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监理工作的建议范文

时间:2023-10-24 17:39: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监理工作的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对监理工作的建议

篇1

关键词:建筑工程 质量管理 监理

引言

工程建设监理是指监理单位受项目法人委托,依据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程和制度及批准的项目建设文件、建设工程合同以及建设监理合同,对工程建设实行的监督管理。工程监理的作用是代表建设单位,对工程建设项目用严密的监理制度,特殊的管理方式,按照合同规范要求,进行全过程跟踪和全面监督与管理,制止建设行为随意性和盲目性,促使工程建设费用!进度!质量按计划实现,确保工程建设行为的合法性、科学性、合理性和经济性。

1、如何加强工程监理管理

1.1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条例

使我们每一个监理人员认识到安全必须进行监理,疏于对现场安全的监理,造成事故就要受到处理。要遵守/该审的审,该查的查,该管的管,该报的报0的工作原则。制定安全监理工作文件,包括编制安全监理规划,专项安全监理实施细则。做到督促建设单位与施工承包单位签订工程项目安全施工责任书,督促总包单位与分包单位签订工程项目安全施工协议,督促施工单位建立健全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审查施工单位是否制定确保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是否建立了安全岗位责任制,是否针对施工现场实际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措施体系。督促施工单位做好逐级安全技术交底工作,检查施工单位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教育活动和培训工作,做到审查总包、专业分包、劳务分包单位的安全生产许可证,审查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中有关安全生产的保证体系是否健全,安全技术措施或专项安全施工方案是否有针对性、程度性和符合性,审查三类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资格证。

1.2加强安全管理知识和安全技术的培训

安全管理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监理在施工现场会遇到许多安全细节问题而往往不能得心应手地处理好,甚至事故隐患存在却不能及时发现、排除,其原因之一就是现场监理人员缺乏相关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因此要做好施工现场安全监理工作,就要求监理人员一方面要提高安全意识,充分认识到安全监理工作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了解和掌握施工安全知识、安全技能,甚至设备性能、操作规程以及安全法规等。不仅要求掌握日常安全管理知识和技术,还要重点掌握模板承重架、脚手架、施工机械、深基坑支护、人货电梯、塔吊、泵送商品混凝土、高空作业、施工临时用电及装饰装修等方面的内容。通过掌握这些技术知识才能在施工安全监理工作中对施工作业危险点所采取的预防措施进行预控,才能有效根据工程的专业特点对施工部位加强安全监督管理,才能有效、迅速地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排查、及时要求整改,使整个施工过程和环境处于一个安全可控状态。

1.3严格把关审批方案和安全设施验收程序

对于施工现场的安全设施及机械设备,建筑材料验收时严格遵守验收程序,对于他方的验收一定要督促,但不能取而代之。在审查各工程方案时,除对方案签署明确意见外,同时也将观点予以阐明,这样也将施工单位检查验收的责任予以明确。例如:塔吊等大型施工机械要审查是否有安装资质,操作人员是否有证,人证是否相符,是否在有效期内,安装后自检,然后专业部门验收,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

1.4对施工现场加强日常巡视检查

作为监理,岗位就应该在施工现场,只有立足于现场才能发现针对性的问题,现场监理人员每天保证5人出勤,只要有施工作业,不管白天黑夜,都要有监理人员在场,做到每道工序的施工过程都在监理人员的掌握控制之中。如制定上下班前的巡视制度,即10:00,14:00,17:00是易放松和疲倦的时间点,有效地制止了施工班组人员在该时段易放松警惕,发生事故的可能。

针对安全事故发生的后果的严重性,重视事前控制。监理控制主要有事前、事中和事后,而安全事故一旦发生必将带来严重后果。监理工作的重点要放在事前控制,这是监理职能的要求。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的隐蔽施工,监理人员要实行旁站、巡视或平行检查。认真检查施工单位各项安全措施的具体落实情况,对于每一部或每一工序施工前,首先将易发生事故的重点部位和环节,事先通过预控通知的方式传达给施工单位,让大家事前就明白自己的责任范围,工作起来尽心尽责,发现存在事故隐患应要求施工单位进行整改,才能使施工中的安全风险程度降低,消除事故隐患,制止建设行为中的危险性、盲目性和随意性,确保工程建设的安全性。

1.5提高工程监理的标准化水平

监理标准化管理主要是指“三控制、两管理、一协调”,三方面监理内容从形式到内容都转化为标准化管理和控制,使每一项每一步工作都有统一规定、统一要求,都有标准依据,都有定性、定量的衡量标准。我国目前的监理现状只做到了质量和进度控制,组织协调。例如,监理工程师把工程质量、进度计划、实施和控制三结合的图表制定出来,施工承建单位按照监理制定的标准化管理内容要求去做,但由于监理人员是有责无权,这使制定的进度计划不能有效积极实施,导致工期拖后,不能按时交工。业主、施工、监理三方应相互交流,解决工程拖后的原因,监理人员严格记录好监理日志,在监理例会做出对上一周的总结和对下周工作内容提出建议,并积极协调好施工方和业主。

1.6整理好安全监理资料

安全监理资料包括:安全监理内部管理资料和审查或检查验收施工单位安全措施的管理资料。留足安全监理的痕迹,是考察业绩的依据,也是分析研究承包人施工安全管理和业主安全生产管理的参考资料,实际也是监理方本身规避风险的一种方式。

2、结束语

做好建筑工程质量监理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监理人员在树立高度敬业精神的同时,更要采取更为科学有效的监理工作,从而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为社会公众利益服务。

参考文献:

[1]胡慨.建设工程安全监理探讨[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

篇2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管理

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建筑工程质量的检测是我国目前重点进行管理的任务之一,这是实现建筑工程稳定发展的首要前提,同时也是促进建筑工程得以进一步优化的基本保障,因此本文将重点对这一问题开展论述,详细介绍了在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得到有效的提高,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实现建筑工程的进一步发展,确保其检测质量能够得到不断的优化。

一、影响我国建筑工程检测质量的因素

(一)人为因素

检测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检测质量,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人员的教育程度、专业水平、工作经验和理论基础直接关系着检测结果。建筑工程检测工作应当优先考虑到对人为因素的控制,因为建筑工程检测结果是所有参加建筑工程检测的操作人员与服务人员共同劳动的结果。因此,想要保证我国建筑工程检测工作的质量,首先要保证检测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建筑工程检测人员的素质水平是建筑工程检测结果真实有效的必要前提。

(二)工程使用材料因素

建筑工程材料质量是建筑工程质量的基础,建筑工程材料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建等。如果工程材料的质量不符合标准,那么建筑工程的质量也就不可能达标。因此,为了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应当严格掌控建筑工程使用的建筑材料质量。在检测的过程中要注重建筑材料样本的检测,为了保证工程使用材料的真实可靠性,需要对建筑工程使用材料进行样本检测,同时也要保障建筑工程使用材料样本来源的真实可靠性。只有确保检测的样品都具有真实性和代表性,对建筑工程质量的检测工作才有实际意义。

(三)检测仪器因素

想要实现对建筑工程进行完善的检测,就需要保证使用的检测设备仪器必须达到国家标准。部分建筑工程检测单位为了节约成本,在建筑工程检测工作中使用质量不过关或者精度不符合要求的仪器,对建筑工程检测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为了确保建筑工程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建筑工程检测部门必须按照相关规定,使用合格规范的检测仪器设备,杜绝为了节省开支而使用不过关仪器情况的发生。

(四)其他因素

在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工作中,其他因素的存在也会影响建筑工程的检测结果。例如环境条件因素和检测设施因素,检测机构在建筑检测的过程中,应当确保检测设施以及检测环境符合技术规范和相关法律标准,确保建筑工程检测结果的真实有效性。在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过程中,环境因素的影响十分复杂而多变,就气象条件而言,温度、湿度、大风、雨雪等情况都会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检测质量。

二、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管理的相应措施

(一)培养检测人才

首先,政府应该高度重视建筑工程质检领域的人才拓展。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当要系统地、有计划地培养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人才,提供更多的深造机会和学习平台以应对大量的市场需求。另外,从企业角度出发,应当尽可能地鼓励人才勇于迎难而上,不断进步,树立职业道德,培养职业素养。

(二)加强建筑工程技术校核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尤其是关乎工程整体的核心技术的校核,避免建筑工程发生大的事故。同时,为保证工程质量,除对工程质量有一定的要求和规定外,施工技术人员在各项工程施工前,应及时检查,及时应对。如混凝土、砂浆、钢筋、中线、模板等一定要谨慎检测,确保结构尺寸和强度。

(三)工程质检单位要自强,积极树立现代管理理念

建筑工程质检机构在属性上应当从事业向企业属性转化,从依赖于事业单位向发展独立法人单位转化,这样一来,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单位的地位属性和责任意识都能够得到有效提升,其工程建设社会职责和监督职能也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并且能够积极树立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责任目标。因而,对建筑工程质检单位而言,树立科学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是其现代管理理念形成的必要条件,积极主动学习其他企业和单位质量管理的先进知识使工程质量检测管理能够科学有序发展。

(四)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应对措施

施工和质检人员加强责任意识和法律素养,严格按照建筑工程质量的法律和规定进行施工和质量检测,并逐渐形成一系列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制度,通过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制度来确定相关工作人员和质量检测管理人员的责任,对质量检测管理体系进行长期的提升和改善,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最终目标。真正做到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管理方面的治标和治本。

(五)引入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管理责任制

想要做好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工作最主要的问题在于政府政策和方针的支持,以及领导的正确、科学引导。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管理领域的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要首先严抓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将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管理责任制真正贯彻落实。清晰地明确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的具体责任,将责任制和监督管理真正结合起来。相关执法部门应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条例严格规范施工质检行为,对于出现的工程质量问题严格纠察和落实责任,避免质量检验疏忽、失误和蓄意的管理失职,将责任制进行到底。

三、结论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已经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质量也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确保建筑工程检测样本的真实性和代表性,实现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系统化管理,并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系统,从而确保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的质量。提高我国建筑工程的总体质量,促使建筑行业和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崔春阳.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工作的现状和发展研究[J].工程质量,2014,S2:315-317.

篇3

关键词:土建监理;质量控制;施工质量

中图分类号:O21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近年来,土建施工的质量问题一直是人们所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施工单位往往出于对施工进度和企业利益的考虑而将工程施工质量问题放在一边,使得工程施工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土建施工质量关系到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需要建设单位予以高度重视。采用监理制度是近年来我国对于工程质量进行有效监管的一种尝试,通过专业的监理单位和监理人员对工程质量实施监管,有效提升工程的质量。

一、工程监理工作的意义和主要工作环节

我国监理行业较其他国家而言发展起步较晚,目前还处于逐步普及阶段。监理行业介入到建筑施工领域可谓是为提高我国的工程施工质量做出了巨大贡献,它能够对工程施工的每一环节都进行全程实时监管,对于出现的质量问题能够技术发现并予以纠正,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监理工作贯穿于工程施工阶段的始终,包括为在施工前施工单位提供施工决策辅助,对施工进度的制定和监管,在施工环节对施工方案设计,材料采购和使用,施工技术,施工安全等方面予以监督,施工后期的费用核算,工程质量验收控制等多项工作内容,可谓是一项极具复杂性和系统性的监管体系。专业的监理团队要在工作开展之前对施工单位的施工情况加以仔细了解,并进行系统调研,针对其施工特点制定相应的监理工作方案,以此来保证监理工作达到最佳效果[1]。

二、土建监理在施工质量中的具体应用研究

1、监督管理

1.1 对土建工程设计与规划质量的监督管理是工程建设实施的大纲,其根本是对工程质量进行的技术设计与规划,是工程施工建设的标准与依据。对其进行监督管理是通过对设计施工图的审核监督来实现的:第一,对审核内容进行监督管理,包括对工程施工现场与周边的地质环境勘察报告进行审核,对施工图纸与文件中涉及到的有关安全与公众利益的部分进行审核;第二,监督管理审查过程与审查结果,这又包括对审查人员、机构、程序以及结果进行监督管理;第三,通过对审查内容与审查结果进行监督管理,揭示与反应各主体在勘察设计中的行为质量、活动结果以及运行状况,从而实现勘察设计中各主体行为质量的监督管理,提高主体行为的规范化程度,完善与健全质量体系,保障勘察设计的质量。

1.2 对工程合同进行监督管理,这是应法律规范来约束施工主体的行为。法制化、规范化的质量监督管理离不开科学、完整、有效的合同管理与合同约束,同样质量管理也需要通过合同来规范主体行为的质量。业主是施工前上述所有活动的组织者与决策者,对其进行的行为质量监督是施工前质量监督管理的重点内容。通过对上诉三方面内容的监督管理,来保证建筑工程实体的投入要素的质量,在通过具体的施工使其转化为行为与质量体系运行的监督管理,有效的保障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1.3 对土建工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处理的监督管理。监理施工人员在对施工各环节进行审核时发现的质量问题,又去签发整改通知,并要求在一定期限内完成整改工作;发现的问题涉及使用功能与结构安全以及工程关组失控时,监理有权签发施工停工或局部施工停工的强制通知,并要求施工单位立即进行改正;发现的工程结构存在质量隐患时,要责令施工单位进行检测,并依据检测结果要求施工单位限期整改,如果需要进行处罚时,应由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报于委托的相关部门进行查处[2]。

2、施工管理

2.1 建立与健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制度

要想保障土建工程的质量水平,首先施工建设单位要做的就是构建完善的施工质量管理制度,例如工程质量责任与事故报告处理等制度,并将构建的制度落实到施工的各个环节,使其能在施工中充分发挥监督作用,保障施工的质量要求。在土建工程施工建设中,人是最基础的施工元素,不但是施工的操作者,同样还是施工的组织者;不仅是控制质量的对象,同样也是被控制的对象;及时保障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又是工程事故与质量问题的源头。因此,要在构建施工质量管理制度的过程中,明确施工人员与监理人员的权利与责任,见施工的质量要求落实到每一员工身上。

2.2 加强对进场机械设备检验

施工所用机械及设备是工程建设重要的生产资料,对于施工进度和质量有直接影响的项目。对施工机械设备的控制主要着重从机械设备的选型、机械设备的主要性能参数和机械设备的使用操作等方面予以控制。

2.3 材料质量审核

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上,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以提高工程质量,加强材料的检查,是严格控制材料质量的重要保证。要做好材料质量控制,主要要做的工作包括:材料的质量标准、材料性能、材料取样、测试方法、材料的范围和建设等[3]。

2.4 提高土建监理施工人员的业务素质

土建监理施工人员一定要有较高的业务技能与交款的知识结构体系,并也还有具优秀的职业道谢素养: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职能分工与机构安排,并制定出完善的施工审批陈程序。通常来说,土建监理施工人员要在施工现场做好施工纪律以及收集相关的数据资料,并向相关部门提出意见与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施工驻地的监理公司的监督部门要组织相关人员对施工来人上报的各种工程文件进行审查;总监理负责人要对建设工程的各种文件进行审核与签发最终审批意见,在遇到重大或特殊的工程项目时,可以将审批意见上报相关主管部门或建筑单位,在批复后在进行签发。土建监理施工人员要做信息数据资料的收集与管理工作,因为在充分可靠的信息数据资料的帮助下,正确的计量才有保证;如果收集整理的数据资料出现混乱,那也要想保证正确的计量工作是很难的。监理施工人员要收集工程的质量数据,尤其是在事故与质量缺陷的信息,并定期做好相关的质量评定等级与统计工作。土建工程建设中,工程监理人员应做好进度信息的收集工作,对工程各项目的施工进度进行标注。同时监理人员还要做好图纸与各种文件的整理工作。此外,还应加强管理监理施工人员,要求其积极深入施工现场,掌握施工的第一手资料,保证对工程计量审核时有理有据;要求其养成做好施工监理日记与及时进行逐级汇报的良好习惯,监理工作日记是最好的施工备忘信息材料,进行及时汇报将有利于各级监理施工人员熟悉工程施工的进度与质量情况。

2.5 重视施工安全的监理

在工程建设中安全与质量问题并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不能完全分开。质量和安全是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要依据国家安全的法律、法规、标准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监督体系。这样在工程建设上,使安全工程技术、质量工程技术互补共用,更充分地发挥其工程技术的潜力,促进我国工程建设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监理工作的开展对于提高工程质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一种外部监管手段。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国家工程建设与施工单位的有关规定,严格实现对工程建设质量的监督,从而提升土建工程的质量。此外,提升监理施工工作,还能有效的降低土建工程中工程事故的发生几率,缩短工期,并为土建工程项目带来更高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胡天翼.土建监理在保证实施质量中的作用探讨[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1):166+168.

篇4

关键词: 高校体育工作管理 现状 建议

从宏观上来讲,高校体育教师,不但要完成国家教委、各体育机构、省市教委关于体育方面的多项指令和要求,而且要参加省市体育协会组织的多项运动竞赛,同时,还要完成学校党委、行政交给的体育教学、科研、群体工作任务。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校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的剧增,一般学校都有几千人至上万人,高校体育工作管理的内容大量增加,传统的管理方法、手段显然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这就要求体育工作管理者增强对管理工作的认识,认真领会和掌握科学的管理内容和手段,对学校体育工作进行全方位的管理,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管理效率。

1.高校体育工作管理的现状分析

1.1高校体育工作管理现状与高校体育事业发展的要求之间尚存在明显的差距。目前有部分高校的领导对待学校体育工作的思想认识不足,总脱离不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这种旧观念的思想。有不少高校的体育管理者由于管理理论水平跟不上形势,致使他们的管理行为满意率很低,他们虽然整天忙碌,付出的劳动比一般教师多几倍,但常常得不到应有的理解,管理观念滞后,缺乏现代科学管理知识的摄取和运用,管理手段、方法单一,其主要原因是对职权利的关系没有协调好,也有不少人对学校体育的地位、作用,以及对体育教师存有偏见。体育教师的劳动付出多回报少,“能级对应”程度较低,工作量的计算系数比例较低,这种现象在高校中普遍存在。再有部分管理者理想与现实条件之间矛盾冲突较大,体育经费投入少,体育设施陈旧落后使他们感到束手无策,这些都影响着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1.2高校体育工作的管理,与纵、横向的关系不够协调。有不少高校虽有体育运动委员会的机构,但无具体的工作计划安排和管理目标,只是在全校性的体育竞赛活动上起一个组织协调作用,其余的工作由体育系(部)负责,体委变为“空委”,完全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挂名而已。体育系(部)既管理,又协助工会、老龄办、兼管教工,加上学生的社团活动,工作牵涉到的面比较广,如不进行具体的安排,场地、器材有很多时间都会发生冲突,使部分工作计划不能够实现,其主要原因是管理目标不够明确,分工不够精细,组织管理的措施不够得力。

1.3科学化管理的运用能力差。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多媒体等先进设备投入使用,对高校体育工作的管理起到了很大的辅助作用。教师要善于管理、充分利用,以发挥其效能。但由于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等问题,教师的整体素质对计算机等先进设备的运用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产生部分教师对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运用比较陌生,给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其次,许多新型的体育项目的问世与推广后,不少学校接受滞后,不能适应科学化管理和运用。

1.4规章制度的执行软硬条件悬殊较大。主要表现在先进工作者评比和职称的评定方面,教学方面是软条件,教师上课精力的投入是否不足,无具体的衡量标准,有部分教师受市场经济的冲击,教学精力分散,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上课时的表现不闻不问,只顾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量。教学质量的监督是一个薄弱环节,硬条件是科研,有不少高校对教师的科研要求都有明确的具本目标,不同的职称,要在不同级别期刊上发表不同数量的论文,这是一个硬性指标,很多高校的管理者,都把它看成是评比先进、职称评定、校内津贴分配的主要依据,激励机制不够完善,以致给教学上带来了一定的混乱。

2.高校体育工作管理的内容与方法

高校体育工作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这个工程是根据管理现象本身的有机联系,形成一个相互联系、互相转化完整的统一体。其实质,就是在系统内部以人为本,通过确定责任以达到一定的效益。掌握管理原理有助于提高管理工作的科学性,避免盲目性,有助于迅速找到解决管理问题的途径和手段。高校体育工作的管理主要流程有组织机构、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科研、竞赛、群体活动、场地器材等方面的管理和校内外其它部门的联系,它是一个整体,各方面都有着相互的联系,不能只强调某一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必须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认真而全面地开展工作。

2.1组织机构管理。首先要健全组织机构,制定学校体育工作的预期目标,分为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远目标。其次要加强党委对体育工作的直接领导,促进各级领导的重视,提高管理理论水平,运用管理方法在实践中提高管理水平。由于办学规模的扩大,一个学校体育工作的组织机构,可分为几个层次,形成一个网络系统,由院系、部门、各体育协会等共同组成,形成一个整体,体育部(系)是一个职能部门,在整体的前提下,实行目标管理,进行明确的分工。明确了职责,就要授于相应的权力,因为管理总离不开人财物的作用,但又要相互合作,如此才能顺利地运行全校的体育活动。还有少数学校未成立体育部(系),教研室的体制仍存在,严重影响体育工作的落实和体育人的积极性,应按高校《体育工作评估条例》予以更正。

2.2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学校体育工作水平。学校的教育工作关键在于教师,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不可能存在高水平的学校工作。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为前提,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采取多种培训方式,有计划地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培养他们掌握现代教学设备仪器的使用能力和驾驭管理能力,提高工作效率。重视人才储备,培养学科带头人,逐步建立起一支结构合理,年龄适中,思想好,作风硬,业务精的教师队伍。教师的队伍的稳定,特别是高学历高职称的人员稳定是师资队伍管理的关键。人才流动对个人来说可能是重要的,它可以使人才自己通过不断的尝试,找到最适合自己并给自己带来最大利益的工作。但对学校来讲,人才流动可能带来“输入新鲜血液”的好处,但对学校来讲,人员不稳定,特别是优秀人才的外流,不仅使培训费付之东流,而且可能影响学校体育工作的总体计划。稳定队伍要多个方面对他们进行关怀。要留住人才,首先要留住其心。学科带头人须在本专业领域内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学术影响,才能在学科内部结构中起作用。学科内部结构以项目为单元,实行项目负责制,项目组负责人全面负责该项目教学计划的制定,各组织实施,并对教学质量负责,同时负责组织该项目的运动队训练,竞赛工作和群体工作等。

2.3教学管理。体育部(系)是高校体育职能部门,教学工作应该是其最主要的体育工作之一。要坚持高校教学管理原则,对体育教学的大纲计划、任务内容、组织教法和课程安排上,都要力求符合学生的生心理特点。从教师的现状、物力资源和季节天气等实际情况出发,进行组织落实,工作职责明确到每一位教师。目前我国高校普遍推行学分制,学生的学籍管理和成绩管理相对于学年制教学管理更加繁琐复杂,加上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工作,如果这些复杂的过程还停留在手工式的管理办法和落后的管理手段上,就无法提高体育教学管理水平,需采用科学的管理工具和手段,积极对管理意识、管理方式进行改革。学校体育部(系)应有专人负责成绩管理,专用计算机处理学生成绩和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成绩。

2.4科研管理。体育部(系)有效地建立起一支学术研究梯队,才能不断地在体育学科领域、探索与创新,并将新的知识运用于体育教学、用新的理论指导教学与训练;推动体育教学改革。科研是创造性劳动,需要资金投入和环境支持,需要长期营造和扶植,营造激励条件和成长环境,保证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投入科研,讲科研实绩,强化激励机制,该奖励的要及时给予奖励,调动教师科研人员的积极性。科研不是纸上谈兵,而把科研的成果进行科学的转变,转变成经验、教训,转变成生产力、效益。

2.5课余训练与竞赛管理。课余训练和竞赛是培养学生体育骨干,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登世界体育高峰,推动群众性体育工作开展的有效手段。搞业余代表队的训练,在普中选优的基础上进行科学训练,科学管理,建立运动员档案,制定科学训练计划、明确目标、实行教练员负责制,保证训练时间,完成训练任务,关心好运动员的学习和生活。规划好每学期全校性的体育竞赛活动,坚持常年训练,特别是本校的传统体育项目,充分发挥体育的宣传作用和窗口作用,以优异的成绩来宣传学校和培养运动员良好的体育道德,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2.6课外体育活动管理。课外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课的补充和延伸,学生经常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对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提高身体素质,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会起到很好的作用。早操,上万人的学校,集中做操,显然是不太可能的,这方面的管理考核工作,要分解到系和班,体育部(系)进行场地划分,检查、督促。学生早操的出勤情况纳入学生个人的综合素质测评,系科的评优等方面,课外体育活动教师进行下系辅导。有组织地开展一些小型多样的竞赛,吸引更多的学生能积极参与,不但能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活跃学校气氛,而且能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从而增强体质,促进班与班,系与系之间的友谊。进行对学生参加体育俱乐部活动的考勤,也是一个对课外体育活动管理的一个有效办法。

2.7场地器材管理。场地器材是进行体育教学、开展课外活动、组织课余训练和竞赛的先决条件。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认真细致地做好场地、器材的规划、严格管理、加强监督,由专人负责管理、维护,是提高场地利用率的保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运用价值规律发展体育事业,体育有偿服务具有极大潜力。对校内和校外都可进行有偿服务,增加体育经费来源,但必须保证校内的正常教学和训练,同时对有偿的收入分配使用情况进行严格监管,绝大部分应用在场地的维护和器材补充,充分发挥场地器材在高校的作用。

3.对高校体育工作管理的建议

3.1明确管理目标,健全组织机构。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团结协作。遇事不扯皮,遇责不推诿,遇权不争夺。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以制度严格规范教学过程,做到有章必行,违章必究,为学校体育工作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为充分调动积极性,体育教师的工作量计算应以其他教师一样,要看到他们的辛劳与跌打滚爬,不要看他们的个别差异。

3.2加强管理人员自身素质的培训。目前处于信息时代,加强对师资的培训是跟上形势发展的需要。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是决定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要积极引导现代科技为体育学科所应用,广泛应用计算机、多媒体等先进设备,对体育教学、业余训练、竞赛等进行科学管理。

3.3转变传统观念,正确认识体育工作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体育工作者进行量化考核。加强激励机制,激发教师内在的工作热情,建立合理的评价和奖惩制度。奖惩一定要分明,制定出明确公正的考核标准并形成制度化,使贡献大的教职工得到及时肯定和奖励,奖励时应注意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惩罚注意批评的方法,选择适当的场合,否则会使违规者自尊心等方面受到挫折。在体育工作管理实践中,公正及时的惩罚是必不可缺少的,又是非常必要的,它作为管理工作的杠杆,可以调节和改变人们的工作行为,对少数人或个别人的惩罚,可以教育大多数人,使一些不良的行为得以制止,使良好的工作习惯不断地建立起来,充分发挥他们在教学科研及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3.4各种管理方法与手段一定要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特别是学校体育工作管理者与执行者的情况,做到严格管理、科学管理、人性化管理,充分调动学校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实现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目标。

参考文献:

[1]郑忠波,李英基.对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管理改革的诸方面思考.体育科技,2002,2.

[2]李向东.对普遍高校体育课程管理的研究.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

[3]杜文娟.计算机管理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特殊作用.四川体育科学,2002,4.

[4]曹日华.我国高校体育科学文化管理的研究.体育文化导刊,2003.2.

篇5

(一)财务风险认识浅弱和财务管理方面不足

有些粮食企业的管理人员与财务人员对财务风险的表面性意识薄,缺少风险意识,在筹资决策方面、投资决策方面与收益分配决策方面的时候,缺少科学的分析及周密的研究。而有些粮食企业还是习惯利用经验与主观意识来判断经营管理活动,从而缺少科学的管理技术和科学的办法。还有的粮食企业在财务制度方面的不全面,平常会计的底子工作比较差。比如科目的设置、财务的计算、财务方面的处理程序不健全,会计计算手法与计算所使用的工具非常落后。甚至有的粮食企业现在还在用人工手记的方法,财务软件和其它的计算工具还没有得到全面的使用,这样就不会达到目前现代粮食企业财务管理发展所要的要求。

(二)财务管理的方式方法比较落后

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当中,财务管理除了是传统的管理职能还是分析、预测、决策和监督等财务管理方面的主要职能。可是现在的有的粮食企业,在思想方面、经营方面、管理的方法及监督的办法等等方面都不能完全达到这种要求,这样就会导致在财务方面的工作依旧停在计算补贴、计算资金、管理经费的表面工作上。而相应的财务方面的工作人员主要的工作就是计算账目,帮企业报税跑银行,财务管理当中的预算、决策和参加管理等等的重要工作并不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这就与现代化粮食企业发展所要的要求存在比较大差距。

(三)粮食企业内部控制不到位

有些粮食企业的监管控制力度不够主要的原因有几方面,第一方面是由于有一部分粮食企业管理层对于财务监管的主要意义和认识不够,不在企业内部设立相应的监管机制,所以对资金流动的各种环节缺少主要的监管。第二方面是有的粮食企业是有监管机构 也有制定好的监管控制制度,可是因为管理层只看重结果忽视监管,导致监控工作应该做到的工作没有得到有力的发挥,致使成本高、浪费比较多、管理不统一等等现象出现。

(四)资金来源和流动资金少

目前有些国营的粮食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靠农业发展银行的贷款,企业想要扩大发展业务的范围资金就会缺少,然而资金的多少直接会影响到粮食企业在业务上的发展和企业自身的发展。与此同时粮食企业的资金流动缓慢使用起来效率不快。主要表现有应收账款额度大、账期时间长、缺少控制,存货周期转出效率低,大量的资金被长期的占用,支付保管费用和贷款的利息,这就很大一部分是资金的使用率降低,从而是粮食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

二、加强粮食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完善粮食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一方面组建全面的粮食企业内部监管和控制力度。粮食企业要跟随业务的需求,科学的设置财务职位,制定出职位操作规范制度,把工作的范围和工作的权限明确,就是记账人员、出纳人员、财务主管人员和经济业?沼牖峒剖孪钪械纳笈?员、经办员、实物保管人员事务职能权限。另一方面是组建企业财务严格清查制度。经过定期开展或者不定期及群面和部分财务清查活动,对于全部企业财产和物资进行全面盘查,把库存现金账目、存款账目、债权债务进行盘查审对,方便找寻粮食企业在资金管理上所遗漏的问题,防止企业资金流失,以确保资产进行合理、节约和高效的利用。而主管管理层要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粮食企业财产清查进行严格监管,对于在检查过程当中所发现的问题要进行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以便确保粮食企业资产安全和有效的运营。

(二)落实费用管理制度,有效控制费用的管理和使用

把费用严格的落实到用于审批权限和大数额的开支以及集体决策制度的规定,必须杜绝越权审批,超标准、超范围列支和合理的控制费用支出,把费用最大化的保持在合理使用上。再一方面就是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应建立现代化粮食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组建与完善企业责任人经营业绩考核制度。组建财务公开制度,粮食企业运营的现况、盈利的情况、费用的支出等等财务指标定期进行公开,把职工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利用。

篇6

关键词:工程监理;施工质量;意义

中图分类号:E271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建筑施工涉及多个专业多个施工环节,是项投入巨大的基础性过程。那么怎么加强这个巨大投入能够保证的到相应的合格质量的工程,是建设监理人员必须思考的问题,否则工程监理工作的开展将举步维艰。笔者认为,加强工程监理的第一步便是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系统,为具体的监理工作提供制度保障,接着分别于施工前、施工过程开展监理工作,最终实现建筑施工质量的提高。

一、工程监理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的作用

1、工程监理可以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

监督管理安全保障措施的落实和安全保证体系的有效运行可以显著提高工程质量。因为施工监理部门的设立就是为了能够有效的监管工程施工过程中材料质量、设备技术安全及人员操作规范。这种体系的建立可以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多种多样的监控手段对施工工程进行全方位的监理,监理人员不仅可以审查出有问题的材料设备,还可以要求相关承包单位在施工的任何时间对施工组织设计及事故安全问题进行方案设计和检查审核,以便及时提供施工所缺的材料设备及相关技术人员,从而保障施工的有效顺利进行。

2、工程监理可以保证施工的安全

工程监理可以在施工前监理工程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前做好预防工作,然后分析预想出施工过程中随时可能发生问题,对其进行有效的预防控制。“安全第一”是工程施工企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无论在什么时候,安全都是第一位的。树立良好的施工安全意识不仅能够决定企业的前途和命运,更能营造一个良好的安全环境,给企业和社会带来信誉和经济效益。由于工程监理的人员都是经过专业培训所挑选出的高素质的人员。因此,他们以专业的工作态度与良好的素质能够做到严格限制准入资格的工程材料与建筑构件,实时确保施工所需原材料的质量,为质量控制带来了极大的方便[1]。

二、工程监理工作的意义和主要工作环节

我国监理行业较其他国家而言发展起步较晚,目前还处于逐步普及阶段。监理行业介入到建筑施工领域可谓是为提高我国的工程施工质量做出了巨大贡献,它能够对工程施工的每一环节都进行全程实时监管,对于出现的质量问题能够技术发现并予以纠正,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监理工作贯穿于工程施工阶段的始终,包括为在施工前施工单位提供施工决策辅助,对施工进度的制定和监管,在施工环节对施工方案设计,材料采购和使用,施工技术,施工安全等方面予以监督,施工后期的费用核算,工程质量验收控制等多项工作内容,可谓是一项极具复杂性和系统性的监管体系。专业的监理团队要在工作开展之前对施工单位的施工情况加以仔细了解,并进行系统调研,针对其施工特点制定相应的监理工作方案,以此来保证监理工作达到最佳效果[2]。

三、工程监理在施工质量中的具体应用研究

1、监督管理

1.1 对工程设计与规划质量的监督管理是工程建设实施的大纲,其根本是对工程质量进行的技术设计与规划,是工程施工建设的标准与依据。对其进行监督管理是通过对设计施工图的审核监督来实现的:第一,对审核内容进行监督管理,包括对工程施工现场与周边的地质环境勘察报告进行审核,对施工图纸与文件中涉及到的有关安全与公众利益的部分进行审核;第二,监督管理审查过程与审查结果,这又包括对审查人员、机构、程序以及结果进行监督管理;第三,通过对审查内容与审查结果进行监督管理,揭示与反应各主体在勘察设计中的行为质量、活动结果以及运行状况,从而实现勘察设计中各主体行为质量的监督管理,提高主体行为的规范化程度,完善与健全质量体系,保障勘察设计的质量。

1.2 对工程合同进行监督管理,这是应法律规范来约束施工主体的行为

法制化、规范化的质量监督管理离不开科学、完整、有效的合同管理与合同约束,同样质量管理也需要通过合同来规范主体行为的质量。业主是施工前上述所有活动的组织者与决策者,对其进行的行为质量监督是施工前质量监督管理的重点内容。通过对上诉三方面内容的监督管理,来保证建筑工程实体的投入要素的质量,在通过具体的施工使其转化为行为与质量体系运行的监督管理,有效的保障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1.3 对工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处理的监督管理

监理施工人员在对施工各环节进行审核时发现的质量问题,又去签发整改通知,并要求在一定期限内完成整改工作;发现的问题涉及使用功能与结构安全以及工程关组失控时,监理有权签发施工停工或局部施工停工的强制通知,并要求施工单位立即进行改正;发现的工程结构存在质量隐患时,要责令施工单位进行检测,并依据检测结果要求施工单位限期整改,如果需要进行处罚时,应由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报于委托的相关部门进行查处[3]。

2、施工管理

2.1 建立与健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制度

要想保障工程的质量水平,首先施工建设单位要做的就是构建完善的施工质量管理制度,例如工程质量责任与事故报告处理等制度,并将构建的制度落实到施工的各个环节,使其能在施工中充分发挥监督作用,保障施工的质量要求。在工程施工建设中,人是最基础的施工元素,不但是施工的操作者,同样还是施工的组织者;不仅是控制质量的对象,同样也是被控制的对象;及时保障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又是工程事故与质量问题的源头。因此,要在构建施工质量管理制度的过程中,明确施工人员与监理人员的权利与责任,见施工的质量要求落实到每一员工身上。

2.2 加强对进场机械设备检验

施工所用机械及设备是工程建设重要的生产资料,对于施工进度和质量有直接影响的项目。对施工机械设备的控制主要着重从机械设备的选型、机械设备的主要性能参数和机械设备的使用操作等方面予以控制。

2.3 材料质量审核

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上,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以提高工程质量,加强材料的检查,是严格控制材料质量的重要保证。要做好材料质量控制,主要要做的工作包括:材料的质量标准、材料性能、材料取样、测试方法、材料的范围和建设等。

2.4 提高工程监理施工人员的业务素质

工程监理施工人员一定要有较高的业务技能与交款的知识结构体系,并也还有具优秀的职业道谢素养: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职能分工与机构安排,并制定出完善的施工审批陈程序。通常来说,工程监理施工人员要在施工现场做好施工纪律以及收集相关的数据资料,并向相关部门提出意见与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施工驻地的监理公司的监督部门要组织相关人员对施工来人上报的各种工程文件进行审查;总监理负责人要对建设工程的各种文件进行审核与签发最终审批意见,在遇到重大或特殊的工程项目时,可以将审批意见上报相关主管部门或建筑单位,在批复后在进行签发。工程监理施工人员要做信息数据资料的收集与管理工作,因为在充分可靠的信息数据资料的帮助下,正确的计量才有保证;如果收集整理的数据资料出现混乱,那也要想保证正确的计量工作是很难的。监理施工人员要收集工程的质量数据,尤其是在事故与质量缺陷的信息,并定期做好相关的质量评定等级与统计工作。工程建设中,工程监理人员应做好进度信息的收集工作,对工程各项目的施工进度进行标注。同时监理人员还要做好图纸与各种文件的整理工作。此外,还应加强管理监理施工人员,要求其积极深入施工现场,掌握施工的第一手资料,保证对工程计量审核时有理有据;要求其养成做好施工监理日记与及时进行逐级汇报的良好习惯,监理工作日记是最好的施工备忘信息材料,进行及时汇报将有利于各级监理施工人员熟悉工程施工的进度与质量情况。

2.5 重视施工安全的监理

在工程建设中安全与质量问题并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不能完全分开。质量和安全是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要依据国家安全的法律、法规、标准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监督体系。这样在工程建设上,使安全工程技术、质量工程技术互补共用,更充分地发挥其工程技术的潜力,促进我国工程建设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建设工程施工质量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工程监理可通过事前监理、施工过程监理和完成阶段监理来对工程施工质量进行监督和控制,为人们的人身财产安全保驾护航。总之,要想通过工程监理来提高施工质量,除了要不断提升监理人员的素质,丰富监理的手段和方法外,还需要施工部门、图纸设计单位的密切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提高工程质量,促进工程监理的作用和发展意义。

参考文献:

[1]胡天翼.工程监理在保证实施质量中的作用探讨[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1):166+168.

篇7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建筑施工安全监督机构自身的现状严重制约了监督职能的履行。一是监管力量严重不足。目前我国的建筑施工安全监督机构、执法队伍的现状与建筑业快速发展的形势极不适应。现有的监管力量跟不上建筑规模的扩张,安全监督人员的配备严重不足。例如我市现有施工安全监督人员4人,全市每年监督工程面积约140万平方米,平均每人承担35万平方米,工作任务相当繁重。另外,当前各地对职能部门的人员编制卡得过死,人员不但不能增加,反而还要压缩,并且施工安全监督机构无经费来源,无工作用车,无法保障正常监督工作的开展。二是安全监督模式落后。习惯于施工现场实体的安全检查、验收,做了大量本该是施工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应做的工作,“保姆式”管理大行其道,既越权又不利于安全生产管理。三是监督执法权薄弱。安全监督机构作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委托部门,属于事业单位性质,并不是法律意义上的责任主体,实际工作中,监督机构往往缺乏对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的行政追究手段。另外,安全监督人员业务服务能力不强也是制约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参建各方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是影响建筑施工安全的根本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设单位对履行安全生产职责认识不足,对安全生产管理重视不够。实践证明,凡是建设单位对项目施工安全生产管理重视的,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水平就相对比较高。而实际上大多数建设(开发)单位受自身利益驱动,往往只注重成本、质量,而对安全管理流于形式,甚至不顾施工安全而盲目抢赶工期,不按规定支付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甚至拖欠工程款,致使施工企业对工程项目安全生产费用投入严重不足,安全文明施工不达标。另外,建设单位对监理单位的安全监理委托普遍重视不够,履行职责要求不严,同时对监理费用压级压价,导致监理人员配备不足,职责履行不到位。还有,建设单位对有些分部分项工程违法分包,总包单位因无法约束分包单位的安全行为而难以履行安全管理职责,也是造成生产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

2、施工单位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安全生产费用投入不足,制度不落实,安全生产管理不到位。主要表现如下:一是制度落实不到位。如一些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虽然建立,但仅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为了应付检查,不能落实到施工现场,形同虚设;“三级教育”、安全技术交底、安全检查等制度落实不好,针对性不强,流于形式,致使一线作业人员安全防范不到位,违章作业,违章指挥,不执行强制性标准的现象时有发生,施工现场安全隐患比比皆是,整改落实不到位等等。二是安全管理人员配备不到位。部分施工企业从公司到项目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不健全,有名无实,人员配备不足或者素质较差,难以对所属工程实施有效的安全管理。三是安全投入严重不足。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建设单位随意压低造价、压缩工期现象普遍,而施工企业在投标时压级压价夺标,结果在施工过程中成本吃紧,连保本都很困难,如要在安全管理上追求较高的标准无疑于“雪上加霜”,致使企业不愿加大安全投入,导致施工现场安全防护不到位,文明施工不达标。

(三)监理单位安全生产意识较差,安全监理职责履行不到位。主要表现如下:一是项目监理部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人员配备不足,部分人员无证上岗。二是方案审批不严。主要是监理人员对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审批不及时或审查不认真,先施工后签字现象较为普遍,少数方案甚至存在不符合强制性标准或计算错误等问题,导致方案审批走过场,根本不能指导安全施工。三是对隐患整改督促落实不到位。由于部分监理人员业务素质低下,对安全监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安全监理知识知之甚少,责任心差,以致对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熟视无睹,不愿管、不会管、不敢管,甚至对监管部门下达的隐患整改通知与施工企业串通一气被动应付。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也积极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结合工作实践,提出如下解决对策,以供探讨:

(一)政府要加大对建筑施工安全监督执法管理的支持力度。一是加大对建设项目的监管力度,协调安全监督、市场管理等有关管理部门密切配合,加强联动,加大执法力度,

实行信用管理与行政管理并行的工作方式,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综合打击力度。二是严格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管理,对不按规定拨付和使用措施费的项目予以严肃查处。三是规范合同管理,杜绝恶性竞争,督促建设单位明确监理的安全监理职责,促进监理人员履职尽责。四是对安全监督机构在人员编制、车辆、经费等方面应予以政策倾斜,确保安全监督服务职能落到实处。

(二)整合监督力量,实现质量安全监管一体化。一是整合现有的质量、安全监督力量,借鉴学习成功案例,取消质量监督和安全监督之分,结合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验收工作的开展,逐步走向质量安全监督一体化;二是加大监督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促进现有工作人员知识更新、深造、再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总体素质。三是提高工作人员的执法服务意识,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做到“晓之以法,动之以情”,积极为企业安全生产想办法解难题,消除企业的对立情结,使企业进一步增强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不断提高自身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三)转变监督管理模式,强化责任主体安全行为的监督。以加强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为主线,改进监管方式,从以工程实体安全防护的监督检查为主向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建立和运转情况的检查予以拓展和深化,促进企业不断查找管理缺陷,堵塞管理漏洞,形成“执行―检查―改进―提高”的封闭循环管理链,形成制度不断完善、工作不断细化、程序不断优化的持续改进机制,提高企业自我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实现建筑施工安全规范化、标准化。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针对监督人员不足的现状,采取了“监管部门主导,施工企业自评,建筑行业自律”的方式,组织全市建筑施工企业分组对全市所有在建工程项目的安全文明施工情况实行每月一次的检查评比,对后十名工程项目及责任主体通报批评,对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对屡教不改的予以媒体曝光,对项目经理、总监理工程师记入不良行为记录,企业清出本地建筑市场。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达到了企业相互学习交流,共同促进提高的目的,全市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水平发生了质的飞越。

篇8

从本质上说,人本管理就是要根据人们的心理规律、思想规律、通过尊重人、关心人、激励人、改善人际关系等方法,充分发挥人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劳动效率和管理效率。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行动是由思想支配的,思想动机是由需要引起的。人的每个行为都直接或间接、自觉或不自觉地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当需要得到满足,行为结束后,又会有新的需要,产生新的动机,引起新的行为。由此可见,需要是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根本动力。

思想政治工作有无人本价值,它不是由外在事物强加的,而是由思想政治工作自身内在因素决定的,即构成人本价值的要素——主体需要是客观的。马克斯认为“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所以主体需要的客观性本质上是指作为主体的人的本质和本性的客观性。需要产生于自身的结构、规定性和主体同外部世界的联系,而每一主体的自身结构和规定性都是历史形成的,是社会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产物。主体需要什么、需要的满足程度归根到底是受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的。同时,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是人,客体也是人,其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人,人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运用人的本质理论,通过满足个人自身发展需要来转化人的思想,提高人的自觉性、积极性,激发人的创造性。

思想政治工作与人本管理虽然有着不同的学科背景和渊源,它们的差异是存在的,但随着现代思想政治工作的不断发展和人本管理理论的不断深化,两者相互渗透与借鉴的性质也在不断强化。不仅如此,现代思想政治工作与人本管理在实际中的共性则成为它们相互借鉴的现实基础。首先,两者具有共同的实践基础。教育和管理是统一于同一实践过程的两个方面,在现实中,有组织运作的存在就有教育与管理的存在。在现代背景下,思想政治工作与管理工作由过去的分离状态走向融合状态,现代社会生活实际尤其是经济生活实际是它们相结合的基础。其次,两者有目标的一致性。在共同的实践基础上,现代思想政治工作与人本管理都是围绕一个共同的目标进行的。第三,两者具有对象的相同性。现代人本管理的提出改变了传统管理工作“见人不见物”的状况,实现了管理重心由人到物的转移,而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作为主体存在的人。因此,二者有着共同的工作对象。

篇9

关键词:征信;分析;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0.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4392(2007)08-0059-02

一、开展征信管理工作的基本情况

目前,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的信息来源主要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收录的信息主要内容是企业和个人的基本信息,在金融机构的贷款、担保等信贷信息,以及企业主要财务指标,这些对于建立健全完善的征信体系是远远不够的。为此各级人民银行正在与相关部门积极协商,扩大数据采集范围,提升系统动能。

按照工作计划,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除了主要收集企业和个人的信贷信息外,还将收集企业和个人基本身份信息,民事案件强制执行信息、缴纳各类社会保障费用和住房公积金信息、已公告的欠税信息、缴纳电信等公共事业费用信息、个人学历信息、企业执行环境保护法信息、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律师等对公众利益有影响的特殊职业从业人员的基本职业信息。

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采集到上述信息后,按数据主体(即企业和个人)对数据进行匹配,整理和保存形成该企业或个人的信用档案。通过企业或个人的信用档案,可以帮助商业银行核实客户身份,从信贷活动的源头杜绝信贷欺诈,保证信贷交易的合法性;可以全面反映企业和个人的信用状况,帮助商业银行确定是否提供贷款及贷款金额大小、利率高低等,奖励守信者,惩戒失信者;可以利用征信系统提高法院,税务、工商、海关、环保等政府部门的行政执法力度;可以通过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的约束力和影响力,培养和提高企业和个人遵守法律、尊重规则、尊重合同、恪守信用的意识。提高社会诚信水平,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

二、基层征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立法滞后

人民银行开展征信管理工作依据的只有两个《办法》即《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和《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管理办法(试行)》。《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第25次行长办公会议原则通过,但仍未正式颁布实施;《贷款卡管理办法》正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仍处于修改完善阶段。《征信管理条例》尚在进行研究和论证,《征信法》这一最有权威的调整和规范征信管理工作的专门法律还没有进入立法规划。也就是说征信这一涉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生活多个方面,牵扯到各个领域的工作还只是人民银行一家在努力推动和多方协调、积极争取。除人民银行以外的各相关部门职责不明确、相关利益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没有法定。这就必然使此项工作进展缓慢。

(二)管理体制不完善

2002年国务院成立了以中国人民银行为牵头单位,先有国务院17个部、委、办和5家国有商业银行参与的建立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专题工作小组。2003年,国务院在中国人民银行职责和编制调整通知中,将“管理信贷征信是推动建立社会信用体系”作为人民银行的主要职责之一,并批准在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征信管理局,在分行和省会城市中心支行相应成立征信管理处,在地市一级的中心支行也有专岗专人从事征信管理工作。尽管如此,随着征信管理工作的深入,在管理体制上至少存在如下两个问题。一是作为管理全国征信业的机构,只在人民银行内部设立司局级征信管理局显然规格高度不够。二是征信业务主体遍布全国城乡,在城市一级只设征信管理岗位,在县一级连设置岗位都没有,显然不能承担起日益繁重的征信管理工作任务。

(三)非银行信息采集难

尽管对金融机构的监管权力大部分移交给银监部门,但是人民银行由于历史上在金融机构的领导、管理地位的影响,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工作中采集银行方面的企业和个人信息难度较小。但是由于方法滞后,管理体制不完善,导致征信管理工作中非银行信息采集工作非常困难,相关部门由于职责不明确,对于这方面信息的提供者――政府有关部门不积极、不主动、怕麻烦,担心会带来权力丢失,担心企业和个人信息泄漏会承担责任等顾虑重重,作为人民银行基层行,更是举步维艰,少数地方的探索,也大多是靠个人的人情关系,而征信管理工作由阳光工程演变成到处求人,对方则以道义施舍的态度。基层行按时完成上级行的非银行信息采集任务困难重重。

(四)基层人民银行征信工作的人力严重不足

人民银行作为征信管理工作的主管、主办部门,面对全国所有企业和现有独立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这个庞大的征信管理工作对象,只在省会中支以上设立征信管理处,地市级以下支行只在调统部门内设置征信管理岗位,一般2~4人。这些有限的人力资源,只能满足日常发放贷款卡、处理个人信息异义、简单地系统维护。如遇贷款卡年审等集中性工作,只能靠东拼西凑抽借人员,工作质量很难保证。面对大量的采集企业、个人全面信用信息、管理信息评级市场,指导对征信成果的利用等重要工作,很难胜任。

三、几点建议

征信管理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经济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信用经济,信用是基础,加强征信管理是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为此,必须高度重视征信管理工作,在法律、体制、机制、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加强征信工作。

(一)大力推进征信立法进程

采取得力措施,尽快出台《征信管理重要条例》,把人民银行的意志升格为国务院的意志,把征信管理工作由人民银行的成国务院的事,国务院的相关部门都有责任完成国务院的工作。在此基础上,抓紧研究起草《征信法》,把征信管理工作由国务院意志升格为国家意志、全国人民的意志,以法律的形式规范各级政府、各个部门、企业、个人在社会主义信用体系中的法律地位、法律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以立法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二)进一步完善征信工作体制机制

鉴于征信工作涉及的范围广泛,在管理体制上应设立国家征信管理局,规格为副部级,靠挂在人民银行,内设若干专业司,在全国各级人民银行设立征信管理分支局,分支局长由人民银行分支行行长兼任,主管副行长兼任副局长,内设征信管理专业处、科、股若干,根据工作需要增加人员编制。在机制上,应设立综合式专业的征信公司,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经营,对信用信息的使用实行收费,以弥补采集信息、整理信息的投资和经营费用。

(三)扩大信息采集范围,提高征信服务水平

篇10

关键词 小学 教学管理 探讨

教学管理是一种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按照教学规律和教学特点对教学过程进行的全面管理行为。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教学管理,如何做到与时俱进、及时高效,是广大教学管理者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下面,我们就如何提高小学教学管理工作效率进行浅谈。

一、转变传统的教学管理观念

作为学校的管理人员,应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下,树立全面推进教学改革服务水平的教学管理理念,从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变为新课改所提倡的“素质教育”,并具有捍卫新的管理理念的勇气与毅力。本人作为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处于主导地位,因此,工作中一定“敢为天下先”,顶住来自于社会和家长的舆论压力,始终坚持正确的教学管理理念,全面提高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水平。同时,学校的管理人员还要善于调动全校师生的积极性,将教学管理理念转化为深入人心的规章制度,并将其付诸于实践。

二、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管理内容

作为学校的管理人员,要注重转变传统落后的教学内容,从强调分数转变为强调能力,真正设计出具有创造性和创新性的管理内容。在传统小学管理内容中,过分关注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分数的提高,而忽略了能力的培养。因此,在素质教育新改革的今天,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获得,更要注重能力的获取,以及教师的教学业绩。在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中,我们要立足于教育教学,坚持“质量内涵”的发展道路,不管是教师还是校长,都要积极投入教育管理工作中,努力推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设计开发具有本校特色的教育教学方案,提高学校教学的整体质量。

三、转变低效的教学管理方式

(一)校长要经常深入课堂

深入课堂是校长获取学校教学管理情况的直接途径,也是最佳途径,通过对教育管理工作者的具体检查指导,校长可以及时了解教学信息与动态,全面掌握第一手教育资料,有助于加强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能帮助校长做出正确、科学、合理的管理决策,并将最新的、最具有时代气息的管理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为学校的教育改革与实践指明正确的前进方向。

(二)校长要主动关注教师

作为一校之长,应主动关注校内的每一位教师,关注他们的个体与潜能,关注他们的教学情况及个人实际情况。要想办好学校,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校长是关键,而教师是基础,可见,高质量的教育需要的是高质量的教师。为了切实贯彻素质教育最新理念,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校长应呼吁每一位教师注重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实现从“关注结果”到“关注过程”的转变。新课程教学改革不但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同时给教师留下了充足的创新空间。在新课程改革大力提倡的今天,作为小学校长,要结合教师的教学特点,帮助教师在新的环境中塑造自我,充分发挥每一位教师的潜能与智慧,从整体上提高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

四、转变落后的教学管理机制

管理机制的有效性是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生命线,直接决定了管理工作的成功与否,因此,我们要注重转变落后的教学管理机制,健全小学管理工作中的检查、激励、评价三个环节。

(一)教学检查要严格、认真

要想实现高效的教学管理,其前提条件是认真贯彻执行教学检查工作,因为教学检查具有督促和反馈的作用,是推动教学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教学评价要客观、真实

教学评价是衡量教学管理工作质量高低的有效手段,通过科学、合理、客观、真实的教学评价,不但有助于明确检查方向,而且有助于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使得奖励更有依据。

(三)教学激励应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对教学管理工作进行奖励是评价之后的激励措施,也是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的重要手段,我们首先要明确,教学激励的目的在于全面推动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要注重引导解决教学中的落后环节,使得教学管理工作均衡发展;三是通过强烈的激励性,来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总之,小学教学管理工作错综繁琐,只有通过不断的优化与实践,才能更加完美、更加完善、更加科学、更加实用、更加有效。作为小学教学管理工作者,我们要充分发挥科学管理职能作用,有效提高教学管理工作质量,真正完成预期的教学管理工作目标。

参考文献:

[1]杨平峰.小学教学管理之我见[J].新课程(下),2011,(04).

[2]李万恩.加强小学教学管理的策略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1,(12).

[3]杨金贵.浅谈如何做好小学教学管理工作[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