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最常见的症状范文

时间:2023-10-24 18:02: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呼吸道最常见的症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呼吸道最常见的症状

篇1

【关键词】 喘憋性肺炎 氨茶碱 甲基强的松龙

喘憋性肺炎是婴儿时期最常见的一种严重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是一种以严重喘憋为主要表现的特殊类型的肺炎,发病年龄多见于1-3岁小儿。尤以6月以内婴幼儿多见,病原为病毒,尤其呼吸道合胞病毒最常见。寒冷季节发病率较高。现将氨茶碱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喘憋性肺炎的临床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80例临床诊断为喘憋性肺炎的住院患儿。病程在5-7天,年龄在2—6个月,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所有患儿均符合第7版实用儿科学诊断标准[1]。所有病例均无呼吸衰竭及心功衰竭。对照组40例,男22例,女18例,治疗组40例,男23例,女17例。两组病例经统计学处理在性别、年龄、临床病情、程度均无明显差异(p

1.2 治疗方法 两组病例均给予抗病毒,有细菌感染者给予抗生素静滴,缺氧者吸氧及呼吸道管理等综合治疗。治疗组采用氨茶碱2-4mg/ kg/ 次,1-2次/日。甲基强的松龙1-2mg/ kg /次,1-2次/日静脉滴注,症状好转体征消失即停用,两组疗程均为3-5天。

1.3 疗效判断 (1) 显效;用药后2天喘憋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呼吸平稳;肺部听诊喘鸣音,湿啰音消失或明显减少;(2)有效 用药后3天上述症状和体征改善;(3)无效 用药3天后上述症状和体征无改善。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住院治疗后气喘及肺部哮鸣音消失天数,住院时间比较见表1。 统计结果显示:应用氨茶碱及甲基强的松龙在气喘,肺部哮鸣音、湿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日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 < 0.05)。

2.2不良反应:氨茶碱滴注速度过快或浓度过高(血浓度>25ug/ml),可强烈兴奋心脏和中枢,引起头晕、心悸、心律失常,血压剧降,严重者可致惊厥,故必须稀释后缓慢静滴。由于氨茶碱的有效血浓度与引起毒性反应的浓度接近,且个体差异大,故建议用药前应询问近期有否使用氨茶碱并注意观察临床症状以防发生氨茶碱过量[2]。本组治疗过程中40例有4例出现兴奋、烦躁、心率增快,停药后1-2天症状消失,余未见不良反应。甲基强的松龙报道有过敏者,对以前未使用过者,应先做皮试以防过敏反应。

3 讨论

3.1 喘憋性肺炎又叫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一种严重哮喘性疾病。发病年龄多见于1-3岁小儿。尤以6月以内婴幼儿多见,病原为病毒,尤其呼吸道合胞病毒最常见。寒冷季节发病率较高。这是小儿支气管解剖特点所决定的,婴幼儿呼吸道管腔狭窄,毛细血管丰富,平滑肌较薄且少,纤毛运动能力较差,感染后主要受累的是直径75—300毫米毛细支气管,可引起毛细支气管周围淋巴细胞侵润,粘膜下充血、水肿、粘液分泌增多,上皮细胞坏死,阻塞。显著影响通气功能。其临床症状主要为;持续剧烈的干咳和发作性呼吸困难,症状轻重不等。重者呼吸困难发展快,可迅速出现喘憋,阻塞性肺气肿表现,肺部可闻及较多干、湿罗音、喘鸣音,出现心律增快,心功能不全,肺水肿和酸中毒等。

3.2 氨茶碱 系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其作用有[3](1)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抑制过敏介质释放,在解痉的同时还可以减轻支气管粘膜的充血和水肿,(2)抑制钙内流,减少肺血管渗出,防止肺水肿,改善严重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酸中毒的膈肌收缩能力,改善呼吸及对急性呼吸衰竭时膈肌疲劳有强大保护作用。(3)直接兴奋心肌,加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

3.3 甲基强的松龙是近年用于治疗呼吸道疾病的新型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呼吸道疾病特别是喘憋性肺炎方面的疗效已经验证[4]。甲基强的松龙抗炎作用强,为强的松的1.25倍,是氢化可的松的5倍。正是利用其抗炎作用强,药物在肺组织中浓度高的特点,静脉给药迅速起效,而其醋酸脂分解缓慢作用持久,故小剂量短疗程使用甲基强的松龙取得很好的疗效。

3.4 氨茶碱与小剂量甲基强的松龙联合治疗喘憋性肺炎有明显协同作用,能使患儿喘憋及肺部哮鸣音、湿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疗效明确,有显著差异,且能减少并发症。此法应予推广。

参 考 文 献

[1]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1171-1172.

[2] 万瑞香,隋忠国,李自普.新编儿科药物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221- 222.

篇2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3.128

呼吸道疾病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疾病,在气候骤变时更易发生,可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一般起病急,主要表现可有、发热、咳嗽、咳痰、气喘、严重者可发生肺炎,威胁小儿生命。2009年10~12月间我院应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随机选取2009年10~12月我院门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26例,均有发热,咳嗽,咳痰,肺部无音,在止咳化痰等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痰热清注射液,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抗感染治疗,取得了明显的临床效果。其中治疗组63例,男34例,女29例,平均年龄68岁,平均体重25kg。对照组63例,男31例,女32例,平均年龄71岁,平均体重27kg。组间比较无差异。

治疗方法:治疗组给予头孢曲松钠80mg/kg+痰热清注射液05ml/kg(最大剂量

疗效评估:①显效:临床症状缓解。②有效:患儿烧退,咳嗽减轻。③无效:临床症状无好转或加重。

结 果

治疗组应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显效率937%,明显优于对照组730%,P

讨 论

呼吸道疾病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疾病,在气候骤变时更易发生,可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一般起病急,主要表现可有发热、咳嗽、咳痰、气喘,严重者可发生肺炎,威胁小儿生命。

呼吸道感染是小儿期常见疾病,可发生在呼吸道任何部位,如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或肺。90%以上为病毒感染所致。病毒感染后,上呼吸道黏膜失去抵抗力而继发细菌感染,最常见为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肺炎链球菌、嗜血流感杆菌等。都可引起发热、咳嗽、咳痰。病毒感染多采用中药治疗。

由于小儿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成熟,引起发热的阀值较低,在内源性和外源性致热源作用下易引起高。发热是人体的一种防卫机制,适当的发热可刺激儿童免疫系统功能的发育,在上呼吸道感染时发热很常见,而且发热较高,由病毒感染导致的发热,最长可持续至1周以上。同时小儿气管、支气管腔狭窄,黏液分泌少,纤毛运动差,肺弹力组织发育差,血管丰富,易于充血,间质发育旺盛,肺泡数少,肺含气量少,易被黏液阻塞,而咳嗽反射相对较弱,不能及时清除外界侵入呼吸道的异物与分泌物。

在发生呼吸道感染时,呼吸道分泌物会阻塞气道[1],如果咳嗽便给予较强的止咳药,咳嗽虽然暂时停止,但气管黏膜上的纤毛上皮细胞的运痰功能和支气管平滑肌的收缩蠕动功能受到了抑制,痰液不能顺利排除,大量痰液蓄积在气管和支气管内,反而影响呼吸功能。

所以在发生呼吸道感染时应及时对患儿进行退热、止咳、祛痰等处理,而解除以上症状的根本即抗感染源治疗。我院2009年10~12月126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3例,治疗组给予头孢曲松钠80mg/kg+痰热清注射液05ml/kg。

对照组给予头孢曲松钠80mg/kg+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10mg/kg,治疗5天。结果治疗组显效率937%,优于对照组730%,平均退热时间亦短于对照组,说明痰热清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

痰热清注射液是国家实施指纹图谱检测标准后第1批批准上市的中药注射液,由黄芩、熊胆粉、山羊角、金银花、连翘组成,具有清热、化痰、解毒作用,其中黄芩有抗炎、抗变态反应作用,能缓冲气管的过敏性收缩,有较广的抗炎、抗病毒及解热作用,熊胆粉有解除气道痉挛的作用,山羊角有较强的解热作用,金银花、连翘对多种病原微生物有抑制和杀灭作用。在静脉注射使用痰热清,吸收快,短时间可达血药峰值[2]。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进行的痰热清注射液抗呼吸道病毒实验证明:其除可直接抑制病毒外,还具有诱生干扰素和促进机体免疫功能,从而发挥间接抗病毒作用。可降低流感病毒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小鼠的死亡率、致死率,并能降低内毒素致热家兔的体温。本观察组病例经静滴痰热清后,发热、咳嗽、咽部充血情况与对照组相比,症状改善较快,且在使用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通过我院门诊临床应用表明痰热清在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时可在短期内降低体温,减轻咳嗽,减少痰量,减轻咳嗽困难程度,疗效好,不良反应少,适于临床推广应用。随着近年来人们对医疗保健的重视及对医疗常识的认识,抗生素的使用范围,不良反应,耐药性,药物依赖性等越来越受到严密关注。

以往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可引起白细胞减少、贫血、血清转氨酶和胆红素升高。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初次使用也可引起过敏反应,恶心、呕吐、出皮疹等。炎琥宁注射液静滴多见皮肤过敏反应和腹泻,偶见过敏性休克和肝功能损害。而痰热清作为一种纯中药制剂,以其安全,疗效好,不良反应小,越来越被广大的患儿家属所接受。

参考文献

篇3

急性咳嗽

急性咳嗽是呼吸科门诊中最常见的病症之一,感冒是最主要的原因,约占急性咳嗽病因的近70%,表现为鼻部相关症状,如流涕、打喷嚏、鼻塞和鼻后滴漏感,咽喉刺激感或不适,伴或不伴发热。感冒引起的急性咳嗽,主要是因为病毒感染使鼻咽内分泌物增多,反流入声门或气管引起,应以对症治疗为主。咳嗽严重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镇咳治疗。抗菌药物只针对细菌感染,对这类由病毒感染导致的急性咳嗽没有任何作用。急性气管炎、急性鼻窦炎、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等也可导致急性咳嗽或亚急性咳嗽,其中相当一部分与病毒感染和过敏有关,同样不需抗菌治疗。

亚急性咳嗽

引起亚急性咳嗽的常见病因:感染后咳嗽、细菌性鼻窦炎、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和咳嗽变异性哮喘等。感染后咳嗽是指呼吸道感染的急性期症状消失后,咳嗽仍然迁延不愈,其中以感冒后咳嗽最为常见,多表现为刺激性干咳或咳少量白色黏液痰,X线胸片检查无异常。此类咳嗽具有自愈性,祛痰止咳治疗有效,过敏体质者可加用抗过敏药物,不需抗菌治疗。只有当出现浓痰、黄痰或发热等提示可能有细菌感染时,才考虑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菌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是指呼吸道疾病,如普通感冒、急慢性鼻窦炎、变应性鼻炎等通过鼻分泌物后流和(或)炎症刺激引起的咳嗽,治疗应根据基础疾病而定。对于变应性原因引起的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可单独吸入鼻用糖皮质激素或联合抗组胺药治疗,而对于非变应性患者可用抗组胺药和减充血剂治疗,一般不需抗菌治疗。

篇4

【关键词】 儿科患者;上呼吸道感染;抗生素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45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182-01

对于儿科患者的上呼吸道发生感染有九成以上是病毒造成的,其中,主要的病毒为鼻病毒以及冠状病毒,占到60%左右。另外,还有流感、副流感等病毒,还有的就是呼吸道的合胞病毒以及腺病毒等,还有柯萨奇、EB和埃可病毒,这些病毒都可能导致儿童上呼吸道感染。而只占10%的儿科上呼吸道感染是因为细菌发生感染,其中儿科患者的细菌感染最主要的类型为肺炎的链球菌以及流感的嗜血杆菌或者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以上为最常见的感染细菌,另外还有大肠杆菌和厌氧菌以及肺炎克雷伯菌。当患者确诊细菌性感染才能考虑应用抗生素。本文就抗生素在治疗儿科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以及注意事项。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接收治疗的500例儿科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患者,分析抗生素使用情况。所有患者均确诊由细菌性感染导致上呼吸道病症,症状主要有肺炎和流感,体温查过39摄氏度、鼻分泌黏液脓性物、面部肿胀,同时鼻塞伴有头疼、牙痛等症状。个别发生急性的细菌性咽炎和扁桃体炎等。

12 治疗方法 各类的感染性疾病和各部位感染的常见病,病原菌是各不相同的,比如,急性的咽炎或者扁桃体炎,其致病原因一般为细菌性,溶血性链球菌是最主要的致病菌,对于这类细菌首选药物是青霉素,对于皮试过敏者,则建议改用红霉素,或者是其他的抗生素,比如一代头孢菌素或者是二代的头孢菌素等。对于社区获得性肺炎,简称CAP,致病的病原菌主要是肺炎的链球菌,大约占到CAP致病原因的1/3上下,致病菌还有流感嗜血杆菌,以及卡他莫拉菌等,还有极少的致病原因是金黄色的葡萄球菌以及肺炎支原体、衣原体等。当病原明确的时候,可以根据药敏反应选择合适的药物,建议选用抗生素有青霉素以及阿莫西林,还有第一代头孢菌素和第二代头孢菌素;危重患者可以用第三代的头孢菌素以及一些大环的内酯类药物。

2 讨 论

21 关于儿科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特点 儿科上呼吸道感染病九成以上原菌为病毒,其中主要是鼻病毒和冠状病毒为主,占到60%左右。而只占10%的儿科上呼吸道感染原因是由于感染细菌,而只占10%的儿科上呼吸道感染是因为细菌发生感染,其中儿科患者的细菌感染最主要的类型为肺炎的链球菌以及流感的嗜血杆菌或者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以上为最常见的感染细菌,另外还有大肠杆菌和厌氧菌以及肺炎克雷伯菌。当患者确诊细菌性感染才能考虑应用抗生素。近些来,肺炎支原体上升趋势明显,占到儿科患者肺炎10-20%,流行期高达30%以上[1]。

22 关于抗生素在呼吸道疾病治疗时的指征 一般普通感冒不需要应用抗生素,当感染的症状持续了1周到10天左右时,仍然不能有所缓解,且可能越来越严重,或者伴随发热,白细胞的量升高以及C反应的蛋白出现升高,有的还会发生中耳炎的症状,或者是全身以及局部的症状较为严重,高热且耳痛,患儿的鼓膜发生充血膨出,外耳有见血性的脓液等,这时需要考虑使用抗生素治疗。

23 对于抗生素一定要掌握使用的疗程 由于患儿感染的病原菌不同等其他的原因,在一般的情况之下,用药直至体温恢复到正常,一些明显的症状逐渐消退了七十二小时或九十六小时之后。由于溶血性链球菌导致的咽炎和扁桃体炎需要较长的疗程,一般情况下为十天左右,而急性的细菌性中耳炎会持续一周或者十天时间,急性的细菌性鼻窦炎的疗程造十天到十四天左右。

24 抗生素的经验性治疗对疗效评价和对治愈后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如果在用药后的三天之内,患儿出现了病情稳定以及好转的趋势,比如在临床上患儿的体温出现了下降趋势,临床上的症状等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有所改善,我们就可以认定药物产生了效果,在治疗有效的情况下,不要盲目的因为病情恢复慢而换药。通过一些研究资料发现,对于临床上一些病原体进行经验性的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儿科患者的预后,但是那些特异性病原学的诊断对临床的治疗影响不大。因此得出结论对于经验性治疗,如果治疗的三天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那么病死率就会出现降低,而如果在三天之内没有效果,患者的病死率则会升高。

参考文献

[1] 丁嘉寅,王剑,李旭梅,涂厉标我院急诊儿科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分析[J]海峡药学,2009(12)

篇5

关键词: 猪呼吸道疾病;特点;预防治疗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333140

呼吸道疾病在猪养殖场的扩散是造成养殖场病疫的1个因素。当猪患上呼吸道疾病后,会出现呼吸急促、皮肤发红等一些症状。最常见的一些疾病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猪的自愈能力不是特别强,就像普通的呼吸道感染也会致命,而且很容易传染。在养殖场中引发疾病的病原体较多,仅靠疫苗很难控制病菌传播,需要定期投喂药物,起到预防的效果。

1 流行特点与病变特点

猪在很多时期都特别容易患病,每一个猪龄周期,发病的概率和死亡率都是不同的。在养殖场中的小猪,发病率最高,如不能有效的防止传染,就会导致大量生猪猪染病。发病率最集中的是猪龄18周的猪,这个时期的猪抵抗力过低,很容易发病。其他时期,小猪的患病的种类也大不相同的,比如说,大多数都是炎症种类的疾病,严重的可能会出现肺出血,呼吸困难等症状。一些猪在发病后会在耳尖及四肢末端出现些许紫斑。

2 症状特点与发病原因

在猪感染疾病之后,会明显的感觉到猪的精神不振,没有食欲,走路没有力气,严重的时候可能会有呼吸困难等症状。感染急性病后猪可能会突然死亡或体温在短时间内明显上升,感染慢性病的猪表面的病症不明显,但生长缓慢,食量减少,约2周的时间后会逐渐出现咳嗽等症状,并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表现为持续咳嗽。

引发猪的疾病的病原体往往都是可以互相传染的,最常见的就是猪流感病毒,这种病毒很容易传染,也很难治愈,会伴随着很多的并发症,导致更多的病原体侵入猪的身体。养猪场出现的猪嗜血杆菌病和猪附红细胞病等主要疾病,常见的有猪支原体肺炎,是指猪在感染肺炎支原体后出现的接触性慢性呼吸道疾病,一般发生在卫生条件差、饲养管理混乱的养猪场,会引发死亡。当养猪场发生低温、超时、拥挤、通风条件差、天气突变以及长期投饲单一饲料的情况时,生猪自体抗病能力下降,发病率上升,同时病情加重。一般来说这种病造成的死亡率并不高,但是当流行期到来,饲养管理始终得不到提升时,也会在猪群中造成大面积感染,引起较高的死亡率。

2.1 临床症状

猪一般患上疾病,现象都会很明显,整天躺着不太爱动,吃饭也不积极,最主要的就是咳嗽和急喘。急性病往往是发生在新患病的猪上,其中怀孕母猪和幼龄猪较多,患病猪往往出现急性呼吸困难,病情严重时会舌头突出,口鼻处出现沫状物,发生腹式呼吸,腹肋部快速起伏,时有痉挛性咳嗽。在刚发病的时候很难察觉,一旦猪的抵抗力下降到无法与病原体抗衡的时候,这时候现象会极为严重,体温会很快升高,变得很严重,需要及时救治。

2.2 防治方法

预防,对于目前养殖场大规模养殖的具体防护措施,只能是利用综合性的防治措施来预防发病率。要注意提高生猪的抗病能力,就要提高生猪的免疫能力,必须通过改善饲养条件来达到。猪圈要定期进行消毒,防止病菌在猪舍内长期存在、恶化,普通的消毒剂配合和科学的使用方法即可达到目的。养猪场最好使用自己繁殖的生猪来养殖,以免外来生猪从外界带入病菌。

治疗,抗生素可以用于治疗猪呼吸道疾病,但具体使用哪种抗生素要根据实际病情决定。霉形体具有抗药性,长期使用单一抗霉素,后期容易失效,因此需要几种抗生素交替使用。

除上述人造环境外,外界的自然天气变化也会诱发生猪的呼吸道疾病。数据表明,在昼夜温差较大的地区易发病,猪群断奶日龄不同、营养不均衡,饲养时没有做到全进全出等问题都容易引发疾病。

3 预防措施

病猪的复发率很高,尤其呼吸道感染疾病,所以要及时的做出防护措施。预防工作是管理的重点。外来新猪入圈前要进行病菌检查和消毒,并隔离观察一段时间。购入的商品猪,隔离期为15d左右,混群前还要进行检疫确认健康。饲养猪群要保证提供足够的营养,并做到营养均衡,提高猪的自体免疫力。投喂的饲料应保持正常品质,发霉、变质的饲料不能投喂,否则其中的霉菌可能致病或降低免疫力。猪舍要定期进行清扫和消毒,保持良好通风,排除堆积的氨气;通风的同时要保温,以免低温引发呼吸道疾病。

虽然没有疫苗可以应对所有呼吸道疾病,但应对某类疾病的疫苗是可以作用的。i群要及时做好接种工作。能繁期和幼年期的生猪较易患病,所在猪仔1~3周龄时可以注射支原体灭活苗2mL,用来防止感染疫病,提高体内免疫力。6周龄注射传染性胸膜肺炎灭活疫苗,来减少断奶后出现的多系统衰竭综合症等疾病出现。

4 治疗措施

呼吸道感染是严重的疾病,治疗起来也特别困难。发现病情越早、治疗越早,成功治愈的几率越高。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呼吸道疾病就会从一次性损伤变为慢性病,更难有效的治疗。有些能够正常进食的小猪,治疗起来相对的容易些,这样就能在食物中添加治疗的药物,辅助治疗。但是如果小猪无法进食,只能通过注射的方法来进行治疗。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养猪场可以定期对猪进行抗生素的药物敏感试验,以便及时针对敏感性猪肺炎支原体和细菌感染进行治疗。

治疗猪呼吸道疾病要根据具体病情选择治疗方式,坚持对症治疗为主,支持疗法为辅,通过这种治疗方式,不仅能消除病猪本身的疾病,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生猪的免疫力。目前在猪呼吸道疾病方面,具体的治疗药物有很多种,最常见的就是板蓝根注射,它能有效的防止疾病的复发,最有效的止咳专用药有喘立町等。

5 结语

现如今,养殖场的大规模养殖最容易出现疾病感染,养殖人员最大的困难就是如何有效的防治感染病,这也是对养殖人员的一大挑战。一旦猪患上疾病,治愈就相当困难,复发率特别高。如果发现有小猪患上感染疾病,一定要及时将猪隔离,集中治疗。在秋冬二季,一定要做好保护措施和预防措施。秋天补注疫苗提高猪群免疫力。在日常管理中要注意预防,新猪入圈前要仔细检查,对新猪的来源要谨慎。在猪舍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做好检查,保持谨慎的态度,从根源上减少猪呼吸道疾病发生。

参考文献

[1]兰宁恒.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综合防控[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5(8).

[2]张爱勤.鸡新城疫的诊断与防控[J].农技服务,2015(6).

[3]陈晓英.猪呼吸道疾病病理分析和防制[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5(6).

[4]夏道伦.猪呼吸道疾病的药物预防与治疗[J].兽医导刊,2015

篇6

【关键词】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小儿解表颗粒;抗生素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920-01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科的常见病症,发病率高,且传染性强,每个季节都可发病。同时由于其缓慢进行性发展,严重影响患儿的生存质量。有关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病死率可高达40%左右,并且并发症多,多为器官衰竭而死。[1]故而了解上呼吸道感染致病菌的变迁规律性,进行合理诊断并合理选择药物,能为临床医生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提供有力的依据。

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宝宝感冒后,大多表现为流清水样鼻涕、打喷嚏、鼻塞、咳嗽,患儿常伴有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严重者可能出现抽风、腹泻、腹痛、呕吐等症状。多由病毒感染引起,目前尚无特别有效的治疗药物,临床多滥用抗生素治疗。现将我院门诊于2012年1――12月采用小儿解表颗粒(由昆明金殿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与应用抗生素治疗作为对照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12月我院门诊符合上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2]的患儿共120例,男65例,女55例,入选标准:年龄5个月――2岁;急性起病,病程

1.2 方法 治疗组小儿解表颗粒(昆明金殿制药有限公司)4个月-8个月每次1/4包,2次/d口服;8个月-1岁每次1/3包,2次/d口服;1岁-2岁每次1/2包,2次/d口服。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有效:病情明显好转,但有轻微症状;无效:用药5d后病情无好转或有所加重。

2 结 果

2.1 治疗效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94.5%,对照组总有效率76%,经统计学处理(χ2=11.25,P

2.2 不良反应 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

3 讨 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是由病毒、细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占儿科疾病的首位,占急性呼吸道疾病的50%以上。由于儿童呼吸道的解剖和生理特点,各种病毒和细菌均容易引起小儿呼吸道的感染,以病毒感染居多,约为90%。其次是细菌、支原体感染等,且常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病原体主要侵犯鼻、咽、扁桃体等部位,通过释放内、外毒素等方式而引起小儿上呼吸道症状,四季均可发病,但以秋、冬季发病较多见。该病不应常规使用抗生素,尤其是静滴抗生素。若合并细菌感染虽有可供选择的有效抗生素,但耐药现象日趋明显,极大地影响了临床疗效.[3]目前用药方面抗病毒药物病毒唑虽有一定的疗效,但对血液系统、呼吸系统及循环系统都有一定的影响。病毒唑及金刚烷胺抗病毒疗效均不确切。[4]

据研究分析,小儿解表颗粒由金银花、连翘、牛蒡子(炒)、葛根、荆芥穗、紫苏叶、防风、蒲公英、黄芩、人工牛黄等组成,属纯中药制剂。其中本方以金银花配伍连翘具有清热解表、疏散风热之功效,为方中君药。牛蒡子(炒)、荆芥穗、防风、黄芩、牛黄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与君药配伍,增强清热解毒之功效,同时又具有宣肺解表、清热解毒之功效,尤其适用于感冒初期引起的恶寒发热、头痛咳嗽、鼻塞流涕、咽喉痛痒等。

临床观察表明,小儿解表颗粒药理作用有抗菌、抗病毒、解热和止咳作用。本病不应常规使用抗生素,而使耐药现象日趋明显,极大影响了临床疗效。本文通过对120例患儿对照观察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4.5%,对照组总有效率76%,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且未发现不良反应,特别适合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

参考文献

[1] 卜宝英,孙德俊,杨敬平.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研究进展[J].临床肺科杂志,2009,11(4):501.

[2] 袁承文.儿科诊断治疗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4:261,263.

篇7

小娟最近经常和朋友喝酒到天亮,前几天喝完酒,小娟感觉自己感冒了,吃了几天感冒药后症状并没有缓解,而且开始发烧。烧了几天后,体温始终不降的小娟去了医院,经过验血、拍片等一系列的检查后被确诊为支原体肺炎。小娟很纳闷,支原体肺炎不是自己女儿和她的小伙伴们常患的病么,怎么大人也能得上呢?

支原体肺炎成人很常见

在我们的印象中,支原体肺炎好像是儿童得的比较多,对此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第二呼吸内科主任谭明旗说:支原体肺炎是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伴肺炎,过去称为“原发性非典型肺炎”。在肺炎的病原体中肺炎支原体最为常见,不但是小儿最常见的肺炎类型,而且在成人肺炎中占的比例也很高,大概在20%左右。支原体肺炎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呼吸道症状为阵咳、呛咳,并随病程发展逐渐加重。咳嗽严重时可因气道内小血管破裂出现痰中带血,严重咳嗽影响休息。重症患者体温居高不下,同时出现乏力、头晕等全身症状。

通过飞沫传播

究竟支原体肺炎是如何引起的呢?谭主任说:支原体肺炎主要病原为肺炎支原体,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种“胸膜肺炎样微生物”,当病原微生物足够强大时,它会不断侵入身体,造成支原体肺炎的发生。而最常见的传播方式是通过飞沫传播,也可以说支原体肺炎的传染源主要是支原体肺炎患者。正常情况下,健康人也可能是支原体带菌者,当因着凉,醉酒,熬夜,上火,精神压力过大等因素导致免疫力降低时,就易发病,如果与支原体患者密切接触,就更有可能感染支原体肺炎。

感染治疗期需2-3周

很多人因为工作繁忙,发烧几天也不当回事儿,上医院就更没时间了。谭主任说:其实原则上来说一般发烧两三天没缓解,就应该上医院检查了,但现在很多人因为忙碌忽略了自己的身体,这样往往会使病情加重。谭主任接着表示,普通的肺炎通常治疗期为10天-2周时间,而支原体肺炎则需要2周-3周,相对时间会久一些,患者不要着急,一定要坚持长期、规范、持续、个体化的治疗原则。另外,在饮食上要注意加强营养,多食蔬菜、水果等清淡饮食,补充必要的维生素、微量元素等。注意减少与呼吸道患者接触,防止交叉感染。

篇8

关键词 紫癜 儿童 临床特征

资料与方法

2002年1月~2006年12月我科住院资料较完整的过敏性紫癜患儿108例,均符合过敏性紫癜的诊断标准。其中男64例,女44例;年龄<7岁26例,7~12岁82例;发病前诱因不明68例,呼吸道感染史28例,进食海产品史12例。

临床表现:①前驱症状:发病前1~3周往往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并有全身不适、疲倦乏力、发热和食欲不振等,继之出现皮肤紫癜,先有关节痛、腹痛、血尿或黑便等,这些病例往往易误诊。②皮肤表现:均有典型的紫癜样皮疹,首症以皮肤紫癜最常见,紫癜特点为压之不褪色。部分伴血管神经性水肿。单纯双下肢皮疹(以踝部周密)94例次,同时伴双上肢皮疹7例,伴臀部皮疹8例,伴躯干皮疹4例,伴外阴、皮疹2例,皮疹消退时间2~10天。血管神经性水肿发生于手足背部23例,发生于踝部、小腿腹侧8例,发生于胸腰背部2例,发生于额前、眼周3例,消退时间2~7天。③消化道表现:有75例出现消化道表现,不同程度的腹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其中以腹痛为主要症状的有33例,腹痛出现在紫癜前2~5天。其余病例是继紫癜或关节肿痛后出现腹痛。④关节表现:46例出现不同程度及部位的关节肿痛。其中膝关节34例,踝关节48例,腕、肘关节12例,均于皮疹前2~7天发生。⑤肾脏受累表现:一过性蛋白尿(尿蛋白7天),其中尿蛋白(+~+++)16例,>(+++)3例。单纯血尿24例,尿红细胞>3个/HP;蛋白尿加血尿7例,经治疗数周至数月尿蛋白均消失,血尿持续1年或以上者2例。不同肾外症状患儿的肾脏受累表现不同。

治疗方法:全部病例予抗感染和预防感染、抗过敏、避免可疑食物及药物治疗,部分加用强的松,个别给予雷公藤治疗。

预后:本组98例痊愈或好转出院,占94%。10例自动出院。其中6例因单纯皮肤紫癜1~3天好转自动出院,有5例在出院后分别于15天、25天、1个月、50天再次入院。1例14岁男孩,治疗3天后因皮疹消退,自动出院。1年后再发皮肤紫癜,伴腹痛、呕吐、便血再次住院治疗。其他4例不知详情。

预防:①注意避免与致病原接触。②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对各种感染的免疫力。③注意气候变化,预防感冒。④在病情未痊愈之前,不要接种各种预防疫苗,必须痊愈3~6个月后,才能进行预防接种,否则可能导致此病的复发。

讨 论

过敏性紫癜除临床表现突出的皮疹、胃肠道、关节和肾脏等常见症状外,亦有报道其他少见的临床症状。大多患儿查不到所接触的抗原。本组资料表明,过敏性紫癜好发于7~14岁儿童,发病季节以第1、4季度患儿数较多,与病毒感染所致的呼吸道病发病季节相吻合。近年来发病率较高,推测与病毒感染、特殊食物及环境中某些致敏因素有关。

通过对本组患儿临床观察,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①单纯皮肤紫癜患儿不难诊断,往往合并有局限性血管神经性水肿、疼痛。如不按疗程治疗,复发的机会较多,复发间歇时间较短。②以腹痛为主要或首要症状的患儿应注意与急腹症鉴别。过敏性紫癜患儿的腹痛多为脐周痛,易变性,也有呈剧烈腹痛、大汗、辗转不安,甚至消化道出血,腹部可有压痛,但无反跳痛及肌紧张或发热、衰竭等表现。③影响过敏性紫癜预后的关键是紫癜性肾炎。肾受累与肾外症状有关,仅有紫癜的患儿出现肾受累表现的几率较小,而皮肤紫癜同时有消化道表现或关节症状者比肾受累表现发生几率大。因此,对早期出现较多肾外症状的过敏性紫癜患儿,特别是消化道表现者应反复多次观察尿液变化,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参考文献

1 林俊华.综合报告过敏性紫癜少见临床表现.中华儿科杂志,1987,3:169.

篇9

【关键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儿解表颗粒;抗生素

【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294-02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upperrespiratoryinfections)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因此常用“急性鼻咽炎”(感冒)、“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诊断名词,也可统称为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鼻咽感染常可出现并发症,涉及邻近器官如喉、气管、肺、口腔、鼻窦、中耳、眼以及颈淋巴结等。有时鼻咽部原发病的症状已好转或消失,而其并发症可迁延或加重,故必须对上呼吸道感染及其并发症的临床特点作全面的观察和分析,以便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疗效,切不可认为是日常小病而轻率对待。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居儿科门诊病例首位,以发热、流涕、鼻塞、打喷嚏、咽喉肿痛为主要症状,多由病毒感染引起,目前尚无特别有效的治疗药物,临床多滥用抗生素治疗。现将门诊于2011年1~12月采用小儿解表颗粒(由昆明金殿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与应用抗生素治疗作为对照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1~12月我院门诊符合上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1]的患儿共160例,男95例,女65例,入选标准:年龄4个月~2岁;急性起病,病程

1.2方法:

治疗组小儿解表颗粒(昆明金殿制药有限公司)4个月~8个月每次1/4包,2次/d口服;8个月~1岁每次1/3包,2次/d口服;1岁~2岁每次1/2包,2次/d口服。

1.3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服药12h~48h体温恢复正常,流涕、咳嗽、鼻塞等临床症状好转或消失;有效:服药48h~72h体温恢复正常,流涕、咳嗽、鼻塞等临床症状好转或消失;无效:服药72h体温未恢复正常,流涕、咳嗽、鼻塞等临床症状无改善。

2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χ2=11.25,P

3病原体与细菌的研究

病原体以病毒为主,可占源发上呼吸道感染的90%以上。细胞较少见。又病毒感染后,上呼吸道粘膜推动抵抗力,细菌可乘虚而入,并发化脓性感染。

3.1常见病毒:自组织培养法问世以来,对病毒了解渐多,简述如下:

3.1.1鼻病毒(rhinovirus):包括100多种不同血清型,可致上感、支气管炎及中耳炎。冠状病毒(Coronavirus)也是上感的常见病原,但分离需用特殊方法。

3.1.2柯萨基(Coxsackie)及埃可(ECHO)病毒:此类病毒均甚微小,属于微小病毒(Picornavirus)均可引起呼吸道症状。

3.1.3流感病毒(influenzavirus):分甲、乙、丙三种血清型。甲型可因其抗原结构发生较剧烈的变异而导致大流行,估计每隔10~15年一次。乙型流行规模较小且局限。丙型一般只造成散发流行,病情也较轻。以上三型小儿呼吸道疾病中,主要引起上感,也可引起喉、气管、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

3.1.4副流感病毒(parainfluenzavirus):分1、2、3、4四种血清型。Ⅰ型又称“红细胞吸附病毒2型”(HA2),2型称“哮吼类病毒”Ⅰ型(HA1),往往引起细支气管炎和肺炎,也常出现哮吼。4型又称M-25,似较少见,可在儿童及成人中发生上呼吸道感染。

3.1.5呼吸道全胞病毒(respiratorysyncytialvirus):仅有一型,对婴幼儿呼吸道有很强的致病力,可引起小流行。1岁以内婴儿约75%左右可发生毛细支气管炎,30%左右可致喉、气管、支气管炎及肺炎等。2岁以后上述疾病渐少,5岁以后下呼吸道感染明显减少,仅表现为轻型上感。

3.1.6腺病毒(adenovirus):有30余种不同血清型,可致轻重不策的上呼吸道感染,如鼻咽炎、咽炎、咽结膜炎滤泡性结膜炎,也可引起肺炎的流行。3、7型腺病毒可持续存在于上呼吸道腺体中,且可引起致死性肺炎。第8型腺病毒易在学龄儿童中引起流行性角膜结膜炎。第3、7、11型可致咽、结膜炎,1979~1983年夏季曾由于游泳,在北京引起3、7型腺病毒咽、结膜热流行。

3.1.7肺炎支原体(mycophlasmapneumoniae):又名肺炎原浆菌或胸膜肺炎样微生物(简称PPLO),不但引起肺炎,也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多见于5~14岁小儿。

3.2常见细菌:仅为的性上呼吸道感染的10%左右。侵入上呼吸道的继发性细菌感染大多属于β溶血性链球菌A组,肺炎球菌、嗜血流感杆菌及葡萄球菌,其中链球菌往往引起原发性咽炎。近年国外文献提到卡他布兰汉氏菌原名卡他奈瑟氏球菌,是鼻咽部常住菌菌群之一,有时在呼吸道可发展为致病菌感染,且有增多趋势,但次于肺炎球菌和流感杆菌感染。

4体会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90%以上由病毒感染引起,主要有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病原体,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等部位,通过释放内外毒素等方式引起小儿上呼吸道症状,四季均可发病。

据研究分析,小儿解表颗粒由金银花、连翘、牛蒡子(炒)、葛根、荆芥穗、紫苏叶、防风、蒲公英、黄芩、人工牛黄等组成,属纯中药制剂。其中本方以金银花配伍连翘具有清热解表、疏散风热之功效,为方中君药。牛蒡子(炒)、荆芥穗、防风、黄芩、牛黄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与君药配伍,增强清热解毒之功效,同时又具有宣肺解表、清热解毒之功效,尤其适用于感冒初期引起的恶寒发热、头痛咳嗽、鼻塞流涕、咽喉痛痒。

临床观察表明,小儿解表颗粒药理作用有抗菌、抗病毒、解热和止咳作用。本病不应常规使用抗生素,而使耐药现象日趋明显,极大影响了临床疗效。本文通过对160例患儿对照观察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7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且未发现不良反应,特别适合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儿童慢性咳嗽病因;临床分类及病情观察;健康教育

1.儿童慢性咳嗽病因

儿童慢性咳嗽是指咳嗽症状持续大于4周称为慢性咳嗽(依据2007年12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呼吸学组制定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

1.1婴幼儿(小于1岁)

常见于呼吸道感染和感染后咳嗽,先天性气管、肺发育异常,胃食管返流,肺结核,其他先天性心胸异常等。

1.2幼儿期(1~3岁)

常见于呼吸道感染和感染后咳嗽,上气道咳嗽综合症,咳嗽变异性哮喘,气道异物,胃食管返流,肺结核等。

1.3学龄前期(3~6岁)

常见于同幼儿期病因,此外尚有支气管扩张等。

1.4学龄期(6周岁至青春期)

常见于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咳嗽变异性哮喘,感染后咳嗽,肺结核,心因性咳嗽,气道异物,支气管扩张。

2.临床分类

2.1特异性咳嗽

2.1.1咳嗽伴随呼气性呼吸困难、听诊有呼气相延长或哮鸣音者,往往提示胸内气道病变如气管支气管炎、哮喘、先天性气道发育异常等。

2.1.2伴随呼吸急促、缺氧或紫绀者提示肺部炎症;

2.1.3伴随生长发育障碍、杵状指(趾)者提示严重的慢性肺部疾病及先天性心脏病;

2.1.4伴随有脓痰者提示肺部炎症、支气管扩张等;

2.1.5伴随咯血者提示严重肺部感染、肺部血管性疾病、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或支气管扩张等。

2.2非特异性咳嗽:

2.2.1呼吸道感染与感染后咳嗽 许多病原微生物如百日咳杆菌、结核杆菌、病毒、肺炎支原体、衣原体等可引起呼吸道感染,是儿童慢性咳嗽常见原因,多见于小于5岁的学龄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咳嗽症状持续4周可考虑为感染后咳嗽。机制:感染引致气道上皮的完整性受到破坏和(或)纤毛柱状上皮细胞的鳞状化和(或)持续的气道炎症伴有暂时的气道高反应性。临床特征:1)近期有明确的呼吸道感染史;(2)咳嗽呈刺激性干咳或伴少量白色粘痰;(3)胸X线检查无异常;(4)肺通气功能正常(5)咳嗽通常具有自限性;(6)除外引起慢性咳嗽的其他原因。如果咳嗽超过8周,应考虑其他诊断。

2.2.2咳嗽变异性哮喘 是引起儿童尤其是学龄前儿童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之一。临床特征:(1)持续咳嗽>4周,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运动、遇冷空气后咳嗽加重,临床上无感染征象或经过较长时间抗生素治疗无效;(2)支气扩张剂诊断性治疗可使咳嗽症状明显缓解;(3)肺通气功能正常,支气管激发试验提示气道高反应性;(4)有过敏性疾病史包括药物过敏史,以及过敏性疾病阳性家族史。过敏原检测阳性;(5)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慢性咳嗽。

2.2.3上气道咳嗽综合征 各种鼻炎(过敏性及非过敏性)、鼻窦炎、慢性咽炎、慢性扁桃体炎、鼻息肉、腺样体肥大等上气道疾病可引起慢性咳嗽,既往诊断为鼻后滴漏(流)综合征,即:鼻腔分泌物通过鼻后孔向咽部倒流引起的咳嗽。目前称上气道咳嗽综合征。临床特点:(1)慢性咳嗽伴或不伴咳嗽,咳嗽以清晨或改变时为甚,常伴有鼻塞、流涕、咽干并有异物感、反复清咽、有咽后壁黏液附着感,少数患儿诉有头痛,头晕、低热等;(2)检查鼻窦区可有压痛,鼻窦开口处可有黄白分泌物流出,咽后壁滤泡明显增生,呈鹅卵石样,有时可见咽后壁黏液样物附着;(3)针对性治疗如抗组胺药和白三烯受体拮抗剂,鼻用糖皮质激素等有效;(4)鼻窦炎所致者,鼻窦X线平片或CT片可见相应改变。

2.2.4胃食管反流性咳嗽 胃食管反流在婴幼儿期是一种生理现象。健康婴儿发生率为40%~65%,1~4个月达高峰,1岁时多自然缓解。当引起症状和(或)伴有胃食管功能纹乱时就成为疾病即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特征:1)阵发性咳嗽,有时剧咳,多发生于夜间;2)症状大多出现在饮食后,喂养困难。部分患儿伴有上腹或剑突下不适、胸骨后烧灼感、胸痛、咽痛等;(3)婴儿除引起咳嗽外,还可致窒息、心动过缓和背部呈弓形;4)可导致患儿生长发育停滞或延迟。

2.2.5其他病因 咳嗽是气道异物吸入后最常见的症状,异物吸入是儿童尤其是1~3岁儿童慢性咳嗽的重要原因。研究发现有70%的气道异物吸入患者表现为咳嗽,其他症状尚有呼吸音降低、喘息、窒息史等。咳嗽通常表现为阵发性剧烈呛咳,也可仅表现为慢性咳嗽伴阻塞性肺气肿或肺不张,异物一旦进入小支管以下部位,可以无咳嗽,即所谓进入“沉默区”。

3.病情观察

3.1发现和避免诱发因素(如过敏、呼吸道感染、运动过量等);

3.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了解呼吸困难程度,准确及时尊医嘱给予正确的治疗措施,并做好病情记录;

3.3促进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痰液阻塞气道,可增加气道阻力,加重缺氧和呼吸困难,因此促进痰液排出是重要的护理措施之一;

3.4应注意观察有无缺氧的症状,必要时给予吸氧。

3.5根据患儿具体情况,了解诱因和以往发作规律,与患儿及家长共同研究,提出并采取一切必要的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包括避免接触过敏原;避免强烈的精神刺激和过分剧烈运动。

4.健康教育:

4.1居室要求: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没有刺激性气味;室内物品应简单,不铺地毯,不放花草,不养宠物;避免使用陈旧被褥及羽绒、海绵等填充物,被褥要勤晾晒;用湿式扫除,最好使用吸尘器;室内湿度宜在60%左右,有利于减轻支气管粘膜水肿及稀释分泌物。

4.2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适宜活动,适当户外活动,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

4.3摄入充足的水分和营养,饮食要清淡、易于消化,不宜进食具有刺激性的食物及饮料。

4.4卧位舒适,保持呼吸道通畅,卧位时头胸部稍抬高,注意经常变换,以利于呼吸通畅和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

4.5用药指导:明确病因,针对病因尊医嘱用药,婴幼儿不宜应用镇咳药如异丙嗪、可待因等。应以祛痰为原则,不能单纯止咳;针对病因用抗生素,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指导患者了解目前药物的主要作用、用药时间和使用方法,不可擅自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