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的形态设计范文

时间:2023-10-24 18:02: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产品的形态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产品的形态设计

篇1

关键词:产品形态;美学设计;产品设计

中图分类号:J5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06-0172-01

产品形态能够传递出某种信息、表达出某种意义,它能够充分的体现出设计者的思想情感,同时使产品具有实用和审美的双重价值。产品是否受欢迎的最关键在于产品形态中所体现的情感能否与使用者达成一致。设计者在进行产品设计的时候,运用了美学的方法和原则,在其中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而使用者主要是通过形态来选择产品的。因此,产品的形态在设计者、使用者和产品本身之间,起着十分重要的纽带作用。

一、产品形态的意义

1.产品的“形”。产品的形指的是产品的外观、形状,是由产品的所有边界线围合而成的一种表现形式,包括产品的内轮廓和外轮廓。所谓内轮廓,指的是组成产品内部结构的边界线,而外轮廓指的是产品外部的边界线,是肉眼可见的外观形状。产品的形是相对于空间而存在的,它的美是产品的空间外形与美学艺术的有机融合。

不同的产品外形对于消费者的心理所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包括对产品的喜爱、偏好和审美等方面。在产品生产中,设计者为了满足消费者愉悦、轻松、亲切、兴奋等不同的心理情感需求,在产品的设计中要将一些具有特定意义的图形融入其中。这样才能使产品具有更好的服务性意义。

2.产品的“态”。产品的态是在产品的形的基础上产生和存在的,指的是产品所体现出来的情感、神态等方面精神层面的东西。产品的态包含两个方面的意义,一个是在产品设计中应用的材料、颜色等方面对产品的态的形成,使产品能够更好的发挥其作用。另一个是产品本身的外形给人们带来的感受。

不同的产品的态,能够带给人们不同的体会和感受。例如,金属能让人感受到力量;木材能让人感受到自然;玻璃让人感觉到光洁;石头让人感觉到古朴等。对于产品的态来说,这些元素的合理运用不但能够对产品的形的设计起到一定的作用,同时还会对产品形态的美学设计产生十分积极的影响。适当的态能够让产品的美学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提高产品的审美价值,从而带来更高的经济价值。

二、产品形态的美学设计

1.美学设计的意义。美学设计指的是人们以自身的审美观为基础,以艺术设计当中的内容作为对象,来研究设计的美与丑等审美的范畴,以及人们的审美意识、美感经验,同时研究设计中美的创造和发展规律等方面的内容。这当中,设计的美与丑主要是看产品与使用之间的关系、功能和形态等方面是否能够达到和谐一致。

美学设计主要可以分为产品设计、部门设计、产品消费、设计过程、设计史等多个方面。其中,产品设计主要包含设计的性质和结构、类型与风格、形式、创新、境界、以及实际当中蕴含的文化等。部门设计可分为建筑设计、环境设计、家居设计等方面。产品消费包括了当前社会中人们的消费心理、时代风尚、文化背景、信息反馈、以及民族心理等方面。设计过程中则包括了设计者在对产品进行开发和设计过程中的地位体现,以及设计者的文化修养、审美角度、设计思路、设计才能、艺术性格等,同时也涵盖了产品设计与社会审美观、科学技术、市场信息、生产加工等方面之间的联系。而设计史则分为设计风格和设计心理双方面的发展史。

2.产品形态的美学设计。产品形态的美学设计主要注重的是产品的形态在设计过程中所应用的各种美学元素和它们之间的联系,还有这些美学元素给产品形态带来的意义,以及对人们的意义和影响[3]。产品形态的美学要素主要包括产品的外形、颜色、结构、材料等方面,以及这些要素和产品形态之间的联系。产品形态美学的类型主要有结构、外形、颜色、质地、工艺等方面的美学。产品形态美学的原则主要有变化和统一、对比和协调、比例和尺度、节奏和韵律、对称和平衡等。而产品形态美学所能够带来的价值也是十分客观的,只要有经济价值、审美价值、社会价值、环境价值、生态价值等。

产品形态的美学设计实际上就是以消费者的实际需求为基础,同时结合对消费者心理情感的分析和揣摩,来对产品的设计方案进行构思和策划。在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应当做到使产品的结构、工艺、材料、功能等方面达到有效的融合。充分运用美学设计中的各种手法设计出同时具备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的产品形态。对于产品形态的设计,应当按照产品性质和设计阶段的不同,来确定设计的主导因素,采用不同的方法和途径,对产品进行设计。在设计过程中,通过对美学的合理应用与协调,最终形成最为理想的产品形态。

产品形态不单单只是外形、结构、功能这些方面的东西,同样重要的是,它对消费者的心理和心态方面产生的影响与共鸣。要想设计出理想的产品形态,离不开美学设计的应用。通过美学的合理运用,可以使产品具有更加完善和优秀的外在形态与内在意义,从而体现美学设计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陈望衡.艺术设计美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

篇2

【关键词】折纸 产品设计 创意性 审美性 体验性 情感性

引言

我们生活在被物质充满的世界,不知何时开始我们遗忘了发现物品,拥有物品的惊喜和愉悦。我想人本主义富于生命力的精神,永远是我们产品设计中追求的最根本的东西,因此剔除好像和不得不可,笔者希望通过折纸这种简洁的线条来重新赋予产品以新的生命,来演绎人与人、人与物甚至是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

1 折纸产品设计思考

1.1 视觉审美性

(1)折纸造型的视觉特征。折纸是在自然基础之上进行的概括、提炼与加工,通过折线长短以及折面凹凸曲折的处理,形成具有牵引力的视觉变化。它用抽象的语言在似与不似之间,借助几何单体尺度和角度的变化,通过富有韵律的骨骼结构,形成重复、近似、渐变的构成形式,融合了物理学和视觉美学,体现了设计的纯美性(见图1)。

毕加索抽象的牛骨骼跟折纸艺术中的折线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牛骨骼是构成牛自身的机理性要素,是艺术家超越牛的表层对牛结构的深层把握。其实任何一种自然物象都是有结构的,它的结构具有整体性、支撑性的特征,只是我们还没有像艺术家一样去发现这些根本而已。而折纸艺术恰恰是把这些根本的东西概括呈现出来,让我们发现其中蕴含的力量美,发现产品的精神格调。

(2)折纸的隐形线条在产品造型设计中的应用。将折纸作为一种设计手段,把整个产品形态的平面按照折纸的线性方式布局,你就会发现,产品呈现出简洁、理性、犀利的几何美。因为以往构成产品的面积相对较大,这样的纯平面往往会让人感觉空旷无力。而融入一些线条后,二维的平面拥有了三维一样的起伏跳跃感,随着线条的流动、形体的高低、光影的明暗等因素的叠加,更能体现造型的清晰、刚毅,透露出作品坚定硬朗的风格。而这种静中见动的设计手法,也更符合人类的心理需求。

面说明形态,而线说明距离、走势,是“活性”的存在。在造型设计中,线比面有更强的心理效果,打动人的设计常常出其不意。应用折纸语言所呈现的凹凸曲折的隐形线,是一种饱含诱惑力的可变元素,在设计中意味深长。它在已经是立体状态下的产品世界里进行二次立体的效果的创造,形成一种新鲜的造型语言,于不知不觉中让我们感受到线的强大生命力。这种折线的运用,不像在建筑、服装设计中表现得那么强烈,而是更多体现在对产品细节的关照,还有对产品工艺、材料等多方面的思考。

1.2 结构的合理性

(1)结构的强度。其实结构是用来支撑物体或承受重量的一种构成形式。一款成功的产品应该具有鲜明而利落的结构,且这种结构要为人类提供方便、舒适、安全的生活方式。结构可以提升产品的强度,如一张白纸,抗击外力的强度很弱,如果把它折叠起来,强度随即得到提升,而且随着折叠方法和角度的不同,它所能承载的重量也会相应发生变化。

因此通过折纸的训练,我们可以更好地考量结构的强度与耐受力。尝试用一个合适的结构来表达主题,传递设计的理念,可以不断优化我们的产品设计。在这里笔者所要强调的一点是,我所说的这种结构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由一张白纸折叠而成的一个纸盒,而是类似建筑那种有支撑、有平衡感、空间感和透视感的的框架结构,它会使产品呈现出更多的力量美。

(2)结构的可变性。折纸能在二维与三维空间互换,这种灵活性、多变性有助于我们思考空间的有效利用问题,解决我们在有限的空间内,根据不同时间段内功能要求随时进行形式和布局的转换。

例如加州设计师Yumi Yoshida设计了这款折纸沙发(见图2),它由面积不同的各种几何图形组成,通过折叠形成多层面的视觉效果,这种无结构的设计,打破了传统的固定结构模式,抛弃了以往各种款式或部件的简单组合,糅合二维平面与三维立体结构的创作手法,以全新的结构塑造出新的造型。使用者可以参与产品折叠与组合的整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使用者会真正感受到自我实现的快乐。同时要强调的一点是,在应用折纸结构时,一定要基于对人体各关节的尺度和动作的把握,尽量与人体尺寸和使用舒适方面的要求相匹配。

1.3 情感的体验性

设计本质就是给人类及所有的生灵,带去真诚、友善、美好……总之营造出一个人类、生灵及自然之间平衡而和谐的生存环境,不断促进人类生活方式的改良,优化人们的生活空间,进而将人们的生活状态带入更加合理完善的境地。

一件好的设计作品不仅让我们感受到它的视觉冲击力,而且设计应被赋予更多的意象美,这样才能拉近人与产品之间的距离,才能使产品更自然地融入我们的生活。折纸蕴含着生命力,其有机的造型尤其感性,能传达出情感和暖意。而且折纸造型能意图明确地将设计师的潜意识呈现出来,考虑认知背景中包含的所有信息,比如:背景、前景、具体对象、对象之间的关系、这些对象所组成的部件、它们的次序等。

结语

折纸传达的灵性以及真实性是一种诉诸于人类心灵的创造方式,手与纸的精妙感触,诉诸人类情感体验。折纸形态的完美呈现,可以体现多层信息是如何影响设计的,以及设计又是如何反过来影响更大的世界的。能考虑到这些信息对未来有持续影响的方法就是更综合、更持续的模式,它可以让设计有更长的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丘斌.设计设计.江西人民出版社,2012.5.

[2]摩尔.亨利摩尔艺术全集,金城出版社,2011.9.

[3]余志强.美术:形体・空间――兼谈当前的雕塑创作.1987年第6期.

[4]米珊.民间河灯折纸艺术特征解析.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4.

篇3

摘 要 本论文研究创新点,提出了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仿生形态应用在儿童产品包装设计中的新理念。“仿生形态设计”是在对自然生物体所具有的典型外部形态的认知基础上,寻求对包装形态的突破与创新。

关键词 仿生形态 儿童产品 包装设计

一、引言

据官方数据显示,目前中国近13亿人口中,14岁以下的儿童及婴幼儿就有3.8亿,占中国人口的近30%。儿童产品是一个有着巨大生命力的消费市场。近几年来,以儿童为主要消费对象的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许多家长会尽力满足孩子在物质生活方面的要求,如买麦当劳套餐送麦当劳玩具,买喜之郎果冻礼包送小玩具汽车等。这对儿童产品包装设计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功的儿童产品包装设计可以愉悦身心、开发智力、激发孩子了解未知事物。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儿童包装造型设计的研究较少,多用盒式、袋式或桶式包装造型,造型的同一化、设计简单。对此,针对儿童包装设计,我们可以从仿生角度加以研究,开发出更多的符合儿童心理和生理特征的设计作品。

二、儿童审美偏好分析

美国生物学家爱德华•威尔逊(Edwadr.wilosn,1929~)提出人类在深入了解自然、融合于自然的状态下得到心灵的真正解放。自然界中的动物、植物以及儿童熟悉的自然界的事物,对于儿童有很强的吸引力。例如《猫和老鼠》和《葫芦兄弟》等动物、拟人题材的动画片也很受儿童的欢迎。

儿童偏爱自然题材特征显示,儿童对于他所熟悉,且具有观赏性和玩赏性的事物感兴趣。如儿童对动物、植物、交通工具等都很感兴趣,仿生形态符合儿童的审美偏爱。因此存在引用的可行性。

三、仿生形态在儿童产品包装设计的应用

《自然的设计》一书中写到:自然可以为设计找到表现方式,传达设计的内涵、提供设计的素材,打破某种文化特定的思维模式。仿生物形态设计是在对自然生物体,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人类等到所具有的典型外部形态的认知基础上,寻求对包装形态的突破与创新。

(一)生物形态具象的提取

生物形态具象的提取是依照客观物象的本来面貌构造的写实,反映物象的细节真实和典型性的本质真实。具象形态运用在包装设计中,可以增添包装的趣味性和生命力。

仿生设计在日本的包装设计中出现的较多,日本人似乎是有着对自然美有着本能的情结,整个国家都喜爱设计精致,工艺精良的包设计。他们设计的包装非常的迷人,把自然中的艺术美感用包装设计的形式传达得非常的生动,可人。

图1是日本一款儿童西瓜果冻的包装。此款包装采用具象模拟的方式,整个包装对于西瓜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以及图案、色彩模拟的非常的形象。此款设计的外部包装采用了富有实用性的竹篓造型,内部的5个小包装是根据“瓜瓤”所设计的。用绿色的西瓜纹纸包裹竹篓装的五个红色的西瓜瓤,把西瓜的造型和色彩、图案描绘的非常的生动,是一款非常出色的仿生包装设计。儿童对于大自然的向往是与天俱来,他们对这样可爱的仿生包装会爱不释手,垂涎欲滴。1是西瓜的完整形态与局部形态,2是西瓜皮的纹理图案,3是整体的西瓜果冻设计。整个设计体现了复杂中的简单,整个设计非常的巧妙。使用竹篓这种一种纯天然的绿色材质,体现了一种绿色包装健康理念。

(二)生物形态抽象的提取

抽象形态提取不直接模仿显示,是根据原形的概念及意义而创造的观念符号,是对形态高度简化和概括。在包装的形式上表现为简化性,在传达本质特征上表现为高度的概括性。

图2是针对儿童所设计的纸巾包装。将动物身上最典型的特征进行简化运用到包装的外形中,为包装增添了生命力,当孩子们在使用时,就像是在与动物游戏一样,这也是设计师通过包装盒和儿童进行的一次无声的对话。

(三)修辞手法在仿生形态提取中的应用

1.夸张手法的表现

包装设计中的夸张是指通过集中表现某一事物,使之超出原有的比例概念,而与其它的产品形成强烈的大、小、质、量的反差效应,借以改变人们的正常视觉印象,从而达到突出展示某一种包装的目的。图3是一款儿童糖果包装,将装糖果的外形扩大糖果包装,夸张的比例让包装看起来非常特别。

2.拟人手法的表现

拟人是指赋予包装一种人的特性。不论是在产品包装的造型结构设计中,还是在包装的图形设计中,都可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卡通形象是常见的使用拟人手法的设计创意,在包装设计中也不乏这类的例子。

图4是汇源百利哇系列产品之一,它针对儿童消费者的饮料产品。此款设计是儿童仿生包装的表现形式,利用大熊猫形象作为设计元素采用拟人的手法进行设计,非常的可爱,生动,此款设计深受到小朋友的喜爱。而且,汇源公司为产品设计了一款多功能海报。买产品送海报,不仅可以张贴使用,还是一款游戏棋盘。儿童集的卡通形象越多,游戏越好玩。

四、结语

本论文通过对儿童心理特征以及儿童对仿生形态的偏爱分析,从而论证了将仿生形态运用到儿童产品包装设计中是科学的、可行的论点。“仿生形态的儿童包装设计”是未来儿童包装设计发展的一个趋势,它将在儿童包装中形成新的亮点。

参考文献:

[1]于帆,陈燕.仿生造型设计.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11.

[2][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3.

[3]朱智贤.朱智贤全集•第4卷,儿童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

篇4

关键词:旅行社分工体系;产品生态链;产品创新;APP store模式

我国旅行社业现有的类别划分是1996年出台的《旅行社管理条例》中所规定的国内、国际旅行社两大类。随着旅行社业得发展,这一水平分工体系暴露了众多弊端。要改变旅行社业的低效率运转和整个行业的无序运行,就要寻求新的发展路径,构建新的行业分工体系。鉴于整个行业发展不成熟,同时,旅行社业的发展处在信息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新兴领域的发展模式对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选择了IT行业中新兴的商业领域――苹果公司基于其手机市场开发的应用软件销售平台:APP Store。

App Store是一个由苹果公司为iPhone和iPod Touch以及iPad创建的服务,是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允许用户从iTunes Store浏览和下载一些为了iPhone SDK开发的应用程序。App Store模式的意义在于为第三方软件的提供者提供了方便而又高效的一个软件销售平台,使得第三方软件的提供者参与其中的积极性空前高涨,适应了手机用户们对个性化软件的需求,从而使得手机软件业开始进入了一个高速、良性发展的轨道。

由App store运营模式,不难发现,它与当前旅行社业的发展有几点相似之处:市场需求大,产品同质化严重,进入门槛低。二者比较研究的意思是存在的。

以APP Store为代表的手机应用软件平台的销售模式实际上是产品销售商和零售商的一种整合,将市场中的开发商通过一种平台的“引荐”,划分为不同职能的软件销售商,但是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的性质没有改变。相反,由于市场职能的有序细分,各方的利益得到了更大的提升。

在这一模式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以产品为核心的“产品生态链”。即软件开发商是产品的批发商,而以苹果公司APPStore为代表的应用软件销售平台则是产品的零售商。它们与消费者的关系共同构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产品生态链”。产品创新是重点,它是使“生态链”能够正常循环的关键。一方面,它刺激了消费者的需求,另一方面,消费者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促使开发者不断创新开发。完善的支付和结算体系,保障了平台供应商的利益,推动软件开发和不断创新。

将旅行社业和以APP Store为代表的手机软件开发一供应的整个商业链做过对后可知,“产品生态链”也与旅行社当下的发展情况有相似之处,因此可以当作是旅行社业新型分工体系的一个模型进行探讨分析。

1.旅游批发商。主要负责产品的生产开发,如同众多的软件开发者,他们是产品开发和创新的直接制造者,处于消费链条的上游,直接掌握着最权威的旅游讯息和最丰富的旅游资源。同时整合了与旅游相关的其他各领域的资源,形成固定的产品线路和模型,以供旗下的产品商销售。由于,旅游批发商不再或者相对较少地面对顾客进行销售活动,就有更多时间专注于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创新。因此,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随着批发商经营规模的扩大,旅行社在旅游产业链中的地位和功能将发生重要的变化。旅行社经营活动范围会从流通领域扩展到生产领域,进行有计划的、长期的、大规模的包机、包船、包酒店、包景区,进而买断某些旅游要素,发挥组织生产、甚至创造旅游需求的龙头功能,从而对旅游产业整体提升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2.旅游零售商。如同APP Store一样,是一个个小的平台旅行社,旅游批发商的产品在他们的“店面”展出。其成为旅游者和批发商之间的纽带,在游客成功购买旅游产品后,商便可以从中得到销售分成。借鉴了欧美发达国家的传统制的模式。在信息化社会中,网络技术的发达为以信息科技为依托的新型商的成长提供了巨大空间。携程等正是利用了网上订购的优势,为旅游者提供个性化和快捷的旅游产品。但是,在我国,传统的旅游商仍很受欢迎,很大部分旅游者更依赖传统的旅行社。所以,传统旅行商还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提升服务质量。

3.旅游消费者。作为“产品生态链”的重要角色,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是维系生态链正常运转的关键。有观点认为,消费者的非理性消费导致了当下旅行社业混乱的“价格战”,以至于旅行社进入了削价竞争的恶性循环。但是,客观的思考就可以发现,旅行社的现状是由多重原因造成的,有体制的、有制度环境的,并非仅是旅游者本身的不理性造成的。在“产品生态链”中,旅游者的作用则恰相反,由于旅游活动的特殊性,其对这一无形产品的感知和反馈会十分强烈,这就使得中小旅行社无序和低质的服务最终被旅游者所淘汰,而实力雄厚服务优质的大型旅行社则赢得越来越多游客市场。如此,消费者的选择促进了大型旅游批发商的形成,进而改变了市场的分工体系,并且使市场进入了良性循环的链条。

4.旅游产品:在“产品生态链”中,产品是核心。生态链构建了与当前分工体系不同的垂直分工体系的原因就在于,产品的创新和销售。产品的持续创新使得批发商能够掌握更多的市场,而批发商的规模扩大使各个商的营销更加如鱼得水,自然会门庭若市。而消费者在享受了产品创新所带来的优质服务后,形成了较高的消费满意度评价,由此,消费黏性增加,客户忠诚也就应运而生。整个“产品生态链”进入了良性循环。

篇5

设计其实就是人类把自己的意志加在自然界之上,用以创造人类文明的一种广泛活动。人类史就是在自然的基础上不断发现形态、抽象形态、创造形态的历史。人们现在所使用的所有产品都是人造的,所生活的环境是通过自然再造的一个人造世界。在这纷繁复杂的人造世界里,如何创造新的形态是产品设计必须解决的问题。产品设计中形态创意思维的产生依赖于创造性的富于联想思维模式的建立,在认识自然中融入人的知觉审美,实现人类的造物活动[3]。从理论上说,一款产品的形态设计方案是无穷的,可能性太多很难把握,但如果能够从形态创意的源头上掌握形态构成规律,找到形态创造的方法,便能够将这种设计的偶然性变为必然性,做到产品形态的不断创新。把具本元性的最初的自然形态抽象改造为一个新的人造系统,把自然形态变为人造形态,实现从自然到抽象到人工化的形态转化,这个过程便是设计,便是创造,因此,设计究其本元性来讲,是认知自然,然后改造自然,设计使形态具有了生殖性[4]。产品形态设计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实际上就是“怎样创造好的形态”的问题。从形态的概念上看,形态分为“形”和“态”两个方面。产品形态设计首先必须基于形态的选取,在选定好目标元形态之后就是对形态的认知与分析,将元形态的“形”抽象得到的目标形态再进行人工化、意象化的融合,便有了产品的“态”,形态的人工物化的过程是从普通形态向产品形态转化的关键,这里涉及到产品相关的主客观意象元素的形态融入,完成了这样的蜕变,才是“形神兼具”的完整的产品形态。产品作为人造物品,其形态设计必然是各种可能形态的人工物化的结果,不仅要实现“形似”,更要表达出“神似”,因此,这里涉及到“形”的创意和“态”的意象化结合这两个重要的部分。值得注意的是,“形”与“态”二者密不可分,在产品形态创意中做到“形”中有“态”,“态”要贯穿于整个“形”的创作过程,这两个环节紧密相扣又相互渗透,共同影响产品形态的构成。

2目标元形态的选取

被誉为设计界达芬奇的德国著名设计大师路易吉·卡拉尼曾说:“设计的基础应来自诞生于大自然的生命所呈现的真理之中。”由此可见,自然界蕴藏了无尽的设计天机,是产品形态创意的灵感源泉[5]。产品设计是设计师的一种主观创造性活动,带有明显的主观意愿的痕迹,虽然是从自然界中寻找灵感和设计元形态,但这个过程不是漫无目的的,必须选择与设计相关的形态为创意灵感源,即元形态的选取,这就是所说的仿生设计。仿生设计的侧重点是利用生物的合理结构,找到设计中合理的物理结构以作为产品重力的支点[6]。产品形态设计中元形态的选取,必须与目标产品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即存在着值得仿生、模拟的价值和主观模仿的需要,可以是与其形态、结构、功能相关,也可以是与元形态本身的美感和意象象征性相关,使元形态的基本特征融入产品的形态之中,并与产品功能及意象象征性完美契合。在具体的设计中可以将设计相关联的所有词语列出,列出与之相关的所有元形态,然后再开始下一步形态创意。AJORí调味瓶见图1,是西班牙工业设计师PhotoAlquimia的一款创意设计作品。整套调味瓶的外观设计灵感,来源于大蒜这种被人们拿来调味的草本植物造型,与“调味”的产品基本功能设计意图相契合,该设计合理地利用了蒜的自身结构和外形特点,不但使每个“蒜瓣”的单体造型流畅而且使用方便,整体看上去也与餐桌和用餐环境相和谐。

3从元形态到产品形态设计

产品形态创意源自对目标元形态的认知,通过形态分析、形态抽象、形态语意到最终实现产品形态设计这一完整的结构体系,实现从具象到抽象再到具象的产品形态设计过程。对丰富多彩的具象自然形态的二次创造,既是产品创新的需要,也是人类对现实世界的好奇心和对反映现实世界形象的执着追求。由于模拟形态创新的领域相当广泛,可以从多维度进行思考,因此具有多样化特点。同一元形态处理的方法不同,对产品的最终形态会产生明显的影响。根据形态抽象程度的不同,可以归纳为以下3种形态模拟创新方法。一是浅度抽象模拟,对具象形态的局部或整体形态特征进行归纳;二是深度抽象模拟,对自然界科学合理的结构功能的抽象提炼;三是完全抽象重构,将自然形态完全抽象为最基本的几何元素然后重构。3.1形态的浅度抽象模拟浅度抽象模拟最重要的是对目标自然形态表面特征的归纳、提炼,通过适当变形、夸张的手法完成产品形态的雏形。所创造的形态源于自然,但不是对自然的完全照搬,是对其高度概括提炼的抽象结果,这种抽象的程度不够完全,是对形体表面秩序和特征的归纳提炼,在抽象的同时仍然保留了形态原本的主要特征要素,与元形态具有一定的相似度,因此,在美感和意象上保留了自然形态本身的特性,更突出简化后的“形似”,强调形态的逼真性。意大利设计师MarioMazzer为意大利Bonaldo公司设计的这款树形衣帽架,见图2,造型源自自然界的树的形态,但设计师没有照搬具象形,而是将其抽象提炼,将抽象后的形态结构合理地承担其功能部位的同时,产品形态外观同样显得清新、简洁、美观,放在房间里不仅可以作为常规的衣帽架用,也可以作为室内装饰品。形态的浅度抽象模拟创造的过程,是对自然形态本身进行系统化的观察和研究之后,运用视觉、触觉及其他所有感官功能,依赖从生理到心理的感觉和直觉经验,从自然形态本身的常态和非常态进行认知和分析的过程。通过对元形态的主、客观性进行多层面、多角度开展的同时,以目标产品设计的主、客观要求为目的,进行分析并抽象、融合,这样才能更好地提炼出更多、更独特、更有设计价值的自然形态特征,这是从自然形态到产品形态认知、分析以及进一步抽象、设计的基础和重要方法。3.2形态的深度抽象模拟产品形态的模拟源自具象形态,是对自然界具象形态再创造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模仿。创新形态除了对具象形态类型的外表特征进行全方位的认知外,还应该透彻地剖析目标形态特征的构成、美感规律及意象内涵,可以由外而内、由表及里、去伪存真,把握目标形态的本质特征,并且分析其特征构成要素与关系,为特征演化打好基础,因此,形态的深度抽象解构是对自然形态内部生理结构或深层形态意象的深度模拟与抽象概括。丹麦设计师PoulHenningsen设计的PH系列灯见图3,它是经典结构仿生设计的产品之一。PH系列灯具的核心就是把自然界中的等角螺线的特性应用在灯罩的形状上,将光线导向正确的方向,以提高照明工具的效率。PH灯对于光线的反射和扩散,完全遵循照明工学的逻辑,它的灯泡钨丝置于等角螺线的焦点上,眩光不容易直接进入眼睛,光源正好落在螺线的中央。3.3形态的完全抽象重构在人造世界里没有绝对的具象也没有绝对的抽象。抽象形态是在自然形态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它来源于自然形态又不相同于自然形态[7]。抽象是个有多种含义的概念,也是哲学范畴的名词,一般是指具体事物的本质和关系,是从许多的事物中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属性,抽出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是对目标对象筛查、裁剪的过程,这也是抽象思维的过程[8]。抽象是具象的概括与提炼,是其本质内因的体现;具象是抽象的自然呈现,是抽象的外因存在方式。具象与抽象相互依存、相互关联,因此,形态的完全抽象重构是自然形态的全面提炼,是具象形态实现从解构到重构的物化过程。事物是自然的,概念元素是人抽象提取的,人工创造是概念的一个演化和延伸。设计师需要根据产品的具体要求,对原始的几何形体进行进一步的变动和改进,通过对元形态进行切割、组合、变异等造型手法,构建出完全不同的、开放的、现代的抽象几何形态特征系统、美感意识与意象群体[9]。这些特征与意象表现出更突出的包容性与更丰富的内涵,并且表现出更强的传达力与沟通能力,这种完全抽象重构后的形态设计使产品形态超越了绝对的抽象,而带有一定的具象特征和象征性的文化内涵。由WangLi-Hsin和WuChi-Hua设计的“能自我清洁的水龙头”,见图4,造型虽然源自抽象几何形态,但更具有古时竹筒引水的形态通感联想。

4结语

篇6

关键词:艺术设计;产品形态;创意;思维方式;形态训练;艺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J202文献标识码:A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duct Form Innovation and Model Training Patterns

YIN Zheng-zhou

产品设计是以围绕产品的形态的创意设计展开的,设计者的造型能力(包含对产品功能与使用的关系)取决于对造型形态审美秩序和规律的理解和判断,来自于对专业形态训练的磨练和经验积累。每个不同的专业方向具有不同的专业造型基础训练方式和思维的特点,该篇论文就是紧紧围绕产品设计的造型形态训练和思维方式作出些努力和探讨。

产品设计是一种创造新形态活动行为,它是一个创意的构想行为过程,伴随着具有创造的思维的活动。

所谓创意通常是指具有创造性的想象、意念、意象、构思、构想。设计的本质意义是一种从无到有的创造行为。创意的能力来源于人的思维方式,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感受与人的主观世界知觉发生的碰撞而产生创造性思维的冲动。

作为产品设计中形态创意思维的产生依赖于创造性的富于联想思维模式的建立,在认识自然中融入人的知觉审美的创造,实现人类的造物活动。由此可见,在作为基础性的素描造型训练中不仅仅要提高对自然对象的模仿能力,对物象形态的形体与空间的客观性的观察分析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在对自然的观照中认识、体验、领悟,去寻找并获得具有创造性的灵感。通过对造型语言的基础的过程性的训练而达到这种创意思维模式的构建和方法。

在产品设计空间造型的基础训练中,就要注重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通过对现实物象特有的形态内在结构与构造、材料、空间等特征,深入分析和理解以后,由理性思维推导的方式向感性思考,进一步引发和拓展学生在形态造型上的突破。发现和寻找创新的契合点与通道。创意的思维是人类具有的最有效生活手段,正是由于无数创造性的想法才创造了我们今天美好的生活。因此,设计的生命贵在创新。

创意与形态的内涵,不仅在于表面形态的变化和技法上的追求,更多地来自宽阔的知识面和个人的综合素质修养。

造型艺术中具有具象与抽象,是两种相对应的表现形式,认识具象与抽象在造型规律中的内在联系,有助于开阔学生创造思维的领域,丰富造型语言和艺术想象力,提高造型艺术的综合设计能力。

具象形态具有清晰地传达物象的特征的外在显现;抽象的形态提供了人进一步思考的空间,活跃了知觉的视觉思维。往往抽象的形态会刺激和引发创造欲的发生,运用点线面体的抽象图形与形态,含蓄理性的表达设计概念,不同的点、线、面、体形成各种不同的性格特征,抽象形象往往比具象形象更准确、生动,反映在大量的现代设计应用中。

现代设计是在实用和消费领域中按照审美规律来创造人类生存有着休戚相关的形态和空间,以满足人类生理和心理的学科,设计师首先是创造的问题,而不是再现的问题。

对物质世界抽象形态的认识和理解,体现着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思想和行动方式。创造力本身就是一个认识和改变的过程。由此,作为21世纪现代教学的理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已渗入了新的科学技术,信息化的传播方式中,促使教育的结构也由知识传授的传统模式转向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创造力的发挥途径。因此,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是产品设计形态创意的核心,重在寻求观念的突破,需在产品造型的本质因素中寻找规律和方法。

依循对事物认识和理解,从具象客观再现到抽象形态创造,从客观物体的结构形态与空间到超越客体抽象新形态的构成,形成多视觉、多角度的观察与思考,建立系统的整体的专业视觉思维方式。即具象―意象―抽象―创造的路径。

一、创意思维与创意形态

创意是关于具有创造性的意象、构想的创造活动,它具有建立在感性的基础之上,但依赖于理性的认识过程。感性是最具有活力的因素,是设计的原创的动力,因此,一切的创意活动往往都是围绕着感性的基点的有感而发,并通过理性的有效地控制而成功的完成新形态的创造。

思维是在感性作为基础上升到理性的认识过程中所形成的认识模式,是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反映,它既可概括,又可具体。从思维的角度它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两个方面,逻辑思维是人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借助于科学的概念、逻辑、判断、推理反映现实的过程。形象思维是通过实践由感性的阶段发展到理性阶段,从而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作为形象思维它的特殊的规律是不能离开具体的形象的,上述两种思维并不是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形象思维是强调对形的认识和对新形的想象和塑造为主题内容的,形象思维也是艺术思维,艺术思维是以形象思维来实现的。

思维的形式通常有:概念、推理、判断、证明四个方面;思维的方法通常有:归纳、演绎、抽象、分析、综合等方面。那么创意思维是建立在感性认识为基础的理性认识程序模式,借以思维的形式和方法而获得的创意过程。创意的思维往往具有灵感思维的特性,它是在不知不觉之中突然迅速发生的特殊思维形式,可称为顿悟思维或直觉思维。

作为产品设计造型形态的创意思维实际上是将人的概念的创意转化成具体可视的新形态的过程,也是创意和表达的认识方式的问题。创意依据特定的表达方式的过程到结果的显现,其核心是创意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转化关系问题。创意能力是运用自己的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借以科学合理的思维方法进行加工和创造,产生新的思想、概念和知识的能力。而创意能力的提升的构成因素是以对人的感知力、记忆力、想象力的训练与培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那么产品设计形态的训练就是围绕这种能力的提升而展开的。

设计形态的表达是作为艺术实践活动过程重要的表现形式。产品设计造型形态的训练就是对形态构成的成因的分析和研究,来实现创意思维的形象体系,把自己的创意的概念、思想转化成可视的具体的外在的富有审美的新形态的产生,这是具有实践性设计表达能力的重要表现。这种表现能力是设计师综合素质能力的表现,是依据个人大量信息和知识的积累,以及对各种物质形态的认识和处理,积累来自于不断的新信息的补充,通过感知力、记忆力和想象力在客观现实世界的新信息的碰撞中凸显出来。

在视觉造型艺术中,人的感知力、记忆力和想象力是具有创造力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那么同样在产品设计造型基础练习走向产品形态创意的过程中就要加强对上述因素训练,从而提高设计水平的创造力。产品造型形态过程的训练,就是加强对形体处在空间的尺度、比例以及形态进行连续的、多次的分析认识,形成对感知力和记忆力的增强,成为长久的记忆积累和储藏。运用造型因素中的对比效应的变化规律,来增强感知和记忆的感觉力。像长与短,大与小,深与浅,软与硬,直与曲,方与圆等,均可通过对比物体与背景的关系而产生量的变化。在产品设计造型形态中掌握对比效应的控制关系,形体、空间、比例、色彩、材质等的表现要素都可在不同的对比中产生应用效果。

产品设计造型形态创意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认识问题的能力是关键,寻求有效的认识方式和方法,才能不断地寻找自己对造型的审美秩序和形式的酝酿,提高自己的创意思维和表达能力。

产品设计造型的创意形态依据它的专业方向的划分,以及它的视觉的空间形式进行归纳和概括基本的类型,下面从形态分类开始探讨。

二、关于形态分类与认知

产品设计的造型的视觉空间形式是以立体视觉形式呈现的设计形态样式,它的主要特征是形体的凹凸为视觉形式,它是三维的立体的形态,其创意思维是形态与形态之间的连接与转换关于对形体的“量”的变数的认识。

形态总的来说,可以划分为现实形态和概念形态。前者是可感知的可见的,摸得着的,如产品实物、动植物、自然山水等,同时也称为具象形态;后者存在于人的观念之中,必须依据人的思维才能被感知,也称为抽象形态。由于概念形态是抽象的,非现实的,通常以形象化的图形或符号来表示它,如几何图形、文字等。

现实形态按照其形成的原因可以分为自然形态与人为形态。自然界客观存在的多种形态都是自然形态,它是一切艺术设计创造的形态来源。自然形态种类繁多,既有拥有生命力的有机形态,也有无生命力的无机形态。有机形态,植物、动物,体现出自然形态中旺盛的生命力的勃勃生机,这些形态生物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是呈现出自然天成的曲面或曲线,饱满而柔和的美,如人的骨骼、肌肉都充满了形态合理性与机能性。无机形态是自然界没有生命的物质的形态,如自然界的山川河流构成了充满变化的自然形态。

1.自然形态

为我们设计创造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资源,像产品设计出现了大量的仿生设计,设计师对自然形态保持敏锐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是创造人造新形态具有重要意义。

2.人为形态

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新形态见证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文明。反映在设计与制造中,人为形态形成取决于材料和工具两个方面的因素。材料构成形态的根本,工具则是塑造形态的手段,人类通过设计按自身美的规律进行功能与审美的创造活动,创造了大量的具有创意性和功能性的人造产品。设计师的创意设计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设计在生活中处处可见,无处不在,给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带来方便。

3.概念形态

概念形态分为几何形态和符号形态。几何形态为几何学上的形体,它是经过精确的定义和计算而做出的形体,具有简洁、庄重、理性特性。圆形、方形、三角形等,他们构成了几何形态的基础,其他复杂的几何形态,都可以由这三者合成。在产品形态设计中经常运用几何形体的组合构成产品的形态,形成视觉上的造型语汇。圆形的完整与圆满;球体的饱满的象征具有动态;方形表现为庄重富有力度和体量感;三角形的稳定;曲面形态形体柔和而具有表现力等。

4.符号形态

我们仅从符号形态学范畴来讨论,符号形态学是对现实形态的一种抽象和概括。是一种表示成分与一种被表示成分之间的结合体。如标志就是一种符号形态,它使人联想着企业形象和产品品牌。

产品造型形态中关于体现产品的象征性,如何使用、环境提示等内容的形态都属于符号形态。

上述形态划分、类别、它们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之间存在联系的。像产品或建筑是人造形态,但更多的是以概念几何形态的形式实现的,所以现实形态和概念形态在很多情况下都是相互融合在一起的,作为设计者先从概念形态研究转化成现实形态的。

三、想象与构形

设计的创意有赖于特定的造型思路,它靠的就是在各种想象中找到联系,达到构思成形。

想象与构形,充满着创造的意味,具有了设计性质。想象是一种人的内心活动的表现,它的构成形式是心理的表达。想象的主体是凭借外在客观物象的认知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想象是对现实物象的实际存在的状态超越,利用视觉和心觉来观察事物,艺术家或设计师利用内在想象并根据这种物象对原有的现实物象的组织,对原有的常态,如形象概念,比例特征和空间秩序进行重组,获得新形态的演进,变化达到新颖视觉形态的创意,突破构成符合心象意识观念的客观、秩序、合理、具体、细致的描绘形式。你若滞留在物象的真实的原貌上,观察与构思的思路受限于自然的现象法则,那么就很难达到富于创意的拓展。

想象具有对现实寻求改变的心智和动机,它不仅能帮助人们理解世界,视觉的想象还能再现他们代表的那一事物的外观。想象最重要的功能在于它对于不在场或现实不存在的事物的怀有的动机,情绪的转化、符号的形成、内在现实的建立。因此,它在创造力的发生过程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当一个人在作画的时候他会注视他所描绘的对象,运用描绘去再现他的对象,这依靠的是视觉。而当他画像时不再依赖借助意象了。可见意象的产生一是依赖于你曾见过的意象的原始形象;二是意象的作画,总能够观察现实事物,重新体验原来的知觉,去体验自己通过想象的画出来的意象,正如阿恩海姆指出任何创造过程都经历着:具象―意象―抽象演进过程。可见意象对创造的重要性。

视觉形象蕴含着潜在的图形的刺激,当我们对自然物象予以不同的形式需要关照时,从中会引起不同的视觉联想,并引感的发生与发展以及创造物的生成。

1.分析与综合的练习

这里的想象与构形,是建立在自然物象的基础上,对物象形态中提炼出形式因素进而予以新形的构成表现,是对自然形态进行主观审美意识的判断,按照审美的规律进行构形,并从图中的形态结构发现新形中的内层的美感。

2.分解构成练习

在通常传统的造型基础教学模式中,以固定的视点与角度进行对物象的观察与分析,这种观察方式直接影响着我们全面认识物体的形态特征的感受。要全面的立体的认识和理解对象,必须要训练对物象的多方位观察的方法。现代立体主义专家毕加索,打破了对自然形态的组合,多视角的摄取物象片断,进行重新形体分析与剖析,达到全面新秩序和新构成的表现。如毕加索的自行车的车座和车把构成的公牛头的创举,预示着一个新的分解与重构的新造型观念的诞生。无疑,它给现代设计注入了一种新的视觉观念的思考。从而打破了固定视点对物象的观视方式,形体被想象发展了,而不是由视知觉法则的控制的对立物的再现,创造画面的对物象分解后的重新构成的表现。这对现代设计观念和观察方式引起了新的变革。对创新思维的想象与构形的训练增加新的内容。

四、视觉思维的形态创意

艺术设计活动离不开视觉思维,视觉思维是艺术设计的重要的形式特征。它要把概念的无形的、人们不能接近的或产生于幻觉之中的东西转化成可见和有形的东西,而这种功能的存在要求设计师需要有大量视觉思维的活动。

要想创造美、和谐、秩序和完美,视觉就必须有所选择和组织,要想使一种无形的东西成为可见,就必须要寻找和把握本质特征。把概念转化为形象需要思维,思维需要意象,意象中又包含着思维,凭借着意象作为媒介去显示形象的特征和性格。美的活动的创造是符合人心性的陈述或表达,人们之所以感到美,它是因为表达的内容和选择的表达方式之间达到心与形的同形性的对应的结果,体现着以人为本的原则。

作为产品设计造型的终极的目标是在满足功能和结构的基础上研究形态组合的外部造型,它的本质在于形态与形态之间的衔接和转换,达到产品形态的创意设计。具有美感的产品形态的创意设计,来自于形与形体的敏锐地视觉的感知力和审美地判断力,是通过大量地视觉思维的训练和草图演示才能实现的。

在这里先从平面形态的认识开始,然后再去认识立体的规律。为了把握形态,可以从平面逐步走向立体的。从形态的发展、演变来看,一般地说,存在以下的递进关系:平面―半立体―立体―空间―场所。

下面以具体的实验性的形式探讨视觉思维中形态创意与构成的方法,进一步对设计思维的展开。

1、由平面到立体构思创意

平面的视点在形态创意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产品设计和建筑设计中,通常都是从平面图开始思考,展开设计活动的。如室内空间的功能划分也是从平面图的规划设计开始的,室内的空间就是由平、立面的围合而构成的;有的产品的外观的立面也是由平面构成的。因此,平面的视点在形态构思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平面上以推敲出精确的合理的平面形状的比例与尺度的关系,做到先平面后立体的思考路径。

1)三面立体的构思创意训练

就是从一个已有的基本几何体分别从三个视图进行造型,要求每个平面图形反映的内容有一定的联系,而形态又互不影响,在做平面图形进行思考的同时必须要与立体形态的形体形成整体的又能够具有联系的空间立体造型。这就是锻炼从平面到立体的转换能力和立体空间想象思维的能力。

2)平面材料的立体化形态的训练

在现代设计中,材料决定工艺,工艺决定设计,由一个平面材料经过切割、加工直接演变成具有现成的家具立体形态。这是由平面材料的转变成立体化形态是一种重要的造型方法。有平面视图的立体化是一个重要的思想和方法,在观察、思考立体形态时,一定要立体的和空间的想象去把握。立体形态不同于平面形态,平面轮廓有固定的轮廓,而立体形态没有固定的轮廓,它是随着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的。从平面到立体是思维方式的突破。

平面材料的立体化是一种重要的造型方法,很多复杂的立体形态是由平面材料建构起来的。从工程视图来看,有了三视图本身就严格规定了产品立体空间的造型与结构形态。

2、分割与重构的形态创意训练

所谓分割就是把一个整体或有联系的形态分成独立的几个部分;重构就是将几个独立的形态重新构建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分割与重构是一种互逆的关系。我们通过几何形体作为分割对象,几何形态在所有形态中最基本、最单纯的形态,以分割和重构的方式,可以创造出新的立体形态,达到分割和重构的效果。我们知道在平面的形态,我们可以分解还原到基本的点、线、面,那么对于立体的形态同样可以把它分解还原成点、线、面、体,把它们组成新的造型形态。下面是对一个正方体进行分割和重构的练习,产生了新的形态组合形式。这种训练给练习者构成新形态的刺激和思考,有利于空间立体思维和想象力的提高。

在产品造型形态当中,通过产品功能与内在结构的思考,很多形态生成的构思方案都是通过对形态的分割与重构方式来进行设计、加工生产出新的造型形态产品的。

造型的训练与思考方法,先在纸面上对立方体的草图进行分割与思考,然后借以做模型的造型方式为主体的练习方法,根据形态的形成过程来寻找新的形态。从思维的角度有二维和三维,三维形态直接的思考方式,更有利于新形态产生和发现新的构成因素,从中筛选出新的形态组合。对“形”的思考,是造型活动最为直接的方式,获得或产生新的形态。

3、形态的组合的训练

建立在分割和重构问题之后,我们再进一步探讨形态与形态之间的关系。所谓形态的组合就是把几个独立的形态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任何复杂的形态分析起来都是由简单的形态所构成的,把几个简单的形态组合成复杂的形态,这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新的形态的一种方法,这些相互组合的形态可以是相同的,也有互不相同的。作为形态与形态的关系,强调形态组合的合理性和整体性。立体形态的组合关系有分离、接触、相交(穿插)三种。作为研究形态的造型要素就要从形态组合形式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形态的组合,是根据产品设计的功能要求目的,先概括设计成一个大致的形态,然后再进一步对形体组合关系中的形态不断地调整,尤其是组合形态的整体感,它直接影响形态的表现效果。这里产品的外在美感是要结合产品内部的功能需要来进行的,一个具有美感的产品形态的构建必须要与内部结构形成相互匹配的统一。

我们要创造多样化的产品形态,要考虑其整体性和形态的多样性,互换性和兼容性。形态单元组合与连接要充分考虑与内在的结构相联系,并利用这些单元体的排列和组合来创造出合理且富有变化美感的造型形态。产品外观形态就是通过单元形态的有规律的排列组合,形成稳定、赋予秩序美感价值的审美造型。外观是以考虑内在功能结构理性原则的,在形态的组合的产品造型形态上往往透出富于理性的美感。

形态组合的训练是产品设计中重要的一种思维方法,有助于我们对形体的组合分析和研究形成了一致的目标,把握对形态的组合与构成形态,有利于建立形态造型的构造分析和研究,为产品形态的创意设计奠定造型和思维的基础。

4、形态的契合创意形态训练

契合是一种特殊形态的组合方式。“契合”本身就有“符合”和“匹配”的意思。

形态的契合是指形态与形态之间具有紧密地共形共面,是对形态功能的要求,找出它们的对应关系,如上下、左右对应或正反对应关系,使创造出来的形态互为补充,并可以成为独立的形态。通过形态契合的设计与创造,产生新的统一体,创造新形态的功能价值,这不仅节约了材料,而且节约了空间,大大的方便运输与存储的功效。在未来的设计领域具有重要的设计开发的发展前景,作为产品设计开发的一种形式,伴随着巧妙地运用构造的构成形式,完成并呈现出丰富而多变的外观形态,这种构思和创意表现出理性和感性相互交融的美感,产生出由于设计而创造出灵巧的内涵。那么我们在产品设计造型基础训练当中,运用形态契合关系的思维,先构想出一个整体的形态,运用分割和重构的空间想象的思考方式,对契合形态的探讨与研究将会拓宽我们的设计视野,从而扩大对形态创造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契合设计本身要求对材料与加工工艺精度高,形态分割与构成形式组合会达到奇巧的功能与审美效果,这种新形态的构成方式在现代的工业设计中运用具有明显的优势和推广的使用价值。

5、形态过渡的创意训练

在形态的组合中,把几个独立的形态要形成统一的整体,就必然要需要进行对形态的过渡问题。在形态的创造中,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态,通过相应的处理手法,有机的联系和统一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就是形态的过渡。当一个简单的形态的存在,往往是不需要过渡的;当我们多数是面对较为复杂的形态时,在对形态组合的统一的过程中,对呈现的各自的几何形态,在重构与组合中,要以整体感为原则,把一个形态与另一个形态之间必然要建立联系和过渡。

从产品的设计和加工的角度,它体现出所用材料的属性与塑造的特点。另外,形态的组合与过渡涉及到形态之间的物理连接,说明材料决定工艺,工艺决定设计,需要作出现实化的实际意义上的考虑。形态过渡是是产品设计中过渡中一个重要的细节处理,对新形态的产生起着重要的作用。形态的过渡不仅反映出对形态的能力与控制,同时也反映出对内部结构和外在形态的统一性理解以及使用性的把握。

在形态的过渡有两种形式:直接过渡与间接过渡。

所谓直接过渡就是一个形态直接向另一个形态的过渡,在形态与形态的连接的区域,形体转换明确,具有变化清晰,形态简洁硬朗的特点,但处理不好则易过渡生硬,不够自然。

形态的间接过渡是指两个或者多个形态在组合时,有一个形态作为过渡区域出现将几个形态统一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种过渡要考虑其整体美感,形态与形态之间的合理性,过度要自然,不能为形式上的创意而破坏整体的协调美感。

6、形态的演变创意训练

关于形态的演变前面讲的分割与重构、组合与过渡都是形态的演变的方式,这里形态的演变训练,主要是强调形态与形态之间的转化的关系。这里有两种:几何形态的演变和自然形态的演变。

1)几何形态之间的演变

探究和发现是为了更好地向产品形态的演变做准备。几何形态之间相互演变和转化,是由几何形态内在的联系,通过有规律的变形,可实现其相互之间演变,形成由开始,逐级变形,形成完全不同的形体,然后再通过变形,形成一个循环,再回到原形。

对几何形体变形与组合进行产品感的形态与创造,是为了培养学生对几何形态向产品形态的演变与转化的能力,学会运用特定的思维进行对形态创造的能力,就容易转化成创造出具有产品感的形态感觉,赋予产品的一些的特征。当然,产品是功能的载体,产品在本质上就是体现出一种功能感。运用几何形体进行产品造型的设计方法,在现代设计中非常广泛,许多形态都是从几何形体的基本形态演变而来的。

2)自然形态的演变

自然是人类艺术与科学发明与创造的源泉。在自然界中一切生物的存在,都经历过漫长的进化过程,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它们无不找到适应自然界变化的生存能力,达到近乎完美的境地。那么产品形态造型来自于对自然界形态的启示而产生了人类的大量的形态仿生设计。仿生学由来于人类对自然界中自然物模拟与创造。仿生并非完全的模仿自然,而是运用仿生学的原理,对自然界的生物或其它的物质形态进行分析、研究,借助对象形态的特征,启发构想,进行再创造。

形态仿生设计,也就是自然形态向产品形态的演变,通过夸张、简化、变形和组合的手法进行转化和利用。仿生形态所选取的自然物要求在功能和结构上跟所要设计的产品有一定的联系,可以使具象形态能够很自然地转化成产品形态。自然形态向产品形态的演变要求设计者具有生活的经历和感悟,具有敏锐得贯彻力,只有这样才能从自然界的原生状态寻找到设计灵感。仿生形态蕴涵着自然地生命活力,给设计带来了新语汇,是设计创新的源泉。

篇7

关键词:产品设计;文化性;物质文化;精神文化

据查阅《中国大百科辞典》,文化的含义主要有两个方面。从广义上讲,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活动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讲,文化是指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无论是从广义还是狭义上讲,都是人类历史活动过程中创造的,都体现了文化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共同体,在产品设计中,文化与产品形态造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相互影响,

1 物质文化和产品形态的表现

物质文化是指为了满足人类生存的发展需要所创造的物质及其所能表现的文化,包括饮食、服饰、建筑、交通、生产工具以及乡村、城市等,是文化要素和文化景观的物质表现方面。人类在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文化,是一种可见的显性文化,包含了人们所能见到的方方面面。如果人类历史是一部“造物”史,那么它则是以产品为载体,以文化为依托的一部文化著作。产品是人类的精神世界物化的体现,产品的形态则是精神世界物化的载体和实现路径,并推动了物质文化的发展与前进。当物质文化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精神文化的需求则大大提高,促使人们进一步丰富物质文化。因此,物质文化与产品的形态在一定基础上是相互影响的。

工业革命之后,机械化大生产成为了历史主流,产品的标准化、量产化成为了生产者追求的另一个新的目标。此后,产品开始了商业化,并出现了劳动分工与设计专业,欧美一些国家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制造体系,更加规范了生产的秩序和设计的特点。随着设计潮流的推动,各种设计风格百花齐放,给产品的形态设计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终于在信息时代得到迅猛发展,产品的外观造型逐渐走向成熟,形态走向了多元化。随着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不断涌现和研发,一些产品形态不拘于产品的传统造型,使产品的形态更加新颖,更加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现代设计的概念逐步形成,颠覆了以往形成的设计逻辑,形成了新的设计思想、新的设计观念、新的设计方法、新的设计经验,也形成了新的设计文化秩序。现代的产品在功能上的设计很明确,是以人为目的,解决的是人与物之间的关系问题,使物能在最大限度范围内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的需求。但产品的形态却可能受到工艺、材料等方面的制约,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推动物质文明的发展,来摆脱这些因素的制约。

2 精神文化和产品形态的表现

精神文化主要是科学、艺术、道德一类的不可见的隐性文化,也称之为“软文化”。设计师通过规划、设计等手段,将文化转化成产品的形态,这一过程我们称之为文化的视觉化过程,其实是人们精神世界的一种反映,是心理需求急需满足的一种表现。而形态这一表现形式则不同于语言、文字等表现形式,它是最直接、最容易让人有感受的载体。在产品研发的过程中,我们就会发现精神文化与形态表现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产品的造型艺术与其他艺术相差无几,都是随着人类的起源而开始的,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发展的。

从远古部落先民的图腾来看,都是动物、植物、非生物以及祖先神化形象的具象化、符号化、视觉化。其创造的图腾,实际是一个被人格化的崇拜对象,因此形成了每个部落不同的图腾文化。人类进化史中指出人类是灵长类动物呈辐射状演化而来的,人之所以为人,与灵长类动物不同,是因为人会劳动,并有意识的创造了生产工具,是将意识对象化、物质化,这是人类对自我意识物化的过程。人类最早创造的产品,应该是远古人类所创造的砍削以及捕猎的工具。这些产品的创造是极具功利性的,目的性非常明确。当然,作为造型的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创造了新的形态,并在根据经验和使用过程中,不断改进产品的形态,使其更符合自身的需求,更符合人类劳作,这是产品设计形态艺术化的过程。在艺术造型活动中,形态的创造有两个不同的侧重目的,即实用性目的和观赏性目的。目的不同,表现手段中的物质技能和精神情感的侧重和大相径庭。人类在劳作实践中,所创造的实用工具,在使用时它体现了其实用价值,并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对产品的要求更高,不仅要求实用还要要求美观,这就是人们的审美情感的宣泄与心理需求。

从特定角度看人类的历史,我们可以看作是一部创造史,是一部造物史。人类基于生活的需要,缝制衣物、建造房屋、设计制造工具等,以此来满足人们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这也是“设计”的开始。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创造的物质财富,不仅能够满足其基本的需求,还出现了财富的剩余,这样人们精神层次的需求逐渐扩大,人们的审美意识随之逐渐提升。生产者为了满足消费者,就必须不断地创新和改进产品的功能、形态等方面。因此,制作的产品也日趋精美。在工业设计史的河流之中,英国以及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完成工业革命之后,机械化大生产替代了传统的手工艺生产,大大地提高生产效率,使工业产品替代了传统的手工艺产品。但不论是传统的手工艺产品还是现代的工业产品,都具有其使用价值,都是为人服务的,所以自然蕴含了人类的理念和价值在其中。在创造产品形态的过程中,都会受到现有文化的制约与影响,并深深地烙下了当时文化的烙印。

产品的象征意义是形态透过文化信息而产生的。产品形态代表了不同的时代,体现的则是不同时代的文化特点。文化的多样性、地域性、民族性、时代性透过产品的形态来体现人们的审美意识和价值取向。因此,产品的不同形态被赋予了新的文化寓意,是精神文化与产品形态相互影响的结果。

篇8

关键词:绿色设计;造型设计;生态理念;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6-0075-01

一、绿色设计在材料和结构中的体现

材料是造型的关键要素,任何形态都需要相应的材料来表现。选择合适的材料才能使形态得以成立。而结构是造型的重要保证,不同的形态和材料其受力的方式也不同,就必须有可靠的结构来支撑

(一)选用可再生自然材料的绿色设计

首先是材料要尽可能选择那些可再生、可迅速生长的自然材料,比如竹材、速生林木材、草本植物等。这些材料一方面可以快速再生,另一方面废弃时也可很容易地降解。例如日本Wasara公司生产的这种餐具是一种环保的生态餐具,不同于传统的一次性聚笨乙烯快餐饭盒,它完全是由芦苇浆、竹、蔗渣为原料制成。这样的餐具不仅能够保护环境,同时可以减少资源浪费,通过提取丢弃的蔗汁蔗渣使用有效的方法减少垃圾掩埋,最终保护环境,减少了白色污染的产生。

(二)废旧产品重构中的绿色设计

在设计产品和器物的结构时要注意使产品的零部件容易拆解,在生命周期结束时,零件可重新利用。而在利用拆解的零件时,不仅可用在同类的产品上,还可以通过在结构上进行重组再造,设计出新的产品。荷兰一家公司采用回收的自行车零件,重新组装出来的自行车椅,所以,只要有好的创意,就能够变废为宝,甚至创造出新的结构与形态。

二、绿色思想在形态中的应用

形态是造型的中心环节,其他的方面都是围绕着形态为中心而进行的,形态也就是产品的外观提供给观察者的立体形象。人们在第一眼看到产品时首先就是直观地感受产品的形态,而产品的材料和结构对形态的实现提供了科学的保证,并服务于形态的设计,色彩和肌理则依附于形态之上,共同的作用才构成了完整的形态,因而形态设计就是造型设计的核心。

(一)利用自然形态的绿色设计

自然是人类生活的一切根本所在,自然形态也是人工创造形态的一种方法,自然形态的不断演进变化与人类社会一起组成了一个万千复杂而缤纷的世界。温州一家公司生产的乡村风格的用家具,每一棵树都会用自己的形态、年轮、肌理来诉说关于它自己的故事,中国家具设计师朱小杰利用端面加工技术制作而成的“森林桌”,温暖、纯朴的、可亲的气息迎面扑来,那一股自然慵懒的气息才最让人回味和依恋,想象着“她”立在森林之中,散布在丛林里斑斑点点的蘑菇,无处不在的松木味道,空旷的山林和田野……这不仅仅是一种绿色的设计理念,更是一种崇尚原始的生活方式。

(二)极简主义里的绿色思想

绿色设计初始的含义就是强调尽量减少无谓的材料消耗,这一点反映在产品的形态造型上,就赋予了一种“少就是多”与极简主义的思维。设计形态采用十分简洁的造型,将产品的造型简化到最单纯而又十分典雅的形态。荷兰二人组Viktor&Rolf每一季时装都以简洁的色调和款式作为贯穿始终的主线,不仅从制造上减少了材料的试用,在能源使用以及产品寿命考虑的角度上采用了绿色设计的理念,从而使极简主义的观念深入人心,并成为时装界长盛不衰的格调。

三、绿色设计的本色与肌理

色彩和肌理同处于形态的表面,对造型有着相似的作用。色彩是由光和物体本身对光的吸收反射作用产生,通过视觉来感受的一种效应;而肌理是通过造型活动来创造出形态表面的崭新的纹理构造和不同于原材质的感官效果。舒适的生活是绿色设计的一个重要目标,而资源的最低消耗则是绿色思想在产品造型设计中直观体现。采用自然的本色和肌理、质地的组合,会给人以自然的亲切感,并将自然之美展露无遗。在我们的可持续发展课程上我们运用复古家具自然的肌理与玻璃这一现代材料相对比,制造出一种支离破碎的感觉,是一种时代文化的穿越,也显示了现代文化的包容性,同时从取材上面全都利用废旧的物品,通过组装完成了整个课程,也就更加彰显了绿色设计的理念。

四、结语

绿色设计思想对产品造型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因为造型是产品给人的最直接的印象。作为工业设计师对产品的造型赋予绿色设计的思想,是在人们之间传播绿色思想的最为清晰直观的方法。设计师们在设计时要考虑到这些绿色造型设计的手段,合理、有选择地运用才是正确的设计方法,同时要把对自然和环境负责的态度根植于人们的心中,还需要工业设计师们不断地尝试与努力。

参考文献:

[1]黄建梅.极简主义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M].

篇9

关键词:仿生方法;产品设计;应用分析

仿生设计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启示,仿生学提出的时间虽然并不长,但是他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却非常客观,在科研、生活很多方面都有应用。自然界中的很多生物进行优化是为了更好地适应自然界,而人类根据这些生物进行产品设计,不仅增加了产品的美观性,而且设计出的一些科研应用产品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1 仿生法概述

仿生方法在产品设计中应用非常广泛,也是产品设计中新颖的设计理念。仿生设计学与旧有的仿生学成果运用不同,它主要是以自然界中万事万物的“形”、“色”、“音”、“功能”、“结构”等为研究对象,有选择的在设计过程中应用这些特征原理进行的设计,同时又结合仿生学的研究成果,为设计提供新的思想、新的原理、新的方法和新的途径,在某种意义上,仿生设计学可以说是仿生学的延续和发展,是仿生学研究成果在人类生存方式中的反映[1]。现实中很多产品的设计都是根据自然界中有趣的生命形态进行模仿,设计出新颖实用的生活用具或是其他方面的产品。这些仿生产品虽然结构看似简单,却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2 仿生法对于产品设计的重要作用

仿生学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非常广泛,对于培养产品设计的新视角提供参考。仿生学遂与产品设计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大自然中存在着众多的生命形态,这些生物不断地为更好地适应自然界的生存而优化自身,在不断地进化过程中,他们的形态、色彩都有了很多变化,让世人为之美丽而惊叹。同样,这样美丽的变身也给产品设计师们更多设计的灵感,丰富了现代设计的结构。正如某位著名设计师说过“艺术设计的灵感应该来自自然界生命所体现的真理之中”。(2)仿生法运用到产品设计中符合现代人对于自然的追求心理。科技的发达,生活水平的提高,让很多人更倾向于自然,倾向于简单。利用仿生学对产品进行设计,这些产品大都是源于自然,迎合了人类追求自然的心理。其次,通过仿生学设计的产品外观更加可爱,幽默,对于高压环境中工作的人们是一种很好的放松方式,激起人们快乐积极地生活方式,同样也是对于珍爱生命的一种内在呼唤。

3 仿生法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仿生学在产品设计中一般是通过对自然界中生物形态特征以及对信息处理方式的应用,但是产品设计过程中根据产品的不同特点或功能,仿生学的运用方法也有所不同。根据对这些仿生产品的研究和分析,可以将仿生法的运用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法:(1)通过仿生方法在产品设计中的逼真程度。根据这种产品中生物的逼真程度,可以分为抽象仿生和具象仿生。抽象仿生是对要模仿生物的形态特征进行概括,抓住生物的形神特征,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围绕生物的主要特征采取的变形,这种抽象模仿的运用主要是体现产品的象征意义。具象仿生多用于儿童玩具的设计,通过根据生物的具体形态对产品进行设计,主要是凸显产品的可爱外观,为生活增添无穷的乐趣,缓解现代生活的压力。(2)按产品设计中被模仿的数量划分。这种划分方法可以分为单一生物体仿生和组合生物体仿生,这种划分方法很简单,单一生物体仿生就是在产品设计中之运用一种生物的形神特征或是其他的功能。而组合生物体仿生就是在一件产品设计中设计师的灵感来源于多种生物体,通过对多种生物体形态特征的整合运用到一种产品的设计中。(3)按照模仿生物体的形态进行划分。这种划分方法可以将仿生学分为动态仿生和静态仿生,静态仿生就是产品设计的灵感主要是来自于生物体在成熟稳定之后的形态。而动态仿生强调的是生物体的动态,即:通过利用某些生物生长或活动过程中的某一优美且合理的瞬间形态设计产品,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体现产品的速度感和生命力,例如很多摩托车的造型看上去就像奔驰中的动物形态[2]。(4)按照产品设计中对生物模仿的完整性划分。这种划分方法可以分为整体仿生和局部仿生,整体仿生就是在产品设计中利用生物体的整体形态进行产品设计,这也是仿生法在产品设计中比较常见的一类形式。局部仿生就是采用自然中生物的局部形态进行产品设计或者是在产品的局部运用仿生学。(5)按照仿生生物种类进行划分,根据这种划分方法可以将仿生学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分为五种,其一就是动物仿生,就是产品设计是根据动物的形态特征或者是动物的某种生理功能进行仿生设计。其二就是植物仿生,在自然界中植物的形态特征有很多种,植物的形态往往也是设计师灵感的来源。其三就是人物仿生,这种仿生设计主要是根据人们的劳动特征、肢体语言。其四是昆虫仿生,昆虫的很多特征和形态都是我们特别喜欢的,利用昆虫仿生进行产品设计可以吸引更多人的眼球。最后一种就是微生物的仿生,这种仿生设计在现实中运用比较少,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4 仿生法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程序

仿生法在产品中的运用并不是随意的,它也需要有一定的运作程序,才能够保证产品设计的新颖性和实用性,针对仿生法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主要是经过一下程序完成。(1)保证仿生设计的可行性。进行仿生产品设计不仅是一种思维,而是要将思维变成实际存在的东西。所以设计师在确定要进行某一种产品设计时,应该先针对产品的可行性做市场调查,只有保证产品的实用性,设计的产品才会更有价值。(2)针对产品设计确定实施方法。进行仿生设计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需要经过认真的思考,确定每一步需要做哪些工作。在产品设计中的需要解决的问题有:1)局部仿生与整体仿生的选用,2)确定模仿哪种类型的生物,3)具象仿生与抽象仿生的选择,4)可否采用动态仿生,5)有没有必要运用组合仿生[3]。(3)对产品设计进行细化。产品的细化是对仿生这一思想在产品设计中的进一步完善,也是有效实现设计师设计意图,体现产品功能性特征的完善过程。(4)对产品进行评价。对产品进行评价是为了对产品的实际效果进行审查,及时发现设计过程中的不足并及时改正。在最后的评价中要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全面对产品进行评价。

5 结束语

仿生学设计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一种设计灵感,也是丰富设计师思维的一些素材。在产品中添加仿生设计,不仅可以带给我们更多方便实用的工具,还能够通过形象逼真、风格迥异的产品设计让我们贴近自然,缓解高压工作给我们带来的压力,让人们更加渴望走进自然,享受自然的馈赠。相信随着仿生方法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不断更新发展,仿生产品也会受到更多人的喜爱。

参考文献:

[1] 杨海生.海洋生物仿生设计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科技,2012(07).

[2] 代菊英.产品设计中的仿生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06).

篇10

1、“形”之理解

据《新编汉语词典》里的解释,“形”的总共有五种不同的解释:一、形状,样子,如图形;二、地势,如形胜;三、形体,如有形或无形;四、显露,表现,如喜怒不形于色;五、比较,对照,如相形见绌。这五种解释中,前面五种形是名词,后面两种是动词。我们对其的探讨,主要是取名词解释。

“形”字很早便出现于我国的古文献之中,

《荀子·天论》云:“形具而形生。”

《孙子兵法·虚实》云:“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王充的《论衡·齐世》云:“形而且恶。”

很明显,古人所言说之形字的基本意思是形体,形状,人之容貌等,这些意思与今天我们对形探讨的解释颇为相近。

2、设计中“形”之要素:形象和形态

从设计的角度来说,我们对形的解读主要取形状,形体之意,在造型要素上,我将形分为形象之形和形态之形进行讨论。其原由是,一方面,我们一切产品设计的过程,都离不开对产品形态和形象的考虑;另一方面,笔者认为形象和形态乃一个产品的两个方面,即形和神。若能在设计过程中准确地把握好形象和形态,对我们设计能力的提升将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下面,我们对形象和形态进行详细的解读。

1 解读“形象”

在古文献中,“形”和“象”最早是分开使用的,如《易传》云:“在天成象,在地成形。”此情境中,“形”似乎更具体,“象”似乎更为抽象。让人觉得,形象地本意是具体的“形”和抽象的“象”的对立统一。

“形”,“象”二字合为“形象”,最早见于《尚书·诰命》的疏注中,说道殷王武丁梦见天帝送给他一个助手,于是回忆梦中之所见,令百工“刻其形象 ”,“使百官以所梦之形象”去民间寻找。《周礼·天官·司会注》在解释地契版图时,明确写到“图,土地形象,田地广狭”;“土地之图,有其形象,即是民之田地广狭多少,皆在图中。”这里“形象”的基本意思是人之相貌,物之形状。

综上所述,“形象”一词在历史文献中的生存状态,主要有三层含义:首先当指人,物之相貌形状;其次是指能够作用于人们的感官,使人们产生印象、观念、思想及情感活动的物质;最后,它是具体与抽象的统一,也是物质和精神的统一。正如恒谭《新论·形神》云:“精神居形体,犹火之燃烛矣;如善扶持,随火而侧之,可毋灭而竟烛。烛无,火亦不能独行于虚空,亦不能复其火也。”也即形象乃是形神关系也。

历史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形象地含义也在与时俱变,现代许多学者已对“形象”概念进行了多维度的审视、界定,这对我们今天我们更科学,更合理准确的界定我们观念中的“形象”提供了有益的参照。

《现代汉语词典》(1978)将形象定义为“能引起人的思想和感情活动的具体形状或姿态”。显然,这些相当“经典”的定义已与当代“企业形象 ”,“品牌形象”,“产品形象”等的含义有点出入。英文中的“image”一词和中文的形象一词可以大体对应。西方学者科特勒(philip kotler ,1997)认为,形象就是指人们所持有的关于某一对象的信念、观念与印象。

陶淑艳,殷雅平(2002)认为,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形象可以有不同的涵义[1]。比如,在文学艺术中,指文学艺术家从现实生活出发,选择、提炼、改造和加工素材所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审美意义的具体生动、有艺术美丽的图画。

罗长海先生(2002)从哲学的层面将“形象”的含义解析为五个层次,即个体形象、类形象、组织形象、艺术形象和创造形象[2]。个体形象是指人之相貌,物之形状;类形象是指同类事物的与本质相一致的感觉表象;组织形象是指组织的象征特性;艺术形象是指符合理想和理念要求的感性表象;创造形象是指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为客观存在。

张毓强先生从传播学的角度认为,形象是物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信息经过大脑形成映像后在特定条件下通过特定媒介的输出[3]。形象地源本体是物质世界,没有物质的本源,形象就无从谈起。物质的运动变化产生信息,这是形象的“源像”,也就是形象的次级本体,信息实质上就是“形象”中的“形”;源像是客观存在的,是唯一的,但是具有不可描述性。作为物质运动及其表征的信息进入传输领域之后,必须有一定的中介,于是符号介入近来了。于是形象在此便起着符号的作用。

我的观点和张毓强先生的观点较为相似,我认为,形象是产生具体的概念,传达信息的主体,人们通过物体的形象来认识事物本身,在心目中留有原有物体的形象。形象的主要作用是完成记忆、识别、传达和储存等认知的内容,这有点像文字的功能。远古时代,人们就是通过动植物的形象来进行日常记录的,这便使最早的文字,后来经过不断的演变,成为了我们今天较为完整的文字系统。

2 解读“形态”

与形象相对而言,形态是构成视觉审美联想的抽象因素,在人类感知上表现为力度、速度、节奏等,其更多的给人以情感的联想和审美的。形态在设计中是情感呼起和产生美感的直接原因,对生命形态的借用,设计师情感在产品中的自然反应或文化传统的体现,使“形”的意味由此产生。 设计物品的能力是人类所独有的造型能力的表现和反应,是对“形”的认识后构想[4]。造物与造型能力是紧密相连的,造“形”的要素是形态。从理论上,形态可以分为现实形态和概念形态两种。“现实形态”是在我们经验体系中能够被实际看到和触到的形;“概念形态”是视觉和触觉不能直接感觉的形。

现实的形态进而可以分为自然形态和人为形态。概念形态和现实形态之间有互为转化的关系,在设计过程中,概念形态可以转化为现实形态,如一个设想,一种构思,通过设计表现和制作,而具体呈现为可以观看的实体的形。概念形态是不能直接被知觉的,它要能够被知觉,就必须转化为可见形态,即通过视觉符号的方法呈现出来。在专业研究中,概念形态是现实形态舍去种种属性之后剩下来的形式,是现实形态的构成元素和初步表现。因此,概念形态作为设计的表达语言,对于设计是十分重要的,它是产生新的现实形态的中介环节。

现实形态具有与概念形态不同的中要性。在设计中,人们一方面创造着物——现实形态,而且对照着作为自然的现实形态,去表现它,去摹仿它,去利用它,从而创造出新的人工的现实形态。大自然是最优秀的设计师,自然形态是设计造型的优秀原形,在人类设计史和艺术史上都可以看到这一点。比如我国古代先民的陶器,青铜器造型大都是来自自然界中的动植物的形态。由于自然界中各种形态的合理性和美观性,使我们在摹拟自然形态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造型经验,进而能按照生活的需要创造出无数的新的人工形态,即根据生活需要而设计。在现代设计中,模拟自然形态的设计发展成一种专门的仿生学,它不仅在形态意义上仿生,而且在生理物理等内在结构上仿生,仿生设计成为当今设计中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形态的仿生仍然是设计的主要方面。

自然形态是经过若干万年的缓慢发展而形成的,其形态的变化也非常缓慢,人为形态的变化越来越快,现代几乎可以说日新月异了。形态与我们的设计具有了重要的关系,与我们人类的生活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如何去创造和设计使人感到美好和愉悦的形和形体,对于设计而言就不仅仅是创立一个新的形态,而根本意义上则是创造人类新的生活伴侣和培养创建人类性的生活方式、感知方式。人类对形态的感知和掌握经历了数十万年乃至上百万年的历程,人类如今发达的造物能力和对形态的认识正是上百年的实践劳作所获得的回报。

3、 设计的“形”之有效性:形的特性

3.1 形受消费者主观感受的影响

产品所具有的形象是要受消费者的价值观、审美观念等因素影响的,消费者的评价观点对产品的改进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产品设计过程所塑立的产品形象具有他主性、他为性、他控性的特点[5]。

首先是他主性。消费者或者使用者是产品形象的评价者,产品所塑造的形象只有在使用者那里获得评价和认同才有意义。产品的形象塑造不是盲目进行设计的,而是以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和状态为基础,按照消费者的需要和实际情况进行设计。消费者的需求状况和生活方式贯穿于产品设计的整个过程。设计师只有把握好了消费者的真正需求,才能恰如其分的设计出消费者满意的产品来。所以产品设计既具有设计师自主性的一面,又具有消费者主导性的一面,即他主性。

其次是他为性,也叫为他性。产品的形象设计活动是一种创造性活动,设计师在设计的同时,必须考虑如何尊重消费者的利益,如何满足消费者的利益。

再次是他控性。虽然产品的形象塑造具有自控性和自主性,但是,这种自控能力无论如何强大,也不能摆脱消费者需求的约束。设计师只有在掌握好消费者需求状况的前提下,通过控制自己的主观意识,使设计的产品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又满足自己的设计风格。如果无视消费者的需要,设计师所创造的产品形象将不可能会成功。

2 形的客观实在性

设计作为一种造物活动,研究的是人,创造的是物,无论其研究的还是其创造的都是可见的。形态是设计师特有的一种语言或符号,通过形态将人们想要的而又说不出来的产品表现出来。它是设计活动最终的物化的结果,是深层的设计思想客观、真实的体现。形是沟通的平台,信息的载体,产品的优良的内部机能、独特的使用方式都将通过外部形态得以充分的外在化。对于无色无味的空气而言,我们无法感知,但是我们能清楚地感知山野中飘零的落花,能感知夕阳中黛青的远山,能感知如血的夕阳等有形的实体。正是由于形态的真实性,人们才会避开虚幻的理念而直奔清晰的形态,才能与设计师一起围绕具体的形态在同一认知层面上去探讨尚处在混沌状态的新产品,并且最终达成共识。形态存在于设计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可或缺。

3 形的可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