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的基本知识范文

时间:2023-10-24 18:01: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计算机的基本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计算机的基本知识

篇1

2.小键盘区小键盘区共有17 个键,主要用于数字输入;双重键用数字锁定键(Num Lock)进行切换,也可以作为编辑控制键。

(1)插入键(Insert 或Ins)

插入键是一个两态开关键。按一次此键,可以在光标所在一行中插入字符,插在光标位置,其他内容依次后移;再按一次此键,插入状态变为改写状态,这时再在光标处输入字符,则将光标处字符修改。

(2)删除键(Delete 或Del)

Del 键删去光标所处位置的一个字符,光标位置不变,右边的字符往左移。

(3)光标移动键(、、、)

在全屏幕编辑状态下,分别按、、、键,使光标在文档区按左、上、右、下方向移动。

(4)翻页键(Page Up、Page Down)

在全屏幕编辑状态下,在两页以上的文档中,按Page Up 键使内容上翻一页。按Page Down 键使内容下翻一页。

(5)回首键(Home)

在全屏幕编辑状态下,按Home 键使光标回到行首。

(6)回尾键(End)

在全屏幕编辑状态下,按End 使光标移到行尾。

(7)屏幕打印键(Print Screen)

在DOS 操作系统下,可以把屏幕的内容送到打印机;在Windows 操作系统环境中,可以把屏幕内容复制到剪贴板上。

(8)暂停键(Pause)暂停键可以暂停正在执行的程序或滚动的屏幕。

4.功能键区F1~F12 键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中有不同的定义,有不同的作用。在DOS 命令方式中,按F3 键,可以重复最近一次回车前输入的一条命令。例如,在DOS 提示符下输入一条命令:C> COPY C:ZL\*. txt A:回车F3 键:复制上次输入的命令,屏幕上会显示:C> COPY C:ZL\*. txt A:-F1 键在Windows 操作系统下可调用联机帮助。

5.其他键其他键还有Esc 脱离键。脱离键的主要作用是取消当前的操作,退回到上次的操作环境。在104 键增强型键盘上还有两种键,即Windows操作系统下的“视窗键”和一个“应用键”。使用Windows 键和Application 键,用户可以快捷地完成Windows 操作系统常用的、特有的一些操作。例如,有的软件运行时需要占据整个屏幕,使屏幕没有窗口,没有菜单,也没有任务栏,这时要做其他事情,若键盘没Windows 视窗键,则只能退出该环境。又如,当用户使用Microsoft Word 编辑文档时,可以从“视图”菜单选项中选择全屏幕显示方式,被编辑的文档占据整个屏幕,任务栏也被遮挡住了。这时如果需要进行其他一些操作,或者要运行其他软件,一般需要退出此环境后再做其他操作,很难两全。但是,如果用户有了104 键键盘,这时只需按一下视窗键,直接打开“开始”菜单,就可以运行其他软件。Windows 95 键盘比标准的101 键盘多出3 个键,分别位于标准键盘空格键两侧的Alt 与Ctrl 键之间;视窗键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应用键位于空格键右边的视窗键和右Ctrl 之间,熟练使用可以更方便地使用Windows 操作系统。

二、指法练习

指法练习的目的是为了从最初开始学习计算机就养成自然良好的键盘使用姿势,正确的打字姿势有利于打字的准确度和速度的提高。

首先应有一个端正、自然、放松的坐姿,腰背挺直而微前倾,全身自然放松。键盘位于自己的正前方,屏幕显示器也位于正前方,与眼睛相距不少于50厘米。小臂与大臂形成自然的角度,双手掌半握,平放在键盘的上方,掌心向下,手指微曲,指尖与字键垂直,轻轻置于基本键位上,手指和手腕都不要压到键盘上,左右两手的8 根手指自然分布在相关的8 个基本键位上,即A、S、D、F 和J、K、L、;键上,而大拇指位于空格键位上。

手指一般保持在基本键位上。输入时,左手食指还要管G 键,右手食指还要管H 键。同时,左手和右手还要管基本键的上下两排。需要击其他字键时,每个手指到其他排击键后,一般应立即退回基本键位,即击键后手指应放回到原来的基本键位上。手指击键时应干脆利落,有节奏感,不要用力过大;击中后立即自然弹起,并回到基本键位。这有一个熟练过程,需要反复练习一定的时间才能掌握。经过多次反复的击键和收回练习,最终养成正确的击键习惯。

键盘练习的最终要求应该是不用看键盘,即人们通常所说的“盲打”,而且要有一定的录入速度,通过训练一定能达到。

指法练习的目的是为了从最初开始学习计算机就养成良好的键盘使用姿势,提高录入速度,进而提高计算机的操作使用效率。

第四节鼠标的使用

鼠标操作时,右手掌朝下呈自然状态扶握鼠标,其中食指放在鼠标左键上,中指放在鼠标右键上。鼠标的操作一般有以下几种:

1.指向鼠标指向操作是使鼠标指针指向某一待操作对象的动作。操作时是根据鼠标指针指向的目标来移动定位的。指向操作往往是鼠标其他动作的先行动作。

2.单击单击是指快速按放鼠标一个按键的动作。单击动作用于选定一个具体操作,如在应用程序窗口中点取一个菜单项、单击一个工具按钮等。

3.双击双击是指快速按放两次鼠标按键的动作。双击多用于打开一个文件、文件夹或启动一个程序等。

4.三击三击是指快速地3 次按下鼠标按键再松开按键的动作。三击动作可用在Word 中选取整个段落等。

5.拖动拖动是指选取操作对象后按住鼠标键,同时拖曳移动鼠标的动作。

6.滚动鼠标轮现在,一部分鼠标在左、右两键之间有一个滚轮。滚轮滚动便于在网上浏览长信息网页或编辑长文本信息。

鼠标操作一般是指用右手操作鼠标;单击、双击,通常是指单击、双击鼠标左键;拖动是指按住鼠标左键的同时移动鼠标。操作鼠标右键时,一般会说明右键操作。鼠标操作时,鼠标指示针的图形也在变化。

第五节计算机常用术语

篇2

关键词:施工企业;核算;成本

中图分类号:TU-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08(C)-0200-01

会计工作因其与经济的密不可分性,决定了它也会随着经济开放的不断深入而得以完善和发展。近年来,房地产业取得了飞速发展,已成为我国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房地产开发成本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住宅价格的高低,影响着我国居民的购房能力,制约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同时也极大地影响了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房地产开发企业要在当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除了寻求包括房地产信托和房地产基金在内的多元融资途径拓宽资金来源外,还得从内部着手,通过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升自身实力,来改变目前处处被动的局面。

一、施工项目成本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获得成功,其成功的关键因素应该是多元化的,成本管理作为企业必备的管理自然也就是众多关键因素的一部分。在成本管理因素中包括财务性的和非财务性的,除非财务性的指标外,财务性的成本核算指标也应该与战略相结合,为企业可靠、及时地收集、核算和报告关键成功因素的信息。企业要获得长期的成功,则需更多地站在战略的高度去审视成本核算。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各个单位之间规模大小不同,业务繁简各异,管理要求不一,因此其所需要设置的凭证和账薄的格式与种类,以及对记账程序和方法的设计也是各不相同的。随着企业管理体制及组织形式的变革,会计活动范围早已由传统的经营方式,扩展到承包、租赁、股份、联营、兼并、破产等领域;会计业务内容也不断扩大到投资、无形资产、债务重组、非货币易、或有事项、关联方交易等。经济环境对会计发展的影响,不仅表现为良好的经济环境能促进会计的发展,也表现为不良的经济环境会限制或妨碍会计的发展。当前,施工项目成本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施工项目成本目标测算不精确。目前, 许多施工企业在测算项目的目标成本时是由造价员以建筑工程预算定额为依据,参照定额消耗量及市场信息指导价计算其分部分项工程直接费,而工程量基本上参照投标书中的工程量清单数量,而未在测算目标成本时重新核算施工图中的数量,未结合施工实际情况进行项目单价的组价。(二)施工项目经理责任制得不到充分发挥。项目经理是施工企业法定代表人在承包的建设工程项目上的委托人,项目经理责任制是以项目经理为责任主体的施工项目目标责任制度。由项目经理代表企业对项目的成本、质量、进度和安全等控制目标得以实现,但现行施工企业在项目管理过程中,没有形成完善的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制度。(三)忽视合同管理和索赔意识不强。由于目前发包方在建设项目进行招标时,其招标文件的合同条款都制定得比较苛刻,并且发包方另行分割发包的情况也很多,给施工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中带来较多困难。施工企业在这样的情况下,往往不十分重视合同的签订,认为合同条款在招标文件中都已有了约定,就简单的按发包方招标文件的合同条款进行套用,而未在合同签订前进行逐条研究。

二、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建议对策

(一)组织措施。严格执行项目法,体现企业利润中心的地位和施工项目成本的职能,落实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模式和体制,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和标准化、规范化的原则,建立施工项目经理部。管理层以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为主要工作内容,作业层以施工作业为主要工作内容,从而实现成本控制职权到项目、责任下项目、成本控制单位在项目、成本控制考核看项目,使施工项目成本控制落到实处。(二)技术措施。深入研究设计文件、图纸、合同条款和现场条件,强化信息处理能力,把开源工作贯穿于项目施工的全过程。根据工程变更资料,及时办理增减手续。施工项目经理部应就工程变更及时进行合理报价,办理增减手续,并通过计量取得补偿。选择科学合理、先进实用的技术方案,运用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通过对工期的合理调整,均衡施工。在项目实施中,招标人通过合同分解项目目标,落实承包人,实现对项目的控制权力。合同总体策划对整个项目有很大的影响,招标人在招标前首先必须决定,将一个完整的项目分为几个包,可以采用分阶段或分专业承包的方式,也可以采用总承包的方式。(三)经济措施。强化经济观念,树立从项目管理人员到普通员工的经济参与意识,提高专业人员的素质,围绕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流程图开展工作,转变观念,从“要我管”到“我要管”,形成讲成本,讲效益的良好氛围。同时,实行合理的奖惩制度;加强技术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文化技术水平和操作熟练程度;压缩非生产用工和辅助用工。

结语:工程项目在施工生产过程中的每一环节都要进行严格的成本控制,成本核算过程与施工生产过程同步进行,在时间上保持一致,这样才能保证项目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一致性,进而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

作者单位:慈溪安创联合会计师事务所

作者简介:赵颖东,男,大专,现就职于慈溪安创联合会计师事务所。

参考文献:

篇3

摘 要:本文对成本核算的意义和特点进行分析,并阐述成本核算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将提出医院在新的会计制度下实行成本核算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医院 新的会计制度 成本核算 研究

一、新会计制度下的成本核算的意义

(一)有利于医院加强内部控制。就医院的发展和运作机制而言,其具有本身不同于平常的盈利性企业的特点,成本核算在医院中可以为医院加强财务管理提供手段。成本核算可以使医院对药品的成本进行管理,同时还可以为医院在管理费用的活动中提供管理依据,有利于医院对资金的使用效率进行评估,找到医院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发现医院财务管理中不合理的现象,为及时进行处理和采取改善措施提供依据。成本核算有利于医院对日常的活动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和管理,可以强化医院对各个不同的科室进行成本控制,因此有利于加强医院的内部控制。

(二)有利于医院适应经济的发展。虽然医院在我国属于非盈利机构,其发展也受到国家经济上的支持,医院的目的是为了服务患者并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但是也不能不关注经济效益。医院是一种服务性的机构,比较注重社会福利的增加和社会效益的提高,医院进行成本核算有助于医院在服务患者和增加社会效益的前提下控制成本,减少医院不必要的成本浪费,保证医院能够在市场经济中正常运作,减少医院给国家财政带来的经济压力。医院采用成本核算同样也可以为当地的医疗患者提供良好的稳定的医疗服务,进一步提高医院给社会带来的社会福利的增加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有助于医院适应经济的发展。

(三)适应新医改的要求。我国于1994年开始对医疗体制进行改革,将医院的收入转变成为新农村合作基金和医疗保险基金,医院实行成本核算促使医院的管理水平提高,医疗水平和质量得到改善有利于保证医院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医院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医院制定决策,从而降低了执行成本。医院可以将成本核算与医护人员的业绩考核两者进行联系,从而提高医护人员为降低医院成本而采取有效活动的积极性,使得医院可以在医疗改革过程中保持低成本运行的优势,让医院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新会计制度下成本核算中的问题

医院在新的会计制度下实行成本核算取得了一些成就,同时也有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但是,成本核算中同样具有一些没能避免的问题和弊端。

(一)在成本核算过程中,医院的目的性不够明确。医院运行最终的目的就是要提高社会福利,在保证医院良好运行和医疗质量的前提下为人民服务。医院在实行成本核算过程中要保证医院的社会目的的实现,以医院服务于社会,提高社会福利为前提来降低医院的医疗成本。而现实中,有些医院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的成本,盲目的进行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过于注重医院的成本核算的结果,完全不顾医院的医疗质量,医院的设备和人才的质量大打折扣,医院服务效果不明显。这些将对社会和人民的福利带来损失,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经济压力和损失。医院没有明确自身进行成本核算的主要目的,在成本核算中具有盲目性,这些也许降低了医院的成本,但是也直接降低了社会效益和人民的福利水平。由于医院成本核算目的不明确,而且医院将成本核算与医务人员的薪资挂钩将会直接造成医务人员在成本核算方面的目的模糊,出现盲目降低医疗成本而不顾患者的现象。

(二)医院进行成本核算的基础较差。在以往的情况中,医院的资金来源通常是单一的,即由国家财政提供支持,医院的资金收入和支出都纳入了国家财政管理的范围之内。虽然国家在实行医疗改革和医院会计制度改革之后,国家减少了对医院的财政补贴金额,但是并没有取消对医院的财政投入,这对医院的成本核算仍然存在着负面的影响。

三、新会计制度下的成本核算建议

(一)提高医务人员的核算意识。医院作为不同与盈利性企业的事业单位,其本身具有的非盈利的特征要求医院在成本核算过程中要提高医务人员的核算意识,从而为保证成本核算在医院顺利进行提供保障。提高医务人员的核算意识可以减少成本核算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阻碍,可以降低成本核算人员所面临的压力,为提高成本核算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带来有效的帮助。在加强医务人员的核算意识过程中还要使医务人员树立正确的成本核算意识,不能完全以成本核算为标准而不管医疗效果的好坏。

(二)医院要做好成本核算的预备工作。医院的财务部门要实行成本核算就必须要使用成本信息,并在医院的内部收集数据以便进行成本核算。因此,医院要首先做好成本核算的预备工作,要加强对医院内部数据和信息的收集工作的力度,并要提高医院分析数据和处理数据的能力,以便医院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不同的部门和科室,医院要采用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案,不能够一概而论,要根据不同部门和科室的特点制定出最为符合该部门和科室现实情况的成本核算方案,要对医院经营过程中的成本进行监督和控制,并将其与医院的先前预算进行对比,找到实际成本与预算差异的地方,以便找到造成不合理成本的原因,为医院提高经营的效率提供必要的基础和做好预备工作。

(三)医院要积极建立成本信息网络系统。医院要进行成本核算就要建立成本信息网络,要积极利用现代的计算机技术建立网络共享平台,以便于医院各个部门之间进行信息的交流和沟通,从而提高各个部门间的合作效率从而提高医院成本核算的质量。成本信息的共享同样也可以使得各个部门对成本核算工作进行监督,从而提高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为医院实行民主的成本核算提供一个信息平台。

结语

医院是作为非盈利机构的事业单位之一,其发展的好坏与国家民生建设的好坏相关。医院发展较好有利于提高国家民生建设工作的质量,有利于给人们和社会带来积极的影响作用。医院在新的会计制度下采用成本核算有助于医院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疗的效果,降低医院给国家财政和社会带来的经济压力和负担。医院进行成本核算也有利于医院对自身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这也是顺应医疗体制改革的需要和时展的需要的表现。医院在成本核算过程中既不能忽视客观存在的问题,也不能畏惧客观问题,而应该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医院的成本核算质量。

参考文献

[1]林美玉.新医院财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研究[J].商业会计.2014年05期.

篇4

【关键词】核算 会计成本 施工企业

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的基本方式是用计划成本作为项目控制的预算值,在工程进展过程中的一段时间内的实际支出额与预算值进行比较,查看实际支出与投资控制预算值之间的差额,并分析差额产生的原因,要及时采用措施并加以控制,以保证预算目标的实施。

一、施工会计成本的实施计划与控制

要将施工工程的成本预算或成本计划进行分解,预算出施工方案、采购、设计等各项工程费用的限额,并要求施工过程中要按此预算进行执行。同时施工成本控制包括对各项工程费用进行成本控制及对各项工程支出费用的审核,确定工程款的支付,监督已支付的工程项目是否完工,保证每个月的资金可按实际施工工程情况定量定时的支付,以便得出实际施工成本的报告,并进行施工成本审计的工作。在审计结束后要作详细的成本核算分析报告,对每个项目的成本提供详细的不同要求及不同程度的报告。包括:工程成本趋势分析和剩余工作所需成本预算、超支量及原因分析。

二、施工项目的成本预测及成本控制措施

首先,一般施工工程项目的中标价是施工工程造价的上限,如果没特殊情况是不可以突破此上限。施工企业会计在施工成本预算中要对中标价进行分析及研究以降低工程成本,对各施工单位、项目工程师列出成本预算值,以成本预算值控制工程成本的支出。一般根据工程的报价或工程量的清单计算该工程完工所需要消耗的现场管理费、机械数量、材料和人工。一是临时设施费:如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临时用水、临时生产设施及临时办公室、仓库、宿舍等。二是其他费用:如检验试验费、仪器使用费、二次搬运费、夜间施工增加费、冬季雨季施工增加费等。三是现场管理费:后勤及办公费用、职工生活保障费及差旅交通费等按规定不可以超出工程总价的1.5‰。四是确定机械费:根据施工作业计划及方案确定机械种类及使用天数,按当地市场价格计算出机械费。项目施工用电、燃油、机械工工资等应计入机械费中。五是确定材料费:材料费根据预算工程量及现场施工配比计算出粉煤灰、石子、砂子、水泥用量,按照当地市场价格计算出材料费。六是确定人工费:(1)执行实物量直观单价结算时,按项目部提供的“实物量×直观单价”计算出该项目的人工费总额。(2)执行定额工日结算时,按确定的“实际工日单价×实际消耗定额”计算出人工费总额。

其次,实施项目成本控制措施首先要提高工作人员对成本控制的意识,施工企业会计要对施工整个工程过程进行成本分析,达到控制施工成本的目的。在施工项目的全部过程中,根据会计核算、业务核算、实际成本核算、计划成本编制、成本预测、统计核算提供的材料,对施工项目成本的形成过程及影响成本升降的原因进行细致分析。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好收集原始资料的基本工作,各部门及工程项目部要准确的提供相关数据及材料,这样会计在成本核算时才能做好成本分析,做到有据可依,对象有比较,用数据说话,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

第三,建立健全的责任权利互相结合的考核制度,从工序、工艺等环节上控制成本支出,从进度、质量上控制成本费用。在施工中,应该注重工期和质量的管理。其中没一个目标的改变,都势必给另外两个目标带来的改变,并受到它们的制约和影响。所以,在确立项目建设的目标时,应该先对整体建设项目存在的各种客观因素及执行人能采取的可能行为等这些可能带来的后果进行细致的综合性研究,经过对每一个环节的具体情况研究分析,制定科学、地项目建设的最终目标。

第四,对机械、材料费用的成本控制。主要有构件、主要材料、低值易耗品、其他材料、机械、周转材料等一些必须的材料,这些材料在施工生产的经营当中的消耗费用占总成本的比例很大,是施工企业费用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除了材料费用涨价因素之外,工作人员还要严格管理材料的质量、采购、验收、运输、领用和结算等六大关。强化物质保管、收发、领退等环节的管理,限额领取材料,防止不必要的损耗、浪费和超耗。

第五,对其它费用开支的控制。其它费用从其习惯上看可以分为半变动费用和固定费用,从费用的使用上看大多数属于期间费用。想控制好费用管理的开支,就要实施好财务审核制度和项目经理审批制度。

三、结语

综上所述,探讨施工项目成本的控制和管理的意义在于合理利用人力、财力、物力这三方面的因素,以取得最大限度的经营利润。只要遵循客观价值原理,进行动态控制、科学决策、采用严格到位而确之有效地成本控制管理制度,就能够将项目施工管理成本控制在科学的目标范围。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可以根据会计资料中提供的成本计算数据,查出成本控制的结果是否脱离目标成本范围,能够对最终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得出减少成本投入的最佳途径。财会部门、项目部门和其他多个部门之间要交换成本控制信息,沟通成本控制方面的经验,企业内部上下级之间也要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形成纵横交错的成本控制网络,才能达到成本控制的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钦培豪.水电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探讨——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监管[J].水利经济, 2011,17(13):216-217.

[2]霍冀豫.对施工企业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的几点思考[J].施工企业管理,2010,21(18):23.

篇5

[关键词]医院 新会计制度 成本核算 影响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2-0022-01

新医院会计制度的全面实施,是公立医院适应改革的必由之路。其在医院收支管理、成本核算、医疗药品收支核算、医疗成本归集与控制、会计科目和财务报告体系等诸多方面,都产生了显著影响。

一、新医院会计制度调整会计科目的设置、成本核算的原则,使医院成本构成趋向合理

(一)设置科目直观

与以往会计科目设置比较,新会计制度将新增部分会计科目,以便于将各项成本直观计入相应科目。以新增的会计科目“固定资产清理”一栏,一些多原因产生的固定资产净值,直接计入清理的固定资产净值,其清理过程中发生的清理费用和清理收入,也一并计入此栏。

(二)提高核算精准

部分原有会计科目被取消,使得新会计制度更加切合新时期成本实际变化,为提高会计核算精度打下基础。以药品差价这一长期存在的问题而言,新会计制度规定,“药品进销差价”这一原有科目取消,依据药品实际发生成本,借:库存物资,贷:银行存款(或者应付账款等科目),这一变化极大地促进了成本的精确核算。

(三)变更符合实际

对原有会计科目中的少部分做出变更设置,更符合成本核算工作的实际需要。例如:“对外投资”科目做出细分变更,更改为“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两个科目,这种变化更好反映出投资去向,提高会计工作实效。

(四)归结经费准确

在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原有的人员经费包括基本费用和其他费用,现将其中住房公积金从其他费用归入人员经费核算范畴,使得经费归结更为准确。

(五)完善计提折旧

新制度规定,医院应当对除图书外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增加固定资产折旧费、无形资产摊销费,开展医院全成本核算,并在医疗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加大对于财政项目补助支出及科教项目支出等方面的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的成本核算,将其一并纳入成本核算范围。

相较而言,按照新制度来执行计提折旧,增加计提医疗风险基金成本项目,使报表结构更加科学,计提折旧项目更加完善,成本核算趋向合理。

二、新医院会计制度,实现医院成本核算与会计核算的并轨运行

(一)固定资产清查整理

对本单位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原价、形成的资金来源、已使用年限、尚可使用年限等进行核查,为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追溯确认待冲基金等做好准备。具体如下:

1.对原账套数据进行整理,对应清理、报废的固定资产,报经批准后,按照规定处理完毕。

2.导出固定资产卡片数据,对于达不到新制度中对于固定资产确认标准的,采取分离的方式,直接从固定资产中剥离出来,依据低值易耗计入“库存物资”。

3.按照新医院会计制度重新进行固定资产卡片分类整理、修改折旧年限。

4.按照新医院会计制度整理统一固定资产折旧计提方式和对方科目。

(二)成本核算单元整理

根据医院最新组织结构,进行科室分类,按新制度分大类进行单元成本的分类核算。

(三)成本分摊基础设置

确定成本核算对象、成本分配标准、临床服务科室细分门诊及住院类别;进行HIS收入支出数据采集、成本归集和分摊、按照统一格式和要求编制医院各类成本报表。

三、实施新医院会计制度在成本核算方面的影响分析

第一,实施新医院会计制度,是适应公立医院改革的必然要求。

第二,新医院会计制度的施行,是更新医院成本核算理念的必要手段。新医院会计制度所包含的基本理念如权责发生制、会计信息化等,都是医院会计理念的新突破,按照这种新理念,以新的方法、新的思想来提高成本核算的质量,对于推动医院成本核算朝着有序规范、科学合理的目标迈进,具有积极意义。

第三,实施新医院会计制度,能够力保成本核算的真实准确,防止新旧会计制度衔接中成本核算不规范等行为。新医院会计制度的实施,进一步加强对核算制度的管理与落实,对新旧医院会计制度成本核算做到严格区分,通过严格把关,层层审核,确保成本核算真实准确,使得新旧会计制度衔接过程中所出现的成本核算不规范行为得到遏制,堵住数据漏洞,力保核算数据真实有效。

篇6

关键词:成本核算 成本控制 方法

为了全面贯彻新的《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和《江苏省医院成本核算与管理规范》及其补充规定的要求,我院以强化医院成本核算为切入点,努力实现财务管理目标,从而提升医院社会效能。通过院内招标,优选了北京东软望海科技公司的“会计核算-成本核算-预算管理”财务一体化管理系统。2012年,在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下,由财务部牵头,信息中心、资产管理科、人事科以及总务科等相关职能部门大力配合,较好地完成了医院成本核算工作,为医院成本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医院开展成本核算的必要性

(一)医院引入成本核算机制有利于适应市场,实现效益最大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医院必须主动适应市场,增强成本意识、效益意识和市场意识。医院不但要融入一般市场活动中,还必须参与医疗服务这个特殊市场的竞争,以尽可能少的消耗取得尽可能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要求医院必须引入成本核算机制,实施低成本战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实现效益最大化。

(二)开展成本核算可以为制定物价、医保政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目前医院收入来源主要有三方面,一是财政补助,二是医疗服务收入,三是药品收入。长期以来政府卫生投入严重不足,医疗服务价格严重背离医疗服务价值,药品收支结余难以弥补医疗收支亏损,医院普遍出现收支结余亏损局面,医院生存与发展出现了危机。开展成本核算可以合理确定医疗服务价格,为财政补偿提供基础,是完善基本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改革的重要依据。

(三)成本核算有利于优化医院内部结构和资源配置,增强市场竞争力

医院成本核算系统是现代医院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搞好成本核算有利于优化医院内部结构和资源配置,充分利用现有人力、物力资源,提高设备利用率,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通过成本核算可以真正剖析各科室的成本状况,明晰科室或项目的盈亏状况,指导收入结构的调整。同时也有利于预算管理,降低消耗,控制成本,减轻患者负担,以适应医药卫生制度改革,提高市场竞争力。

二、医院开展成本核算的具体做法

(一)构建成本核算组织体系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更需要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成本核算是当前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搞好医院成本核算,我院成立了成本核算工作组织机构。

1.成本核算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财务部主任担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组成。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成本核算工作实施办法,决定成本核算工作的重大事项。

2.成本核算工作小组。由财务部主任担任组长,财务部下属二级科室经管办、财务科负责人担任副组长,成本核算会计、物资会计等人员为成员组成。工作小组负责开展医院内部经济核算,完成各类成本核算报表和成本分析报告,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3.信息技术小组。由医院信息中心人员组成。负责为全成本核算系统提供技术支持,与医院HIS系统、物流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薪酬发放系统、考勤系统实现数据共享,无缝连接。实现进价核算下的药品销售成本。

4.综合考核小组。由医务、护理和人事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业务成本考核,完成科室工作量统计报表和人事考勤统计报表的审核。

(二)扎实做好成本核算的各项基础准备工作

1.细分成本核算单元。完成全院科室、员工等统一编码工作。我院根据《江苏省医院成本核算与管理规范》和省卫生厅关于学科分类、成本核算单元分类、科室性质分类的规定,共细分成本核算单元190个,将医院科室划分为四类:临床服务类、医疗技术类、医疗辅助类、行政后勤类。

2.人员培训。根据成本核算要求,对医院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职能进行明确分工,实施流程改造。同时对财务人员和相关部门人员进行全成本核算方法与信息技术的专题培训。

3.清产核资,强化管理。资产管理科对医院所有资产进行全面清查、条码管理,并按分类原则划分到各成本核算单元,明确其实际占用房屋及建筑物的面积和价值,专业设备、一般设备等资产价值,对资产折旧实行动态管理。对库房卫生材料区分计价收费和非计价收费,实行网上领用、审批,严格控制二级库房材料领用、消耗的台账管理。

4.员工考勤。人事科认真梳理全院各类人员基础信息,建立人员动态信息库。同时根据成本核算单元建立全院全员考勤记录系统,准确统计成本核算期间内各类人员在不同岗位的工作工时,为准确合理分摊人力资源成本提供基础。

(三)明确成本核算项目、费用要素以及核算原则

根据新的《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的要求,成本项目包括:人员经费、卫生材料费、药品费、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提取医疗风险基金和其他费用。费用要素分为:工资和津贴、绩效工资、社会保障费、其他人员工资、办公费、业务费、药品费、一般卫生材料、专属卫生材料、其他材料、低值易耗品、折旧费、修缮费和其他费用。成本核算应遵循合法性、可靠性、相关性、分期核算、权责发生制、按实际成本计价、收支配比、一致性、重要性等原则。

(四)成本费用的归集与分摊,进行数据分析

按照规范的统计要求及报送程序,财务部门将支出直接或分配归属到耗用科室,形成各类科室的成本,再将各类科室成本依据相关性、成本效益关系及重要性等原则,按照分项逐级分步结转的方法进行分摊,最终将所有成本转移到临床服务类科室。由于成本费用的归集与分摊,技术要求高,程序复杂,加上医疗行业的特殊性,项目成本、病种成本核算的数据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已利用成本核算数据开展医院门诊、住院量本利分析。同时开展科室层面运营分析,强化科室、班组成本管理,实现了科室成本核算与科室预算管理相衔接,有效监督预算执行力,为责任预算考核提供基础数据,做到“会计核算-成本核算-预算管理”财务一体化。

三、建议

成本核算是基础,成本控制是关键。在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医院应利用各种管理方法和信息手段,对成本耗费进行全过程控制,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

(一)开展全员、全过程的成本费用管理,实现效益最大化

医院成本支出涉及到医院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因而降低成本与每个部门、每个职工都有密切的关系,全员参与是成本控制的关键。只有每个部门、每个职工在自己的工作范围内都关心成本费用,并努力降低成本,节约成本,才能达到成本管理的目的。我院对办公费、电话费、培训费、差旅费、交通费等费用实行预算控制、定额管理,严格开支标准,超支自理或直接从奖金中扣除。对基建、房屋维修项目实行事前有计划、事中有审计、事后有监督的全过程管理,坚决杜绝虚报等现象。

(二)医院成本核算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网络信息支撑是关键

医院成本管理是医院运营管理的核心抓手,涉及到医院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物流管理,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医疗服务涉及面广,技术性强且数据量非常大,成本核算的层次多,又专业分工精细,经济的运行与业务流程都比较复杂,可见,医院成本核算必须依赖于计算机信息系统。网络信息化管理有利于构建集资金流、物流、业务流为一体的管理模式;改变以会计电算化为主的财务部门级应用,搭建以管理为主的医院综合运营管理平台;实现以财务为核心、预算为主线、成本、物流为基础、绩效为导向的决策目标管理体系。

(三)理清财务部门职责,强化成本管理,促进医院健康发展

成本核算是医院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医院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要实现“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就必须在财务管理内涵上下功夫。财会人员应加强业务学习,善于沟通与交流,发挥主观能动性,狠抓成本核算数据质量,优化分摊流程,不断提升管理会计职能。在进行成本核算的过程中,不断发现医院在经济运营和成本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相关成本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最终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为领导层和各级管理层提供有效的、最优化经营决策的数据信息支持。

参考文献:

1.王振宇,樊俊芝,刘辉.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详解与实务操作[M].北京:中国时政经济出版社,20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医院会计制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3.韦健,王晓飞,蔡晓锋. 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的探讨与实践[J].中国医院管理,2012,(4).

篇7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施工企业 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 F4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施工企业如果想要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就必须要对施工中的成本进行很好的控制,会计电算化就为企业的成本控制工作开辟了新的天地,会计电算化可以根据施工企业施工流动性大,周期长等特点,对企业的项目进行层层的分析,对施工的成本做到有效的控制。

会计电算化的内涵及作用

1、会计电算化的内涵

会计电算化就是在会计工作中,运用现代化的电子计算机和数据处理技术,代替人工记账、算账和报账等工作,并且对会计的信息进行充分的分析,为企业的发展起到预测和决策的作用。实现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经济效益的增长。

2、会计电算化的作用

首先,会计电算化可以提高对会计信息及数据的及时和准确的处理,提高会计核算的质量和水平,使会计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得到减轻;

其次,会计电算化通过对会计信息的分析,可以使财务会计管理贯穿于整个工程的管理中;

最后,会计电算化是企业会计技术、方法和理论的创新,是会计工作的延伸。可以根据企业的不同特点,开发适合企业的使用的会计电算化工具,实现企业的现代化管理。

施工成本控制的基本原则

1、施工成本的最低化

作为施工企业,成本的控制主要是针对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通过各种成本管理的手段,力求达到施工项目成本的最低化,在实行最低化原则的时候,应该要注意到的是要实行可能性和合理化的成本最低。对可能降低成本的部分进行深入的挖掘,以期变成现实,但是同时还要从工程的实际情况来出现,进行合理化的成本降低。

施工成本的全面控制

全面控制就是说对整个施工的企业,员工以及施工的整个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使项目成本控制成为一个系统的有实质性内同的经济核算工作,做到人人参与。随着施工的进展,成本控制工作应该要在各个阶段连续的进行,不能有疏漏,对企业施工的成本应该要自始至终保持在有效的控制下。

3、施工成本的动态控制

施工项目是一次性完成的工作,如果说到了项目竣工的时候才进行成本的核算和控制,那么成本的盈亏已经成为事实,根本没有办法控制和改变。所以,在施工中,应该要对项目的成本进行动态的控制,及时发现,及时制定对策,要对信息做到及时的分析和反馈。

施工的管理要做到权责分明

在整个施工的过程中,每一个部门都有成本控制的责任和权利。项目经理应该要对所有参与工作的部门和班组进行责任和权利的划分,并且对成本控制的业绩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考评,做到奖罚分明,只有权利和责任得到很好的融合,才能够做到成本的有效控制。

会计电算化在施工企业成本控制中的应用

会计电算化不但改变了手工会计的工作和核算方式,同时对会计信息和数据也进行了电子化的储存和处理,扩大了会计数据的利用范围和领域。使会计信息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施工企业中,利用专业化的会计电算化工具,根据企业成本控制的基本原则,进行设置和分析,达到施工成本的有效控制。

在施工企业中,现在主要有两种会计电算化的工具被普遍的使用,这两种工具在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中都有非常明显的效果,而且用途非常广泛,使用简单。

工作分解结构(WBS)

工作分解结构也就是说将一个项目的全部内容,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一层层的分解,项目分解成任务,然后在分解成一个个工作分配到每个人的日常公做中,一直到不能再分解为止,通过它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到一个工程项目都都需要做些什么,大概所需要花费的费用是多少等等,通过工作分解结构,可以清楚的知道施工的进度、成本的计划、以及质量的计划,管理人员在施工期间可以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也可以为管理人员提供管理的相关数据,对工程的预算和决算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WBS可以对整个项目的工作范围进行整体的归纳和定义,对每一项工作都进行详细的定义,甚至对材料采购的计划和价格的变动都可以进行预先的控制,是预先控制成本的有效工具。

WBS采用树状结构的分解方法,自上而下一步步的进行充分的分解,分解之后的每一个工作都一目了然,整个项目的所有结构都清晰明了,所有的工作都被细化到人、时间和资金,有效的把握了项目的施工进度和成本的控制,做到了整个项目的全局统筹和规划。

挣值法

(1)挣值法的成本控制的特点

在企业施工的过程中,主要靠对项目费用和进度来进行项目执行情况的了解。在施工的管理过程中,主要是要通过有效的方法,对工程的成本和施工的进度进行合理的控制,实现工期的提早完成和企业的利润最大化。进度和费用之间其实没有什么内在的联系,所以在整个工程的控制上,就没有办法通过对两个指标的分析来了解工程的情况,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挣值法主要是对项目的绩效管理,通过对项目实际和计划中的差异进行比较,也就是通过对每一个项目任务的时间、内容、成本以及质量等方面跟计划进行比较,根据他们之间存在的差异,就可以做到对整个项目工程剩余的任务量的预测和调整。施工企业在成本控制的过程中,通过对已经完成的工程的预算费用进行测量,跟完成的实际费用和计划中的预算进行相互的比较,得到进度和费用的实际偏差值,对项目施工中的费用进行综合的控制和进度的把握。

挣值法的使用前提

在施工的企业中,为了能够有效的利用挣值管理方法,对项目施工进行的绩效管理,挣值法的使用是需要一定的前提的,它要求施工企业要有一定的项目计划和跟踪项目的实际进度。在计划和实际的跟踪过程中,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具体的项目任务,每一个任务都可以进行成本的预算,还要有任务完成时的实际成本。也就是说,对于施工中的成本控制是通过任务的工作量来体现的,在整个项目施工的过程中,每一个任务都必须要有计划和实际的量,想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对任务进行充分的分解,将任务分配到具体的人,然后再细化到具体的工时,对于每一个任务中的人和工时都必须要有计划和实际发生的两种数据。如果不能够做到这些,挣值法没有办法是用,施工企业想要用挣值法来进行成本的控制,是不行的。

在挣值法的使用过程中,应该要配合其他的方法进行使用,在实际的施工管理过程中,除了要利用挣值法来查看工程的任务完成情况,还要对工程中的时间进度以及施工中实际的成本进行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不同管理的需求,才能够做到对工程的全面管理。

总之,会计电算化可以通过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对施工企业中的进度和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使工程的管理可以有计划的一步步的完成,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企业的管理人员也是应该要深入到工程施工的现场,进行实际的考察和了解,只有做到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能够对工程的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石茂才;;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化的价值与实现[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年02期

[2] 李晓东;;浅谈施工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建设[J];中国外资;2012年20期

[3] 白丽红;;电算化环境下内部会计控制研究[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8年05期

篇8

关键词:中职教学 会计专业 工作过程导向 成本核算

一、现状分析

《成本核算岗位实务》是中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基础课,是一门集知识、技能、技巧为一体的专业课程。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学生能较系统全面地理解和掌握成本核算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但该课程理论性强,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要求高,教学难度大,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吸收理论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容易导致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在工作中出现不同程度“学做不对接”的现象,加剧社会供求矛盾,不利于培养新时代会计技能型人才。

许多急需会计人才的企业苦于招不到人,大量中职毕业生亟待就业却找不到合适的成本核算工作。这是因为中职学生仅具备成本核算的基础理论知识,而没有真正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基本能力和技能,不能更好地适应实际工作岗位需要。因此,设计与实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新型成本核算岗位实务课程很有必要。

二、现有成本核算相关课程教学存在的若干问题

1.课程教学导向偏移

当前,中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的导向逐渐有向应试教育倾斜的趋势,现阶段与中职学生密切相关的会计专业考试主要是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和初级会计职称考试。而在这两项考试中成本核算内容所占的分值都较低,且覆盖的知识点比较集中,这导致部分中职院校在修订培养方案时都对成本核算岗位实务课程的学时进行压缩,有些院校甚至不设成本核算相关课程。

2.忽视实践教学环节

中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大部分以理论课为主。教师按照教材内容讲授理论知识,强调会计核算知识的系统性、全面性和连贯性,实践课被当成理论课的附庸。实践课的重心不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而是加深有关理论课的理解和掌握。期末沿用闭卷纸质考试的传统形式,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把握程度,容易导致学生以考试及格、拿到中职毕业证为最终目的,只关注和掌握理论学习,忽视实践操作,从而影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提高。

3.教学手段单一滞后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任务的设计和完成基本依靠课堂教学来实现,而在课堂教学的实施中又主要以教师主导性讲授、知识单向性传递为主,教学手段大多停留在PPT多媒体教学及黑板板书的形式上。传统单一的教学手段,容易陷入教师注入式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的极端,给学生“照本宣科”的感觉,抑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效果不佳,影响教学质量。

三、新型成本核算岗位实务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1.完善基础硬件,成立成本核算实训室

根据企业实际工作环境要求,建立会计电算化数据库系统(包括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应用程序),仿真财务部位置布局、岗位设置、岗位职责与权限、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使学生明确各业务处理内容与流程、岗位职责与权限,正确认识业务与岗位之间相互牵制的原理及成本核算的操作要求。

2.“教、学、做”一体化,任务教学法

成本核算理论课程教学与岗位实践有机结合,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手段融合进行,将《成本核算岗位实务》划分为七大教学模块,分别是总论、成本核算基础、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归集和分配、产成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产成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成本报表的编制与分析。

理论教学环节,教师详细介绍技能方法,可引入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创造良好的自由讨论的氛围和环境,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组织和统筹,注重实践性和实用性。通过理论教学和直观演示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据《成本核算岗位实务配套练习》,进行任务实训。

例如,在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模块,设计“生产工人工资的结算和分配”任务,任务下设置四个岗位进行分项技能实训:计算生产工人应发工资和实发工资、审核并填制工资结算汇总表、填制并审核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将学生融入到成本核算的场景中,引导学生动手进行相关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激发学生学习成本核算岗位实务课程的兴趣,为实践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3.以能力为本位,项目教学法

教师在完成任务教学的基础上,采取项目教学法,开展成本核算综合模拟实训,完整展现仿真企业成本核算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过程。每个项目包括各种要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归集和成本计算、编制与分析成本报表等。

操作程序涉及手工账和会计电算化,主要包括审核并填制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成本报表、成本分析等。教学过程中注重动态的双向交流,增强师生的互动性,以学生能力为本位,让学生直接跟踪项目的全过程,培养独立完成项目所有环节的工作能力。

例如,在产成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模块,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有品种法、分步法、分批法三种,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即使对同一企业的成本计算也会产生不同的结果。通过对同一企业分别运用三种产品成本计算方法进行成本归集和分配,既可以让学生体验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差别,又可以帮助学生在掌握成本核算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实际核算能力。如以某电梯中山扶梯厂某月的成本核算资料为内容,要求学生分别采用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来对扶梯产品进行计算和核算。

4.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加强校企联合

在组织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校外企业实训资源,实现从教学课堂到工作岗位的转换,使技能学习与岗位工作“零距离”对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技能的适应性。通过在真实工作岗位的训练,推进学生掌握实际工作中熟悉存货计量制度、审核仓管资料、存货清查盘点、月末记账结账等成本核算能力。

会计专业由于受企业财务部门工作环境的限制、商业机密的要求、财务工作的系统性与连续性特点等因素制约,校外实训企业一般不愿接收会计专业学生,或者即使接收也只是安排学生做一些象征性的简单会计工作,往往达不到提升技能的目的。因此,选择记账公司及会计师事务所是不错的切入点。这两类企业的准入门槛较低,且每年年底对于记账公司以及每年1~6月对于会计师事务所来说都属于忙季,工作量大,对财务人员的需求大。

进行校企合作一方面可以缓解两类企业的用人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直接接触不同企业类型真实完整的全盘账务,满足学生对实践性学习的需要。建设校外实训基地,无论是对中职院校,还是对企业来说都是双赢的选择。

四、小结

综上所述,面对逐渐趋向多元化和复杂化的成本核算实务工作要求,设计新型的成本核算岗位实务课程势在必行。然而,新型课程的开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师的培养、教材的编制、经费的筹集、岗位实训室的设立与完善、目标实训企业的选定与合作,环环相扣。这要求中职院校必须从整体出发,着眼于学生会计技能的培养,突出成本核算岗位实务课程的实践性、实用性,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中职会计学生培养成具有“双证”的优秀会计中职生。

参考文献:

[1]石磊.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2(1).

[2]肖岚.《成本会计岗位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0).

篇9

Abstract: As cost control in decision-making and planning, the ex-ante cost control aims at optimize allocation of enterprises' resources to achieve their stretigic objectives of cost control. The effectiveness of ex-ante cost control is mainly depended on the correctness of analysis of cost drivers and cost behaviour and the relevance and reliability of cost information. As the alternative paradigms of control, both activity-based costing(ABC) and the theory of constraints(TOC) are designed to aid managers in understanding the enterprise's production processes and to provide information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decisions.Each of them ha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They both are valuable techniques in their own right. However, they are remarkably complementary to one another in nature. They can be integrated in many aspects to improve the scientificity of cost decision-making and planning, which can offer enterprises significant benefits.

关键词: 成本事前控制;资源约束理论;作业成本计算;互补性

Key words: Ex-ante Cost Control;Activity-based Costing(ABC);Theory of Constraints(TOC);Complementary

中图分类号:F2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7-0147-04

0 引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企业经营环境的改变以及由此带来的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和经营管理要求等,引起了成本控制观念和方法的又一次革命,将成本控制的理论和实践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有效地进行成本事前控制,已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亟待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以作业成本计算(Activity-Based Costing,ABC)和资源约束理论(Theory of Constraints,TOC)的分析为基础,重点探讨二者在成本事前控制中的整合,以寻求成本事前控制的有效途径。

1 作业成本计算(ABC)及其先进性

ABC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西方国家发展起来的,是将间接成本和辅助资源更准确地分配到作业、生产过程、产品、服务及顾客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卡普兰与阿特金森,1999)。作为一种成本计算方法,ABC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区别于传统成本计算方法:①利用多重成本动因将成本追溯至成本标的,这能够更准确地反映产品制造及支持活动中所需消耗的各种资源及其数量;②间接成本的追溯以不同层级的作业和成本为基础。可以说,ABC从解决传统成本核算系统的缺陷入手,以“作业消耗资源、产出消耗作业”为基本前提,以所有成本都可追溯且都同特定成本动因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为基本假设(即所有成本都是可变的),通过追踪所有成本到作业,然后再到产品、服务或客户,提供了各种作业和业务流程以及产品、服务和客户等方面更加准确的成本信息,更准确地揭示了成本性态,为成本的决策和规划提供了更加相关和可靠的信息。同时,ABC将企业在资源上的耗费与资源执行的作业和业务流程联系起来,着力分析和识别成本动因与作业的因果关系,突出了企业经营活动的各种作业及其对资源的消耗,强调了作业是分析企业成本行为的关键因素。另外,ABC还强调资源(生产能力)、作业和成本之间的内在联系,能更真实地反映资源(生产能力)、作业和成本之间的联动关系。所有这些,都有助于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及其与成本的关系取得更清晰准确的认识,为更有效的成本控制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实际上,ABC不仅仅是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它在本质上更是一个有效地成本控制系统。它以谋求顾客价值创造中的成本优势为根本目标,具有时代感和先进性;它强调成本控制的战略理念、决策理念、顾客价值提升理念、作业链整体优化理念、多成本动因理念以及成本避免和成本可持续降低理念等,具有新颖性和先进性;它关注作业和成本动因的识别与分析,强调作业链(价值链)的整体优化,以及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的控制,使成本控制具有源流性、整体性和协调性;它关注产品、服务、顾客、质量、供应渠道、分销渠道、生产流程、作业等每一成本对象和人、财、物等每一约束性资源和弹性资源要素,以及研究与开发、设计、采购、制造、产品发送、市场营销、售后服务、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管理等作业链(价值链)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层面,在成本控制对象上具有广泛性和全面性;它强调资源消耗、作业消耗、作业时间、作业质量、作业效率等成本的非货币性表现形式,使成本控制更具可理解性和可操作性;它不仅与传统的成本控制方法兼容,使传统成本控制方法的应用更有效,而且还包括成本动因分析、作业分析等特有方法的应用,充实并完善了成本控制方法体系。

由上可见,ABC的提出为企业的成本控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从不同层面强化了企业的成本控制:①强调顾客价值的创造和持续竞争优势的获得,有利于实现企业竞争战略与企业成本控制战略的有机统一;②注重成本动因的分析和控制,从而能够实现成本源流控制与成本控制战略的有机统一;③既重视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战略层面,又重视战略层面下的战术层面,从而能够实现微观层面成本控制与宏观层面成本控制的有机统一;④关注企业整个作业链(价值链)的分析,从而有助于实现作业链(价值链)各环节的成本控制的有机统一;⑤保证了成本信息的相关性和反映真实性,不仅有助于提高成本预测、决策的科学性和成本规划的全面性与准确性,而且还有利于提高成本分析、考核与奖惩的客观性和公平性,有助于实现事前、事中和事后成本控制的有机统一;⑥不仅关注既定成本控制目标的完成,更注重成本的持续降低(如提高增值作业的效率)尤其是成本的避免(如消除不增值作业),从而能够实现成本的维持控制、改善控制(成本抑减)和革新控制(成本避免)的有机统一。这种成本控制系统的作用和效果,已被国内外尤其是西方国家大量的企业、政府和其他非营利组织的成功实践所证明。

2 资源约束理论(TOC)及其成本控制原理

TOC是由以色列物理学家Eliyahu M. Goldratt于20世纪80年代在优化生产技术(Optimized Production Technology,OPT)理论基础上提出的一种管理理论,该理论试图通过限制性资源(constrained resources)的管理,改进生产经营,以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TOC认为,任何组织的业绩都受制于其限制性资源(也称“瓶颈”)。也就是说,每一个企业至少存在一种制约其产出的限制性资源。企业要改善其业绩,就必须找出关键的限制性资源,提高限制性资源的利用效率。限制性资源是企业管理的重点。为此,TOC提出了一种专门方法,对限制性资源实施管理,以实现持续改进业绩的目标。

TOC关注企业层面持续改进措施的影响,它将企业比作一个链条,每个链条都存在制约整个链条业绩的最薄弱的一环,该环节就是企业的限制性资源,忽视该环节而对其他任何环节的改进,都不可能增加企业的产出,因而是改善企业整体业绩的关键。增强最薄弱环节能够改善企业的业绩,但与此同时,链条中的其他某一环节又会转化为最薄弱的环节,成为企业关键的限制性资源,这种限制性资源的改进又会进一步促使企业业绩的改善。因此,TOC可以看作是一个企业的持续改进方法或途径。

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首先需要设定有利于该目标实现的操作指标。TOC提出并定义了三个业绩指标:①产出效率(throughput),又称为有效产出,是指企业通过销售取得盈利(money)的能力。为便于操作,产出效率又被定义为企业赚取边际贡献的能力,并可用下列公式表示:产出效率=(销售收入-单位水平的变动成本)/时间。该理论认为,单位水平的变动成本是指原材料和能源。直接人工被视为固定性的单位水平成本,而不包括在其中。这就是说,有效产出是与边际贡献相对应的,是单位时间赚得的边际贡献。②库存总值(inventory),是指企业将原材料转换成有效产出所付出的代价。为便于操作,库存总值又被定义为企业投资于有效产出上的所有资金,包括企业在基于出售目的而持有的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库存商品等资产上的投资,以及为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在各种工具、器材、设备、装置、厂房及土地等资产上的投资,是企业在勿须立即费用化处理的项目上的投资,代表了企业内部的资金占用。③经营费用(operating expenses),是指企业为将存货转化为有效产出的所有耗费,代表企业其他所有方面的资源耗费,包括直接人工以及所有的经营与维护费用。这里,有效产出计量流入企业的财富,库存总值计量企业内部的财富,经营费用计量流出企业的财富。基于上述三个指标,其管理目标就可表述为:增加有效产出,最小化库存总值①,以及减少经营费用。这些目标的实现,能够促使净收益(net income)和投资报酬率(return on investment)的增加以及现金流量的改善。对于财务业绩改进而言,TOC的上述三个业绩指标中,有效产出被视为是最重要的,然后依次是库存总值和经营费用。

TOC对企业业绩的持续改进,主要是通过改进限制性资源的使用进行的。其应用包括六个步骤:①选择适当的价值创造计量指标。从短期来看,有效产出就是适用于大多数企业的业绩计量指标。②确定企业的瓶颈约束。瓶颈就是限制企业生产或销售的约束或约束因素,而约束就是企业内制约其生产能力或有效产出的一种方法、步骤或资源。③通过生产最具增值性或盈利性的产品或服务,充分利用瓶颈约束。④调整生产过程其他所有环节的节奏,使之与瓶颈约束的节奏保持同步。这主要要求瓶颈约束的上游环节提供适当的中间产出,以保证瓶颈约束环节的合理需要。⑤增加瓶颈约束的生产能力,或将瓶颈约束的产出物部分外包。企业欲增加有效产出,解除瓶颈约束是唯一可行的方法。从长期来看,企业可通过相关约束性资源的供应增加瓶颈约束的生产能力。但从短期来看,企业可通过制定有效的计划、增加该资源的存货缓冲或改进连续作业流程以减少其停工时间,或者通过工程再造、改变产品结构等以减少对该资源的消耗,实现该限制性资源的相对增加。另外,企业还可以将与瓶颈约束相关的部分产出通过外包获得,借以增加瓶颈约束的生产能力。⑥对于新发现的瓶颈约束,重复以上步骤,以持续改善企业业绩。解除一个瓶颈约束很可能会导致另一个新的瓶颈约束的出现。TOC要求,企业应持续地寻求增加有效产出的途径和方法。因此,一旦发现新的瓶颈约束,就应及时重复上述步骤,以解除新的瓶颈约束对进一步增加有效产出的限制。这一过程应持续不断地进行下去,以寻求业绩的持续改善。这一过程主要用于制造企业的生产过程,但并不局限于这一方面。

由上可见,TOC以现有生产能力和直接材料以外的其他成本都固定不变为基本假定,通过发现某一特定时点上产出的瓶颈约束,以及制定和实施最优的瓶颈资源利用方案,谋求对限制性资源的充分利用,实现当前资源约束条件下的有效产出的持续改善和最大化。这与成本控制的目标实际上是一致的,也就是说,TOC也是一种成本控制理论,它从生产经营规划的角度,谋求现有资源的充分利用,提高企业占用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果。它要求,企业的成本控制应从企业全局出发,谋求成本相对于收入的持续降低。这里的成本,包括单位水平变动成本、库存总值和经营费用。因此,TOC又是一种基于系统观的整体优化的全面成本控制理论。

3 成本事前控制中作业成本计算(ABC)与资源约束理论(TOC)整合的必要性

如前所述,TOC是作为一种持续改进的方法发展起来的,其目标是在资源约束条件下最大化企业的有效产出。它要求管理者应在既定的时间内识别影响企业有效产出增加的瓶颈约束,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减少这种瓶颈约束;它要求通过评估并尽力减少瓶颈约束的影响,进行关于生产过程和产品结构改变的资源管理决策;它对瓶颈约束及其影响的消除,是逐一识别并顺次进行的,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1]但是,资源约束理论也有许多不足:①它把企业目前的生产能力视为既定的,关注在某一特定时点上产出的瓶颈约束,强调采用短期改进措施,努力减少这种瓶颈约束的影响,没有考虑企业能否增加生产能力,从何处获得生产能力,该生产能力何时发生变化,以及怎样发生变化等问题。②它将单位水平的变动成本作为产品成本,将直接材料以外的其他成本都视为固定的,且不把它们包括在产品成本之中,这被卡普兰称为用于决策的直接成本计算和边际贡献计算方法的极端形式。无论是传统的还是TOC下的边际贡献,都只关注短期利益,引导决策的短期化行为,导致管理者不断地作出无法实现长期盈利能力最大化目标的一系列的短期最优化决策。正如Shank所指出的,边际贡献指标是有害无益的,是“陷阱、圈套和错觉”。[2]③它只涉及一次面临一种瓶颈约束情况下的生产经营决策或改进方案,只注重短期最优,这既可能与实际情况不符,又极易引起决策或改进方案的多变性并缺乏长远考虑,可能导致为追求短期的最优而作出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决策。④它的简洁概括特性掩盖了许多重要的假设,如生产作业之间相互影响,瓶颈生产作业怎样决定企业的业绩,解除瓶颈约束如何影响企业的目标,不断地解除瓶颈约束会接连不断地在越来越大的范围内产生影响并促使管理理念的转变等。⑤它采用综合计量指标模拟短期内生产经营所使用的资源与产出之间的关系。但即使在短期内,也存在许多需要在增加有效产出、库存总值和经营费用之间的进行权衡的决策。因此,利用有效产出最大化作为决策标准,可能会导致某些情况下决策的次优化。对于中、长期的决策来讲,管理人员对于直接人工或间接成本项目实际上具有决定权,而TOC的综合计量指标忽视了这些相关因素。

实际上,TOC所关注的问题也是ABC所关注的。ABC在成本计算上对传统成本制度的改进,使得它能够更准确地反映用于生产作业的资源与所生产的产品之间的关系,从而有助于更好地预测产品及其所需作业的成本。但是,ABC也曾因无助于识别和解除导致生产过程延误、过剩和变化的约束而招致非议。[3]批评者指出,解除约束是企业应注重开发的减少成本从而增强竞争力的主要途径之一,生产约束在最佳产品结构、定价、自制/购置、特殊定单等许多作业基础的生产经营决策中,也是必须考虑的一种重要因素。类似地,生产约束在确定企业资源的机会成本和选择最有利的流程改进方案中,也起着关键作用。库珀和卡普兰(1992)提出了利用ABC计算已用生产能力成本和未用生产能力成本的方法。未用生产能力成本主要用于资源配置决策,以便作业资源的供应能更好地满足其需求。生产作业的过剩生产能力取决于生产经营中的约束或瓶颈作业。约束或瓶颈是制约产品生产的关键因素,它通过非约束作业限制了资源的使用,形成了过剩或未用的生产能力。因此,约束或瓶颈对于理解未用生产能力的存在原因及其处置决策至关重要。相应地,正确识别约束或瓶颈并理解其对企业生产机会的影响,对于以最大化企业生产和盈利能力为目标的作业基础资源配置决策是非常关键的。

可见,ABC和TOC分别从不同的方面致力于帮助管理者正确认识生产过程并为资源配置决策提供信息。[4] ABC着重从经济方面反映了单位、批别和产品水平的资源转化为产品的过程,揭示了较长时期内成本与产出量之间的变动规律。与ABC相反,TOC澄清了生产性作业所消耗的物质资源及其生产能力在生产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它所使用的综合计量指标凸现了用于决策制定的直接成本法,揭示了短期内成本变动与产出量之间的关系。不能清晰地反映生产作业消耗资源的物理用途及生产作业的生产能力是ABC的不足。因为如果不将所耗用资源的物理计量与作业活动的生产能力相结合,就无法识别约束或瓶颈,从而无法预测它们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相反,TOC侧重于约束或瓶颈资源的管理,利用综合计量指标指导决策是它的一个重要缺陷,只有存在严重资源限制时,才能作出最佳的决策。作为一种选择,ABC提供了反映生产过程经济属性的综合框架,为管理人员提供了预测资源配置决策备选方案经济后果的方法,从而有助于保证资源配置决策的正确性。不仅如此,ABC通过其提供的详细、准确的作业基础成本信息,澄清了短缺不仅会发生在机器设备上,也可能发生在执行支持性作业的人力资源上,如设计、规划、定购、购买、维修和处理产品及客户;而TOC可以根据ABC提供的信息帮助识别具体的约束或瓶颈作业,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这即是说,ABC可以克服TOC的缺陷,TOC可以弥补ABC的不足,二者具有优势互补性。总之,TOC和ABC都是各具自身价值的管理方法,二者的整合能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利益。[5]

4 成本事前控制中作业成本计算(ABC)与资源约束理论(TOC)整合的基本思路

本文认为,ABC与TOC的整合,至少可以从如下四个方面进行:①将作业成本信息用于长期生产经营决策、长期利润规划和不同作业的成本控制,将TOC用于既定生产能力约束条件下的短期产品结构决策。这既可以避免长期生产经营决策与规划中的次优化,又可以在保证对企业瓶颈资源的最有效利用,简化短期决策的工作量。但须注意短期决策和长期生产经营决策与规划的协调。②以ABC提供的详细、准确、相关的成本信息为基础,采用TOC,识别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限制性资源或瓶颈、潜在限制性资源和非限制性资源,为生产经营决策和流程持续改进提供必要的依据。ABC可提供比较详细的资源、生产能力、作业及作业成本的信息,这些信息为采用TOC全面识别限制性资源提供了依据。利用TOC对资源生产能力物理属性的重视,企业管理者可取得对企业资源状况的全面清晰的认识,了解企业的瓶颈资源、潜在资源约束和不可能构成限制的资源,为正确进行资源配置决策奠定良好的基础。③将ABC信息用于根据TOC进行的管理决策过程。TOC的有效产出指标可能会导致短期决策的次优化甚至失误,以ABC环境下的变动成本取代资源约束理论中的变动成本作为有效产出的衡量指标,将使TOC下的短期决策效果得到根本性的改善。另外,也可以利用ABC理论及其提供的成本信息,对利用TOC进行的流程持续改进提供指导和评价。在短期无法从外部取得约束性资源以增加瓶颈作业能力时,企业可通过瓶颈作业的分析和改进,减少瓶颈作业的资源耗费,提高作业效率;或者通过进行产品改进或流程再造,减少产品对瓶颈作业的消耗量,以缓解瓶颈约束。这些方案的提出、评价和选择,都离不开ABC提供的详细准确的信息。④通过将ABC系统环境下的产品成本与生产作业耗用的物质资源及其生产能力相结合,构建一个更具综合性的企业生产组织关系整合模型,以更好地理解生产经营决策的经济后果,并为实施TOC提供一个更大的框架。企业可采用混合整数规划(Mixed-integer programming),将企业作业成本数据与生产作业耗用的物质资源及其生产能力相联系,建立综合的整合模型②。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可以为制定一系列生产经营决策提供信息:首先,有利于对成本及可供企业利用的物质资源与市场机会同时进行评价,以确定最理想的产品结构;其次,有助于识别生产瓶颈,评价瓶颈资源对企业业绩的影响;第三,有助于识别过剩资源,以便将其配置到更具效率的方面;第四,有助于识别对企业提高生产能力和盈利能力最具影响力且需要持续改进的关键作业。需要指出,这种整合模型需要企业收入、成本、物质资源和生产能力的大量数量指标,而产品结构及其他资源配置决策也常常涉及大量的定性因素,所以该模型只能提供生产经营决策所需要的部分信息;该整合模型还需要大量长期的有关企业经营机会和资源的假设与估计,它所提供信息的用途可能与这些假设和估计的准确性有关。此外,无论是收集该模型所需要的数据,还是解释与分析所得出的结论,都可能需要足够的时间,因而实施成本较高,但这种成本相对于二者整合所能带来的收益而言,可能并不重要。

总之,ABC与TOC的整合会产生多种积极的效应,如保证短期和长期生产经营决策的正确性,加强对限制性资源的管理,促进产品改进和流程再造,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大有效产出等。从成本控制的角度看,二者的整合可以改善企业的决策制定和生产经营规划,从而强化决策和规划中的成本控制。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通过提高生产经营决策的正确性以及产品改进、流程再造措施的科学性,实现瓶颈资源的充分利用,提高瓶颈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成本效益;第二,通过瓶颈资源的识别与管理,可使管理人员了解企业的资源状况,有利于及时采取措施,预防潜在的资源限制转化为现实的瓶颈约束,也有助于管理人员尽早考虑剩余资源和生产能力的利用或处置。这有利于企业合理配置资源和生产能力,在不断提高企业业绩的同时,实现资源占用与耗费的持续降低。

注释:

①同JIT类似,资源约束理论将库存总值管理置于非常重要的位置.该理论认为,降低库存总值可以降低账面成本,从而能够减少经营费用,增加净收益.该理论还认为,降低库存总值能促使企业生产更好的产品,制定更低的价格,更快地对顾客的需求做出反应,从而赢得竞争优势.

②本文所论及的资源约束条件下产品结构决策的线性规划模型,实际上就是作业成本计算与资源约束理论整合模型的基本框架.

参考文献:

[1]罗伯特·S.卡普兰,安东尼·A.阿特金森.高级管理会计(第三版)[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40-41.

[2]Robinson, M., Contribution margin analysis: No longer relevant/strategic cost management: The new paradigm[J]. Journal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ch, Vol. 2, Fall 1990:1-32.

[3]Johnson, H. ,It's time to stop overselling activity-based concepts[J]. Management Accounting, Vol. 74, No. 3, September 1992:26-35.

[4]Robert Kee, Integrating Activity-Based Costing With the Theory of Constraints To Enhance Production-Related Decision-Making[J]. Accounting Horizons, Vol. 9 No. 4, December 1995, 48-61.

篇10

关键词:责任会计制度;农村商业银行;成本核算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1

无论是商业银行,还是其他银行,在经营过程中,目的都是趋于一致的,那就是在以客户群体为中心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利润空间,促使利润最大化。农村商业银行因其本身具有特殊性,要想在与国有商业银行等性质的银行激烈的竞争中,得到更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就必须保证利润最大化,如何将责任会计制度运用到控制银行经营成本中去,是保证利润最大化的关键因素。

一、农村商业银行责任会计制度概述

农村商业银行责任会计制度指的是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出于责任方面的考虑,在会计工作人员进行会计工作时,对其在银行管理经营中应该担负的经济责任进行确认,然后会做好登记记录,方便对其今后的业绩考核和业绩评价的一种新型的会计制度。农村商业银行责任会计制度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农村商业银行责任会计制度可以加强成本核算。控制好商业银行运营成本,有利于商业银行的盈利利润目标的实现。不但是农村商业银行,所有的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利润目标的实现贯穿始终,利润目标的实现需要银行管理者和银行工作人员双方的共同努力,银行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银行工作人员的经营策略只有相互配合,才有助于利润目标的实现,一旦有一方出现纰漏,都会阻碍利润目标的实现。此外,农村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还要充分发掘各种有利因素,对责任会计制度在内部核算工作进行时暴露的问题,及时做出整改,因此,农村商业银行责任会计制度不仅可以转变传统的经营思路,还可以提高银行工作效率,对实现目标利润发挥着巨大作用。

其次,可以体现出农村商业银行和其管理者的综合水平。每个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企业管理者都会制定出某些具体措施和办法对员工的日常工作进行考核,同样,农村商业银行也不例外。国家对农村商业银行的考核,主要是通过对所考核对象的指标完成程度进行评判,在提高管理者管理水平的同时,还增强了农村商业银行的竞争力。但是考核指标过多是银行管理者面临的比较头疼的问题,责任会计制度的运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将指标细化到责任人,有利于调动责任人的积极性。

二、责任会计制度是加强成本核算的有效途径

农村商业银行要想在与国有商业银行等性质的银行激烈的竞争中,获取更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就必须保证利润最大化,而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实现,离不开责任会计制度在银行经营中的运用。农村商业银行利润空间的大小则取决于其成本投入的多少,成本投入过多,相应的利润空间就会越小,反之,如若成本投入少,利润空间就会变大。虽然农村商业银行在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上达不到国有银行的标准,但是其核算成本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农村商业银行加强成本核算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其意义主要体现如下:

1.有利于农村商业银行的生存和不断发展。商业银行因其具有的经营货币的功能,有着特殊性,但是行业之间的竞争是不断加剧的,如何在越发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获取生存和发展空间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之一。即使是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每年也都会有成千上万家银行濒临破产,所以我国出现这种情况也是不足为奇的,银行在经营过程中要时刻不忘危机的存在,若是银行内部没有行之有效的会计制度,更会淹没在银行业发展大军的队伍中。所以,责任会计制度的运用,会在成本核算中发挥作用,对农村商业银行的生存和不断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2.是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的必要条件。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包括很多内容,主要包括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对财务状况的管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等。最重要的就是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因为人力资源是农村商业银行系统构成中的核心组成部分,银行业之间的竞争在某种意义上指的是人才之间的相互竞争;对财务状况的管理则是银行业获取的利润的最为直观的反映;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则是对银行业成本的管理。农村商业银行在经营中进行的各种活动,都是依靠成本的投入多少作为活动支撑的,例如为人们日常的存取款带来便利且随处可见的自动柜员机,就是银行业对其进行成本投入,然后在提高运行效率的基础上,获取了丰厚的经济回报。

三、责任会计制度的实际应用问题

从上文可以看出,责任会计制度是加强成本核算的有效途径,因此,农村商业银行加大责任会计制度的应用力度是十分有必要的,但是还要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从实际出发。现将责任会计制度在实际应用中注意的问题列举如下:

1.应该建立和完善责任机制。责任机制的建立,是责任会计制度在实际应用中的制度保障。责任机制的建立,可以对银行的各个子系统之间进行划分,使之成为所管理的对象的管理者和具体政策的执行者,对其在授予领导权力的同时,还要担负起具体的与之相对应的责任。这样一来,既有利于调动起农村商业银行管理者和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有利于获取更大的利润空间,创造出更好的经济效益。

2.应该对责任预算做好编制。对责任预算进行编制,指的是对银行各个子系统进行责任落实到位的工作。对责任预算进行编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责任成本,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都是以成本预算为中心的,做好成本预算,是首要解决的问题;二是责任收入,其编制对象是存款余额、贷款余额、利率高低和利息等;三是责任利润,主要是基于对责任成本和责任收入进行的计算工作。

综上,可以看出,实行责任会计制度是农村商业银行对内部管理以及经济回报进行强化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加强成本核算的有效途径。因此,责任会计制度在农村商业银行经营中的实际运用是非常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张小涛.论公允价值会计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影响[J].现代管理科学,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