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行业报告范文
时间:2023-10-24 17:39: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交通运输行业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是党在各行各业当中所开展的重要主题教育,是推动各行各业更加自觉的、更加热忱的为实现新时代的美好蓝图而不懈奋斗的重要途径。而在今天的交通运输管理行业工作当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同样在反复强调。但事实上,这样的主题教育能否映刻在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心中,能否落实到工作时处才是最为重要的。
本次调研主要运用了调查法和访谈法,针对于交通运输管理行业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的认识和践行水平进行了调研。
一、当前现状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体现于运管稽查工作之中,则需要工作人员在岗位上尽职尽责、能够发现不足并查漏补缺、能够不断提升自我砥砺前行。而在本次调研中,我们主要从这三个层面入手,针对于交通运输管理行业展开调研。
(一)从履职角度看
在被调查的绝大多数工作人员眼中,“初心”就是岗位对自己的要求,而“牢记使命”就是要明确自己的岗位工作,并在日常的工作中恪尽职守。都认为自己能够切实的履行本职工作,能够根据当前的工作要求完成好自己的责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理念在日常工作当中也可以良好的贯彻。
的确如此,交通运输管理行业在执法人员的履职角度能够明确岗位职责,并运用丰富的举措来保障各岗位执法人员充分履职,并能调动执法人员积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一层面来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履职角度是能够较好被践行的。
可是在调查当中,我们也听到了不同的声音:“有制度约束、有考核机制、有领导监察,这样便足够保障我们完成自己的工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倡导,实际上的作用不是很大。”事实上,这样的表达绝不是个别之声,这也应当引起我们的反思。
(二)从自查角度看
植根现实,能够发现问题,这是担当使命的第一步。如果闭目塞听,安于现状,停滞不前,则谈不上“初心”的践行,更没有能力去“担当使命”。
在今天的交通运输管理工作当中,运管稽查人员虽然已经设置了多样性的考核制度,可是对于运管人员而言,大多数是一种被动的监察,而执法人员们并没有进行主动型的、自我针对性的反思和自查自省,而在实际考核当中所反映的状况也同样浮于表面,大多数是“出勤情况、投诉反馈”等表面问题。
在调查与访谈当中我们发现,许多工作人员在提到“运管监察的初心”这一概念的时候,才突然意识到,这样的初心是服务于社会、服务于过往的执法人员,而并不仅仅是满足于当前的工作职责即可。
的确,当前存在的许多问题是“岗位上虽然没有明确规定,可是却的确存在执法人员有所不满,具体措施有待提高”的情况。可这样的问题或者是没有被认识到,或是在认识到之后因为此现象本身“并不违反规定”被搁置了。
二、存在问题
(一)浮于表面 不知如何落实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并不是一句空洞口号,而需要每一位运管稽查人员在岗位之上恪尽职守,尽职尽责,不断提升自我。可是在调研过程当中,我们却发现许多运管人员不知“所谓初心为何物”,也因此不知如何落实这样的理念,认为“不忘初心”与日常的工作是两码事,围绕其开展的学习只是一项政治思想活动,而不能将其纳入到工作之中,这也使得其脱离了本质意义。
(二)有所疏忽 不能认清问题
牢记工作的初心,担当工作的使命,则需要以初心和使命为标准进行对照。许多人员未能意识到自身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无法认清问题,更不能认识到当前的工作与初心的差距,也不能认识到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担当使命所要求的工作能力仍有一段距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式体现于我们的运管工作,则要求运管人员基于实际工作查漏补缺,找出不足,针对提升。
(三)安于现状 不懂如何改进
我们常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可是在今天的稽查工作之中,却安于现状、止步不前。许多被调查人员表示:“自己在岗位上能够尽职尽责好本职工作,同时自己的精力付出颇多,也无暇去学习暂时不需要的新的理念和技术。”殊不知,运管工作随着现代化技术设备的不断演进,随着现代道路管理需求的不断革新,对于运管人员的能力要求和理念要求也有了新的要求,如果不能紧跟时代步伐和工作需求,那么使命担当便无从谈起。
三、解决建议
(一)开展相关学习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相关学习应当在各岗位各部门当中全面展开,各部门应当坚持推进相关学习,真正让每一位执法人员清晰的认识到“不忘初心”的真谛,以及“牢记使命”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从思想认识角度切实的认识到时代、社会对于运管工作人员的重要嘱托,也才能够以无限的热忱投入到工作当中。
当然我们也要注意到,相关学习应当落到实处、不能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在学习过程当中,可以开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通过座谈会、知识传授结合先进事迹的讲述、个人经验与思考的分享结合,真正的让每一位执法人员参与到实际的学习和认识当中。
不仅如此,相关的学习也应当有计划性、连贯性,阶段性的学习突破其效果并不明显,只有运用多样化的方式进行全面学习,例如每日课程分享、微信QQ群的宣传和学习共享、个人心得体会的阶段分享,并将相关学习内容系统化、层次化,重视学习成果,重视实践落实,真正让“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真正的牢记于心、内化于思、贯彻于行。
(二)对标个人职责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相关学习即应当在心中有深刻体会,同时也应当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之中有所彰显。在上面的调查了解当中发现:许多执法人员对于自己的缺陷不足并不清晰,对于下一阶段的提升方法也并不明确,对于未来的发展和提升方向也并没有认识。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内容以及司乘人员面临的困境来思考。例如在工作之中是否存在着由于程序的复杂而导致司乘人员长时间等待的情况?例如运管收费大厅当中是否存在着程序复杂、流程繁琐的情况?服务人员是否能够去听取司机的反馈提升本职工作的服务水平?事实上,这些内容都是每一位岗位人员应当思考的,并非主管责任人一个人的事情。
我们应当认识到,不忘初心的最初之心,便是服务人民服务社会之心,便是每一个人完善本职工作执行。每个岗位提升一小步,我们的工作便能提升一大步,只有这样才是牢记使命、担当使命、完成使命的必由之路。
(三)坚持自查自省
人们常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行也”,这就是要求每一位运管稽查人员在岗位之上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找出其中的原因,并实现优化和提升。我们知道,担当使命之路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而在不断提升自我的过程当中,就是发现矛盾、解决矛盾、转化矛盾的过程,让当前的问题成为促使运管工作前行的垫脚石。
当然,认清自己的工作之中存在的问题也应当以多种途径来实现,例如阶段性的工作总结与自查自省,对标工作责任、岗位职责,反思阶段工作中的不足;例如展开多样化的评价对比,展开同事之间的互评,以真正认识到自身存在的缺陷,实现相互之间的弥补缺漏,相携共建;例如构建起更加多元化的、可实施性的司乘人员评价体系,通过调查问卷、走访车主等方式,收集梳理意见建议,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整改方案进行限期整改,并公布监督电话,畅通投诉渠道,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以此为指导进行整改。
牢记使命,更应勇于担当,勇于担当,更应勇于面对。认识当前存在的问题,不断优化改进,才能让初心得以实现。
(四)构建发展规划
勇于担当使命,还要善于担当使命,这是运管稽查人应有的风采,也是“不忘初心”的必然。而作为推动工作前行的中流砥柱,每一位运管稽查人员更应当构建起明确的发展规划,不断提升自我,在岗位上再添新功。
具体而言,一方面,要强化相关的教育培训,提高思想认识,真正的实现规范执法,严明执法纪律,提高人员素质,在每一段时间都开展相应的业务培训,贯彻相关的要求,讨论典型的案例,强化法治意识和观念,让业务水平不断完善。另一方面,工作人员也应当对于自己的工作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明确的规划,认识到自己的本职在未来有怎样的发展方向?
例如数字化、现代化、智能化的程序应用,有关人员是否能够妥当熟练的操作?例如现代司乘人员对于运管稽查人员的执法水平要求更高,执法人员是否能够做到用于规范、态度严正、执法标准,既完美的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也以良好的作风赢得广大群众的支持信赖?各岗位人员均应当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并实现自我提升。
篇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改革目标为,通过“一窗受理、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将由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税务三个部门分别核发不同证照,改为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一个加载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即“一照一码”登记模式。
《会计师事务所职业责任保险暂行办法》公布
财政部、保监会联合《会计师事务所职业责任保险暂行办法》。《暂行办法》明确指出,鼓励会计师事务所根据本所经营管理情况和发展需要投保职业责任保险。在本办法施行前已设立的会计师事务所,鼓励其在5 年内尽快完成由提取职业风险基金向投保职业责任保险过渡。在本办法施行后新设立的会计师事务所,鼓励其优先采用投保职业责任保险的方式提高职业责任赔偿能力。
财政部2015 全国会计与金融监督检查启动
近日财政部下发通知,组织驻各地专员办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正式启动2015 年度会计和金融监督检查工作。重点一是对大型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质量开展检查;二是对粮食生产流通企业、电子信息企业、电动汽车及风电等新能源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开展检查;三是对非上市地方性金融机构的会计信息质量开展检查;四是结合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探索开展对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
国税总局规范企业境外投资和所得口径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做好居民企业报告境外投资和所得信息工作的通知》,贯彻落实《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居民企业报告境外投资和所得信息有关问题的公告》(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 年第38 号)要求,提高信息申报质量,规范有关填报口径并提出工作要求。
中税协参与IMF《税收征管法》立法研讨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中国《税收征管法》立法建议项目组近日在京举办专题征求意见会议。来自财税及法律方面的专家与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国内外大型企业税务部门、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及本土税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的代表就我国《税收征管法》修订中的重点问题进行了探讨。
《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管理办法》
中国证监会7 月1 日晚间正式《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管理办法》。此次修改《管理办法》,一方面加强监管和防控风险,强化证券公司自主调节和防范业务风险要求,完善监管机制,明确监管底线,加强投资者权益保护,要求证券公司业务规模与自身资本实力相匹配;另一方面,取消了部分不适应业务发展实际的限制性规定,提升融资融券业务服务资本市场和投资者的能力。
六部委电子招投试点:“互联网+招标采购”
近日,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商务部联合印发《关于扎实开展国家电子招标投标试点工作的通知》,部署开展国家电子招标投标试点工作。
上交所推动落实证券公司融资渠道
近日中国证监会决定将证券公司短期公司债券业务试点范围扩展至所有证券公司,同时,允许证券公司开展融资融券收益权资产证券化业务,进一步拓宽证券公司融资渠道,支持证券公司业务稳步开展。
篇3
1、个人所得税扣缴管理软件应用推广。我们分局去年自主开发出了“个人所得税扣缴管理系统”软件,今年又对软件版本进行了升级和维护及宣传推广。在软件升级方面,经过我们研究小组经过加班加点、改写程序、调试运行,完成了升级。我们一是对数据库平台进行升级,将原Foxpro数据库升级到SQLServer数据库,程序原代码也将采用PowerBuilder重新编写,提高了数据的安全性;二是增加了开放式模糊查询功能,新的程序中查询功能更加强大,用户可以自行设定条件进行查询;三是改变了软件界面,请专业的平面设计人员进行软件界面的设计,使之更加美观;四是增加了支付个人收入明细表、工资批量录入、工资账册、计算器等大量的辅助功能,使纳税人在使用该软件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在软件推广和维护方面,我们一是积极服务扣缴单位,及时收集用户对软件提出的新需求、新问题,为软件的升级提供新的依据。二是对华兴民爆、化轻公司等12家使用单位进行管理版软件的安装和升级,输入并维护、更新扣缴单位的数据库。三是展开对扣缴单位的培训,保证了软件的正常使用,使之能正确利用计算机进行工资核算,打印工资表、工资条,打印扣缴税款报告表,按时报送电子申报数据和“个人所得税扣缴税款报告表”软盘。四是分局积极做好扣缴单位报来数据资料的接收工作,正确引入微机,建立税务电子档案。五是编印了新的《个人所得税扣缴软件操作说明书》,为软件的顺利推广加强了宣传力度,为下一步在全省推广软件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个人所得税扣缴管理软件推广以来,取得的主要成绩:一是“个人所得税扣缴管理软件”,已在XXX市地税系统7个县市、区局全面推广,先后有XXX市地税直属局、稽查局,XX直属局等单位来参观学习,外地购买该软件的10家企业和分局辖区内已安装使用的12家企业普遍感到很满意,操作简便、适用,受到了省局X局长、X局长和省市局领导的一致肯定,最近将在全省全面推广。二是软件自推广以来,元至11个月共入库个人所得税358.13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40.33%,增收102.93万元,实现了个人所得税管理规范化、科学化,达到了预期效果。
2、交通运输业税收管理办法探索。按照《XXX市地方税务局运输行业税收征收管理暂行办法》,我们采取“一车一证、按座征收、以票管税、重点检查”的办法。一是进行税源清查,摸清税源底册。对公交公司、汽车客运站、长途汽车站三家客运企业所有承包及挂靠的车辆进行税源清查。核清了每辆车的车主姓名、车牌号、乘座人数或货运吨位等详实资料,其中公交公司有车58辆,汽车客运站195辆,长途汽车站96辆。根据我市车辆运输情况,每车均在10-40座之间,属城镇运输,每座每月征收营业税10.56元。三家运输企业年应纳税额共计903893.76元。二是办理一车一证,委托企业代征税款。按市局要求,目前我们已向三家运输企业下发三百多份个体户税务登记证申请表,对每一辆车办理税务登记证;与三家运输企业签定了委托代征协议书,积极做好政策宣传和催缴入库工作,为规范交通运输业税收管理打下了坚实基础。三是实行以票管税,加强管理。目前,汽车客运站、公交公司客运发票从我分局领取,长途汽车站隶属于三门峡运输总公司管理,所用发票从总公司直接领取,它是独立核算企业,在我分局交纳各种税款,接受管理。对此,我们已向市局写出申请要求将长途汽车站的发票从分局领取。对于客运发票的管理,我们按企业每月用量发售,并有重点的进行发票检查,核实其每月具体收入,依法查补。对于道路货运发票的管理,目前由我分局统一代开并征收税款,下一步将按照省局规定对申请自开票单位进行认定。
3、税源管理责任制探索。我们一是澄清税源底子,明确管理责任。3月份集中人力对三个管理科室所管业户的税源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登记造册,经稽查后,确认了12户非正常户;对已办证但未纳入正常管理的业户,经稽查确定了其申报方式,通过调查摸清了税源底子。我们把所有纳税人按规模、行业分为重点税源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和中小企业三类,管理范围明确到管理科室,管户责任到人。二是建立企业分户台帐,对企业各税申报入库情况、欠缴税款情况,接受检查处罚情况进行按月登记;建立税源管理明细卡,一户一卡,将管户的基本情况填入明细卡中,做到税源管理“一口清”,即“管理户数清、税源底子清、税收政策清、业生产经营情况清和纳税申报情况清”等五清,由专管员随身携带,随时记录,并通过日常对企业调查掌握情况,结合企业纳税申报及企业利润增长和下降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有针对性地开展组织收入工作。三是建立和完善企业档案。7月底,我们又深入各个企业对税务登记中的法人变更、银行账号变更情况,发票取得、填开、保管,“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等小税种纳税资料进行了认真审核,对档案资料进行了补充和完善。今年7月,我分局还组织开展了一次“税源管理一口清”竞赛活动,增强了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实行税源管理责任制为提高征管质量和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打下了良好基础。
4、重点税源管理办法探索。今年我们对重点税源企业:XX公司、电业局、电信局等进行试点探索。一是加强税基管理,严格抓好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征收、档案管理等各环节的管理。登记好税收台帐;健全所得税汇税清交档案,做到年度中间的连续性;健全检查、稽查、减免税、弥补亏损、财产损失申报批准等档案;提醒企业在所得税汇算期间通过税收减少偷税、漏税发生等。二是做好财务分析,对黄金生产企业,我们采取建立纳税评估指标体系,逐户进行纳税评估的办法,并通过“企业所得税税源统计表、其它税种统计表、主要产品产量明细表和主要产品指标分析表”等四表,对企业可能存在的核算不实、虚报利润等原因进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这些措施保证了重点税源按期、如实申报,重点税源企业比上年增收2600余万元。
5、建筑安装业税收管理办法探索。我分局专门成立了建筑科,今年以来我们一是加强了税源管理和监控。对辖区内的建筑企业进行登记造册,掌握工程进展情况。登记每个工程的承建单位、委建单位、应纳税款、已纳税款、开工日期、完工日期、工程造价、工程进度等事项,并按月旬巡查,跟踪管理。同时,建立了纳税人税源档案,严格外来施工单位报验登记的各项资料的收集。二是实行“双向申报”的纳税制度。建筑安装业实行按工程形象进度划分不同阶段结算价款,实行按月缴纳税款。规定建筑业纳税人在次月七日前进行申报纳税;与此同时,我们与建设单位签订委托代征协议,督促扣缴工作。工程决算结束后,纳税人到税务机关开具建筑安装业专用发票,清缴应纳的税款。三是严格建筑安装业专用发票的代开制度,对建筑安装业的发票采用专人领取,专用开具,专人保管。实行以票管税,纳税人在开具发票的同时缴纳税款。针对建筑业纳税人难管理的情况,我们还做好了几项工作:一是对纳税人作好税收法规政策的宣传,辅导其建帐;二是为解决以前纳税人只交营业税,少交不交应纳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问题,对没有交纳所得税的纳税人,不予开具建筑业发票,严格把关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三是明确了建筑业纳税人和委托代征单位的法律责任,如对工程的委建方我们下了便函,内容为:1、对不符合规定的发票,不得作为财务报销凭证,财务人员应当拒收;未拒收造成税款流失的,要依法追究相应责任;2、对委托代征代缴税款的,应严格按照协议的规定办理相关涉税事宜;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导致承建单位或个人未缴、少缴或骗取税款的,将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截止11月底,建筑营业税入库224万,比去年170万有了较大幅度增长。
6、代征代缴税款管理办法探索。我们认真落实省局委托代征管理办法,一是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确定代征的行业、税种和代征单位。目前,我们实行委托代征的税种主要为营业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和其它需要代征的税种。代征单位有8户。并建立了代征代缴税款档案。二是做好委托代征协议的签定和证书的发放。明确了代征单位的责任,包括:代征代缴的范围、代征代缴的税种、代征代缴税款的期限、代征代缴税款结报及有关手续、双方的权利、责任和其他有关事项。三是加强对代征企业的监管,积极宣传有关政策,明确法律责任。监督其按规定建立代征税款帐簿,按时解缴税款,杜绝占压、挪用税款的情况发生。其中仅XX高中、卫生局、XXXXX厂三家,今年就代征建筑营业税37.6万。
7、稽核评税管理办法探索。过去在检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企业在主观上并没有偷税的意识,但由于对税收政策把握不全面或者对税收政策理解有偏差容易出现少缴或漏缴的情况。对此我们积极推行稽核评税的办法,在申报征收环节,对纳税人执行税收政策进行防范性审核监控,压缩零申报率,提高征管“七率”,防止税款流失。特别是对异常申报户,通过对纳税人当期的申报表、财务报表及其附送资料当期申报的准确性、真实性进行审核分析,及时评定处理。今年我们所做的工作是:建立诚信税收机制,提高管理服务深度。在稽核评税中,对当期审核出的问题,以约谈的方式帮助纳税人准确理解和掌握税法,减少并纠正纳税人因对税法理解偏差产生的涉税税问题,让纳税人自动自,限期纠错,减少或消除检查中可能发现的问题,减少了企业的损失,这种做法受到了广大纳税人的欢迎。我们达到了较好的效果:一是提高税收征管和税务检查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在实施稽核评税前,查一个企业,从调帐、找人、取证和执行,快则十天半月,慢则一个月,费时费力,最后效果还不一定好。稽核评税为稽查案源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对发现问题的直接进行处理。涉及以前年度的立案查处,无问题的直接放过,避免了“撒大网捕小鱼”的局面,增强了稽查立案的针对性,提高了稽查效果和效率。二是推进法制建设,优化征收环境。通过实践我们看到,推行稽核评税让征纳双方平等地站在法律面前交流对话,创造一个让纳税人没有理由不缴税、少缴税甚至偷税的环境,让纳税人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税收政策。今年我们稽核评税38户,为分局领导提供稽核情况反馈表30份,稽核出税款约80万元。
8、企业所得税管理办法探索。企业所得税的计算和征收较为复杂,影响企业所得税的因素较多,所以企业所得税征管工作难度较大。我们在探讨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办法时,力求具备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并与目前企业所得税的管理办法相兼容。为此,我们查阅了企业档案资料,对照《企业所得税管理办法》、企业所得纳税申报表和企业财务报表等内容,设计出了《企业收入、支出明细表》、《企业主要财务指标动态模型基础表》。具体实施办法是:1、每月30日前,由管理人员深入企业,根据企业的收入帐和费用帐填制《企业收入、支出明细表》并归档,在次月初例征期纳税户来申报时,将其申报表上的收入、费用同《企业经营收入、支出明细表》的数据相核对,看其是否真实。2、每月15日前,根据企业报送的财务报表填制《企业经营指标动态模型基础表》,根据该表管户人员可以对一些动态指标及静态指标进行分析,了解、掌握企业经营状况,并可准确地对税源做出预测。3、在企业报送季度、年度申报表及纳税项目调整表时,将自行申报和调整的数据同《企业经营收入、支出明细表》上的累计数字相核对,发现超过规定标准的项目和不允许列支的项目,可对企业提醒作用,并督促其及时改正。实施后所能达到的目的是:1、使管理人员通过所归集的数据,能够及时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税源变化情况,对税源做出预测;2、从《企业经营收入、支出明细表》能够为来年的企业所得税汇算工作提供了大量的数据,从而减轻了稽查工作量,使稽查工作落实在日管工作中,使征管质量得到提高。3、在企业日常申报和年度申报时,可将数据进行核对,可发现少申报或不申报项目,及时堵塞偷、漏税行为。通过实施以来,目前收到的效果是:能够了解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可确定有关应税收入、费用支出的真实性,而且能为稽查工作提供大量基础性数据,缺点是:一是企、事业单位不能兼容;二是由于影响企业所得税因素较多,不能系统、全面地加以反映。
篇4
一、公路经营企业财务效益状况指标分析
针对《办法》中的四个反映财务效益状况的指标,笔者认为应该增加每股收益、细化营业收入利润率指标、取消资本保值增值率、修改成本费用利润率指标的计算方法。
(1)对增加每股收益指标分析。对每股收益各国都有统一的会计准则来进行规范,该指标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和一贯性,这就为行业、企业进行比较提供了保证,并且每股收益的数据获得不需要进行额外的加工,直接可以从财务报表中获得,节省了投资者获得信息的成本。
(2)对细化营业收入利润率指标分析。营业收入利润率指的是营业收入除以营业收入总额,并不能反映该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率情况。对于公路经营企业而言,主营业务是对公路的使用者收取合理的通行费,主营业务的财务效益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因此笔者建议将其细化为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以及其他营业收入利润率,公式为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100%;其他营业收入利润率=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100%。
(3)对取消资本保值增值率指标的分析。资本保值增值率主要是用来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但是对于市场经济的规则,现代的企业要求政企分开,尤其是对于经营经营性公路的企业来说,政府与企业签订特许经营权合同之后,企业的经营与管理由企业负责,盈利以及对股东负责是企业的经营的根本目标,政府只是在合同规定的范围依法进行监督规范。即使政府有入股企业,那也和其他的投资者一样,要承担相应的投资风险,获取相应的投资利益,这样在企业中界定哪些属于国有资产,哪些属于非国有资产就显得很没意义。
另外,资本保值增值率=(扣除客观因素后的年末所有者权益÷年初所有者权益)×100%,对于公式中应当扣除的客观因素仅从财务报告中投资者无法获得全面的信息,如果想计算该指标,那就需要通过其他的途径,无疑要增加成本,对于投资者而言关注这些信息,也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对于投资者而言,不管你经营的是国有资产还是企业自有资产,投资的最终目的是希望企业盈利而获得投资报酬。
(4)对修正成本费用指标分析。按照《办法》的规定,成本费用利润率等于利润总额除以成本费用总额,成本费用总额等于主营业务成本、期间费用之和。利润总额中包含了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和营业外收入净额,但是成本费用中仅仅只有主营业务成本与期间费用之和,前后存在不配比的情况,笔者建议将成本费用率的公式修改成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成本费用总额,其中成本费用总额=营业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这样得出的数据指标更加符合财务数据的一贯性和真实性。
现以已经公布了2012年度财务报告的有代表性的安徽皖通高速、四川成渝高速、重庆路桥、宁沪高速四家公路经营企业上市的公司的年报数据为例,对完善后的财务效益状况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2012年上述四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效益指标与2011年相比,大致呈下降的趋势。除了其他业务利润中安徽皖通与四川成渝两个公司呈上升趋势,其他指标均是呈下降趋势,这些指标也证实了国家2012年9月开始实行的法定节假日对7座以下的小车免受通行费政策对公路经营企业财务效益的负面影响,行业盈利情况普遍下降。为了防范国家政策风险,各经营企业开始实行多元化发展,涉足金融业、房地产业、交通服务业、租赁业等,这样其他业务利润率将是一个很好的反映这些业务经营情况的指标。
二、公路经营企业资产运营状况指标分析
针对《办法》中对公路经营企业资产运营状况规定的两个指标,笔者认为应该加以调整,增加公路经营权资产周转率指标,取消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
(1)对增加公路经营权资产周转率的分析。公路经营企业的特殊性就在于他并没有取得公路收费权的所有权,而只是拥有该路段25年至30年的经营权,即使在现阶段公路经营企业寻求多元化发展,涉足金融业和房地产业的现状下,该项经营权依然是企业维持经营、获得利润的最核心资产,所占的比重从具体数据也可以看出,例如根据四成成渝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公布的2012年报数据,特许经营权的账面价值与总资产之比达到73%,安徽皖通高速公路2012年报显示所占比例为77%,连经营路线最短(仅有55.7公里)的东莞控股2012年报显示公路经营权占总资产的比例也高达到49%,因此增加公路经营权资产周转率非常必要。依然以上述四家在A股上市的公路经营企业的2012年度报告数据来分析,将经营权资产剥离出来,并进行运用状况指标进行分析,如表2所示:
对表2中数据进行分析,上述公司的经营权资产占企业总资产平均比例约65%,经营权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均很低,平均值约为0.29和0.2,且数据变化不大。这也与公路经营企业的资产特点相符合,公路经营企业的主要资产时收费权,上述四个公司的收费权剩余期限平均在15年以上,资产流转率很低属于行业特色。反之,如果该指标过高投资者应该引起注意,过高说明该公路经营企业经营期限可能要到期了,可能存在着企业转型的风险。
(2)取消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公路经营企业的车辆通行费用通常表现为现金收入,以19家公路经营企业上市公司为例,2011年度平均应收账款占总资产的比例为1.19%,这是公路经营企业的业务特色,因此按照一般工商企业的经营特点设置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在公路经营企业中并没有多少意义,建议将其取消。
三、公路经营偿债能力状况指标分析
《办法》中规定现金比率和现金流量负债比率是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资产负债率指标是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对企业而言,所有的负债均应该进行偿还,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资产都是可变现的资产,不可避免的存在很多的不良资产或者虚资产。对于经营期限在25年至30年的公路经营企业而言,很难准确预测企业在经营起届满或者终止经营时哪些资产依然有偿债价值,因此仅用资产负债率作为长期偿债能力的判断标准,不利于对权益人进行保护,笔者建议增加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这个反映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
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是指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对利息费用的倍数,利息费用是指计入当期损益的利息支出以及溢价和折价的摊销,如果其它财务费用数额不大,也可以用当期财务费用替代利息费用。之所以要增加这个指标是因为公路经营企业在投资建设或者通过收购方式获得公路经营权时,主要的资金来源就是银行贷款。例如2007年由中铁二局承担的陕西榆林至神木的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该项目耗资56亿元,其中中铁二局使用企业内部资金35%,剩下的65%均是通过与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等商业银行成立的银团通过银行信贷获得资金。另外,从表3每年公路建设的到位资金来源可以看出,2003年至2011年国内贷款资金的平均比重达到38.81%,自筹资金平均比重为45.69%,根据各地方公布的数据,地方自筹资金中有近50%来自于银行贷款,由此推断全国公路建设资金中大约有60%来自于银行贷款。这说明公路经营企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面临着偿还利息的压力,而实际支付利息的是现金,而不是利润,因此这个指标更加有效的反映了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
以安徽皖通、四川成渝、重庆路桥、宁沪高速2012年的年报数据为例,对这四个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进行分析如表4所示:
从表4中可以看出,四家公路经营上市公司整体不存在偿债的风险,仅有重庆路桥资产负债率超过60%,同时通过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指标对比发现,重庆路桥与其他企业存在较大的差距,可能存在较大的偿债风险,投资者应该加以注意。
四、公路经营企业发展能力指标分析
《办法》中规定的发展能力指标是营业收入增长率、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和技术投入比率,笔者认为应该增加总资产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取消技术投入比率。
(1)增加总资产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的分析。总资产增长率=(报告期总资产-基期总资产)÷基期总资产,企业的总资产是衡量企业实力的重要指标,总资产增长率可以反映出企业报告期间与基期之一段时间内资产的变动。对公路经营企业而言,企业在经营已经建成通车的公路的同时,也会投资建设另外一条公路,每投资新建一条高速公路的时间一般在1到3年,例如四川成渝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从2009年7月开始投资建设的成仁高速公路(成都――自贡――泸州――赤水(川黔界)高速公路成都至眉山(仁寿)段),随着工程的投入建设,至2012年9月建成试运营通车,仅该项目2012年末与2009年末相比增加了20倍(7502248243.74-356857712.56)÷356857712.56),说明企业的投资获得的公路经营权在增加,而经营权是未来收取通行费的保证,是企业正常运营的保证。
同时也应该看到只有净利润才是企业经营活动的成果,是企业取得的收入与为之耗费的成本费用之差,因此应该增加净利润增长率,公式为净利润增长率=(报告期净利润-基期净利润)÷基期净利润,净利润增长率是从企业的实现净利润的额角度反映企业的发展能力,也是投资者和管理者最希望看到的指标。
(2)对取消技术投入比率的分析。技术投入比率=当年的技术转让费支出与研发投入÷当年主营业务收入净额,针对公路经营企业而言,主营业务是对经营的公路路段收取通行费,其他业务也主要是涉足经营区服务业、道路日常养护、交通运输服务业、金融业或者房地产业,这些业务很少涉及甚至不涉及技术创新研发和技术转让业务,查阅19家公路上市公司2011年度报告,仅有河南中原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明细中有技术服务业务,2011年度技术服务业务的收入为10003672.68元,营业成本为8638168.76元,2011年度的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为1453762638.6元,假设该年度技术服务也的营业成本全部为转让费支出和研发支出,则技术投入比率为0.59%。由于技术服务不是每个公路经营企业都有的业务,即使计算出该指标也很难与其他企业进行对比,而且该指标数据非常小,对投资者和管理者而言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保留该指标意义不大。
以上述4家公路上市公司2012年报与2009年报数据为依据,以2009年为基期计算分析成长能力的指标如表5所示:
从表5可以看出,2012年与2009年相比,重庆路桥三年平均资本增长率最高,但是营业收入增长率为-0.34%,净利润增长率却高达154.9%,这种不同指标之间的大幅波动需要特别注意。通过查阅重庆路桥2012年和2009年报发现引起净利润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利润表中投资收益项目的变化,2012年度重庆路桥对重庆渝涪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由于被投资单位净利润增加而导致投资大幅度增加所致。由此也得出增加净利润增长率和总资产增长率,对投资者进行财务分析非常有必要。
五、结论
公路经营企业在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与政府部门签订相关的协议,按照规定在公路收费权经营期限内通过对过往车辆收取通行费,在经营期限届满时将资产按照一定的状态标准无偿归还给国家,公路经营企业与一般的工商企业在资产管理和经营特点上存在很大的不同,这样导致不能照搬工商企业的财务指标体系。本文通过上述讨论,对指标体系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完善建议,使得投资者和管理者能够从各个方面了解企业的财务效益、资产运营、资金运作、企业偿债和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政策;就业渠道
大学生创业是个热门话题,创业话题时刻都在演绎着一些具有悲喜剧色彩的故事。在这些故事的背后,既有个人能力的彰显与错位,又有创业政策的激励与缺失。大量事实表明,大学生不论是在校时创业还是毕业后创业,政策是影响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笔者目前对我国大学生创业政策进行了一些思考和分析。
一、对创业政策的现状概述
2003年6月,国家工商总局下发《关于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有关收费优惠政策的通知》后,上海、天津、重庆、黑龙江、辽宁、吉林、安徽、江西、福建、广东、广西、陕西、甘肃、新疆等省市自治区纷纷出台类似的政策,后来又陆续出台了优惠贷款政策,这些政策被概括为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综观这些政策,我们把优惠概括为如下方面:
1.注册登记优惠。一是程序简化。凡申请从事个体经营或申办私营企业的,可通过各级工商部门注册大厅优先等级注册。申请人只需提交登记申请书、验资报告等主要登记材料,可先予颁发营业执照,并在一定期限内按规定补齐相关资料;二是费用减免。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工商部门自批准其经营之日起1年内免收其个体工商登记费、管理费和各种证书费。对申办高新技术企业的,如资金确有困难,注册资本达不到最低限额的,允许分期到位。高校毕业生从事社区服务等活动的,一定期限内免予办理工商注册登记,免收各项工商管理费用,
2.金融贷款优惠。一是优先贷款支持、适当发放信用贷款。对高校毕业生创业贷款,可由高校毕业生为借款主题,担保方可由其家庭或直系亲属家庭成员的稳定收入或有效资产提供相应的联合担保。对于资信良好、还款有保障的,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适当发放信用贷款;二是简化贷款手续;三是利率优惠。对创业贷款给予一定的优惠利率扶持,视贷款风险度不同,在法定贷款利率基础上可适当上浮或下浮。
3.税费减免优惠。对新办的从事咨询业、信息业、技术服务业的企业或经营单位,对新办的独立核算的从事交通运输业、邮电业的企业或经营单位,对新办的独立核算的从事公用事业、商业、对外贸易业、旅游业、仓储业、居民服务业、饮食业、教育文化业、卫生事业的企业或经营单位,对到“老、少、边、穷”地区新办的企业,可以免征或减征一定年限、比例的所得税。
4.员工待遇优惠。一是员工聘请和培训享受减免费优惠。在一定时间内,可在有关网站免费查询人才、劳动力供求信息,免费招聘广告等,政府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免费为创办企业的毕业生、优惠为创办企业的员工提供培训、测评服务;二是人事档案管理免一定年限费用。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所属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免费为其保管人事档案两年;三是社会保险参保有单独渠道。高校毕业生人事自主创业的,可在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设立的个人缴费窗口办理社会保险参保手续。
以上就是大学生创业政策的主要内容,各省市自治区的政策虽然有些差异,但主体部分相差不是很大。
二、对创业政策的理性思考
大学生创业政策的相继出台,体现了各级政府的重视,也是大学生创业有了良好的政策保障,这对推动大学生创业、正确引导大学生就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通过近几年实践的检验,大学生创业政策还存在一些缺陷,需要进一步完善。
首先,政策操作的难度较大。实践表明,任何政策难就难在操作和实施,大学生创业政策更是如此。国家工商总局虽然出台了有关政策,但一般都只是确定原则方向,有很强的指导性,但可操作性相对较差。政策出台的本身,就意味着操作难的问题。特别是各个省市自治区在制定政策时,就会出现怎么理解、怎么执行、怎么平衡的问题。从实际情况来看,各省市自治区出台的政策基本上是照葫芦画瓢,只是对一些条款进行了程度不同的细化,没有制定相应配套的实施办法。这样,看起来内容细了,操作性似乎强了,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往往出现一些不知怎么办的情况。更重要的是,实际操作部门的积极性如何也影响政策的执行和实施。
其次,政策优惠的含金量较小。大学生创业政策看起来非常诱人,非常优惠,见面收费的项目少则几项,多则几十项。但认真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这些项目大多是办事程序中的一些手续费、证件费,优惠的费用加起来少的只有几十元,多的也只有几百元。这些费用与学生创业所需要的费用相比,所占比例微乎其微。至于所得税减免方面的优惠,虽然意义很大,但对刚刚起步创业的大学生来讲作用不是很大,还是一种遥不可及的优惠。
再次,政策设限的条件比较多。这些优惠政策同时还设置了不少限制性条件,首先是规定支柱创业者只能从事个体经营,而不能开办公司,并对从事个体经营又进行了从事行业的限制,如不能从事建筑、广告、网吧等。再如贷款,也有很多限制性条件,条条都很苛刻;办理登记注册手续时,规定需带齐身份证、毕业证、就业报到证等原件,问题是没有就业单位如何开出就业报到证?这些政策由于设置过多过高的条件,使优惠大打折扣。
最后,政策导向的层次较低。在校或刚毕业的大学生是一个有知识群体的,也是一个充满青春朝气和活力的群体,他们身上潜藏着很大的创造力,他们中的大多数将是社会未来的创业者和管理者,这应该成为创业政策的导向。目前创业政策的出发点仅仅是为了解决就业,这在一定意义上忽视了大学生现有知识能力和未来发展趋势。所有的优惠都是鼓励和引导大学生从事服务性、简单化的个体经营项目,有的省甚至规定国家贴息贷款的对象只能是从事修理修配、洗染缝补、复印打字、理发、小饭桌、小卖部、搬家、终点服务、家庭清洁卫生服务、婴幼儿看护和教育服务、养老服务、病人看护、幼儿和学生接送服务等一些微利个体经营项目。笔者认为,大学生并不是不能从事这些经营项目,问题是,如果我们的政策忽视大学生自身的价值以及他们的价值趋向,就很难实现制定者的初衷,导致政策起不到激励创业的作用,反而削弱政策的时效。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房屋建筑;冷弯型钢;应用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1-170-02
冷弯型钢(cold-formed steel)是指用钢板或带钢在冷状态下弯曲成的各种断面形状的成品钢材。冷弯型钢是一种经济的截面轻型薄壁钢材,也称为钢制冷弯型材或冷弯型材。冷弯型钢是制作轻型钢结构的主要材料。它具有热轧所不能生产的各种特薄、形状合理而复杂的截面。与热轧型钢相比较,在相同截面面积的情况下,回转半径可增大50~60%,截面惯性矩可增大0.5~3.0倍,因而能较合理地利用材料强度;与普通钢结构(即由传统的工字钢、槽钢、角钢和钢板制作的钢结构)相比较,可节约钢材30~50%左右。被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运输、机械制造、造船、电力等行业。建筑业是冷弯型钢最主要的用户,冷弯薄壁型钢是一种轻型材料,由于其具有卓越的结构性能和延性而非常适合使用于房屋建筑。现我国冷弯型钢快速增长,并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一、我国建筑业中冷弯型钢的应用情况
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冷弯型钢产量稳步增长,冷弯型钢生产扩大到华东、华北、东北等地区,服务范围也扩大到货车、客车、建筑门窗、电器等行业。目前,我国冷弯型钢生产企业集中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产品主要应用于公路建设、钢结构、汽车制造、集装箱、铁道车辆、桥梁、电器柜、悬挂输送机、电缆桥架、货架、电梯导轨、龙骨钢等方面,涵盖了国民经济95个行业的绝大多数。冷弯型钢行业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产值数千亿元,从业人员百万的国民经济重要行业。
在我国的工民建筑中,多年以来一直采用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周期长、污染大。随着马钢、H型钢产品成功的市场推介,钢结构在建筑业中的应用不断扩大,各种钢结构实验楼、样板房、标志建筑相继推出,中国的钢结构行业近几年大大迈进了一步。尤其轻型钢结构在建筑的承重骨架,围护板件和屋架檩条、单体构件等,如:桁架、钢架、墙架、支撑平台、楼梯、龙骨、门窗等已经大量使用了。
我国建设部已经在工民建筑中建设一些钢结构试验楼,如2002年在天津建成的两栋建设部采用钢管混凝土柱钢梁框架一钢骨混凝土核心筒结构体系结构的示范住宅。
二、国外建筑中冷弯型钢的应用及发展
1984年日本仙台地震后,通过对仙台地震中遭到破坏的钢结构住宅的研究发现,用H型钢和H型钢对焊,焊缝太少。因此,日本1984年以后规定日本的钢结构住宅立柱必须采用方矩形管,以增大焊缝的长度,从而提高住宅的抗震性。
在美国,相关资料表明,热轧H型钢和冷弯方矩形管在建筑行业内所占的用量比例大约是1:1的关系,在20世纪80年代,在建筑钢结构中,冷弯型钢的用量比例比较大。其中,大约有25%的建筑钢结构的用钢量是冷弯结构焊管,各种开口的冷弯型钢也达到20%以上。而现在在建筑中国外的冷弯型钢的应用率仍然很高,其科技水平与创新能力远优于中国。
三、我国房屋建筑中冷弯型钢的发展前景
“十二五”计划目标为:力争全国建筑结构用钢量达全国钢材总量的3%,到2015年力争达到6%。这表明我国建筑结构用钢材资源充足。
我国冷弯型钢产量直线上升。从中国钢结构协会冷弯从中国钢结构协会冷弯型钢分会获悉,2012年全国各类型冷弯型钢产量同比增长11.94%。以2020年我国冷弯型钢产量达到“十二五”目标2000万t来计算,则2013-2014年各年产量为1650万t和1800万t。Rv3中国行业咨询网行业报告行业分析市场调研第三方市场数据提供商Rv3中国行业咨询网行业报告行业分析市场调研第三方市场Rv3中国行业咨询网行业报告行业分析市场调研第三方市场数据提供商在房屋建筑中,冷弯型钢可用作主要承重构件,也被用作次要受力构件和围护结构。另外,利用冷弯型钢与钢筋混凝土形成组合梁、板、柱的冷弯型钢一混凝土组合结构也成为工程领域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冷弯型钢构件建成的低层房屋除主体框架外,其他构件均由冷弯型钢建成,该类房屋具有自重轻,节约钢材;结构安全可靠,抗震性能好;工业化生产,施工周期短,回收投资快;房屋外形美观;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综合经济效益好等若干特点,为此,国家的鼓励使用。冷弯型钢将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工程师们将可充分利用冷弯薄壁型钢建造技术的特点,建出更多更高、更坚买,同时又极具经济效益的中低层房屋及轻型结构。国内很多厂家也看好结构冷弯方矩形管和其它建筑结构用开口冷弯型钢产品的市场前景,新的生产线正在建设。
四、制约我国房屋建筑中冷弯型钢应用的限制因素及解决办法
中国冷弯型钢行业发展中的问题:品种少、产量低;同质化严重;标准严重匮乏;专用钢材的开发严重滞后;基础研究薄弱、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地域分布严重不均。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我国钢结构住宅造价较高,引进钢铁生产的先进技术,大力提高产量,降低成本是首要前提。
(2)我国设计标准和规范不完善制约中国钢结构行业发展;由于国内建筑业原有的一些标准和技术规范针对性不强,已不完全适应当前钢结构业内发展的需要,从而冷弯型钢受到了制约,尤其是在建筑钢结构中冷弯方矩形管的推广和应用。应当管理标准化、规范化,与轨迹接轨。
(3)产销脱节、品种规格不配套使钢结构中冷弯型钢产品的推广和应用受到了制约。在建筑结构中,冷弯方矩形管的产量在冷弯型钢总产量内占有很低的比例。我国当前的冷弯方矩形管具有比较落后生产线工艺和设备,产品质量处于较低档次,存在比如焊缝质量存在问题、端口平直度不符合专业标准要求等问题。要促进冷弯型钢(特别是冷弯方矩形管)在建筑钢结构中的应用,增加我国建筑结构应用冷弯型钢的需要。严把质量关是迫在眉睫的。
(4)钢生产规模,提升产品质量档次,也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对于钢结构民用住宅的市场开发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决定了开发时间的长短;冷弯型钢民用住宅所需设计规范、产品标准的颁布和制定;钢结构的住宅建设所需成本和售价;人们对于钢结构住宅的认知;以及我国建筑行业的钢结构用于冷弯型钢产品的技术水平、品种规格和生产规模等等,这些都会对冷弯型钢产品在钢结构中的应用造成影响。从我国钢结构住宅的总体发展来看,目前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低层冷弯薄壁型钢住宅体系中配套部件尤其是维护结构板材等可选性少,而且价格价高,另外由于基础和系统研究不够,还有设计、施工、制造等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必将制约着冷弯薄壁型钢住宅在中国的推广。我国应根据具体实际情况对低层冷弯薄壁型钢住宅,无论是结构体系还是配套材料都应进行国产化,我们要吸收和借鉴国外钢结构住宅体系成果,建造适合我国国情的住宅。
篇7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产业结构;结构性失调;治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01-0034-05
促进学习者有效就业及服务区域产业发展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功能。这两大功能的实现以专业发展为载体,专业对接产业,专业能力决定就业能力。然而,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实践中,却出现高职专业设置与产业背离、高等教育对产业的结构性供给不足等问题。专业设置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结构性差异、专业同质化、应届毕业生专业对口率偏低;高等教育对产业的结构性供给不足表现在:高职教育(专科)不能满足产业技术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普通本科培养的学术型人才不能适应企业的要求,出现就业困难。本研究以浙江省各地级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所规划产业和《2011年浙江省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高专专业名单》为基础,结合《浙江省高等职业院校2010-2011学年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分析报告》(以下简称《状态报告》)、2012年浙江省各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对产业与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的协调性进行实证研究,据此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一、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出现系统性偏差
(一)总体布局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及其特征决定了其与区域产业发展具有高度关联性,并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从2012年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与2010-2011学年高职专业结构对比中发现,浙江省高职高专专业结构与三类产业结构矛盾较为明显,区域结构差异较大,专业与产业匹配度有待提高。
表1显示,全省面向第一、二、三产业专业点数占专业点总数的比为3.1549.3947.46,与2012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的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4.850.045.2相比,高职高专面向一、二类产业的专业略显偏低,第三产业类专业偏多。从2010年招生计划和学生实际报到比例按一、二、三类产业结构比较,这一趋势更加显著,其中招生计划比为2.2644.1353.60,实际报到比为2.2343.7454.02。
从专业与区域产业结构匹配性来看,面向第一产业匹配专业显著偏低的是绍兴、舟山、衢州,该类专业没有设置。第二产业匹配专业显著失衡的是:宁波、舟山、金华、丽水匹配专业偏低,绍兴、台州、衢州匹配专业明显偏高。区域面向一、二类产业的专业失衡,必然影响面向第三产业类专业的失衡,如舟山区域面向第三类产业的专业竞高达78.95%,金华也偏高9.41%;而台州则明显偏低11.29个百分点,绍兴也偏低5.81个百分点。由对照表可以发现,区域内产业与专业间失衡比较严重,并呈现紊乱性;衢州、丽水第三类产业发展滞后,而面向此类产业的专业也更加滞后。
从专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视角看,浙江是海洋大省,江南水乡,养殖业发达,舟山更是海洋关联产业特色区域,但该省高职全部专业中没有一个水产类专业。在交通运输大类中,最主要的专业是“报关与国际货运”,而涉及交通运输关联的“制造、工程、管理及设备维修”之类空缺,尤其作为发达海港城市的宁波该类仅有两个专业,且都是“报关与国际货运”。因此《状态报告》评估为:一些社会急需专业缺乏,“没有一个涉‘渔’专业”,且“浙江有秦山、三门两个国家级核电站,但没有相对应的专业或专业方向”。后一点与技能要求相对较高有关。
(二)区域传统(优势)产业与专业设置结构对照分析
一个区域的传统(优势)产业往往是该区域最主要的经济和财政来源,也是该区域民生的依赖。专业服务于区域传统(优势)产业是高等职业教育基本功能的体现,而区域传统(优势)产业则是现有专业形成或存在的基础。考察这一组因素可以发现,产业与专业之间应然与实然的真实差异。见表2。
统计对照显示,就区域传统(优势)产业而言,金华没有“不与专业关联”的产业,相关产业有两种大类专业对应;衢州则出现没有“与专业关联”的产业,即其全部“传统(优势)产业”与高职院校设置的专业没有一个是对口的。其他区域则显示“与专业关联”和“不与专业关联”的产业都有存在,其中温州、台州、舟山、丽水四个区域“不与专业关联”的产业类型较多,产业与专业匹配差异性较为严重。
就设置的“专业大类”与产业的对照发现,各区域高职院校“不与产业关联”的专业大量存在,或者可以说所设置的专业大部分与本区域“传统(优势)产业”(地方特色经济)不相符。这种情形的出现与专业设置定位、办学方向定位都有紧密的内在联系。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新挑战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知识技术密集的现代产业。该类产业对技术应用提出了新的标准和更高的技术技能要求,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新挑战。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和相应的专业调整都是一个新命题。首先,关联专业层级需提升,技术含量需加强,如制造大类,所涉专业与高端装备制造、新装备、先进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所需要的技术支持还存在明显的技术差距;而与汽车关联的具体专业更是停留在维修、检测与技术服务层面,与新能源汽车所需的技术要求存在差距,这就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应对新兴产业发展时,要及时更新关联专业的专业内涵(知识、技术)。电子信息类专业也是如此。其次,产业与专业存在关联性,是指专业大类关联,但具体到某一个专业,其对口性、关联性仍然存在较弱的问题,且如何调整仍有待探索。第三,就具体的区域、学校而言,该产业与专业协调性发展的问题与困难更为明显。对照表3显示,杭州、宁波、金华等地区与产业具有关联性的专业较多,其他各市大多严重缺乏关联性专业。舟山新兴产业规划门类众多,但当地高等职业教育可能提供的相应人才供应有限,且有限的关联专业其关联性也很小。
二、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产出效益“逆差”显著
麦可思通过对2012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调查研究和对2009届大学生毕业三年后的跟踪调查研究,了《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针对高职高专共红牌专业(就业前景最不看好的专业)9个、黄牌专业(就业预警专业)5个、绿牌专业(就业前景最看好的专业)5个[1]。在《状态报告》中,分布面较广的前12个专业有3个进入红牌专业,分别为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工商企业管理(工商管理);有4个进入黄牌专业,分别为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物流管理、商务英语。招生规模较大的前10个专业中,有红牌专业2个,为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黄牌专业1个,为商务英语。“分布面较广的专业”和“招生规模较大的专业”中没有一个是绿牌专业,见表4。
与热门专业就业问题相对应的是“应届毕业生对口率”。浙江在2010-2011学年的《状态报告》中增设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表,其中设“应届毕业生对口率”,首次对专业设置质量进行了反馈与评估。表5是据已上报该数据的院校平均统计数。全省应届毕业生就业专业平均对口率为72.82%,总体水平偏低,其中丽水60%、温州60.71%、嘉兴63%。这就是说全省有27.18%的学生在学了某专业之后,毕业就改行,个别地区改行率达40%。杭州区域专业对口率最低的某高职学校,其专业涉及10个专业大类,四个主要专业大类电子信息、财经、旅游、文化教育所设专业多为“热门”专业,如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酒店管理、应用英语、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等,这其中有5个登上2013年就业红黄牌专业榜。
三、专业结构适调治理对策
(一)加快调整专业结构,提高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匹配度
浙江省高职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不仅影响区域产业、区域经济的发展,并且通过对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的影响,最终必将影响民生幸福。因此,根据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的转型升级,尤其是根据区域产业的“实然”状况,各类高等职业教育机构(学校)应充分发挥专业设置主动权,协调区域专业需求,对本院校专业进行系统调整,提高专业服务区域产业的能力。“要改革现行的教育经费分配制度,转变各高职院校为了自身生存和规模扩张的急功近利思想,扭转利用热门专业招揽生源,恶性竞争的思维定势。”[2]充分总结“十二五”期间各区域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存在的结构性差异的经验教训,为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制定提供借鉴。
(二)提高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能力,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热门专业出现就业困境的直接因素之一是各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同质性。厦门大学潘懋元教授明确指出:“高等教育的同质化导致高校所培养的人才与社会所需求的人才不相适应。”[3]影响专业设置的主要因素有三个: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即产业的需求)、教育市场的需求(如生源、招生、学生和家长的专业倾向)、学校现有教育资源(如办学条件、原有专业存量)。高职专业出现同质化现象的原因是各区域高职在设置专业时,更倾向于教育市场的需求和学校现有资源的影响,与高职院校办学的“市场经营导向”理念和功利目的有关,也受现行的高等教育经费分配制度制约,因而忽视了专业服务产业的教育功能,忽视了产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由此,也显示了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能力的不足。
影响高等职业教育社会效益的另一因素是应届毕业生专业对口率偏低,导致学非所用。产生就业时专业不对口的原因有二:一是专业设置不当(包括招生数额的预测),二是学生主观选择的变化和产业的变迁。解决前者在于增强学校的专业设置能力;解决后者,一方面要加强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提高专业技能对产业的适应性,另一方面要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拓展学生职业能力,使学生在转换职业后仍然具有一定的岗位工作能力,即解决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由于人力资源市场和教育市场是不断变化的,因此,高职院校需密切关注行业企业的发展变化,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科学合理规划,适时调整专业建设,提高专业设置质量。
(三)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层次,满足产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新型工业化、信息化的形成,高新技术不断渗透到技术应用领域,各类产业、行业企业的技术要求相应提高,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能力要求也相应提高,如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所面临的问题,不仅包括相应产业专业人才需求不足,还存在专业人才相应技术能力不足的问题。产业的转型升级要求专业相应地“转型升级”,并引领产业发展。现代产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新要求,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层次显然难以满足。《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提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4],培养本科层次职业人才,正是对新时期产业发展需求的及时应对。由于我国普通本科教育长期以来形成了以学科为核心的教学体系,以培养科研型、学术型人才为目标,因此,要培养应用技术型高技能人才,需在目标定位、教学观念、专业设置、师资、实践设施等方面作出重大调整,按照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规律与要求,加强实践,产教融合。
参 考 文 献
[1]王晓阳.2013年度就业前景最看好的高职高专专业[N].新华教育,2013-06-19.
[2]邱旭光.基于公平与市场的协调:高职教育区域均衡与治理[J].教育科学,2015(4):6-11.
篇8
【关键词】煤炭;市场营销;前景分析
全面权衡煤炭行业的营销市场前景,需要进行多方面的资源分析与了解。从煤炭资源的发展历程进行综合分析,对国家的相关能源政策要有必要的了解,对煤炭行业的影响因素进行剖析,从而科学合理地进行市场预测。
一、煤炭行业的发展历程以及煤炭市场的基本发展趋势
煤炭资源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比较悠久,从地理名著《山海经》中出现的“石涅”到河南六河沟、登封、洛阳等地出现的采煤记载,再到汉朝以后的“石墨”或“石炭”,我国与煤炭资源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较早掌握了一定的采煤技术。根据有效的数据资料显示,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趋势正在逐步上升,特别是在近现代,上升的趋势更加迅速。数据显示:1949年,我国煤炭的产量仅3240万吨,而在计划经济实施以来,煤炭行业迅速发展,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之前,煤炭年产量达到6600万吨,1957产煤1.31亿吨;1962年,全国产煤2.2亿吨,经过三年的国民经济调整,煤产量达到2.32亿吨。计划经济中,煤炭行业有所发展、采煤量也不断提高,但是煤炭市场真正迅速发展起来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施行市场经济以来。市场经济的稳健发展为煤炭市场营销开拓了宽阔的发展前景。数据表明:“1978年全国产煤6.18亿吨,1985年产煤8.72亿吨,1987年产煤9.28亿吨,1989年产煤10.54亿吨,突破了十亿大关。进入90年代,煤产量年年递增,1992年产煤11.16吨。1993年产煤11.50亿吨。1994年产煤12.40亿吨。1995年产煤13.61亿吨。1996年产煤13.74亿吨。1997年产煤13.73亿吨。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煤炭行业的大发展,到2007年我国煤炭产量已经达到26.1亿吨。”根据上述数据,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市场经济对煤炭行业的推动作用。近几年来,煤炭的开采量大量提高、煤炭市场的发展步伐迅速加快。但是市场的迅速扩张往往伴随这一定的市场风险。要全面稳健的促进煤炭市场的发展,需要从科学勘测市场行情,了解煤炭市场的发展趋势及规律出发。
(1)从煤炭的需求量来看,近几年依然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十一五”期间,我国年均煤炭消费以4~4.5%的速度迅速增长,国民生产总值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当前,人们对煤炭能源的需求量依旧在不断上升,加之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煤炭开采技术的发展以及节能降耗的政策实施,预计接下来的几年内,煤炭市场依然会稳步前进。(2)从煤炭价格上看,煤炭的价格将继续抱持上升的趋势。从价格上进行市场分析是市场前景预测的基本方式,目前煤炭市场供不应求,煤炭市场价格的机制也在不断完善过程中,国家的宏观调控与市场规律相结合,推动了煤炭价格的平稳上扬。在未来的发展中,国家集中调控的政策愈加明显,政策的扶持是煤炭价格稳健的坚实基础。另外,必要的市场价格提升有利于刺激煤炭结构的优化调整,推动煤炭技术的进步。(3)从市场平衡来看,煤炭的供需将保持平衡态势,不断加快优质煤炭的结构调整步伐。近年来,虽然我国煤炭的开采量不断提高,但是,随着人口的增加,市场经济步伐的加快,煤炭需求量也抱持稳步上升的态势。因此,政府逐步减少了煤炭的出口量,加大进口,保持煤炭供求平衡。同时,加大对优质煤炭的开采力度和技术更新,保证国民正常的生活水平和日常生产生活的能源需求。(4)从行业集中度来看,煤炭行业将进一步集中。根据国家安全生产总局安排,“从2006年开始,未来三年我国将每年关闭4000个小煤矿,考虑到优先关闭的煤矿单产较小(预计平均1.5万吨/年),预计每年减少煤炭产能6000万吨,从而有利于大型煤炭上市公司的产能增长,提高行业集中度。”十一五期间,我国加快了关闭不合安全生产条件生产的矿井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了煤炭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在未来的几年内,我国煤炭行业的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扩大优质煤炭的生产,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煤炭市场的稳健发展。
二、相关政策扶持与煤炭行业的主要目标
(1)煤炭基地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十一五”:10个千万吨级现代化露天煤矿,10个千万吨级安全高效现代化矿井。“十二五”期间,有关专家表示,“东部煤炭产量或将控制在5亿吨以内,中部煤炭产量将占35%左右,西部煤炭产量将占52%,延续“十一五”期间产地西移的态势。”(2)技术更新是煤炭市场发展的必然需求,十一五的技术更新目标是,大型煤矿采掘机械化程度达到95%以上、中型80%以上、小型达到40%,并且安全高效煤矿数量达到380个,25个千万吨级煤矿,虽然十一五规划有一定的落差,但是基本完成了既定的计划。在十二五规划过程中,国家十三部门联合发出《进一步规范煤矿资源整合技改工作》的通知:“提出针对目前各地整合技改矿井存在的提前开工、拖延工期,以及非法组织生产的现象提出明确规范要求。”(3)在安全生产方面,“十一五”期间,我国煤矿安全工作有一定的加强,“煤矿死亡人数由2005年的5938人减少到2009年的2631人,下降56%;重特大事故起数下降65%;百万吨死亡率由2.81下降到0.892,历史性地降到了1以下。“十二五”期间,将继续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思路,并且深入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在体制机制上下功夫,狠抓落实,实现安全生产状况的好转。(4)实现企业带动产业的发展路子,促进煤炭市场的稳步前行。促进以煤炭为基础,煤电、煤化、煤路等多元化发展。十二五规划过程中计划,在未来的几年内形成6~8个亿吨级和8~10个5000万吨级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到2015年要“形成10个亿吨级和10个5000万吨级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司长方君说:“神华宁煤集团就是在2002年底将太西、宁州、亘元、宁煤四家企业重组为宁夏煤业集团,并在此基础上引入神华集团对其进行闪电式重组之后,完成了央企与地方国企之间的强强联合。”
三、煤炭行业营销市场的前景预测
2011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将面临新一轮的机遇与挑战,经济结构将进一步改进、城市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居民的生活消费结构也将发生显著变化。根据“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20年将要实现经济翻两番。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能源的支持,在我国,煤炭资源是一项重要的战略资源,对国民经济有较大影响。(1)利用国家的宏观调控促进煤炭供需平衡、促进市场稳健发展。我国煤炭市场的的供求关系与国民经济的增长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煤炭行业的发展依赖于国民经济的持续较快发展。由于国民经济的增长,尤其是钢铁、电力、化工、汽车以及交通运输、建筑和居民生活等用煤等需求增长对煤炭行业的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需要积极地利用国的宏观政策的调控,有效的进行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煤炭市场的稳健发展。(2)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为煤炭行业发展提供动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煤炭市场营销过程中,科学技术也是市场保持快速稳定发展的基本前提。随着煤炭工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一大批高技术含量、高生产效率、并有较好经济效益的现代化矿井将先后建成投产,这些将大大提升煤炭行业整体生产水平,在以后的今年中,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依然是煤炭开采主流。“目前,我国煤炭气化技术已比较成熟;煤炭间接液化技术在国外已经商业化,美国已完成第二代直接液化技术,我国目前也正在进行液化煤的性能和工艺条件试验以及商业化可行性研究。”科学技术不仅使煤炭在开采技术上得到较大进步,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作用,为洁净能源创造了条件,提高煤质,减少污染,开拓了煤炭产业广阔的市场前景。
参考文献
[1]2010~2015年煤炭市场营销现状分析及行业发展前景研究报告[S].51行业报告网.2010(4)
篇9
[关键词]人力资本;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
目前,我国已结束人世5年的过渡保护期,服务业的竞争内涵必将发生实质性变化,银行、保险、电信、咨询等服务业将面对更为开放的国际环境。在这种形势下,能否用人力资本带动我国服务业结构优化与服务贸易竞争力提升,是一个值得我们进行深度思考和前瞻性分析的时代课题。
一、人力资本对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作用
(一)人力资本的生产功能影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
人力资本之所以与服务贸易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关键是在服务生产过程中,人力资本具有特殊的生产功能,包括要素功能和效率功能。人力资本的要素功能是指在服务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或投入要素。由于现代服务经济依托于人力资本密集型服务产业,人力资本作为要素投入生产显得尤为重要;人力资本的效率功能则主要是通过规模经济效应和溢出效应实现,人力资本的增加可以提高自身劳动生产效率和技术进步,并使其他生产要素边际产出迅速增加,形成规模报酬递增,使得服务生产的可能性边界迅速向外扩张。在投入服务经济领域中的诸多要素中,资金、自然资源、非熟练劳动力的数量退居次要地位,人力资本则上升为第一生产要素,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保持和发展。
(二)人力资本的市场支持影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
基于“钻石模型”,迈克尔・波特认为国内市场需求越高级、越成熟,消费者对产品越苛求,越会刺激企业改进经营方式,进行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和方式创新,形成规模经济,进而提高国际竞争力。对于服务经济而言,一国充足的市场需求与多样化的消费偏好对于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提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人力资本与收入存在高度相关性,一国人力资本越丰富、科技水平越高,其国民的收入水平也相对越高。随着收入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的需求结构和消费偏好也会发生层次性变化,当人力资本极其匮乏,收入水平极低时,人们以食物、服装和住房等物质的生理需求为主,几乎没有服务需求;当人力资本投入增加,收入水平提高,人们的需求层次随之升级,服务消费需求比重明显加大,必然对服务的质量、特征、个性化等提出更高要求。由此可见,服务消费的多样化和需求层次的升级成为服务贸易扩大和贸易增长方式的推动力,高层次的人力资本则是形成这种推动力的“加速器”。
(三)人力资本促进服务业跨国公司产业内贸易的发展
由于服务业本身的独特性,人力资本含量较高的服务业跨国公司多采用水平一体化的FDI模式,倾向于在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规模相当的国家建立自己的生产和营销体系,就地生产,就地供应。从表面上看,这种投资行为在一定程度替代国际贸易,但如果结合产品差异性和消费者偏好来研究,则会发现跨国公司的水平一体化投资是产业内贸易的重要源泉。这种由服务跨国经营所产生的产业内贸易的增加无论对母国还是东道国的贸易竞争力都具有促进作用。对母国来说,服务业跨国公司在总部和海外设立相同的生产经营活动,获得专业化分工和规模经济,降低服务产品平均成本,促进母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提高。而对东道国而言,服务业跨国公司的进入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全新的营销方式以及现代的管理理念等,从而促进东道国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提升对外竞争力。
二、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现状与人力资本释因
(一)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现状
改革开放近30年来,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及开放度的提高,我国服务贸易迅速发展,呈现迅猛增长态势。《2006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显示,2006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1928亿美元,增长22%,其中,出口920亿美元,增长24%,进口1008亿美元,增长20%。中国服务出口世界排名由1982年的第28位上升到2006年的第8位,进口世界排名由第40位上升到第7位。但无论从总量、市场占有率还是贸易结构上,我国的服务贸易发展尚处于低水平,与发达国家之间仍有较大差距。
1.服务贸易滞后于货物贸易,且存在大量逆差。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2006年世界货物贸易出口额为12.2万亿美元,服务贸易出口额2.71万亿元美元,两者比例为4.5:1;而我国的货物贸易出口额和服务贸易出口额分别是9697亿美元和920亿美元,两者比例接近为10.5:1,这说明我国服务贸易严重滞后于货物贸易的发展。
与货物贸易顺差形成鲜明对比的还有我国服务贸易存在大量逆差。2006年,我国货物贸易顺差为2177.5亿美元,同比增长62%。而服务贸易逆差为88亿美元,同比下降6%,虽然开始出现上升趋势,但服务贸易的逆差与货物的顺差相比,二者的差距仍然较大。服务贸易逆差长期存在,说明了我国服务出口能力相对较弱以及进出口具有不平衡性。
2.国际市场占有率偏低。国际市场占有率是衡量一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我国作为世界贸易大国,2006年货物贸易出口额为9697亿美元,占世界比重8.2%,但服务贸易出口额920亿美元,国际市场占有率很低,仅为3.4%。从图1可以看出,1985-2006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的国际占有率稳中有升,但一直处于较低水平,这说明我国服务贸易整体水平相对落后。
3.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失衡。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中,仍以传统服务为主,新兴服务占比重较小。从图2看出,2006年,我国运输、旅游及其它商业服务出口额占服务贸易出口额的比重分别为22.8%、36.9%和21.4%,三者合计达81.1%。而金融、保险、咨询、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项目仅占总出口额的12.84%。可见,在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中,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传统服务部门居于主体地位,而一些人力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高附加值服务出口占比偏低。这表明我国服务贸易各部门发展失衡,贸易结构亟待升级调整。
4.整体竞争力偏弱,各部门竞争力差异明显。从下表看出,2000-2006年,我国服务贸易的整体竞争优势指数在波动中有所改善,从2000年的TC指数为-0.084升至2006年的-0.046。尽管最近几年我国服务贸易得到快速发展,但总体竞争力不强,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欧盟的TC指数一直保持在0.8左右,而美国的TC指数从80年代以来一直保持上升趋势,目前为0.2左右。
从我国各服务部门看,服务贸易竞争力差异十分明显。综观最近2000-2006年数据,只有旅游(资源密集型服务)和其他商业服务的TC指数为正值,说明这
两部门具有一定的竞争力。而建筑服务TC指数由2000年的-0.25转为2002年的0.13,表明我国充分利用劳动力成本低、数量丰裕的特点,加快建筑工程承包走向海外市场,保持并发展建筑服务国际竞争力。金融服务TC指数则从2000年的-0.11急剧降至2006年的-0.719,竞争劣势明显,运输、保险、咨询、专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等部门的TC指数皆为负值,说明我国在这些部门的服务贸易缺乏足够竞争力。另外,需引起关注的是我国运输服务贸易,一般而言,运输服务与货物贸易之间关系密切,货物贸易的发展可以带动运输服务的发展,但我国运输服务却在货物贸易连年顺差的情况下,贸易竞争指数长期处于负值。
(二)人力资本释因
1.从劳动力价格成本和资源禀赋来看,我国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服务行业仍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如果从劳动力资源总量来看,我国拥有世界最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队伍,低端劳动力的竞争优势仍然很强。中国新增劳动力就业从1998年起进入高峰期,并持续到2006年。据《2005年中国就业报告》预测,2016年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将达到峰值10.1亿人,2020年仍维持在10亿人左右,中国人口红利将持续20年左右。由于人口红利的存在,劳动力数量和价格具有明显的优势,这种主要依靠劳动力投入的增长方式足以支撑我国工程建筑和对外劳务输出等传统服务贸易的高速增长。然而,一旦随着人口结构和劳动力成本的变化,刘易斯转折点的到来,传统贸易增长方式赖以作用的条件就发生了变化。因此,贸易增长方式向主要依靠生产率提高的转变迫在眉睫。
2.微观经济主体注重短期经济利益,过分倚重于低价劳动力成本竞争,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就目前而言,我国很多服务企业没有自己的品牌、技术专利、营销渠道,在国际服务竞争中只能依靠价格竞争。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人均专利拥有量是韩国的34%,美国的1%;而企业的R&D人才,按每万名劳动力中R&D人员比较,我国企业只是日本、德国的1/10。我国专业化人力资本总量严重不足,水平偏低,成为制约我国服务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在由国际分工而形成产业链和价值链的“笑脸曲线”(u型线)上,发达国家分别处于曲线的两个上端,拥有高附加值的R&D、核心技术以及价值高的营销、售后服务,我国则处于“笑脸”的下巴端――只拥有低附加值的组装加工。长期以来,R&D能力不足与低水平人力资本造成了我国在专利使用费和特许费这两项服务品在国际市场上年年逆差,呈现出巨大的竞争劣势,从上表看出,我国在专利使用费和特许费项目年年逆差,其TC指数从2000年的-0.88直线下降到2006年的-0.940,接近于临界值-1,表明我国在R&D和自主创新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3.低水平就业膨胀与高水平就业不织并存,客观反映我国服务业发展的低层次。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与服务业的不断发展,服务部门就业人数逐渐增加。但囿于自身低水平的人力资本,大量低端劳动力就业取向拥挤于传统服务部门,造成低端劳动力就业过度膨胀。透过我国服务业内部就业结构可知,2002年,就业比重最高的是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和其他行业,两者相加高达61.8%;而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的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仅占11.5%,而对劳动力素质要求较高、代表产业结构发展方向的金融保险、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的就业比重明显偏低,前者仅为1.87%,后者不足1%。由于缺乏专业化人力资本,服务产品中知识、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直接制约了我国服务贸易的出口能力。而反观一些发达国家,尽管其劳动力成本相对较高,但基于高劳动生产率,专门从事高附加值的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维持较强的服务竞争力。从EE值看,2004年美国几乎是中国的2倍,意味着美国的服务业就业人数每增加一人,所引起的服务出口收入增长幅度是中国的2倍。显然,我国服务就业的出口收入效应远远落后于美国。
4.由于缺乏人力资本支撑,国内需求结构的变迁对我国服务贸易积极影响尚未到转折点。2006年,我国人均GDP突破2000美元,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分别降至0.36和0.43。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居民脱离了追求简单物质满足的层次,而对健康、舒适、便捷等情感元素的服务更加关注,由此消费需求发生变化,这对于提高我国服务经济竞争力是一大契机。但现阶段,国内需求结构的变迁对我国服务贸易的积极影响尚未到转折点。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于缺乏人力资本支持,专业化分工水平和劳动生产率较低以及服务生产技术相对落后,使得国内服务:业难以向社会提供高质量、多样化的服务;另一是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内消费者面临更多的消费选择,面对更多物美价廉且注重消费差异化、个性化的国际服务产品,具有较高人力资本和收入水平的国内消费群体在国内产品和国外产品的消费结构不可避免会发生变化,最终造成我国服务出口与进口之间“此消彼长”的局面,导致服务贸易逆差恶化。
篇10
作为承接珠三角、长三角PCB产业梯度转移的前沿阵地,江西省在交通区位、人才、劳动力、投资环境的优势,为PCB企业提供了较好的产业环境。当地政府在政策上的倾斜、多个地区成为“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城市”、专业性产业园区的成立等系列动作,为江西省发展加工贸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 近十年间,转移到江西的PCB企业多达数十家,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是否已成功落地生根并获得发展空间?SPCA借江西景旺开业之际,于2月中旬前往江西吉安、万安、遂川、赣州等地走访,希望能实地考察江西PCB产业发展现状,为业界提供借鉴和参考。
产业转移进入稳健期
随着近年来产业转移的加速,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从农业为主的经济型态向新型工业化之路转变,产业转移担当了区域经济增长的引擎。目前我国正进入自东向西、从南到北的产业转移发展期。2005年以来,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产业转移呈现出以下趋势:一是产业转移规模大;二是转移的产业主要以加工制造业为主,尤其是劳动密集型加工工业转移的势头强劲;三是对资源能源依赖较强的上游产业转移趋势明显;四是来源地相对集中,大都来自长三角、珠三角、闽三角等地;五是与东部地区相邻且交通运输条件较好的中西部省区,在吸引产业转移方面占据明显优势。
2008年以来,珠三角等沿海地区的转移点燃了江西革命老区的“崛起梦”,从原本的“漫天撒网”到后来的“按图索骥”,作为线路板行业的我们也因其勤勉、积极、务实的作风,原本陌生的赣州、吉安、九江、遂川等地名如今已变得耳熟能详。
江西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大力加强基础建设,努力完善产业配套,不断完善投资环境,凸显出综合竞争优势,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处于最有利的地位。五年过去,今天的江西省已旧貌换新颜。仅PCB产业来说,就已遍地开花:吉安红板HDI稳定运行,成为转移优秀案例;赣州深联已正常运转,即将上马二期扩充产能;信丰福昌发稳健发展;遂川志博信一期产能释放,二期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万安中信华工业园模式成功为中小企业提供内地发展的机会;吉水景旺年初已正式启动,预计今年为集团贡献产能与营收;信丰迅捷兴产业园正式开建;更多的企业也已陆续投产,如九江华祥、遂川通明、抚州联益……作为中部崛起的代表,江西省已经在承接产业转移的道路上初获成效。
赣州:地理优势成就“前院后厂”
作为江西省最大的行政区,赣州市在这场产业转移大戏里几近狂热的“拉客”,源自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东接福建、南邻广东、西连湖南,是珠江三角洲和闽东南三角区共同的腹地,而且从地图来看,他就像是整个珠三角地区的后院,很多线路板企业之所以将赣州作为其重要选择,大概也有当年港资企业移师深圳的感觉吧,这种前院市场后院工厂的模式与当初的“前店后厂”模式何其相似!综合起来看,赣州市PCB项目已经到达十几家。并逐渐形成以铜箔-覆铜板-印制电路板为链条的产业链。
赣州逸豪实业有限公司位于章贡区PCB产业园内,公司主要生产电子铜箔,产能约500吨/月,园区占地面积300计划总投资3.5亿元,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产8.5万吨高档电解铜箔及400万平米覆铜板。据逸豪实业张健君副总介绍,集团今后将逐渐向产业链垂直整合拓展,从上游的电子铜箔到覆铜箔基板CCL再到PCB,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实现区域内的协同发展。
位于逸豪实业对面的PCB工厂就是赣州深联。据赣州深联营运总监许永强介绍,赣州深联占地100亩,工厂已于2013年5月投产,主要生产多层板、HDI、软板等,目前产能约25000平米/月,一期达产产能为4万平米每月;二期预计增加钻机到100多台,计划产能7~8万平米/月。为了配合客户的需求,赣州深联还增加了SMT电子贴装业务,可以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电子制造服务。许总表示,赣州深联2014年产值预计将突破5亿,为集团的营利贡献更上台阶。谈到产业发展,许总说,PCB产业呈现阶段性变化,最早90年代是缺硬件、缺人才,到现在内地产能迅速扩大,企业最缺的是市场。
对于企业的经营,深联的管理层同样有流动现象,其中普通工人的招聘比较顺利,很多本地工人春节返乡后都愿意留在赣州,同时赣州深联也积极引进外资的高管,力求为企业带来新的理念,许总表示:赣州深联中层管理及基层制造人才相当稳定,主管、组长、领班从开始到现在很少流失,较好地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而在环保投入上,深联延续了深圳的标准,投资3000万自建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水均可用来养鱼,展现绿色PCB制造的风采,消除了当地政府对PCB是污染行业的错误认识。据悉,深联整体营运状况较好,去年深圳工厂减员增效,从1400多人减少到1000人,但产能未见减少,2013整年深联产值增长20-30%。
同样位于章贡区产业园的还有近两年来纷纷进驻的线路板企业超跃科技、华严慧海等多家公司。其中超跃科技赣州项目正在基建,投资1.5亿元,占地100亩,建成投产后年产值可达3亿元。
吉安:红色圣地焕发新活力
吉安市在地理位置及交通上的情况基本就是赣州市的向北延续,由南向北的交通路线,无论是铁路、国道、水运、高速公路都在先经过赣州之后,顺势向北,穿过吉安。相比较赣州只多了1~2个小时。对于PCB产业来说,吉安市的招商力度也丝毫不让赣州。井冈山经济开发区是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同时又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共和国的发源地。在交通方面,京九铁路直接穿过开发区;距井冈山机场仅26公里;高铁也将从赣州连到深圳。开发区总规划面积46.5平方公里,现已完成开发面积7平方公里。区内供水、供电、供热、网络、通讯、排水、排污等配套设施完备。附近还有井冈山大学、中专和职校共54所。
目前,红板(江西)、满坤电子、景旺电子等PCB企业已经在此落户。红板(江西)有限公司主体工程正式动工于2007年,是香港上市公司森泰集团红板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公司在高新区购地600亩,分三期规划。目前项目为一期工程,投资约8亿港元,年产72万平方米高密度线路板;与红板相邻的满坤科技已于2010年建成投产,占地面积196亩,专业从事电子线路板研发和生产,目前年产线路板约360万平方英尺,产品广泛应用于家电、工业、通信、网络等诸多行业。位于吉安市吉水县的景旺电子则是于2012年9月开建,短短一年多时间,现已建成投产(详见本期企业报道《江西工厂开业 景旺再迈发展新台阶》)。
据江西红板行政总经理文伟峰介绍,工厂于2005年选址吉安,2009年建成投产,目前产能达72万平方米高密度线路板,总计2000人左右,HDI产能约占7成。在物流方面,每天有广东和吉安对开货车,货运也较为畅通。不过企业所需的主要原物料配套还是在珠三角。目前工厂接单情况良好,二期项目已在规划,将视市场情况再行拓展。人员方面,尽管是本地员工,但员工流失率也在10%左右。文总解释说,本地经济开发区已经渐成气候,相对来说公司多人员少,找工作容易,此外在家乡的生活成本低,生活压力小,不像在外面一天没工作就得心慌着急。红板江西工厂的员工,初期也是从东莞转过来,但经过近几年的适应,目前几乎都在本地招聘培养,每年都会招大学生进来,为企业发展夯实基础。谈到环保排放,文总表示,江西红板目前的排放标准仍是表二,但东莞红板已经按照表三完成环保改造,因为环保是一种趋势,企业有责任做得更好。
万安:园区经济模式助力企业转移
革命老区万安,位于吉安与赣州的中间,区位优势便于与“长珠闽三角”地区企业配套,同时辐射中国南部的销售市场,最有条件接受东部的辐射和南部的转移,是产业梯度转移的最佳承接基地。万安是江西省的供电大户,电力充足且稳定可靠。同时,水、电、劳动力成本低。
近年来,万安县强力推进发展实施工业“绿灯工程”,掀起了招商引资服务热潮。从2010年起,招商人员深入香港、广东、浙江等沿海地区,围绕电子电路板产业,不断加大产业招商力度,促使更多的电子电路板及相关企业转移。在其不懈努力下,先后有椿林焱电子、索雅纳电子、中信华电子工业城、金泰源电子电路板产业园等几十家电子企业入驻。
作为专业的线路板产业园区,万安县电子电路产业区采取招引一个支柱企业作为建设方,然后由这家企业再牵头招引上下游企业入园,集中建设污水处理厂的方案,所有入园生产企业统一排污、统一通过环评报告。通过这种独特的招商方式,园区引进了中信华电子工业城项目落户,项目总投资30亿元,占地面积约280亩,废水处理量为24000吨/天,分三期建设,现已完成第二期建设,目前已建成34栋标准化厂栋,每一栋都是4000平方米,适合中小企业转移。据中信华PCB产业园的仲总介绍,除了中信华电子自用外,现已引进了16家企业入驻,园区约有1400多员工,年产80万平米双面多层线路板,年产值约20亿元人民币。业内关心的配套如钻孔、压合、沉金、喷锡等均有代工企业驻厂,尚余6栋标准化厂房已建成可以入驻,园区第三期也将根据二期企业入驻情况而启,预计全部建成投产后,年生产能力将达到200万平方米。
据悉,中信华电子工业城一期投资2000万元建设环保设施和购买环保设备,目前稳定达标排放,甚至省监测站到这里检测下游的水质量时,检测到这里水的铜含量远远低于国家和地方的要求,超标完成了政府要求。深圳中信华电子和万安工业园签订为期50年的厂房租赁合约,园区启动之际,为了降低PCB入园的门槛,中信华集团承诺租金10元/平方米,10年不涨价,废水处理费用10元/吨,比较深圳30-40元/平方米、水处理费用18-23元/吨的成本,综合物流、劳动力等成本,对中小企业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在中信华电子带领效应下原物料企业华绿油墨等已经入驻,园区内产业链成功集聚。虽然企业规模都较小,但抱团发展,也不失为转移内地的一种发展方向。
此外,万安另一个工业园区,即由广东金泰源投资有限公司投资的万安电子电路板产业园也正在火热建设招商,与中信华电子工业城遥相呼应,项目占地2000亩,预计总投资100亿元,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值将超100亿元。园区目前已有多家线路板企业已入驻,正在进行基建工程。其中有江西合力泰科技投资兴建的FPC项目,项目位于工业园二期,占地面积71亩,投产后可年产60万平方米FPC,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3.5亿元以上;由珠海客商投资兴建的江西精毅电路,占地面积100亩,建成后年产多层高精密线路板120万平方米,预计年销售额可达5亿元;由深圳裕维电子总投资2亿元的线路板及相关制造项目,占地105亩,建成后年产60万平米线路板,PCB表面处理200万平方米,项目分二期建设,一期将于今年竣工投产;由广东山美电子投资1.5亿元兴建的高精密多层板项目,占地30亩,新建厂房1.5万平米,建成后产值将达1亿元,安排就业300多人;江西永兴隆电子总投资1.2亿元兴建的多层线路板项目,占地33亩,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多层线路板30万平米以上,预计年销售额可达1.2亿元;此外还有由香港客商投资兴建的多多电子(万安)多层线路板项目等都还在建设中。
遂川:政企合作共创政商双赢
吉安遂川也是PCB承接企业相对集中的地区,继2008年年底由广州光速电子有限公司在遂川投资设立的遂川光速电子有限公司正式开工后,江西遂川通明科技有限公司、江西志博信电子有限公司等PCB企业纷纷落户,其中每家企业均可实现年产12万平方米多层高密度线路板。
据遂川志博信电子谢凡荣副总介绍,工厂于2012年12月投产,目前产能20000平米每月,2月底将冲到35000平米以上。我们在现场看到,二期建设正热火朝天,一层已基本完成,谢总介绍说,二期将于今年6月封顶,正式投产后产能将增加4万平米。目前一期厂房面积为10000平米,钻孔车间约有30多台钻机,而为因应产能提升,钻机台数马上将增加到100台,包括机械、激光钻孔机等。江西志博信主要生产HDI,去年产值站上亿元梯队。
江西通明电路与志博信相邻,于2010年开建,2013年10月份投产,目前厂房面积为11000平米,员工150多人,主营中小批量多层板,年后产能将逐步提升,计划月产线路板35000平米。据通明电路姜鹏总经理介绍说,深圳与江西两地各有优势,目前通明深圳工厂将继续运营,待遂川工厂运转正常达产后将订单逐步转到江西。姜总表示,当地政府主管单位非常热情,对入驻企业扶持肯下气力,从工商、土地、厂房建设、甚至到厂区的绿化都非常关心。 不过,相比深圳,内地融资环境还有待完善,姜总说,有一次财务有个100万承兑汇票,在县城办不了,要到吉安市才能转帐;而对转移企业来说,姜总表示,遂川工厂初期建厂时均是自有资金,导致公司流动资金减少,不利快速进入状态进行产能提升,建议转移的企业应用好金融杠杆,厂房等固定资产建设要降低自有资金,以免影响生产。
转移中转型 企业发力新征程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此次江西之行较为短暂,还有很多地方尚未来得及走访,如九江、南昌、抚州、信丰等地,目前江西已经也已形成PCB产业新的势力范围,俨然变成珠三角的产业后花园。在走访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江西各地区仍然还有拓展空间,各个工业园区也还在努力招商引资,对于在沿海地区施展不开的PCB企业,江西不妨作为可选择的地区之一。
综合各地现状来看,在今后一个时期里,产业转移趋势继续加强并呈现新特点:产业转移的层次会逐步提高;产业的整体性转移;主导角色从政府的主导作用向企业主导作用转变;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面临更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