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学资源范文

时间:2023-10-24 18:01: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学教学资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科学教学资源

篇1

鉴于我校目前条件,在科学课程的学习中,许多时候我们的实验都要在因陋就简的状况下进行。正因为如此,在某种程度上也为发挥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提供了条件。作为一名科学教师,我始终有意识地通过寻找和利用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逐渐养成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好习惯。

首先,我调动学生收集大量的科学图片(包括动物、植物、自然现象等方方面面的),指导他们整理归类,剪贴成册,做好文字标识。在教学中,学生能根据所学内容,在图册中找出对应的木本植物、草本植物;哪些是胎生动物,哪些是卵生动物;初步认知人类与环境、人类生存与大自然的关系等等,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在实际操作中,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式收集信息,提高图书和网络的利用率。与此同时,我也会提供必要的帮助。如,五年级在学习关于地球的运动这一单元,学生通过查找资料,更深刻地了解了地球运动的规律,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以前感到很困惑的问题,像地球自转的方向;地球上为什么会有一年四季;天体为什么会东升西落等等。结合图片,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了地球的不断变化,对这个人类共同的家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伴随科学探究的趣味性渐浓,探索地球奥秘的热情更加高涨。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把学生观察和实验的情景拍下来,放在电脑中,学生可以看到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以此增强其自信心和探索欲望。

其次,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教学资源。我和学生们对学校现有的一些实验用品进行了清理和归纳,对残损的教学用具加以修缮,并充分利用到课堂教学中,如小电机、铁架台、风向仪等,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感受、体验并内化,使他们学习得更加积极主动。

第三,小学科学教育还要引导学生以敏锐的视角,关注生活,去发现、收集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变废为宝,使之成为可利用的科学实验资源。如,牙膏盒可以做潜望镜,喝过的饮料盒罐可以做听诊器,饼干盒可以用来装颗粒状的实验用品糖、盐等。还有饮料吸管、啤酒瓶、铁钉、油桶、泡沫塑料板、螺丝、导线、绳、袋等,都可以用来做出精彩的科学实验。为了做实验,学生从家里拿来油盐酱醋,甚至是爷爷的老白干,妈妈留用的小花布,自己喜欢的小电动机……每当这个时候,我觉得我们的学生很可爱,也很聪明。

在学习五年级《土壤中有什么》这一课时,没有适合的水槽做实验,学生们就找来装鞋的盒子粘上胶布当水槽,没有玻璃杯,他们就用矿泉水瓶剪掉一半代替。为了上好实验课,学生们还找来了埋在冰雪里的小树叶、小石块、小木块。为收集适用的砖块,同学们自己找来不规则的砖块,用机器打磨,加工到要求的尺寸,磨破了手指。还有的同学发动了家长帮助自己收集器材,有的同学甚至主动去购买。看着那些充满求知欲的学生,真的有一种力量在支持着我,每当这时,我会很欣慰,也增强了自信心。我想,为了这些学生,我会更加的努力。

第四,为了更好地完成相关实验,我也总会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在学习《观察油菜花》一课时,由于没有油菜花可以观察,我就把家里的大白菜根养起来,几天后就长出了新叶,又过了几天,白菜就出现了花蕾,开出了黄色的白菜花,拿到学校让学生观察,学生很感兴趣,观察得非常细致,结合教材能够说出花的构造。课后他们把白菜花放在窗台上,说是很好看,很久都不舍得扔掉。后来白菜花落了,结出了种子,他们亲眼看到了白菜生长过程,欣喜得不得了。在学习植物单元时,我提前一周的时间采集了大量各种各样的树叶标本,整理在活页本上,然后上网查树叶的种类,做好标签。上课的时候我让同学们传阅欣赏,他们很惊讶,特别的喜欢,简直是爱不释手。我告诉他们,你们也可以做到。

第五,学生家长更是给与我们很大的支持。在学习《蚕》这一单元时,学生家长特意去了养蚕专业户那里要来一些成茧的蚕,学生亲眼看到蚕从茧里出来变成蚕蛾、蚕蛾产卵的过程,简直兴奋极了。因此,科学教育不仅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的现有资源,还要使学生养成开发利用现有资源的习惯,教师要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多种机会和途径,而这正是科学教育的内涵。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觉得不论是在教学上,还是在我本身的科研能力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也较以前有了明显的进步,科学课堂变得更加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提高了,以前觉得束手无策的问题通过同学们的积极努力也都能迎刃而解。

第六,结合课堂教学组织学生实地观察。六年级《桥的形状和结构》,在讲课之前,我让学生在放学的路上,或去其他地方的时候,留心观察,掌握第一手资料,在学习这一课时,学生便能够得心应手,很快掌握了桥结构特点的有关知识,并能够根据教材的要求,联系生活实际画出观察过的桥,写出关于桥的短文,大部分学生都能够表达自如,图文并茂地表现对桥的认识。我觉得这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书本知识,还让学生利用了生活中的现有资源,学会了观察和表达。

我校地处郊区,地域的因素给科学试验带来了广阔的教学资源,在科学教学中我会带领学生去田间地头,观察植物的生长;去寻找小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亲眼看到它们的成长过程,让学生置身于自然界的怀抱。如,三年级的《大树和小草》、《蚂蚁的观察》、《蜗牛的观察》等等,我便充分利用了本地资源。学习《蚯蚓》这一课时,同学们自己去挖蚯蚓,通过实验证明了蚯蚓喜欢潮湿阴暗的环境,它对外界刺激有强烈的反应,同学们还了解到蚯蚓是庄家的好朋友,他可以松软土地,有利于植物的生长等等。

第七,我还鼓励学生从电视节目入手,开阔视野,拓展知识面。如,让学生观看《人与自然》、《动物世界》,《走近科学》等专题栏目,加深学生对自然地了解,通过观看这类节目,许多同学写出了深刻的体会和感想。

篇2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资源教学改革

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开发的科学性首先应该体现在有一定的目标性,要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服务,要有利于达到小学科学教学目标,有利于丰富小学科学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质量。

一、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特点

小学科学教学资源是多种多样的,要有效的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使教学资源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还有必要进一步了解教学资源的特性。

1.生活性。教学资源内容的选择应与小学生现实生活密切联系,并且能够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和需要、唤起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探究欲望。科学的特征之一就是抽象性,这种抽象性使科学知识超越学生的日常经验,并与日常经验情景相分离。学生的生活世界是学习科学教学的价值基础,离开学生的生活情景,科学教学中的知识就会丧失其价值基础。学科材料对男孩和女孩来讲都失去了生命力,变成了相当死的东西,这是因为它与情景分离开了。学生的活动范围构成了他们的生活世界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包含许多资源,学生在这个真实的空间活动中才会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源于他们对生活世界的观察与思考。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他们熟悉的素材作为学生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探究身边常见的事物,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探究性。探究性即教学资源要能够支持学生的探究活动,有利于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能通过多种渠道收集证据、进行实验等探究,从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小学科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教学。它要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的发展、体现科学的本质、突出科学探究,并反映当代的科学成果。因此,开发的教学资源要具有探究性,要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探究,或者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的学习。

3.开放性。教学资源的内容要具有以科学为中心的开放性,即向科学技术前沿、生活、社会开放,提供资源的信息渠道具有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性,即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究活动获取各种信息,而不是被动的接受信息。科学教学开放性不仅表现在科学教学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有一定的选择空间和创新机会。如科学教材中要求学生饲养并观察蚯蚓,但在没有蚯蚓的学校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和条件选择其他的动物来代替。这种开放性还表现在,要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资源进行主动的科学学习,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

二、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开发模式

1.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开发目标的确定。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开发目标是指开发者对科学教学资源开发的原因,这决定着开发者将开发哪些科学教学资源,如何开发这些资源。如是想通过开发条件性资源改善科学教学的教学条件,还是想通过开发素材性资源来丰富科学教学内容等。不同的开发目的将会产生不同的开发方式,导致不同的开发结果。

2.学科学教学资源普查和分析。这个阶段就是对现有的各种资源进行普查分析,普查这些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存在形式等,分析其特点,筛选出有开发价值的、并可以开发的资源。3.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建设就是对第二阶段筛选出来的资源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可以通过改造、整合等方式进行加工处理,使其原来繁杂的、被我们筛选出来的那些科学教学资源成为更加贴近我们需要的、真正的小学科学教学资源。

4.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利用和评价。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利用是科学教学资源开发的关键,它关系到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开发活动能否有效的为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开发的目的服务,能否有效的为实现小学科学教学目标服务等。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利用的评价就是对科学教学资源利用后产生效果的评价。

以上四个环节并没有严格的先后顺序,它的先后顺序取决于开发模式。并且在这过程中有些环节是可以同时进行的,如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利用是可以同时进行的。

三、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利用的方法

1.筛选身边的教学资源。我们身边的资源是一个庞大的系统,但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能够进入我们的小学科学教学中,只有符合教育目标、符合学生需要的内容、方式等材料才能成为小学科学教学的构成要素或实施条件。这就要求科学教师在众多的教学资源中选择最有效、最有价值的那一部分。

2.改造小学科学教学资源。改造就是指根据小学科学教学具体实施对象和条件要求,对原有科学教学资源进行加工、变化、修改的过程。改造是小学科学教学资源转化为科学教学要素或条件的基本方法。

3.整合教学资源。整合就是指将不同的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如人力的、物力的、经验的等,将其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统整,形成新的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方法。通过对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整合,可以对不同内容、不同形态、不同作用的科学教学进行优化,最大限度地发挥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作用。如我们可以将小学科学知识与学生环境意识相结合来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等。

4.共享教学资源。共享是指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在一定的条件下,被多个单位或个人使用的一种形式。共享是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资源有效利用率的方法。学校科学教学资源存在严重的不均衡性,资源共享可以达到优势互补与稀缺资源共享。

四、结语

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开发的科学性还应体现在它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上。在开发过程中要考虑学校的特点、实际条件、学生情况、教师能力和学校周围环境等条件,从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地开发与利用学校科学教学资源。

参考文献:

[1]寿建杨.农村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开发的基本途径及策略[J].科学课,2009,(07).

篇3

【关键词】教育资源 课程资源 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G633.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184-01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作为初中综合课程的科学课,无论从学生的兴趣、课堂的效率、知识的丰富、能力的拓展、情感的培养等角度分析,要上好一堂高效、成功的科学课,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都显得非常重要。没有丰富的课堂资源作支撑,科学教师真可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如何开发和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资源,对新、老科学老师来讲都显得非常关键,本文围绕该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学校课程资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①是物化的课程资源。例如:校园文化环境与设施(如:书画走廊、黑板报、读报窗、宣传栏、校史展览馆等)、图书馆(如:各类藏书、画册、报刊杂志、音像资料、网络资源等)。②是人的课程资源。这里主要指教师和学生,因为教师和学生是学校课程资源的主体。就教师而言,每一位优秀的教师,本身就是一本“百科全书”,在他们身上蕴藏着鲜活的课程资源,“名师出高徒”就是很好的例证。就学生而言,学生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学习经验与学习成果、学习兴趣与学习习惯以及学生之间的差异,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我们在开发与利用学校课程资源时,除了结合课文和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利用学校的课程资源外,还应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最大限度地用好学校的课程资源,使学生个体的活的课程资源与学校静态的物化的课程资源得到有机地整合。

二、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资源

1.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考与讨论、活动案例

科学教材中所设计的思考与讨论、各种活动案例,都力图体现科学课程的目标和内容,是基本的课程资源之一。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对思考与讨论、各种活动案例加以拓宽,通过比较延伸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案例,掌握知识技能。例如:在探究“酸雨对植物的影响”时,教材提示可以用食醋和清水配置模拟酸雨,由于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因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所以不妨用硫酸和清水来配置酸雨模拟液,把pH值控制在4以下,这样有更强的真实性,与食醋酸雨模拟液作对比,可以起到很好的比较作用。

2.充分利用和加工教材中所给的图片、图表

华师大版、浙教版初中科学教科书图文并茂,力图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身临其境,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这是以前传统教科书所无法代替的。但是文中插图尽管是彩真的,可毕竟不是动态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充分开发利用现有的资源来弥补。

3.充分利用教材中所呈现的小资料、视窗、阅读材料、STSE内容

科学教材中的小资料、视窗、阅读材料、STSE(科学、技术、社会、健康)内容已不仅仅是作为教材的辅助与延伸了,它已深深地与科学学科内容相融合,甚至可作为教材的一部分与教材共同构成学生上课使用的学习工具。我们应充分利用教材中所给出的这些内容,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丰富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更好的意志与品质。

三、适度采集和整合课外实践资源

科学教学应当是开放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通过课外活动,学生不仅可以丰富经验、开阔视野、活化知识,而且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培养创新意识和提高实践能力。教师应根据教学、学生和校内外的实际情况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紧密结合起来。

①从科学调查出发整合科学课程资源:科学调查是一种常用的课外活动形式,一般步骤有:成立兴趣小组、确定选题;查找资料、确定调查步骤;实施调查、收集多种信息;信息汇总、分析,生成报告。在科学调查之前,我们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分别组织多个兴趣小组去实施调查。

②从科技活动出发整合科学课程资源:以“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为代表的“三小活动”是学校科普活动经常组织的一项活动,通过恰当的探究活动,有效地将教学内容、教学顺序、教学方式这三个水平层次的教与学整合,是开发利用前沿科学课程资源的又一举措。 “三小活动”是综合学科技术、实践技能和创造精神为一体的科技活动。也是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让学生明白,发明创造源于观察和实践,多思索,勤动脑,多留意身边小事,打开心灵的窗户,插上想象的翅膀,我们普通人也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四、全面开发和利用社区资源

社区是学生时时处处工作、学习、生活的场所,社区资源的开发利用,更能体现“STSE(科学、技术、社会、健康)”的教育思想,更能促进学生全面科学素养的提高。

①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是科学课程取之不尽的源泉。自然资源是指自然世界中的自然形态(如:日月星天、风雨雪霜、起伏山岭、茫茫大海等)和人工形态(如:农田果园、海堤水库、防护林带、园林花卉等)。

篇4

一、开发农村自然资源

将学生与大自然隔离开来,极不利于科学课教学,更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因此,在教学中要千方百计让学生与自然界联系起来。

科学教学中如果能提供直接感知的植物,对于学生形成生动具体的感性认识很有帮助。农村田野、桑地、小河边,生长着无数的植物,这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教学《植物的花》,教师可让学生课前观察各种各样植物的花,掌握花的共性,了解花的构造,进而认识到完全花与不完全花的特征及其区别,并向有经验的农民学习到人工授粉的知识。这样,既学到了知识,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利用农村学生可以充分接触的动物非常多这一点,教师可变枯燥无味的课堂为生动活泼的课堂,让学生人人参与教学活动和实践活动,生动形象地学到科学知识。在学习《蜗牛》一课时,可事先让学生到菜园、果园、庄稼地等地方寻找蜗牛,用广口瓶盛好,待上课时把蜗牛带到教室。课堂上老师让学生独立观察,他们利用放大镜发现蜗牛的身体是由头、壳、腹、尾组成的;了解蜗牛的爬行速度、动作,发现它爬行的时候会留下许多黏液,知道蜗牛无论在什么地方爬行都不会掉下来。当蜗牛受到外界刺激时,它能分泌黏液,将壳口封闭,不动。这样,学生通过抓蜗牛、观察蜗牛、探究蜗牛,对蜗牛的身体结构了解得清清楚楚。

此外,教师还应让学生走到自然中去,让他们亲近自然、认识自然,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探究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从而达到改造自然,服务人类的目的。教学《水的浮力》时,指导学生带好实验材料在溪水中体验水的浮力。教学《蚂蚁》时,在校园里、草丛中寻找蚂蚁,从蚂蚁的生活环境到蚂蚁的外形、吃食情况等一步一步进行观察,培养学生研究动物的兴趣。

二、开发农村家庭资源

鼓励学生参与家庭农业实践,教学《蚕》时,课前可先请学生自己在家养几条蚕,精心饲养,仔细观察,并做好详细的记录,课上进行集体交流汇报。这样一来,学生对蚕的一生非常了解,课堂上人人有话说,个个举手发言。在交流会上,学生会纷纷拿着自己的实验记录,选择自己最擅长的表述方法发表自己的见解,比如文字表格形式、生动图画形式。此外,布置一些家庭方面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参与家庭农业实践,一来可以让学生有更为充分的农业科技经验,二来可以减轻家长的劳动负担。课内与家里互相结合,使知识从感性认识自然上升到理性认识,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还激发学生们探究科学的兴趣。

三、开发农村社区资源

农村小学周边或多或少有一些农田、果园、企事业单位,学校可与他们共建科技活动场所,开展现场科技教学活动。可聘请科技人员和专家担任学校科技活动的指导老师,聘请家长中的科技工作者定期向学生作科普讲座。可寻找到一些规模较大的含有一定农业科技成分的农场、果园、农田、养殖场,作为学校的校外体验教育活动基地。可聘请社区有经验的农民为辅导员,请他们为学生讲解农业科技知识,为学生解答农业科技方面的问题,还可请他们指导学生开展种植、养殖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动植物的生活、生长习性,学习学到更多的农业科技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

篇5

一、整合资源,形成片库

把接收下来的远程教育教学资源,进行分门别类,首先进行学科整理,将其分为语文、数学、英语、体育、音乐、美术、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科学等各个学科,然后将课堂实录、课件、科学纪录片再逐层分类,使教师利用起来更加方便。学校花大力气,在资金十分紧缺的情况下,投入一部分资金购买了大量空白光盘、DVD机、电视机、电脑等,有了这些设备我们缺少的就是教育教学的资源,所以学校成立了远程教育领导小组,由学校的校长兼书记主抓,教学副校长亲自抓,远程教育教师任管理员,把优秀的教育教学内容刻录成光盘,现在我们的VCD、DVD教学光盘已经达到几百盘,初步满足了各学科教育教学的需求,这就大大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使远程教育教学资源的内容深入到基层的每位教师和学生的课堂与生活之中。

二、利用资源,事半功倍

为了使远程教育教学资源真正地落实到位,学校制定了一整套科学合理的教学制度与管理制度,要求每个班级除了每周一节的远程教育资源课以外,可以随时到学校的多媒体教室上课,观看和利用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内容与设备,这样就提高了我校的资源利用率。如:“形势教育大课堂”的接收、收看等,使广大教师学生坐在教室中,就了解到了国家的日新月异和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而使师生受到了教育,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在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的同时,制定了相关的制度做到了有计划、有目的、有落实、见成效,如:远程教育教研教改制度、农远资源教师培训制度等,通过这些制度的建立,使学校的远程教育有章可寻,步入了正轨。

三、评价资源,共同进步

每位教师在利用远程教育教学资源之前必须亲自观看一遍,将其写入电子教案当中,然后再有选择地、适时地、有效地利用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与班级学生共同分享优秀教育资源的独特艺术魅力。授课结束以后,还要利用课余的时间或是班会的时间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进行调查反馈,找出优缺点,使远程教育教学资源为广大师生服好务,成为教师、学生的良师益友。

四、反馈资源,初见成效

每周五的下午三、四节课为教师讨论和反馈的时间,教师把一周以来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的心得、体会及时地说出来,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能更好地利用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内容。如教师提出的:“部分内容不太适合农村小学实际的教育教学,不能做到因地置疑、因材施教。”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展开了讨论,多数教师认为:有这种想法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现阶段我国的基础教育还很薄弱,城乡的教育发展也很不平衡,但是我们不能说人家的资源不好,也不能说教育教学方法不切合实际,这让我们知道了差距,从而鼓足干劲,只有这样才能迎头赶上,才能逐步缩小差距,进而使比较薄弱的学生也能接受全新的教育方法和理念。之所以我们有了充分的认识,才使远程教育教学资源成为教师提高和发展的推进剂,通过几年来的探索与学习,有很大一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有了很大的改观,教学成绩有了提高,自身的能力也加强了,这些都源于远程教育教学资源的功劳,现在我们的教师已经离不开她了,因为她已成为教师和学生的真正朋友了。

五、组织学习,拓宽思路

篇6

关键词:整合;网络资源;有效;提高;科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284-0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学校教学设备的不断完善,网络资源已普遍走入课堂,特别是在科学课教学过程中,网络资源的应用已经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课程指出:"教师要把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使每一节课成为聚沙成塔的沙,滴水穿石的水";并指出:"要把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有机地和科学知识目标结合在一起";而且非常明确强调"在一节具体的课中,要最大限度地把知识教学伴随在培养能力、态度的过程中"。这些论述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教学时,一定要抓住各课教材的主要内容,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力求达到科学课多方面的教学目标。

1.利用校园网络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个人对他所感兴趣的事物总是表现出注意的倾向。小学生精力旺盛,求知欲强,活泼好动,他们对科学课怀着好奇心和兴趣。因此,如何保持和激发学生的兴趣便成为教师搞好教学的关键。而把网络资源、校本资源整合后进行恰当的运用,通过独特的情境教学,为学生提供无法亲身体验的信息,特别是在课堂上无法具体化的信息――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高质量的科学信息。如"生物的启示",通过播放课件,伴随着优美的音乐以动画方式依次显示:鸟、鱼、青蛙、蒲公英。学生看后讨论出:人们根据鸟会飞的特点发明了飞机,根据鱼在水中游的特点制作了船等。这样让学生从生物联系到仿生科技产品。通过对近代仿生科技产品的探讨,使学生理解了人类进行仿生发明创造成功的关键在于对生物的构造和功能方面的仔细观察和认真研究。形象直观,浅显易懂,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易于接受,也非常喜欢。运用校本资源与科学课教学整合能活跃课堂气氛,大大激发学生兴趣,在兴趣驱使下,学生的学习效率必会得到很大的提高。热烈的课堂气氛,积极的学习状态,保证了课堂教学的高质量,达到了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2.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增大课堂容量,调动学生积极性

我校充分利用远程教育下载的教育资源,服务于教学。打破了传统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所受的限制,它所具备的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信息交流,网上教学等功能。原定的教学目标达到更高的层次。如《怎样测定力的大小》一课,先为学生准备测力计、重物等器材,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教师再为学生提供下载的有关测力计的教育资源,通过动手操作,相互比较测量结果,发现差异,分析原因,再设法调整测量方法,从而总结出使用测力计的要点:(1)使用前指针调为"O";(2)沿着力的方向拉;(3)读数时视线要平;(4)不超过测力计的极限等。这样,通过网络资源与科学课的整合,使学生体验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以及主动探究、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等科学态度,从而全面落实了科学课的教学目标。

远程教育资源的最大特点就是交互性,教师运用资源平台充分借鉴别人的先进教学手段,掌握大量的学习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来发现学生的学习特长,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向学生灌输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并提供针对性的学习,学生遇到不懂的地方查询教学资源,或向老师,同学请教,因材施教,使教学个性化。

3.利用网络资源,既丰富了学生课内的知识,又增进课外学习内容、提高学习兴趣

网络资源对科学课带来极大的帮助。第一,网络是学生主动发展不可多得的演练场。网络的虚拟性、自主性、开放性,使网络的行为不受任何时空形式的局限,它集声音、图像、动画、文字于一体的多种功能,学生可以进行思维、表象、行为、创意无限地发挥。第二,为学生提供丰富、快捷的信息资源,这些信息是科学课教学最好的辅助教材和课外的延伸。网络的互联、互动,传播与交流的快捷,学生可以在视通万里的网络世界采集自己所需的信息,对课内学的知识起到巩固延伸、深化的作用。教材所编排的内容必竟是有限的,学生就可以借助网络,从快捷的信息中得到弥补。第三,网络使学生开阔了眼界,发展了智力。网络的开放性加速多元文化相互吸收、融合,相互促进;特别是多元性、互联性的网络文化特点,营造了网络行为的思想交互方式。思维交互方式在信息的双向、多向交流中产生,具有即时反应性、随机应变性、互相启发性和多元整合性特点,是一种高效、灵活、互动、协同的思维方式,有助于人的智慧发展。当然网络资源的负面影响我们在教学中也要加以克服和避免。

调整教材、教法,顺应网络化发展。科学课教材中课内练习及课外延伸,应增设网上搜集有关有助于课文学习的内容,巩固、延伸课内所学的知识。教材的运用,教学中师生可以结合生活实践,将生活实例、教材内容、网上采集、下载的资源进行剪裁整合,供学生"自助餐学习",让学生有更多的自学、活用的空间。在教学方法上,要摒弃不适合时展的教学方法,坚持开放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自学,不断探索适合网络时代的科学课教学模式。

实践证明,网络资源与科学课的整合的确是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新的、重要的而且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这就要求我们去调适、改变教学中的一些冲突和不适应的东西,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综合素质,才能使科学课堂教学在五彩缤纷的网络时代健康发展,使我们的学生成为网络时代的好少年。

参考文献:

[1]《小学实验教材教学改革》

篇7

关键词:媒体资源; 优化; 情境教学; 知识学习; 探究; 合作

中图分类号:G62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5-095-00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魅力已经被所有的老师所认可,我们科学老师尤其感觉她的重要性,因为,几乎每一节科学课都要用到媒体资源。40分钟的科学课堂,老师们已经习惯于将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程有机整合,这样不仅能节省知识讲解的时间,而且能做到短时高效地观察、发现,有利于学生发现实验现象,形成正确的结论。

一、巧用媒体资源,优化科学课堂的情境教学

去年的10月9日10日两天,在镇江市实验学校举行了镇江市科学教师基本功竞赛活动,我作为评委全程参加了这次活动。其中有一个内容是:根据抽签决定的课题上一个25分钟的科学课。这对于科学老师是一个不小的挑战,首先老师要能根据本节课的目标选择内容,突出重点,探究什么?怎样探究?课堂上突出的亮点是什么?

所有的老师都用了媒体资源优化课堂教学。其中的一位老师可谓“别有用心”,设计非常巧妙。教学内容《地球的形状》,这节课已经是下午的第三节课了,学生上了一天的课,快到放学时间了,还有积极性吗?前面上的绝大多数老师是通过故事引入,无外乎“天圆地方学说”,“浑天说”等古代人对地球的了解等等。而这位老师在一上课就让学生讨论自己学校平面图形的形状,学生有说长方形的,圆形的,三角形的不等。老师没有急于告知学生答案,而是将该校的平面图展现给学生,这是老师事先在网络上收集到的资源。图像非常清晰,形状一目了然,学生看到的是自己学校的形状,立即对本节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巧用媒体资源,优化科学课堂的知识学习

老师在教学中有意带领学生浏览了“小学科学网”、“做中学”等几个比较受学生欢迎的网站,让不同程度的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想要了解的资料,避免了老师强迫学生接受知识的现象。对于那些原本知识储备就比较丰富的学生而言,他们可以充实更高层的知识,而对于知识面相对狭窄的学生而言,他们可以了解最基本的知识。老师在课堂上既是一个引导者、活动的参与者,同时也是一个活动者,和学生一起把网络中的信息资源拿来为教学所用。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也养成了遇到问题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尝试着先自己解决的好习惯。

六年级的科学教材中第二个单元是《我们的地球》。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事先从教学资源中下载了卫星拍摄的地球图片、地表形态、地球内部的构造图,火山喷发的影像资料等,帮助学生多方位地了解地球。并在此基础上制作一个有山有水的地表模型。信息手段的有效运用,使学生产生了想了解更多有关地球知识的欲望,他们从网络资源中了解到:火山是怎样形成的?地震之前有怎样的预兆,怎样有效避免带来的灾害等等。学生对地球内部构造的探究欲望被激发,在课堂上掀起了一个交流、讨论的。老师及时组织了一个实验“暗盒里有什么”,帮助学生建立猜想、推理、论证的科学思想。

三、巧用媒体资源,优化科学课堂的实验探究

我们都知道,科学讲究的是实验的严密性,是数据的准确性。但是有的时候受到各种客观、主观因素的影响,实验的效果并不明显,不足以说明问题,老师们也常常为此苦恼。在教学过程中巧用媒体资源,则可以有效地避免这样的现象,缩短实验的时间,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实验效果一目了然。

五年级科学教材《简单电路》一课中,要让学生认识怎样的电路是联通电路,难点是画简单电路图。学生平时不怎么接触这方面的知识,对电路也不了解,教学这部分内容有难度。集体备课时有老师提出了运用电子白板辅助教学,将可能的连接方法事先做好,存放在课件包中,学生在白板上连接简单电路图。如果方法是正确的,小灯泡就亮了,说明电路是联通的,反之则出现了短路现象,小灯泡就不亮。学生直观感受到要想小灯泡亮,必须让导线的一端连接着电池的正极,一端连接着负极,形成联通电路才行,这样的教学效果明显,学生的电路图也不成问题了。

四、巧用媒体资源,优化科学课堂的师生合作

如果能巧妙运用媒体资源,老师引领学生自主探究实验现象,课堂效率会大大提高。

在教学《火山与地震》一课时,老师一开始就以一段火山喷发的录像展示给学生,引入火山形成的原因。学生被火山喷发的壮观景象所吸引,注意力集中,主观上愿意探究。如果换作是老师的一段文字式的讲解,肯定不如直观的影像资料的效果好。

其次,信息技术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指导学生的学习。在整个《火山与地震》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在学生收集资料、汇报交流的基础上,以课件形式展示了地壳内部的构造、运动以及最终形成火山喷发的原因。学生在直观、形象的动态演示中,清楚地明白了有关火山的科学知识。再以科学实验模拟火山的喷发,这样给学生的感受非常强烈。而如果只是做一个模拟火山喷发实验的话,不能足以说明火山形成的内部原因,学生也仅仅是对实验的现象感兴趣,肯定是放出去收不回来的。

篇8

1诱发错误,提升认识。

实践表明,有些概念性的知识在学生头脑中没有形成表象之前,学生只能"想当然"地理解,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根据以往学生发生错误的规律,在新课伊始就提出问题:"刚才我们已经复习了'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那么'能被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呢"? 让学生把自己的"想当然"暴露出来,学生受思维定势影响,自然而然地得出"个位上是3的数都能被3整除。因而在一开始教师就把学生的这些错误表象从学生的头脑中"赶"跑了,使学生形成了更加完整的认知结构。对学生的错误,教师如若"一棒子打死",这样往往会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伤害,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理解、宽容学生的错误,更要用指点迷津的睿智去化解、点拔学生的错误,从而化被动为主动,把"错误"当作一种促进学生情感发展,思维发展的教学资源,巧妙地加以利用,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例如,在"认识线段"教学时,由于学生对线段初次接触。在板书完"线段"这个课题后,我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齐读两遍,然后问:"看了这个课题,小朋友们,想知道些什么呢?"其中有个同学说:"老师,我想知道线是怎么段(断)的?"面对这样一个错误的信息,我当即把这个"断"字写在了黑板上,并向这位学生耐心地解释:"你看线段的段是一段两段的段,线段就是线的一段的意思,而并非是'断'了的"。这时,全班同学也就都明白了,也为接下来探究线段的特征扫除了障碍,从而引向深入。

又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在课的一开始,我便提问:"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物体的表面都有角,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角呢?"我话音刚落就有一个成绩一直很好且非常聪明的同学第一个高高地举起了手,我便让他起来回答,他说:"老师,角(脚)在腿的下面"。一时间,我还没有反应过来,我新想:腿的下面哪里有角啊?"这时有一位同学抬起了自己的脚,我才恍然大悟。这是我始料未及的,面对着学生一脸的无辜,我强忍着笑,在黑板上写下了两个字"角"、"脚"。并向学生说明了"角"和"脚"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2总结错误,强化认识。

学生发生错误,有时是因为认识发生偏差,有时是因思维出现障碍,有时则是因学习的不良习惯引起的,往往表现出迷茫、困惑。教师若抓住机会,帮助学生纠错寻因,并加以总结,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对于预防同错再犯,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重要意义。

例如:在学生初步学会了运用比例尺知识计算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后,我出示了下面的应用题:

在一张比例尺为1:1000的学校平面图上,一个长方形操场的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这个长方形操场的实际面积是多少?

解答这个应用题,学生出现了下面的错误:

8×5=40(平方厘米)

40÷1×1000=40000(平方厘米)

议错、改错后,我问学生:"从这道题出现的错误中,你们有哪些收获?"学生说:"以后在解决实际应用题时,我会把计算结果跟实际情况进行对照,看看计算结果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从以上实例也可以看出来,生活经验是儿童数学学习的重要资源,当然这里经验很大程度上是原始的、粗浅的、局部的、零散的,甚至是不准确、不科学,但却是十分难得和可贵的。尊重和承认生活经验是儿童数学学习的重要资源,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如果对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不能正确地加以分析,也许就很难准确把握教学起点。总之,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贴近学生,贴近实际,结合生活实际。

参考文献

[1] 《儿童生活经验与数学学习》 《小学数学教学》2004年第3期

[2] 《善待学生的黑点》 《连云港教育》2006年第1期

[3] 《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 《小学教学设计》 2006年第6期

(接上页)意",就不仅仅是"粗心大意"了,而是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对概念,公式等没有透彻理解的必然反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

(1)公式记忆错误(2)忽视或混淆某些概念的限制条件,造成运算失误。

数学中许多公式,性质等都是有限制条件的,解题忽视限制条件的作用,必然导致解题的失误。

3、心理方面的研究:如自我陶醉心理、"粗心大意"心理、类比心理、自卑心理等。

四、 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为指导思想,积极开展教学科研工作,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在研究工作中坚持以下原则:

1.坚持科学化原则,研究过程、方法和手段要科学化;研究成果要科学;研究态度要科学。

2.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理论来自实践,实践反之受理论的指导,重视教育教学实验,重视对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

3.坚持客观性原则,实事求是,以教学实际为准绳,排除主观想象和不切实际的想当然;

4.坚持整体化原则;

5.坚持一般发展性的原则;

篇9

关键词:立体化;教学资源;要素

一、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内涵

立体化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教学信息系统化、教学环境数字化等。系统化教学信息具体指数字化教材和纸质教材,数字化教材包括辅助授课系统、电子教案、网络课程等。数字化教学环境必须覆盖课程教学的所有环节,包括课前预习、课堂讲授、课后复习、辅导答疑、实验模拟、学生自测、教学评价、信息交流环境等。

二、建设立体化教学资源应遵循的原则

1.教学设计系统化首先,要建立保险学专业标准,以保证专业课程安排的有机结合,专业团队成员应与校外行业专家共同探讨,确定保险学专业所需的专业能力,如产品销售能力、核保、核赔能力等,在此基础上制定专业标准;然后根据专业标准设计专业能力模块,模块既要包含锻炼每项能力所需的理论基础知识,也需要有相应的实训课程任务或项目。2.教学手段立体化广泛采取多媒体课件、经典案例、典型视频、音像制品、网络课程资源、业务模拟软件等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教学形式互为补充,使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提高学生保险业务操作能力的目的,切实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效果。3.教学方法多元化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通过开放式课堂,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引入校外专家和从业精英,结合课堂讨论、情境式、项目驱动式等多种教学形式,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立体化教学资源的要素

1.纸质教材资源纸质教材资源能基本满足教师的教学需要,包括主教材、教学参考书、学习指导书和试题库。此种书面资源的优点在于知识的系统性和学习的便利性。2.网络教学资源网络教学资源是指那些经过数字化处理后,可在多媒体计算机或互联网上进行的,能够促进教学的互动性资源,包括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课程网站、教学视频、模拟软件等。此种资源的最大优点在于资源来源的广泛性、形象性和学习的灵活性。3.校外基地资源利用校外实习基地,组织学生进入保险企业,进行认知和实际操作训练,充分发挥实习基地的功能,实现校内外资源的共享,这类资源的优点是教育情境的真实性,能真正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的效果。4.平台资源平台资源是指面向所有教师和学生等教学主体,提供多种信息服务和多渠道沟通的平台,是上述三种教学软资源得以应用的基础,主要包括提供网络课程、在线交流的平台。平台既可方便教师间的学术研讨和教学交流,也具有学生自学、答疑、讨论、作业、测试等功能。这类资源能够在主体间互动的基础上促进教学资源的建设和运用。

四、建设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实施路径

教学资源的建设要在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在知识信息的呈现特点的基础上,实现各种资源间的互为补充,以形成合力。具体按以下步骤实施:1.设计具有时效性的教学内容由于保险业的飞速发展及保险学专业的应用性极强的特点,教学内容的设计要在保险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不变的前提下,不断跟踪学科发展,及时更新课程内容,这样才能使得传统内容与行业实际相结合、传统与创新相融合。2.加强立体化教材的建设立体化教材建设一方面强调建立起包括主教材、教师参考书、学习指导书、试题库等在内的完整教材体系;另一方面,也要突破教材表现形式的局限,综合使用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各种形式来表达。3.充分挖掘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已有的校内保险实训室、保险业务模拟软件等校内资源,同时开发和挖掘校外实践教学资源,与保险企业开展深度的合作,逐步形成课内外相结合、教学科研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资源。

五、建设立体化教学资源的保障措施

1.提升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丰富网络教学手段和资源网络资源是立体化教学资源的核心要素,现代信息技术是充分利用该资源的必要手段。教师要具有较强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才能自如地对网络教学手段加以应用。2.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及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建设水平教师要积极参与保险企业的实践活动,要能够开设有利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实训项目,要能及时跟踪行业的最新理论和实践的最新发展动态,要具备创新教学设计与教学手段的能力等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刘成新.立体化课程的内涵及其特征解读[J].现代教育技术,2010,(20).

篇10

一、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采用微课资源的意义

1.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为微课资源的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

现如今,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与多媒体等教学资源也被广泛运用到小学教学中,这样也就实现了信息化教学。且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许多学校都安装了网络,并配备了多媒体设备,加之一些在线的录像软件得到了应用,这为微课的开展奠定了基础。此外,随着教学设备质量的不断提高,资源的播放与传播更加便捷。

2.微课在小学教学中的前景更加广阔

在目前的小学教学中,从生源的角度来讲,存在家庭背景复杂等现象,这样也就使得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如学生的学习基础与能力等。且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基本采用了大班授课的教学模式,这样也就使教师在教学中不能顾全每一个学生。而将微课运用到教学中,则可以利用微课所具有的选择性与可重复性等特点,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这样也就可以帮助教师照顾到每一个学生,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减轻了教师的教学

压力。

3.微课资源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作为一门科学,数学有着极强的抽象性与逻辑性。尤其是对于这一阶段的小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思维不完善与年龄较低的阶段,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这样也就使学生的学习效果不高。而对于微课来说,正因为具有短小且精炼等优势,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加以利用,这样也就不会受到时间与地点等方面的限制,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此外,对于数学教学来说,微课的运用可以帮助教师实现因材施教,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微课资源的措施

1.优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新课改的影响下,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因此,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就要全面贯彻新课改理念,优化教学模式,以此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学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自主学习,这样也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实践可以发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可以极大地运用微课资源,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提前制定好微课,并利用多媒体设备等在课堂中播放微课,这样也就形成了适合学生学习与应用的微课资源,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

2.通过微课可以解决数学中的难题

对于社会的长期发展,人才是第一要素,同时也是实现科技创新的基础。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微课,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尤其是针对课堂中一些不能被学生所理解的知识,教师就可以通过引入微课来为学生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从而实现解决问题。通过微课资源的引入,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精神,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实效性。

3.利用微课提高教学的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