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画的教学过程范文
时间:2023-10-24 17:39: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画画的教学过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化学教学;学习效率;教学质量;优化策略
引言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充当的是主导的作用,对知识的讲解仅仅局限在课本上面,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是对相应的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不能提高高中化学的教学质量,同时也降低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在这样的情况下,化学教师就应该对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提高化学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率。
1提高教学手段的有效性
在现阶段的化学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师应该对现有的教学课程进行改进和完善,同时优化自己的教学内容、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将各种教学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在这样的情况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能够使化学教学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要想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率,化学教师就应该最好以下几点教学工作。1.1将多媒体技术运到教学工作当中:在化学教学的工作当中,课本是最基础的教学资源,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因为只有全面掌握了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才能够为后续的实验以及更深层次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相应的教学工作。在这样的情况下不仅能够使学生的知识面以及认知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同时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还可以将抽象的知识点具体化、直观化,使学生能够有效的接受知识、理解知识。比如在对“乙醇”进行学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将乙醇在生活当中运用的情况直观的表现出来。同时借助图像、视频等教学资源给学生设置相应的问题:(1)乙醇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具体发挥了哪些作用;(2)在什么领域能够运用到乙醇;(3)根据自己的理解,乙醇的化学性质是什么?当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相关的问题进行描述之后,教师就可以对问题的答案进行归纳和总结,同时通过相关的图片或者视频让学生对乙醇运用的领域以及化学性质特点有一个全面、充分的了解。1.2重视实验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在化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化学实验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同时化学实验也是学生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必须掌握的一项学习内容。通过这样的环节,能够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得到有效的提高。同时化学教师还可以设置相应的导入问题,诱发出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学习的兴趣得到激发。在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化学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使他们在实验当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以及认知能力。比如在进行乙醇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化学教师就可以设置导入问题:“手上的圆珠笔油可以运用无水乙醇进行清理吗?”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望。紧接着再通过相关问题的设置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比如通过什么样的方法能够对水、煤油以及乙醇进行鉴别,通过这一类问题的设置来拓宽学生的思维能力。最后化学教师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对水、煤油以及乙醇进行鉴别,鉴别的方法有溶解性、气味等。同时化学教师还可以通过知识点的延伸来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能力和灵活运用的能力,比如“钠和乙醇是怎样进行反应的?”“钠和水是怎样进行反应的?”“这两个化学反应式之间有什么联系?”
2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师还应该打破原有教学观念的限制,同时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以及对知识掌握的情况开展相应的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实现教学工作的有效性,还应该对教学方法进行灵活运用,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效率才会得到有效的提高。比如在进行“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教学当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选择探究法、实验法、自主学习法等对相应的知识点进行教学,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对电池的工作原理进行推导,最后通过实验的方式对推导的结果进行论证。在这样的情况下不仅锻炼了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加深了对相关知识点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以及灵活运用的能力,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3结语
在高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化学教师应该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为前提,同时优化自己的教学内容、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重视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优化教学流程,提高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文韬.优化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策略[J].学周刊,2013,23:49.
[2]毕淑娟.优化教学策略推进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创建[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08:156.
篇2
1.目标的优化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逐渐向学生传达科学研究的方法教育,在知识授予上尽可能多地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把家庭、生活、游乐等场合下的物理知识,融合到物理教学中.把物理知识与社会主题联系起来,加强物理学习和社会实践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原则的优化
(1)突出本质,引导学生掌握关键
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普遍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即教师讲课平铺直叙、用力平均,既没有突出重要知识的本质,也没有抓住关键问题,导致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注意力分散,无法掌握整堂课中的重点,对知识点理解不深,以致学生只会照搬公式定律但不能对其灵活运用.笔者认为,现代的课堂教学牵涉到各个方面知识的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突出知识的本质,通过各种方式向学生灌输主要内容和关键问题.
(2)贯彻可行性原则
教学过程的优化大部分取决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贯彻可行性的原则.对于课堂上的学习内容,应该以大多数学生能接受为主,在学生可接受的基础上,加上一定的难度与广度,帮助学生拓展认知能力.
二、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学手段的优化
1.多媒体的利用,提高课堂效率
第一,利用多媒体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现代中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结合现代教育手段,为学生提供符合教学内容的场景,再将这些实物场景设计成为相对应的物理问题.在这样的场景设计下,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方便教师切入新课的教学,增加学生对问题的感性认识.第二,利用多媒体可丰富教学内容.多媒体以其特有的动画、声音、文字、图像等功能,使得课堂教学更为直观生动,能够在一些方面更加优于传统的教学手段.第三,利用多媒体可加强实验教学.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模块,但是很多物理实验因为受到实践、空间的限制,不能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可放大、再现物理情节,还能突出实验重点,便于学生的观察与理解.
2.教学趣味性,调动学习兴趣
联系生活,体现物理这门学科的实用性.从万有引力、电磁电场到波,这些现象都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可以从生活的现象开始引导,使学生明白学好物理知识可以帮助他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还能提高生活水平、增加生活情趣.这样就能使学生化好奇心为求知欲,提高对物理的兴趣,从而主动学习物理知识.趣味教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筛选出有关的名人轶事、历史事件.从这些教学中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
3.自主式学习,拉动式的学习方式
教师提供机会,学生体验成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的难易,选择一些适合学生自主探索研究的课题.在这个过程中,强调给学生独立的思考空间和参与机会,是学生在探究中展现自己,体验科学研究成功带给自己的喜悦与自信,以及他人对自己的肯定与认可.自我评价的强化与自信心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增强对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重实验探究.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方面,在物理实验中,从确立实验目标到对实验过程进行设计,再到最后结果的输出与分析,这个过程的实质即是科学探究.由于亲身经历、仔细思考的原因,学生通过实验,比正常教学能够更加扎实地掌握知识点.
三、小结
篇3
一、分析高中化学实验探究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及具体内容
在高中化学实验探究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分为三个主要方面,分别为策略性问题、理论性问题以及事实性问题。
第一个问题:策略性问题指的就是在高中化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重点问题以及难点问题,相关的化学老师应该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让他们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以及分析。比如,我们经常遇到的问题――学生应该怎样设计相应的实验,从而使二氧化氮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被水分所吸收。
第二个问题:理论性问题,就是指在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部分需要相应的学生了解甚至掌握实验方法、实验仪器的名称或者使用方法以及实验原理的具体内容,这些内容中的部分内容不能够通过正常的讲解或者叙述的方法,让学生进行深入的理解以及掌握,这个时候就要求相应的老师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或者引导,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以及分析。比如,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对三价铁离子的氧化性实验探究的实验。
第三个问题:事实性问题,指的是在实际的工作或者生活中,有很多经常出现的现象与高中化学教育教学的主要内容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求知欲望,化学老师对于化学教学过程中遇到的这些问题,需要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引导以及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对该问题进行更好的探究以及分析。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实际的例子进行说明,高中教学过程中有关于萃取的教学内容,相应的化学老师可以利用鸡尾酒分层的具体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求知欲望。
二、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进行相应探究实验的几种主要类型
化学老师在进行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几种探究实验的类型就是操作性实验、知识性实验以及能力性实验、创新演示性实验。
1.操作性实验的具体内容以及简单举例分析
操作性实验,主要是指化学老师在进行相关实验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具体的实际操作,让相应的学生能够顺利地了解以及掌握相关的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强对于所要学习以及记忆的相关化学知识的印象。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时刻能够遇到这种问题,如分液漏斗的使用方法以及具体操作过程的教学。
2.知识性实验的具体内容以及简单举例分析
知识性实验,主要是指把学生以前学过的相关的化学知识作为基础或者起点,让学生在相应的探究实验过程中回忆旧的专业知识,吸收新的专业知识,最终达到促进新知识的消化以及吸收的目的。这种类型的实验过程,可以通过氯水的漂白性实验很好地表现出来。
3.能力性实验的具体内容以及简单举例分析
能力性实验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或者提升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实际操作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以及具体的分析能力的探究实验。这种实验类型,主要就是锻炼学生的各种综合能力,与此同时,该种实验在氨的喷泉实验过程中进行了很好的阐述以及表现。
4.创新演示性实验的具体内容以及简单举例分析创新演示性实验主要教学过程,是将学生已经拥有的化学专业知识作为基础以及前提,利用改进之后的演示实验重新对相应的实验现象进行解释或者诠释,从而能够利用这种新的化学实验,帮助学生了解以及理解相关的化学知识。其中,氢氧化亚铁制备的改进实验就属于创新演示性实验。
三、利用具体的实际案例来表现探究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我们可以通过以“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作为具体的实际案例,对氯水以及干燥的氯气哪种物质拥有漂白性进行探究。相应的化学教材中利用两个实验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以及分析,经过实验以及分析最后获得了结论,即氯水中的次氯酸拥有一定的漂白性。
假如这个实验需要学生进行探究或者分析,那么可以根据相应的探究程序进行重新设计具体的实验,其中具体的设计方案通过下图表示出来。
篇4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
教育心理学表明: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兴趣,人们在满怀兴趣的状态下所学的一切,常常掌握得迅速而又牢固。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积极的思维是建立在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技术教学以其鲜明的图象、生动的形象、灵活多变的放映特点和多媒体丰富的表现功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新颖的手段最大限度地展现学生的联想思维,非常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征,能够充分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从而很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篮球《行进间上篮》的教学中,利用课前5分钟放映多媒体课件,课件中包括我国著名的篮球运动员的各种上篮动作,很大程度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详细讲解了各个动作的重点和难点。随后我们拿球到球场上练习,一到球场同学们就跃跃欲试,纷纷模仿课件中的各个动作要领、练习方法练习起来,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充分说明多媒体教学的运用能把学生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统一到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促进他们自觉学习,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如何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实际操作中我们往往会碰到以下几种情况:
1.由于教师年龄的增长,体能下降等影响,往往在某些运动项目的示范会力不从心,虽然丰富的教学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示范不标准所带来的影响,但还是会给学生学好动作技术带来困难。
2.在某些技术环节上,教师无法“逐帧”示范,也往往造成学生概念了解模糊,甚至错误。而多媒体技术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佳工具,利用其灵活的动静、快慢、连接等变换功能可以把我们半天都讲解不清楚的问题在几分钟的时间内解决。使教学的重点、难点由抽象变的形象,使学生正确领悟动作要领的同时又节约了时间,从而真正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3.较为清晰地演示动作的技术要领,利于学生掌握。比如介绍前滚翻的技术动作时,如果用传统的教师示范和口授、讲解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效果是不甚理想的。反之,在上课时采用了多媒体电脑教学,将前滚翻的整个技术动作借助教学软件,通过多媒体放出教师预先录制好的示范动作、图形分解以及将蹲撑――两手撑垫屈臂――低头――两脚蹬地――提臀收腹――重心前移团身滚动――枕骨、肩、臀部依次触垫――抱小腿团身成蹲撑的文字解释打印在屏幕上,结合课堂上的需要使画面重复播放、讲解,加上教师在课堂上的示范。这样学生在大脑中形成清晰完整的技术动作印象,练习起来更有劲,更积极主动,对动作要领更直观理解掌握技术动作更快。
4为适应新世纪体育教学的发展要求,克服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三个不利因素:a:教师的喜好与特长影响教材的选择;b:教师年龄、性别影响教材的选择;c:技术动作难示范影响教学进程。而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就可以弥补以上的不利因素,而且效果不错,并能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协作学习的能力等。
三、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对教师的影响
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表现力丰富、交互性很强的新型媒体。它可以按学习者的思维方式组织教学内容和进程,并进行自我检测和评估。它不仅可以辅助教师“教”,还可以帮助学生“学”。由此可见,教师的角色从其特征、职能等诸方面将发生变化。教师的权威意识也将逐渐失落。教师角色的变化并不是说多媒体技术使教师失去了“主人”的地位致使角色退化,而是对教师角色的要求更高了,担负的责任更大了。首先,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以及言传身教、作为学生的榜样的角色没有变化。其次,教师应逐渐有知识的灌溉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应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花更多的时间了解学生的需要,帮助和指导学生学习。
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可将教师讲解与示范的内容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表现出来。配之以生动形象的完整与分解技术的演示,常速、中速、快速动作的切换,图片、动画系统的交替运用等,将教师的教学思想表达出来。教师在教学准备、组织、实施的过程进行缩减,减少了复杂性,增加了指导的灵活性。教师从繁重的重复性的教学课堂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去研究教育、教学中的种种走向问题,探索在新媒体条件下的教育教学规律,设计制作教学软件,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学习者的要求。通过课件的制作,为教师提供了灵活的教学方式,可更好地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指导作用。
四、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对学生的影响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安排和要求下进行学习。学生只能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获得正确的动作概念,掌握动作技术;通过教师的考核明白自己的进步。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处处体现出其被动性。
篇5
关键词 高中化学 新课改 优化教学
化学新课程实验的成功和推广,让我们深深地领会到,过去以教师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裂变”。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让学生的智力接受挑战、思维产生碰撞、情感受到熏陶的课堂教学行为得到形成,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质的飞跃,由新课程理念影响和引导学生在充满乐趣、激情的课堂自由挥洒。
下面结合化学教学实践、教研活动,针对进一步领会课改理念,优化教学过程谈一些思考。
一、转变教学理念是优化教学的前提
新课程教学的依据是课程标准,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课程资源。因为教材的缺憾与空白靠教师去圆满,教材的运用与开发靠教师去创造。教师要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通过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根据学情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进行重组、活用,使预设尽可能得到精彩的生成。因为预设与生成都是精彩的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预设高水平且能不断生成的课,才算是精彩的。过分强调预设缺乏必要的开放和不断的生成,就会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使师生生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单纯依靠开放和生成,缺乏精心的准备和充分的预设,课堂教学则会变得无序、缺乏目标和计划,也不会有良好的生成效果。因此,教师只有在精心预设的基础上,针对教学实际进行灵活调控,追求动态生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在预设与生成的融合中达成。
二、选择适应课改的教学方法是优化教学的关键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活。新课程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式,但并没有否认传统的启发式、讲授式教学等方式,只是以往的教学方式太单一,不能满足不同特点、不同学生发展的要求。任何教学方式本身都是中性的,用得好是好方法,用得不好就是坏方法,它的功效发挥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和谐,所以要克服形式主义。教师的教学方式在新课程教学中是否适用,一要看是否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二要看是否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三要看是否与教学内容的性质相符;四要看是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五要看教学技术手段的使用是否得当;六要看是否有利于教师发挥自己的教学优势。所以,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将各种教学方式有机融合,要根据教学内容定方法。
教学过程凸现三维目标是优化教学的根本
理想课堂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它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归宿,以师生有效参与为载体,以学生学力提高为目的。
(一)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进行良好的情感教育
给知识注入生命,知识因此而鲜活;给生命融入知识,生命因此而厚重。新课程首先要致力于营造一种平等、和谐、支持性的学习氛围。教育家罗杰斯指出:“教师的态度可以决定课堂教学的成败”。可见,要激发学生的主体功能,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学生心理自由、愉悦、健康、安全的学习环境,给学生以友爱、平等、快乐、成功的享受,营造出具有真诚接受和理解为特征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在一个群体中存在的价值。这就要求在师生互动时,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习,鼓励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让学生能够充分地倾述,教师表现出热情、信任,在充分倾听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指导、有效激励,形成师生“互动流”,并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达成中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二)创造有效的学生思维、提倡学生积极参与
教学过程好不好的标准,笔者认为主要是一看课堂师生互动是否有效、学生是否人人参与、教学流程是否有创意、学生的思维是否产生碰撞和智力是否得到挑战、师生的个性是否张扬等;优良的教学过程是以有效实现“过程与方法”课程目标为前提的,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教和学生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二看学生的智力是否集中在教学重心相关的重要观点上。吸引的关键是教师启发得当,学生活动积极有效。三看精彩的回答是否从学生嘴里表达出来,动人的场面是否在学生身上表现出来,学生是否是生动活泼地学习。
四、使用教学媒体是有效辅助、整合教学的最佳途径
篇6
关键字:化学课程;化学教学论;形成;学科结构;学科属性
文章编号: 1005–6629(2012)6–0070–03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B
只有深刻地了解过去,才能更好地把握现在、设计未来。考察化学教学论学科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不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化学教育的历史经验,还可以帮助我们弄清楚“它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它的发展走向是怎样的”等等学科建设中具有前提性、战略性的重要问题[1]。本文先对化学教学论的形成作初步的讨论。
化学教学论在我国曾被称为化学教授法、教材教法或者化学教学法,本文一般统称为化学教学论。其形成自然是在我国学校开设化学课程、产生了对化学教师的需要之后。
1 形成前奏(从清末到“五四”运动之前)
近代化学在19世纪后半叶逐渐成形,大约在19世纪40年代开始传入我国[2][3][4]。1855年在广州出版、由英国传教士合信编写的《博物新编》在第一集中介绍了空气、养(氧)气、淡(氮)气、炭、磺强水、硝强水、盐强水、轻汽球、物质物性,涉及物质不灭定律、化学元素等概念[5:156],大概是最早在我国介绍近代化学知识的书籍,此后我国学校才开始出现化学课程。这个时期正值我国清朝末期。因此,讨论我国化学教学论学科的形成,需要从化学传入我国说起。为了方便,下面从清末起按不同历史时期简略叙述有关进展。
篇7
一、教学目标的优化
教学目标的选择是教师“教”的出发点,也是“教”的总的归宿。教学如果没有一个总的目标的约束,教学的效果也无从谈起。在另一个层次来说,教学是一个过程,如果这个过程没有目标总的规定性,那么这个过程的走向将很难得到有效的控制。教学目标的最优化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第一个要求,也是重要的要求。其最优化具有全面性、适度性以及区分性等三方面的特点:
1、全面性。教学目标的全面性特点,符合我国教育体制的要求,也是我国近年来推行素质教育的最基本的内在要求。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其全面性教学目标是指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也要培养学生与数学相关的能力。数学能力的培养不仅培养学生的算术能力,也需要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相应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全面性特征的最重要的一方面。数学教育是小学教育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在开展数学教育的时候就要进行全面的进行教育,尽量的扩展学生的兴趣面,使其在学数学的时候,最大限度的获得与之相关的知识。
2、适度性。小学教学有其特殊性,其特殊性是于启蒙教育决定。启蒙教育的对象是儿童或者少年,一方面这些对象接受能力有限,另一方面这些对象自身的素质还没有完全的建成。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优化教学目标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适度性这个原则。因为小学生接受能力有限,如果在教学中过多的采取学生不能理解的内容或者组织形式,将会是使学目标效果大打折扣。教学需要考虑到接受的程度,接受心理学也成了小学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根据学生的接受水平,适度的安排教学目标,不能过高过度的超越学生的接受范围。另外,在小学教学目标的制定中,要考虑学生的自身素质建成的形态,并使之相适合,达到相协调的状态,促进教学目标的优化。教学目标的优化中适度性原则的把握,是其最优化的根本保证。
3、区分性。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其教材内容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并存在着层次性。在拟定课时教学目标时,要考虑到前后课时之间相互依存、发展、铺垫、延伸的关系,要体现出每个课时教学目标的层次和侧重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如果将教学目标比做骨骼的话,那么教学内容就是肌肉,教学目标要依附于教学内容,才能充分显示其生命力。合理的教学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能否实现“省时”、“高效”。教师手中的教科书只是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前提条件,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使用教材,合理安排课时教学内容,克服随意性。教师要吃透教材,领会教材编排意图,根据教材特点,围绕教学目标,考虑学生实际,做到密度恰当、坡度适当、深度得当。对于学生刚接触到的新知识,或抽象的不易理解而需要分散难点的,内容应适当少安排。有些知识虽然是学生刚接触到,但难度不大的,可以利用旧知识迁移的方法,另外可适当多安排些内容。这样,可以从教学内容上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法的优化
教学是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是由很多种发放组成的,要使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最优化,就需要使选最佳的教学方法。最佳的教学方法是优化教学过程的重要保证,也是内在直接的体现。最佳的教学方法由以下两个方面来论述:
1、“教”的优化。“教”是由教师发出来教育行为,也是教学方法的首要决定因素。“教”的优化要求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能够根据客观实际,安排相应的教学内容和形式,使之最大限度的与小学生接受心理相契合。这个客观实际包括学生的接受心理,思维理解状况以及相应的组织形式。“教”的优化器对象是教师,而教师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优化“教”,才能将教学方法进行优化。教学方法的优化,其出发点和目标归宿点都是教师,因为教学方法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就是教师的工作,教师的工作组成了教学方法,因此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优化,需要从“教”中开始,也只能从“教”中入手。
2、“学”的优化。教学方法既包括教师的教法,也包括学生的学法,是教授方法和学习方法的统一。陶行知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要改变重教不重学的状况,就应把学法研究列入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探讨中。教学是“教”与“学”,学也是一个过程,如果这个过程方法不佳,自然影响整体的教学过程优化。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在教知识的基础上,也要重视培养学生“学”的方法,这样才能将教学方法进行优化,才能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
篇8
小学教育是教育的启蒙阶段,做好小学教育工作能够为今后的深入教育打下重要的基础。然而我国现阶段的小学教育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虽然经过了一些改革并取得了成效,但是在传统文化传承这方面的教育依然缺少重视。
1.1德、智发展的失衡: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文明的古老国家,这个国家一直都崇尚道德的修养,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没有中华民族如此丰厚的道德文化遗产。从古代的仁义礼智信到当今的德智体美劳,德育在璀璨的中华文明始终占据着最为重要的地位。然而应试教育的推行致使我国的教育事业将工作重心放在学习成绩上,而忽略了德育的教育。因此在新课改推行以后,德育教育越来越受到了教育界的重视。然而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十分深远,使得当今的小学教育依然没有扭转孩子道德缺失这个局面。教育的本质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知识和真善美的追求。
1.2合作意识薄弱:合作意识是个体在群体中生存的重要因素,是个体能够与周围社会群体和谐相处的最基本条件。虽然当今社会的竞争日益激烈,然而竞争并不能否认合作,反而应通过一定范围内的合作来增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然而据调查显示,当今的小学生普遍存在合作意识薄弱、团队精神萎缩的问题。绝大多数小学生心中认为自己与其他同学之间的关系就是竞争关系,就是要比其他同学考的分数高。很多小学生在与人交往过程中,自我中心意识较为强烈,一切都要以自己为主,在与父母沟通中,当与父母发生冲突或矛盾时,只会一味的将责任推卸给父母,听不进去规劝。这说明中国传统文化中谦让、孝顺的优良美德在小学教育过程中有一定的缺失。
1.3爱心淡化:爱心是人类情感中最为纯真善良的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有序运行最为强大的约束力。宽容和爱心在人类成长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能够在关键时刻拯救心灵、矫正人生之舵,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然而在当今的小学生中,爱心和宽容发生了重大的缺失,许多小学生都是家中的独生子女,平时生活中通常都以自我为中心。小学阶段是学生自立意识和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我们的教育应培养学生对他人、对社会的爱心宽容,让他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可以宽容他人、坚强的面对挫折和委屈,培养他们坚毅的品格。
2加强小学管理教育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
2.1加强道德教育:道德是从文化修养中提炼出来的精粹,并不是明文的规定,而是人类长期生活中总结出的社会规则。道德教育肩负着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小学生的成长是成人和成才的统一,不但要成才更要成人,因此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应是相辅相成的。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教育的最初目标就是人文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道德品质的教育是人文教育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道德思想的教育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不断完善不断丰富,对社会具有深远的影响。例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教人向善的重要典故,“富贵不能、贫贱不能屈”的个人情操、“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建议品格、“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胸襟等等,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也是教育小学生十分有意义的人文教材。因此,在小学教育管理过程中,应将这些中华民族的闪光点不断的渗透给学生,使学生从小受到传统教育的熏陶,帮助学生在成才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成人。
2.2结合小学生实际情况深化传统教育:小学生正是个人意识形成的阶段,在此期间,传统教育的深化需要切实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掌握小学生的情感发展历程,将具有深远影响的文章引入到小学语文教材中,以此来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同时不忘结合现代文明,使学生在接受现代科学知识的同时深刻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精髓,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社会输送品德优良、知识丰富的综合性人才。
2.3加强社会实践:随着新课改的推行,教材中的许多内容都已经编入了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的内容,许多小学生都能够熟练背诵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文章,然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不足,不能够将这些传统文化经典篇章中所讲述的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因此要将理念和实践相结合。例如为了弘扬孝道,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回家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等等,并将这些感受写进日记本中,以帮助学生培养孝敬父母、谦让他人的传统思想。
3结论
篇9
关键词: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过程;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G64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5-0221-02
目前,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过程质量控制方案还没有科学、规范的模式,各高校一般都是根据自己的教学条件和工作习惯比较随意地进行分析化学实验过程的质量控制,因而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各种影响实验教学质量的问题。制订并实施较为科学、规范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过程质量控制方案,对于形成师生相互制约、良性互动的实验氛围,规范实验教学过程,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自己多年从事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体会,参考相关资料,提出了较为科学、规范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过程质量控制方案,并从有关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过程的以下环节进行了探讨。
一、基本教育
为使学生安全、顺利地完成实验,确保学生实验万无一失,在实验之前,要对学生进行:(1)实验规章制度(安全、卫生、纪律及学生实验守则等)的教育;(2)实验室基本情况(组成、结构与功能、安全通道与消防措施等)的介绍;(3)实验基本知识(实验用水的要求及来源;玻璃仪器与化学试剂的规格、型号、性能及用途等)的培训。同时,要将实验人员及指导教师的基本情况、具体职责,学生成绩评定办法、实验室的基本情况和实验室的有关规章制度、实验教学计划及具体授课安排等相关内容向学生进行说明并张榜公示。另外,对于一些需要学生事先明确的实验事项也要提前由实验教师进行口头通知。所有这些工作环节可使学生在实验之前能够做好必要的思想准备,并初步树立正确而明确的实验导向,同时也有利于形成师生之间的信息畅通、相互约束机制。
二、实验备课
对实验课要精心备课,写出备课笔记。根据实验教材、实验资料、实验条件等情况对实验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基本原理、仪器与试剂、实验步骤、注意事项等)进行备课,写出具体可行的实验备课笔记。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实验条件和自己成功的实验经验去对实验过程进行精心设计和科学安排,防止照本宣科、死搬硬套,使实验内丰富多彩,实验过程生动有趣。对实验中涉及的理论问题及实验操作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为顺利准备和指导学生实验做好准备。
三、实验准备与预作
在学生实验之前,对学生实验所需要的仪器、试剂(包括公用与自用)及其他实验辅助材料等实验条件、实验通风(包括室内通风与通风橱通风)、照明(包括室内照明、实验台照明、通风照明等)等实验环境的每一细节进行充分准备,为学生实验创造良好的实验条件和实验环境,做到万无一失。例如,为便于学生有效而正确地判断终点,可制备多套标准色阶供学生参照,这样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验效率。在实验过程中,要使学生不因找仪器、试剂或因缺少有效的实验方法而耽误过多时间,从而影响实验的进度与效果。
每次实验之前,教师要对学生所作的实验及相关的实验内容按照实验步骤及实验要求进行预作,熟练掌握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对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仪器、试剂是否正常,实验条件和环境对实验有何影响等)进行全面的把握,以便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有效地的指导学生实验,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够进行合理而圆满的解答,避免出现被动局面。
四、实验考勤
为加强学生实验的出勤管理,实行“开始点名-中间抽查-结束检查并签名”的管理方法。即学生到实验室后,教师要根据学生选课名单点名并清点人数(防止冒名答到);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人数的变化并随时核查人数(防止中间溜号);最后检查学生实验操作及实验数据,检查合格并在实验名单上亲自签名(防止他人代签)后方可离开实验室。对实验操作或实验数据不符合要求要求的学生必须重做实验。
为便于掌握每个学生的实验情况,每次实验要求学生的实验位置序号必须与实验名单上的序号顺序一致。这要求学生自己根据实验名单的序号与实验位置序号对应入座,并在点名时逐一核实。
五、学生预习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和自学能力,保证学生有效地完成实验,防止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被动应付,要求学生在实验之前进行预习并写出实验预习报告,在进实验室时检查并上交(作为评定实验成绩时参考),对没有预习报告的学生实行缓做实验。
为便于查阅预习报告,预习报告的格式要统一。其基本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注意事项等。为避免学生简单抄袭应付且简化书写,要求学生用框图或流程图等形式表达实验步骤。
六、实验讲解
根据实验的基本内容(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仪器与试剂、实验步骤、注意事项等)进行具体讲解。需要重点强调的是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如玻璃仪器(烧杯、锥形瓶、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等)的名称、规格、性能、用途、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仪器设备(分析天平、分光光度计等)的基本性能、使用方法、注意事项。要使学生明确,在分析实验过程中,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是规范操作,减少误差,逐步建立起“定量”的概念;除了要认真规范的做好每一步实验外,还要处理好每步操作之间的衔接关系。
讲解时,要以演示为主,讲解为辅。讲解力求目的明确,重点突出,条理清晰,简明扼要。为提高演示效果,可结合多媒体技术进行讲解与演示。
七、实验指导
实验指导是保证实验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指导实验的基本原则是热情辅导,严格要求。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的基本操作一定要规范、正确,对不规范或错误的操作,及时加以指导纠正;对违反实验纪律的学生坚决处理,不留情面;要始终在实验现场进行手把手的指导,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并注意与学生的互动,以不断提高实验指导的感召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完成实验。同时,为有效把握学生的整体实验情况,避免顾此失彼,尽量增加巡视频率。对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实验态度等)及存在的问题,要用专用的学生实验指导记录单(在实验之前根据实验名单顺序制出)进行记录,为评定实验成绩提供依据,也为今后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实验积累经验。
八、检查验收
学生实验结束、离开实验室前,必须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实验数据、仪器试剂、环境卫生等进行全面、严格的检查。检查合格并经指导老师在学生原始实验记录上签名确认后,才能离开实验室,否则,需要学生重做实验直至检查合格后方可离开实验室,以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善始善终的良好实验习惯。
九、实验报告
为使学生对实验情况进行系统总结并锻炼学生书写实验报告的能力,学生必须按要求写出实验报告并及时上交。其中实验报告必须附有指导教师签名的实验原始数据。教师要及时批改实验报告,并做好批改记录。对实验报告中存在的问题或错误进行归纳、总结,及时向学生反馈。一般情况下,要在下次实验之前,向学生反馈上次实验报告的批改信息,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与错误,并加以解决和改正。
实验报告成绩在整个实验成绩中占有较大比例。因此,批改实验报告、确定实验报告成绩一定要公平合理。严禁抄袭或他人实验报告现象发生。一旦发现此类现象,该门实验课按零分计。
十、实验考试
实验考试既是对学生实验情况的考核,也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检验,又是促使学生平时做好实验的动力。
要合理确定考试内容,要使考试内容具有系统性和代表性。参考理论考试,将考试内容以试卷的形式发给每一个学生。试卷要明确实验内容和具体要求,可以采用多种试卷或同种试卷进行考试。实验考试时,要尽可能多配备监考教师,做到每位教师监考的学生数不超过10名,以便教师全面把握每个学生的实验信息。与实验指导记录一样,要有相应的实验考核记录,以作为评定实验成绩的依据。
十一、实验成绩
实验成绩包括单一实验成绩和实验总成绩。
影响单一实验成绩的基本因素包括:实验预习,实验态度,实验纪律,实际操作、实验报告等。其各种影响因素影始终贯穿在每个实验的整个实验过程中。因此,教师只有平时尽量把握每个学生实验各方面的具体情况,才能使实验成绩全面、客观,防止仅据实验报告确定实验成绩的错误做法。
单一实验成绩为综合考虑了影响实验成绩的各种因素后的综合得分,即:单一实验成绩=预习(5%)+操作(50%)+态度(5%)+纪律(10%)+报告(30%)
平时实验成绩为所有单一实验成绩的总和(∑单一实验成绩)除以实验个数(n),即所有实验成绩的平均值:平时实验成绩=∑单一实验成绩÷实验个数n
实验总成绩由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成绩确定方法同单一实验成绩)两部分组成,即:实验总成绩=平时成绩(50%)+考试成绩(50%)
实验成绩确定后,要及时向学生公示,接受查询。
十二、实验总结
为了不断改进和完善实验教学过程,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实验结束后,指导教师要及时对学生实验情况进行全面的回顾和总结,包括单一实验总结和整体实验系统总结。
篇10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过程化的思考
阅读在英语学习中扮演者重要角色,尤其是对正在成长中的中小学生,学会阅读英语不仅是他们形成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为此,广大中小学都应努力创造条件,尽早推动并指导学生开展英语阅读。(王蔷,2017)为顺应时代的发展和教学的改革,课内,教师们如火如荼地开展着阅读教学研究,探索最适切的阅读教学模式;课外,教师们给学生补充大量的分级读物、绘本故事,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开拓学生阅读视野。然而,由于缺乏科学性和连续性的阅读教学过程性跟踪,学生的阅读素养是否真的有所提升,笔者从课堂实践到课外拓展开展了一系列阅读教学实践。
一、浸润课堂,潜心习得阅读策略--“播下种子”
阅读策略指的是读者为了发展对所读内容的理解而有意识地采取的行为(Pritchard,1990)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完成理解任务,并在学生发现问题时给予帮助。对于小学生的学习状态而言,只能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在课堂上通过课本或绘本等阅读材料的学习,逐渐习得阅读的方法和阅读策略。因此,教师如何有意识地、巧妙地渗透阅读策略就显得格外重要。
1. 巧析文本特质,个性化定制阅读任务
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中出现了多种文本类型:对话、故事、散文诗、日记等。在设计教学时,教师要综合考虑文本的主题意义、主要内容、文体结构、语言修辞和作者意图,准确制定好教学目标,对应目标设计不同的阅读任务,让学生清楚的知道我要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了什么。
笔者在执教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Unit1Story time一课时,首先出示伊索寓言书的封面图,让学生了解故事的出处,培养文本意识;接着解析插图,走进故事文本,激发阅读兴趣;在学习狮子和老鼠的对话时模仿配音,感悟人物情感,提升阅读体验;针对文本中的留白对话,小组讨论,各抒己见,培养想象能力;通过自学方式猜测故事情节,培养学习能力,通过表演,将狮子和老鼠的对话生动呈现,提升语言能力;最后一同探讨故事寓意,提升思维品质。在整节课的过程中,笔者通过了观察图片、小组讨论、评价判断、预测、通过上下文结合语境自学新词、找出段落大意、提炼总结等多种阅读任务,让学生逐步达成自我建构,促进了学生阅读技能的发展。
同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梳理文本的间架结构, 逐步将文章的思路梳理清楚, 归纳文章的要点, 最终挖掘文本的内涵 (刘莎,2017)。在本课的第二课时教学时,笔者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让学生尝试借助图片或关键词来复述课文,并画出故事型文本的结构图,包括开头、发展和结果等,让学生更清楚地掌握讲述故事的方法。复述时还倡导学生创造性地语言学习,这个过程亦是学生展现自我的过程,从表述中获得阅读的自信。
2. 提炼阅读策略,灵活化检测细节理解
教师在拿到文本后,应站在学生的视角去阅读,列举出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阅读障碍,针对这些问题提炼阅读策略。阅读策略还可以帮助教师来检测学生对文本细节信息的理解情况。
笔者在执教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2<Good
habits> Story time一课时,紧扣“好习惯”这个主题展开阅读教学。在课前导入环节,通过呈现课文插图,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猜猜Liu Tao上学时为什么撞到了电线杆上,预测故事情节,让学生形成了主动思考的习惯。随后通过略读从文本中迅速找到答案,检测自己的预测情况。
在一节绘本公开课展示活动中,教师教学这个故事时,第一遍就要求学生整体略读,阅读任务是回答核心问题:What happened between the tree and the boy?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将图片进行匹配,在这个解答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在脑海中形成思维网络,迅速的集合略读时记住的信息片段,按照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准确排列出来。教师很巧妙地在一个活动中提炼了多个阅读策略:1)限时快读(skimming)全文,了解要点,抓住大意。2)积极参与活动激活(activating)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3)确定文体(identifying types of the text),有针对性地分析和理解文本。
3. 活用阅读策略,针对性强化读后拓展
学生能够在新的文本中自如运用阅读策略是我们阅读教学的最终落脚点。通常在阅读教学后,需要配以同类型的阅读材料或绘本来帮助学生强化巩固。笔者选用了《小学英语拓展阅读》这套书,遴选出了和主教材同话题的内容,将阅读策略渗透在阅读理解练习里,有针对性地强化读后的训练,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加深对同话题文本的理解,同时在词汇量和语法知识层面有所提高,不同题型的设置也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
二、基于教材,试切拓展阅读素材--“用心浇灌”
阅读素材是开展有效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中介,是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基础。然而,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受到了一定的局限和阻碍。现有英语课本所提供的阅读量有限,为了突出语言结构,导致内容空洞、脱离真实情境,语言输入品质存在问题,无法提供完成的阅读体验,很难进行有意义的阅读活动和阅读教学。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Unit1
Story Time一课为例,将经典的童话故事《灰姑娘》浓缩成了简短的10句话,通篇没有交代主人公的生活背景,没有说清仙女是如何帮助灰姑娘去参加舞会的,没有描述舞会上王子对灰姑娘的青睐,连结尾了也是用It fits.草草结束。这样的一种文本呈现方式无疑让学生失去了阅读的兴趣。文学作品是不应该为了配合教学做出如此大的妥协的。因此当教材无法满足我们的阅读需求时,教师就应当及时拓展一些匹配学生当前认知发展需求和语言发展水平的高质量读物和试切的阅读素材。在运用素材的过程中,不能只停留在读上,应以听促读,以读促写,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1.基于主教材内容,选择匹配度高的阅读素材
绘本相比教材而言,内容丰富,富有情境,语言生动鲜活,更能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同时能为学生提供思维和想象的空间,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思维能力,为他们提供积极的阅读体验和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拿来主义”。市面上流行的各种绘本读物内容混杂,形式多样,不进行删选随意让学生去阅读会造成很多不良的后果,比如绘本的难易程度与学生年龄不符,造成阅读障碍;比如绘本的题材过于科幻,造成阅读懈怠等。
教师应基于主教材的话题或内容,合理试切的选择同类型的绘本或其他适合阅读的素材。
例如,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 Sound time教授的是字母组合“”的发音,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该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笔者补充了攀登英语《神奇的字母组合》中<>一课,该绘本讲述了
2.挖掘新素材信息,设计读写结合的阅读练习
阅读是语言输入,写作是输出,阅读能力的培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在拓展阅读素材的过程中,教师要立足于发展学生的理解能力、思辨能力、提炼能力和写作能力,从读逐步过渡到写,鼓励学生将所学的语言应用于实践,体验用语言做事情的成功,则会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笔者在教授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My animal
friend>一课后,补充了的阅读材料,内容是六个孩子在介绍自己不同的宠物,并配以六张生动的彩图,主要句型和主教材类似:This is my cat/...His/Her name is...He’s/
She’s big/small/white/black...在带领学生听读六段话之后,设计了三个练习。A.读一读句子,填big或small.例:The cat is_____.考察学生对形容词的理解程度。B.读一读完成句子。What colour is Polly?_________.要求学生仿照例句完整地回答什么颜色,既考察了学生对颜色单词的理解还锻炼了他们完整回答问题的能力。C.读读写写。根据提供的句子描述,写出相应的宠物单词。She’s big and black. She is a ______.考查学生对语句的理解能力。学生通过词、句的理解和初步表达操练后,画一画自己的宠物图,用所学语言写一段简单的介绍。在整个过程中虽然阅读内容不多,但是笔者通过设计渐进性的练习,提升了学生语言技能,而技能的培养为阅读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两者相辅相成。
三、采撷习惯,渐进促成阅读素养--“静待花开”
阅读不仅是解码和理解,更应该是“悦读”的过程。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阅读兴趣、积极的而阅读态度和自我评估。
1.培养阅读思维,问题设计有层次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常常止于浅层次理解,学生的学习停留在语言形式上,深入不到思想内容。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形式单一,多停留在提取信息、语言知识的讲解上,忽略了对文本本身完整性的分析,从中提炼出其深层的教育意义。笔者在执教
2.倡导独立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丰富的阅读素材给学生提供了全面的“营养”。文图的相融和互补,会产生亦真亦幻、真幻交融的文学效果。笔者利用晨会课、午自习的时间(10-15分钟),不受其他事情的干扰,师生一同进行自主默读,自己去体验文字的力量,自由地在文字里徜徉。坚持一年多以来,学生的阅读流畅度、语言的储备量有了明显的提升,班级的阅读氛围也愈来愈好。
3.驱动内部动机,让阅读成为“悦读”
泰戈尔说过:“一切教育都是我们对儿童天性的理解开始的”。儿童天生就喜欢探索新鲜事物,在阅读初期的引导中,教师要捡起童心,用童眼去选择恰当的阅读素材,通过多种手段去点燃一朵朵思维迸发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