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心得范文
时间:2023-10-24 17:39: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声乐教学心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必要性;可行性;优势;途径
声乐集体课开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在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学中,声乐课是非常重要的学科,是培养学生从事音乐工作基本能力的一门主干课。多年来,声乐课堂一直沿袭一对一的教学形式。近年来,随着音乐教育专业的扩招,师生人数比例失衡,教师不堪负荷,随着音乐教育观念的转变及其音乐课新的课程标准的颁布,对音乐生的综合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就意味着培养观念的转变,而这种转变仅靠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是无法完成的。基于这种理念,很多高校在原有一对一的个别声乐教学模式上开设了声乐集体课,借鉴国外先进教学经验,声乐集体课的教学形式就成了高校声乐教学改革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声乐集体课主要培养学生具有演唱和教学的双重能力,使学生在声乐教学中既能掌握一定的歌唱技能、技巧,又能了解一定的声乐理论知识,并对声乐教学法在集体教学中的运用进行学习和实践的综合性教学。声乐集体课的开设,使高校声乐教学由单一的课程结构向综合性素质教育转变,由单一的技能“个性”化,向人文艺术学科“共性”化转变,这符合当前音乐教育的全新理念;声乐集体课的开设,使声乐教学更加规范化,科学,完善。声乐集体课的开设使小课堂与大课堂融合在一起,更好地实现了声乐的多元化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体现了高校声乐教学的真正目的,同时声乐集体课有利于促进教师提高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水平;声乐集体课的开设不仅要求教师有较高的歌唱技能训练水平和丰富的声乐理论知识,作为课堂教学,还要求教师有扎实的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教育理论基础,且特别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声乐集体课的开设,有利于学生客观的认识自己,提高学习效率。声乐集体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观摩学习的平台,学生可以从老师对别人的教学中得到启发,意识到在自己学习的过程中意识不到的问题,从而使学生达到客观地认识自己,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因此,教师为了适应声乐集体课教学,不仅要充分运用自己已经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还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水平。同时,声乐集体课的开设,在一定意义上节省了教学资源,又可以把声乐这门学科与其他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相融合,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高校音乐专业的声乐课堂,正确有效地采用集体课的教学形式是非常必要和完全可行的。
声乐集体课有个别课所不具有的优势,(1)集体课大大降低了声乐教师在数量上和教学时间上的成本投入,对缓解学生多、师资少、教学任务重的矛盾,起到一定作用;(2)它的上课方式,集体参与,可使学生相互学习,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创造性,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3)它的回课方式是小演唱会的形式,强化了课堂的艺术实践气氛;增加了学生艺术实践机会锻炼了学生实际演唱能力;(4)它的教学评价方式督促一鼓励学生重视平时学习效果,真实反映了学生学习全貌。为了使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运用注意的规律,引发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注意。具体途径如下:
1.温故知新。教师在讲每一节课时,都应该适当地增加一些新内容,而新内容又不能脱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这样,不仅可以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而且可以使学生维持持久的注意。所以,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同时,还应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认真备课,做好计划、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地把新教材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例如:讲“气息运动”的时候,教师必须在学生知道“保持气息”“气息的支点”的基础上而去讲解、训练。不然,歌唱的气息就会浅而浮,胸腔和喉咙就会僵硬。
2.利用刺激物。刺激物可以用来帮助教师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特别是上集体课,不可能所有的学生都能长时间地专注于老师的讲课,所以,老师必须利用刺激物的特点来吸引学生对学习的注意。根据刺激物的强度是引起无意注意的一个重要原理,教师在讲课时,声音不能太小,强度要适当,要使学生都能听清,教师在范唱和在处理歌曲时,声音力度和响度的布局、乐句或高音的处理,快或慢的处理都要有突出的效果,这样容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根据背景别突出的刺激容易引起人的注意的道理,教师在讲到疑点、难点时,要加强语气或提高声调。另外,活动的变化刺激容易引起人的注意,因此,教师在讲课时语调不要平铺直叙,语气和语调要有所变化,并给以恰当的手势,要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以引起学生对学习的注意。如:可以采用集体回课和个别回课方法,也可以采用讲评法和讨论法,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和参加各种有关的学术活动等来丰富课堂教学。当学生不注意听课、开小差时,教师可以突然停止讲课使教室暂时肃静,这种突然肃静也会引起学生的注意。
3.布置作业要创新。教师布置作业可用“抛锚式”的方法。如:提出下次所需回的课和要讨论的课题,然后,教师印发、搜集一些相关资料发给学生课后进行学习和讨论;教师也可提出课题,让学生课后自行多方面地去搜集信息和资料。通过这样做,学生的自由探索、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会更高。
作为主教教师也应不断充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教师面对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是发展变化的,所以,教师的知识也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均衡扎实的、合理的知识结构。作为教师不但要有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还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要丰富自身的教学经验;要用新知识新科技手段来武装自己;要做创新型的教师。教师只有不断充电,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这样才可能将学生引向宽广的未来之路;才可能指导学生获取所需和应获得的知识;才可能在教学中因势利导地去把握课堂教学,并且时刻以声乐的线索捕捉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声乐、体验声乐的积极性。
总之,认真的搞好声乐集体课的课程建设,是我们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我们要以科学认真的态度,不断探索实践的精神,去搞好声乐集体课的课程建设,是声乐小组课个别课和声乐集体课各具特色,相互补充,共同构建起高校特有的声乐教学体系,提高声乐学科的教学质量,从而达到为基础音乐教育培养出合格的音乐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徐小懿,声乐演唱与教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2]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杜,2003年第三版
篇2
关键词:高职教学 ;不良歌唱现象 ;心理分析 ;矫正对策
歌唱是在人脑的控制下,通过歌唱生理与歌唱心理的协调实现的。我们知道,声乐学习中技巧的掌握主要靠自己的感觉,在演唱中也是凭直觉调节有关肌肉运动,而这些运动都是在大脑的调节下进行的。大脑的运行在很大程度上又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因此心理状态或心理素质在声乐学习与演唱别重要。
一、不良歌唱现象分析
唯技术型不良歌唱现象。有些声乐学习者认为歌唱的技术方法就是歌唱的一切,进而产生了唯歌唱技术论的错误观点。当然能认真学习歌唱技术方法的确是好事,但歌唱技术只是成为优秀歌手的一个组成部分,歌唱心理是绝对不容忽视的。这种类型一般会导致实际演唱中的动作性和肌肉性的紧张,也可称为技术性紧张。错误的技术要求,错误的训练方法,急于求成,乐于攀比,是造成紧张的主要原因。它表现为强迫性地驱使动作完成,导致身体僵硬、表现力缺乏而影响整体表现。
心理因素型不良歌唱现象。这种类型一般表现为心理和机体的紧张,也可称为心理性紧张。由于表演者的性格和气质方面的倾向或者客观环境影响了正常的生理活动而产生的心理和机体的紧张,导致已经形成的技能不能正常发挥,演出时周身不自在,全身器官不由大脑支配,完全顾不上表现歌曲,有的甚至忘词、跑调,从而影响了整体表现。平时练习时缺乏信心和表演时怯场即属此类。
二、不良歌唱现象的心理因素分析
由于心理现象是多样的,在各种各样的心理现象的支配和影响下,歌唱心理也很复杂。下面就从个人心理因素中情绪、信心、兴趣及个性等方面分别来分析各种心理因素对歌唱的影响。
1、情绪对歌唱的影响。情绪可以分为对立的两端,表现为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前者可以提高人的活动能力,后者则会降低人的活动能力。现代声乐心理研究表明,大脑皮质通过视觉、听觉、内在感觉等控制我们的歌唱行为,歌唱运动是一个统一的运动,人的发声器官等诸方面运动都通过高级神经系统来控制、协调。因此,直接受高级神经系统控制的“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人体各器官能否协调、统一发挥,所以情绪对歌唱有极大的影响。
2、信心、兴趣对歌唱的影响。人的发声器官等诸方面运动都通过高级神经系统来协调,那么,当我们对演唱充满信心时,精神状态就会随之高涨,大脑皮质也处于积极兴奋状态。此时人脑高级神经系统就会很好地将发声器官等协调起来,使各部分器官成为一个统一的运动。反之,情绪低落,发声器官各部分就处于懒散状态,必然导致演唱失败。同样,当我们对演唱充满兴趣或对你所表达的歌曲具有浓厚的兴趣时,就会积极地完成它,同时也充满信心,情绪也会表现为积极性,那么演唱就会成功。反之,就会失败。
三、不良歌唱心理的解决方法
1、正视歌唱中的紧张。紧张其实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是心理和生理上的正常反应,我们应该正确对待。表演时应积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能一味地担心,充分的准备和认真的态度才是关键所在。只要整体状态积极,就能在愉悦的氛围中完成歌唱表演。
2、加强“以情带声”的培养,做到“声情并茂”。实践表明,做好“以情带声”不仅能更好地表现歌曲内涵,同时也可大大减轻歌唱负担,还可建立良好的歌唱心理。歌者的目的是表达歌曲内涵,让观众产生思想上的共鸣,而不是单纯地炫耀技巧。这就要求我们加强艺术修养,努力去理解歌曲,探寻它的艺术内涵,认真品味它的艺术特点。
3、培养正确的歌唱心态及思想观念,加强自信心的培养。歌唱学习的道路不是直线上升的,中途难免有挫折,而且前进一段之后总需要有一段时间的巩固整理,只要不急躁、不放弃,积极总结调整,一定会有新的收获,歌唱心理也将得到很好的培养,歌唱学习也会迈上新的台阶。
篇3
一、差别对待,鼓励个性发展
声乐老师应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详细情况,如:性格、品质、接受能力、学习能力、嗓音特点等,然后针对他们的差别因材施教。力求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充分发展。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发声练习和曲目训练。对基础好的学生,要引导、鼓励,给他们搭建更高的平台让他们的才华得到施展。对于差的学生要帮助他们建立信心、实现进步。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
将集体课,小组课与个别课结合起来。小组课一般指为二至四人的学生授课,集体课一般是指为四人以上的学生授课而个别课是指一对一的教学模式。传统的声乐教学多以“练声―唱歌―布置新歌”三个环节进行。最近很多学校增加了集体课与小组课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这种模式既解决了师资不足的问题又降低了教学成本。我们只有结合实际,从声乐教学的具体内容出发对上课形式进行合理改革,才能使声乐教学改革取得成功。
三、改变教育思想、提升教育观念
新课标要求声乐教学不能是一种单纯教授音乐知识和技艺的技术课程,而必须是培养学生的基本文化素质,使学生具备作为音乐教师所必须的基本技能和素质的课程。因此,音乐老师必须改变教育思想、提升教育观念。将出发点从“育才”转变为“育人”。从一味的关注演唱技能的学习到同时关注学生心理、未来从事音乐教学的需要和音乐审美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创新、改进遇到的问题。所以我们要重视实践,当学生的课堂教学技能和音乐灵魂得到提升之后我们应该积极的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让学生多进入真正的课堂当音乐老师、多参加文艺汇演、多聆听大师的音乐会。提升自己的演唱水平和文化素养。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调动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在演唱方面的心理素质。为学生的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上面谈了声乐教学创新,下面我再谈谈师生互动方面的话题。声乐课堂是以感情为基础的人文课程,它要求学生在音乐氛围中体验最真诚的的感情。以期达到感情深化的效果。学习声乐必须学会它的以声传情、以情传情、声情并茂的技巧。师生互动是声乐课堂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传统的声乐课堂上,师生缺乏交流,课堂死气沉沉。研究发现只有在活跃的气氛中才能使学生的才智得到充分的发展。以下是一些可借鉴的互动策略。
(一)构建轻松愉悦的氛围
大学生有着很强的表现欲望,希望自己时刻成为大家的焦点。但是由于他们太年轻、缺乏经验,往往会有一些不成熟的表现。这就需要老师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在教学的课堂中可以通过播放一些令人心旷神怡的音乐来调动学生的情绪或者将课堂搬到环境优美的小树林里。同时,在教学中对待学生所犯的错误要以宽容之心对待,鼓励学生积极的参加到互动中去。
(二)审美情趣互动
让最好的音像资料进入到课堂,因为这样的音乐作品征服力、感染力最强,他有助于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让学生实现从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到积极主动学习知识的角色的转变。学生体验好的音乐作品,必然会通过这一审美对象产生赏心悦目的心理效应,让学生置身其中,真正体验音乐的巨大魅力。教学中最有效的师生互动是参与创造作品,这会使学生的巨大天赋在这些创造的映射出来,可以让老师更加了解学生的性格、品味和创造力。同时老师在欣赏学生的创作时对自己的创作也是大有裨益的。这样会不断地激发老师和学生间的互动,促进二者对音乐的热爱。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三)音乐体验互动
篇4
[关键词]声乐教学 心理训练 情感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8-0155-02
关于心理素质对于声乐教学的重要性,很早就引起了许多专家学者的注意。早在17世纪,意大利波伦王学派卓越的歌唱家和教师培特罗•托西在《古代及近代歌唱家的观点以及花腔唱法的见解》中写道:“教师应当使学生习惯于当着显赫要人和艺术家的面而演唱,使他们逐渐不再怯场并且获得勇气。”18世纪的声乐教授吉•曼契尼的卓越论著《关于花腔唱法的一些想法和实践体会》中也提到他的老师对自己的忠告:“当众表演的时候,永远不要胆怯、畏惧和软弱无力。”在《十几年来音乐院校教学中的几个问题》一书中喻宜萱教授也着重指出:“要重视教学中学生正确心理的培养,这是声乐基础训练之一。”因此,在声乐教学中必须探索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训练,培养学生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只有帮助学生正确把握了心理、情感与发声技巧的完美组合,才能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心理训练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心理训练就是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歌唱者所需要的心理品质和个性心理特征,为演唱做好心理准备。并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培养歌唱者善于控制和调节自我心理状态的能力。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常常可以发现这样的例子,有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良好的歌唱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发声技巧,但在演出、比赛和观摩考试等场合却频频出现诸如气息上浮、心跳加快、双腿发软等情况,这都是因为心理活动的失常给情绪带来的负面影响。由此可见,歌唱是生理的,更是心理的。从生理上看,歌唱的实质是一项十分复杂而又自然的肌肉运动过程,器官在运动协调中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只有在精神放松的状态下,才能使与歌唱有关的肌肉处在平静自然的状态中,可以根据训练与歌唱的需要进行调控。而如果心理上出现负担,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正常的器官协调运动及歌唱发声,导致诸如上述等失控行为的出现。可以说,歌唱时学生心理素质的好坏,对声乐的训练和学习,对临场发挥的优劣,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应该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
二、学生在声乐学习中产生心理状态不佳的成因分析
影响学生声乐学习的因素很多,其中除有生理性、技术性的因素外,还受心理素质、客观环境、情感表达及其他诸多方面的因素影响。根据笔者自身教学实践的经验和体会,大体而言,学生在歌唱中心理状态不佳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歌唱的表现欲不强
歌唱的表现欲是指演唱者是否有歌唱及表演的强烈意愿,是一种歌唱心理的外在表现。由于先天遗传条件和后天性格培养的不同,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的心理特质。有的学生性格开朗外向,一站到舞台上就状态兴奋,表现欲望十分强烈。这种情绪可以调动他身体的每一个细胞参与到歌唱中去,使其水平发挥到最佳状态。而有的学生性格很内向,少言寡语,缺乏或者没有表现的欲望,导致歌唱状态不够兴奋,身体机能不能很好地调动,歌唱的水准也会随之受到影响。
(二)缺乏应有的自信心或过于盲目自信
现代社会多是独生子女,有些学生由于在成长过程中与他人的接触不够,缺乏与他人沟通交流的勇气和对自身能力的自信,在课堂上不愿开口大声歌唱,对作品缺乏感情上的表达,甚至不愿去表达。这类学生比较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有时候无法承受观众、考官以及演出气氛等心理上的压力,表演时不敢与观众交流,歌唱声音过小,表情呆滞,无法顺利完成对音乐的表现。还有一类学生则因为家庭的过度溺爱而产生盲目自信,在课堂上、考试或演出时过分想表现自己,同样容易引发过度紧张的临场情况,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
(三)对歌唱技巧的掌握不够
在声乐学习的初、中级阶段,有的学生因为歌唱技巧还不够成熟,对发声器官的协调控制能力不到位,无法自如调配各发声器官。这时学生往往会对自己的演唱缺乏自信,在演唱中的顾虑太多,导致歌唱中出现紧张、焦虑、无法放开等心理障碍。
(四)过于片面追求歌唱技巧
有些同学喜爱声乐艺术,对歌唱的理论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在练唱时总试图将其所知道的所有发声方法统统用上,或完全去模仿歌唱家们成熟并具有高度技巧的声音,结果却是“贪多而嚼不烂”。在实际的演唱过程中往往由于选择过多而导致心理状态的紊乱,精神高度紧张,最终是什么方法也没用上,只好扯着嗓子拼命地喊叫。
(五)与伴奏的配合不够默契
对歌曲伴奏谱不熟、进拍出拍和延长拍的位置长短不清楚、与钢琴伴奏者双方配合不默契等,也是影响学生临场发挥的重要因素。常可以看到,在训练时有些学生因不熟悉钢琴伴奏谱或是与钢琴伴的配合不好,进拍或是伴奏的速度与歌唱者的速度不一致,直接影响到歌唱者的心理状态和表演的情绪与欲望,从而影响歌唱效果。
三、声乐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针对声乐教学过程中影响学生心理素质和情感表达的因素,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在做好声乐基础知识技能教育的同时,要着手培育学生健康的歌唱心理状态、坚强的意志、沉着自制的心理素质,培养和锻炼他们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从而克服情绪的波动,逐步提升艺术涵养。
(一)培养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和爱好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调整和调动学生良好的歌唱心理状态,首先应着重培养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和爱好。“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感受音乐、用音乐美化和丰富人生的前提。”①古往今来,但凡在自己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科学家和艺术家,他们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都有着强烈的爱好和情感,从孩提时对某一事物产生兴趣,到随着对这一事物的不断深入了解,兴趣得以升华,最终发展成对某一事物的执著追求和毕生信念。这种由低到高的情感层次发展,正是人们在认识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对于一个声乐学习者来说,这种情感层次的发展也是相当重要的。只有当你真正爱上这门学科,你才会排除一切外界干扰,坚定执著地去追求其中的真谛。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于声乐艺术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加强艺术修养、陶冶高尚情操,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演绎一首好的音乐作品,需要演绎者健康良好、端正平和的心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帮助学生树立积极主动的歌唱态度。所谓的积极态度,是指当一个人对某事物发生兴趣或者是明确事物的重要性的时候,乐于并主动参与该事物的态度。心理学上认为,一个人的态度对他的行为具有指导性的或动力性的影响。我们常说“态度决定一切”,主动积极的态度很大部分确实是会影响到演唱者的演唱水平。
二是引导学生以想象的思维方式体验和融入作品。很多教学实践都证明,想象能够增强学生的情感活动,丰富歌曲的形象,加深对音乐作品背景和内涵的理解。
三是勤于实践,通过模拟演练,帮助学习消除和克服外界的压力和影响。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经常性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演出活动,包括戏剧、演讲、诗歌朗诵、合唱演出等,增强学生的舞台感受和舞台经验;也可以在课堂上模拟演出时的各种场景,包括应对一些突发状况等等,使学生在一次次的演练和演出中吸取经验,使舞台真正成为他们真正挥洒才华的天地,从而建立良好的舞台心理素质。
(三)培养学生的自信
由于先天遗传条件和后天性格培养的差异,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质,做到因材施教。对于那些上课参与情绪高、反应快、接受能力强、有强烈表现欲望的学生必须严格要求,让其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帮助学生稳定心理状态,从而更高效地学习,让学生对学习更加热爱和充满信心。而对于那些性格内向、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同学,则应采取多肯定、多鼓励的方法,培养其自信心,消除对声乐学习的恐惧感和自卑感,逐步喜爱声乐艺术。
(四)提高学生的演唱技巧
俗话说:“艺高人胆大”,声乐演唱技巧的训练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同等重要,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歌唱活动时发声器官的生理活动将对心理因素产生直接影响。心理的充分放松,可以促进学生更快地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声乐技巧,增强自信心。同样,歌唱时良好的心理活动也能促进发声器官更好、更积极地运作。
(五)提高与伴奏者的配合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读谱和与伴奏者相互配合的能力,除强调读谱的准确性、严谨性和配合的重要性外,笔者也常常采用小组课、小型音乐会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之间相互伴奏训练,使学生在读谱能力、学习的严谨性以及与他人的协调合作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激情空前高涨。
四、结论
歌唱表演的时候,心理无时无刻都在发挥自动调节的作用。通过实践发现,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锻炼的。教师在声乐教学中如能对学生的心理状态给予足够的重视,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达到声乐教学的最终目的。
注释: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7年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2]赵伯梅著.歌唱的艺术.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年版.
[3]沈湘著.沈湘声乐教学艺术.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年版.
[4]邹长海著.声乐艺术心理学.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版.
篇5
关键词 中学男生;声乐教学;变声期;心理辅导
中学男生声乐教学首先要考虑到的就是学生正处在变声期阶段,发生器官正在产生较大的变化。学生在这一时期因为对自身生理变化的认识不足而可能产生各种歌唱的心理障碍,也可能因为没有运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歌唱而毁坏嗓音机能导致彻底失去歌唱的信心。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此阶段的男生特别需要心理上的辅导,并摸索出了一套适合于中学男生声乐教学的心理辅导方法。
一、群体专题学习讨论变声期嗓音变化
中学声乐学生主要的授课方式是一对一,当他意识到自身声音和身体产生的变化影响到歌唱后,学生自然的反应会是恐慌和无助。单凭教师的安慰和解说并不能让学生较好释怀,此时安排男声乐学生进行群体专题学习讨论变声期嗓音变化就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首先,群体的承受能力要强于个体。学生在群众中认识到变声期知识的过程中,恐慌和无助的感觉会很大程度地减少。其次,群体进行开放式讨论会产生一些老师直接教育所达不到的效果。因为他们感觉对方和自己都有共同的遭遇,在探讨的过程中能够做到更加大胆,心情更加舒坦,效果也会更好。总之,群体专题学习讨论变声期嗓音变化是一种让学生主动接受的较好方法。
二、建立变声期嗓音变化录音档案
声乐教师在此阶段应采用一些直观有效的方法来引导学生理解嗓音的变化。笔者采用了建立学生变声期嗓音变化录音档案的方法,即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嗓音进行录音保存,与之后的录音进行对比。并在征得学生同意的前提下,互相听录音对比变化。建立录音档案是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重要方式,他会对过程和结果进行各种思考。自己参与的试验,产生的结果最能够让自己信服和尊重。通过和别人的录音对比,发现共同点与不同点,学生会因此产生更多的思考,有利于对嗓音科学兴趣的激发。
三、教学过程中贯串心理暗示
心理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教师应该联合家长在学习和生活中给予一些心理上的帮助。将变声期应注意的问题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例如教师选用适合的歌曲进行教学,家长不在公共场合要求学生演唱、而是和他一起唱一些他能够较好发挥的歌曲,并予以鼓励。给他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保护的不但是他的嗓音,还有热爱歌唱的心。
四、教学内容的合理化
这个阶段的学生感情非常丰富,如果把注意力全放在歌唱上,会令嗓子无法承受。因此需要适当地转移其注意力。例如让其参与一些器乐学习活动或者是音乐理论的学习。这些也是能为其歌唱生涯增添色彩的内容。在声乐课上,适当控制发声过程,将他的部分注意力引导到歌词、作曲法、音乐背景等方面,同时要求他能够边唱边弹奏钢琴。教学内容的变化不但可以防止学生过度用嗓,还能将其歌唱思维拓展,增强相关能力。
中学男生声乐的教学处在整个男生声乐教学非常重要的阶段。心理上还不够成熟的学生需要老师在多个方面进行心理上的帮助。因此声乐教师应该根据自身情况采取一些科学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顺利渡过变声期。当他们进入大学学习,回首听自己在中学时的录音,弹自己在中学时唱的歌曲,他们将对声乐学习的发展过程和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产生更加深入的认识。他们的声乐道路和人生道路将更加自信、健康。
中学男生声乐教学的策略要以心理培养为主,在系统的学习扎实声乐乐理知识的基础之上,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切实有效的辅导,一方面可以让声乐教育融入日常的生活中,使之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充分感知到音乐的魅力,激发参与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教师通过群体专题学习讨论变声期嗓音变化、建立变声期嗓音变化录音档案、教学过程中贯串心理暗示、教学内容的合理化等方面切实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声乐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小兰.试论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师素质[J].乐府新声一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99,(2).
篇6
关键词:声乐教学;音乐审美心理;实践方法
0前言
声乐能够通过表演的形式将生活中要抒发的情感表现出来。声乐演唱是将声乐技巧、表演能力和歌唱心理多方面相融合的一种艺术形式。审美心理是音乐教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教师应该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和传播美的能力,使学生深层次地理解和感受音乐审美,将声乐的魅力散发出来。
1音乐院校声乐教学中审美心理的本质
音乐的审美是从心理上发掘音乐的美,这关系着人的听觉系统。[1]音乐的审美过程是通过听觉体验音乐意象的过程,这不仅是接受音乐创作者和表演成果,而且是通过自身的审美意识参与丰富音乐的体现,使音乐在不同的时代和环境中都能展现出不同意义的活动。艺术的存在必须要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审美价值只有在艺术中才能凸显出来。声乐作为一种音乐表演形式,本身就对审美价值有一定的要求,它具有一定的美学观念,好的声乐能够带给人们很多美感。声音美是声乐的核心基础,因为声乐是通过听觉才能感受到的艺术,在声乐表演上融入表演者的语言和心灵的修饰,使人们感受声音上的美,就能够带给大家美的享受。所以,在声乐教学中,也要关注学生对声音的审美能力。
2音乐院校声乐教学中学生音乐审美心理的现状
每个人对音乐的欣赏感受都有所不同,欣赏水平、自身经历都会影响学生的欣赏感受。下面就简要谈谈音乐院校声乐教学中学生审美心理的现状。首先,声乐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对艺术的美感和音乐审美方面的理解仍然很片面,缺乏正确的引导。所以,声乐教师在教学中,要多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审美,使他们从本质上感受到声乐的美,才能够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其次,音乐学院中大部分的学生都倾向于轻松、节奏感强,具有主旋律的音乐,忽视了音乐的情感方面和对美感的欣赏。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音乐的审美,在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进入音乐的节奏,感受音乐的情感,体会声音的美感。[2]再次,很多大学生听音乐的主要目的就是放松情绪,排解忧愁,侧重点不在音乐的审美和修养上,导致大学生缺乏音乐的审美能力。所以,音乐院校要加强学生在声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培养学生要具备音乐审美的心理。最后,很多大学生都在网上听音乐,受到流行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没有自己的审美标准,缺乏对音乐的感悟。所以,音乐院校要重视对学生声乐审美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有自己钟爱的音乐类型,进一步培养学生在声乐教学中音乐的审美心理。
3音乐院校声乐教学中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方法
声乐教师是引导学生学习声乐的主导者,在声乐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声乐教学中产生审美心理,可以从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强调。
3.1认识美的声音
音乐的美是通过声音传递的,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接触各种各样的声音,通过音乐的声音识别出音乐的风格、类型和情感。教师要告诉学生声音也是一种审美观,不同的声音感受到的审美效果也不同,学生要想增加对声音美的感受程度,只能依靠平时多听音乐来感受。通过不断的练习,识别声音和感受声音,才能与声音产生共鸣。声音具有灵活的生命力,能够感染和震撼人的心灵,教师可以在声乐课堂上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如流行音乐、民歌、轻音乐、爵士乐等,带领学生感受并欣赏不同音乐中美的声音。美的声音来源于创作者对审美的追求,可以让学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声音,使学生正确认识声音,才能有计划地对声音的技巧进行学习,从而践行他们的审美观念。
3.2创造美的声音
声乐作品是创作者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过程,也是进行审美教育的途径。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都不同,创作者需要流露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才能创造出音乐中美的声音。学生不仅需要融入自己的情感,还需要掌握基本的创作技巧。只有在声音中融入真情实感,才能抓住声乐的灵魂,实现其艺术价值。比如,在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时,音乐揭示了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的成与败、悲与喜,面对现实冷静思考,保持坚强乐观的态度对待困难。优秀的音乐作品能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通过品味音乐中表达的情感,从而受到启发,在学习的过程中创造美的声音,进一步实现音乐作品的情感和创作的有机统一。
4结语
艺术能够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在声乐教学中,我们能够通过人的声音交流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音乐院校中的声乐教学,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任务,教师要引导和带领学生正确科学地练习和欣赏音乐;学生要提高基本技巧,掌握对音乐的审美心理,感受音乐中的美,进一步提高歌唱技巧。
参考文献:
篇7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社会文明的进步,我国教育事业已经走向了迅速发展的新阶段,同时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这样的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声乐教学是大学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高等教育逐渐普及的今天,声乐教学越来越受到教育领域的关注。本篇论文中,笔者主要对大学声乐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教育思路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望可以对推动我国大学音乐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定的裨益。
【关键词】大学 声乐教学 创新教育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人数逐年增多,这不仅提高了对各种硬件基础设施的要求,也提高了对高校教学水平的要求。但是,就现阶段来说,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大学音乐教育声乐教学中,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依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为解决这样的问题,大学声乐教学中,应积极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性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大学声乐教学中,创新教育理念
传统教学理念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占据着主体地位,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而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的前提下,教师的教学活动,通常情况下是针对全体学生所开展的,同时采用的教学方式一般是“一刀切”。但实际上,不同的学生,在特点、个性、爱好等方面均有着很大的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教育变得更加有针对性。因此,创新教育中,教师应积极转变教育理念,明确自己在教育中的地位,准确定位自己的角色,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除此之外,教师在大学声乐教学过程中,还要遵循“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注重因材施教,才能使教学变得更加有针对性[1]。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应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明确学生的优点、缺点,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手段。例如,对于声音比较高亢的学生,可以让其演唱高音;对于声音比较低沉的学生,可以让其演唱低音;对于声音不高不低的学生,可以让其演唱中音。根据学生音色特点的不同,将他们分为高音、低音以及中音三个不同的层面,让学生演唱自己适合的音阶,并根据不同的音阶学习声乐知识并进行训练,有效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也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效果。
2.大学声乐教学中,创新教学内容
众所周知,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无限的,但是课堂教学实践却是有限的,如何高效利用非常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来实现学生知识面最大限度的拓展,是摆在每一位声乐教师面前的问题。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与变革的现代化时代背景下,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大学声乐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这样的前提下,教师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便可以下载一些和声乐教学相关的教学视频、教学资料以及精彩的声乐片断或者著名声乐作品的选段等。通过利用网络、计算机、多媒体,教师便可以将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声乐作品,如西方乐曲、中国传统音乐等引入到声乐教学之中,不仅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2]。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借助网络通讯功能,构建有效的交流平台,如微信群、QQ群、贴吧、论坛等,在这些交流平台上,教师便可以随时随机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有利于加强对学生的了解,也可以传授声乐知识。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利用微信、QQ等交流软件,与学生进行视频、音频交流,展示声乐技巧,L此以往,势必会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3.大学声乐教学中,创新教学模式
在大学声乐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大多数的时间里是在讲台上讲授课程,而学生只能认真听讲、做笔记。这样的模式下,教师成了传授理论知识的“传声筒”,而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理论知识的“接收器”,无论教师传授的是什么知识,均要完全、无误地接收[3]。如果长期处于这种枯燥的、单调的教学模式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就难以得到充分发挥,更谈不上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意识的发展。基于此,大学声乐教学过程中,开展创新教育的时候,应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与改进,积极创建一个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的教学模式,如互动式模式。在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模式之下,教师除了要讲解相关的声乐知识之外,还要结合一些生活中的趣事,为学生进行举例说明,从而使师生在情感上产生互动,缩短师生距离、拉近师生关系。此外,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之后,应鼓励学生大胆回答,对学生给出的答案,也不要客观评判对错,而是要看学生的思维有没有存在创新,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大胆创新、努力探索。
4.大学声乐教学中,创新竞赛活动
大学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也要密切注意学生的整体动向,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氛围以及锻炼平台。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可以利用课外业余时间,组织各种各样的声乐竞赛活动,根据学生兴趣、爱好的不同,来有针对性地设置竞赛内容,并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学会在竞赛活动中学习声乐知识、锻炼声乐技能。除此之外,学校也可以组织校内声乐演出活动,并支持学生独立创作声乐作品,然后展示给全校师生。这样的做法,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展示舞台,还有利于使学生树立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以及身心健康发展。
结语:综上所述,高等教育事业的现代化发展,赋予了声乐教学新的内涵与意义,这样的背景下,传统声乐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已无法适应新的发展趋势,必须提高对大学声乐教学创新教育的重视,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出一批高素质、高技能、专业化的优秀声乐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华.大学声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研究探索[J].亚太教育,2016,(23):216.
篇8
【关键词】小学阅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阅读是搜索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它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图、文、声并茂,有活动影像的特点,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主动、活泼的发展自己,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创新能力。
一、激发阅读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
1.善于运用各种手段,诱发学生主动阅读的愿望
“兴趣”是学生之本,没有兴趣,是学不好语文的,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手段,尤其是计算机多媒体的展示,更能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阅读的愿望。而这种兴趣必须在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下进行,教学是师生双边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要让学生处在无拘无束、自由宽松的空间,他们才会尽情地“自由参与”、“自由表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放下老师的架子,作为学生的“大朋友”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真挚、坦率地与学生平等相处,互相交流思想,事事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与学生平等对话,给学生创设一种畅所欲言、勇于思考、敢于创新的开放性教学情境。
我们要热爱学生,关注他们的差异,尊重他的个性,相信他们的潜能,用爱心创造新颖的有趣的学习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适时运用激励语言,使学生体验阅读成功的喜悦
在学生阅读时适时的鼓励、表扬、赞许,使学生体验到阅读成功的喜悦,也会使学生激发兴趣,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识字量少,借助拼音阅读速度慢,容易使他们失去阅读的兴趣,只愿听别人读。教师要根据新教材中儿歌和图画的优势,把它们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课堂上以这种形式呈现出来,从而诱发学生阅读愿望,当他们读完儿歌后,便及时夸奖:“看,你今天又学会了这么多的字,真为你骄傲。”“瞧,你读的多棒!”等。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特别是学有困难,读有困难的学生,教师更应该及时发现其闪光点,多加鼓励,赞许,使其有勇气去阅读,并体验到会读的喜悦。
二、灵活采用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读中的乐趣
1.情境阅读,体验阅读乐趣
低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喜欢图画、儿歌、故事、谜语、音乐,为了让学生把课文读好,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在阅读教学中就要充分利用多媒体,通过富有创意的画面、动态的示意、丰富的影视资料,变被动的“听”、“记”为主动的“看”这样能引导学生感受读中的乐趣,激起学生持久的情绪,从而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积极参与到课堂来,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创新教育。
2.特定环境下,创设“读书的意境”
低段学生由于年龄小,他们不可能有持久的兴趣去阅读、去体会感悟文章中所蕴含的某种深刻意境,如果这时老师能激活他们的兴趣,会使学生乐此不疲,胃口大开。如,在教学中教师自始至终都以饱满的热情去感染学生,深入他们中间,能够以朋友的身份和他们学习、阅读、讨论,给他们以心理的安全和表达的自由,千方百计地去“逗”他们,激起他们阅读的欲望。
三、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引导学生大量进行课外阅读
“树立开放意识”是新课改提倡的理念之一,生活处处皆语文,带领学生走进社会生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合理开发课外学习资源,这也是培养学生阅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当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就要拓展阅读的范围,不光是学习哪篇课文就阅读与之相关的一些书籍,还要给学生推荐一些适合阅读的书籍。如低年级学生可向他们推荐小人书、故事书、连环画、成语故事、童话故事、百科全书等。还可将学生带到图书室或上网阅读,从而获得阅读实践的机会。
四、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重视阅读中的感悟和积累
小语阅读教学要善于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独立思考,学习怎样读书”,使学生阅读的能够“自能通解,自求得知”。从而达到“用不着教”的目的。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加强学生自读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重视阅读中的感悟和积累。
1.指导学生科学地自读,引导充分地表达
在阅读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科学地自读。如批画阅读,运用不同符号边读边批画,进行钻研、分析、理解,还可参考阅读,为读懂课文而参考有关资料的一种读书方法。还有评点阅读,它是更高的一种自读形式,读后评文章的思想内容、写作技巧、语言艺术等,用眼光去审视美、用感情去体验美。当学生阅读之后,还要充分地表达,主动地、自觉地按一定方法程序汇报交流自读情况,展示思维过程。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在阅读分析实践中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巩固学习方法及技能,形成了自读能力,提高了自身素养。
2.指导要多感悟少分析,多积累少讲解
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我们不应该总是走“分析文章”的路子,应该让学生通过自悟而受到思想教育,获得美的享受,其效果要远远胜于老师通过分析而强加给学生的说教。
篇9
新的一学期到来了,新的打算,新的计划,新的目标,让我们涣然一新。在这里我们面临着两个问题。
第一,如何去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呢?首先,我们必须要了解到学校哪些制度,并且还要去逐项的遵守,不得违反,其次,规章制度就是为我们学生设定的,我们学生就应该当做到,每天不得迟到、早退,要做到早到,晚退,关心整个班级体。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要老师在上面讲课,而你却津津有味地在看小说书,或者干其他的事,这样对待自己不负责任的,只会浪费自己的时间,要知道时间就是生命,那就应该怎样去珍惜时间了吧。最后,如果要使同学们进一步的去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的话,那就必须团结互助了,看见有人违反的,就立刻上前去制止,并且说服,让他觉得心服口服。要做一名好的学生干部,就应该处处起带头作用,尽自己的一切,去做好每一项工作。
第一、同学们应该做好以下几点准备工作:
1.作好吃苦的准备
选择理科,同学们将要面对更概括、更抽象、更难于理解的课程学习,要面对更激烈、更紧张的竞争环境,要面对更长的在校时间,这都要求同学们要树立起一种学习意识、高考意识,要做好承受压力、经受挫折、忍耐寂寞的心理准备。
2.尽快适应新环境
高中阶段不仅所学知识深度、难度加大,而且新的学校、新的老师、新的同学会使人际环境较以前更复杂。所以大家要尽快适应新环境。
3.学会自主学习
较之初中阶段,高中阶段学习难度、强度、容量加大,学习负担及压力明显加重,不能再依赖初中时期老师"填鸭式"的授课,"看管式"的自习,"命令式"的作业,要逐步培养自己主动获取知识、巩固知识的能力,制定学习计划,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4.重新自我定位
进入高中后,很多新生有这样的心理落差,比自己成绩优秀的大有人在,很少有人注意到自己的存在,心理因此失衡,这是正常心理,但是应尽快进入学习状态。记住,进入高中,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有3年的时间足以不断提高成绩。因此,我们要明白强中自有强中手的道理,要客观分析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给予自己正确评价,并激励自己不断向目标努力。
第二、同学们要养成九种好的习惯
1、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健康的身体,就谈不上愉快地生活,也不可能安心地学习,因此建议同学们从现在开始坚持锻炼身体。
2、管理习惯
要学会管理自己,也要学会管理他人,可通过毛遂自荐的方法,进入班委会或学校学生会、团委会以及学校的其他学生社团。充分培养自己的管理能力。
3、要养成全神贯注的习惯
同学们听说过会移动的黑板的故事吗?大科学家安培经常边走路边思考问题,有一次,他走在大街上,正在思考一个问题的时候,忽然看到前面有一块黑板,于是他便从口袋里掏出粉笔,在黑板上认真地演算起来,算着算着黑板开始移动,于是他也跟着移动起来,后来黑板移动得越来越快,他实在跟不上了,望着渐渐远去的马车,遗憾地说:"可惜我还没有算完",其实我们的学习要的不就是这种全神贯注的习惯吗?
4、要养成持之以恒的习惯
当年求学的自勉联:"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睡,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就是他在学习上持之以恒的写照。
5、思维习惯
高中的学习离不开思维的训练和培养,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是我们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保证。
篇10
懂得真正的声音概念
高中生平时耳濡目染的都是通俗音乐,生活中很少接触到有关声乐的专业知识。在教学的起始阶段,首先要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声乐,什么是正确的美的声音。主要有如下有效做法:一是通过教师的语言和示范来使学生获得认识;二是通过名家教学碟片或者歌剧欣赏来获得。在声乐学习中,学生多欣赏一些名歌剧或歌剧名段是很重要的。要使学生懂得真正的声音概念,声乐教师要形成正确的歌唱艺术观念,掌握正确的唱法,尽可能多地掌握多种风格的作品演唱,避免教学陷入“盲人骑瞎马”的境地。
集体课、小组课和小课的关系
声乐学生的学习,可以分为启蒙阶段和针对个体的训练阶段。在启蒙阶段,有计划地进行大课练习,如讲解发声的原理以及发生器官的构造等。在最初学生开始进行发声练习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把类型相近的学生分成小组上课,让几个学生穿插演练来充实一节课。教师要特别注意,虽然是采用小组课的形式,但原则还是要区分对待的。因为每个人的发声器官从生理结构来看基本相同,但其形态和功能几乎都不相同,再加上个人长期形成的习惯与爱好,以及审美观点的不同,就决定了声乐教学的这一原则。根据每个人的特点,有针对性的、符合客观条件的进行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随着学生基本方法的掌握,就要采取小课的形式,即个别教学,每次面对的学生不能超过两个;当然,在小课中也可以穿插小组课,使学生相互学习交流,以激发更大的学习兴趣。
有效结合其他的课程
笔者学校声乐教师上课采用包班制,所有参加音乐高考的科目由一个专业教师承担。在上课中,笔者结合视唱课程,严格要求学生用所学习的演唱方法来视唱乐谱,在他们音准节奏都很准确的同时进行发声的纠正,并根据学生的演唱水平选择视唱的音域,使两个学科融为一体,相互促进。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重视说话方式对歌唱的影响
卡鲁索曾说:“讲话的声音是歌唱和歌声的实质性的因素,其本质只是带音乐节奏的说话。”因此,没有正确的讲话发音,就没有正确的歌唱存在。声音的通畅性就如婴儿的哭声,自然明亮而集中,因为婴儿的发声是建立在自然的、本能的、协调的不带任何后天修饰的基础上的。然而,由于气候、方言、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往往会不知不觉地破坏这种发声的平衡状态,加入了不必要的力度使喉咙紧缩、舌根僵硬等,并阻挡了语言自由的传送。
对症下药,循序渐进
在这里,列举几个常见的毛病及解决方法,供大家参考。一是声音卡紧,这种现象一般是追求音量而造成的。克服的方法:首先观念要明确,要反对不切实际的拔高音,要求声音圆润、柔和;然后要采用流畅均匀的呼吸歌唱,多练习“a”“u”等元音字母,可少练“i”这种比较紧的母音。二是喉音和喉头上提,一般出现在男声声部和女中音声部。克服的办法,首先是不要盲目地追求音量,最关键的是放松喉肌和舌肌。三是鼻音,这是因为有学生想使用鼻咽腔共鸣,但方法不当而引起的。改正的办法是:在发声时要将软腭提起,使之离开舌后部,随着音的升高而调整软腭张开的幅度;到唱高音时,口腔应近似打哈欠时吸气的状态,使口腔的通道通畅;鼻音重的学生练声时尽量少用“m”“n”等字音,而多用“l”“t”“b”等为好。另外,还有声音空暗漏气等。
在学习过程中,每个阶段的学习要求,学生都需要一个习惯、消化的过程。歌唱时,身体各部分肌肉,要按照歌唱要求活动,这不是短时间练习能做到的,而是要反复练习。每一次的练习是一次加深印象的工作,反复加深印象才会把正确的歌唱方法变为自然的做法。如果一个阶段实际并未结束硬要向前跃时,不仅会使学生的发声器官负担过重,而且学生的头脑就会乱,产生错误的理解。即使达不到前功尽弃的地步,也会产生反复,想快反而慢了。因此,要循序渐进。如果学生的呼吸基础还很薄弱时,过分强调他放开喉咙,就会头重脚轻,就会摇晃;如果中强声还没有唱对,就要练弱声,只会导致抖、提、虚。
在不同阶段突出特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