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方法范文
时间:2023-10-24 17:39: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音乐课程教学需要突出培养学生对音乐审美的能力,而这也凸显出了初中音乐欣赏课程的重要性。为有效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思维与鉴赏能力,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老师首先要把握好一个度,极尽贴合班级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与音乐欣赏理念,尊重在音乐欣赏方面学生在思想上所存在的差异性。所以,音乐欣赏课程教学需要老师创新教学方法,并做到正确引导,进而让学生能够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和真情实感,并真正感悟到音乐所潜藏的魅力。
一、老师要具备教学素养及扎实充分的音乐基本功
初中音乐欣赏课程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必不可少,但首先音乐老师一定要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对音乐作品也要能够掌握透彻并反复钻研。在此基础之上,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老师还要努力协调与学生间的教学关系,以学生为主体,加强与学生间的沟通交流,鼓励学生多发表个人意见。当然老师也可组织班级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通过对反馈意见的采集与解决,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比如,在《红岩魂》鉴赏课程教学中,老师可先以“红岩”作为导入,引导学生学唱《歌乐山》歌曲,通过与革命时期的生活情景对比,让学生深刻体会红岩英烈的品格,感悟奋斗爱国的红岩精神,最后再引导学生逐渐深入《红岩魂》音乐欣赏课堂学习中去。另外,老师也可以用不同的表演形式来演示其音乐旋律,例如竹笛,又或者吉他、钢琴,从而演绎出各种风格的音乐,通过观看老师的表演,学生会感受到音乐自身所带有的乐趣与风趣。最后的教学重点在于老师必须要提高学生的课堂活动参与度,如模唱,或者通过画线条和图形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理解音乐段句之间存在的复杂联系。
二、提高学生课堂活动参与度,积极开发教学资源
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更容易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度。初中音乐欣赏课程教学理念要求学生能自主进行创作学习,能够理解音乐作品的真实涵义。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创设多元化趣味性教学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鉴赏活动中去,最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亲身感受音乐,这样学生对所学音乐作品会有更深刻的认知与了解。
例如,在《战士的歌》一课教学中,老师可以为学生编排一次班级大合唱,并为学生租借好“战士”革命服装,集体活动会更受学生重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也更会竭尽全力。随着音乐活动的参与,学生很容易就进入歌曲情景,在大合唱中也会深入感受到歌曲的力量及歌曲想要表达的情感。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增强学生对所学音乐作品的无限联想,而且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的兴趣,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体会到了快乐,自身学习效率便会逐渐提高。另外,老师也可以充分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以此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如音乐欣赏课程中对乐器进行介绍时,
由于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老师便可通过多媒体制作出所学乐器的视听片段,这样学生对大多数乐器都会有一个细致的了解与认知,当然老师也可找一些交响乐的演奏视频,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感受音乐的宏大唯美。
三、适当采用直观教学方式
直观具体教学法,即要求学生运用教学“用具”配合音乐学习,凸显音乐特性,最终启发学生对音乐创作的思考。例如,在《梨园芬芳》音乐作品鉴赏中,老师可以在课前预备一些古典传统国式乐器,引导学生学习乐器的音色结构,再临场体会乐器所带来的音乐之美,进一步领悟《梨园芬芳》音乐作品的感染力。其次,老师也可采用“观摩”等直观教学方法。如在《白毛女》音乐赏析过程中,老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歌剧,充分利用舞台歌剧的感染力来加强学生对所学作品的感悟。
在初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实践中,老师必须要以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教学目标,积极丰富学生的音乐学识和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音乐内涵并感悟音乐魅力,以期能够促进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 高中音乐 欣赏课 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高中阶段的文化学习是很繁重的,不仅在学习上有压力,在精神上也承受着很大的压力。 在学习之余,他们可以通过听音乐来舒缓紧张的学习节奏,调节疲劳的神经,减少心理压力。 因为听音乐能使人愉快,心旷神怡,得到美的享受。 而且,科学证明当悦耳的音乐通过听觉器官传入大脑皮层以后,优美的旋律能刺激神经系统,随着感情的变化,使人精神愉快,情绪振奋,同时起到加强血液循环,增加内分泌,促进消化,解除疲劳的作用。高中音乐欣赏课开设的目的是开阔高中学生的文化艺术视野,提高艺术修养,陶冶情操,使之确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促进其全面发展。本文主要论述高中音乐欣赏课存在的问题以期寻找到解决的办法。
1音乐欣赏课的重要作用
音乐欣赏课是高中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高中生音乐兴趣和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方式。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不仅能调节高中生的情绪,陶冶高中生的情操,还对高中生的思想品德、身心健康、审美情趣等素质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辅助功能。音乐欣赏课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些方面发挥着尤为突出的作用。
2高中音乐欣赏课存在的问题
2.1学校领导、音乐教师对音乐欣赏课的认识不够充分
他们往往简单的把音乐欣赏课的各个科目混淆一团,统一看作是“音乐课”,而在他们看来音乐课就是教学生唱歌,把音乐课等同于唱歌课这种观念是受到了上个世纪初“学堂乐歌”的影响。这种观点在国内民族音乐刚刚起步的“学堂乐歌”时期,是比较适合当时音乐教学的具体情况的。但是,随着国内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我们应该更新观念,充分认识音乐本身的各个方面。
2.2师资力量不足,缺乏高中音乐欣赏课的专业教师
在大部分高中学校,很少有音乐欣赏专业教师担任此项教学工作,基本由音乐教师兼任音乐欣赏课教学工作。从很大程度上讲,其他音乐专业的教师兼带音乐欣赏课在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中是可行的。但是其教学效果不能得到很好保证,不能保证高中生学习效果和音乐欣赏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不能有效适应新时期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的发展。
2.3教材滞后,教材的更新不够及时
近几年,虽然高中音乐欣赏课教材得到很大发展,但是依然存在教材短缺情况。很多还采用比较老的教材,更有甚者,有的老师完全靠他们在教学中的经验编写音乐欣赏课的教材,并进行授课,导致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很难得到有效统一和规范。
3高中音乐欣赏课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3.1正确引导学生,转变思想观念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科学文化、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使学生积极活泼地发展。音乐虽然不是普通高中升学考试的科目,但音乐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国民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著名的文学大师雨果说过:“打开知识宝库有三把钥匙,即数学、文学、音符。”这也充分说明音乐对于人类探索自然、获取新知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以上内容的渗透,积极引导学生,使他们逐渐转变“高中音乐欣赏课不重要”的观念。
3.2因人而异,展开教学
面对不同的学生,音乐欣赏课也要因人而异。应针对教学对象的特点探索适应于其心理、生理及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如高中年级的学生,由于刚从初中进入高中,心理变化不大,但对新的环境和生活又充满了好奇,而且属于比较好动的年龄段,在安排课程内容时可以选择一些有形象和有动感的作品,比如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等。另外,由于高的学生还具有初中时期的幼稚心理特点,还可以适当的选择如《天鹅湖》《动物狂欢节》等适合较小年龄层次欣赏的作品。
3.3鼓励为主,为学生树立上好音乐欣赏课的信心
高中音乐欣赏课的教材设置内容多为专业性较强的严肃音乐。而许多学生认为自己听不懂严肃音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导课,以求学生解放思想,让思维插上联想的翅膀,勇于在音乐中大胆想象。注重多鼓励,向学生说明音乐是每一个人的天赋,谁都能听懂它,为学生消除“音乐欣赏课恐惧症”。
4结语
音乐欣赏课是高中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其在高中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音乐作为一门听觉的艺术,它不仅调节学生的情绪和学习的紧张节奏、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智力、情意、身心健康等素质的培养,有着其它课程不可替代的功能。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音乐欣赏;教学模式;学生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新的“课程标准”出台,音乐欣赏课在音乐教育中的地位才得以肯定,并得到重视。在音乐欣赏中,不但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精神得到愉悦,而且感情体验逐步充实、不断丰富,最终促进个性和谐而良好的发展。
1 音乐欣赏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赋予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1.1 音乐欣赏是一段文化旅程
学生是文化的接受者、传承者,更是文化的创造者。当我们欣赏一首音乐作品时,我们必然要了解作品的风格流派体裁,题材作者和创作背景,以及与之相关的全部文化信息,这就是音乐欣赏的文化功能的全息性。海外的华人当听到小提琴独奏曲子《思乡曲》就会勾起无限的思乡情愫,这些就是音乐文化功能所特有的本土性。这种全息化的音乐图景与本土化的音乐情境,将会在文化的框架下,给学生以深刻的影响,使学生的个性品质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1.2 音乐欣赏是一次心灵沟通
音乐能使人不断获得最美好的“高峰体验”。这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来的。他说:“在这些短暂的时刻里,他们沉浸在一片纯净而完善的幸福之中,摆脱了一切怀疑、恐惧、压抑、紧张和怯懦,他们的自我意识也悄然消逝,他们不再感到自己与世界之间存在着任何距离而相互隔绝。相反,他们觉得自己已经与世界紧紧相连融为一体。”学生在“高峰体验”中可以迅速直观地把握人生的价值、自我实现的幸福与世界的本质,这就是音乐欣赏教化功能的内隐性。它既满足了学生追求真、善、美的需求,又使学生个性不断发展与自我完善的过程中获得前进的动力。
1.3 音乐欣赏改变审美的方向
音乐的审美从类型上可分为阳刚性和阴柔性的美。从情绪发展上可分为悲剧性和喜剧性的美。阳刚性的作品包括反映人类与自然斗争与命运斗争的作品,它能让学生的意志变得坚强;结构宏伟、气势彭湃的音乐能让学生胸怀壮阔、坚毅刚强;热情乐观的音乐有助于学生奋发向上的性格。阴柔性的作品包括宁静柔和的音乐可以使学生心情安定、气息平和;欢娱优美的音乐可以使学生摆脱冷漠、孤寂的心境,精神焕发;委婉细腻的音乐能使学生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具有悲剧美的音乐可以培养学生更注重理性;具有喜剧美的音乐可培养学生勇敢坚毅乐观的性格。音乐的审美功能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与品格产生广泛的潜在的影响与作用,使积极的性格特征得以肯定和发展,消极的性格特征得以转化与改变,促使学生个性和谐发展。
1.4 音乐欣赏是想象的殿堂
音乐是不断变化着的动态,是乐音的有序运动。学生会随着音乐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始终保持注意力的指向性和稳定性。为了辨听音乐作品的风格、旋律、和声等音乐的要素就必然促使学生合理地分配自己的注意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格式塔派心理学家对此是这样解释,我们身体内部充满了大量的内部空间、时间和深度感觉结构,有各种感觉的点接合和中心,音乐欣赏正是开阔这些空间和开掘深度的催化剂。因此,欣赏音乐具有改善学生注意力品质和培养想象力的功效,进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2 音乐欣赏的教学模式
2.1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因素之一,它是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采用的方式和手段,它一方面包括了教师的教法,另一方面又包括了学生的学法。因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教学方法的选择是由教学目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决定的,但由于音乐欣赏课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特殊性,音乐欣赏课选择教学方法要与学科特点相适应,要依据该学科教育活动的目的、任务。音乐欣赏课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对学生进香审美教育,即通过音乐欣赏教学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选择教学方法还要依据学科中的教材内容、特点,欣赏课教学不光采用欣赏法,还可以运用其他手段,如采用诗、文、图画等多种手段促使学生联想与想象。同时,分析综合与比较的方法也应贯穿学生学习欣赏音乐的全过程。
2.2 因人而宜,展开教学
面对不同的学生,音乐欣赏课也应采取不同的教法,应针对你的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适应的教材,探索适应于其心理、生理及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你的欣赏课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高中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刚从初中进入高中,心理变化不大,但对新的环境和生活又充满了好奇,而且,属于比较好动的年龄段,在安排课程内容时,可以选择一些有形象和具有动感的作品,比如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等。
2.3 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用具
篇4
关键词: 初中音乐教学 器乐欣赏 鉴赏能力
音乐欣赏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尤其需要重视器乐欣赏方面的教学,以便有效提高学生音乐综合能力。器乐欣赏教学是需要充分调动各类感官的教学,存在一定的难度。对此,我结合教学经验,简单探讨了器乐欣赏的教学方法,以供参考。
1. 初中音乐欣赏课器乐欣赏分析
1.1培养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
器乐作品具有不确定和模糊性的特征,进行欣赏时,学生容易出现迷惘状态,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器乐欣赏空间较为广泛,不受特定条件的约束,学生容易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个性化欣赏能力;拓展鉴赏空间。对此,初中音乐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器乐作品所具有的特征,对学生的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进行培养,使欣赏课变得生动有趣。例如,在音乐课上让学生鉴赏《梅花三弄》这一古琴作品时,告知虽然古琴、梅花两者并不存在情态上的必然联系,可是两者在气节和风骨等方面是相通的,且具备相似的精神内核,即传统文化所崇尚的清幽之境、内心坚守与宁静。通过初步引导,多数学生都予以认同,并发挥自身的想象力,联想到冷漠意象和哀愁事物意象等;部分学生可能联想到与梅花相关的文学作品,进而对梅花所代表的寓意进行深化认识。在各种乐器中,古琴琴音空旷、深邃、古典和悠远,学生在欣赏时充分愉悦心灵,并提高想象能力,进而体验到器乐作品所具有的丰富性和多元性。
1.2深化情感体验
器乐作品具有节奏明快、韵律和谐和旋律悠扬的特点,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欣赏美妙的音乐,还能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为了使学生从感官层次顺利进入情感体验层次,音乐教师在器乐欣赏中要对其进行有效导引。例如,在《百鸟朝凤》器乐作品中,抽象的音乐将清晨的山间景色形象勾勒和描绘出来,展示出了熹微、霞光和旭日下山林的无穷魅力。告知学生在聆听音乐时用心捕捉唢呐所演绎出的各种虫鸣鸟叫,同时在器乐作品所营造的祥和意境当中感受八音交响和和鸣,体验自然和谐与草木虫鱼欣欣向荣之感。
1.3拓展延伸创造力
在教学器乐欣赏课程时,培养创造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对此初中教师应时刻谨记培养和拓展延伸学生的创造力。在音乐教学中,创造力拓展应当时刻贯穿,保证创造力与鉴赏、感受和乐理表现相互补充、相互影响,将创造力培养情况作为衡量教学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准。要将创造力培养贯穿在欣赏教学当中,把握好适度原则是关键的实施要点。适度原则当中的“度”主要是指将学生具有的认知水平作为依据,进行音乐教学,确保其准确理解与把握作品当中蕴含的感情基调。例如,当欣赏完作品《十面埋伏》,为了拓展学生的创造力,可以让其扮演作品中的主人公虞姬、项羽,再现作品中生离死别、依依不舍的情景。在扮演过程中,叮嘱学生把握好作品中的情感与情绪,避免破坏教学当中的凄凉、悲情氛围。此外,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时,还应注重将作品背景文化与音乐旋律联系起来,例如可以在朗诵《秋》和《二月兰》等作品时配乐。在提高学生创造力时,音乐教师应注意控制好音乐活动内容,保证活动内容的真实性、有效性,避免不根据情况选择内容,造成课堂时间浪费。
2.欣赏厚度和欣赏深度的追求
当学生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感知体验之后,必然会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古人云“学贵有疑”,对此,音乐教师应当精心收集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并选择有一定难度、深度和研究价值的问题,利用课堂时间或课余时间诱导初中生对其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有效深究,以便将器乐欣赏提升至愉悦精神和陶冶情操的境界。例如,在欣赏作品《二泉映月》时,引导学生从更高的精神层面体味月映二泉之意境元素与音画,并围绕“月”与“泉”两种意象所表达的情感、意境,深入思考这一器乐作品所寄托与表达的感情。初中学生有可能会被教师所提出的问题难住,此时可以适当鼓励学生,以便让其在感性与理性的碰撞与思考下,得到深层感悟。如果学生给出的答案不够完满与深刻,则可以帮助其理清问题条理,从而进一步加深其对于作品情感的理解。在帮助学生整理思路的过程中,应教会学生举一反三,从而有效强化器乐欣赏的效果。
3.结语
初中音乐课程当中的器乐欣赏是一种需要充分发挥创造性的教育活动。为了有效强化教学效果,应在教学时充分培养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能力;深化其对于器乐欣赏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可以在音乐欣赏课程当中培养情志,并通过音乐提升自身精神层面,进而保证提高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徐霞.浅谈中学音乐欣赏课的艺术处理[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3(06).
篇5
【关键词】高中音乐鉴赏 教学 体会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84-01
在新课程改革标准下,高中音乐鉴赏课程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丰富学生情感、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素养的有效手段。通过引导学生体验与感悟音乐艺术的魅力,为学生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扎实的基础。但在现实教学中,音乐课堂尚存在一些问题,在我校本次的阳光杯教师课堂竞赛中,笔者针对新入职音乐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如下:
一、深刻理解新课标,注意高中的音乐鉴赏课与初中音乐欣赏课的区别。
鉴赏不同于欣赏,鉴赏是通过对照、比较音乐来评价和判断各种音乐间的区别和不同,着重点在对照,故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新教师设计的课堂中内容不能过于简单,不能只停留于欣赏的层面,在面对普通学生的时候,更不能通过对作品的背景、情感介绍,从音乐技巧上加以梳理然后完整欣赏一遍即可。这不仅没有很好地把握高中音乐鉴赏课与初中音乐欣赏课的区别,同时表现出对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认识不足。
如高中音乐鉴赏《中国新歌剧》一课中,教学上不仅仅停留在欣赏歌剧选段《清粼粼的水蓝莹莹的天》的直观感受,而且还应该从歌曲的风格、曲调中去体会和感受中国新歌剧是如何在借鉴西洋歌剧的基础上融入中国戏曲等民族曲调风格,详细剖析中国歌剧中的“唱”,从而使学生体验中国歌剧的发展、借鉴、变化,理清中国歌剧的演唱技巧与咏叹调\宣叙调的关系等等。高中音乐鉴赏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鉴赏能力为目标,从这一目标出发,新入职的音乐教师要深入研究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把自己的理论修养与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融入到课堂教学设计中,体现出高中音乐鉴赏的实际价值。因此,深刻理解音乐课程标准,精心设计音乐鉴赏课教学,是新教师的首要任务,也是上好一堂音乐鉴赏课的前提条件。
二、深入研究教材作品,使音乐鉴赏课堂体现音乐育人的目标。
深入研究教材中的音乐作品是备好课的前提和关键,只有深钻教材、挖掘教材深度才能带来课堂教学中的自由和灵感。新入职音乐教师往往对音乐作品不熟悉同时也不深入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只能停留在音乐技巧的教唱上,认为课堂上教师展示基本功,弹唱、演奏活跃课堂气氛便可上好音乐鉴赏课,这不仅仅容易让学生觉得音乐鉴赏中给予学生的知识含量不够,同时也没有完成音乐鉴赏课堂中的教学目标。
以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中《高亢的西北腔》为例,新老师使用范唱的方式来表现西北民歌的技巧与特点,但这显然对西北民歌没有深入研究。在课堂教学中,以西北地理、风俗民情、民族特征等为基础,结合西北民歌的唱腔特点、技法运用,引领学生进入高亢的《花儿》、《信天游》等经典西北民歌鉴赏中,通过作品体现出的西北风情表现出来,才能实现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艺术素养,达到音乐育人的目标。由此可见,深入去研究音乐作品,将音乐作品的音乐技巧、人文性与审美情趣统一起来,渗透到音乐鉴赏课堂,是上好高中音乐鉴赏的根本之道。
三、把握好教学重难点,切忌将高中音乐鉴赏课上成语文等文理学科课。
高中音乐鉴赏课与其它文理学科有着本质的区别,音乐鉴赏课不是单纯的传授音乐知识,而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人文科学综合课,由于音乐其非标题性、非描绘性,被称为神的语言,因此语言文字作为音乐鉴赏课程中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主要媒介,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情感揭示音乐形象,音乐鉴赏中的教学语言在内容上大体可以分为分析音乐的表达方式、提示音乐描绘的形象及揭示音乐所表达的思想等三类。新入职的音乐教师在高中音乐鉴赏课堂中,常陷入这样的误区,一味重音乐文化而轻音乐魅力:把与音乐作品相关的人文背景、创作动机、思想变化甚至作曲家的生平当作是音乐鉴赏的重要部分,而忽视了音乐作品本身的各大要素,不能很好地将音乐情感、音乐风格、作品结构、技巧运用等结合起来展示出音乐的魅力。
如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第十七单元中《祖国颂歌》为例,在讲解艺术歌曲《忆秦峨.娄山关》中,教师花大量的时间反复分析此歌词的创作历史背景,反复朗诵体会歌词的意境,体会先生创作此诗词的情感,而不是通过大量的哼唱、聆听、感受去在音乐中体会歌词和歌曲的密切关系,教师在分析中尺度的把握不到位,音乐课就变成语文诗词课。因此,在音乐鉴赏教学中把握歌词叙述技巧在音乐形成中的表达,把音乐要素如强弱、力度、速度、音色、和弦等纳入到课堂的鉴赏活动中,学生才能体会到音乐作品的魅力在鉴赏过程中体会到音乐之美。
四、注重自主合作探究,高中音乐鉴赏课堂要有效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高中学生面临高考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如果不是高考需要,往往出现对音乐课堂关注度低、兴趣不高等问题。高中音乐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音乐鉴赏对学生缓解压力、疏导心理、提高自身素养等方面的作用,另一方面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合作探究学习,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探究、体验中提高学习积极性,转变学生观念。
如高中音乐鉴赏第一单元《学会聆听》一课中,新教师用非常流畅的语言和教学设计把聆听音乐的各大音乐要素的常识分析很详细,但整个课堂中使用了大量的讲解授课法,导致课堂气氛难以活跃起来,学生参与度不够。因此在教学设计上,可以采用多种音乐活动、音乐游戏的形式,激励学生自主参与,在合作探究中感受音乐每个要素的特点。当然,高中音乐鉴赏课堂上要重视高中生喜欢表现的特点,通过学生自我的表演、探究,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共同学习,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从而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五、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高中音乐鉴赏课堂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与合作。
关注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音乐课堂中都能得到自我发展,感受音乐的魅力,生本学堂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差异,以学生为主体,设法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尽量激发每一位学生的潜能,使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课堂能够真正实现师生互动。
由于我们的音乐课堂为一周一次课,音乐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接触不多,因此大部分新教师往往喜欢有一定音乐功底的孩子,这些孩子比较活跃、课堂反应灵活,音乐思维较好,因此新教师在课堂上只关注活跃的学生,或者是坐在前排的学生,导致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被忽视,出现开小差等不认真听课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教学方法,采用一定形式的分层教学与小组学习,不仅有利于音乐鉴赏学习氛围的营造,而且也是探究、体验学习的要求所在。在课堂上不仅要引导有功底的学生通过节奏模仿、演唱、舞蹈等运用到鉴赏过程中,还要引导音乐技能功底差的学生参与到音乐鉴赏过程,通过与功底好的学生相互合作,促进共同对作品的鉴赏。
总之,新教师在高中音乐鉴赏课堂教学中要深入研究新课标,以教学目标来指导音乐鉴赏课堂的教学设计,重视学生的积极参与,而在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要在注重学生音乐技巧训练的基础上,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使学生自觉接受音乐艺术的陶冶,从而避免音乐鉴赏课堂教学的误区。
参考文献:
[1]冯双春.也谈高中音乐欣赏课的有效性[J].考试周刊.2016(12)
篇6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音乐 教学模式 创新
音乐是一种艺术,反映着现实的生活情感,同时还可以让音乐学子从中感知到新的东西,那是一种艺术的美。中华民族有传承文化的责任和美德,音乐学子也担负着这样的一个使命去传承音乐艺术文化。以往的音乐教学模式已经落后,时代在进步,教育也得跟进,顺应新时代的要求,跟从新课标的脚步,让学生多元化发展,实现全面化提高的目标。
一、初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方法过于传统,难以实现“教学相长”的效果
现行中学音乐教育基本沿用了专业音乐教育的模式,虽然教学已经越来越重视师生互动,但是仍以“教授”为主,单纯追求知识与技能,教学模式单调、机械,教学过程枯燥、程式化,而对于乐于接受新事物的初中生而言,这种过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必然难以实现“教学相长”。
2.教学理念落后,难以激发学生兴趣
现行教学体系中,初中音乐教育多被赋予了德育、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的功能,并被片面夸大,而忽视了初中音乐教育应该以美育为其宗旨,是音乐文化素养方面的教育这一基本职能。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关注音乐教育的外在价值,特别注重知识、技能等非审美的体验,而忽视情感、兴趣、想象、创造等审美体验,种种误区导致初中音乐课程审美性、艺术性缺失,教学理念落后难以激发学生兴趣。
二、新理念下初中音乐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将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试验研究相结合,并将研究结果付诸于学校学科教学活动中。同时,现代教育技术与初中音乐课程的结合,也为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了物质支持。
1.创新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主体
新课程新理念的重要体现是:“以人为本”,“教育应关心人,尊重人,发展人”。从中我们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学生才是教育的主体。因而,我尝试建立一种突出学生发展,以“主体性、创新性”为特征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开放性音乐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创新的教与学的氛围,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实践中学习,搭建让学生自主表演的“旋转舞台”和“梦想剧场”,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1.1发散思维,焕发活力。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一般都是先由教师介绍曲名、作者、表现内容等,还没听到音乐,就先把学生限制在一个框框里,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代替了学生的亲身体验,把音乐的多解性变成单解性,使得学生对音乐本身失去兴趣,不注意倾听,放弃了思考与联想。现在上欣赏课,教师应该让学生根据自身对音乐的体验,去理解音乐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用多种思维方式去探索问题。例如,在学习《卡门序曲》时,教师在放音乐之前,先不要给学生讲教材上的内容,而是让学生自己讲一讲他们知道的有关歌剧《卡门》的内容,比一比谁的故事更精彩,然后对评选出的几个故事分组由学生为《序曲》配乐,再比一比哪组配得最好。最后教师再完整的讲述内容,引出教材,并播放《卡门序曲》的音乐,让学生比较自己与教师讲述的故事、配乐有哪些异同。这样就使学生始终以积极多变的思维参与教学,不仅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还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和音乐表现力。在此类开放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真正成为学习音乐的主人,通过自主地体验和探索,求新、求异、求广地学习,逐步培养了创新的意识和胆识,从而使音乐课真正的“活”起来,焕发出创造的活力。
1.2创新教法,大胆实践。因为音乐最具不确定性,解释的自由度也是最大的,所以音乐可以让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想象、解释和宣泄自己的情感,体现自我个性。我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通过音乐活动过程的展开,来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给他们探究问题,探询知识的空间,让他们大胆想象,自由创造。例如在进行歌曲《青春舞曲》伴奏节奏的学习时,我没有拘谨于书本上原有的伴奏节奏,而是准备了铃鼓、响板等打击乐器,让学生根据歌曲所表现的情绪,自由创作不同的节奏。我的要求是:一要符合歌曲情绪,二要与众不同,假如创作得好,全班同学都用他们创作的节奏为歌曲伴奏。结果学生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打出了许多不同的富有特性的节奏。我协同他们把创作的节奏整理书写出来,写成打击乐器合奏谱,让他们用合奏的方式为同学们的演唱伴奏。类似这样的活动,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在以后的创作环节中,学生都争相要求进行创作表演,获得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1.3以流行音乐带动音乐欣赏,收获高效课堂。有同学认为现在人手一个移动播放器,要听音乐很方便,还能听自己喜欢的歌,在这句话当中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在高科技进入我们普通人家生活的时代,一个移动播放器确实解决了学生所说的这个问题,但是他们这种所谓的听音乐只是纯粹的娱乐消遣,很少有人会真的去欣赏音乐中的美,因此,音乐课的开设还是很有必要的,老师通过适当的教学手段引领学生学会欣赏音乐是音乐课教学的核心,这令我反思了两点:其一,就是我们音乐课堂的教学过于随意,只是简单地走走流程;其二,音乐课的教学所选取的切入点不符合现代学生的审美趣向。因此,我认为音乐课的课堂教学必须要创新,而以流行音乐带动音乐欣赏便是我得出的方法。
1.4.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能力的提高包括创新能力的提升,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老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老师切莫以权威自居,应该是摒弃师道尊严。抱着一种教育相长的态度,认真和学生沟通,培养师生之间亦师亦友的融洽关系,使学生们的心理自由得到充分发挥,让他们在享受音乐的过程中无拘无束,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特征得到切实的体现。
在课堂上,老师们应该在释放学生的同时释放自己,和学生们一起唱歌、一起跳舞、一起欣赏。在语言使用上,应该多用一些能拉近双方之间距离的词句,如“大家的想象力真的很棒。超出了老师的预期”“让我们一起来吧”“请”,等等。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师生之间的平等,他们就可以充分地在课堂上展现自我。[1]
1.5创设环境,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创新教育的实施要有良好的教育环境做条件,这其中的小环境的良好课堂氛围,个轻松的教学环境可以充分展示教材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学生感受音乐美的同时创造音乐。在音乐的教学中,老师们要培养学生积极参加各种音乐活动,要提供和创设符合学生发展的创作空间,老师可以根据课本的内容来创设相应的情景。学生们跟着老师的创设环境去积极、轻松地探索、想象。这样的情景包括语境和画面。在语境中,老师们可以通过优美流畅的语言风格和极富感情的语调来描绘音乐环境,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让他们在这个创设环境中,自由想象,深入音乐情景。在画面表现中,可以通过借助一些动画、图片,来简单而形象地演示词曲的意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创新教学手段,合理有效的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教学手段具有鲜明生动、具体直观、形象逼真等特点,能够使教学内容得以充分的表达,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音乐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较多的知识,切实地解决教师无法讲清课本中的某些重点、难点,达到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果之目的。在教学过程中,五彩缤纷的音乐画面加上悦耳的音乐,充分体现了“听觉艺术”与“情感艺术”相结合的特点,对学生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
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有重要的作用。而在教学中,学生往往兴致淡漠、不以为然,坐不住、听不进。过去教师用了很多方法,如编故事、画图片、讲解、提示等等,但往往学生只记住老师说的,而对该听的却听不进去。根据音乐欣赏的综合性特点,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则容易同各有关学科知识取得横向联系,加大课堂容量,拓宽知识面,开阔音乐文化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因此,多媒体教学已成为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把聆听、观察与实践密切联系起来,再加上简洁精辟的语言引导给学生以生动真挚的情境感染,像这样的教学效果就大不相同。如在欣赏《梁祝》一课英台抗婚一段时,先是由大管及大提琴奏出旋律下行的封建势力主题,这里为了增加学生对乐曲的切身感受,可以在故事片《梁祝》中选择英台抗婚中的部分情节,当欣赏到这段时,播放故事片断,学生在听与看的同时自然地理解了乐曲所要表达的内容;英台反抗的主题中,小提琴强烈的切分节奏,旋律上行,表现的是英台抗婚不嫁,同样也播放故事情节,英台在电闪雷鸣前与父亲祝员外抗争,所有这些都会使学生主动参与乐曲的发展,真正了解到乐曲表达的含义,在潜移默化中乐曲会很容易地被学生接受。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创设意境,把学生吸引到作品特定的情境氛围中,帮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利于揭示音乐作品的内涵,使学生从中寻求美、发现美、欣赏美,从而提高审美能力,达到粉笔+黑板+挂图+录音机所达不到的效果,大大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活动能力和想象力,对欣赏的民族音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创新教学评价体系,激发学生自信
在以往的课堂音乐教学评价中,教师往往采用让学生唱一首课本上的歌曲来给学生评分,有的教师甚至凭自己的主观臆断和对学生大体的印象给学生打分,殊不知这样做是不科学也是不全面的。其一,很容易让学生产生错误印象,认为音乐课就是唱几首歌,不必学其它知识。其二,教师不能得到正确的教学效果反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好坏不能正确评估,从而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其三,不能使学生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让那些平时上课表现欠佳,老师印象中的“差生”产生不满,认为是老师偏心眼,不公正,丧失学习兴趣。其实对学生来说,音乐是最不能用统一的标尺来衡量的。音乐成绩的评定与其他学科相比,缺乏绝对尺度,音乐课的成绩不能完全用书面的形式来统计,一首歌、一张卷子不能评定一个学生一学期的学习效果。音乐评价手段的不正确,可能会扼杀学生的音乐学习欲望和兴趣,会把音乐教育引向歧途,更不用说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构建开放的音乐评价方法,积极探索过程性、主体性、展示性评价方式。主要内容有:平时积累评价法、合作表演评价法、特长展示评价法。平时积累评价法是把学生平时在课堂中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态度作为重要成绩给予记载。合作表演法是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首歌曲、器乐曲或一个舞蹈进行合作表演。特长展示评价法是学生个性化的吹拉弹唱等各项特长,都可以在“班级音乐会”上展示,作为考核内容之一。最后将这三部分综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价。实践表明:兴趣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成功的喜悦和乐趣,能极大地唤起学生的创新热情,而开放评价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不断品尝到学习音乐和获得创新的成功乐趣。[2]
同时,建立奖励机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初中生还处于人生的成长阶段,在获得成功的奖励时,会产生喜悦的情绪,这类体验能够鼓励被奖赏的学生继续努力,因此当学生在创作上出现一丝灵光火花的时候,作为老师要适时地去予以保护,对不同的学生取得不同的成绩时要给予不同的奖励,从而使他们在不同程度上都得到成功的快乐和喜悦。他们在感受到快乐的同时必然会产生对音乐学习和创新的兴趣,也就勇于探索、敢去实践,其创新能力也就能得到不同层次的锻炼和提高。
三、结束语
初中音乐教学在新课标改革之下的确需要进行创新的思考,传统单一的模式应该被多元化的模式所取代,并发挥它独特又多样的作用,启发和引导学生们翱翔于美妙的音乐天空之中,而这一责任就在教师们的身上,要对音乐的教学方式进行多元化和多渠道的创新,教学手段多样化,丰富其音乐课堂的内涵,真正的为学生们建立起一个独特新颖的教学模式,真正落实新课标倡导的教学新理念,引领初中音乐教学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音乐全面人才。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初中音乐;有效性提升;多媒体;鉴赏能力;音乐素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046-01
初中音乐作为基础音乐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形成基本音乐素养的关键时间段,因此在组织初中音乐教学时,老师应该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点,将学生真正的融入到课堂教学安排中来,为了更全面的提升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老师应该积极学习先进的音乐教学理念,改进音乐教育的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细化梳理专业化的音乐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的自信心,让音乐教育真正与学生其他课程学习融入一体,将音乐素质与其他学科素质一起,成为学生综合素质的鲜明组成部分。
一、了解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信心
老师在开展现代音乐教学时,应该首先了解自己班级上的所有学生的基本情况,掌握每一个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长处以及障碍,掌握每一个学生在具体的音乐学习过程中,兴趣点偏向的部分以及对于音乐素质需求情况,老师应该着重了解到学习学习的障碍,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应该积极鼓励那些音乐基础知识以及基础条件不好的学生,让他们也能够更好的参与到课堂教学实际中,提高每一个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的积极性,保护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信心。比如在组织学生进行歌曲《渴望春天》的学习时,不仅要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演唱歌曲,同时还要积极的引导那些不会唱、唱不好、唱不准的学习积极参与,及时的鼓励他们学习,肯定他们的进步。
二、强化老师音乐专业化素质,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老师的自身的音乐素质是提高初中音乐教学的质量的重要环节,因此在组织现代音乐教学的时候,对于音乐老师队伍的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不仅需要招聘专业院校的音乐专业方向的特长人才,同时还要在队伍建设中加强相关的定期培训以及相互之间的学习研究,提高整个音乐老师队伍的专业化素质。同时老师还应该学习现代音乐教学理念,尝试新的教学手段,丰富音乐教育理论体系,同时还要落实学生音乐技能以及音乐素质的培养理念,将学生的音乐专业化培训以及鉴赏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开展有针对性、有目的性、有计划性、有知识性、有综合性的现代音乐教育,让学生更好的提高音乐综合素质,完成现代音乐教育目标。
三、积极使用多媒体技术,尝试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计算机技术以及深刻的影响着现代素质教育,而且由于教育基础设施的完善,老师可以更好的运用到多媒体进行现代音乐教学,对此老师应该积极的收集与教学相关的视频、音频、文献资料等来完善音乐课堂教育素材,同时利用多媒体进行多方位、多感官的展示。同时老师还应该积极的尝试使用微课、问题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现代教学的方式方法,让学生充分的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比如在组织学生学习《茉莉花》的时候,应该充分的收集相关的视频、音频表演资料进行课堂展示,同时通过微课教学,细致讲解河北民歌的音乐特点,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联系其他与花相关的歌曲名字,同时组织学生排练《茉莉花》的合唱表演,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方式,结合多媒体的使用,让学生可以对于教学任务有一个系统详尽的认识,提高学生对于相关音乐知识的掌握,提高教学的质量。
四、将音乐技能化,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以及基础音乐素质
对于音乐教育过程来说,不仅是需要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相关音乐技能,让学生可以更好的掌握专业化的的音乐技能,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积极的梳理音乐知识的要点,罗列核心作品的音乐风格,让学生形成脉络化的音乐知识夸奖。同时老师还应该积极的引导学生学习专业化的的音乐技能,比如某些乐器的演奏、节奏的把控、乐谱的唱读等,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掌握音乐。比如在这种学习戏曲音乐时,不仅需要讲述戏曲的知识要点,同时对于戏曲音乐《唱脸谱》也可以融入乐谱的唱读教学与节奏教学等,让学生可以真正的运用到音乐知识。
初中音乐教育的关键在于全面掌握学生的音乐基础以及音乐兴趣,结合学生的兴趣偏向点,积极的使用互联网技术以及多媒体教学手段,尝试多样化的教育方法,提高老师的专业化素质,将学生的鉴赏能力以及基础技能能力同步提升扩展,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的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更好的实现现代音乐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 于秀霞《提高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新课堂 阅读2015
[2] 王 慧《提高中学音乐欣赏课教学有效性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 2014
[3] 陈 华《初中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提升策略研究》[J]读书文摘 2016
[4] 张 丹《遵循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提高音乐课堂有效性》[J]东北师范大学 2011
篇8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氛围;原则;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J60文献标识码:A
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应当尽量使音乐知识更加直观和形象,应当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丰富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的学习视野,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问题得到解决的前提就是老师通过调动课堂氛围,让学生投入到音乐学习中,深刻了解音乐学习内涵。创新是教学改革的主旋律,调动音乐课堂氛围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也是应当实施一系列的创新举措。
一、调动音乐课堂氛围提高教学质量应当坚持的原则
(一)转变教学观念
调动音乐课堂氛围提高教学质量,需要老师在思想观念上进行转变。兴趣是学生学习好音乐科目的重要前提,老师应当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以引导。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坚持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课堂互动,调动课堂氛围。音乐又是一门情感艺术,老师应当善于运用音乐之美、音乐的旋律去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进而达到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教学目的。只有老师从教学思想以及教学观念上进行思想转变,才能够有新的教学思路,进而调动课堂互动氛围,提高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二)完善教学方法
调动课堂氛围提高教学质量,需要老师完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在音乐教学中没有一定之规。音乐课的教学创新最为主要的就是要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老师要敢于去实践别人没有用过的方法。老师应当多对学生进行启迪式教育,要善于让学生去掌握音乐的节奏,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一般的音乐教学是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聆听,其间缺乏有效的课堂互动。现在应当打破常规,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让老师去解答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困惑。如让同学们对音乐学习中的某一个问题分组展开谈论,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把全部的学习内容全盘托出,有意留下一些空白,让学生们去推测想象。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表演,然后老师进行点评,这些教学方法的创新都是调动课堂氛围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
(三)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
音乐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自己去发现、理解的音乐知识,要比老师直接进行教学的印象要深刻得多。一言堂、填鸭式的音乐教学方法,整节课堂都是音乐老师的独角戏,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老师应当专注学生的学习方法的传授,让学生在学习中积累和掌握学习方法。老师应当从演员变成导演,学生应当从观众变为演员。老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点拨学生,这样的教学方法的传授不单单让学生的音乐学习更加轻松,课堂教学氛围也变得更加有生气。音乐本身是让感觉到快乐的艺术,而学生接受音乐熏陶、学习音乐表达技巧、感受音乐魅力的过程,也是学生掌握音乐学习方法的过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在掌握学生的学习特点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习音乐的规律。通过设计环环相扣、简单有效的教学环节,帮助学生在音乐的天空中翱翔。
(四)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老师要在音乐教学中打破常规,精心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过程能够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学生也乐于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去学习。精心设计音乐教学内容不是指老是盲目的把深奥的音乐知识放在课堂教学中,而是整个音乐课堂教学应当围绕既定环节的教学目标,改变以往孤立的、专注课本的情况。音乐教学内容是一个系统化的有机环节,老师应当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为学生安排不同的学习对象。在课前老师应当多多搜集有效的教学资料,进行有效备课、有的放矢,除了课本中的知识传授以外,老师还应当将自己的教学视野放在课外知识中。老师可以考虑筛选一些有益的课外信息引入课堂,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将课内学习同课外学习有机结合,这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展孩子们的学习视野。
(五)善于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多媒体的有效运用可以使得音乐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更加形象化,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的目标。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多媒体的有声、有色、有形以及生动有趣,更能够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当学生看到屏幕的内容以后乐于了解到作者作品的创作过程以及创作故事,让学生触景生情,进入音乐意境。初中生是活泼好动的,形象化、具体化、新颖的东西更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好奇心理。而一些演示型的多媒体课件能够将文字、图像等直观的展示出来,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对于初中生来讲,他们更乐于接受又唱又跳的歌舞学习形式,利用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把音乐中的乐理知识、节奏放在多媒体演示中,能够帮组学生从厌倦的学习情绪中解脱出来,唤起孩子们参与音乐练习的激情,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二、调动音乐课堂氛围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一)激发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才能够促使学生去主动学习。因此,在音乐课堂上应当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喜欢上音乐、亲近音乐。在音乐课堂上,老师可以带着学生去欣赏一些优秀的、悦耳的音乐作品,在欣赏的过程中应当兼顾到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年龄特点,选择他们感兴趣的、浅显易懂、旋律动听、富有特色的音乐作品。如果有条件可以将学生以及老师的演唱刻录成光盘利用多媒体演示出来。现身说法的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与音乐更加近距离的接触,最终激发其学习兴趣。如在进行苏教版音乐八年级上册“海滨音诗”第一课《大海啊故乡》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了解大海,感受海的音乐形象,激发热爱大海、热爱生命的情感。能用亲切柔和、充满激情的声音准确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并让学生分析作品的音乐要素,体会并表现出歌曲所蕴涵的情感。老师可以用语言引导,如“漫步在沙滩上,聆听海鸥鸣叫声,海风吹拂着脸庞,阵阵的海涛声将我们带入无尽遐想,同学们,让我们插上音乐的翅膀,像海鸥一样到大海上遨游一番吧”,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大海啊故乡》,在欣赏过程中,请大家思考两个问题:《大海啊故乡》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是怎样变化的、力度又是怎么变化的?通过这些语言互动,提升孩子们的参与积极性,让孩子们去想象大海的样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设定有效教学目标
音乐课堂教学是以教学目标为出发点和立足点的,教学目标的围绕是老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原则。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老师活跃课堂氛围,设定有效的、可行性的教学目标。在设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应当坚持几个原则,首先教学目标的设定应当坚持以人为本,应当注重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以及能力。具体点来说,音乐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表现以及创造力,因此音乐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也应当从这一理念出发。整个教学目标应当进行层层分解,将其分解为具体的、合理的、可操作性的小目标,每一节课去实现一个、两个小目标,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技能、方法过程融入每一个小目标中,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如在进行苏教版音乐七年级下册“春天的脚步”时,首先应当设置情感目标,让学生能够从“春”为主题的音乐作品中感受到春天之美、体验到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快乐,乐于参与表现创造“春”的音乐活动。其次是设置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欣赏《春之歌》、《春晓》,能够在聆听后对音乐主题、结构、音色(人声、乐器)等留有印象。最后让学生尝试以“春”为主题进行音乐创作,并以图形谱的方式记录自己创作的音乐。
(三)强化学生的体验式学习
音乐课堂教学的体验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音乐艺术的兴趣,目的在于从体验中实行对音乐知识的学习。强化学生的体验式学习需要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参与体验音乐的过程。当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自己去亲身主动的去体验、领悟、探寻,与音乐融为一体时,才能对音乐知识、技能技巧真正地加以理解与掌握,才能够让学生创造性的掌握音乐知识。情感以及音乐审美是音乐审美参与过程中的重要心理因素,应当从感性入手、以情动人、以美感人,让学生全身心、全方位的参与到音乐学习和体验中。在欣赏音乐作品的时候,老师应当运用语言魅力的引导,诱导学生参与音乐作品情绪思维体验,通过长期教学实践,让学生形成在欣赏音乐时的良好习惯。中学生的年龄虽小,但是想象力却很丰富,老师应当善于打开学生想象的大门,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愉悦感,这是保证音乐教学成功的前提条件。如在进行苏教版音乐七年级下册“锦绣江南”第一课《无锡景》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习歌曲《无锡景》,能用亲切、柔和的语调把江南民歌旋律优美、娇甜软腻的特点唱出来。通过对江南美景的体验,对现代幸福生活的讴歌,让学生感悟社会主义国家丰富的人文内涵,激发学生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老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对歌曲的二度创作能力。准确把歌曲中出现的“呀”、“末”等衬词,表现出江苏民歌特有的风格。让学生在沉醉于歌曲旋律中时,一遍遍的让他们听赏歌曲,跟唱歌曲,增强学习体验,并及时提醒学生衬词如何唱更好听,如何去找到歌曲所表达的那种自豪、喜悦的心情,提升教学效果。
(四)积极实施科学有效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是指老师在音乐课堂中对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判断、分析以及评价,科学恰当的使用课堂评价语言是一门精妙的教学艺术。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老师应当把握时机,及时、有效的使用课堂评价语言。在音乐课堂中,老师如果用欣赏的眼观去看待自己的学生,学生就会以更加主动、更充分的发表自己的意见。老师应当多用鼓励性的语言对自己的学生进行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习音乐的信心,达到评价语言的灵活运用,最大程度的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实施多元化评价是指老师在音乐课堂上的语言评价应当是多样化、多层次性、有针对性的,应当将具有激励功能。在音乐教学评价中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教学评价应面向全体同学,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
三、结论
总而言之,调动音乐课堂氛围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强化师生互动,不仅仅需要发挥好老师的指导作用,还应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老师应当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通过完善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老师应当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关注学生内在的情绪以及情感体验,使学生听得懂每一节音乐课,增强音乐课的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罗家萍.初中音乐课教学法创新之我见[J].新课程(中学), 2010,(09).
[2]黄琳.中小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培养初探[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4).
[3]张璋.浅析如何上好初中音乐欣赏课[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