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应试教育范文

时间:2023-10-24 18:01: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美术应试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美术应试教育

篇1

论文关键词:应试教育 高校美术教育 现状 冲击

应试教育,通常被视为一种偏重于通过考试,以分数来衡量学生水平,以把少数人从多数人中选送进更高一级学校为目的的教学模式,与素质教育相对应。应试教育主要出现在高考、中考的一般文化科目中,这种教育以应付升学考试为主要目标,以“硬件”学科重点教、要考的内容反复教为主要手段,从挤时间,扩大“运动量”上找出路;以反复灌输为方法,根据考试分数定质量,以“质量”高低论奖赏。根据这种管理方式和体系实施,尽管苦了学生,但可能升学率会暂时上升。这一教学上的短期行为反馈给社会、家长和学生,又使这套管理方式和教学体系得以强化。但在以落实素质教育为己任的艺术类教育中,似乎少见。

时下,随着扩招以及经济发展下艺术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老牌艺术院校竟相致力于自身原有学科的重新分化与整合,以求新的扩充与发展机遇。高师院校更是力求办学效益的提高,部分学校对美术专业特别青睐,以致大量的美术专业点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不少长期将美术视为“游艺”或“准学科”而对之不屑一顾的综合性大学,也将建构美术专业作为扩大规模、完善学科结构的新思路。美术考生成为当下高考大军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全国几所美术院校“分割天下”的局面已不复存在,众多考生同挤独桥的现象已成为历史。应试美术教育至此应运而生,并在美术考前教育中起到举足轻重的影响。

在美术专业高考人数纪录不断被刷新的同时,少则几千,多则数十万考卷带来的巨大经济收益和“看上去很美”的繁荣场景似乎总能让招生院校深感欣喜。在高考大军的不断冲刺下,虽近几年学龄青年总人数有下滑之势,高考大军在数量上已不及往年,但美术类考生却没有减少。从最初一个省就那么几千人报考美术到今天的几万、十数万之众,应该说挑选到的考生质量不会太差。然而事实却总是出人意料。学生面对激烈的高考竞争,合理的升学诉求我们当能理解,画室投机的市场运作机制能在多年的美术高考博弈中获得可观的经济收益我们也无可厚非,但学生质量下滑却成了美术专业招生单位不得不面对的新课题。大学课程的一再调整,教学大纲的多次修订,从另一个侧面验证了大学美术教育也在不断地适应应试美术带来的巨大冲击。这种调整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一、传统发展型

这种院校一般开设美术系科较早,在美术教育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独有特色,在同类专业中形成了较好的声誉及地位,在招生及学生培养中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可以轻易立于不败之地。这类院校一般招生人数不多,受扩招的影响也往往较小。对生源质量要求较高,高考应试题目难度较大,简单的应试教育培训办法不可能轻易取得成功。因为这类学校师资力量在全国艺术院校中名列前茅,师生比在一定程度上受扩招影响不大。这类院校的授课类型一般有两种:一为画室制。画室导师制对于落实教师责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系统性、群体性及主观能动性有良好的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能保证教学质量。学生入校之初就能有一个相对清晰的目标,大学4年甚至研究生阶段都能朝着目标不断发展。二为两段式教学模式。这类院校在美术教育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除中国传统书画专业等几个少数专业大一学生不分专业方向外,其余专业全部送由基础部统一管理教学,一年、一年半或者两年不等。基础课程结束以后再由其原来所在的学院、工作室“领回”,继续该生在专业领域的深造。较之以前的学生进校就分专业不同,现在各大学、美术学院都加大了对基础部的投入,80%的美术院系都设立了基础部。很多基本功扎实、业务能力强的教师都投入到基础教学的一线,力求通过不断努力提高学生的基础修为,将学生的专业基本功夯实,以便于后一阶段划分具体专业的教学工作的开展。

二、操作应用型

随着设计类专业的发展,社会对设计人才和操作应用性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其地位在现代美术教育中越发显现。所以,培养美术专业学子的设计能力和操作应用能力成了当代大学美术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院校一般为一些工科院校或综合性大学,它们受传统学院派美术教育影响较小,可以在当代艺术教育中创建其新的教学模式及价值体系,扩招和新的应试机制给这些院校带来了发展机遇。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这些院校的美术课程设置早已走出了传统简单的制图模式,部分重点院校其专业性相比专业院校也毫不逊色,而工科院校在美术社会功能中实际应用的优势却是传统专业院校所不具备的。这类院校往往借助学校在工科上的优势,结合学生基本的审美能力以及素描色彩表现能力,通过美术欣赏、鉴赏以及电脑、机械制图甚至物理、数学等课程的辅助,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动手能力和艺术认知水平,将教学与社会应用实际相结合,力求在应用技能的培养中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结合美术教育社会化、功能化,在教学中做出相应的能动性调整,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三、内涵发展型

业界当下对美术专业的基本功有一种新的看法。所谓基础,至少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人文素养;二是造型能力;三是创造力。这种新的看法恰好给一些美术专业新招生院校带来了发展机遇。这类院校的美术专业起步稍晚于传统美术院校,虽然在操作应用上缺乏理工科院校的有利条件,但具备其他学校不具备的人文社会环境。可以利用文科院校在社会科学上的优点,充分发掘美术学科的发展潜能。其教学计划不会对学生有明显的专业划分,没有国画、油画、版画之说,轻技能而重理论修养,尽最大可能地在满足教学大纲课程设置的同时提高学生专业修养。走出了技术至上的误区,脱离了传统美术教育,更具职业技术教育的性质,努力落实其具有审美文化教育特征的效能。这类院校认为,当下的美术教育已经出现了一种不好的教育趋势,即重视教育、轻视育人;重技术传授,轻理论研究和人文精神认知;重传授和接受知识,轻综合能力培养。所以,这些院校力求能开拓出一种新型的美术教育模式,以适应美术发展新的需要。开设课程一般分为:美术教育课程、教育哲学课程、教育心理学课程、教育社会学课程、教学研究课程、美术史理论课程、教育实践课程、美学理论、前沿知识课程等。这种教育模式和操作应用性有很大区别,更看重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及专业理论修为,在培养学生专业技法的同时往往更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对近现代绘画艺术、设计理念及当下艺术思潮予以重点把握。在具体美术作品的创作与分析中,怎么画、绘画媒材的选择上已不再重要,而是将关注的焦点落实到画什么,和探求画面背后更深层次的文化和社会语境之中。

四、投机取巧型

美术考生的庞大数量,使一些院校看到了其中的巨大商机,蜂拥而上的专业设置,必然带来招生规模急剧扩大,以至出现不少地方招生人数与报考人数持平的状况。择优选才的原则面对这种状况苍白无力。因而不仅多少年来美术专业的文化录取分数在低水平上徘徊,而且生源的专业素质也呈下降趋势。如某大学的独立二级学院,在生源好的前几年,美术专业一年招生人数就达1000人之多。而在最近生源因受艺术专业就业率以及生源人数减少等影响,招生人数急剧下滑。这种完全为经济效益而招生的行为,不但成为教育弊病发展的温床,也成了我们今天看待艺考冷热程度的晴雨表。更有甚者,有的学校本身并不具备单独设立美术专业的实力,却因为特定的环境成为受益者,在不具备培养人才条件的情况下,唯有实行新的变革以适应社会、考生及家长的求学期盼,引进一些看似时髦、前卫的西方现代艺术理念并树立起自认为新的审美和评判标准,披上“85思潮”“新生代”的外衣,克隆着一个又一个美术“神话”。笔者认为,无论课程怎么调整,只要是利于学生成长,培养学生艺术修养和操作技能的课程,一些创新和尝试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反映了学校对美术教育的能动或被动作用,也为当下美术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努力。然而,在所谓新的、世界的、前卫的艺术理念指导下,这类院校在学生进校后,往往不按常规教育行事,其借鉴的是所谓的西方美术教育内容,认为基本功完全不重要——这是专业院校做的事,他们要做的是与国际接轨,而随改革开放涌入的西方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成为其专业设置和教学的“救世主”。教学中的“因人设课”“随机应变”更是屡见不鲜。至于作为学科教育中应有的合理的课程结构、完善的教学内容,就更是无暇顾及了。开设课程类别五花八门、名目繁多且诞生众多的新名词,什么笔墨实验、综合媒介……不断变化的新颖名目成为其教学大纲最大的噱头,其实仔细研究后发现不过是新瓶装旧酒。而学生在缺乏明辨是非能力的情况下,往往会被这花样百出的新名称搞得迷失自我,成为这些“新模式”的失败试验品。当然,这类院校在美术不断发展中也必将慢慢淡出历史舞台,但其消极影响却不是短期能消解掉的。

篇2

初中美术课是义务教育的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美术教学,向学生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培养良好的品德、意志,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都是十分有益的。科学实验也已证明,学习美术能使右半脑得到锻炼,这对于促进人的智力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受到良好美术教育的学生,观察事物就比较敏锐、细致、准确、完整,对形状的区别、明暗的判断、空间的理解、色彩的分辨能力都较高。它对从事社会职业,比如工业、农业、教育、军事和科学研究等都有极大的好处,对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挖掘人类的潜力都具有深远的意义。但长期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都是实行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美术教育的重要性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为了改变这种状态,除有关部门切实抓好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外,美术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方法上也要积极进行改革,努力探索美术教学的新路子,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实施愉快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教学情景

美术是视觉艺术,需要通过视觉来获取信息,这就必须强化直观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常常使教学陷于枯燥乏味,如将现代化的电化教学手段引入美术课堂,使教学媒体多样化,就可以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来参与感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实施愉快教学,增强教学效果。例如,上《图案基础――写生变化》一课,在讲解“变化”的几种方法过程中,我同时在投影上用彩笔画出简化的鱼、兔子,几何化的松鼠、青蛙,夸张的小猪、梅花等,这些简练的图案激发起学生的极大兴趣。每画完一个图案,学生们就不由自主地说出“松鼠!”“青蛙!”“小猪!”等等,课堂上充满了欢乐的气氛。讲添加法时,在鱼身上添加莲花,在梅花上添加喜鹊,再问学生有什么寓意?学生经过思考,可回答出“连年有余”“喜

上眉梢”的寓意。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不但掌握了“变化”的几种方法,而且使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及创造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重视导课和结课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上《色彩与感情》一课时,我从日本著名影星山口百惠因穿衣服的颜色而左右她一天情绪的几个生动例子导入,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为新课的展开作好了辅垫。

又比如上《水彩风景画――桂林山水》一课,先问学生是否游览过漓江?游览漓江有什么感受?然后放《桂林山水》的风光录像片,让学生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到祖国的大好河山的壮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真挚情感!

另外,一堂完美的课,不仅开始要引人入胜,而且结尾也要精彩,余味无穷,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回忆,激起对下一次课的强烈欲望,使学生感到“言已尽而意无穷”。

篇3

目前的基础美术教育已经有了相当大的改观,包括教育新理念的普及、教师素质的提升、硬件设施的配套等,还涌现出了诸多优秀的能代表新一轮课程改革成果的案例。但不可否认的是,即便教育相对发达的地区,美术教育也往往游离于轰轰烈烈的课改大潮之外,处于边缘地位。在这种背景下,师范美术毕业生如何真正成为贯彻课改精神的中坚力量,甚至成长为教育变革的核心动力,这对高师美术教育提出了迫切要求和更高挑战。

笔者认为,面对基础教育课改,高师美术教育应保持一种贴近、融合、引领的姿态。贴近,是保持对基础美术教育的关注,了解课改的目标、内容、形式和发展趋势;融合,是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教师教育方案,把基础教育美术课改的理念和细节融入教师职前教育;引领,并非居高临下,而是通过美术教师执行力和创新力的培养,拉动基础教育的改革步伐。

正如《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所说,“美术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美术学科的专业特性,包括形象性、实践性、创造性等,决定其在素质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基础美术教育的中心价值所在。审美素养应成为高师美术教育的重中之重。落实到具体的措施,建议从如下方面入手:

调整专业课程结构,以审美素养为中心。审美素养是一种具有宽泛内涵的综合能力,对于中小学美术教师来说,所需的专业知识包括美术基础理论、美术史、美术技法理论、美术表现技法等。目前较普遍的现象是,美术教师在技法演示与指导方面游刃有余,但在理论表述与欣赏教学时往往感到力不从心。这也反映出我国当下美术师范教育存在的问题,即过于专注技能训练而忽略了其他理论基础和能力的培养。

基础美术教育不同于专业美术教育,具有多样化和综合化的特点。根据目前中小学美术课程的模块设置,建议高师美术教育的专业课程以一专多能为目标,注重课程的多元化和针对性,强化书法教学,补充手工制作、现代媒体艺术等相关课程,让学生尽可能地接触到所有类型的美术基础教育课程。尤其是要引导学生树立特色课程意识,发掘自身优势,关注具备鲜明地域特点的美术资源。

充实基础理论课程,树立审美教育全局观。美术专业需补充对课改最新进展和成果的介绍。美术教育是一个动态的系统,课改也处于不断演化的过程中。高校老师一方面要保持对时代和专业的敏感性,关注课改的实时进展,另一方面也应把最新的课改理念和成果介绍给师范生,让学生能跟进美术基础教育的发展,丰富审美经验,保持前沿的职业眼光。

此外,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扩展教育视野。开阔的眼光与心胸是美术教师创新力的必要前提。当前开放的信息环境为我们提供了有利条件,如何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外美术基础教育的最新发展状况,甚至通过慕课平台接触国内外相关课程,也是有待开拓的课题。

完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课程体系,在实践与应用中拓展审美素养。高师美术教育应增加书法课学分和学时。书法是最具中国特色的审美素养之一。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的书写水平不仅是教师重要的基本职业技能,对中小学美术教师来说,更是其专业素养的重要体现。除了常规的美术教学,美术教师往往还会承担学校的环境布置和宣传等任务,一手好字能提升美术教师的职业形象。一般高师院校虽然也会开设相应的课程,但重视程度还不够,尚不能满足目前中小学美术教育的需求。尤其是一些以书法为美育特色课程的学校和地区在这方面对师资要求颇高。因此笔者建议从大一开始将书法作为一个常设的系列课程,贯彻始终。

另外,还要注重美术科研教研能力的培养。这是师范生吸收、鉴别和创造审美文化的能力的重要体现,关系到师范生的专业和职业发展空间。现实中,科研与写作往往是美术师范生的短板,而这种能力的训练是长期系统的工程,需落实到各个学习阶段。

篇4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原本遥不可及的未来科技,一个个出现在现实生活中。近几年,虚拟现实技术渐渐被大众熟知,它是当今世界尖端科技的前沿和创新竞争的制高点,不断渗透到军事、工业、文化、民生等各个领域,将给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革命性的变化。目前虚拟现实技术在娱乐、游戏中已有应用。如将其搬进中小学的美术课堂,想必会将美术课堂变得更加立体、生动,更加有助于学生的知识学习和健康成长。

【关键词】

虚拟现实技术;中小学生美术教育

一、什么是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Reality),又称灵境技术,是一种有效模拟人在自然环境中视、听、动等行为的高级人机交互技术.它采用计算机技术生成一个逼真的虚拟环境,使置身于该环境中的人能通过各种传感交互设备,与这一虚拟环境进行相互操作,达到彼此交换更迭、融为一体的程度。用户进行位置移动时,电脑可以立即进行复杂的运算,将精确的三维世界视频传回,使用户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市场上熟知的虚拟现实游戏就是基于这一技术进行开发的,用户在游戏中体验滑雪时,因强大的视觉、听觉、触觉感受,会随着场景不断进行变化,如遇到树枝石头会进行躲闪、在加速的过程中甚至会有失重头晕的感觉等,和现实中滑雪的感受没有太大差别,一样能体验到速度和激情。

二、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

虚拟现实技术克服了教学场地的局限性,无论是听觉、视觉、触觉,逼真的感官体验,让体验者如同身临其境一般。一般来说,学习动机分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源于学习者对活动本身产生的愉悦感及满意度。虚拟现实技术可将学生带入完全逼真的教学情境,通过交互式体验,从而获取愉悦感及满意度,从而调动学生主动进行学习,激发学习动机,增加学习体验与参与度。情境学习解决了传统教学脱离真实的问题,挑战传统教学场地所带来的局限性,通过设置与生活环境类似的场景,促进学生学习。而虚拟现实技术的出现为情景学习带来技术支持,学生不出教室就可以认识世界,把学习变成一种兴趣,激发主动学习的内在积极性。北京一所小学的科普公开课上,学生就体验了虚拟现实技术带来的学习乐趣。学生们带上眼镜模拟航天员在太空所看到的场景,他们可自由地飞向太阳系中的任何一个星体,近距离观察体会每一个行星的特征。相比二维图像,虚拟现实技术所带来的沉浸式教学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更重要的是这种学习体验会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虚拟现实技术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目的除了让学生有一定的艺术常识外,更主要是给学生建立审美意识。审美意识的建立需要日积月累,它是主体对客观感性形象的美学属性的能动反映,人如果没有一个具有普适性的关于趣味的评价标准,就无法进行积极有效的精神交流和审美评价,这种有害的、低级的趣味会影响人们形成雅正、健康之审美观。单一的美术课堂传授的知识是局限片面的,想要从小培养审美能力,需要大量的信息拓宽,所以这就需要中小学美术教师在课堂上注重审美能力的培养。情景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中主动建构的,强调知识与情境之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畅想一下,将虚拟现实技术带入中小学美术课堂,学生可以更加广泛深入地了解绘画、雕塑、建筑、设计等艺术,从而培养学生具有一定审美能力。学生戴上眼镜,就仿佛置身于巴黎卢浮宫中,不用出国也能轻松感受到卢浮宫的艺术氛围,体会达•芬奇《蒙娜丽莎的微笑》的迷人与神秘。学生在虚拟现实中学习,往往伴随着角色扮演。或许学生可以扮演成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的某一个人,游走于画中,体会十二世纪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体会当时房屋、桥梁、城楼等建筑特色。新课改下美术学科教材课例丰富、形式多样,容量大,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创新,培育学生的审美意识。

四、虚拟现实技术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面临的挑战

虚拟现实虽然渐渐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但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发挥虚拟现实技术还面临一些挑战,如教育资源设计和开发技术门槛高,学科老师很难单独开发教学所需要的虚拟现实的课件,而虚拟现实资源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开发人员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理解和把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沉浸在虚拟现实之中,教师很难监控学生的学习状况,虚拟世界过多的功能和丰富的模拟场景,会干扰学习者对重要内容的吸收。虚拟现实技术虽然在美术教育中的运用为学生学习美术带来创造力与想象力,但同时需注意在技术层面与教学层面带来的新挑战。

作者:宋歌 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罗琦.基于VR技术的电子商务研究与实现[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

篇5

现代教育日新月异,多媒体信息技术日渐受到中小学各学科教师的青睐。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相结合”这一教学手段,不仅充分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而且能最大限度地完成英语教学任务。从信息技术应用在基础教育中的情况来看,在英语教学中积极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多方面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能更好地帮助英语教师备好课

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备课,在网络中搜索、整理所需的教学资料,它可以使教师的教案更具体、更灵活、更科学。例如:初中二年级英语上册第四单元,是关于利用交通工具的知识,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处理网上下载的相关交通知识、图片,并把这些内容纳入备课之中,然后呈现给学生,学生会产生极大的兴趣,他们不仅学到了书本知识,而且学到丰富的课外知识。利用信息技术备课还有一个更大的优势就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备课中出现不完善的地方,可以即时更正,如用备课本那比较呆板,无法修改,要变动时,只得重写。

二、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能更好地对英语教学的信息进行组织与管理

信息技术可以把包含不同信息的图、文、音、像等各种教学内容组成一个完美的教学课件,在教学中用到哪些内容可以随时点击、提取、播放,操作起来非常方便。如: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没有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一些场景教学无法展示,学生提不起兴趣,显得枯燥无味,不能真正理解知识,但是英语教师利用现成的软件或自己制作的课件,可以给学生展示语言场景的全过程,用这样的课件组织的教学特别有趣、生动,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三、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更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要学好英语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了,学习效果就会显著提高。如何在传授英语知识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这是许多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时常思索的问题。而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轻松地解决这个难题。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使难懂的,深奥的知识变得直观、有形、有趣、易学,因此能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起学生注意,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积极投入到每节课的学习。英语教师经常展示自己的“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相结合”课,使每一节课变成一种妙趣横生的学习活动,学生就像自己在拍电影,身临其境,寓情趣于知识教学之中。正如我们所看到的,计算机的普及应用给课堂教学创新带来了历史的飞跃。在教学中,英语教师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明朗化,使学生的学习生动而有效。

借助多媒体导入新课,也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英语老师讲究新课的导入,设计精美的课堂导语,能使学生对这堂课一见钟情,而全身心投如到课堂中来。比如教《Can you come to my party》的时候,用多媒体放映有关生日宴会的图片和音乐,学生被这些赏心悦目的画面所吸引,顿然兴致百倍,整堂课,学生都随着课件内容积极思考和勇跃回答问题,没有一个学生开小差,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能更好地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英语教师如果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就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活动。因为信息技术可提供极为丰富的信息,任学生自由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使他们的想象力无限地发挥。所以英语教师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制作课件,在这样的课件引导下,学生不仅可以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还会积极地探索问题,产生联想,提高创新思维的能力。

五、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能更好地创设交际情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篇6

【关键词】小学英语 故事教学 多媒体技术

我国目前教育事业之所以能够稳定呈向上趋势发展,主要是由现代化科技技术及信息时代革新所带来的实际贡献。根据对小学英语多年的从教经验,可以基本肯定的是,小学英语故事教学是提升小学生英语水平及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以自己的语言来讲述英语故事,虽然在教学效果上获得的收益是比较直观的。但是乏味枯燥的语言表达及讲解,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很难激发小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的。如果教学当中增加了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增加一些图片以及视频音频等较为直观的英语教学素材的话,能够更加完整完善的表达英语故事的内容,从而使小学生能够更加直观有效的感受到英语故事的内涵,充分的融入到英语课堂当中,不仅为小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同时也增加了教师教学素材的多样化。

一、动态英语的运用,体现故事真实性

从传统小学英语教学的教学成果角度出发,课堂上往往缺少真实的交互场景,英语故事的内容也是由教师口述传达,其过程乏味无趣,英语故事内容也极具片面性,学生没有办法从中体会到故事所表达的情感。长久如此,学生的学习效率明显下降,并且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模式的运用可以通过小动画、视频、图片等方式对学生展示英语故事,使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充分感受英语故事的内容,真正的做到使学生能认真用眼睛在看,认真用耳朵在听的实际教学目的。在学生感受故事内容的同时,将学生的自我意识带入到英语故事当中,使教师能够轻松的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也不必过多的口述英语故事,应尽量更多的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实际教学,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将英语的重点知识进行明确的标记。如:重点短句、重点单词及语法等。使学生充分明确本次教学的主要核心及知识重点,更有利于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也能将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一个档次。

二、多媒体课堂的互动交流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对实际教学课堂情境互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以往的小学英语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在口述完教学所使用的英语故事后,一般的情况是,进行课堂问答的模拟,可能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问答情境,又或者是教师与学生的问答情境,也有可能是教师对本节所讲的知识重点进行逐一的提问。也会为了激发学生对小学英语学习的兴趣,让某一名学生进行故事当中角色的模拟,来完成故事还原等教学方法。但是如果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会发现这种教学模式所达到的效果要远远超过以往教学的实际效果,其超越的程度是不可相提并论的。首先是在故事的选取方面进行思考,故事的选取要遵循学生对目前小学英语知识的掌握程度来进行选取,然后将故事通过多媒体技术呈现给学生进行观看,故事播放完之后,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问答,这不仅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英语口语练习的平台,也同时对小学生自己的英语逻辑变换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教师在其中所体现的作用基本是帮助学生改正对英语重点知识理解的错误,语法及口语标准程度的纠正,培养学生对小学英语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这种环境下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模式,其重点突出的是学生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够得到良好口语实践的机会与时间,为学生的英语口语练习提供好的练习环境。学生通过这种学习模式能够在课堂上紧密的交流互动,不仅能够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更能实际体会学习英语所带来的乐趣与真正意义。

三、多媒体技术与作品作业相结合

作业是一种能体现出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表现形式,在实际进行英语教学的整个过程当中,教师必须将学生作为英语教学的主要体系,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巧妙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对其进行知识巩固与运用。

教师也要做到尊重学生创作的小故事,认真检查,对其中包含的错误排列以及拼写错误进行及时的纠正,从而通过学生自己创作的作品使其牢牢的记住所犯的错误并且积极改正。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英语语言逻辑能力,还能培养其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同时为今后的英语知识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实现知识吸收程度最大化的学习方法。

四、结束语

综合所述,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发达,与小学英语的教学方式有着紧密联系,将科技技术运用到实际教学当中所起到的效果不言而喻,利用信息技术有效的对小学英语教学实现了教学模式多元化,为今后的小学英语教学实践起到实际的推动作用,在教学的效率上有着稳步的提升,并为学生的英语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引导 项目教学 原创 两手硬 实操

下面结合本人在设计公司多年的工作经验灵活融入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体会,对学生学习电脑软件及相关课程的方法谈谈自己的思路与做法,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指导。

一、上好第一课是重中之重

我们也曾听说或遇到这种情况,学生厌学甚至讨厌老师。不能排除有些学科有先决优势,大部分学生都喜欢去学,如果我们尝试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学生偏科往往是相对的,完善的教学计划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哪一门不重要呢?那么,问题主要出现在什么地方?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所以必须特别注意为学生充分准备第一节的教学内容。我觉得教师引导学生上好第一节课实在是重中之重,也是吸引学生继续去学习的前提。

例如:平面设计软件课程,如PHOTOSHOP、ILLUSTRATOR、INDESIGN、PAINTER等可以很直观地实现电脑绘画、广告设计、包装设计、CI设计、杂志排版等;而三维软件课程,如3DSMAX、MAYA、RHINO、PRO/E等用来表现工业产品设计、室内外设计、角色动画……如此精彩的电脑课程为后续的专题设计课程打下好的基础,如此实用的软件简直是学生梦寐以求的,谁又会厌学呢?

二、在实际操作中进行教学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约翰・杜威认为:“知识不是由读书或人解惑而得来的结论,一切知识来自于经验。”他在《经验与教育》一书中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是传递经验的方式。”因此,美术专业的电脑软件及相关课程的教学方法上,我是采用公司项目成功案例的教学模式进行的。以《机绘效果图》课程为例,分析项目实例式的教学模式。

本课程主要针对装饰艺术设计系室内设计方向的学生进行讲授。上课前,首先给学生演示完成该项目所有的施工图片,其中包括平面图、立面图、多角度效果图、报价资料等,做到先入为主,目的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认识本课程的重要性。课堂讲授以精讲多练为主,逐个解答问题、中间穿插工作经验要点,如:绘制标准施工图、CAD图导入3DSMAX、从2D生成3D的过程、材质模拟或VRay商业渲染等,让学生“做中学”,每一节课犹如置身于公司的氛围中工作。

三、操作学习软件务必服务于实际,而不是研究软件

学习的兴趣一旦被激发,学生自然成为了课上课下学习的主体。通过观察上课的表现和课外学生宿舍的走访与交

谈,那种求知欲、通宵钻研软件的态势并不亚于沉迷网络游戏的青少年。更有甚者连一个工具或一个菜单命令都打破砂锅问到底。任何事物总要一分为二,电脑只是一种工具而已,随着电脑软件的不断升级,我们难道一辈子研究下去?加上各类软件之间的共同性,我通常先向学生剖析软件的结构、特性与应用实例,如矢量图、位图、三维效果图、动画、视频等,特别强调实用教学,结合我在公司的实践作品,使学生了解软件的强大功能,明确了学习的目标与方向,为快速表现自己的设计作品去学习,并非为钻研软件命令而付出大量的时间。

四、辅导悟性高的学生提前学习,营造课堂学习气氛

在一个班里,或多或少总有些学生责任心、自觉性和基础知识不够,对学习意识与目的性不够明确,加之虚荣心与攀比心,渐渐地造成恶性循环,而悟性较高的学生则可以举一反三,学习的效率也很高。因此,我先观察与培养对该课目有悟性的学生学习,凭借他们的学习榜样和学习成果去影响与辅导基础较差的学生,适当时候分享一些励志的话语以鼓励学生。渐渐你会发现学生的心态、学习的气氛明显好转了,成绩相应也会提高。

五、软件只不过是一种表现工具,不能100%依赖它

在学习任何设计中最重要的是讲求原创,原创的基础就是在“两手硬”的基础上进行的。我们艺术设计系一直坚持强调实操能力,一是手工绘画动手能力,二是专业软件实操动手能力,缺一不可。

笔、纸、设计软件各自是一种表现工具而已。为了体现“两手硬”的原则,笔者以《电脑美术基础》为课程,讲解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为了体现原创性,需要学生在上机操作前提供灵感来源图或作品手稿图,必须为原创,纸上每一线条都可以表达学生的重要思维与创作过程。灵感有可能出现在不经意的“乱写乱画”之中。我通常提醒学生,只要你有第一次抄袭作品的经历,可能从此就失去做原创的能力。开始学生看着自己的手绘图却无从下手,“电脑可以表现我的创作?”“那种笔触效果怎样做?”“线稿怎样绘制?”问题遍及了整个课堂,个个都跃跃欲试,我看到时机就在眼前,结合功能强大的矢量图绘制软件ILLUSTRATOR,从使用钢笔描绘草稿、实时上色、画笔笔触到后期处理进行精讲,中间穿插工作绘制经验。教与学之间便很自然地展开了,每位同学都是为了表现自己的作品而学习。

六、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教学过程

不同的课程、不同的授课对象、不同的课堂气氛都有不同的引导方式。那么教师需要经常“变通”,只要将复杂问题简单化,而学生又创造性地吸收了,就是好的“变通”。由于科学知识归根到底要通过学生头脑的加工改造才能被掌握,因此在直观过程中,应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多种不同教材的知识感知方式。如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同时在辅导中发现,学生的学习从被动转向主动,提出的问题更有针对性和实际性,而教师也体现了很多有实际意义的教学经历。

七、专门设立学生问题解答文件夹

每一门新课程的开始,为了快速与学生互动起来,我已经习惯专门在电脑里为学生设置问题解答文件夹,学生可以随时地将问题发过来等待逐一回复。作为教师犹如在教室摆下擂台,因此老师除了有耐心,还必须对该课程有扎实的基本功和工作经验作为后盾。实践证明,为学生设置问题解答文件夹,除了可以与学生有效地互动起来以外,还可以解决学生实际遇到的问题,迅速提高学习能力,教师从中吸收难得的教学经验。

八、一专多能,主张综合能力的培养

我一直坚持鼓励学生去学习的教学方法。懂的东西越多,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广。下面我根据学生的两个方面问题进行论述。曾有学生问:“我们为何学这么多软件?”由于软件应用领域的不同,会使用的设计软件越多,作品表现的方法与技法自然就越多。如PHOTOSHOP没有PAINTER笔触效果丰富、CORELDRAW没有INDESIGN强大的书籍排版功能、3DSMAX没有RHINO、PRO/E更专业工业产品造型能力等等。

一些刚接触软件的学生问:“学好是否很难?”其实做任何事情是需要时间和过程。只要能把握自己喜欢的第一个软件,将其学好,再通过学习和兴趣迁移(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除了更进一步深化外,对熟悉其他相关的软件就容易多了。那种可持续性发展的迁移能力将会延伸到工作上。

九、鼓励学生参展与参赛

无论是参展或者参赛都很容易体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也无形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潜能。但有一个前提,就是教师的主导作用。老师除了在辅导学生方面认真负责,还要对该专题非常熟悉,能解决实际问题。

十、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

随堂或者在课程结束前务必对学生作业进行点评。我觉得这一细节非常重要,必须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发现自己学习上的不足,由教师及时进行引导。在课程的前后,大部分学生还在延续他们的作品或更一步地进行学习,在这过程中,好的作品和有进步的学生应该表扬和鼓励,这样有助于学生产生成就感,而且可以利用争强好胜的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对于作业存在很大问题的应给予第一时间的解答,力求让学生少走弯路,并感受学习的乐趣。

结束语:

从提高教师实际教学水平的角度来说,如果有条件的院校能为教师提供到企业或公司参加实操培训的机会,让老师在课堂上不再只是照本宣科、纸上谈兵,而能够按企业、市场的需求来培养人才,那也将是一桩莫大的功德吧。不才拙见,还望行家指正。

本文曾在广东省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获得艺术教育科研论文美术类三等奖。发证单位:广东省教育厅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艺术设计系)

参考文献:

[1]徐涵.项目教学的理论基础、基本特征及对教师的要求.职教论坛.2007第3期(下).

[2]金启东.试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当念.职教论坛.2007第5期(下).

篇8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件;多媒体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运用于课堂中,它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传统教学内容单一、手法单调、信息量少、课堂气氛沉闷,教师传授给学生知识的重要方式只有板书。多媒体的出现则大大更新了这一传统教学模式,尽可能地让学生的听觉、视觉、乃至感觉全部调动起来,不再拘泥于听、读的形式,而这种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模式则更好地体现在英语课堂上。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造接近生活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情境中,使所学内容与相应的情境交融,这样才能帮助学生从整体结构上增强感知和把握知识的能力,才能展开初步的交际活动,才能较快地掌握各种场合所需要的恰当的语言。经过几年的试验,笔者认为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优化英语课堂教学。多媒体在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虚拟情景,营造乐学氛围

新课程标准在“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中提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开展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一种愉悦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乐学。通过自身实践,利用多媒体虚拟情境,的确可以得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每个学生都带着他的情绪进入课堂,课堂上发生的每一件事都与人的情绪相关。常言道,心情好,一切好。因此积极的情绪是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首要条件。

二、营造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利用信息技术的手段可以更好地为提升学生提供平台。我国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学习英语缺乏语言氛围、语言实践的机会。多媒体集图、文、音、像、画、照片等功能于一体,具有形声、动画兼备的优点,使抽象的教学内容有声有色,声形并茂、生动有趣,从而使教学活动情理交融,有张有弛,学生动脑、动眼、动耳、动口、动手,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更准确生动地感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所以在营造语言氛围或实践机会方面比其他方法更直接、更有效。

例如,在教学China一课时,笔者先向学生展示五星红旗伴着国歌冉冉升起的视频资料,然后自然过渡到

CapitalcityofChinaisBeijing,FlagofChinaisredwith5stars,TheGreatWallisfamous.等等。同时还展示了说英语的国家的国旗和首都,让学生自己先口头描述然后简单写下这些国家的概况,这些视屏资料已经给学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们写起来就非常容易,有的学生说都已经背下来了,问可不可以写这节课没有展示到的其他的国家。

又如在讲解What’stheweatherlike?一课时,笔者首先向学生展示四季的图片资料以及每个季节的活动,然后让学生针对每个季节分别进行口头描述,看着春天处处美丽的景色,夏天河里游泳的小伙,冬天雪地里嬉闹的孩童……就连成绩最差的学生也争着回答问题(他们回答前有的问我“teacher,howtosay放风筝和野炊”,“howtosay捉鱼”,“howtosay堆雪人打雪仗?”)。最后留下笔头训练“Myfavoriteseason”时,有学生问:“MayIwritetheseasonsofAustralia,becauseitisdifferentfromthoseinChina?”

三、提供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

英语八年级Unit5Topic1SectionC主要教学任务是通过讨论两部电影的故事情节,进一步学习“联系动词+形容词”这一知识点和学唱其中一部电影的主题歌。笔者提前让学生看了相关的视屏资料,在看之前就给学生提出要求,看完后必须复述故事情节,必须用上联系动词+形容词这一结构。因此,在教这一课时,学生对每个主人翁的外貌特征和心情记忆犹新,在理解课文和独立练习(2workalone)中均不需要教师再讲,而在课堂活动(3classactivities:singthesong)中,学生在看电影时就会唱了。

又如,在讲take(away)和bring(here)的区别时,用两个QQ表情(一个笑着的和一个生气的,均配上了效果声音),和一些百元的money,当money被take(away)(拿走)了,用哭脸;当money被bring(here)(带来了)用笑脸。学生在这一笑一生气的转换中就记住了这两个(拿)的区别。

可见,多媒体能使静态信息动化,生动形象地呈现教学内容,使学生的大脑处于不停的兴奋状态,帮助学生充分感知,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把难点知识简易化,容易理解。使学生视、触觉并用,获得的信息灵活扎实,记忆牢固,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储存信息,更新评价手段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示:“教学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这是转变教学观念的一个重要方面。利用计算机网络,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特点建立学生作品库,让学生有针对性的选择,然后为每位学生建立各自的成果子目录,将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存放到自己的子目录中,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对每位学生的学习进展,从整体分析学生学习能力并进行全面评价。通过这样及时、有效、全面的评价以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因此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既能节省时间,又能提高教学效益。课堂教学时间上的节省,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更多的东西,同时增加学生课堂交流、自学和练习,并使其加深理解,增强记忆,培养技能,减轻课外作业负担。另外,通过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也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因特网远程教育教学模式”的应用主要取决于Internet的普及程度。比如,大部分家庭上了Internet,那么,教师可在网上答疑,信息,或通过BBS与学生进行讨论。电子邮件则提供了非实时的交互,可以不受时空限制进行交流。

现在,不少高等院校或高级中学已建成局域网,对学生来说,可适当鼓励他们上网浏览、学习。教师也可把作业、辅导、解答等放在网上,让学生下载,或用电子邮件传送作业、解答疑难等。“网上教育”应是未来教育发展极为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

将信息技术有效地应用于教学过程中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以计算机为基础,以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媒体为表现形式。它在侧重培养学生某一种能力的同时,也培养和提高了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好助手。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更新教学思想,正确认识多媒体,把握好使用尺度,做到画龙点睛,恰到好处,发挥最佳效益。

总之,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我们能在课堂上模拟栩栩如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情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语言的氛围。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这不仅满足了初中生好奇、好动的心理,而且潜意识地培养了学生的主体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因此,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当更加重视并更好地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进一步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篇9

关键词:英语教学;信息科技;教学环境;学生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4-0095-01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化信息时代的到来,电脑的强大和其多样的功能已给现代教学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信息技术的使用在教育领域中初露锋芒,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与变化。它不仅冲击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同时也引起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变革。因此,在课堂教学以及英语课外学习中引入了多媒体技术,它的运用不但有利于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还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得与保持,更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众所周知,多媒体集图、文、声、像等特点于一体,它能提供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在英语课堂中合理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变 “苦学”为“乐学” ,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理性的传授和令人愉悦的陶冶融为一体,营造一种生动活泼,主动获取知识的氛围,使学生在民主和谐、有选择、有自由、有竞争、有合作的气氛中学好英语。

1.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环境

传统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一般只重视教师的“教”,而学生总是在被动接受的教育“气氛”中学习,渐渐变得消极、冷淡、厌烦。久而久之,他们的思想不再活跃,知识面不宽广,综合能力差。

运用多媒体技术能有效地克服上述缺点,它能将教材具体化、形象化,把复杂的教学内容简单化,把教材活化为交际,利用多媒体直观、形象、丰富多彩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想象力,创造良好的交际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学会英语思考、用英语表达。

在学习上外版《英语》第三册中的Oil Spill一课中,为了使学生能更直观地看到石油泄漏的危害,笔者在课件中制作了大量的图片。根据这些图片展示的内容,学生在回答What is more likely to cause an oil spill in the sea? 的句型时热情高涨。因为图片启发了他们的思维,他们都能积极举手发言,有的甚至脱离了图片,想到了更多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情况,取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其实,这些图片的展示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热情。同时,它们也从心理上消除了学生听课造成的疲劳和紧张感,使学生获得一种轻松、舒适、怡然的心情,从紧张的课堂教学气氛中解脱出来,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自由"地学习。 而这也是很多英语教师在上公开课时选择一些活泼有趣的歌曲来做热身的原因。

2.提供多样的外部刺激

我们都知道,英语教育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听说能力;能阅读和书写一定要求的短文。因此,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技能时,多媒体强大的功能得到了一线英语教师的普遍认可。前文已经提到,多媒体的魅力在于集图、文、音、像、画、照片等功能于一体,其信息量大、传递快。它所提供的视听等感官的综合刺激对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是非常重要的。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曾经做了一个关于知识保持即记忆持久性的实验。结果是这样的: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自己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反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这就是说,如果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外研社版《英语(拓展模块)》中的Leisure Time时,笔者在制作课件时,展示了大量音乐家和有关他们经历的纪录片、歌曲、现场演出,引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通过一些视频采访,学习文章的主题:What do you always do in your leisure time?上完这堂课,学生都能娓娓道来他们的爱好,最喜欢的明星等。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使用多媒体能够强化教学效果,因此合理使用多媒体将不断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3.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思维活动是在感知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感性认识是思维活动的源泉和依据。因此,教学时应让学生通过感知来获取大量具体而生动的材料。例如在学习英语词汇时,教师可以运用音乐、图形、图像、动画等,促进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操练句型时,则可以采用文字、语言解说等配合传统教学的分析、推理,可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而在训练听、说、读、写技能时可利用多媒体的音频、发声等功能,使一些传统教学难以实现的教学手段可以经常实施。

4.培养学生课外学习的能力

英语课外学习是英语教学过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英语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辅助形式,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深化,它是在课外创造英语环境、给学生提供更多语言实践机会的有效手段。笔者在长期的英语教育中发现,在英语课外学习中,充分利用好多媒体技术,如网络、ppt等进行课外自主学习,不仅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还有利于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发展他们的特长,使他们能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如今,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将推动整个教育教学改革,也将推动整个英语教学模式的变革。我们深信,只要我们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让它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提高英语教学效率,在不久的将来,学校的素质教育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新春天!

参考文献:

[1]王宏伟;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整合之我见[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年03期

篇10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么是不可思议的。”教学本身是一门审美艺术,英语教学作为实践性很强的教学领域,应更加注重科学及艺术实践。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教法过于单调和传统,或注重为知识而教学,或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学生中甚至存在抵制学习的倾向。欲使英语教学卓有成效,英语教师必须注重研究包括审美教学模式的创新,以便提高英语教学水平及教学的实际效果。目前,这个问题逐渐受到重视,相关研究成果不断出现。总结、分析其研究现状,能够为英语审美教学模式的进一步系统研究和构建提供借鉴。

一、英语审美教学模式研究综述

关于英语教学模式问题相关教育工作者一直在进行探索,截至目前,中国期刊网(CNKI)(1980―2012)共有论文760余篇,其中涉及英语审美教学模式的文章有20余篇。这些研究成果和主张,对于英语教学审美模式的构建具有借鉴意义。已有文献相关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英语审美教学模式的重要性研究

乔伊斯和韦尔在《教学模式》一书中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式或计划。”[1]那么,有学者认为,英语审美教学模式是指在英语教学中,用美和审美的理论和视角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情趣,是教学得以顺利完成,能够收到良好效果的模式。认为:“人类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的,这个观点,对于我们当前英语教学审美模式的构建与发展是有重要意义与启发的。时展至今,人类正逐步朝着创造“美”的方向迈进,这就要求我们以“美”的方式,从审美角度来审视教学模式的建构和运用。审美化是当前教学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审美构建是英语教学模式的必然选择[2]。英语学科教学有它自身的特点,教学的目的并不只是对学生进行知识及理论的灌输,而且要通过传授美的语言,进行人与人之间美的交流。另外,还要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审美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应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我国,审美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系统工程重要的组成部分,既是历史的必然,又是现实的需要。因此,创造性地构建与发展我国高校的审美化大学英语教育及教学模式,既符合党和国家关于高等学校要贯彻教育方针,按照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高级专门人才的总体要求,逐步构建起注重素质教育,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富有时代特征的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方针,又符合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的社会转型。有人认为,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融汇审美教育,能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能调动教与学的潜能,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教与学的心理负担与压力,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全面发展性人才。审美教学对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构建审美化教学模式的内容研究

在教学领域内,基于美的作用来提升教学效果的案例古已有之。寓教于乐的思想和实践在古代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出现,以后历朝历代在教育教学中也不乏应用,但审美化教学模式一直没有提出和加以系统运用,其内涵、外延及具体的内容等主张也比较零散。

关于构建审美化教学模式的内容,有人主张包括立美和审美[3]。立美方面,教师要充分挖掘大学英语教学内容中的审美因素,引入新的审美内容,使学生在获得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充分感受到跨国文化中所包含的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和科学美。其次,将审美精神渗透到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之中,使课堂教学结构审美化,将课堂教学活动成为审美活动,将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审美过程。建构审美化的大学英语课外活动体系。设计和组织丰富多彩的融知识性、趣味性和审美性为一体的大学英语课外活动,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有学者主张,建设审美化的大学英语教学环境十分重要。按照审美精神与审美标准建设舒适、美观的英语教学环境,营造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身心得到愉悦,情操得到陶冶。在审美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审美主体,首先要调动他们的审美知觉力去观赏。英语教师在教学的语言、模式、风格和方法等构成的形式美及形象美方面要创造条件,从而让学生获得一种感官情绪的愉悦。作为审美主体,即学生,在教学感知的基础上,学会运用审美判断力去理解、体验大学英语教学所构成的理性美和艺术美,从而让学生获得一种美感享受。

审美化教学的内容涉及了美、艺和情的三个角度。美即审美;艺即艺术性;情则是指情感。三者中的每一个途径的运用,或者是三者的综合运用都会增加教学的技巧和感染力,提高教学效果。钱冠连曾说,“任何语言本身就是一种艺术,蕴含着一定的美学特征”。英语教学中的美学内容主要体现在品味感受语言美、欣赏语言美、运用语言美、创造语言美等方面[4]。英语教学讲究艺术,但又不同于一般的艺术。教学艺术的欣赏主体是特定的群体,即学生。艺术的效果是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美,欣赏到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其相应的行为反应。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人与社会群体的交流、家人之间的交流,都是建立在情感基础上的。英语语言学习的目的也是为了交流,同样也需要付诸情感,只有把情感因素和语言教学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过程[5]。

(三)构建英语审美教学模式的方法研究

英语教学模式的研究是理论和实践联系比较紧密的研究课题,以往的研究也有涉及模式构建方法的论文。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1)情境教学法。是指以教学内容为中心,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引入或创设情境,通过激发、调动、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实现教学过程。创设情境进行教学,让学生有比较真实的感觉,在这个情境中,你可以自由地使用英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和谐美学方法。生机勃勃、和谐有序的课堂气氛是课堂教学诱发美感的重要保障。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能使师生之间的知识传递融入和谐的情感交流之中。这不但能调动教师的讲课激情,使其态度和蔼,思维敏捷,把课讲得津津有味,妙趣横生,而且也能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沉醉于积极吸纳与探求的美感境界中。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的多媒体设备为审美化的教学情境创设提供了有利条件,它能提供光、声、色、形等审美效果,营造出一个逼真的教学情境,在洋溢着艺术氛围的课堂内进行审美体验,能使学生的思想境界得到提升[6]。

关于英语教学模式的方法研究的论文,反映了不同层次英语教学模式的需要,代表性的如《涪陵师范学院学报》登载的廖东红的《大学英语教学审美模式的构建》一文;蒋勤的《充分挖掘现有英语阅读教材中的美点――高中英语审美化阅读教学模式的构想》一文;高为民的《校园网络环境下审美化英语教学模式探析》一文,都涉及了相关载体的审美模式的探讨。另外,关于英语教学与美育关系的研究论文很多,探讨的都是英语教学促进美育的问题。

二、英语审美教学模式研究不足及展望

(一)英语审美教学模式研究缺乏理论基础的挖掘

以往的研究成果特别注重了教学实践的设计,多从“是什么”来探讨,而缺乏“为什么”的思考,研究缺乏基础理论的支撑。基础理论方面,如的审美教育思想是一种开放性的思想理论,是科学性和理论性兼具的思想,完全能够满足英语审美教学模式的理论诉求,按照马克思“美的规律”来塑造教育对象,并且随着美学与艺术理论不断发展,指导实践性的能力不断增强,对于英语审美教学模式的探讨,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应该纳入英语教学模式的研究视野,达到英语审美教学模式理论和实践的充分结合。

(二)英语审美教学模式研究缺乏系统性

英语审美教学模式研究还比较零散,在研究的系统性方面还有待于继续深入和完善,以适应我国英语教学的需要。研究应包括理论支撑、模式的构建以及创造出更多更好的英语审美教学模式应用的对策。相关教师也很重视这方面的研究和应用,但在实践教学应用研究中往往重视单纯的操作,不能达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自然衔接,更不能达到至境教学,使审美教学模式失去应有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