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的投资收益范文
时间:2023-10-24 17:39: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稳定的投资收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低利率对保险投资的影响
(一)利率保险产品受影响最大
目前,我国的保险行业尚处于初期的发展阶段,受传统的投资理念的影响,消费者偏向于购买利率有保证的保险产品,所以保证利率产品在保险产品中占据较大的比重。保险公司长期销售保证利率产品会使其负债增加,由于负债产品的期限较长,所以利率的微小变化会导致保险公司负债大幅增加。通常情况下,保险公司会选择对公司债券或者政府债券进行投资,而这些投资受利率的影响较大,一旦利率下降,保险公司的收益将会下降,而一旦利率上升,保险公司的固定资产将会贬值。总体来看,保险公司的产品结构使其受利率波动影响较大,当保险公司资产和负债两方面都遭受到利率影响时,保险公司的资产价值、投资收益和股东权益会受到更大程度的影响。
(二)新保单资产负债匹配难
低利率背景下,保险公司投资收益和偿付能力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响。20世纪末,保险公司大量出售利率较高的长期保险产品,当时我国的债券市场尚处于发展初期,多数为短期债券,保险公司的资产不能与这些高利率长期保险产品进行匹配,使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大大减少。此后,尽管保险公司降低了利率,并进行了产品创新,但是保险公司的产品利率是随着市场利率的上升而不断提高的,如果保险公司为了规避风险而只对短期产品进行投资,那么保险公司将不能弥补长期以来的负债成本。
(三)降低保险企业偿付及盈利能力
随着国家对保险行业监管力度的加大,保险公司的投资渠道受到一定的限制,加之市场利率下行的压力,保险公司盈利能力的提高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当前,我国保险公司的大部分投资只能用于政府债券,只有一小部分可以用于企业债券和基金。由于保险公司推出的投资产品没有国家政府作保证,所以消费者对保险产品的收益率具有较高的要求,而保险公司仅将资本投资于利率较低的政府债券,投资收益则不能满足保险公司的偿付需要。基金类投?Y又提高了保险公司的成本支出,基金投资的高额管理费用会导致保险公司的大量亏损。在低利率背景下,股票市场持续低迷,不利于保险公司进行股票投资。总体来看,保险公司的偿付及盈利能力受到了巨大的挑战。
二、低利率背景下保险投资策略
当前,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和盈利能力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保险公司应当从资产和负债两个方面进行投资策略转变,应对利率降低对保险行业的冲击。在负债方面,保险公司可以通过调整保险产品结构来应对低利率的冲击,在资产方面,保险公司可以通过优化资产配置来应对利率降低带来的挑战。
(一)负债端调整策略
低利率背景下,保险公司应当进行负债端的策略调整。首先,保险公司应当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全面提升盈利能力。保险公司应当转变传统的经营理念,转变以依赖利差为主的盈利模式。保险公司可以通过精简员工、制定激励政策、控制费用支出、调整组织结构来提升经营效率,进一步提升保险公司的盈利水平。其次,保险公司应当进一步调整保险业务结构,推动负债成本的降低。保险公司可以对保障期长的产品进行开发,也可以加大对保障性产品的开发力度,满足我国老龄化时代养老和医疗等方面的市场需求。再次,保险公司可以结合自身优势加大对创新性保险产品的开发力度,通过追踪市场利率、及时调整产品利率、缩短结息时滞等途径来降低保险公司的负债成本。
(二)资产端优化策略
第一,保险公司应将投资风险控制在最低范围。低利率背景下,债券、股票、境外投资的风险不断加大,因此保险公司应当制定科学的投资目标,将控制风险放在首要位置来抓,根据保险公司的风险承受能力制定详细的风险控制方法,坚决杜绝对不切实际的投资项目进行投资。
第二,保险公司在控制风险的同时,应主动进行风险管理,以提高投资收益。在利率走低的背景下,保险公司可以对各种信用进行分析,主动寻找低估债券,从而得到超额投资收益。保险公司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承担能力、资金流动状况来寻找具有高额投资收益的项目,通过承担一定的信用风险来获取一定的风险溢价。
第三,保险公司应对收益长期且稳定的投资进行扶持。保险公司可以通过长期项目投资来拉长投资期限,防范利率变化引发投资收益风险。保险公司在进行长期项目投资时,可以选择对流动性较好的国家债券和金融债券进行投资,这些免税债券可以提高保险公司的收益率。
第四,保险公司可以对上市公司进行投资来获取稳定的收益。为了将投资风险控制在最低水平,保险公司应当对管理水平较高、具有稳定收益率的上市公司进行投资,对投资公司的市场发展潜力进行科学预判,并且使用经济模型和论证方法进行合理论证,保证投资收益的长期稳定。
第五,加大对实体经济和生产服务业的投资力度。一般而言,保险公司进行实业投资的能力较弱,也不具备投资实业之后的监管能力,但是保险公司可以与产业资本进行合作,充分利用生产服务业良好的管理能力,获取投资机会。保险公司应当与具有资源和技术优势、市场竞争能力较强的企业进行合作,通过股权、基金、证券等多种形式拓宽投资渠道。
第六,保险公司可以对处在困境中的企业进行投资以获得收益。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一些企业可能会受到外部经济环境的冲击而陷入困境,因此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债务重组等方式对企业进行盘活,从而获得超额收益。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保险公司应通过调查研究选择管理和资产状况较好的困境企业进行投资,实现对资产的处置和对资源的整合。第七,保险公司可以对境外市场进行投资。当前人民币的币值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对境外市场进行投资可以将汇率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因此保险公司可以对境外市场进行投资,达到分散风险的效果。
三、结语
篇2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 国际收支 影响
一、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变化趋势
外商直接投资即FDI(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是一国的投资者跨国境投入资本或其他生产要素,以获取或控制相应的企业经营管理权为核心,以获得利润或稀缺生产要素为目的的投资活动。
中国加入世贸以后,外商投资变得更有组织、规模性。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加大进入我国市场的力度,且外商独资比重加大,这些著名企业将通过独立子公司的形式牢牢控制住中国市场的优势地位,逐步挤压民族企业。近年,国际直接投资总额不断增加,且持续保持其增长趋势,具体数据如表一所显示。
数据来源:综合外汇管理局和外贸部的数据
以上表格的数据显示,到2011年为止,我国的FDI已经高达116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当前,我国国际收支出现连续的“双顺差”,这与逐年增长的FDI规模是否有联系?FDI如何影响我国的国际收支,这是本文接下来讨论的重点。
二、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常账户的影响
经常账户作为国际收支账户的第一大账户, 主要反映一国与他国之间实际资源的转移, 是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最基本、最重要的项目。只有经常项目盈余才能使一国的国际收支平衡具有稳定的基础,经常项目顺差是国际收支平衡的最终保障。 经常项目主要包括四个主要项目: 货物、 服务、收益和经常转移。根据重要性程度的不同, 我们主要分析货物和投资收益两个项目。
(一)外商直接投资 ( FDI) 对货物的影响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的贸易进出口水平的贡献并不是非常显著的。从货物贸易收支总体来看 , 2006-2011年外商直接投资企业进出口累计顺差为7798.27美元。最近两年以后,进出口顺差稳定增长,但幅度较小。通过06-11年统计数据, 我们可以看出外资企业的进出口虽有一定幅度的增长,但其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比例却逐年下降。外资企业进口额从 2006 年占全国进口总额的 59.70%下降到 2011年 49.6%;外资企业出口总额,从 2006年占出口总额58.18%下降到2010年的52.48%。但我们也可以发现,虽然进出口比重均下降,但出口比重下降的速度较慢,这对我国今年连续顺差也有一定的贡献。图二和图三分别记录了2006-2011年间我国的外商投资企业进口额和出口额及其占全国进口额、出口额的百分比。因此, 外资的出口效应并不是特别显著, 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对货物贸易收支的总体平衡和长期顺差做出了一定贡献,但贡献率并无2005年之前表现的那么显著。
表二及表三数据来源:中国投资指南网
(二) 外商直接投资 ( FDI) 对收益项目的影响分析。
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收益项目主要有职工报酬和投资报酬, 这里我们只分析最重要的投资报酬部分, 即外资在我国投资过程中的收益率和利润汇回状况。在2006年以前(2005年除外),投资收益一直为逆差,存在较大的借方余额。而 2006-2010年投资收益的累计贷方余额( 顺差) 是 257亿美元,其中2005年收益项目的借方余额为74亿美元,2006年为35亿美元,2008年增加至113亿美元, 而2010年贷方余额年高达182亿美元,投资收益顺差明显增长了。图四显示的是2006年至2010年投资收益的变化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 投资收益在出现多年逆差后, 2007 年以后实现连续顺差, 原因在于外商投资收益的再投资, 更主要的因素在于近几年来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压力与预期, 使得投资收益汇出推迟, 使得一部分转化为 “热钱” 滞留在国内。而2011年下半年开始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压力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缓解, 这部分投资收益终究是要兑现的, 并有可能使利润汇出更加集中。事实证明,已统计出来的2011年前三季度的投资收益为逆差。如果外国投资者每年将投资收益汇回去, 我国为保持经常账户平衡, 每年就必须保持高额的贸易顺差,一旦贸易顺差规模减少, 就会产生难以弥补外资企业的投资收益的大规模汇出, 与此同时, 利润汇出会对投资收益项目产生明显的反作用, 因此, 假使外资企业所获得的利润在短时期内集中汇出就有可能导致投资收益项目借方余额的急剧增加, 就可能会导致国际收支产生危机。另外, 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的投资收益远远高于我国在国外的投资收益, 这将对我国贸易项目的顺差形成一定的抵消作用。
三、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资本和金融账户的影响
资本和金融账户, 作为国际收支账户的第二大账户, 它包括资本账户和金融账户两大部分, 而我国资本账户总体差额所占比重较小, 金融账户中的证券投资与其他投资差额项目在2006年以前一直为负,06年以后即使为正,但金额起伏变化较大,且从08年开始均为下降的趋势。 只有直接投资项目一直为正, 保持盈余和稳定的增长, 并且直接投资项目的我国在外直接投资和外国在华直接投资非常不对称。 2005-2011年间, 外商直接投资大致保持上升的趋势, 从平均数来看, 外商在华投资为1634.3亿美元, 我国对外投资平均数为445亿美元。图四显示的是2005-2011年期间我国在外直接投资和外国在华直接投资额。
近几年来, FDI 流入的规模和速度出现了大幅度上升, 2000―2005 年累计直接投资顺差7483亿美元,由此可见, 我国目前基本上属于一个资本要素的净流入国, 这对资本及金融账户顺差及国际收支平衡具有重大影响。但是我们也应当注意到,2006年至2011年期间外国直接投资与对外直接投资的总的比例为1:0.27,这表现为两者存在比较严重的失衡状态。从对外投资讲,发达国家一般保持两者的均衡发展。但如果外商直接投资的大幅度外流必然会对目前我国国际收支的 “双顺差” 产生威胁与压力, 可能会恶化我国的国际收支状况。
四、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国际收支的影响
外商直接投资对一国国际收支的影响主要由几个因素决定, 其中有助于改善一国国际收支的因素主要有三个,即: X + I + S,其中,X 表示外资企业的出口额,I 表示外商直接投资额,S 表示外资企业因为替代一国的部分进口而使一国取得的外汇 .而恶化一国国际收支的因素主要有四个,即: M + P + F + K ,其中,M 为外资企业的进口额,P外资企业的收益额 ( 即外资企业汇回跨国公司母公司的利润、利息),F 表示外资企业付给跨国公司母公司的技术转让费、 许可证使用费、 设备租赁费等,K 表示外资企业抽回跨国公司母国的资本额。
如果以 A 来表示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国际收支的影响, 则以公式表示为: A=(I+X+S)-(M+P+F+K)。 根据上述公式, 如果 A 为正值, 则表示外商直接投资有助于改善东道国的国际收支状况,;相反,如果 A 为负值, 则表示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有负作用。我们可以拿A与I之间的数据作对比, 具体见表五。
从上图可以看出:2006年FDI与我国国际收支状况表现为同一方向运动,即有:随着FDI规模的逐渐扩大, 国际收支顺差也基本上呈现总体上升的趋势, 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国FDI对我国国际收支顺差的贡献率也逐年增长。因此, 我们可以简单得出, 如果不考虑以上所分析到的影响国际收支的不利因素, 从总体上来讲, FDI对我国国际收支状况的改善起着一定程度上的重要作用。
在全球经济日益一体化的背景下,企业要想维持生存、继续发展,就必需整合全球各种有利的资源和市场,开展国际分工与合作。在合理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使其发挥最大的正效益的同时,中国应加大自身投资企业、跨国企业的发展规模。随着中国经济和科技水平的发展,特别是人力成本的不断提高,中国的工业生产从低级向高级发展是一条必经之路。中国现在就应该未雨绸缪,加强引导对外直接投资。鼓励企业延长、优化产业链,在发达国家投资建立研发、营销部门,在发展中国家投资采购原材料、转移生产线,降低成本、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培育我国的大型跨国公司。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利润操纵 财务特征 挂账
现实生活中,企业管理层为了达到非法获取利益的目的,往往通过各种方法来操纵利润,使企业的会计报表不能真实、公允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尽管每个企业采用的利润操纵手段可能千差万别,但这些操纵手段均能够在财务指标上反映出来,只要发现财务指标异常的规律,就可以快速地判断企业是否有操纵利润的嫌疑,从而提高财务分析的效果。
一、企业操纵利润的表现
(一)通过挂账处理操纵利润
1.“应收账款”挂账
应收账款是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向购货方或接受劳务的单位收取的款项,是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因此,应收账款能否收回对企业的影响很大。企业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收回的可能性极小,按规定应当计提坏账准备,计入当期损益,若未按规定计提坏账,则会虚增当期利润。
2.“待处理财产损失”挂账
待处理财产损失是由于当期某种原因造成的,应当在当期进行处理,如未在当期处理,则会虚增当期利润。
3.“在建工程”挂账
企业自行建造固定资产时,大都会对外融资,对外融资需支付利息,按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在建工程未办理竣工决算前,企业为建造固定资产而发生的利息支出应计入在建工程,予以资本化;在建工程竣工决算后,借款利息支出应计入当期损益。因此,很多企业在工程完工后都不办理工程竣工决算手续,这样,既可以使借款利息计入在建工程资本化,使当期财务费用减少,又可以使当期少计提折旧,从两方面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
4.“待摊费用”不予摊销
待摊费用和递延资产实质上是已经发生的一项费用,应在规定期限内摊入有关科目,计入当期损益。但有的企业为了虚增利润故意少摊、甚至不摊。
(二)通过折旧方法的变更操纵利润
企业正确地计提折旧,对计算成本会产生重大影响。影响固定资产折旧计提的因素,主要是固定资产的原值、预计净残值以及折旧年限,前两项较容易确定,后者较难把握。折旧计提方法的不同,直接影响企业的利润。变更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只会影响会计利润而不会影响应税利润,因为会计准则和税收法规确认收入和费用的特点和标准不同,企业降低折旧率只会增加会计利润却不会增加应税利润,对企业现金流量也不会产生影响。
(三)通过非经常性收入操纵利润
1.“其他业务利润”比重过大
其他业务利润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主营业务之外的一些零星收支业务,但它对企业总体利润的贡献确有“一锤定千金”的作用。有案例表明,某企业2012年主营业务亏损4292万元,该企业由于转让土地使用权,获净利达5198万元,因此,该企业净资产收益率达到10.3%。
2.“投资收益”掩盖亏损
投资是企业通过分配来增加财富,或为谋求其他利益,而把资产让渡给其他单位所获得的另一项资产。在证券市场上进行投资所获得的收益实际上是对购入证券的投资者投入的现金再次分配的结果,主要表现为价差收入,使资本增值。企业往往利用投资收益使之成为掩盖企业亏损的重要手段。
3.“关联交易”转移利润
关联交易是指存在关联关系的经济实体之间的购销业务。倘若关联交易以市价作为交易的定价原则,则不会对交易的双方产生异常影响。但事实上,有些企业的关联交易采取了议价原则,定价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需要,使得利润在关联企业之间转移。
4.“调整以前年度损益”影响利润
在利润表中,“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这个项目反映的是企业调整以前年度损益事项而对本年利润的影响额。一些企业也会运用此项目使之“置于死地而后生”。
5.“补贴收入”扭转亏损
地方政府为了不让本地的上市公司失去宝贵的上市资格,也往往运用“看得见的手”,对上市公司进行补贴和帮助,一些企业也因获巨额补贴而实现扭亏增盈。
(四)通过变更投资收益核算方法操纵利润
一些企业违反规定,肆意变更投资收益核算方法,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在被投资企业盈利的情况下,将投资收益的核算方法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一方面虚增当期利润,另一方面却又无需为这些增加的利润缴纳所得税。
二、企业操纵利润的财务特征分析
(一)结合收入和利润关系分析
从损益表中的一些数据,检验企业的获利能力和经营成果。主营业务利润率是企业一定时期主营业务利润与主营业务的比率。该指标表明企业主营业务的增长情况,反映企业主营业务获利能力,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主营业务市场竞争力强,获利水平高。主营业务利润与总利润的比率,接近1的,说明主营业务的“主体性”;小于1的,说明主营业务没有效益;大于1的,说明发生了其他业务,投资收益的亏损或营业外收支不抵。
(二)运用财务指标分析
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中的速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减去变现能力较差且不稳定的存货、待摊费用、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后的余额。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越高,表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但流动比率过高,表明流动资产占用过多,速动比率过高,表明企业应收账款占用过多。因此,一般来说,流动比率为2,速动比率为1较为理想。应收账款周转率可以反映企业资金的周转情况,该指标以及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比重与企业利润超重的行为存在联系,因此,应收账款是可以判断企业利润质量的一个指标,分析时需要格外关注。
(三)运用不良资产剔除法和异常利润剔除法分析
1.不良资产剔除法
所谓不良资产,是指待摊费用、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开办费、递延资产等虚拟资产和超龄应收账款、存货跌价和积压损失、投资损失、固定资产损失等可能产生潜亏的资产项目。如果不良资产总额接近或超过净资产,或者不良资产的增加幅度超过净利润的增加幅度,说明企业当期利润不实。
2.异常利润剔除法
所谓异常利润剔除是指将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从企业的利润总额中扣除。这里尤其应注意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等一次性的偶然收入,如果用这些指标评价企业,将会给投资者带来巨大的风险。营业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例会明显高于可能操纵利润的企业,因此相比净资产利润率或者总资产报酬率,营业利润受到利润操纵的干扰较小,利用营业利润计算的有关指标相对稳定,对表达企业的实际盈利能力会更加有用。在操纵净收益的手段中,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通过投资收益增加利润。分析时应对利润表中的投资收益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投资收益占利润总额比重较大的企业,应该仔细分析投资收益的来源,辨别这种投资收益的长久性。如果是一次性的投资收益,出售投资所得的收益数量较大,这种投资的长期性就很难保证。
(四)结合现金流量表分析
1.“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分析
分析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是否与前期相比有所增加,原因是不是企业通过调整产业结构,生产了适销对路产品或通过有效的营销策略扩大了市场份额,从而以增加了主营业务的方式增加了现金流量。如果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负数或者有所下降,应分析是经营活动遇到了什么问题,是不是其应收账款或者预付账款过多,还是经营亏损导致下降。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增加额是由于应付账款的增加而增加,那也是毫无意义的。
2.“净利润现金保障倍数”分析
净利润现金保障倍数越大,说明公司有良好的销售回款能力,进一步分析其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和损益表中的主营业务收入相比,可以看出一个企业的销售信用政策和销售收入的收现比例,分析时应看其是否用了过紧或过松的信用政策,以更清楚的看到企业的利润究竟有多少是用现金收入来支撑的。其次要分析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为负数时也就是说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入小于流出,可能表示企业正在扩大投资规模,这将会对企业未来的生产能力、获利能力及现金流入能力产生很大的影响。反之,当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入大于流出,表明公司有可能缩减了投资或者是前期的投资到了回报高峰期,可以结合损益表分析其潜在的投资价值。
3.“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分析
当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入大于流出,说明企业有稳定的资金来源,经营活动有所保障。如果企业的周转资金很大部分是靠举债来维持经营活动,所谓稳定的资金来源也可能更不稳定;当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出大于流入,则表明企业有可能会缺乏经营资金导致业务发展受阻,甚至停顿。
篇4
关键词:开放式基金;投资;收益;风险
证券投资基金简称基金,基金发源于英国,兴盛于美国,现已成为金融市场不可缺少的一种证券投资工具。基金按照运作方式不同,分为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中国基金业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却较为猛烈。1998年3月,两只封闭式基金:基金开元和基金金泰拉开了中国证券投资基金试点的序幕,2010年9月随着中国第一只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的诞生,封闭式基金逐渐被开放式基金代替。世界基金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从封闭式基金走向开放式基金的历史,开放式基金越来越成为基金中的主流。
目前,开放式基金已成为国际基金市场的主流品种,美国、英国、香港和台湾的基金市场均有90%以上是开放式基金。截至2010年12月初,中国开放式基金已达到586只。开放式基金可谓琳琅满目,基金投资者如何投资开放式基金,如何利用开放式基金这一投资工具获得收益?已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一、正确认识开放式基金
基金是一种证券投资工具,反映的是一种信托关系,他有别于股票、债券,是一种间接的证券投资方式。投资者是通过购买基金单位而间接投资于证券市场。开放式基金是指基金发行总额不固定,基金单位总数随时增减,投资者可以按照基金的报价在国家规定的营业场所申购或者赎回基金单位的一种基金。其具有以下特点:
1.专业管理,提高收益。基金靠发行基金单位,将众多投资者的资金集中起来进行共同投资,资金规模优势明显。避免了单个投资者因资金有限、交易量小而产生交易成本较高的问题。基金公司也就是基金管理人,配备了大量的投资专家,由投资专家来运作、管理,并专门投资于证券市场。他们不仅掌握了广博的投资分析和投资组合理论知识,而且在投资领域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正确把握市场脉搏,提高投资收益率。
2.组合投资,分散投资风险。法律规定,基金必须通过投资组合,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以保证投资人相对稳定的收益。证券投资基金通过汇集众多中小投资者的小额资金,形成雄厚的资金实力。可以同时把投资者的资金分散投资于各种股票,使某些股票跌价造成的损失可以用其他股票涨价的盈利来弥补,分散了投资风险。
3.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基金投资者是基金的所有者,基金投资收益扣除相关费用后的盈余,按照各个投资者所持份额比例进行分配。收益大家一起分享,损失大家共同承担。开放式基金与封闭式基金相比,开放式基金具有发行数量没有限制、买卖价格以资产净值为准、在柜台上买卖和风险相对较小等特点,特别适合于中小投资者进行投资。在中国,每份基金单位面值为人民币1元。基金最低投资额一般较低,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财力,多买或少买基金单位,从而解决了中小投资者“钱不多、入市难”的问题。对开放式基金而言,投资者既可以向基金管理人直接申购或赎回基金,也可以通过证券公司等销售机构申购或赎回,或委托投资顾问机构代为买卖。 正是因为这些方便因素,开放式基金受到了广大投资者的青睐。
二、开放式基金投资失误的原因
为什么投资者抱着共同的梦想,结果有人赚钱,有人赔本。即使投资同样的基金,照样“有人欢喜有人忧”。仔细分析,发现有以下原因:
1.选择基金公司失误。基金公司对基金的管理,依靠公司投研团队的操作,主要由基金经理和帮基金经理收集信息、搞研究、打下手的人组成,基金投研团队的信息搜集是否正确,信息综合分析是否科学,基金经理的投资操作是否合理等,直接影响投资者的投资收益。管理不规范,存在老鼠仓的基金公司,势必损害基金投资者的利益。不了解基金管理公司的综合管理水平,盲目选择该公司基金,自然就不会有理想的投资收益。 选择基金失误。有一部分人,只看基金单位净值,不看收益率;或只看单位净值变化,不看分红状况,以为单位净值高的基金就是好基金。另有一些人,为了追求份额多,一味选择低净值基金。还有一部分人盲目追捧新基金,岂不知新基金无历史业绩可供参考,基金的管理者是否有投资经验,能否给你一个惊喜,这些还都是未知数。基金规模大小也是基金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有些人一味地选择规模大的基金,认为大规模的基金保险可靠。殊不知,基金规模太大,在一定程度上,经营的灵活性会受到限制。小规模的基金,有时虽然可能面临清盘的危险,但它又有船小好掉头的优势。 进出场时机选错。追高杀跌是股民的一贯错误做法,在基金投资方面,当然也不例外。有些投资者盲目进出,必然要
因盲目而付出代价[1]。股票、债券型开放式基金,申购和赎回遵循“未知价”交易原则,因此,投资者在申购或赎回时,并不能及时获得成交价格。选错进出场时间,买进价格高于理想的价格,卖出价格低于希望的价格,这些事也就屡见不鲜了。按照基金的“金额申购,份额赎回”原则,高价格买进的基金,所得的份额自然就减少了,同等分红条件下,投资收益就会降低。 投资期限选错。没有正确把握买入和卖出时机,投资期限选错,自然会增加投资成本,降低投资收益。基金是一种中长期投资工具,要求投资者具有一定的定力,也就是说不要这周买,下周卖。受中国2007年单边牛市的影响,一些基金投资者产生了急于获利的情绪,把基金当股票来操作。
三、投资基金的对策
1.科学选择基金。第一,要选择好的基金公司。事实表明,中国股市在特定阶段的投资理念都会出现轮动,在恰当时机实现理念创新,可能收到很好的效果。而这取决于基金公司对市场的判断。选择正规的、有经验的基金团队,更要选择好的基金经理。基金经理是替投资者代雇代管理负责操盘的投资高手,他的操作,对基金的收益率影响巨大。第二,要选择好基金。首先,要了解基金的收益来源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基金净值增长:开放式基金所投资的股票或债券升值或获取红利、股息、利息等导致基金单位净值的增长,而基金单位净值上涨以后,投资者卖出基金单位数时所得到的净值差价,也就是投资的毛利。毛利扣掉买基金时的申购费和赎回费用就是真正的投资收益。 另一部分是基金分红收益:投资者获得的分红也是获利的组成部分。由于基金在经营过程中的风格不同。有些基金追求短期收益,有些追求长期收益。有些基金喜欢给投资者早分红,少积累;有些喜欢少分红,多积累。因此,投资者只看基金单位净值很难判断基金的优劣。要将基金单位净值、累计净值和分红状况结合起来,综合判断,才可能在众多良莠不齐的基金中遴选出好的基金。其次,基金的排名情况,可以作为我们选择投资基金的参考 。有专家认为,如果一只基金能连续三年以上,将业绩保持在同类基金排名的1/3以内,基本上就属于信得过的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投资者还需要分析基金的经营风格和持股状况,分析该基金历史净值增长水平及稳定性。历史净值增长情况和稳定性是基金以往的业绩表现,虽然不能完全说明未来的情况,但是基金投资思路的延续性和连贯性,必然影响基金的未来收益水平。 科学选择进出场时机。与股票、债券相比,基金投资的费用较高。认购或申购时,要付认购费(申购)费,赎回还要付赎回费,而且费率较高。所以反复的买进卖出,无形中就加大了基金投资成本。投资者要经常了解经济信息,了解宏观市场,不要频繁的买进卖出。但也不是说,持有时间越长,收益就越大。2008年那场金融危机,果断清仓的基民们就收入不菲。真是“该出手时就出手”。进出场时机选择正确,会提高基金的投资收益。以股票型开放式基金为例:进场时,希望价格低一些,这样,同样的资金,就可以多买些份额。实际操作就需要结合股票市场来分析,如果股指在低谷,后市又有反弹趋势,而当天股市又在下跌,就可以大胆的买进。当股市涨到高点了,后市又有大幅调整趋势时,明智的选择就是“落袋为安”了。 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基金类别很多,不同的投资理念,不同的经营风格,会让投资者眼花缭乱。投资者要根据自己的资金实力和风险耐受能力,科学选择基金,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如果你喜欢冒风险,希望获得高收益的投资,就可以选择股票基金或成长型基金;若是保守一些,追求稳定的收入,就应选择债券基金或收入型基金。 选择基金资产组合,分散风险。混合搭配不同类型、不同基金公司、不同风格的基金,构建低风险定投组合,可以有效分散投资风险。投资者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力确定一个明确的投资目标,选择业绩较稳定的基金构成核心组合 。一般来说,大盘平衡型基金较适合长期投资的核心组合,在核心组合以外,不妨买进一些行业基金、新兴基金,以实现投资多元化并增加整个基金组合的收益。注意基金组合不宜太分散,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持有三至五只优质而投资风格不接近的基金为佳。
选择好的基金,选择适合自己的开放式基金,可以为投资者带来理想的收益,同时也会伴随一定的风险。投资者只有正确把握市场脉搏,学会理性的分析,科学地选择,才可能在变幻莫测的基金市场获得理想的收益。
参考文献:
[1]孙可娜.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30.
王亚卓.基金投资五星策略[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0:13.
篇5
从2001年到2007年,中国寿险业的保费收入实现了年均31%的复合增长,财险业也实现了22%的复合增长,那么,今年上半年的状况又如何呢?上半年冰冻、地震、经济放缓等因素对保险业产生了什么影响呢?
从近日中国人寿、中国太保、中国平安公布的半年业绩来看,保险业今年上半年主要呈现以下3点特征:
一是寿险业务迅猛增长,保费收入大超预期水平。整个行业的保费收入增长迅速,共实现保费收入5617.90亿元,同比增长51%,其中寿险保费收入贡献最大,达到3859.8亿元,同比增幅约为64%。
二是投资收益锐减。受资本市场波动和深度下调的影响,3家公司权益类投资比例越高,投资亏损就越大。中国太保实现总投资收益146.73亿元,同比增长5.3%,投资收益率为5.2%。中国人寿投资收益341.95亿元,同比减少0.66%,投资收益率2.33%。中国平安总投资收益92.75亿元,同比减少64%,收益率由8.5%降至3.6%。今年上半年,3家公司权益类投资比例降幅都超过9个百分点,资产最庞大的中国人寿降幅最高,为9.7个百分点。
三是偿付能力充足率下滑。中国人寿实际偿付能力为1124亿元,充足率305%,比上年末下滑200个百分点;平安寿险和平安产险偿付能力充足率双双逼近“安全线”。其中,平安寿险偿付能力充足率由2007年底的287.9%下降至121.3%,平安产险由181.6%降至111.8%;中国太保旗下的产险和寿险的偿付能力都在150%以上。随着股价的下跌和资本市场的不稳定,上市保险公司可能会再次面临新的偿付压力。
人寿保费猛增业绩下滑
上半年,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原保险合同保费收入为1820.63亿元,较2007年同期增长50.06%;首年期交保费收入增长较快,达228.35亿元,较2007年同期增长25.77%;市场份额约为42.8%,较2007年末上升了3.1个百分点;个人寿险业务1~6月共实现保费收入1607.7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0.44%,仍保持支柱地位。
保费猛增的态势却没有给中国人寿减轻多少痛苦,2008年上半年业绩大幅下滑,归属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仅为人民币107.72亿元,较2007年同期减少36.16%。
造成中国人寿业绩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高达77.66亿元的亏损,而上年同期这一数据为盈利64.59亿元。其实77.66亿元公允价值变动仅是公司证券投资缩水的冰山一角,潜伏在“资本公积一公允价值变动”中的证券投资账面缩水更为惊人。
尽管,中国人寿投资型险种收入的快速增长,对保费结构形成了不利的冲击。银保渠道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还可能受到银行系保险公司的冲击,未来保费增长将面临严峻挑战。
通常,保险公司会向投保人提供一个更高的,或者至少是能与定期存款利率相匹敌的投资收益,对于万能险结算利率也是如此。而中国人寿的分红险产品则相对要稳定一些,因此,它的个保收入并没有因为受到资本市场的影响而出现下滑,反而较去年同期还有所增长。中国人寿负责人表示,2008年下半年,中国人寿将继续坚持以销售传统型、分红型产品为主,适度发展投连、万能产品。他建议投保人在目前这种经济环境下,尽量选择一些投资收益稳定的保险产品。
太保小幅增长
被视为保险巨头中最“保守”的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今年的中考成绩单却给市场带来了不小的惊喜。在人保、平安两巨头均报出上半年净利润下滑的市场环境下,太保今年上半年的净利润仍同比增长44%,远远超出了此前各投行的预期。
中国太保上半年寿险业务增长显著、超出预期,尤其是以分红险为主打的寿险业务全面飘红,为半年业绩的增长立下“汗马功劳”。
2008年上半年,中国太保寿险业务保费收入388.5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8.4%;寿险业务营业利润为44.2亿元,同比增长78.5%,占报告期内公司营业利润的84.13%。其中,分红险保费收入的快速增长是保证中国太保寿险保费收入继续较快增长的主要因素,占比从25.6%上升至41.0%,保费收入则达到159.1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1.0%,较2007年下半年增长281.0%。
尽管上半年股票市场持续走低,但中国太保投资收益不降反增,总投资收益从去年同期的139.38亿元增长至146.73亿元,同比增长5.21%。在这其中,固定收益产品利息的快速增长和基金分红,是中国太保上半年投资收益优于同行的关键所在。
今年上半年,中国太保在寿险业务开展方面,适当收缩万能险规模,且未涉足投连险业务;产险方面,提高非车险业务规模。此外,多层次的再保险安排也进一步强化了业务的稳健性。在保险资金运用方面,中国太保积极提高固定收益类资产占比,降低权益性资产比重。
而对于风险较高的海外投资,中国太保相当谨慎,未进行大规模投资,做到了资金的安全性和收益性平衡。
平安投资收益缩水
2008年上半年,中国平安境内及海外投资均受到国内外资本市场的负面影响,导致上半年总投资收益同比大幅下滑64%,从而对上半年净利润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净利润实现71.02亿元,同比下滑11.9%。
中国平安的寿险业务稳定增长。今年上半年,平安寿险业务的净利润由去年同期的48.13亿元增长至今年上半年的61.81亿元。盈利能力较强的个人寿险为平安寿险业务的增长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个人寿险业务首年保费、保单费收入及保费存款继续保持增长。
同时,平安集团金融业务交叉销售的深度和广度明显加强。今年上半年,平安旗下产险业务保费收入的14%、银行业务新增对公存款的9.1%及新增信用卡的55.8%、年金受托业务新增规模的12.5%及投资管理业务新增规模的12.7%来自交叉销售。这也是中国平安有别于其它同业的最大优势。
篇6
今年上半年债券市场的持续低迷,在债券投资方面颇有特色的南京银行深受其累,投资收益大幅下降。
中报数据显示,上半年南京银行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5.89亿元,同比增长33%。但是投资收益为6329万元,比去年同期的1.67亿元相比,下降了62%。
其债券投资在总资产中一直占比较高,与其他银行债券资产一般不高于总资产20%的比例不同,南京银行的特色在于,这一占比多年来保持在1/3左右的水平。
有券商调低了对南京银行的评级。不过,多位银行业分析师认为,随着固定收益市场的转暖,南京银行的投资收益弹性值得关注。
交易性金融资产亏损
南京银行中报数据显示,其投资收益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产生的收益,以及长期股权收益。南京银行的投资收益出现了连续下降,其主要原因是调整交易性金融资产所致。
南京银行一位人士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今年债市跌得比较厉害,导致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比较大。上半年货币政策的持续收紧,资金面较为紧张,债券投资的需求就下降,同时,债券的供应并没有减少,因此债券价格下跌。同时,通胀还在高位、市场利率不断上升也是重要原因。
而投资收益对南京银行整个营业收入的贡献度下降明显。上半年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分别同比上涨19.6%和46.2%,只有投资收益同比大降62.3%。
而在投资收益中,对联营企业的投资收益从去年上半年的7139万元,增加到了今年上半年的1.07亿元。在对联营企业的投资收益增长的情况下,其金融资产收益下降显得更为明显。公司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投资收益从去年上半年的2431万元下降到今年上半年的-4292万元,同时,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则从去年上半年的6606万元,下降到今年上半年的-371万元。
上海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郭敏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从半年报看,南京银行的净利息收入达到41%,但是非息业务拖后腿比较严重,最后,总的净利增长只有30%多。拖后腿的非利息业务就包括投资收益。
债券投资占比较高
今年以来,南京银行的债券投资规模增速仍然迅猛,6月末四大类债券投资余额719.37亿元,比去年上半年末增长35%,是资产增长中最主要的来源。同上年末相比,南京银行的资产规模增长19%,达到2637亿元。
由于债市不好,南京银行的交易性金融资产从去年同期的95.2亿元下降到57.41亿元,减持了39%。
但是南京银行的债券资产占比仍较高,受影响也较大。如兴业银行总资产规模为2万亿,今年上半年其投资收益为1.28亿元,比去年同期的1.53亿元也出现了下降,但是与净利润为122.32亿元比较,其投资收益相对占比小。而南京银行的上半年净利润总共只有15.89亿元,其投资收益就有6329万元。
郭敏认为,南京银行的债权占比较高,是战略性特色银行。但是,债市不好的时候,会受到一定的影响。2007年也是这样,不过今年情况比较特殊,一般来说债市的走势与经济走势相反,但是上半年在经济并不看好的情况下,债市也出现了下跌。特别是城投债下跌比较厉害,这有点出乎大家的意料。
南京银行中报中表示,报告期内,面对不利的投资环境,根据基本环境变化及时调整投资策略和债券资产结构,减少交易类债券配置,牺牲部分投资收益,更好应对后期挑战;同时积极开展同业业务等,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上述南京银行人士表示,确实债券投资的规模可以减少一部分,但由于是特色银行,有自己的战略安排,因此,也不会减少太多。
申银万国证券认为,南京银行回到了其具有优势的资金业务上,但随着新资本协议的出台,相关资产计入风险权重资产的比重将有所上调,而且收益率波动较大,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四季度债市有望回暖
债市的不确定性,也使得券商对南京银行的评级下调。
兴业证券认为,南京银行的业绩符合我们的预期,其上半年的投资收益同比大幅下滑62%,主要与债券市场今年以来的熊市积极相关,由于对三季度固定收益市场仍然持负面态度,拥有较高债券占比的南京银行在三季度中仍然面临投资浮亏加重的可能性。
公司业绩增长的驱动因素主要是生息资产规模上升34.4%。鉴于对固定收益市场短期不乐观的判断,下调对公司的评级为推荐,但是仍然看好其在城商行板块中的良好基本面基础和估值优势。随着固定收益市场的转暖,南京银行的投资收益弹性值得关注。
而随着四季度普遍预测债券市场的好转,再加上南京银行的自营能力还是比较强,或能增加其投资收益。南京银行董秘汤哲新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则表示,上半年投资收益的下滑并不会对南京银行的利润产生大的影响。
申银万国证券认为,四季度经济下滑,物价压力回落,紧缩政策到顶,整体债券市场有望回暖。经济下滑背景下全球信用风险利差将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供给压力较大也导致信用收益率缺乏大幅下降的空间。随着流动性压力的减弱,短期品种的流动性利差有望收窄,从防御的角度看,短融是比较好的投资品种。但从为明年投资做准备的角度看,目前更应该配置中长期的信用产品,一方面绝对收益率非常高,高票息对后期收益率上升的防御能力非常强;此外,明年整体利率周期下行,中长期信用债的投资价值会更明确地体现。
篇7
分红险的红利来源是保险公司上一年度投资收益的可分配利润。根据保监会统计数据,截至2007年年底,全国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约2.7万亿元,资金运用收益超过前5年的总和,达到2791.7亿元,全行业利润总额672.7亿元。按照保监会的规定,保险公司每年至少应将分红保险可分配盈余的70%分配给客户,因此市场普遍看好今年的分红险回报,有业内人士预计今年分红险的综合投资收益率可能达到8%。
一方面是良好稳定的投资收益保障,另一方面则是通胀和股市震荡的双重压力,因此拥有固定回报加浮动收益的稳健类分红险产品重新获得市民的青睐。
同时,保险专家也表示,保险的基本功能还是保障,其流动性与收益率无法与股票、基金等风险投资相比。对分红险而言,它并非纯粹的投资产品,人身保障和长期累计后的回报才是关键,有些投保者遇到红利下降就退保或频繁提取现金,这都会影响其实际获益。专家指出,分红险的投资周期较长,长期持有才能获得较高收益。
以太平人寿的“福祥一生”为例,该分红险采用增额扩大分红来源,同时保额采取复利累积,年度红利保额又成为下一年分配的基础,这些特点都使分红险能更有效地抵御通货膨胀。
篇8
保险投资是保险公司在组织经济补偿和给付过程中,将积聚的闲散资金合理运用,使资金增值的活动。保险公司的资金来源由资本金和保费收入构成,其中可用于保险投资的基本上是资本金、准备金〔按比例从保费收入计提〕和承保盈余三部分。由于保费收支所存在的时间差和数量差,使保险公司积累了大量暂时闲置资金,为保险资金投资创造了可能;保险公司的生存发展及自身职能的履行,使保险资金投资成为必然。
(一)保险投资发展的内在动因
1.保险投资可以减少保险市场因竞争加剧,而导致保险公司主营业务利润下降的程度。
保险公司的业务大致分为两部分:承保、投资。从发达国家成熟保险业的情况看,承保利润为基本持平或亏损,主要作用是吸纳资金;而投资利润决定了保险业的生存和发展。在1975~1992年间,除日本和德国以外,其余几国平均承保利润均为负数,保险公司主要利润来自投资收益。
2.保险投资可以加快保险资金积累,提高偿付能力。
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由资本金和公积金构成。保险投资获得的利润,一方面可以按比例计提公积金,成为保险公积金积累的间接源泉,提高保险资金的安全性,做到保险资金的保值增值。另一方面,在保险公司认许资产和负债之差不满足保监会要求的数额时,保险投资利润的一定余额可以转为扩充资本金,为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壮大提供了资金准备。
3.有效的保险资金投资收益,可以降低保险费率,提高市场竞争力。
在现阶段市场经济环境下过高的费率,无疑会影响投保人的投保积极性。通过保险投资活动,可以增强保险企业的赢利能力,为降低保险费率提供物质条件。这样既能发展壮大保险企业自身经济实力,提高其收益,也能降低保费,提高保险企业市场竞争力。
(二)保险投资发展的外在动因——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完善
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一方面使得各种金融工具不断创新,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公司债券以及股票发行的品种和数量不断增加,使保险投资有了更多可选择的客体;另一方面,各种类型的机构投资者在资本市场的占有率也稳步上升,保险公司、养老基金、共同基金成为资本市场的主要机构投资者,不仅了扩大的资本市场的投资规模,还降低了资本市场的非系统性风险。
二、我国保险投资现存的问题
我国保险业在改革开放以来,始终保持了平均30%以上的高速增长。截止到2003年底,全国保险业资产总额为9122.84亿元,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到8739亿元,但在高速增长的背后隐忧亦存。投资收益率下降是保险投资中最突出的问题。
我国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率下降的表现:
第一,保险可用资金的快速增长和资金运用渠道狭窄的矛盾突出。
从国际保险市场看,保险投资采用了多种保险投资方式,具体包括:银行存款、债券、股票、抵押贷款、保单质押贷款、不动产投资等。安全灵活多样的投资方式使得不同的保险公司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要选择投资方式,按照收益性、流动性的要求和原则对基金进行投资组合。而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仅限于: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买卖金融债,买卖中国保监会指定的中央企业债券,同业拆借和保监会同意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虽然保险基金能进入国债市场和同业拆借市场,但受到交易品种、交易额、交易环节及市场本身发展程度的制约,难以进行现券交易,缺乏流动性,也制约了保险公司的投资运作。
第二,保险资金利用率低且主要用于银行存款,投资结构不合理。
在发达国家,保险投资率一般位于80%以上,寿险的投资率可达到97%。以美国为例(见表2),而我国保险投资还不到50%,有限的保险资金主要限于银行存款,资金投资运用率很低,结构单一(见表3)。
资料来源:中国保监会网站经整理得到
1.从表2中可以看出,1993-1997年这5年间,美国寿险公司的投资中,证券投资所占比重达70%。其中,政府债券在投资比例中呈减少趋势,股票和公司债券的比例在逐年上升;抵押贷款比例下降,保单贷款和不动产保持稳定。1997年,资产结构比重依次为:公司债券、股票、政府债券、抵押贷款、保单贷款和不动产。
2.从表3中可以看出,我国保险资金主要用于银行存款,保险投资所占比重不到50%。在保险投资中,国债投资的比重较大,在投资比例中呈逐年减少趋势;证券投资基金比重较小,基本保持稳定,其他形式的投资在逐渐增加。
3.两表对比分析可见,美国寿险公司以证券投资为主;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仍以银行存款为主,占其资金运用的一半以上。这种保险投资结构使我国保险公司投资收益与国外产生很大差距:美国、英国等西方保险公司1975—1992年的年平均投资收益率在8%—12%之间;而2002年我国保险资金平均收益率仅为2.97%,投资收益率很低。
由于资金无法充分利用,巨大的资金余额正处于低效益的空转状态。同时,银行存款和购买国债的比例过大,证券投资基金的比重过小的投资结构,也不利于保险资金分散投资风险和建立有效的投资组合。
第三,保险公司资产和负债严重不匹配。
资产与负债的匹配一般是指投资资产与对投保人负债之间期限结构的配比关系,包括资产与负债期限不匹配、预期资金运用收益率与保单预定利率不匹配等。资产匹配的最基本要求是构造一种资产结构,保证在任何时候资产的现金流入与负债的现金流出相对应。如果这种对应不能实现,就会产生资产与负债不匹配的风险,导致保单偿付发生困难或资产预期收益受到影响。
寿险资金一般具有保险期限长、安全性高等特点,因而在我国现今这部分资金比较适于投资长期储蓄、国债、房地产等。财险资金期限相对较短,流动性要求较强,比较适于同业拆借、股票投资等流动性强、收益高的投资品种。目前,由于我国比较缺乏具有稳定回报率的中长期投资项目,致使不论资金来源如何,期限长短与否,基本都用于短期投资。这使得保险公司资产和负债期限结构不匹配,严重影响了保险资金的良性循环和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
第四,保险公司资金受到银行利率影响,存在较大的系统风险。
由于我国保险投资中利率产品的比例过大,利率变化对保险投资收益影响很大。尤其是近几年来,人民银行连续8次调低银行存款利率,使保险公司的资金成本高于存款利率。目前5年期存款利率仅为2.88%,而保险资金平均成本高达6.5%,保险资金大量存于银行产生了较大的利差损。这使得我国保险业,尤其是寿险业面临较大的利率风险。
三、充分利用外在动因,使保险投资与资本市场互动结合
保险业的发展离不开有效的保险投资,从各国保险业的投资结构来看,证券投资在保险投资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资本市场成为保险投资的重要场所,保险投资也成为联系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的重要纽带。
(一)我国已从宏观层面把资本市场作为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重要领域
保险投资的渠道狭窄,限制了保险公司的投资运作,也影响了保险投资的收益率。从各国保险监管机构对资金运用渠道的规定来看,一般对保险资金入市的限制比较宽松。从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实践看,我国也正在开始把资本市场作为拓宽资金运用渠道的重要领域。1999年10月,保监会批准保险资金间接入市。根据当前证券投资基金市场的规模,确定保险资金间接进入证券市场的规模为5%。新《保险法》将原法第104条第三款,修改为第105条第三款“保险公司的资金不得用于设立证券经营机构,不得用于设立保险公司以外的企业。”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将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拓宽合规资金入市渠道,为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留下了空间。2004年2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支持保险资金以多种方式直接投资资本市场”,表明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方向和趋势已非常明确。
(二)资本市场提供多种信用形式,为保险投资结构的合理配置奠定基础
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由于投资结构不合理,形式单一,存在较大的系统性风险。而资本市场上多种投资工具的选择,使保险投资可用空间增大。保险投资在资本市场上可选择不同期限、不同性质、不同风险和收益的证券组合。既能满足不同性质和期限保险资金的需要,达到资产负债匹配;又能有效地分散风险,形成一个合理的投资结构,保证投资的安全性和收益性。
(三)保险投资为资本市场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保险业务的特性使保险公司拥有大量的长期稳定的投资基金,成为资本市场上一个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保险业通过吸收长期性的储蓄资金,并按照资产匹配的原理直接投资与资本市场,实行集中使用,专家管理,组合投资,可以为资本市场发展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即增加了资本市场资金供给,又刺激了资本市场筹资主体的资金需求,扩大了资本市场的规模。
保险公司通过承购、包销、购买参与一级市场的发行和做为机构投资者参与二级市场的流通,以其在风险一定的条件下通过经常性的调整投资资产组合,实现受益最大化。这不仅有利于稳定资本市场,削弱投资者操纵市场的能力,降低资本市场的系统性风险;而且有利于完善资本市场结构,促进市场主体的发育成熟和市场效率的提高,从而实现资本市场发展和保险投资收益提高的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
总之,中国保险业要发展,不仅要发挥好保险的经济补偿和社会管理功能,还必须充分重视和发挥好保险的资金融通功能,把保险资金运用与保险业务发展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不断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加大保险业参与资本市场的力度。资本市场要利用保险投资的有利条件,盘活资金,产生效益。促进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最终达到保险业与资本市场“双赢”的目的。
参考书目:
《新形势下的保险资金运用:开放与投资安全》作者:张洪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3年6月第1版
《现代保险企业管理》作者:董昭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7月第1版
《保险公司经营管理》作者:魏巧琴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11月第1版
《建立健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保险市场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的机制》
篇9
摘 要 社会保障基金是国家依法筹集并用于保障国民基本生活福利的专项基金,是社会保障体系发展和完善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医疗、养老、失业三方面社会保障基金的支付缺口每年大约为673亿元,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不断提高,基金不足的矛盾会越来越突出。因此,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实现保值增值,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社会保障 基金 投资
一、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的现状分析
社会保障基金,是指根据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专门筹集建立起来的专款专用于建立和实行社会保障制度的资金,是一笔独立的资产。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体系还不够健全和完善,还存在许多问题。
(一)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
我国社保基金主要的来源包括政府财政拨款、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金、国有资产划拨、社保基金投资收益等途径。目前我国的社保基金遵循安全至上的基本投资理念,主要投资于银行存款、国债投资和债券投资等低风险投资。资金在投资运营过程中,必然要面临一系列风险。因此,在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和运营中需要遵循几个原则:
1.安全性原则。安全性是社保基金投资运营中首先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社保基金是老百姓的生命线、“活命钱”,在运营管理中,无论收益如何,首先必须坚持安全至上,否则,不仅会使社会中下阶层公民的基本生活失去保障,甚至还会影响经济市场的有序,社会的和谐以及政治的稳定。
2.收益性原则。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创造收益是社会保障基金进行自我积累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衡量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行为成功与否的关键指标。由于受到通货膨胀、利率变化等等因素的影响,社保基金必须要有相当的收益才能保值增值。
3.低风险原则。只要是投资就具有风险,而且风险往往与收益成正比。因此,我国社保基金在投资运营时必须遵循分散投资的原则,考虑多元化的投资组合方式,使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营实现安全增长。可以将一定的资金在不同的投资工具之间进行配置和优化,重新进行组合投资。按照投资组合最优的理论,将收益率、风险性、流动性均有所区别,甚至相差悬殊的几个品种的投资工具进行组合,优劣互补,以达到降低投资风险的目的。
(二)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范围和投资结构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的范围仅限于银行存款、买卖国债和其他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其中银行存款和国债投资占资产总量的绝大部分,其比例不得低于50%。对于证券投资、股票投资等具有一定风险性的投资工具的比例进行了限定,不得高于40%;规定较高风险和较高收益的企业债、金融债投资的比例不得高于10%。当前我国社保基金投资中,银行存款和国债投资占了绝大部分。
(三)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现有规模和投资收益情况
2006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年报显示,截至06年底基金权益净增加815.56亿元,其中全国社保基金权益净增加769.89亿元,包括投资收益转入195.65亿元;个人账户基金权益增加45.67亿元,包括投资收益转入0.15亿元。报告期末,基金权益总额为2769.83亿元,06年我国社保基金已实现收益195.80亿元,即实现收益率9.34%;报告期浮动盈利增加额423.99亿元,经营业绩619.79亿元,以此计算的经营收益率为29.01% 。
2007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年报显示,截至07年底基金资产总额4396.94亿元,其中由社保基金会直接投资资产2327.54亿元,占比52.94%;委托投资资产2069.40亿元,占比47.06%。基金资产市值5161.52亿元,实现收益总额为1453.50亿元,经营收益率达43.19%。
2008年全国社保基金年报显示,截至08年底,基金权益总额为5130.89亿元,其中投资运营中产生的短期负债余额431.36亿元。基金资产总额5623.70亿元,其中社保基金会直接投资资产3057.89亿元,占比54.38%;委托投资资产2565.81亿元,占比45.62%。从投资业绩上看,本报告期,基金权益已实现收益233.62亿元,即实现收益率5.20%,然而,由于国内股票大幅下跌,导致股票资产从浮盈转为浮亏,交易类资产公允价值变动额-627.34亿元,基金权益投资收益额-393.72亿元,投资收益率为-6.79%。
2008年,基金境内股票的缩水远低于同期A股市场的下跌幅度。成立8年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累计投资收益1600亿元,整体年化收益率为8.98%,战胜同期累计年均2.35%的通货膨胀率。
“从历史表现来看,社保基金遵循了价值投资的理念。”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认为,08年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资本市场,都经历了严峻的考验。而社保基金能够远远赢于市场,充分说明其能够把风险控制放在工作的重中之重。
目前我国的社保基金主要的投资方向都是存入商业银行和购买国债,政策也允许一部分社保基金进入证券市场。我国的存款利率自1996年以来一直下调,虽然07年12月第六次加息后,存款利率曾达到4.14%,而同期一年期国债票面年利率为3.66%,在这样的环境下,仅仅依靠将社保基金存入商业银行和购买国债所带来的收益,如此低的投资回报率是很难令我国社保基金实现保值增值的目的的。因此,如何使社保基金做到安全保值、增值已经是非常紧迫的问题。
二、国外社保基金管理的经验借鉴
从国外的经验看,目前国际社会社保基金营运管理模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模式是由由政府部门直接负责社保基金的营运管理,这种模式的优点是管理方便,程序简单,政策执行灵活;缺点是收益率低,且基金的营运过程缺乏透明度。另一种模式是由私募的基金管理公司独立负责社保基金的整个营运管理,政府不直接进行干涉,只从宏观政策上对资金运行过程进行一定的制度性规范,主要负责加强监督管理力度而非直接参与管理,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收益高、透明度强,目前是较为普遍的主导模式。
世界银行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在全球范围内,由政府部门管理的养老金收益率普遍比由私募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养老金收益率低。其主要原因是政府部门机构臃肿,人员繁杂,多头监管,执行力差,导致自身运营效率不高;由政府进行管理的养老金出于多方面原因,往往会受到种种限制,可能被迫购买政府债券甚至向亏损国企贷款,投资质量不高,从而影响收益的实现。因此如果政府适当放权,将社保基金委托给由公平竞争机制选择出来的,专门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也不失为一种明智选择。
世界各国已经走出了这一步。美国的社保基金运作模式是:将社保金投入共同基金,以实现收益最大化为目标,由专业的投资人才对共同基金的营运进行管理,将资金的投资工具进行优化组合,分散投资于债券、股票等各种渠道,使基金获得相对较高的收益。为保证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加拿大成立了专门的投资机构,配备投资专家来专门操作社保基金的运营。为降低风险,先拿出50%的基金委托政府进行投资或购买政府债券,剩下的50%分别投资股票和企业债券,只有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考虑将社保基金存入银行。英国对社保基金的投资范围有一定的限制,国家法律规定社保基金的一部分必须按致力于公共设施建设投资,购买政府发行的债券,另一部分用于短期信贷,特别是作为短期用款借给政府。世界银行最近发表的公报显示:以上各国的养老基金回报率分别为美国:9.5%;加拿大:8.3%;英国:11.5%。
三、我国社保基金该如何保值增值
1.借助于基金管理公司。在欧美的经济体系中,社保基金是作为证券市场的重要支撑而存在的,绝大部分开放式基金都由社保基金充实。这一点很值得我国予以借鉴。目前我国已开始发展开放式基金,因此,吸取国际经验,由社保基金充实证券市场极具可能性。开放式基金管理公司的人员往往素质较高,资本市场运作经验丰富,是其他商业银行、社保基金管理公司所不能比拟的。开放式基金的规模不固定,投资者可以随时追加或收回资金,可以很好的满足社保基金流动性的原则。
2.投资渠道的选择。在社保基金必须保值增值的前提下,在风险严控的要求下,选择什么样的投资工具进行投资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是确保社保资金保值增值的关键。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股票良莠不齐,社保基金对其投资时更应谨慎挑选。挑选的基本标准是选择长期以来表现优良而且预期未将来有发展潜力的公司。主要应看该公司是否属于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行业,是否拥有国家重点支持的产品和国家主要发展的核心技术。同时要认真分析该公司的财务报告,多方面搜集该公司的相关背景资料,甚至到公司进行实地考察,真实的了解各方面运营和发展情况……这些都有助于充分了解上市公司的真实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而要做到这些,离不开基金管理公司的人才和资源帮助。
3.社保基金的入市比例。社保基金入市并不是将所有的资金都投到股票市场,而只能是将部分社保资金投入股市。其他发达国家一般都采取投资组合方式,将一部分资金分散投入资本市场,实行市场化运作, 如政府债券、企业债券、不动产、股票、国外资产等不同途径,且投资比例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而定。一方面为资本市场提供长期、稳定的充盈的资金,一方面在分散风险的基础上力求提高投资收益率。在我国,由于资本市场不成熟,投资渠道狭窄,过去大部分资金只投资于银行和国债,现在正逐步增加股票市场的投入,将来在法制、信用等制度的逐步完善下,还应增加企业债券,不动产、国外资产的投入,从而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以减少投资风险。
社保基金作为一个新型的机构投资者,应该倡导理性投资的理念,以获得稳定的长期的收益为目的,特别注重投资的安全性、流动性和长期性,多与国外社保基金管理机构进行沟通和学习,采取多种形式的合作,并利用中国资本市场蕴藏的巨大机会和发展潜力,逐步发展和完善中国的社保基金运作体制。
参考文献:
[1]宋倩.让“活命钱”长起来――当前我国社保基金管理、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农村经济与科技.2006(3).
[2]郑功成.社会保障学.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3]孙祁祥,郑伟.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研究.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4]张问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分析.财会研究.2005(5).
[5]陈少强.对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问题的思考.财政研究.2004(1).
[6]万解秋.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研究.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7]刘俊霞.论缓解社会保障资金供求矛盾的投资对策.投资研究.2001(7).
[8]聂名华,杨飞虎.全国社保基金海外投资研究.社会科学辑刊.2006(1).
篇10
摘 要 本文从企业利润质量和现金流的关系分析开始,对现金流量分析中的几类重要指标所反映的企业利润质量的不同侧面以及计算方法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利润质量 现金流 分析
一、利润质量与现金流的关系分析
在经济学中,利润是建立在权责发生制基础上的,所反映的是企业获得财富的会计指标,可分为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两种基本的类型,二者分别反映的是企业的获利能力和创造价值的能力。由利润的定义可见,企业的利润也有质量高低之分。从基本定义上看,企业利润质量是指实现利润的优劣程度,即报告利润与企业业绩之间的相关性。也就是说利润质量所反映的其实是企业业绩真实性的程度。利润质量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真实性、稳定性和现金保障水平。而在利润质量的评价体系中,最关键的指标是现金保障水平。因为会计利润和现金流量存在着客观差异,这种差异来自于二者的确认方法和计量手段的不同。但采用现金流量来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评价更能真实的反应企业的盈利能力。其理由在于:1现金流量流量能够真实的反应企业的流动性、偿债能力和盈利质量。现金是应对企业强制性支出的必然选择,缺乏必要的现金支持,即便是盈利企业也会面临破产威胁;2企业的发展目标是创造价值,而不是账面上的会计利润。而企业创造现金流量的能力正是企业创造价值的真实反映;3企业现金流量同时反映企业资源的管理水平和履行债务契约的能力。
因此分析企业的利润质量需要注重对现金流的分析,不仅要对对现金流量表进行表内分析,还应当对现金流量表、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等相关项目进行跨表分析。
二、现金流量分析指标
利润分析中的主要指标都需要以现金流量作为基础。对现金流量的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重要指标:
(一)现金流入量结构比率
现金流入量结构比率的评价对象是企业创造现金的能力和利润的稳定性。如这一比率较高,说明企业的财务状况良好,具有较为稳定的获利能力。反之则表明企业的的资金来源主要靠筹资等手段来获得,企业收益水平较低。现金流入量结构比率计算方法是由生产经营环节所创造的现金流入量除以现金流入总量。
(二)现金流量偏离标准比率
现金流量偏离标准比率反映的是企业实际现金流量对标准水平的偏离程度。该指标的数值越小则偏离程度越大,稳定在1左右表明企业利润质量较好。其计算方式为将生产经营环节所创造的现金流入量除以摊销、净利润、折旧之和。
(三)收益现金比例
该指标用于衡量利润的真实性,通过计算每股的现金流量和每股收益的比例来获得。这一比例应大于1才属于正常范围,也可能由于当期实现的利润可能因为没有及时收到现金而使得这一比例小于1。但如果收益现金比例长期较低,则表明企业利润可能存在人为操纵的可能,其利润的真实性值得怀疑。
(四)投资收益现金回报率
这一指标反映的是企业通过投资所获得的收益的质量,该比例越大,则投资收益的水平越高,其本质是企业投资行为所获得收益中现金收益的比例。计算方式为投资所分的股利除以投资收益。
(五)资产的经营现金流量回报率
这一指标反映的是企业产生现金流量的能力,从本质上讲投资收益现金回报率反映的是企业资产的利用效率,是比较可靠的指标,其计算方式为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除以资产总额。
(六)销售收现比率
这一指标反映的是企业单位业务收入中的现金收益比例。计算方法为将销售产品收到的现金除以收入净额,数值越大表明企业收现能力越强。
(七)购货付现比率
这一指标反映的是企业单位购货成本中的付现成本。计算方式为将购货付现除以总业务成本。如果其这一指标的数值约等于1,表明企业的购货基本上都以现金形式支付,没有新的债务形成;如果大于1,则表明企业在偿还前期欠款;如果小于1,则表明企业存在赊账行为,实现了财务杠杆效应,但增加了企业的偿债负担。
(八)营业利润现金保证率
这一指标反映的是在一定的时间段内企业所获得营业利润中现金的比重。其数值越大表明现金的保障程度越高。其计算方式为营业利润现金除以总营业利润。
三、现金流分析指标与利润质量的关系
利润质量包括三个主要的方面:真实性、稳定性以及现金保障水平。在第二节中的5个主要指标中,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在反映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利润质量的评价体系中,对以上5个现金流量分析指标的对应关系为:1利润真实性 利润真实性指标主要是收益现金比例这一指标。但在衡量企业的利润真实性水平时,在定量计算这一指标的基础上,还应考虑企业所在行业的特征和企业的销售方式所带来的影响;2利润稳定性 利润稳定性指标主要是现金流入量结构比率和现金流量偏离标准比率,这两个指标所反映的是企业财务基础的稳定性;3利润的现金保障水平 利润的现金保障水平所涉及的指标相对多一些,具体还可以细分为主营业务利润现金保障水平、营业利润现金保障水平和投资收益现金保障水平三个子类。分别对应的指标为:主营业务利润现金保障水平(销售收现比率+购货付现比率);营业利润现金保障水平营业利润现金保证率;投资收益现金保障水平投资收益现金回报率。
四、结语
采用上述指标来对企业利润质量进行分析能够较为真实的反映企业的利润质量水平。但应当注意的是,对企业的利润质量水平的分析还应当考虑所在行业的特点,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和同类企业的平均财务比率进行比较。还应当建立起对企业自身在不同时间段的内的利润状况的环比分析,对利润质量的变化情况进行跟踪分析,从中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此外,企业的利润质量除了和现金流量关系密切外,还和其他因素有关,因此在评定企业的利润质量时应对相关因素进行综合评价。
参考文献:
- 上一篇:谈谈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 下一篇:网格化综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