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呼吸道梗阻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10-24 18:01: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解除呼吸道梗阻的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要】目的 探讨气管插管在小儿急性喉炎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0月~2006年6月收治急性喉炎患儿28例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研究探讨。结果 患儿插管过程均顺利, 插管后均行呼吸机机械通气,插管时间平均2.5d(24h~96h),操作时无窒息,临床效果满意。结论 气管插管治疗小儿急性喉炎,可以解除严重喉梗阻,临床可取代气管切开。
【关键词】气管插管;小儿急性喉炎;应用
小儿急性喉炎是耳鼻喉科常见急症,是儿科常见病,可发生于任何季节,以婴幼儿多见,病情往往来势迅猛,如不及时采取措施,患儿会发生窒息,甚至危及生命。重度喉阻塞经药物治疗不能缓解,需及时做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我科自2005年10月~2006年6月收治小儿喉炎患者28例,其中急性喉炎患者15例,患儿重度喉阻塞,为了解除呼吸困难,实行气管插管术,临床效果满意,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儿科自2005年10月~2006年6月收治急性喉炎患儿28例(具体见表1),男21例,女7例,患儿年龄5~24个月,插管时间为24h~96 h,喉梗阻解除,给予拔管,其中轻度喉梗阻6例,中度喉梗阻7例,重度喉梗阻15例,伴有喉头水肿17例,吸气性呼吸困难4例,喉喘鸣2例,喉镜检查,可见喉粘膜肿胀, 充血,声带充血呈红色,扩张血管,声门常附有粘脓性分泌物, 所有患儿均经喉镜检查,根据其特有症状声嘶,喉喘鸣,吸气性呼吸困难,确诊为喉炎。
2 小儿急性喉炎的治疗
2.1 常规治疗 小儿急性喉炎是耳鼻喉科常见急症,病情严重时患儿伴有呼吸困难、憋气,甚至喉阻塞,如果不及时解除喉阻塞,患儿会窒息而死亡,对于轻中度喉阻塞常以药物治疗为主,不能缓解,需及时做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①全身给以足量敏感抗生素。②有轻度呼吸困难者,应加用激素类制剂,同时给以氧气吸入和适量镇静剂.如激素滴注1-2小时无效者,应考虑气管切开术。③禁用吗啡及阿托品类药物,以免抑制呼吸和使呼吸道粘膜干燥.2.2对症治疗 患儿平卧或半卧位,注意观察呼吸,心肺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随时做好气管切开准备,保持环境安静,空气流通,做好思想工作,使患儿情绪稳定,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预防上呼吸道感染。2.3气管插管 小儿急性喉炎的治疗关键是解除喉梗阻,1、2度呼吸困难的患儿均采取保守治疗,并密切观察呼吸情况。3度呼吸困难经大剂量激素治疗后1小时不能缓解者,应随时气管插管术。4度呼吸困难应立即行气管插管术。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
3 讨论
小儿急性喉炎以声嘶、犬吠样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是耳鼻喉科常见急症之一,病情严重时患儿常出现窒息,如果不及时解除喉阻塞,严重威胁着患儿的生命。重度喉阻塞经药物治疗不能缓解,需及时做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小儿喉炎耳鼻喉科较多见,传统的治疗3~4度呼吸困难临床常行气管切开,一般来说,除了重度呼吸困难发生窒息或应用激素治疗无效患者,观察20~30分钟,病情仍无缓解立即给予气管切开。喉炎患儿大都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流感杆菌或病毒感染所致,一经诊断就应使用抗生素。大量抗生素的使用能迅速有效地杀死或预防致病菌继发感染,局部发挥较强的杀菌作用,也是大剂量皮质激素使用的必须。雾化吸入可迅速消炎,增加呼吸道湿度,有利于排痰,并使呼吸道黏膜充血水肿消退,可使呼吸困难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给进一步治疗赢得了时间,使部分患儿避免了气管切开手术近几年来,我院小儿科应用气管插管,救治小儿急性喉炎,?解除喉阻塞 ,效果明显,与气管切开相比较,小儿行气管插管,一般在2~3天就可拔管,迟者也不超过一周,且速度快,家属易接受,并发症也少。本组患儿收治小儿急性喉炎病人247例,有5例患儿重度喉阻塞,为了解除呼吸困难,实行气管插管术。本组小儿喉炎患者28例,其中急性喉炎患者15例,药物治疗不能解除呼吸困难,患儿重度喉阻塞,为了解除呼吸困难,实行气管插管术,插管时间为24~96小时,患儿喉梗阻解除,给予拔管。总之,及时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和抗生素等治疗措施可减少气管插管,避免小儿窒息发生;一旦确诊急性感染性喉炎应积极采取合理综合治疗措施,病情无缓解及时实施气管插管,在临床切实可行,效果满意,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黄赛虎,谢慧敏,张庆立.气管插管在治疗儿童急性喉炎喉梗阻中的应用[J].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0, 02:265-266.
[2] 高体红. 急性感染性喉炎的临床特点[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4,07:352-353.
[3] 金燕红,邵云峰,於国红 气管插管患者的安全护送[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06:356-357.
篇2
【关键词】 肠梗阻;胆石性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gallstone ileus in clinical features and treatment strategies.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our hospital from 1995 to 2004 was done for cases of gallstone ileus information.Results In 10 years,our hospital has treated 21 cases of gallstone ileus,5 cases were preoperative diagnosis(23.8%);19 cases(90.5%)were intestinal incision line stone,1 cases(4.7%)was due to intestinal necrosis line partial resection of the small intestine,1 cases(4.7%)was gallbladder removal,gallbladder fistula repair;two cases appeared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9.5%),2 cases of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9.5%),1 cases of fungal sepsis(4.7%),were cured by the anti-infective treatment.Conclusion Gallstone ileus is diagnosed preoperatively lowly,stone intestinal incision is the preferred method of treatment.
[Key words] intestinal obstruction;gallstone
胆石性肠梗阻是指胆管结石因各种因素致胆管或胆囊与邻近的十二指肠、结肠、胃等脏器间形成瘘管,结石进入肠腔而引起的肠梗阻。胆石性肠梗阻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机械性肠梗阻,为胆道结石的少见并发症[1]。临床上不易早期诊断,常需在术中确诊。1995年至2004年瑞金市人民医院共收治21例确诊的胆石性肠梗阻患者,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1例患者中男6例,女15例;年龄43~77岁,中位年龄66岁;有明确胆囊炎、胆囊结石病史者13例;11例伴有其他重要器官疾病(呼吸系统疾病3例,心脑血管疾病5例,糖尿病1例,慢性肾功能不全2例)。
1.2 辅助资料 所有患者均行腹部立卧位检查,显示小肠扩张及液气平面;X线发现肠腔内结石影1例;超声检查18例,发现肠腔内结石样光团1例;上腹部CT扫描11例,发现胆囊内气体影1例、肠腔内结石影2例;术前经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者5例(23.8%)。
1.3 治疗方法 21例患者因诊断机械性肠梗阻入院,保守治疗无缓解后,均行手术探查;行单纯小肠切开取石19例(90.5%),因肠坏死行小肠部分切除1例(4.7%),行胆囊切除、胆囊十二指肠瘘修补1例(4.7%)。
2 结果
2.1 结石部位 术中见结石位于十二指肠2例,空肠者8例,回肠11例,未见结石位于结肠者。
2.2 并发症 术后出现呼吸道感染2例(9.5%),尿道感染2例(9.5%),真菌败血症1例(4.7%),均经抗感染治疗治愈。无围术期死亡病例,21例患者均痊愈出院。
3 讨论
胆石性肠梗阻是胆肠内瘘的一种并发症,临床表现多变,在各类肠梗阻中最为隐蔽,约占机械性小肠梗阻的1%~3%[2]。胆石性肠梗阻多见于老年患者,尤其是女性,好发年龄60~80岁。本组病例中60岁以上者约占66.7%(14/21),男女比例为1∶2.5。而该年龄段患者合并症发生率高,术后并发症亦相对偏高。本组患者合并症发生率52.4%(11/21),并发症发生率为23.8%(5/21),临床处理相对复杂。
胆石性肠梗阻的形成与胆肠内瘘密切相关。患者在胆囊炎发作时,胆囊或胆管的浆膜与邻近内脏的浆膜黏连,反复炎症使局部黏连致密,胆囊内结石嵌顿影响胆囊的动脉血供、静脉或淋巴管回流,胆囊内压力增加或胆囊壁水肿,进一步降低胆囊血供,致使胆囊壁缺血坏疽,邻近肠管浆膜面也出现炎症,胆囊内压力增加最终导致向其坏死囊壁及邻近肠壁穿孔,形成胆肠内瘘,结石由瘘管进入肠腔阻塞肠道而引起肠梗阻。
现有报道认为,胆肠内瘘以胆囊十二指肠内瘘最为常见,只有直径大于2.5 cm的胆石才会造成阻塞。由于回盲部是肠道最狭窄的部位,回肠末端蠕动能力最弱,阻塞部位以末端回肠占多数,其次为空肠[3]。本研究显示结石位于十二指肠2例,空肠者8例,回肠11例,未见结石位于结肠者,与现有报道一致。
胆石性肠梗阻病程初期症状较轻且多变,常给诊断带来一定困难。绝大多数胆石是由胆肠内瘘进入胃肠道,而内瘘本身往往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临床早期诊断率极低。本组仅5例(23.8%)患者通过辅助检查术前确诊,其余均为术中探查诊断。
胆石性肠梗阻手术治疗的目的包括解除梗阻、去除结石和修补胆肠内瘘。一般有两种手术方案:一种是一期手术,即肠管切开取石的同时行胆囊切除、胆肠瘘修补;另一种是分期手术,一期解除梗阻,二期修补内瘘、切除胆囊。尽管对这两种处理策略存在争议,在解除梗阻的前提下,如果条件允许,争取一期手术的观点仍然被多数学者赞同。但也有学者认为,在梗阻解除的前提下,内瘘多可自愈,再次手术仅适用于再发胆系感染及胆囊仍有残留结石的患者[4]。本研究中19例(90.5%)患者行单纯小肠切开取石术,未见严重并发症。本组资料患者高龄、合并症多。因此我们认为,单纯肠管切开取石解除梗阻是首选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Beltran MA,Csendes A.Mirizzi syndrome and gallstone ileus:an unusual presentation of gallstone disease.J Gastrointest Surg,2005,9(5):686-689.
2 Kirchmayr W,Muhlmann G,Zitt M,et al.Gallstone ileus:rare and still controversial.ANZJ Surg,2005,75(4):234.
篇3
关键词:小儿 误吸 预防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8-0100-02
围术期发生呕吐或反流有可能招致严重的后果,胃内容物的误吸,以至造成急性呼吸道梗阻和肺部其他严重的并发症,仍然是目前全麻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据有关资料报告,麻醉反流的发生率约为4%-26.3%,其中有62%-76%出现误吸,误吸大量胃内容物的死亡率达70%[1]。 动物实验中证实,吸入pH
误吸各种物质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呼吸道损伤,其临床表现从轻微的上气道刺激症状到严重的肺水肿,甚至死亡。由于吸入物的容量和性质不同,临床表现不一。一次吸入大量胃液,病人立即出现哮喘样症状,如干咳、心动过速、发绀、气急,胸部可闻及喘鸣与湿啰音,甚至出现急性肺水肿和泡沫样血痰,可有严重的低氧血症,及逐渐出现大量脓性痰,可引起支气管肺炎或阻塞性坏死性肺炎,后者可导致肺脓肿或脓胸。
1 病理生理
根据吸入物的不同大致可分为四类:①高酸性胃液(pH2.5)误吸后,肺损伤较轻,除非吸人量较大,一般此改变在24h内即可恢复;③非酸性食物碎块,炎症特点是对异物的反应,在食物碎屑周围可形成肉芽肿,实际上小气道梗阻不显著,而低氧血症远比酸性胃液的误吸更为严重,且PaCO2升高、血pH值下降;④酸性食物碎块 此类食物的误吸,病人的死亡率不但高,而且在早期就可发生,引起严重的肺组织损伤,呈非常广泛的出血性肺水肿和肺泡隔坏死,肺组织结构完全被破坏,病人表现出严重的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低血压和肺动脉高压症很多见,晚期肺组织仍以异物反应为主,或有肉芽肿和纤维化形成。
2 临床表现
误吸的临床表现主要分为四类:①急性呼吸道梗阻:无论固体或液体的胃内容物,均可引起气道机械性梗阻而造成缺氧和高碳酸血症。如果当时病人的肌肉没有麻痹,则可见到用力的呼吸,尤以呼气时更为明显,随之出现窒息。同时血压骤升、脉速;若仍未能解除梗阻,则两者均呈下降。由于缺氧使心肌收缩减弱、心室扩张,终致室颤。有的病人因吸入物对喉或气管的刺激而出现反射性心搏停止。②Mendelson综合征:此综合征首先由Mendelson(1946)加以描述,即在误吸发生不久或2-4小时后出现哮喘样综合征,病人呈发绀,心动过速,支气管痉挛和呼吸困难。在受累的肺野可听到哮鸣音或罗音。肺组织损害的程度除与胃内容物的pH直接相关外,还与消化酶活性有关。胸部X线检查的特点是受累的肺野呈不规则、边缘模糊的斑状阴影,一般多在误吸发生后24小时才出现。③吸入性肺不张:大量吸入物可使气道在瞬间出现堵塞,而完全无法进行通气,其后果严重。若只堵塞支气管,又由于支气管分泌物的增多,可使不完全性梗阻成为完全性梗阻,远侧肺泡气被吸收后发生肺不张。肺受累面积的大小和部位,取决于发生误吸时病人的和吸人物容量,平卧位时最易受累的部位是右下叶的尖段。④吸入性肺炎:气道梗阻和肺不张导致肺内感染。有的气道内异物是可以排出的,但由于全身麻醉导致咳嗽反射的抑制和纤毛运动的障碍,使气道梗阻不能尽快解除,随着致病菌的感染,势必引起肺炎,甚至发生肺脓肿。
3 预防及护理体会
误吸的预防极其重要,除密切观察外,护理上包括采取适当防止胃内容物误吸和加强气道管理。
3.1 。易发生误吸的病人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及一定的头低位、侧卧位或半俯卧位,这样可使分泌物顺口角流出,以免呛咳误吸。婴幼儿的胸壁柔软,覆盖的消毒巾过多即可压迫影响呼吸,术中必须密切观察患儿的呼吸频率、节律,及时发现和吸除分泌物、呕吐物,使用吸引器时动作要轻柔,特别是婴儿每次吸引要小于10秒钟,负压为0.02-0.05mPa[4]。
3.2 防止误吸胃内容物的措施。
3.2.1 围术期禁食。其目的是减少麻醉时误吸。通常需术前禁食6~8h。近来有学者指出:术前2h?进食流质饮食(儿童患者,10ml/kg)不会增加误吸的危险性,并具有提高胃液pH值和促进胃排空的功效。现各种食物的禁食时间大致为:便餐、非母乳乳制品、婴儿制品6小时,母乳4小时,清液体2小时[3] 。有的家长常常不了解禁食的意义,给患儿饮料或喂奶,结果常常在术中发生呕吐误吸,因此术前必须做好护理宣教强调禁食,取得家长的配合,护士将患儿接入候诊室后应仔细向家长询问是否进食水,这一点很重要。
3.2.2 插入胃管和气管内插管。危重病人胃排空减慢,通常禁食6~8h显然不够。饱食患者术前放置粗大胃管,诱导前尽量将胃内容物吸尽;快速诱导插管时采用头部抬高和后仰,并在插管前用拇指和食指压迫环状软骨-食道,采用高容低压气囊气管内插管保护气道,完成气管插管后,立即将气管导管套囊充气,再松开手指。
3.2.3 制酸剂、H2受体拮抗药和其他药物的使用:误吸引起的损伤与吸入物的酸度有关,可采用多种方法降低胃内容物的酸度。
参考文献
[1] 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主编.现代麻醉学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12
[2] 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第十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429
篇4
【关键词】 早期;气管切开术;呼吸道烧伤
中、重度呼吸道烧伤后容易造成呼吸道梗阻,引起窒息,死亡率高,早期及时行气管切开术保证了呼吸道畅通,维护患者生命。我院2003年3月-2012年3月共收治28例中、重度呼吸道烧伤患者,均行气管切开术。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8例患者中,男23例,女5例,年龄23岁-47岁。煤矿瓦斯烧伤21例,汽油烧伤2例,火灾烧伤5例,均为ⅱ-ⅲ度烧伤,伴吸入性呼吸道损伤,根据吸入性损伤临床分度诊断标准[1]:中度损伤18例,重度损伤10例。
1.2 方法 26例呼吸道烧伤患者于烧伤后4-24小时内行常规气管切开术,其中中度18例,重度8例,2例因煤矿井下瓦斯烧伤受困延误,于28小时和32小时行紧急气管切开术,2例均为重度呼吸道烧伤。
2 结 果
26例于烧伤后24小时内行气管切开术患者均痊愈,2例分别于28和32小时行气管切开术患者均死亡,死因均为呼吸窘迫综合征。
3 讨 论
呼吸道烧伤临床上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轻度无呼吸困难,不需要行气管切开,而中、重度呼吸道损伤时,呼吸道粘膜充血、水肿,可在短时间内发生急性呼吸道梗阻,引起窒息,危及生命;中、重度呼吸道烧伤患者病死率高,据国内外资料报道,病死率一般在40%-60%,有的高达80%,重度吸入性损伤的病死率可达90%[2],死亡原因主要是呼吸道阻塞,故可适当放宽气管切开指征,对于中、重度呼吸道烧伤患者应果断行气管切开术,预防和解除呼吸道梗塞,避免发生窒息,并可随时有效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及脱落的坏死组织,同时进行气道灌洗,必要时使用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
中、重度呼吸道烧伤患者病情发展迅速,不宜按徐荫祥分度法来确定呼吸困难和决定手术时机,应尽早行气管切开术,呼吸道烧伤后24h内呼吸道组织水肿、渗出较轻,患者情况较稳定,此时行气管切开,手术难度不大,风险小,并发症少,有效的保证了呼吸道畅通,防止喉梗阻危象的发生,为后续的手术和治疗提供安全保障;24h后组织水肿、渗出达到高峰期,易突发呼吸困难,引起窒息,此时行气管切开,手术难度及风险增大,并发症增多,尤其当颈部有烧伤时,24小时后颈部皮下组织高度水肿,解剖标志不清,手术时气管深在受压,难以寻找,止血和切开气管都很困难,增加了手术难度和时间,延误抢救时机。本组患者中,26例于烧伤后24小时内行气管切开术的预后良好,而2例超过24小时后再行气管切开术,仍因吸窘迫综合征死亡;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对于中、重度呼吸道烧伤患者,尽早、及时的行气管切开术是十分必需的,它对呼吸道烧伤的临床救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篇5
通讯作者:江波
【摘要】 目的 研究氯胺酮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配合环甲膜穿刺术保留自主呼吸以及气管插管全麻在小儿扁桃体切除术中应用的优缺点。方法 将60例5~12岁患儿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氯胺酮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配合环甲膜穿刺下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B组采用力月西、芬太尼、丙泊酚、顺苯诱导后气管插管接呼吸机,术中用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分别记录入室、诱导前、诱导后、手术开始时、手术后10、20、30 min时的BP、HR、SpO2,观察记录术后早期有无躁动,咽喉反射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睁眼时间。术后24 h随访有无术中知晓,记录恶心、呕吐及其治疗。结果 A组30例患儿各时间段的BP、HR指标均稍高于B组,但拔管时间短于B组,术后苏醒较B组快,术后无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B组术中各项指标较平稳,2例出现苏醒延迟,2例拔管后出现舌后坠,术后1例有呕吐反应。结论 保留自主呼吸的插管全麻对麻醉机性能要求低,术后并发症少;只要术前准备充分,认真做好术中管理,对基层医院来说,是一种有效的麻醉方法。
【关键词】 静脉复合; 环甲膜穿刺; 小儿扁桃体; 基层医院
小儿扁桃体手术多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要求麻醉方式和药物应满足下列要求:手术操作使用开口器,术野小,对喉咽部的刺激大;必须有足够的麻醉深度,作用完善,下颌松弛。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60例患儿,年龄5~12岁,ASAⅠ~Ⅱ级。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术前药均用阿托品0.02 mg/kg和苯巴比妥钠0.002 g/kg,术前30 min肌肉注射。A组采用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B组采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常规监测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
1.2 方法 A组患儿麻醉诱导用氯胺酮4~6 mg/kg,肌肉注射,观察2~3 min待患儿入睡后,开放静脉通道。环甲膜穿刺:2%利多卡因2 ml,上开口器后咽喉部充分表麻,丙泊酚1~2 mg/kg缓慢静注,根据患儿年龄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带套囊的气管导管,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麻醉维持根据患儿反应,间断静注丙泊酚和氯胺酮。常规给予地塞米松0.1~0.2 mg/kg。B组诱导用药为力月西0.1 mg/kg、芬太尼2 μg/kg、丙泊酚1.5~2 mg/kg、顺苯0.08~0.1 mg/kg,根据患儿年龄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带套囊的气管导管,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静注地塞米松0.1~0.2 mg/kg,麻醉维持选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泵注。根据术中需要追加顺苯。手术结束后,清除患儿口内及导管内分泌物,观察吸痰管内分泌物性质,辨别有无活动出血的表现,如有明显出血,提醒手术医师并且停止刺激再准备手术;对无出血者,当其呼吸良好、脱氧5 min,SpO2>95%,且有明显呛咳出现时,可未待患儿意识完全清醒下,拔除气管导管,观测指标。
1.3 观察指标 分别记录入室、诱导前、诱导后、手术开始时、手术后10、20、30 min时的BP、HR、SpO2,观察记录术后早期有无躁动,咽喉反射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睁眼时间。术后24 h随访有无术中知晓,记录恶心、呕吐及其治疗。
2 结果
A组患儿各时间段的BP,HR指标均稍高于B组,但拔管时间短于B组,术后苏醒较B组快。A组有2例,术中SpO2降至60%,给予辅助呼吸后恢复正常,术后无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B组术中各项指标较平稳,2例出现苏醒延迟,2例拔管后出现舌后坠,术后1例有呕吐反应。
3 讨论
氯胺酮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配合环甲膜穿刺术保留自主呼吸以及气管插管全麻,两种麻醉方法均有自己的优缺点。A组方法对麻醉机性能要求不高,术后麻醉并发症少,更适合基层医院,但术中管理较B组困难,需要密切观察各项监测指标,以防治各种并发症。B方法对麻醉设备,术后护理要求更高,复合用药产生的并发症较多,但术中更好管理。保留自主呼吸的插管全麻虽有一定的风险性,但只要术前准备充分,认真做好术中管理,对条件相对较差的基层医院来说,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麻醉方法[1~3]。
氯胺酮是安全、速效的,具有镇痛作用明确的特点,但其心血管兴奋和术后精神症状为其缺点;丙泊酚也是速效,对心血管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无镇痛功效为其不足。本文发现如果将丙泊酚与氯胺酮复合使用,可以达到相互取长补短的协同功效。采用静脉全麻加环甲膜穿刺局麻的方法,环甲膜穿刺注入局麻药物可使咽喉及气管黏膜表面麻醉完善,有效的预防气管及支气管痉挛等不良的生理反应,减少全麻药物的应用,且完善的表面麻醉可以使声门开大、静止、松弛,降低气道阻力,有利于增加潮气量,同时还可抑制气管镜进出喉及气管时造成的反射性应激反应。应用异丙酚具有术后苏醒迅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的优点,且异丙酚具有支气管扩张的作用,抑制喉反射,防止喉痉挛的发生,此麻醉方法较单纯的静脉全麻效果更好,药物应用减少,且术中平稳,便于管理[4,5]。麻醉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如下。
3.1 分泌物过多、误吸 麻醉过浅,物的作用,如γ-OH等能使呼吸道分泌增加,阻塞呼吸道。血液、唾液、消毒液误入肺,能引起喉、支气管痉挛。轻者致呼吸加深加快,血氧饱和度下降;重者引起呼吸阻塞。必须加强术中、术后呼吸道的管理。
3.2 气管导管意外 手术需在头部操作,术中气道管理与术者发生干扰。手术操作或头位变动都有可能造成导管扭曲、折叠。导管滑脱后如发现不及时,术中的口内血液、分泌物、胃内容物等易误入气道,发生呼吸道梗阻。因此,必须加强气道管理和呼吸监测,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术中要随时吸引咽喉部沉积物,患者头位变动后,还应常规作两肺听诊。
3.3 拔管过早 在麻醉过深、肌张力尚未恢复正常状态下拔管为拔管过早。手术结束后,如麻醉仍处于较深水平,使用拮抗剂可使麻醉迅速逆转,恢复肌张力,患者可初醒。但这种作用一般持续时间较短,麻醉剂或肌肉松弛剂可再度发挥其药效,使患儿再度处于麻醉状态。特别是在脱水、输液输血不足时容易发生。
3.4 支气管痉挛
3.4.1 麻醉过程中支气管痉挛(Bronchospasm)发作前后常表现呛咳、呼吸停止和发绀。发作时间多为麻醉诱导后和麻醉维持的早期。支气管痉挛患者多有支气管哮喘或喘息性支气管炎病史,呼吸道敏感性常增强,迷走神经兴奋,在麻醉中用药引起组织胺释放的情况下,通过机械刺激,包括气管内插管、气管内吸引、痰液和痰栓,支气管平滑肌强烈收缩、痉挛,结果使气道管腔狭窄、通气障碍。麻醉征为气道压力骤增,加压给氧或机械呼吸时阻力极大,使用肌松弛剂不能缓解,即使已经作气管内插管,但气体送入仍很困难,发绀逐渐加重。极重症的支气管痉挛,通气可能完全受阻,严重发绀,常因缺氧招致心动过缓和室性心律失常。支气管痉挛早期或恢复期尚有部分通气,可根据两肺哮鸣音,控制呼吸时气囊阻力极大即可确诊。
3.4.2 预防和处理 浅麻醉下应避免插管、吸痰和拔管,消除刺激因素,麻醉诱导用药应选择无组织按释放的药物。有支气管哮喘或支气管痉挛病史者,术前应给于处理,如使用激素、支气管扩张药和抗生素。处理:(1)持续纯氧人工加压呼吸。(2)静脉注射氨茶碱 1.5~2 mg/kg,可松弛呼吸道平滑肌。(3)静脉注射异丙基肾上腺素,用于氨茶碱效果不明显时,用量0.1~0.2 mg,用生理盐水稀释后静注。异丙肾上腺素能有效地兴奋支气管β肾上腺能受体,使支气管平滑肌舒张。(4)地塞米松15~30 mg静脉注射有预防和治疗作用。(5)患儿心跳骤停者,应立即行心肺复苏术。
3.5 喉痉挛(Larghgospasm)
3.5.1 麻醉较浅和缺少肌松作用下反复插管、浅麻醉下拔管、麻醉恢复期反复呕吐、喉部分泌物滞留以及迷走神经兴奋等,可引起喉痉挛,尤其是在伴有缺氧时很容易发生。麻醉中,在过度镇静或浅全麻状态下,咳嗽反射虽受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仍不足以完全抑制,当喉部受到强烈刺激时,致使喉肌通过反射性咳嗽,排除异物,此时吞咽反射又受到明显抑制,若喉内异物滞留,则引起喉的持续性保护性收缩,喉肌处于连续的紧缩状态,即产生喉痉挛。麻醉诱导如能避免强烈反射、或咽喉表面麻醉完善、以及在肌松作用下操作,能避免喉肌痉挛的发生。
3.5.2 喉痉挛的临床表现 (1)发作前有连续的咳嗽动作,吸气时喉鸣或伴有高调的“音乐样”呼吸音。严重者因声门关闭,呼吸梗阻,气流量极小,反而无异常的呼吸音。(2)“三凹征”,即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于吸气时凹陷,其机制为呼吸道不全梗阻、狭窄,致使呼吸交换量显著减少和缺氧,这时肋间肌、膈肌和腹肌均参与呼吸动作,加内负压,从而增加气体交换,增加气体流速,在一定程度上起代偿作用。由于气流通过狭窄的声门,可产生高调的吸气声,并表现出“三凹征”。(3)发绀,见于症状重、持续时间长、严重缺氧的喉痉挛。
3.5.3 喉痉挛的处理 (1)吸氧:用面罩、纯氧正压加压给氧,以缓解低氧血症,经3~5次人工呼吸后,喉痉挛一般能逐渐解除。(2)病因处理:因咽喉部异物所致者,应在吸氧的条件下立即给予解除,可用直径较大的吸引器头,直接吸除咽腔或喉内异物如水、血凝块、脱落牙及口腔医用材料等。吸引器头负压强而有力,利于有效吸引,为解除喉痉挛创造必要条件。(3)静脉注射短效肌肉松弛剂琥珀胆碱20~30 mg/次,也可颏下经皮肌肉注射,然后以纯氧进行正压人工呼吸。约3~4 min后,缺氧改善,逐渐恢复正常。
3.6 肺水肿 小儿手术麻醉期间,可由于缺氧、气道梗阻、血流动力学剧烈波动和反流误吸等原因引起急性肺水肿,发病时间主要为麻醉后期的拔管前和拔管后的恢复期。
3.6.1 肺水肿的原因 (1)缺氧、二氧化碳蓄积,为最常见原因。(2)呼吸道梗阻,在自主呼吸状态下由于梗阻,患儿用力吸气,可使肺内负压增加;麻醉过浅、体循环兴奋,肺淤血、肺毛细血管静水压升高时,毛细血管内水分向肺组织间隙移动,导致肺水肿。(3)血流动力学剧烈波动,如失血多的低血容量患者,单位时间内大量使用强力血管收缩药,同时急速输血输液,引起肺水肿。(4)呕吐、误吸后致支气管痉挛、通气不足亦为麻醉时引起肺水肿的原因之一。
3.6.2 肺水肿的临床表现 初期间质肺水肿时,患儿皮肤苍白、心动过速、呼吸困难,检查有肺顺应性下降和呼吸阻力增加。如在气管插管情况下发生时,由于吸氧充分,可无明显发绀,常在发展为肺泡水肿、有粉红色泡沫痰时被发现。如在气管拔管、麻醉恢复情况下发生者,仅在间质肺水肿的初期就有明显缺氧症状。其它表现还有颈静脉怒张、肺部湿性音,肺X线有密度均匀、大小不等、边缘模糊的致密阴影。
3.6.3 肺水肿的处理 (1)解除致病原因,控制输液速度。(2)维持呼吸道通畅,吸氧,或间歇加压给氧,用50%酒精吸入。(3)应用支气管扩张药,常用氨茶碱,1~2 mg/kg静脉注射,可缓解因缺氧、误吸引起的支气管痉挛。(4)减少肺循环血量,静脉注射强心药西地兰0.4 mg、速尿2~10 mg。疑有输液过量、右心动能不全时,用血管扩张药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或苄胺唑啉(Regitine)。(5)改善肺毛细血管通透性,一次或分次静脉注射皮质激素地塞米松20~30 mg。
参考文献
[1] 王庆霞,毛琪,肖旺频.舒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小儿扁桃体与腺样体摘除术麻醉的效果比较.医药导报,2009,12:131.
[2] 李军利,刘有才.小儿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手术的麻醉体会.医学信息(手术学分册),2007,5.
[3] 袁岩,虞艳平,范圣登.瑞芬太尼在小儿扁桃体手术麻醉中的应用.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9.
[4] 肖少华,杨昌明,潘云,等.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用于小儿扁桃体手术麻醉的临床观察,2008,9.
篇6
[关键词] 气管切开;切口护理;鼻胃管护理;拔管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12(b)-116-02
气管切开是临床上抢救危重患者最常用的解除呼吸道梗阻,紧急有效的治疗措施[1]。若不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轻者通气功能和血氧饱和度下降,重者气道完全阻塞,造成窒息[2]。近3年来笔者对102例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护理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8年1月~2011年8月行气管切开术后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年龄在15~78岁,平均50岁。高血压脑出血35例,重症颅脑外伤43例,肺性脑病10例,有机磷农药中毒8例,其他6例。
1.2 护理方法
1.2.1 病室要求
清洁、安静、安全,空气流通,每日开窗通风30~60 min,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使患者感到舒适,温度保持20~24℃,湿度保持70%~80%,必要时可地面洒水或用加湿器等措施调节室内湿度,每日紫外线消毒1次30~60 min,限制探视陪伴人员,避免交叉感染发生。
1.2.2 妥善固定气管套管
进行各种治疗护理操作时动作轻柔,定期检查气管套管位置防止意外管。由于气管切开患者大多意识不清,气管套管固定必须松紧适宜,以能容纳一指为宜,过紧影响呼吸和血液循环,过松导致意外管。
1.2.3 切口护理
每日用碘伏消毒切口皮肤1~2次同时更换无菌敷料,以保持切口皮肤清洁干燥,防止切口感染。术后3 d内应经常检查切口周围皮肤有无气肿、血肿、气管套管绷带松紧是否适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2.4 气道湿化护理
良好气道湿化是护理的主要环节,是预防呼吸道感染的关键措施,有利于痰液的稀释和排出,有效防止痰痂形成,预防肺部感染[3]。常用方法有3种。
1.2.4.1 超声雾化吸入及氧疗过程中湿化等达到预防痰痂形成和肺部感染的作用。每次雾化时间20~30 min,每6~8小时1次,超声雾化吸入用0.9%氯化钠100 ml内加(庆大霉素80 000 U、α-糜蛋白酶4 000 U、地塞米松5 mg)配成雾化液,吸氧过程湿化采用在氧气湿化瓶内加温水,因水会蒸发要随时添加,达到湿化温暖气道稀释痰液的作用[4]。
1.2.4.2 气道间断湿化,常用化痰药,当呼吸道分泌物多时,每次充分吸痰后于气管内滴入少量0.9%氯化钠溶液或化痰药物,并立即吸出,当呼吸道分泌物不多时,先滴入0.9%氯化钠溶液1~2 ml,停留片刻再吸引,两次湿化间断时间0.5~1.0 h。
1.2.4.3 用两成无菌纱布遮盖气管导管口湿化呼吸道。
102例中均酌情采用以上三种湿化方法,有94吸痰效果好,有8例因痰液黏稠不易吸出,通过以上方法加强气道湿化后,能顺利吸痰液。
1.2.5 气管套管护理
通常内套管每4~6小时清洁消毒更换1次,方法:更换内套管之前要先吸净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取出内套管放于流水下冲洗干净,去除痰痂、分泌物等,然后煮沸消毒10~15 min,内套管取出清洁消毒时间不宜超过30 min,防止外套管内壁痰液结痂,堵塞气道影响通气,内套管最好备相同型号两套,轮换使用,以免取出时间过长,影响呼吸。套管口以双层生理盐水纱布覆盖,盐水湿度以不滴水为宜。
1.2.6 吸痰的护理
气管切开后适当吸痰是保证呼吸道通畅的关键,因此必须要掌握正确的吸痰方法。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原则,治疗盘内用物保持无菌,操作前带口罩、无菌手套,先吸气管内分泌物,然后再吸口腔、鼻腔内分泌物,吸痰时,动作要轻柔,防止损伤呼吸道黏膜,诱发和加重呼吸道感染。吸痰管每次更换,吸痰过程中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吸痰管,当听到患者喉头有痰鸣音或排痰不畅时应立即吸痰,每次插入吸引时间不超过15 s,吸痰负压在能吸出分泌物的水平,一般在33.3~44.4 kPa,连续吸痰不超过3次,吸痰前后根据病情适当提高吸氧浓度,以免引起缺氧[5],痰液黏稠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配合翻身拍背,使痰液易于吸出,掌握好恰当的吸痰时机,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确保呼吸道通畅,储液瓶、安全瓶内液体应及时倾倒,做好消毒处理,预防感染。
1.2.7 鼻饲管的护理
加强营养和防止误吸,妥善固定鼻饲管,防止受压、扭曲、移位、落等。鼻饲前应先吸尽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以免影响呼吸,遵医嘱定时、定量注入营养液,保证营养物质和水份的供给,注入营养液时,床头抬高30°~45°。逐渐增加营养液的量,速度、浓度,量不宜过多,速度不可过快,浓度不宜过浓,以免引起呕吐与呃逆等不适,并注意观察鼻饲后反应,防止误吸,误吸一旦发生,立即停止,并尽可能吸出口腔、鼻腔误吸液和胃内容物,防止肺部感染的发生。
1.2.8 拔管的护理
生命体征平稳,自主呼吸、咳嗽、吞咽反射等恢复,可先试行1/2堵管1~2 d,无呼吸困难在全堵,继续观察1~2 d,呼吸平稳无不适可拔管,拔管前先吸净口、鼻、咽喉内的分泌物,拔管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防止拔管刺敫造成气管痉挛、呛咳、误吸、窒息情况的发生,拔管后瘘口以无菌凡士林纱布覆盖伤口,外用无菌纱布包扎,同时加强拔管后气道的护理,教会有效咳嗽、排痰,必要时雾化吸入,保呼吸道通畅。
2 结果
102例气管切开患者,通过用以上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无一例因护理不当发生并发症。
3 讨论
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困难、呼吸道梗阻,通过气管切开均能有效的防止和迅速解除呼吸道梗阻,便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若处理不及时或不当易造成呼吸道阻塞和诱发肺部感染而加重病情,因此必须加强气管切开后呼吸道的护理。病室要求,适宜的温湿度,空气新鲜,使患者感觉舒适,固定气管套管,防止脱管,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和呼吸,切口护理,防治感染,气道湿化,痰液稀释易于咳出和吸出,气管套管护理和吸痰护理,是确保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关键措施,口腔护理,预防口腔炎症、溃疡、等并发症发生,鼻饲护理,通过鼻饲,合理供绐机体所需营养物质和水份,促进早日康复。
3年来笔者对102例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护理,主要从以上几方面加强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给于精心周到的有针对性的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无已例因护理不当发生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马风芹,赵玉玉.浅谈气管切开术后护理进展[J].实用护理杂志,2004,11(10):1092.
[2] 郭桂芳,姚兰.外科护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1092.
[3] 李晓松.护理学基础:鼻饲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05.
[4] 李育苏,谭丽萍.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不佳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9,21(2):21.
[5] 聂英,黄秀良.重症颅脑创伤患者气管切开下呼吸道感染监测分析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1(9):223-225.
篇7
气管切开术以解除喉源性呼吸困难、呼吸机能失常或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所致呼吸困难的一种常见手术。由于患者往往具有严重的基础性疾病,术中又需切开颈段气管,放入气管套管,所以做好术中及术后的护理,对救治患者、促进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针对气管切开术患者的护理要点进行了经验总结,供大家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文荣医院是一所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设置病区14个共约500张床位。小儿心脏外科、妇产科、骨科、耳鼻咽喉科消化内科、肾内科、风湿免疫科为医院重点学科。现已成为金华市居民医疗健康保健的最佳选择之一,并在浙中地区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气管切开术在我院手术及急诊患者中常见,2011年7月-2012年6月我院共实施气管切开术165例。
1.2方法。对实施气管切开术患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统计和分析,对护理要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2护理要点
2.1心理护理。气管切开术患者均有恐惧和焦虑心理,首先应给予精神支持,积极鼓励其求生欲望,根据病人的不同职业、性格、文化素质等,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尊重、关怀、照顾病人,治疗和护理时,动作要轻柔。有计划地安排来访者陪伴,解除其心理负担,保持情绪稳定,心情舒畅。预防病人因烦躁而自己将套管拔出,必要时设法固定双手。
2.2高度重视病室环境。患者的病室要求安静、清洁,室温保持在18~22℃,湿度保持50-60%,气管套口覆盖2~4层纱布,定时以紫外线消毒室内空气。每日用1/400的消毒灵拖把拖地两次。
2.3保持呼吸道通畅。手术之初患者一般取侧卧位,但要经常转动,防止褥疮;给病人翻身时,应使其头、颈、躯干处于同一轴线防止套管旋转角度太大影响通气而致窒息。保持气道湿润,鼓励病人深呼吸后,用双手捂住切口,用力咳嗽。帮助病人翻身叩背,以利痰液咳出或吸出。
2.4预防和控制感染。覆盖的敷料可为细菌繁殖提供理想的寄居地。每天使用生理盐水清洗套管口周围是一种简单又有效的方法,它既可以防止套管口感染,又可以保护周围皮肤不被分泌物刺激,促进伤口愈合。气管套管取出后先用双氧水浸泡15分钟,彻底洗净,然后用0.5%洗必泰醇浸泡15分钟,最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即可使用。切口周围皮肤和呼吸道分泌物常成为切口的感染源,必须保持切口局部清洁、干燥,并根据分泌物多少、敷料清洁程度决定换药次数,临床常用的无菌纱布垫没有预防和治疗切口处感染的作用,而药物性气管套垫具有预防和治疗切口处感染的作用。定时更换气管切开处敷料,如有潮湿或污染应立即更换。敷料应一边剪开,双层上下交叠包裹气管导管,防止磨擦、痰液刺激,造成周围皮肤的损伤。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按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除全身应用外,可将抗生素气道内注入或行雾化吸入。
2.5及时吸痰。气管切开的病人,咳嗽排痰困难,应及时清除气道中的痰液。吸痰时要遵守操作规程,注意无菌操作。吸痰前,高浓度吸氧2―3min,用听诊器听痰鸣音,确定痰液位置,然后快速、准确、轻柔的用吸痰管抽吸分泌物,禁忌将吸痰管上下提插。一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每次间隔3~5min,压力33.2-53.2kpa. 如患者感胸骨柄处疼痛及痰中带血,要警惕有出血的可能,一旦发生大出血,要立即实施气管插管,同时进行止血等抢救措施。
2.6气道湿化。高效的管道护理并辅以气道湿化及吸引,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气道湿化对促进痰液排出,保持气管导管通畅起重要作用[2]。可选用超声雾化吸入:雾化液用庆大霉素8u+氟米松5mg+a-糜蛋白酶1000u,每12小时雾化吸入20分钟,吸入时注意观察病人的面色、脉搏,如病人呼吸困难, 口唇发绀,应停止雾化,病情缓解后再吸。间接湿化法:吸痰前向气管导管内注入0.9%氯化钠500m1+庆大霉素8u,每次5~10m1稀释痰液,并立即吸痰,24小时内可滴入300~500ml,滴入量视痰液的粘稠度而定。持续湿化法:以输液的方式将湿化液通过延长管缓慢滴入(泵人)气管内,滴速控制在4~6滴/分钟,每天不少于200ml。另外气管导管口覆盖双层无菌纱布,将生理盐水滴少许在无菌纱布上,保持纱布湿润。
2.7气管导管护理。内套管的消毒是预防局部感染及肺部并发症的关键。一次性气管导管应每周更换,内导管要定时用除痰棒清除痰液,防止痰栓造成窒息。金属内导管应每6~8小时取出清洗消毒,保持内导管通畅。分泌物多时,2~4小时应清洗消毒一次。取出内导管时动作要轻柔,左手固定外导管,防止内外导管一起拔出,放入内导管时,将外导管上痰液吸干净, 以防两管粘连。保持导管系带清洁干燥,并随时调节导管系带松紧度,特别是创面水肿期和水肿回缩期,以防过紧或过松。定时观察气管导管气囊充气情况,充气过足可使气管溃疡穿孔,充气不足,易形成脱管。
2.8积极配合医师处置术中术后并发症,包括出血、心跳呼吸停止、气胸和纵隔气肿、 皮下气肿、拔管困难、气管食管瘘、咽障碍等[3]。
3讨论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和治疗呼吸道梗阻的主要措施之一,近年来其应用范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已从单纯解除上呼吸道梗阻发展为抢救各种危重患者上、下呼吸道梗阻的重要手段。随着气管切开术的广泛应用,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气管切开术后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败和患者的预后。因此气管切开后的护理工作必须认真、细致、周到,严格无菌技术操作。特别是在气道的湿化、湿化液的选择、气道内吸痰、内套管的消毒、切口的护理等这些环节,进行有效的术后护理,是预防和减少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的关键,可促进疾病早日痊愈,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参考文献
[1]孔双红.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护理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1)2279-2280.
篇8
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发展,当人们遭受意外伤害或突发疾病的时候,人们对院前急救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医护人员要以最短时间到达现场,给予患者病情的评估,实施紧急救护措施,挽救患者生命,防止伤势或病情恶化,减轻伤者的痛苦。通过2006-----2010年5年45455人次院前创伤病人的急救,体会到院前救护的重点,在于迅速评估患者的病情,建立静脉通道,保护重要生命器官,维持基本生命活动,为进一步的救治赢得时间,而进行成功的院前急救是挽救生命的重要环节。现将体浅会谈如下:
1 急救评估
接听“120”急救电话时的初步评估及指导除问清患者姓名、年龄、详细地址及联系方式外,要重点询问病人的主要症状、发病诱因、既往病史,并询问与生命体征相关的重要表现,如神志是否清醒,是否呼吸平稳,脉搏是否可触及等,是否有活动性出血,并根据情况,指导现场人员进行紧急处理。
2 现场评估
2.1 迅速判断有无威胁生命征象 在急救现场应按照以下顺序及时检查与优先处理以下存在的危险因素,呼吸道梗阻,出血,休克,呼吸困难,反常呼吸,骨折。
2.2 转运途中的进一步检查 在转运途中可进行病史采集,通过询问护送人员,事故目击者了解受伤机制,以发现一些隐藏部位的创伤。
3 护理措施
3.1 现场处理 现场急救目的是去除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因素,并使患者耐受转运的创伤负担,在现场急救时应采用“阶梯式治疗”和“分级护理”方法,在整个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前一级护理要积极地为后一级护理作好准备,尽最大可能将伤员可能发生的情况,在最初阶段给予处理和科学的预测。
3.1.1 脱离危险环境 立即使患者脱离危险环境,解除可以造成继续损伤的因素,将患者从重物下解救出来时,切记动作应轻稳,避免拖、拉、拽,以免造成再损伤,将患者置于安全保暖平稳的地方进行急救。
3.1.2 解除呼吸道梗阻 呼吸道梗阻是伤员死亡的主要原因,应及时清除口腔部的血块、呕吐物、粘痰及分泌物,昏迷患者应使其头偏向一侧,以防止 呕吐物误吸,缺氧患者可给予大流量吸氧,必要时给予面罩加压给氧,如患者舌后坠可放置口咽通气管或喉罩以开放气道,注意保持气道通畅。
3.1.3 处理活动性出血 控制明显的外出血是减少现场死亡的重要措施,最有效的紧急止血方法是加压包扎止血法,即用敷料直接加压于出血处用腿绑包扎,并将伤部抬高,以控制出血。在这一阶段最容易犯的错误为不合理使用止血带,可导致出血控制不满意,甚至加重出血,因此严重掌握止血带使用适应症,必须用时应使用气压止血带,内垫纱布,准确记录上带时间,定时松解,每次5-----10分钟。
3.1.4 抗休克治疗 主要措施为建立静脉输液通路,我们医院采用静脉留置针,这样既避免患者躁动引起的滑针、脱针、液体外渗,又方便液体快速大量灌注,使有效循环血容量在短时间内得以改善,补液原则为先盐后糖、先晶后胶。幼儿,年老体弱者输液速度不宜过快,在执行口头医嘱过程中应注意三清一复核,即听清、问清、看清,复核药名,浓度,剂量及用法,并保留空瓶以便记录和再次核对。
3.2 转运途中的观察与护理
3.2.1 与局部制动 一般伤员均采取仰卧位,颅脑损伤,颌面部损伤应侧卧位或头偏向一侧,胸部损伤采用半卧位,以减轻呼吸困难,腹部损伤膝下垫软枕,使腹壁松弛,休克患者采用中凹卧位,有骨折,血管,神经,肌腱损伤患者可选用夹板,腿绑,石膏等制动,颈椎损伤患者使用颈托固定。担架放置要稳妥,固定牢靠,避免在转运途中剧烈颠簸加重患者的损伤。
3.2.2 转运途中生命体征的检测 在转运途中随时观察患者的神志,呼吸与瞳孔变化,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监测,有条件采取多功能监护仪,监测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根据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及患者的面色来评价组织关注情况,掌握补液量及滴数。根据血氧饱和度了解缺氧情况,随时调整吸氧浓度,留置导尿,准确记录每小时尿量。
3.2.3 止痛 疼痛可加重患者的休克,疼痛较轻可指导并帮助患者转移注意力和实施松弛疗法,剧烈疼痛时可适当使用镇静剂,止痛剂,但呼吸困难者禁用。
4 医护沟通现场急救另一重要原因是医护间的密切配合与沟通,护士应及时向医生汇报患者的病情变化,生命体征,医生也要及时将体查情况反映给护士,与护士共同进行抢救,利用通讯工具通知医院做好抢救准备。维持秩序,劝散闲人,保持伤患四周环境的安静。
篇9
病历简介
患儿,女,8天,以“喉中痰鸣、口吐泡沫5天”为代主诉于2010年8月2日入院。
病史采集 孕1剖1,足月顺产,出生体重3 000 g,否认羊水污染、脐绕颈、胎盘异常史,生后即出现皮肤青紫,吸氧1小时后肤色好转,Apgar评分不详;家族史无特殊;入院5天前因出现喉中痰鸣、口吐泡沫,伴呛咳、呛奶,在外院按肺炎予以头孢唑肟等治疗,病情无缓解,随转入我院。
查体 T 37.0℃,P 140次/分,R 46次/分,足月儿貌,反应不佳,哭声小,口周稍发绀,吸凹征阳性;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少量粗大湿音及吸气相喉喘鸣音;心音有力,心律齐,心前区未闻及杂音;腹软,肝脾无肿大,四肢肌张力可。
辅助检查 入院后查X线胸片示两肺肺炎;血常规示WBC 10.89×109/L,N 77.7%,RBC 4.32×1012/L,Hb 148 g/L,PLT 424×109/L,CRP 5.2 mg/L。肝肾功能、心肌酶结果正常。
入院后诊断 新生儿肺炎、先天性喉软骨发育不良。
治疗经过 给予头孢哌酮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入院第2天,患儿进行性吸气性呼吸困难加重,三凹征明显,经皮血氧饱和度仅为80%~85%,遂改用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CPAP)辅助通气,呼吸困难无缓解。血气分析示严重呼吸性酸中毒(pH 7.22,PCO2 88 mm Hg,PO2 75 mm Hg,HCO3- 34.7 mmol/L,BE 7.2 mmol/L)。准备予气管插管,喉镜直视下见咽喉部有一约1.0 cm×0.7 cm椭圆形囊肿,壁韧、光滑,表面可见血管纹理爬行,完全遮盖声门。立即停止插管,头罩吸氧,急请耳鼻喉科会诊诊断为先天性喉囊肿并Ⅲ度喉梗阻。喉镜下行囊肿穿刺,抽吸出约2 ml淡黄色液体,患儿呼吸困难症状缓解,双肺听诊可闻及中等量湿性音,但喉喘鸣音显著减少。
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囊肿的性质、大小、根基部位,在患儿病情稳定后行喉部MRI检查,显示:喉部声门上区左侧壁见一类圆形长T1长T2信号病变,边界清楚,大小约9.8 mm×7.9 mm,致气道狭窄,确诊为声门上区左侧壁囊肿,右上肺炎实变。向家长建议行囊壁切除术,未被接受。继续积极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患儿呼吸困难时轻时重,住院16天后,肺部湿性音基本消失,但是患儿仍有吸气性呼吸困难、喉喘鸣,家长要求出院。随访未果。
讨论
发病机制 先天性喉囊肿可发生于声门、喉室、会厌、杓状会厌皱襞及声门下区,其中75%位于勺状会厌襞。临床常见两种类型:先天性黏液潴留囊肿和皮样囊肿。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无一致定论。一般认为前者系喉室小囊发育异常或腺管阻塞致液体潴留、喉小囊扩张形成;后者系胚胎发育中外胚层迷路、由此异位的皮肤组织发生囊肿形成。喉镜直视下其呈球形或椭圆形,界限清楚,有一层薄的结缔组织囊壁,内可有白色乳状体或清亮的分泌物。
临床表现 新生儿先天性喉囊肿临床表现主要有:喉喘鸣、吸气性呼吸困难、发绀、呛咳、吞咽困难、呛奶、哭声小,于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发生,症状轻重程度与囊肿部位及大小有关。该病患儿易患肺炎,呼吸困难与肺部体征不一致,经治疗后肺部体征消失,X线片示阴影吸收,但呼吸困难依然存在,且时有加重。如果处理不及时或不当,呼吸道阻塞可能会导致很严重的并发症,如营养不良、呼吸衰竭、窒息死亡等。
篇10
关键词 盐酸氨溴索 小儿 毛细支气管炎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2.098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期常见的下呼吸道疾病,病理变化为毛细支气管上皮细胞坏死和周围淋巴细胞浸润,黏膜下充血、水肿和腺体增生,黏液分泌增多,毛细支气管腔狭窄甚至堵塞,喘憋较著。治疗当解除呼吸道阻塞、改善通气、抑制喘憋。2008年4月~2009年12月,我们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氨溴索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80例,并与常规治疗的70例进行对照观察,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8年4月~2009年12月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50例,年龄2~18个月,男94例,女56例。诊断均符合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1]。临床主要表现为阵发性咳嗽、喘憋、气促,肺部有喘鸣音及湿音。无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并除外先天性心脏病、支气管异物、结核感染、先天性喉喘鸣等疾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0例,对照组70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治疗前病程及病情严重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方法:两组患儿均予以常规吸氧、止咳、镇静、抗感染及β2受体激动剂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7.5mg/次,加入生理盐水10ml中缓慢静注,2次/日,疗程3~7天。
疗效判断标准:①显效:治疗7天,咳嗽、喘憋消失,肺部喘鸣音及湿音消失;②有效:治疗7天,咳嗽、喘憋减轻,肺部喘鸣音及湿音减少;③无效:治疗7天,以上症状及体征均无明显好转。
统计学方法:疗效比较用X2检验,P
结 果
15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讨 论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多见2岁以内的婴幼儿,是由于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感染引起。病理变化为毛细支气管上皮细胞坏死和周围淋巴细胞浸润,黏膜下充血、水肿和腺体增生,黏液分泌增多,毛细支气管腔狭窄甚至堵塞,喘憋较著。发病是因为小儿的管腔细小,易因黏性分泌物、水肿及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而发生梗阻。而且小儿的排痰不畅,痰液易在毛细支气管内滞留而导致肺气肿、肺不张。治疗当解除呼吸道阻塞、改善通气、抑制喘憋。
氨溴索是一种较新的黏液溶解剂,促进痰液溶解,降低痰黏度,使痰易于咳出。研究表明,其可促进纤毛上皮的再生和纤毛正常功能的恢复,加速黏膜纤毛的运动,从而维护呼吸道的自净;同时能使痰液中的酸性黏多糖纤维分解,并抑制支气管黏液腺和杯状细胞中的酸性糖蛋白的合成,降低痰液黏滞性,显著促进排痰[3]。另外,还具有抗氧化、抑制炎性介质释放、松弛气道平滑肌、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维持肺泡稳定等作用[4]。
我们对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80例进行临床观察。总共15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加用盐酸氨溴索80例)显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2 张瑞珊,赵源,谭娴玲.普米克令舒吸入佐治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1,16(5):289-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