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康复训练培训范文

时间:2023-10-24 18:01: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残疾人康复训练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残疾人康复训练培训

篇1

社区康复是全方位、低成本、广覆盖、又能就近就便为残疾人服务的基础性的康复工作。就中国农村实际来说,开展农村社区康复工作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

实行社会化工作方式,构建社会化工作体系。

构建社会化工作体系关键是组建三大工作网络,即:组织管理网络、技术指导网络和工作服务网络。

组织管理网络是农村社区康复的组织领导机构,是农村社区康复实现社会化工作方式的根本保证。省、市、县、镇要成立社区康复领导小组,市、县领导小组的组长由残联分管领导担任,乡镇由镇分管领导担任。领导小组在市、县残工委的康复办公室领导下,全面负责组织推动社区康复工作。

技术指导网络是农村社区康复的技术和业务指导(监督)机构。它由残联康复中心、卫生医疗机构、教育机构专业人员组成,全面负责农村社区康复技术指导、康复员培训、康复员康复训练工作的管理(监督)等工作。省、市、县残联可以依托残疾人康复中心建立社区康复指导中心,乡镇依托卫生院的计划免疫网络建立起农村社区康复指导站。省社区康复指导中心负责全省社区康复技术和业务指导。市社区康复指导中心负责社区康复员培训、康复训练效果评估、康复训练计划的制定、康复需求服务资料的整理,以及全市的农村社区康复技术和业务指导工作。县社区康复指导中心负责筛选确定服务对象、挑选康复员、指导管理乡镇社区康复指导站,以及残疾人康复需求表格的整理分类和季度上报工作。乡镇社区康复指导站负责检查、监督、指导家庭康复员的康复训练工作,收集、整理、归类、上报残疾人康复需求报表,填写康复服务记录和登记新发现的残疾人资料。

工作服务网络是为残疾人提供社区康复服务和康复训练的具体工作运行机制。它以乡镇为中心,依托卫生部门的初级卫生保健网络(又称计免网络)组成两条工作路径:一条是由指导站-村委会,指导站-乡村医生,指导站-卫生院科室(外科、妇产科)多渠道组成的残疾人社区康复需求上报运行路径。另一条是由指导站-家庭康复训练点,指导站-社区(个体医生)康复训练点,指导站-卫生院康复训练点组成的实行按劳计酬的康复训练路径。

把农村社区康复纳入乡镇初级卫生保健服务网络(计免网络),采取“政府购买岗位”的方式,组建农村社区康复指导站,建立残疾人康复需求月报制度。

就目前乡镇基层残联来说,残疾人康复工作普遍存在三个方面的困难:一是无业务人员,无机构。二是无技术资源的支持(包括指导机制和监督机制)。三是残疾人康复需求底子不清,对象不明。为此,我们采取“政府购买岗位”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

(一)采取“政府购买岗位”的方式,建立社区康复指导站,解决技术指导资源和业务机构问题。

采取“政府购买岗位”的方式来解决乡镇没有专门社区康复业务指导机构问题,即通过当地政府发文规定,依托乡镇卫生院计免组建立农村社区康复指导站,把卫生院的计划免疫组(指导站)变成乡镇残联社区康复业务指导机构。指导站与卫生院计免组合署办公,实行一套人马,两个牌子运作。镇残联理事长兼康复指导站站长,计免组的组长兼康复指导站的康复指导员。康复指导站受乡镇残联和卫生部门的领导,卫生部门负责指导站的人员、场地、技术,残联负责劳务费用。康复指导站既是社区康复工作的业务指导(监督)机构,又是社区康复工作的具体工作机构。主要负责三项工作内容:一是每月检查、指导、监督康复员康复训练工作。二是每月整理、汇总、统计上报社区残疾人康复需求报表。三是填写康复服务记录,登记新发现的残疾人资料。

(二)建立社区残疾人康复需求月报制度,逐级开展社区康复服务工作。

残疾人康复需求月报制度,即将康复需求表格发放到村委会、村卫生站、乡镇卫生院外科和妇产科等有关科室,有关科室每月将残疾人康复需求情况登记上报到乡镇社区康复指导站。社区康复指导站每月将残疾人需求情况进行汇总、分类、整理报告给乡镇残联理事长(站长)。乡镇残联对能完成的康复训练,由乡镇残联干部、村干部、康复员等开展康复服务工作;对不能完成的康复训练,经材料整理上报县残联,由县残联组织开展康复服务工作;对还没有条件完成的康复服务工作,上报市残联,由市残联开展康复服务工作。这样,全市形成一条逐级上报康复需求和开展康复服务的工作链,使社区康复服务需求清楚,工作内容明确,各级残联的康复服务工作有的放矢。乡镇康复指导站的劳务费用由市、县两级残联按乡镇辖区残疾人总人数,人均3元补助给乡镇康复指导站。

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按劳计酬,由康复员直接上门开展康复训练。

社区康复训练是农村社区康复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很难完成的一项工作。主要由于乡镇能够提供的康复训练资源缺乏,家属的康复意识淡薄,家长难于抽时间为残疾人进行康复训练。因此我们可以采取“政府出资、购买服务”的方式,聘请康复员直接上门服务。具体做法是:

首先,挑选康复员。各县(区)、乡镇残联应根据康复训练对象的具体分布情况,以“就近服务”为原则挑选康复员。康复员必须与乡镇残联签订好聘用合同,确定好劳务报酬。劳务报酬应根据当地的经济水平和康复员实际负责康复人数的多少来确定。

其次,培训康复员。康复员应在市级残疾人社区康复指导中心(或卫生、教育的培训机构)进行分类康复训练技术培训。培训机构对康复员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发给《康复员上岗证》和《初级康复员结业证书》。

第三,进行康复对象的首次评估,制定训练计划。康复对象应到市级(有条件的可在县级)残疾人社区康复指导中心进行首次评估,建立训练档案,制定训练计划。训练计划一式两份,一份由康复员保管,作为训练方案,一份交社区康复指导站指导员,作为检查训练效果之用。

第四,进行家庭康复训练。康复员应根据训练计划上门进行一对一的康复训练。每次训练必须一个小时以上,同时做到家长同训。训练结束,康复员应填写《康复训练卡》和《康复日记》,陪训的家长(属)在卡上签名确认。

第五,检查评估,发放劳务费。每月月底,康复员必须将康复对象和《康复训练卡》、《康复日记》带到社区康复指导站进行检查、评估。指导站检查评估后,签名确认。镇残联根据康复指导站的签署意见,按合同规定的劳务费和实际工作时间发给劳务报酬。

篇2

我自从去年月份任职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以来,在社区残联领导的正确带领下,在残联所有工作人员的鼎力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进取,认真工作,充分发挥一名残疾人专职委员应尽的义务与职责,在任职以来,我与其它专职工作人员通过走访社区残疾居民家庭,了解残疾人及其家庭的基本情况,及时向社区、居委会反映残疾人情况并提出工作建议,切实照顾好社区残疾人的生活。做好社区残疾人的生活保障、康复、教育、就业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工作。我希望通过努力工作,可以激励残疾人朋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让他们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现将今年工作情况报告如下,请予评议。

一、积极走访,关心残疾人生活状况

今年,我与社区、等两名同志积极走方社区残疾人家庭,了解残疾人朋友的生活状况,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在生活中、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我们通过主动走访社区户残疾人家庭,对社区残疾人生活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对残疾人朋友的需求做了认真的记录,并向上级残联组织和有产部门进行了汇报,确实的解决了社区残疾人朋友遇到的问题。像社区里残疾人、是一对夫妻,他们两个人都没有工作,面且身体上还是级残疾,家庭生活困难,我们在走访中了解到了他的困难,后来通过联系塑料花外加工工作给他本人和家人做,增加了家庭的收入,解决了生活问题。通过开展走访活动,受到了社区居民的热烈欢迎。

二、加强社区残疾人的康复工作

我们根据社区每个残疾人的不同康复需求,对社区内的残疾居民开展针对性的康复训练,使其得到最佳的康复效果。在今年月,我们接受了残疾人康复训练的专业技能培训工作,通过这种有效的培训工作,切实加强了我们这些专职委员的工作能力,以便更好的服务于残疾人朋友,我们以社区为基础、以家庭为依托,使残疾人就地就便得到康复训练与服务,根据上级领导的要求,我对自己所管辖区的名残疾人的康复需求进了深入调查工作,对需要康复训练与服务的残疾人建档立卡。为残疾人朋友提供多种康复服务,我根据残疾人不同的康复需求,为他(她)们提供康复医疗、心理疏导、康复护理、知识普及,同时还对残疾人的亲友进行培训与训练指导,这样可以更加方便帮助残疾人进行康复工作,在平时的康复工作中,我根据社区各类残疾人的特点,开展相应的康复训练:肢体残疾成年人开展以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为主的康复训练,指导使用矫形器和训练器具,并对训练效果进行阶段评估。对脑瘫儿童按照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的原则,适时选配辅助器具,开展运动功能、姿势矫正、语言交往、生活活动四方面的康复训练,并对训练效果进行阶段评估。对智力残疾儿童开展运动、感知、认知、语言交往、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六方面的能力训练,并对训练效果进行阶段评估。逐步开展成年智力残疾人生活自理、简单劳动技能、适应社会生活、生活护理等综合康复训练服务。开展盲人在日常生活环境和公共场所的行走导向训练服务。聋儿听力语言训练、低视力者配用助视器及视功能训练、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等。同时积极普及康复知识,积极开展康复知识的普及和推广工作。

三、加强残疾人就业管理

今年,我所管理的社区残疾人中,有名残疾人在就业问题上遇到了问题,主要问题是部分残疾人朋友因为身体伤残情况严重找不到工作,以及工资待遇过低等两个主要问题,为了切实解决这些问题,我将情况反映给有关领导,在上级领导的帮助下,开展了以下工作措施来帮助残疾人朋友解决工作问题。

1、加强残疾人文化素质培训。要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加强残疾人素质培训尤为重要,我们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工作,以就业需求为出发点,依托社会资源举办各类短期技能培训班,帮助残疾人掌握生产工作技能,加强就业前培训;又以职业要求为落脚点,加强企业内残疾人在职培训,提高残疾人工作适应能力;通过加强创业培训,鼓励残疾人自主创业,提高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同时我还为社区残疾人个体就业提供帮助。

2、加强分散比例安置残疾人工作,这项工作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帮助残疾人就业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依法足额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促动用人单位愿意接受残疾人,从而为残疾人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要继续贯彻落实已有的福利企业政策,对现有福利企业切实搞好服务,为福利企业巩固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带动更多的残疾人就业。

篇3

据了解,目前乳山市农村共有脑瘫、偏瘫患者840多人,其中有很多患者可以通过锻炼康复,但由于受居住偏远、家庭贫困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农村残疾人康复难的问题,使残疾人因此失去了生活的信心,给残疾人家庭和生活造成沉重的负担。为了让残疾人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乳山市针对农村残疾人的特点,探索出一条以市残联为指导、各镇卫生院为中心、乡村医生为主体的农村社区康复之路。

全面细致的社区康复工程

社区康复是一项牵扯面广、精力投入大的利民工程,为了把好事办好,乳山市成立市、镇两级社区康复领导小组,市领导小组由分管市领导担任,镇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担任,从而为社区康复服务的开展提供了领导保障。

为了让每一个脑瘫、偏瘫患者都能够享受到康复服务,乳山市以镇为单位,组织全市601村的乡村医生,对全市脑瘫、偏瘫患者进行了调查统计,对 460名需要康复的残疾群众建立了康复档案,详细记录了每一个残疾人的基本情况,制定出不同的康复训练计划。

在此基础上,乳山市残疾人联合会牵头成立了康复指导中心,主要负责康复员的培训、康复训练效果的评估以及全市农村康复技术和业务指导工作。在全市15处镇(街道)卫生院设立了康复指导站,聘请了15名熟悉农村情况,与群众接触较多的防疫医生担任康复指导员,聘请369名农村医生担任康复员。经过培训考核后,发给《康复员上岗证》、《初级康复结业证书》。

康复医生的“一对一”家庭训练

今年秋天,在乳山市冯家镇南汉村偏瘫农民姜可忠家里,镇卫生院防疫科医生兼康复员的孙敬国正在教他如何利用自己的健侧肢体协助患侧肢体进行运动训练,一遍遍地耐心指导。一个小时后,姜可忠逐渐掌握了运动技巧,小孙认真记录着病人的康复情况,姜可忠的大儿子非常满意地在记录本上签上名字,并高兴地说:“我家里有5亩地,由于农活较多,平时都很忙,小孙便每个月到俺家两趟,教俺如何给老人进行康复训练, 真是太方便啦!”

考虑到脑瘫、偏瘫患者行动不方便,康复员根据训练计划每月两次上门进行一对一康复训练。每次训练必须一个小时以上,同时做到病人家属同训,训练结束后,康复员填写康复记录,陪训的家属在记录上签名确认。每月月底,由市残疾、市卫生局等部门对康复员康训记录进行检查,对残疾农户进行走访,最终确定康复员的工资报酬,从而调动了康复员服务残疾人的积极性。

因地制宜搞好康复指导

脑瘫、偏瘫患者不仅需要长期照料,给家人生活带来不便,而且由于治疗费用给家里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针对这些家庭存在生活贫困的实际情况,乳山市不仅实行无偿康复指导,而且每年从社会福利基金中拿出20多万元,设立了专项康复基金。由市残联统一管理,采取康复指导站申请的方式,严格资金的使用。近年来,乳山市先后投入40多万元,免费为脑瘫、偏瘫患者配备了160把轮椅,240个伸指板,160个平衡活动训练器等,满足了残疾人的康复需要。

篇4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题的决定》精神,根据__市关于开展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要求,近日,__市残联组织开展了以“加快建立我市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体制及运行机制”为课题的调研活动。比较全面地摸清了市区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就加快建立有利于加强我市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体制及运行机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一、市区农村残疾人基本情况

市区11个乡(镇)中、农村残疾人17387,占市区残疾人总数的52.64%,其中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1200名。大部分残疾因车锅造成在农村尤为突出。鉴于此, 如何开展农村残疾人预访和康复工作最大限度地恢复其功能水平, 提高其自理能力和参与社会, 适应社会的能力, 是我市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中残联“十五” 和“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到2015年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为了尽早实现这一目标,近年来, 我市把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形成了政府主导、残联协调、部门配合, 社会参与的新格局。

二、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现状

(一)村级卫生室是开展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的最佳载体和有效途径。根据调查显示,我市农村残疾人大部分因家庭经济困难,信息闭塞,出行不便利,加之,自身行动受限制,使得他们到城市乃至到乡(镇)康复机构进行康复训练的难度很大。如果充分利用村级卫生所,组织开展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训练,就会得到康复的效果。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我市村级卫生所大都建在本村的中心,服务范围涉及到每个自然村,大大方便了残疾人。加之,卫生所的村医(防疫保健员)对本村残疾人的情况比较熟悉,便于开展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服务。在调查中我们看到,高闸镇在离乡村卫生所不远处建立了残疾人康复指导站由自治区残联配发的一套康复训练器材,有残疾人和老年人在接受训练。居住在附近的残疾人和老年人每天坚持在这里进行康复训练,功能恢复效果比较明显。

(二)开展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根据走访调查,市区各乡镇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自治区卫生厅等部门<关于加强村卫生室建设的意见>的通知》(宁政办发[20__]180号)精神,加快村级卫生所建设步伐,基本形成了有场地、有人员的村级卫生服务体系。目前,全市各行政村均已建起了村级卫生所,面积在40-60平方米,并且配齐了村医(防疫保健员),配备了简单的医疗卫生器械。在调研中,我们看到大部分村卫生室职责已经上墙,但是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仍处于空白。

(三)开展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的体制机制有了雏形。根据调查显示,我市当地村卫生所的管理工作尚不完善,乡镇每年按照一定的指标要求,对村医(防疫保健员)进行考核。在此基础上,按照所在行政村总人数每人每年2元卫生服务费的标准发给村医,所需资金大部分列入财政预算,个别从本村全体村民公积金中提取。村级卫生室所售药品均由市级卫生部门统一配送,零利率销售给病人,村医出诊时可收取一定的出诊费用。如果就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对村级卫生所实行专项考核,并配备必要的设备,落实激励政策,那么村级卫生所所承担的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就会开展起来。

三、制约我市农村开展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缺乏必要的康复训练器材。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市区现有的农村卫生所,除个别由自治区残联配备了残疾人康复训练器材外,其它均未配备。

二是村医(防疫保健员)专业康复知识缺乏。残疾人康复指导与服务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要求参与康复指导和服务人员必须掌握康复训练与服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残疾的识别,残疾人康复需求的确定,康复服务的内容、如何提供服务、记录和评估的方法,简单实用训练技能,家庭康复护理等知识。在实地调查中,我们了解到绝大部分村医(防疫保健员)对康复知识了解得不多,工作开展难度较大。

三是缺乏对村医(防疫保健员)开展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有效监管和激励机制。由于村级卫生所村医(防疫保健员)报酬主要靠政府医疗性补贴和自己创收,收入相对偏低,而开展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因此,难以调动其积极性。

四是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宣传不到位。由于宣传工作跟不上,我区农村大部分残疾人由于缺乏康复知识,对康复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残疾人自我康复保护意识淡薄,自愿康复、配合康复的主动性不强。根据调查显示,农村有相当一部分残疾人因不清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需要接受康复训练,以致错失了最佳时机,落下终身残疾。

四、关于建立我市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体制及运行机制的建议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从根本上抓起,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建立加强我市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的长效运行机制,确保2015年“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的实现,我以为以下措施以借鉴和采用;

(一)进一步强化以政府为主导,部门负责,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运行机制。

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十一五”残疾人康复计划,把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纳入年度责任目标考核,纳入当地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加大投入,发挥主导作用。

卫生部门要加强医院康复科(室)的建设,特别要发挥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网的作用,增加康复内容,拓展服务项目,提高康复质量,确保农村残疾人普遍得到康复服务。

民政部门要在推进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时将残疾人康复纳入其中,给予扶持,帮助贫困残疾人解决康复困难。

财政部门要将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提供经费保障。

教育部门要将残疾人康复专业纳入自治区教育发展计划,培养一批各类康复专业人才,并做好学龄前残疾儿童的康复教育。

计生部门要抓好生殖健康工程,研究和解决好新形势下的婚前检查工作,下大力气做好优生优育及生殖健康知识普及和计生药物宣传教育工作。

交通部门要加强交通法规的宣传,最大限度地减少交通事故造成新的残疾。

公安部门要积极参与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做好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管控工作。

各级妇联要认真贯彻落实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切实做好残疾妇女、儿童的康复工作。

各级共青团组织要将残疾人康复纳入“红领巾助残”、“青年志愿者行动”等社会救助活动中,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残疾人康复宣传工作。

各级残联负责康复工作的组织管理、规划制定、经费筹措以及协调实施。要深入调查研究,掌握农村残疾人康复需求,协助政府制定和实施农村残疾人康复工作规划和对贫困残疾人康复治疗和医疗救助的相关政策,指导和协调残疾人康复机构开展业务,宣传普及康复和残疾预防知识,协调解决残疾人康复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做好检查督促工作。

(二)加强村级卫生室阵地建设,建立科学可行的监管机制,确保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落到实处。

村级卫生所无论是从其地理条件,还是人员配置上,都具备了为农村残疾人提供最方便、最直接、最快捷的残疾预防宣传和康复服务的条件,是开展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的最佳载体和有效途径。

一要加大康复器具投入力度。康复器具是开展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目前,全市除个别乡镇由自治区残联配备了康复训练器具外,其他均尚空缺。为此,建议政府为每个乡村级卫生所配备1.5万元的残疾人康复训练器具。

二要有计划地组织对乡村医(防疫保健员)分期分批进行残疾预防和康复训练与服务专业知识的培训。要结合市区实际,借鉴外省(区)经验,组织对现有的乡村级卫生所村医(防疫保健员),进行中短期专业康复资格培训,经考试合格的,发给证书,实行持证上岗。

三要建立乡镇医(防疫保健员)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专项补贴。由于残疾人工作的特殊性,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大部分是属于无偿的。为充分调动乡村医的积极性,建议实行浮动津贴制度并将其列入__市财政预算,由市残联在参与卫生部门年度考核验收后,根据考核验收情况兑现发放。

四要加强对乡镇一级卫生所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指导。充分发挥市、区乡镇三级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的作用,把指导乡镇级卫生室开展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列为主要工作内容,并把聋儿语训、智残、脑瘫儿童训练、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康复训练指导等项目纳入其中,推动乡村级卫生所康复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不断提高康复工作的整体水平。

(三)加大贫困救助力度,确保农村贫困残疾人得到康复服务。各级政府要把农村残疾人康复与扶贫结合起来,逐年拿出部分扶贫资金用于农村贫困残疾人康复补助;同时制定并完善贫困残疾人康复治疗和医疗救助政策,采取分级负担、减免费用等措施,解决贫困残疾人康复治疗问题。各级残联要利用好政府扶贫资金、社会捐助款、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等,建立各类贫困残疾人专项救助基金,逐年对特殊困难残疾人实行有计划救助。

(四)大力开展残疾人康复工作宣传,积极做好残疾预防。

要通过发放宣传读本、宣传画、宣传光盘和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传媒,开展与残疾人康复工作有关的公益宣传,普及康复知识,提高残疾预防意识。充分利用“全国助残日”、“爱耳日”、“爱眼日”、“国际残疾人日”等活动,向社会广泛宣传康复工作的重要意义,唤起全社会对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的积极参与和支持。要建立健全免费婚前检查等出生缺陷干预工作机制,对先天残疾人实现强制免费婚检,避免常见、重大出生缺陷和先天残疾的发生;预防缺碘、氟中毒等环境因素致残;降低药物致残发生率;减少疾病致残;加强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和交通安全工作,减少事故致残的发生。倡导早期干预和早期康复训练,控制残疾程度的加重。

篇5

一、残疾人医疗康复保障工作

1、全县残疾人参保率接近100%,人保、卫生、财政等部门,将城乡残疾人分别纳入了相应医疗保障范围,并出台了《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意见》、《县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就医管理规定》以及《县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等一系列文件对残疾人实施救助。

2、我县残疾儿童抢救性医疗康复项目、白内障复明手术、精神病人住院及长期服药、中风瘫痪、肢体残疾等符合规定的残疾人康复医疗项目已经纳入社会医疗保险支付范围。

3、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并出台了我县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实施细则,将贫困及大病残疾人城乡医疗保险报销后个人需支付的费用纳入救助范围,补贴标准也在不断提高,建立专项资金予以补贴。多方面争取经费用于残疾人康复工作;精防康复经费及配套经费到位。

4、认真完成各类康复业务工作,其中6岁以下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训练141人,矫形器的适配25人,假肢装配15人,辅助器具适配及家庭无障碍环境改造480户,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手术150例,精神病患者免费服药300人,残疾人轮椅车配发400辆,康复救助项目全部保质、保量落实,部分康复项目超过下达任务数。

5、配合相关部门,制定和实施我县残疾预防行动计划;宣传普及残疾预防知识,在“爱耳日”、“助残日”、“爱眼日”等节日举行相应的宣传和慰问活动,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传单等新闻媒体进行宣传和报道,这样不仅增长了有关残疾人康复方面的知识,也让残疾人朋友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怀和重视。

二、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建设

1、组织管理网络:残疾人康复工作纳入了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列入政府议事日程,纳入财政预算及相关部门工作目标;康复工作办公室工作制度健全,定期召开协调会,共同实施康复业务指导与管理;各镇有专人负责残疾人康复工作;社区(村)配备有社区康复协调员。

2、技术指导网络:我县依靠民政、卫生、教育等资源设立各类残疾人康复技术指导小组,并发挥作用;各镇配备有1名以上社区康复指导员,并发挥作用。

3、训练与服务网络:县残疾人康复中心场地设施、科室设置等符合规范要求,为残疾人提供规范化康复服务;各镇卫生服务中心有设备齐全的残疾人康复室,面向辖区居民提供实用康复服务;规范普及社区康复服务,为出行不便、重症残疾人提供家庭康复训练指导服务;残疾人及其亲友康复服务满意率超过90%。

4、鼓励并扶持社会力量兴办康复机构,2013年,在省、市残联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县残联的积极争取下,我县两家民办康复机构分别获得了价值30万元的康复设备补助。在各项残疾人康复事业蓬勃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加强了对承担残联项目的康复机构的监督、管理和支持,不定期对康复机构进行检查,对于出现的不规范现象及时整改,保证残疾人康复训练的效果,同时也使我们康复机构更加规范和健全,做到服务:热情、温馨,疏导:科学、严谨,介绍:全面、到位,评估:客观、准确的总要求。

5、人才培养与储备和信息统计:制定与实施了我县的康复人才培养规划,县康复中心所有康复医师均是康复医学专业出身,积极参加国家、省、市各项康复的人才培养及培训,根据康复需要还自行选送有关人员到省级医院或康复机构进修,并定期对我县各镇康复协调员进行培训和指导。康复统计工作准确、详实、按时完成,康复信息及时上报。

三、开展康复工作取得的经验

一是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把残疾人康复工作纳入经济和社会总体规划,为康复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二是资源整合充分,各相关部门工作职责明确,积极配合,为残疾人康复提供优质服务;三是财政大力支持,为康复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经济保障;四是搞好康复员的培训,为康复工作提供坚强的队伍保障;五是真抓实干,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四、康复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支持我县残疾人康复事业发展的经费来源渠道还比较单一;二是参加康复训练的残疾人及其家属对机构训练依赖性大,对家庭康复的重视不够,意识不强,因此康复效果也就大打折扣;三是康复器材和用品用具老化、量少,满足不了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四是有些康复项目仅仅完成了上级下达任务数,与残疾人的康复需求相比覆盖面依然很窄。

篇6

哈尔滨市道里区残联发展社区残协工作初见成效,体会在于培训、管理与典型引路三管齐下:

其一,组织培训,提高素质

残协专职委员队伍的建立,使社区残疾人组织网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如何加强培训、培养和教育是摆在区残联面前的新课题。

学习政策理论,提高思想水平。以街道、社区开党课为载体,组织理论知识。区残联每年召开两次全体残协委员会议,为社区残协订阅党报党刊和残疾人工作刊物。经过学习,残协委员政治素养不断提高,在区委组织的全区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上,5名残协专职委员参加培训。

组织参加高等教育,提高文化层次。残协委员上任时,具备大专以上文化的只占15%,高中、中专文化的占35%,初中文化的占50%。市残联、市电大联合举办残疾人大专班,区残联组织了67名专职委员和残疾人参加学习,毕业后全区残协专职委员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由15%提高到40%。在区残联组织的4期计算机操作技能培训班上,专职委员经考试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颁发技能等级证书,全区98名专职委员基本都能够操作计算机。

开展业务培训,提高服务水平。区残联制定了《社区残协专职委员培训、例会制度》,残协委员上岗之初,区残联每月召开一次专职委员例会,分片到基层指导服务。之后,由浅入深开展培训,全区举办培训班26个班次,聘请医疗康复专家、手语教师、专业教师培训康复、手语和计算机操作技能。年初,还请市残联各业务部室领导授课,系统培训残疾人工作业务。区残联各业务科室分别就康复、教育就业、扶贫解困、维权、法律援助、宣传文体等分批分期培训。区残联干部还深入社区,逐一指导。

加强职业教育,培养敬业精神。区残联组织学习市残联理事长赵爱俐在“道里区残协专职委员进村新发镇现场会”上的讲话,要求专职委员要有“六心”(真心、热心、爱心、耐心、细心、知心),成为“四家”(社会活动家、人心鼓动家、事业思想家、工作宣传家);专职委员成立了《博爱》杂志读友会,刊登稿件70余篇。

其二,加强管理,勇于实践

区残联建立了残协专职委员分级管理和目标考核管理模式。

明确专职委员在社区党支部、居委会领导下开展工作。要求专职委员在社区建设整体框架内,配合社区各项工作,积极争取社区党支部、居委会的支持帮助。

明确专职委员职责任务。制定了专职委员职责,使委员清楚目标、任务,结合社区特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专职委员上岗第一项工作是走访残疾人,了解情况,宣传专职委员职责,形成亲和力。残疾人把专职委员当朋友,专职委员把残疾人当亲人,专职委员及时了解残疾人需求,建立起基础档案。

明确目标考核制度。区、街道残联对残协委员工作定期考核,表扬、批评、整改;对不胜任、不适合担任专职委员的劝退或辞退,另行安排。30个社区更换了专职委员。

其三,典型引路,发挥作用

3年来,一批模范典型在社区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红专西段社区专职委员马新华常年照顾精神残疾人曹恺,受到多家报社报道;原斯大林街道办事处地段北社区专职委员曲明被评为“全国优秀社区残协专职委员”,并在全国表彰大会上作为唯一残协委员代表发言,受到中国残联理事长汤小泉的肯定。

挖掘社区医疗资源,做好康复工作。在98个社区建立健全社区康复站,邀请专家进行康复培训指导,建立了450个家庭康复点。在安和、工农、抚顺等地区试点,请地段医生研究残疾人情况、所需康复部位和每天的训练时间,建立康复训练档案。红专社区开展“专家进社区、服务进家庭”活动,邀请市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张宪忠担任社区康复训练指导员,举办《脑中风治疗及预防》知识讲座。共乐、建国、安和、工程、斯大林街道残联和社区残协组织200余名残疾人免费体检和理疗义诊。安吉社区残协委员李亚滨常年帮助肢残人刘汉臣,进门指导康复训练,送书送药。安和社区李连杰、新阳地德里社区阎如逐户填写康复需求,引导残疾人利用楼梯扶手、树干、栏杆、床头、筷子、碗勺、米豆等开展训练,将康复训练寓于日常生活。

康复服务进家庭,有效填补了残疾人康复训练的空白点。通江地区康复训练指导员罗志平医生和残协委员定期到残疾人家中指导训练。残疾人蒋美臣是脑出血后遗症,经罗医生和残协委员帮助康复训练,病情得到好转。社区又在20个康复训练点选取5个生活不能自理的重残人家庭作训练点,使5人生活基本自理。省报社社区残协委员请地区康复指导医生制定康复计划,安排训练,制作单杠、吊绳圈等训练器具,医生每周两次入户做指导。

开展就业培训、扶残济困和法律援助服务。社区残协多次组织《残疾人保障法》知识竞赛,在竞赛中,工农社区残疾人孙爱臣获全国残疾人保障法知识竞赛一等奖,并进京受奖。安祥社区成立福利基金会,首批募集资金资助6名特困残疾人;安静社区在互联网上收集和刊登残疾人招聘与求职信息。正阳河社区残协委员邵万庆放弃五一休息,看护患乙肝的精神残疾人孙九盛。经纬社区协调市燃气公司为残疾人免费安装燃气报警器。城乡先进社区残协委员陈玉霞为患病和出车祸残疾人筹捐。

社区开展了计算机和丝网花培训。城乡路、经纬、抚顺、斯大林等办事处利用驻区单位培训机构资源,在举办手工编织技能和鞋垫制作培训班,讲授市场销路好的“中国结”编织技术;新华办事处组织编织汽车座垫。兆麟办事处成立了培训学校,组织助残志愿者培训50名残疾人学习工艺品制作技术。工程社区残协委员马建华,承担起残协委员和残疾人参加市电大远程教育学习班的管理任务。

在解决松花江水体污染过程中,各社区组织2000多名志愿者进入1200多户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家中帮助送水。兆麟地区每个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家庭都有两名志愿者帮助接水储水,检查房屋安全。康安社区在残疾人集中的幸福公寓,送水车直接进院,帮助18户盲人储水。经纬社区残协连夜张贴储水通知,为16户残疾人家庭送去16箱饮用水。抚顺、共乐社区供水点首先为残疾人供水,城乡社区残协帮助残疾人解决储水用具,为孤寡残疾人送矿泉水。许多残协委员放弃自己家庭用水,奋战在送水一线。

丰富文化生活,增强参与社会积极性。在区残疾人文艺汇演中,近百名社区残疾人表演了合唱、独唱、器乐、快板和口技等20余个节目。社区残协委员的创作歌曲《我们来了》,安静、安顺社区专职委员的快板《说说咱的心里话》,康安社区的盲人独奏,正阳河社区肢残女孩刘莹演唱的《千千阙歌》和兆麟地区残疾人大合唱受到热烈欢迎。

以“迎特奥”为主题的社区特奥活动非常活跃,安吉社区、地段北社区被推荐为全国特奥社区活动点。安吉社区举办运动会,50多名残疾人开展了跳绳、顶球、托球、竞走等游艺活动。安静地区召开了趣味运动会,设立了拔河、运球、车轮滚滚、模拟保龄球、坐轮椅吃元宵和盲人画五官等游艺项目,安良、安正社区近百名智残、肢残、视力残和盲人参加活动。尚志、新阳路、正阳河、经纬社区组织开展一日游和棋类、球类、摄影、书法、演讲比赛。建国社区邀请市家长教育研究会举办心理咨询讲座。在开展“人均一元钱”爱心募捐和爱心邮册义购活动中,各社区残协委员带头捐款购买,在驻街单位、居民楼道反复动员、募捐。

篇7

1、贫困残疾人生活特别救助项目

2015年市残联下达我区贫困重度残疾和贫困三级残疾生活特别救助项目任务数分别为重度(一、二级)救助人数1131人,三级救助人数314人,共计1445人。我区实际完成任务数为1445人,其中重度(一、二级)救助人数1165人,超出任务数34人,三级救助人数280人,比任务数少34人。

今年的贫困残疾人生活特别救助补贴标准与去年保持一致,重度(一、二级)残疾人救助标准为每人每年800元,三级残疾人救助标准为每人每年400元标准。全区共计发放贫困残疾人生活特别救助资金104.4万元,救助资金6月底全部发放到位。

为了做好残疾人生活特别救助工作,根据市残联印发的《2015年贫困残疾人救助与康复实施办法》的通知要求,三月份,____区残联召开了民生工程动员会议,布置了各项工作实施细则,严格按照上级文件要求的“应保尽保、该退则退”的原则,对新增符合条件的及时办理申请、审核、审批,另外为了让更多符合条件的残疾人都能享受到此项政策,区残联工作人员还加快了办理残疾证的速度。救助申请审批仍实行村(居)、乡(街道)、区残联三级审核申报制度,今年要求将所有被救助对象资料一一录入至生活救助系统,三月底,区残联对各乡、街道办进行了统一培训。先由各村、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对本辖区残疾人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将符合救助条件的一级、二级、三级残疾人人数及在去年救助的基础上今年需要新增和减少的人数分别报给各乡、街道办事处,同时递交每位救助对象的第二代残疾证、低保证及户口本复印件等相关材料,再由各乡、街道办事处对救助对象资料进行一一审核,同时将救助对象信息全部录入至生活救助系统,最后由区残联对系统中每一份申请资料进行认真审核审批,确保每一份申请资料的准确性、真实性和可靠性。

2、贫困精神残疾人药费补助项目

2015年市残联下达我区贫困精神残疾人药费补助项目任务数为230人,我区实际完成精补药费补助人数230人,其中六个街道救助人数163人,三个乡救助人数67人。

今年的贫困精神残疾人药费补助标准为每人每年1000元药费补助,市区六个街道的救助对象资金由区残联直接发放到救助对象账户之中,注明“精补”字样,三个乡的救助对象的资金由乡财政直接拨付,并注明“精补”字样,救助资金7月底全部发放到位。

3、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

2015年市残联下达我区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复明手术任务数为35例,我区实际完成贫困白内障患者的免费复明手术35例。

为确保此项工程的顺利完成、区残联首先做好前期的宣传工作,通过媒体网络和宣传标,深入宣传惠残民生工程政策,并下发了通知,各乡、街道办事处积极开展白内障患者摸底工作,将符合条件的患者资料汇总上报至区残联。5月5日至5月7日,区残联统一组织救助对象前往市立医院进行了白内障患者初筛工作,全区300名白内障患者通过检查,初筛合格人员90名,6月4日,区残联再次组织初筛合格的白内障患者在市立医院进行复筛工作,全区60名白内障患者经过复查,复筛合格人员35名,6月10号上午我区35名符合手术条件的白内障患者在市立医院成功完成免费复明手术,成功率100%。从初筛到复查再到最后的手术,区残联派人全程跟踪,服务到位,确保无意外发生,术后区残联派专人进行了电话回访,白内障患者们的术后状况良好,对此项工作表示高度满意。

4、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程

2015年市残联下达我区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任务数为35人,其中植入耳蜗补贴训练1人,补贴四类儿童训练23人,脑瘫儿童训练1人,孤独症儿童训练1人,智障儿童训练4人,装配假肢矫形器1人,辅助器具适配4人。我区实际完成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任务数为35人。

5月27日,我区所有儿童康复训练的申请工作全部完成,区残联对每一位救助对象资料进行认真审核,确保信息准确无误后上报给市残联进行确认。6月4日,完成贫困残疾儿童植入人工耳蜗申报工作, 6月9日上午1名符合人工耳蜗植入条件的聋儿完成检查,下一步待省残联网上公示无异议后,该聋儿将顺利进行人工耳蜗植入。另外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1人,智障儿童康复训练4人,脑瘫儿童康复训练1人,四大类康复训练23人,装配假肢矫形器1人,辅助器具适配4人都已经在市残联的安排下于各个定点培训机构接受康复训练。

一是区残联做好教育督查工作,普通学校和普通幼儿园要依法接受适龄轻度智障儿童随班就读教育,以随班就读和特教班为主体的特殊教育发展模式,落实好残疾儿童的义务教育。

二是区残联认真做好省特教中专学校的招生工作,通过网络宣传,扩大影响力,鼓励辖区内适龄残疾学生积极报名入校学习。

三是区残联积极开展残疾人青少年助学摸底和残疾

大学生资助工作。根据省残联《转发中国残联办公厅关于印发第七期交通银行残疾青少年助学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皖残联办﹝2015﹞43号)和《安徽省高等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资助办法》((皖残联办﹝2012﹞76号))文件精神,按照《残疾人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管理规定(暂行)》有关要求,区残联加强与教育部门、招生部门联络和沟通协调,认真做好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资助的初审工作,及时掌握残疾学生休学、中途退学、毕业等情况,将符合条件的残疾青少年全部纳入救助对象范围内,对就读的残疾高中在校生和大学新生给予资金救助,救助标准为残疾高中生每人1000元,残疾大学新生每人2000元。一是通过政府购买公益岗位,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全区共聘用了38残疾人专职委员在所在社区就地就近就业,直接为所在社区残疾人服务。

二是加大残疾人就业培训力度,提高残疾人的就业能力。区残联把技能培训作为推动残疾人就业工作的一种强力手段,今年上半年,区残联共组织了30多名就业年龄段残疾人参加了市残联举办的各类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如残疾人妇女手工编织培训班,残疾人创办企业(syb)培训班以及残疾人电子商务培训班,鼓励残疾人自主择业,自主创业,同时向他们宣传了残疾人的就业政策。

三是区残联始终把残疾人就业创业作为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以促进就业、扶持创业、辐射带动为抓手,着力扶持残疾人创业基地,对创办基地的残疾人每年给予资金扶持,9月份区残联积极配合市残联开展残疾人“万人就业”扶持项目,为____区两处阳光助残基地申报了阳光大棚扶持项目,同时还增加了对长风乡绿创农业有限公司的扶持,另外对全区共计60名就业年龄段的并且正在创业的残疾人给予每人每年2000元资金扶持。

四是区残联开展职业介绍服务,为残疾人就业牵线搭桥。免费为前来咨询的残疾人提供有针对性的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就业服务,借助二月份开展的残疾人就业援助月活动,区残联组织辖区残疾人积极参加了由市残联和市人社局联合举办的一场残疾人专场招聘会,同时走访慰问了19户登记失业人员的残疾家庭,帮助7名残疾人实现就业,其中社会用人单位按比例吸纳就业3名,另外还帮助5名残疾人享受专项扶持政策。

五是区残联日常做好残疾人的就业和失业信息系统登记工作,实行对残疾人就业失业动态管理模式。

一是区残联积极在省残联网站、市残联网站、江淮时报、安徽工人报、安庆晚报、安庆新闻网等网络媒体大力宣传报道我区残疾人工作;二是加强领导,确保单位政府信息公开落实到位。区残联领导高度重视政府信息公开,指定一名工作人员专门负责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明确责任,切实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对前来办理残疾二代证的,只要材料齐全即可免费发放,同时,为了方便全面掌握残疾人信息,对所有办理残疾人证的残疾人建立信息台帐。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区共计办理第二代残疾人证239例,其中视力残疾37例,听力残疾11例,言语残疾2例,肢体残疾100例,智力残疾13例,精神残疾62例,多重残疾14例。

一是春节期间,区残联领导走访慰问特困残疾人家庭并送去慰问金;二是借助“全国助残日”开展民生工程宣传活动,确保惠残民生工程政策深入人心,同时区残联领导和工作人员还对辖区残疾人进行慰问,为他们送去爱心和帮助;三是借助残日期间,对辖区的两所定点康复机构——起点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和沐阳之家脑瘫儿童活动中心进行实地考察,关心了解在训儿童的康复情况,并送去节日的祝福。

我们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一是我区残疾人事业整体工作水平有待加强,特色还不够鲜明;二是惠残政策的知晓度和满意度还需加强,表现在资金救助发放方面,区残联做到了及时、足额。但还有部分救助对象没有及时知晓资金已经发放到位的情况,个别残疾人以为资金尚未发放,对此区残联派专人用电话回访的形式与救助对象取得联系,告知资金发放到位,确保每位救助对象都知晓此事,使民生工程真正落到实处。

区残联将继续认真贯彻中央、省、市残联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的目标和市残联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创新工作方法,切实提高残疾人社会保障、康复训练和生产生活水平,完善残疾人服务体系,使广大残疾人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1、做好民生工程的迎检工作;

2、进一步加大对基层残疾人工作者的业务培训,全面提高我区基层残疾人工作者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

篇8

一、助残康复工程

1.辅助器具配发

配发辅助器具是最简单最直接帮扶残疾人康复,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的有效举措。今年以来为620名残疾人免费发放轮椅、助听器、坐便椅等辅助器具,方便了残疾人的生活;为106名听力残疾人人免费配发了数字助听器,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免费为21名下肢截肢残疾人安装假肢,使他们重新站了起来。

2.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为更好地为残疾人开展精准康复工作,对1430名建档立卡残疾人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3.开展康复训练

为县医院、中医院2个市级脑瘫患儿康复治疗定点医院争取项目资金50万元,免费为60名脑瘫患儿进行康复训练;在复康医院、惠民医院为400名贫困残疾人开展康复训练、治疗等项服务。

4.实施家庭无障碍改造

为方便重度残疾人生活和出行,为28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因户而异制定改造方案,主要改造坡道、厕所、浴室、厨房,安装不锈钢护栏、扶手、低位灶台等,目前工程已全部完工。

二、培训就业工作

1.开展技能培训

开展毛绒玩具加工、特色面点、绢花制作4期残疾人技能培训班,培训残疾人206人,为残疾人就业奠定了基础。

2.扶持创业典型、推动残疾人就业

为35名自主创业的残疾人创业典型,给予创业扶持资金6万元,增强他们的造血功能;5月份,我们先后3次到天津、廊坊等地考察适合残疾人操作的绢花项目,并和廊坊万森绢花有限公司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绢花制作项目简单易学,通过培训、熟练掌握技术后,可在家加工。

今年以来,通过创业扶持、培训、向外输送等方式推动近百名残疾人实现就业。

三、扶持救助工作

1.发放机动三轮车燃油补贴

为216名肢体残疾人每人发放260元的机动三轮车燃油补助,减轻了他们的家庭负担。

2.实施居家托养服务

对天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开展专业培训,提出服务要求,定期上门为58名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实施居家托养服务,减轻了他们的家庭负担。

3.开展临时救助

今年以来,筹集资金7万元对200名大病和生活困难残疾人给予医疗救助及生活救助,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助残日期间,开展入户走访慰问,为15名残疾人送去现金、米、面等,到特教学校为64名残疾学生配发校服;为18名今年考取大学的贫困残疾人家庭大学生,发放助学金5.2万元。

四、兜底保障工作

1.办理残疾人证

4月份到5月份,利用2个月的时间,县残联全体人员加班加点,没有休过一个周六日,在县医院为到期的2200名残疾人进行鉴定,为他们免费换领残疾人证,确保惠及残疾人各项政策的落实;认真完成脱贫攻坚点对点整改工作,对全县疑似残疾人全部开展摸排,一是组织县医院办证医生入户为行动不便残疾人办理残疾人证,二是组织市妇幼保健院及桥东区精神病院医生2次来我县,就近为精神、智力残疾人办理残疾人证,三是集中组织精神、智力残疾人到市妇幼保健院及桥东区精神病院做残疾鉴定,做到了应办尽办。

2、加大宣传,落实残疾人政策

为加大残疾人政策宣传力度,印发《县残疾人联合会便民服务指南》挂图9500份,内容涵盖办理残疾人证流程、残疾人“两项补贴”申请、贫困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子女大学生救助、残疾人技能培训及就业申请、残疾人辅具申请、康复救助项目申报6项内容,发放到我县220个村及所有持证残疾人手中,张贴在各村村委会宣传栏及每个残疾人家中,提高了广大残疾人政策知晓率;为新申请办证及级别变更的残疾人及时发放残疾人证,并协调乡镇残联为符合“两项补贴”条件的残疾人,及时申报残疾人两项补贴,做到一个都能少。

3、开展残疾人动态更新普查

9月份开展了残疾人基本信息和需求情况动态更新普查,本次采集数据内容包含残疾人经济与住房、教育、培训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康复、无障碍以及文化体育等,掌握了第一手数据,为更好的为残疾人开展服务奠定了基础。

二、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篇9

一、进一步落实残疾人医疗保障政策、完善扶贫机制

我们将努力让家庭特别困难的残疾人住院可享受大病医疗救助。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适合残疾人特点的扶贫方式,把帮助和解决贫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和生产需要作为扶贫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多渠道的残疾人扶贫资金投入方式,落实残疾人扶贫开发的各项优惠政策和扶贫措施,建立残疾人扶贫基地1处以上。

积极开展贫困残疾人的技能、实用技术培训。结合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一系列改革举措,将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纳入各项保障领域;动员社会力量,深入开展帮、包、带、扶活动,建立社会帮扶机制;对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抚养人、无生活来源的残疾人,积极配合民政部门帮助落实“低保”“五保”等社会救济措施,解决他们的温饱问题。

同时,对重度残疾人、一户多残、大病医疗难、子女入学难等残疾人家庭实行临时救助。使城乡特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保障得以落实。

二、进一步落实康复救助项目,促使残疾人康复

按照省、市残联康复任务的要求,围绕残疾人“康复一人,幸福全家,奉献社会”的目标,建立“泰祥社区残疾人康复指导中心”和“残疾人康复指导站”,委托康复中心对脑瘫、智残儿童进行康复训练。开展争创白内障无障碍区活动,为社区所有白内障患者免费手术。大力推动社区康复工作,做好基层康复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推动“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抓住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医疗救助制度的契机,研究农村贫困残疾人医疗保障和康复救助问题的解决办法,积极促使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纳入医疗救助范围。使我社区的部分贫困精神病患者得到医疗救助;继续开展肢体康复训练、低视力助配、聋儿语训康复、用品用具供应和麻风病治疗等工作;用品用具服务应进一步增加服务项目,扩大服务范围,为有需求的残疾人提供用品用具供应服务。加强残疾预防和康复知识的宣传,提高社会残疾预防意识。

三、做好残疾人教育和文体工作,促进残疾人全面参与社会生活

继续配合教育部门进一步巩固残疾儿童少年九年义务教育,完善特殊教育,使残疾适龄儿童入学率稳步提高。建立健全贫困残疾学生助学制度,为激励残疾学生努力学习,自强不息,帮助贫困失学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组织协调新闻媒体力量,围绕发展残疾人事业这个主题,针对残疾人就业、康复、教育和生活保障等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宣传报道,培育残疾人事业发展文明进步的社会环境;组织好“全国助残日”活动;做好“两刊”征订宣传工作。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丰富残疾人的文体生活。做好优秀残疾人运动员的训练和推荐工作。

四、加强社区残联规范化建设,增强为残疾人服务能力

切实加强残联干部队伍的思想和作风建设,搞好干部培训,提高残联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按照省、市要求,力争使我们泰祥社区残联建设达到有“健全的组织机构,适应的工作队伍,完善的规章制度,高效的运行机制,必要的办公条件和经费保障,良好的社会形象”的目标。充分发挥基础设施作用,开展康复训练、就业服务、用品用具服务及文体娱乐活动,重视和发挥专门协会作用,使残疾人工作有人负责,把残疾人工作延伸到每家每户。进一步加强社区残疾人帮扶工作,规范管理,增强服务能力。重视残联信息网络建设,做好残疾人事业对外交流和统计工作。

篇10

一、进一步落实残疾人医疗保障政策、完善扶贫机制

我们将努力让家庭特别困难的残疾人住院可享受大病医疗救助。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适合残疾人特点的扶贫方式,把帮助和解决贫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和生产需要作为扶贫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多渠道的残疾人扶贫资金投入方式,落实残疾人扶贫开发的各项优惠政策和扶贫措施,建立残疾人扶贫基地1处以上。

积极开展贫困残疾人的技能、实用技术培训。结合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一系列改革举措,将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纳入各项保障领域;动员社会力量,深入开展帮、包、带、扶活动,建立社会帮扶机制;对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抚养人、无生活来源的残疾人,积极配合民政部门帮助落实“低保”“五保”等社会救济措施,解决他们的温饱问题。

同时,对重度残疾人、一户多残、大病医疗难、子女入学难等残疾人家庭实行临时救助。使城乡特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保障得以落实。

二、进一步落实康复救助项目,促使残疾人康复

按照省、市残联康复任务的要求,围绕残疾人“康复一人,幸福全家,奉献社会”的目标,建立“泰祥社区残疾人康复指导中心”和“残疾人康复指导站”,委托康复中心对脑瘫、智残儿童进行康复训练。开展争创白内障无障碍区活动,为社区所有白内障患者免费手术。大力推动社区康复工作,做好基层康复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推动“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抓住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医疗救助制度的契机,研究农村贫困残疾人医疗保障和康复救助问题的解决办法,积极促使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纳入医疗救助范围。使我社区的部分贫困精神病患者得到医疗救助;继续开展肢体康复训练、低视力助配、聋儿语训康复、用品用具供应和麻风病治疗等工作;用品用具服务应进一步增加服务项目,扩大服务范围,为有需求的残疾人提供用品用具供应服务。加强残疾预防和康复知识的宣传,提高社会残疾预防意识。

三、做好残疾人教育和文体工作,促进残疾人全面参与社会生活

继续配合教育部门进一步巩固残疾儿童少年九年义务教育,完善特殊教育,使残疾适龄儿童入学率稳步提高。建立健全贫困残疾学生助学制度,为激励残疾学生努力学习,自强不息,帮助贫困失学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组织协调新闻媒体力量,围绕发展残疾人事业这个主题,针对残疾人就业、康复、教育和生活保障等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宣传报道,培育残疾人事业发展文明进步的社会环境;组织好“全国助残日”活动;做好“两刊”征订宣传工作。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丰富残疾人的文体生活。做好优秀残疾人运动员的训练和推荐工作。

四、加强社区残联规范化建设,增强为残疾人服务能力

切实加强残联干部队伍的思想和作风建设,搞好干部培训,提高残联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按照省、市要求,力争使我们泰祥社区残联建设达到有“健全的组织机构,适应的工作队伍,完善的规章制度,高效的运行机制,必要的办公条件和经费保障,良好的社会形象”的目标。充分发挥基础设施作用,开展康复训练、就业服务、用品用具服务及文体娱乐活动,重视和发挥专门协会作用,使残疾人工作有人负责,把残疾人工作延伸到每家每户。进一步加强社区残疾人帮扶工作,规范管理,增强服务能力。重视残联信息网络建设,做好残疾人事业对外交流和统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