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见解范文

时间:2023-10-24 18:01: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育孩子的见解,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育孩子的见解

篇1

    但是冲突本身未必不好,世界上很多的进步、人与人之间的深入了解,往往都是因为看法不一致引起冲突才带来的。因此,不顾一切地避免冲突,往往只会得到负面效果,也不是一个具有完整性格的人所应有的态度。反之,敢于面对冲突,进而掌握妥善处理冲突的技巧,才能使一个人更成功和开心,才会进一步得到别人的敬重。这种态度及能力,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便可加以教导,而最佳的时机莫过于在家长之间发生冲突的时候。当家长之间因某些小事而意见不合,导致关系紧张时,一般家长往往企图在孩子面前表现得若无其事。其实,孩子十分聪明,他们内心所感受到的远比家长意识到的多,只是孩子见到家长表现出的态度,觉得不应将事情揭穿,所以就故意装作若无其事。其实这个时候,孩子的内心往往有彷徨无助的感觉,感到忧虑、担心,并因此很容易对所发生的问题做出错误判断,进而建立妨碍性的信念及行为准则,使他日后面对冲突时不能做到最有效的处理。例如,避免面对事情真实的一面,拼命掩饰自觉的不恰当的行为或感受,在出现冲突或被质问时做出使情况变得更坏的反应。

    因此,当家长之间有轻微冲突出现时,不必在孩子面前回避冲突,只要遵守以下的原则及做法,孩子就会有很多的得益:

    1. 说明双方产生意见的正面动机。

    例如:“我认为应该这样做,因为这能让全家人多一点时间休息。”

    2. 在冲突中避免人身攻击及使用不适当的言辞或行为。

    例如:“你这个人真没良心!”

    3. 尊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与信任。

    例如:“我相信你这样做是为了大家好。”

    4. 表现出妥善解决事情的诚意。

    例如:“我的确认为有比这样更好,而且你我都可以接受的方法。”

    5. 在冲突之后双方达成妥协或一致意见时,在孩子面前用行动表现冲突的结

篇2

关键词:家长;用心;“家校通”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教育行为影响着孩子良好个性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影响着学校教育对孩子的教育效果,尤其是班主任对孩子的教育效果。所以,家长对班主任工作的配合程度直接影响到班主任工作的开展,况且现在的孩子任性、自私、主观性强,给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果家长能和学校步调一致地教育孩子,那么一切难题都能迎刃而解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学、教育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那么如何携起家长的手共同教育孩子,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作用?笔者根据多年的教育经验,总结如下:

一、掌握原则,平等共处

管仲这样说过:“善气迎人,亲如兄弟;恶气迎人,害于戈兵。”意思是:待人和颜悦色,就会如兄弟般亲近;待人恶颜相向,就无异于兵刃相见。他也说过:“善人者,人亦善之。”意思是:你对人好,别人对你也好。所以我心平气和地对待每一个家长,从来不把孩子的不懂事迁怒到家长的身上,用心倾听他们的想法。这样,家长们也很乐意与我交谈,谈谈他们教育孩子的烦恼,谈谈孩子之间的“小秘密”(这可是孩子们不会主动告诉我的)。这使我在第一时间内掌握孩子们的思想动态。在与家长交流时,我知道了孩子们对老师的看法:严格的老师会让他们上课精神振作,作业认真;和气的老师会使他们上课懒散……我还知道孩子们在家喜欢干什么,干了什么,如某某在什么时候和什么人在QQ聊天;孩子们在家和父母说了什么,等等。有时,孩子们会把我说成“神仙”,用他们的话说:没有老师不知道的事情。同时,我也能在无形中积累我的教育经验,提高我教育的敏感性和先觉性。

二、巧用“家校通”,加强联系

“家校通”是家、校沟通的最及时的途径。若能充分发挥它的功能,必定能事半功倍。

1.利用节假日,送去一片温情。每逢节假日,我都会送去温馨的祝福。比如,在三八节来临时,我会这样写:祝天下的母亲节日快乐,孩子顺心!并教育孩子用心为他们的母亲做一件事:为劳累一天的妈妈洗洗脚,或沏上一杯热茶,或帮妈妈干点家务活等等。因为我通晓“礼即理也。”(朱熹)这样,家长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我的情感教育。曾有好几个家长对我说:“裘老师,你不仅在学习上严格要求他们,而且教会他们怎样做人,怎样处事。现在我的孩子比以前懂事多了。你的教育理念始终在影响着他。”显然,班主任和家长的距离拉近了许多,彼此间有更多的了解,也增强了我的教育魅力。

2.利用周末,嘱咐一二三。记得有人说过“教育无处不在”。当周末来临时,我会这样嘱咐家长:周末好!我又把孩子交给你们了。希望你们能督促孩子在家学习和复习,教育孩子注意安全。谢谢!再写上孩子们该完成的作业。这样,家长知道孩子们该完成什么,该怎样督促孩子们,而且让他们知道这两天是学校教育的延续,是家长能否配合学校教育的最好考验。他们大多数会回复一下:“谢谢!知道了!我会配合的!”这几年下来,我一直在坚持,可喜的是家长把我的这种坚持作为孩子的教育材料。有孩子对我这么说:“我妈总是这样说:就是裘老师的坚持和毅力把你们这群孩子教育得这么好。你看,坚持对你来说多重要啊!”能让家长感动,能使家长和我们站在同一教育起跑线上,靠的是我们的坚持和我们强烈的责任心。

3.利用“家校通”,探讨教育问题

我知道,单单靠我的单向传输,还没有达到家长主动和我一起共事的境界。所以,我会利用“家校通”,发一些当前有关我班孩子敏感的话题,如孩子长大意味着什么?当孩子不敢认识错误的时候,该怎么办?孩子老是顶嘴怎么办?等等。家长们会在百忙中回复一下他们的观点。记得有家长这样写道:长大了,也学会了顶嘴。呵呵!虽然他没有给我“指点迷津”,但“呵呵”两个字就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有家长说,孩子长大意味着孩子自己要独立;有的说孩子长大意味着孩子应该有责任心了,等等。看着这一条条简短的回复,一股股暖流在心间淌过,没有一个家长不回复的,我被感动了。记得我这样回复道:谢谢!你们的每一条建议对我启发很大。谢谢你们有一颗无私的心!……(总结一下所有来自他们的观点和我的一点点见解)为我们的每一个孩子共同努力!这样,就创造了家长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家长们,让他们体会到共同教育孩子的香甜。

四、用书信述说心声,消除彼此间的隔阂

篇3

一、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子观念

1.改变家长重养轻教的观念。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只养不教”的观念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他们认为只要让孩子吃好穿好就可以了,自己的本分也已经尽到。如今的少年儿童是成长在富裕生活条件中、受到长辈的宠爱与娇惯的一代,在父母和其他长辈的溺爱下,一些孩子表现为自制力差、任性,凡事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常对父母提不合理的要求,满足不了时,就会抱怨,甚至怒气冲冲,固执己见,不能正确认识错误。

“养不教,父之过。”教子是父母的义务,也是为人父母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家长不能以“工作忙,没时间”“家长应该管养育,学校才应管教育”等为由,推脱、放弃教育责任。对待子女更应从小注重教育,不能过度疼爱、毫无限制地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这样会滋长其好逸恶劳、任性娇惯的不良习气。

2.改变家长重智轻德的观念。

近些年来,家长对孩子的智力教育非常重视,有条件的家长竞相让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思维培训班等。家长重视孩子的知识教育和智力教育,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很多家长只重视对孩子的知识教育和智力教育,忽视了对孩子的品德教育和个性教育,渐渐走进了“重智育轻德育”的教育误区。由于重智轻德倾向的存在,一些学生被家长逼成学习的奴隶。除了在学校每天要接受的教育外,周六、日休息时间以及寒暑假期,孩子们不得不在学习班的教师陪同下,做着重复而枯燥的题目。孩子们也许只有在睡梦中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快乐天空。也正是由于课业负担的加重,孩子们参加校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时间在不断减少。

近年来,在我国少年儿童中出现的人格扭曲、道德沦丧现象,向全社会敲响了警钟。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道德是做人的根本一环,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因此,要让家长们明白,成才不只是上重点大学一条路,只要能为社会尽心竭力做贡献,创出业绩就是人才。

3.改变家长重言教轻身教的观念。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身教胜于言教”是古训,是我国传统家教的重要经验,很值得现代人发扬光大。目前有不少的家长忽视身教,有的甚至只是重视言教,这会产生负面效应,很难获得良好的效果。教育孩子的重要一点就是不要流于口头、忽视行动,否则很难赢得好的效果。如有的父母教育孩子要注意交通安全,自己却不遵守交通规则,红灯亮时强行通过。孩子说:“爸爸,红灯。”可爸爸说:“没关系,走,要不等到什么时候?”这样,家长平时对孩子遵守交通规则的教育被自己的行动全抵消了。

父母要用优秀的人格、品德、情感及良好的生活习惯给孩子以熏陶,做孩子的表率和榜样。学校存在于社会之中,学校的小气候时刻受到社会大气候的制约和影响。如果家长不能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影响,孩子的行为就会受到很大的反面影响以致于完全削弱了学校教育的正面影响。

二、指导家长采取科学的育子方法

1.目标激励。

学习有目标,成长发展有目标,每一个班的发展也要有目标,成长在集体中的每一个人也都应该在家长的指导下,定下自己的目标。目标不要太高太远,孩子只要努力就能实现:一天帮家长干一件家务活,本周在班内做一件好事,下次语文考试要有进步,等等。然后在家长督促下完成,目标实现的过程就是孩子成长的过程。

2.理解尊重。

人与人之间需要理解与尊重,家长不能居高临下当“大人”,孩子在尊敬长辈的同时,也不能一味地“顺从”,要有个人观点。父母与子女之间要建立起朋友关系,一些事谁有道理、见解正确就听谁的,这样才有利于教育。

3.经常谈心。

这是家长了解孩子的重要手段之一。每个时期的孩子都有其成长的特点和心理状况,家长在主动学习相关知识的同时,要及时分享孩子在成长中的快乐、悲伤、疑问与焦虑。耐心交流,采取心灵对话的方式,把握孩子思想的动态,这样教育才有针对性。

4.正面灌输。

家长要把社会上的真、善、美等正面信息及时传输给孩子,也要对孩子的正确言行给予充分肯定;还要经常向孩子推荐好书、好的影视作品,教育孩子正确看待社会上的负面现象,鼓励孩子奋发向上。

5.严格要求。

篇4

关键词:倾听;心态;尊重;共同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出来,而学校的复杂教育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困难根源,也都可以追溯到家庭中。”建设21世纪的重任将历史性的落到这一代孩子的身上,在这个信息飞速发展、人人讲求个性的时代,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在期待中,与孩子共同成长”。

一、倾听孩子的心里话

为了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我们需要每天都能听一听孩子的想法、见解。因此,不管孩子告诉你什么事情,不管你认为孩子说的事情是多么得无足轻重,不值一提,你都要耐心地、聚精会神地倾听他所讲的话,如果你没等孩子讲完话就发起火来,那么,就赶紧给孩子道歉吧。在给孩子提出建议或采取行动之前,必须确保自己清楚地知道孩子说话的五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及方式。孩子看问题的角度与成人是不一样的,在大人看来是十分细小的事情,在孩子眼中,可能就是天大的问题。因而,我们要注意体会孩子的真实感受。

当孩子给你讲述完后,你要对孩子讲述的话进行阐述,然后询问孩子你所阐述的是否是他的本意所指,在与孩子交流的过程中,对孩子肯定的、和善的目光是十分重要的。当孩子感到被轻视、被人嘲笑或被人羞辱时,就会深深地感到自卑。因而我们要时刻表露出自己的一片爱心。

二、用积极的心态面对挫折

挫折可以增强孩子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启迪孩子以更佳的方式实现自己的愿望,周全的保护并不都是在帮孩子,而是剥夺了他自主的机会。作为家长,就意味着应帮孩子更成熟,能帮孩子接受令人沮丧的现实。心理学教授托说过“那些当孩子不是第一时就不能接受这一现实的家长们,实际上是在向人们传递这样一种信息,他们只能和孩子一道去诅咒造成挫折的根源,而不是帮助孩子去找出应对的办法。”作为家长,就应该教孩子懂得,他们无力控制某种结果的出现,但是,他们可以控制自己对此所要做出的反应。孩子必须学会某行为的表现应比内心的感受更慷慨大度、彬彬有礼。

教育家洛克说过:“父母越不宣扬子女的过错,则子女对自己的名誉就越看重,因而会更小心地维护别人对自己的好评,若父母当众宣布他们的过失,他们越觉得自己的名誉受到打簦维护自己名誉的意识也就越强烈。”因而,我们不要在人前教子,特别是在孩子遇到挫折时,更不要当着人面斥责孩子“不争气”、“笨蛋”、“没出息”。人的一生中,会面临诸多困难,没有人事生来就出类拔萃的。因此,我们要教育孩子按照定的目标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哪怕这条路崎岖不平,障碍重重,都要“板凳坐的十年冷”,忍受孤独和寂寞,尤其是在诱人的十字路口,更要不改初衷,以心无旁骛的信心和超然的气度,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三、尊重孩子成长时发展的规律

孩子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是占有充分的自由发展的空间,越是充分自主、自我的体验,越有利于孩子方方面面的形态的充分肯定发育、“自我”的觉醒、发现和成长,孩子的后劲就越足,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越足。教育孩子的过程,就是不断的发展孩子的过程,发现兴趣,发现特长,发现个性特点,发现孩子的“材质”。同时,我们应该懂得,孩子喜欢的和大人希望的有时会相差很远。孩子喜欢的是“好玩”,大人希望的是“有用”。成人不能代替孩子选择和思考,不希望孩子成为神童,孩子的快乐和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健康了、快乐了,未来就会光明。要教育孩子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做到“更好”,就可能做出大事来。尊重鼓励和发展孩子的兴趣,才可能激发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像我们要保护野生动物,给他们提供的只需是一片不受干扰的森林或草原。在自然的环境里,他们能自由地奔跑、觅食,经受风雨雷电,这才是真正的爱护和保护。

篇5

现在,全社会都提倡“创建学习型家庭”,所谓“学习型家庭”指的是在家庭中有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学习成为家庭生活的重要活动;在家中有较为丰富的学习材料,并不断充实、更新;有固定的学习场所等。要创建“学习型家庭”,必须有“三优先”:为孩子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优先;创造浓厚的学习气氛优先;增加教育投资优先。

调查表明,如何创建“学习型家庭”,每个家庭都有独特的见解,但有几点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有固定的学习场所,(场所最好是书房,条件差的也可以是客厅或是各自的卧室),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第二,有固定的学习时间。这一点非常重要,在固定的学习时间内,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交流。

第三、有必要的读物和学习资料。家长要积极创设条件,添置书籍,同时可以引导孩子少买玩具,多买书。

第四、家长要成为家庭学习的主体。“言传身教”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教育的永恒命题。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实际上都是在以身示范,常言道:有其父必有其子。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父母不仅要带头学习,成为孩子的表率,还要和孩子一起学习、相互学习,与孩子共同成长。

二、重视家长的榜样作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孩子一起成长。

托尔斯泰说:“在一个家庭里,只有父亲能自己教育自己时,在那里才能产生孩子的自我教育,没有父亲的先锋榜样,一切有关孩子进行自我教育的谈话都将变成空谈。”你孝敬老人,子女才能孝敬你;你下岗择业时充满自信,子女才可能面对挫折不断追求。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家长的人格力量是最重要的教育因素。

周末,一位年轻的母亲从幼儿园里接她的孩子,发现孩子的脸上有轻微的伤痕,问:“是不是幼儿园的小朋友抓伤的?”孩子点点头,母亲火了:“为什么不抓他?这星期不给你剪指甲,星期一你去狠狠抓他。”

无独有偶。一位小学生做错事,遭到同学的嘲笑,其父听说后,气冲冲地赶到学校:“打他,打伤了我出医药费!”说完,掏出几张人民币重重的摔在课桌上。

真是可悲啊!在这种近乎病态的教育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能养成良好的品德吗?能适应社会的要求吗?作为家长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你们伤害了孩子的心灵,干扰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一位家长说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想使孩子有良好的品德,就必须从小好好培养。当孩子上幼儿园时,我就要求他把大水果给别的小朋友,自己吃小的,把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拿出来与小朋友一起玩。上小学后,又教育他要关心、帮助他人,不要事事处处总考虑自己的利益等。并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时刻注意我们父母自身的一言一行,久而久之,我发现孩子的自私心慢慢地少了。”

家长大多是普普通通的,不会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来感染或教育孩子。这位家长的教育方法虽然不是最科学的,但是他注重从小培养孩子,正确引导、鼓励孩子做人、做事、成材、成长——这是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

要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所以,作为家长必须重视榜样的作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事做起,通过日常生活影响和教育孩子。

三、尊重、信任孩子,促进孩子主动发展。

在面对一次又一次的亲子悲剧后,在无数次的从孩子脸上读出压抑、自卑后,我们渐渐明白:爱孩子,就要尊重孩子、信任孩子。

尊重、信任是现代教育的第一原则。它意味着爱护孩子纯洁的心灵、支持孩子的决定、放弃权力和优越感;也意味着一种涵养和宽容待人的高尚品格。

孩子的内心世界很丰富,要了解孩子,只能用心换心,用信任赢得信任;更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培养自信,促进孩子主动发展。

四、注意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引导孩子和谐发展。

每个家庭不是独立存在的,它既有普遍性,又有社会性。家庭是多个亲情关系的组合,家庭教育也不是单独存在于哪一个人的身上。因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积极的作用。

作为家长,在对待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要达成一致,必须多沟通、交流、互相支持,千万不能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闹,把分歧暴露给孩子,其实有分歧没有关系,关键是我们要正确面对,达成一致,这样才能给孩子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五、强调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激发孩子的潜能。

人的成绩的优劣或成就的大小,主要依赖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聪明才智和学习能力的强弱,即我们称之的智力因素;二是实践中是否具备了正确的动机、浓厚的兴趣、饱满的情绪、坚强的毅力及良好的个性,即我们称之的非智力因素。

对于孩子的智力发展,家长们都很重视,但对于孩子的非智力因素,特别是兴趣与自信的培养,则很容易被忽视。

中国家长下班回家,见到孩子会问:“考了多少分?”而美国家长则会说:“宝贝,今天有什么发现?”从诸多成功人士的成长经历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天才之所以成为天才,并不是因为他们生来所具有的天赋所致,而是他们在幼年时期的兴趣和热情的幼芽没有被扼杀,而是得到了顺利成长的结果。

孩子们最怕寂寞无聊、闷着没事,他们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总想投入到某项最喜爱的活动中去。当孩子们专心致志地投入到某种喜好的活动中时,他们的内心就会充满“成就感”,愉悦之情溢于言表。

篇6

1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首先,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广大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普遍提高,家庭教育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家长参与教育的意识和学习家庭教育知识的自觉性、积极性大大提高,家长对子女教育的责任心显著增强。但是家教的观念、方法仍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要提高家教水平,最主要的是转变家庭教育观念。建议广大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亲子观,创造一个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家长在孩子的眼里就是模范和表率,家长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都对孩子的成长产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即便一些生活上的小事,往往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因此,营造一个健康的家庭环境是家长的首要任务。但是,良好的家庭环境如何建立呢?建议家长从以下几点做起: 1、家长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包括自身的文化、思想、心理素质等,给孩子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 2、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经常看看书、读读报。用这种勤奋好学的精神影响孩子,而不是沉迷于看电视、玩麻将等。适当的学习可以给自己充电,这样一旦孩子向你提问时,家长也不至于无言以对。3、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父母的言谈举止直接影响着孩子,父母文明,子女也文明;当然如果父母满口粗话,不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孩子也会照搬就做。因此父母要从小教会孩子什么事应该做,什么事不应该做,为子女做好榜样。

2培养孩子自信心,激发学习热情。

我对于孩子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都会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当然对他做得不好的事情也帮助他分析问题,找出不足,耐心地说服教育,避免对孩子自尊心的损伤。每次孩子考试拿回考卷,出现成绩不理想的时候,我都是先帮她分析考试失利的原因,勉励他今后要加强学习,鼓励下次取得好成绩。最大程度维护孩子的自尊心,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从而激发他的学习热情。

3与孩子交流,多陪伴孩子

现在大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会感到特别孤单、寂寞。因此家长要多陪伴孩子,经常与孩子交流。因为家长的陪伴会让孩子感到你很在乎他,而我们有的家长虽然常年与孩子在一起,但不一定经常沟通。还有好多家长总以忙为理由,忽视了对子女的教育。这样就导致了孩子与父母之间关系的疏远,孩子心里有什么事也不会告诉父母,父母也不了解孩子到底在想什么。而我一般采取与孩子谈心、商量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让孩子感受到他是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员,他在这个家里是平等的。另外,我每天都会利用接孩子的时间与孩子进行交流、沟通,及时了解孩子在校情况,问问孩子今天学校发生了什么,她在学习生活中有什么疑惑,与哪些同学交往等。通过与孩子交流,及时掌握孩子的思想动向,以便帮他解决心中的疑惑,并针对孩子目前的状况适时加以引导。所以我建议家长们应全身心地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中,与孩子交流,多陪伴孩子,不断学习,提升教子能力。

4要学会善于理解孩子

随着孩子年龄的不断增长,许多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出现了微妙的变化,小时候那种亲密的关系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许多的矛盾和争吵。甚至觉得孩子越来越难管,越来越不象话了。

家长常常埋怨孩子总与自己唱反调,你说东,他偏向西,你说不要这样,他偏偏这样。事实上,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段,都有他独立的见解,他们认为自己长大了,行为上表现为我行我素。当他们的意见与家长出现分歧时,往往就会排斥成人给予的观点和建议,表现出蛮不讲理的行为。

家长和孩子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你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把他当成和你一样的人来对待!比方在今天网络泛滥的世界里,孩子会因为自身的本能或好奇等原因,不由自主地去上网、玩游戏。如果这时家长不及时纠正、引导的话,孩子往往会无节制地玩下去。显然他的这种行为是错误的,但是做家长的如果不能找出孩子错误行为背后的原因,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因此,作为家长你要坐下来,心平气和的与孩子交谈,了解孩子是为了什么上网,然后帮他分析上网的利与弊,让孩子明白什么事情都要适可而止。

5 赏识教育

理解是基础,但沟通还需要一个工具,那就是――赏识。恰到好处的赞美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桥梁。家长对孩子每时每刻的了解、欣赏、赞美、鼓励会增强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人无完人”,大人也不时的会犯一些错误,更别说孩子了。因此作为家长,我们要对孩子做到欣赏优点,包容缺点,允许孩子有不完美。父母信任自己的孩子、爱自己的孩子是与孩子沟通交流的重要基础。

6 正确地批评

说到这里,可能有的家长有疑问了:是不是我们只能去理解孩子,赏识孩子才能教育好孩子。其实对于一个孩子来说,适当的批评也是沟通的一个辅工具,做家长也不能一味鼓励,错了就一定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没有批评,孩子就没有是非观念。

篇7

【关键词】 儿童;心理健康;家长教育;教育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01

俗话说“一岁看大,三岁看老”,道出儿童时期所反应能力及所表现的心智,已经决定其人生轨迹,对此,对儿童的心理健康的培养尤为重要,其中家长的教育尤为重要,对此,需要从家长因素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为儿童以后的健康茁壮成长,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

1.影响幼儿童心理健康的家长因素

在儿童成长历程中,父母是最亲近的人。亲子之间的紧密关系,也影响着儿童的行为习惯、个人品格等,同时父母对待子女的爱,也会在这一过程中,塑造儿童的个性;父母的心理障碍也会给子女留下深深的疤痕,造成人生难以忘怀的伤害。笔者查阅多项文献资料,发现家长教育存在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1.1家庭结构过于简单

在计划生育政策下,国内家庭大多为三口之家,独生子女是最常见的家庭结构。由于生活的忙碌,父母白天在外上班,晚上才有一些时间,拖着疲倦的身体与家人团聚一个冰凉的建筑物内。[1]此时的儿童缺少父母的关爱、看护,独处的时间比较多;同时没有同龄玩伴与其玩耍、交流,每天只能够面对冰冷的玩具、电视机。生活空间的狭窄、交友范围的狭窄,已经造成这些儿童胆小、缺少独立性等特性。[2]另外一些因素不可忽视,我国单亲家庭逐年攀升,儿童在单亲家庭中长大,其心理健康度明显低于同龄的完美家庭。这些儿童在缺少心理上的交流及照顾,缺少与外界陌生人交流,逐渐养成了懒惰、孤僻、自私的心理品格,长大之后,其人际关系也不太好。

1.2父母教育方式不当。

这一代的父母为了维持一个长期、富裕的家庭生活,需要在外打拼,大量时间用在工作上,缺少对儿童的照看,为此,家长就用物质来满足自己的孩子,让自己的小孩从小就养成衣食无忧、养尊处优的不良作风,这也就是现在城市里颇为流行的“啃老族”的深层原因;在儿童学业上,一味的强调分数,不注重儿童其他方面的培养,严重忽视了儿童心理、精神、个性上的培养。

1.3家长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现在的家长可能在自己的学识、专业上有着比较独到的见解及应用方法,但一说到自己孩子的教育,依然沿袭着传统的打、吓的教育方式,这些教育方式潜移默化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并且这些不好习惯也可能为儿童承袭,一代代往下传。对此,家长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极大地影响儿童的心理品质。[3]如家长很随意,对待事物不放在心里,自己的小孩也能够做事马马虎虎。对于家庭离异的小孩,由于经历过家长冷战、热战的洗礼,会给儿童留下非常严重的心理阴影,造成孤僻、胆小的性格。也有部分儿童在家长的怂恿下,对看不上眼的儿童实施打骂行为等。对此,儿童身上的每一个心理毛病,都可以在其家长身上找到原型,家长说的话、做的事,都有可能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印证了“龙生龙,凤生凤,耗子生儿能打洞”古老的道理。

2.家长教育因素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建议

儿童是家长的开心果,是家长的希望,为了儿童心理健康成长,家长应当为儿童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家庭生活环境,改变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看淡物质对儿童健康成长的影响力,更多给予情感、价值观、心理交流上的影响。

2.1积极拓展儿童的活动空间

人是一个社会群居性动物,人只有在社会交流中学会认识自己、学会认同其他人的观念、学会成长,为此,家长应当每周抽出一定时间多陪陪孩子出去活动,开启他们人生道理的智慧。第一,鼓励孩子与同龄儿童玩耍,在交流中学会包容,在交流中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培养融洽的朋友关系,跳脱狭小的生活空间,让自己变得开朗、活泼起来,学会独立应对生活、情感上的问题。[4]第二,多抽一些时间,与孩子交流。正如一个家长说的“家长是孩子最好的朋友,真心与孩子交朋友,就需要多一些时间与孩子交流,懂得孩子的行为方式,参加孩子的生日聚会,给孩子送一些小礼物等.”

2.2 采取最合适的教育方式

教育孩子是家长理所当然要肩负起的责任,也是国家、社会给予其期许,是一种不可推辞的社会责任,为此,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应当发挥不怕苦、不怕烦等优良作风,合理安排教育孩子的内容、方式,严格落实自己制定的任务。首先,教导孩子多学习一些科学文化知识,一方面可以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知识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孩子应用科学文化知识正确看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具有理性思维。[5]其次,家长善于注意情感教育的尺度,合理表达自己的情感也是一门艺术。每一个父母都深爱着自己的孩子,为此,家长且不能够过分的宠爱、溺爱,对孩子的爱要有节制、有分寸,懂得倾听孩子的呼声,认真对待孩子生活中的每一个问题,绝不放过孩子的每一个小错,不要采取无原则的让步,严格执行每一个规定孩子的行为,控制自己的情绪,与孩子建立亲密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汪小琴,许爱珠,张建灿;农村贫困女童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A].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心理咨询师大会论文集[C]. 2011

[2] Daniel T.Hickey.Engaged Participation versus Marginal Nonparticipation: A Stridently Sociocultural Approach to Achievement Motivation.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 2003

[3] 林晓丰;浅析现代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04)

篇8

一、“尊重”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前提

尽管在教师与家长关系中,教师起主导作用,但两者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因此,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家长,特别是要尊重所谓“差生”和“不听话”孩子的家长。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还要客观地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公正地评价学生的表现和家长的家庭教育工作,与家长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不要动辄就向家长“告状”,不要当众责备他们的子女。作为教师,更不能训斥、指责家长,。否则会造成教师与家长之间的隔阂甚至对立,还可能引起学生对家长或教师的不满,损害教师的形象,降低教育效度。尊重别人是自尊的表现,也是得到别人尊重的前提,因为“敬人者,人恒敬之”。

二、“倾听”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艺术

任何教师,不论他具有多么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理论修养,都不可能把复杂的教育工作做得十全十美、不出差错。而且随着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家长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他们的一些见解值得教师学习和借鉴。加之“旁观者清”,有时家长比教师更容易发现孩子的问题。因此,教师要放下“教育权威”的架子,经常向家求意见,虚心听取他们的批评和建议,以改进自己的工作。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庭中家长的文化水平、素养都不同。因此,我觉得要根据实际情况巧妙地运用语言艺术与不同类型的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如:一是对于素质比较高的家长,我就坦率地将孩子在校的表现如实地向家长反映,并主动地请他提出教育孩子的措施,认真倾听他的意见和适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二是对于那些比较溺爱孩子的家长,我就首先肯定其孩子的长处,给予真挚的赞赏和肯定,然后再用婉转的方法指出其不足之处,诚恳而耐心地说服家长采取更好的方式方法教育孩子。三是对于那些对孩子放任不管,把责任推给学校和老师的家长,我就多报忧,少报喜,告诉家长,现在多费心就是为了将来少操心。从而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到教育孩子的活动中来,开始主动关心孩子,主动与学校沟通,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四是对于后进生或是认为自己对孩子已经管不了的家长,我们应尽量挖掘其孩子的闪光点和特长并及时表扬,让家长看到孩子的长处和进步,对孩子的缺点语气委婉地每次说一点,并提出改正孩子缺点的措施,重新燃起家长对孩子的希望和信心。只有这样,家长才会主动地与我交流孩子的情况,配合我共同教育好孩子。五是对于个别有误会的家长,或是不理解学校的一些工作安排的家长。遇到这种情况时我就沉住气,先让家长说完,发完脾气和牢骚,并对家长的这种心情表示理解,然后再耐心地以平静的语气与家长交流,分析事情,以理服人并体现出自己的宽容大度,赢得家长的好感,从而得到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三、“家访”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重要手段

表扬学生就是表扬家长,批评学生就是在打家长的脸。所以,家访一定要围绕事先确定的目的进行。教师在家访中要有诚心和爱心,讲话要注意方式,要多表扬孩子的长处和进步。如果教师抱着对家长诚心,对学生的爱心去家访,那么,家长必然会成为教师的朋友。还可以采用电话沟通,发短信等方式。不论采用哪一种方式,我都非常诚恳地告诉家长,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更是你们的未来和希望。孩子教育好了是他的福气,更是家庭的福气,因为最终受益的是你们自己。这样家长有话愿意跟我说,愿意让我严格地教育他们的孩子,也积极地配合我的教学工作。

四、营造宽松的气氛,用诚心架起沟通的桥梁

教师在和家长沟通时,要以诚相待,用诚心架起沟通的桥梁。只有诚心诚意,才能打动家长的心,使他们愉快地与教师合作。俗话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有时教师一句微不足道的称赞,都会让家长感到高兴,甚至改变对待孩子的态度。所以,当班上的孩子有一点进步时,我就会用鼓励性的语言激发他, 转告给他的家长、在本子写上一些鼓励性的话语。哪个家长不喜欢听到孩子进步的消息,老师把喜讯带给家长,家长就希望老师多跟他联系,甚至还会主动地跟老师联系呢!

篇9

关键词:小学;中学;家庭教育;自主性;青春期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0-0180-02

中学是孩子的黄金阶段,但同时也是人生的分岔口。有些学生在小学时成绩很好,到了中学成绩掉下来了;但也有些学生小学成绩一般,到中学却出类拔萃;不少小学生在进入中学的一两个月,就开始陷入“三难”局面,即心理上难以承受、知识上难以掌握、环境上难以适应。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同学下的决心大而空,只知道说“到中学要好好学习”,可是没有想过小学和中学究竟有何不同?怎么好好学?他们并不太清楚,稀里糊涂地过日子,其结果可想而知。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首先要了解小学与初中的不同之处。

一、中学与小学的不同

(一)环境不一样

中学的同学来自多所学校,大多数是陌生的,彼此不太了解。而同学们的重新组合,会使个人原来习惯的位置发生变化,这一切对孩子心灵造成的冲击,家长要非常关注,这一切都可能使你的孩子在短暂的兴奋之后坠入深深的失落中。

(二)管理不一样

在小学阶段,学生年龄小,自觉性差。不同于小学,中学开展各项活动常常要由学生去负责,教师多作引导。这是中学教育区别于小学的重大特点之一,也是中学生走向成熟的一种需要。

(三)中学与小学阶段学习方面存在的不同

1.学科增多。小学主要是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学生负担轻,升入初中后突然增加到七年十科、八年级十一科、九年级十科。不少初一新生由于对新学段缺乏认识或认识不足,未能根据初中生活的新特点进行调整,生出种种不适应,严重影响了学习质量和健康成长。

2.教材难度增加。中学比小学教材在难度上有很大的跳跃性,记忆性、重复性知识减少,理解性知识增多。小学习题基本与例题相似,而中学的习题与例题相比题型变化较大,因此即使学生在课上听懂了,反应稍慢的同学课后仍不会做题。

3.教学速度加快。小学语文、数学内容较少,每周上8~10节课,中学课本内容增多,几乎增加一倍,但每周只能上5节课,因而教师教学进度必须加快,上课提问学生次数相应减少。在小学阶段学生放松一段时间的学习,如果努力还能赶得上,而中学有几堂课走神,不认真听讲,课下不认真完成作业,则可能导致跟不上学习进度,从而掉队。

4.学习习惯不同。小学的学习时间相对宽松,正式作业在课堂上老师看管着完成。进入中学,正式作业在课下完成,这就需要学生合理分配时间,要求学生有自觉性、自主性。在中学,若需要老师督促完成作业,则大事不妙!中学生若经常完不成作业,就是已经掉队了。

二、初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中学生心理发展一般特征可概括为“四性”、“四高峰”。

(一)“四性”即敏感性、社会性、动荡性、闭锁性

敏感性是指对人、对事具有较强的敏感性,思想活跃,易接受新事物、新信息。社会性是指对人生的意义、升学等社会问题越来越感兴趣,对很多事物都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动荡性是指情绪容易激动,对事既积极热情,又焦虑不安。闭锁性是指开始有了自己的“小秘密”,不再轻易地表露自己的内心世界,有些内敛。

(二)“四高峰”即生理变化高峰、智力发展高峰、社会需求高峰、创造高峰

生理变化高峰是指学生生理发育迅速变化,性发育成熟。智力发展高峰是指此时的孩子的智力发展、记忆力、判断力和动作反应力及速度都已达到人体的最高水平。初中阶段是孩子的黄金阶段。孩子会有较强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渴求独立的愿望,其独立思考能力大大提高,不轻易相信别人的意见,常持分析和批判态度,很反感家长把他们看成小孩子,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初中阶段孩子的自尊心增强,最怕别人看不起自己,他们力图在各个领域有较出色的表现,想争取在集体中赢得适当的地位,得到好评和重视。

三、做好小学初中衔接的方法

(一)帮助孩子摆正心态,做好心理调适

初中阶段是每位同学的新起点,是一条新的起跑线,与其“战战兢兢”,不如“轻轻松松”,扔掉“包袱”轻装前进,才会跑得更快、更稳。在学习、生活上,一定会遇到一些挑战和挫折,要让孩子有一个心理准备,这样就不至于一遇到打击就垂头丧气。

(二)帮助孩子转变学习方式

转变学习方式,这是每一个刚刚进入初中的学生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好的方法,是成功的开始。由于小学初中的学习方式的区别和孩子水平的发展,由于初中学科知识量大、难度大、学习进度快、综合性强、系统性强、能力要求高、理解要求高等特点。第一,小学“三多”是读一读、记一记、背一背,到中学“三多”是思考问题、回答问题,提出问题。第二,初中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较为放手,如何指导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要指导孩子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变死记为活用。

(三)家长转变教育方式

从教育孩子的方式来看,在小学,父母对孩子关心较多,教育方法简单,孩子也很单纯,表现得比较听话,学习积极性高。到了中学自我意识的增强,中学生对家长的态度已经不再是以前那种简单的服从关系,他们有时要向家长阐述自己的思想、观点。因此,原来在小学一些家长采取的一些简单、粗暴并且有效的方法,在中学就行不通了,容易引起学生的叛逆心理。孩子的教育,是一个过程,是思想、心理的成长过程,需要心与心的靠近。

我建议家长做好如下几点:

1.营造温馨的家庭亲情,给子女一个永远的心理依靠。

2.父母应相敬如宾、尊老爱幼、爱岗敬业、遵纪守法、以美德对子女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3.出了问题,以恰当的方式加以正确引导,既不能放任不管,更不能棍棒相加。

4.抽出陪朋友、陪客户、喝酒、打牌、看电视的时间陪陪孩子,这也可能是一种更有效的投资。

5.学会运用欣赏、夸奖、鼓励、榜样等正面教育方法。

6.善于与老师沟通。

了解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基础,家长学会正确的了解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前提。家长应该与班主任定期交流,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另一方面也可以让老师了解孩子家里的情况,便于学校与家长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对孩子的教育工作。

有这样一句话:优秀孩子是优秀家庭培养的结果,问题学生是问题家庭造成的产物。让社会、学校、家庭共同携手,为教育开创更好的篇章!

参考文献:

篇10

一、农村家长对教育的认识和教育水平的现状

目前农村中不少年轻的父母出门打工挣钱,把孩子交给老人照管,农村老人普遍缺乏文化知识,谈不上具有科学育人的观念,即使是年轻的父母,大多只有小学和初中的文化水平,有的甚至于只是在脱盲班学习过一段时间,他们对现在的知识更新缺乏认识,他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接受新时代的知识信息,去观察指导自己孩子的道德行为表现,学习态度方法等,这就造成了在家庭中对子女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出现了真空地带,无疑加重了学校教育的责任,也降低了学校教育的效果。早出晚归的父母尚且能对孩子起到一点督促的作用,而更多的父母都是长期在外,最多只能通过电话了解孩子的习惯表现和学习状况,而越是习惯不好的学生越是不说实话,明明是考试不及格,他也说成良好甚至优秀,一骗而过,对家中老人更是是一哄二蒙,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增加了很大的困难。甚至有些家长并不关心孩子学习成绩、思想品德如何,他们只简单地要求学校确保孩子的安全,看住孩子就可以了。每当老师向家长反映孩子在学习和成长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时,家长会很简单地答复一句:“老师,我们对他没有什么要求,只要他天天来上学,不要待在家里给我找事,能写个自己的名字,认识几个字,会算个钱就可以了。”更多的家长对孩子的家庭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片面误解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是老师的事情,与他们家长没有多大联系,甚至认为孩子学习成绩差,责任全部在教师。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对于农村学校和教师来说,我们教育的对象不仅仅是学生,更重要的还有家长。

二、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和教育能力的几点意见

(一)教师要重视与学生家长的沟通

找出互相之间能乐于接受的渠道和方法,向家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讲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让他们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让教师与家长架起教育的友谊桥梁。

1.充分了解家庭情况。作为农村教师,要善于调查研究家长的实际情况,善于寻找产生困惑、尴尬的原因。尽量帮助家长做好学生的家庭教育工作。我们要对每一个学生的家庭情况进行了解,做到有的放矢。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都是这个社会的普通人群,教师不要怀有高家长一等的错误思想,大摆教师的架子,遇到家长就指责他们不关心孩子,没有尽到家长的责任,导致孩子成绩如何如何差等等。教师要主动给予家长热情和关怀,发自内心去尊重他们,能和家长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老师既要善待学生,更要善待家长,这样才能体现教师职业的崇高。教师具备了阳光的育人心态,做到了充当“小学生”的精神,才能赢得家长的尊重。

2.多种方式进行沟通。时代的发展,通讯的便捷,用电话等方式为教师与家长沟通带来了方便;许多教师用电话进行家访成为一种时尚。但电话不能代替家访,特别是我们农村教师,电话交流具有局限性。因此,教师要经常深入学生家中调查了解,家长也要抽空到老师家探讨孩子的教育情况。优秀教师的满意度,很大程度来源于家长,家长的社会评价,一定程度上来源于教师;家长对教师的评价是纵横比较出来的,老师对家长的评价是客观公正的。二者的沟通要形成“亲戚”的交往方式,才能促进关系的融洽。

(二)家长会要精心策划,注重发展

1.学校、教师要扎实准备

第一,要准备家长会的主题,选择农闲空当。家长会要有的放矢,要联系社会、学校、家长、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家长会主题。如“家庭教育交流”“教师行风评议”“安全在我心中”“关爱留守儿童”等。同时,要选择农闲时段,使家长首先有时间来。

第二,围绕主题确立会议议程。召开教师会讨论,向学生调查,请家长代表过目,在家长会前一星期定下议程并通知相关人员。

第三,后勤准备与发言准备。以接待客人来访的热情去准备,精心组织会场,从标语、音乐等细处着手,使家长感受到学校对他们的尊敬,对家长会的重视。由于家长有的来得早,有的来得晚,因此要预先安排会前活动,如学生优秀作文展、学生绘画展等,使来得早的家长在会前等待的过程既充实又有意义。

同时,学校要精心准备领导、教师的发言材料,广泛征求意见,内容新颖,避免重复。讲稿内容要针对农村家长去准备,语言朴实,理论阐述浅显易懂,绝对要避免对家长的一味要求,再三指责,尤其是言语上的轻视。要向预约的家长代表提前打招呼,让他们知道会议的主题,会议的目的,做好发言准备。

2.让家长成为家长会的主角

一是家长会要有家长发言。尽管我们的家长来自农村,但他们对教育孩子,对当前的教育现状也有着自己的见解,把他们请上台,围绕会议主题,谈谈他们的思考、想法。相信这些语言并不华丽,发音并不标准的发言更易于家长们的交流、成长。

二是家长会搭建平台让家长检查学校、教师的工作。学校要发展,教师要发展、成长就必须面对社会,面对家长。让家长检查学校的各项工作,让家长翻看教师的教案,检查作业批改、班级管理,评议师德师风,交流教育孩子的方法策略,提出教师工作中的不足等,会使教师的工作得到社会的认可,也会使教师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也能使家长看到学校、教师的付出,得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

三是家长会上请家长为学校提意见。“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一所学校它的存在是社会的需求,它的发展应该和社会紧密相关。决定一所学校前途的不是上级主管部门,而是学校所在环境。没有了家长的支持,也就失去了生源,那么,我们的学校还有存在的必要吗?请家长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为学校的教学管理、教师队伍建设、教学现状等提出意见、建议,不仅会让家长有“我们乡(村)的学校”这样的主人翁感,更会让学校得到社会的认可,发现自身的不足。当然,对这些意见、建议,学校可以采用口信、书信、电话等形式及时向家长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