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城市管理效能范文
时间:2023-10-24 18:02: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提升城市管理效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现场管理
对于建筑施工单位来讲,施工现场就是战场。在施工现场有着相当复杂的情况,任何疏忽都可能诱发严重的事故,因此现场施工管理必须要拥有良好的动态性、整体性、基础性以及实践性。现场施工管理不仅仅会对作业质量与进度产生影响,并且与企业的经营目标的实现紧密相连,因此,我们需要对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给予高度的重视,并通过多种措施来提高现场施工管理效能。
一、对建筑施工工程现场施工管理效能产生影响的因素
(一)人员管理
工程的质量的提高与综合成果的实现都与人有着相当紧密的关系。对于人员的管理是现场施工管理的基本问题,施工人员的素质会对工程质量带来直接影响。每一个施工的组织与实施以及管理,都是不可能离开人的参与,因此要想有效减少工程事故、提高工程质量与效率,就必须加强对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与监督。
(二)施工准备
施工现场管理贯穿于工程施工的每一个环节,良好的施工准备将更加有助于施工现场的管理。施工单位必须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才可以让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每一项工作都能够相互协调好。在通常情况下,施工准备不充分主要表现有以下的几个方面:(1)对各种相关图纸的研究不透彻;(2)人员岗前培训不到位;(3)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管理制度等等。这些问题中任何一个都会对现场施工管理带来严重的影响。
(三)施工材料管理
现代建筑工程所采用的新型材料较多,这些材料拥有较高技术含量与品种,其中还有部分新型材料的应用。对建筑材料进行有效管理能够为建筑工程施工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建筑材料自身的质量以及技术条件是建筑工程质量的物质基础。在实际的管理中,对材料的配对以及对多种材料的质量离散程度的把握都相当重要。例如在很多时候都很难控制砂、石这类即时使用的材料。
(四)施工质量控制意识
施工质量控制在施工管理中是重点与核心内容。然而在很多时候因为工期紧或者是其他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使得施工质量控制意识不能够得到重视。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施工操作工艺控制不严、违规作业等现象,最终导致工程出现多种隐患,对工程使用质量以及寿命都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五)施工资源配置
在现场施工管理中,施工资源配置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在实际的操作中进程出现配置不合理与违背客观规律的情况,不计成本大量的增加投入、盲目的赶工或者是投入不足使得施工进度缓慢,这些都会使得施工资源被极大浪费因与工程亏损。
二、提高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效能的措施
(一)完善现场施工管理体系
要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效能,就不能够脱离了一套健全的现场施工管理体系。从施工单位的角度来讲,要加强对施工过程的全程控制,就必须要有一套完备的施工管理体系。构建起完善的管理体系之后,需要从材料管理、工艺流程控制、工序交接检验等每一个环节来强化质量管理和控制,从工作实践中对现场施工管理体系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分析,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来进行改进。
(二)强化施工现场的平面管理
施工现场有着非常复杂的情况,有序管理将有助于预防工程事故的发生。如何安排临时设施、施工机械以及建筑材料等对于施工质量以及施工进度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保证作用。同时,科学合理的安置电线走向、施工用水管道的布置以及废水排放和施工现场环境的整洁都是需要注意的问题,对于施工活动的有序开展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加强对施工现场的跟踪检查
多数的施工质量问题,都是通过对施工现场进行跟踪检查所发现的。因此,对于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必须要善于区队施工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发现,同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进行解决,对质量安全隐患进行消除。同时施工现场施工管理人员还必须要加强对现场施工人员的施工操作进行督促,使其每一项操作都能够根据规范来进行。同时还需要为施工质量保障进行深入的调查与研究,确保现场施工管理措施能够满足要求。
(四)建立竞争、激励、约束
竞争机制。需要实行竞争上岗的制度,以此制度来促进作风的转变,提供管理人员以及现场施工人员的工作与办事效率。同时通过良好的竞争机制能够有效的促进职工的学习热情与生产热情,让他们能够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的生产技能与安全意识。
激励机制。对于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来讲,在很多时候都只注重利,而在无形之中忽略了许多的问题。因此,可以通过良好的激励措施来吸引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的注意力,让他们能够在生产的过中严格的根据规范进行操作,将安全生产真正的放在心上。
约束机制。要加强现场施工管理,就不能够忽视了各项规章制度所能够发挥出的作用。因此必须要建立起严格的奖惩制度以及各种规范。通过规范与严格的奖惩制度,促使职工能够严格的根据各项技术标准与规范进行施工作业,使得工程质量以及施工水平都得到保障。
(五)利用信息技术促进现场施工管理
信息技术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能够发挥出积极的作用,这也是各行各业积极的推进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原因。在信息技术中计算机技术是主要的实现手段,而在现场施工管理中计算机技术也有着相当广泛的用途。通过对计算机等各种先大化施工管理技术的引用,能够更加快速、有效、自动、系统地对大量的信息进行存储、查找与修改,因此可以更加方便的对施工过程中因为各种因素而导致的施工进度、质量以及成本问题进行良好的跟踪管理。对于现场施工管理效能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结语
总之,如今国内建筑行业发展非常驯熟,对于施工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作为施工管理中的重要内容,是一项非常具体细致的工作,对于提高工程质量、确保施工进度与成本控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对施工现场管理给予高度的重视。
参考文献:
篇2
“十二五”期间,上海正处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矛盾呈现多样多发的态势,使城市管理面临着诸多新情况、新问题,给社会和谐稳定带来了新挑战、新压力。上海城管执法系统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总体目标,以建设“法治城管”为抓手,不断创新执法思路理念、方法手段和制度机制,不断完善城市管理法制保障,不断提升社会管理法治化水平,有效维护了国际大都市的城市环境、管理秩序和文明形象,有力促进了城市运行安全与社会和谐稳定。
一、正确认识城市管理面临的新挑战
近年来,随着上海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诉求多样化、社会心态复杂化的现象日益凸显,在治理无序设摊、违法搭建、黑车、群租等城市公共管理领域,容易诱发社会矛盾的触点增多、燃点降低,给城市正常运行和社会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目前城市管理领域主要存在五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法律法规不健全
当前,城市公共管理的一些重点领域、重要环节还存在立法相对滞后、法律法规缺失的问题,例如在国家层面至今无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专门法律法规,城管执法部门通过“借法执法”行使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导致工作实践中“执法体制不顺、执法职责不清、执法规范不明、执法监督不力”等问题日益突出。另外,一些城市管理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还比较原则,操作性还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治理违法建筑、非法小广告、无序设摊等执法效能。
(二)执法程序不规范
对照新颁布实施的《行政强制法》以及《上海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条例》等法律法规,上海市各级城管执法部门还存在管理体制不顺畅、执法程序不完善、执法行为不规范、自由裁量空间较大、执法随意性较强、执法队伍整体素质不够高等问题,执法公信力和透明度需要进一步提升。2010年4月13日,松江九亭城管协管员与当事人发生摩擦,引发社会,不仅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也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
(三)执法力量不匹配
由于大量外来人口导入,上海人口总量呈集聚和不断扩大趋势,2?300多万常住人口、近1?000万外来常住人口以及大量流动人口给城市正常运行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特别是在城郊结合部、大型居住社区,大量外来人员以及本地部分下岗失业人员通过无证占道设摊、兜售小商品、运营黑车等谋生,导致城市管理任务日益艰巨繁重。但由于受到基层城管分队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等限制,目前嘉定、奉贤、松江、闵行、浦东等区部分城镇城管执法队员配置还不足10人,而城镇常住人口有二三十万,现有执法力量难以实现有效的管理和服务,往往出现“小马拉大车”局面,导致城郊结合部地区成为城市环境、社会治安问题的高发地区。
(四)执法协作不紧密
城市管理离不开政府相关部门、司法部门的协同配合,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参与。目前,在城市运行管理中,政府相关行政管理部门、行政执法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力量整合、联勤联动的效应还未充分发挥;在打击非法收运地沟油、食品加工黑窝点等涉及广大市民群众身心健康问题的违法活动中,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还不畅通,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之间如何有效整合执法资源、提高执法效能、增强执法威慑力,还需要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和改进。
(五)执法环境不理想
近年来,城管执法队员在依法查处违法搭建、非法小广告、无序设摊、非法收运地沟油等工作实践中,由于触及当事人的经济利益,暴力抗法现象逐渐增多,一些地区的相对人甚至向“家族式、团伙化、地域化”等黑恶势力发展,公开对抗正常执法,辱骂、威胁甚至殴打城管执法队员。2008年至2011年,全市城管执法系统共发生暴力抗法6?100余起,2?600多名执法队员受伤,其中90多名执法队员受重伤。2010年1月,虹口区一名市容协管员在地铁口劝阻违章设摊,被一小贩刺死。另外,一些新闻媒体对城管执法工作缺乏客观公正报道,有些甚至是完全失实的负面报道,导致城管形象“妖魔化”;一些市民群众对城管执法工作不理解、不支持。
二、建立健全城市管理法规体系
现代法治文明社会,城市管理的核心是依法管理。随着上海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市民群众法治意识、权利意识、监督意识、环境意识的不断增强,城市管理的任务越来越艰巨繁重、复杂多样。如何保持城市环境的整洁有序、城市运行的平稳安全、市民生活的和谐安定,关键要有一整套严格、具体、周密、完备的城市管理法律体系作支撑和保障。
(一)完善城市管理法律体系
为解决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专门法律缺失问题,从高阶位的法律层面来理顺城管执法体制、规范城管执法行为、提升行政效能,2010年下半年,上海市城管执法局在市人大法工委、城建环保委、市政府法制办等指导帮助下,正式启动《上海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条例(草案)》调研起草工作。历经近两年的努力,上海市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33次会议于2012年4月19日表决通过了《上海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条例》,并于7月15日正式施行。
《上海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条例》的颁布实施,进一步健全了相对集中的行政处罚权制度,明确了城管执法体制、执法权限、执法规范、执法协作、执法监督等规范,将有力地促进城管执法人员严格执法、公正执法、规范执法、文明执法,有效地提升城市管理法治化水平。另外,还应按照城市管理的新形势新任务,加快修订完善治理违法建筑、地沟油、非法小广告等法规规章,使城市管理法律体系更具完整性、协调性、现实性和操作性,切实解决好城市管理中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问题。
(二)完善城市管理制度规范
新颁布实施的《行政强制法》、《上海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条例》,对规范城管执法行为、提升城管执法效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认真贯彻落实这两部法律法规,上海市城管执法局注重建章立制、强化制度管理,研究制定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程序规定》、《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行为规范》、《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等16个配套性文件,细化完善了执法程序、执法规范、队伍管理等制度规范,使法律法规更具操作性,确保城市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三、深入推进城管执法规范化
面对当前社会管理特别是城市管理领域存在思想舆论统一难、各方利益协调难、矛盾纠纷化解难、流动人口管理难等新情况,政府部门原有的单纯依靠行政手段和政策措施管理城市的办法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必须努力实现由单一的行政手段向综合运作法律、政策、经济、行政、教育等手段的转变,必须进一步强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坚持规范履职、文明执法,善于运用法律思维、法律手段解决城市管理难题顽症,把城市管理纳入法治化的轨道。
(一)严格规范执法主体
认真贯彻落实《行政强制法》,理顺了市、区县、街镇三级执法管理体系,明确了区县城管执法局的执法主体资格,完成了区县城管监察大队的更名以及“三定”工作,确保执法主体符合法定条件。针对城郊结合部、大型居住社区城管执法力量严重不足、相关部门聘用的大批协管员违规执法等问题,一方面增加城管执法编制,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全市各郊区县、大型居住社区将增加1?200多个城管编制,重点调整充实一线执法力量,确保执法力量与城市管理的任务相匹配,确保执法人员身份资格符合法定要求。另一方面清理整顿协管员队伍,严格协管员管理考核,坚决避免协管员违规参与执法,避免协管员穿着仿冒城管执法制服,维护好城管执法队伍社会形象。
(二)严格规范执法程序
按照《行政强制法》、《行政处罚法》以及《上海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条例》等法律法规,严格界定执法权责、优化执法流程、明确执法环节、规范执法行为,着重建立健全五方面程序规范:即严格规范调查取证行为,避免钓鱼执法事件发生;严格规范自由裁量权行使,避免执法不公正不公平;严格规范行政强制执行程序,避免乱作为不作为;严格规范扣押物品保管和处置,避免损害当事人的权益;严格规范执法信息公开内容和流程,避免执法不公开不透明。通过严格规范执法程序,保障行政执法过程公正、透明、可监管,提升执法公信力,做到取信于民。
(三)严格规范执法行为
制定《上海城管执法人员行为规范》、《上海城管执法督察考核办法》等管理制度,明确要求城管执法队员必须遵守“着装、仪容、举止、用语、执勤、办案、廉政”等七方面的行为规范,严格要求队员在执法工作中必须做到“五在先”(敬礼在先、亮证在先、告知在先、劝导在先、教育在先),逐步实现执法工作由“简单驱散型”、“单纯处罚型”向“劝导教育型”、“综合服务型”的转变。同时,加强执法监督,建立健全执法责任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执法责任追究保证金、政风行风评议、公众满意度测评等规章制度,对日常执法督察发现、市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反映的“不作为、不规范、不文明”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并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过错责任,从而推动广大城管执法队员自觉依法行政、依法执法,整体提升了城管队伍文明规范执法的水平。
(四)着力提升执法效能
针对当前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期的特点,城市管理要在法治的框架体系下,不断创新执法理念、方式和机制,统筹兼顾社会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统筹兼顾城市秩序与城市活力、城市形象与民生保障的关系,最大限度维护城市安全有序,最大限度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针对无序设摊管理难题,各级城管执法部门积极探索、以人为本、化堵为疏、标本兼治,逐渐走出了一条“民意主导+执法管理”的治理新路,有效化解了执法冲突和社会矛盾。对居民确有需求的早点、蔬菜、修配、小百货等摊点,充分挖掘利用中小道路、待建工地、社区活动场所等资源进行疏导,既为社区居民提供了生活便利,又从源头上解决了马路设摊乱象,也促进了社会就业与民生改善。全市现有各类设摊疏导点1?000余处,共疏导摊位6万余个,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另外,积极探索和推行了“首违不罚”、“特殊对象物品不暂扣”、“困难群体人性化疏导”等工作机制,提升了柔性管理、文明执法的水平,实现了执法效果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四、建立健全城市管理社会协同机制
城市管理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既要统筹规划、整体推进,更要整合资源、合力推进。面对上海城市管理任务日益艰巨、管理手段较为单一、执法力量相对不足等实际情况,要加强顶层设计、制度创新,积极探索城市管理联勤联动新模式新机制,努力实现从“部门单打独斗”向“部门协同、公众参与”转变,充分整合社会各方资源,形成执法管理合力,共同提升城市长效管理水平。
(一)建立健全联勤联动机制
认真总结、固化迎博办博期间城市管理“条块结合、多方协同”的工作经验,推动全市各级城管执法部门积极主动融入区县、街镇的“大联动”、“大联勤”工作体系之中,提升行政执法效能和城市管理水平。闵行、嘉定、长宁、杨浦、徐汇等区探索构建了“管理力量大整合、社会服务大集中、信息采集大平台、矛盾隐患大排查、社会治安大联防、行政执法大联动”的联动机制,发挥了条块资源优化组合效应,实现了执法管理效能倍增,有效破解了违法搭建、非法收运地沟油、偷乱倒渣土、非法小广告等一大批社会管理难题顽症,确保了城市平稳有序运行,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二)建立健全“两法”衔接机制
打击非法收运和处置地沟油、非法食品加工黑作坊、无证行医、散发张贴非法小广告、兜售假冒侵权商品等违法行为,仅仅依靠行政执法部门实施行政处罚,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嘉定、宝山等区探索构建“两法”(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卫生、食药监、工商、城管等行政执法部门与公安、检察院建立了信息共享平台、联席会议、案件移送等工作机制,在整合执法资源、加强执法保障、及时有效收集固定证据、提高案件查办效率、准确有效打击违法行为、增强执法威慑力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应在全市各区县总结推广嘉定、宝山两区的试点经验,建立完善“两法”衔接机制,提升城市管理法治化、科学化水平。
篇3
近年来,随着扬中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面貌有了显著的改善,特别是扬子路和江洲西路等省级市容管理示范路综合改造的完成以及农贸市场布局功能的完善,进一步提升了我市的城市品位。伴随着城乡一体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城市管理范围不断扩大、触角不断延伸,社会各界对城市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城市管理工作,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城市,促进我市“决战‘二次率先’,建设最美扬中”目标的顺利实现,是全体城管人探讨的新课题。
一、以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求得城市管理的精细化
为适应新形势下城市管理的要求,实现城市管理的科技化、信息化和现代化,2011年,扬中市城市管理局率先在镇江辖市区范围内建成数字化城管监督指挥中心。2012年,市政府成立了由38家成员单位组成的数字化城管协调委员会,首批11家成员单位接入数字城管运行平台,接受任务派遣;同年,数字化城管通过省级考核验收并正式运行,“大城管”格局初步形成。为进一步发挥数字城管的效能,今年,我局重点将在完善考评体系、理顺部门关系、拓展覆盖范围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一是完善评价体系。在向责任单位编发运行情况通报的基础上,结合运行实际,修订《扬中市数字化城市长效管理考评办法(试行)》和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处置和绩效评价制度,以结果为导向提升各责任单位的案件处置效能。二是理清部门职责。由于历史原因,部门间存在职责不清的状况,导致不能清晰判定案件的责任主体,对此,我们将详细地收集各责任单位具体权责,制定细致的事、部件立案处置结案标准,进一步明确职责,避免推诿扯皮现象的发生。三是拓展覆盖范围。现代化的数字城管系统需要全市各个部门的通力协作,在首批接入11家成员单位的基础上,我们根据实际需要,考虑将国土局、民政局、文广局、广电中心、联通扬中分公司、电信扬中分公司、移动扬中分公司、供电公司等8家单位也纳入数字城管运行平台,扩大城市管理的覆盖面,切实发挥全覆盖、齐履职、快处置的“大城管”功效。
二、以推进城乡一体发展求得城市管理的精细化
伴随着城乡一体化、整岛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集镇管理受原有体制机制的制约,管理难度不断增大,为破解集镇管理的难题,一方面,推进城管执法工作“重心下移”。2010年—2011年,我局率先在镇江范围内推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向乡镇延伸,先后成功向新坝镇、三茅街道、开发区、油坊镇、西来桥镇派驻了执法中队。2012年9月,八桥派驻中队成立,至此,派驻中队实现了整岛全覆盖,派驻中队工作的运行,增强了基层的执法力量,改善了集镇的环境卫生,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今年,我们将重点完善对各派驻中队的综合考评体系,增强派驻中队的执法服务功能,切实解决集镇秩序管理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另一方面,强化农村环境长效管理。在完善农村垃圾处置长效管理工作体制的基础上,下一步,我局将着重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完善和强化镇(街、区)、村(社区)农村垃圾处置长效管理督查考核机制建设,确保镇(街、区)、村(社区)考核督查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二是强化农村垃圾处置长效管理薄弱环节的督查通报,确保农村垃圾处置长效管理无死角;三是整合政府管理资源,创建政府牵头下的交通、水农、城管农村垃圾处置长效管理协作机制,确保村庄、道路、河港环境水平的整体提升。
篇4
(一)凝聚合力,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城市管理新格局
1、主动沟通协调,形成城市管理整体合力。20*年我们将着眼于城市发展大局,在主动沟通上下功夫,逐步与各相关部门建立起互相协作、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发挥有关部门在城市管理中的职能和作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重点协调解决道路设施建设、违章建筑、渣土消纳场地、餐厨垃圾管理和城中村与城乡结合部改造等一系列问题,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
2、转变管理观念,促进管理与执法的良性互动。针对目前制约我们城市管理高效运作的最大问题---管理与执法之间的矛盾。重点理顺好管理与执法之间的关系,理顺好主管部门与各街道(乡镇)的关系,理顺好街道(乡镇)中队与街道(乡镇)主管部门的关系,实行管理主动出击、执法密切保障的模式,用加强常态管理来减少违规行为,用执法震慑力来保障管理的高效率,形成管理与执法的无缝对接,实现管理与执法互为依托、共同提高。
3、倡导公众参与,增强城市管理参与率。积极开展“城管宣传进社区”活动,加强与社区的沟通和联系,建设一批公示城管工作、展现城管形象的宣传平台,培养一支热心城管工作的社区宣传队伍。此外,要注重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合作,发挥新闻媒体优势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市民的基本素质和法律意识,使市民了解城管、理解城管、支持城管。将城市管理的法律法规、工作情况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种形式,向街道、社区、城中村、农村传播,努力营造具有城管特色的“城管文化”。
(二)提升功能,努力构建和谐的城市管理新格局
1、抓好市政基础设施改造,改善群众的生活环境。着力解决停车难问题,加强人行道停车位等交通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围绕排水系统不畅问题,重点加强地下管网建设;围绕影响城市形象和市民出行的道路问题,加强道路的硬化工程建设。积极实施背街小巷改造,从注重大马路求形象,向注重小街、小巷重实效转变。
2、加强市容环卫管理,优化群众居住环境。要贯彻城乡统筹的发展理念,以城带乡、以城促乡,不断改善全区城乡环境卫生状况。重点做好餐厨垃圾规范化管理,加大对餐厨垃圾专项整治力度。加强建筑垃圾管理,规范建设垃圾处置企业的运营,遏制乱处置行为。加强道路常态保洁与动态保洁相结合,推进垃圾分类收集工作,扩大分类收集范围,争取全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
3、大力发展园林绿化,美化群众的休闲环境。根据区域不同特点,实施分层次、开敞式、高标准的绿化升级改造,使园林景观向精细化发展。重点抓好通途路、黄山路绿化改造和零星裸地绿化工作,多举措加强城区285万平方米园林绿化管养,通过优化树种,增加植物种类,丰富绿化形式和规范考核手段,进一步提高绿化档次和水准。
4、加强公用事业管理,提供群众的安全环境。加大对全区民用煤气供应站和代充点管理力度,制定好燃气安全处置应急预案,确保民用燃气安全。坚持管理与服务并举,加大节约用水的宣传力度,努力提高市民的节水意识。积极开展节水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和耗水设备、洁具的更新改造,进一步推进全区的节约用水工作。
(三)标本兼治,努力搭建高效的综合执法新格局
1、明确执法责任,加大执法力度。坚持整体目标和阶段工作推进相结合,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分阶段,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开展。通过专项整治与综合整治相结合、集中整治与日常管理、文明管理与严格执法相结合的方式,保持城市管理环境整洁有序。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案件办理机制,通过开展案卷质量检查和“办案能手”评比,组织开展行政执法难点问题专项调研,切实提高行政执法水平。
2、疏堵结合,努力推进摊贩规范管理。结合辖区工作实际,做到人性化执法、精细化管理、主动性工作,通过疏堵结合的手段,落实路段管理责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依法行使职权,从严规范市容秩序。尤其是主要街、路和重点窗口地域,要积极开展执法综合整治活动,有效查处跨门经营、无证设摊、擅自占道等违法行为,确保违章行为发生一起查处一起。同时考虑方便部分市民的生活需要,在确保市容秩序和市民正常生活秩序的前提下,在非主要路段和相对次要地域适当允许便民服务小摊按规范要求设点,切实做到“点上规范、面上管住”,关心民生,化解矛盾,方便市民,规范秩序。
3、坚持科技投入,着力完善数字城管。推进“数字城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创新城市管理模式,促进城市管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要创新城市管理手段,在运用经济、行政手段管理城市同时,更多地运用法律手段进行城市管理,广泛运用信息技术,推进“数字城管”建设,建立信息共享、综合利用的系统,提高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的效率,强化通过数字化城管平台发现问题和处置问题的能力。
(四)固本强基,努力构建团结奋进的队伍管理新格局。
篇5
一、智慧城管的发展基础
数字城管,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简称数字城管,是综合运用“3S”(GIS、GPS、RS)和”2C“(Computer、Communication)等现代信息技术,量化管理行为,再造管理流程,从而实现管理效率提升的一种城市管理新模式。数字城管于本世纪初发端于北京东城区,之后在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推广下,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全面铺开。
智慧城管,是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信息融合、网络通讯、数据分析与挖掘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强化信息获取自动化、监督管理精细化,业务职能协同化,服务手段多样化,辅助决策智能化、执法手段人性化,通过信息资源整合实现城市管理要素、城市管理过程、城市管理决策等全方位的智慧化。[1]
就内在关联和发展逻辑上来看,智慧城管与数字城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智慧城管虽然是较数字城管更为高级的城市管理模式,但它的发育、成长和全面铺开,离不开数字城管的充分发展和经验积累。就杭州而言,数字城管的充分发展为智慧城管的新探索做了充分的技术和应用层面的准备。
(一)建成了统筹城乡的市辖城域统一平台
依托市级主平台,建设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城乡”的市辖城域数字城管统一平台。
一是依托政府信息资源,建好市级数字城管主平台。借助政务外网,整合管理资源,搭建起覆盖“市、区、街、社”的城市管理协同工作网络,实现与867家城市管理网络单位和468个社区的互联互通,实现与公安和交警的视频监控系统的对接共享。
二是依托市级主平台,建设统筹城乡的大平台。坚持“统一流程、统一标准、统一评价”,依托杭州市主平台,利用同一套硬件、软件和网络体系,全面建成覆盖十三个区、县(市)和两个市级管委会的市辖城域数字城管统一平台,实现城市化管理区域的全覆盖,并探索建立了对应的运行模式,即:在主城区建立“一级监督,分级指挥”的“主城模式”,在副城区建立“一级监督、自行指挥、市级保障”的“副城模式”,同时,还坚持“城市化发展到哪里,数字城管就推进到哪里”,依托区平台,建立了“两级监督、一级指挥、按责处置、区镇联动”的数字城管“街镇模式”,实现了数字城管由主城向副城、中心镇的“三级跨越”。
(二)建立了四项运行机制
一是市场化信息采集机制。采取政府“花钱买服务、养事不养人”的做法,率先在全国实施数字城管信息采集市场化的新路子,向社会公开招聘采集专业部门,引入第三方的监管,以市民的眼光、专业的标准,发现城市管理问题,核实处置质量。
二是目标考核机制。以解决问题为导向,通过目标考核来“倒逼”工作效能提升。对数字城管及时解决率实行月排名公示,对年度不达标的进行问责,调动了工作积极性。日常处置中,对责任不明确的问题,采取“问题处置在先、责任追究在后”,实施“代整治、备货制”,确保问题第一时间解决。
三是“平急”转换机制。日常围绕城市“四化”长效管理做好各项工作,一旦遇到台风等自然灾害或其他特殊保障要求时,数字城管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在第一时间切换到城市应急管理状态。
四是市民互动服务机制。建立城管社区服务室、开通12319城管服务热线、开展进社区、进广场等多项活动,践行“数字城管在您身边、为您服务”。
(三)信息技术的广泛采用
以数字城管系统平台为基础,推进行业信息和监管资源的整合共享,建成了地下管线、桥隧监管、节水监管、环卫作业GPS监管、综合统计等子系统,初步建成了统一的城市管理综合信息平台,为强化专业监管提供了有力支撑。建立起从规划、审批、监管、处罚的全过程管理的信息化,通过数字城管业务协作,强化权力阳光运行,实现各类行政许可、案件网上审批、办理,为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事件快速发现、执行协作、监督管理、科学决策的闭环管理体系奠定基础。
(四)强有力的基础架构支撑
数据融合、信息共享、业务协作的基础架构支撑优势明显。不断优化城市管理信息化总体技术架构,加强了基础平台建设。在安全、标准的规范体系之上,有效确保了基础支撑平台的业务连续性、数据安全性。同时以实现快速发现、依法解决、决策分析、改善民生四项服务为目标,重点实现了服务器整合和网络管理平台、数据资源整合平台、应用系统支撑平台、统一GIS平台、基础视频服务平台等五大基础平台,为城市管理信息化形成强有力的支撑。
二、“五型”城管:杭州智慧城管的发展目标
建设“智慧城管”,需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城市管理要素、城市管理过程、城市管理决策等全方位的数字化与智能化,推动城市管理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杭州智慧城管建设将围绕“五型城管”进行积极探索,努力实现标准创新、技术创新、管理模式创新、服务模式创新。
一是打造服务型城市管理。通过智能化手段,为城市政府、普通市民、行业主管部门等提供长效服务和应急保障服务等,打造服务型城市管理。
二是打造开放型城市管理。通过开放型的系统架构,实现跨系统的信息互通共享;通过开放型的市民互动平台,引入更多市民的参与和监督。为统筹智慧城管城乡发展,将重点加强街道社区的社会综合管理、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推进智慧城管市辖城域统一平台向中心镇发展。
三是打造效能型城市管理。通过整合城市管理资源,建立多元发现机制,提高综合协调能力,优化考核评价制度,稳步推进市场化,推进协同平台建设,通过强化“三个第一”,全面系统地提升城市管理效能。
四是打造智能型城市管理。通过强化数字城管辅助决策,引入物联技术全面管理,运用智能感知、智能协同、智能分析技术,打造智能型城市管理。
五是打造和谐型城市管理。通过采用人性化的执法手段、发掘多渠道的宣传口径、建设实实在在的便民服务平台等方式,打造和谐型城市管理。
三、杭州智慧城管发展愿景
无论从技术构成方面,还是管理理念上,智慧城管都是对数字城管的突破和超越。
一是覆盖范围更为广泛。充分借助物联网、传感网、视频识别等技术,对涉及到城市事部件管理、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城市生命线管理等与城市管理职能相关的诸多领域进行更全面的感知、更智慧的识别,实现管理对象与管理服务的高度整合,从而为城市提供更全面地智慧化公共管理。
二是技术应用更为先进。充分运用物联网技术、传感网技术、云计算技术、信息融合技术、通讯网络技术、数据仓库技术、数据分析与挖掘技术等现代技术手段,强化信息获取自动化和精细化、管理决策智慧化,立足科技创新、资源整合、协作共享,推动智能系统的应用。
三是交换共享更为有效。通过管理体制创新和身份认证、目录交换等技术平台建设,确立信息系统之间的层次性,促进分布在不同管理部门间的海量数据的流转、交换、共享、比对,为应用提供良好的协同工作环境。城市管理各职能部门不再是信息孤岛,将更高效地协同运作,从而极大推动城市综合治理和运营的良性循环。
四是关联应用更为协同。在互联互通网络,数据交换与共享基础上,以政府、城乡居民、企业的互动为核心构建公共管理与服务平台,可为用户提供整合式的协同服务——政府协同办公、城市协同治理、面向城乡居民的协同式服务、面向区域的协同式管理等,从而为城市管理与运营提供更智能、高效,响应更灵活、及时的决策支持系统、管理服务手段、创新应用模式。
五是为民服务更为优化。如何最大限度服务好广大市民,是智慧城管的重要出发点和立足点。智慧城管将开创各类在线服务,打造全方位的服务交互平台,在城市网格管理、公共服务、静态交通管理、城市环境治理等领域进行积极拓展,实现更多的服务渠道,更丰富的服务内容,更好的服务互动。智慧城管将涉及城市管理的各类民生信息全部引入智慧管理的服务交互平台。在事关民生的突出社会问题中为广大群众提供一个随时、随地、随身的信息化沟通渠道。提高信息查询效率,降低市民生活成本,全面提升广大市民的生活幸福感。
六是决策辅助更为强化。为城市治理与运营提供更简捷、高效、灵活的决策支持与行动工具,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过滤处理的、具有介入式、互动式功能的智能化城市管理决策模型,通过科学的决策分析,更好地把握城市系统的运动状态和规律,为城市公共管理与服务提供更便捷、高效、灵活的创新应用与服务模式,从而实现现代城市运作更安全、更高效、更便捷、更和谐的目标。
篇6
一、客观评价,正视城市管理工作中的成绩与不足
近年来,我县城市管理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从解决群众关切、影响城市形象的问题入手,进一步加大城市管理力度,城市清爽、整洁、有序,得到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一是市容更加清爽。以全民卫生行动、十大专项治理、城市管理年活动等专项行动为抓手,实行主次街道分类管理,占道经营、流动摊点等问题得到有效根治,早夜市摊点管理规范,交通秩序疏导、乱停乱放专项治理加强,有效提升了城市市容市貌水平,先后获得“省级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城市”等殊荣。二是环境更加整洁。将管理工作向背街小巷、城郊结合处延伸,大力开展环境卫生死角整治,卫生死角整治率达100%;强化城区主次干道清扫保洁标准化作业,严格管控建筑垃圾运输车辆抛洒滴漏,有效提升了城市环境卫生质量。三是配套更加完善。从完善基础设施入手,全县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满负荷运行,砂石、烧烤、餐厨垃圾实现集中规范管理,城区23座公厕实现免费开放,道路、路灯管养维护即时高效,全面提升了城市基础设施档次。四是管理更加精细。建立健全城市管理联席会议、月台帐管理、考核奖惩等一系列制度;创新市容市貌精细化管理机制,实施市容秩序网格化管理制度、环境卫生全覆盖“三定”工作责任制,有效提升了城市科学管理效能。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城市管理工作还有许多深层次的问题尚未得到解决。一是全域管理存在“盲点区”。城市管理还没有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特别是城郊区域的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提升。二是顽症整治显得“肌无力”。对交通秩序拥堵、“牛皮癣”、小广告、违章建筑等问题,虽然是天天管、月月评,但仍有些疲软,总是周而复始,没有较大改观。三是管理标准存在“恐高症”。从目前情况看,尽管我们一再强调要坚持高标准,也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但有个别部门认为目前这个现状已经很不容易了,要达到更高水平难度很大。四是工作环节存在“踢皮球”。少数部门对待群众反映的问题相互推诿,管理和执法混为一谈,责任上各执一词,最后问题不了了之,得不到有效解决。五是根治陋习待啃“硬骨头”。乱扔垃圾、乱穿马路、随地吐痰、车辆乱停乱放等现象依然存在。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下一步工作中下大力气解决。
二、扭住重点,切实提高城市管理服务水平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管理让城市更美丽。城市三分建七分管,建得好更要管得好,要坚持“五个治理”,聚焦“十大乱象”,扎实开展“十大专项行动”,坚决打赢城市管理这场硬仗,全面推进城市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坚持人本治理。群众满意不满意是检验城市管理工作的唯一标准。一方面,要让群众真受益。既要着眼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又要重视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要持续推进居民小区绿化、城市公厕建设、城市道路养护、生活垃圾治理等重点工作,深入开展城市绿地、公厕、农贸市场、停车场、垃圾转运等基础设施摸底排查,建立台账,实时监测,做好动态管理和调度,促进事关群众生活的各项配套设施日益完善,增强群众获得感。二方面,要替群众真着想。针对占道经营、露天烧烤等矛盾容易激化问题,要认真研究对策,采取人性化管理,合理布局各类经营场所,引导摊贩增强维护市容环境的自觉性,主动入市经营、入场经营、规范经营。三方面,要让群众真满意。健全完善公众评价机制,实现城市管理效能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全面提升群众满意度。
(二)坚持源头治理。一要全面深入摸排。城市管理最终目的是服务群众,任何疏忽、麻痹都可能给群众生活带来不便,引发社会不良舆论。要明确自身角色和定位,坚持高质量、高标准履行职责,全面排查城市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类建立台账,提前排除城市管理瑕疵。二要转变公众习惯。要坚持严管加引导,通过教育引导和严管重罚让群众逐渐改变陋习,探索实行街长制,将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延伸管理触角,让群众的问题享受到“快速绿色通道”待遇,提升群众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让群众从城市管理的“事外人”转变为提升城市形象的“责任人”。三要自觉接受监督。主动公开城市管理工作情况,探索群众参与城市管理的新机制和新途径,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论坛等手机应用强化“随手拍”对城市管理的作用,以群众监管推动工作开展。要建立群众意见征询制度,定期深入征询意见建议,逐步营造群众参与到位、公众监督有力、社会共建共管的城市管理氛围。
(三)坚持专项治理。要扎实开展城市管理“十大专项行动”:一要扎实开展乱停乱放专项整治。由综合执法局牵头,集中整治小轿车、摩托车、共享单车等乱停乱放问题,开展“僵尸车”集中清理,全面取缔街道社区、临街商铺、小区物业私自划定的车辆停放点标识标线,确保大街小巷清清爽爽、大车小车规范停放。二要扎实开展交通违法专项整治。由交警大队牵头,集中整治交通事故多发路段、人口分布密集区域、上下班高峰时期机动车辆闯红灯、抢黄灯、压实线、乱掉头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对三轮车、摩托车、电动车等车辆闯红灯、逆向行驶、抢占机动车道行驶等违法行为整治,加强重点路口文明劝导,纠正教育、曝光处罚行人横穿道路、翻越护栏等交通违法和不文明行为。三要扎实开展违法建设专项整治。由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住建局、综合执法局牵头,集中整治未批先建、少批多建、违规搭建等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城区范围内违法建设“零增量、减存量”,做到“拆除一户、震慑一片”。四要扎实开展户外广告专项整治。由综合执法局牵头,集中整治违规户外广告、违规店招店牌,严肃处理乱张贴、乱喷涂、“牛皮癣”、小广告,确保城市建筑立面清清爽爽、城市天际线整整洁洁。五要扎实开展占道经营专项整治。由综合执法局牵头,集中整治乱摆乱放、骑门占道、冒口经营等行为,做到主干道严禁、次干道严控、背街小巷严管。六要扎实开展市政维护专项整治。由综合执法局牵头,集中整治肆意破坏、无故损毁市政公用设施等行为,加强城市道路、桥梁、管网等设施管护,确保市政公用设施建得好、管得好、用得好。七要扎实开展园林绿化专项整治。由综合执法局牵头,集中整治公园绿地放养宠物、踩踏草皮等行为,加强园林绿化管护、垃圾治理、设施管理,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八要扎实开展工地建设专项整治。由住建局、综合执法局牵头,聚焦房地产企业、项目工地、渣土运输等重点领域,集中整治不规范施工、不封闭管理,集中查处扬尘超标、渣土乱洒,确保城区建筑工地规范施工、有序施工。九要扎实开展街景立面专项整治。由各乡镇(街道)牵头,聚焦主次干道、地标建筑、学校医院周边等重点区域,集中整治空调乱挂、电线乱搭等问题,确保街景立面整洁干净、美观大方。十要扎实开展环境卫生专项整治。由综合执法局、生态环境局牵头,集中整治垃圾乱倒、污水乱排、油烟污染、噪音污染等问题,确保空气质量持续向好。
(四)坚持依法治理。一要提高法治素养。要加大法律法规宣传力度,营造人人懂法、人人守法的良好氛围,加强执法人员培训力度,提高法治意识,坚决避免与群众产生矛盾冲突。二要严格规范执法。要依照法定职能和程序,依法行使管理职权、履行管理职责,确保执法过程不违法。健全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强化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与法院非诉执行的无缝对接。三要严厉违法打击。公安、司法部门对阻扰执法、暴力抗法的行为要依法快处,对屡禁不止、屡教不改的要严格依法打击,提高行政执法权威。
(五)坚持科学治理。一是网格化管理。由综合执法局牵头,乡镇(街道)配合,充分调动网格员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进一步明确每个区域、每个执法人员的相应责任,完善网格化管理。二是智慧化管理。由政法委、综合执法局牵头,加快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云建设,利用“雪亮工程”“慧眼工程”“天网工程”等平台,通过综合执法(城市管理)调度指挥系统、行政执法线上处理系统等模块,实现网络指挥、大数据分析、网上办案,持续推进城市管理科学化、信息化。三是联动化管理。各乡镇(街道)各部门要加强信息交流,及时向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上报治理情况,对工作中遇到的各类问题,要加强交流和沟通,共同研究解决办法,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三、强化统筹,确保城市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一)强化协调联动,真抓真干出成效。城管委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全面推进各项治理工作;各牵头单位要围绕工作目标,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各责任单位要按照工作职责,相互配合、齐抓共管,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相关单位要全力配合责任单位工作,认真履职尽责,完成所承担的治理工作。
(二)强化队伍建设,作风优良树形象。城市管理执法队伍是我们搞好城市管理的关键和依靠,培养一支敢于触难碰硬、能打善战的文明之师至关重要。现有城市管理执法队伍文化层次、学科专业参差不齐,要在强化业务学习上下工夫,做到精通程序、吃透政策、熟悉法律,每名执法人员都要成为行政执法的行家里手,要大力倡导亲情化执法、亲情化服务,用诚意体会民意、用真情建立感情、用爱心温暖民心,彰显城市管理队伍的良好形象。
篇7
一是“查问题、再提升”。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前一阶段迎奥运环境综合整治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但客观的讲,还存在不少细节问题,有些点位还没有达到预期标准,需要进一步围绕洋气查问题,围绕洋气想办法,围绕洋气再提升。从现在开始至8月22日,由市市容委会同市规划局共同牵头,组织各分指挥部、行业管理部门、设计单位、有关专家、业主单位对“一三五”项目进行完善提升。同时,市指挥部组织业主单位对迎奥运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规划设计、设计施工衔接、施工质量3大类问题集中进行整改。8月23日至25日,市指挥部对全部项目集中验收,对发现的问题查漏补缺,确保达到预期效果。在整改过程中要注重施工时间、规模和方式,不能干扰商家正常经营和市民正常生活,更不能造成群众误解和社会负面影响。
二是结清账、不出错。迎奥运环境整治已竣工项目的结算审核及资金拨付工作,必须在8月底全部完成,新增项目没有竣工的,要抓紧工程收尾,及时组织验收和工程项目结算,整理好相关资料,做好项目验收交接工作,保证工程不欠账,不留尾巴。出资单位的资金必须按时到账,资金审核拨付程序必须规范合法,资金使用必须依规合理,违规挤占挪用的资金必须立即归还,确保账实钱清,经得起检查和审计。
三是抓设计、上水平。如果说今年的环境综合整治得了100分,下一步的综合整治还是这次的水平,那只能得80分,甚至得60分,就不会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因此,下一步的综合整治,必须坚持更高标准,确保高于这次整治水平。高水平的整治,必须要有高水平的设计。总的要求是,突出洋气目标,准确功能定位,体现文脉传承,注重街景创新,彰显**特色。目前,综合整治方案已经市长办公会讨论通过,市市容委要通过招投标选择国内一流的设计单位抓紧项目设计,并于9月10日前完成。9月中旬,组织各类专家、设计人员、市民代表广泛征求意见,完善提升设计方案,努力使项目设计达到最高水平,然后报市委、市政府讨论审定。
四是早动手、抓秋植。今年全市的绿地建设任务很重,特别是对中心城区的绿化要求标准又非常高,我们必须立足于早准备、早动手,全力抓好秋植,确保按时完成任务。市园林局要推动各区政府和有关部门,充分利用秋植的黄金季节,进一步落实绿化地块,着手组织各类植物材料的储备,对没有达到绿化效果的,进行苗木补植和调整提升,实现植物种类的合理配置。在绿化过程中,要注重创新绿化形式,突出中西绿化理念的有机融合,把乔灌花草、山石围栏巧妙搭配,体现**的绿化艺术特色,彰显都市的文化品位。8月底之前,市园林局要提出可操作的秋植实施方案,包括新增绿地和补植更换苗木的数量、具体的地块、绿化要求以及责任区、责任部门;市市容委、市园林局负责组织各相关区安排好秋植任务,提出明确要求;市铁路沿线整顿治理指挥部要进一步推动相关区县搞好秋植,充分体现生态大绿,体现色彩缤纷,体现绿化艺术,确保城际铁路沿线绿化成为**最高水平的一条绿化带。秋植工作必须在10月份全面启动。
市委、市政府对加强城市管理工作高度重视,最近一个时期,高丽同志、兴国同志多次做出重要批示,反复强调一定要把城市管理工作抓上去。实实在在的讲,城市管理工作会议确定的各项管理任务绝大部分没有落实到位,养护管理资金尚未落实,设施移交工作进展缓慢,城市管理底数不够清楚,“城中村”、“村中城”管理薄弱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这种状况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差距很大,必须尽快加以改变。可以说,如果后期管理工作跟不上,整治成果巩固不住,必然会前面一片赞扬声、后面一片怨骂声。因此,当务之急就是要集中精力,利用一到两个月时间,把城市管理中的突出问题真正搞清楚、彻底解决好,切实实现长效高效能管理。下面,我讲5个问题。
一、关于“城中村”管理问题
在快速推进的城市化进程中,“城中村”是制约市容环境管理的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由于“城中村”的城乡二元管理体制,导致管理责任不清,综合管理不到位,加之利益驱动,“城中村”市容环境长期处于混乱无序和低水平管理状态,已成为影响城市整体形象和群众投诉的热点,必须下决心攻破这个顽症。
目前我市中心城区还有21个“城中村”,其基本特征有四个:一是“城中村”处于城乡结合部地区,已经完全没有农用地或只有少量农用地;二是居民住宅大多为平房,房屋低矮破旧,低廉的租金成为低收入流动人员的栖身之地,流动人口集聚,公共秩序混乱;三是基层组织不健全,管理责任不清晰,没有建立完全有效的城市综合管理体制;四是市政基础设施破损陈旧,一些村民借机搭建违章建筑,违法建设多,环境脏乱差。
加强“城中村”的管理,总的要求是集中力量用较短的时间,尽快把存在的问题彻底解决,做到6个明确:一是明确管理内容。这次对“城中村”的管理,主要是对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市政设施、路灯照明、道路交通等方面的管理,不涉及区界、户籍、党政组织、经济利益关系的调整。二是明确管理责任。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城中村”的城市管理分别由市内行政辖区政府负责。三是明确管理标准。“城中村”同样按照市城市综合考核标准实施管理,路灯照明、环卫设施、道路硬化、环境绿化等不完善的,市市容委负责组织指导市内5区进行补建。四是明确执法主体。按照市市容委与各区商定的原则,环城4区要在8月25日前,将治安、执法权委托给负责管理的辖区,并签订协议,理顺管理工作中的不协调问题,实现无缝对接。五是明确整治内容。“城中村”的改造已经安排了计划,目前的整治主要以完善功能为主,重点是拆除违法建筑,清理积存垃圾和堆积物料,整治规范露天市场,建立封闭式垃圾消纳系统,实施地面硬化绿化。六是明确经费渠道。“城中村”的整治资金列入下一步环境综合整治计划,由市里全部列支,养管经费按市确定的比例实行以奖代拨。从现在开始,市市容委就要组织市内5区展开这项工作,8月底市里拨付前期整治经费,年底前完成全部治理任务,验收合格一个资金结清一个。
二、关于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管理移交问题
我市中心城区“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体制的确立,进一步下放了规划、建设、土地、市容、市政、园林等方面的管理事权,各区新增了一大批养护、维修设施的管理任务。由于投资主体的多元化,造成了设施养护维修管理主体的多元化,管理标准不一,管理责任缺位等问题愈加突出,影响了当前城市管理的效能。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大局出发,高标准、高效能统筹搞好设施管理工作的移交。一要形成设施移交的共识。各单位和各区政府都要站在管理好我们这座城市的高度,充分认识设施管理移交的重要和紧迫。公共设施作为社会公共品,必须为广大群众无偿享受,作为建设方和管理者都要积极主动地做好管理移交、接收工作。同时特别要强调,规划建设部门要在项目设计时充分考虑管理需求,避免因设计建设缺陷加大管理成本;城市管理部门要主动介入,积极沟通协调,力争达到项目建设与管理的有机统一,确保实现高效能管理。二要明确设施移交的范围。中心城区所有支路、里巷道路、地下排水与雨、污管道等附属设施的养护管理要一次移交到各区;园林绿化除水上公园、北宁公园、二宫、乐园、南翠屏公园仍由原单位管理外,其它园林绿化的养护管理全部移交辖区政府;新建的路灯设施管理全部交给市路灯处;夜景照明设施除统一启闭控制系统外,交辖区政府维护管理;新修道路、桥梁的清扫保洁和清融雪任务移交辖区政府管理。三要明确设施移交的条件。原则上凡设施具备移交条件的,由市市容委组织各区、有关部门和设施产权单位进行管理交接。凡是移交的设施,各建设方必须严格按照验收标准移交,没达到验收标准的要进行充实提高、整改完善,也可由双方协商确定完善维护金额、明确达标时限,直接交接收单位负责完善,检查时一并纳入考核;凡是没有移交的设施,由产权单位按市统一标准负责管理,及时维护,由所在区和专业管理部门负责监督;不具备移交条件的设施和经营性设施的养护管理,由建设单位负责按照管理标准严格管理,各区负责监督。同时,要搞好设施移交前的质量验收,选择具有一定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出具质量验收报告,验收方、交接方三方要达成一致。在这里我强调一下,今年整治的各类设施,这次会议前各区和有关部门没有经过验收而交接的全部无效,必须重新严格履行交接程序,重新组织验收合格并签字后交接。这项工作由市市容委组织各专业局和各区政府共同落实。四要确保养管经费足额到位。对于园林绿化、道路桥梁等新增设施,在移交的同时,业主单位必须与相关区和市专业管理部门协商,一次性拨付养管经费。市市容委要组织各区和有关部门在8月底前将现有设施的台账基数核清定准,达到移交标准的9月10日前全部完成移交。
三、关于引入市场机制提高养护作业水平问题
提高城市设施养护管理效能,关键是要引入市场机制,激发养护作业活力,逐步形成社会参与、多元投入、有序竞争的格局。市有关部门和各区一定要积极推进,周密制定方案,确保取得较大进展。一是新增设施必须实行养护作业市场化。市市容委要组织各区、各行业主管部门,在9月上旬完成全部新增设施养护作业的公开招投标,并制订相关的配套政策,培育好养护作业市场。二是专业管理部门必须实现管干分离。各级专业管理部门要在保障原有职工基本待遇和身份不变的前提下,将管理与养护作业职能剥离,明确从事行政管理职能的不再从事养护作业。在内部组建若干养护公司,划分多个养护作业标段实行承包作业,鼓励和支持这些公司积极参与投标,进入市场,多劳多得,确保实现新增的维护资金用于干事,不用于养人。市建委要对组建的内部公司在养护作业资质认定上大力支持、严格把关,市市容委要尽快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各区和专业管理部门要公开内部养护作业信息,规范养护作业竞标程序,做到谁干得好就让谁来干。各区、各专业管理部门要加强中标企业的作业监督管理,按量定费、按质付费,对管理不到位、养护不达标的,不仅拒付费用,还要终止其经营资格。这项工作要在年底前完成。
四、关于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及运行问题
数字化城市管理,是对城市管理理念、模式、体制和机制的重要创新,是城市管理效能和现代化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在特大城市同时建设市区两级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在全国尚属首例。目前,建设方案已通过国家级的专家组评审,待市发改委批准立项。河西、南开两个区建设较快,已落实了地点、资金、机构和人员,软硬件系统正在建设。但是,各区和有关部门进度不平衡,有的区硬件系统建设仍未启动,有的连方案都未提出,与城市管理会议提出的要求差距很大。因此,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推动落实力度。一要加快数字化管理系统搭建。市市容委要推动各区、各专业管理部门,加快市、区两级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和网络系统等软硬件建设,把市级专业部门的管理信息平台纳入市级平台建设。市级、市内6区和滨海3区要确保在9月中旬全面运行,其它区县政府所在地要在年底以前建成运行。依据资源共享、节约投资的原则,中心城区采取“集中式”架构,滨海新区采取“小集中加分布式”架构,其它区县采取“分布式”架构,构建全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市市容委、各专业管理部门和各区政府,要按照确定的数字化管理信息平台建设方案抓紧落实。按网格化管理的需要,原则上建成区平均每“万平方米单元网格”设置1个可全方位监控的摄像头,各区一定要按照需求足量及时安装到位。对各区县政府数字化建设给予适当补助,对财政比较困难的适当增加补助比例,市补资金由整治专项资金中列支。二要落实机构和人员编制。市市容委、各区政府要与编办进一步沟通协调,在机构编制不增加的前提下通过内部调剂解决,力争8月底前人员到岗、机构到位。市、区两级信息监督平台接线员年龄在20岁到30岁、大专以上学历,根据实际工作量采取社会招聘方式配备,实行4班3运转;信息采集员年龄在55岁以下,按平均每平方公里3人配备,实行20小时3班运转,人员来源由区属在岗行业人员转岗组成。三要明确系统运行和人员经费。市、区两级平台运行和人员经费分别由市、区两级列支。同时,要强化信息采集员的责任,确保巡查频率和有效上报率,对失职的考评员、采集员和接线员,分别由考核办和中介组织进行处理。这项工作由市和区考评办分别督察。四要搞好系统事部件信息采集。按照城市管理精细化、精准化、动态化的要求,划分并实施“万平方米单元网格管理”,对城市管理部件进行详细的分类、编码和精确定位,各专业部门、各辖区的事件调查要与平台建设完成时限同步进行,部件调查可适当延长到年底,但要保证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五、关于城市管理考评工作问题
篇8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五中全会精神,坚持整治与管理相结合,严格落实市容管理的各项规定,以全面优化市容环境为目标,以解决“两薄”和难点顽症为重点,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职能转变,加强自身建设,全面提升市容执法工作水平,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二、主要目标
市容环境管理取得突破。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中心,市容环境整治全面推进,专项整治取得明显成效,长效机制初步建立。
市容执法工作取得突破。市容执法体制机制基本理顺,百姓关注的难题顽症治理实现阶段性目标,市容执法形象有明显好转。
政风行风建设取得突破。市容政风行风和执法水平有明显提升,力争在全县排名再上台阶。
队伍建设上取得突破。市容管理队伍进一步优化,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升。
三、工作重点
1、突出抓好市容整治工作。严格落实市容管理的各项规定,坚持教育与管理并重,着重整治店外经营、占道经营等违法违章行为,采取“明确责任、分段到人,统一行动、集中管理”等方式,夯实市容管理的工作基础,加强管理、强化监控,巩固成效、严防反弹,全面提升县城市容形象。
2、认真抓好环卫保洁工作。积极推行环卫市场化管理,落实环境卫生全天候保洁,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全面消除死角死面;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增设垃圾中转站点;加强公厕管理,确保公厕卫生整洁、管理到位。
3、全力抓好路灯管理工作。积极推行路灯智能化监控,实现科学化、精准化的管理,有效避免盗窃路灯配件、损毁路灯设施的现象,确保路灯亮化率达到98%以上;对紫光大道等路段残旧的路灯实施全面改造,进一步提升路灯设置档次。
4、规范户外广告设置行为。根据《县户外广告设置管理办法》、《县户外广告设置专项规划》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开展户外广告专项清理整顿活动,统一门头标牌的标高,规范对户外广告的设置管理,杜绝非政府行为悬挂户外条幅、宣传横幅的现象。结合户外广告设置管理工作,落实户外广告亮化设置,进而逐步提高户外广告的档次。
5、及时解决热点难点问题。畅通社会监督渠道,定期开展群众对市容管理工作满意度调查,收集、分析和处理市民群众意见建议。保持与各类新闻媒体的经常性沟通,自觉接受新闻媒体的监督。充分利用、热线、等途径,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认真办理代表建议、委员提案及各类来信来访。牢固树立为民服务宗旨,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为工作标准,对于群众关注的市容管理中的热点、难点,要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切实解决市民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
6、切实落实“门前三包”管理。强化责任监督,积极探讨“门前三包”管理工作方式。认真做好“门前三包”管理责任制的落实工作,加强对责任单位、责任人“门前三包”责任履行情况的检查、监督,加大对不落实“门前三包”行为的处罚和曝光力度。努力解决长期以来“门前三包”落实难、履行责任不到位的问题。使“门前三包”责任制落实到位、责任执行到位,环境卫生、绿化管理、市容秩序达到规定的标准。
7、强化渣土运输处置管理。建立完善渣土管理工作档案。规范施工工地的管理,对渣土处置、运输全过程实施有效监控;加强执法管理,严厉打击未经批准擅自处置渣土等违反《建筑垃圾管理规定》的,减少和杜绝城区渣土污染事件。
8、致力强化“两薄”环节管理。组建“两薄”管理执法中队,重点做好薄弱时段、薄弱地段的管理工作,逐步建立市容管理工作的无缝化对接,全天候的保持市容秩序的井然。
9、加强执法队伍教育管理。着力提高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和依法行政的能力。努力培育作风优良、纪律严明、能征善战的执法队伍,全面提升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形象。为高标准地开展城市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篇9
当您驱车行驶在宽敞的街道,为您展开的是“清风翻翠枝弄舞,芳菲看尽鸟成行。”的锦绣画廊。“人在车中坐,车在画中行”, “畅洁舒美”的城市街道带给您的是“隔窗不望昆仑月,闭目犹思一路香。”当您清晨行迹买菜于集贸市场中的时候,洁净的道路,有序的环境,各式各样的果蔬肉类,井然有序的市场商家,忙碌热闹的市场氛围,让您倍感岭南人家的惬意生活。当您携家人漫步黄昏后的时候,整洁的草坪,宽敞的广场,琳琅满目的奇花异草,五光十色的灯光喷泉,清静幽雅的林间小径,让您倍感岭南小桥流水人家的温馨。这一幅幅优美画卷的背后都离不开一个朴实无华默默付出任劳任怨集体——它就是高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执法三大队。
事迹一:莲花市场及其周边市容市貌治理
莲花市场位于佛山市高明区中心老城区内,大多数高明老居民居住于此,由于位置优越、品种繁多,价格实惠,深受广大高明居民的喜欢,市场繁盛。但出现的问题也是层出不穷,市场商户占用人行道摆卖,更有甚者直接占用机动车道摆卖;再加上商户摆卖不遵守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废弃的果蔬叶类残渣乱丢乱扔乱放,导致整个市场环境秩序和卫生保洁情况严重受损,道路拥堵,交通状况十分堪忧,直接影响到了当地居民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美丽家园”的建设,事关城市管理水平的提升,事关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为此,高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执法三大队,决定对莲花市场乱象下大力气进行整治。
1.加强宣传,倡导群众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城市管理工作。为进一步提升全民参与城市管理的意识,我队向莲花市场及其周边的商户及群众共派发《致广大市民和经营商户的一封信》200份,真诚呼吁广大商户及商家切实做到:文明经商不跨线、摊点规范不乱摆卖、举止文雅不乱扔乱倒乱放、整洁美观不乱拉乱挂乱写。
2. 实施划线经营,体现城市管理的“温度”。城市管理,既要“力度”,也不缺“温度”。经过前期的实地调研,结合莲花市场及其周边的市容环境状况,经研究决定,我队在莲花市场及其周边实行划线经营许可。一方面,加强对前期已实施划线经营商户的管理,共发出《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30份,责令商户其务必线内经营;另一方面,继续扩大划线经营的区域,新增划线经营的商户30家。
3.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强化责任区的管理责任及法律责任。落实责任区管理,是提升城市管理效能的有效举措。为进一步提升商户的责任区管理意识,督促商户落实管理责任,我队共与125户商家签订《佛山市高明区市容环境卫生责任书》,明确责任人、责任区范围及具体的管理责任、法律责任,把莲花市场及其周边的市容卫生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商户,全面提升了莲花市场及其周边的城市管理效能。
4.日常巡查与专项整治相结合,提升执法震慑力。一方面,我队坚持加强对莲花市场及其周边的执法巡查工作,针对重要路段,实行蹲点驻守;另一方面,针对执法巡查中的难点和黑点,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我队共开展专项整治行动15次,共派出44车次、227人次对该处的无照占道摆卖、跨线经营等行为予以重点整顿,共先行登记保存及扣押经营物品(蔬菜、水果等)32车次,立案处罚7宗,罚款人民币4900元。针对商户未能履行责任区责任、保持责任区内卫生整洁的行为,我队率先启动简易程序立案处罚,共作出处罚46宗,罚款人民币9200元。
5.依法拆除违法建设,营造整洁、干净的市容环境。莲花市场往扶丽水果批发市场方向存在多处小斜坡,上述小斜坡堵塞了下水道,导致污水污油无法正常排放,长期堆积在路面上,严重污染了市场周边的环境卫生。为营造整洁、干净的市容环境,我队已拆除上述小斜斜坡,拆除小斜坡长约200米,占地面积为20平方米。
6.加强劝导与整治,巩固治理成果。经过长达3个月的高强度整治,莲花市场及其周边市容市貌治理已取得显著成效。为巩固治理成果,一方面,我队坚持蹲点驻守及教育劝导,共劝导商户127家;另一方面,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共12次,出动执法人员98人次,对无照摆卖、违规堆放等行为予以强力打击。
经过对莲花市场长期有效、科学分类、刚柔兼济地执法,莲花市场的道路不再拥堵,车辆不再杂乱无序,路面不再肮脏污秽,商铺不再乱摆乱放。莲花市场给居民焕然一新的感觉,市民纷纷拍手叫好,无不称赞。此行动也给高明区的“美丽家园”大行动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事迹二:突破违建处理难点,推动自行拆除
2021年3月29日,位于高明区荷城街道沧江路211号农机小区内、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的简易仓库,经过执法三大队的不懈努力,对当事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层层面面做思想工作,最终由当事人自行拆除。上述违法建(构)筑物自2019年8月立案以来,高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执法三大队多措并举,突破重重难点,最终促使其被顺利拆除。
一是厘清历史,明确该简易仓库的权属。该案件处理的难点之一在于如何确认上述简易仓库的权属问题。上述简易仓库属于原农机供应公司的一部分,建于1984年。因原农机局于2006年破产,其下属的农机供应公司的全部资产被当事人赎买。当事人坚称该简易仓库及其所在地块属于原农机供应公司资产的一部分,属于其个人资产;但周边的住户也坚称,该简易仓库侵占了其公用用地,为违法建(构)筑物。
如何才能明晰其权属问题?唯有追源溯本!
除发函至自然资源分局予以规划定性及查询其土地权属外,我大队执法人员以介绍信的形式,到区公资办及中国农业银行高明支行查询原农机供应公司赎买的《资产评估报告书》。由区公资办向我局提供的《佛山市高明区人民法院资产评估报告书摘要》(资产所有人或使用人为佛山市高明区农机供应公司)最终确认,上述简易仓库并未纳入原农机供应公司资产评估范围,非当事人的个人资产。其建设侵占了周边居民的共有用地,为违法建(构)筑物。
篇10
一、烟台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动因
近些年来,烟台每年都要在市区进行运动性、突击性、阶段性的城乡环境整治活动,能够集中解决一批环境脏乱差问题,但这种整治活动只注重了“治标”未达到“治本”的效果。随着城市规模、管理面扩大和群众关注度的提升,传统、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已不适应城市管理需求,亟需建立全方位、全天候和精确、规范、高效的管理模式。2013年9月,在学习考察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烟台市提出将工作重心全面转向精细化管理,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并于2013年12月在市区范围内全面启动“城市精细化管理”活动。
二、烟台市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成效
烟台市实施的城市精细化管理,通过系统化的管理体系、规范化的管理标准、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常态化的管理机制,有力地推动了城市管理的创新,实现了城市管理模式的“五个转变”。
一是由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转变。烟台市制定了《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标准》手册,将城市精细化管理所涉及的城管执法、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市政设施、城市排水、公共广场、城市供热、供水、燃气管理以及城市防汛、清雪防滑等15大类78个方面工作进行细化,分别确定管理目标、管理标准、管理措施和考核计分办法等。同时,将精细化管理范畴由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扩展到公用事业、窗口服务、应急管理等全面的城市管理领域,每项管理工作都制定详细的管理标准,以便于对照检查考核。
二是由定性管理向定量管理转变。将城市管理每个小项进行细化,责任到站所、到人,量化考核指标。如,道路保洁工作,明确提出定量指标,实行两班作业,人均保洁面积不大于5000平方米,每天保洁时间不少于16小时,每日机械清扫2次,洒水2次,每周高压冲洗1次。市政设施管理工作,要求井盖丢损、更换1小时内完成,检查井维修2.5小时完成,责任内污水外溢3.5小时完成。
三是由指令管理向实时管理转变。将网络信息技术逐步应用到城市管理各领域,快速发现、及时处置各类城市管理问题。城市供热、供气及市政管养行业都建立了自动化管理系统和远程控制技术,对集中供热、供水和环卫作业、养护作业车辆进行GPS定位、远程控制和实时动态监控;芝罘区为执法队员配备了200余部执法通,以专线方式接入数字城管专网,实现移动执法;牟平区完成视频监控系统与OA自动化办公系统、数字环卫系统的整体对接,大大提高了指挥的实时性和调度的准确性。
四是由常规管理向创新管理转变。加强常规管理,抓好面上的整治。强化难点管理,抓好点上创新。针对占道经营问题,烟台市坚持“疏堵结合、以疏为主”,全面推行城管执法划线定位管理模式,对便民摊点、各类亭棚、沿街农贸市场出入口等统一划线管理,定点、定时、定位经营。
五是由系统管理向全民管理转变。烟台市通过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组织义务植树、义务捡拾山体垃圾活动、建立第三方监督考核机制等多种方式,积极倡导社会共治、全民共管、发挥社会功能,提高管理效能。如,芝罘区、莱山区全面实行管理体制下放,将环卫保洁、园林绿化、城管执法等事项全部下放到各街道、园区,明确管理职责,建立考评体系,充分调动基层单位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芝罘区、莱山区在环卫保洁领域全面推行市场化运作的基础上,逐步将城郊居民区和公厕管护、垃圾清运进行外包和市场化运作,实现了“管干分离”。
三、烟台市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经验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烟台市实施的城市管理精细化,是针对城市管理存在的现实问题而开展的。多年来,同国内其他城市一样,烟台市城市管理工作大多依靠的是“以人管事、以人管人”管理思路,采用运动式、机械式、游击式的管理模式,没有形成依法、依规、以制度管事、管人的长效机制。而通过开展城市精细化管理,就可以有效地解决各类城市管理难题,并建立完善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
二是坚持示范带动。烟台市实施的城市精细化管理,是采取“以点带面、总结经验、面上推动工作”而开展的。从2013年底开始,烟台市组织所辖区城管部门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集中整治活动,逐个领域排查,逐个项目整改,逐条道路整治,逐个问题解决。待每项整治工作结束后,立即转入精细化管理模式,做到整治一项、巩固一项,整治一片、巩固一片。在此基础上,要求每个单位准备2-3个精细化管理的样板,以点带面,全面带动提升城市管理质量。
三是强化制度建设。烟台市从抓行业规范管理出发,加强制度建设,以确保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烟台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市区化粪池建设和管理办法》、《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实施办法》、《市区餐厨废弃物管理办法》、《城镇建筑垃圾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明确了市、区(县)两级城市管理事权划分和管理职责,并以此作为推行城市精细化管理的主要依据和基础载体,要求各级城管部门严格执行行业管理规定,不断创新管理思路,改进管理模式,推动“人治”管理向“法治”管理模式转变,形成依法管理、按规矩办事的长效机制。
四是强化督导考核。烟台市围绕“抓长远、抓长效、抓长久”的目标,坚持日常督导与集中考核相结合、单项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原则,强化督导检查,完善目标考核体系。制定科学完善的城市精细化管理考核办法,坚持每月对各区进行检查考核,根据考核情况落实奖惩措施。同时,由市城管局牵头成立城管执法、市政设施、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环境艺术5个专门督导组,对相关工作进行日常督导考核,建立全覆盖、无缝隙,多层级、多途径的督导检查网络。
四、城市精细化管理实施应把握的问题
一是构建高效管理体制。推行城市精细化管理是一项涉及城市管理模式的系统改革,必须明确实施的责任主体。城市所辖各区应当建立健全工作机构,负责本辖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组织实施,严格落实相关部门管理责任,抓好辖区内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
二是形成强大工作合力。进一步明确城市市区两级城市管理职责,排查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市级与区级、单位与单位之间范围不清、责任不明等问题,将城市精细化管理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建立健全共同巡查、联合执法、案件移交、资料共享、互为见证等城市管理协同机制,形成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强大合力。
- 上一篇: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意义
- 下一篇:计算机硬件软件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