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经济管理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10-24 18:01: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市经济管理的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城市经济管理的方法

篇1

关键词:历史文化景观;空间结构;建筑

认识自然之子,现代人基因中遗传着祖先对自然环境的记忆。选择适宜的自然环境进行生活,在人类历史上,几乎所有的生活生产方式都是为了适应自然环境而创造出来的。在全球化的影响下,地方的历史文化背景将成为决定地区城市在新格局中重新定位的重要因素。因此,要保护我国的传统城市文化景观,就必须保护地方传统城市格局及其周边环境的空间结构关系。

本文通过对喀什噶尔古城文化景观的内涵和价值的探索,并提出宏观层面空间结构保护的城市设计方法

一 喀什噶尔古城的文化景观价值

喀什市地处中亚大陆中心地带的喀什噶尔河系三角洲中上部,由喀什噶尔河水系形成的冲击大平原,是新疆塔里木盆地西缘最古老、富饶的绿洲之一,自古就以“气候和畅,风雨顺序”、“稼樯殷盛,花果繁茂”《大唐西域记》而著称。喀什市整体地形北高南低,海拔最高点1502米,最低点1264米,城区中心海拔1285米。南有克孜勒河流过,境内河流长约14 公里,年径流量20.59亿立方米,由帕米尔冰川融雪及沿途泉水汇聚而成,水量丰富。泉水型河流吐曼河延市中心区东侧折南而流汇入克孜勒河。城市中心区位于两河怀抱中,地势高敞,景致优美。

1986年12月20日喀什噶尔被宣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喀什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有别于其它城市的特殊风貌,喀什噶尔古城原为东汉中期的恰萨城,古城建筑与周边自然环境相互融合,构筑了极高的建筑艺术价值。现在的喀什噶尔古城老城区范围内保留了部分有价值的古建筑,如阿帕霍加墓、艾提尕尔清真寺、汗勒克莫德力斯(古经学院)等,对古旧的优秀民居建筑进行了改建。在区域范围内,自然景观与古建筑构成了空间认知的标识。重要建筑和经典的选址布局,都和自然景致有着精妙的关系。古城景观尺度和著名景点的距离都有着严谨的尺度控制。

二 喀什噶尔古城宏观空间结构设计方法

现今,喀什噶尔古城得到了较好的保护,但随着喀什市建设量的增加,传统的城市文化景观面临着结构性的挑战。一方面城市用地延四周自然蔓延,部分地段的改建影响着当地的地形地貌。另一方面一些新增建筑突破高度限制,影响原有的历史建筑与周边自然景观的视线联系,这些建筑的风格、色彩也与历史建筑相互不协调,在一定的程度上主观影响了古城风貌。从历史、艺术和科学的角度来分析,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环境景观等几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通价值和单体或连体的建筑群的价值。

近现代文化遗产保护方法的认识处于发展变化之中。从1964年的《威尼斯》到1972年UNESCO大会在巴黎通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都标明对文物体的保护。在我国现行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中,也偏重对于保护区内历史要素的保护。在现今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城市化飞速发展,对遗产环境产生重大冲击,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现代的城市设计在宏观层面上利用绿地系统来控制城市生态环境,利用视线和建筑高度来塑造城市景观视野和轮廓天际线,我们可借鉴此类方法,对喀什噶尔古城的空间结构进行梳理和控制。

2.1 绿地空间系统的整合

研究在明确城市空间结构的基础上,结合地势水体景观保护高程、坡度、土地承载力和现状土地利用等要素的影响,进行土地适用性分析,限定影响传统文化景观的可建设性用地范围,减少城市建设对周边自然环境的破坏。例如,喀什徕宁城规划了环状的绿色自然景观,城前开辟游园,既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又保护了自然景观,是古城呈现出一片生机。

2.2 建筑高度控制规划

为了保护喀什噶尔古城的整体风貌,规划对于古城区以及古城外风貌协调,控制区的建筑高度都应该做合理详尽的规定。古城的建筑高度控制规划主要依据保护范围以及建筑高度对古城风貌、自然景观的影响而制定。重点保护的历史街区内的文物古迹、传统民居等应维持原高,古城墙保护带应为绿地和道路。

老城核心区的传统风貌协调区内建筑高度控制在2层以下,屋檐高度控制在6米以下;老城新修建边缘区就是一般控制区,建筑高度应控制在3层以下,屋檐高度控制在9米以下。在艾提尕尔清真寺风景名胜区和东湖公园的规划范围内,原则上只能新建园林景观建筑,建筑高度依其详细规划而定。注意控制建筑高度、色彩、材质和屋顶形式,做到自然景观与古城建筑的有机结合。

三 结语

喀什噶尔古城的特色在于历史文化名城的环境要素,更在于自然景观与古城风貌的有机结合。因此保护规划中将老城区与新城区结合,开发东湖公园、高台民居风景名胜区,以扩大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范围。

针对喀什噶尔古城整体格局保存较为完整的特点,通过对街巷格局保护,建筑高度控制和风貌景观等方面的规划控制措施,实现古城的整体性保护。针对亚瓦格和恰萨历史街区内的重点历史建筑等文物古迹,对其规划制定针对性的建议,能更好有效的保护与整治古城的规划。

参考文献

[1]应天士.今日喀什[M].三联书店上海分店出版社,1992

[2]张松.历史城市保护规划与设计实践[J].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

[3]张胜仪.新疆传统建筑艺术[M],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1996

篇2

关键词:电力工程;技术经济管理;造价风险识别

1 电力工程造价风险识别的基本内容

电力工程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事件,对工程造价产生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因此有必要针对风险事件,采用针对性的风险识别方法,以便为风险的有效控制提供有利条件。电力工程施工造价风险的识别通常分为四个步骤:

1.1 不确定因素的确定

造价风险通常都具有隐蔽性的特征,以电力线路工程施工为例,线路工程需要应用到各种规格型号的电力变压器,而不同规格型号的电力变压器价格差非常明显,具体在工程中使用哪一种变压器,需要结合实际工程的需求而定,但在施工当中,由于受到隐蔽性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得设计人员很难站在客观的角度判断出具体采用哪一种变压器,如果工程需要应用规格较高的变压器,但实际施工使用规格较低的变压器,那很有可能满足不了线路的变压需求,而造成后期维修成本的叠加,反之如果将规格较高的变压器应用于普通线路施工,则会造成材料资源的浪费。

1.2 建立造价风险系统

在找出不确定性因素的基础上,对这些因素进行统一的整理,并以系统的方式,归类不同类型的因素,以作为工程施工造价控制的依据。譬如110kV变电站的施工设计,对于断路器保护装置、电容器保护装置、电抗器保护装置的应用,在单体调试的时候,可以综合造价风险系统中分析的失灵、过压、三相保护三种不确定造价影响因素,以“套”为基本单位,确定保护装置的额定电压,然后将组合同套保护装置保护的设备,套用电气调试的定额。这种方法就是造价风险系统建立优势的集中体现,能够将各种可能存在的影响工程造价管理的不确定因素囊括起来,然后以具体的分析方法,为工程造价识别提供有利的客观依据,以防止造价风险管理时的“偏颇”。

1.3 风险信息的收集和整理

作为专业性较强的项目,电力工程风险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必然形成各种专业性问题,因此可尝试邀请专家,回答各种专业性问题,进而从问题的答案中,寻求风险信息的内容。譬如电力工程的量价合一定额模式,不具备充分的定额指导依据,假如指令性太强,必然脱离市场动态管理要求,那么应该如何进行重新定额。针对这种类型风险信息,单纯根据工程的实践总结,内容可能有失偏颇,如果专家能够从“定额指导”和“市场量价管理”双重角度结合解读,就能够在不违背工程实践的前提下,掌握风险信息收集与管理的方法,并确保所收集风险信息的利用价值。

2 电力工程造价风险识别的方法研究

在了解电力工程造价风险识别内容的基础上,从技术经济管理角度分析,作者根据实际的工程造价管理经验,对相应的风险识别方面进行如下总结:

2.1 招投标阶段的风险识别

电力工程的招投标工作,是技术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造价管理工作始于这个阶段,要求参与单位端正对自身实力水平的客观认识,因地制宜拟定长期与短期目标,并将不同目标融入到招投标方向当中。正常条件下,电气工程招投标单位的参与,一般以持续性的盈利作为目的,以致在选择造价管理方法时,往往需要同步兼顾投资资金比例和投资风险,最终判断是否能够在实现盈利目标的同时,如期完成工程技术经济管理任务。譬如某电力工程项目部门的主管,在参与工程投标期间,发现工程竣工的工程款结算,有很多费用都是该部门追加的,并且这些费用没有获得财务部门的认可,明显有悖于技术经济管理的持续性目标。据调查分析,招投标阶段,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一般会在项目施工招标文件当中,隐含诸多不利于施工企业造价控制的条款,而施工企业面对众多投标竞争者,只能以低于业务一等的身份与其谈判,被迫签订合同的“不平等”条款。作者认为,在招投标的时候,参与单位需要认真阅读招标文件和合同文件,并及时向业务咨询与造价相关的情况,避免在工程款和其他费用方面出现“误会”。

2.2 施工阶段的风险识别

在工程的施工阶段,施工单位应该根据与造价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譬如财务、审批等方面的制度,对施工阶段的工程费用支出进行科学控制,减少额外开支的出现。其中的主要费用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费、措施费、工程排污费、危险作业意外伤害保险、企业管理费、利润、税金等。譬如某电网建设工程根据偏差分析法,计划在月底完成工程施工量100平方米,定额消耗量为510匹/m3,计划材料的单位价格为0.6元/匹。月底实际完成的施工量为110平方米,实际消耗量为505匹/m3,实际材料的单位价格为0.7元/匹。则可以计算出:

实际竣工工程实际成本=110*550*0.7=38885元

实际竣工工程计划成本=110*510*0.6=33660元

拟定竣工工程计划成本=100*510*0.6=30600元

成本偏差=38885-33660=5225元>0(表示已经出现成本超支)

进度偏差=30600-33660=-3060元

以上是施工阶段通过成本计算,识别出是否存在造价风险的方式之一。在实际工程当中,我们还需要重视合同主体的风险行为,从索赔的角度,注意收集工程联系单、施工备忘录、工程照片、工地会议记录等索赔依据。

2.3 其他风险识别建议

从材料价格的角度识别造价风险,必须以计算机网络信息平台为基础,建立供以查询材料价格等信息的系统,通过计算机本身软件的信息收集和分析功能,准确预测出哪一种材料的价格在造价控制的允许范围之内,然后再进行材料类型的仔细筛选。譬如某变电工程,甲方提供了绝缘子、杆塔材料、线路金具、光缆、导地线等材料,而施工单位提供其他设备的材料,该企业在工程开展之前,采用“低价备货,高价少进货”的材料价格控制方法,在工程施工的时候,再另行采购所缺的材料,这样既保证了该工程材料的正常供应,又能够降低材料的采购成本,为企业节约了大量的成本。作者认为,施工企业应该以采购部门为核心,定期跟踪分析建材市场的行情,并与施工单位负责人沟通,了解近期所需的材料,尽可能低价采购材料。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工程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事件,对工程造价产生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因此有必要针对风险事件,采用针对性的风险识别方法,以便为风险的有效控制提供有利条件。电力施工企业工程造价风险识别方法,应该从概预算、投标、施工管理、材料价格、企业定额等多个角度展开深入研究,尤其是在概预算方面,对造价的控制最为有效,在准确识别造价风险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有效地回避风险、转移风险、缓和风险。电力施工企业识别工程造价风险,是从时间、技术、费用等角度出发,找出风险的来源,并分析存在风险可能造成的积极或者消极影响,同时确定风险的征兆,是有效控制造价风险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陈璋,应晓峰.电力施工工程造价风险的识别与评价指标略议[J].科技资讯,2012(11):122.

[2]张翔.浅谈电力工程造价的管理与控制[J].福建建筑,2009(6):105-107.

篇3

【关键词】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施工管理;途径与方法

引言

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的管理是一套系统的过程,要求施工管理者必须从整个工程的计划、执行及工程竣工验收等制定一套系统的管理方案,为了保证工程的质量,还应采取一系列相关的管理措施保证工程的顺利施工,从而从使用寿命和使用率上让市政道路桥梁工程能长期的投入使用。在实际工程管理中,可以从施工的三个阶段进行相应的管理,即前期的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及工程竣工阶段,每一个阶段由于其工程的独特性,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总之,每一项市政道路桥梁工程都是一项综合性的复杂的工程,但其目标都是追求高质量的施工,下文通过分析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的特殊性,结合自己的施工管理经验,探讨如何做好工程的施工管理。

1 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管理特点简析

与其他工程施工管理相比,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相关利益人员多,关系复杂。针对这一独特性,为了更好的对施工过程进行管理,必须加强对外沟通管理。

1.1 增强同各建设单位兄弟之间的联系

多渠道及时了解建设单位的各种计划和安排,监督建设单位早日进行拆迁安置工作,明白建设单位项目目的.为旌工单位的进度计划提前做好准备,并及时调整施工进程和部署。了解建设单位资金到帐、分配使用情况.保证施工的计量款按时到位。及时与现场下地管网的单位联系,以了解地下管网的埋设情况,为以后现场进行深坑的开挖提供依据,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这样既不耽误工期,又降低了成本。

1.2 加强与建设单位和监理公司之间的联系

及时确认设计变更情况或商洽签字确认、对施工变动更改及时进行现场勘察计量确认。通过与各方面建设单位之问的联系与沟通,争取他们对该项目作的支持与帮助,这对施工单位进行工程施工是非常有利的。

2 市政道路桥梁施工管理探究

2.1 落实市政施工质量管理

为了确保市政工程质量安全、达标,必须对市政道路桥梁工程进行施工质量管理,从质量上满足陈城市道路工程的使用需求。在制定施工计划和标准时,施工单位应该依据使用者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并使其与道路工程制定的技术方案相一致。每一个市政道路工程项目都不是单一的,而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所涉及到的领域、内容、范围要求也不同。此外,由于市政道路桥粱工程施工具有自身的特殊性,项目竣工以后,必须对其使用过程中性能的稳定性予以保证。因此,应严格控制对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的质量,应制定详细的工作安排和计划,首先明确质量控制目标,采取合适的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目标制度,这样能正确的引导施工操作;其次,要在项目监理总工程师的引导下进行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整个质量管理工作过程应由现场监理工程师引导实施,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查并填写质量检查表是质量,在这一过程中应将质检表中对应的数据视为工程信息认真处理;再次,应对质量实行全面控制,对施工阶段所涉及到的所有质量控制内容如施工人员技能、施工方案、生产机械等都要实行严格的控制。

2.2 确保市政工程的技术管理

技术管理的支持是一个项目是否能顺利进行的必要保证。技术管理是施工管理工作当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保证施工正常进行的前提条件。一项工程,其施工方案制定的好坏,是否具有操作性可可行性,对工程项目的进度、工期、部署、效率以及经济收益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如何做好道路桥梁施工阶段的技术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我们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做好项目的技术管理。首先,积极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施工工艺和技术,在施工过程中,应大胆创新,将各种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及新设备等广泛运用于施工过程中,为了不断提高施工效率,施工技术单位应编制出一份可操作性强的施工技术单,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其次,应有专门的施工技术人员对施工设计图纸进行研究和绘制,做好图纸会审工作,一旦发现图纸中存在问题,应在图纸会审会议上及时做好与设计人员的沟通,在施工之前提前消除施工设计缺陷;再次,针对施工合同,技术人员必须认真研究,如果发现合同外的增量内容或合同变更,及时做好与项目经理部经营人员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做好技术洽商的追认;最后,在施工实施过程中,应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训练技术人员的应变能力及发现问题进行现场解决的能力,建立技术资料管理系统,明确专人负责,分类管理、分类存档。

2.3 做好市政道路桥梁的工程施工成本管理

现代企业经营的重点内容便是成本管理,它是影响工程单位效益的直接决定性因素。施工成本成本管理是市政道路桥梁的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之一,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显性成本如企业实际耗费和非显性的成本如失去市场及委托等资金开支的管理;另一方面是指施工管理管理人员为企业创造的各种竞争优势。在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施工成本管理方面,要求企业运用成本分析法等分析企业及竞争对手的资料,为企业适应外部持续变化的市场环境打下基础。对道路桥梁经营成本的控制,获得更多的利益,是市政企业要考虑的首要问题。需要施工单位制定出有效的处理方案,实行科学的成本管理制度, 制定出项目施工实施工程中某一个时间段的成本计划,再由会计人员定期的对已经竣工的工程量及成本消耗量进行相关的统计,做好市政施工的财务工程,从而更好的对成本造价进行有效的控制。道路桥梁施工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如果将成本管理的控制添加到施工环节中,将会更好的降低工程的造价,为整个施工管理提供必要的保证,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选择偏差控制法对成本实施控制,应做好成本误差的控制工作,保证工程的顺利进展。

2.4 重视市政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

道路桥梁的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 “安全第一”的首要原则,这也是各个行业生产的核心宗旨。安全管理就是要通过评价、辨别、估计来评估可能遇到的风险,并及时找到解决的方案,确保施工中各环节的质量。在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首先应加强人员安全管理,即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防止人员伤亡等意外的发生;与此同时,还应对建筑安全进行管理,避免施工中出现坍塌等问题,要保证建造质量合格,结构稳定的工程。因此,应在遵循工程建设的强制性标准下,开展勘察、设计、施工等环节的工作。

3 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市政桥梁施工是一项系统性极强的综合工作,在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利益主体很多,因此,应制定和实施有针对性的可行性较强的施工管理方案,提高施工管理的效率。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应结合桥梁工程的具体情况,明确管理中重要与关键的环节,制定最佳的施工管理方案,为工程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的保障,实现工程项目最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关勋健.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之若干措施[J].广东科技,2008(20).

[2]楼涛.论工程施工管理的内容与质量控制思路[J].广东建材,2008(10).

篇4

一、对于既有划拨用地,又有出让用地的危旧房改建区和大面积开发的建设用地,拟全部采取先划拨的方式,一次拨给开发建设单位,待拆迁完成后,在有偿出让的地块开工前,经评估再办理土地出让手续。

二、在办理划拨用地手续时,可根据不同地段和建设用地面积,收取每平方米5?50元的土地使用权出让预定金,以督促开发建设单位在拆迁完成后尽快按市政府1993年6号令的规定办理土地出让手续。

三、此项出让预定金收缴入库手续按地价款入库手续办理,在交款单位办理正式出让手续时,可充抵地价款。

四、各区、县房地产管理局在办理房屋拆迁许可证时,必须严格按规定核发,对未取得建设用地批准书的建设项目,一律不得发放房屋拆迁许可证。

特此通知。

附件:城镇土地使用权出让预定金标准

地区等级        预定金标准(元/m2,地)

一                        50

二                        45

三                        40

四                        35

五                        30

六                        25

七                        20

八                        15

九                        10

篇5

现将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北京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关于住宅电气设计标准的补充通知》(〔97〕首规委办规字235号)转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北京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关于住宅电气设计标准的补充通知

(97)首规委办规字第235号  一九九七年十二月十七日

各有关单位:

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于1996年8月颁布了“住宅电气设计通用标准”,其各项技术参数和指标基本适用。为适应住宅发展需要,满足居民家用电器增多对用户需求的增加,经首规委办、市供电局和市建筑设计院共同研究决定对北京市“住宅电气设计通用标准”作以下补充,请遵照执行。

一、电度表的选用

每户户用电度表的有前线应采用不小于6平方毫米的绝缘铜芯导线。

二、户内电路应按照明、空调及其它电器用插座分三路以上设计,各支路线均采用BV?2.5平方毫米的绝缘铜芯导线。

三、其它

篇6

[关键词] 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 生态经济管理

一、生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概述

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体系,在这种体系下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及销售完全由自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所引导,而不是像计划经济一般由国家所引导。生态经济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发展一些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建设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

生态经济与市场经济是现代经济的两个基本特征。现代经济,从其本质上讲,是生态经济;从其运行的方式上讲,是市场经济。生态经济与市场经济各有自身的特殊规律性,二者既有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一致性特点;同时又有相互制约的矛盾性特点。因此,在理论上研究如何利用生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一致性,以及如何克服和解决二者之间的矛盾性,从而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态经济管理体系,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现代化建设事业,将是十分重要的。

二、增强生态经济管理的途径

1.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

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政府宏观管理,解决由市场失灵出现的问题,首要的是政府必须转变其经济职能。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转轨时期,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应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为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需要,政府经济职能转变关键是由传统的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转变。

(2)为了适应生态经济管理需要,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的关键是由传统的单一经济管理向经济与生态两大系统协调管理转变。

(3)对于市场机制失灵的盲区,必须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

2.加强政府的生态经济宏观调控能力建设

(1)政府要确立起生态经济观念

生态经济是现代经济的一种理性认识和一种理想经济模式。从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看,生态系统的生产和再生产是基础,经济系统的生产和再生产是主体,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同时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只有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才能够从经济与生态相协调的高度加强生态经济宏观调控能力建设。

(2)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必须确立生态经济宏观总量平衡

生态经济宏观总量平衡包含着宏观经济总量平衡和宏观生态总量平衡两大平衡。在生态经济系统中,一定的经济平衡总是在一定的生态平衡基础上产生的。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生态平衡这种稳固性和耐受力,不仅要靠自身的调节,而且更重要的还要靠经济力量的支持和促进。因此,确立生态经济宏观总量平衡,在制定和实施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时,不仅应当尊重经济规律,充分开发利用自然生态系统资源,增加社会经济财富,来保持宏观经济总量平衡;同时还一定要注意尊重自然规律,适应生态平衡的需要,来保持宏观生态总量平衡。

三、宏观、中观、微观生态经济管理的主要任务

1.宏观生态经济管理的主要任务

这一任务的核心内容是,根据生态经济规律的要求和我国现代化总体战略的需要,确立我国生态经济发展战略,制定以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产业化为中心的中长期生态经济管理目标,谋求建立生态(包括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相互协调发展的模式,走出一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生态经济紧密结合与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针对现在的具体情况来看,我们要抑制对资源环境的过度需求,增加自然生态系统的总供给能力,努力调节好有限的日趋减少的生态资源和无限的日益增长的经济需求之间的矛盾;解决好不断增加的排污量和相对缩小的生态环境容量即有限的净化能力之间的矛盾,实现社会经济系统的总需求与自然生态系统的总供给之间的基本平衡,保持生态经济稳定、持续、协调发展。

2.中观生态经济管理的主要任务

在我国经济体制转变和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工业和城市生态经济管理是我国生态经济管理的重点领域。它的主要目标是,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生态经济管理体系,加强对工业和城市大气、水体、固体废物和噪声污染的控制与治理和城市生态环境的综合整治,减缓环境污染加剧和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使部分工业部门与行业和重点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改善,逐步实现工业和城市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3.微观生态经济管理的主要任务

从总的来说,微观生态经济管理的任务,是根据“优质优构低耗高效”这个企业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规律的要求,及现代企业总体发展的需要,科学地组织企业生产力,寻求生产要素的最佳结合,优化企业生态经济系统结构,节约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提高资源转化率,提高企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在我国经济体制转变和经济快速增长时期要着重完成以下具体任务:(1)按照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和市场需要,制定企业生态经济发展目标和规划,推进企业发展模式的转换;(2)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改革企业内部经营机制;(3)加强微观生态经济管理,必须把生态环境纳入企业管理的轨道,使企业管理由过去单一管理经济系统转变为对企业生态经济系统进行整体管理。

参考文献:

[1] 夏汛鸽:生态社会市场经济释义[J]. 开放导报, 2003, (08)

[2] 邓三龙, 彭福扬: 发展生态经济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J]. 湖南社会科学, 2002, (06)

[3] 陈宝兰: 市场经济下生态经济的构想[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6, (01)

篇7

关键词:企业经济管理;创新发展;探究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00-01

一、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及意义

今年3月,总理指出:我国正处于结构调整阵痛期、增速换挡期以及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效应,使我国经济到了爬坡过坎的紧要关口。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发展仍处在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工业化、城镇化持续推进,区域发展回旋余地大,今后一个时期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有基础也有条件。

企业是经济的细胞。随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企业面临着诸多的环境变化:经济管理作为生产力的表现形式之一,越来越成为企业进行资源配置、整合与优化的重要手段;同时,在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背景下,普及科学技术的速度日益加快,知识经济、互联网经济的作用也在不断凸显。因此,寻求企业经济管理的改革与创新十分迫切。

不同的企业置身于不同的经营环境,因而在管理体系上也具有差异性。但是,对其具有影响的因素却基本一致,其一为知识经济引领的新经济特性;其二为日益加强的经济全球化趋势;其三为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网络技术。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企业面临着逐渐开放的外部环境及日趋白热化的国际市场竞争。对我国企业来说,新形势和新环境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因此需要优秀企业对原有经济管理理论、观点实现突破和对过去实践进行超越,在不断加强的经济管理中,通过创新使企业得以不断强大和迅速发展。

二、企业经济管理创新发展的基本重要途径

1.企业经济管理的理念创新

(1)管理理念的创新。对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理念切入点的准确把握,需要企业以思想的转变和观念的创新作为先导,在其内部对先进的管理理念进行贯彻落实。根据现阶段我国企业经营实际,管理理念仍然是其创新的阻力。受部分企业管理者对先进的竞争意识、危机意识、思想观念缺乏的影响,其发展存在较大障碍。因此,企业经济管理创新发展要以内部观念性理念的创新为基础,对原有的、难以与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思维模式和既定看法等进行及时的纠正和摒弃,通过将全新的思维模式、管理方法和视角等作为其进行改革创新的指导,在对自我的不断提升中,促使其管理和改革的真正强化,在推进科学的企业管理得以树立,创新的管理思想得以形成的基础上,引动企业向集约化经营方向发展。

(2)创新以人为本的思想。现代企业在进行经济管理创新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的重要作用,在坚持以人为本思想的基础上,寻求人本创新,在实现人力资源创新管理的基础上,促进其高效的经济管理。创新的人本管理思想首先在柔性管理方面进行体现,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理念要求企业重视知识,尊重员工,善于对员工进行人文关怀。因此,企业在进行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时,要重视对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培养,通过将精神与物质激励相结合,为员工的发展及其才能的发挥创造开放的舞台和空间,从而使其创造型和工作积极性得以提高。

2.企业经济管理的策略创新

企业要致力于对全局性和前瞻性的战略创新的研究,在先进生产力发展与进步的总趋势更好体现的基础上,能够以全新的强势姿态应对挑战,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其中,对创新企业战略可以从培养品牌价值、强化市场营销及其宣传力度、研发技术等方面进行。

3.企业经济管理的制度创新

作为企业进行经济管理工作的主要约束,制度创新在创新经济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创新制度一方面要在对部分约束性的利用中,使企业发展为顺利高效运行的相关经济团体,在坚持自负盈亏的基础上结合市场情况对内部团体构架进行建立,从而使开发的新产品更具生机与活力。

4.企业经济管理的组织创新

对企业组织机构的创新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入手。

(1)对扁平化的企业组织结构进行建立。通过破除传统的多层垂直的组织结构,在减少管理层次,缩减职能机构的基础上,使企业管理幅度得以增加,在推进横向的、紧缩的、扁平化的组织机构建立的过程中,提高反馈和传达信息的速度。

(2)对柔性化的企业组织结构进行建立。受传统组织机构对企业经济管理工作具有较大的束缚性,因此,可以在对临时性组织机构的建立中,使其过分束缚得以摆脱,在确保其多样性和灵活化组织结构的基础上,使其能够与外部环境更好的适应。

(3)对虚拟化的企业组织结构进行建立。可以利用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技术调整和创新组织结构,在将人力资源、信息数据和相关知识等动态综合体现在组织中的同时,使学习型的无形组织结构得以建立,从而使企业目标得以实现。

5.创新发展管理与监督体系

强化企业内部监控是促进其经济管理创新与发展的重要手段,为使企业经营目标切实实现,需要将内部监督控制进行充分贯彻落实。创新的内部监督控制要将财务管理工作作为主导,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与控制,在战略型的全面管理与监督体系中,促进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更好实现。

三、结语

综上所述,面对经济环境的国际化以及全球竞争日益激烈化的现状,企业需要不断地强化自身的经济管理方式方法以及经济管理创新。面对新时代的经济发展需求,我们需要不断革新企业管理中经济管理的方式方法以及经济管理理念。总之,在变幻莫测的国际经营环境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背景下,企业要创新发展其经济管理,需要从内控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战略创新及理念创新等方面进行。同时,在进行创新发展时,不能简单的盲从和复制,要在与自身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灵活选取创新手段与模式,从而使自身经济和社会效益得以全面实现。

篇8

关键词:国内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思考

1 国内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经济管理中的产业结构不合理

产业结构作为经济建设的主要构成,对整个经济建设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影响。就目前发展来讲,我国经济管理建设中仍存在着产业结构不合理等现象。如传统产业比重较高,农业产业基础比较薄弱,工业产业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经济的不断深化,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工业的发展,但是与此同时出现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多,对于农业发展的不重视,导致其发展缓慢,也会造成产业结构不合理。

1.2 经济管理中区域间的发展不均衡

在发展过程中,受其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经济在发展之初并没有实现区域经济的全横发展,这就导致后续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各种不平等现象,如地方保护、产业结构分配不均、城乡差距较明显等问题。从区域划分来讲,我国沿海发达城市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且获得了较好地成绩。但是对于中西部及东部而言,经济发展却相对较为缓慢,且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管理措施不当,也阻碍了其进一步发展的可能。自此长时间发展下去,导致贫富差距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反之,这种差距现象也制约了经济的发展,恶性循环的最终结构是区域经济差距急剧扩大。

1.3 经济管理的制度不完善,政策不到位

经济管理从某种角度来讲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但是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化改革,传统的经济管理体制已经很难适应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相应政策法律法规也无法得到有效的发挥,对此有必要对旧有的管理体制加以改革创新,针对现阶段经济发展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建立相应地法律政策,从多个角度来完善对经济管理问题的有效解决。

1.4 经济管理的思想观念陈旧,没有创新意识

经济管理的思想没有跟上社会发展的进程,新时期的社会管理中有很多不同于传统的经济管理的新事物和新情况,经济管理的工作思想依然沿用传统的思想观念,没有创新意识,传统方式方法对于新问题的处理较为不合理,而且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较快,应从思想上转变陈旧的观念,采用新意识解决经济管理中的实际问题。造成我国创新能力薄弱的主要原因是研发投入不足、科技人才短缺、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尚未确立、税收政策在促进自主创新的应有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我国现行激励自主创新税收体系不健全,税收政策目标不明确,缺乏系统性,税收优惠受益不均。如:在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和鼓励的科技发展领域缺乏倾向性,在如何协调发展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发展高新技术和改革传统技术等方面目标不清晰;现行优惠政策使科技成果的受让者受益较多,而科研单位和科技工作者获益较少。我国对自主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以事后优惠为主,缺乏事前的鼓励和支持。

1.5 经济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缺乏

人力资源缺乏是经济管理中存在的另一重要问题之一,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国家综合实力的竞争以及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都将是人才的竞争。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在注重发展的同时将更加注重人才培养的各种方式,以便更好地推动各个行业的发展建设。但是在经济管理建设中,专业人才极少,大多数的管理者并不能对当前经济发展,社会需求做出合理的判断与预测,管理过程中也是片面凭借其经验进行管理,这就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其次,在我国现行的经济管理中,对于人才的重视并没有得到一个很好地认识,高薪技术人才在管理创新中虽然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但却得不到重视,致使难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有些甚至流向了国外,人才作为中坚力量,必须给予一定重视。

2 加强经济管理的几点建议

2.1 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对农业的发展建设

产业结构调整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从实际出发合理调整企业产业发展的格局,加大整合农业产业的发展布局,对于现阶段农业生产要给予足够地重视,并利用现代化手段来加强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将农业生产与企业生产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实现农业市场满足现代化的各种需求,从而发挥经济管理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利的财政支持,完善农业发展制度,改变原有的发展模式,利于经济管理的全衡发展。

2.2 改善经济管理中的不均衡局面

不均衡局面不仅存在于城乡之间,也存在于区域之间、城市之间。所以在进行改善的过程中,必须因地制宜进行合理改善,根据各地方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经济管理制度,在一些特殊区域要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和优惠条件,绝对不能一概而论,这不仅仅会造成极其严重后果,更会加剧经济的不平衡发展态势,长远角度来讲,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促进偏远地区的发展,如招商引资,广泛宣传都可促进其经济建设的发展,改变其不平衡的发展趋势。

2.3 完善经济管理制度,以科学的方法促发展

建立健全经济管理的制度,完善经济管理的法律法规政策,坚持以经济发展为根本的发展目标,采用有针对性的灵活的工作方式方法,对新时期产生的新问题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解决,完善经济管理中的规章制度,对管理中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不断的补充,在问题产生时有法可依,有据可依,完善的制度可以更好地规范经济管理的工作态度,提高对经济管理的重视,科学的发展社会经济管理工作。

2.4 提高经济管理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极其重要,对于经济管理发展来讲也是如此。随着经济地不断深化与改革,重视创新意识已成为当前经济管理发展的重中之重。社会发展步伐的逐渐加快,经济管理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必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有所改变,绝不能一成不变,否者将阻碍经济的发展。创新不仅仅是思想意识上的创新,更应注重行为意识上的创新,要求依照客观事实条件,做出合理化的创新发展需要,只有将创新意识完全融入其中,才能促进经济建设的发展。

2.5 加强宏观调控和重视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的宏观调控多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为主,兼顾物价稳定,但正是由于过度重视国内经济问题及内部平衡发展等,从而忽视了对就业及国际收支之间的平衡,有些地方甚至一味追求经济的增长方式,而对社会关注不对,出现了资源利用不合理、环境破坏等现象。严格来讲,这些并不利于经济建设的长久发展,所以要注重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协调。国家在宏观调控的过程中也要兼顾各方面的发展态势,寻求最佳的合理方式,要加强对资源环境、社会协调的统一发展。

3 结束语

总之国内经济管理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不小的成效,随着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求,经济管理的工作应及时调整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深化经济管理的体制改革,提高经济管理的作用,增强经济发展的平衡性,缩短区域差距,实现经济的均衡发展,加快经济建设的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1]韩文静.我国宏观调控的基本经验及不足[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

篇9

关键词:市政管理;问题;数字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市政机构亦称市政管理机构,它是城市管理体制在每个城市的组织结构、职能结构、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具体表现,是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机构在城市的延伸。市政机构作为现代城市必不可少的部门,是城市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城市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体现着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城市化和现代化水平,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的基本特征。

一、现行市政管理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城市政府的管理职能与管理内容广泛而复杂,这是由于我国长期实行市领导县的市政体制,城市的管辖区域除了包括市区之外,还包括大片的农村地区,可以说,我国城市政府现行的市政职能所体现出的全能性、全面性特点是特定历史条件和制度环境下的产物,具有明显的计划经济和层层集权的痕迹。在以城市政府为单中心的市政体制下,市场经济和社会自治受到极大压制,管理城市经济和社会公共事务都是政府的首要职责。市政府在对公共和私人领域实行全方位管理与控制的过程中,它们又简单片面地把城市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等同于政府直接去干预和管理企业的微观经营活动,直接介入企业的人财物和产供销等相关的运行环节,形成了一套“以政代企”、“政企不分”的城市经济管理体制,而且在管理过程中,市政府经常通过指令性计划和行政性命令等强制性手段来控制城市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迫使企业成为政府的附属物,严重制约了市场主体和社会组织的积极性,不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所以说,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政府过多的参与和干预了微观经济的运行,管了很多不该管、管不好、也管不了的事情。

其次,我国市政组织的设置具有同一性,导致市政部门林立,机构设置臃肿。通常,在我国只要是处于同一行政级别、同一行政建制上的城市,其市政机构的设置在组织性质、部门类型、职责功能上都是基本相同的。每一级城市的权力分配、管理职能都极为相似。为了协调部门之间的矛盾和扯皮问题,经常需要由市长召集专门会议,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政资源去解决协调,不利于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

再次,市政部门掌握的独立性职权较少,在公共管理领域缺乏足够的自。我国是实行单一制的社会主义国家,不具有西方国家那样悠久的城市自治传统。建制市不是独立自治的政治实体,而是享有一定自的地方行政单位。地方各级政府,都是国务院统一领导下的国家行政机关,都要服从于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上下级市政机构之间具有严格的行政隶属关系,上级政府可以随意解释或随时收回它下放到基层的权力, 使得各级市政机构难以适应这种随意性的变化,难以调动城市各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我国现行法律没有对各级市政机构的职权做出专门明确的规定,其管理权限与普通地方政府几乎完全一样,市政府的权责分配不合理,上下级关系不顺,侵权越权现象时有发生,一些本该由市辖区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的事务但却管不了(有责无权),而不该由市辖区和街道办负责的事务却又必须要管(有权无责 )的状况。实际过程中 ,这种职责不清、关系不顺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功能和作用的充分发挥。

第四,市政机构之间缺乏沟通协作,各自为战,条块分割的现象非常严重。现有市政机构设置的基本框架,实行各职能部门分别管理某一领域的公共事务,分别负责具体执行和资源配置,各部门的人、财、物相对独立,妨碍了部门间跨地区、跨行业的联合与协作,阻碍了人、财、物的合理流动,造成条块分割、各自为战、盲目引进、重复建设,导致了公共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市政机构的逐级审批制度,使得公共权力破碎化,每个部门都有权,但都没有完整的权力,企事业单位要办一件事,往往需要逐个报批,有时要盖几十个公章,大大降低了办事效率。

最后,市政机构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在现代的城市环境中,能够很好驾驭市政机构运作的管理人才队伍还没有形成,随着全球化趋势加快、市场经济体制逐渐成熟,市政组织中的工作人员,尤其是主要决策者,懂得国际贸易、金融、市场经济法律法规的人才短缺;工作人员大都缺乏现代城市经营理念和城市管理理念,知识更新慢、创新动力不足,不利于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二、市政管理数字化建设的战略构想

1、注重统一规划与顶层设计

市政管理数字化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在推进市政管理数字化进程中,必须制定统一的战略发展规划。市政管理数字化统一规划是指导和协调市政管理数字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从世界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看,美国的52002年电子政务战略6、新加坡的5政府ICT指导手册6、韩国的5信息化促进基本计划6及52006年电子韩国展望6、日本的5e-Japan战略6和5电子政府构建计划6等,均有力地推动了这些国家数字城市的快速发展,推动了这些国家市政管理数字化的建设。各国城市政府还采用先进的电子技术和方法,进行市政管理数字化系统的顶层设计。美国应用企业架构(EA)思想构建了/联邦企业体系架构(FEA)0;英国政府基于政府资源的信息管理,了电子政府交互框架(e-GIF);德国政府/面向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标准和体系架构(SA-GA)0。顶层设计有效地对技术标准、开发过程、数据结构等进行规范,为市政管理数字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2、完善数字化市政管理平台保障体系

市政管理的数字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牵涉到市政管理乃至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因此,市政管理的数字化必须要建立相应的保障体系,才能发挥数字化管理平台的功效。根据国外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相关经验,数字化市政管理平台保障体系至少应包括市政行业管理标准体系、市政管理程序体系、技术支持与服务体系及市政信息安全控制等四个体系。市政行业管理标准体系是相关部门及市政部门自身平台建设的依据,市政管理程序体系是保障市政管理数字化平台正常运转的重要依托,技术支持与服务体系是数字化平台建设的基础,市政信息安全控制是数字化平台建设的关键。近年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主管部门出台了若干旨在指导市政管理领域信息化建设的标准,包括信息标准、实施标准、相关制度等。市政行业各专业管理领域也纷纷建立了相关的标准。因此,市政管理的数字化平台建设应该参照有关标准,积极构建市政行业管理标准体系、市政管理程序体系、技术支持与服务体系及市政信息安全控制等四个体系,从而保障市政管理的规范性以及各层级政府单位进行业务往来与数据共享的可行性。

下面是数字化市政管理平台一体化的流程图:

结语

总之,无论是程序建设、制度深化还是数字化管理平台,目的都是为了使市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在行使职能时,能够正确运用法律所赋予的公共权力,按照正当程序和保障公民权利的方式开展职务行为,有效地管理公共事务,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共利益,满足公众需求,建立人民满意的服务型、绩效型市政机构。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企业经济;管理模式;问题

随着我国的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的管理方式和目标也逐渐发生了变化。从我国经济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企业管理方式也更加注重向管理要效益,企业经济实现管理模式的规范化也势在必行。因此,现代企业必须要进行管理模式的改革,以规范化的管理模式,改善企业的经济管理、人员配置,以达到提高企业竞争优势的目的。

1 现代企业所实行的经济管理模式的特点

(一)综合性强。企业经济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利润最大化是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最终目标,它是贯穿企业整体管理工作的重要因素,所以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特征。企业通过经济管理水平工作的开展,可以对相关的生产、经营等过程进行调整控制,提高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迅速提高。

(二)相关性强。当前企业为了获取高额利润,保证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必须从企业经济管理工作出发,制定长期有效的经济战略方针,以此方针作为行动指南指导下一步工作的进行。当前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也需要企业在经济管理水平领域做出良好的指导,二者是整体与部分的联系,经济管理水平是决定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决定着企业在发展前途和经济水平,所以必须重视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为企业整体管理提供良好的支撑。

(三)指导性强。经济管理包括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经济管理者规划企业的发展计划通常都是以财务指标为依据制订出发展方针和发展目标,财务目标可以看作是企业经济管理的指导,企业经济管理对企业的经济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企业根据经济目标制定一系列的行动方针,可以有效的指导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所以,企业要想获得较好的发展,必须重视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从多方面对经济管理工作进行调节提高,更好的指导企业管理工作。

2 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中的问题

(一)管理制度不完善。企业管理制度的制定,就是为企业在管理方面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当前我国企业大多数都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但是在实施过程方面并没有尽如人意,在很多企业中都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一些企业在管理制度上往往只注重表面功夫,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完全贯彻制度条例,表现出形式化,操作性和实用性较差,没有尽到企业管理制度应该达到的水平,所以严重阻碍了经济管理效能的发挥。

(二)管理模式落后。当前我国许多企业在管理模式上仍然采用传统意义上的粗放型管理模式,还未实现管理模式转变,对于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阻碍极大。随着国家对企业管理方面的重视,大多数企业已经开始从粗放型到集约型进行转变,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企业获取更高的生产效率和更好的经济效益,采用扩大投资的手段也利于企业长远的发展。

(三)人力资源问题。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许多企业面临着这样的情况:员工的基本素质水平不高,人员的流动性较大,企业在奖惩、激励制度方面并不完善等等,频繁的员工流动和激励机制的缺乏会大大降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企业员工的道德素质和专业素养普遍低下不但影响日常工作和管理,还影响长期的发展规划,也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四)组织机构僵化。许多企业在组织机构上存在岗位重复、人员重叠的现象,在工作方式方法上比较僵硬呆板,没有形成一定的灵活性,也不会随着外在因素的变化而进行适当地调整。这是当前许多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往往只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没有从长期发展的角度认识到企业组织机构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3 现代化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规范化措施

(一)对企业的经济管理观念进行革新。从我国目前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来看,主要问题集中在管理理念的落后上。要想对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进行规范化改造,必须要创新理念,以科学合理的经济管理理念指导企业的工作开展,营造适合企业发展的经济氛围,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良好的保障。要想对企业经济管理工作进行创新,必须从企业的战略管理理念和危机管理理念两方面进行。从战略管理层次来看,创新的管理方法具有明显的特色活力,可以转变传统意义上的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创新经济管理模式使得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未曾面对的难题,所以需要制定严格的危机管理制度,对员工进行危机意识的传递,保证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建立经济管理体系和组织机构。企业的经济运行需要企业具备完善的经济管理系统,经济管理组织结构的完善能进一步优化企业的资源,规范企业的管理行为与形成科学的经济管理组织机构,进而提高企业经济管理的有效性。企业的管理者作为企业经济活动的主导者与决策者,应熟悉经济法律法规和企业经济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来增强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确保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和方针的制定,并确保该模式的彻底贯彻执行。同时还要明确不同管理人员的职责,建立完善的责任分配制度,并且建立监督机制,对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效果和执行力进行评估,形成动态化的监督管理模式,并确保员工获得经济管理所需的各种资源,实现企业经济管理活动的有效推进。

(三)对企业经济管理制度进行创新。在企业经济管理创新方面,制度的创新是重中之重,对于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的创新具有较好的引导作用,可以提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企业经济管理制度的创新具有良好的意义,它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对于企业的内部资源进行良好的整合,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平台,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取优势提供良好的保证。所以,我们要积极开展企业经济管理制度的创新,摒弃以往传统落后的经济管理制度,加强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企业进行人性化的管理,通过制度的创新寻求最适合企业发展的经济管理制度,最大限度的保证企业的稳定发展。

(四)经济资源的管理。作为经济管理模式的重要内容之一,规范化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建立,对经济资源的管理不仅需要物资与资金的合理配置,还需要从企业管理人员着手,首先要合理配置管理人员岗位,根据管理者具备的教育水平、工作经验、技术技能合理分配工作岗位,并经过组织各种教育培训活动,对从事与经济管理工作相关的各种活动的管理人员提高自身的经济管理水平,从而保证评价措施的有效性。其次,强化员工意识,要让员工认识到怎样才能为实现经济目标做出贡献,对所从事工作的重要性和相关性有充分的认识。三是通过制定良好的激励制度,来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

(五)建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为了企业能够更加稳定健康的发展,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是必要的。通过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对企业的内部进行管控,从整体意义上实现企业的平稳发展。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壮大,传统意义上的成本控制模式已经不适合企业的发展,当前企业大多数是以预算管理为中心,开展了创新性的财务管理模式,对企业的发展和经营进行规划管理,通过科学合理的预算对企业财务进行管控,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提升,也提高了员工的管理能力。由此看来,建设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可以对经济管理模式进行优化,也可以实现对企业的良好监督,以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模式促进企业稳定发展。

4 结束语

企业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获取高额利润,这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可能改变的,而实现这一目标就离不开企业的经济管理。企业经济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占据着至关重要地位。本文从我国当前企业的经济各水平现状出发,对企业经济管理观念进行革新,建立经济管理体系和组织机构,对企业经济管理制度进行创新,经济资源的管理和建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几方面入手,进而实现企业的科学化管理,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