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技术的认识范文
时间:2023-10-24 17:39: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工程技术的认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新材料, 新技术, 新工艺, 绿色施工
Abstract: With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man knowlege on the nature is more profound understanding, engineering vision increasingly open, building technology in recent years have made great progress. New engineering materials, building structure form,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emerge. Greatly improve the overall level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ensure the engineering quality and safety.
Keywords: new materials, new technology, new technology, green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更加深刻,工程视野日益开阔,建筑工程技术在近年来也取得了长足发展。新的工程材料、建筑结构形式、施工技术不断涌现。大大提高了项目建设的整体水平,保证了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下面根据我多年的经验和实践谈谈对建筑工程技术中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和绿色建筑几个方面的一些认识,与大家共勉。
一、建筑工程新材料方面
建筑工程的发展离不开工程材料,建筑材料的更新是新型结构出现与发展的基础,而新型结构的出现又是新材料出现的驱动力。近年来,工程材料的发展可谓空前活跃,在高强度、轻质、高耐久性、绿色环保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下面针对我这几天的学习和切身体会就目前正在或已经推行的几种新材料做简单的介绍。
(一)高强度材料
我国建筑工程实际应用的混凝土强度和钢筋强度等级均低于发达国家,结构安全度总体上比国际水平低,但材料用量并不少,为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建筑结构材料强度宜适当提高。因此,近年来,高强度的建筑结构材料不断涌现,所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明显,不但能直接减少材料使用量,而且还可缓解原料对生产、加工、交通运输、电力等耗费,有利于国家减少工业投入,更好地落实节约资源能源的基本国策。
1、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
1.1其定义为: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指具有高强度、高工作度、高体积稳定性和高抗渗性的混凝土。《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0版)将强度等级超过C80的高性能混凝土定义为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
1.2该材料的特点:采用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可以减小截面尺寸,增大建筑的使用面积和空间,从而减轻结构自重,降低施工工作量,并达到更高的耐久性,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小结:经证实,该种混凝土在高层或超高层中使用较广,一般的民用建筑等很少涉及,鉴于其带来的优越性,应大力推广。
2、高强度钢筋
2.1其定义为:在国内,高强度钢筋是指《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07)中规定的屈服强度为400MPa和500MPa级的普通热轧带肋钢筋(HRB)和细晶粒热轧带肋钢筋(HRBF)。
2.2该材料的特点:高强度钢筋可广范应用于非抗震和抗震设防地区的民用与工业建筑和一般构筑物,可用作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纵向受力筋和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非预应力筋以及用作箍筋和构造钢筋等。其强度价格比随强度增加而逐步提高,高强度钢筋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若能将我国混凝土结构的主导受力钢筋强度提高到400MPa~500MPa,则可节约钢筋用量30%。
小结:目前,根据新的技术规范要求,一级钢(Q235)已取消,市场已淘汰,更换为HRB300螺纹钢,使现浇顶板的钢筋含量减少,大大减少了混凝土裂缝等质量缺陷。
(二)轻质材料——轻骨料混凝土
轻质材料对于减轻建筑自重、节约材料用量、提高构件运输和吊装效率、减少地基荷载及改善建筑物功能等有重要意义。
1、其定义为:轻骨料混凝土是指采用轻骨料(轻粗骨料、轻细骨料或普通砂)、水泥和水配制而成的混凝土。
2、该材料特点:可以提高结构的比强度、增加水化程度和减少运输成本,同时力学性能只有微小下降或基本不下降,单方混凝土的原材料成本增加不多。轻骨料混凝土除了轻质的特性以外,其保温隔热、耐火、隔声及抗震性能也是普通混凝土所无法比拟的。
小结:此种材料在现实施工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主要集中在二次结构和装修地面的垫层施工。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绿色环保建筑材料
在我国新建建筑中,高能耗建材、高能耗建筑较为普遍。为实现建筑业节能减排的目标,需要大力发展绿色建筑,绿色环保材料是绿色建筑发展的基础。
1、绿色高性能混凝土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具有下列特征:更多地节约熟料水泥,减少环境污染;更多地掺加工业废渣为主的细掺料;更大地发挥高性能的优势,减少水泥与混凝土用量;具有较大的应用范围等。
2、再生骨料混凝土
指将废弃混凝土块经过破碎、清洗与分级后,按一定比例与级配混合形成再生混凝土骨料,部分或全部代替砂石等天然骨料配制而成新的混凝土。目前,我国再生混凝土应用主要集中在非承重构件、混凝土楼面、道路路面等。
3、绿色墙体材料
绿色墙体材料是指无毒或低毒的健康型墙材、防火或阻燃的安全型墙材、耗能低的节能型墙材及各类新型多功能墙材。按其构造要求可分为建筑板材、轻质板材和复合墙体三类。
小结:上述三种材料为国家正在积极推广的新型材料,市场的占有率比较小,但作为绿色环保材料,必定会成为日后建筑材料应用发展的主要方向。
二、建筑施工新技术方面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结构和材料技术的推动,涌现出一批新的施工工艺,如为满足高层/超高层建筑发展需要而产生的爬模、爬架技术,为提高施工质量和建设速度而产生的预制混凝土装配整体式结构施工技术等。
(一)建筑工业化新技术
为确保各类建筑最终产品特别是住宅建筑的质量和功能,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建设速度,改善劳动条件,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建筑业尽快走上质量效益型道路,建筑工业化势在必行。
1、建筑用成型钢筋制品加工与配送技术
1.1其定义为:是指在固定的加工厂,利用盘条或直条钢筋经过一定的加工工艺程序,由专业的机械设备制成钢筋制品供应给项目工程。
1.2其特点为:集中化、专业化的钢筋加工配送不仅是提高建筑工业化和施工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推进低碳建筑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篇2
关键词:人工挖孔桩;施工工艺;技术
Abstract: This paper will combine the many years of practical work experience,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works, the manual digging pile of building works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exposition simple, for your reference. Key words: artificial dug pil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technology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建筑工程行业也迎来了其繁荣的又一个大发展阶段。建筑工程的大力度发展前进,一方面带动了我国相关行业的市场的繁荣,增加了人员就业,促进了社会的发展等,在另一方面上建筑工程的快速发展也逐步暴露出了建筑工程在其施工过程中的施工难点和施工工艺的技术处理的弱点,由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不到位而造成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性受到严重威胁的例子也很多。因此,如何强化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提高对建筑工程施工工艺技术正成为建筑企业和建筑学课共同研究的新领域。
人工挖空桩的施工技术处理便是现代建筑研究领域的一项研究热点问题,随着近几年来人工挖孔桩在建筑工程中的广泛应用,如何提高该施工工艺的技术处理问题从而避免建筑工程施工事故的发生正受到人们极大的关注。由于在人工挖孔桩的施工过程中需要施工人员注意的施工关键点很多,一旦操作失误将会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安全,因此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人工挖孔桩施工技术进行简单的分析论述。
1建筑工程中采用人工挖孔桩的技术所具有的优势
人工挖孔桩在其施工过程中主要有依靠人工进行掘土成孔,降低了相关大型机械的使用,通过人工的精细施工作业减少了机械的误差率。同时,我国人力资源丰富从而极大的降低了人工的成本性,因此在相关的施工工程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此外,人工挖孔桩因其所具有的独一无二的优越性,而被市政工程施工所广泛采用。特别是大直径的混凝土灌注桩,人工挖孔比机械成孔的适应性要广得多,不仅适用于软土地基,也适用于山区丘陵土质等比较坚硬、地形地貌变化较大的地区。
大直径灌注桩成孔的方式有机械成孔和人工成孔两大类。机械成孔需要特定的机械设备,采用泥浆护壁以及水下浇筑混凝土等方法。而人工挖孔桩的优点突出表现在:施工设备简单:噪声小,振动少,对现场周围原有建筑影响小:旋工速度快,可按旌工进度要求决定同时开挖桩孔的数量:可直接观察地质变化情况,桩底沉渣能清除干净,施工质量可靠。
人工挖孔桩有着独特的优越性:适应性强,能在狭窄、高差大的恶劣场地环境下施工:直观性强,嵌岩桩可确保入岩深度,孔底弃渣能彻底清除,有利于保证桩基质量:不受地质情况的限制,适用于各类岩土层,施工方便,进度快:设备简单,环境污染小。
2人工挖孔桩施工程序
人工挖孔桩施工程序为:场地平整———放线———定桩位———架设支架或电动基芦———准备潜水泵、鼓风机、照明设备等———挖孔———每下挖90mm进行桩孔周壁的清理。校核桩孔的直径和垂直度———支撑护壁模板———浇灌护壁混凝土———拆模继续下挖,达到微风化一定深度后,由勘测单位验收———绑扎钢筋笼———验收钢筋笼———排除孔底积水、放入串筒,灌注桩芯混凝土至设计顶标高。
3人工挖孔桩施工技术处理
人工挖孔桩施工技术操作是否正确,是确保人工挖孔桩旖工质量和安全的关键,因此在施工前,我们要认真对挖孔桩施工现场的地质钻探资料进行分析,根据资料分析采取相应的技术,对施工中常遇列的问题应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
3.1孔璧泥砂塌落技术处理
挖孔时遇到砂性土、淤泥、流砂,很容易发生护壁泥砂塌落。如果地下涌水量不大,塌落不严重,可以用挡土板支撑,同时用直径25mm圆钢加固或钢板套筒突击成孔浇筑混凝土护壁。
3.2流砂层淤泥层的技术处理
挖孔时遇到厚的流砂层、淤泥层,尤其遇到大量地下水,随着护壁泥砂大量塌落,混凝土护壁成为悬空状态,失去支撑,进而产生裂纹,直至断裂、脱落。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该采取以下几点加强措施:a.顶层护壁用直径20cm圆钢加设2~4个吊耳,用钢丝绳固定在地面木桩上。b.加密护壁竖向钢筋并让钢筋伸出20cm以上,与下一节护壁的竖向钢筋及箍筋连成整体,然后再浇注成形。如果有必要,可在挖孔桩中部护壁上预留直径200mm左右的孔洞,但该部位的地质要选择比较坚硬的土壤,然后再将护壁与护壁外周的土锚在一起,用混凝土土桩、竹木桩都可以。这样护壁就不会断裂脱落。c.在已成形的护壁上钻孔至砂土薄弱层,以充填、渗透和挤密的形式把灌浆材料充填到土体的孔隙中,以固结护壁土体,护保壁周泥砂不塌落埙而增加桩周摩擦力。压力灌浆材料可选择粉煤灰、早强型水泥混凝土、石灰粘土混合料等。
3.3孔桩混凝土施工技术
孔桩混凝士是人工挖孔桩的关键一步,因此,要注意做好孔桩混凝土施工技术,保证孔桩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a.浇注混凝土前应检查孔底地质和孔径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并把孔底清理干净,同时把积水尽可能排干,以减少积水对孔桩混凝士施工的影响。b.如果在深度超过6M孔桩施工,要注意防止混凝土离析,同时堵住孔底大部分甚至全部的地下水。c.混凝土终凝后再抽水,由于封底混凝土已超过底节护壁,已经没有地下涌水,待水抽干,再对剩余的水进行处理。将表面混凝土松散部分清除运至孔外,再继续下一道工序。
4人工挖孔桩施工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
4.1遇流动性淤泥或流砂时,孔壁应采用钢护筒施工。对较易塌方施工段要即挖、即校对、即验收、即灌注护壁混凝土。要保证混凝土密实度,避免渗漏。
4.2对少量流砂的桩位,先将附近无流砂的桩孔先挖深,使其起集水井作用,集水井应选在地下水流的上方,用水泵抽水时,将桩孔和附近的地下水位降至井底下,使井底部免除水淹状态下施工。
4.3由于大量抽出地下水而影响场地邻近原有建(构)筑物,造成基础下沉时,要立即在抽水井孔附近设立灌水点(管)或利用已开挖但未完成桩位灌水,以保持水压平衡与土体稳定。
5人工挖孔桩施工安全
在建筑工程中的人工挖孔桩实施时,安全管理绝对不能存在任何问题,过去发生的种种人工挖孔桩施工安全事件,不健全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也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人工挖孔桩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并没有配备专职安全员。一场悲剧一场事故的发生必有其原因,借鉴已发生事故的原因,才能更好的避免新的事故的发生,从过去已经发生的人工挖孔桩施工事故原因的解析中,明白了安全管理制度的重要性,所以,要保证建筑工程中的人工挖孔桩施工技术良好实施,必须重视人工挖孔桩施工的安全管理制度问题,必须制定一个完整、周全的安全管理制度,才能使施工顺利进行,从而达到保证人工挖孔桩施工良好应用的目的。
结束语
人工挖孔桩施工技术所具有的独特的优势在快速发展起来的建筑工程中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普及,在其及时的实践施工作业中应对各施工程序和技术处理进行详细的分析研讨,以保证其在最大限度上的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安全,以促使其发挥出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挖孔桩技术将会得以越来越完善,以更好的促进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覃道安.浅析工民建中的人工挖孔桩施工技术[J].现代企业文化,2010(20).
篇3
关键词:实践;培养方案;产教结合;建筑装饰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建筑装饰行业发展迅速,大量中小型装饰企业迅速发展壮大起来,对应用型技能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大量的需求并没有使装饰专业的就业工作变得轻松。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与企业对应用型技能人才的需求脱节。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对接,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因此,关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如何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对接,出现了“订单模式”、“理论实践一体化” 、“工学交替教学”、“两段预分配”以及“产教结合”等人才培养模式,但大多数都集中在理论模型构建研究以及校内外实训基地上的建设上,将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的实践研究并不多。
笔者以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为例,分析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如何坚持产教结合的具体做法,深入研究和构建产教结合式人才培养方案,并付诸实践,检验方案的有效性。希望以此抛砖引玉,对其他专业和院校的人才培养有所启发。
一、关于“产教结合”
国内“产教结合”的提法起于1991年10月5日国务院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表明了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态度,指明了职业教育方向。但各地各校的具体做法并不相同,专家学者对产教结合内涵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杜吉泽等认为产教结合是企业界与教育界共同完成教学、管理,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王士星指出可以通过明确“产教结合”法律地位、制定激励政策激发企业参与积极性,加强学校自身建设提高与企业合作实力来创新产教结合模式。杨生斌认为产教结合只有产业和教育真正在实践中合作起来,否则只是理论设计。
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是完成人才培养的目标的重要载体。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内容包括课程体系、教学大纲、教学质量标准和教学计划。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按照产教结合的要求,对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新设计,与行业企业一同制定了课程教学质量标准,重新组织教学计划。邀请装饰行业、企业专家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评审,并根据专家意见修改完善了人才培养方案,确保方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三、产教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
产教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需要有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产教结合实践教学平台、校企协同的质量评价体系和专业能力强经验丰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作为支撑,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做法是:
(1)完善管理体系
首先设置教学管理岗位,确保教学干事、资料管理员、设备管理员、实验实训室管理员、机房管理员等人员到位、分工和职责明确;其次制定了《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产教结合项目奖励实施办法》、《建筑工程系“双证制”教育管理办法》、《家装工程社会服务部(中心)管理办法》、《建筑工程系实训教学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范和引导实践教学和产教结合的相关管理制度和政策;最后是创新管理方法,基本实现信息化、规范化、开放式管理。
(2)建设产教结合实践教学平台
学院的做法是依据初级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设计相应的课程,进而建设课程实施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具体做法是在校内建设室内设计、施工工艺、项目管理、预决算实训室等产学研一体化实践教学平台,并利用平台和专业优势与德阳消费者协会联合设立德阳家装服务中心;在校外与德阳多家知名装饰企业,如:德阳田园建筑装饰有限公司等合作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和实践教学基地,为产教结合培养人才建立了良好的平台。
(3)建立校企f同的质量评价体系
与其他高校、专业以自我评价为主的做法不同的是,学院在建立质量评价体系的时候,坚持校企协同,与企业一道建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在评价指标中不仅仅对办学目标、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资料、就业率等硬性指标提出要求,同时对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过程、学生学习方式、过程、学生的实际能力也都有明确的指标要求。评价工作坚持科学、全面、专业、客观,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
(4)培养高素质“双师型”师资队伍
产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师资队伍的要求非常高。教师不仅要懂理论,还要会实践。 近年来,学院定期选派中青年教师到高职师资培训基地进修学习;定期选派专业教师到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带头实训锻炼;对新设置的专业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教师下到企业,通过进修实训获得实践经验和职(执)业资格;定期聘请有关专家对教师进行专业理论与操作技能培训;积极开展校际、校企合作交流,努力建立一支专业能力强经验丰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四、实施的效果
(1)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产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按照职业标准和岗位要求组织教学和实训、实习,保证了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双证制”教育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就业核心竞争力。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经过课程的学习,可报名参加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组织的装饰装修镶贴工等职业技能鉴定,取得技能证书。也可以报名参加四川省建设岗位培训与执业资格注册中心组织的建设岗位培训考试,取得装饰装修施工员、预算员、资料员等职业岗位证书。近年来该专业“两证”的通过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
五、总结与展望:
学院有良好的产教结合政策作为引导,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体现了产教结合的需求,相关制度建设、产学研平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质量评价体系体系的建设也比较完善,实施的情况和效果良好,毕业生的就业率、用人单位满意度、薪资待遇等不断提高。其经验和做法值得学习、借鉴与推广。
参考文献:
[1]杜吉泽,于京波.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创新与特色[J],教育与职业,2007,27(559): 10-12.
篇4
目前,在司法实践中各地法院对此类案件处理不一,有的判令建设单位承担民事责任;有的判令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承担连带民事责任。因此,正确认定建设工程安全事故损害相邻建筑物的责任主体是非常必要的。
一、 建设工程安全事故损害相邻建筑物的民事责任适用特殊侵权的民事责任之规定。
1、建设工程安全事故损害相邻建筑物的侵权民事责任应适用《民法通则》之规定,而不应适用《建筑法》之规定。
《民法通则》调整的范围和有关相邻关系的规定及适用。《民法通则》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加害方侵害相邻建筑物属侵害他人的财产所有权或使用权,故该侵权的民事责任属《民法通则》调整。该通则第83条规定:“不动产的相邻各方,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确处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风、采光等方面的相邻关系。给相邻方造成妨碍或者损失的,应当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赔偿损失”。建设工程安全事故损害相邻建筑物,属建设单位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后使用土地时侵害相邻方不动产所有人或使用人的财产权利,故该侵权的民事责任应适用此规定。
《建筑法》调整的范围和有关建筑安全管理规定及适用。《建筑法》第二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建筑活动,实施对建筑活动的监督管理,应当遵守本法。本法所称建筑活动,是指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由于从事建筑活动的主体包括建设单位、勘察设计单位、施工企业、监理单位,实施对建筑活动的监督管理的主体是管理机关,而并不包括建设工程相邻的一方,故该法调整的主体为建设单位、勘察设计单位、施工企业、监理单位以及管理机关,而并不涉及相邻建筑物的所有人或使用人。虽然,该法第五章有关建筑安全生产管理中规定了建设各方的法定义务,但并未规定发生安全事故损害相邻建筑物时,加害方对相邻一方的民事责任。
2、一般侵权的民事责任和特殊侵权的民事责任构成要件及区别
《民法通则》第106条第2款、第3款规定:“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没有过错,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第2款规定了一般侵权的民事责任,第3款规定了特殊侵权的民事责任。
一般侵权的民事责任是指行为人由于过错侵害他人的财产或者人身,依法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其构成要件为(1)行为违法,包括作为与不作为;(2)有损害事实;(3)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4)主观过错。特殊侵权的民事责任是指不要求完全具备一般侵权的民事责任的四个构成要件,而是根据法律的特别规定应当对于他人的财产、人身损害承担的民事责任。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1)一般侵权的民事责任主观上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即有过错承担民事责任,无过错不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需承担举证责任。特殊侵权的民事责任主观上则适用严格责任原则,也称无过错责任原则,即没有过错也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或适用过错推定责任原则,即加害人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才能不承担责任,否则就推定其有过错,并承担民事责任;或者适用公平责任原则,即对于损害的发生,加害人、受害人双方均没有过错,法院视情况分担损失的原则。(2)一般侵权的民事责任由《民法通则》第106条第2款作出了原则性的规定,特殊侵权的民事责任由法律特别规定。法律规定包括《民法通则》中的规定(第121条-127条、第133条)和民事法律规范中的有关规定。
3、建设工程安全事故损害相邻建筑物的民事责任属于特殊侵权的民事责任,建设单位应当按无过错责任原则独立地向受害人承担民事责任。
最高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03条(下称意见第103条)规定:“相邻一方在自己使用的土地上挖水沟、水池、地窖等或者种植的竹木根枝伸延,危及另一方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的,应当分别情况,责令其消除影响,恢复原状,赔偿损失。”笔者认为,建设工程安全事故损害相邻建筑物的民事责任应适用本条之规定。理由如下:
(1)该条为法律特别规定。该条规定虽不在《民法通则》特殊侵权的民事责任规定之列,但由于该规定属于民法中有关相邻关系的司法解释,并具备民事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因此,该条规定为法律特别规定。
(2)该条规定主观上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而不适用过错推定或公平责任原则。该条中没有“相邻一方(加害方)有过错”之类似规定,同时该条中也没有“但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除外”及“当事人对造成损害都没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当事人分担民事责任”之类似规定。因此,该法律规范为特殊侵权中无过错责任原则之民事法律规范。
(3)该条在建设工程损害相邻建筑物的民事责任范围之内。该条虽未直接规定建设工程安全事故损害相邻建筑物的情形,但在该条规定的假设条件中的“等”字,理所当然地已包括建设工程安全事故损害相邻建筑物的情形。
(4)参照中国物权法研究课题组编制的《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第135条之规定,建设工程安全事故损害相邻建筑物的民事责任也应适用特殊侵权中的无过错民事责任。该条规定:“土地所有人或使用人挖掘土地或进行建筑时,不得因此使邻地的地基动摇或发生危险,或使邻地的建筑物或其他工作物受其
损害。前款情形,邻地所有人或使用人可以请求土地所有人或使用人停止施工、除去危险或采取其他必要措施;受有损害的,并可请求损害赔偿”。同理,该条中也无加害人有过错、举证倒置、双方均无过错之规定,因此,该条规定更证明了建设工程安全事故损害相邻建筑物的特殊侵权应适用无过错民事责任。
二、建设单位承担民事责任后的追偿权
在建设工程安全事故损害相邻建筑物纠纷中,建设单位按无过错责任原则独立地向受害人承担民事责任后,如果参与工程建设的其他主体有过错,那么建设单位有权向有过错方行使追偿权。
1、追偿权的取得。
该权利不是按连带责任之规定取得而是按约定或者法定取得。连带责任,是指按照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共同责任人不分份额地共同向权利人或者受害人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有权向所有连带责任人请求承担民事责任,也有权向连带责任人之一请求承担全部的民事责任。向受害人承担责任超过自己份额的责任人有权向其他责任人追偿。承担连带责任需要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之间约定。因参与工程建设的各方不可能与受害人约定承担连带责任;涉及建设工程安全事故的法律也没有规定参与工程建设的各方向受害人承担连带责任;相反,建设工程安全事故损害相邻建筑物,法律已规定建设单位应独立承担特殊侵权的无过错民事责任,故建设单位在承担民事责任后,不具有按连带责任规定取得追偿权。
由于建设单位与参与工程建设的他方均有合同关系,与勘察设计单位有勘察设计合同关系;与施工企业有施工合同关系;与监理单位有委托监理合同关系,因此,建设单位在向受害人承担民事责任后,可以根据上述合同关系及履约事实,向过错方追偿。
《建筑法》第五章建筑安全生产管理规定了建设各方注意安全义务。其中,主要是:第37条规定了设计单位的注意安全义务,即建筑工程设计应当符合建筑安全规程和技术规范,保证工程的安全性能。第38条、第39条、第40条、第41条、第44条、第47条、第51条规定了施工企业的注意安全义务,即制定安全技术措施,施工现场采取维护安全、防范风险等措施,对相邻的建筑物等可能造成损害的,应当采取安全防护措施,采取措施保护地下管线,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度,采取措施防止安全生产事故发生,不得违章指挥或者违章作业发生事故时,应当采取紧急措施减少人员伤亡和事故损失。第40条、第42条、第49条、50条规定了建设单位的注意安全义务,即向施工企业提供与施工现场相关的地下管线资料,按照国家规定办理申请批准手续,涉及建筑主体和承重结构变动的装修工程,施工前委托设计单位提出设计方案,将房屋拆除委托给具备保证安全条件的施工企业承担。如果建设工程安全事故损害相邻建筑物是由于勘察设计单位、施工企业、监理单位违反上述注意安全义务造成相邻方的损害,那么建设单位可以根据上述法律规定,向过错方主张权利。
2、追偿权的限制
篇5
【关键词】土木工程;绿色建筑;发展状况
引言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也随着加快,人们的生活生产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因此人们对现代建筑的质量和性能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然而就当前建筑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而言,由于建筑行业的耗能占了社会总耗能的百分之七十,因此在建筑工程建设中,如何才能够实现建筑工程的节能减排就成了当前社会所亟待解决的问题。并且随着可持续发展这一科学发展观的落实,人们对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加深,因此人们对建筑的节能减排要求也更为迫切。而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在当前的建筑领域中,各种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材料以及施工设备层出不穷,从而为建筑工程节能减排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而在这一时代背景的要求下,绿色建筑工程技术应运而生,而随着绿建筑工程技术的诞生和发展,有效地缓解了当前建筑业的能耗问题。而为了进一步提高建筑的节能减排水平和促进绿色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就必须要加大对绿色建筑工程技术的分析研究力度。本文从绿建筑的概念出发,对绿色建筑工程技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然后对其的发展进行了详细阐述。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使同行相互探讨共同提高,进而为我国绿色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1、绿色建筑
1.1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1.2绿色建筑的特征
绿色建筑主要有以下几点特征:建筑本身较传统建筑,其耗能大大降低。绿色建筑尊重当地自然,人文,气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此没有明确的建筑模式和规则。绿色建筑充分利用自然,如绿地,阳光,空气,注重内外部的有效联通,其开放的布局较封闭的传统建筑的布局有很多区别。绿色建筑过程中,对整个过程都注重环保因素。
1.3绿色建筑的内涵
1.3.1节约环保
在现代的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如何才能够实现建筑的节能减排是当前建筑工程建设中最为迫切解决的问题。由于建筑行业是当前社会各行各业中能源消耗最为严重的行业,因此在建筑工程建设中,为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大力提倡节约环保,并且减少对生态资源的破坏,从而才能够提高率建筑工程技术的水平,才能够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3.2健康舒适
创造健康和舒适的生活与工作环境是人们构建和使用建筑物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要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适用和高效的活动空间。对于经受过非典SARS肆虐和甲型H1N1流感全球蔓延困扰的人们来说,对拥有一个健康舒适的生存环境的渴望是不言而喻的。
1.3.3自然和谐
自然和谐就是要求人们在构建和使用建筑物的全过程中,亲近、关爱与呵护人与建筑物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将认识世界、适应世界、关爱世界和改造世界自然和谐与相安无事地统一起来,做到人、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
1.4绿色建筑的意义
节约能源和资源,减CO2少污染。建筑本身就是能源消耗大户,同时对环境也有重大影响。据统计,全球有50%的能源用于建筑,同时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也是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施。尽管诸如道路,桥梁,隧道等不能以绿色建筑去衡量,但是居住区,办公大厦,公寓等对资源的利用时周而复始的。另外,建筑引起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占据了环境总污染的1/3还多,人类活动产生的垃圾,其中40%为建筑垃圾。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由于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对住宅,道路,地下工程,公共设施的需求越来越高,所耗费的能源也雨来越多,这与日益匮乏的石油资源,煤资源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2、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
2.1在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在不断增强,营造绿色建筑、健康住宅正成为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建筑师追求的目标。人们已不但注重单体建筑的质量,也关注小区的环境,不但注重结构安全,也关注室内空气的质量,不但注重材料的坚固耐久和价格低廉,也关注材料消耗对环境和能源的影响。
2.2开发生产了一批“绿色建材”。通过引进、消化、借鉴,先后开发出环保型、健康型的壁纸、涂料、地毯、复合地板、管道纤维强化石膏板等装饰建材,如“防霉壁纸”是壁纸革命性的改变。“塑料金属复合管”,是国外20世纪90年代刚开始的替代金属管材的高科技产品,其内外两层为高密度聚乙烯,中层为铝,塑料与金属铝之间为两层胶,具有塑料与金属的优良性能,它有不会生锈,不使水质受污之优势,目前国内已研制成功。
2.3重视施工过程中环境问题。在现代的建筑工程中,为了提高绿色建筑工程技术的水平,首先应该注意对噪音和分成以及废弃物等建筑环境问题进行合理的处理,由于在建筑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噪音和分成以及废弃物等建筑环境问题无法避免,并且就目前建筑水平的实际情况而言,这些问题还严重的困扰着建筑企业。而为了有效地摈除这些问题,首先必须要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标准和制度,并且严格的遵循制度要求,从而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篇6
关键字:建筑工程 概算阶段造价控制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的基本宗旨就是合理确定造价、有效控制造价建筑工程造价的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的管理过程,科学确定,系统控制是建筑工程造价预决算审核的起始点和落脚点。建筑工程造价的科学确定,作为建筑工程投资方、施工方、工程造价管理部门都非常关注的问题,对整个建筑工程的建筑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探讨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问题,对造价预算进行有效控制,具有较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概预算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的意义
1.1有利于建筑施工设计的编制
概预算编制对于建筑施工设计的编制有很大帮助,建筑工程施工图预算,是指在工程施工图设计阶段,计算,评估,会计项目的预期成本。对施工图预算编制,首先根据批准的施工图纸,按照国家的工程量计算规则,计算每个项目的工程量,再根据相应的预算定额,计算所有直接费用,并通过标准的工程费用,间接费用。通过这些,得出单位工程成本,技术经济指标。企业成本评估,确定项目投标报价,资金结算。
1.2有效控制建筑工程成本
提前做好工程预算可以有效控制建筑工程的成本,建筑工程预算造价的控制与管理,它是在施工企业施工图预算的前提下,依靠施工图纸,规范结合组织设计,工程计算的消费等相关的费用。在一定程度工,规范企业的成本计划的文件。施工预算通过一定的数量来表示的劳动量,材料,机械设备,金额根据不同要求进行相关的设定。施工预算是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的具体计算所需劳动力,材料和机械的数量消耗,它是依靠施工图纸,规范结合组织设计,它有利于提升成本预算的针对性和准确性。
1.3保证建筑工程投资的科学性
建筑工程非常复杂,涉及的方面非常广阔,提前做好预算可以保证投资的科学性。在工程设计中的建筑工程预算为起点,计算,评价,核算工程成本,并编制相应的文件。设计概算市核批准后,可以作为一个投资计划,在签订合同,贷款合同的基础工。同时做好建筑工程的规划,设计,对施工和产品成本检查好所使用的资金,提供完善的档案。一些设计预算工程承包,工程设计计算成为投资者和企业合同的基础。工程设计预算后,通过国家有关部门的市核,银行可以根据这些设计概算的项目,发放贷款或,但数量不超过设计概算定额。
2、建筑工程概预算阶段造价控制的问题
2.1缺乏对工程技术整体的认识
工程技术是影响建筑工程概预算造价控制质量的关键点,在现在的工程概预算造价中存在着对工程技术缺乏整体认识的问题,工程项目负责人往往不能够对工程概预算造价进行全程动态分析,并以此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在一些地方,政府过多干预建筑技术市场,实行价格管制,严重阻碍了建筑工程技术作用的发挥。在市场经济模式下,政府应该只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通过市场调节定价,在自由竞争的环境中发挥建筑工程技术的作用。
2.2概预算造价体制病态化
由于现存的概预算造价体制的病态化使得建筑工程主体对工程技术的认识模糊,在概预算造价控制中没有进行技术的可行性分析,严重影响了工程造价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如果建筑工程的概预算体制单纯地从建筑材料、施工设备和人员方面进行考虑而缺少对地基稳定性、抗震技术、消防技术等安个性问题的考虑,就会产生严重的安个隐患,给建筑企业带来巨大损失。因此在工程概预算造价管理中要革除原有的病态化预算体制,制定全面、切实可行的概预算造价管理制度
2.3概预算造价过程的不可预知性
由于一些工程的特殊性,对它们进行概预算十分困难,因此存在着不可预知性。紧紧依靠工程定额进行工程概预算的编制和市核,不能够实现对一些专业要求高的工程的概预算造价控制。也就是说使用单一的手段不能够满足现代化概预算造价的需要,一些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难以进行解决。
2.4单位管理人员存在着技术与经济相分离的情况
技术和经济是分不开的,尤其在建筑工程单位里,懂技术的人一定也要懂经济,懂经济的也要对技术熟悉。然而一些工程单位的技术人员把概预算造价看成是财务、预算人员的职责,认为跟自己没有太大关系如果技术人员忽视工程造价而工程造价人员又不懂的技术的话,很容易造成对工程概预算造价的错误分析,使工程的概预算造价缺乏准确性,也难以得到有效控制。因此培养懂技术与经济的全面人才对于建筑工程企业十分重要,关乎企业的长远发展。
3、建筑工程概预算阶段造价控制的策略
3.1统筹考虑建筑工程成本的精准化
统筹考虑是概预算造价控制的根本指导思想,通过对建筑工程整体运行的统筹分析和规划,在建筑工程项目的概预算阶段进行成本预算,包括从工程开工到施工再到完工的各个阶段。制定详细可行的资源利用训划,对人力、设备、材料、能源等资源进行估算,从初步项目成本、技术设计后的成本和详细设计后的成本三个阶段进行分析。并且要对开工阶段的预算编制、施工阶段的预算落实和竣工阶段的决算编制进行个盘考虑,实现概预算实施过程的精准化控制。对工程项目的总成本的概预算更是要个面、精准,并通过成本管理,将其分摊到工程建设的具体项目阶段上。
3.2实现建筑工程技术的细节化
要实现建筑工程概预算造价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就需要关注工程建设的各个细节。通过工程项目的细化可以得出工程各个阶段的造价需求,进而对建筑工程的概预算造价进行准确的预测和控制。比如说,在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运用概算定额,对土石方挖掘填埋、凝土使用的概算定额及其他技术成本进行比较分析,得出超挖超填的额外成本和施工附加量的费用等。
3.3达到工程技术材料分析的专业化
由于建筑工程概预算造价对技术的实践性要求很高,因此需要对建筑工程的技术资料进行专业化的分析,并且借鉴以往的工程技术经验,提高工程的概预算造价的编制水平。要重视对各种基础工程造价资料的管理,比如机械的消耗量和单价、工程技术筹资利率和技术创利等,从专业化的角度入手进行分析。由此可以看出,要实现工程概预算造价的精准性,就必须从专业化的角度分析各种工程技术材料的价格因素、使用特点等,提高技术资料分析的专业化能力。
3.4加强对概预算造价人员的监管
在实施概预算造价控制过程中,要安排专门人员对概预算人员进行监管,提高概预算效率和概预算的真实性、准确性。在概预算过程中严格实施责任制度,由于概预算造价人员不规范的行为造成的概预算质量问题,由概预算人员承担责任。通过加强对概预算人员的行为控制减少概预算过程中的随意性,提高概预算造价的准确性。
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实施概预算的有效性,对整个建筑工程造价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不管是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还是建设单位或者还有一些相关的管理部门,只要我们选择一个硬专业、高素质的设计单位和一个实力雄厚,技术过硬,质量、安全、信誉、进度有保障的承包方,行政管理部门创造一个公开、公正、公平的建筑市场,用合理有效的概预算就能做好每一项建筑工程。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建筑工程 技术 资料收集 智能管理
建筑工程的资料收集与智能管理是整个建筑项目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完整的施工资料是工程施工与竣工验收的必要条件,也是对施工维护的技术保障,因此资料的收集必须及时,填报的资料必须严谨,验收检查的资料必须可靠;智能管理是建筑工程的核心,主要针对建筑施工的作业与质量的检测进行系列的活动监理工作,没有一个良好的管理体系,就无法凝聚员工的力量,也就无法提高建筑的质量。因此,研究建筑工程技术资料快速收集与智能管理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真实的反映出施工的具体情况,为我国的工程企业提供了个完整的价值凭证。
一、建筑工程技术资料快速收集方法
在工程的建筑中快速的收集技术的资料是安全施工的主要依据,在整个施工的过程中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尤其是确保资料的完整性与准确性,这将会对整个施工的过程起到凭证的作用。因此,在建筑工程的过程中形成的数据信息的资料一定要及时的进行保管,收集的方法可以采用建筑过程中的地质描述的方法对地表露出的地质情况进行资料的收集;还可以使用声波技术对资料进行收集。
(一)地质描述
在工程建筑的过程中岩体是唯一暴露的信息,在施工的时候岩体内部的节理、裂缝和断层都是反映岩体信息是否对建筑有影响的重要资料,通过勘察并如实的记录资料的信息对工程的建筑来说具有很大的意义。
(1)地质描述的内容有:岩体的性质;断拥氖粜裕还嵬ㄐ缘慕诶怼⒀姨宓穆雎纭
(2)地质描述的要求:在地质描述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技术就是对现场进行素描,并对资料进行收集,不能在勘察之后再根据回忆对岩体情况进行素描。在素描的过程中应该采用坐标纸对周围的岩体情况进行记录,以便能清楚的显示出该岩体的结构以及位置。素描的时间一定要选在建筑开工之前,这样才能确保没有误差,反映的信息比较真实。
(二)声波技术
用声波的技术进行资料的收集,可以提高资料收集的速度,为建筑的工程大大节省了宝贵的时间。根据声波对岩体传播的速度,从而来确定岩体的质量,并为施工的勘察提供波速。其应用的原理为:利用声波技术来研究岩体的弹性特征与力学的形态。假设在岩体中勘察出了两端之间的距离为,那么在两端分别放置换能器,并与其中一个仪表器的发射机进行相连。另一个则与接收的机器相连,当发射一次弹性的波束后,可以得出波速为:
V=■ (1)
其中:t为声波从一端到另一端的时间。由此可以得出岩体的弹性属性模量:
E=■・V (2)
其中:p0在压强为时的岩体测试的体积为Q0;p1压强为时的岩体测试的体积为Q1。从而对岩体的情况进行资料的收集。
二、建筑工程技术智能管理方法
在工程建筑技术的过程中智能管理将贯穿于整个施工的过程,对施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技术智能管理就是针对建筑施工的作业与质量的检测进行系列的活动监理工作,其主要过程如图1所示。
(一)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
建立科学的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制度对开展各项工作具有保障的作用,首先应该建立各级的管理机构,进一步明确各个机构的管理责任,将职权与任务落实到每一个员工的身上;然后划分技术管理的范围,从而实现施工过程中依法论责的管理机制;最后定期的开展全体员工的民主讨论的工作,不断更新智能管理规范的制度。
(二)加强人才管理
人才管理是整个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核心,任何技术的管理都离不开人为的因素。首先与高校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实行校园与企业的最强联盟,构建人才储备库,企业为高校的学生提供实习的场所,高校为企业输送专业的人才;然后在企业的内部建立培训机构,从而提高技术人才的职业素质;最后企业应该建立严格的聘用制度,从根本上解决技术人才素质低的问题,只有在招聘的管理上掌握好机会,才能避免管理人员经验不足的现象发生。
(三)实施新的管理制度
采用新的技术管理制度对企业来说是永恒的主题,因此,建筑工程应该改变守旧的观念,努力创新规章制度,引进先进的技术管理方法,从而实现技术的创新。可以定期的进行专业技术的培训或者组织管理交流经验的座谈会,制定创新的方案,从而提高员工的学习能力以及技术上的专业程度。
(四)强化资料管理
建筑工程中技术资料的管理是智能管理重要的组成部分,管理部门的相关人员应该充分认识到资料管理的重要性,加大强度对技术资料的管理。首先应该大力宣传资料对整个建筑施工的重要程度,从而使员工加强检查与监督的力度;其次建立资料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督促管理部门按照正确的规定来编写工程的技术资料,从而确保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的完整性。
篇8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管理;问题与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9-0063-01
1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在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都包含着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在建筑施工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技术管理指的是在施工过程中对建筑施工操作、质量检测、竣工验收等一系列技术活动进行管理。技术管理水平的高低对施工成本与企业效益有直接地影响。现代建筑风格各种各样,建筑场地地形地貌特征、天气气候变化、建筑规模大小等因素都会对工程的进度有一定的影响。施工企业通过有效的工程技术管理工作,能够实现施工现场的资源优化配置,可以有效展开施工现场的工作,减少资源浪费,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为确保工期的顺利进行,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工程成本三者的和谐统一,项目管理部一定要不断强化工程技术管理。另外,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涌现出各种新型材料与施工技术,运用这些新材料与新技术对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建筑技术管理现状及问题
2.1 建筑技术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目前其实有很大一部分建筑企业并没有设立立技术管理的组织机构,对技术责任也没有进行进一步的明确,不同部门之间存在职责划分不清、职能方面存在交叉的现象。因为未落实技术责任制造成了各个技术岗位缺乏相应的技术负责人,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没有人负责和人员间相互推诿的现象,长此以往,会在很大程度上打击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而且也极有可能造成工程质量问题
2.2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经验欠缺
一直以来,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在建筑企业内部都是相对分离的,这种二元化的人才机制会严重影响技术的应用和革新。原因在于,技术的管理需要相对应的环境和权力,而主观工程技术管理的人员,大多只是对技术本身进行“管理”,缺乏对整体的把控和运用。在一些建筑企业群体中还存在“重施工、轻规划”的错误思想,这也是导致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经验欠缺的原因。每一个工程项目结束之后,都应该有专门人员进行经验总结,将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原因找到,并制定相应的解决策略,便于在后期的发展中规避,这也是收集经验的主要渠道。
2.3 技术管理模式陈旧
创新性不足?技术管理的核心在于不断改革创新。新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经验的注入对于提高技术管理水平有很大的作用。大多数建筑企业因循守旧,一直沿用陈旧的管理模式,不愿意接受新的管理方式。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企业要想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就必须致力于创新,提高企业的技术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4 施工安全管理不到位
在当前工程建设的过程中,部分单位对安全生产政策、法规认识不足,不能摆正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进度的关系,过于强调工程的进度,大幅度的提高工程的建设速度,增加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在安全设施上舍不得投资,只求在近期取得好的经济效益,省略必要的工艺流程,使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之间呈现出出矛盾的关系,导致工程建设中存在有大量的安全隐患。另外,施工人员作为施工行为的主体,对保证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起重要作用,施工人员素质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规模日益发展,建筑队伍迅速壮大,大量民工涌进,而民工的安全技术知识较差,对安全操作知识也非常肤浅,不系统,因此缺乏自我防护能力,不仅对建筑物的使用安全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而且对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
3 完善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措施
3.1 加强建筑工程技术必须加强管理人员培训
提高技术管理人员综合能力建筑工程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限于从业人员的综合能力。在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中,技术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能力、专业知识掌握水平均对技术管理水平有直接影响。因此,施工企业应对技术管理人员从专业水平、技术与管理等三方面加强培训,促使管理人员对建筑工程中的新技术、新材料予以准确掌握。同时应培养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与细致、负责的工作作风,增强其在施工技术管理中的责任意识。另外,还应营造良好的风气,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良好风气可引导施工人员形成负责任、细致的工作态度,建立良好班风,促使施工人员对相应施工规则、安全执行等相关规范予以自觉履行。
3.2 加强建筑材料控制措施
建筑材料是整个建筑工程中消耗资金最大的部分,也是成本控制的重点,需要单独进行考虑。不同阶段的施工材料在采购、运输和库存方面特点也不同,应该尽量选择价格经济、质量好的产品材料,包括原材料、成本以及配件等,如果材料自身的质量不能满足要求,必然会影响最终的建筑质量。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是对建筑材料的指南,它可以指导材料的种类、规格甚至品牌,在同样价格区间有利分辨何种材料更符合需要。
3.3 加强安全生产意识
构建完善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体制是企业能够安全生产的主要保障之一。负责人要强化责任意识,加强组织领导,组织相关科室人员成立专项检查组,由分管领导主抓负责,加大对建筑工地的各项检查力度,防微杜渐。严格执行技术标准,完善安全监督制度,施工安全标准作为工程质量和安全的最基本保障,是工程建设领域的技术法规,必须认真执行,要对工程建设各方主体进行强制性的安全培训,对违反强安全标准的行为,对相关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予以严厉查处,从而加强建筑工地安全生产的管理,按照实施方案进行建筑工地整治工作。特别是深基坑、高支模、建筑起重机械等施工场所,要督促施工单位建立健全完善的施工安全保障措施,确保工地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3.4 不断加强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的实质是,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项目施工管理只有在强有力的创新技术的支持下才能得以顺利实施,才能保证施工的质量和进度,才能获取最大经济效益;而且只有掌握了相关的核心技术才能占领相应市场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同时技术创新还为体制创新、结构创新和机制创新提供支持和保障,是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基础。
3.5 在施工的过程中,工程技术管理自始至终都要贯彻
工程技术管理在整个企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现代化的建设不断的发展,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为了不被这个社会淘汰必须积极的引进参考先进的管理思维方式,并与企业本身具有的优势相结合,探索出一套适合企业自身的工程技术管理体系,不断地去运用实践和创新,才能在当今的竞争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结束语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为进一步提高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水平,应优化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组织体系、做好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基础工作、完善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规章制度、掌握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专用软件,不断探索提高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策略。
参考文献
[1] 工程技术管理对工程的重要性研究[J].王刚,庞吉.建材与装饰.2016(02).
篇9
随后,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突变论、超循环论、生命系统论等非平衡自组织理论,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2]这些理论,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同时,也给科学技术方法论的研究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因此,作为科学和技术研究工具的方法论,不能不注重系统科学方法的研究。系统科学是探索系统的存在方式和运动变化规律的学问,是对系统本质的正确反映和真理性认识,是一个知识体系。系统工程是利用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和解决各种工程问题的技术。他也包括在系统科学这一学科群中,属于其中应用技术的层次。系统工程的重点在于探索工程规划、设计、管理的要素和过程,以创造最好效益。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本身就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手段。系统科学方法,即按照系统科学的观点和理论,把研究对象视为系统来解决认识和实践中的各种问题的方法总称。
系统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来源于社会实践。系统科学方法起源于通讯工程以及运筹学等学科,它在使用模拟方法、进行复杂计算以及大量数据处理时,借助于电子计算机,并和人、财、物的管理相结合,能出色地处理规划、计划、预算技术、预测技术等复杂问题。系统工程作为一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而诞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及其以后才开始逐渐形成的。现在它已成为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一颗明珠。系统工程作为一门工程技术,与一般工程技术的主要区别在于系统工程是从系统角度去考察研究工程问题,具有高度的综合性。这种综合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研究对象的综合性;②应用学科知识的综合性;③考核效益的综合性;④具有程序化、信息化、精确化、专业化和集约化的特点。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目前在建筑工程领域内的应用尚不够普及,但其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有着广阔的前景。因为,建筑与国民经济各部门有着密切的联系,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兴旺发达必然会促使建筑业的发展。无论何种形式的建筑工程,按其发展的全过程可以划分为资金筹集与工程投资阶段;工程规划和设计阶段;工程施工阶段;工程竣工验收阶段;工程投入使用及其维修更新阶段。在建筑工程发展的任一阶段中,都存在着若干系统问题需要加以研究,为系统工程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广泛的研究对象。对大型现代建筑工程项目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以及对大型施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都离不开系统思想和系统方法。
此外,建筑企业正面临着建筑市场竞争的挑战,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必须加强自身的素质建设,其中包括人材素质、技术素质、装备素质、管理素质建设等。由于企业经营环境的错综复杂,要提高这些素质,其中仍存在着若干需要加以研究的系统工程问题。无论从建筑工程投资、规划、设计和施工,到建筑施工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都存在着大量的系统问题需要研究,需要解决。因此,系统工程作为建筑工程投资、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研究的一门综合技术是十分必要的。
篇10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技术措施
1、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现状
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是工程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主要是贯彻国家与行业的各项技术政策和法规,科学地组织各项建筑施工活动,确保建筑施工的秩序,在技术上不断创新,不断提高工程的质量和经济效益,促进建筑工程安全、优质、高效地进行。建筑工程是多种复杂的工种协同操作,综合应用多项技术,各行技术人员合作施工的过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经济效益,现代社会的建筑工程施工要有专业的技术和装备,并且由于建筑工程施工的复杂性,在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很多问题,这需要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专业的技术管理,以达到建筑的质量要求。建筑市场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的建筑企业管理模式已经不适用于现在的建筑市场,建筑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也在不断改变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模式。现在主要的经营管理模式是项目总承包,以项目经理为核心,通过专业的管理队伍,对建筑工程的实施进行管理工作,并聘用专业的分包队伍具体实施工程。但是,目前的分包队伍大多由农民工组成,没有经过专业的技术培训,主要依靠自己的从业经验来进行施工。另外,这种模式造成总承包企业不能很好地对分包队伍进行技术管理,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不能为质量管理和成本管理提供良好的基础,进而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这也会影响到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2、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意义
建筑施工技术的管理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企业信誉。现在的建筑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许多企业只注重经济效益,放松了对建筑工程技术的要求,带来了危楼、“豆腐渣”工程等一系列建筑质量问题,建筑工程技术的管理显得越来越重要。当代的建筑产品种类繁多,功能各异,质量也参差不齐,没有良好的管理制度很容易造成建筑产品的选用不当。而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环境很容易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复杂的工种交叉施工,各项技术综合应用,很多的施工细节方面经常会被忽略,造成工程施工漏洞。并且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工程设计的结构变得更加复杂,工程师的设计越来越新颖,技术要求也随之提高,从而促进了技术水平的提高和技术装备的创新。要解决以上这些问题,就需要以技术管理为指导,确保施工正常有序地进行,达到预期的工期、质量要求。
3、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相关措施
3.1 完善相关制度,建立管理部门
要做好建筑施工技术的管理工作,首先要有一个专业的管理团队,自上而下地实行技术业务的统一领导和分级管理,明确各级技术管理的职能和各级部门的职责范围,建立明确的责任制和健全的管理制度。将企业的技术管理工作科学地组织起来,明确技术管理目标、管理内容和管理制度,让工程技术管理有章可循。尤其是对施工的验收、施工中的各个分项、施工技术的要求、施工方法和质量标准等都要有明确的规章制度,符合国家、行业的技术要求,方便工程的施工、检查和评定。
3.2 做好施工前准备,分析数据资料
建筑施工前要重点调查各项工程的工作量,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施工特点修改、完善施工方案,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以便于更好地达到施工目的,为工程施工提供详细、精确的资料。建筑工程的技术资料是施工过程的准确记录,为了加强工程技术资料的管理,有效的方法是细化工程的施工方案,以分项工程为对象,施工方案为指导,按照国家的管理规定进行技术资料支持。
3.3 深入现场监督、指导,确保工程质量
建筑施工技术的管理并不是简单的纸上谈兵,更重要的是深入施工现场,实时监督施工进程和施工状况,定期跟踪检查施工的实际进度,收集施工现场的数据,并进行统计整理和对比分析,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及时发现施工中出现的违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纠正。另外,建筑施工过程中用到的设备复杂多样,现场监督不仅要关注施工操作,也要关注施工设备的正常运行,确保工程的质量和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3.4 重视人才培养,引进先进技术,总结施工经验
现代社会的建筑水平不断提高,网络管理系统和CAD 辅助设计方便了人们的日常工作,进一步推广网络化管理,提高自动化水平,成为我们面对的另一个问题。建筑施工技术不能固步自封,企业的相关管理部门要及时引进新的技术、新的工艺、新的建筑材料,为建筑施工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也要及时总结工程建设的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认真做好施工技术的总结工作,让以后的建筑施工有所借鉴。除了总结施工经验和引进先进技术,企业也要注重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是提高管理水平的基础。很多企业认为人才培养是一项费事费力的耗时工程,导致建筑施工技术的管理水平下降。事实上,只有不断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挖掘他们的自身潜能,培养自己的专业人才队伍,才能使企业的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水平提高到新的层次,推动企业的长远发展。
3.5 审批施工组织设计和工程技术交底
想要有效控制施工的质量和进度,就要有良好的施工组织设计和工程技术交底,依据不同的环境、条件、技术、工期等要求,规范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交底,这也是企业招投标与施工准备的重要环节。另外,这也是工程项目顺利实施的关键,施工组织设计要针对每一个细节,根据现场的情况,认真分析,做好设计工作。
3.6 重视施工后期的技术管理
在建筑施工后期,建筑工程施工基本结束,但这个时候也不可放松管理要求,要进一步加强技术管理,认真核对实际施工是否与设计相符合,检查工程施工是否有漏洞和失误,对重点施工部分要着重检查,及时发现和改正,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水平。
结 语
建筑施工技术是建筑施工企业发展的基础,施工技术的管理也是企业不容忽视的重点。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运用管理的方式和科学的方法,建立完整的技术管理体系,完善的技术管理制度,有效地指导技术的开发创新。在越来越严峻的市场竞争面前,企业必须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充分认识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性,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保证建筑工程的高质量,以长远的目光谋求企业发展。企业如果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管理措施,加强自身的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水平。注重人才培养,引进先进技术,借鉴国内外的管理经验,合理运用技术管理的职能、科学的管理方法、先进的管理理念,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特点制定合适的管理制度,大胆创新,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企业的经济利益和行业信誉。
参考文献:
[1] 杨乐波. 浅谈建筑施工技术管理[J]. 科技致富向导,2010( 5) : 9-11.
[2] 苏立华. 浅谈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控制[J]. 法制与经济( 下旬) ,2011( 8) : 13-15.
- 上一篇: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
- 下一篇:建设工程监理处罚条例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建筑装饰装修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