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学本科培养方案范文

时间:2023-10-24 18:01: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口腔医学本科培养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口腔医学本科培养方案

篇1

关键词:专业认证;PBL教学法;口腔正畸学

【中图分类号】G640

为进一步提高医学教育质量,规范教学管理,2001年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颁布了《全球本科医学教育标准》[1]。根据这一标准并结合实际情况,2008年教育部、卫生部联合印发了《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教高〔2008〕9号)[2]。2010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参考国际、国内医学教育认证标准,制定了《中国口腔医学本科教育标准》[3]。标准一方面明确提出口腔医学本科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具有口腔临床能力和终生学习能力的口腔医生,具备继续教育、职业发展和自觉再提高能力,而另一方面对教学方法的核心要求是口腔医学院校必须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中心,提倡自主学习和积极参与师生互动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改革,注重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关注沟通与协作意识的养成[3]。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法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问题来学习相关知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与解决问题的技能,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医学教育中[4]。口腔正畸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基础理论抽象复杂,而临床应用要求专业知识融会贯通甚至多学科融合。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讲解为主,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导致学生难以理解理论知识,进入临床后不具备正畸思维方式,而PBL教学法恰好针对上述不足作了补充[5]。为适应专业认证的需要,本研究围绕《口腔医学本科教育标准》,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中心”和“自主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模式改革,着重推动PBL教学法在口腔正畸教学中的应用,构建符合《口腔医学本科教育标准》的PBL口腔正畸教学模式。

一、口腔正畸教学现状

口腔正畸学是口腔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研究错合畸形的病因机制、诊断分析及其预防治疗,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对临床思维能力要求很高的学科。国内外通常把口腔正畸学作为大学毕业后教育,在本科期间只就口腔正畸的一般概念及各种错合畸形矫治原则加以介绍,且没有列入临床实习。学生在学习时常常感到枯燥和难以理解,如颌骨的生长发育部分不够直观,矫治器和矫治技术部分在教科书中单独介绍,而实际上矫治技术与其后的诊断治疗联系紧密,错颌畸形的诊断治疗在临床实践中灵活多变,需要触类旁通,因此口腔正畸学历来是口腔教学中难教、难学的课程[5]。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口腔正畸学理论教学的主要形式仍是以讲授型为主,其优点是知识传递效率高,但学生被动接受不利于深刻理解知识间的联系,临床上面对具体病例时难以举一反三,难以建立完整的正畸学习思维方式。

二、PBL教学法在口腔正畸教学中的优势及问题

PBL教学法于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创立,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由教师引导的小组教学模式,常作为讲授型教学模式的补充。首先,PBL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将课程内容联系起来,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其次,PBL小组教学的特点也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倾听能力和评价能力等[4]。但是目前PBL在正畸教学中仍处于探索阶段,存在问题设置随意性较大,对教学目标的控制有限,有时难以激发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兴趣,教师在此过程中引导不足或标准不统一等问题[6]。《口腔医学本科教育标准》中要求鼓励应用引导式、问题式、交互式等教学方法,进入临床医学教学阶段,鼓励采取小班、小组方式教学。因此,针对口腔正畸学PBL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推进PBL教学法在口腔正畸学中的应用是实现《口腔医学本科教育标准》核心要求的切入点。

三、以《口腔医学本科教育标准》核心为依据,探索规范化口腔正畸学PBL教学法改革举措

1.制定PBL教学总体改革方案

教学方法改革不仅是授课方式的改变,还应该与教学体系中各方面有机融合,需要系统科学的教改总体方案作为指导。由一线教师组成的PBL教学组,结合《口腔医学本科教育标准》,制定PBL教学改革总体思路有利于教师在有充分思想准备的前提下逐步推进PBL教学法在口腔正畸教学中的应用。包括转变教学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路;对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应贯穿于整个正畸教学过程;确定采用PBL教学法的课程内容及教学程序,如以病例讨论和实验课为主;丰富PBL教案,编写案例要兼顾典型性和综合性,问题设计循序渐进、引导有效;遴选师资不仅要求理论基础扎实和临床经验丰富,还应具备良好的协调控制能力;并建立适合PBL的教学考核体系和对学生的评价标准。

2.建立规范的PBL教学程序

专业认证的目的在于规范国内院校口腔医学教育标准,帮助学校建立起科学可持续的教学模式。由于PBL是一种开放性的教学模式,在实施PBL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应特别注重各环节的规范性。PBL教学实行小组学习。首先,教师将口腔正畸病例资料和问题提前两周发给学生,让他们有时间看书、查资料,并欢迎学生到诊室参观、提问并及时解答。其次,教师指导如何使用检索工具,比如利用数据库资料,查阅参考书或文章,利用循证医学原理分析文献结论,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第三,上课以分组讨论形式进行,由教师引导,学生对设置的问题进行中心发言,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学生有不同的观点意见可随时提出,提倡辩论、讨论。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尽量不予干涉。第四,课堂总结。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可根据情况灵活掌握学生的发言、讨论时间,然后由教师进行简单概括。最后,通过匿名调查问卷方式,收集学生反馈信息,总结分析教学效果。

3.口腔正畸学的PBL教案设计及规范

《口腔医学本科教育标准》要求课堂教学内容充实。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建立结构良好,横贯口腔医学知识体系的高水平口腔正畸学PBL教案库能够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提高临床实际工作、学习的能力。PBL正畸教案的构成包括病例、图片、X线片、模型、问题、参考文献以及教师的辅导大纲等。病例和问题的设计既要来自临床,要有足够的知识含量,又不能过于片面。另外,PBL采用小组教学的形式,每个小组具体讨论的内容不同,需要指导教师运用相同的问题和辅导大纲来引导学生思考,所以系列问题的巧妙设计和辅导大纲的规范编写更加重要。

在实践中制定正畸PBL教案编写指南、正畸PBL教案审核程序等教学管理文件,明确PBL教案的编写原则、必备元素、基本格式、审核程序。一个完整的教案包括供学生使用的教案和供教师使用的教案两部分,每个教案应以相关病例为基础,并根据教案所涉及内容征求其他学科相关教师的意见,经PBL专家组批准方可成为正式教案,并在实际应用中不断完善。

4.PBL教学法指导教师培养

《口腔医学本科教育标准》对师资政策和教师培养做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必须制定教师队伍建设计划,保证教师的培养、考核和交流,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机会。结合《口腔医学本科教育标准》要求,根据PBL新教学模式的的需要,必须对相关教师进行PBL教学方法的培养。指导教师上课之前要进行专业强化培训,定期召开教学讨论会。开展PBL教学时,指导教师要深刻认识PBL理念,并要有较深厚的专业知识功底和较丰富的临床经验,把握病例中涵盖的各方面知识。在讨论中既要调动学生的思维,又要驾驭局面,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深入讨论,使讨论不流于形式。只有教学相长,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胜任PBL教学。指导教师对上课过程要有详细记录,包括教案分析,教案进展程度的建议,病例叙述中需要加强讨论的要点等。选派中青年教师参加校级PBL教师训练营,体验其他有经验教师进行的PBL教学,亲自带教PBL课程,在实践中提升PBL教学水平。由专家组、学生评估PBL教学过程及带教成效;反思后修正改进教学,进一步提高PBL教学能力。编制PBL教师手册,规范化PBL教学。

5.PBL教学效果评估

《口腔医学本科教育标准》对教学评价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口腔医学院校(系、专业)必须建立教学评价与督导体系,领导、教师和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教学评价活动,形成有效的教学质量保证运行机制,以确保课程计划的实施及各个教学环节的正常运行,并能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学评价必须覆盖各个教学环节,其重点是对课程计划、教学过程及教育结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价;必须建立相应机构,系统搜集和分析教师与学生的反馈意见,以获得有效的教学管理信息,为改进教学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PBL教学模式的实施是基于问题学习的开放性和问题解决的过程性,决定了PBL学习效果的评价有别于传统的教学评价。缺乏统一,标准化的评价方式,单纯用考试成绩来反映PBL教学效果是不适宜的。因此,对照《口腔医学本科教育标准》,结合口腔正畸学PBL教学模式的要求,制定正畸教研室PBL学习效果评价方法和标准。重新修订考试管理办法,显著减少各门课程的终结性评价,增加形成性考核的比重。制定课程的考核目标,促使学生能达到课程的目标。形成性评价包括测验、报告、综述、个案学习、文章、讨论课发言、课堂作业、课外自修、实验室操作、临床实习和课室内活动。通过不同的类型评价,可以探知学生们的知识、批判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贯穿于整个学期中进行。

四、结束语

在近几年的正畸教学过程中,教研室逐步引入PBL教学法,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交流协作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在PBL教学法改革总体设计、教学程序和教案设计、师资培训及教学评估等方面尚需要进一步统筹规范。此次口腔医学专业认证创建活动,认识到国际医学教育标准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理念,并以此为契机学习和理解先进的认证标准,改进和完善PBL教学法的正畸教学中的应用,以探索出一套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符合国际医学教育趋势的口腔正畸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梅人郎,陈钢,杨益,等.医学教育全球标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5.

[2]郑少燕,杨棉华.以医学教育认证为契机,深化医学教育改革[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7):37-38.

[3]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口腔医学研究会,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口腔医学教育学组.中国口腔医学本科教育标准[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8,43(7):392-397.

[4]崔晓阳,李益,廖虎,等.PBL教学法在我国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及存在问题[J].医学教育探索,2010,9(4):439-442.

[5]冯翠娟,张扬,张丹,等.PBL在口腔正畸本科生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2):107-108.

[6]杨茜,范存晖,陈杰,等.PBL教学法在口腔正畸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2,48(6):551-552.

作者简介:周洁,女,硕士,住院医师,研究方向:口腔临床医学。

篇2

1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的总体目标

根据同济大学口腔医学专业设置的特点,结合学院启动的“口腔医学专业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创新实践基地确立了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以开发创新性、设计性实践项目为手段,以多元化的创新实践评价体系为依据,以开放的设备资源、完善的管理制度为保障,学生以“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勇于挑战,不断创新”为宗旨的创新实践基地的总体目标。基地采用教学、科研、实践相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2],建立“教师指导,以研带本,学生为主,自我管理,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促进和支持学生的科学研究及发明创造活动,使学生在“口腔医学专业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早期阶段即获得了创造意识和创造激情[3],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能在创新实践中得到展现和升华。

2口腔医学专业卓越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内容

口腔医学创新实践基地包含着面向本科生的口腔转化医学与口腔基础医学创新实践平台和口腔临床医学开放创新实践平台2大平台系统,主要承担了口腔基础和口腔临床课程的实践教学项目,包括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种植学、口腔解剖学、口腔组织胚胎学、口腔病理学、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儿童口腔医学、口腔材料学等13门本科课程的实践教学,并在此基础上创新教育理念,紧跟学科发展趋势,为本科生打造最前沿的实践教学项目和科学研究项目,提供最先进的技术支持和条件保障[4]。

2.1口腔转化医学与口腔基础医学创新实践平台口腔转化医学与口腔基础医学创新实践平台的主要思路是依托学科优势,以科研和疾病为导向,充分利用实践平台———口腔转化医学实验室、口腔基础医学实验室、中心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等科研条件,开展创新性和综合设计性实践项目,在教师和导师的双重指导下早期介入科研活动,孕育学生的创新实践兴趣,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该创新平台的特点是理念新,立足口腔医学学科发展前沿,突出学科交叉,着重建设口腔转化医学,并将口腔转化医学的新技术、新理念直接引入口腔医学创新实践基地中,大大缩短了有志于该方向发展的学生培养周期。口腔转化医学被认为是一个最有发展前景的新兴学科,该学科的蓬勃发展,将为学院的“口腔医学专业卓越人才”培养赋予更深刻的内涵。

2.2口腔临床医学开放创新实践平台建设经过学院几年来的不断开拓,现已建设完成3个开放创新实践平台,交叉辐射了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种植学、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等所有口腔临床医学相关的实践项目,该平台为学生全天候预约开放,并为学生提供技术支持。在该平台运行中,口腔颌面外科学创新实践项目颇具特色,口腔医学院院长、口腔颌面外科学教研室主任王佐林教授率领本科生参与到由国家民政部和李嘉诚基金会设立的“重生行动”慈善项目中,成立了本科生志愿者服务队,参与制作“重生行动”普及手册,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与贫困家庭中患有唇腭裂患儿的家长进行面对面沟通,医院为其提供免费医疗服务,受到了患儿家长的热烈欢迎,上海市《新闻晨报》对此特别给予了报道。在该平台的支持下,本科生完成了临床实践项目多项,获得了本科生的一致好评。

2.2.1口腔理工创新实践平台学院根据培养计划的要求,结合口腔医学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理工创新实践平台承担了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口腔材料学等学科的创新实践项目。学生可以自己跟随指导教师到临床选择合适的病例,自己取模后灌注模型,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性,自己设计方案,进行义齿加工与制作等一系列自主实践项目,并完成了一定的实践产品,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2.2口腔仿真创新实践平台口腔仿真创新实践平台共承担了口腔种植学、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等学科的实践创新项目。学院的口腔仿真创新实践平台达到了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标准。引进21世纪国际上最先进、最符合口腔颌面部解剖和生理特点的口腔形态学系统,以此为主体形成了一系列完全模拟临床诊室的条件以及各种减压、加压、吸盘、减音设备等等。几年运行下来,该创新实践平台已经具有非常先进、十分成熟的全仿真系列装置和临床模拟设备,使用率达100%。尤其是针对改进的实践项目引进了形态成形评估系统、自动轨迹跟踪系统、测量评估系统及教师专用电脑系统,并与学生实践所用电脑联动,实现了同步视频播放等功能。

2.2.3“系统工程”创新实践平台由学校“985”二期专项投入,在国内率先构建了“系统工程”创新实践平台,其研究的范畴覆盖了口腔临床各主干学科。建立大学生自主创新、个性发展的制度,设立“口腔医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学生通过打擂台申请,每个项目资助2000~4000元,2~4名本科生组成一个课题组,由1名高级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担任指导),做到高年级学生100%参与。“系统工程”创新实践平台向本科生全天候开放。通过几年的运行,明显提高了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取得了显著成果。口腔医学创新实践基地条件先进、设备一流,针对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特别增设了课内-课外结合性环节设计、实践反馈设计、交叉学科间知识点综合性设计、临床化技能训练的设计、自主性学习的设计、过程性评价的设计等,达到了预期的目标[5]。为了配合学生创新实践需要,学院不但完善了上述平台系统,还延长开放了与之配套的图书馆,并配备了管理员,方便学生课余时间查阅文献。目前图书馆拥有各种文献21780册,中文现刊80多种,外文现刊25种,期刊合订本450册,电子图书1268件。

2.2.4本科生参与导师的研究课题与SITP创新项目的建设平台学院在创新培养和科研培养方面为学生搭建平台并提供知识及技术支持。利用学科建设的有利条件,有计划地组织本科生参加教师科研课题。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创立了大学生创新俱乐部,组织本科生参加研究生的开题报告会、课题中期考核汇报会和毕业论文答辩会,对本科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科研实践,高年级学生100%参与。培养了浓厚的科研兴趣和科学思维方法,显著提高了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985”等项目建设中,鼓励教师科研工作与本科生教学、SITP等工作相结合,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活动,其中学生主持上海市SITP项目3项、同济大学SITP项目3项。在校本科生申请专利多项,共获得专利授权5项,、综述数篇,大大提高了本科生创新思维和科研实践能力。

篇3

关键词:人文素质;口腔医学;教育

1社会需求发生了变化

口腔医学专业在我国发展速度较快,因具有自身独立的课程体系和专业特点,每年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都与临床医学专业分学科进行。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医师资格认可方式,其通过率也是检验和衡量各医学院校专业知识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1]。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要求口腔医生具备较高的人文精神,懂得患者生理和心理需求,同时还要处理好整个社会的关系。患者到医院后要从生理和心理加以关注,不能只见“病”,不见“人”,不入“心”,留不住患者,达不到治疗效果也不符合现代医学模式。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除了培养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外,还要强调培养学生的医德医风和人文素质。人文素质教育是指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2]。

2人文素质融入人才培养方案

2.1制定课程标准完善顶层设计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自2006年开始就不断提炼人才培养方案,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掌握口腔医学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专业技能,能在各级各类医疗、保健等卫生服务单位从事口腔疾病诊治、口腔保健知识宣传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口腔医学人才。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每门课程制定了课程标准,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人文素质目标,将教学行为与工作任务对接,在传授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将人文素质教育贯穿其中,培养学生救死扶伤精神,处处体现医德医风。

2.2模块化课程管理

医学道德的核心是医学人文精神,是医学对生命的根本态度,是对患者健康的终极关怀,是对人生命权利的尊重。根据临床口腔医生岗位设置课程,将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课三大类,其中选修课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人际沟通技巧》、《医学心理学》《卫生法概要》等。这些课程强化了素质教育,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更好地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还开设了《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等课程,这些课程激发了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就目前而言,加强人文课程的比重,不但不会影响口腔医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而且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

2.3“校院融合、四个一致”教学模式改革

学生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强调培养学生的分析、表达、理解和动手能力[4]。“校院融合、四个一致”教学模式是为了适应当前社会需求,培养学生岗位胜任力而提出来的,在此种模式下教师与临床一线医生相一致,教学环境与临床操作环境相一致,课程内容与工作任务相一致,生产实习与就业培训相一致。专业教师均是临床一线的医生,在授课的过程中不断加入临床人文关怀的因素,在学校就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实训室模拟真实临床工作环境,感受职业氛围,处处体现人文关怀。将专业课程任务化、项目化和人性化,实训课模拟临床接诊、问诊、检查、治疗等过程进行,将人文素质融入实训项目。实习就业单位除肩负就业培训任务外还培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将素质教育进行到底。

3人文素质融入师资队伍建设

如何将人文素质融入教师队伍建设,是医学院校重点考虑的问题。在医学院校人文社科类教师数量不多的情况下,师德师风建设中人文素质显得尤为重要。漯河医专口腔医学系针对此种情况组织新进教师师德师风演讲比赛;教研会进行校风、教风和学风的研讨;鼓励教师跨学科进行人文素质、德育教育研究。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用教师的学识和人品来影响学生的三观,对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素质的提高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何爱华[5]认为师德建设构成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境,是实现德育目标的基本保证。注重师德建设,以生为本,就是最好的思想教育。

4人文素质融入社会实践活动

人具有生物学特性,同时还具有社会属性,医学一直是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统一[6]。在口腔医学的教学安排中大力倡导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职业人文素质水平和岗位胜任力,以迎合新世纪对医学生的人文素质要求。2008年口腔医学系成立了“8020”口腔保健协会,旨在宣传口腔保健知识和预防口腔疾病的相关措施,提高人群口腔保健意识、培养大学生口腔健康服务能力,力求通过协会的努力使人类在80岁的时候口腔内还保留有20颗能够行使功能的自然牙。利用暑假及每年爱牙日进行口腔健康知识进校园、为社区老人及幼儿园学龄前儿童进行义诊和口腔保健知识宣传等。通过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进一步推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向深度发展。健康所系、性命相托,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口腔医学的发展,要求口腔医生除了具备高超的医术外还应具备一定人文素质,这也是今后教育不断发展的方向。人文素质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情感和情操;人文素质的培养不可能仅靠灌输和读书获得,更重要的是经历后的感悟[7]。

参考文献

[1]习正.以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的临床医学本科教学改革初探[J].西北医学教育,2009,(6):1085-1086.

[2]胡显章.中国大学人文启示录[M].成都: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30.

[3]洪军,王伟,何成彦.重视临床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7,(7):991-993.

[4]沈励铭,朱晓卓,徐伟静.对加强口腔医学生临床实践中素质教育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1,(8):25-26.

[5]何爱华.高校师德建设与德育实效性的提升[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1):75-77.

[6]高琴,周昌菊.浅议教师的师德与临床阶段医学生的素质教育[J].实用预防医学,2003,(5):797-798.

篇4

循证就是以事实为依据,科学地、合理地、个体化地将三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设计出安全的,有效的,具有成本效益的医疗方案解决临床问题[2]。循证医学是科学的的方法论,是通过实践,求证到解决问题的过程,适应于各项科学研究,将循证医学的研究方法运用于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的课堂教学及临床实习中也同样适用。

2循证思维教育可激发口腔医学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以往的口腔医学教学是一种灌输式教育,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没有关注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主要强调的是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学习,把个人主观的临床思维方式和临床经验传授给学生,使学生缺乏足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束缚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3-4]。这种教学模式已凸显适应不了当前口腔医学教学的要求,因此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和临床带教中运用循证医学教学法突破原有的应试教育模式,鼓励和启发学生在课堂学习和临床见习中善于发现和归纳疑难问题,教会学生如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死学为巧学,不断学习最新的知识,坚持一生学习的理念。老师还应教会学生如何运用循证思想和方法在课堂学习和临床见习中及时更新过时的医学知识,老师在口腔医学专业课程中采用“循证医学思维”教学法进行教学,真实有效的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扎实掌握医学知识的责任感和救死扶伤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3循证医学思想在口腔医学教学中的实施

循证医学教学法具体应用到口腔医学教学中,首先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丰富的临床及教学工作经验,充分备课把临床实践和理论讲授相结合,创新思维,借助于现代信息化教育技术生动高效的传授知识。这就要求老师思维敏锐的提出问题,熟练掌握文献检索的方法,通过批判性评价和将所获得的全部有用信息资料解决不同病人病情的具体临床问题的能力,还要系统学习专业外语、计算机及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等相关知识。新的教学方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5-6]。教师讲授应从易到难,步步深入,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养成主动自学的习惯。在课堂和临床学习中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以临床口腔患者为例,根据患者的病史、体征、检查结果提出拟解决的具体问题,充分利用互联网检索全世界最好最新的临床医学研究证据,遵循循证医学的评价标准系统,对所收集到的文献信息真实性、重要性进行评估分析,依据个人临床专业知识并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得出最佳的研究结论,并将此医学证据具体运用在为患者的诊断治疗中,通过预后效果评价,以便获得在临床患者的诊断治疗中需加以改进完善的理论和治疗技术,更好的的掌握医学中最新最有用的知识,以实现临床实践和传授知识的最优化[7]。这种通过具体病例的实践让学生亲身地感受到循证医学在临床现实中发挥的作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这种教学模式的先进和实效,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进而真正做到提升学生的个人综合医学素质和应用能力,口腔医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才得以保证。

4循证思维教育模式在口腔医学教育中的发展和前景

篇5

职业教育不仅仅要求教师要有专业理论水平,更重要的是还要有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及指导学生创新的能力。原有的师资力量来源于口腔医学队伍,他们在口腔医学专业的理论和实践是很扎实和丰富的,但是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缺乏相应的教育背景和临床实践活动。因此,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制订、实施教师培养计划,安排每一位教师到先进义齿加工企业接受技能培训,学习先进理念,并规定每年利用假期在义齿加工企业上班满足一定时间。

2构建科学合理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由于口腔医学技术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需要在理论指导下进行操作技能的反复训练。口腔工艺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定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现代口腔工艺技术发展需要,具有口腔工艺技术基本理论、较强实践技能和良好职业素质,既能胜任各类口腔医疗机构、各级义齿加工企业口腔修复技术工作,又能应用口腔工艺前沿技术制作精密修复体的高端技能型口腔工艺技术人才。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制定科学合理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在教学内容上,重点放在熟练掌握医学技术学习,重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加强实训环节。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实验,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操作技能与专业技术应用能力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这样培养出的学生一旦进入工作岗位,很快适应且将成为业务骨干。我们的学历是专科,多数学生有继续深造的热情,并且每年的专升本率达50%以上,每年全省专升本考试中位列前10名的同学中至少有2位我系的学生。2013年升本率高达74%,其中,贾婷婷成绩位列全省第一名,于健敏第二名,徐方方第四名。要照顾此部分同学的需求,因为专升本考试是以普通高等口腔医学的教材为依据,故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材全部使用本科口腔医学教材,但是口腔工艺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不变,这样学生节省了成本,把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引入教学。同时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我校为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中,对、申请专利均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并给予教师科研计分,因此极大地鼓励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3建立健全实验教学管理体制,强化实践教学,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优化实践教学人员队伍,充分发挥他们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建立健全实验教学人员奖励机制,鼓励实践动手能力强的教师承担实验教学工作。这需要教师的敬业和奉献精神,也需要系部给予大力支持,对在业余时间积极开放实验室的技术人员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真正做到奖勤罚懒。为保证实验教学课堂教学方法、课后开放实验室、课程成绩评定。全年在规定时间、有规定教师指导学生实验。

4改编实验大纲与教程

在完成口腔工艺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的过程中,参考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实验要求,支持教师积极参加国内的学术会议,学习目前的先进的新技术、新工艺,组织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内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等相关课程的教师共同探讨实验课内容,撰写实验教程,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综合实验,使学生对实验课更有兴趣、实验课效果更显著。特别是结合我院目前的实验室条件及学生专业,以突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特点为前提来编写实验教程。尽管专业基础课学时总体偏少,但改革后实验学时仍占总学时的50%左右。这些改革,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更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技能比赛提高学生兴趣,促使教学质量的提高

实验课的课时是有限的,要想使学生把课堂的知识熟练掌握,必须依靠业余时间的刻苦努力来达到。单纯的要求课余练习不容易实现。我系依靠技能比赛的途径来达到。动员全体学生参与、通过专门辅导团队的全方位跟踪指导、筛选出认真踏实、有责任心、有集体荣誉感的同学。校内每年举办“雕牙大赛”、“全口义齿排牙比赛”,同时选拔优秀学生参加全国性专业技能操作大赛,并对优秀选手给予综合教育学分、奖金、证书等奖励。通过参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对专业知识的进一步认知。同时推行“双证书”制度,鼓励学生参加卫生部口腔修复工职业技能资格考试,进一步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比赛辅导中秉承“以比赛促建设、以比赛促提高”的指导理念,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升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对理论、实验有了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开展多方面的教研活动,有利于教研室全体老师的成长和提高。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的整体技能水平和就业率。

6医学文献检索课程和专业课相结合

《医学文献检索》是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一门很实用的选修课程,以往选派高学历的非口腔专业的教师授课,学生反应该课程兴趣不大、不实用。根据这一状态我们改变了思路,不能只为了学课程而教,要立足专业,近今年选派了从事口腔专业的科研水平高的教师来教授此课,这样不是简单的理论讲授,而是在理论基础上要求学生在专业理论与实践学习的基础上能提出较切合实际的设想或实践中应用,这样的医学文献检索这门课程学习不是空洞的纸上谈兵,而要求学生真正会检索文献并能为己所用。

7建立和完善人才使用的市场机制

篇6

一、多学科的PBL课程在口腔医学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初步构建

我们口腔医学院现行的口腔医学临床实习采取的是分科轮转实习模式,即一般将学生分成三大组,在口腔二级学科口腔内科、口腔修复科、口腔颌面外科进行分科轮转实习。而每大组又划分为几小组,如口腔内科分为牙体牙髓科、牙周科与粘膜科,口腔颌面外科又分为病房和门诊两小组,在组内进行轮转实习。经过几年的临床实习实践,我们发现现有分科轮转模式存在一些弊端,首先这种轮转模式不利于学生全面、完整、系统地认识和掌握口腔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其次从临床医学本身的特点上看,临床医学强调整体性和综合性,然而目前临床实习的教学模式是严格按学科划分来进行的,这样的方法固然便于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某一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却忽视了临床医学的整体和综合的特点。针对毕业实习临床教学中的不足,口腔医学院利用建立附属口腔医院皇家新院这一契机,对毕业实习临床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设立口腔综合科,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地为患者提供口腔检查,并制定细致可行的诊疗方案和预防措施。患者在同一诊室即可得到如拨牙、补牙、镶牙等一系列治疗服务,既节省了患者的就诊时间和治疗费用,同时也优化了医院的资源配置,深受患者的普遍欢迎。以口腔综合科为基础,将多学科的PBL教学理念引入临床实习中,根据患者的需要进行不同学科的学习,这样的实习模式不仅方便了病人,学生也可在同一病人身上进行不同学科的实习,毕业后能很快适应社会。因此将多学科的PBL教学理念引入临床实习中是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的一次有益的探索。同时,我们学院也为综合实习提供了大量的支持,学院为PBL教师购买了笔记本电脑,为每个PBL讨论小组准备了一个电子白板,引进和购买了大量的教科书和文献期刊,还开通了宽带网服务,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免费上网搜索资料。我院还选派医生去武汉大学、香港大学观摩和旁听PBL课程,同时我们还邀请来自美国罗玛琳达大学、华盛顿大学牙学院、香港大学牙学院的专家,进行了PBL的讲座。经过一年的精心筹备,PBL教学改革小组成立,其核心成员由接受PBL教学培训的、来自口腔基础和临床不同学科的中青年教师组成,首先从师资结构上保证了口腔各学科的整合。同时工作小组还完成了课程整体框架的设计,制订了详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编写了教学病例,编写实习手册,建立了相关网站,为PBL课程的实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多学科的PBL课程的实施情况

我院的多学科PBL课程于2004级、2005口腔系本科生的临床实习中实施,课程由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的业务副院长全面负责,由科教科统一协调管理,由PBL教学改革工作小组的核心成员组成教学团队,负责所有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1.对象与分组。由2004级15人,2005级17人口腔系本科生,2004级、2005级实习学生分别分为三组,每组5-6人,由两位指导老师带教。

2.所用病例。多学科的PBL课程的病案不同于我们以往的单学科的PBL病案,它要求各个学科之间的交叉,因此我们在编写病案时,由多个学科的老师共同商讨,并参照国外大学的现有病例,进行编写,每一病例均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分为教师版和学生版两个版本。病例所覆盖的知识点原则是从易到难,偏重理论知识与临床知识的结合,目的是锻炼了实习学生各专业的临床操作技能,培养他们综合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讨论教室。经过改建的PBL专用教室共有3间,室内布局与圆桌会议室类似,四周有足够的黑板或白板供学生使用,墙上的挂钟让学生能自行掌控讨论节奏和进程。

4.讨论过程。一般情况下,一个病例通过三次讨论课来完成。病例内容是分段逐步发给学生的,当新病例给出时,学生根据病例的内容进行讨论,提出问题;然后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收集问题,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自学、查找相关资料,收集回答、解决问题所必需的信息,通过多学科知识的整合应用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并能够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一次讨论课上还需对本小组、本病例的讨论情况进行反思和反馈。每个病例结束之后,召开全体学生参加的病例总结会,由负责该病例编写的教师向学生讲解本病例的学习目标及需要掌握的知识要点,同时对学生尚存的疑问做出解答。

5.教师角色。PBL指导教师的角色与传统教学中的完全不同,即不涉及任何教导性信息的传递。教师所做的就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其深入地探究学习问题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强化其批判性思维能力;在学生偏离方向时给予适当引导,将学生引向理解的更深层次;为学生营造互相信任的环境,努力培养学生人际交流、沟通合作的良好行为规范。

6.评价方式。临床考核是保证和控制临床实习质量的重要环节,建立、健全完整、配套的临床实习考核,是推动实习教学步入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轨道的重要举措。实习考核分阶段考核和综合考核。阶段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专科临床技能,如根管治疗术,冠桥修复等;综合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诊断思维能力,临床操作技能,医患关系,独立工作能力。考核实行教考分离,由两位副高以上医师参加,每个项目均有客观评分标准和权重。

7.追踪实施效果。为获得毕业生质量的反馈信息,我们将对用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以便对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为进一步实施教学改革,特别是培养目标、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改进提供参考依据。问卷调查包括毕业生独立工作所需时间,用人单位满意度以及综合素质调查。综合素质调查又包括知识、能力和态度三大方面,其中知识又分为基础理论知识,医学临床理论知识,口腔专业理论知识,社会人文学科方面的理论知识;能力包括临床工作能力,教学工作能力,外语使用能力,知识更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以及竞争意识,创新能力;态度包括人际关系情况,遵纪守法情况,工作态度情况,医德医风表现。并与分科轮转的培养模式进行比较。

8.实施效果。PBL教学实践虽然仅仅实施了二个学期,教学效果却超出了预期。首先多学科PBL课程能够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临床接诊患者,学生逐步形成自主分析病情,自主治疗方案的能力。其次PBL能够培养学生科研意识及初步能力,应用分析信息和综合信息的能力。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通过临床实践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通过检索、查找文献、上网等,经总结归纳后形成报告,提高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学生主讲或参与讨论又提高了他们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再有学生集多角色于一身,受到全面锻炼。除了综合接诊,还参加分诊、巡回、消毒等护理工作和设备的清洁、维修与保养工作。

篇7

[关键词]PBL;口腔修复学;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

口腔修复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在教学之中掌握口腔修复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同时具有独立面对临床病例,分析病情,正确诊断及治疗的能力。由此看来,口腔修复学教学良好开展是非常必要的,使学生有效学习,逐步提升自身知识水平、能力等方面[1]。考虑到当前我国一些高校口腔修复学教学存在诸多问题的情况,该研究建议积极改革口腔修复学教学,将PBL应用于口腔修复学教学中,系统的、有效的、合理的教育和培养学生,逐步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所以,基于此PLB的口腔修复学教学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1PBL的简单概述

PBL即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它是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PBL教学是以实际案例为基础,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讨论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于传统教学来说,PBL教学的教育性、有效性及适用性较高。因为在PBL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更多时候需要学生自行解决问题,如查阅资料,分析病案,探索治疗方案等,这使得学生进行病因、诊断、治疗、临床操作这4个方面的学习,同时锻炼学生各方面能力,让学生更加具备成为一名优秀医生所需的理论知识、能力、意识等[2]。由此看来,PBL教学值得在教育教学中广泛应用。

2PBL在口腔修复学教学改革中应用的调查研究

基于以上对PBL教学的了解,确定其是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将其合理地应用于口腔修复学教学改革中是非常有意义的。为了证明这一点,以下笔者将进行“PBL在口腔修复学教学改革中应用”的调查研究。

2.1对象与方法

2.2.1研究对象

将某医药大学2013级口腔医学专业本科68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口腔修复学》《口腔医学》及《临床医学》等相关课程教学,其中《口腔修复学》为主要课程,其他课程为辅助课程。

2.2.2研究方法

选择《口腔修复学》中《种植义齿》《颌面缺损修复》《牙周病的修复治疗》和《颞下颌关节病的修复治痢》4部分章节作为教学试点课程,采用PBL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其他章节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其中主讲师不变,并且在PBL教学之前教师及学生进行了PBL培训[3]。根据PBL教学模式要求及不影响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展开基于PBL的口腔修复学教学。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设计《PBL学习满意度评价表》,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学生进行PBL教学满意度的调查;考察PBL教学下学生学习成绩。

3结果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整理及分析,确定学生对PBL教学效果的总体满意度为85.5%,其中学生对收集资料环节的最为满意,达到90.0%,对该组讨论的掌控技巧最为不满意,达到74.5%。而对学生考试成绩进行整理与分析,PBL教学的实施,使得学生《口腔修复学》成绩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4讨论

从现代教育角度来说,传统教学方法越来越不适用于口腔修复学教学之中。针对此种情况,采用PBL教学来代替传统教学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其良好地应用于口腔修复学教学中,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结合案例,查阅相关资料,对问题进行分析与思考,有效解决问题,进而学习到问题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并且不断强化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能力、思考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等,促进学生个性化、全面化发展[4]。面对当前口腔修复学教学存在诸多问题的情况,高校应当积极进行口腔修复学教学改革,将PBL教学有效应用于口腔修复学教学中,优化调整口腔修复学教学,以便此项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教育和培养学生,还能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口腔修复学教学良好发展。以上调查研究可以充分的证明PBL有效应用于口腔修复学教学,可以促进口腔修复学教学良好改革,提高口腔修复学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如何在口腔修复学教学改革中实践应用PBL,笔者参考相关文献及工作经验总结,提出以下建议。①教案学习。基于PBL的口腔修复学教学的良好的开展,可以通过对PBL教学的了解而明确“教案”是教学的基础,只有良好的学习教案,才能在后续解答口腔修复相关问题的过程中,系统地进行病因、诊断、治疗及临床操作等方面进行分析与学习,从而真正掌握口腔修复学理论知识,增强临床实践能力及其他能力。对于教案的良好学习,需要在组织学生进行基于PBL的口腔修复学教学中,教师将编制的教案呈现出来,如牙体缺失教案,说明门牙折断的患者的就诊过程、患者的心理状态、临床检查结果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详细阅读和分析教案,提出相关问题,如患者是否出现恐惧牙科的情况、患者是否不信任年轻医生的情况、预期治疗效果是否达到等等,为后续进行相关理论知识及患者病情的诊治奠定基础。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提出相关问题时最好按照疾病治疗的程序提出的问题,治疗方案的选择,优缺点以及治疗方案的实施。这样的教案设计不仅包含了学过的理论部分,同时还注重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系统地复习巩固了相关知识[5]。②讨论、解决问题。提出问题的基础上,为了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问题探讨、问题解决,以便学习问题所隐含的知识,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教师最好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每个小组提出1或2个问题,在此基础上查阅相关资料及素材,共同讨论问题、解答问题,最终统一问题结果,报告给教师。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讨论与解答,学生之间相互沟通、共同学习,这不仅仅能够使学生认真而专注地学习知识,还能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思考能力及分析能力等。③临床操作过程的讨论。口腔医学的最大特点就是临床操作性强,所以在临床操作环节中教师应当组织学生进行临床操作讨论,也就是针对每个小组提出的临床操作方案进行讨论,讨论内容包括方案是否可行、临床操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等,这可以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来进行临床操作方案的分析与思考,进而提出自己的观点,同时也能够对其他同学的意见进行思考与评价,如此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正确的临床操作方案及步骤,还能强化学生临床实践能力[6]。由此看来,基于PBL的口腔修复学教学活动的良好开展是非常有意义的。

5结语

从当前口腔修复学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其中存在诸多问题,已经无法满足教学要求。对此,应当积极进行口腔修复学教学改革,也就是将PBL应用于口腔修复学教学之中,合理进行教案学习、问题讨论与解决、临床操作过程的讨论,学生将系统地、有效地、合理地学习病因、诊断、治疗及临床操作方面的理论知识,同时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及临床实践能力等,促进学生全面化发展,逐渐成为一名优秀的医者。由此看来,口腔修复学教学改革之际,利用PBL教学来代替传统教学方法,有效应用于口腔修复学教学中是非常有意义的。

作者:朱旭 单位:铁岭卫生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陈建治,霍光,史月华,等.PBL在口腔修复学教学改革中的实践和探索[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14,15(1):40-43.

[2]余科,郑立舸,刘敏,等.经典病例分析结合PBL教学法在口腔修复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16,26(2):121-123.

[3]左恩俊,胡书海,任翔,等.立体化教学模式结合PBL教学法在口腔修复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6):104-105.

[4]牛林,逯宜,安虹,等.PBL教学在口腔修复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3):501-503.

篇8

一、对象与方法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06级口腔医学专业大班51位学生为对象,男生14人,女生37人。按原中班分为2组,一组作为实验组共27人,男生9人,女生18人;另一组为对照组共24人,男生5人,女生19人。以牙周病学部分章节为教学内容,在给全体学生完整讲授理论知识后,实验组学生接受该课程的CBL(Case-BasedLearning)教学,对照组学生以临床见习的方式学习上述两大类疾病。每组课时总和均为8学时,其中理论授课4学时,CBL教学或临床见习4学时。理论授课内容为卫生部统编教材。CBL授课使用自编的三套常见牙周炎和牙龈病的CBL案例。临床见习每3-4名学生为一组,分配至牙周专科医师处见习诊疗全过程。课程结束后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51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50份。调查问题涵盖实验组学生对CBL教学的评价,CBL教学后的自我评估,对照组学生见习时学习的病种,见习效果评价等,并在牙周病学理论考试中设计了五道相关的病例分析单选题,通过分组成绩测评和学生自我评估的信息反馈,应用SPSS10.0软件,以P值0.05作为显著性标准进行统计学分析,判断不同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病例分析能力培养的效果。

二、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男女生数量和比例没有统计学差异(P=0.32)。理论考试答题情况,对两组学生进行总平均成绩和病例分析成绩分析,并以各自组内平均总成绩为分界线(实验组71.93,对照组68.58),将每组学生都划分为高分级和低分级。理论成绩分析结果见表1,病例分析成绩分析见表2。差异(P=0.17)。实验组高分级15人、低分级12人,对照组高分级15人,低分级9人。以t检验对两组高分级或低分级的均数进行分析,实验组高分级学生的平均总成绩比对照组高分级学生高,差值有显著性差异(P=0.002)。两组间低分级学生的平均总成绩没有显著性差异(P=0.89)。检测病例分析能力的五道单选题答题情况,实验组得分4.07±1.14(M±SD),对照组3.50±1.38(M±SD),两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11)。两组间低分级学生的成绩也没有显著性差异(P=0.15),两组间高分级学生的病例分析题成绩无显著性差异(P=0.19)。

三、讨论

目前多数口腔临床医学的理论课知识讲授为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学生学习过程中感觉单调枯燥、记忆困难。临床见习是传统的临床学习方法,但见习过程中,不同临床医师对于牙周病预后的判断存在差异,给出的治疗方案也略有不同[4],这可能影响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近年来以问题为中心的PBL教学(Problem-BasedLearn-ing)日益被广大医学教育工作者所重视[5],以PBL教学结合案例教学法(casemethodsofteaching)开展的CBL更被快速推广。本研究使用CBL教学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与传统临床见习进行比较,寻找能够更有效提高牙周病例分析能力的教学方法。本研究对象是口腔临床医学专业的四年级大学生,他们正在学习口腔临床课程,并将在四个月后进入临床生产实习。随机挑选的一中班为实验组,二中班为对照组。以牙周病学理论考试总成绩评判两组的生源情况,实验组平均成绩71.93分略优于对照组68.58分,但没有显著性差异(P=0.17),可以判断二组学生的学习能力是相同的。理论考试中设计了五道单选题,均围绕常见牙周病和牙龈病案例展开,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得分分别为4.07、3.50,存在差异但没有统计学意义(P=0.11)。由此推断本研究实施的两种教学方法,在对于培养口腔医学生病例分析能力方面没有明显区别。为进一步判断两组学生中,不同成绩段学生的学习情况,本研究以组内平均总成绩作为分界线,将学生都分为高分级和低分级两部分,实验组高分级15人、低分级12人,对照组高分级15人,低分级9人。以t检验对两组高分级或低分级的均数进行分析比较,实验组高分级学生的平均总成绩比对照组高分级学生高,差值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2),但比较两组间高分级学生的病例分析题成绩,没有发现显著性差异(P=0.19)。说明实验组成绩优良的学生并未非在病例分析方面存在任何优势,对照组高分级学生也不是因为病例分析方面的失分而在总成绩方面落后于实验组学生。比较两组间低分级学生的平均总成绩(P=0.89)和病例分析题成绩(P=0.15)都没有发现显著性差异。而无论是实验组(P=0.04)还是对照组(P=0.02),在同一组内高分级和低分级学生的病例分析题成绩的差异都存在统计学意义,由此判断总体学习能力高的学生其病例分析能力的也相应较高,反之亦然,而与他们接受的教学方法无关。分析学生的调查问卷反馈发现,虽然实验组中37.0%的学生认为“仍不熟悉这几种疾病,需要看到临床实例”,63.0%的学生认为“基本掌握了CBL案例中的几种疾病”,他们的病例分析选择题得分率可以高达81.4%,但从上述两组间成绩的比较可知本组学生并没有显示出比参加见习的学生掌握了更高的病例分析能力。对照组中79.2%的学生表示“临床医生的操作能够看清楚”,但反映“讲解能够听懂”的仅54.2%,全部对照组的学生都见到了慢性牙周炎的病例,但仅有20.8%的学生见到慢性龈炎、4.2%的学生见到侵袭性牙周炎的病例。因临床见习仅能安排四个学时,无法让每个学生在见习能看到绝大多数临床常见病种,这是现阶段临床见习教学的不足之处。

篇9

1口腔医学专业特殊需求及改革

从医学微生物学的角度出发,口腔医学专业所接触的微生物有其自身鲜明的特点:口腔微生物数量庞大、种类丰富,且厌氧菌占较大比例。这就决定了使用普通的细菌培养方法是无法客观反应口腔内微生物构成的。于是针对口腔专业的特殊需要,并兼顾教学的趣味性,调动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我们对口腔专业添设了题为“发现你所不知道的自己”的全新实验课教学单元,该部分共计4次实验课,包括8个实验学时。第一次实验课的主要内容是口腔微生物的构成、口腔厌氧菌及厌氧培养法。

在本次实验课上,教师先启发学生分析口腔的特殊环境,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思考、讨论口腔微生物的构成,最后由教师进行归纳性总结,并系统讲解口腔菌群的组成。然后,向学生介绍口腔厌氧菌及其存在部位,并简要介绍常见的厌氧培养法,包括高层琼脂柱法、厌氧培养皿法、亨盖特滚管技术、厌氧罐技术等。要求学生思考、讨论各种方法的异同点和各自的优缺点,重点掌握厌氧罐技术,我们将在后续的实验学时中采用此法进行口腔厌氧菌的培养。第二次实验课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常见的口腔真菌及其相关口腔疾病、真菌的培养与常用培养基,并进行口腔微生物样本的采集与接种。在本次实验课上,主要讲解真菌适宜的生长环境与条件以及真菌培养中最常使用的沙保氏培养基的配制,并教学生进行口腔微生物样本的采集与接种。具体操作包括:①需氧培养:用无菌棉签采集龈上牙菌斑或牙垢接种于固体血琼脂平板培养基,37℃倒置于培养箱孵育;②厌氧培养:用无菌棉签采集龈下牙菌斑或牙垢接种于加有还原剂的固体平板,置于厌氧罐中,抽真空并密封,放入37℃培养箱中孵7天;③真菌的选择培养:用无菌棉签采集后牙邻间隙牙菌斑,接种于新鲜配置的沙保氏培养基,28℃培养箱中培养7天;④牙菌斑的刚果红负性染色法直接观察菌群构成:刚果红负染后让学生在油镜下观察并报告球菌、直杆菌、梭菌、丝状菌、弯曲菌和螺旋体六大类微生物的百分比。第三次实验课的主要内容是培养菌落观察及鉴定。具体操作包括:①观察厌氧和需氧培养基上菌落的形态,大小,颜色等特征,分别选取数个单菌落进行革兰染色,观察不同菌落的革兰染色性。②观察沙保培养基中的菌落生长情况,挑取数个不同的单菌落分别接种于科马嘉显色培养基,28℃孵育7天。第四次实验课的主要内容是观察科马嘉医学显色培养结果,根据菌株在培养基上的不同色彩对其进行大致的分类鉴别。同组同学共享实验数据,根据四次实验的结果并结合本组同学自身口腔健康情况讨论口腔微生物的构成与常见的口腔健康或疾病之间的关系,撰写实验报告。

2实验课教学改革成果

通过8个学时的主题实验课学习和操作,同学们生动详细的了解了自己的口腔菌群构成,鲜活的观察到了自己原来所不知道的自身口腔微生态。全课程不仅充满趣味,更贴近口腔医学工作的实际。教学全程气氛轻松愉快,学生学习态度积极,思维敏锐活跃,课堂上体现了很高的主动性、创造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课程结束后,我们分别对参加普通微生物学实验课学习和参加针对口腔专业微生物学实验课学习的不同批次的医学专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与参加传统课程的同学相比,参加改革后口腔专业微生物学实验课的同学对课程教学的满意程度提高了25%,对医学微生物学以及相关专业课的学习兴趣提升了30%。当然,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的优秀率、通过率以及考试平均分也均有大幅度提高。

3讨论

篇10

[关键词]:医学口腔专业 临床实践技能 实践教学

临床实践技能是口腔医学生必备的基本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口腔专业的特点:实践性强,操作技术要求高。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动手能力成为实践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如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培养的实践教学环节,是本项目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目前面临问题

1.实践教学虽有明确的内容要求,但具体目标和量化指标不够明确,教师和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易把握实践技能训练标准。

2.实践考核在每个学科实践教学结束时进行,对实践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缺少可靠的指标。

3.考研准备和找工作占据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影响了学生的实习时间和效果,冲击了实践教学。

4.经济体制转轨,医疗市场竞争激烈,病人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客观上使学生实践操作机会减少。

5.临床教学是整个医学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我院做为口腔医学临床教学基地,承担着大学医学教育近60%教学任务,其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大学医学毕业生的质量。但一直以来,由于医院缺乏一套完善、有效的临床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临床科室及教师常常将教学工作视为一个“软”任务,其教学积极性、主动性不强,质量意识淡薄。上述问题是我国高等医学院校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对培养学生临床实践技能影响较大,成为各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教育关注和研究改革的焦点

口腔本科专业是我校2006年新增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均是我们面临的新的研究课题,本项目研究与实践总体思路要围绕的基本点是以社会需求为向导,结合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趋势,依托大学综合优势,围绕“核心课程”构建课程体系,强化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人文素质的培养;在研究制定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时,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强调加强对教学过程各环节的质量监控与管理;通过改革措施的不断探索和实践使素质教育思想渗透到人才培养整个体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帮助口腔本科新增专业完善教学体系建设和促进实践教学环节发展提高。

二、改革内容

1.增强带教老师素质及责任心

带教老师素质及责任心问题是实践教学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规范临床带教我们先从教师抓起。在目前,教师团队中建立“导师制”及“临床班主任制”。“导师制”是每一位导师都有自己的若干名学生,对自己所管的学生全方位进行指导管理。以解决以往学生遇见问题不知找哪一位老师请教,学习积极性容易受挫的弊病。“临床班主任制”是进入临床实习及见习的学生在口腔科有限的时间内做到管理不脱节,学生没有因为进入临床就管理松散的现象发生。“导师制”及“临床班主任制”的建立虽然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制度的建立还需要实践去检验,以便更好地改进及保持发展。

进行可比性评估,改变了教与学、学与用脱节的象,提高了学生实习主动性,对教与学起到了正面激励作用。教师带教能力的提高,教师对临床带教的要求目标明确,教学意识增强,提高了自身知识水平和临床带教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老师和学生积极性,使他们支持并积极参与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努力提高自身教与学的质量。

2.建立量化考核指标体系,规范实践教学过程

传统的毕业实习都是依照《实习教学大纲》的要求,指出需要在哪些科室进行轮转,达到什么样的基本要求,描述笼统而模糊。对学生实习效果的评价也多由带习教师进行主观评判,缺乏客观细致的考核标准,随意性较大。对此,我们准备在各项临床基本技能操作规律基础之上,参考一些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并结合医院的实际,对学生实习期间须掌握的基本技能进行了分解、量化,制订出一系列临床基本技能的操作规程,使学生们的技能训练真正做到有章可循。同时,依据操作规程对操作过程制定相应的评分标准,建立起一套可量化考核的指标体系。每次考核时根据每个步骤的完成情况打出相应的分数,最后写出综合评语。这种可分解、量化的考核指标体系使学生对自己的技能操作情况一目了然。既明确了教师和学生的实践目标,又便于对实践教学的过程进行管理。

我校建立实践技能训练指标体系,主要目的在于明确教师和学生临床实践教学目标,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形成完善的实践教学考核系统,减少外来因素对临床实践教学的冲击,培养学生较强的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实践技能。

3.严把出科考核关

出科考核是临床实践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是检查学生实习效果,保证实习质量的重要措施。出科考试由统一组织安排,临床班主任及教学秘书组织2~3名教师组成考评小组。出科考试主要包括平时成绩、理论考试和临床技能核。平时成绩主要为组织纪律、工作态度、日常表现,等,占科成绩的10%。理论考试采用理论加病例分析为主,其占出科试总成绩的40%。

4.缓解实习与考研找工作之间的矛盾

学校为进一步提高临床实践教学效果,有效地控制临床实践过程质量,减少考研和就业对毕业实习的冲击,对实习学生实行目标管理;组织临床专家在调查研究和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量化的临床实践技能训练指标,建立了临床实践技能训练指标体系,并编写出《临床实践技能训练基本要求》手册,在实践中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如何监控实习效果、提高实习质量是我校口腔系口腔专业学生教学改革关注的重心。

三、改革成效

1.老师责任心和教学水平提高。

2.操作有章可循,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增强。

3.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提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