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学专业介绍范文

时间:2023-10-24 18:01: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口腔医学专业介绍,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口腔医学专业介绍

篇1

1目前口腔医学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1)基础课尚未形成对口腔医学专业的支持。众所周知,口腔医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培养的人才专业性更强。但现在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口腔医学与其他医学专业的差异,基础课设置与临床医学专业相差无几,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突出口腔医学的专业特点。2年的在校学习时间非常有限,所开设课程都应具有递进性和衔接性,如果前期教学中存在课程设置针对性不强、涉及口腔基础内容少等问题,口腔专业学生就会出现在完成第一年教学任务后,对口腔医学无明显感性认识现象。

(2)临床医学课程授课针对性不强。口腔医学专业学生所学临床医学课程主要包括诊断学、外科学总论、内科学和眼耳鼻喉科学,这些课程主要由附属医院安排教师授课。每次选派的教师不同,不便协调安排教学内容和要求,尤其是口腔医学专业临床医学课程所用教材和临床医学专业相同,但教学要求和学时却不同,这使任课教师难以严格区分,很难根据专业要求有针对性地、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

(3)专业课授课模式单一,以课程来安排授课任务。口腔专业临床课包含内容广泛,从临床表现到检查,再到治疗均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诊治知识,从头至尾由一名临床医生授课不太科学,也无法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2考试形式滞后

目前在校生考试仍采用最基础的模式,学生在答题过程中书写答案的时间远远超过思考时间。该考试与社会、国家级考试形式脱节,为以后学生参加国家级考试带来诸多不适应。

3口腔医学专业课程设置改革思路

(1)突出口腔医学固有特点,区别于临床医学。学生在大学前期基础医学课程学习与临床医学专业同步,但课程设置应具有其针对性。与将来从事专业关系不甚密切的课程没必要用大量课时去学习,而与专业非常密切的一些基础知识应花时间研究,否则就不能保证学生后续的专业课学习。

(2)重视口腔医学专业临床课程教学。选择相对固定的临床医生,积极与口腔医学专业教师沟通,依据专业特色及岗位需求共同建立和完善该门课程的课程标准,遴选授课内容的重、难点和执考点,切实符合口腔医学生的学习特点。让临床教师熟悉口腔医学专业的临床教学要求,提高教学积极性,改善教学效果。

(3)专业临床课依据临床分工采取教师分段式授课模式。在授课任务安排上,不以课程选教师,而是以章节选教师,尽量选用对口的临床医生。这样,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学生享受了最优质的教学资源,学习兴趣与教学质量都会有所提高。

4考试形式改革思路

口腔专科生毕业参加工作一年后由单位提供证明即可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获得执业证书2年后即可参加执业医师考试,这也是医学生行医必须取得的资格,该类考试均采用选择题方式,在一定时间内考生涂写答题卡。这类考试主要考核应试者短时间思维能力,若不加以锻炼很难适应。学校应将该类考试形式运用到在校期间考试中,使学生及早接触、熟悉和适应。同时,建立相应课程试题库,并加以建设和维护,不断编入新内容(尤其是执考点)。

5思考与建议

5.1师资队伍建设

篇2

关键词:口腔医学 就业能力建设 教学改革 执业医师考试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毕业生数量日趋增多,就业压力日趋增大。而当前医疗卫生行业的规模下从业人员逐渐饱和,使医学人才市场竞争激烈。因此专业性更强,就业范围更窄的口腔医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不容乐观。

一、近年来口腔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及问题

从以上三表数据得出,口腔医学专业大学生就业难,主要体现在供求结构性矛盾上:毕业生过于集中在东部城市、沿海城市和市及市级以上单位,广大中西部省份城市、农村基层、城市社区却无人愿意问津。一方面毕业生抱怨工作不好找,或者有业不愿低就,另一方面用人单位觉得大学生就业能力下强,感叹招不到满意,甚至招不到毕业生。

由上表得出,口腔专业学生每年去江浙地区工作的占到毕业生总数的四到五分之一,一方面由于较高的工资收入,另一方面则是较大的发展空间。但是经过一或两年的时间有近30%的学生离职。通过调查问卷显示,学生离职的主要原因有:1、认为大学所学知识在工作单位无法自如应用;2、自主动手能力比较差,由于江浙地区医院带教老师指导不多,动手能力差的问题就突出的表现出来;3、人际沟通交往能力不足。初到陌生环境,学生在日常生活交流及与病人沟通建立良好医患关系上均出现困难。

综上,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就业难主要在于:1、供求关系矛盾,反映了口腔医学专业大学生的就业思想较为陈旧保守,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2、毕业生就业能力的不足。因此改善大学生就业思想,加强大学生就业能力建设势在必行。

二、工作对策

(一)以就业能力建设为抓手促就业

“就业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要并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结合口腔医学专业目标培养要求和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参照就业能力构成两大基础研究理论ASID定义的 l 6项技能和SCANS定义的36项能力,经筛选比对提出口腔医学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7个核心内容:1、规划能力;2、学习能力;3、实践能力;4、适应能力;5、沟通交流能力;6、职业道德能力;7、应聘能力。因此我们在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时候要注重对这七种能力的培养,使口腔专业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更好的去适应社会,适应就业市场。

从图2得出,08届到12届学生毕业后继续深造或从事口腔专业工作的占绝大多数,说明口腔专业毕业生专业思想稳定。08届毕业学生考取研究生和从事口腔相关专业工作的学生占当年毕业生比例60.1%。09届比例是100%,10届比例是98.2%,11届比例是98.3%,12届比例是96.7%。因此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的专业知识教育对就业能力的提高显得尤为重要。

口腔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新方法,总结经验,并吸取了先进教学模式,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仿头模型为手段,加强操作训练,使学生的操作更接近临床实际,增强了教学直观性,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1、成立了口腔医学专业大学生职业规划团队。工作团队由专业职规划人员和有口腔医学专业知识背景的兼职人组成,加强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增强大学生职业规划的自主意识和执行力,注重个性化和分阶段的职业生涯跟踪服务指导,使职业规划教育融入到整个大学生活之中。

2、重视实践技能培训的学习与培训。打破学科体系,注意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融合及各专业课间的联系,适当介绍学科新技术、新进展,增加选修课,给学生更大的自主选择余地,使其根据个人爱好和专业特点来选修课程。举办具有特色的专题讲座,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加大实践课比重,在实习前对学生进行技能强化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正确、规范的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尽量改善表二中所述的学生动手能力差的问题

3、尽早接触临床和社会。口腔医学教育要求医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多开展社会活动,早接触临床和社会。合理安排学生的见习,了解口腔科日常工作,以增强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兴趣。并且可以通过寒暑假实践活动,安排口腔常见疾病的社区调查活动及早期见习使学生先对相关疾病有初步认识,这样再学习起来就会更有认同感、更形象生动,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

4、加强流行病学、社区口腔医学等与口腔专业未来就业发展方向知识的学习。社区口腔医疗是未来口腔医疗的一大发展趋势。因此口腔教育者除了讲解口腔临床医学的知识和技能外,还应教育学生掌握社区口腔医学等相关知识和技能, 加强流行病学、社区口腔医学等知识的学习,以利于今后开展相关疾病的社区卫生保健、疾病预防和健康教育等。

5、加强医患沟通技巧的学习。教师在讲述某一疾病的同时,讲解该疾病可能引发医患纠纷的一些预防和处理措施 ,并教会学生一些常用的医患沟通技巧。例如,如何掌握患者心理,与患者交谈的语态,交谈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何给患者亲切感等。同时注意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着力进行亲善、友善、首善的教育。

6、加强医学生的心理辅导。开展积极的职业指导教育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培养毕业生乐观自信、积极进取、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等积极健康的就业心理。通过心理咨询、个别谈话、集体座谈等多种形式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就业求职心理,让毕业生正确面对挫折、懂得自我心理调试、增强自信心,培养坚强的意志,开展形式多样的求职课程等。使学生求职不再局限于地理位置上的选择。

(二)以执业医师考试培训指导为路径促进学生学习

从图2我们可以看到绝大部分口腔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终究会走上与口腔专业相关的岗位,考取执业医师资格证是必然的要求,因此要在学生在校期间加强学生执业医师考试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通过图3看到,从08届到12届口腔专业学生毕业后通过执业医师考试的人数及比例普遍偏低,从08届学生的40人,通过率67%,09届学生的32人,通过率52%,10届的37人,通过率60%,到11届的23人,通过率38%。说明我们的学生参加执业医师考试的能力并不强

口腔医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资格考试有自身特点。将口腔医学教育与医师资格考试接轨,使学生顺利通过考试,可以极大的促进其就业能力建设,更好的实现就业。

1、加强医学生基础知识及综合素质培养。

完善口腔医学专业学生的培养体系,除发挥传统知识传授的优势外,如专业知识和技能、职业道德和学习能力等,重点要加大对过去一度重视不够的隐性知识的传授,如加大沟通交流能力和应聘能力等方面的知识传授,开设人文知识课程,完善大学生知识结构,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表现认知度;设计开展相应的能力培训实践活动,举办模拟工作情境活动专项训练,开发能力,增加实践积累,在实践中实现能力的提升。

2、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刻苦钻研,密切关注本专业最新进展,将学科新技术新进展融入到教学中去,注重各分支学科间的交叉联系,拓展学生知识面,为其分析解决问题打下良好基础。

3、改进教学评估体系。

首先,完善考试形式和内容。要结合口腔医师资格考试要求,确定考试内容和形式,既有对学生知识记忆的考核,也有对学生判断处理问题等综合素质的考试,不拘泥于笔试的形式,也可开展相关实验操作技能的考试。

其次,完善教师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对教师的备课、授课情况、业务水平、科研能力、职业道德等也给予综合评价,实现教考分离。

再次,加强学生毕业前临床综合技能的考核,以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维护考试的公平性、客观性,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促进就业质量。

综上所述,不断进行教学内容改革适应时展的要求和以执业医师考试培训为导向,加强学生就业能力的培训,使大学生适应未来的职场工作做好方向标,立下指南针,促进学生的成功就业。

参考文献:

[1]程辉,张志兴.口腔医学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安排的改革思路[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2,3.

[2]孙大麟,邱蔚六,郭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五年制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J].医学教育,2003,3.

篇3

参照国内口腔医学本科教育模式,口腔留学生教育也为先基础,后临床,再口腔的三段式模式,专业课的学习没有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中,在第一、第二学年甚至没有任何与口腔专业直接相关的课程,第三学年仅有牙体解剖生理学和口腔病理学2门专业课,而且都只开设一学期。在进入第四学年后,专业课的数量突然增大,课时安排也非常紧密,学生需要同时学习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口腔黏膜病学,固定义齿修复学,活动义齿修复学,口腔外科学,口腔正畸学等专业科目。

从我校口腔专业留学生的反馈资料来看,学生在进入第四学年后,虽然每周学时数与低年级时相近,但是学习专业课的要求更为严格,学习压力明显增大,学生很难适应。而国外的口腔(牙)医学的课程设置,尽管在学习科目上各不相同,但是关于口腔医学专业内容的教学是始终贯穿整个课程体系当中的,并且将专业理论、实验和见习充分融合。如英国的口腔医学生从进入学校开始就按照教学计划,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定期到临床诊断室轮转见习,跟随医护人员学习基础的诊室管理细节,熟悉今后岗位的工作环境。随着专业知识的深入学习,学生们则逐步开始分专业见习,为后续实习做好充分准备[1]。而日本的6年制牙医学教育,也从第一年就开始口腔科学介绍和接触临床[2]。专业课程内容的合理分布,可以使学生保持适当的紧张度,保证了学习效果。

由于采用三段式的教育模式,口腔留学生教学中大量的专业课程集中于第四、第五学年,相对于国内口腔专业本科生,学习专业课时间长,学时也有所增加,比如口腔修复学和颌面外科学需学习一年,分别达240学时(含实验课)和210学时(含实验课),正畸学为128学时(含实验课),儿童口腔医学为40学时(含实验课)。尽管学时有所增加,相比国外多数大学仍然有不少差距。就拿学时较多的口腔修复学来讲,在美国被分为固定义齿修复学、活动义齿修复学、全口义齿修复学、牙种植学等几门独立课程,还有相当部分内容分布在牙体外科学和口腔技工工艺学当中,如果把这些课程的学时加起来,就会远超240学时。学时的限制使得教师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这在无形之中限制了教师对授课方式方法的灵活运用。理论课成为教师个人的讲授,缺少变化和互动,学习内容宽泛而难以深入;实验课只能完成既定的实验内容,很难加以拓展。这样的授课形式单是对于国内的本科生来说都非常落后,不符合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对于留学生效果会更差。

目前我校开展口腔留学生教学仅有4年时间,多数教师原是教授国内口腔本科生,后转为教授留学生,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授内容多与国内口腔本科学生类似。因为学制限制和课时安排较少,留学生专业课的课程内容虽然涵盖面广泛,但是学习深度浅,很多只是做了基础性的讲解。比如对于口腔种植学,仅在口腔修复学和口腔颌面外科学中各设一章进行了介绍,没有详细展开,对于口腔种植学的新技术、新进展也没有提及。相对于口腔学科的快速发展,留学生课程内容的滞后带来的潜在问题就是,留学生毕业后很可能不能适应工作的实际需要,也很难在学业上继续深造,同时,这也会对我国留学生教育的国际声誉带来不利影响。

上述口腔专业留学生课程设置中的问题,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于我国口腔医学本科教育当中,再加上授课对象的特殊性,不同程度地制约了口腔专业留学生的教学质量。截止2010年国内已有34所高校开展了来华留学生医学本科教育(英语授课)[3],其中一些高校也已开始招收或者计划招收口腔医学留学生。如何从培养目标出发,改革课程体系,已成为提高口腔医学专业留学生教学质量的关键。为此,结合本校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不成熟的建议,其中有些改革措施已在我院实践。

确立合适的培养目标是做好留学生教育的前提,考虑到留学生就业深造的方向性,培养目标应当符合国际化的要求,将培养目标由培养通科口腔医生转变为国际上更为通行的牙科医师,让留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发展方向,能更好地适应将来的工作和学习要求。与培养目标改革相适应,对留学生学习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压缩与口腔专业相关性较弱的公共基础课程和部分临床医学专业课程,如寄生虫学、病理解剖学、核医学等。增开口腔专业基础课程和口腔专业临床课程,并按需要延长学时,这些课程如口腔生物药物学、口腔设备学、口腔种植学等,在国内口腔本科教育中并未单独设置,而在国外牙医学教育中普遍教授。将口腔专业课程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留学生从入校第一学年起就开始接受口腔专业基础课程教育,如口腔医学简介、头颈部解剖学、牙体解剖学等。第二或第三学年起开设部分口腔专业临床课程,保证每学期学生都学习口腔专业课程,突出专业性。同时,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将临床见习作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融入到教学之中。

篇4

(1)课程改型。根据课程与人才培养目标间联系的密切程度,对部分基础课程的类型进行调整。例如将医学免疫学和医学寄生虫学合并为医学免疫和病原生物学,删减皮肤病学及儿科学等课程,将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调整为临床疾病概要,压缩课时,并适当降低对口腔专业学生的考核要求,将节约的时间用于口腔专业课与选修课教学,增强口腔医学教育的针对性,累计共压缩基础课程120学时,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基础上,为加强专业素质培养提供了教学时间和空间。通过分化、新建、改型,适度减少了口腔专业公共基础课和医学基础课,相应增加了口腔专业课程的教学,强化了必修课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和实用性。(2)加强新知识教育,提高针对口腔专业新进展的教学比例。通过提供和介绍不同类别的教学参考书,提高教学内容中关于专业新进展的比例,利用网络给学生提供更多更新的学习资料,以专题讲座及名师讲学等形式,介绍口腔医学发展的最新动态,鼓励学生参加院校学术活动,拓展知识渠道。在口腔预防学中增加口腔流行病学教学内容,拓宽口腔预防学的知识面,强化疾病预防观念,举办多种临床知识讲座,如老年口腔病学、牙科法医学、口腔卫生保健系统、口腔医疗和保健的法律问题、口腔医学中计算机的应用等,为学生提供接触新知识和临床技能的机会,为学生拓宽专业知识面和实现个性化发展创造条件。及时补充新知识、新技能,保持教学内容的“精”与“新”,举办如口腔种植学等各类讲座,使学生了解口腔医学的发展前沿和动态。(3)推行学分制管理。学分制的推行,不仅满足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择业的需求,而且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拓展的空间。与学年制相比,学分制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更有利于口腔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更加符合教育学的规律,更具有科学性。另外,在教学中注重教书育人,将素质教育贯穿于口腔医学专科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始终,既能培养学生较强的业务工作能力,又能培养他们爱岗敬业、踏实能干、谦虚好学、与人合作的精神。开设拓展性自选课,重点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这既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又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2建立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

(1)加强口腔专业实践教学。口腔专业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环节,为加强口腔专业实践教学,进一步增大实验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学时比例,我们把实验教学和基本训练的内容与临床医疗活动紧密结合,设置了4个专业实践教学环节。①基本技能训练环节。从第二学期开始训练雕刻蜡牙(30课时),第三学期开设义齿修复技术(78课时)、牙髓牙体的治疗技术(30课时)、颌面外科基本操作技术(40课时),第四学期开设口腔正畸学的基本诊断分析及治疗技术(32课时)等课程,使学生能够利用业余时间加大基本技能的训练强度,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从根本上改变动手能力差的现状。②口腔综合门诊环节。在口腔专业学生进行临床课教学和专业生产实习期间,尝试开展口腔综合门诊训练,使学生接触口腔各专科疾病,树立对口腔疾病的整体治疗观念,更加牢固地掌握口腔疾病的发生机理、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和预防措施等。③临床模拟实验环节。由教师提出模拟标准临床病例,并指导学生分组独立查阅资料,进行实验设计,提出实验方案,经过课堂讨论和指导教师审定后由实验小组付诸实施,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最后撰写实验报告或论文,教师组织实验报告会,让学生交流经验与体会。④临床实习环节。加强口腔综合门诊实习,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加强临床见习,促进学生临床知识和临床应用的紧密结合,强化学生对疾病的整体认识,提高实习效果;调整口腔专业实习的时间安排,增加口腔综合门诊和口腔预防科的实习时间。打破传统的基础课—专业课—临床实习“三段式”的专科培养模式,让学生进校后的第二年即接触临床岗位,以加强理论与临床的双向渗透。开设第二课堂,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参与实验准备与预试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具有适应口腔医学专业及相关领域职业岗位所需的技能、临床创新思维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经过3年的实践,形成基础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2)改革教学方法。积极实行启发式、问题式、讨论式、探索式等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注重“德育渗透”、“新技术渗透”、“新知识渗透”、“外语渗透”4个渗透。变“主讲”为“主导”,变“讲堂”为“学堂”,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将教学的重心从“教”转移到“学”上。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3)改革教学手段。广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全面采用电子计算机等多种现代信息传播媒介,推广应用电子教案、多媒体教程等,加速建立系统的口腔医学网络课程体系,使教学过程逼真、形象、具有可重复性,以提高教学效率。(4)改革考试方法。从传统的口腔医学专科教学中重视学习结果的终结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重转变;弱化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及评价对学生造成的压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内在学习动力。在选择考核的方式上,向多样化方向发展,着重考核“考不出”的能力,如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应用能力、合作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等,科学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科学评价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我们建立了口腔医学专业操作技能考核与评价标准。(5)推行“院系合一”。“院系合一”的推行又是本课题的一个创新。系主任兼任附属医院院长,教研室主任兼科主任,确立了“院系合一”的管理机制。口腔医学专业的专业课师资兼有教师和医师双重身份,承担教学任务,并参与附属医院的医疗等工作。教学环境与职业场所相融合,学生在学校与医院文化的双重熏陶下,他们的意志力、团队精神、社会责任感等都得到了提升,社会适应能力明显增强,从而提高了人才的培养质量与就业竞争力。教学中,通过强化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与考核,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职业能力。

3新课程体系的特点

新的课程体系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突出了高职高专医学教育的特点。新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必需、够用”为原则,注重岗位能力培养,突出了实用性,有利于建立弹性的学习制度,一是选择主体的多样性,二是选择内容的多样性。推行学分制管理,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更有利于口腔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更加符合教育学的规律,更具有科学性。

4改革的实施效果

篇5

就像前面提到过的那样,多数院校强调7年制学生培养的“强基础、宽口径”,多数7年制学生的第一年在生命科学院一类的综合院系培养,其目的是提高和强化学生的科研素质,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效果并不理想,

首先7年制学生实际上没有太多的时间从事科研工作,主要优势还在于较充足的临床技能培训,因此这一年强基础并没有进一步强化他们的临床技能,有些“刀锋走偏”;

其次,口腔医学专业和基础课程任务非常繁重,而他们进入口腔专业课学习的时间明显滞后,形成了一个“前松后紧”的情况,使学生普遍感觉进入专业课学习后,课程负担突然加重,很不适应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显然是不合理的;

最后,由于专业课学习时间不充足,想根据7年制的特点增加部分专业课学习(比如临床新技术、新方法的介绍和拓展),也有些捉襟见肘,因此很多院校迫不得已,在专业课学习培养方案上与5年制基本一样,这也是由于培养时间不够造成的,这显然不符合7年制的培养目标。

因此应该认真反思7年制的培养计划,是不是完全符合我们的培养目标,是不是可以将其第一年从综合院校生命学院撤回来,适当增加与口腔医学相关性更强的科学,或者使他们能够早期接触口腔临床,适当增加专业课学习的时间,使专业教师有更充足的时间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这至少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毕竟没有充足的培养时间,是不能培养出与众不同的高素质人才的。

二、坚定不移的走国际化道路,将7年制学生培养成具有国际化竞争力的口腔医学专门人才

篇6

实习教学医院的教学工作,涵盖了理论教学和临床实习带教两个方面,对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有着更高的特殊要求。师资队伍建设的好坏,对于提高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培养合格的临床医师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为了保证实习教学质量,实习教学医院中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至少要求中级以上职称,三年及以上临床教学经验,同时实行严格的考核制度,要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质修养,对本职工作兢兢业业,业务水平高,热爱医学教育事业,能严格带教,认真履行教师职责,教学方法新颖,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注重实习学生实践与创新精神的培养以及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逐步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自2003年起,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依托江苏省口腔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每年举办“实习带教老师理论学习班”,组织进行系统的培训,请专家进行理论授课,对一些临床新进展、新技术和新理论进行讲授,坚持做到各实习教学医院参训率100%,培训合格率100%(对不合格者进行复训),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同时举办“口腔临床操作技能规范化学习班”,利用现代化的口腔仿真头模实验室等,举办各类技能培训,提高临床规范化操作技能及实习带教水平。此外,每年还举办“口腔临床教学工作会议”,要求各实习医院的分管领导、医教科(处)管理人员、青年骨干教师参加,不仅邀请国内知名院校的专家教授进行有关临床教学的专题讲座,也邀请教学医院的代表介绍优秀的带教经验,大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教学工作会议为各实习教学医院提供了理论教学、临床教学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搭建相互交流的平台,对提高临床教学工作整体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4]。

规范实习教学管理,统一实纲,强化临床技能

从实习时间、实习内容、实习要求、出科考核等方面统一带教标准,为提高临床实习质量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实习前对学生进行实习前教育,主要内容包括临床实习的目的和意义、实习教学计划和实纲、医德医风教育、实习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以及实习期间的注意事项,使学生尽快地进入角色,适应实习医院的环境。同时进行必要的临床基本技能强化训练,主要包括医疗文件的书写、基本操作技能、体格检查等,进一步强化实习学生的临床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实习教学质量。为了让学生有更多时间接触临床,强化临床专业技能,提高实习质量,我院参照《口腔医学本科教育教学标准》调整修订实纲,将大临床实习安排在三年级暑假,让学生在经过四年级的专业学习后,直接进入口腔医学专业临床实习,同时对各科的实习时间、实习内容、实习指标、实习工作量等进行相应调整,专业实习时间52周,大大超过了口腔医学生的临床专业实习时间的最低标准45周。专业实习时间的延长,有助于学生临床知识的掌握和巩固,提高临床实践技能。

院校联动,建立行之有效的实习教学质量监控评估体系

篇7

关键词:PBL教学法;口腔颌面外科;口腔医学专业

口腔颌面外科作为一门基础性较强、实践操作要求很高的学科,是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必学的课程,其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及实践操作都有较高的要求,同时需要学生有一定的临床动手能力。因口腔颌面外科课程多、专业词汇多、内容复杂,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教学质量降低,影响学生毕业后对相关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及从事口腔颌面外科工作的积极性。PBL教学法能够使学生顺利进入学习状态,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我学习动力。此方法应用于口腔颌面外科教学中效果较好,值得推荐。

1PBL教学法的基本内容

PBL教学法的实施需要以下几个方面作为支撑:第一为设置关键性问题,第二为学生课前自学及分配小组并相互讨论,第三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评鉴,第四需要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1]。设立关键性问题是PBL教学法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针对临床病例设计的问题要有操作性、实践性、典型性,这样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其学习动力提高。学生课前自学及分配小组并相互讨论是PBL教学法的核心部分,此部分由学生掌控,自主完成,这样可使其对需学习的内容(待解决的问题)全方位了解[2]。教师评鉴主要是对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等进行分析,并对错误进行纠正,但对学生方案的好坏不做评价。学生总结反思环节要求学生总结所用工具、途径、方法等,反思问题,以帮助学生找到以后解决相似问题的方法。现将相关研究介绍如下。

2对象与方法

2.1对象选取赤峰学院附属医院口腔医学专业2012级10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50人)和对照组(50人)[3],实验组与对照组再各分5个小组,每组10人。两组学生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2方法2.2.1课前准备(1)两组的课间见习课均对常见病例进行分析,选取两名带教教师,一位教师负责实验组学生的教学,另一位教师负责对照组学生的教学。实验组教师接受PBL教学培训,对PBL教学方法有足够的掌控能力。(2)带教教师备课,准备适当的病例资料,并准备好理论和病例分析试卷、调查问卷。制订完整的课程实施方案,并准备多媒体课件(本次教学采用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和需行拔牙术类的疾病案例各一个,共10道测试题,均为单选题)[4]。(3)选择能容纳50名学生的示教室,并且保证各组学生进行讨论时互不干扰。2.2.2教学方法实施(1)实验组。应用PBL教学方法,以团队讨论为主,让学生参与临床病例的讨论。带教教师讲授采用PBL教学方法的目的、意义和基本过程,并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常见病例资料。上见习课的前两天,带教教师把病例资料告知学生[5],指导学生课前自行查阅疾病的有关资料,复习口腔医学理论知识,给出病例的诊断、诊断依据、此类疾病的发病机制及针对疾病所采用的各种治疗方法等。课堂上实验组学生先在规定的时间内集中讨论病例,然后每个小组依次选派一名学生作为代表讲解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案等,组内其余学生可以进行补充,最后由带教教师对本节课进行评价和总结分析。(2)对照组。以带教教师讲解为主,采用传统教学法对病例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带教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病例资料,并归纳总结患者的病史,讲解此类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诊断依据、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案,同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等。2.2.3评价方法(1)调查问卷。口腔医学见习课程结束后,给实验组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内容包括PBL教学能否提高学习主动性、能否提高学习兴趣、能否提高临床思维和诊断技巧、能否提高临床技能以及满意程度等。(2)考试成绩。全部学生见习课结束后统一考试,考试由理论考试和病例分析两部分组成,理论考试全部为单选题,占60%,病例分析占40%。2.3统计学分析两组的口腔颌面外科理论考试成绩、病例分析成绩均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两组口腔颌面外科理论考试成绩比较(见表13.2两组口腔颌面外科病例分析成绩比较(见表2)3.3实验组问卷调查结果(见表3)

4PBL教学法在口腔颌面外科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篇8

该书得到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容整形奠基人张涤生教授的指导和大力支持,并欣然为本书作序。张涤生院士认为“这是一部具有很高学术价值,对美容整形外科医师具有指导意义的参考书。”

该书具有以下特点:①内容丰富全面,书中不仅有美容整形的主体内容,还涵盖了人体美学、美容心理学,并纳入了相关医疗美容法规在内。②内容新颖,对当代前沿学科的新知识、新技术,如电脑、超声、激光、光子、内窥镜、生物材料、纳米技术以及组织工程等在美容整形方面的应用作了较详尽的介绍。③将康复医学引入美容整形外科,进一步提高临床术后效果。全书16开,1800页,397万字,铜版纸印刷。定价:680.00元(加邮资30元,共计710,00元)。

联系人:重庆市沙坪坝区高滩岩西南整形美容外科医院 胡晓佳

邮政编码:400038

联系电话:023-65410744

投稿数字写作须知

根据《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本刊采用三位分节法(即从小数点算起,向左向右每三位分一节,节间留出一定空隙),不用千分撇分节法(如3,216改为3 216)。但年份、页数、仪表型号、标准号不用三位分节法。中文出现的数字,凡属计数数值,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2007年《中国美容医学》征订启事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于1992年6月创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西安交通大学和第四军医大学主办的国家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是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和国内外多家大型数据库与检索机构收录期刊。主要栏目有:基础研究、整形美容、皮肤美容、颌面美容、齿科美容、眼耳鼻美容、中医药美容、综述、精品讲座、国外美容最新动态、国内最新书讯会讯等。信息量大(136页)、内容涵盖面宽、图文并茂、实用性强,是美容医学领域唯一月刊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每期定价15元,12期,全年共180元(含邮费),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52-27。2007年的邮局征订工作现已结束,但编辑部还可订阅,联系地址:西安市新科路1号东兴科技大厦12层《中国美容医学》编辑部收,邮编:710043。咨询电话:029-82218513,82251091-8833,网址:http://www.zgmryx.com,E-mail:bianjibu@zgmryx.com,zgmryx@163.com。

・告作者读者・

有关作者署名的要求

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作变动:作者单位名称及邮政编码排于作者姓名下方。作者应是:①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者;②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者;③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界进行答辩,并最终同意该文发表者。以上三条均需具备。仅参与收集资料者不能列为作者,仅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管理者也不宜列为作者。对文章中的各主要结论,均必须至少有一位作者负责,集体署名的文章必须明确对该文负责的关键人物;其他对该研究有贡献者应列入致谢部分。作者中如有外籍作者,应征得本人同意,并有证明信。

《埋没导引缝合技术》出版

《埋没导引缝合技术》一书已由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李森恺教授主持编写。埋没导引缝合技术的核心要求是:从疾病的本质出发,以整形外科原则为准绳,在详细掌握局部解剖层次的基础上.采用隐蔽小切口的潜行分离和埋没导引缝合技术手段,实现微创的组织调整和组织移植.该书详尽介绍了整形美容手术的实用方法,可以作为一类新手术方法开拓人们的视野。适合整形、美容、口腔、小儿外科、普通外科等专业的临床医师和研究生阅读和参考。对整形美容外科医师的临床手术实践有实用性的指导作用。定价:120元,联系电话:010-88703924,010-86641047;Email:lisenkai@yahoo,com.cn,frankchina@sohu.com;联系人:王永前,李强。

敬告作者和读者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是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从事美容相关专业的临床医生、护士和研究教学管理人员的必备读物。

为体现媒体的时效性,加快稿件处理速度,缩短编审周期,便于作者和编辑部的沟通与联系,欢迎网上投稿。投稿信箱:bianjibu@zgmryx.com,zgmryx@163.com。投稿时请寄稿件审理费30元,并在稿件后附第一作者详细联系方式(包括详细通讯地址和手机号码)。根据《著作权法》并结合本刊具体情况,作者文责自负,本刊可以对来稿作文字修改、删节,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则提请作者考虑。来稿经刊载后,酌致稿酬,作者著作权的使用费将在本刊稿酬中一次给付并赠当期杂志两册,多作者请自行预购。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刊名变更的声明

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杂志将于2006年第4期起,刊名变更为《国际口腔医学杂志》,新的国内统一刊号为CN51-1698/R。E-mail:gwyxkqyxfc@vip.163.com。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编辑部

社长・总编:辛映继

编:朱宏亮

副 主 编:郭树忠 高天文 祁佐良 李青峰 李荟元 杨壮群

副社长(兼常务副主编):李庆峰

副 主 任:李 谆 刘彦普 侯成群 韩 岩

责任编辑:张惠娟 李阳利 何志斌

外文编辑:张 颖(英) 夏 炜(英) 封兴华(法)

潘宝华(日) 王胜春(俄)

学术编辑:孙林潮 刘仲荣 舒茂国 郭 丽 范巨峰 屠军波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社

・消息・

篇9

关键词:口腔内科学教学课程目标课程实施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3(a)-0000-00

口腔内科学是高职院校口腔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是一门独立性的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口腔内科学是口腔医学专业重要的临床课程之一,包括龋病,牙体硬组织非龋性疾病、牙髓病、根尖周病、牙周组织病、儿童牙病、老年牙病、口腔粘膜病等[ ]。口腔内科学的主要内容就是介绍上述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防治措施。可以说口腔内科学是研究生活中人们最常见、最多发的、在人群中发病率最高的口腔疾病。口腔内科学研究的病种繁多,而且直接指导学生毕业后的临床工作,要想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较理想的教学效果,是有一定难度的。笔者担任了几年的口腔内科学的教学工作,在这些年的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研究、改进教学方法,认为讲好口腔内科学,提高口腔内科学的教学质量,可考虑以下几方面。

1 教师须明确课程目标。

任何一门课程在传授知识之前,教师必须对本门课程进行很好的定位,这样在教学中可根据课程定位实施教学过程,这就好比出海航行,如果执行的目的地和预定的目的地不一样的话,只能是越走越远。同样教师授课如果对本课程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没有目标的指引,就会误人子弟。而课程的定位主要考虑到学习者的需要、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学科体系的特点。

为此对口腔内科学的课程进行定位,要基于三个方面:对课程进行分析、对学生进行分析、对教学环境进行分析。基于课程定位,在教学的理念与思路上,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作为当代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在学校三年的时间里,能够将自己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专业能力得到提升,对将来走向社会会产生深远影响。为此我们可以将口腔内科学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三个层次: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

知识目标重点是让学生能够学到、能够明确口腔内科所涉及的各种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相应的治疗方法。

能力目标方面重点是培养学生对病例的分析能力、诊断能力,能对病例施以正确的治疗方法并保证实践操作的过程的标准。

素质目标方面是培养学生在工作中形成不断学习,不断创新的好习惯,并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做个有高尚医德,精湛医术,为患者热情服务的好医生。

2 教师须选取“必需、够用”的课程内容。

根据课程的性质与教学目标要求,结合口腔医学专科人才的培养的目标,对口腔内科学教学内容设计如下:在内容的选取上采取必需的原则,也就是说口腔内科学这门课程的内容要突出实用性和科学性,在口腔内科学的教学中教师要将生活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作为教学的重点,确保学生听懂会诊断能治疗;将罕见疾病作为补充内容,保证学生遇见不陌生能提出治疗方法。在内容的组织方面,采取够用的原则,强调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按照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临床操作和基本临床思维的步骤组织教学内容。

3 教师须灵活实施课程。

任何一门课程设计好以后去实施都要采用好的教学方法与考核方法,才能收到好的学习效果。

通过学者的研究发现,不同的学习途径产生的学习效果是不一样的。我们的大脑能记住的知识,是所读到的10%,所听到的20%,所看到的30%,看到和听到的50%,自己讲述的70%,自己做的90%。针对上述的记忆特点,在课堂组织形式上,我们必须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模式,采用教师卸掉一部分责任改为让学生自我负责的合作学习,采用教学做合一的模式,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例如口腔内科学第二章第六节《龋病的治疗》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采用边讲解边示教边操作的“做中学、学中做”的模式,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各类窝洞的制备方法及要点。

口腔内科学的教学内容涉及到生活中常见的牙科疾病,对于这些常见、多发疾病的授课,采用案例式教学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把发生在自己牙齿上的疾病从发病原因到症状讲述给其他学生,通过学生的主诉,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师的讲解,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深刻的记住了相关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此外我们还可以根据授课内容选取相关病例,用病例作引线,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病例的情境中记住相关知识。案例式的教学增强能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口腔内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光有理论就好比花架子,中看不中用。为了使学生走出课本,走近患者;走出理论,走进实践,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组织和鼓励学生接触临床,例如建议学生利用暑期进入临床,现场观摩临床医生的诊疗过程,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变为临床实例,加深印象;可以借“爱牙日”的主题,组织学生深入到社会,免费给百姓做口腔检查,将所学到的口腔知识传播给他人,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仅体会到助人的快乐,更多的是激发了他们潜在的学习动力,有利于理论知识的再学习、再提高。

在实践教学中,学校应尽力配备仿真人头模系统和配套软件,结合模型、挂图等教具最大限度模拟临床接诊操作,进行实训操作训练。实践教学中可以采用练习前小讲课、观看录像或标本、操作示教、学生自行操作、自我评估、教师个别点评、讲解总结等形式。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教师提供典型病例训练学生的临床思维,比如离体牙备洞的实践教学,就可以在班级中选取牙齿有龋坏的学生,由教师示教如何对龋坏牙备洞;或者根据学生自带离体牙的龋坏特点,由学生进行操作。由于上课时间有限,我们在课余时间还将实验室对学生开放,方便学生实践技能的练习。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临床工作的需要。

作为医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医师考试是必须经历的一个关口。而毕业后繁琐的工作往往使很多毕业生无暇复习医师考试。本着为学生负责,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根据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求, 教师可参照 《国家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大纲》和基层医院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在校期间实践教学考核方式可以采用与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接轨的三站式考试,可适当将历年执考真题作为理论教学考试的内容。通过这样的教学,很多学生在毕业后能尽快地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打开了通往就业道路的大门。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说过这样一句话:“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口腔内科学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的课程。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按照岗位需求,合理安排和更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将最有价值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可采取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融合任务驱动教学法、讲授法、案例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于一体,采用多媒体课件、录像、实物教具及临床病例等教学手段,启发学生的思维,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篇10

【关键词】牙科辅助人员 培养体系 探索 口腔门诊

【中图分类号】R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1-0194-02

口腔医师与牙科辅助人员比例严重失调是摆在我国临床工作的难题之一,本文旨在探讨构建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牙科辅助人员培养体系的重要性和可行途径。

国外对于牙科辅助人员的划分有很多层次,且口腔学院都具备相应的培训课程和方案,有最终的上岗考核认证。英国、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牙科辅助人员根据其分工有不同称谓,如口腔卫生士、口腔治疗师、口腔护士、口腔助手等,其所承担的任务有交叉和重叠,主要都是为口腔医师开展工作提供辅助作用的。

一 我国口腔医师辅助人员现状

随着各类外资独资、中外合资和高档民营口腔诊所的建立,口腔病防治机构的发展,口腔分科的日益精细,新技术的不断使用,口腔医疗模式国际化进程尤其是“四手操作”得到重视和推广,对具有专业能力的牙科辅助人员的需求量逐年增加。目前我国口腔门诊的医师和辅助人员比例一般为6∶1至8∶1,比例失衡,辅助人员较少,且多来自护理专业,所学口腔护理课时较少,涉及门诊的口腔护理几乎没有,口腔专业知识匮乏使护士只能被动的执行嘱托,不能有效的配合医师工作,为此全国许多中高等职业卫生学校开设了口腔护理专业,其中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等院校开设了口腔护理大专班和中专班,吉林大学招收口腔临床护理方向的护理研究生,为口腔护理事业培养了一批专科护理人才。WHO在20世纪就提出了“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念”,护理人员应具有“人文”和“人本”精神,应重视“心理治疗”“心理护理”在医疗工作中的重大的作用。临床实践已证明心理护理对患者尤其是特殊人群如孕妇、不配合的儿童以及有牙科恐惧症的患者等有明显作用。

口腔治疗操作空间狭小,患者口腔内唾液分泌,医生操作困难,配合时口腔护理人员不从事治疗操作,但必须掌握治疗的方法、步骤、注意事项以及治疗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处置等,才能预知医生的下一步治疗计划,熟练配合医生操作。“四手操作”技术能让医、护、患三方满意,减少交叉感染,提高医疗质量、医院声誉和经济效益。口腔护理人员通过不断学习口腔医疗设备性能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所需器械的名称和用途,以适应各种先进的口腔医疗设备、器械和技术的不断应用,如电子显微镜下的根管充填技术的配合、对口腔正畸患者使用电脑应用软件进行头颅影像分析以及录入电子病历等。但往往实践中忽视了口腔医疗设备日常的消毒、维修与保养,不能更好地消除医源性感染的途径、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以及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

牙科辅助人员还应是口腔门诊管理者。安排患者的预约复诊及医师出诊时间,使医疗运作更加顺畅有效;从事患者管理、治疗质量控制与研究工作,以提高医师的医疗技术水平、医院或诊所的声誉,并获得患者信任和病情随访控制;构建医、患、护、技工以及医疗器械经销商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使患者消除紧张情绪并信赖医师、配合治疗,技工应充分了解医师的意图而避免产生矛盾,医疗器械经销商能根据临床需要提供适合的材料和器械。目前这些交流工作基本都是医师在花大量的时间去完成,少部分由口腔护理人员分担,因而需要培养具有较强语言交流和沟通能力的牙科辅助人员把医师从中解脱出来从事更多的医疗和科研工作。

随着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我们对疾病的研究重点逐渐关注到疾病的预防和保健上,但是我国口腔预防相关从业人员不足,预防工作的重点放在口腔预防治疗和口腔卫生宣教上面,主要工作仍需口腔医师去完成,缺乏系统和全面的口腔调查以研究口腔疾病发生、发展和分布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没有完善的辐射社区、学校等基层单位的口腔检查和治疗制度,对口腔疾病预防措施及其效果的研究较少。口腔预防保健不能单纯追求直接经济效益,主要要看社会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其工作有待专门人员在口腔医师指导下进一步开展。

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在加速和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义齿修复数量显著增加,但是口腔技师明显缺乏,远低于保证修复体制作的质量所需要的口腔修复医师和口腔技师比例1∶1.5至1∶2,优秀的高级技工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最紧缺的人才。

目前我国口腔卫生队伍主要由口腔医师、口腔助理医师、口腔技工和护士组成,其分工不明确,层次机构不合理。一些简单的口腔治疗占用了大量高级人才,人力资源浪费严重,有学者建议应致力于培养口腔治疗师以处理大量医疗事宜,这也符合我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与培养口腔医师相比,培养口腔护理人员和口腔治疗师所花的开销要小得多,具有明显的经济实惠的优点。因而,进一步完善牙科辅助人员培养体系是急迫的和具有现实意义的。

二 培养各个方向的牙科辅助人员

1.口腔助理医师

中高职医学院校口腔医学专业学生获得助理医师执业证书后,可在执业医师的指导下从事各种治疗和口腔预防工作,分担医师的工作,同时不断提高自身诊疗水平和掌握预防知识,以后可通过国家卫生资格考试晋升为执业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