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7 06:25: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信息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网络安全是门户安全的基础,系统在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的流转都离不开网络的传输。(1)电力企业网络需实行内、外网物理隔离;不具备隔离条件的,要在内、外网之间部署逻辑强隔离装置,实行“双网双机、分区分域、等级防护、多层防御”的信息系统安全防护策略。(2)在网络边界部署防火墙、入侵防御等系统,对进入内部网络的数据包进行过滤,能够根据IP地址、用户、访问类型等方式进行访问限制,发现潜在的入侵或攻击行为,及时进行阻断并报警;提供地址翻译功能,屏蔽网络内部细节,防止黑客攻击。(3)对各子网间或远程用户传输中的数据进行安全保护,利用加密等方式保证数据不被非法截获,保证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并提供用户的身份认证、授权等功能。(4)通信链路采取双链路方式,关键网络节点设备应有备份措施。
2应用安全
门户系统开发工具例如OraclePortal等,可以采用多种手段展示应用系统信息,并对展现形式进行安全控制。(1)企业门户系统对用户访问采用分组机制,用户首先被分配到组,然后对不同角色的人员分配不同的可见性。通过配置,任何人不能直接访问数据展示界面,只能通过门户的显示单元才能看到所需的内容,而门户的显示内容严格受到门户安全系统控制,保证了只有被授权的人才能看到业务数据,实现了从根源上对用户的访问进行控制。(2)门户系统使用“用户名+静态口令”的鉴别方式,禁止鉴别前匿名执行操作,保证了仅具备合法身份的用户才能进入系统执行授权操作;门户系统还可以对提交数据的长度、类型、非空等属性进行合法性验证,并能在验证不能通过时返回相应的错误信息。(3)门户系统对外部数据接口采取数据库直连和文件传输两种方式,数据库直连是指建立接口数据的只读权限并授权给某个特定的用户供外部系统抽取;文件传输方式可采用文件加密技术或专业的传输通道传输数据。
3系统安全
主要是指对门户及业务系统服务器、客户机的要求。(1)限制用户访问主机资源,不同部门或类型的用户只能访问相应的文件或应用,防止对电网信息系统资源的非法、非授权访问。(2)客户机开启补丁管理、防病毒,网络准入管理等基线策略;采用用户密码检测策略,如使用强壮的密码、设定账户锁定策略,定期变更口令等。(3)定期对服务器、客户机等进行漏洞扫描,发现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及时整改。(4)开启系统审计功能,对系统的访问和操作行为等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并根据需要进行查阅。
4存储安全
在需要保护的信息资产中,数据是最重要的,因此门户系统的存储安全在整个系统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1)为了保证企业门户系统的高可用性,系统组件应分别部署在不同物理服务器的不同逻辑分区上,服务间采用集群方式运行,实现负载均衡;门户系统除生产环境外还应在相同机型和操作系统平台上建立测试环境,在硬件上达到多冗余效果,当生产系统发生故障,短时间内无法恢复的时候,可以在测试平台上完成恢复,缩短宕机时间。(2)使用磁盘阵列作为存储设备,支持RAID0+1;备份采用存储区域网(SAN)方案,通过光纤交换机连接存储设备和备份带库,使用专业备份软件进行统一管理;专人负责定时检查备份日志,进行恢复测试,确保备份介质的有效性和恢复流程的有效性。(3)设置数据库对象访问权限,数据库对象包括数据库中的表空间、表、视图等,访问权限包括对数据库对象的增加、删除、修改等方面的功能限制,可以根据数据的敏感性和重要性划分不同的访问权限给不同的用户,保证数据只提供给有权限的用户访问和操作。
5运维安全
篇2
三资企业档案管理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从档案工作的开展情况上看,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1档案管理工作开展得比较好、有一定业务基础。这类企业的档案工作一般归属于总经理办公室,由原中方档案员兼管,档案工作的开展基本按照国家规定的各项程序进行,建立了明确的档案管理制度,对于档案的收集、整理、登记、分类等工作做得比较规范。
2档案工作刚刚起步,基础比较薄弱。这类企业一般规模比较小,开办时间也比较短,各岗位人员比较紧张,没有配备专门的档案人员。但企业领导具有一定的档案意识,档案工作处于初创阶段,并为档案工作创造了一些条件,这对企业今后档案工作的发展还是有利的。
3档案工作无人管理或无中方人员管理。这种类型的企业不少,其中又分为两种情况:
其一,企业不重视档案工作,领导缺乏档案意识,不设档案人员,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大量档案均分散保存,档案散失情况严重。
其二,较大规模的外商独资企业中,外方对档案工作比较重视,也设有外方人员对档案进行管理,但是中方无权对其档案进行管理,造成这部分档案信息的流失。
三资企业是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生事物,三资企业的档案管理也对传统的档案管理理论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究诘起来,造成三资企业档案信息的流失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档案分散,所保存的档案中原件少,复印件多,外方的档案尤其是技术档案,中方无法保管。对于外方来讲,怕技术泄密是档案分散保存的一个重要原因。从国外引进的重要技术资料、市场信息等科技档案,一般都控制在外方手中,中方的档案工作无法开展,没有有效的控制手段。而企业的调查论证、申报立项、洽谈协议、审批登记、合同公证等档案掌管在相应的当事人手中,事后不能及时归档。有的即便归档也不注意归原件,经常归复印件。这些问题直接导致档案信息资源的部分流失,也使得档案的凭证作用减低。
2档案人员兼职过多,且大多不具备档案方面的专业知识。三资企业为提高工作效率,往往不设立专门的档案人员,而采取兼职的办法。三资企业中的人员一般来讲综合素质较高,但是缺乏档案方面的系统理论和实践知识。在企业中缺乏有效的档案管理制度,没有把档案工作纳入职责范围。这也使得档案工作在三资企业很难开展,导致一大部分档案信息的流失。
3在三资企业中从投资者的角度看,档案不能给企业带来效益或者说短期内无法从对档案的投入上获得回报,所以索性不对档案进行投入。尤其是从资方的角度看,企业建设速度越快,越早日投产,赢利越早,短时间内收回投资即已经达到目的,无须再额外投入,从一开始就没有把档案工作纳入企业建设中去。这就使得档案工作的发展置后于企业发展速度,也造成一部分档案信息资源流失。
档案信息是一种无形资产,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对三资企业发展过程中档案的管理,也是对国家财产的有效保护。为使档案信息资源不流失,针对上述问题应主要采取以下对策:
1加强对三资企业档案工作的宏观管理。根据档案法规和有关规定,建立健全与三资企业体制相适应的档案管理制度。档案行政主管机关应加强对三资企业档案工作的管理,使企业档案工作纳入企业管理计划,力争使档案工作的发展跟上企业的发展速度。档案行政主管机关还应主动了解情况,上门为专兼职档案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服务,帮助其建立符合三资企业特点要求的档案分类体系,为三资企业档案工作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
篇3
会计技术与会计信息质量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会计信息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会计技术的发展,同时,随着经济发展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也促进了会计技术的不断发展。
1.1会计假设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会计基本假设也称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进行会计核算时,对于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因素作出的合理假定,具体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其中会计主体是对空间范围所作的假定,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是对时间的界定,货币计量是对环境所作的假定。会计的基本假设有利于正确地计算与分配特定主体的经营成果,这为会计信息所反映的内容提供了空间范围;同时会计分期这一假设也决定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不会是长期的,而只能是暂时的。
1.2会计原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会计原则是建立在会计目标、会计假设及会计概念等会计基础理论之上具体确认和计量会计事项所应当依据的概念和规则。如:历史成本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收付实现制原则等。由于会计信息的产生是受以上会计原则的约束和指导的,所以报表使用者通过报表获得的会计信息实际上是与实际情况有误差的。例如:在历史成本原则影响下,投资者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决定。因为企业的计价是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而报表使用者更希望知道的是重置成本,所以就会出现误差。
1.3确认和计量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会计信息系统从接受原始信息开始到加工完成最终信息,要经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四个环节。会计事项的确认是会计信息系统运行的第一步,主要解决的是“是否应该记录,何时记录,如何记录的问题。”会计计量是对经过会计确认的交易或事项,运用货币单位衡量、计算和分配金额及其关系,以便在会计信息系统中能被记录和报告的过程。对于同一交易或事项,如果采用了不同的计量模式,那么核算的结果也不同。
2硬件载体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从信息系统的角度对会计进行定义,是把会计作为一个收集、处理和输送经济信息的系统,能够对经济活动进行组织、控制、调节和指导,促使人们比较分析、讲求经济效益。这一切都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在计算机出现之前,人们储存信息主要通过书写,这样存储的信息很有限。在计算机出现之后,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的存储需要的信息,这样可以更好的满足管理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
2.1建立健全会计法律制度
健全的会计法律制度体系是发展会计技术的重要保证。从国家层面上来讲,包括会计法律法规、电算化网络管理制度以及网络犯罪法规制度等;从企业层面上主要是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会计技术的操作与管理制度、会计信息的安全保密与会计档案的管理制度等。通过建立完善的会计法律制度体系,能够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2.2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
会计信息是企业最重要的信息,必须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企业可以引进各种先进的安全管理技术,来保障会计信息的安全。并且要在企业内部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定期对计算机的硬件设施进行维护,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另外,也可以通过建立网络防火墙、加密技术等方式来确保系统安全。更重要的是,必须要做好会计信息的备份工作,防止会计信息的丢失。
2.3加强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
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对会计人员的技能要求也逐渐提高。基于电算化核算的普遍实施,会计人员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会计理论知识,还要非常熟悉计算机操作。所以,企业必须加强会计人员的信息化技能培训。企业可以定期聘请专业人员来对本单位的会计人员进行财会、计算机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同时,要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使其具有高度的职业责任心,以保障会计信息质量的不断提高。
3结语
篇4
针对“大学生过剩”与“技工严重缺乏”的就业结构型矛盾,解决问题的核心是教学方法和培养目标的改革。今后,中国将以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突破口,对教育结构实施战略性调整,加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从国家层面,本次高校改革调整的对象是1999年大学扩招后“专升本”的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这些高校将率先从培养学术型人才向职业教育转变。嘉应学院于2001年升为本科院校,在改革院校之列,应做好规划应对学校即将到来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定位的转型。
2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改革目标
广东省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方向包括了软件和集成电路、数字家庭以及高端消费类电子产品。本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改革应契合产业发展方向,针对智能家电、智能家居、智能医疗和智能安防领域,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此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改革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强调与产业的对接,强化学生的就业能力。为实现该目标,需要对目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修订。
3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改革思路
3.1培养学生的职业定位
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例,研究型高校中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参加工作后主要从事系统软硬件底层开发。硬件相关工作方面:学生通过传感器、变送器和执行元件等基本原理的学习,能够从事相关基础元器件的研发工作。软件相关工作方面,学生通过操作系统、处理器内部体系结构和接口电路工作原理的学习,能够编写硬件的底层接口程序,从事一些基础的研究工作。高职高专学校培养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需要熟悉生产设备的工作过程,能够应用和操作设备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应用型高校中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层次处于上述两种类型学校学生的中间,必须要实现差异化培养,具有自身不同于研究型和高职高专学生的特色,在产业结构中寻找自己的定位,这样才能保证在未来的就业竞争中取得优势。应用型高校培养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应该熟悉传感器、变送器和执行元件的工作原理,了解元器件的性能参数以及影响其工作的因素,能够根据客户提出的设备的性能指标和不同要求,“选择”传感器、变送器和执行元件,通过合理的组合连接,形成生产设备,或是能够测量某些物理参数的仪器和仪表,或者是智能家居中的控制系统、安防系统等等。该类型学生主要从事的是系统集成工作。从目前我国产业发展结构来看,大部分企业还是生产型的,从事研发的企业和研发方面提供的工作岗位相对较少,所以对从事底层设备研发的人才需求有限,而对系统集成人才需求较大。
3.2工作岗位分析
根据以上分析,确定嘉应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改革思路。智能化是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一个必然的趋势。未来的仪器设备会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序和算法运行,脱离人的控制,具有一定的智能性。基于此,确定培养的学生的未来的职业定位为智能电子产品设计工程师。广东省电子行业发达,提供的相关产业岗位较多,95%以上的学生会在广东省内就业。就业的学生主要从事智能电子产品的设计、调试和安装工作。作为智能电子产品设计工程师,就业之初可以做为企业研发部门的软件、硬件工程师,随着相关经验和技术的积累,以及自己本人的不断努力和学习,有部分优秀的智能电子产品设计工程师可以成长为产品的项目工程师。如果掌握企业的核心技术,则可以成为企业的技术负责人,只要努力,职业提升空间较大。
3.3课程模块设置
学生要想在将来能够胜任智能电子产品设计和系统集成工作,需要掌握的知识要点包括信息采集、数据处理、信号转换变换、总线接口和软件编程等方面的知识。需要学习的模块设置为基础模块、提高模块和产业对接模块。针对学生将来从事的智能电子产品设计工作,要求学生学习的课程体系如下:基础模块包括了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与数字逻辑、信号与系统、传感与检测、数字信号处理、虚拟仪器设计和C语言程序设计。提高模块包括了应用电子设计自动化、嵌入式系统、微机与单片机原理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及应用。产业对接模块含有数据采集与智能仪器、电子产品设计与实践和智能家居等课程。基础模块电子系统工作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的分析方法,为提高模块的学习打下基础。提高模块中的课程主要学习由8位,16位和32位处理器内部体系结构和编程方法和系统硬件描述语言,这些是智能电子产品的核心。而产业对接模块开设的课程主要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满足生产和人民生活需要的智能电子产品系统。
4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框架
4.1通识教育课程模块
该模块包括国防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语言与技能课、体育和全校性公共任选课,总计57学分,1004学时。具体课程为军事理论与训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廉洁修身、基本原理概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大学英语I-IV,含口语与写作)、大学计算机基础、健康与心理教育、大学语文(含应用写作)、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创业教育、体育(含选修),公共任选课。通过通识教育课程的教授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外语、法律和国学知识,具有一定的人文情怀,成为一个道德和人格上成熟的人。
4.2专业课程教育模块
该模块包括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总计105学分,1498学时。其中专业必修课包括学生必须了解的本专业的一些基础知识。其中学科基础课电子类工科学生必须学习的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含30学分,总计548学时,主要课程有:大学物理及实验、高等数学、工程数学、概率论与随机过程、工程制图与AutoCAD、电子工艺训练、电路分析基础、电路分析基础实验。专业基础课是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是本专业不同于其他专业的基础课程组合,通过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学生可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含18学分,总计287学时,主要课程有:C语言程序设计、数字电路与数字逻辑、数字电路与数字逻辑实验、通信电子线路、模拟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实验、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及见习。专业课程组合则是本专业的一些较为重要的课,按照不同专业方向开设不同的专业课,总计13学分,204学时。智能电子系统方向主要专业课程有智能电子系统方向、信号与系统、微机与单片机原理、嵌入式系统。专业选修课是本专业的一些特色课程,包括专业限选课18学分,28时,课程主要课程有:数据采集与智能仪器、数字信号处理原理及技术、传感与检测、电子产品设计与实践、虚拟仪器设计与应用。专业任选课10学分,170学时,主要课程有计算机网络、印刷电路板设计、Matlab程序设计、电子设计自动化、智能家居系统设计等。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最为重要的环节,需要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设计符合生产实际的能够实现一定功能的智能电子系统。毕业实习是学生毕业前进行的直接参与企业生产实践的活动,相当于入职前的岗前培训,均为8学分,8学时。
4.3职业教育模块
该模块均为选修课程,包括心理学2学分,32学时;教育学2学分,32学时;教师职业技能2学分,32学时;教育实习4学分,4周。学生可以在修完此模块后申请教师资格证,扩大就业面,从而拓宽就业途径。
5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改革内容
5.1调整专业方向,强调产业对接
紧密结合广东省十二五规划中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内容和专业的发展方向,根据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将专业方向调整为智能电子系统方向。为实现专业调整和改革的最后一公里,最终摆脱学生所学知识与到企业工作后所需能力相脱节的现状,开设与企业生产实际相近的课程,如数据采集与智能仪器、电子产品设计与实践和智能家居等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真正做到与企业生产实际的对接,让学生到企业工作后可以尽快进入角色,找到自己在企业的一席之地。
5.2突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的核心地位
针对学生到企业工作后主要从事智能电子系统设计相关技术的工作,专业基础课中的核心课程设置为:数字电路与数字逻辑、通信电子线路、模拟电子技术、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及见习、C语言程序设计。专业方向课中的核心课程设置为:数据采集与智能仪器、数字信号处理原理及技术、传感与检测、电子产品设计与实践、虚拟仪器设计与应用、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及见习。强化学生在智能电子系统设计方面的专业技术知识,为学生将来在本行业从事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能够有较大程度的职业上升空间,使开设的专业课程更有利于学生将来在专业技术方面的成长和发展。由于专业选修方向的调整,增加了相应课程,如数据采集与智能仪器、电子产品设计与实践和智能家居系统设计。删除了理论性较强的相应课程,如信息论基础和数字图像处理。
5.3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根据应用型本科教学工作面临的形势和特点,提出加强和改进实践教学工作的几项措施:一是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教师从事实践教学工作;二是推进科学研究与实践教学的有效结合,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三是加大经费投入,通过优化、整合加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工程训练中心等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四是推进产学研合作,建设好大学生实习和实践基地;五是实施好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和造就高层次工程型人才。实践教学是学校进行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和互相促进的重要方面。
6结语
篇5
在网络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往往缺乏有效的监管,同时访问权限限制和数据的安全性往往得不到管控。这是需要改善的。政府是信息安全的最大相关者,这就需要政府树立一种网络危机意识,充分认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以一个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网络信息管理制度的制定过程中去,在遇见困难时,积极的寻找处理问题的对策,并加以适当的宏观管控。只有通过对网络信息安全法规的建立和完善,规范信息的传播,加强网络监管,才能维护个人的隐私、公众的利益乃至国家的安全。
2计算机信息安全的技术层面对策
2.1提升服务器安全
一个网络的服务器的安全与否关系到整个网络的生存能力,承担着对网络上其他用户提交的服务请求的侦听,并负责完成相应的数据传输,并保障整个过程的正常进行。因此,我们除了加大对服务器的权限管理外,还应为服务器配备专门防毒软件,进行不间断的病毒监测及扫描,将病毒拒之门外。
2.2提升PC端的安全
在个人PC端,用户应该避免对共享文档及文件夹的任意设置,非要进行共享的文档应该被设置为只读属性,避免病毒数据的植入。尤其对共享的系统文件也要做到防修改,从而隔断病毒的持续传播。用户在访问内网其他计算机时,也不要上传可执行文件。当PC端已经感染病毒时应该,应该及时通知网络管理员,利用broadcast进行网络广播,同时断开网络及服务器。系统管理员用无毒的引导盘进入管理员模式,启动服务器,并利用杀毒软件进行病毒的扫描及查杀,将染毒文件进行删除,同时修复遭到破坏的系统文件及软件程序,对接入PC的外部存储设备进行病毒查杀。最后再确保网络病毒被清楚的情况下对网络进行重新连接。
2.3备份
备份包含两部分的内容:数据备份和系统备份。数据备份主要是针对个人PC。由于多种原因,常会出现电脑中部分数据丢失的现象,这种情况下可能给用户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有时甚至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为了保证数据不丢失,最好的方法就是要将重要的数据进行备份。通常建议采用正常备份和增量备份相结合的备份方式,这中备份技术不但可以缩短备份时间,提高备份效率,而且可以使得备份所占用的磁盘空间最小。做好备份工作,可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当计算机受到病毒攻击导致软件或是数据的破坏,或是意外情况下数据的误删时,都可以利用已经备份好的数据,进行数据的回复。系统备份更多的是指对网络服务器相关的FTP服务、DNS等原始数据进行备份,这样可以保证服务器受到黑客攻击或是病毒攻击时,能够及时的恢复数据,使得服务器可以继续完成基本的服务,确保整个网络的正常运转。
3基于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的相关设计思考
除了上述安全技术方面的对策外,还应利用防火墙技术、防病毒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等较为成熟网络安全技术,构建更为实效性与科学性的信息防护系统。本课题笔者主要列举一种混合型防火墙系统,它是在组合结构的基础上完成的,主要有四大部分构成。基于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间,内部防火墙与外部防护墙产生了一个安全网络,即为“屏蔽子网”。屏蔽子网中设备布置具备诸多供给服务器,例如:堡垒主机、电子邮件服务器及数据库服务器等。以组合结构为基础的混合型防火墙系统,其主要功能是以内、外部防火墙对不同级别的过滤进行设置,只认可通过认证的内部子网和基站主机进行连接,若数据信息绕过该流程,那么所有数据将会被过滤。此过滤程序还可以进行保密数据的传递,基站主机在对保密数据信息接收后,可对外部过滤规则进行修改。另外,以组合结构为基础的混合型防火墙系统是以过滤管理系统以及智能认证系统将整个控制工作完成的。
4结论
篇6
对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产业来说,进行产业发展创新的最终任务在于将整个行业优势加以强化,通过对生产及经营方式的变革来达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目的。从产业发展的不同侧面来说,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创新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从行业发展的整体角度来看,应明确实施产业创新的目的在于提高行业的技术水平,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获得更强的市场竞争力;第二,在创新过程中应制定合理的工作目标,对行业整体的发展机能进行全面提升,积极扩展创新优化的空间,使自身优势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第三,应站在整体电子信息技术行业的内在结构的高度,对其现存的产业链进行科学化、完善化的管理,引导行业整体向大型化、集中化方向发展,这样就能将生产经营成本降至最低,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总体来说,我国目前的电子信息技术的行业创新可总结为五个主要方面,即生产技术、产业链、产业集中、开发应用及政策制度等方面的创新。在长期的发展历程当中,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一直都在不同阶段的创新中取得进步,产业创新的不同方面互为支持并相互作用,并在相互作用下逐渐形成较为完善的创新机制,使人们能够对电子信息技术行业得到更加准确的认识和了解,达到最为明显的创新效果。
2我国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创新的有效措施
2.1建立一个集服务与引导为一体的产业管理体制任何行业要想实现创新发展,都必须以建立起良好的产业管理体制为前提,产业管理体制中应当包含服务与引导两方面。为了尽快将这一产业管理体制落实到位,首要任务就是根据现今的实际生产要求,将行业自身的发展理念进行与时俱进的转变与升级,并切实树立起重视服务、加强协调的创新原则,为行业创新提供良好的实施环境。同时,还要在行业的总体指导方面提高能力,将阻碍创新的限制性因素尽量剔除,使区域、产业等方面的瓶颈得以突破,对各生产模块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整合多方生产优势,从而在资源拥有量不变的前提下实现最大效益,有利于取得更多的创新成果。另外,产业管理体制还应在科技开发、税收返还等各项资金费用的利用方式上实现转变,使其能够在产品功能升级、新产品研发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与此同时,电子信息技术企业出于技术创新的需要,需向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及商务部申请项目建设的专项资金。因此,产业管理体制还应在融资方面给予帮助。
2.2加快电子信息技术创新体系建设⑴将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的创新最终应依靠电子信息技术企业来实现。因此,应对电子信息技术企业的创新行为进行政策的扶持和奖励。同时,要对整个行业的管理上积极鼓励创新,使企业意识到新技术研发试验、组建测试及其他核心设备、软件等方面的重要性,促使企业主动追求创新。这样一来,就能使整体行业的发展水平达到新的高度。具体可从三方面来实施:一是针对企业本身的创新机制而言,应从机制的整体角度发现问题并积极解决;二是针对企业创新发展的外部环境而言,应努力营造适应企业创新需要的政策环境,使企业在行业创新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加以巩固;三是针对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的优势而言,应注重对企业优势的全方位整合,创新方向应根据企业的优势和发展战略而定,这样才能形成特色型且专业化的创新机制,实施中可重点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及实验场所的技术改造方面。推进区域公共创新平台建设。在创新过程当中,可首先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内的领先企业进行重点扶植,并由国家机构进行专门的资金投入建设,从而打造出一个良好的电子信息技术创新发展的公共研发平台,并依靠平台使具有共性且较为关键的技术手段得以最大程度地接受扶持。同时,还可通过将现有的创新平台中的优越性加以突出来实现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将创新平台作为企业发展的枢纽,帮助企业从创新过程中遇到的困境中找到突破口,为企业创新工作提供有效的协调辅助作用。
3结论:
篇7
1.披露内容不够全面
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不够全面,首先表现在对财务报表的披露,尤其是非上市的商业银行,很多商业银行很少披露或者甚至没有财务报表附注的内容。财务报表附注是用来说明商业银行使用的会计政策及其他相关项目,能够帮助使用者更好地理解报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会计制度也在不断地完善,会计政策变化时常发生,这对商业银行也会产生重要影响,加大商业银行报表附注的披露势在必行。其次表现在对资产负债表表外项目的披露。表外业务虽然不列入资产负债表,但随着表外业务的日益发展,也会给商业银行带来重要的影响。随着我国金融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商业银行也不断的改变原来业务单一的状况,逐渐发展各种表外金融产品和服务来增加商业银行的收益。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在不断的膨胀,表外业务信息的披露不容忽视。最后,表现在对非财务信息的披露上,非财务信息是银行经营管理方面的不涉及财务状况的信息,这些非财务信息对投资者决策有重要影响,而我国对这些非财务信息却不能够公开披露。
2.信息披露标准较低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会计信息的披露标准主要是依据《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暂行办法》,该办法用来规范国内的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由于我国商业银行起步较晚,经营体制还不完善,经营管理还比较落后,《暂行办法》对我国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只做了最低披露标准。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商业银行的市场化程度也不断提高,许多商业银行纷纷上市。原来的《暂行办法》规定的最低标准对上市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并无实际影响,其主要受证券法的规范,但对于非上市的商业银行,《暂行办法》规定的最低标准是其受到规范和约束的唯一标准。因此,非上市商业银行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上市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也会促使非上市银行对自身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
3.监管系统不健全
商业银行监督系统不健全首先表现在监管法规不完善,目前,对于我国商业银行的监管法律体系还不健全,会计信息披露的规则不够精确,使商业银行在会计信息披露时有空子可钻,影响了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暂行办法》中的很多规定具有很大的模糊性,没有明确法律依据,具体操作起来可能很困难。其次,监管体制不健全,一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采取“外部压迫式”的监管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商业银行无法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只靠外部的强制制度的约束,没有任何效率可言。随着商业银行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外部压迫式”的监管模式已经不适合商业银行目前发展形势的需要。最后监管合作不协调。在监管过程中,各部门各自为政,互不干涉,必然会造成监管力度下降,浪费监管资源,当前监管合作协调是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监管机制的必然要求。
二、完善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对策
1.加强对会计信息的全面披露
首先,加强对会计报表附注的披露,会计报表附注能够更好地帮助投资者了解会计政策的变化及其他相关项目的情况,能够更加全面的掌握商业银行的经营展状况,及时根据会计政策的变化作出准确的投资决策,促使商业银行更好地发展。对财务报表附注要充分披露商业银行会计政策的变更、资产质量的情况、可能造成损失的或有事项以及衍生金融产品的情况。其次,遵循补充性、相关性、重要性等原则加强对表外业务披露,对于决策者来讲,披露的信息越多越详细,越能够增加财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比性,更有利于决策者做出正确的决策。最后,要加强对非财务信息的披露,非财务信息能够帮助投资者对商业银行的进行综合的评价,做出更正确的投资决策。目前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非财务信息的披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在对非财务信息进行披露时应该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开辟相应的披露渠道。同时要把握好一定的尺度,对于机密信息一定要做好保密工作,对于非机密信息同时具有重要性的信息要如实额对外披露。
2.完善会计信息披露相关的法律法规
完善《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暂行办法》中对于披露事项的规定,尤其是对及时性原则和效益性原则的划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代名词,信息的时效性在当今时代显得尤为重要,会计信息披露必须及时,否则会导致供求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甚至是信息失效,从而对决策者失去价值。加大对会计信息及时有效的披露,提高会计信息附加值,最大限度的提升信息使用者的效益。另一方面,完善对风险管理和资本结构的披露的相关规定,在风险等信息披露过程中,对于风险管理的具体内容和格式严格要求,在对资本结构的披露中,按规定进行详细披露,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和风险管理水平。
3.完善商业银行会计制度
尽快完善商业银行会计制度,商业银行会计制度是商业银行会计信息准确表达的依据,近年来金融衍生产品得到充足的发展,这对商业银行会计制度的设计提出了挑战。从理论上来说,建立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的银行会计制度更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更能够真实地反映商业银行的会计信息。但目前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较低,做到“公允”地确定其价值,必须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才能做到与国际接轨。
4.健全监督管理机制
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对商业银行披露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影响。监管部门及时准确的信息才能够有效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监管。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监督管理系统还不完善,建立多渠道、标准化的监管信息处理系统是健全监管机制的重要措施,要加大监管力度,从注重单一监管方式向全过程、多元化、有重点的方向转变,对于违反规定的行为要严厉惩处,为会计信息披露提供法律保障。另外,监管部门之间要加强合作协调,加强内部合作,完善内部工作机制,为我国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提供信息共享的平台。
5.健全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和激励机制
篇8
电子商务信息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体现在整体性、动态性、开放性以及协同性上,其整体性特征指的是整个电子商务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独立信息系统都存在于相对封闭的整体系统环境内,由无数个更小类型的信息网络生态系统因素通过彼此之间不断地相互影响和作用来构成整个系统,其中每一个信息要素都会对种类复杂、层次多样的母系统产生重要影响,关乎到整个系统的运行状况;动态性指的是电子商务信息生态系统内部因素具有较强的动态变化能力以及与外界信息交换能力,其每一个整体网络信息生态系统环境下运行的单个信息主体随时随地都在与外界信息环境进行着物质能量的交换,都会通过由活动旺盛期到活动衰退期的发展历程;开放性指的是电子商务信息生态系统不能在脱离外界信息前提下独自运行,需要不断地与复杂性的外界信息系统进行资源和能量的交换,环境不断发生相互作用关系才能全面推动信息主体的更新化建设;协同性指的是电子商务信息生态系统需要不断通过各种信息互换、资源互补的特性来促进各个要素信息交换模式的发展,以此方式来进一步推动信息系统的整体性演化进程,使信息生态系统功能在网络信息系统中运行的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电子商务网络信息生态系统的构建策略分析
1.电子商务网络信息场的构建
信息场指的是信息资源存在以及相互作用的基本场所,会受到信息个体交换模式与方向、信息个体相互作用方式以及信息相互影响区域三大核心因素的影响,与信息场中的信息数量、信息质量以及信息能量三大指标有着密切联系。电子商务网络信息个体能够不断通过相互之间的影响达到系统内部结构以及网络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而电子商务网络信息场模式的发展是带动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与生态圈构建的重要前提,具有极强的时代特征性和独立性,其数量、质量以及能量等方面会在生态系统中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表现方式和定位理念,因此,要对其载体中的具体信息生产者、传递者的区域特征进行管理,并对各自信息机制和模式进行采集与定位,从而建立更加科学有效的电子商务信息场运行模式。
2.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的构建
信息生态链指的是电子商务信息交流中所存在的无形链条,各个单个的信息载体通过形成的信息场而相互链接起来,作为商务信息实现沟通和交流的基本源头与通道,在推动电子商务系统科学合理的过程中发挥着核心载体作用。主干链和支撑链是构成信息生态链的核心因素,其中主干链包括有信息系统中各个层次的生产者、信息传递者和消费者等,彼此之间通过相互影响而实现信息生态链的构建。信息生产者是整个信息模式生态链的基础,通常表现为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建设中的组织性供应商、企业以及个人商家;企业信息传递者在整个电子商务网络信息系统模式构建中发挥着核心载体的功能,主要任务就是通过一些特定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网络搜索引擎、物流公司、信用机构以及金融支付等第三方服务机构平台来实现商务信息的传递与交流;信息消费者是信息生态链的终端效果体现,同时也是电子商务中搜索和利用信息的个人顾客;而信息分解者主要包括用来筛选和整理垃圾电子商务信息的个人信息网络行为。在电子商务系统中经过不断相互作用构成有效的电子商务信息生态的主干链。而电子商务网络信息系统又可分为内部系统和外部信息系统,内部系统包含有商务系统资源、电子商务信息系统知识和理论、电子商务资源知识体系等;外部信息环境包括有构成电子商务信息系统的相关社会、法律、物流以及人为信用环境等因素,内外部环境系统之间通过不断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和相互协调发展带动了整体生态系统各类支撑链的发展与完善。
3.电子商务信息生态圈的构建
电子商务网络信息生态系统的关键运行环节因素由电子商务企业、卖家与买家构成,信息交流中的每个信息人在不同类型的信息生态链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组成了类型各异、层次分明的电子商务信息生态圈组织模式,由核心层(电子商务、卖家、买家)、扩展层(网络软件服务商搜索引擎、物流信息系统)、相关层(新闻传播广告公司机构、金融银行交易系统)、外部层(行业组织、政府部门、教育、科研机构、经济、社会、法律、信用、物流环境等),其中核心层次是电子商务信息系统进行商务交易的主体,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扩展层可以为电子商务网络信息生态系统的有效构建提供平台和保证;外部层可以在对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法律政策、物流网络信息等环节进行调控下来推动电子商务内部信息系统的优化构建与发展,从整体功能而言,电子商务信息生态圈可以优化其信息流通功能,还可以通过不断影响、制约与融合较小的信息生态系统来推动建立高价值、高质量的信息服务系统,从而为网络信息服务及电子商务企业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三、实证分析——淘宝网电子商务信息生态系统的构建
淘宝网是我国网络销售平台的领军者,经相关权威调查机构调查显示可知,淘宝网经过短短几年时间发展成了占据我国网购市场份额超过72%以上的领先媒介,全面带动了网上贸易和个人交易的发展。淘宝网到2008为止,其网络注册会员已经超过了9800万人,其市场交易额更是突破10亿人次,在市场经济不断繁荣背景下逐渐形成了规模庞大的信息生态系统。淘宝网通过不断更新网络信息资源传播技术、积极调整信息资源优化策略和宣传途径,紧密结合市场运行状况与实际市场需求对各个区域内的信息资源进行了有效调整与优化升级,并不断对信息生产者、传递者以及消费者进行优化配置,实现了网络服务的升级;对市场消费者与分解者的实际市场需求进行科学论证与实地调查研究,为电子商务网络信息生态系统的构建与完善提供了重要基础和前提。淘宝网在积极构建信息人资源信息相互交流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的调控作用,并通过不断有效调整信息生态链的构建和实现模式来推动信息流的有序发展,为实现网络上卖家与买家的合作提供了保证,推动了网络交易平台的构建,为此,卖家可以降低价格、提高服务质量来吸引更多的买家商圈用户。此外,稳定发展的市场环境、日臻完善的市场法律以及治安良好的互联网网络和较为完善的个人信用机制为淘宝网发展提供了前提和有利条件,对于线上核算以及线下物流配送系统的构建起到了积极作用。阿里巴巴集团下辖的淘宝网、中国雅虎、阿里软件、支付宝、阿里妈妈、阿里巴巴B2B公司、口碑网等都在电子商务信息系统构建上起着互相影响、互相协同的作用。
四、结语
篇9
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网络时代,我们的日常生活时刻受到信息化的影响,特别是企业的发展也受到了信息化的巨大影响。企业对信息进行管理,事实上就是在大量的信息中提取出所有有效的信息,在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有效信息的同时,排除掉那些干扰的信息。所谓企业的信息发展战略,正是运用系统、科学的手段将单纯的信息管理工作调整为对企业的整个信息工作进行统筹规划。由于企业的全部产品销售、产品生产、市场战略等各种企业管理都需要信息管理IM战略来对其进行规划,IM战略的职能涉及不止一个部门甚至包括多个网络部门的作用。现代的企业信息管理战略正是通过对当前部门或者组织的程序和结构、部门员工职责、工作的具体内容等进行评价,来展现其重要作用。
二、企业信息管理投资内容
从办公自动化系统、电子销售系统、分销管理信息系统、客户关系系统、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等共同组成了EIMS投资的内容,企业信息战略投资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其基本系统共同构成了EIMS战略中的基础系统,这些单一的系统组成了整个企业的EIMS管理的具体内容和具体设备。同时,EI-MS能够在企业中发挥出正常的作用是必要的前提,需要先建设企业信息系统,由于不论是战略意识的发展还是系统的更新都需要完美的硬件设备的支持。因此,通过对计算机等硬件设备的投入、企业的网络管理中心建设、企业网络总体建设等硬件设备建设,最终才能达到建立企业的信息系统的目的。同时,企业的信息系统建设之所以能够在企业的战略投资管理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基础地位。并不仅仅是因为它包含以上这两种系统和硬件的投资,一个企业EIMS战略的投资还必然包括其他方面的投入。简单来说,在对企业的信息进行科学性的管理之前,也会选择一些专业的信息咨询机构对企业所要进行的项目进行专业化的评估,并对于接下来的建设提供一些专业的意见建议,然后企业根据建议结合自己的想法,来决定是否需要继续进行投资,也可以大概把握自己接下来的投资有多少收益,这样一系列的工作其实是咨询投资,这也是企业EIMS战略投资的一部分。
三、企业信息管理投资技术
投资战略,具体包括三个方面:前期的投资内容、投资方式以及后期的投资价值评估。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壮大,信息技术在工业的应用逐渐兴起。EIMS投资技术的评估是企业信息管理战略中的重要内容,同时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投资评估的时效性
由于投资评估产生的实际效果与其选择的时间节点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这就使得投资评估具有时效性。所以在长期的EIMS项目的发展运营过程中。企业在对评估时间节点的选择是各种各样的,既可以选择根据项目的具体经营周期来评估,也可直接选择在项目建设的前、中、后等各个时期进行评估。虽然企业对于评估时间节点的选择没有具体的限制,但是企业所有的评估都需要建立在一个符合实际、具有实效性的重要原则之上,这也是确立评估时效性的根本。
(二)投资决策环境
企业的制度安排和政策决策都要受到当时的内外部环境影响和制约,企业的决策最终是由多种原因综合导致。尤其面对企业的投资决策时,客观环境对决策的作用具有明显的影响力。具体到EIMS确定的决策环境,不仅包括企业当时所处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还包括投资者对EIMS战略的具体认识程度,例如投资者对于EIMS发展的眼光以及对投资所能接纳的投资成本等一系列问题,会成为影响EIMS具体内容的重要客观因素。
(三)信息系统建设
篇10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高等函授教育服务领域
高校图书馆担负着为高校的教学、科研等服务的任务,在高等教育的发展中起着非常巨大的作用,但长期以来,在函授教育的领域里,人们对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为高等函授教育的服务作用重视不够,高校图书馆的潜在功能和教育职能尚未很好地体现出来。如何重视并发挥高校图书馆的优势,转变机制,不断拓宽自己的服务领域和服务对象,全面提高函授教育的质量,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1高校图书馆有能力为函授教育服务,函授教育需要图书馆
1.1在目前的教育体系中,普通高等学校是坚持“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把举办函授教育当作高等学校的办学内容之一。国家教委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函授教育暂行工作条例》中指出:举办函授教育,是高等学校的基本内容之一。高等学校在办好全日制教育的同时,要创造条件举办函授教育”。“函授生按照教学计划要求,至校集中学习期间,学校应统筹安排其使用教室、实验室、阅览室、图书馆、学生宿舍以及其它教学、生活设施”。管理科学、规范的图书馆是办好函授教育的一个必要条件。最近,国家教委又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提高成人教育的质量。这又一次明确强调举办函授教育不只是注重数量,而是要注重质量的提高。高等函授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一样,要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离不开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高校图书馆为函授教育服务义不容辞,高校图书馆要努力成为函授教育的强有力的后盾。
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宗旨是“读者至上,服务第一”,全心全意地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服务,这是办好函授教育必不可少的条件,高校良好的图书馆环境,丰富的馆藏为举办函授教育创造了相对优越的条件,特别是那些建校历史较长的高等院校,人平经费高,馆藏丰富、门类齐全,就我校而言,建校时间不长(1984年),图书馆资源建设有待加强,现在图书馆馆舍面积5000平方米,设有采编室、流通、阅览、期刊、信息等部门,全部馆藏实行计算机管理,近两年由于校领导的重视,每年下拨资金45万元,全部用于购书经费,充实馆藏,这些基本条件保证了图书馆有能力直接为函授教育服务。
1.2从函授教育自身的特点来看,函授教育也非常需要图书馆。函授学员绝大多数为社会在职人员,他们年龄偏大,学习目的明确,有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有较强的自我约束能力和自学能力,他们能从本职工作或者将要从事的职业出发,千方百计提高自己的专业文化水平,加强自身的理论和实践的素质修养,参与市场激烈的竞争。函授教育是一种不同于普通教育的教育,它是以“自学为主,面授为辅”的教育形式,学员听课时间少,在校时间短,这就要求函授学员在短时间内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馆的作用,让学员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多进图书馆,多学习,多阅览,多钻研,开阔眼界,这样,图书馆的重要作用越发突出。
1.3从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趋势来看,高校图书馆不但要为函授学员服务,而且要向社会开放。在美国所有的大学图书馆几乎都向校外人员开放,他们不分地区、年龄、种族,所有来馆者,只要出示能够证明自己身份的证件,就可以办理有关手续,进入馆内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日本的部分大学也正分层次的向社会开放。1965年,美国联邦法中的高等教育法第二章规定:凡美国的大学图书馆都有权享受联邦政府的补助。美国的大学图书馆界由此产生了一种共识,既然接受了来自国家税金的补助,那么就理应向全体国民开放。发达国家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高校图书馆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针对函授教育的特点,积极开发馆藏资源,把知识信息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函授学员的深处,这对于高校图书馆自身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2把握函授教育的规律,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功能
函授教育有其特点,存在着许多客观不利的因素,这就决定了高校图书馆为函授教育的服务工作要比普通高等教育困难得多,复杂得多,具体表现为函授学员在校时间短,离校距离远,不能随时按需要进入图书馆,不能及时地借还有关图书,从图书馆方面来说,又不能正常有秩序地开展服务工作,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工作难度。高校图书馆面对这些问题,应主动根据函授教育的特殊规律,本着真正从提高高等函授教育质量出发,充分挖掘工作潜力,做好服务工作。
2.1高校的各级领导应充分认识到图书馆为函授教育服务的重大意义,把为函授教育服务当成图书馆的份内工作,图书馆经费要保证专项拨款,并根据函授教育的发展而适当增加经费。
2002年第1期(No1,2002)易淑英:高校图书馆如何为高等函授教育服务2.2图书馆管理部门应根据函授各专业的设置情况,准确及时地采购那些函授学员急需的、适用性强的图书,以利函授学员在面授环节中提高学习效率,图书馆可根据工作的需要配备针对函授教育的专职工作人员,并要求他们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加强对函授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弄懂弄通函授教育教学的规律,开展专题服务和定题服务。
2.3根据高等函授学员的学习特点,实施与普通在校生不同的图书馆开放形式。图书馆可采取开放式或半开放式,让学员自由地直接接触图书馆的各种馆藏,从事学习、研究工作,条件允许的学校,还可采取机动灵活的方式为学员服务。一种方式是,在非面授的时间里,学员在自学过程中遇到一些具体问题需要查找各种资料才能解决的,可来函与图书馆主管领导及图书馆主要部门的负责人联系,采取预约或邮寄的方式借书解决。这样做一方面让学员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学校的一员,内心增加一份热爱学校、热爱图书馆的责任感和自信心,保持了他们与图书馆的联系,同时也丰富了他们的生活,增长了他们的知识,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
2.4图书馆应有针对性地出台相应的管理制度,以加强管理,更好地服务于函授教育。函授学员流动量大,专业分散,层次多样,在校时间短,而且两次面授之间间隔时间较长,为稳定函授教育的教学秩序,使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都能正常运转,图书馆工作人员可会同高校函授教育主管部门,对函授学员进行必要的图书馆规章制度教育,并制定相应的新制度来完善管理工作,引导和约束函授学员用好图书,爱护好图书,对于损坏图书的按照图书馆规章制度进行赔偿。
2.5图书馆管理人员要支持和帮助高校开设《文献检索》、网络培训及利用图书馆等课程、讲座、咨询活动,认真办好新书介绍栏目,宣传橱窗等。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学员提高自学能力。
全面提高高等函授教育的质量,涉及到许多方面,但我们只要始终把握函授教育的规律,积极推进图书馆工作的改革,转变机制,适应形势的发展进程,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优势,就一定能使函授教育在利用图书馆方面收到实效,图书馆也一定会发挥其巨大的作用,高校图书馆吸纳函授学员为自己的基本读者,必将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
1.李学民.拓展图书馆工作读者服务的新领域.图书馆论坛,2000(2)
2.李诗芳.强化服务功能,改封闭为开放.山东图书馆季刊,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