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技术经济分析范文
时间:2023-10-24 17:39: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工程技术经济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要:技术经济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的方方面面,本文就常用的几种方法以例示的形式进行论述,探讨如何运用经济的方法分析解决技术问题,去选择技术上的先进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的最佳结合的统一的最优方案,从而以最少的劳动消耗换取最大的效益。
关键词:技术经济分析; 方案; 因素;指标;评价
技术经济分析就是用经济的观点分析、评价、研究技术工作,从而实现技术上的先进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的最佳结合的统一的最优方案。其经济效果评价的基本标准为E=V/C>1,其中E代表经济效果,V代表实现技术方案后取得的劳动成果,C代表劳动消耗。本文将以上式为出发点就建筑工程中常用到的技术经济分析方法进行简单论述。
一.项目(方案)的不确定性分析
所谓不确定性分析就是针对项目(方案)技术经济分析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分析其在一定幅度内发生变动时对项目(方案)经济效果的影响程度。包括敏感性分析、盈亏平衡分析、概率分析。
1.敏感性分析
通过敏感性分析,找出影响项目(方案)经济效益最大、最关键因素,对项目(方案)提出合理的控制与改善措施,充分利用有利因素,尽量避免不利因素,以便达到最佳经济效果。其具体步骤为:
a.确定敏感性分析指标。
b.选择影响项目(方案)指标的不确定性因素。
c.按照预先给定的变化幅度先改变一个变量因素,而其它因素不变,计算该因素变化对经济效益指标的影响程度。逐一对所有变量因素进行考察。
d.将计算结果整理分析,选择变化幅度大的为敏感性因素。
e.综合分析,提出相应对策。
2.盈亏平衡分析
盈平衡分析就是要找出项目(方案)的盈亏平衡点。盈亏平衡点越低,说明项目(方案)盈利的可能性越大,亏损的可能性越小,因而项目(方案)有较大的抗风险能力。常用的盈亏平衡点有产量、成本、售价、利润等。
盈亏平衡分析还适用于多方案的比选。即两个两个以上方案,其成本是同一变量的函数,可以找到该变量的某一数据,使对比方案成本相等,得出方案的优劣平衡点,并结合对不确定性因素未来取值范围的预测,从而选择其中最经济的方案。
如:某混凝土浇注工程,有两个方案:一为现场设搅拌站,据统计资料单方混凝土成本为:C=C1/Q+C2×T/Q+C3,其中C为现场制作混凝土单价,C1为现场搅拌站一次性投资,C2为搅拌站设备租金和维修费,C3为现场搅拌混凝土所需费用,Q为所需混凝土数量,T为工期;另一为购买商品砼,单价用C0表示。两方案的成本均为混凝土数量的函数,成本相等有C1/Q+C2×T/Q+C3=C0,这时可求出混凝土量的特定值,即为平衡点,根据该数值,结合工程所需混凝土数量,判断出选取哪种方案为经济方案。
3.概率分析
确定影响方案投资效果的关键因素及其可能的变动范围,并确定关键因素在此变动范围内的概率,然后进行概率期望值计算,进而得出定量分析结果。这里以投资净现值的概率期望值为方案经济评价指标。
某建筑公司拟成立一租赁站,有两种投资方案,一种为购买挖掘机、铲车等设备,一种为购买模板、脚手管等周转工具。两方案寿命期均为10年,第一种方案投资额为500万元,其年净收益在市场好时为150万元,市场差时为-50万元;第二种方案投资额为300万元,其年净收益在市场好时为100万元,市场差时为10万元。经市场预测,在项目寿命期内,市场好的可能性为70%,市场差的可能性为30%,已知标准折现率为iC=10%。据以上资料对投资方案比选。
然后计算各机会点的期望值:
机会点②的期望值
=150×(P/A,10%,10)×0.7+(-50)×(P/A,10%,10)×0.3
=533万元
机会点③的期望值
=100×(P/A,10%,10)×0.7+10×(P/A,10%,10)×0.3
=448.50万元
则:方案A净现值期望值=533-500=33万元
方案B净现值期望值=448.50-300=148.50万元
据以上结果应优选B方案,即购买模板、脚手管等周转工具成立租赁站获利更大。
二.方案技术经济效果的综合评价法
对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时,主要应突出主要评价指标,分清主次,权衡其重要性程度的大小。一般程序为:
1.列出方案共同的具有可比性的各项评价指标。
2.根据方案各项指标的效果对其进行量化打分。
3.引入相对权重系数,以考虑各项指标在方案评价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反映各项指标的主次。
4.把不同的计量单位的指标转化为无纲的综合评分。其计算式为:C=∑CiWi,式中C为某方案综合评分值;Ci为某方案第i个评价指标的得分值;Wi为某方案第i个评价指标的权重;n为评价指标总数。
5.根据综合评分结果评价方案的优劣,并提出提高方案技术经济效果的途径。
下面举例说明:
某开发区拟新建一幢科研楼,设计方案有三种:
A方案:大柱网框架轻墙体系,预应力大跨度叠合楼板,墙体为多孔砖,窗户采用单框双玻璃塑钢窗,面积利用系数93%;
B方案:框架结构,墙体内浇外砌,窗户采用单框双玻璃空腹钢窗,面积利用系数为87%;
C方案:砖混结构,多孔预应力板,墙体采用粘土实心砖,窗户单玻璃空腹钢窗,面积利用系数为79%。
经综合各方面因素,提出方案评价指标有:结构体系,模板类型,墙体材料,面积系数,窗户类型。评审确定各指标权重,并对三个方案各项指标打分.
根据各项指标结果应优先A方案,并考虑通过以下措施继续优化方案以降低造价。
1.平面形状力求规则;
2.提高平面系数,节约建筑面积;
3.适当降低层高;
4.合理确定建筑层数。
三.价值工程理论的应用
价值工程是通过各相关领域的协作,对研究对象的功能与费用进行系统分析,不断创新,旨在提高所研究对象价值的思想方法和管理技术。其目的是以研究对象的最低寿命周期成本可靠地实现使用者所需功能,以获取最佳综合效益。基本公式为:
价值=功能/费用
价值工程的工作步骤如下:
1.选择研究对象;
2.收集有关资料、数据;
3.进行功能系统分析,功能评
4.方案创造,提出各种不同的实现功能方案;
5.方案评价,从技术经济等方面综合评价各种方案达到预定目标的可能性
6.提案编写,将选出的方案及有关资料编写成
7.进行方案实施并跟踪检查;
8.成果评价。
通过运用价值工程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并在实际操作中应用,产生了如下效果:
1.施工进度按计划完成;
2.为土方开挖创造了便利条件,作业环境安全可靠;
3.去掉了不必要的功能,避免多余损耗,使方案更为合理,成本相对较低;
4.为以后类似工程的建设提供了借鉴的依据。
篇2
关键词:住宅工程软土地基处理经验分析
1 前言
近年来,我国的建筑行业处于繁荣发展时期,城市化的改革建设使各大城市高楼大厦如雨后般的竹笋拔地而起,这标志着我们的生活小康化了,但是,从新闻资料的报道显示:地基塌陷事故屡见不鲜,这就告诉了我们,我们的建筑工程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建筑的质量以及施工技术都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2 住宅楼工程简介
该工程是本市的六层框架结构的建筑物,底层为沿街的商店,二至六层为住宅楼,总建筑面积约4140m2,占地面积约为610m2,根据施工方的资料显示:新近填土层:厚0.30~0.60m;粉质粘土层:厚2.10~5.50m ,场地中北部夹杂有0.60~1.50m 厚的流塑状淤泥(面积约95 m2),边界位置大致可确定;花岗岩残积土:厚4.60~11.20m;花岗岩:强风化带较厚,达13.30~17.42m ,岩面埋深较稳定。
3 该工程地基处理的方案
(1)考虑到场地地基的具体情况,按技术上可行及经济上合理的原则,决定仍采用天然地基,以粉质粘土层作为持力层,基础形式仍采用条形基础型式,但必须对场地中的淤泥层进行地基处理,由于其厚度及埋深均不大,最简单实用的方法就是换填法。
(2)换填垫层法适用于处理各类浅层软弱地基及不均匀地基。当在建筑物范围内上层软弱土较薄时,则可采用全部置换处理。对于处理范围内存在的松填土、暗沟、暗塘、废坑、废井、墓穴或拆除旧基础后的坑穴,保持建筑物地基整体变形的均匀是换填垫层法处理地基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并考虑到建筑物体形、结构特点、荷载性质和量级、场地岩土工程条件及周围环境、本地砂石材料的来源比较丰富等进行综合分析,选用砂石换填法进行地基处理。
4 换垫层计算数据
4.1 垫层的厚度及宽度
(1)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91)(1998 年版)的相关规定:垫层厚度Z 应根据下卧土层的承载力确定,并应符合下式要求:pz + pcz≤fz
式中: pz --垫层底面处的附加压力;
pcz --垫层底面处土的自重压力;
fz --垫层底面处土层的地基承载力;
(2)垫层底面处的附加压力值pz 可分别按下式简化计算:
式中:b――矩形基础或条形基础底面的宽度;l――矩形基础底面的长度;p――基础底面压力;
pc――基础底面处土的自重压力;z――基础底面下垫层的厚度;θ――垫层的压力扩散角。垫层的宽度应满足基础底面应力扩散的要求,可按下式计算或根据当地经验确定:
b'≥b+2ztgθ
式中:b'――垫层底面宽度;
θ――垫层的压力扩散角;
4.2 附加压力
垫层底面处的附加压力值pz 除了可用弹性理论的土中应力公式计算外,最常用的是扩散角法。压力扩散角应随垫层材料及下卧土层的力学特性差异而定,可按双层地基条件来考虑。θ角可参照《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91)(1998 年版)给出的上文中不同垫层材料的压力扩散角进行取值。
4.3 垫层的变形
对于采用粗粒换填材料的垫层,在施工期间垫层自身的压缩变形已基本完成,且沉降量很小。因而对于碎石、卵石、砂夹石、砂垫层在地基变形计算中,可以忽略垫层自身部分的变形值;对于细粒材料,尤其是厚度较大的换填垫层,则应计入垫层自身的变形。
5 换垫层施工流程
(1)开挖基坑铺设砂垫层时, 应采取降水措施,使基坑内没有积水,铺筑前应先清除浮土并进行验槽;基坑开挖后应及时回填,不应暴露过久或浸水,并防止踏践坑底。砂石垫层底面应铺设在同一标高上,如深度不同,基坑底面应挖成踏步或斜坡塔接,施工应按先深后浅的顺序进行。在基坑内分层铺设砂石然后逐层夯压密实。下层的密实度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上层的施工。
(2)人工级配的砂石垫层,应将砂石拌和均匀后(最好采用机械进行拌合),再行铺填夯压密实。碎石垫层材料一般为5~40mm 的自然级配碎石,含泥量≤5 %;砂石比例一般为1:1~1.5:1;对于碎石及卵石应充分浇水湿透后夯压;对有排水要求的砂石垫层宜控制含泥量≤3%。
(3)砂石的振捣应采用振实、夯实和压实等方法,铺筑厚度一般为150mm~250mm 为宜。本工程中采用2.2KW的平板式振动器,底层铺砂厚度为150mm~200mm,仔细夯实并防止扰动原状土,其余各分层铺设厚度为200mm~250mm,并在施工中重叠半板往复进行振实,每层的压实量大约为40mm~60mm,并注意观察避免大幅度的隆起与凹陷。
6 竣工质检
(1)垫层的质量检验必须分层进行。每夯压完一层,应检验该层的平均压实系数。当压实系数符合设计要求后,才能铺填上层换垫层。本工程中的压实系数基本控制在λc=0.94~0.97 范围内;在压实系数达到设计要求的垫层试验区内,利用动探、贯入试验测得的贯入深度或击数,作为控制施工压实系数的标准,进行施工质量检验。
(2)用环刀法检验垫层的施工质量时,取样点应位于每层土厚度的2/ 3 深度处。检验点数量,对大基坑每50~100m2 不少于1 个检验点;对基槽每10~20m 不少于1 个点;每个独立基础不少于1 个点。采用贯入仪或动探检验垫层的施工质量时,每层检验点的间距应小于4m。
(3)在换填结束后,对换填的砂石层进行现场贯入实验,以取得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现场采用SH30-2型钻机一台,配合一套标准贯入仪,钻孔取4 个,试验前清除孔底残土,在预打15cm 后开始试验,打入30cm 的锤击数为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N。其测试结果如表1 所示:
表1 标准贯入实验数据表
根据以上的成果分析,并结合相关规范和本地的经验数据,得到经压实后的换填砂石层,推荐承载力特征值为200KPa,满足设计要求;而沉降量≤2‰,也满足规范要求。
结束语
篇3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经济;评价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is a long term project, to study the feasibility of building engineering, to construction economic evaluation. The article analyzes from the build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stages of economic evaluation index.
Key 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 economic evaluation;
中图分类号:TU71
1 概述
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给国家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 其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也是不容忽视的。建筑条件虽在改善和提高人居环境质量的同时, 但如何促进资源和能源的有效利用, 减少污染, 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 是建筑业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对未来的市场是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的,这是由客观事物动态多变的特点以及人类观察事物的局限性所决定的。为了迎合多变的不可预期的市场,必须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对可能的风险进行分析,对项目经济进行评价,从而保证预测的准确性以及投资的可靠性。
由于建筑工程项目具有建设周期长,资金投入大,影响因素多等特点,其工程实施过程极易受到周围事物的影响,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不可预见性,投资风险大,因此为了保证投资的安全可靠性必须进行建筑工程项目经济评价分析。以往的投资决策依据仅仅是建立在传统的不确定性分析的基础之上,而忽略了经济评价和风险分析,即使进行简单的经济评价,其经济评价所用数据也大部分是由预测和估算得来的,加之不可预测因素的影响,这些数据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些因素的不确定性,导致项目的投资决策存在着较大的潜在风险,因而容易造成决策上的失误。为了对投资项目进行准确的分析和评价,尽可能地减少投融资的风险,取得预期的投资收益,需要对投资项目进行风险分析。因此,进行建筑工程项目经济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建筑工程项目的技术经济特点
建筑工程产品有其自身使用功能的特殊性,建筑空间和平面的布置、建筑结构和造型的选取,以及建筑材料的选用等,这些特性都决定了建筑工程的技术经济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综合性研究建筑产品功能如何满足社会需要时,涉及技术学科的许多内容,而对相应劳动耗费的研究则属于经济学科范围。建筑工程技术经济所研究的问题总是多因素的。在技术方面,要综合运用建筑学、工程结构、建筑材料、建筑施工、管理学、数学以及计算机应用等各种知识。在经济方面,既要考虑微观经济,又要考虑宏观经济。
2.2 选优性技术经济分析评价的目的之一,在于从若干备选技术方案中选出经济效果最佳的方案来。建筑工程项目与一般工业产品生产不同,受地点、作业条件、建筑材料、技术工艺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建筑工程项目的技术方案选优增加了复杂性。
2.3 定量性技术经济学是用数量来反映经济现象和经济规律,对任何一个技术经济问题来说,必须有量的分析和结论。建筑工程项目的技术经济评价在进行对质的方面研究的同时,也要进行经济效果的量化分析,通过某些数量分析方法,解决方案效果中的一
些问题。
2.4 系统性由于建筑工程项目消耗的资源种类多、数量大,生产周期长,使用周期也长,以系统观点对建筑工程进行技术经济分析非常必要。建筑工程项目最终目的不在于项目本身,而是为了投入使用后以其整体功能满足社会需要,从而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筑工程技术经济是从建筑物的整体上研究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的经济效果,对建筑工程项目投资经济效果的评价,必须从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建筑安装施工和使用维修等全过程来考察。
3 建筑工程经济评价方法
3.1贴现法
在建筑工程项目寿命期间所发生的利益和费用, 要按照一定的贴现率进行贴现, 变成现值之后再进行比较。这是因为, 虽然项目的利益和费用是发生在五年、十年的长时间里, 但必须现在比较利益和费用, 决定是否投资。这样, 经济分析的前提条件就是, 把将来具有不确定性的, 有时间价值差的利益和费用拉回到现在时刻来进行计算。可见, 投资不同于消费, 其特点是在将来一定时期内继续发生投资效益的情况下, 不是只评价投资费用的高低, 而是要进行经济分析。因此, 所谓投资, 是把现在应该用于消费的一部分放弃掉, 为了增加将来的消费而把它投入到再生产中去的一种行为。建筑投资项目投资产生的未来消费, 投资者不必说, 即使是尚未出生的后代也将得以分享。所以说, 投资是联结现在和将来的纽带。总之, 为了最恰当地分配不同时间内的消费和资源, 必须引入贴现率这个概念。
3.2 利益费用的比较方法
对于可计算利益的建筑工程项目, 需将利益和费用的现值加以比较:
1) 内部经济收益率( 简称IRR) : 用经济分析方法将利益和费用调整后, 贴现的利益现值总和与费用现值总和相等时的贴现率就叫做内部经济收益率。
2) 净现值: ( 简称NPV) 或利益费用差的方式:
用一定的贴现率将建筑工程项目寿命期间发生的利益和费用分别贴现为现值, 利益现值总和与费用现值总和之差如果大于零, 则该项目较为可行。
3) 利益费用比率( 简称B/C) : 利益现值总和与费用现值总和之比, 叫做利益费用比率。
3.3 费用比较的方法
有些建筑工程项目不能计算利益。例如: 幼儿园、学校、医院等就是这样。对这类建筑工程项目的经济评价方法, 是把各种方案的费用贴现为现值后,比较现值的大小, 选择费用小的方案, 通称为“最小费用法”或称做“费用效益分析”。这种评价方法也可用来选择利益一定的建筑工程项目, 来选择那些投资高而运行费用低的高度技术密集型的项目, 决定选择使用机器还是劳力更为有利。对于不能计测利益的建筑工程项目, 更要慎重考虑, 确认实在不能计测利益之后, 再使用这种方法。使用这种方法时, 应注意有些建筑工程项目能产生副利益。
4技术经济评价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对于建筑工程项目而言,前期费用、建安成本、税金和利润等经济量既是构成建筑经济现金流量的基本要素,也是进行工程项目技术经济分析的基础数据。而相对于会计分析,建筑工程项目技术经济分析最大的不同在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评价和分析。工程项目技术经济评价论证的主体是项目本身而不是其最终的具体运作情况,所有的数据都要是在已知的前提下,对未来进行猜测和推算所得。考虑到建筑工程投资周期普遍比较长,资金量大,不确定性多,因此在分析中要准确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否则得出的结果就可能与现实相去甚远。因此在多方案的分析、评价、选择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突出主要评价指标,分清主次,权衡其重要性程度的大小。具体程序包括:
1)列出建筑工程项目备选方案中具有可比性的各项评价指标。
2)根据项目方案不可计量的各项指标的效果进行量化打分。
3)引入相对权重系数,充分考虑技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中各个指标在方案评价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反映各项指标的主次。
4)采用数学方法将不同的计量单位的指标转化为无纲的综合评分。
5)根据指标体系的综合评分结果评价出方案的优劣,提出改善方案技术经济效果的方案。
篇4
关键词:技术经济评价;建筑工程;特点
中图分类号:F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7-0110-01
所谓的技术经济是一门研究经济、技术之间关系的学科。在商业活动中所使用的先进性技术,不但能提高企业生产力,还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收益。建筑业是我国的基本产业,也是提高经济水平的关键,然因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各种因素的影响,不但无法保证施工质量,还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需完善工程管理,创新管理模式,融入技术经济评价体系,以在增加企业成本的同时,验收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结果。
1 技术经济评价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应用特点和意义
1.1 技术经济评价特点
(1)系统性。建筑工程具有施工周期长、资源多等特征,故建筑施工中可评价其技术经济。要想在工程施工中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工程开发、施工前需综合考量工程整体、工程功能等是否满足现代化社会需求。这就需要评价、分析工程设计方案、工程组织,并加大工程初期的准备力度,做好工程后期设施安装、养护工作;(2)综合性。自从建筑行业问世后,工程项目施工的主要目的是实现某功能。在探究如何实现工程项目功能,满足工程项目施工需求时,应全方位的考虑和工程相关的各方面。比如,从工程项目的技术层面上来讲,要想建筑出质量合格的工程,必须借助数学知识计算各资源的消耗情况,用力学知识设计工程结构,用几何知识设计出美观、结构稳定的工程项目,由此可见:工程项目的建筑施工是各学科交叉的最终产物。而从工程项目的经济层面上来讲,工程项目的建筑施工除要考虑微观经济外,还要考虑宏观经济。当然,建筑工程项目通常不会影响到资源的使用情况,更不会影响到国民经济水平,故建筑工程项目中的经济多为微观经济。这就需要工程项目施工中综合考量微观经济,保证资源的合理分配,以实现最终的施工目的;(3)择优性。技术经济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从诸多技术方案中选择建筑工程项目相符合的方案,从而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通常来讲,工程技术方案中涉及的技术比较多,因此该评价方法的作用是通过对各方案的比对,来选择技术先进、经济收益高的施工方案。此过程需格外注意的是,因工程施工环境、施工材料等因素的影响,再加上建筑工程和其他产品不同,方案的选择中易出现各种问题,间接为工程技术方案的择优选择提出更多要求;(4)定量性。建筑工程项目体系过于庞大,建筑施工中需投入大量的物力、财力和人力。从现代化的管理学上来讲,只有从某种程度上量化人力、物力和财力,才能保证工程项目处于良好的施工状态,用最少的人力维持施工,用最少的成本完成施工。通过这种措施的实施,不但不会降低工作效率,还不会增加资源的浪费量。同时,通过对建筑工程项目的量化,还能降低整个工程的施工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2 技术经济评价意义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技术经济评价的应用,除能保证工程预测的合理性外,还能保证工程投资的可靠性、真实性。通常来讲,技术经济评价灵敏性相对较高,能准确判断工程项目风险,更好迎合多变的建筑市场。因工程工程施工中投入的成本、人力比较多,工程施工时间长,再加上工程环境、工程材料等相应因素的影响,导致整个工程存在一定的无法确定性,间接加大工程的投资风险。另外,工程技术经济评价中将近一半的数据都是根据以往工作经验预测出的,致使工程数据具备不确定性特征。故而,工程项目施工中需全面分析潜在性风险,从而有效预防工程决策失误。此外,为从根本上减少工程的投资风险,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还需综合分析工程经济,进而在满足用最少成本施工需求的同时,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
2 建筑工程项目中技术经济评价方法
2.1 设计阶段的技术经济评价
技术经济评价在工程设计阶段中的应用,通常将工程经济效益、工程施工质量作为基准,以用最少投资,增加更多的经济收益。工程项目设计中,只有保证工程技术、经济的统一性,才能在保证劳动力相同的情况下,获得最为显著的施工效果。但从实际的工程项目设计上来讲,因各种因素的存在,影响着技术经济评价的正常进行,包括:工程项目设计中,因设计人员过度追求工程外观,忽视工程的安全性、经济性;工程设计人员仅重视工程技术,忽视工程成本;工程设计中未加大工程和外界的交流力度,仅实施自我管理方案,致使三超等现象频繁出现。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只有保证经济、技术的统一性,才能减少资源、资金的大量浪费,并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上,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成本。因此,在对工程施工方案进行设计时,需完善工程技术,提高技术人员综合素养,合理应用技术经济,以保证技术、经济的安全性、可靠性。
2.2 施工阶段的技术经济评价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技术经济评价的应用,除能验收工程设计方案外,还能验收工程的经济性。故而,工程建筑施工中首先需评价工程方案,保证该工程方案的可行性、安全性,以节约工程成本。同时,保证工程施工过程的合理性,从而保证工程在规定时间竣工,提高工程质量。
一般来讲,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的技术经济评分主要表现为这样几点:第一,保证建筑工程在工程合同规定时间内完工。因工程施工周期易受气候、资金等因素的影响,延长工程施工周期,增加施工成本。针对这种情况,合理使用技术经济评价方法,能加快工程的施工进度,减少投资;第二,减少工程的施工成本。工程成本易受经济市场的影响,再加上不同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施工方案不同,其施工成本也大不相同,故工程施工中需借助技术经济评价方法减少成本投资量,尽最大限度的减少工程施工开销;第三,建筑工程项目中普遍存在新增投资的情况,减少建筑企业经济收益。故而,在选择工程施工方案时,需将技术经济评价作为基准,这样不但能预防工程变更,还能减少投资量,增加建筑业成本。
从另一方面来讲,要想保证技术经济评价方法的合理性,工程施工中需格外注意这样几个问题:(1)客观、全面的分析技术经济评价。建筑工程是在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上进行的,故需综合工程各资源,积极、主动的找寻潜在性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建立针对性的数学模型,以在合理分配工程各资源的同时,提高工程质量;充分结合工程技术、资源,制定符合工程的新型施工方案,保证工程的顺利施工;(2)真实反映工程方案优劣。建筑工程项目指标体系以经济、技术、其他因素为主,其中,经济指标是反映工程成本消耗情况的指征,保证工程经济的合理性能减少资金消耗量,增加建筑业成本;技术指标是反映工程施工技术的指征,先进性的施工技术能节约更多资源、时间,但实现难度相对较大;其他因素是工程施工中的不可控因素,例如天气因素、施工环境等。建筑工程项目中科学、完整的体系,不仅能反映出工程施工方案特征,还能控制工程成本,为建筑业谋取更多经济效益。
3 结语
伴随着经济市场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相对传统的、粗放型的经营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化的企业发展需求,间接导致诸多企业开始向集约化管理模式转型。技术经济评价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学科,是一种量化、精细化的管理模式,将其用于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不但能保证工程技术、经济的合理性、安全性,还能减少建筑业的投资成本,实现提高经济利益的目标,促进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工程造价控制;工程技术经济分析;实际作用
1引言
工程技术经济分析指的是企业为了实现其拟建项目造价控制目的,通过计算、分析、比较、判断以及评价等科学的分析方法对拟建项目的财务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进行经济分析论证,为企业做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的经济依据[1]。相关单位已经越来越意识到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性及其意义,但是在具体的实施和落实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2在其他相关工程项目中实行工程技术经济分析的实际作用
一般情况下,工程项目的建设具有构建周期长、投资数额较大的特征,也正是因为以上的这些特征,决定了对于工程项目建设必须划分为几个阶段。而后对整个工程造价控制的流程进行一个全方位、全过程的控制,其主要包括了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开发承包阶段、施工建设阶段、竣工验收阶段中的造价控制,并且要在这些阶段中做到彼此作用、彼此制约、彼此影响。然而,在现实的项目建设过程中,由于以上所述的不同阶段的造价控制所涉及的内容以及力度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各个阶段的造价控制所涉及的内容以及力度也不尽相同。比如在前期的工程建设造价管控中,相对来讲往往比较薄弱,而在项目的施工建设阶段进行造价控制的比重较大等等,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工程造价控制的困难程度,进而使得工程造价控制的工作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开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进一步加剧了困难。另外,工程项目建设各个阶段的特点是不同的,因此在进入到不同的建设阶段时,与之相对应的工程造价精确程度和标准也是不一样的。在对工程项目进行建设的整个过程中,通过对工程项目造价的确认以及控制,进一步形成与之相对的对投资金额的预算、对设计的初步概算、对施工图纸的预算、对合同价格的确定和对竣工价格的结算等。即使是彼此之间形式不相同、各自具备不同特点的造价之间也是存在着相互关系的,彼此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密不可分。通过对工程技术经济进行科学的、合理的、正确的分析,在诸多解决方案中进一步挑选出顾及整个工程项目的最为切合实际的、切实可行的方案,这种方案包括了施工项目的各个阶段的方案决策,如决策方案、设计方案、开发承包方案、施工建设方案以及竣工结算方案,这样才能够从根源上高效地保障不论是何种工程项目在建设的各个阶段都能对其造价进行控制,且控制程度和范围适当,以此来杜绝工程建设之中造价失控问题的泛滥,做到防患于未然。
3在工程造价控制中实行工程技术经济分析的实际作用
3.1在项目决策阶段工程技术经济分析的实际作用
在传统的工程造价控制中,常常只注重在工程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却忽视了在工程建设前期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但是根据近期的与之有关的调查数据显示可知,项目决策阶段对于工程造价的影响甚至可以达到百分之七十到百分之九十,影响极大。在项目决策阶段其调整空间的弹性还是比较大的。在项目决策阶段,采取正确的科学技术分析对于适当地确定项目的建设规模、项目建设地点、项目建设区域、项目建设使用的技术方案、运用的设备方案、实施的计划方案、运用的环境保护措施等内容的确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于正确地分析建设项目在经济和财务方面的合理性、可行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2在项目设计阶段工程技术经济分析的实际作用
依据与之相关的研究分析发现,建设项目在其设计阶段虽然在支出上要比整体成本低百分之一,但是其对工程项目造价的影响却达到了百分之七十五。由此可见该阶段不但是决定拟建项目采取何种技术方案的重要环节,同时更是确保工程造价得以有效控制的关键[2]。结合工程项目的工程实践来看,在项目设计阶段的初步建设过程中,涉及估算作为项目投资的最高限额,这样可以使得企业能够通过工程技术经济分析对工程建设设计环节的经济问题进行相关的精细分析,并以此来处理好技术与经济二者的关系,这样才能够进一步保障项目工程的建设设计既具备科学技术的先进性,又具备经济的合理性。
3.3在项目开发承包阶段工程技术经济分析的实际作用
在项目的开发承包过程中,其便携的招标方案,会对招标工作的成本产生最为直接的影响,而且与投标人的投标报价、项目施工的合同报价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在项目的开发承包过程中,能够进行科学、正确、合理地技术经济分析,可以使得招标人能够根据项目工程的特征特点以及其潜在的投标人的实际情况,最终确定招标方案的设计和进行,投标人也可以根据这些方案,进行综合考察来最终确定合理的、有效的投标策略,进一步使得招标人可以依据所呈递上来的投标文件质量的高低以及投标单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来筛选中标的优质单位,以此为整个工程项目的造价控制提供一个强有力的保障。
3.4在项目施工建设阶段工程技术经济分析的实际作用
从整个工程项目的情况来看,工程项目施工建设阶段的资金投入是最高的,也就是说这个过程的成本是最高的,因此,必须将这一阶段作为整个项目工程造价控制的最为重要的阶段。但是由于在这一阶段中,常常存在着许多不可控制的、不能确定的影响因素,因此增加了造价控制的难度。但是,通过运用工程技术经济分析的方法,不仅可以对施工的方案以及施工的实际设计情况进行正确地、合理地筛选,还能够科学地处理工程的变更情况以及工程的索赔情况,从而对于工程造价的控制发挥了巨大作用。
3.5在项目竣工验收阶段工程技术经济分析的实际作用
在建筑项目的竣工和验收阶段,竣工决算是对分析投资效果进行考核以及新增固定资产价格核定的重要依据,可以将整体工程建设的投资结果以及造价费用正确地反映出来[3]。在这一阶段,对于竣工的结算,进行初步的概算,并与施工图的预算进行对比以及分析,不仅能够对项目的规划以及概算的实际执行情况有一个整体的、全面的把握和掌控,并且还能够对于资金控制的工作效率和质量进行进一步审核,从而为工程项目建设提供最为有效的基础性资料,对以后其他工程项目建设实现最大化效益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4结语
篇6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技术;工程造价;应用分析
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建筑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行业和先导性产业,一直保持着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了重要贡献。当前,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建设工程造价管理贯穿于工程建设全过程,工程造价的预结算审核工作是施工企业降低投资,是合理确定工程造价的重要方法和必要手段。加强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提高工程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强化工程设计管理,加强施工过程的管理制度,更加科学有效地做好工程造价,对于提高建筑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一、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项目决策阶段存在的问题。一是在项目建议书的投资估算阶段。估算内容过于简单,许多造成单项遗漏现象。二是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可行性报告以经济分析和方案为主,由于工程量不是十分明确,投资估算的准确性差,建设单位在进行投资估算与造价控制时,缺乏专门的技术人员,难于进行准确的估算;部分建设单位为了项目能顺利通过报批,故意低估投资,在建设过程中再进行追加。
2.项目设计阶段存在的问题。一是设计和造价分属不同人员操作,在技术和经济上难以做到紧密结合。设计人员根据建设单位委托在现场勘查的基础上,结合业主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案进行设计,在不同阶段要求造价人员进行估价或预算,而造价人员对工程概况及复杂的现场情况并不十分了解,无法进行通盘全面的考虑。二是工程设计人员重视项目的品位,而不重视项目的经济性。设计人员往往比较注重产品的安全实用性,强调高品位,使用先进技术,对产品的经济性重视不够,经济指标和成本控制与他们关系不大。
3.项目实施阶段存在的问题。一是招投标阶段不规范的竞争行为。建设单位出于利益或领导的指示要求,在招投标过程中采取暗箱操作等手段,人为控制中标企业。施工单位在取得工程项目后,一味要求追加工程费用,为工程造价超标埋下隐患。低价参与竞标,建设单位为降低建设资金,利用目前建筑市场竞争激烈的现状,压低标的价格,而建筑企业为获得建筑项目,也有竟低价竞标。在施工过程中建筑企业为自身利益,想方设法增加现场签证及技术变更,或者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从而为工程质量留下隐患。二是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目标不够科学合理,影响了过程的执行;建筑材料价格管理手段落后,建筑材料费用占到整个建安工程成本的50%以上,材料管理存在计算不科学、采购时机把握不准、材料价格失真、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等问题,导致材料成本失去控制;施工组织不科学。人、财、物等资源没有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与配置,造成一定程度的浪费,增加了工程成本。三是验收结算阶段存在的问题。施工单位为增加利润收益,采取多种手法提高工程造价,如工程结算书编制中冒算多算、高套定额单价、高套取费标准等。调查资料显示,对施工单位的结算审查核减率一般在15%—25%。
二、工程技术管理过程中工程造价应用分析
1.工程项目决策阶段造价管理控制。建筑工程的技术经济决策对工程造价有重大影响,工程项目的技术标准、工艺流程、使用设备与工程造价关系密切。有资料显示,决策对工程造价的影响能达到70%—80%。因此,工程造价的决定管理是控制整个项目造价的关键。投资决策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应从以下几方面着力。一是做好基础资料的收集,保证详实、准确,造价人员要对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认真分析,保证投资预测、经济分析的准确。二是认真做好市场研究,在此基础上形成可行性报告,确定工程建设标准。三是做好方案优化,进行多种方案技术经济比较,以确保工程造价的最优化,使工艺流程更简单,设备选择型更合理,从而达到节约建设资金的效果。四是评价人员要从不同项目的特点出发,结合市场分析、竞争力分析、不确定性分析等因素进行分析,增加建设单位对项目未来效益的理解,降低投资风险。
2.工程项目设计阶段造价管理控制。合理设计是工程项目质量的保证,是收回工程投资以及提高项目经济效益的前提。项目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是要加强项目工程总规划目标的控制,在项目设计中不但要注重设计质量与功能的实现,还应重视设计对总造价的决定作用。在总的目标规划中,要求设计人员既完美地体现工程项目的质量与功能,也要对工程造价进行合理地控制。二是做好技术经济分析,设计好工程投资。三是实行市场竞争择优使用,通过几家单位设计方案的竞争,选择最优的方案,达到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四是确立设计概算须经过工程标准定额造价管理站和建行等全面审定,以确定的投资限额作为取费基数,这样可去除人为扩大设计规模与冒算的费用。五是推进新成果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优化工程设计的技术经济指标,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提高工程的综合效益。
3.工程项目实施阶段造价管理控制。要按规定要求进行施工招标,坚持“三公”原则,加大招投标的监管力度。聘请懂技术、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严格审查施工技术方案,包括施工单位的施工设计、施工组织方案及其他有关技术方案。强化技术管理和质量监督力度,在施工过程中发现施工图纸问题,要及时协调设计单位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避免因图纸与现实操作不符而产生的不必要损失。加强施工质量的控制,原材料和施工设备要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质量检验,严格控制原材料价格,保证材料质量。原材料和机器设备要注意保护和维护,确保在存放和使用不出现损坏,特别应减少质量事故及安全事故的发生。加强工程进度和计划控制,依据工程总目标计划好开工日期,不得无故拖延。建筑材料与机器设备的价格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开工后也可能因材料和机器设备价格上涨而导致总投资的增加。做好周密的施工进度计划,要有详细的年度计划、季度计划及月度计划,有的可能要详细到旬计划及周计划。计划要具有一定的机动性,要具体落实到人员、机器设备及原材料上,否则可能成为一纸空文。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确保工程项目如期完工,施工工期安排不宜太紧,防止因盲目赶工期引发质量安全事故,加班加点也将增加工程支出。对没有按工期完成的任务,要组织人员分析查找原因,制订在下一个工期内赶上的进度计划,以避免因工期延后拖累整个工程进度而带来经济损失。要根据工程进度要求及时支出工程款,防止因拖欠工程款而导致停工。严格审查各种工程报表,防止多报、漏报、早报和重报,加强对工程项目目标总费用的过程控制。工程报表需由造价工程师签名,作为支付工程款的依据。在发生质量问题时,应停止拨付工程款,直至整改结束验收完毕。要根据合同要求扣留质量保证金,期满后方可返还,以免造成纠纷或损失。
三、结语
随着建筑规模日益加大,建筑市场的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建筑工程管理技术中的工程造价应用越来越重要,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对保障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通过良好的造价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可以使企业的造价管理在水平上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施文娥.试论建筑材料价格变化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及策略[J].中国城市经济,2011(6).
篇7
二、现状目前,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存在着重专业技术课、轻经济管理类课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开课时间不合适建筑经济与管理课一般安排在第7学期,而此时正是大四学生考研、求职的忙碌期。教室里空空荡荡,只有少数学生在听课,其中部分还在看考研的书,部分人在消耗时光。
2.学生对课程不够重视因为在此之前他们已学了大量诸如结构力学、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砌体结构之类的课,也做了几个这方面的课程设计,所以思维的惯性会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将建筑经济与管理课列入可学可不学的范畴。有些习惯了计算弯矩、应力的学生甚至都不知道该怎么去学这门课,他们还试图在教材里寻找公式和例题,照着某一个模式去解题。
3.课程设置的偏向性纵观整个四年的课程设置,工程技术类课程占了绝大多数,8个课程设计中只有1个是属于经济管理类的概预算课程设计,最后的毕业设计更是倾向于结构设计,毕业答辩时的提问几乎都围绕着结构设计,偶尔涉及建筑设计和制图。这种教学上的偏向极大影响了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4.教学方法陈旧课堂教学以教材为主,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无法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三、措施
1.调整课程的开课时间以我院06级新生第一学期的课程安排为例,军训结束后开始进行为期14周的学习,总学时234,周学时16.7,其中数学80学时、建筑制图50学时、英语类课程60学时、其它类课程44学时,白天的多数时间学生都无课可上。而那些03级的大四学生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呢?总共8门专业课,总学时280,周学时21.5,另外还有3个课程设计。学生忙得晕头转向,考研、求职、读书,一个都不能少。针对这种前松后紧的现象,建议学校在大一时就开设理论力学等专业基础课,将专业课的教学适当提前,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能较早认识所学专业,也可以避免日后大量专业课与考研、求职在时间上的冲突,既保证了专业课的教学效果,也兼顾了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另一个方面来看,第1个学期大量的空闲时间也不利于高中与大学教育的平稳过渡。那些十八、九岁的大孩子,远离了父母的管束,面对这样一个宽松的环境和大城市五光十色的诱惑,会逐渐养成懒散的习惯,将多余的精力花在一些无意义的事情上,这对于他们的成长是不利的。因此,有必要在前两年打基础的阶段将课程设置得饱满些,不要将大量的专业教学都压在后两年。
2.改变轻视经济管理类课程的观念在毕业设计前安排学生进行侧重于经济管理方面内容的毕业实习,如到施工企业去了解他们对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投标的决策过程,企业的日常管理;到设计单位去看对初步设计方案经济性的比选;到建设单位去了解一下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投资的经济效果分析等,可供选择的范围很大,实习也方便。实习完毕后,要求提交实习报告并进行答辩,避免使实习流于形式。这样就可以将土木工程学生的三大就业方向(设计院、施工企业、咨询管理部门)通过一个毕业设计、两个实习体现出来,改变学生和老师唯设计独尊、轻经济管理类课程的观念。
3.从造价师执业资格考试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了加速人才培养,提高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水平和队伍素质,推进深化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促进我国工程建设领域与国际惯例接轨,适应对外开放,国家规定从事建筑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证书,并在执业资格证书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建筑活动。目前与土木工程相关的执业资格有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建造师等。笔者向学生推荐造价工程师这一执业资格,是因为它具有以下特点:
(1)就业面广只要是从事工程建设活动的建设、设计、施工、工程造价咨询、工程造价管理等单位和部门,就必须在计价、评估、审查(核)、控制及管理等岗位配套有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相比结构工程师之于设计院、建造师之于施工企业而言,造价工程师的执业涵盖了建设领域的各个部门。
(2)报名参加考试的时间相对较早工程类本科毕业后工作满4年可报考一级建造师;满4年可报考造价工程师;取得中级职称后满3年可报考监理工程师;评估通过并在合格有效期内的具有工学学士学位的毕业生,在已通过基础考试且职业实践不少于4年的情况下可以报考一级结构工程师。相比较而言,造价工程师考试报名对工作年限要求较短,有利于学生及早考试通过。
(3)考试难度相对较低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建造师考试难度相当,且有部分科目是共通的,而结构工程师的基础考试和专业考试涉及到的科目达二十多个,如数学、物理、化学、力学、测量、施工、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地基与基础等,还涉及十几本规范和规程,比前面三种执业资格考试难度都要大。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从事设计工作的毕竟是少数,从事施工、咨询、管理的是多数,因此从考试难度、就业面、社会需求及与课程联系的方面考虑,笔者向学生推荐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只要在建设领域内工作,就免不了要走执业资格考试这条路。及早向大三、大四的学生宣讲这些情况,能有效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帮助他们选择就业方向。事实证明,这样的引入是有效的。很快就有学生询问考试内容、试题类型等方面的问题,还有学生希望能尽早参加考试。其实,考试是激发学生学习源动力的有效手段,另外,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的为他们着想,不仅可以拉近师生的距离,赢得学生的热爱和尊重,也可以由人及物、激发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兴趣。
篇8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投资;工程造价;控制
随着建筑业的迅猛发展,建筑工程项目造价的控制和管理要提出更高的要求,项目工程造价在项目投资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广大的工程技术经济管理人员要不断的加强自身造价控制的实践经验,提高对工程造价控制的认识,不断的探讨建筑工程项目投资中工程造价的控制手段和方法,为企业的发展优化资源。
一、建筑项目工程造价失控的原因分析
在建筑工程项目投资中,工程造价预算超标的现象时常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不能够加强对建设前期工程造价进行合理的控制和重视,对工程造价的管理和控制主要是在项目的施工阶段,从而严重的忽略了项目前期 阶段;②对工程设计我国缺少相应的法律规范,在工程的设计工程中造成的浪费缺少相应的法制法规和明确的治理标准,造成了建筑工程设计过于保守;③工程设计人员的技术水平以及工作能力等缺乏相应的经济观念,设计人员对工程设计值负责技术方面的问题,设计过程中不考虑经济因素,缺少对技术经济合理性的分析,造成了对工程造价的严重失控。
二、建筑工程造价中的合理、有效控制
(一)从决策阶段控制工程造价
决策阶段通过对多个投资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对比,,选择和确定投资方案的过程,是建筑工程造价有效控制的基础阶段,其对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最大。①重视决策阶段的估算工作,对工程项目的可行性报告进行研究,提高投资估算的准确性。对可行性报告的研究和工程投资决策是产生工程造价的源头,对工程建设整个过程中的造价有着纵览全局的作用,合理的确定造价是对工程项目进行评估以及顺利开展后续建设工作的关键所在。决策阶段的投资评估应以实事求是为原则,设计方案不仅需要有技术基础,同时也要求经济的合理性。所以要认真做好市场调研,对有价值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市场多方面因素确定工程的规模和工程标准,尽可能做到全面、合理、准确,避免出现高估的情况。②重视基础资料的收集,例如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情况、水电路状况、材料设备的采购地、价格、已建的类似工程的资料以及需要解决的相关问题等等。对项目投资阶段的工程造价进行研究和论证,对各种方法和方案进行经济比较,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在满足生产的情况下以“效益至上”为原则,在降低工程造价上多下工夫,最终通过综合性分析、考虑作出准确的投资决策。
(二)从工程设计上控制造价
工程设计阶段是由计划变成现实的阶段。 除了投资决策阶段,工程设计同样对整个项目工程中起决定性作用。对工程建设的进度、质量保证以及成本节约有着直接影响。所以优化工程设计是从工程设计阶段进行控制造价的重要手段。①发挥审计部门的审计、监督职能,加强对建筑工程设计图纸的外部监督和审查,通过有效的监督和审查保证工程设计质量。②规范设计概算方法和操作流程,严重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全面审定,避免人为的扩大设计规模。③实行设计奖惩制度,对有效的设计方案应给予奖励。④制定合理的限额设计标准,以利于对工程投资规模以及工程建设进行有效控制。
(三)从项目招标上控制造价
项目招标是在设计阶段完成后通过招标的方式选择合适的施工单位和材料供应商,所以工程招标包括施工招标和设备、材料采购招标。工程招标对建筑工程项目的投资、工程质量以及施工进度有着重要影响。从项目招标上控制造价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①以公平、公正、公开以及诚信为原则进行项目招标。招标前需要对施工单位进行严格审查,避免出现作弊、违规等现象,这样也会对工程造价控制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②招标管理者需对各类有价值信息、数据、资料进行分析、鉴别、预测、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招标文件,并对招标文件中的费用条款的进行反复推敲。③在保证质量、以及工程进度的条件下实行合理低价中标,不可盲目追求低价中标。④合同双方明确合同条款,对工程工期、结算方式等重要条款都应明确。
(四)从工程施工上控制造价
工程施工上阶段就是设计图纸变为实际的过程,该阶段对工程造价的控制关键在于科学组织建设,并对工程造价、工期以及工程质量之间的辨证关系进行有效处理,最大程度提高工程建设的综合经济效益。①明确建筑材料的费用投入在整个工程项目中所占的比例,材料的价格和材料的使用量均对工程造价有很大影响,所有施工工程中要严格控制材料的用量。材料的价格是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最主要部分,这需要建设预算人员对建设材料市场的行情进行调查,掌握材料品种、材料价格等相关信息,最终确定一个“物美价廉”的采购渠道。建筑材料的管理工作需要与施工单位共同完成,以便实现对工程投资的合理控制。②对源于施工单位的工程变更、建筑材料代用以及预算外费用进行严格控制,如果遇到重大设计、施工变更以及严重超出工程造价预算时需通过投资单位审批后才能实施。③加强对工程进度款支付的管理和控制,明确核算程序、支付条件以及支付方式,支付前严格审核支付申请以及相关凭证。
(五)从工程竣工结算上控制造价
工程竣工结算是工程造价控制的最后环节,同时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工程竣工结算是指对施工质量验收合格后对施工单位进行工程价款结算。工程竣工结算环节的造价控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根据工程合同、施工图纸、设计变更等方面对工程量进行严格审核,避免高估。③严格审核建筑材料的价格和用量,并进行合理估算。④由审计部门对审核结果进行复审,以确定合理造价,最后完成计算报告。⑤根据结算报告查找项目超支原因,并总结经验。
三、总结
建筑工程造价控制是一个全面系统的项目工程,要求很高的技术性和专业性,并对项目的各个阶段实施动态的控制,因此项目工程的投资应当转变观念,在项目的各个阶段实施合理化的造价控制,为企业的发展节约成本,实现项目的合理化和经济化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低碳;园林景观;设计
1 前言
民用建筑是我国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民用建筑的工程质量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进行工程质量管理不但可以提高民用建筑工程的总体质量水平,同时也可以降低施工成本,促进施工进度合理、有序的进行,使建筑施工企业在管理方面更加完善,以科学的方式也进行施工项目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水平。
2 技术管理的主要内容
民用建筑施工过程中对各施工环节中从技术需要和技术支持的角度来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技术施工计划、决策、组织与控制等技术活动的管理,就是技术管理。建筑施工过程中通常需要多个工种或工序互相协调施工,使得多项施工技术并用,技术活动多种多样。这种采用多项技术操作的综合过程中,就需要进行技术管理,从而对各项具体技术进行分解,细化技术活动,从而制定各分解技术的质量目标,构建整个施工技术层面的管理体系。技术活动主要有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开展施工质量检测,进行竣工验收等等贯穿整个施工过程的所有技术活动,按照阶段可以划分为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后阶段
2.1 施工准备阶段
施工准备阶段是对整个建筑施工进行组织和策划的过程,在这个阶段,要建立技术管理系统,制定技术、质量管理制度,明确岗位的技术责任归属,制定质量目标。按照技术管理体系中各种要素的管理需要,组织管理人员对建筑施工的原始资料进行分析,必选施工技术方案,认真研究建筑施工图纸,对重要、重大的施工技术环节进行技术分析,从而形成科学的施工方案,提高施工效率,确保施工质量,降低施工成本。在工程开工之前,编制安全技术方案,施工企业的技术部门要组织人员跟进各个工序的工作,对整个工程项目实施动态的技术管理,做到有问题及时发现、及时上报、及时解决。
2.2 施工阶段
在各部分工程具体施工时,要重新审核该工序所才有的技术措施是否合理,施工技术方案是否经济可行,做好技术论证工作。在施工过程中对各阶段施工要严格检验,监督施工是否严格遵守技术方案来具体实施,对出现的偏差情况进行及时纠正。在对各分项施工进行监督检查的过程中,要注意关键工序,技术复杂和难度较高的工序以及隐蔽工序的技术监督和管理,杜绝各种因技术问题而存在的安全隐患。建立质量事故档案,认真记录质量问题、解决措施、复查结果等,按照质量追溯提出今后的预防措施。建立施工变更资料档案,对变更过的施工内容进行重新的技术分析,重新制定施工技术方案。
2.3 竣工后阶段
在整个的施工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工程技术资料,通过对技术资料的整理和归档,认真总结项目技术管理成效,对项目的技术经济分析进行评价,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具体技术、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建立问题档案。如果项目施工过程中有较大的突破创新点,还需要整理相关资料或进行企业标准的编写,提升项目施工技术管理的工作意义。
3 技术管理工作的作用
3.1 技术管理的主要任务
运用管理的科学方法,促进民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技术工作的开展,并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技术要求、政策、法规等来对建筑工程施工进行监督和管理,建立良好的技术秩序,保证项目施工过程中全程符合技术规范要求、符合技术质量要求,高质量、高品质的完成各阶段施工目标,从而提升工程项目管理的完善程度。通过技术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技术操作能力,是实施建筑工程项目技术管理的主要任务。
3.2 技术管理的主要作用
弥补项目技术水平的不足和丰富项目技术管理人员的工作经验。技术管理实行之初必然遇到很多阻碍,受技术管理人员工作经验的制约,工作的完善程度不够,或因缺乏技术管理体系的支撑,在工程施工实施时技术水平难以取得突破等等。通过技术管理,可以引进有经验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对企业原有员工进行培训,从而提升企业技术管理水平。从实际操作中发现技术问题,解决技术问题,提升施工单位的技术水平,提高技术问题处理能力。
4 结语
民用建筑工程项目日益增多的今天,更重要的是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保障问题,实施工程技术管理不但可以提高工程施工技术水平,还能够提升工程质量等级,创造良好的安居工程质量。通过技术施工组织,到施工技术检验,再到竣工验收,技术管理贯穿整个项目施工全过程,是项目管理重要的组成部分。实施技术管理对提高施工企业承担工程的能力和资质都是很好的提升,是当前民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将推动我国民用建筑工程项目向着更高的标准迈进。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建筑经济与管理;建筑业;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1-0164-02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与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有着密切的联系[1]。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其重要地位日益突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高速发展,建筑业的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在日益加大,建设市场上对懂技术、懂法律、懂经济、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需求迫切。因此,如何培养出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技术型应用人才,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
一个优秀的建筑师,其素质要求综合而全面,不仅要有过硬的设计能力,而且要具备一定的项目管理能力和建筑经济知识。建筑经济与管理是研究建筑业、建筑工程经济与施工企业管理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的综合性学科,是建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建筑学专业学生扩大知识面、拓展专业相关辅助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建筑工程经济的概念、观点及方法;结合建筑工程经济的内容和分析方法,使学生初步掌握建筑经济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本知识,并了解其主要业务知识,讲求经济效益,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科学管理能力,为更好地在今后工作中应用相关知识打好基础。
一、课程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
1.课程内容的特点。建筑经济与管理是由技术科学、经济学与管理科学等相互融合渗透而形成的一门综合科学,是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一门边缘科学。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建立起正确的经济观点,较系统地掌握技术经济分析方法,学会工程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论,并对建筑工程具有初步的科学管理能力。该课程包含“三大特征”,具体内容如下:(1)基础弱、跨度大。建筑学学生认为,建筑是一门艺术,建筑设计是学习的核心,重设计、轻技术,在学习上表现为重视建筑构造、建筑设计等专业主导课程,忽视建筑结构、建筑经济与管理等专业基础课程。另外,建筑学学生的高等数学和建筑结构基础相对较弱,对运用高等数学、建筑结构等知识来支撑的建筑经济与管理课程的学习,有一定难度。而建筑经济与管理课程内容衔接不紧密、跨度大,知识点琐碎,这就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思维转换能力。(2)理论精、实用强。地方性本科院校建筑学专业培养的目标是适应社会发展的现场工程师,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培养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用理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用实际工程问题来验证理论知识。这就需要学生既要有广泛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要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且,建筑经济在非专业的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管理知识与多种专业发生关联,渗透到生活中的多个方面。(3)课时少,容量大。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使多学科交叉融合、综合化的趋势日益增强。厚基础、宽口径成为高校追求的教学目标。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拓宽学生的自由发展空间,各大高校开始尝试教育改革,实行“3+1”教学模式,即用三年时间完成共性教育,一年时间进行个性化培养,这就不得不压缩理论课教学的学时。建筑经济与管理课程包括工程经济与管理两大部分内容,而课时安排仅为16个学时,形成课时少、容量大的突出特点。
2.教学对象的特点。大学生正处于血气方刚的年龄,思维活跃,但自我意识较强,主张“我就是我”。“建筑是艺术”的观念主导着建筑学专业学生的思想,忽视了建造的技术和艺术的密切相关,建筑学是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学科。重设计、轻技术,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就是“理念”、“想法”胜于一切,过于重视“理念的创造”,过度追求“灵感”,重视图面的表达而忽视了方案后期的技术性细节以及经济合理问题。在正常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学生为完成建筑设计作业而通宵达旦,在经济、建筑结构等技术类课堂教学中经常缺席。
二、教学内容调整
建筑经济与管理课程内容涉及面广、学科跨度大以及课时量较少,必须根据建筑学专业的特点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在完成课程教学目标的同时,注重建筑经济与管理知识与其他学科的衔接和联系,结合注册建筑师职业考试知识内容,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教材内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滞后性,课程内容还需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规范规程等政策的变化而及时更新和补充。
根据建筑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及培养目标,课程内容安排应以应用为主,简明而实用是本课程内容的特色。对教学内容采取“需要、够用”的原则,删除一些与建筑学专业工作关系较小或无关的内容,着重选择与专业工作或实际生活结合紧密的内容。根据实际工作需要以及职业资格考试的要求,着重保留“资金的时间价值和等值计算”、“基本建设投资经济效果分析”、“建筑工程技术经济分析”、“建筑工程概预算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等内容,而且对每一章节的内容也有调整。例如,建筑工程概预算的章节,主要讲解建筑面积的计算、基本建设费用组成以及建筑投资估算和建筑概算文件的编制,建筑工程定额、工程量清单计价等部分与建筑学专业的实际工作联系不大,可简单介绍或不做讲解,删除“价值工程”、“工程承包合同和房地产开发项目”等与建筑学行业发展关系不大的内容。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改进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人才培养应以素质和能力培养为主线,适应职业需求为目标。教师应改变“主宰者”、“统治者”的地位,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个性发展。
1.讨论式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主体,以讲授理论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课堂氛围单调,学生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佳。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互动的氛围和反馈的渠道,不仅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未得到任何的培养和提高,而且限制了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
讨论式教学起源于我国古代孔子以及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思想[2]。美国哈佛大学流传着这样一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3]可见,在高等教育中重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讨论式教学是以启发式教学思想为基础,让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表达个人的见解,实现自身的个性展示。讨论方式可以是小组讨论或自由讨论,然后由小组或集体推荐一名学生走上讲台将问题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分析,充当教师的职责。通过讨论,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点和创新思维,将学生之间的想法与能力进行结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另外,让学生走上讲台,体验师生角色互换,感受教师工作的艰辛,自觉增强课堂纪律观念。教师也能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特长进行全面的了解,调整教学内容的难度,并能因材施教,让学生各尽其才,共同进步。
2.案例式教学。针对本课程实用性强、课时量少的特点,课堂教学采取少而精的授课原则,宜采用案例式教学方法。案例式教学就是把工程实践或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模拟成为教学过程所需要的教学案例,不仅能体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过程,通过一系列的案例情节,使学生在独立思考和集体讨论中做出是非判断,从而达到活跃思维、融会贯通的教学目的。例如,在讲授资金的时间价值时,引入一些生活中的住房贷款利息计算案例,其中不仅包含了利息、利率基本概念,还体现了复利的计算方法以及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实质。案例分析和计算,能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感受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认识到课程学习的真实意义。
3.充分利用多媒体。传统的黑板、粉笔教学手段,已经不能适应学时少、内容多的课程改革趋势,必须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利用现有的现代教育技术改进和更新教学手段。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各大高校主要的教学形式之一。多媒体教学集图像、声音、图片、动画等多种媒体为一体,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直观生动,动态过程的演示和模拟,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情景模拟空间,增强了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认知和理解。但是,传统的教育模式不会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革新而逐渐被淘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选取相应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所谓教无定法,应使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需要我们培养专业能力和个人素质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建筑师对建筑经济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对于建筑产品的成本控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建筑经济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不断地调整和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探索和改进课程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注重学生应用能力和专业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个性发展,使他们迅速地成为一名素质全面的合格建筑师。
参考文献:
[1]郑连庆,张原,叶作楷.建筑工程经济与管理[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