社会转型期,很多改革的配套措施都没能及时地实施。其中比较突出的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许多群体都没能得到及时照顾。政府应该给予拾荒者更多的关注和帮助,在将拾荒者群体及时纳入现有的医疗疗保障体系的同时,研究建立符合拾荒者职业特点的专项社会保障制度。居民应当更加重视拾荒群体对社会的积极作用,肯定他们的价值,全面客观的认识和对待拾荒者。对于拾荒者自身,需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摆脱贫困和受人歧视的命运。培养垃圾分类收集意识,规范拾荒者行为,增强拾荒者的卫生防疫和自我保护意识 [3]。改变不良的卫生习惯以减少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率;做遵纪守法的公民,避免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随着节约型社会的推进,就业环境的公平化、垃圾处理的产业化、废品回收行业的规范化、收废网站的专业化、政府公共管理的科学化,城市拾荒者将逐渐升级为城市的职业性劳动者,将在城市社会中重新找到自己的职业角色,拾荒者的数量将大大减少。只有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拾荒者被社会的认可程度才能提高,拾荒者等弱势群体才能得到肯定和关注,拾荒者群体才能更好地发挥积极作用,社会和谐才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 郭江平.对拾荒群体若干问题的思考[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0(3):150-153

[2] 赵泽洪,宋,刘琼.重庆拾荒者现象及其对策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4):7-9

[3] 张登国.城市拾荒者的透视与思考[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8-12

[4] 周云朝,刘杰,王青春等.城市“拾荒者”现状分析.科技创新导报,2011(21):244-245

篇6

危房改造是一项民心工程和民生工程,能够促进改善民生、改善民居,让民众安居乐业。危房清点和调研:通过住建部了解地区危房的分布、数量和相关具体情况,与相关专家开展实地调研,按照危房等级进行分类。为大家整理的考试习题材料资料,提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你的阅读。

考试习题材料一

2021国家公务员面试模拟题:如何做好清理河流的调研工作

我市辖区内有一条河流前期治理后依然不达标,如果由你负责再次对这条河流进行清理,你要如何做这次治理前的调研工作?

【参考答案】

河流污染问题将严重影响周边居民日常生活,急需整治,做好前期调查工作可提前发现症结所在,为后期整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更加科学有效制定治理法案,能够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也能够保障后期实施方案的合理性。

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这次调研工作:

首先,调研该河流前期治理的实际情况和仍旧存在的问题。我会从负责前期治理的同事、环保专家处了解前期的治理方案、治理时间、规划、举措、取得的效果、问题所在等。我会从上游城市环保部门、环保部门、卫生部门、海事局处河流的污染现状,如水质情况、水面漂浮物等。我会从周边居民处了解河流周边居民数量、生活污水排放方式、是否直接排进河流、污水排水处理系统是否完善。

其次,调研本次治理活动的主要设想、规划和重点。我会向周边民众征集想法、建议、环保意识、对污水处理方式的知晓度等。我会从周边企业及相关负责人处了解河流周边工厂数量、类型、污水处理方式、是否存在乱排乱放情况等。船舶航行情况、是否存在违规排污等。我会从有治理经验的兄弟城市了解治理河流污染的经验。

最后,要做好信息整理的工作。信息收集结束后邀请各部门领导、专家、企业及民众代表等就河流污染现状、影响、原因等进行讨论,形成初步治理方案,最终整理成调查报告汇报领导。

2021国家公务员面试模拟题:招商引资要严格把关

政府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针对企业进行税收、信用的审查,严把入口关,防止企业在纳税、环保等方面出问题,针对这个现象,请问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当前经济下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地方政府之间的招商引资竞争较为激烈,有些政府急于求成,在签订招商引资合同时缺乏审查,导致很多招商引资项目出现无法履行、逾期建设、甚至是烂尾的现象,更有地方政府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引入了被其他地区淘汰的高排放高污染企业和项目,给当地社会和生态发展造成巨大损失。

面对招商引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良现象,政府部门一定要在提高经济质量的同时,严把招商引资入口关,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在搞活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保护好我们的生态资源和良性的市场环境。

第一,提高经济发展质量。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引入综合效益强的“金凤凰”企业,促进城市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发展符合城市定位和发展战略的核心产业。有利于营造诚信市场营商环境。通过信用审查机制,提高企业的诚信准入门槛,减少因企业失信而导致的资源浪费,从源头上防控城市经济发展风险。

第二,严格招商政策的审查程序。政府的招商引资政策,要严格依照法定程序方能出台、要经过政府法制部门的合法性审查,并向人大机关备案。对于违反法律规定的政策,要依法追究政府主管领导以及文件审查人员的法律责任。

第三,改进干部考核的方法和手段。不单纯以GDP增长率论英雄,考核官员政绩,既看数量又看质量,既看显绩又看潜绩,要把改善民生、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

第四,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做到招商政策的公开、透明,让社会公众有更多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要把政府的引资行为纳入群众监督之中。营造良好营商投资环境。

第五,政府要转变观念,努力提高办事效率,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秩序。要凸显地域优势和产业集群特点,根据区域规划和发展要求,寻找和锁定潜在的目标企业、机构或领军型人才。

考试习题材料二

【参考答案】

危房改造是一项民心工程和民生工程,能够促进改善民生、改善民居,让民众安居乐业。危房清点和调研:通过住建部了解地区危房的分布、数量和相关具体情况,与相关专家开展实地调研,按照危房等级进行分类。

我认为本次工作有以下三个重点:

第一,要通过多种方式,了解群众意见,力求全面真实的摸清当地危房的相关情况。与村委和社区联合,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了解群众对危房改造补偿的意愿。也要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借鉴其他地区的补贴标准的实施细则及补贴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第二,在了解居民意见的前提下,建立符合当地实际水平的补贴标准。按照国家相关补偿规定,与专家探讨并因地制宜地制订危房补偿标准和改造方法,按照不同危房等级进行加固维修、自建或政府统一拆除重建,具体包括加固维修补偿、拆除重建的安置补偿等。

第三,再次征求群众意见,不断优化补贴标准。通过线上线下补贴标准,了解群众意见。进一步完善本次工作的不足,优化补偿标准,上报上级审批。

        考试习题材料三

某地由于机动车在行驶过程中没有礼让行人,导致经常出现机动车撞伤行人的事故。对此,你认为该地政府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改善该问题?

试题解析

机动车伤人事故频发给行人和机动车车主双方都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因此政府各部门必须从意识和行为上改变当地群众的外出习惯,让所有的机动车车主能够礼让行人,群众能够按章出行,以更好地维护交通秩序。

第一,政府宣传部门可以通过官方微博、直播执法、宣传短片、车载电台、社区公告栏海报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告知群众交通事故的危害、常见的事故原因、机动车和行人正确的出行方式及交通法规等。同时可以在社区举办交通安全宣传讲座,要求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并通过现场发放宣传手册的方式加强宣传效果,从而提高群众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第二,政府交通管理部门应合理调整全市路口的红绿灯时间,在行人和车辆通行的时间分界之间增加三秒停行时间,避免因为抢时间而导致车辆与行人发生冲突。还可以在事故多发地段的路口增加摄像头和语音播报功能,时刻提醒大家遵守重交通规则,礼让他人。

第三,政府执法部门应设立一定的严惩制度。对于机动车行驶过程中不礼让他人从而产生交通事故的行为,应由机动车主承担主要责任,并提高惩处力度。同时应拓宽监督渠道,加强执法巡逻。

篇7

一、城管行政法律责任制进一步落实

认真贯彻市委、市县政府关于创立法治城市和依法行政的文件精神,调整充分了市局依法治市、依法行政指导小组,切实增强了对依法治市和行政法律责任制工作的指导。实时制订并印发了《全市城市治理系统2012年度依法行政和法制工作要点》、《全市城管系统开展创立全国法治城市活动的工作方案》、《市城管局2012年依法治市工作方案》、《创立法治城市工作专项目的分化表》等文件,明确了目的责任。采取工作督查,检查调研,报送信息、报表等方式增强审核检查,切实催促各级城管部分履职尽责、依法行政、文明法律。全系统城管法律观念、思绪、方法不时改变,城管律例合用率获得提高。

二、法制监督深化开展

(一)认真开展了行政权利清算工作。依照创立法治县政府和建立规范化服务型县政府的要求,积极指导各区(市)县局开展了行政权利清算工作。对市局的行政权利进行了清算,清算出行政处分权299项,行政强迫权5项,行政审批权5项、其他行政权利11项,并绘制了流程图,报市县政府法制办搜检终了,正在上网中。

(二)依法开展行政审批和收费工作。进一步梳理和了行政审批和行政收费流程,严厉按司法律例规则开展答应和收费工作。1-12月市局依法处理城市治理方面的行政审批等事项1314起(个中占道答应145起,发掘答应437起,建渣措置答应101起,市政设备补偿314件,处理建筑车辆运输专用证300件,施行洗车立案17件)。1-12月市局完成行政收费873.6万元。收取中间城区生活垃圾措置费1.24亿元。

(三)城管行政处分行为进一步规范。严厉落实普通顺序处分案件“五别离”准则和行政处分与行政监督月报等准则,推进法律进程文书化,法律后果案件化,法律结果最大化,保证行政法律案件正当合理。依照依法行政的要求,理顺了火车北站分局的法律体系体例。截止12月,市局和中间城区法律局共避免改正违背城市治理司法律例的行为542183起,施行普通顺序处分825件,简略顺序处分220061件,正告321315件,执行罚款364.141万元,执行强迫办法16起,撤除违建326493.56平方米。施行城市房子行政强迫拆迁7件。立案普通顺序处分案件决定书365件。

(四)案件质量评查活动普遍开展。年头,指导各区(市)县城管局参与区(市)县县政府法制办组织的案件质量评查,均获得好成果。12月31日,召开了全系统行政处分案件质量评查会,参评案件质量有较大提高。据不完全计算,全年全系总共开展案件质量评查活动31次,评查简略顺序檀卷116个,普通顺序檀卷289个。市局和各单位充分运用案件质量评查后果,对评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和传递,进一步规范结案件处理工作。

(五)规范性文件清算和搜检工作顺利开展。依照市县政府的要求,认真清算了市局1990年以来制订的规范性文件42件,个中拟废止的有10件;拟掉效的10件;持续有用的22件,已获市县政府法制办搜检经过并。协助市县政府清算触及城督工作的规范性文件42件。认真执行《会行政规范性文件制订和立案规则》及《会城市治理局行政规范性文件制订和立案治理方法》,搜检并修正了《会城市道路地下管线检查井盖监督治理暂行规则(代拟稿)》、《关于集中整治中间城区违法占道运营烟花爆仗销售点的公告》、《关于核发〈会建筑垃圾运输车辆运输专用证〉的公告》、《关于清算整治会行政区域范围内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公路、道路两侧户外广告的公告》、《新津县餐厨垃圾治理方法》等规范性文件草案6件。按规则向市县政府法制办立案。

(六)规范行政处分自在裁量权工作初步完成。在全系统认真宣传贯彻《会人民县政府关于做好规范行政处分自在裁量权的施行意见》,指导各区(市)县局开展规范行政处分自在裁量权工作。对市局清算出的299项行政处分项目标自在裁量权进行了细化。已初步完成《会城市治理行政法律局关于规范城管行政处分自在裁量权暂行方法》的修正完善工作。

(七)行政复议工作顺利开展。本年以来市局共受理行政复议案件1起。(杨秀英不服青羊区局作出的限日撤除违法建立决定的复议请求),已办结。全年没有以市局为对象的复议案件和行政诉讼案件。

(八)行政法律人员资历认证准则获得健全。认真落执行政法律人员培训审核,持证上岗准则。按规则开展了行政法律证件验证、换证工作,验证492人,换证659人。行政法律人员持证上岗率达100%。对中间城区城管系统申领法律证的状况进行了核对。

(九)积极为清算整治违法设置户外广告工作供应法制保证。参加草拟和搜检了清算整治违法设置户外广告的文件和公告。自动召开广告公司代表座谈会2次,听取意见,宣传律例,化解矛盾。牵头撰写了《关于户外广告治理有关问题的申报》、《关于对市户外广告治理形式学习借鉴意见的申报》,会同市县政府法制办对户外广告治理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化研讨,为指导决定计划供应了根据。3次派人参加处置广告公司到省县政府群访事情。会同市委宣传部撰写了《规范治理户外广告,扮靓城市提高档次》的新闻通稿,营建了有利的言论气氛。组织司法参谋对中间城区和收支城通道沿线户外广告管治工作触及的司法问题进行了研讨,并提出了司法意见,促进了依法整治户外广告工作。结合工作实践,向市人大提出了关于对《会城市户外广告和招牌设置治理条例》合用范围等问题进行立法分析的请示。指导各区(市)县依法查处违法设置户外广告50余次。

三、城管法制宣传培训普遍开展

(一)普遍开展法制宣传活动。大力履行“还礼、奉告、法律三步走”法律形式,坚持在行政法律进程中宣传城管律例。围绕创立全国法治城市和建立法治县政府、开展城乡情况综合管治等中间工作,积极开展依法行政宣传。持续深化城管行政法律服务进社区、入校园、到乡村等宣传活动。深化开展了“妈妈城管文明疏导”、“门前双五包”等活动。5月-9月在全系统组织了“省建立系统司法律例常识电视大赛”预赛,9月25日选拔出三名同志代表城管系统参与了开国60周年全省建立系统司法律例常识收集竞赛,荣获提高前辈单位一等奖,一名同志获小我一等奖。5月14日和11月23日两次到会人民播送电台开展《行风面临面》热线直播节目,宣传城管律例,收到了很好结果。7月-10月在全系统掀起了学习宣传新公布的《会市容和情况卫生治理条例》的,印发《条例》宣传材料10万余份。9月29日在全市开展了《条例》陌头宣传日活动。国庆时期,在全市开展了宣传贯彻《条例》的专项宣传、法律活动,其间,各区(市)县局共设立《条例》宣传点103个,出动法律车辆210辆,发放宣传资料10万余份,承受群众征询5600余人次,改正违法行为合计48270起。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在全系统开展了以宣传贯彻《条例》为重点的“12·4”城管法制宣传系列活动。据不完全计算,全系统全年开展城管法制宣传200余次,发放城管法制宣传材料40余万份,受教育群众达300万人次,较大提高了群众的城管司法认识。持续增强同媒体的协作,增强城管律例和城督工作宣传。9月19日应用《日报》半版的篇幅登载了《合用范围扩至“大”内容详细到罚款金额》的文章,具体解析了新公布的《会市容和情况卫生治理条例》。11月8日在《商报》上登载了《省会市治理处分权可望收归一个部分》的报道,宣传了我局正在代省法制办草拟《省会市治理相对集中行政处分权条例(代拟稿)》。第一时间在市局网站上更新城管司法律例宣传内容,努力营建调和的法制情况。

(二)法制培训工作成效明显。6月-11月在全系统开展了为期半年的第三届城管律例常识学习竞赛活动,重点学习《会城市户外广告和招牌设置治理条例》和《会市容和情况卫生治理条例》等律例,11月13日组织了全系统决赛,有4000余人次参与了整个活动,较好地推进了全系统学法用法工作。积极开展城管人员法制培训工作,以《会市容和情况卫生治理条例》为重点,组织专题讲座、培训会等35场次,培训城管人员4500余人次。9月18日举办了“全市城管系统学习贯彻《会市容和情况卫生治理条例》培训会”,市局机关全体人员、直属单位和各区(市)县城管系统首要负责同志等260余人参与了培训会。市局经过供应培训材料,协助联络讲课教师,直接派人授课等方式,先后协助等12个区(市)县培训城管人员2500余人次。组织局机关和直属单位干部职工288人参与了“六五”普法测验,测验及格率达100%。

四、立法和调研工作获得新成效

协助有关部分完成了《会市容和情况卫生治理条例》的制订工作,并于10月1日起实施。对市局列入会2012年立法方案的修订《会城市生活垃圾收费治理方法》、《会市政工程设备治理条例》,制订《会城市道路地下管线检查井盖监督治理规则》、《会城市餐厨垃圾治理暂行规则》、《会城市治理行政法律条例》、《会城市扬尘污染预防方法》等律例、规章的工作下达了专项目的,已圆满完成目的任务。认真处理相关部分立法寻求意见稿20件,为市县政府立法供应了合理化建议。处理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触及立法的建议、提案7件。积极开展法制调研工作,参加了《郊区(市)县城市治理问题查询与研讨》的调研工作,撰写了《以法管治念破解城管法律难题》、《城市治理工作调查申报》等调研文章。个中《以法管治念破解城管法律难题》在“,调和城管”全国城管法律论坛上做大会交流,遭到与会专家学者的好评。总结开展城市治理相对集中行政处分权工作的经历,代省县政府法制办草拟了《省会市治理相对集中行政处分权条例》(代拟稿)并参加了修正工作。

五、法制指导服务扎实有用

各区(市)县城管法制机构持续深化提高基层法律质量活动,坚持完善工作机制,持续增强各级城管机构同法制办、公安、法院、工商等部分的联络,增强对基层的法制指导服务,努力提高城管人员治理、法律程度。市局法制机构进一步增强对区(市)县城管法制工作的指导服务。先后指导等地城管局,修订完善法律文书、查处违法广告和开展市容情况卫生治理托付法律等工作。进一步统一了郊区(市)县法律文书。全年,市局法制机构经过专题培训,现场讲课,大会交流,工作指导、德律风解答等方式,为区(市)县城管机构供应司法合用、案件查处、文书制造、政策征询等服务350余次,供应处分手册、律例汇编和新出台的《会市容和情况卫生治理条例》等材料7.8万册,法律文书2000多册。

篇8

一、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经工办是一个综合服务协调部门,做为一名经济口的干部,需要熟知农村经济和城市经济的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等。一年来,在学习上我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深入学习党的政治理论和市委的重大决策决议,做到自学和辅导学习相结合、精读与通读相结合、理论和时间相结合,努力做到学以致用。非凡是认真研读了市委六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和六个《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工作思路和重点;二是按照机关工委的要求,定期收看党员电教片和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片,非凡是到我市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观看后,对我的启发和感慨很深,一定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按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绝不做有损于国家、集体和人民的事,一定要清清白白做事,堂堂正正做人;三是努力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高指导经济工作能力。一年来,除了学习党的政治理论外,我的业余时间就是通过各个方面和各种渠道学习关于市场经济知识。首先是阅读单位征订的关于经济治理等方面的书籍;其次是定时收看新闻以及相关财经报道;第三是阅读报刊杂志时,把自己认为有用的、对工作有帮助的文章摘抄下来,分类成册,以备系统学习之用。通过采取以上学习方法,使我对党和国家关于发展经济的一些理论有了系统地了解,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楚了。

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协助领导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工作思路确定后,抓落实的要害就在于干部。年初,市委召开六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农村工作会议和新型工业化工作会议后,我们经工办的工作重点也明确了。在单位领导的指导和帮助下,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起草了《塔城市关于促进农牧民收入持续增长,全面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参与起草了农村工作会议和新型工业化会议的相关交流材料;二是为了落实好年初确定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任务,参与了市委组织的调研组,对九个乡镇场进行了调研,并形成了调研报告,对乡镇场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三是为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6月中下旬,由王主任带队,市委办、政府办副主任和我组成调研组,对我市20家重点保护企业进行了调研,调研企业涉及外贸、加工、服务行业等,具体了解把握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税收以及职工待遇等情况,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我市上半年关于城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报告。调研中,王主任针对不同企业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一方面明确了企业的发展思路,另一方面也使我对全市的企业有了全面的了解,受益匪浅。四是根据年初经工办的工作部署和王主任的安排,由我负责协调非公局和个体私营协会,对近两年来市委、政府命名的优秀个体工商户进行了回访,主要了解个体工商户的发展现状和是否存在行业不正之风等问题。与非公局和个体协会共同完成了《关于对我市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思考》调研报告;四是共编写了经工信息10期,领导参阅6期,为领导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五是认真及时地完成了上级业务部门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三、不断强化廉洁自律意识

一年来,我能够认真执行党风廉正建设责任制的规定,经常观看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片,从中吸取教训。坚持以自律为主,以廉洁从政为重点,在实际工作中,从小事做起,严格要求自己,时刻珍惜党员的光荣称号,强化自律意识,始终做到工作上高标准、生活上严要求,努力把廉洁自律变为一种自觉行为,把服务群众变为一种自觉行为,从根源上筑牢反腐倡廉的思想防线。

四、存在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篇9

关键词:低碳规制; 效率困境; 低碳认知; “认知-态度-行为”模型

中图分类号:F205;X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5833(2012)09003407

作者简介:宋蕾,中国浦东干部学院讲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博士后(上海201204 )

一、 背景与问题:单一治理结构下的“规制效率”困境

“十一五”节能目标的实现,主要依靠政府行政措施的干预。我国节能法第六条确定了国家实行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节能考核评价制度,将20%的节能目标作为各地方政绩考核的约束性指标,明确了政府在低碳治理中的主导责任。为完成该行政减排指标,一方面政府通过行政干预开展结构型节能管理,主要是电力、交通运输、建筑等高耗能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结构升级①;另一方面,政府直接投入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和中央预算内基金用于节能环保工程建设,特别用于能源消耗效率提高和可再生能源开发的技术应用和改进②。

政府的一系列财政、税收和电价政策,大力推动了结构性节能和技术性节能的贡献率,促进了落后产能和落后技术的改进和替代。在政府强有力的行政措施干预下,我国的节能减排在短时期内,特别是“十一五”末期取得明显绩效。截至2010年,我国单位GDP的一次能源消耗比2005年下降19.8%,主要污染物单位GDP排放量下降10%。其中,农林牧渔等第一产业的能耗强度下降17.4%,工业的能耗强度下降16.9%,建筑能耗强度下降15.4%,而交通和生活用能的单位能耗有上升趋势,2010年比2005年分别增长了32.9%和44.4%。自2001年以来,我国居民生活领域的能耗一直保持快速增长,2005年后甚至超过工业能耗的增速,成为我国增长最快的能源消耗领域。尽管生活领域的能耗占总能耗的比重变化不大,维持在13%,但其绝对增长率保持在较高水平数据来源:2010年度的《中国统计年鉴2010》、《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0》、《中国环境统计年鉴》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单位GDP能耗等指标公报》。。可见,政府的节能政策和新能源发展措施推动了电力、建筑和制造业的技术进步,有效地降低了相关领域的能源增长,但规制政策供给对于改善社会公众的低碳消费理念,强化节能减排责任,仍然缺乏成效。低碳规制政策在激励企业和公众的低碳行动中遭遇治理困境。

所谓低碳治理的“效率困境”,是指完全或主要依赖中央政府政策规制的一种自上而下的治理模式。在该治理模式下,政策的供给和财政资金对低碳发展的促进效率逐层弱化。而地方政府在这一治理结构中是“承上启下”的核心行动者,其低碳行为博弈体现在:一是作为“理性经济人”,地方政府自身利益与区域经济总量增长存在高度正相关,其以追求地区效益的最大化为发展目标。在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具有了越来越强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当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发展目标出现抵触时,地方政府会在节能降耗指标上“讨价还价”,以获得博弈的边际收益;二是由于中央政府掌握对地方政府“人权”的管理权限,基于政绩考核的顾虑和“一票否决”、“问责”制的行政管理压力,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最优博弈结果是被动接受低碳发展方案,或者将中央政策扭曲执行;三是作为“公共利益人”,尽管地方政府与市民在公共治理中存在广泛的利益共容性,但由于政府治理能力限制和信息的不对称,地方政府的治理偏好和公众的短期利益诉求也存在相悖的冲突。

本文拟根据“认知-态度-行为”模型理论,通过对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进行有关低碳意识的问卷调查,着重分析导致 “效率困境”的政府规制内生性因素。“认知-态度-行为”模型认为对起因和影响的认知程度决定了行动的态度,而态度决定了行动意愿。基于该模型理论,政府的低碳意识被分为三个层次的指标:认知——政府的低碳价值观;态度——政府的政策供给偏好;行为——政府开展低碳治理的行动意愿。政府对气候变化减缓的认知指标,要测度不同科层、不同区域的政府对低碳发展概念、低碳发展目标、低碳发展措施和气候变化影响的认知水平;政府低碳治理的行动意愿指标,要测度政府促进低碳发展的驱动利益、行动阻力和已经采取的行动举措;政府低碳治理的政策偏好指标,要测度不同科层、不同区域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时偏好的治理模式和政策措施供给。问卷调查将对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的低碳治理行为进行比较。

从2011年1月至2011年10月,课题组对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的培训学员开展问卷调查。采取自填式问卷采集方式,共发放问卷377份,收回376份,其中有效问卷316份,有效回收率为838%。调研对象由中央部委官员(占27%)和地方政府官员(占73%)构成。其中,地方政府官员来自东部、中部和西部。东部调研对象选择上海、浙江和江苏,占总调研人数的37%;中部调研对象选择河南和湖南,占总调研人数的29%;西部调研对象选择四川、、贵州,占总调研人数的34%。调研对象所从事的工作涉及环境保护、水利、国土资源管理、交通运输、能源管理、城市规划及建筑管理等低碳治理领域。

二、低碳认知逐层弱化气候风险感知存在差异

(一)对“经济发展”和“低碳”的认知差异

该部分的问卷调研包括三个问题。如表1所示,中央受访者和地方受访者对“温室气体的主要构成”的回答正确率均不高,中央受访者的正确率为47.2%,地方政府官员为43.9%。主要的认知错误是将二氧化硫(SO2)和化学含氧量(COD)误认为温室气体。关于“2020年中国承诺的碳减排目标” 2020年中国承诺的3个碳减排目标: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问题,只有三个目标均被正确认知,才被定义为“正确”。中央政府官员对该问题认知的正确率为688%,说明低碳发展已经成为中央政府的共识;地方政府官员的认知正确率为53%,略低于中央政府官员。从答案分布看,“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减排目标被84%的政府工作者认知,但地方政府官员对“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的认知正确率明显偏低,是中央和地方对“中国承诺的碳减排目标”认知的差异所在。

表1政府对低碳发展概念和目标的认知

问题12中央12地方温室气体的主要构成1247.2%12439%2020年中国承诺的碳减排目标12688%12530%强调“经济发展”比“低碳”更实际1212.2%1222.7%“低碳”是“经济发展”的良好契机1287.8%1277.3%关于“低碳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88%的中央受访者将低碳发展视为经济转型的良好契机,而地方受访者中仅有77%的人认同此观点。其中,东部区域的工作人员的该认知率较好,中西部区域除四川外,其他区域对“低碳”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认知存在误区。产生认知差异的原因有多个方面:首先,从社会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布看,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呈现出从东南向西北逐步降低的特点。长三角、珠三角等东南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产业结构转向现代制造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东部的高能耗产能也正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因此,东部区域政府的低碳发展意识相对较高。此外,从资源禀赋的空间分布看,经济发展水平较好的东部地区,自然资源禀赋较为缺乏,能源储备较少,经济发展对资源的大量需求主要依靠中西部地区(晋、蒙、豫等地)供给,区域能源降耗的内在压力较大。相应地,中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丰富,资源开发利用的成本较低,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较强,地方政府在实现区域产业由资源依赖型向资源节约型转变过程中,存在对“经济效率”的担忧和顾虑胡宗义、刘 静、刘亦文:《中国省级能源效率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第7期。。

(二)对气候风险的认知差异

如图1所示,在气候变化的认知方面,88%中央政府受访者和86%地方政府受访者都认识到极端气候事件的影响风险。相比之下,气候变化对海平面的影响尚未引起政府足够重视,仅有25%的中央政府受访者和27%的地方政府受访者认为气候变化可以引发海平面上升。

各级政府对气候变化的直接影响已经形成较高共识,75%以上中央和地方政府受访者都认识到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在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间接影响方面,来自中央政府的受访者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和能源短缺风险有较高认知,认知程度分别达到88%和75%;而82%来自地方政府的受访者认为台风、暴雨等引发的洪涝灾害是今后的主要气候风险,对该风险的认知甚至高于中央认知程度(75%)。以上几方面的气候影响较为直观,而且近年来频繁发生的极端气候事件和洪涝灾害已经给农业、畜牧养殖业、城市的基础设施等造成巨大的直接经济损失,因此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此外,快速发展的城市化,引发一系列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十一五”和“十二五”政府工作的一个重心任务。在这一政策引导的背景下,能源的短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也得到政府的较高关注。

50%的中央政府受访者认为气候变化会增加交通的脆弱性和人体健康的脆弱性,但仅有45%的地方政府受访者认为气候变化会对人体健康带来影响,27%的地方政府受访者认为气候变化影响交通。仅有32%的中央政府受访者和25%的地方政府受访者表示认识到气候变化给城市带来的次生灾害。可见,以上几个方面的气候影响尚未引起政府的足够重视。其原因在于:一是这些气候影响并不直观,其潜在影响需要一段时间和一个过程来显现;二是如果防护及时或者地方气候适应能力较强时,气候影响的脆弱性不明显,并且不会造成较大的灾害和突发事件,这种潜在气候风险容易被忽视。

图1对气候变化影响的认知三、政府政策偏好治理理念、政策供给缺乏市场激励

表2政府低碳治理模式偏好

12中央12地方立法1238%1216%经济激励手段1238%1244%市场机制126%1215%NGO引导社区驱动模式1213%1223%其他125%122%表2描述了政府的政策偏好理念。中央政府比地方政府更青睐规制性治理措施。76%的中央政府受访者表示,会选择立法和经济激励政策措施推进低碳发展,仅6%和13%的中央受访者表示会通过市场机制、NGO参与开展低碳治理。地方政府中,44%受访者表示青睐经济激励政策主导的治理模式,23%受访者对NGO参与的低碳治理模式表示了认同,即有意愿尝试碳交易市场体系和低碳社会的培育。总体而言,在治理理念上,我国各级政府主体在低碳治理理念上偏好行政资源和财政投入的经济激励政策。这种政策供给的偏斜在一定程度上是由节能市场化发展的现状决定的。目前我国尚未出台碳市场交易、低碳认证、碳排放清单等相关政策。尽管我国是开展CDM项目最多的国家,占全球CDM市场份额近50%以上,但由于缺乏碳市场相关办法和交易标准的建设等,中国的碳市场尚未建立,且碳交易一直处于交易链的低端。

表3体现了近5年里受访者在低碳发展过程中政策选择偏好。63%中央受访者和73%地方受访者均表示会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开展低碳发展。50%以上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工作者表示会开展“长期能源规划”、“低碳教育和宣传”来促进低碳治理。但75%以上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受访者对合同能源管理、低碳认证、碳排放交易等市场机制作用缺乏供给偏好。与表2描述的治理理念比较,地方政府在实践中较为保守,对市场化措施的偏好反而低于中央政府的偏好。地方低碳发展更多偏重“淘汰落后产能”,对中央的政策和行动方案产生明显的“依赖”惯性,低碳发展的政策创新活力不足。

表3政府低碳发展中的政策选择

政策选择12中央12地方能源立法和中长期能源规划1263%1250%淘汰落后产能1263%1273%征收碳税1213%1214%能源审计、合同管理等激励企业节能1225%1215%低碳认证、碳排放权交易制度1213%129%教育和宣传1250%1259%中央财政专项资金1225%1232%经济激励手段促进新能源开发1213%1227%四、低碳行动的系统认知和“主动性”偏弱

如图2所示,各级城市开展低碳行动的驱动因素存在差异。63%的中央政府管理者表示开展低碳行动的主要驱动力来自中央行政减排指标的压力。另外,分别有63%和50%的中央政府受访者同时表示,会基于长期能源规划、国家形象或“城市荣誉”感的考虑来采取节能降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的调控措施。地方政府的低碳行动主要受到两个因素驱动:一是来自中央的行政减排压力。68%的地方政府受访者表示驱动力来自行政减排指标。二是期望获得低碳转型和经济发展的协同相应。73%地方政府受访者都对新能源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表示出积极态度。

图2政府引导低碳发展的驱动力图3显示政府认知的低碳发展阻碍。75%的中央政府受访者和72%的地方政府受访者表示低碳发展的主要障碍在于“低碳与发展理念互相冲突”的观念误区。可见,GDP仍旧是政府的主要绩效指标,并在城市领导者的理念中占据主导地位。此外,地方政府对低碳发展障碍感知较中央政府强烈。61%的地方政府受访者认为“相关政策的缺乏”限制了地方开展低碳建设工作;44%地方政府受访者认识到技术研发和储备的滞后对低碳发展带来的限制;39%的地方政府受访者认为其地方低碳发展缺乏专项资金的扶持;33%地方政府受访者认为低碳、节能相关专业人才短缺是低碳治理的主要瓶颈。

图3政府对低碳发展的主要障碍认知可见,在国际组织的压力和城市声誉资本的驱动下,中央政府已经形成“低碳化”发展的价值观。该价值观通过中央政府的决策和地方政府的落实进行传递,并最终影响和形成“低碳”社会的价值取向。但由于对低碳发展缺乏系统认知,我国地方政府的低碳行动力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中央政府的政策框架,低碳行动能力缺乏“主动性”,从而造成价值理念在“自上而下”的传递过程中出现逐层弱化的趋势。

五、结论及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提升政府的气候风险意识,并建立低碳治理与气候风险管理的协同机制

从问卷分析结果看出,我国中央层面基于能源安全、社会经济安全(农业生产、健康卫生等)的考虑,较地方政府具有更积极的低碳治理意愿;而地方政府对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气候事件及次生灾害影响(极端气候下的交通瘫痪、建筑坍塌等)具有更直观的认知,因此,地方政府对气候风险防范,特别是增强地方防灾抗灾能力方面具有更强的行动意愿。《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对简化和适应的关系作出了明确的界定:提高适应和减缓能力的政策有共同之处,其共同对自然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产生协同影响。可见,适应气候变化与节能降碳战略同样重要。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有限条件下,低碳治理应该注重“减缓”与“适应”并重,通过建立减缓和适应的协同机制,鼓励地方的适应行动,提高地方的减排效应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认知水平。

(二)从单纯强调政策主导转向企业等市场主体共同参与,激发节能减排的内生动力

中央政府的低碳发展决心是我国“十一五”低碳转型的主要驱动力。根据中央政府制定的可再生能源规划、节能工程项目规划等,地方政府积极淘汰落后产能,补贴节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从而使电力、制造业和建筑部门的碳强度取得明显回落。但这些政策措施较为单一,主要侧重生产领域或高能耗企业的节能降碳,而中小企业和公众的消费节能意愿并不强烈。低碳治理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地方政府的政策创新。地方政府的低碳治理要解决的不是单纯的碳减排问题,而是“减排减量化”下的发展问题,其关键是促进地方或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此外,低碳消费也是带动企业低碳生产的重要内生动力,比如企业/家庭减排指标体系和碳标识制度、区域碳交易市场机制、阶梯电价等政策的实施,不仅有助于创造低碳消费的社会环境,还能树立企业的绿色营销理念,激励企业自愿减排的行动力。

篇10

2013年12月14日,第九届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名单公布,“人民币国际化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社区风险评估体系研究”、“大城市户籍制度改革研究”等研究获得一等奖。

《决策》记者发现,在这个获奖名单中,各类智库都有所斩获。不要小觑这个奖项,它已有20年历史,由上海市政府于1994年设立。

这个奖项透露出两个重要信息,一是上海市政府对决策咨询工作的重视,可谓一以贯之;二是上海已建立起智库工作一种良性的反馈机制和激励机制。当下,后者的意义更为重大。

可以这样说,上海政府决策咨询的良好传统,为沪上各类智库发育与成长提供了丰沃之土。

官方智库受倚重的背后

2013年11月,上海市副市长时光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军扩出席了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成立20周年庆典。一个级别并不高的体制内智库受到如此重视,从侧面印证了作为业务主管单位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在决策咨询系统的影响力。

1月22日,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我国首份《智库报告》,并公布中国智库影响力排名。榜单中,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在“党政军智库”中排第4,仅次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央党校和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

“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这几年发展得很快,一开始就四五个处室,现在有八九个了。”上海市委办公厅的秦德君博士告诉《决策》。

据本刊记者统计,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无论是内设机构、直属单位还是分管单位的数量在省级发展研究中心都是最多的。内设处室有9个,直属单位和分管单位均为4家,其中上海发展战略研究所、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上海流通经济研究所属于“智库中的智库”。

此外,该中心还有4个合作平台,分别是与上海高校和社科院合作成立的10个社会调查中心,围绕行业顶尖人才成立的第二批9个领军人物工作室,与沪上知名高校共同举办的专注于不同领域的8个系列论坛,以及上海国际智库交流中心。

枯燥的数字背后是一个官方智库机构和职能不断扩大的趋势。以4个合作平台中的28个子平台为例,其议题基本涵盖了上海作为长三角龙头和国际大都市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个官方智库的发展,印证了“有为”与“有位”这一朴素的逻辑关系。

沪上官方智库,决咨委是另一个被经常提及的机构,与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不同,决咨委没有严密的组织架构,依靠的是特聘专家的集体智慧。

决咨委于2003年“非典”时期成立,隶属上海市委直接领导。决咨委成立初期,由于主要领导重视,一时间声名鹊起,也承担了许多重大项目,最知名的是决咨委专职委员江上舟一手促成的大飞机项目。

“外地考察团来访时,主要领导总忘不了介绍一下决咨委,不过后来决咨委的影响越来越小。”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介绍说。

抛开领导重视这一因素,决咨委影响力下降的背后,还有深层次的原因。秦德君认为,“上海市委提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要求决策咨询的效率一定要高”,而决咨委专家临时性、兼职式的“单兵作战”的咨询服务,必然会慢了一拍。

在上海,官方智库和民间智库不是简单此消彼长的关系,官方智库受倚重的同时,民间智库也有属于自己的舞台。

体制外智库的秀场

海通证券大厦是人民广场附近最高档的写字楼之一,上海最知名的民间智库福卡位于该大厦的27层,一整层的办公场所是福卡咨询业务最好的时候盘下来的。

据福卡研究员杨金廷介绍,福卡的政府咨询业务主要是参与“五年规划”。在上海市区县一级政府制定“十一五”规划时,18个区县里,福卡参与了17个区县规划。在上海积累起来的知名度,吸引了江浙不少地方政府主动来找福卡合作,合作内容主要是五年规划和开发园区规划。

为何政府业务都是规划?“我们的长处是做前瞻性的研究,而政府在做规划时特别需要这种思路性和顶层设计的东西。”福卡研究院杨勇武解释说。

一个可以佐证福卡前瞻视野的例子是,2005年9月,福卡给浦东新区做了一个创新体制研究,当时就提过在外高桥保税区、浦东航空港和深水港搞自贸区的建议。

除了做规划,福卡还接受政府委托作专项政策研究,目前正在做的是自贸区土地转型和转性的调研,以及青浦区如何与自贸区对接等。

福卡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呢?“是所长王德培在政商两界的影响力和渠道资源,以及我们客观、冷静、中性、实证的理念。”一位研究员称。

尽管是沪上最知名的民间智库之一,福卡还是面临激烈的竞争。

在上海市区县一级政府制定“十二五”规划时,福卡仅参与了7个区的规划,比“十一五”少了10个,“其余都被官方智库拿去了,体制外智库还是不大受待见。”杨金廷称。

“前几年我的抽屉里都是福卡的报告,当时数据还是蛮全的,现在我们买的少了”,静安区政府办公室的郭代军告诉《决策》记者。

“买的少”的背后是什么原因呢?包括福卡和零点在内的民间智库,前些年最大的优势是“掌握了一些很有用的数据”。“福卡在经济上比较专业,很注意梳理分析与经济、产业相关的数据,零点的调查数据我们也做过决策参考”,郭代军说。

与此同时,体制内智库也开始重视数据和调查。上海市发改委下属的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在产业经济研究上日渐专业,与福卡形成激烈竞争。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与各大高校和社科院成立的10个社会调查中心,也抢占了零点的调查市场。

“买的少”还有一层意思,就是买福卡的产品少了,买其他智库的多了,总预算没少。智库间此消彼长,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上海各类智库发展形成了一种竞争态势。

国际智库“大鳄”,在这场竞争中也初露峥嵘。

在抢滩上海的众多国际智库中,麦肯锡的表现最为抢眼,较为知名的有南京路商业街规划、上海国际汽车城规划、淀山湖规划等。

上海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在国内无先例可循,也无经验可供参考,“洋智库”的全球视野和国际经验使其在城市规划中屡屡中标。上海世博会、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和临港新城布局等规划背后都有国际智库的身影。

然而,静安区政府的一位官员却不看好这批“外来的和尚”,“大的规划他们可能有优势,但涉及到具体操作层面的东西往往不行。现在上海大的规划越来越少了,将来更多的是微观的、具体治理的优化。”

除此之外,政府治理方式的悄然变革,正在酝酿新一轮咨询需求的波动,沪上各类智库对这轮冲击都将感同身受。

“课题工作法”冲击波

对政府咨询需求造成影响的,是一种被称为“课题工作法”的调研方法。

据秦德君介绍,时任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到任的头一年,常委会根据工作重点确定了8个调研课题,领到任务的常委要花3到4个月时间去完成。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现北京市长王安顺任上海市委副书记期间,曾花费8个月时间去做社区建设和发展的课题调研,亲自带着相关处室天天跑社区。“这样的调研活动,对党委政府的决策大有裨益,这对体制内、外的智库都形成了不小的冲击。”一位官员称。

据了解,这种调研方式仍在延续,区级政府也是一样。记者采访的沪上官员一致认为,尽管其他省份也有这种常委调研课题,但上海做得最好。

“直接可以拿来用”是政府内部调研的最大优势。由市委常委带领相关部门去做课题调研,部门有信息优势和人员优势。此外,他们知道如何解决问题最有效,什么样的政策是最务实的。

以去年2月18日上海市委常委会确定的重点调研课题为例,几个主要课题分别是“深化本市政府机构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和团结引导新社会阶层人士”、“探索本市郊区差别化管理体制机制”、“深化本市国资国企改革”等等。“这些课题,如果没有信息资源,不熟悉情况的体制外智库,甚至体制内智库都做不了。”一位官员称。

由相关部门去做调研,部门利益会不会影响政策的公共性呢?“基本不会,因为常委去调研一个课题是同时带着若干相关部门的,这些部门之间首先有制衡,遇到重大决策,还要常委会讨论决定,部门利益在决策机制中被淡化许多。”秦德君说。

既专业务实,又规避了部门利益,常委课题调研由最初的8个,已经发展到2013年的17个。

从8个到17个,是不是常委人数增加的结果?

近年来,上海市委常委的数量并未增加。随着上海城市发展水平的提升,城市治理越来越复杂,常委课题调研对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是“课题工作法”大行其道的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