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直接投资现状范文

时间:2023-10-24 17:39: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外商直接投资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外商直接投资现状

篇1

关键词:新疆;外商直接投资现状

一、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分析

从1980年批准建立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新疆天山毛纺织品有限责任公司到2010年底,累计签订外资合同项目1822个,合同金额42.69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4.55亿美元。 截止2010年底,新疆实有外资企业499家,其中独资企业227家,合资企业227家,合作企业36家,股份公司9家,其中外商控股公司1家,外商新签协议合同数59个,拟合同直接投资金额3.009亿美元,外商实际直接投资2.374亿美元。与2009年相比,除了合同资金额减少35.98% 以外,合同项目和实际利用资金额分别增长7.27%、10.07%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后,伴随着新疆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外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日趋减少,外商投资趋于谨慎,新疆利用外资规模同步下降,合同投资和实际投资之间的离差率明显扩大,2001―2009年,合同平均履约率为28.45%,2010年合同履约率才增加到78.9%,这说明:一方面新疆对外商投资的吸引力还待加强,另一方面新疆在吸引外资的配套政策优惠和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急需改进的地方。

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来源分析

近年来,随着世界500强跨国公司纷纷来我区投资,欧美跨国公司投资比重逐步上升,新疆外商直接投资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但基本格局没有变化,香港仍然是投资主题,且一直占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利用额的一半以上。2001年―2010年之间,流入香港的总投资额为3.91亿元,占总投资额的53.78%,美国,日本与德国等国际资本流动的主体的投资分别只占总投资额的1.87%,1.56%与0.77%。

2010年,香港投资项目28,占项目总数的47.46%,实际利用投资金额1.268亿美元,占总投资额的53.42%,占实际投资金额的第一,这种情况形成的原因除了历史、地缘因素以外,更重要的是取决于港资“资源寻求”的投资目的。其余占比前5位的国家分别是独联体(0.408亿美元,17.19%),中国台湾(0.101亿美元,4.25%),澳大利亚(0.079亿美元,1.69%)和新加坡(0.0609亿美元,1.57%)。

三、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行业分析

2001-2010年之间,外商投资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额为3.686亿美元,分别占实际利用金额的35.28%。农业作为新疆特色产业应该要重视,但由于开发投资量大,回收期较长,利润率低,风险较大,与外资企业追求的短期盈利目标不符,因而引起实际外商直接投资的比重比较低,只占累计总投资额的7.14%。与此同时,外商投资中,对地区科技发展有利于的科研研究、信息传输、计算机、软件和促进就业有效路径的租赁与商务服务业的投资始终保持着很少的比重低,分别只占累计总投资额的0.78%,0.02%与0.56%。

2010年底,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额为0.7888亿美元,占总投资额的33.22%,仍占主导地位;农业利用外资的吸引力明显较少(5.8%,比2009年减少0.3%),虽然今年交通仓储及邮电通讯业与租赁和商业服务业利用外资额明显增加,但在总投资中的占比仍较低,分别为19.01%与0.09%。由此可见,新疆利用外资利用的过度集中于资源密集型行业,而特色行业与新兴行业的忽略,进一步加剧新疆产业结构的失衡。

四、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地区分析

由于新疆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较大差异,导致外商投资地域分布不平衡,大部分项目集中在北疆地区,特别是乌鲁木齐地区及其沿线的昌吉、石河子等三区(市)。2001―2010年之间,三个地区(市)实际利用外资额7.09亿美元,占总投资额的57.53%,其中乌鲁木齐市利用外资额为4.84亿美元,占绝对地位。2010年底,北疆新批吸收外资项目55个,占自治区的85.94%;合同外资2.85亿美元,占自治区的86.76%;实际外资3.04亿美元, 占自治区的90.01%,其中三区(市)的合同项目、合同额和实际投资额占自治区的比重分别为39.09%,38.96%和14.30%。东疆和南疆地区虽然地域广阔(占自治区总面积35.2%,12.6%),但投资项目仅占自治区的4.69%,9.38%;合同额占1.34%,14.56%;实际利用外商投资额仅占6.77%,3.15%。这种情况会引起东南疆地区资金

严重不足,地区之间的不协调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不平等,不利于我区经济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篇2

关键词:FDI;西安;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积极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是西安市促进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20多年来,西安市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并存方式努力扩大FDI规模并取得显著成效。本文从西安市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特点入手,选择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成本、对外开放水平、基础设施建设四个因素作为主要变量,对西安FDI流入规模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一、西安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特点

1. 西安市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不断增加。西安的外商直接投资共分为三个阶段。(1)1985―2005年缓慢增长阶段。十年间,外商实际投资由0.11亿元增长到5.71亿元,平均每年增长0.51亿元,速度落后于国家平均水平。(2)2005―2009年波动增长阶段。2005年由5.71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11.47亿元,增长100.9%,而2008年及2009年投资增长速度只有2.8%和6.3%,波动性大;(3)2010年之后快速增长阶段。200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外商直接投资增长分别达到28.6%、28%、23.6%、26.3%。总体来说,西安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持续增加。

2. 从国民经济行业看,国外对西安的直接投资主要集中于制造业、房地产业,从2008年―2013年,投资额达到615838.9万美元和323389.4万美元,分别占据投资总额的53.3%和28%;其次是批发零售及餐饮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交通仓储和邮政业;对于农林牧渔业投资金额仅有3138万美元。

3.从国家层次看,香港始终是西安的第一大投资来源地,六年投资总额达到601432.2万美元,占西安投资总额(1154580.7万美元)的52.1%;其次是韩国、新加坡、维尔京群岛和美国,达到118880.9万美元、105987.9万美元、85618.1万美元和45720.7万美元,分别占投资总额的10.3%、9.2%、7.4%、4%。其中,韩国成为对西安投资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而澳门、英国、美国、意大利对西安的投资不仅没有增加,反而下降。

二、西安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变量选择及数据说明

1.变量选择

(1)地区经济发展水平Yt: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越高,FDI的流入量就会越大。本文引用西安市GDP作为衡量标准。

(2)劳动力成本Wt:一国选择对外直接投资动机之一在于寻求低成本,劳动力成本作为总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论上与FDI流入成负相关。本文通过相对劳动工资作为劳动力成本。

(3)对外开放水平Opt:一地区对外开放水平越高,说明将会有更多的与外界包括跨国公司在内的交流机会,以便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运用对外贸易依存度=进出口贸易总额/GDP作为对外开放水平指标。

(4)基础设施Rdt、Tdt:基础设施作为影响外商投资的间接因素,成为文章不得不考虑的方面。本文引用Rdt(公路运输率=公路运输量/公路里程)、Tdt(铁路运输率=铁路运输量/铁路里程)作为基础设施衡量指标。

2.数据说明。本文原始数据来源于《西安统计年鉴》及《陕西统计年鉴》。样本空间为2005―2013年。下表数据为笔者计算所得。

(二)模型选择及结果分析

1.模型选择。根据上述表述,建立影响因素与FDI的模型,为减少异方差而取对数:LnFDIt=β0+β1LnYt+β2LnWt+β3LnOpt+β4LnRdt+β4LnTdt+ut。

根据表计算,回归结果如下:

LnFDIt=-8.407+1.665LnYt-1.009LnWt+0.607LnOpt+0.856LnRdt+0.257LnTdt

2.结果分析。R2=0.9806,说明模型拟合度很好;F2=30.32,表明整体显著。具体分析如下:

(1)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该地区FDI流入规模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西安市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FDI将会流入1.665%,与西安实际情况基本保持一致。

(2)劳动力成本与FDI流入呈负相关,即西安工资每增加1%,对于外资吸引能力减少1.009%,与猜想完全相同。

(3)对外开放水平越高,则其外资吸引能力将会越强。根据计量所得,对外贸易依存度提升1%,该地区FDI流入规模增加0.607%。

(4)基础设施越健全,外商越倾向于选择投资该地区。根据计算,公路运输率及铁路运输率每提升1%,则其外资投资规模分别增加0.856%及0.257%,同时表明,对于西安来说,公路的完备程度对FDI更具影响。

三、结论与建议

根据上述实证分析,给予我们如下启示:

首先,为更好地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西安必须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根据2013年全国城市排名,西安市GDP总额达4884.1亿元,人均GDP为5.71万元,分别排名28位、28位,实现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成为西安当务之急。

其次,西安市要积极调整进出口商品结构,扩大贸易规模;同时努力开展文化交流活动,积极走出去,增强国外合作,让世界更好地了解西安。

再次,基础设施的完备程度作为外商投资的重要考虑因素,西安政府要加大市政建设,完善交通网络、通讯网络、水资源状况等一系列基础建设。

目前,中国正处于产业和资本向内陆转移的过渡时期,西安作为西部核心和强头堡城市,必须发挥自身优势,未来在吸引更多外商直接投资中抓取主动。(作者单位:西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 李志军,刘建武:西安市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工作的问题与对策[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2年第一期。

[2] 《西安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

篇3

关键词:外资 外商直接投资 服务业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服务业进程的加速,服务业已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流。近年来,随着入世承诺的逐步兑现和对外开放领域的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开放问题也成为我国对方开放的焦点,必将引起外商对我国服务产业的大力投资。而目前我国服务产业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因此了解我国服务产业的现状,并提出我国服务业如何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利用FDI的现状

我国服务业利用FDI的现状可以分为五个阶段:1979―1987年是起步阶段,各方面条件还不成熟,服务业利用外资金额很少。1988―1991年是低谷阶段,引资相对缓慢,因为这阶段我国把引资重点放在了生产性行业上。1992―1995年是外商投资的高速发展阶段,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化和国家政策的倾斜,使得外商对服务产业的投资迅速增长。1996―2001年稳步发展阶段,我国鼓励外资进入高新技术产业。2001―现在,服务业的发展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与环境。30多年来,我国利用FDI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我国利用FDI的总体水平低,但增长迅速

我国制造业一直是引资的主体,服务业一直保持在25%左右。入世后,我国服务业利用外资的规模有所增加,但与制造业相比仍很小。到2005年底,我国实际利用外商投资金额达6224.5亿美元,而制造业吸引外资的金额达70%以上,服务业占的比重很小。但是我国服务业投资规模增长迅速,2005年底,我国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6.97亿美元,增幅高于同年外商投资平均水平。

2、外商涉足的行业比较广,但投资结构不合理

外资在服务业中呈倾斜式分布,社会服务业和房地产比重很大,批发零售和交通运输比重比较大,而金融、保险等服务行业所占比重较小。近几年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所占比重有所上升。

3、外商投资的地域差别大,但投资的行业差异不大

与制造业外资一样,由于基础设施、区位特征、产业配套等因素,服务业外资也多投向于东部发达地区,并且服务业外资倾向于集中于大中城市。城市化水平越高,吸引外资的能力也越强。但从外资的投资行业来看,各个省市的基本上都一样,都集中于房地产业和社会服务业。

4、服务业立法不健全

长期以来,我国服务业立法严重滞后。直到现在都没有一个关于服务业的一般性法律,甚至在一些重要的服务部门,如旅游行业等领域尚无任何法律立法或立法根本就不健全,这既不利于我国服务业的对外开放和管理,也不利于外商投资者在我国的合法经营。

5、内外资企业竞争不平等

根据我国对外资企业的鼓励和优惠政策,外商投资的企业享受在我国可以超国民待遇,这使得本来竞争实力就弱的国内服务企业的生存更加困难,同时不利于形成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而且对我国服务业的健康发展也很不利。

二、建议及政策

纵观目前外商在我国我国服务业的投资现状,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正确和积极引导外商的投资行为。

1、完善外商投资我国服务业的硬环境和软环境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我国快城市化进程和速度,完善外商投资的硬环境。自从我国加入WTO之后,外资越来越多的进入我国的服务业,投资行业正在向银行、中介、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转变,然而却成为首要投资因素,城市化水平越高,外商就越愿意进入。

对外资的管制逐步放宽,对外商投资服务业的法规进行积极的完善和规范,外商投资的软环境更有吸引力。针对部分服务业垄断经营严重、市场准入限制过严和透明度不高的状况,遵循市场规律,形成公开透明、管理规范的市场准入制,对外商逐步开放。

2、优化服务业内部投资结构

目前外商在我国服务业的投资主要集中在社会服务产业和房地产业,向其他行业的投资相对较少,这对我国服务业内部结构的优化是很不利的。所以,必须正确、合理的引导外商在服务业的投资方向,在以后引进外资时,应引导外商将投资投向服务业中薄弱的部门,使我国服务业内部结构逐渐趋向合理化。

3、规范外商投资服务企业的行为

长期以来我国在外资引进过程中“重引进,轻监管,这使得一些外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通过某些非法,取得了一些“合法”利益,但是却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我国加入WTO之后允许外商以兼并、收购等方式收购服务企业,这会使得外资在一些行业中形成垄断。所以,第一要必须改变外资服务业管理体制多头并存、政令不一的现状,对外资企业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治理。第二就是尽快制定《反垄断法》,监督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兼并行为。

4、处理好服务业引进外资与对外投资

从我国服务业利用外资的时间上看,外资的引进为我国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打破了一直处于垄断地位的国有企业的垄断,除涉及国家安全、自然资源以及少数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领域的以外,垄断行业的其他部门和行业通过改革创造了全新的开放和竞争的格局,促进了我国服务业的市场化,对我国服务业的健康发展和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呢,随着外商直接投资在我过服务业投资规模的增加,国内的市场国际化,使得国内服务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受到了极大的挤压。因此,我国的服务业也应该采取走出去的策略,抢占国际市场份额。

5、加强服务型人才的培养,为外资进入提供智力支持

服务业的发展的所利用的资源主要是智力资源,同时服务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专门人才。我国高层次服务型人才比较欠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利用外资的进度,同时制约了服务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加快现代服务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卓俏青.当前我国服务业引资形势及策略探讨[J].河南社会科学,2005;9

[2]刘顺忠.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在创新系统中作用机理研究[J].经济研究,2004;1

篇4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 卢卡斯悖论 存在性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全球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

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作为国际间资本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全球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速度迅猛发展。进入21世纪,全球外商直接投资继续快速发展,其在全球化和不断自由化的世界经济体系中扮演着日趋重要的作用,并成为世界经济体中极其活跃的组成部分。全球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状况、投资的流向和投资结构的发展变化,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国际收支平衡状况、产业结构调整情况、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乃至一个国家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2007年全世界国际直接投资额达到18333.24亿美元,仅发达国家的流入量就达到12476.35亿美元。美国仍然是全球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接受国,欧盟则是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最大的地区,其流入量几乎占据发达国家总流入量的三分之二。发展中国家的FDI流入量,在2007年达到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总体而言,所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FDI流入量几乎均有上升。

纵观近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尽管全球外商直接投资有所波动,但是总体上来说是日趋上升与活跃的(见图1)。尤其是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这段时间的发展是迅猛的,由此可见外商直接投资在全球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卢卡斯悖论存在性分析

卢卡斯悖论是指由新古典经济学边际报酬递减理论推出的资本流动规律与实际资本流动方向相矛盾的现象。即根据新古典经济学中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理论的预期,在资本可以自由流动的前提条件下,资本应该从资本丰裕的地区流向资本匮乏的地区,即资本应该从发达国家更多地流向发展中国家或者说是欠发达国家。

全球外商直接投资是国际资本流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态势是稳步发展的,但是外商直接投资的分布状况却是不均衡的,这体现了卢卡斯悖论现象的存在。

(一)从空间区域分布来看卢卡斯悖论的存在性

从空间分布来看,全球FDI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国家和经济飞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

从图2中可以看出,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的外商直接投资的引资额显著高于发展中国家,当两个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额都显著增加的同时,两个地区吸引外资额的绝对值的差距也明显地拉大。

由中经网数据知,20世纪70年代,世界投资额总体上规模比较小,但是在这个阶段,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外商直接投资吸收额就存在着明显的差距,整个70年达国家的引资额基本都维持在70%以上,然而发展中国家的引资额只有不到30%的水平。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两者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发达国家的引资额达到了80%以上,而发展中国家最低时只有14%;20世纪90年代,由于拉美债务危机的出现和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全球外商直接投资波动比较大,最高时发达国家引资额达到了83%,然而最低时却不到60%,但是这仍然没有动摇发达国家是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引资国的格局。到了21世纪,发达国家的引资比例同发展中国家相比较,从总体上来看有所下降。但是21世纪的近十年期间,发达国家的外商直接投资规模的平均引资额,仍然维持在全球引资额的60%以上,由此可见在全球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进程中,从20世纪70年代一直到21世纪以来,发达国家在全球外商直接投资的格局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

(二)从世界各国的经济排名来看卢卡斯悖论的存在性

从世界各国的发展情况来看,排列在世界前十五位的外商直接投资引资国大部分为发达国家。由联合国贸发会议的世界投资报告数据显示,2009年由于发达国家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比较严重,排在前十五位的直接投资国中,发达国家的比例有所下降,发展中国家的比例有所上升,但从总体情况上看,发达国家仍然处于主要的外商直接投资引资国地位,美国仍然处于最大的外商直接投资受资国地位。

从表1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外商直接投资流入总是集中分布在少数十几个国家中,从20世纪70年代起到21世纪,靠前的十五个国家的外商直接投资流入量基本上都超过了世界投资流入量总额的70%以上。而在历年的前十五个国家中,美国、英国、法国以及德国等发达国家在世界外商直接投资中都占据了主要地位。1970年的前十名国家中有八个国家是发达国家,仅有南非和巴西两国是发展中国家。到了1980年,前十名国家中,仍然有七名是发达国家,而1990年处于前十名的国家中则有九个是发达国家,2000年仍然有7个发达国家位列前十名。而在21世纪的近十年中,在外商直接投资受资额排列靠前十五位的国家,主要还是以发达国家为主,例如在2005年,进入前十名的发达国家个数就达到八个,只有中国和中国香港作为发展中国或地区进入了前十名,然而在2007年的时候,发达国家为7个,俄罗斯联邦首次进入了前十名。2008年为六个发达国家,巴西成为进入外商直接投资受资额前十名发展中国家的新秀。

纵观这四十年以来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情况,可以发现,无论是从总的引资额情况,还是从名列前茅的国家个体状况来看,发达国家都占据了主导地位。尽管在21世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这种差距有所缩小,这种差距的缩小主要是由于经济飞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例如金砖四国等国的崛起而引起的,但是最不发达国家的境况却始终没有太大的改变,而这些国家的资金却是最为缺乏的。

(三)从相对量来看卢卡斯悖论的存在性

篇5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进口;出口

一、现状分析

(一)FDI规模逐年增长,独资经营企业迅速增长

从2000年起,江苏省利用FDI快速增长。2000-2008年,9年累计实际外商直接投资达1294.77亿美元,2006年,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达174.31亿美元,2007年,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达218.92亿美元,2008年,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达251.2亿美元。随着一系列吸引外资优惠政策的出台,外商在投资中更加注重控股权,以独资方式进入的外商逐渐增多,且表现在外商直接投资的各个领域。1985~2008年,独资经营企业,合资经营企业,合作经营企业占实际外商直接投资的比重分别为:66.94%,29.55%,3.19%;2008年,独资经营企业,合资经营企业,合作经营企业所占实际外商直接投资比重分别为:81.54%,17.32%,0.81%。外资投资股份制企业为0.33%。

(二)FDI行业分布不均衡

2000年以来,江苏省的FDI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以2008年的数据分析,2008年流向制造业的实际外商直接投资比重为70.18%。从制造业行业分布看,FDI主要投资于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

(三)FDI主要投资于苏南地区

苏南地区包括: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苏中地区包括:南通,扬州,泰州;苏北地区包括: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由于三大区域的人口数,地区生产总值,地理位置等差异,导致FDI主要集中在苏南地区。2008年外商直接投资在苏南,苏中,苏北投资额分别为:168.02亿美元,54.01亿美元,29.17亿美元。

(四)FDI来源向多国家或地区发展

FDI来源由以香港为主向多国家和地区发展。2007年,江苏省实际利用外资第一位是香港,为67.40亿美元;第二位是韩国,为15.08亿美元;第三位是新加坡,为14.87亿美元;第四位是日本,为11.20亿美元,2008年,江苏省实际利用外资第一位是香港,99.51亿美元;第二位是新加坡,达16.41亿美元;第三位是日本,实际外资额13.55亿美元;第四位是中国台湾,实际投资8.99亿美元,此外,美国、德国等国家和地区的投资也占有很大比重。

二、相关文献综述

小岛清提出的边际产业扩张论认为,在外商直接投资方面,投资者应从处于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边际产业依次进行,从而将东道国因缺少资本和技术而没有发挥的潜在比较优势发掘出来,使两国间的比较成本差距扩大,为更大规模的贸易创造条件;Mundel.R.A.(1957年)采用比较静态分析方法,得出一种商品可以通过贸易或投资的方式进入别国市场,认为投资对贸易会产生替代效应,并且当两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禀赋、技术水平比较接近时,替代效应特别明显;Vernon(1966年)认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是随产品生命周期运动而进行的,这是对企业出口方式的替代,从动态角度阐述了FDI对贸易的替代效应。

FDI究竟产生贸易替代效应还是贸易创造效应,这在一定程度上还取决于模型的理论假设和实践数据验证。近年来,国内较多学者对FDI与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学者杨迤(2000年)、张毓茜(2001年)、洗国明(2003年)、江锦凡(2004年)等认为,FDI对中国对外贸易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戴金平和冯蕾(2003年)以1985-2002年的中国各省数据为样本,采用分布滞后模型,从FDI的来源、资金规模、外资企业的出口数量、外商投资的产业结构、科技人员数量和投入研发比重六个指标分析了FDI与出口贸易之间的关系,模型分析结果表明FDI对我国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因地区不同产生差异的原因;马凌远(2008年)采用2003-2006年的面板数据验证了我国外向与内向FDI存量与进出口贸易之间的关系,通过计量模型分析的结果表明:我国的FDI与进出口贸易存在互补关系,因此FDI具有贸易创造效应,贸易创造效应中又以出口创造效应为主,这说明我国的外向FDI的出口效应大于进口效应,即具有“净出口”效应。

三、计量经济模型的建立及结果分析

(一)外商直接投资与进口,出口数据分析

根据江苏省2009年统计年鉴及江苏省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整理有关数据,见表1。

(二)外商直接投资对江苏进口的效应分析

选取1995~2009年江苏省FDI和Import的数据为样本,考虑到滞后问题,对FDI、Import数据进行交叉相关分析,得出滞后期应选择两期。根据ALMON多项式法消除序列相关性,利用Eview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模型。从模型的回归结果可以得出最终模型为:

从模型(Ⅰ)的回归结果可以得出:FDI变动1%会引起Import增长2.301%,即当期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使当期进口增长0.91%;上期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使当期进口增长0.491%;滞后二期的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使当期进口增长0.9%。分析表明,江苏省FDI对Import的拉动作用较为明显。

(三)外商直接投资对江苏出口的效应分析

选取1995~2009年江苏省FDI和Emport的数据为样本,考虑到滞后问题,对FDI、Emport数据进行交叉相关分析,得出滞后期应选择两期。根据ALMON多项式法消除序列相关性,利用Eview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模型。从模型的回归结果可以得出最终模型为:

从模型(Ⅱ)的回归结果可以得出:FDI变动1%会引起Emport增长2.17%,即当期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使当期出口增长0.95%;上期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使当期出口增长0.3%;滞后二期的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使当期出口增长0.92%。分析表明,江苏省FDI对Emport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结论

FDI对江苏外贸的进口与出口效应十分明显,FDI对江苏进口的效应大于出口效应。江苏外贸发展某种程度上依赖于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这反映了FDI的“来料加工”特征比较明显。

(二)政策建议

江苏应改变利用外资的方式,提升外资质量,提高利用效率。逐步提高外商投资股份制企业的比例,积极创造条件,引导FDI向江苏现代服务业流动,向苏中和苏北地区流动。加大引进欧美及大洋洲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促进江苏外贸持续均衡和谐发展。从长期可持续发展看,江苏省不应将外贸发展建立在FDI的基础上,要引导外商更多地利用江苏本地区的市场资源、人才与技术,以促进江苏省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实现江苏企业的自主创新和自主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毓茜.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对外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J].世界经济文汇,2001(3).

[2]洗国明.我国出口与外商在华直接投资――1983~2000年数据的计量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03(1).

篇6

每个国家的产业结构升级离不开技术支持,只能从劳动密集型或者资源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发展,才能有效转变产业结构,那么外商直接投资在注入过程中,通过技术转移和溢出效应促使东道国的生产技术进步,产业结构的转变和优化离不开外商直接投资发挥的作用,产业结构的升级,就能促使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最终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转变。外商直接投资的利用对东道国在其经济增长上的影响并不全是正面的影响,外商直接投资进入,不但有时候没有实现东道国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反而有可能造成本国的经济倒退、引发经济泡沫,更加大了东道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负面影响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不合理布局将导致东道国经济的不平衡发展。通过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而形成的东道国技术溢出受到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在引入发达国家外商直接投资的时候,需要考虑到产业之间的平衡发展,避免不平衡发展所带来的后果。东道国呈现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状态,重要原因在于产业布局的不规范、不合理性导致的。(2)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垄断阻碍东道国研发水平的提高。很多跨国企业在进入比其发展水平低的国家时,对生产技术进行行业垄断,会直接影响东道国经济的发展。,外商直接投资投入国家和东道国的经济发展差距会越来越大,技术水平的悬殊会越来越明显。

2外商直接投资影响经济增长方式的形式分析

东道国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增长方式受跨国公司的外资进入影响越来越深远。外商直接投资主要是通过两种形式影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方式: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通过上两条思路可以进行如下的概括:一是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方式的直接影响方式主要体现在外商直接投资作为投资形式本身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东道国在引入外商直接投资以后,外资企业所具备的技术水平高、管理经验先进的优势,随着对东道国的外资投入,渗透到东道国,缓解东道国优势行业垄断、劣势行业只能淘汰的现状,使得产业结构优化、资源合理整合。二是外商直接投资通过间接的溢出效应影响经济增长方式,外商直接投资从表面上看仅仅有资本的流动功能,但是在资本输出的过程中管理经验、产品技术、销售技巧、网络覆盖等都随之输出。并能大大提高东道国的产业技术水平。而这些也是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是一种相对表面和外部性的表现。

3外商直接投资影响经济增长方式的效应分析

3.1技术转移和扩散效应的影响东道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机制与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转移与扩散之间的关系,可以归纳为两个关键问题:第一是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技术控制约束着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转移与扩散力度;第二是东道国自身的技术吸收能力制约着模仿学习能力。由于外商直接投资跨国公司企业便会对在东道国进行的技术研发实行垄断或技术控制。

3.2竞争效应的影响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对东道国进行直接投资,其目的都有所不同,在东道国生产本地化的程度也会有所不同,在与其它国家竞争的过程中,在压力之下,东道国的企业就会采用模仿学习手段来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竞争效应和模仿学习效应之间就会逐向趋同,从而竞争效应就能提高东道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同时,提高了经济增长质量,最终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篇7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机理分析,分别从途径分析、影响形式分析和效应分析三方面进行描述。其中途径分析是从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两方面进行探讨;正面影响主要是从资本的形成、资源配置、产业结构的角度进行分析;负面影响是从国家经济发展和研发水平的角度进行分析。形式分析分别从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方面进行;直接影响体现在外商直接投资作为投资形式本身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间接影响体现在是外商直接投资通过间接的溢出效应影响经济增长方式,最后效应分析通过技术转移和扩散效应、竞争效应、联系效应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经济增长方式;机理分析

0 引言

国际资本流动在全球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愈来愈重要,外国资本的流入是外商直接投资为东道国带来的最为表面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外商直接投资在进入东道国市场以后,能够间接引起国家或地区的资源再支配和进一步的优化配置、经济结构或产业结构发生改变。主要是通过外商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把较为先进的技术、管理技能以及市场销售能力等带入东道国市场。进而影响经济增长方式,那么外商直接投资投资是如何影响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作用机理和途径是什么?本文将作出分析。

1 外商直接投资影响经济增长方式的途径分析

1.1 促使国内资本形成,填补资本缺口

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在突飞猛进的过程中,暴露的资源缺口,无法满足管理、经济等各种要求。如储蓄投资缺口、财政收支、外汇缺口等都需要迫切的解决。通过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可以比较快的解决这种缺口问题,把发达国家的较占优势的生产要素带到东道国,从而缩小不发达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比较大的差距。

1.2 激活并充分利用国内闲置、浪费的生产要素,促使资源优化配置水平提高

外商直接投资的大量流入和吸收不单单促使国内生产要素在使用效率方面得到提高,运用东道国相对低级的生产要素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国家的高级生产要素,东道国闲置要素与外商直接投资国家的流动要素交换,这样就能够逐步改善国内经济结构、资源优化配置、产业升级、产品技术提高,至此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最终促使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通过硬件、软件的引进,可以有效的改善和提高东道国本地企业在资源上的配置效率。

1.3 促进产业结构转换和升级

每个国家的产业结构升级离不开技术支持,只能从劳动密集型或者资源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发展,才能有效转变产业结构,那么外商直接投资在注入过程中,通过技术转移和溢出效应促使东道国的生产技术进步,产业结构的转变和优化离不开外商直接投资发挥的作用,产业结构的升级,就能促使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最终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转变。

外商直接投资的利用对东道国在其经济增长上的影响并不全是正面的影响,外商直接投资进入,不但有时候没有实现东道国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反而有可能造成本国的经济倒退、引发经济泡沫,更加大了东道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负面影响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不合理布局将导致东道国经济的不平衡发展。

通过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而形成的东道国技术溢出受到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在引入发达国家外商直接投资的时候,需要考虑到产业之间的平衡发展,避免不平衡发展所带来的后果。东道国呈现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状态,重要原因在于产业布局的不规范、不合理性导致的。

(2)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垄断阻碍东道国研发水平的提高。

很多跨国企业在进入比其发展水平低的国家时,对生产技术进行行业垄断,会直接影响东道国经济的发展。,外商直接投资投入国家和东道国的经济发展差距会越来越大,技术水平的悬殊会越来越明显。

2 外商直接投资影响经济增长方式的形式分析

东道国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增长方式受跨国公司的外资进入影响越来越深远。外商直接投资主要是通过两种形式影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方式: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通过上两条思路可以进行如下的概括:

一是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方式的直接影响方式主要体现在外商直接投资作为投资形式本身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东道国在引入外商直接投资以后,外资企业所具备的技术水平高、管理经验先进的优势,随着对东道国的外资投入,渗透到东道国,缓解东道国优势行业垄断、劣势行业只能淘汰的现状,使得产业结构优化、资源合理整合。

二是外商直接投资通过间接的溢出效应影响经济增长方式,外商直接投资从表面上看仅仅有资本的流动功能,但是在资本输出的过程中管理经验、产品技术、销售技巧、网络覆盖等都随之输出。并能大大提高东道国的产业技术水平。而这些也是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是一种相对表面和外部性的表现。

3 外商直接投资影响经济增长方式的效应分析

3.1 技术转移和扩散效应的影响

东道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机制与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转移与扩散之间的关系,可以归纳为两个关键问题:第一是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技术控制约束着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转移与扩散力度;第二是东道国自身的技术吸收能力制约着模仿学习能力。由于外商直接投资跨国公司企业便会对在东道国进行的技术研发实行垄断或技术控制。

3.2 竞争效应的影响

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对东道国进行直接投资,其目的都有所不同,在东道国生产本地化的程度也会有所不同,在与其它国家竞争的过程中,在压力之下,东道国的企业就会采用模仿学习手段来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竞争效应和模仿学习效应之间就会逐向趋同,从而竞争效应就能提高东道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同时,提高了经济增长质量,最终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3.3 联系效应的影响

发达国家的雇员不用通过流动而仅仅通过与东道国企业雇员之间的交流,就会将其熟悉掌握的知识传输给东道国的企业雇员。东道国企业的前向关联外资企业因为其在东道国的本地化程度提高而需要提供包含更高技术含量的中间产品;而后向关联的跨国公司企业随着在东道国本地化程度的提高,则需要更多的中间投入品,东道国的本地供应商因为跨国公司外资企业的技术帮助、培训以及质量控制标准化等而获取到更多的技术和管理。

【参考文献】

[1]江小涓,中国的外资经济对增长、结构升级和竞争力的贡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20- 62.

[2]傅元海.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质量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20- 60.

[3]张天阵,钟娟. 基于金融发展水平的 FDI 技术溢出效应分析[J].统计与决策, 2010(4): 17-24

[4]包群,彭水军.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 基于面板数据的联立方程估计[J].世界经济,2010( 11):18-23

篇8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现状;对策

随着经济国际化日益深入的发展,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与山东省经济发展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利用外资极大地促进山东省经济发展,其主要表现为:引进了大量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加快山东省经济与国际市场接轨,提高了国际竞争力。山东省是全国的经济大省和人口大省,在我国整体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里拥有大批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广阔的市场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为外商在山东省进行投资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下面我们将就山东省利用外资的现状进行分析,以得出针对性的建议。

一、山东省利用外商投资的现状

山东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速度很快,近十年来引进FID的增长速度位居全国之首,从2002年起山东省成为我国吸引外资的第三大省,仅次于广东和江苏。表1、表2是1998~2005年山东省利用FDI的情况。

据了解,继去年山东经济总量(GDP)超越江苏位居全国第二之后,2007年山东经济继续在高位运行。统计数据表明,山东经济总量继续位居全国第二位,而实际利用外资数量跃居全国首位。下面对山东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山东省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地理位置:山东地处我国东部沿海,东临渤海与黄海,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相望,北与辽东半岛相对。三面环海,是全国三大半岛之一,海岸线长30244公里,占全国大陆海岸线的1/6,仅次于广东,居全国第二。沿海港口26处,年吞吐能力2003年为2036万吨,占全国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的13%左右。从国内区位来看,地处“长三角”与京津唐、辽中南之间,是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主要出海门户。同时,也是环渤海经济圈的沿黄经济协作区的重要成员,经珠三角、长三角先得到发展以后,环黄渤海地区很可能成为下一轮外资投放的重点。山东省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其吸引外资的一个重要因素。自然资源:山东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石油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6%,矿产资源和海洋资源也十分丰富。山东在劳动力资源上优势明显,平均工资水平远低于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唐地区。

2、经济环境因素。经济发展水平:1980年至今,山东GDP占全国经济总量位次保持在第三位置上,仅次于广东和江苏两省,GDP增长速度较快。基础设施:交通运输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境内有铁路25条,全省通车里程已达2672公里,京沪,京九纵贯境内。公路网络四通八达,并以通车里程长,路面等级高闻名全国。现在港口26处,港口密度居全国之首,所有港口均对外开放,同日本、韩国等多数国家的主要港口通航。现已建成济南、青岛、烟台三个国际机场在内的9处机场。目前,山东已初步形成集水运、公路、铁路、航空为一体的综合交通体系。

3、政策因素。山东省确立了“全面开放,重点突破,梯次推进,东西结合,加快发展”的战略方针,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外商投资的政策法规。扩大与日、韩等国的交流,并做到渠道多元化,细致化,先后向日本东京、大阪和韩国的首尔等地派遣大型经贸团,召开贸洽会,宣传半岛制造业基地的优势,探讨与日韩等国的交流合作。

(二)山东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构成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的外国直接投资不断增加,外国直接投资的影响也在不断增强。1984年,山东吸引外国直接投资仅为40万美元,2002年达到55.86亿美元,2004年更是达到了87.00亿美元。

1、外商投资的国别构成。山东省外商直接投资来源于23个国家和地区。从实际利用外资额上,集中于亚洲的特点非常明显,而在亚洲又集中于香港、韩国和日本等三个国家或地区。

2、外商投资的产业构成。制造业一直是我国外国投资最多的行业,山东省也不例外。制造业投资在全部外国直接投资的比重增幅最大,由2002年的78.25%增加到2003年的78.59%,再到2004年的83.56%。相比较来看,外商在第三产业的投资没有增加,反而从2003年的10.40亿美元降为9.34亿美元,在第一产业的投资也没有大幅增加,从2003年到2004年仅增加了近3000万美元。

(三)山东省利用外资直接投资的地区分布特征

山东省外商直接投资的空间分布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集中性。山东利用外商投资规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呈现高度集中的特征,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的青岛、威海、烟台等地,沿海开放区凭借开放之利和对外联系方便的优势,利用外商投资发展迅速,在全省经济中的地位日益上升,其中青岛的龙头地位十分明显,单青岛一市投资额便占总额的42.39%。2005年,半岛三市实际利用日资5.96亿美元,增长25.7%,占全省引进日资的82.9%;实际利用韩资33.3亿美元,占全省引进韩资的93.3%;实际利用投资8.32亿美元,增长10.5%,占全省引进欧美投资的67.8%,而广大内陆地区则发展缓慢,与沿海地区相比差距甚大。

2、梯度性。就区域经济现状而言,山东省东西部客观上存在着两个梯度:空间的广度和资源的丰度基本上自西向东下降,经济技术和经济效益水平则基本上自东向西下降,在生产力布局上表现出二元结构的特征。

3、外资以流向城市为主,开发区成为吸引外资的载体。从城乡构成看,城市地区外资多,农村地区外资少;在城市体系内,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外资多,小城市和县城少,城市规模越大则外资流入越多,外资流入具有中心城市指向特点。同时开发区已经成为城市经济增长的内生空间。

二、山东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对策

(一)抓住日韩产业升级的机遇,承接日韩外资转移,推动半岛产业升级

山东半岛构成了山东省工业生产的主体,半岛制造业在全省工业体系中占有绝对的重要地位。作为半岛骨干的青岛、烟台、威海三市,以占山东19.1%的土地和17.6%的人口,在2005年实现了全省三分之一的国内生产总值、三分之二的进出口贸易和三分之二的实际利用外资。

1、大力引进日韩新兴产业的资本和技术,保持半岛地区与日韩国内产业调整的同步性,为区域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积累资金、技术和经验,分享其技术进步的好处,培养后发优势。

2、建立创新机制,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要引入自主创新和二次创新超越的机制,形成引进-吸收-创新-超越的良性互动态势,做到核心技术的引进与攻关并重,以创新性继承为主,将系统技术和制造技术、管理技术相结合,力争形成一种局部的创新体系。

3、构建一个强大的依托体系,即交通物流、金融服务、科技教育体系,同时强化法规体系,形成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4、逐步改变对外资企业普遍优惠制的政策,实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差别化优惠制政策。

(二)借鉴“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成功经验,加快半岛都市群建设,进一步提高山东省对外资的吸引力

1、妥善处理好“双核城市”之间的关系。由于特殊的海洋与大陆地理条件的交汇作用,以及我国历史上长期受大陆文化的影响,在我国沿海地区形成了多个“双核城市”,如北京和天津、南京与上海,以及山东省的济南与青岛等。这种城市建设与城市群建设相互脱节、关系失调的现象在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发展过程中明显存在,应该尽快采取措施加以消除。

2、理顺城市之间的利益关系,避免恶性竞争。实现城市合作,首先应建立起城市间利益分配的协调机制。政府应采取有力措施,有意识地构建经济一体化的利益引导机制,从财政政策规划、区域产业布局、投资政策选择、外资项目引进等方面进行区间协调,对地方政府考核指标也应做出适当的调整。

(三)在确保港日韩投资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对欧美招商,拓宽外资来源

1、加大宣传推介良好的投资环境力度。根据国际投资促进理论,形象宣传是投资促进的首要环节。所以,要进一步加强山东对外宣传的力度,增强有关国家企业界对山东的了解,特别要以山东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良好的投资环境为突破口。

2、突出招商的重点领域和区域。山东省对欧美招商的产业重点应锁定电子家电、交通运输设备、化工医药、纺织服装和食品五大产业,以及相关的七大产业链,特别是针对欧美产业结构特点,还要重视对高科技、装备制造业以及服务领域的招商。

(四)努力引进服务贸易项目,进一步扩大农业的开放力度

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利用外资,对于繁荣和发展山东省服务业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合理发挥政府职能,加强对服务业利用外资的宏观管理。首先,应尽快建立服务业利用外资的专门管理机构。其次,尽快研究制订山东服务业对外开放和利用外资的总体思路和发展战略。

2、强化政策导向,优化服务业利用外资的结构。实行行业差别的税率优惠政策,引导外资投向符合山东服务业亟待发展的部门。

3、刺激、扩大服务需求,增强外商投资的动力,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务市场化程度。

4、努力打造服务业吸引外资的外部环境,要进一步提高政府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王绍熙.中国对外贸易概论[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

2、赵晋萍.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及其展望[J].经济问题,2002(6).

3、罗黎明.广西利用外资现状及提高利用外资能力的思考[J].世界经济研究,2004(5).

4、石广生.世纪之交的中国对外济贸易[M].人民出版社,2003.

篇9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 产业结构 优化

一、河北省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现状

河北省引进外资中,第一产业即农、林、牧、渔业外商直接投资金额一直较小,其金额与当年外商直接投资总值的比例均未超过4%。如2007年第一产业的外商直接投资金额为4138万美元,占当年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2%,其利用外资规模与河北省是农业大省的情况很不相称。

从河北省利用外资的产业分布看,在第二产业即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与建筑业所占比重过大,平均占到总额的80%以上。

但在第二产业中,河北省的外商直接投资分布并不均衡,外资主要投向制造业,如钢铁、食品、化工、医药、纺织等行业,而采掘业和电力、燃气及水部门所占份额很小,如:2007年投入到制造业中的外商直接投资为188582万美元,占当年外商直接投资总金额的78%,占第二产业的93.6%。在制造业中,劳动密集型产业比技术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大得多,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和改善,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比重逐步上升,最近几年成为河北省整个制造业的外商投资热点。

第三产业与第一产业相比较,占外商直接投资总值的比例有所提高,平均保持在13%左右。在第三产业中外商直接投资主要投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5个行业领域,教育业、金融业、卫生和社会福利业等其他8个行业所占比例较低。随着入世承诺的不断实现,我省服务业的门槛不断下降,允许外商投资的领域不断拓宽,除房地产行业外,其他行业领域投资金额变化剧烈,交通运输业所占比例不断下降,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所占比例出现大幅上扬,2007年达到2435万美元,但主要分布格局没有发生重大改变。

二、外商直接投资对河北省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

外商直接投资的引入,以及随之而带动的市场竞争和政府引导规范可以分别从合理化、高效化、高度化三个方面来提升产业结构,使其达到优化的目的。

1.政府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引导和规范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

产业结构的合理化通常只能由政府的规范和引导来完成。因为目前,基础产业存在投资额大、建设周期较长、投资回报低、投资回收期较长等特点,己成为制约我省产业结构优化的“瓶颈产业”,很多境外投资者不看好我省的基础产业。

因此,只有通过政府的合理引导,让适当的外资进入适当的地区,才能够有效地加强该地区产业结构之间的协调与联系,使其结构合理化,进而有力的推动我省产业结构的优化。

2.外商直接投资下的市场竞争促进产业结构高效化

外资的进入会集中在我省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和地区,这些产业就能够得到较快的发展。同时,成熟的外资企业进入后,会通过市场作用加剧国内企业的竞争,将低效率的企业从本行业中淘汰出去,从而优化资源在产业间的配置,促进产业结构的高效化。

3.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产业结构高度化

一定量的资金直接流入缓减了省内生产建设资金的不足,利用这些资金可以优先购买世界先进的生产设备和进口高等级的生产原料。而且,外商直接投资同时带来了国外先进技术和研发能力。这样我们可以通过对新技术的积极消化、吸收、创新和扩散,来提升技术水平,优化技术结构,从而使产业结构系统在技术进步作用下,从较低级形式向较高级形式演变,即完成产业结构的升级或者说是高级化。

三、河北省引进外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

为了提高河北省利用外资的实效,加强外商直接投资对三次产业的拉动作用,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加快河北省经济发展步伐,应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河北省外商直接投资的结构效应。

1.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

建立良好的、完善的投资环境是吸引外资的基础条件之一。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等南方城市相比较,河北省无论是投资硬环境还是投资软环境都相对较差。且每年所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金额也相对较低。因此,河北省要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加大对外资的吸引力度。

2.加强对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引导

目前河北省对外资的利用仍然比较注重对外资数量的扩张,而对外资质量的关注较少。对外资的利用应根据经济发展的变化和趋势以及区域的资源、劳动力素质、技术水平等因素进行调整和引导,使外资可以投向符合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方向的产业或部门,更好的发挥外资在一个地区的所产生的影响效应。政府部门也应该根据发展需求,有重点的、科学的制定经济政策,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引导外资投向,加强对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导向。

3.改善河北省各地区外商投资的不均衡性

投向河北省的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11所属市中石家庄、唐山、廊坊、秦皇岛等地区,其他地区吸引外资的金额比重较小。因此为均衡发展河北省各个地区经济,应在鼓励各地区结合自身实际发展特色工业,扩大外资投资领域,加快各地区基础建设,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同时充分借助三大港口优势,加快港口腹地经济发展步伐,并整合各地区资源,加强各地区之间的相互支持和配合,加大与环渤海地区各省市的经济合作,整合资源优势,促进河北省经济更快、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石海.论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的产业机构调整.硕士学位论 文,四川大学经济学院.2003年

[2]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河北省经济年鉴[M].北京:中 国统计出版社,1995-2008

[3] 河北省统计局.2003-2007河北省经济年鉴[DB/OL].

篇10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结构;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F1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6X(2012)03-0135-04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全球国际分工的进一步深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国际直接投资活动获得了空前发展,并日益成为世界各国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基本途径。随着外商对华直接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外商直接投资的地区来源、区域分布、产业结构、投资方式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另外,随着中国经济整体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国际直接投资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心也已逐步从资本形成、获得进步技术等转移到产业结构升级来。因此,积极了解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变化情况,正确评价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全面总结中国引进外资的经验和教训,对于中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争取实现经济可持续稳定发展的新形势下,进一步扩大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优化外商对华投资的产业结构,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效益,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一、相关文献回顾

早在20世纪60年代,钱纳里就提出了著名的“双缺口模型”。他研究认为,东道国经济发展会受国内资源不足的制约,因此,引进和利用外资有助于弥补储蓄和外汇缺口,进而推动东道国的经济增长和结构转换。日本经济学家小岛清(1978)的边际产业转移理论从一国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角度出发,利用比较优势原则,采用动态分析的方法,解释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以垂直分工为基础的对外直接投资。钱纳里在1986年出版的《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一书中,进一步发展了“发展型式”的理论和方法。其基本特征是: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工业所占份额逐渐上升,农业份额下降,而按不变价计算的服务业则呈缓慢上升状态;在劳动就业结构中,农业所占份额下降,工业所占份额变动缓慢,而第三产业将吸收从农业中转移出来的大量劳动力。Markusen和Venables(1999)指出,跨国公司通过关联效应能够促进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发展,成为发展中国家产业发展的催化剂,从长期来看,FDI的流入对于行业结构调整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

郭克莎(2000)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在三大产业的构成及在产业内部的构成,得出外商直接投资的结构性倾斜加大了中国三大产业的结构偏差的结论。江小涓(2002)通过对127家外资公司在华投资企业的调研发现,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一个重要作用是推动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大大加快了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江锦凡(2004)运用因果关系检验方法,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的变化情况来衡量产业结构的变化,构建了关于外国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的因果关系的模型,看外商直接投资的变化是否为产业结构变动的原因。通过中国1978-1999年的统计数据进行参数估计,检验结果发现,外国直接投资在中国经济增长中存在产业结构效应。李雪(2005)根据中国1983-200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应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Engle-Granger协整关系检验,得出中国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着产业结构效应,但外商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变动间长期稳定的关系并不存在的结论,并且进一步得出在外商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变动的贡献中,外商直接投资对第二产业的贡献最大,对第一和第三产业的贡献次之。傅强、周克红(2005)对中国利用外资和产业结构调整进行了相关分析及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与引进外资有很强的相关性,外资引进在促进中国产业结构优化、改善产业技术有机构成的同时,也提高了各个产业的素质。陈迅、高远东(2006)采用1982-2003年全国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现代协整理论,对中国的产业结构变动和FDI之间的长短期关系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刘宇(2007)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1984-2003年中国合同利用外资额和三次产业工业增加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外国直接投资对三次产业工业增加值的提高具有正效应。

二、外商直接投资及中国产业结构的现状分析

(一)中国FDI发展的总体描述

改革开放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吸收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成绩显著。本文主要从FDI总量、FDI方式、FDI的产业结构分布以及FDI来源的国别(或地区)结构四个方面对中国吸引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总体情况做一个具体介绍。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各年度统计年鉴。

1.FDI总量。从图-1可以看出,中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从1985年的19.56亿美元上升到2010年的1057亿美元,2010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是1995年的54倍,年均增长16.58%。中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总体上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1979-2010年,中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累计已达到1.0483万亿美元。

2.FDI方式。从1997-2009年情况看,中国外商直接投资中,合资企业和合作企业投资的比例在不断下降,分别从1997年的43.08%和19.73%下降到2009年的19.19%和2.26%。同时,独资企业的比例大幅度上升,增长了一倍多,即从1997年的35.77%上升到2009年的76.29%,外商投资的独资化倾向日益明显。

3.FDI的产业结构。本文三次产业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 2002)划分范围。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根据1998-2010年国家统计局统计年鉴,统计计算得出外商对三产的不同投资额及不同比例(见图-2)。从外商投资的产业结构看,外商对中国第一产业投资比例明显偏少,不到总投资额的2%;而对第二产业投资比重则高达70%左右;对第三产业投资比重也达到30%左右。近几年,外商在中国第二产业的投资比例有所下降,由2004年最高的74.98%下降到2009年的55.62%;同时,外商对中国第三产业的投资比例有所上升,由2004年最低的23.18%上升到2009年的42.79%,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有所改善。

4.FDI来源的国别和地区结构。从外商投资的国别和地区构成看,虽然目前来中国投资的国家和地区已超过30

个,但主要集中在中国香港、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美国、新加坡和澳大利亚等前6个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或地区)对中国的实际投资金额占了全国实际利用外资金额的84.3%。其中,截至2009年,中国香港对中国大陆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达到1645亿美元,比重占66.9%。中国香港已成为中国大陆直接投资的第一大来源地。

(二)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和现状分析

1.中国产业结构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已经发生很大的改变。经过几十年的经济建设,中国已经形成了产业部门比较齐全的国民经济体系,以农业为主体的第一产业、以工业为主体的第二产业和以交通运输、商业服务等为主体的第三产业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根据国家统计局各年度统计数据,从产业结构的角度看,我国第一、二、三产业产值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从1980年的30.2%、48.2%和21.6%,变化为2009年的10.3%、46.3%和43.4%。变化最大的是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大幅度下降,而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却有很大的增长(见图-3)。这种结构变化说明我国的产业结构已实现了以农业为主向以工业、服务业为主的巨大转变。

2.产业结构的变化也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拉动作用产生变化。根据国家统计局各年度统计数据,199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为3.84%,其中第一产业对GDP增长的拉动为1.60%,第二产业对GDP增长的拉动为1.58%,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拉动为0.56%。这表明第一产业及第二产业对GDP增长的拉动明显,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拉动比较少。到2009年,三次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拉动作用发生了明显变化。200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为9.11%,其中第一产业对GDP增长的拉动为0.41%,第二产业对GDP增长的拉动为4.79%,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拉动为3.91%。这表明第二产业对GDP增长的拉动非常明显,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拉动比例大幅度上升,相反第一产业对GDP增长的拉动却微乎其微。

三、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产业结构关系的实证分析

(一)变量和数据

本文计算所采用的变量和数据为1997-2009年期间FDI的总额、FDI对第一产业投资总额、FDI对第二产业投资总额、FDI对第三产业投资总额、中国三次产业的生产总值和三次产业增长率,三次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经过外汇对价或价格折算处理计算得到的实际值。

通常用于反映一国产业结构变动的指标侧重于描述产业结构的变动速度。本文对外商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关系的分析旨在揭示外商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的关系,因而必须保证由于外商直接投资所引起的产业结构变动是朝着有利于经济增长的方向演变。所以,用于对产业结构变动情况进行衡量的指标不仅要体现出其变动速度,还应体现出其变动方向。基于这一考虑,本文采用第二产业的产值占GDP的比重来反映中国产业结构的状况,并通过这一指标的变动来反映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动情况。按照配第一克拉克定理所揭示的产业结构演进规律,中国目前的产业结构变动方向应遵循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大幅增加,第三产业比重逐步增加的规律。因而,上述指标的变动趋势反映了产业结构的变动方向,而其变动幅度则反映了产业结构的变动速度。为了消除进出口总额和产业结构指数序列中的异方差性,对以上数据取对数。用Inls表示产业结构指标的对数,lncl表示FDI对第一产业投资总额的对数,lnc2表示FDI对第二产业投资总额的对数,lnc3表示FDI对第三产业投资总额的对数。

(二)相关系数

利用相关系数公式pxy=COV(x,y)/σxσy,计算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其中,COV(x,y)代表两者的协方差,σx代表FDI对三产投资总额的标准差,σy代表中国产业结构变动的标准差。应用Eviews5.0软件输出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可知,1997-2009年中国产业结构变动和FDI对第一产业投资的相关系数为-0.265080,存在负相关;同期中国产业结构变动和FDI对第二产业投资的相关系数为0.388223,存在一定的相关度;同期中国产业结构变动和FDI对第三产业投资的相关系数为0.501798,存在一定的相关度。

(三)单位根检验此,我们使用Eviews5.0进行估计,单位根检验结果见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各时间序列变量都是非平稳的,而他们的二阶差分都是平稳的。

(四)回归分析

用OLS(最小二乘法)进行简单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表一3结果显示,自变量回归系数的t统计值分别为t=-5.357481、2.572052、2.619883和常数项回归系数的t统计值t=-10.05051都超过了临界值2.160(显著水平为5%),表明它们都是显著的。由方差分析表,选定显著水平为5%,在具有(1,13)自由度时,查F分布表得,F0.05(1,13)=4.67<13.79706,F统计量明显大于临界值,说明方程拟合效果显著。选定显著水平为1%,样本容量n=13和自变量的个数p=1,查找D・w表,得到下限值d1=0.74,上限值du=1.04,1.961761>1.04,说明随机误差项之间不存在着序列自相关的现象。因此,可以得出回归模型(1)。

In/s=-1.1359-0.07831ncl+0.06751nc2+0.010line3 (1)

(-10.0505)(-5.3575) (2.5721) (2.6198)

R2=0.8214,调整后的R2=0.7619,DW值=1.96,F统计值=13.7971

由模型(1)可得:长期来看,FDI对第一产业投资的比例每上升1%,就会引起产业结构指数下降0,0783%;FDI对第二产业投资的比例每上升l%,就会引起产业结构指数上升0,0675%;FDI对第三产业投资的比例每上升1%,就会引起产业结构指数上升0.0101%。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利用计量模型对1997-2009年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产业结构问的作用渠道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说明FDI对三产投资的比例的变动对中国产业结构均有影响。长期来看,FDI对第一产业投资的比例每上升1%,就会引起产业结构指数下降0.0783%;FDI对第二产业投资的比例每上升1%,就会引起产业结构指数上升0.0675%;FDI对第三产业投资的比例每上升1%,就会引起产业结构指数上升0.0101%。研究表明,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产业结构变化存在长期因果关系,两者之间存在着比较顺畅的传导机制。

(二)建议

1.产业结构调整别要注意产业政策与市场机制的适当结合,促进外商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的互动和优化。在开放的条件下,在全球范围配置资源的考虑中进行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通过外商直接投资与国内的产业结构升级的互动作用,选择开放型经济模式来实现产业结构的全面升级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