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技术概念范文

时间:2023-10-24 17:39: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工程技术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建筑工程技术概念

篇1

【关键词】绿色建筑工程技术;应用前景;应用策略

目前,建筑业的耗能占到了我国社会总耗能的70%以上,在我国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模式下,对于建筑业的耗能问题进行解决便是重中之重。 绿色建筑这一概念的提出,也正是基于自然环境日益恶劣的背景,以节能减排为目的,通过合理的利用各种资源,应用一些绿色建筑工程技术,来达到建设绿色建筑的目的。

一、绿色建筑的优势

绿色建筑这一概念较为复杂,并不仅仅包含节能减排方面的环境因素,还包括了对于土地资源节约等方面的因素,在建筑的有效寿命周期内,要实现节约土地资源、水资源、建材资源和建设环境污染的目的。因而从绿色建筑的概念中就可以看出,绿色建筑的主要内涵在于节约环保、自然和谐,并且能够给业主提供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随着近年地球环境污染的加剧,绿色建筑这一概念已经在国外得到了一定的应用,绿色建筑也代表了新的建筑发展方向。我国环境污染情况较为严重,并且土地资源较为紧张,在这一背景下,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也就是必然趋势[1]。绿色建筑相对于传统建筑而言,优势是较为明显的,能够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并且还能最大化的节省土地资源、水资源、建材资源等。再有,绿色建筑这一概念背后本身所代表的环保内涵,也逐渐被人们所广泛认同和接受,绿色建筑在市场需求方面也更好。

二、绿色建筑工程技术应用前景分析

1.绿色建材的应用

在绿色建筑工程技术的应用中,绿色建材的应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在绿色建筑的法中,绿色建材也是绿色建筑工程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绿色建材一般具有环保、安全、健康等特点,并且对于人体也有着一定的健康保护作用,能消磁、调光、隔热、抗静电等。在建材制作中,绿色建材的材料来源较传统建材有着很大区别,一些固态废物经过相关的技术处理也是绿色建材的一个重要材料来源。因而对于绿色建材的应用来说,也实现材料循环利用的目标。绿色建材的种类有很多,有管材、玻璃、涂料、壁纸、陶瓷等,绿色建材可以说是丰富多样的。在未来的绿色建材发展中,随着相关技术的进步和成熟,也必将出现更多的绿色建材,将会为推动绿色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2]。

2.节能技术的应用

节能技术对于绿色建筑实现其本质功能有着重要作用,节能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分别是绿色建筑的建设阶段和绿色建筑的使用阶段。在绿色建筑建设中,节能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通过应用一些节能技术来降低建筑工程施工的能源消耗。如建筑工程设备节能技术、暖通节能技术等等。通过节能技术的应用来降低建筑工程建设中的耗能,这也能够降低建筑工程的施工成本。而另一方面,节能技术的应用则是体现在建筑的使用过程中,这方面的技术主要包括节水技术、节电技术、保温技术、新能源应用等等。如保温技术,在建筑工程设计施工中,通过在墙体外加上保温层的方法来提高建筑的保温功能,做到“冬暖夏凉”,以此来降低建筑工程使用中的能源消耗,如取暖消耗和空调降温消耗等等[3]。

3.节约土地资源的设计模式

节约土地资源的设计模式其内涵便是通过相关的设计优化,降低建筑工程的占地面积,在保障可使用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尽可能节约土地资源,这一设计特点随着我国土地资源的日益紧张也就更有优势。在我国当前土地资源紧张的背景下,要实现在保障可用建筑面积需求的前提下结语土地资源,就必须在建筑设计中进行相关的改进,这也需要相关的建筑工程技术进行保障。例如在增加建筑设计高度方面,就需要做好较好的建筑工程技术保障,根据具体的工程建设需求进行相应的技术处理。而在一些新的设计理念方面,如在建筑顶部加设相关建筑设施,达到节约土地资源的目的,便需要对于整体建筑施工技术和顶部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绿色建筑工程技术应用策略

1.把握绿色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

在绿色建筑工程技术的应用中,首先便应当把握好绿色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应当对于绿色建筑和相关的技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是应用绿色建筑工程技术的基础。把握绿色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也就是对于未来绿色建筑工程技术发展方向的一个把握,这一点在绿色建筑工程技术应用中十分重要。通过把握绿色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方向,就能够在绿色建筑设计、项目管理、市场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相关的调整。例如结合绿色建筑工程技术发展方向与市场需求的特点,在建筑工程建设中,从设计到市场推广都以突出绿色建筑工程的技术优势为核心。从这一角度上来说,绿色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方向,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绿色建筑的发展方向,也能够引导市场需求,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2.积极引进新的绿色建筑工程技术

对于绿色建筑建设来说,最为重要的便是相关绿色建筑工程技术的应用,特别是一些新的绿色建筑工程技术,甚至往往能够给建筑业带来深刻的变革,从建筑业近年来的发展经验来看,这一特点也日趋明显[4]。因而在绿色建筑工程技术应用中,应当较好了解当前国际上最新的绿色建筑工程技术,并且在绿色建筑的建设中积极引进较为成熟的新技术。在引进新技术的过程中,也需要对于该技术进行全方面的评估,充分考量引进成本、技术优势、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等等,通过客观、详尽的评估来进行技术引进的决策,避免盲目引进新技术。再有,积极引进新的绿色建筑工程技术,也要充分考虑其实践性,绿色建筑工程技术出现的时间并不长,发展还并不十分完善,因而应当保证所引进的技术是切实可行的。

3.做好相关的技术应用保障工作

做好绿色建筑工程技术应用方面的保障工作对于绿色建筑工程技术的较好应用有着重要作用,保障工作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技术应用中的人力保障、财力保障和物力保障。积极引进相关的高素质人才,完善绿色建筑工程技术应用中的技术管理工作,加大在技术应用中的投入力度。只有在多个方面做好充足的保障,才能充分保障绿色建筑工程的建设,因而为了更好的保障绿色建筑工程技术应用,也应当建立起相关的保障机制。对于施工单位来说,也应当积极同业主单位和设计单位进行沟通,对于设计要求中的一些相关绿色建筑工程技术进行优化,在与业主单位、设计单位的沟通协调中,促使绿色建筑工程技术得以更好的应用。

结论

绿色建筑相对于传统建筑而言有着多方面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绿色建筑也代表了建筑业的发展趋势。在绿色建筑建设中,绿色建筑工程技术的应用就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绿色建筑工程技术中的绿色建材、节能技术、节约用地的设计等等,都是绿色建筑的重要发展趋势。在应用绿色建筑工程技术中,应当正确把握绿色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方向,积极引进新的绿色建筑工程技术,并且做好相关的技术应用保障工作。

参考文献

[1]梁俊强,梁浩,张峰,毕既华,刘军民,马欣伯. 发展绿色建筑产业 引领绿色经济发展[J]. 建设科技,2012,17:20-26.

[2]刘同照. 试论绿色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运用研究[J]. 门窗,2012,12:166-167.

篇2

关键词:工程管理;控制要点;优化措施

1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1.1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近年来,我国经济蓬勃发展,加上国家政策扶持,各行各业都取得了飞速发展,建筑行业亦是如此。但是,随着建筑企业的数量和规模越来越大,市场竞争也愈发激烈;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不被市场淘汰,建筑企业需不断改革创新,了解自身不足,然后进行优化,积极提升管理水平和质量,促进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所以,对建筑企业而言,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优化至关重要。

1.2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水平

加强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是保障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的重要内容,可有效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水平;通过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控制措施,可优化施工方案,改进落后工艺,将标准化技术要求贯穿于施工的各个环节,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如完善技术管理制度、增加技术培训、做好材料监管、控制施工技术参数等,从而促进建筑工程的技术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最终实现增强建筑工程的高质量发展。还可通过优化技术管理、实现资源整合,为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与可靠夯实基础。

2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完善、全面的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制度

对于建筑工程而言,建立、健全完善、全面的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制度和机制十分重要,可以对建筑工程的施工环节和技术予以规范和约束,并对相关的标准和准则进行约定,以确保建筑工程的各项施工技术符合国家规定和要求,确保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正规化、标准化,以促进建筑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目前,在我国建筑行业中,很多建筑企业并未对建筑工程的技术管理制度引起重视:譹訛未建立标准化的技术管理流程和制度;譺訛未清晰划分各部门的职权,未对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内容予以考核;譻訛未成立专门的质量监督小组对施工技术进行检查,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责令立刻整改;譼訛缺乏对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制度的正确意识,导致制定的管理制度流于表面,没有进行落实和优化,造成各部门工作懈怠、效率低下等问题,影响了建筑工程的施工速度和施工质量水平。2.2缺乏对建筑施工材料的管理建筑施工材料作为建筑工程中必不可少的物料,其重要性非常明显,施工材料的好坏直接影响施工质量。随着对施工材料需求量的加大,部分建筑企业缺乏对施工材料的管理,易出现各类问题,如在进行材料采购时,没有对施工材料的质量检测书、供应商的经营证明等进行严格检查和质量检测;对购买后的材料没有进行细致化的登记入库,完整填写材料的型号、数量、材质、用途等数据,进行妥善的保管,随意选择仓库堆放,未做好合理的规划、区分。另外,没有科学、合理的保管制度,易造成材料的遗失、盗窃。

3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中的控制要点

3.1加强对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控制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规模和制度管理不断地完善,加强建筑施工管理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对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控制。通过树立对建筑工程技术科学化组织管理的认知理念,可以不断提升建筑的施工质量,优化建筑企业的管理和发展模式,加快推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3.2加强对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控制

在我国,建筑行业属于大中型工程项目,其建筑规模较大,涉及的内容和环节较多;某些建筑工程的地理位置十分偏远,环境较为恶劣,因此,加强对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控制极其重要。任何行业安全问题是第一位的,与生命、财产安全相关的管理制度,在施工管理中必须得到重视。建筑企业若想长期、稳定地发展,就必须强化对施工安全管理。首先,在施工中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如要求施工人员戴好安全帽等;其次,不因盲目追求施工进度,而忽视可能产生的安全问题;同时,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避免施工过程中产生安全隐患。

3.3加强对建筑施工材料管理的控制

施工材料是建筑工程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加强对施工材料管理的控制十分重要,尤其是对施工材料的采购及保管应严格管理和控制。首先,采购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的综合素养,秉承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选择建筑工程所需要的各类材料,禁止发生收受贿赂与回收等情况;其次,在进行采购的时候,要仔细检查相关的资格证书和质量检测证书,然后对施工材料的质量进行检测,确保其安全可靠。除此之外,对于采购后的材料需要做好登记入库工作,对材料名称、数量、材质等信息进行完整记录。再次,做好存档备查工作,根据不同的材料性质选择合适的仓库进行存放,避免受到阳光直射或雨雪侵蚀。

4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优化措施

4.1重视对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组织体系优化

为了进一步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水平,优化建筑工程的管理水平,首先需要树立对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组织体系的正确认知;其次,需要对建筑工程技术操作标准和规范充分了解,以此为基础开展建筑工程技术组织管理体系的优化工作。例如,为了确保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规范性、连续性与均衡性,要求施工工艺必须符合国家操作规范和要求,以确保达到国家质量标准,并如期完成工程。其次,在进行编制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时候,需熟悉技术管理的概念、各部门的职责、建筑工程的成本核算、全方面管理等,从而做到建筑质量、施工成本、竣工进度3方面的统一。

4.2完善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制度和体系

优化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有效措施之一就是完善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制度和体系,进而不断优化技术管理环境,促进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所以,在完善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制度的时候,需要树立正确的认知,以发挥管理效果的最大化。例如在进行施工的时候,利用系统化的管理措施,将设计图纸与材料质量管理相结合,确保技术管理措施落实到位,形成责任分明的管理制度,为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水平的提升打下基础。

4.3强化对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监督工作

强化对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监督,主要分为2方面:①技术文件的监督管理需要对技术文件的相关资料进行严格检查,在编制文件的时候,需要填写完整无误,且数据真实可靠;同时妥善保管,不能随意丢弃和外借;②对施工技术的监督成立专门的监督小组,对施工技术的环节、工艺,技术管理制度的标准化与规范化等方面进行检查,全面促进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监督机制的开展和工作落实。

5结语

在建筑行业蓬勃发展的大趋势下,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不被市场淘汰,建筑企业必须充分重视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建筑工程的技术质量和水平。树立对建筑工程技术管理重要性的正确认知,善于发现在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如完善技术管理制度和体系、加强施工材料的管理、强化技术管理的监督等,从而为促进建筑企业的稳定发展、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彦辉.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加强措施[J].城市住宅,2019,26(6):146-147.

[2]潘学斌,袁梅,李海清,等.矩形管廊预制顶推施工技术重难点控制[J].施工技术,2017,46(1):112-115.

篇3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现状;内容构成;改革方案

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设计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一个极其重要的实践环节,是对各门课程理论学习与实践的全面总结,是学生从单一课程的学习到解决整个工程问题的升华,是学生对已学知识融会贯通的教学环节,对学生独立创新能力、协调工作能力和思想品德、工作态度、工作作风以及事业心和责任感等方面素质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

毕业设计的过程也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训练过程。通过毕业设计实践环节的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做好该教学环节对于学生毕业后从事施工、监理或设计、造价等方面的工作都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如何适应高职教学的特性和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做好毕业设计实践环节的教学,值得深入探讨与思考。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试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现状和内容进行分析,并提出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方案。

毕业设计的教学现状和内容构成的分析

(一)毕业设计教学的现状分析

目前,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环节基本上沿用传统的做法,即在最后一个学期集中8~10周的时间进行。其内容是要求学生在该时间段内完成某一多层民用(公共)建筑的施工图设计。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最后所取得的毕业设计成果往往只能达到以下层次:(1)建筑部分仅仅达到方案与扩初之间。(2)结构部分只能完成某一局部楼层的梁板设计或某一框架的设计。(3)结构计算采用手算。(4)施工图表达不完整。

这样的教学成果与实际工程的施工图设计存在很大的差距,学生只能初步地了解整个建筑物设计过程的皮毛,效果不甚理想。很多学生毕业时,对施工图特别是结构图的识读能力很差,远远达不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二)毕业设计内容的构成分析

从以往的毕业设计内容构成来看,整个毕业设计的内容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建筑部分要求学生对某一多层民用(公共)建筑进行建筑设计。内容包括方案设计、构造设计等。与之相关的课程有《房屋建筑学》、《计算机辅助设计》等。

结构部分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设计的建筑方案进行相应的结构设计。内容包括上部结构设计和基础设计。与之相关的课程有《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地基基础》、《结构抗震》、《计算机辅助设计》以及必要的建筑力学知识等。

施工图绘制要求学生按照规范要求把建筑、结构设计成果用施工图的形式表达出来。与之相关的课程有《制图》、《CAD》、《计算机辅助设计》等。

从毕业设计内容构成和教学环节的分析可以看出,整个毕业设计的教学过程实际上是本科教育方式的一个压缩版。

毕业设计教学的改革方案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专业的细分,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面向的将是多样的建筑工程工种。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阶段对整个建筑工程的构成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才能在毕业以后很快地适应所面临的不同工种的需要,以实现“零距离上岗”的培养目标。因此,有必要把毕业设计做得更深、更细,使学生能够把握建筑工程的整局,提高识读施工图的能力,使掌握的知识能够直接指导具体的实际工作。

对于学制三年的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要在比较紧张的时间内完成比较深入的毕业设计内容,按照传统的做法的确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通过对毕业设计内容的分析,按照理论“必需、够用”的原则,在教学中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和手段,对课程设置和课程教学要求等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就可以突破传统的“本科压缩型”的毕业设计教学方式,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各门课程之间相互独立,每门课程、课程设计的目的仅仅是为满足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和学习目的,很少考虑到与其他课程之间的连续性、互补性。局部独立性较强,整体性较差,学生在学习中得不到良好的连续性、系统性和整体意识的训练,工程整体观念模糊。

笔者根据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制中的课程特点,剖析课程设置和课程的教学内容,结合教学体会,对毕业设计教学和相关课程提出“分解融合”、“整合提高”、“汇总完善”的教学改革方案,以期达到更好的毕业设计教学效果。

(一)分解融合

该阶段是把毕业设计的相关内容有意识地提前分解到各个相关课程中,消化解决毕业设计的部分内容,即毕业设计向前延伸。同时也让学生在各个课程的学习中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从而使各个课程的教学环节形成连续性和系统性,即以毕业设计的内容为基线贯穿整个学制中各专业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局部学习中逐步建立和培养全局观念。具体做法如下:(1)在《制图》课程中着重培养学生建筑和结构图的表达方式。可以通过抄绘、测绘、阅读等方式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动手能力,为施工图绘制打下基础。(2)在《房屋建筑学》课程中把毕业设计项目作为课程设计题目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在课程学习和课程设计中,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建筑方案的设计内容。在课程学习中着重掌握建筑构造和各种细部构造,同时在教学中让学生识读实际工程的施工图,对建筑施工图的表达初具概念。(3)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及《结构抗震》等课程中,让学生带着建筑方案进入结构课程的学习,在课程设计中解决结构的布置,掌握结构概念设计以及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构造要求,掌握最新结构施工图的表达方式和识读能力,为最后的结构设计打下基础。(4)在《地基基础》课程中有针对性地解决项目中的地基基础问题,掌握常见的基础设计方法。(5)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中,主要解决有关建筑和结构设计软件应用的问题以及绘制施工图的方法。

在各个相关的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较多地阅读与实际工程相应的施工图来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要做好这一阶段的教学工作,还必须做好同各学科教师的沟通工作,在课程设计中加强辅导师资力量,才能为后续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整合提高

在所有课程结束后,同样集中8~10周左右的时间对学生所做的项目进行建筑、结构设计的整合,并从施工图设计的角度对项目进行提高。(1)用2周左右的时间对建筑方案进行细化加深,使之达到介于扩初和施工图的水平。其中包括方案的细化、构造的明确以及装修材质的确定等相关内容。(2)在建筑部分基本完善的基础上,指导教师从全局的观念对学生进行辅导,深入讲解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学生用2周左右的时间,采用电算的方法解决结构计算问题,同时整理必要的电算资料。

(三)汇总完善

在前述基础上,利用3~4周左右的时间汇总建筑、结构的设计成果,进行建筑、结构的施工图绘制。该过程可以让学生重新阅读同类工程实际的施工图,有比对性地绘制施工图,从而使毕业设计的成果进一步完善。

当然,要切实保证做好毕业设计工作,实现教学改革目标,必须具备一定的教学软硬件条件:(1)有一支具有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2)有建筑CAD辅助设计软件,结构CAD辅助设计软件。(3)有可供学生上机的电脑机房。(4)有国家颁布的与现行建筑工程相关的《规范》和《规程》以及国家和地方的标准图集等相应的技术资料。

综上所述,高职高专类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可以采用项目目标化管理方法,只要安排合理,措施到位,完全可以将毕业设计做得更加完善,从质量上有较大的提高,从而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对建筑结构有比较完整的概念,具有较强的识图读图能力,能够更快地适应将要面临的建筑工程各个工种的需要,实现教育与岗位的“零距离”对接,体现高职高专教育的特色。

参考文献

篇4

1.首先对智能化管理技术进行分析

现阶段我国建筑智能化电气工程管理领域当中,人们对高科技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了,所以说,新技术得到的应用变得更加的广泛起来,智能化管理技术是得到较为广泛应用的一种。智能化技术在某些情况之下也是可以被称作“人工智能技术”,它在计算机技术领域中占据的地位较为重要,是在对GPS定位技术、精密传感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加以一定程度的应用的基础上形成的综合技术。“人工智能”这一个词语最早的时候是在1952年的时候提出的,一般情况之下都是由智能控制系统、处理语言系统以及识别图像系统构成,自从智能化技术诞生以来,在世界范围之内各个国家中的控制领域当中得到的应用最为广泛。近些年以来,在我国科学技术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智能化技术逐渐在我国人民日常生活中得到应用,在此基础之上发展也呈现出来一种日新月异的趋势,学术领域中的相关研究人员在对实际生活中的需求加以一定程度的研究的基础上,与此同时在对各个专业领域中的知识加以一定程度的应用,也就可以在这个领域中添加实用性更强的一些内容。

2.智能化技术在建筑智能化电气工程管理领域中得到的应用

将建筑当成是平台的建筑智能化其实也就是现在对系统集成技术加以一定程度的应用的基础上,提供一个适宜性比较强的建筑环境,将服务、结构以及管理放置在一个领域当中,建筑环境和建筑设备、通讯设备和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共同构成了智能建筑,但是在上文中提及到的这一个定义里面,却根本没有提及到“节能环保”这一个概念,因此仅仅是可以将这一个概念之下的建筑物当成是智能建筑,如果说建筑物在可以将上文中提及到的多种耗能建筑功能完成的基础之上不会形成过大的损耗问题的话,那么也就可以加上节能这一个定义,因为在概念编制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将节能环保这一个概念忽视了,所以自然也就不会考虑到智能建筑标准级别划分工作的科学合理性,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假如说对智能建筑标准提出比较高的要求,那么在此基础之上自然也就会产生比较强的能源消耗问题,最终想要对经济性做出一定程度的保证也就显得较为困难。假如说处于运行状态的智能建筑的级别比较高的话,那么建筑物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的系统的数量也就比较多,上文中提及到的这些建筑物中的功能系统是可以被称为弱电系统,耗电量比较小,在对这些系统加以一定程度的应用的基础上开对楼宇设备形成较为有效的控制,那么在建筑物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实现节能这一个目标也就较为容易。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以及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发展进程向前推进,适宜性以及安全性自然也就成为了人们追寻的重要目标,所以智能建筑这一个概念逐渐在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当中得到了普及,在此出之上我国人民自然也就会在智能建筑领域中提出更多的需求以及更高的标准,在此基础之上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生产出来的建筑物基本上都在向着“智能化”的方向转变,但是在上文中提及到的这一个过程中应当注意到的问题是,在智能建筑运行的过程中是应当予以节能问题充分的重视,以便于可以使得我国逐渐的向着资源节约型和环境保护型的方向转变。

3.结语

总而言之,在对建筑电气工程智能化技术理论以及智能化技术得到的应用进行分析之后,可以意识的一个问题是在建筑电气工程管理工作以控制措施施行的过程中需要应用智能化技术,在对智能化电气工程技术加以一定程度的应用的基础上,不单单可以使得工作效率得打一定程度的提,与此同时也是可以对建筑物中的电气设备形成有效的控制,从而也就可以使得电气设备为我国人民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

作者:杨悦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新型绿色节能技术;建筑;施工

目前,环境问题对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绿色环保节能日益也就受到人们的关注。新型绿色节能建筑工程技术需要企业在环保节能的前提条件下,对现有的绿色节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不断加以完善和改进改进,最小化施工过程中出现污染环境和能源浪费等问题,加强技术创新,降低工程成本,力求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成本超出发达国家三倍,超出世界平均水平两倍,因此,推广新型绿色创新节能建筑工程技术的应用刻不容缓。

1概述

1.1新型绿色节能建筑工程技术的内涵。温室效应和大气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开始关注如何实现节能减排,如何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时就有人提出了新型绿色节能建筑工程技术的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建筑施工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建筑施工项目的需求,人们开始把目光转向新型绿色节能建筑工程技术,由于建筑工程技术在影响建筑的使用寿命的同时,还对能源消耗有较大的影响,加强建筑工程技术的改革,推广新型绿色节能建筑工程技术符合时展的需求。新型绿色节能建筑工程技术符合当代人节能减排的环保意识,以节约能源和环保为前提,通过科学的管理规划以及对现存的传统建筑施工技术进行不断地改革创新,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力求减少对环境有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最小化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提升资源利用率,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1.2我国现存的能源问题。首先是能源问题,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少,且资源分布不平衡,呈现出能源紧张的局面;其次,我国大气污染严重,日益受到人们关注的雾霾问题是由于我国大量使用煤炭导致许多城市的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的排放超标,空气中的PM2.5超标,严重的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最后,我国建筑行业的能耗较大,是发达国家的四倍,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倍,仍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1]。1.3建筑施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首先是可以缓解我国现在面临的能源紧缺的问题。如果从现在开始在建筑施工中尽可能的应用新型绿色节能技术可以在2032年减少至少四亿吨的煤炭的燃烧;其次,鉴于我国能源主要来自于燃烧煤炭,采用新型绿色节能施工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人们对煤炭的依赖,降低了大气污染,减少了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和碳的排放,于环境有益;再次,建筑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提升国民生活品质的同时也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最后,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提升了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实现了行业的长足发展。1.4技术的要点。实现新型绿色节能建筑工程技术的要点是体现其整体性和科学性。合理选址科学规划、综合的进行节能减排措施、更多的使用清洁能源、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是新型绿色节能建筑工程技术的特点。在进行规划工作之前需要结合建筑的周边环境,实现对风能、水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利用的最大化,减少和降低对如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赖性。通过合理的设计实现良好的室内通风、光照和取暖等需求,帮助消费者减少冰箱、空调等家用电器的使用。选用经济合理的低能耗建筑材料,以及应用先进的绝热技术,合理的安排设备,提升资源的利用率。

2新型绿色节能技术的应用

2.1太阳能建筑技术。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能源,燃料消耗低,安全性能高,不会受到环境的限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并且技术成熟。因而在我国的建筑施工中应用较为广泛。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实现太阳能发电,或是将电能用蓄电池存储起来后,将供电设施与用电的设备连接,通过利用太阳能实现为楼道的照明和其他的用电供应。太能还可以满足室内供热的需求,通过控制好室内的采光达到节能的效果。太阳能技术的应用需要注意因地制宜,比如在南方,空气湿度较大,保证建筑物的通风和遮阳利用太阳能改善建筑物的正常应用;但是在北方,天气寒冷干燥,太阳能则主要用于取暖。2.2能源利用。能源利用的含义是降低能源消耗的同时提升利用率。目前我国的采暖消耗超出世界水平的两倍,建筑的隔热保温性能低于世界水平,要改善现有的状况,就需要具有全局的观念,从建筑整体出发,提升结构的隔热保温性能,降低热损失,提高热力使用效能比,尽可能的使用再生能源等环境友好型能源。比如选择无机发泡保温板作为墙体材就有很好的隔热保温效果;在屋顶上设计可以自动调节的采光系统,将阳光“送”进室内;选用隔热遮光的双层玻璃作为窗户等。另外,需要注意避免水资源的浪费,科学的设置供水网络,减少自来水的使用。2.3改进施工工艺。不断改进优化现有的施工工艺,提高施工效率,可以实现节约能源的效果。比如目前的钢筋练连接主要采用的是搭接,对钢筋材料造成了较大的浪费。如果改成利用螺纹进行连接就能实现节约,减少浪费现象的发生。对类似建筑施工工艺进行改良,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低建筑工程施工成本,提升企业的竞争力。2.4优化施工方案。将绿色节能和避免浪费的思想融入到建筑施工的所有步骤,施工方案也需体现出绿色节能的思想。建筑施工属于是连续性强的公祖,要合理的安排人力和物力,科学的安排机械设备的使用,提高建筑材料的循环利用率。这里可通过一些CAD图纸和GCL模型、Revit模型相结合,通过输出的三维立体效果自动进行合理性检查,制定符合实际情况和最佳调度规划方案。另外,还要注意减小施工过程中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干扰。建筑施工过程中很可能会造成建筑用地的地形地貌、动植物资源或是地下水位的破坏,优化施工方案就需要合理规划,科学选址减小这些破坏。保证施工质量不仅可以降低项目的维护费用,还可以延长项目的寿命,有益于用户的安全和健康,也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3推广新型技术的措施

绿色节能的技术的推广的问题首先是意识不足,仍有许多企业对其不够重视,一方面,新型绿色节能施工技术需要政府的大力推行,政府应当对目前的乱排放问题加以整治,对积极推行节能施工技术的企业予以一定的优惠政策;另一方面,企业自身应当放眼于建筑整体的绿色节能,对整个建筑进行细节细化,将新型的绿色节能技术融入到建筑施工中每一个细小的环节,这样不仅可以减少企业工程成本,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同时还是对新型绿色节能技术做出的最好的推广。新型绿色节能技术尚不成熟,部分小企业没有余力对新型绿色环保技术的应用进行研究,仍然需要行业整体先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大企业的引领带头作用,太阳能等安全的清洁能源的大力开发推广以及相关的新型绿色环保节能技术的不断改革和发展。

4新型绿色节能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方向

新型的绿色节能施工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在借鉴国外最新的技术成果和产品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健全的建筑施工技术的额服务网络和信息反馈平台,完善现有的建筑施工技术。并且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建筑施工行业会更多的应用数据化工具,如BIM技术,可以直观的通过建筑的三维可视化模型来科学调度机械的位置,加上对现有的绿色节能建筑工程技术不断加以改进。例如优化钢筋的衔接方式,发掘优化清洁能源的使用和转化率等,最终实现不点的降低工程成本,为社会奉献出更多更好的精品工程。

5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行业的发展也随之蓬勃发展。在追求更高的居住环境的品质的同时,人们也越来越关注住房的环保和能耗问题。因而,在建筑施工工程中引进和发展新型的环保节能施工技术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目前新型环保大力推进节能施工技术的应用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一方面,政府应当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大力倡导绿色环保的理念,让环保绿色节能的理念深入人心,扶持积极应用新型绿色节能施工技术的企业,对其消费者提供一定的优惠政策,加强监管力度,对污染物排放不合格的企业加以惩戒;另一方面,企业自身为了提升竞争力,在行业内实现长足的发展,也需要多加关注绿色节能技术的发展,降低施工成本,提升资源利用率,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通过合理的布局建筑物、优化改良环保技术、多使用清洁能源、多使用无机材料或其他对人体无害的材料等举措可以降低建筑能耗,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提升建筑施工行业整体的竞争力,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傅维敏 单位:中核华辰建设有限公司

篇6

【关键词】大项目 施工技术 有效性

一、项目教学的特征

项目教学法,指让学生以一个项目为目标进行的教学模式,主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各相关课程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完整的模式。

近年来,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需要,高职院校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对高职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项目教学法的应用与推广,正符合了新形势下地教育模式要求。

在项目教学中,人人参与创造实践活动并从中学习,最终的评价依据并不单单是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运用课程内的知识和锻炼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二、大项目教学的思路与架构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有其自身的特点:专业课要完成的产品就是一个建筑物或构筑物。根据这个特点,我们可以把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绝大数专业课的教学方法综合考虑,围绕一个完整的建筑工程进行项目教学,形成大项目教学体系。

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项目教学中,可以通过全部的专业课模拟完成一个建筑工程项目,比如我们上课所在的教学楼的模拟设计及施工。还可以进一步组织不同专业与工种,甚至不同职业领域的学生参加项目教学小组,通过实际操作,训练其在实际工作中与不同专业、不同部门的同事协调、合作的能力。

三、大项目教学模式下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可行性

建筑施工技术专业教学中,应从本专业的实际出发,选择本专业课程的大项目作为教学主题,学生参照本课程涉及到的专业问题搜集信息资料,以小组的方式共同研究解决问题并得出结论,使学生经历业务承揽――施工准备――施工过程组织――竣工验收的整个工作过程,增强学生适应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和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为今后更好地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结合大项目教学和课程大纲,教学过程建立起了与实际工作相紧密联系的、理论学习与技能培训高度统一的模块化教学与训练项目(如上表)。

表中体现了一个全新的课程体系,这个新的课程体系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以职业工作为依据,将原来分属不同学科的知识、技能重组融合而成的新的认知结构体系,实践中应避免原有课程的“拼盘”。

四、大项目教学对于建筑施工技术课的有效性

根据大项目教学模式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架构来看,建筑施工技术课始终是各个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项目教学使建筑施工技术课的教学效果更佳:

1 由于有具体的工程项目,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学生在学习施工技术过程中有特殊的积极性,各工程技术就不再是独立的课程实训,而是为完成自己的一个项目而展开的分部工作。

2 同学之间的研究更活跃,他们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对周围的建筑物进行观察,研究,建筑物的构件进行对比研究,从而达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与运用。

3 学生在完成项目的实践过程中,能自觉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锻炼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明确自己作为一个技术人才掌握技术的重要意义以及该课程对今后工作的重要作用。

4 建筑施工技术在项目教学过程中一步步得以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在项目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得以验证。

篇7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在建筑工程建设整个过程中,工程师或者设计人员会将地质勘测信息、设计图纸、施工阶段的管理信息、竣工验收信息等进行详细的距离,从而形成一份施工技术资料。它直接反映了工程建设全过程的情况,是后期工作人员对建筑工程管理与维护的重要参考依据,因此技术资料的记录必须要与工程的建设同步,等到工程完工之后,资料整理也应该结束,最后在认真做好竣工验收的准备,从而形成一份详细的资料,并将其归入数据库管理。

一、工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一个建设项目通常划分为六个阶段,即可行性研究阶段、策划与设计阶段、报建报批阶段、建设施工阶段、销售阶段与物业管理阶段。每个阶段都会涉及到大量的文件材料,细微的疏忽都有可能为日后的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例如在报建报批过程中,许多政府批件都是相互关联的,如丢失损坏,补办周期少则3天,多则一个月甚至更长。由此可能导致下一个环节的审批延迟、工程整体施工周期延长,造成施工费用、管理费用的增加,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难以估量。因此,要做好工程档案管理,建立详细的存档记录尤为重要。可以说工程档案是建设单位开发策划的前提,文明施工的保障,后续管理服务的依据。

二、 施工技术资料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1.1 施工技术资料有利于城市更好的规划建设与管理建筑工程不同于其他商品,其属于不可移动产品。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各种条件的影响,导致建筑工程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之后极容易出现各种质量问题,不利于建筑工程的正常使用。因此为了充分发挥建筑工程的使用功能,延长工程的使用寿命,我们需要在后期对其进行加固修复处理,在加固过程中,施工技术资料是施工人员参考的重要依据,只有了解工程的建设情况,才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2 通过施工技术资料有利于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进行全面控制质量是建筑工程中施工人员必须重视的问题,不管进行哪一个环节,质量都是首要考虑的因素。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通过施工技术资料可以明确工程的建设过程,从而对施工质量进行全面的控制。

三、 转变思想观念,重视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

施工技术资料作为一份重要的文件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工程建设全过程中的重要条件,是对后期工程的检查、维修与管理的重要依据,其中决不允许存在不合格的工程项目。因此我们必须要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加以重视,保证其完整性与可靠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施工技术资料管理的重要性要明显大于建筑工程建设的咋红药性。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施工单位并没有对施工技术资料加以重视,只是等到工程竣工之后才整理技术资料,甚至还有一些施工单位竣工后直接退场,这就无法对技术资料进行归纳整理,究其主要原因可以包括以下几点:首先,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各个施工单位并没有收集相关的信息资料,在竣工后整理相关资料时因缺乏信息而加大了管理的工作难度;其次,在一些施工单位中,领导者并没有安排专业的资料管理人员,而是由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代替,技术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过于混乱,无法形成详细的施工技术资料;最后,当工程竣工之后,施工人员陆陆续续退场,最后留下的工作人员对于技术资料的整理并不了解,并且还有一些资料并没有得到相关负责人的签字,这就延长了资料整理工作的时间。在实际工作中,施工技术资料在建筑工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施工企业或者施工人员没有对其加以重视,不仅会浪费大量的资源,还延长了工程的交工时间,也不能够合理对工程进行核算,给资料归档加大了工作难度。

四、 施工技术资料管理的具体措施

4.1 及时收集信息资料,并记录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资料是反映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依据,因此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工程师或者技术人员应该与施工同步,收集有价值的信息,并对其整理,拟成相应的文件。建筑工程所用钢材、水泥、砖、防水材料、铝合金等一些重要原材料和构配件的质量一般是从检查出厂合格证以及材料取样试验情况加以认可,但由于当前市场机制不完善,许多材料需要经过好几手转售,使得合格证和试验报告不能与原材料同步到位,以往在其他工程上有发现,由于施工人员没有及时收集资料,待工程竣工时,才发现缺少某种材料合格证或试验报告。因此,在承建工程开工之时,就应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工程技术资料,负责对质保资料逐项跟踪收集,并及时做好分项分部质量评定等各种原始记录,使资料的整理与工程形象进度同步,做到内容连贯、交圈对口。

4.2 确保各种技术资料的真实性

真实性是做好工程技术资料的灵魂,不真实的资料会把我们引入误区,必须坚决杜绝对原始记录采用“后补”,造假的做法。目前我国许多工程项目的技术资料都是竣工后闭门造车“做”出来的,更不用说现场实测检验了。甚至有的工程项目试验资料也可以竣工后一次性“开”出来,不用试验,不用取样。这样整理出来的工程技术资

料,不能真实反映工程实况,失去了控制工程质量的作用,失去了作为工程档案的意义。在对工程技术资料的核查中也发现,有的技术资料签字不严肃,应当分别签字的,全由一个人签字;甚至有的施工单位还仿照笔迹代建设单位、监理单位人员签字,使工程技术资料失去了真实性。一旦工程出了问题要追查有关人员的责任时,就分不清责任,从而加大了处理事故的难度。资料的整理必须实事求是、客观准确。

4.3 准确性是做好工程技术资料的核心

工程技术资料的核心主要有:① 分项工程质量评定表的填写应规范化。保证项目内容填写应详细具体,不能以“符合要求”、“满足规范要求”来概而论之。基本项目的每个子项的等级应按优良百分率确定,并且要用文字说明,不可随心所欲地以符号代替。分项工程质量等级评定,应在保证项目符合相应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前提下,再根据基本项目和允许偏差项目的百分率确定。② 应正确区分分项工程属于哪个分部工程。③ 混凝土强度评定应明确验收批的概念,区分不同的分部和施工段,正确运用统计和非统计评定方法。同时,在具体计算时,混凝土强度的平均值取一位有效数字,标准差取二位有效数字。

五、结论

总之,做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工作是建设工程不可分割的部分,既要认真进行工程建设,同时也必须及时、真实、准确、完整地做好工程施工技术资料整理归档工作,并且要进行科学、合理、长期的管理。建筑工程技术资料归档管理工作要依靠各责任主体及相关人员共同完成。我们应制定一些具体的、操作性强的措施,加强工程技术资料的管理,确保工程技术资料的产生、收集、整理、归档和利用步入良性循环轨道,为经济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电气工程施工、技术、创新发展、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U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0-0154-01

前言

在建筑物服务功能的扩展之下,建筑自动化、电气化以及智能化标准也越来越高,在这一背景之下,建筑电气工程在建筑工程中应用的复杂度比以往也更高,对于电气系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气工程与人们的生活与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电气工程施工的质量不高,必然会影响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本文主要分析电气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正文

一、电气工程的基本概念

目前,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发展,城市建筑物的服务功能不断扩展,随之发展的是对建筑自动化、电气化、智能化的标准,因此现在电子工程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现状具有着前所未有的复杂性以及难度,必须对电气系统技术提出更加高的要求,从而更好地满足现代建筑服务功能的需求。建筑工程的使用质量取决于建筑电气工程的综合质量,同时电气工程的质量问题也对施工后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产生着一定的影响。施工技术对于建筑电气工程整个过程而言,都产生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现代科技领域中,电气工程属于核心的学科,对于现在高新技术的发展而言,其占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新计算机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信息时代的来临以及电气工程的发展彻底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生产模式,这一指标在衡量国家的综合技术水平方面也具有着极为重要的位置。

电气工程的发展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电气工程的发展与创新奠定了基础,对于电气工程的发展与创新而言,信息技术发挥着支配性的作用,其高速的发展关键在于电气工程应用技术的发展与创新。另一方面随着电力对人们生活与生产的影响越来越大,可以通过电气自动化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发展的水平,在未来,电力市场需求不断地增长,科学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电气工程将会在更为广泛的领域中得到应用,目前电气工程还涉及到电子领域与光子领域。

二、电气工程技术的创新

目前,我国的建筑行业也正处于高速的发展阶段中,建筑市场的开放性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站在国际建筑行业的角度来看,我国的建筑技术水平仍然处于比较落后的水平上,必须对电气工程技术进行创新与发展,从而大力的推进我国建筑技术水平的提高,缩短我国建筑行业与国外建筑行业之间的发展距离。电气工程为人们的生活与生产都带来极为深入的影响,随着先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化以及科技化逐渐成为电气工程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世界环保的要求也促使我国必须对现有的电气工程技术进行创新与发展,从而在满足人们生活与生产需求的基础上,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的污染与破坏,以促进我国电气工程技术的科学可持续发展。关于电气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措施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1、对照明技术进行创新改造。在电气工程施工技术中,照明技术展有着不可或缺的位置,通过光源来把生活和工作的场所照亮,这就是照明技术存在的意义所在。一直以来照明灯是照明技术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然而目前照明灯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尤其在紧急照明的状况下,照明灯难以满足紧急照明的需求。因此,必须对照明技术进行创新改造,利用洁净能源来改造照明技术,以此达到节省能源减少污染排放的环保目的,还可以根据不同的照明环境来进行采光,减少气候因素、时间因素以及地点因素给照明采光所带来的影响。

2、大范围的推广新型电缆的使用。目前电力系统所使用的电缆主要包括了汇流排、电磁缆以及油纸力缆等类型,与此同时为了满足电力系统的特殊需求,还积极推行使用具有耐温性、耐油性、耐火性、耐磨性、防白蚁等等其他具有特殊性能的电缆。

3、把插座的位置设置好。在安装插座的时候,应当从用户的实际使用需求出发,科学合理的设计好插座的位置,同时应当与使用用户进行必要的沟通,未使用用户详细地指明具体的安装事项,包括了设计的方式、槽盒的安装位置以及开关的安装位置。对于不同用途的电缆,不能够设置在同一个桥架内,如果必须设置在同一个桥架内,那么应当通过隔离板来进行隔离,从而保证后续施工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电气工程技术的发展

1、电气工程施工技术具有比较复杂的影响因素,建筑结构的建设存在比较大的难度,以及需要比较高的成本费用,因此,当电气工程施工技术应用于建筑建设施工的过程中,应当把建筑物的安全系数以及使用的时间纳入考虑的范围内。同时,应当对电气工程施工技术的变迁进行长远的考虑,变迁主要是以建筑工程的长远目标作为依据,严格按照工程所规定的使用要求,根据工程的使用要求来对电气工程的施工技术进行改变。随着电气工程施工技术不断的发展,各种各样的电器用具也在不断地增多。所以,为了提高电线路的自动化、生态化以及智能化,在对电气工程进行设计的时候,应当考虑到强电系统的设计,涉及到动力线路的设计、照明线路的设计、消防照明的设计等等多个方面的设计内容。

2、在电气工程施工技术发展的未来,各种各样的电源设备都可能增加到电气网络当中,在对强电系统进行设计的时候,需要把所有的系统都应用到强电系统网络当中,在传统的网络系统设计中添加新内容,并且严格遵守国家所规定的标准开展工作,适应系统的制约机制。

3、在电气工程技术施工的时候应当注意以下几点事项:

首先,在进行施工之前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从工程的具体性质与特点出发,从整体的角度上对电气工程的质量进行科学全面的规划,并且借助设计图纸来核对施工现场的各个细节,把理论应用于实际施工中,合理安排施工人员进行施工,从而为施工的顺利开展提供可靠的保证,这是对建筑电气工程技术施工质量进行控制的前提条件。

其次,必须严格控制好施工中的材料关。严格按照设计的要求来检查施工材料的质量,从施工材料质量入手,管理好整个施工工程的质量,并建立起健全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控制好施工中的材料关。

其三,必须在施工完成后对施工工程的质量进行检验。在电气工程施工技术施工完成之后,应当对电气工程施工的质量进行检验,保证电气工程施工在试用期内的质量符合相关的规定,并检查电气工程施工是否出现差错,只有经过检测后工程质量符合标准,才可以交付用户使用。

结语

综上所述,电气工程在建筑工程中具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电气工程设计到建筑工程的各个方面,具有着极高的综合性,涉及到管理技术、工程技术、组织技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电气工程施工技术在我国获得极大的发展,但是在国际同行业技术水平上,我国电气工程施工技术仍然处于劣势,需要对我国电气工程施工技术进行创新与改革,从而满足建筑工程施工的实际需求,促进了我国电气工程施工技术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崔文龙.浅谈我国智能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技术要点[J].中国房地产业. 2011(03).

[2] 刘宝涛.对电气安装工程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的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0(04).

[3] 许云兴.论影响电气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09(03).

篇9

关键词:建筑工程;峻工验收;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8-0264-02

0 引言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近年来发展迅猛,得益于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以培养社会急需、企业适用人才为目标的教育改革,得到了社会的认可,社会的认可又推动教育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教育改革的核心是教学改革,而教学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难度最大的也是课程改革,如何按照培养目标要求进行课程改革,各校都在不断的进行探讨、研究、尝试,我校也在对社会需求深入调查、了解的基础上,打破传统教学课程体系,按照生产实际需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重建、重构基于生产实际过程的全新的课程体系,《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就是在教学改革、课程体系建设中诞生的一门新课程,本文就课程开发过程中所作的探索、实践,所采用的思路和作法进行介绍。

1 建筑工程专业课程改革思路

课程改革的目的是适应社会、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面对传统教学使用多年、已经成型的课程体系,如何改?怎么改?改什么?这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教学人员了解掌握生产实际需要,企业用人需要,掌握最真实的人才需要标准,才能得到答案。因此,我校教学人员走入生产一线开展广泛的调研,汇集了多个建筑工程项目实例,分析项目施工过程状况,分析施工阶段过程中的技术工艺流程规律、工艺流程内在关系以及对技术人员的技术、知识、能力要求,将企业生产求和与现有课程体系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衔接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二者间的契合度,观测课程设置是否与工程进程一致,课程内容是否与生产实际需要一致,二者间的差别,就是课程改革的内容。在找准课程改革内容的基础上,将现有课程内容拆散成知识元,按生产进程重新整合,形成新的课程架构。这个新课程架构在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配置上须以满足学生足够的基础知识、专业技能、操作能力,具有未来发展横向扩展能力空间和纵向提升能力空间,符合企业生产实际及未来发展需要为目标。各课程要有独立知识领域空间,却又相互支撑,相互连贯的,能覆盖生产全过程的课程体系,这个体系必然要改变、合并、淘汰一些课程,诞生一些新课程。《建筑工程竣工验收》课就是这个新体系中的经知识元拆分、组合后形成的新课程。

2 建筑工程项目进程分析

建筑工程项目进程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更清楚、更透彻的掌握建筑工程项目阶段进展情况,是课程改革先期工作,目的是了解生产进程情况,按生产进程布局课程,使之更符合生产实际。

一项建筑项目的生产进程主要分为几大部分,依次为项目前期立项审批、施工准备、施工、竣工验收。各大部分下可为细部,如施工分为地基、基础施工、主体结构施工等。竣工验收是一项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并处于工程进程的后部阶段。

从工程项目几大部分间的关系来看,立项为项目手续报批准备,属于管理范畴、施工准备为实际施工生产前期准备,施工为具体生产操作过程,而竣工验收是对前期所有工作的总检查。

3 建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分析

传统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并没有单独设立《建筑工程竣工验收》课,这一部分内容分散存在于多门课程中,其主要部分在项目管理课程中作为其中一个章节存在,此外在工程测量、合同管理等课程中也有部分内容。也就是说,按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实际进程的几大主要部分之一的最后一个部分,在我们的教学课程设置中,没有独立形成课程,这种课程设置与生产实际显然不相符。

4 《建筑工程竣工验收》课程的建设

基于以上分析,形成了创建《建筑工程竣工验收》的思路,就是按生产进程设置课程,应该设置独立的竣工验收课。由于此前各校均没有开设竣工验收课程,此部分内容一直分散存在于在其它必门课程中,必须此课的任务、内容、标准都需要重新确定,如确定本课的知识内容范围,知识的深度广度,拆分和收归哪些课程中的本课内容,淘汰哪些过时、陈旧的内容,增加和补充哪些从生产实际中提炼的新内容。确定后再按生产实际进行课程内容的重构、重组、重建,以提高课程的整体性,内容的集成性,加强课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对独立性。按照这样的思路,建设出一门独立的、基于建筑项目生产过程的、符合生产进程的新课程——《建筑工程竣工验收》。

5 《建筑工程竣工验收》课的定位和属性

课程的定位,决定了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目标、课程内容、课程作用、开课形式、讲授方法以及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位置,与其它课程间的关系等。作为一门教学改革后诞生的新课程,在本专业教学课程体系中的定位必须明确并准确。

建筑竣工验收是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结束后,投入使用前的最后一次验收,是对建筑施工整体质量的总检验,处于一个建筑项目施工的尾声结束阶段。《建筑工程竣工验收》课程是基于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开发的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专业课程,因此,它的定位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终端课程。

《建筑工程竣工验收》的开发是基于工作过程导向,以已建建筑物作为载体,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工作任务引领型课程。这一属性决定了此课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决定了课程由生产实例到理论,从技术到知识,反复提升、锤炼、成形的教、学、练过程。

6 《建筑工程竣工验收》课程的教学目标

按照《建筑工程竣工验收》课程专业培养目标要求,通过学习和训练,使学生能够掌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知识,具备建筑工程竣工阶段报验能力、编制竣工验收资料能力;建筑工程资料整理、汇总及管理能力;使用专用检测工具、设备、仪器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进行检测和自评,并对整个单位工程施工过程进行反思和评;按国家规范、质量标准对建筑工程进行竣工验收,提高安全、环保、质量与效率意识;培养和建立安全、环保、质量与效率意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工作作风。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处理问题能力、组织能力、收集信息能力等。

7 《建筑工程竣工验收》课程与前期课程的关系

《建筑工程竣工验收》课作为一门终端课程独立开课,但并不独立存在,它是基于前期课程基础上的、集相关课程知识总成的课程,是综合运用前期课程教学成果的课程,必须得到前期课程知识和能力培训的支撑,同时要考虑本课对前期课程领域的前探。

7.1 学生基础能力要求 学习本课程,学生在前期课程学习中,需具备一定的基础能力,这些能力包括:

①熟练运用《建筑统一制图标准》,进行建筑施工图的表达。②各种检验仪器的使用及完成分部工程自检并评定验收能力。③各分部工程工程量计算与计价能力,分部工程质量检验的方法。④各分部工程施工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能力。⑤操作计算机绘图软件AUTOCAD及相关建施、结施软件绘图能力。⑥运用建筑工程资料档案编制说明,在查阅相关规范的基础上收集制作工程资料。⑦公文写作能力,合同管理及索赔的基本概念。

基础能力需由前期课程培养完成,形成对本课的支撑。

7.2 前期课程对本课的能力支撑 本课对学生基础能力的要求,需通过多门前期课程培训获得,对前期课程和主要能力的要求如表1。

8 《建筑工程竣工验收》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方式

教学内容的确定,是在分析工作过程行动顺序的基础上,按照工作过程的环节,将对象、方法、内容、组织、产品等过程要素进行剖析、分解,以各环节相互间内在关系重新组合、构建成的。按照建筑工程项目进程实况,竣工验收阶段主要任务是资料接收和工程验收。因此课程教学内容也以此为主,完全按实际工作流程安排。主要由以下内容组成:

工程竣工验收程序;竣工图的绘制方法;单位工程质量评定标准、规范、规章及各种检测工具的使用;分户验收标准、规范、规章及各种检测工具的使用;竣工验收标准、规范、规章及各种检测工具的使用;建筑工程相关软件强化、资料管理软件强化;竣工资料的收集、汇总及规范归档;竣工结算的方法。

根据学生对学习和实践内容领会、掌握、操作训练的需要,教学方式全部采用讲练结合形式进行。

9 情景、任务划分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教学情景根据工程实际过程,共设计成四部分,质量检测——资料整理——验收——工程移交,遵循工作进程设计,非常清晰。情景划分及学时分配见表2。

各教学情景的教学任务设计及划分如表3。

10 考核与评定

考核和评定,是对课程学习目标实现情况的检测,是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检测,同时考核也是对学生学习的最有效的导向,因此,考核要全面体现课程改革的思路和目标。本课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从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进行。考核方式以实际动手操作为主,开放式考核,答案可以超出教材和讲授范围。考核内容取用生产实际过程中的典型事例为题目,典型问题作考核点,注重考核课程中需要掌握的知识元素、操作环节,并加以丰富的实例和典型问题,重点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定方式采用成绩检测、实践检测和综合考核结合的评定方式,以学生动手操作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评定标准,不固定标准答案。提倡、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思考问题,探索钻研问题,提出灵活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改变以往考试单一机械的知识测验手法,将学生的成绩评定回归到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上来。同时,采用全程化考核,课堂参与、平时作业、实践教学表现等均记入成绩,并占较多比重。

以上为建筑工程竣工验收课程建设过程中的一些具体作法和初步体会,在实践中还将不断调整、充实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韩伟平.论高职教育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特征及创新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0(1下):121-123.

[2]张英杰,李娜.工作过程导向理念下的高职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1).81-82.

[3]王建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09,(11):30-31.

篇10

[关键词] 计量与计价 行动导向教学法 教学 实践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是工程造价专业和建筑经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融识图与构造、建筑材料、施工工艺等为一体,同时又为后续专业课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工程造价控制、工程造价软件应用等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社会应用性强,覆盖面大,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

一、充分借鉴先进教育教学方法,构建以能力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体系

(一)以能力培养为中心,适度够用为原则,合理调整教学内容

要向融“教、学、练”为一体的方向进行教学改革,首先应明确学生在工作岗位上要做什么和怎么做,应具备哪些知识和能力。在改革过程中,我们始终遵循的原则是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教学要适合学生特点,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服务。对原有教学大纲中应用性强的内容要加强课程学习指导,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练习实践空间,让学生能够对知识点理解透彻,通过练习提高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能力。使学生的能力能够达到螺旋上升结构的扩展和提高;从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入手,明确各专项基本能力的教育目标及培养要点,实现以能力为中心,以项目贯穿能力培养,行动促成能力形成为目标的整个教学结构体系。通过教学方法的转变,由“授之以鱼”逐渐转变为“授之以渔”。注重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自主能力、学习能力、方法能力、社交能力、语言能力等专业能力以外的社会综合能力的提高。让高职高专的学生能够在毕业后身心健康的走到社会的各个岗位,幸福快乐的生活。

(二)以专项基本能力培养为目标,制定能力训练大纲和评价体系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会到建筑、水利、交通、冶金建筑、矿山建筑等行业进行就业。他们将成为施工员、质检员、预算员、材料员、试验员、资料员、安全员、测量员等专业的职员并有机会考取这员的岗位证书。明确了专业人才需要培养的能力后,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调整,将各教学环节围绕专项基本能力进行,确保教育教学过程对于能力培养的有效性,按照教学规律,在有效的时间内合理安排专项能力的培养就是第一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

1、教学内容的更新

针对目前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全面调整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的设置、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依据专业特点,在阐明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对其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进行讲解,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并为继续教育和深造留有可持续发展空间。将课程的内容从“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单一的书本内容,扩展到实际案例中,不断带领学生从理论学习转向实践练习。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用职业生涯设计鼓励学生多方面发展

在开学之初,向学生们介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以后从事的是什么工作,能够在哪些部门任职。鼓励学生在入学初期就进行毕业后的职业规划。例如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以到房地产公司、建筑施工企业、工程监理、国有大中型企业、国家有关审计部门、银行等一些相关部门进行工程技术、工程监理、工程造价控制、工程招投标等相关专业的工作。学生也可以在毕业后选择更高的学府进行深造,如参加专升本考试。向学生介绍他们毕业后将面临哪些职业考试,以建筑工程计量计价课程为例。学生毕业后可以参加造价员、造价工程师等职业资格考试。

3、改善教学手段培养动手能力,增加专项能力和综合能力的结构式课程。

在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的教学中,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制作多媒体课件,不仅能够加大课堂的信息量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还能提高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兴趣。如图,第一种是传统采用的单向教学模式,只有老师讲,学生只是听,有些学生不听只看,还有些干脆睡着了;第二种是经常采用的双向教学模式,课堂上有问有答,有交互活动,学生有反映;第三种是提倡采用的组织教学模式,老师布置任务,学生自主学习,这时的学习效果是最好的。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无疑是不错的选择,实践证明,在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课堂上,学生的关注度能够达到95%以上。大部分学生都非常愿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通过对教学情境的设计,对教学内容进行从新的架构,使基本理论知识融于相应的能力情境中,形成能力-知识情境式课程结构。在教学方法上,对课题时间进行巧妙调整,如在工程量清单文件编制情境,就采用了主持法、分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询问法、案例教学法、小组拼图等多种教学手段。这些方法的应用既丰富了课题的学习内容,也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参与,团队合作的自主学习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自主能力、方法能力、社交能力、语言能力等专业知识以外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手段的应用真正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4、校企合作,编制开放式教材

我校先后与鹤岗市126家建筑企业联合,签订了定向实习实训的合作协议。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利用校企联合的机遇,针对能力-知识情境,将原教材进行解剖、分析、提炼,与企业结合,以企业实际工程造价编制为背景,编制“真实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内容,编制开放式教材,突出教材与工程实践的结合。通过具体的任务引领,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重组教材知识。由于预算编制相对比较简单,学生容易掌握,可培养学生学习工程造价的信心和激情。这一点对高职学生很重要。

三、实践效果

1、教学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观念的转变从根本上深化了教改。人才培养要主动适应社会需求。高职高专课程改革由培养理论人才向培养应用型人才转变,树立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的培养方式,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2、校企联合建设学生实习实训基地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实践性强。利用我校与鹤岗市的126家建筑企业联合培养的模式,学生在学校学习两年理论知识后,会到全市的建筑企业进行半年的实习,主要从事工程技术和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实习结束后学生回到学校进行最后一学期的学习,这使得学生能够在教学和实践生产上得到互动,同时使得到了全面发展,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基础。通过学生到企业的参观学习和与技术人员的沟通,加强了学生们学习好理论知识的信念,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鼓励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大胆学习

我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部分考生有很好的学习基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到工程实践中,还要鼓励这部分学生加强自我培养,正确认识自身价值,为今后的深造做准备。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了多方面的锻炼。

四、结论

根据岗位群从制定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入手,建立教育产、学、研及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根本途径和有效机制,遵循教育规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教材建设,强化教育教学手段研究,大大提高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本文就课程内容、授课方式、实习实践、课程设计几方面的调整改革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思考。

参考文献 :

[1]姜大源.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杨振升.高职院校的科研定位[J].中国职业教育,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