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迷病人急救处理方法范文
时间:2023-10-24 18:01: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昏迷病人急救处理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R459.7 C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7-058-02
在急诊科中急诊昏迷病患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重症病患,引发昏迷的原因有多种,通常涉及的领域包括心血管、脑血管、中毒、内分泌受阻、外伤等,同时昏迷病患通常会有高达30%的死亡率。这些昏迷病患往往不会通过自己提供给医护人员资料,这为急救治疗带来严重阻碍,由此产生的误诊也大大增加。因此,缩短昏迷病患的急诊急救时间,对救治病患的生命有很高医学价值,文章对我院救治的62例昏迷病患的基本资料、急救措施、急救效果展开回顾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2011年9月到2012年3月被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昏迷病患62例,男性37例,女性25例;年龄最小为18岁,最大为79岁,其中3例病患在18到25岁、11例病患在26到35岁、16例病患在36到45岁、19例病患在46到59岁、13例病患在60到78岁;按昏迷程度分类,41例病患中度昏迷、21例病患轻度昏迷。这些病患经诊断均没有出现假性瘫痪昏迷、精神病、昏厥等病症。病患在从病发到被救治均在15分钟以内。这些昏迷病患中有20例患有高血压、有16例患有糖尿病、有4例患有高血脂、有22例患有冠心病。
1.2 分析方法 回顾观察这62例急救昏迷病患的救治方法与基本资料,并对这些数据资料使用统计学方法分析。
1.3 急诊急救方法 救治昏迷病患的一般流程:①对病患的各项生命指征加强
监督测量,使用的监督测量方法与医疗设备包括:血糖检测、尿量检测、头颅CT检查、心电图监控仪等;②维持昏迷病患各项生命体征的措施:首先,对昏迷病患的呼吸道加强管理,将呼吸道中的分泌物清除,以保证病患呼吸畅通,如有需要,可以为病患提供气管插管,对于心跳加快的昏迷病患,应使用心肺复苏手术;其次,为昏迷病患建立静脉通道,用输液的形式确保病患内循环;最后,对症治疗昏迷病患,对于颅内肿瘤的昏迷病患来说,应为其提供甘露醇这类脱水药物,对脑部压力进行控制,以便保护脑血管,治疗期间为病患提供抗感染药物,血压过高或是温度过高病患,应用物理疗法进行降温,对于出现中毒迹象的病患来说,应为病患提供洗胃、排毒药物;③在救治昏迷病患时应使用急救处理方式,为心肌梗死病患提供溶血栓药物或使用PCI技术;为脑梗死病患提供溶血栓药物;对于内科治疗无效的脑出血病患使用手术治疗或使用脑穿刺引流技术;为高透性糖尿病患者提供胰岛素注射、补充体液等治疗方法;对于低血糖病患来说,应静脉注射50%的葡萄糖;肝病患者应使用醋酸灌肠技术并提供血氨等药物进行治疗;为肺性脑疾病病患提供抗感染药物,调节体内酸碱平衡,用呼吸机帮助病患呼吸;④昏迷病患的各项生命指征趋于平稳后,应转入专业病房,继续深入治疗。
2 结果
3 讨论
昏迷指的是意识状态与觉醒内容、身体运动功能处在一种丧失环境下,对外界疼痛、光线、声音等刺激没有反应,所以对昏迷病患的诊治较为困难,治疗方案往往无法确定,经常出现误诊现象,使昏迷病患有着较高的死亡率。因此,对急诊科的临床医生来说,如何有效诊断出病患的昏迷原因。有效制定出相应的救治办法,对缩短救治时间,加强治疗效果有着很重要的临床医学价值。
文章回顾分析在我院进行急救治疗的重症昏迷病患的基本资料以及救治效果,从此次研究分析中,我们得知,导致病患产生昏迷的淋浴主要包括:心血管、脑血管、内分泌阻塞、中毒。处于昏迷中的病患虽然无法向医生说明病情,然而从不同的临床症状中就能判断出病情,因此要对病患的各种表现症状仔细分析,包括:心跳紊乱、呼吸急促、瞳孔改变等,以此制定出有效的救治方案。
综上所述,导致病患产生昏迷的因素有很多,仔细的对病患进行身体检查,使用各种辅助器材,都能是临床诊断结果变得更加准确,因此,尽早使用有效的救治措施能使病患被救治的成功率得到进一步提高,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 王会芳,朱四民,刘净,张世清,等.急性昏迷患者65例急诊急救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1(04):105-108.
篇2
关键词:内科;昏迷;急诊
【中图分类号】R6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137-02
1 引言
众所周知,昏迷现象是临床急诊中较为常见和多发的症状。昏迷现象发病非常急、病情较为严重、发展速度很快、病史不全,而且患病死亡率很高。相关研究表明,昏迷的病理机制是各种因素刺激或破坏病患者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将投射功能阻断,进而损坏大脑皮质,直接损坏大脑皮质或者抑制大脑皮质的兴奋度。昏迷患者对外界的刺激往往没有反应,丧失了基本的意识,也会同时出现感觉障碍、运动障碍以及反射功能障碍等现象。
由于对昏迷的诱发因素和相关检查工作的开展难度较大,所以对昏迷的临床治疗效果很差,相关研究也一直没有取得长足的进步,如何准确确定昏迷的原因并及时采取治疗手段是临床上抢救昏迷患者的关键。
作者结合工作实践,就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诊治探讨这一重要议题展开讨论,选取了二百八十例昏迷病患者作为就对象,对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相应分析。
2 资料和方法
2.1 资料:选取昏迷病患者共280例,其中男性昏迷患者162例,女性昏迷病患者118例,患者年龄介于二十岁到八十岁之间,我们采用拉斯评分量标准对这些昏迷患者进行相应的诊断,评分的分值在三分到八分之间。
病患者中,二十岁到四十岁之间的患者以及五十岁到八十岁之间患者的并发率很高,二十岁到四十岁之间患者的昏迷原因大多数是中毒昏迷,而五十岁到八十岁之间的患者患病原因是由高血压、恶性肿瘤、糖尿病以及心肺肝肾等各种基础疾病引发的。做好充分的临床体检工作和相关辅助检查工作,并向送诊人员详细询问相关病史。
2.2 方法
(1)临床诊断法:详细了解各个病人的病史以及有发因素,进行一个初步分判断,对病人进行大流量吸氧操作,同时密切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同时急性认真细致的体检,开放静脉通道,根据病患者李闯体征进行相关必要的实验室环境的检查,以帮助进一步的确诊,这些工作可以在急救处理的同时进行,为病患者的治疗争取充足的时间。
(2)早期昏迷处理方法:无论昏迷病患者的患病机理是何种情况,要对病人立即实施心电监护操作,对于由于中毒而引发昏迷的病患者,在明确了中毒药物或者中毒毒物的种类后,要及时对病人进行解毒。要及时激励器静脉通道,保持病患者呼吸道的通畅,并对通过给药处理对休克进行及时治疗。如果病患者的血压较高,要立即对病患者采取排尿操作、脱水操作等,在临床上不到万不得已,不建议使用降压药物。对于糖尿病引发昏迷的患者,要及时对患者实施胰岛素滴注,并进行生化分析和电解质分析,为下一步的治疗提供帮助。如果患者患有肺性脑病,那么医护人员要对患者的酸碱平衡进行纠正,防止感染,并随时准备使用呼吸机防止患者的呼吸衰竭。如果患者是心源性昏迷,那么要对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如果病患者的血糖含量较低,要及时对患者给予葡萄糖溶液的静脉推注。对各种类型的昏迷病患者均要实施吸氧操作,并保持呼吸道的通畅,一旦病患者出现呼吸心跳停止现象,要立即进行心脏电击除颤以及心肺复苏术等治疗。
3 结果
在本实验中研究的280例病人中,成功抢救的有251例,死亡29例,其中有19例是院前死亡。
4 讨论
大家都知道,昏迷是严重功能障碍的表现,最终临床表现就是意识的完全丧失。导致昏迷的因素很多,颅外直接和间接疾病能够导致昏迷,脑部原发性病变导致脑干或者大脑半球网状结构功能破坏和损害也会导致昏迷,中毒因素也会导致昏迷,其他系统疾病也会导致昏迷。在临床上,要及时对昏迷混着进行正确和及时的诊断,快速抢救并治疗。昏迷患者的病因有很多种可能,临床医生必须对昏迷进行详细的了解,仔细询问病史,在必要的情况下,要进行全身检查体检,为正确诊断昏迷原因提供证据。
所以,无论是哪种原因形成的昏迷,后果都十分严重,当前临床界对昏迷的认识以及处理还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之中,必须及时诊断,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治疗,才能有效提高抢救的成功率,挽救病患者宝贵的生命。
5 结语
众所周知,昏迷现象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现象之一。作者结合工作实际,就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诊治探讨这一重要议题展开讨论,对280例病患者进行了研究,采用临床诊断法,分析了处理的方法,最后得出诊断结果,并结合诊断结果进行了相关问题的讨论,得出了相关结论,希望能够为广大医护人员的工作提供一些参考。作者水平有限,文笔粗陋,不当之处,敬请各位同行和相关领域专业人员及时指正,不甚感激。
参考文献
[1] 张思德. 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诊治探讨[J].家庭医生.2011
篇3
方法:我们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急性昏迷32例患者的抢救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的分析与总结。
结果:32例患者抢救成功28例,占87.5%,死亡4例,占12.5%。
结论:护理人员在对急性昏迷患者抢救中,要积极的发挥主动性,运用熟练的护理操作技术与医生密切配合,能够有效提高抢救的成功率,也利于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机率。
关键词:基层卫生院急性昏迷护理措施抢救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177-02
昏迷在临床上属于危重症,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对外界的刺激没有反应或者是伴有病态反射;失去了对环境与自身感知力[1]。其病情危重、发展较快速,所以要求急诊科的医护人员要争分夺秒给予抢救处理。本文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急性昏迷患者32例的抢救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的分析与总结,现将具体内容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们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急性昏迷患者32例,其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在32―71岁,平均年龄为45.2±11.5岁。疾病类型分为:急性的脑血管疾病19例;糖尿病并发症11例;酒精中毒2例。昏迷程度分为:轻度17例;中度15例;重度2例。
1.2方法。给予及时诊断:详细询问患者的发病原因、病史以及发病的情况,确定昏迷的状态。尽快给予患者辅的检查,除常规检查血、尿常规外,对糖尿病患者要急查血糖;对慢性内科疾病患者要进行生化检查与影像学检查;对饮酒或吃药物的患者,对其排泄物与呕吐物尽快送检;对脑血管疾病患者,因我院的医疗设备及技术水平的不足,不能给予解决,要尽快转院处理。
1.3护理。
1.3.1急救期的护理:护理人员要立即给予患者测量血压、脉搏、呼吸、体温以及观察其瞳孔、神志等,不但要在患者临床表现中寻找线索,还要仔细询问陪同人员,以求能够做出正确判断。加强呼吸道护理,患者取平卧位,并将其头部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要确保呼吸道畅通[2],必要时可行气管切开。快速建立起静脉通道,利于各种急救药品的输入。另外要采送标本,为其临床诊断提供实验室的依据。
1.3.2昏迷期的护理:第一,急救之后,护理人员要做好患者整体的护理,减少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呼吸阻塞是致昏迷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其常见的原因有:呼吸道内分泌物的积聚;因缺氧使患者全身的肌肉处于松弛状态,舌根后坠,致呼吸道阻塞;昏迷患者易发生声带的吸气性痉挛;分泌物与呕吐物误吸,阻塞呼吸道[3]。患者要取平卧位,并将头部偏向一侧,避免出现误吸与舌后坠现象。第二,患者有痰时,要及时给予吸出,吸痰管要每次更换,预防合并感染。对痰液黏稠的患者,要给予雾化吸入,吸入的药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选择。第三,定时有意识地对患者感官给予刺激,帮助其恢复知觉。第四,加强皮肤护理,防止褥疮:指导家属给予患者定时按摩皮肤,对骨突出部位要使用垫气圈。第五,眼睛护理:昏迷患者眼睛闭合不全,每日使用生理盐水对眼部清洗一次,覆盖眼罩[4]。若患者有异常情况,要立即汇报医生。
1.3.3转院制度:对我院目前条件还不能给予救治的昏迷患者,经主治医师会诊,科主任同意后给予转院。首先对患者给予积极的抢救处理,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进行转院,由我院的医生与护理人员护送达上级医院。转院前要将途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与家属讲解清楚,并让其签字。
2结果
32例患者抢救成功28例,占87.5%,死亡4例,占12.5%。4例死亡病例中,3例为转至上级医院治疗无效后死亡;1例病例为药物中毒,抢救无效后死亡。在本院治疗的患者19例均没有出现护理并发症,治愈出院。
3讨论
急诊昏迷患者病情危急,病死率较高。虽然大部分患者是因病情危重而死亡,但部分患者还有救治的希望,若争取抢救时机,还有存活的机会。护理人员接触患者时间与医生相比,时间要长,大部分的观察都要由护理人员完成,所以在急诊科,护理人员在抢救中发挥的作用非常重要。
综上所述,护理人员在对急性昏迷患者抢救中,要积极的发挥主动性,运用熟练的护理操作技术与医生密切配合,能够有效提高抢救的成功率,也利于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机率。
参考文献
[1]李蕊.脑血管意外昏迷患者的急诊护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2(34):1264―1265
[2]王茂荣.脑出血病人的护理措施[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11):251―252
篇4
【关键词】 昏迷;分诊;急救护理
昏迷是急诊科最常见的急危重症,病因多而复杂,但因为此类患者无法告知医生准确的发生疾病的病史情况,这给治疗和护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故应用最合适的诊治及急救护理,提高抢救的成功率是急诊科医护人员需要解决的难题。结合我院急诊科5年来治疗的昏迷表现的患者共265例的病例资料,总结如下。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65例昏迷患者中,男149例,女116例;年龄17-77岁,对患者依据Glasgow的标准[1]对其进行评分,患者的评分在3-8分之间,有35例(13.2%)患者为死亡。6例患者因为放弃救治而出现死亡,18例患者为在住院过程中出现死亡,在对患者进行急救中有11例患者死亡,患者到笔者所在医院到其死亡的时间为2-27d,中位为7.5d。无陪送者34例,231例患者为有亲人在。
1.2 治疗措施 对患者进行初步的评判,对其昏迷程度进行评估,对其的病史进行详细的询问,如无法准确了解患者的病史应给予其进行初步的诊断,进行详细的检查,针对其临床表现给予其治疗。以早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1.3 护理措施
1.3.1 在最短时间内对昏迷病人病情作出准确判断在快速采取吸氧、止血、建立静脉通路等抢救措施,清理好病人呼吸道的污染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同时,通过病人的气味、症状、体征等判断昏迷的病因,如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患者呕吐物有大蒜臭味等。注意观察皮肤的色泽,皮肤苍白可见于低血糖性昏迷;皮肤潮红可见于脑出血、酒精中毒;皮肤发绀可见于肺性脑病;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口唇常为樱桃红色,肝昏迷患者多有黄疸。
1.3.2 对患者的各项情况进行仔细的观察,护理人员与病人接触最为密切,很多危险出现时常常是护士第一时间发现,如本例中脑出血的病人有明显的脑疝表现,此时护理人员在发现时应马上上告医生,给予其进行对症治疗。
1.3.3 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快速建立静脉通路极为重要,是进行抢救治疗的最重要途径,特别是对有失血性休克的患者要快速进行补液,开放两条以上的通路或给予深静脉置管,以维持血容量和有效的动脉压,保证脑血流的灌注。
1.3.4 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非常重要,本文中的患者有33%的患者有呼吸障碍的表现,故在对患者治疗中应密切观察其的呼吸道的情况,并给予其进行吸氧、吸痰等治疗,必要时给予其进行气道开放治疗。如患者有呼吸道的临床症状,应给予其进行插管治疗。有窒息表现的22例患者中因为给予其进行及时的吸痰处理,有15例患者得到了救治。
1.3.5 护理人员应对各项急救仪器熟练掌握,对呼吸机、心电监护、除颤器等仪器应熟练掌握,以在对患者进行急救时可以正常操作,以免耽误对患者的急救[2]。2 结 果
本例中脑血管病102例;严重颅脑创伤87例,低血糖昏迷2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7例,各类中毒33例,糖尿病高渗性昏迷6例,不明原因昏迷2例,分诊正确率92.8%。颅内疾病包括脑血管意外、颅脑外伤、颅内感染、颅内占位病变等是昏迷最常见的原因,也是死亡率最高的疾病,其次是重症感染,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并发症等,食物、药物中毒如乙醇中毒和一氧化碳中毒等也是常见的危险因素。3 讨 论
昏迷是脑功能受到损伤引起的严重意识障碍。由于脑缺血缺氧、弥漫性双侧大脑皮质损害,出现昏迷,表现为患者对刺激无意识反应,不能被唤醒。昏迷患者往往病情危重,生命垂危,快速而准确的分诊是急诊昏迷患者抢救成功的前提,争取最佳抢救时机是提高昏迷患者生存率的关键。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在急救工作中争分夺秒。昏迷者病死率高,正确迅速地进行急救护理及分诊,能显著降低急诊病死率,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措施之一。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多发伤; 腹部创伤; 早期诊治
[中图分类号] R57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10-062-01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6例,其中男69例,女37例,年龄最小4岁,最大83岁,损伤类型:交通事故伤62例,高处坠落伤21例,踢打伤14例,多处刀伤6例,暴震伤3例, 损伤部位和器官共489处,平均4.61处/例,ISS评分9-62,损伤后就诊多在10分-36小时之间。
1.2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腹痛95例,休克84例,呕吐17例,昏迷11例,呼吸困难12例。
体检发现:除昏迷病人外一般均有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等腹膜刺激征,部分血腹病人可以叩及移动性浊音。
1.3 辅助检查
本组106例均行诊断性腹穿,穿刺阳性率92.45%(98/106),抽出不凝血,浑浊或粪汁样液体;腹部B超检查76人次,阳性率90.79%(69/76),腹部CT61人次,阳性率85.24%(52/61)。
1.4 治疗
本组手术治疗101例,非手术治疗5例(其中肝损伤2例,腹部钝挫伤2例,脾损伤1例)非手术指征为(1)血流动力学稳定(指收缩压≤13KPa所需输液量≤1000ml);(2)估计腹腔失血量
2 讨 论
2.1诊断
本组资料表明多发性损伤中腹部创伤病人的伤情具有“危、急、重、险”特点,因此快速作出正确诊断,对抢救病人极为重要,对以下情况应特别重视:(1)合并颅脑损伤由于昏迷掩盖腹部症状,当出现严重腹膜炎才明确诊断,则贻误治疗;(2)小儿患者不合作,症状体征不明显,早期易漏诊;(3)老年患者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对疼痛不敏感,症状与体征不一致;外科医师必须了解受伤经过和部位,监测血压、脉搏、呼吸、神志和腹部体征及其他部位情况,对病情迅速判断。若病人神志清楚,生命体征稳定,应详细询问病史,仔细体检,可以作一些常规检查,如血尿常规,胸腹部X线透视等检查,帮助诊断及指导治疗方案选择;若病人就诊时已昏迷处于休克状态,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立即建立快速静脉输液通道抗休克,诊断性腹腔阳性者应立即采取相应治疗,不必重复上述检查,如果病情危重,则需先进行急救处理,病情稍稳定后再作必要检查。
2.2 治疗
(1)急救以腹部为主的多发性损伤的病人就诊时,应对伤情的严重度进行初步评估,如检查神志、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脉搏、呼吸、血压,若已出现昏迷和休克表现,应立即清理呼吸道并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充分吸氧,必要时环甲膜穿刺,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及呼吸机辅助,并迅速建立多条补液通道,包括深静脉穿刺输血、输液等维持有效循环容量,还需进行诊断性腹腔穿刺,腹穿时尽可能用较粗的穿刺针足量抽取,必要时做穿刺化验。腹穿阳性者立即积极术前准备,行剖腹探查术,若初诊虽无明确腹部体征绝不能轻易否定,这是杜绝漏诊的基本前提。动态的血液学指标监测及诊断性腹穿,使106例腹部创伤患者得到及时准确诊断,降低了误诊漏诊率[3]。
(2)治疗 腹部损伤患者,大多需手术,少数患者就诊时一般情况好,血压稳定,脉搏有力,无昏迷休克及呼吸急促,且腹穿阴性、腹部体征不明显,可先予非手术治疗,但必须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腹部情况,有条件者可行中心静脉压测定,绝不可掉以轻心,必要时尽早手术探查。
总之,我院资料106例中,5例经非手术治疗临床治愈出院,其余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笔者认为:对其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进行剖腹探查术:(1)闭合腹部损伤有明显腹膜刺激征者,且腹腔内出血症状,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经腹穿证实;(2)CT或B超提示腹腔积液或积血;(3)X线提示膈下游离气体,膈肌抬高或节段性液气平面;(4)腹部开放伤,清创时证实伤口与腹腔相通;(5)动态观察腹部体征无改善反而加重,经非手术治疗观察仍不能排除腹腔内脏器破裂者。探查时应掌握“先止血,后修补”的原则,要做到细致准确、有计划有目的进行,切勿遗漏。多发伤中腹部创伤治疗必须权衡利弊,统筹安排。多发伤的处理需要多科室协作进行。因不同部位的伤对病人生命的危及情况不同,因此确定好手术顺序很重要。有人提出“胸、头、腹、四肢或胸、腹、头、四肢”的顺序[4],但实际上根据伤情轻重缓急的具体情况而定,先处理致命性损伤,进一步复苏和分期手术处理非致命性损伤[5]。如两处伤或多处伤危及生命,则必须同时分组进行抢救。多发伤中腹部创伤十分棘手,损伤器官越多,预后越差。早期全面正确的诊断及多科医师的密切协作能保证救治的时效性和整体性,是降低死残率,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美国机动车医学促进会AAAM. 重庆市急救中心译, 简明损伤定级标准,2005修订本[M].重庆:重庆出版社 ,2005.
[2] 熊成龙,吴在德, 陈孝平,等.外伤性肝破裂非手术治疗的选择[J].中华创伤杂志,1998;14(1):46.
[3] 姚元章, 孙士锦,等. 急救绿色通道对提重创伤救治水平的研究[J].重庆医学, 2007,36(22):2272-2273.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8年1月-2011年4月我院共收治脑出血病人156例,其中男82例,女74例,年龄44~92岁,平均61岁±6岁。均经头颅CT确诊为脑出血。
1.2结果 成功救治134例,死亡 22例。
2 护理
2.1 急性期的护理 急性期因患者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生命危险,所以及时有效的护理,对患者至关重要。
2.1.1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神志、瞳孔的变化,遵医嘱及时给予脱水药物,备好急救车,做好抢救准备,同时保持呼吸道通畅,高热患者应进行物理降温。
2.1.1.1 意识的变化,是判断脑水肿和颅内压高低的指征之一,是判断病情及预后的重要指标,可用简单的语言,肢体活动,针刺皮肤或压眶上神经等反应来判断患者意识障碍的程度,如呼之不应,压眶无反应,呼吸深而大,有鼾声,处于深昏迷状态,提示病情非常严重。
2.1.1.2 瞳孔的变化是判断病情,观察脑疝的主要依据。一侧瞳孔散大常提示同侧脑疝;双侧瞳孔缩小提示脑干受损;双侧瞳孔散大,各种反射消失,提示临终征象。如出现血压升高,脉搏慢而有力,呼吸不规则,喷射性呕吐等变化是即将发生脑疝的先兆,应及时报告医生,并给予相应的处理措施,及时挽救患者的生命。
2.1.2 保持呼吸道通畅。将昏迷病人头偏向一侧,及时吸出口鼻分泌物,防止舌后坠阻塞呼吸道,必要时置口咽通气管或时行气管切开。
2.1.3 绝对卧床休息 患者无论病情轻重,均需要绝对卧床休息2~4周左右[1],减少搬动。可根据血压的变化,适当调整床头高度,使颈部平直,床头抬高15°~30°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头部过度充血、水肿。定时更换卧位,防止压疮形成,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各种刺激,以免患者情绪激动诱发再出血。
并根据病情使患者瘫痪侧肢体保持功能位,穿防旋鞋,与踝呈90°;腿外侧放沙袋以防腿外展、外旋;上肢前臂呈半屈曲状态,腕和手指轻度伸展,手握纱布卷,用棉垫保护关节部位,防止关节畸形。
2.1.4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2.1.4.1 脑水肿和脑疝 高血压脑出血从CT观察来看,发病6h就可能发生脑水肿,1周可达高峰,可以持续1个月左右逐步消失,许多病人会因脑水肿致脑疝导致死亡,因此脱水剂的应用在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治疗尤其重要,常用20%甘露醇250ml静脉输入,4~6小时一次,每次应在15~30分钟内输完,护士要观察血管反应,切不可使药物外漏。对CT发现出血量大者要积极做好术前准备。同时头部戴冰帽降低脑代谢率,降低耗氧量,减轻脑水肿。
2.1.4.2 肺部感染 脑出血患者因长期卧床造成肺部淤血,因球麻痹导致口腔分泌物增多及呕吐物被误吸入肺部,病房内交叉感染等因素易造成患者肺部感染[2],成为脑出血病人致死原因之一。因此应早期采取措施预防和治疗肺部感染。病人应尽可能住单人病室,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保持室温在18°~20°,相对湿度在60%~70%之间。定期进行空气消毒和细菌培养,早期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医源性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及口腔中的呕吐物,防止窒息和坠积性肺炎的发生。每天早晚应给予口腔清洁护理,防止口腔细菌或真菌的感染。 转贴于
2.1.4.3 消化道出血的预防及护理:消化道出血是脑出血常见并发症之一,主要由于边缘系统、脑干、丘脑下部损伤所致,约25%左右的病人发生胃肠道应激性溃疡,一般发生于脑出血后5~7天甚至更长时间,出现呕吐咖啡色液体或便血症状。护士应密切观察有无消化道出血先兆,密切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尿量和血压的变化,对意识障碍的患者应给予留置胃管,维持有效的胃肠减压,观察有无呛咳、呃逆及呕吐物的颜色[3]、排便次数、性质、量,有无黑便排出,出血伴剧烈呕吐者应禁食,少量出血无呕吐者可进温凉、清淡的流质。
2.2 康复期的护理
2.2.1 急性期持续时间一般为1~2周,此期患者多为卧床,昏迷病人除一般基础护理及神经专科护理(如意识、口腔、皮肤、呼吸道、饮食、大小便等)之外,应尽早开始康复护理,通过床上被动活动肢体、正确摆放,让肢体处于良姿位[4]等促进偏瘫肢体的肌张力恢复和主动运动的出现,同时每日定时翻身,防止压疮的发生。清醒病人应主动翻身,进行桥式运动。
2.2.2恢复期的康复护理 此期通常在病后3~4周,此时主要的目标是促进分离运动出现,加强瘫痪肢体的主动活动,并与日常生活活动相结合,从抗痉挛训练开始,逐步过渡到坐位及坐位平衡活动训练、下肢功能训练、床边站立训练直至行走训练。康复应尽早进行,循序渐进,重视患者的积极参与,强调全面康复及康复的持续性。
2.2.3心理护理 脑出血患者不管是急性期还是恢复期,心理护理应始终贯穿其中。脑卒中后心理障碍主要为抑郁症,因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差,加上肢体功能障碍,易产生焦虑、恐惧、被动依赖、孤独感、自卑等心理变化。针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障碍,心理护理应该有的放矢的进行。满足患者了解自身疾病的需要,避免环境因素不良引起的孤独感。在做好心理护理的同时要注意消除不良环境因素对患者的影响,保持环境安静、卫生、通风、整洁、舒适。避免患者对疾病的过分关注,重视患者情感需要,消除顾虑,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2.2.4 饮食护理 饮食宜以清淡、高蛋白质、高纤维素、低脂、低盐、低胆固醇为主,每日盐应低于5g, 限酒,合理膳食,增加钙的摄入,蛋白质以及饱和脂肪酸比值要恰当,针对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饮食方式。
2.2.5采用呼唤式护理:对脑出血昏迷病人可采取呼唤式护理以促使病人早日清醒。其机理是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损伤后产生一系列的变异和适应过程,呼唤可调整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重建神经功能网络。重复无数次的呼唤作为一种神经元的有效刺激,给病人提供一种编码的输入信息,激活本体的反射机制差异,利用其自身的声纳、语言重要条件作为听觉诱导,从而刺激听神经。听觉刺激对昏迷病人大脑皮质活动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刺激听神经可使脑内多数区域血流量增加,从而改善临床症状,促使患者清醒,提高复苏的成功率和降低死亡率。护士在治疗和护理病人时都要呼唤病人的姓名,并指导家属经常呼唤病人,播放一些病人喜欢的乐曲。
3 体会
高血压脑出血是常见病、多发病,其预后取决于出血部位、出血量以及是否发生并发症。轻型病例治疗后可明显好转,甚至恢复工作;中致大量的脑出血致残率和致死率高,发病后一个月内死亡率为30%~35%。全面、精心的护理能有效地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及时有效的护理可直接影响患者恢复的程度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只有全面掌握了疾病的特点,灵活运用临床护理经验,落实各项护理措施,才能有效地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缩短疗程,减少、减轻脑出血的后遗症,真正体现出“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的价值,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生活自理和劳动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尤黎明,吴瑛. 内科护理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22.
[2] 熊艳丽.脑出血急性期的护理干预.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3(17):50-51.
篇7
【关键词】 一氧化碳中毒;高压氧治疗;疗效
一氧化碳中毒(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co-p)是一种常见疾病,可导致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损害为主的多脏器功能损害,重者甚至死亡。其中约有10%-30%的中、重度患者在经历数天或数周、甚至数月的“假愈期”后出现迟发性脑病,如果不能给予有效的治疗,将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20世纪60年代以来,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作为一种治疗手段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出现过意识障碍的患者。我院自应用HBO治疗co-p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2008年11月至2011年2月我科治疗的124例co-p患者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24例患者均为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2月急诊科和病房收治的病人,男85例(68.5%),女39例(31.5%);年龄6个月-78岁,平均28.3±7.1岁。其中,使用燃气做饭或热水器洗澡引起co-p患者118例,木炭烤火6例。75例有昏迷病史。
1.2 治疗方法
1.2.1 常规治疗 持续高流量吸氧、降颅压、保护脑细胞等治疗。
1.2.2 HBO治疗 HBO治疗是在超过一个大气压的环境中呼吸纯氧气的治疗方法。采用柳州力风3.2Y型医用高压氧舱,治疗压力2.0绝对大气压(atmosphere absolute,ATA),吸纯氧40min×2,中间吸舱内空气10min,前3天2次/d,余1次/d,10次为1疗程。
1.3 疗效判定标准 患者co-p后1个星期、1个月、3个月进行随访,以3个月随访结果作为疗效的判断,①治愈:意识清楚,全部症状及体征消失,智能和体力恢复正常。②显效:意识清楚,主要症状及体征消失,生活基本自理。③好转:意识清楚,症状及体征部分改善,但生活不能自理。④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
1.4 统计方法 数据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结果以(χ±s)表示,计数资料做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HBO治疗co-p的疗效 HBO治疗124例co-p患者,经过治疗后3个月的随访,结果治愈112例(90.3%),显效6例(4.8%),好转5例(4.0%)。总有效率为99.2%(123/172),无效率为0.8%(1/124),详见表1和图1。
2.2 副作用 在HBO124例患者,共治疗1360次,有9例病人加压时诉耳部不适,经使用呋麻滴鼻液,继续调压后仍能继续治疗,出舱后无不适,无副鼻窦损伤,没有氧中毒、肺气压伤等情况发生。
3 讨论
3.1 HBO综合治疗co-p的总体疗效 一氧化碳(carbon,co)是无色、无味、无臭、无刺激性,看不到摸不着,从感官上难以鉴别的气体。即使空气中存在大量的co时也不容易被人们察觉[1]。吸入过多的一氧化碳(carbon,co)可引起的全身性的中毒性疾病即co-p。部分患者co-p后留有认知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可在co-p后或经过一段时间的假愈期后出现,一般持续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2],其中25%-50%患者曾有昏迷病史[2-3],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HBO可快速排出体内co,提高治愈率,本研究发现HBO综合药物治疗后获得了较好的效果,总有效率为98.4%,124例患者有9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迟发性脑病,7例昏迷10h以上的患者,8例为年龄大于50岁。1例无效患者是co-p经心肺复苏后,恢复自主心率但无自主呼吸,在舱内使用呼吸机救治的病人,治疗10次后病情无明显改善,家属放弃治疗。
3.2 HBO综合治疗co-p的机制 co-p后能否迅速有效纠正机体缺氧,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co-p患者治疗上尽早恢复脑组织缺氧显得十分重要。其机制主要为以下几点:①HBO可使碳氧血红蛋白(carboxyhemoglobin,COHb)快速解离,促进CO排除。CO进入体内后,可以在血管内、外与多种不同的糖、脂肪、蛋白质形成不同形式的结合,CO在体内停留的时间越长,从血管内到血管外,到组织细胞结合的量就越多。因此,CO排出的越快,体内停留的时间越短,掺入代谢的量就越少,预后越好;②增加机体的血氧含量,迅速纠正组织缺氧。足够多的O2立即使血浆处于O2饱和状态,尽管COHb水平较高也可以维持病人存活和纠正组织缺O2;③HBO治疗能提高血氧分压,加大血氧弥散距离,使受损伤脑组织可利用的氧增加,有氧代谢增强,对解决脑水肿条件下的组织缺氧是临床其他方法难以比拟的;④HBO还有助于驱使CO和与其结合的分子分离,并使其恢复功能。还可阻止血中CO向组织的进一步扩散。
3.3 HBO治疗的安全性 HBO治疗存在引起氧中毒,鼻窦、中耳或肺的气压伤,幽闭恐惧症等并发症的风险,在本研究中,HBO治疗124例患者,共治疗1360次,有9例病人加压时诉耳部不适,经使用呋麻滴鼻液,继续调压后仍能继续治疗,出舱后无不适,无副鼻窦损伤,没有氧中毒、肺气压伤等情况发生我们的研究表明,HBO治疗co-p是一种非常安全的方法。
总之,HBO治疗是一种有效、安全、简便的治疗方法,越早开始HBO治疗效果越好。
参考文献
[1] 岳庆梅.一氧化碳中毒的急救与预防[J].中外医学杂志,2011,9(9):54.
篇8
关键词:急性脑血管;病情分析;急救原则
【中图分类号】R6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1-0024-01
急性脑血管病是一组突然起病的局灶性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短暂或持久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严重者可以出现意识障碍。主要包括脑卒中(stroke)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卒中是一组持久的局灶性脑血液循环障碍综合征,也称为脑血管意外。主要分为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缺血性卒中包括各种类型的脑梗死,如血栓形成性脑梗死、栓塞性脑梗死、分水岭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则是一种短暂性脑血液循环障碍综合征,以往这种"短暂性"被定义为临床症状持续时间不超过24小时。近年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1小时概念"受到广泛支持,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症状持续时间不应超过1小时,超过1小时者应归属于脑梗死。下面将神经性急性脑血管病的临床分析汇报如下。
1急性脑血管病共同的临床特点
(1)患病前常有血管病变的病因或危险因素。
(2)急性起病。(3)临床主要表现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的症状及体征。(4)可有意识障碍或抽搐。(5) 常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
2急性脑血管病的急救原则
时间就是大脑,医务人员应该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对急性脑血管病病人的诊断和急救。各医院应当制定脑卒中救治的计划和措施,包括有关科室医师、急诊和救护车系统之间的协调与协作。有条件的医院应建立脑卒中绿色通道。
2.1病人的运送:
保持生命体征稳定,尽早送至医院。急性脑血管病一旦发生应尽快直接平稳送往急诊室或拨打急救电话由救护车运送。应送至有急救条件的医院及时诊治,最好送至有神经专科医师的综合性医院或脑血管病专科医院。
2.2现场及救护车上的处理和急救:
救护人员到达现场后应立即采集有关病史并进行简要评估。关于发病时间的信息尤其重要,因关系到急诊治疗方法(如溶栓)的选择。立即对病人进行初步急救及相关处理:
(1)监测和维持生命体征,必要时吸氧、建立静脉通道及心电监护。
(2)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假牙者应设法取出,必要时吸痰、清除口腔呕吐物或分泌物。
(3)昏迷病人应侧卧,转运途中注意车速平稳,保护病人头部免受振动。
(4)进行必要的对症处理,如高颅压、血压过高或过低、抽搐等的处理。
2.3病人入院后应尽快明确诊断:
病人入院后应尽快完成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尽快明确诊断,以免延误治疗时间。
①采集病史: 病史是诊断的重要依据。典型病人表现为突然发病、迅速进展的脑部受损的症状,如意识障碍、言语障碍、肢体运动障碍。
②神经系统检查:重点是发现脑部受损的体征,如偏瘫、失语、意识障碍、颅内高压、脑膜刺激征等。同时应排除其他系统疾病。
③辅助检查:除非有其他原因不能检查或病人条件不允许搬动,所有病人都应尽快进行头部影像学(CT/MRI)检查,观察有无脑梗死、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完成血常规、生化和凝血功能等化验检查。
④定位诊断:根据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及体征推测病灶的部位,并分析责任血管。
⑤定性诊断:根据起病方式、临床表现、结合必要的影像学检查,确定病变是出血性还是缺血性。
⑥鉴别诊断:注意排除脑外伤、中毒、癫痫后状态、瘤卒中、高血压脑病、低血糖昏迷、高血糖昏迷、脑部炎症,以及躯体重要脏器功能严重障碍引起的脑部病变。
3病因及危险因素
高血压病是脑出血最常见的病因,也是其首要危险因素。高血压人群脑出血发病率明显高于非高血压人群,在高血压人群中血压控制情况与发病率也明显相关。其他病因包括脑动静脉畸形、动脉瘤、血液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和镰刀红细胞贫血等)、梗死后出血、淀粉样脑血管病(c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y,CAA)、Moyamoya病、脑动脉炎、抗凝或溶栓治疗、瘤卒中等。接受抗凝治疗的病人脑出血危险性明显增加,口服华法林可使脑出血发病率增加8倍以上,如果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增加到2.5~4.5,脑出血危险性可以增加7~1l倍。目前尚无证据显示小剂量阿司匹林(75~150 mg/d)可以增加脑出血的发病率。
4病理
脑动脉壁较薄弱,缺乏中层和外膜组织,而且无外弹力层。长期高血压使小动脉发生玻璃样变及纤维素性坏死,血压骤升时血管壁易破裂出血。另外,血管壁在血流冲击下会导致微动脉瘤形成;当血压剧烈波动时,微动脉瘤破裂导致脑出血。
脑出血后血液首先在局部聚集形成血肿,产生占位效应,使脑组织受压移位,导致局灶性脑功能障碍。严重的占位效应可导致脑疝形成,如大脑镰疝、颞叶钩回疝、中心疝及枕骨大孔疝等。脑疝是导致病人死亡的直接原因。如果出血量较大,尤其当血肿靠近脑室或脑表面时血液可破入脑室系统或蛛网膜下腔,导致继发性脑室出血或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有实验研究发现血肿周围组织内存在"管涌现象",即血肿可以沿血管周围间隙(Vertue-Robin间隙)或神经纤维周围间隙向周围渗漏,从而在血肿未发生破裂的情况下,导致继发性脑室出血或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甚至出现远隔部位血肿。"管涌现象"的存在使血肿内毒性物质的作用范围明显扩大。由于血管周围间隙是脑组织内淋巴引流最重要的通道,血肿内的血液进入血管周围间隙并凝固后会阻塞血管周围间隙,造成局部脑组织内淋巴液回流受阻,引起局部脑组织的"淋巴滞留性脑水肿"。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亚硝酸盐 中毒 急救 护理
亚硝酸盐是一种氧化剂,当摄入量达0.2~0.5g时即可引起中毒。亚硝酸盐中毒又称肠源性青紫症、紫绀症、乌嘴病。亚硝酸盐自肠道吸收后,可使正常的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失去携氧能力的高铁血红蛋白,同时阻止正常血红蛋白释放氧,导致低氧血症,造成各组织缺氧,还可使血管平滑肌松弛,引起血压下降。
1 临床资料
4例中毒患者是一家人进餐,食用熟食后0.5~1小时相继出现症状,病情轻重不一,男1例,女3例,发病年龄在18~49岁,均意识清楚。其中轻度中毒1例,中度中毒1例,重度中毒2例。经力抢救全部治愈,48小时出院。
2 方法
2.1监测生命体征 根据患者病情及收集到的资料做好评估,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各种抢救措施同时、快速、有序进行,争取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2.2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窒息 置患者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有利于分泌物及时排出,并及时清除口、鼻腔内分泌物,预防呕吐物、呼吸道分泌物过多导致吸入性窒息。
2.3促进毒物排泄,减少毒物的吸收 催吐、洗胃。对意识清楚能合作的病员采取口服催吐、洗胃;对不合作、昏迷病员采取电动洗胃。洗胃液一般采用温开水,成人10L—20L,洗至水清凉,无食物残渣。洗胃温度一般为30℃—40℃,温度过高会加速毒物的吸收加重中毒,温度过低会刺激病人胃肠道引起恶心、寒战及血管反应等症状。洗胃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有无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等情况,并注意洗出液的性状,如有血性液洗出,应考虑胃粘膜损伤的可能,洗胃后给予牛奶250ml灌入。洗胃毕由胃管内注入20%甘露醇250~500ml导泻,减少肠道内遗留毒物及从肠肝循环排入毒素的吸收。
2.4氧疗 对轻、中、重度食物中毒的患者,均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5~8L/min。可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组织细胞的缺氧症状。
2.5及时应用特效解毒药物 轻者可用高渗葡萄糖液加维生素C缓慢静滴,一般以50%葡萄糖液60~100ml加维生素C0.5~1g静注,或以10%葡萄糖液500~1000ml加维生素C2~4g静滴。重症病人可用1%亚甲蓝1~2mg/kg(成人每次5~10mg),以25%~50%葡萄糖液40~60ml稀释后,于5~10分钟内缓慢静注[1]。必要时1~2小时可用上述液同量或半量重复注射一次。经上述处理后,发绀仍明显者,可输新鲜血液300~500ml或用换血疗法。
2.6密切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的变化 防止并发症,尤其注意血压的变化。若有血压下降倾向时取平卧位,抬高下肢,促进血液回流。
2.7严密观察用药后皮肤、黏膜、口唇、指(趾)甲颜色变化 亚甲蓝是抢救亚硝酸盐中毒病人的特效解毒剂,在静脉注射时要求速度缓慢。美蓝是一种氧化还原剂,小量应用(每次1~2mg/kg)可作为催化的中介电子受体,使高铁血红蛋白还原成血红蛋白;应用较大剂量(每次5~10mg/kg)静脉注射时,则起氧化作用,可使血红蛋白氧化成为高铁血红蛋白致病情加重[2]。同时做好心电监护,仔细察心率、心律变化,以便及早发现心脏损害及时进行处理。
2.8鼓励患者多饮水,有利于毒物排出。
3 体会
3.1亚硝酸盐食物中毒一般在食用后0.5~3小时内发病,最早、最典型的症状为皮肤、口唇、指(趾)甲的青紫。轻度中毒者经休息,大量饮水,大剂量维生素C输液后可自行恢复。中、重度者应给予温开水洗胃,导泻,高流量吸氧,小剂量1%亚甲蓝溶液缓慢输入。经上述处理后仍有明显紫绀患者可适量输新鲜血液进一步改善临床症状。若出现休克、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惊厥等并发症时,应根据病情需要及时给予对症处理。必须注意:即使病人症状较轻,亦应休息治疗,并密切观察,以防病人病情突然恶化。在整个用药过程中应避免使用碱性药物。
3.2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高流量吸氧。在抢救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及时清除呼吸道中的分泌物。
3.3患者及家属对突然发生的意外情况常不能正确应对,因此,在抢救的同时,应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思想工作。医护人员应主动热情地给予患者心理支持、耐心疏导,向其家属解释毒物的理化性质和解毒措施,解除其思想负担,消除不良情绪,使其能积极配合抢救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参 考 文 献
篇10
家庭急救措施一. 猫狗咬伤的急救措施
秋天,天气凉爽,但人们的着装依然是比较单薄。如果,被猫、狗咬伤后,应立即进行伤口处理。因为,猫、狗的唾液里有狂犬病毒,被咬伤的人,有患上狂犬病的可能性。目前,狂犬病治疗无特效药物,死亡率高达100%。
急救步骤
① 如果伤口流血,流血不多的情况下,不急于止血。因为,流出的血液可以将残留在伤口的猫狗的唾液一并带走。对于渗血的伤口,尽量从近心端(伤口离心脏近的位置)挤压伤口出血,利于排除残留的唾液。
② 用肥皂水或者等渗盐水反复冲洗,用干纱布或干净布料蘸干伤口。再用70%酒精或碘酒消毒伤口和周围的皮肤。如果现场找不到酒精或碘酒,可以用白酒替代。伤口较深,更应反复冲洗,消毒,还需用3%过氧化氢(双氧水)冲洗,必要的情况,扩大伤口,不缝合,利于引流。伤口处理后,尽快到医院或卫生防疫站注射狂犬疫苗。
家庭急救措施二. 烧伤的急救方法
烧伤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是常见的损伤。由热力所引起的组织损伤都称为烧伤。如火焰、热液体、热蒸汽、热金属等,也包括电烧伤和化学烧伤。根据烧伤的深度,我们可以分为一度烧伤(Ⅰ°);浅二度烧伤(浅Ⅱ°);深二度烧伤(深Ⅱ°);三度烧伤(Ⅲ°)
一度烧伤(Ⅰ°)表现为烧伤表面红斑状,干燥,烧灼感。3~7天可痊愈,短期内有色素沉着。
浅二度烧伤(浅Ⅱ°)烧伤处红肿,大小不等的水疱,水疱内含淡黄色液体,疼痛明显。如果水疱剥脱,创面红润,潮湿。1~2周内愈合,一般不留疤痕,多数有色素沉着。
深二度烧伤(深Ⅱ°)烧伤处有水疱但皮厚,去疱皮后,创面微湿,红白相间,疼痛较迟钝。3~4周愈合,常留有疤痕。
三度烧伤(Ⅲ°)烧伤面无水疱,呈蜡白或焦黄色,甚至焦黑色,疼痛消失。需要植皮才能愈合。
通常把一度烧伤(Ⅰ°)和浅二度烧伤(浅Ⅱ°)称为浅烧伤。深二度烧伤(深Ⅱ°)和三度烧伤(Ⅲ°)称为深度烧伤。
另一种特殊类型的烧伤是呼吸道烧伤,临床上称为吸入吸入性烧伤,由于燃烧时烟雾含有大量有毒物质,吸入肺部,引起肺部腐蚀和全身中毒。在火灾现场,由于人们紧张,恐惧,呼喊奔走,吸入过多的有害物质,导致死于吸入性窒息的多于烧伤。
现场急救:
① 迅速离开热源如果是火焰,伤者尽快灭火,脱去燃烧的衣物,就地翻滚,如果附近有水源,用水灭火更佳。也可以用非易燃物质(棉被、毛毯)水湿覆盖,隔绝灭火。切忌奔跑呼喊,以免蔓延火势,烧伤头面部、呼吸道的损伤。也不可用双手扑打,避免烧伤。热液浸渍的衣裤或者热液直接烫伤身体露出的部位,立即用剪刀将衣裤剪开,用水反复冲洗,将余热带走。忌强行撕拉, 将水疱撕破,增加感染的机会。
② 保护受伤部位 在受伤现场,尽量让受伤创面不再受污染和损伤。用干净的纱布和布料覆盖上面或简单的包扎,立即送到附近的医院,切忌在伤面上涂抹任何有颜色的药物,不利于医生对烧伤深度的判断。
③ 保持呼吸道通畅火焰烧伤常伴有呼吸道受烟雾、热力等损伤,特别注意保护呼吸道通畅。有呼吸道阻塞者,应及时气管切开。
④ A。如果伤势过重,应送往最近的医院,避免长途搬运,增加病情。待病情好转后,在医护人员和医疗设备的陪护下,再转入较大的医院。
B.烧伤的患者,一般都有口渴的症状,可给与少量的淡盐水,不可给清水饮用,增加后期的休克症状。如有极度口渴的现象,提示可能有休克的发生。
C.安慰鼓励受伤者,有利于病情稳定和恢复。
家庭急救措施三. 食物中毒的急救
食物中毒多发生在夏秋季,多因细菌污染食物而引起的一种以急性胃肠炎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多是集体发病。最常见的是细菌型食物中毒,另外还有病毒型,动物型和植物型食物中毒。不同类型的食物中毒表现各不相同,但有其共同表现
① 有食用被污染的食物的病史。
② 大多数人以胃肠道的表现为首发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③ 也有部分患者以神经系统为首发症状,多见于儿童。起病急、症状重、精神差、嗜睡、昏迷、抽搐、体温高,严重者有休克发生。由于多数病例发生在家中、集体单位或学校内,发病急,如果不能及时救治,会危及病人的生命。
急救方法:
1. 立即呼叫救护车赶往现场。
2. 在等待救护车期间,如果病人没有呕吐和腹泻的情况下,让患者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然后把手指伸进咽部催吐,以减少毒素的吸收。
3. 出现呕吐和腹泻者,暂不用止吐和止泻药物,让其污染的食物排出体内,减少毒素的吸收。
4. 如有呕吐和腹泻严重者,出现脱水现象,极易发生休克。最好让患者饮用淡盐水,增加血容量,防止休克的发生。对于已经发生昏迷的患者,不要强行饮水,以免发生窒息。
5. 由于肠道蠕动增加、肠道痉挛,患者发生腹痛,尽量避免服用止痛药,掩盖病情,不利于医生诊断。
6. 注意留取患者的呕吐物和排泄物,有帮助医生对其病原的诊断和治疗。
家庭急救措施四. 气管异物的急救
任何物品进入气管内均称为气管异物,常为幼儿、顽童在进食时间打闹、哭笑,戏弄,不留神异物随吸气而进入气管、支气管,多见于瓜子、花生仁、玉米、豆类,饭渣吸入气管。成人很少见。昏迷病人有时将呕吐物误吸入气管。也有拔牙时误将牙齿吸入气管者。这种情况非常危险,有时瞬间就会夺去幼儿生命,应立即做出判断,在送往医院的路上,进行抢救。
判断
异物吸入气管,致使气管受到刺激,突然出现剧烈呛咳,异物堵塞气管时可有呛咳、弊喘、唇青紫,声嘶、面色苍白或青紫、以及异物阻塞声门时有呼吸困难、三凹征阳性、出冷汗、烦躁不安、失音,甚至窒息等。异物堵塞一侧支气管时,出现咳、喘、弊,呼吸快而困难。
现场急救
1。首先清除鼻内和口腔内的呕吐物或食物残渣。
2。让患儿俯卧在抢救者两腿间,头低脚高,然后用手掌用力在患儿两肩胛间脊柱上拍打,令其咳嗽呕吐出来。若不见效,把患儿翻成仰卧,背贴抢救者腿上,然后抢救者用食指和中指用力向上向后挤压上腹部,压后放松反复进行,以助异物排出。
预防
1。幼儿、儿童,口腔内含有食物时,禁止戏闹、哭笑等,加强对孩子的管护与教育。
2。三岁以下孩子不吃瓜子、玉米、花生等物
看过“家庭急救措施”的人还看了:
1.高血压家庭急救措施
2.家庭急救常识有哪些 家庭急救要注意什么
3.家庭急救有哪些常识 家庭急救小知识
4.家庭急救与护理知识
5.家庭发生火灾急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