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管理规章制度范文
时间:2023-10-24 17:39: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综合管理规章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车站管理;地铁运营;安全
前言
近些年来,地铁交通的发展极为迅速,而在车站管理不合理的情况下,也将会给地铁运营的安全性、可靠性造成直接的影响,主要受到设备、管理、人员等因素的影响,对此必须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本文主要对车站管理对地铁运营安全的影响进行分析。
1 车站管理对地铁运营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
1.1 设备因素
在地铁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地铁车站运营的安全性也受到了高度的重视,为此,地铁车站也不断的提高其管理水平,进一步确保地铁运营的安全性,其中也会应用到大量的硬件设备,这也是保证地铁运营安全的基础[1]。然而,就现阶段地铁运营中所使用的硬件设备来分析,很多硬件设备不足,尤其是在地铁行业快速发展以来对硬件设备的要求不断提高,以往所使用的硬件设备性能已无法达到当前的使用要求,而且,设备的数量也极为缺乏,再加上一些设备经常处在超负荷环境下运行,造成设备运行中极易出现故障,如,维护不得力、检查不及时等都会引发地铁运营的安全事故,给地铁运行的安全性构成极大的影响。
1.2 管理因素
车站管理对保证地铁运营的安全性、可靠性有着极大的作用,而且,在受到地铁运营条件的影响,对地铁运营的安全管理也应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设定[2]。然而,就现阶段地铁管理情况来看,对安全管理缺乏重视,地铁运营过程中很多安全管理环节出现漏洞,再加上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不高,将会给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的可靠性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为地铁运营埋下安全隐患,导致出现诸多的安全故障,不仅给地铁车站带来一定的损失,甚至对人们的出行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
1.3 人员因素
地铁运营过程中的管理需要一定数量的人员,当然,在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快速发展以来,地铁车站运营也逐渐向着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在此过程中,对人员的数量要求逐渐降低,当然,对人员的技术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现阶段地铁运营过程中所引起的安全事故中,很多都是受到人员因素的影响,例如,工作人员过度的依赖操作系统的自动化,从而造成地铁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再加上部分地铁车站管理人员自身综合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业务能力较弱等,都将会给地铁的运行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从而给乘客出行的安全性造成一定的影响。
2 基于车站管理的地铁运营安全措施分析
2.1 加强对地铁运营的安全管理
通过以上的分析了解到,当前地铁运营的过程中,设备方面的因素将会给地铁运营的安全性构成极大的影响,尤其是设备运营管理的不足,如,设备陈旧未能及时更新、设备运行性能较低、设备数量的缺乏等,对此,应加强对地铁运营设备的安全管理,为保证地铁运营的安全性打下夯实的基础[4]。首先,应加强对设备运行的管理,对一些陈旧老化的设备应及时对其进行更新,确保运行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等,避免因设备陈旧老化而引发地铁运营安全故障。其次,应加强对设备运行状态的监督管理,不断的引进先进的监测设备、先进技术等,对地铁运营过程中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通过对设备运行数据的检查分析来掌握地铁运营的状态,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对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将地铁运营故障隐患扼杀在萌芽中,从而保证地铁运营的安全性、可靠性。再次,应加强对硬件设备的数量管理,从以上的分析中也了解到,当前有很多地铁在运营过程中,由于设备数量的不足,将会给地铁运营效率以及运营的安全性构成一定的威胁,因此,在对地铁运营设备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不仅要确保设备运营的安全性、可靠性,同时,还应根据地铁运营的实际情况来提供相应数量的设备,为地铁运营质量打下夯实的基础。
2.2 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安全管理对地铁运营的安全性、可靠性有着直接的影响,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不合理也将给地铁运营构成较大的安全威胁,对此,应结合地铁运营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5]。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应严格按照国家交通安全规范制度来建立,并根据地铁运营的实际情况来完善相关的运营配套设施,尤其是一些操作规范,应进行全面的审核,确保操作规范的合理性、有效性。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实施是保证地铁运营安全性的关键,因此,规章制度需要在地铁正式运营之前来完成,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作用,提高地铁运营的安全性、可靠性,更有利于地铁建设的顺利进行。另外,在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过程中,应结合地铁实际的运营情况来制定,确保地铁运营过程中有理可依、有据可循,充分利用车站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来为地铁的安全运营保驾护航。
2.3 全面提升地铁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通过以上的分析了解到,车站管理的不足将会给地铁运营的安全性造成直接的影响,而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不高也将会影响到车站的管理效率,因此,为确保地铁运营的安全性、可靠性,应全面提升地铁运营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首先,应加强岗位人员的业务培训,根据各个岗位对人员业务素质要求的不同展开相应的业务培训,确保各个岗位人员都能有着较高的业务水平作为支持,从而保证地铁车站各个岗位的业务质量。其次,应落实相应的监督考核机制,针对不同岗位人员应进行针对性的监督和考核,确保各个岗位人员的素质水平都能满足岗位要求,同时,可以根据监督考核机制的实施来对员工工作情况进行反馈,及时发现工作中的不足,并对其采取针对性的培养措施,为地铁运营的安全性、可靠性打下夯实的基础。再次,应落实岗位安全责任制,针对车站管理实施的情况以及各个岗位人员的工作情况,将责任落实到各个岗位人员,全面提升地铁车站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对地铁运营安全性的重视,进一步保证地铁运营的安全性、可靠性。
总结
综上所述,地铁在运营的过程中,其运营的安全性、可靠性也将受到车站管理质量的影响,尤其是在地铁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地铁出行的安全性、可靠性也越来越重视,因此,应不断的提升车站管理的质量。通过本文对车站管理对地铁运营安全的影响分析,作者主要对当前车站管理的不合理对地铁运营安全的影响进行剖析,同时,也提出了地铁运营安全的相关策略,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进一步提升地铁运营的安全性、可靠性,促进地铁行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顾政华,李旭宏,朱彦东,张骏.地铁运营管理维保模式的市场化战略探讨[J]. 都市快轨交通. 2014(01)
[2] 秦毅,王仁祥,魏士凯,姜钧译.地铁运营安全风险评价研究――以沈阳地铁一号线为例[J].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3)
[3] 孟亚东,贾崇强,韩宝明,付燕荣.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评价的现状与展望[J]. 都市快轨交通. 2014(04)
篇2
(一)构建专业合理的后勤管理规章制度,在制度上规范医院后勤管理
目前,在我国各个医院发展过程中,虽然都制定了后勤管理规章制度,但是规章制度的内容不合理,落实方面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因此,为了促使医院后勤管理运行的专业化,便需要制定专业合理的后勤管理规章制度,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确保医院后勤管理制度落实到位。同时,在医院发展过程中,后勤管理人员还应该根据规章制度的实际执行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改,对全面的后勤管理制度进行补充,以确保后勤管理规章制度能够更好的为医院发展服务。除此之外,由于医院后勤管理工作涉及的内容较多,所以要求后勤管理人员必须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利用专业化的规章制度规范自身行为,从而有效提高医院后勤管理运行的专业化水平。
(二)实现医院后勤社会化管理,以确保医院后勤服务质量
医院后勤社会化管理也被称之为外包管理,也就是将医院后勤管理工作承包给一个拥有较高专业管理水平和各项资源优化配置的管理团队,以此降低医院的管理成本,提升医院的经济效益,确保医院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其中,对于当前医院后勤管理服务在卫生保洁、保安、物资运送、餐饮等各个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针对当前医院环境的保洁项目,在引入了医院后勤的社会化服务之后,专业化的设备设施不断增多,医院清洁卫生的工作流程逐渐规范化,从而在较大的程度上提高了医院的卫生质量。除此之外,在推行医院后勤社会化管理中,还应该对承包单位的准入条件、公司资质、考核标准和考核评价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并且应该不断加强对承包方进行监督,以确保医院后勤社会化管理的水平,从而有效实现医院与承包企业的共同利益。
(三)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实现后勤信息化管理
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信息管理系统在医院后勤管理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提高整个医院管理工作效率和规范医院后勤工作秩序。因此,为了确保医院后勤管理运行专业化,便需要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开发建设现代信息化的医院后勤管理系统,以满足现代医院后勤管理发展的要求。例如:充分利用现代医院财务管理技术,能够全面记录医院后勤管理中的各项财务状况,并且能够对其进行综合全面分析,有利于加强医院后勤管理成本控制。除此之外,还需要在充分利用医院财务管理技术的基础上,构建科学合理的技术管理体系,尽量避免医院后勤管理中出现的不合理现象,以促进医院在发展过程中实现各项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有效降低医院后勤管理成本。目前,在一些经济快速发展地区的医院已经实行了信息IB技术,通过利用IB技术助推医院后勤管理系统与医院后勤管理高绩效联动运行。其主要是由于医院与其他的企业和单位不同,如:医院在24小时不能出现停电、停水、停气的现象,其关系到医院手术室工作的能源供应,其关系着病人的生命安全;由于医院日常经营过程中,人流量较大,停车服务和交通水平流程组织非常复杂,所以要求医院后勤具备较为灵敏的工作态度,能够及时快速处理管理中出现的突发问题,以维持医院发展的秩序正常;医院医疗服务水平的高低也与医院后勤保障服务的水平紧密相连,主要是由于医院后勤管理物资种类较多、数量丰富,所以保障医院后勤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推动医院后勤管理专业化,便可以采用IB系统管理与高绩效联动运行,有效提高医院的后勤管理水平和质量。
(四)强化医院后勤队伍建设,提高后勤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目前,为了促进医院后勤管理专业化,便需要建设一支综合素质较高的后勤管理队伍。其中,通过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后勤管理队伍,不仅能够优化医院后勤管理,而且对提升整个医院的经营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强化医院后勤队伍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引入计划。其中在医院后勤队伍建设过程中,应该有计划、有目标的引入高素质后勤管理人员,以确保医院后勤管理队伍的水平;二是需要强化医院后勤管理人员培训和继续教育。尤其是在医院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不仅要求医院后勤人员具备优良的思想素质,而且还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因此,医院在发展过程中还应该为医院后勤人员提供较多的学习机会,不断提高医院后勤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以更好的为医院发展服务。
二、结论
篇3
关键词:石油 销售 成本管理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带动下,我国石油市场竞争变得日益剧烈,特别是国资委对于中央企业的考核方式改革后,由注重规模体量向注重质量效益转变,对于企业的成本控制要求更加精细严格。而由于石油销售企业的成本管理决定了其生产经营的发展,因而为了能为自身发展赢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我国石油销售企业应采取相应措施构建科学化的企业成本管理模式,最终达到销售利润目标。以下就是对中国石油企业成本管理与模式的详细阐述,望其能为现代石油销售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利的文字参考。
一、石油销售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的现状来看,我国石油销售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在石油销售企业发展过程中,其为了确保工作的有序开展,因而在其可持续发展中逐渐趋向于细化分工管理,此方式为其工作的展开带来了较大便利,但同时也造成了石油销售企业部分经济的损失,并最终影响到了企业整体的成本管理效果;第二,由于石油销售企业成本管理是成本负责人和企业领导负责,因而长此以往,企业工作人员的成本管理意识逐渐淡薄,最终将影响到企业成本管理模式的不断完善;第三,目前石油销售企业成本管理还存在着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影响到了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石油销售企业成本管理有效对策
(一)建立企业成本管理规章制度
成本管理规章制度是石油销售企业成本管理工作开展的基础保障,因而石油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根据自身发展现状和发展目标构建并完善相应的成本管理规章制度,进而在制度的引导下,提高财务人员的成本管理意识。另外,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石油销售企业也应利用现代化的新媒体手段等对成本管理规章制度内容进行宣传,以便促使其能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引导作用。同时,带动企业全体员工提高成本管理意识,并在企业开展成本管理的过程中对其展开监督行为,强化其工作开展的效率。其次,在企业成本管理规章制度内容构建中,应为企业的发展树立一个正确的效益观念,进而促使石油销售企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能秉承着低成本的生产观念,最终实现企业生产利益最大化。
(二)提高企业财务人员工作效率
为了强化石油销售企业成本管理成效的提升,要求企业领导应定期安排企业相关工作人员参加相关的培训,使其在培训过程中能提高自身职业责任感,最终在实际工作中能更好的利用自身专业化水平开展成本管理工作,并由此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整体工作效率。其次,石油销售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现状构建相应的绩效评估体系,并给予表现优异的员工一定的奖励,从而由此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促使其在工作开展过程中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其中,最终提升自身工作效率,为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展开打下良好基础。再次,石油销售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应构建竞争机制,促使员工在工作过程中能不断加强自身专业化水平的锻炼,提高自身综合素养。
三、中国特色的成本管理模式分析
(一)保持着传统的成本观念
中国特色的成本管理模式仍然保持着传统的成本观念,即认为成本管理在石油销售企业发展中只应用于对生产产品成本的控制。从而导致石油销售企业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忽视了对销售过程中所产生费用的控制,最终严重的影响到了企业成本管理整体效果。另外,石油销售企业在开展销售的过程中为了能获取较大的经济效益,因而其在生产过程中时常通过提高产量来降低单位产品分担的固定成本。此种成本管理模式能为企业的发展获得短时期的经济效益,但是就长远利益来看,其会促就成本管理问题的产生。其次,由于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中更为注重对财务人员和下级核算员成本管理意识的培养,而忽视全员参与的重要性,因而此行为的发生严重影响到了石油销售企业成本管理模式的有效创新。
(二)成本管理方法单一
就目前的现状来看,中国特色的成本管理模式较为单一,即其在开展成本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将事后核算方法化为工作重点。而在成本预测等方面缺乏一定的科学性,最终由于其管理方法较为单一,影响到了整体成本管理效果。其次,由于部分企业成本管理缺乏专业化知识内涵,因而其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无法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操作成本信息,最终也影响到了成本管理成效。再次,由于部分企业在开展成本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未构建相应的信息系统,而是采取单一的记账方式,由此也促就石油销售企业成本管理问题的产生。
四、结束语
综上可知,企业成本管理成效决定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而我国石油销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提高对自身成本管理问题的重视,并应通过定期安排相关工作人员参加专业化的培训方式等,优化企业整体工作效率,并由此为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展开打下良好基础。另外,石油销售企业也应根据自身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构建相应的规章制度,从而促使员工在规章制度的引导下,能提高自身成本管理意识,并与领导一起为企业成本管理的创新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周瑾成.浅析石油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及改革[J].甘肃科技纵横,2013,12(03):112-114
篇4
航道维护管理的制度保障
贵州省赤水河航道管理局局长廖寿平认为,进一步深化航道维护日常工作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对今天的赤水河航道管理局来说,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
多年来,很多赤水河航道职工都有这样的误解,认为赤水河航道管理局的工作重点是航道基础设施建设而非航道日常维护管理工作。
交通运输部2011年开始在全国航道养护管理工作中实施的《航道养护管理规定》,为改变这样的认知提供了制度基础。《航道养护管理规定》正式实施是实现航道维护管理工作进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标志,为加强和规范航道养护工作质量和服务,为船舶提供安全的航行条件意义十分重大。
在赤水河航道维护管理工作中实施这项管理规定,将为保障赤水河航道畅通提供制度保障。为全面落实交通运输部《航道养护管理规定》,贵州省赤水河航道管理局结合赤水河航道维护管理工作实际,出台了《赤水河航道维护管理规章制度》。
赤水河航道特别是2006年由国家实施的赤水河航运建设工程全部完工后,赤水河呈现了前所未有的运输繁忙景象,贵州、四川两省800多艘运输船舶,年完成煤炭、化肥、竹木、沙石等运输量已达到500多万吨,为区域经济发展和构建区域和谐交通运输事业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
2013年初,贵州省赤水河航道管理局召开了局党政领导及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各航道站站长、信号台台长参加的赤水河航道维护管理规章制度宣贯大会。
宣贯大会明确要求在2013年赤水河航道维护管理工作中,赤水河航道段所属各航道管理所及有关基层部门一定要按照规范制度要求开展工作,把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强调作为赤水河航道的管理和维护单位,必须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加强赤水河航道养护和管理工作上来,切实担当起保护和管理赤水河航道的神圣职责,加大赤水河航道保护力度。
按照国家航道等级标准,在赤水河航道的维护管理中,必须做到勤检查、勤观察、勤扫测,随时掌握航道滩险变化情况,一旦出现航道淤积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导航和疏通。在航道助航工作中,按照“航标规范”要求设置航道各种助航标志,常年保持标位准确,颜色鲜明醒目,发生移位及时恢复。各信号台职工要坚守信号指挥岗位,努力提高和改善信号指挥服务质量,保持信号颜色鲜明醒目,施挂信号及时准确,杜绝早、迟、错、漏挂信号的情况发生,确保航道畅通。
航道行政执法部门必须做好航道行政执法管理工作,坚决贯彻执行国务院、贵州省政府、贵州省交通运输厅颁布的航道管理法规,切实履行航道管理职能,依法维护赤水河航道的合法地位和权利,让赤水河航道充分发挥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制度改变习惯
贵州省赤水河航道管理局赤水航道段先市航道管理所所长刘道均这位兼职船长,在航道维护管理岗位上工作了30多年,对所辖航道情况非常熟悉,哪座滩、哪处航标最容易发生异动,他都了如指掌。有时候一场大雨之后,不到现场,他就能知道航道及航标设置的变化情况,到现场之后恢复好航标后即可。
但是从2013年起实行航道维护管理规章制度后,他的工作有了明显的变化,以前在每次航道维护工作后只要把船靠岸停好后,做好常规安全检查工作就可以下班了;现在他还必须填写好《航道工作日记》,对航标异动情况、航道改槽、通航桥孔改变、航道疏浚、航标浮具、碍航物等情况进行登记,让工作更加规范有序。
对于航道行政执法大队队长许真源来说,在每月至少两次的全河段航道行政执法过程中,必须对每次工作的时间、执法活动情况等记录好,是否有新的挖沙采石点,是否有向航道内倾倒泥沙、石块和废弃物等,是否有破坏航道及航道设施行为,每个细节必须落实到所属工作部门、基层执法单位、执法岗位和执法人员,按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促使行政执法活动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
航道基础条件的维护管理历来是航道日常维护管理的重要工作,赤水河航道是典型的山区河流,部分滩段(点)航道均会随着上游雨量大小每年都在发生变化,不同程度地影响船舶正常航行。
2013年以来,航道管理所即严格按照《赤水河航道维护管理规章制度》有关规定内容,在每次洪水过后根据沿河各运输企业、个体运输专业户、海事和航务等部门的综合反映,对航道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对反映较大的险滩组织实施维护性管理。
2013年7月,航道管理部门就充分抓住赤水河出现的枯水时段,对碍航的赤水河元厚段燕溪子滩实施了抢修,对航道内的沙石进行清除,岸坡进行了清理,消除了船舶航行安全隐患,各种船舶能顺利自航上滩,得到了河系运输企业和个体业主的一致好评。
拥抱规范化管理
赤水河历来是黔北、川南通江达海的重要水运通道,航运历史悠久。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赤水河沿岸各地经济得到了极大发展,赤水河航道已远远不能适应和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2002年至2006年间,在交通运输部和贵州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贵州水运人实施了上溯至建国以来贵州省投资规模最大的也是较为系统的一项水运建设工程——赤水河(岔角—合江)航运建设工程。该工程重点整治了中、下游65座主要滩险,使岔角至狗狮子81km中游航道由七级航道提升为六级,狗狮子至合江78km下游航道由六级提升为五级航道。赤水河航道管理局在航道维护中对工作高度重视,在航道养护生产、航标设置、信号指挥等工作中,没有发生任何因航标设置和信号指挥而造成的大小安全事故,创造了赤水河系建立航标站、信号台36年无事故的优良成绩,确保了赤水河每年500多万吨货物的安全输出。
篇5
ERP建设项目审计的总体思路主要是围绕“审什么”(审计目标)和“怎么审”(审计方法)来展开,对于“审什么”我的观点是审“三性”,具体如下:
1.合规性:重点审查项目决策是否合规和项目建设过程中各管理环节是否合规。
2.经济性:重点审查项目预算执行中是否符合要求,各项财务支出是否经济合理。
3.适用性:主要审查ERP系统功能是否达到预期要求。
对于“怎么审”我的基本思路是在理清ERP主要建设阶段的基础上,结合审计目标开展综合审计。表1是ERP项目的标准审计进程表,可以帮助审计人员理清工作思路。
在ERP建设项目审计中有几点容易被审计人员忽略,在此需要提醒大家关注:
1.在业务流程重组阶段,被审单位需要完成两项工作即流程重组(BPR)和内部控制重新评估,而实际工作中被审单位往往忽略了BPR之后需要开展的内控重新评估工作,导致新的业务流程在内控方面存在漏洞,如未能及时发现并提出,系统实施后各项业务流程被固化,再改动十分困难。因此在BPR阶段要重点审计内控重新评估环节。
2.要重点审计在ERP系统实施前,顾问方、开发方和客户对需求的理解是否达成高度的一致,否则系统实施后反复修改需求或改变系统将导致项目成本大幅上升。
3.在项目测试验收阶段,要重点审计测试验收工作一定是由用户牵头组织,由顾问方和开发方配合参与,用户单位要对照项目功能需求清单逐一测试过关,不能遗留盲点(如压力测试和例外测试)否则实施方撤离后又发现问题用户将十分被动。
4.对系统安全评估的审计必不可少。在ERP系统上线后一般都会对公司原有网络系统带来变化,如引入新硬件、新软件及网络参数设置变更,这就给公司网络安全带来了一定冲击。一般公司,特别是开展网上交易的都应聘请独立第三方对公司整个网络的安全性进行彻底测试评估,以便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审计人员要重点对评估方的资质,安全评估方案和安全测试记录进行深入审计。
5.对系统适用性的审计。在审查系统功能是否符合设计需求的同时要关注是否存在功能过剩,即系统资源远远超过实际需求造成资源浪费,违背价值工程学的基本原理。
6.不要忽略对ERP系统正式运行后日常管理工作内控环节的审计。这里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审计ERP系统管理规章制度的建设情况。要重点审计公司是否针对管理环境的变化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制定的制度是否能够满足工作需要,有无漏洞,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篇6
关键词:变电站设备;安装调试;运行检测;变电系统;安全用电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M633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35-0193-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35.094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电能的需求越来越大,与此同时人们对于电能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满足人们对于电量的需求以及供电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诸多变电输送系统中110kV以其自身拥有的特点承担起了这个重任。110kV输变电系统是电力系统分布最广、使用最多的变电系统,所以对于电网的安全与经济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电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正是由于以上特征,所以对于它的管理与控制变得更加重要。
1 110kV变电站设备运行调试
1.1 有关变电站设备的运行调试
针对变电站多方面的改造,不仅需要相关技术的更新,而且需要购置大量的电力与控制设备。在这些诸多的设备中,主要包括微机综合自动化系统、远程控制仪、保护装置以及其他的相关设备。只有采购这些先进的变电设备与变电技术,才可以使得相关操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顺利开展工作,并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但是在这些设备的使用过程中也给操作人员带来了一些变电设备运行调试问题。由于这些先进的变电设备具有高灵敏性、高继电性能和高速运行的特点,针对这些设备的调试比较困难,在对其进行调试时不仅需要具有相关专业的丰富经验,而且需要具有高精度的调试辅助设备,尤其是为了保障变电站的安全运行,精确无误的调试工作是必须的。在这些高端的变电设备中,有一部分属于数字化设备,所以在对其进行调试时需要特定的测试软件以及特定的测试仪器。而且在这些设备的调试过程中,所运用的调试方法与调试设备是完全不相同的,因此在进行对其调试时一定要熟练掌握不同的调试方法,从而有效确保变电站设备运行调试的准确性。并且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设备是具有长期工作性质的,因此对于这种长期工作性质的变电设备进行调试的周期也是比较长的。
1.2 有关变电站设备规章制度运行方面
变电站作为一个城市变电输送的节点,因此变电站设备的安全运行对一个城市的用电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对其进行设备调试时一定要做到准确无误,从而有效确保圆满完成。在变电站设备运行调试的过程中,为了达到以上目的,作为我国变电站管理的相关部门要制定严格的设备调试管理机制,有效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并且在规章制度制定的过程中应该将不同的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一位工作人员的身上,从而建立起一种分工清晰、责任到位的管理制度。与此同时,工作人员在这种完善的管理制度中工作,有利于实现变电站诸多复杂设备的调试,并且更加有助于对员工进行统一的管理和实现责任的有效落实。另外,完善变电站设备管理制度有效提高了变电设备的工作效率以及安全程度,并且可以使得变电设备的规章制度得到很好的量化评估,从而调动起相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通过变电站设备规章制度的实施,使得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工作目标都得到了明确,从而为我国变电输送系统注入了新的活力。
1.3 有关变电站设备调试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方面
在我国现代使用的110kV变电站设备中,不但有我国自行生产的,而且有一部分是从国外进口的,在很久以前我国的变电站设备还没有实现现代化,变电站设备大多数都是由国内知名厂商生产的。经过较长时间的合作,我国的变电站设备调试人员对国内设备的调试比较熟悉。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改革步伐的加快,国外设备不断涌入国内的市场,由于这些新的变电站设备进入我国市场比较晚,国内的工作人员对于这种外国进口的变电设备比较生疏,在对其进行调试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些问题。由于这种新的技术问题出现,使得很多变电站调试人员不得不接受更多的外国公司的培训,以此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随着接受培训人员的增多,针对上述问题的解决已经有了一种新的面貌。变电站设备调试人员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其工作的效率,而且可以减少诸多调试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在当代变电站设备不断发展的状况下,应该积极鼓励调试工作人员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2 110kV变电站设备运行探析
2.1 完善变电站设备管理制度准则
一套完善的变电站设备管理制度准则不但对我国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我国变电站管理单位的工作运行程序起到一定的领导作用,只有在制度的管理与约束下,相关管理人员才可以有效开展工作,并且可以确保工作的质量,如果在变电站设备管理中国家相关单位没有制定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那么这个行业必然会面临着死亡,规章制度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在我国各个变电站的相关单位拥有着不同种类的变电站设备,并且不同变电站设备具有不同的控制体系。
当地相关部门为我国的变电站设备制定管理规章制度的时候,要根据不同的变电站设备制定不同的管理制度,只有根据不同变电站自身特点量身定做的管理制度,才可以适合其发展的方向。在不同的规章制度体系下,还需要根据不同变电站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岗位责任制度、设备巡视制度、设备台账管理制度、设备修理检查制度以及员工班次交接制度,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促进变电站工作的运行。在这种完善有效的变电站管理规章制度下,作为变电站设备的调试人员以及其他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制度的分配明确自身的职责,从而有效保证了工作人员能够严格按照制度开展工作,确保了工作质量,并且在这种全新的制度体系下,110kV变电站设备可以科学合理地运行,在其为人们提供变电输送的过程中,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安全的用电环境。
2.2 针对变电站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与修理
在变电站工作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可以为人们营造一个安全优质的用电环境。110kV变电站设备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应该对其进行定期的检查与维修,主要是为了保障高压配电系统能够正常地工作。无论是我国生产的变电站设备,还是由外国进口的变电站设备在其使用的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难免会使设备变得老化,所以就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从而给我们的用电环境造成巨大的影响。
变电站设备出现问题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这些问题:变电站设备老化导致的问题、恶劣天气状况导致的变电站设备问题、保护系统的更新换代以及工作人员技术不达标导致的问题等,由于导致变电站设备出现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所以在对其进行检查时一定要查明原因,然后再实施维修。变电站设备进行定期检查与修理不但关系到变电站的工作运行问题,而且对于我国城乡用电的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因此相关变电站设备的管理人员在面对这方面的工作时一定要做到谨慎小心,确保其管理工作做到了万无一失的地步,只有这样才可以从根本上杜绝相关安全质量问题的发生。
2.3 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
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改革开放的脚步不断加大,在我国各个行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电站设备运行调试行业也是如此。近年来随着我国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外国相关设备的流入,变电站设备与先前相比变得更加复杂,并且变电站设备的规模也变得更加庞大。在这种新的形势下,变电站设备的调试工作对相关运维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过去变电站单位中使用的设备比较简单,运维人员在对其进行调试、管理、维修时只需要进行简单的操作就可以。随着时代的变化,变电站设备加入了新的科学技术,并且需要在控制系统下进行工作,而且变电站在运行时对于信息的采集和人机交互都需要通过高速的计算机来完成工作。为了使110kV变电站可以正常运行,变电站设备运维人员的技术水平不得不提高,因此提高变电站运维人员的专业技能变得更加重要。
3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对于110kV变电站设备运行调试以及运行的分析,不难发现,要想满足人们的用电水平,并为人们建立一个安全优质的用电环境,作为我国变电站管理的相关部门必须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以及工作质量,而且国家的相关部门还应该为其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通过以上多方面的努力,才可以有效促进我国变电站事业的发展。在现代经济发展状况下,变电站设备变得更加复杂,所以对变电站设备调试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达到这个要求,作为相关工作人员必须不断学习,从而有效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煤矿企业;地面系统;安全;综合管理
安全是社会保持稳定发展的前提,也是企业进行生产活动不变的主题。与其他行业相比,煤矿行业的危险性是比较高的,而安全事故发生频率也是比较高的,所以,煤矿企业的安全问题就成为关乎生命安全的重中之重。我国的煤矿企业在长期的安全工作中,已经形成了一种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抓安全的习惯,近20年安全管理越来越紧,安全状况越来越好,但是,相较于煤矿井下安全管理的力度,煤矿地面部分的安全管理和综合预防力度显得较小,相较于井下煤矿地面安全管理仍存在很多不足,煤矿企业想要达到全面、健康发展,就必须要重视煤矿地面的安全管理和综合预防,大力提升煤矿地面安全管理和综合预防水平。
1煤矿地面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煤矿地面生产工作涉及范围极广,曾涉及建筑安装、仓储管理、压力容器和水、暖、煤气供应以及装车运输等二十多个领域,既包含职工生活福利服务,又囊括了煤炭生产的地面作业,属于一种专业性质较强、技术水平较高的管理工作,其复杂性与艰巨性是影响煤矿整体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煤矿地面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1)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从个人因素讲,在职人员通常认为煤矿地面环境相对优越,安全系数较高,而产生重井下、轻井上的意识;从企业管理因素讲,煤矿地面安全管理由于长期重视不够,与井下安全管理相比,存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或者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的问题。这无疑增加了煤矿地面安全管理的难度。2)安全管理和作业人员的培训不到位。随着煤矿安全管理强度的提高,从目前情况来看,地面科、队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水平也须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而地面科、队有的安全管理人员存在安全意识不高、执行管理标准不严的问题,有的作业人员不能完全掌握设备和岗位操作要领,不仅很容易损坏机械设备,而且还可能会引发事故,对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3)对外来协助单位缺乏相应的管理。煤矿设置有许多厂点,目的是为了生产井下所需的原料以及小型设备,有时还需要外来单位和相关设备生产单位协助帮助安装检修机械设备。通常在施工作业前,对外来施工队伍人员要进行相关培训,而后由外来施工队伍组织施工作业,由于监管管制度不到位,外来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意识,重速度、工期,对现场安全管理重视不够。
2完善煤矿地面安全管理举措
近些年来,煤矿地面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频发,已引起煤矿企业对地面的安全管理的足够重视,建立和完善一系列的安全管理制度,并形成有效的监督管理模式,做好提前预防,已经成为共识,并针对性地从以下3个方面完善煤矿地面安全管理工作:1)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随着我国法律制度不断建立健全,煤矿企业要针对地面安全管理的特点,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以及计量管理体系。同时要完善一系列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如班前会讲安全制度,班中安全员巡查制度,班后安全总结交班制度。相关单位各司其职,建立健全每个岗位人员的操作规程,逐步完善地面安全操作流程和安全责任包保制度。2)强化安全管理和作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必须发挥管理人员在煤矿地面安全生产管理中的作用,要着重加强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提高管理人员执行管理标准的自觉性,使之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才能提高现场安全管理水平。同时,对地面各个岗位工种作业人员也要加大思想教育力度,开展相关教育活动,强化岗位操作技术培训,使其能够严格处理好企业、单位以及个人三者之间的协调统一关系,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自觉做到持证上岗、遵章作业。3)加强外委施工队的现场安全管理工作。随着煤矿转型发展,地面非煤产业的增加,相对于外委施工队伍的管理存在严重不足,因此,要对进入企业的外委施工队伍加强安全监管,凡进入企业施工的单位必须到企业安全部门进行资格审查与备案登记,其证载资质等级必须满足所承包工程项目资质要求,证件内容必须与实际情况相符,证件的时效必须在有效期内。施工前必须与企业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双方单位责任,作业前必须编制安全技术措施,作业过程中配备满足安全生产需要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装备,配齐满足需要的专职工程技术人员,施工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取得相应的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后方可进入作业现场。施工过程要严格按照岗位标准、技术标准和工作标准组织施工,并狠抓“班组、岗位、工艺、工序”“管理,坚绝杜绝“三违”“行为。对高空作业、地沟作业以及周围环境的危险系数比较大作业项目,必须设置专人负责安全监督工作。
3结语
篇8
一、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是符合当前会计行业发展趋势,对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和进去起着积极作用的。具体来讲,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探析:其一,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有利于实现信息管理成本的降低,使得会计信息管理能够处于高效的运行状态。其二,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有利于企业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到最前沿的市场信息,这对于及时调整企业经营策略来讲,是至关重要的。其三,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有利于实现企业组织机构的简化,在经营理念转变和业务流程改进方面也发挥着积极作用,而这些对于提升企业实际竞争力来讲,是至关重要的。
二、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中常出现的问题
(一)企业会计信息化人才不专业
制约当前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在于人才。企业在职的会计人员仅仅掌握单一的会计知识和技术,专业知识不全面,难以为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做出对应的贡献;当前会计人员的协调沟通和决策能力不足,难以为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尤其是部分在职的企业会计人员年龄较大,对于计算机技术的学习比较迟缓,难以保证切实地将信息化技术融入会计管理工作中去。
(二)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不科学
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不科学,是因为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不明确导致的。例如,当前企业管理制度中存在与信息化建设不吻合的地方,长时间没有改善和调整,制约了会计信息化进程;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规范意识不强,很多信息化管理行为随意性强,难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归根结底,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过程如果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是难以保证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朝着规范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和进步的,这一点也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
(三)企业会计信息化系统不协调
企业管理系统与会计信息系统之间的不协调,也是制约会计信息化发展的瓶颈。例如,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指望了往往是以转账的方式实现与企业管理系统的联系,并且与企业生产运用的其他环节存在不能信息共享的问题,这对于企业会计信息化质量的提升来讲,是极为不利的。另外,在实现信息共享和传输的过程中,信息安,性,完整性同样是个问题。
三、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一)高度重视企业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
企业会计信息化不仅仅要求会计从业者懂得会计管理的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其具备信息技术和素养,这是保证切实做好企业会计信息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为此,应该着手培养专业化的会计信息人才队伍:首先,积极将会计电算化能力考核纳入到会计从业资格认证体系中去,将计算机素养作为会计从业准入的基本内容,以引导会计从业者积极去培养自身的计算机技能。其次,严格控制当前企业会计人员的准入过程,从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从业者信息素养,会计从业者职业精神等角度综合考量,实现对于招聘的管理和控制。再者,为企业会计信息化人才提供良好的待遇和薪酬,使得优秀的会计从业人员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以便实现实际企业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最后,形成健全的内部会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企业会计人员信息技能的提升,以保证切实的利用计算机技术去实现会计工作。
(二)健全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规章制度
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涉及面广泛,牵涉内容众多,如果不依靠严格的规章制度去进行管理和控制的话,势必会使得信息化建设处于混乱的状态。简单来讲,高度重视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其一,由企业领导,会计部门成员,会计管理专家构建成为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规章制度制定小组,商议制定出符合企业特点的管理规范,为开展各项会计信息化管理工作打下制度基础。其二,明确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各个部门的权责和义务,以岗位责任制地融入,实现,体职工积极参与到实际的信息化工作中去。其三,定期对于自身的会计信息化管理规章进行调查,通过与同行业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规范的对比,找到自身存在的缺陷和不足,积极进行改善和调整,使得会计信息化管理规章不断完善。
(三)营造良好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环境
要想顺利的实现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就应该具备良好的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环境。一般情况下,良好的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环境主要涉及以下的内容:其一,结合当前会计信息化建设目标,实现对于企业管理系统的调整和改善,将其中可能与会计信息化建设相互矛盾的规章该制度进行删除或者改进,以保证企业会计信息化有着良好的制度环境。其二,积极将企业会计信息化理念纳入到实际的企业文化建设中去,使得,体员工意识到会计信息化给予企业带来的好处,从而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实际的会计信息化建设中去。其三,高度重视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建设,保证会计信息在传输和共享的过程中,不会出现泄露,以保证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处于安,的环境下进行。
四、结束语
篇9
关键词:高校办公室;行政管理;创新意识;立德树人;人才培养
一、新时代高校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的特征
高校办公室承担着一系列的行政管理工作,与高校各方面的事务相关,对于服务教育教学科研,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综合来看,新时代高校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具有协调性、政策导向性、科学性和服务性。
1.协调性
高校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事务多,种类繁杂,从各层级领导到高校全体师生,均需要办公室的日常服务与管理。高校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遇到各种矛盾,或者是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应积极进行协调。高校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人员同时负责组织学生活动、建设校园文化、引导教育教学与学术科研等工作,表现出工作的多层次性、综合性和全方位的协调性,必须做到统筹兼顾。
2.政策导向性
高校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人员应积极完成上级部门交代的各项工作任务,遵照政策规定、会议精神和规章制度,在行政管理工作中凸显出政策导向性。这就要求高校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人员应同时具备高效率的执行能力与高觉悟的政治素养。在此基础上,按照高校教育指导方针与相关政策办事,切实提升行政管理工作的执行效率。
3.科学性
快速发展的网络信息化技术,为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提供了更多便捷化、高效化、科学化的管理模式,至此高校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进入了网络化时代。这对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与素质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行政管理人员应积极学习网络技术,了解并熟练操作常用办公软件,与时俱进地提升自己的职业操作技能。
4.服务性
高校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人员要具有服务意识,不断创新服务理念,改进服务方式,履行服务职能,提高服务质量。要在科学、规范的指导原则下,为高校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学校科研立项、领导制定决策、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等提供切实的保障。在高校办公室行政管理服务工作中,管理人员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面对问题能够积极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具体解决措施和建议。
二、高校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高校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存在一些问题,如管理职能没有充分体现出来,管理工作有时也较为松散随意,影响了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1.管理职能没有充分体现出来
高校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涉及高校各项工作的有效衔接,但是,部分高校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偏重学生的制度性管理,没有充分重视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的其他职能。部分工作人员将其视为简单处理高校琐碎事情的管理部门,管理工作未能深入围绕高校管理事项全面开展,在教育教学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形式主义现象。
2.管理工作较为松散随意
高校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具有业务流程与内容的广泛性、工作执行的可操作性与原则性等特点。在现阶段,部分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人员虽然某种程度上认识到其在管理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但有时工作仍然存在随意性,没有有效地开展管理工作。这容易导致行政管理工作效率不高,影响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高校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的具体策略
当前,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越来越受到广大高校的支持,尤其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的科研项目与学术交流机会日渐增多,一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得到创新应用,这对高校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要研究办公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适时求变,不断创新。要创新工作方法与管理理念,注重创建自动化办公环境,建立健全行政管理规章制度,打造学习型行政管理环境,构建生态型办公室行政管理体系,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1.创建自动化办公环境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人员应该树立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引进先进的自动化办公硬件设备设施,推动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方式的转变与升级,从而优化管理职能,提高工作质量。例如,引进计算机、投影仪或自动化会议室等现代化办公设备设施。当前的办公环境虽然自动化程度有所提高,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创新空间,如可以采用基于网络的自动化办公系统,其涉及的自动化设备设施包括终端服务器、个人电脑、校园局域网等,这能为高效的信息传输、资料处理和其他事务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高校办公室行政管理往往涉及各种资料文档,工作人员应在建立纸质版管理档案的同时,逐步建立电子版管理档案,利用网络信息存储功能提高信息传输与管理的效率。另外,也可以建立远程电子通讯系统,采用网络可视化视频会议、网络传真等形式高效地处理工作任务,避免传统单一化管理所带来的时空局限性。不同管理层的工作人员都可以利用网络终端设备第一时间获得自己管理范畴的工作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高校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的运营成本。
2.建立健全行政管理规章制度
要想提高行政管理工作效率,高校就要建立健全办公室行政管理规章制度,努力推进各项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各项规章制度要涵盖办公室行政管理的各个方面,充分考虑各个方面的利益。在具体工作中,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人员要牢固树立规则意识,熟悉高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工作范围,严格遵守工作纪律,善于总结工作经验,熟悉办事流程、具体步骤及要求。高校要按照科学规范性、制度流程化的要求建立考核制度,对办公室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进行考核评价,要将具体的责任义务与岗位要求落实到每个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者身上,建立与之相对应的奖惩制度,通过制度的约束提高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和上进心,激发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制度也不是永久不变的,需要在贯彻落实中找到新的改革契机,不断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工作效率。
3.打造学习型行政管理环境
现阶段,高校办公室行政管理人员虽有很多的交流与学习机会,但缺少有针对性的学习途径,这导致有些办公室行政管理人员缺少增长见识与本领的机会,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高校要统一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学习导向,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与学习内容,积极打造学习型行政管理环境。要重视办公室行政管理团队的人文建设,提高办公室行政管理团队的核心凝聚力。要支持并鼓励办公室行政管理人员丰富理论知识,通过有效的方式提高办公室行政管理人员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与参与意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办公室行政管理人员的学习积极性,使学习成为其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人员要遵循学以致用的指导思想,定期参加各种形式的管理培训,学习借鉴先进的行政管理理念和方法,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
4.构建生态型办公室行政管理体系
生态型高校办公室行政管理模式的提出,为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高校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各部分进行着多方面的信息交互与交流,而系统保持平衡与和谐,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由刚性管理转向柔性管理,尊重个性的多样性,构建符合生态系统和谐原理的生态型办公室行政管理体系,有利于提高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职业自豪感与归属感,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潜能,优化高校办公室行政管理成效。构建生态型办公室行政管理体系时,要注重行政管理理念的创新,培养生态型管理团队,服务好每一个工作对象;要建设生态型校园文化,传播正能量,激发人的内在自觉性和工作主动性;要完善生态型评价考核体系,以人性化为出发点,突出科学性、合理性、生态性。要重视部分与整体的辩证关系,尽量使每一个人自觉地参与到高校办公室行政管理生态型循环系统之中,构建一条和谐的生态链。在工作过程中要注重平等沟通,相互尊重,真诚相待,开放包容,营造良好的生态管理环境,这样才能避免传统行政管理模式容易出现的缺乏人文关怀、职责不明晰、管理执行力不足、运行机制不畅等问题。
四、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要创建自动化办公环境,建立健全行政管理规章制度,打造学习型行政管理环境,构建生态型办公室行政管理体系,全面提升行政管理工作的服务质量。要分析传统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效解决复杂化、官僚化、单一化的管理弊端。在“双一流”高校建设中,要从根本上保障行政管理工作的效能,为创建高水平的行政管理环境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实现“立德树人”的人才战略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庞宝鑫.管理学视野下高校院系办公室提升行政工作效能初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01).
[2]江天森.新时期高校办公室管理工作的特征与对策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02).
[3]张学理,房亚明.治理现代化视角下大学生参与高校后勤管理的机制创新[J].社会工作与管理,2016(03).
[4]张东明.关于构建高校生态型行政管理模式的思考[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2).
篇10
关键词:煤矿;机电设备;管理
煤矿的机电设备管理以煤矿的生产、经营与施工为基础,通过实施一系列的技术手段,对设备进行全方位的综合管理,其目的就是要以最经济的费用来得到最好的投资成效。所以,一定要采取相关措施,保障机电设备始终处于较好的状态上,并持续改善与提高机电设备的管理能力,充分发挥其效能,使产品质量与设备得到安全的运行,进而促进企业生产的持续发展。
一、健全煤矿机电设备管理规章制度
1、煤矿务必要制定出稳妥可行的机电设备管理规章制度,主要包括了防爆设备下井检验制、机电设备定期检查制、安全装置定期检查制、停电检修挂牌制等。同时,应当重点建立健全机电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制,机电设备使用与操作规程,机电设备的维修保养制度、机电设备现场管理制度及机电设备采购与验收制度等具体的规章制度。
2、要采取贯彻实施机电设备使用和维修相互结合之原则,切实做到机电设备谁在使用,就由谁进行维护和管理,主要设备必须做到定人和定机,管理人员必须在参加培训之后凭上岗证进行操作。对于需要交接班的生产设备,操作人员一定要认真执行好交接班制度,并对大型设备进行安全运行的全面记录。
3、建立大型机电设备的安装与验收管理规定。要进一步规范对大型机电设备从安装,到改造、大修,一直到验收管理等全方位的管理工作,注重对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监督,各机电设备的管理部门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拿出切实可行的机电设备安装与验收管理制度,并予以严格落实。
二、加强机电设备前期规范化管理工作
1、要严格进行设备选型,真正把好机电设备的选型关,所选用的设备一定要适宜于煤矿使用。
2、要在管理上做到责任到人,从设备的购置、验收、建档、图纸资料保存与清点、安装、使用到维修、报废的全过程管理当中均应做到资料完整,责任落实到人。
3、要严格把好安装质量关。对于主要设备与新型设备的验收、安装与使用,机电设备管理员应当参与到编制质量验收规程、操作办法与安装质量标准之中,要努力做到设备不合格不得出厂、设备不完好不准安装。在安装完之后应当由参与安装、使用、安全管理、设备管理等各个单位的人员都参与验收,在试运转之后再办理移交手续,这样才能真正投入使用。
4、要强化技术档案的管理。应当建立起设备验收与交接建档等方面管理考核机制,必须将所有图纸资料、使用说明书及验验收报告等技术采取交由专职资料保管员妥善保管,使用与维修单位一旦需要,不得取走原件,只可另行复印。
5、实施技术培训,特别是在进口设备管理上,应当组织开展关于该设备的技术讲座与培训,让涉及到的相关使用、维护与管理人员均能对设备有深入了解,掌握其技术性能与使用、维修及管理等方面的要求。
三、注重机电设备的现场管理
要做好机电设备现场管理工作,就应做到以下几点:
1、要发挥出机电管理部门在生产与管理中的双重作用,积极配合企业管理与安全监督部门做好设备检查考核工作,严格执行干部跟班上岗制度、设备维修制度等,让现场管理真正有章可循。
2、要严格开展检查考核,各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管理职能,做到一个标准和一把尺子,从严把握考核关,让机电设备能够满负荷与高效益地运行,从而服务于煤炭企业的生产经营。
四、落实机电设备的更新改造
机电设备的更新改造对于实现煤矿的装备现代化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为了确保机电设备能够切实满足煤矿安全生产之所需,应当以全员管理为基础上,做到修理、改造和更新等相互结合。要结合设备的大修与中修,积极运用新技术来改造老设备,从而不断提高设备的性能。可以在主提升机上运用动态智能监测系统、故障诊断技术等,更新空压机断水保护装置的相关技术,比如运用真空磁力启动器与真空开关等等。为了进行比较,可以运用设备成本的现值比较法以实施设备的大修与改造,从而有助于管理层作出科学决策。
五、提升机电设备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
要充分发挥专业人才的重要作用。要想管好、用好与维护好机电设备,一定要建立起一支掌握先进技术的人才队伍,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出先进设备所具有的优势。应当高度尊重与保护机电设备技术人才,对于有突出贡献的技术人员,应当予以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并通过开展定期或者不定期培训,让机电管理与维护人员更加熟悉操作规程与设备性能、原理,从而能够更为轻松自如地进行设备管理与故障处理。
- 上一篇:氮气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
- 下一篇:国际直接投资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