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筹学在建筑工程中的运用范文
时间:2023-10-24 17:39: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运筹学在建筑工程中的运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运筹学思想;建筑设计;方法分析
运筹学指的是用数学方法来研究最优化问题。在研究过程中,它对实际系统进行描述时,所采用的方法是数学语言,并且需要建立起对应的数学模型,在分析模型的基础上,得出最佳的模型,并根据该模型来制定出人财物等各方面都最合理最经济的方案。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其有着很大的市场潜力。建筑行业很早就开始应用运筹学思想来进行建筑设计了,运筹学思想的运用大大优化了建筑的设计。它在建筑设计中通常应用于一些金属或者非金属下料中,建筑工程的进度控制、质量控制、人力资源方面的配置和调度问题、建筑设备的更新问题、工程建设材料的供应问题等。运筹学同时也能应用在工程招投标、资金的运作等活动中。要想使建筑设计企业能够从现代激烈设计市场中脱颖而出,建筑设计企业不仅要将关注的重点放在提高自己设计的质量上,也要引进运筹学思想,充分对影响建筑设计质量的各个不同要素进行详细分析,实现提高整体设计质量的目的。基于此,本文对基于运筹学思想的建设设计方法进行了分析。
一、传统建筑设计方法存在的缺陷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建筑设计步伐也不断加快,在传统的设计中,其思想具有较大的限制。主要是按照简单的直线形思路来进行考虑,最先是根据所要设计的建筑项目,来拟定设计任务书,然后确定设计的具体方法,在设计过程中,主要采用图式以及模式这两种设计语言,其设计工作主要是安排建筑的功能、合理配置其空间布局、选择合适的建设外形、同时还要分析交通的便利性等。这些设计内容是建筑师所熟练的,但是它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因为它容易导致设计者的定位发生改变,认为这是一项设计师个人的创作,而没有把设计工作和建筑物的实际使用性能联系起来,使得建筑设计出现了很多不尽合理的地方。有时候也会直接将别人的设计方案据为己用,生搬硬套,没有自己的思想在里面。这充分说明了传统建筑设计方法存在的缺陷。
二、建筑设计方法的运筹学模型
运筹思想被广泛用于建筑设计的结构、设备等设计内容中,在建筑设计方法中,有一个运筹学数学模型,这个模型指的是计算机三维虚拟模型或者建筑实体的缩尺模型。如果从图形形象等来看,这实际上就是一个数学模型,它显示的是各种图形和形象之间的关系。采用运筹学数学建模这种思想,来把实际存在的现象,利用心理活动等,来创造出能够抓住其所具有的重要特征的数学模型。在建筑设计中,其设计本质主要是空间上的设计,因此,在应用运筹学思想的时候,不能将建筑设计当成复杂的数学来进行计算,而需要充分发挥运筹学思想中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想,要重视运用运筹学思想中一些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这也就是建筑设计方法的运筹学模型,它是广义上的运筹学模型,只有明白这一点,才能在建筑设计中更有效地利用其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以不断提高建筑设计各种方法的合理程度和科学程度。
三、基于运筹学思想的建筑设计方法的特点
基于运筹学的建筑设计方法,是在传统的设计方法中增加了运筹学的数学模型以及设计效果的评价这两部分内容。由于设计中加入了一个微循环反馈环节,因此提高了现代建筑工程设计的分析能力。定性和定量分析结合,使得建筑设计更加合理和客观,且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它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虽然基于运筹学思想的建筑设计方法需要依靠计算机来建立三维虚拟模型或者建立建筑实物的缩尺模型,但是实际上它耗费的资金是在投资者可以接受的范围内的,因此,基于运筹学思想的这种建筑设计方法具有较高的经济性,它是借助已有的条件,引入运筹学理论和方法,来优化建筑项目的设计。
第二,它能够保留传统建筑设计中的优点。基于运筹学思想的建筑设计方法保留了传统方法中的规划、评估等优点,也引入了微循环反馈,以加强建筑设计中的分析应用,为定性定量分析提供了基础。
第三,在制定建筑设计的计划时,它即采用建筑学理论,也结合运筹学思想方法,来对建筑设计进行分析,对建筑空间的本质因素加以探讨,为建筑设计提供较为科学合理的方向。在设计的过程中,采用数学模型来对其合理性、经济性等各方面进行分析,将可能出现的各种现象进行概括,并对未来状况加以预测,将运筹学中的数学方法发挥到极致,显著提高设计计划以及设计方法的科学化水平。在使用建筑之后应该进行评估,并评价其效果,在这些过程中采用层次分析法以及模糊评价法等运筹学思想方法,在评价的时候充分利用了定性定量分析方法,使得决策的准确性大大提高。
第四,建立了建筑模型之后,加强了建筑物形象的生动性,它你能够更真实更客观展示在公众面前,提高了人们对建筑形象的认识。建筑模型的建立,不仅有利于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各种艺术形象的及时表达,也有利于在设计时及时体验各种空间感受,这样有利于提高设计师对于公众以及社会需求的认识,并充分运用运筹学方法来对建筑物进行修饰,以不断优化其设计。
四、推进运筹学思想在建筑设计方法中的应用
首先,应该完善推进的体制和机制建设。在建筑行业中,为了推广运筹学方法的应用,应首先认识到其在建筑行业中的作用:它有利于提高建筑企业的管理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同时,也推进了科技的进步,为建筑行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推进的时候应该站在现代化高度上,制定详细的推进路程,分布高效实施和落实。
其次,还应该不断培养运筹学应用人才。抓紧建设一支专兼结合、优化组合的推广应用运筹学的人才队伍。运筹学应用人才要列人行业紧缺人才计划加紧培养。在建筑行业中,为了推广运筹学思想的应用,应该在其科技管理部门中成立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和素质的运筹学应用小组,协助做好推进工作,在建筑行业中对运筹学的实际应用进行规划和指导,并加强管理协调工作,从小范围尝试,逐渐扩大。各个建筑企业应该根据施工以及管理的实际需求,逐步建立起运筹学的应用小组,并利用运筹学来度各项设计工作进行优化。为了确保留住人才,应该建立起一定的激励机制,以吸引更多运筹学人才。
其次,为了推进运筹学的应用,还应该不断强化建筑行业的信息网络管理,不断开发新的计算机系统软件。在建筑设计方法中,运筹学思想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执行的过程中应该采用系统工程的观点, 首先着力抓好建筑工程计算机设计软件的升级换代。设计软件不仅要满足土木工程设计需要, 而且能同时生成各种实物量数据库, 为尔后该项工程招投标、施工、决算等各项工作的科学管理打好坚实的基础, 满足运筹学应用和信息化管理的各种需要。
结束语:
基于运筹学思想的建筑设计方法在建筑行业中具有光明的应用前景,它跟传统设计方法相比具有更多的优势,因此,应该不断加强其在建筑行业中的推广,以不断优化建筑设计。
参考文献:
[1] 赵洪宇. 关于建筑设计教学改革的思考[J]. 高等建筑教育,
2002,43( 2) : 85-88.
[2] 韩冬青. 浅析建筑设计活动的程序机制[J]. 同济大学学报,
1996,24( 5) : 586-587.
[3] 邹广天,李凌高. 建筑计划学与建筑计划教育[J]. 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 2001,11( 2) : 50-51.
[4] 运筹学教材编写组. 运筹学[M]. 本科版.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篇2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要点分析
施工结算的管理工作会涉及到的内容很多,而且也会直接影响着工程的管理。站在工程建设自身的角度上进行分析,工程管理中施工阶段起到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但是施工阶段也是问题频出的时期,所以,站在管理者的角度上进行分析,对这一阶段的管理标准和管理程序进一步进行明确,对于工程进度以及相关的情况要严格地遵循,将合理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制定出来是尤为重要的。
一、施工管理准备工作
(一)建立施工责任制度
站在管理者的角度上进行分析,要想将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做好,首先一定要做的就是将施工责任制度建立起来,这样的话,才能够将各级技术负责人在工作中应负的责任进行明确,同时也能够使施工现场的工作得以完善,进一步将一些帮助提供给正常进行的施工。这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施工有着过于广泛的工作范围,在其中会存在很多专业工种和专业人员,同时施工现场的情况也是十分复杂的,还有很长的施工周期,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项目管理者必须要在项目内实行严格的责任制度,这样才能够使施工工作中的人、财、物的流动具有合理性。通常来讲,在将制定的编制完成之后,可以按照计划,向相关部门或者个人明确责任,以便于计划的实施可以很顺畅。特别是针对各级技术负责人,应该在工作中都能够将自己的责任进行明确,这样做,对于各部门认真做好各项工作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二)做好施工现场准备工作
1.收集资料
对于施工项目周边的环境和地下信息资料都要尽可能的进行收集,这样的做法,可以将关于施工项目更多的信息提供给施工人员,从而可以根据这些资料,将合理的施工方案制定出来,可以有效地避免在土方开挖施工过程中会出现的安全事故。周边环境、地下管线以及相关的信息资料都是其中所包括的资料内容,特别是一些由政府提供的相关资料,更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周边环境、地下管线资料的收集主要包括地形地貌、地质、周边环境以及地下管线等方面。
(1)地形地貌调查资料主要有:工程建设的城市规划图或者建设区域地形图,工程建设地点的地形图、水准点、控制桩的位置;现场勘测高程、高差、地形、地貌特征等。
(2)地质土壤实地调查资料主要包括:施工现场的地质、土壤作实地调查,根据调查的需要作出核实及必要的补充。
(3)相邻环境及地下管线资料主要包括:在施工用地的区域内的原有建筑物、构筑物、设施、道路、水井、土堆、土坑、沟渠、树木、农田庄稼及电力通讯杆线等;地下原有埋设物,主要是指地下沟道、下水道、上下水管道、地下杂填垒积坑、人防工程、煤气及天然气管道、电力通讯电缆管道、枯井及孔洞等。
2.建设地区自然条件资料收集
(1)气象资料。主要包括气温、雨情、风情调查资料等。气温调查资料要涵盖全年各月平均温度、最高与最低温度;雨情调查资料要全面反映雨季时期,雷暴雨天数及时期,日最大降水量,年、月降水量等;风情调查资料主要是全年主导风向和频率,特别是大于八级
风的天数、日期等等。
(2)河流、地下水资料。包括洪水、平水、枯水时期及其水位;流量、流速、航道深度、水质等;河流位置与现场距离;地下水的最高与最低水位及其时期等
(三)拆除障碍物
为了可以很好地将施工进行到底,就需要将施工现场内所有的障碍物及时地拆除。若是这项工作是由施工单位全权负责的,那么就一定要将周边的情况搞清楚,尤其是在城市的老区内,因为在很多原有建筑物和构筑物都有着较为复杂的情况,并且也没有齐全的资料,这就需要相关人员在进行拆除之前,采取适合的措施,以避免事故的发生。例如,拆除房屋,较为普通的平房在拆除之前只需要将水电切断就可以进行拆除了,不过这项工作需要联系供电部门,得到允许之后才可以进行。若是关于一些污水管道、煤气、自来水等一些较为专业的管道拆除,就需要联系专业的公司将这项工作完成。如果在拆除场地中还存在一些树木的话,那就需要联系园林部门,得到允许之后就可将其砍除。
(四)三通一平
所谓的三通就是指“水通、电通、路通”,而把平整场地工作称为“一平”。在完成地上、地下的障碍物拆除后,接着就是要进行场地平整工作。应根据设计的要求来确定场地标高,但同时还需要充分考虑到场地的排水并结合今后施工的需要来确定。平整场地的方法,要根据场地的情况采用机械或者人工平整。完成场地平整后,就可按施工总平面图确定的位置来进行供水、排水、供电线路的敷设以及临时道路的修筑。然后按供电、供水、市政、交通部门的有关规定办完手续,接通源头,至此便实现了“三通”。
二、施工进度目标的网络计划优化
在建筑施工计划管理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其施工作业计划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网络模型出现了,它可以将一些大而复杂的项目进行细化,并且制定出很周详的计划,对于各项工作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进度进行全面的反映,并且通过时间参数的计算,将关键的路线和各工作的机动实践寻找出来,以便优化计划。这样一来,管理人员的注意力就会完全集中在工作的关键之中,从而就会有更为充足的时间将更正确和更可靠的计划制定出来。所以,网络模型这种方法是赋有科学性的,是在计划编制工具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通常来讲,刚开始的网络进度计划是在没有任何约束条件的情况下进行编制的,但是有很多建设工程针对计划所需要的条件,将一定的工期目标、费用目标或者资源目标设定出来。
三、物资供应的规范
物资供应是建筑施工企业经常性的管理业务之一,其优化的目的是:根据现有的运输网,制订一个使运输量或运输费用最小的调运方案。因此,物资供应问题的实质就是一个运输问题,我们可以运用运筹学中的表上作业法来优化解决。表上作业法的基本步骤如下:
(一)规范物资供应的科学管理
在建筑施工中科学地管理物资供应是很重要的,微观性、专业性、规范性都是物资供应管理工作的特点,是一项在操作层面上进行的工作。所以,科学是一定要坚持下去的,依据施工企业物质工作的特点和内在规律,将物资管理工作的计划。组织和控制措施进行制定和实施,还要遵循战略采购、物流管理、供应链战略管理等先进的管理思想,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将各项管理职能工作进行实施,这样的话,就可以将物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进行提高。
(二)规范物资供应的计划管理
在建筑施工中物资供应工作是以整个工程施工的计划为依据的,工程施工计划管理工作的好坏对物资供应起着决定性影响。当前,工程里的计划管理工作问题较多,造成物资供应工作常常很被动。物资计划是工程施工进行订货采购工作和工程内部物资供应工作的依据。各单位在编制计划时要有依据,有核算,并根据物资需求量和自有储备量进行编制,力求准确。
(三)规范物资供应的采购管理
在建筑施工中物资供应一定要对物资的采购管理进行严格的要求,采购就是在工程项目中运用资金将一些生产需要的物资购买进来的一种手段,它设计物价进价采购费用等材料成本的构成要素。特别是进价,在材料成本比重中占比例最大,能够使采购成本不断升降。所以,在对成本进行控制的前提条件下,对进价进行降低在采购管理环节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任何能够将进价进行降低的手段都是采购所考虑的对象,但必须要合情、合理、更要合法。至于何种方法应该优先采用,何种方法更好,则需采购人员运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加以综合判断和灵活运用。
(四)规范物资供应的储备管理
在建筑施工中物资供应对于物资的储备管理也要进一步规范,储备就是工程里为避免或减少出现停工待料等事故的发生而储存的各种物料,包括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不同形态。为了可以使现场生产能够顺利地进行,工程单位对一些物资进行储备是很要必要的,但是却不能过量储备。很多人都知道,若是储备的太多,仓储费用、保险费、装卸搬运费等一些不合理的损耗都会出现。所以,在对成本进行控制的情况下,储备管理的目的其实就是要将在生产中所需要的物资尽可能最小化的储备起来,也就是在数量上合理的最小化。要想做到数量上合理的最小化,现在很多企业中都会推行一种零库存管理方法,这种方法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零库存并不是没有库存,而是库存数量几乎为零。作为一种先进的库存管理理论,它可以解决库存管理中的部分浪费现象,降低库存管理成本,减少库存占用资金和仓库仓储管理费用,解决库存物资的老化、损失、变质等问题。
四、分配问题的优化
在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样的话,就需要找到一种最合适的指派方式,合理地分配人、物和事,以便能够使人发挥最大的潜力,使物可以发挥它的作用。分配问题具体描述如下:在一个单位中,有n项任务需要完成,与此同时也正好有n个人可以将这份任务完成。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于其他人的专长,那么个人完成任务就会不相同,其效率也会不同。于是产生了一个问题,应该指派哪个人才能使完成n项任务的总效率达到最高呢?其实分配问题就是调运问题中比较特殊的一种,所以,可以采用运输问题表上作业法进行解决,但是因为分配问题的n2个变量中等于1的只有n个变量,其余都是等于0的变量,这样的话,在基本可行解的(m+n- 1)个基本变量中,就有(n- 1)个变量为0,它是属于高度退化的基本可行解,在调整计划时,经常会遇到调整数量为0 的情况,调整后反使目标函数值下降。对这类问题的求解可采用匈牙利数学家柯尼格的方法。
五、劳力调配组合问题的优化
建筑施工企业中体力劳动占有的比重是很大的,直到今天其劳动力还是一样大。因为在参加体力劳动的工人中会出现一些不同,所以,他们所从事的各种劳动最终得到的结果也会大有不同。面对这样复杂的生产活动,合理的分配劳动力是尤为重要的。劳动调配组合的最优化,其实也就是能够调动起来每一个劳动力的最佳潜能,在这样的基础上,不仅可以将劳力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的减小,而且还能达到很好的工作效率。因为不相同的具体条件,所以,所采用的优化方式也不会相同。现介绍两种常见情况下的劳力调配组合的最优化方法。
(一)需要操作人数与现有工人数已确定的情况下,劳力的合理调配方法这种劳力调配问题属于确定性的模型,可以采用运输问题表上作业法进行优化:把现有劳力看成为发量,把需要劳力看成为收量。
(二)现有工人数已确定,在确保重点兼做一般任务的条件下,劳力的合理调配方法设现有劳力。
六、结语
总之,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程,对管理人员有较高的要求,需要所有管理者根据工程的需要,制定合理的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的调整,确保管理工作的各个阶段都得到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 龚文.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要点探讨[J].法制与经济(上旬刊)2011,(09).
[2] 唐喜林.建筑施工管理的几个优化问题探讨[J].中国企业运筹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2007,(05).
篇3
【关键词】电气系统,智能控制
我国的电气技术越来越成熟,在工业与农业的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的生活中,很多电气应用中的农业与工业对象具有多层次、不确定性、非线性等特征,给电气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难题。智能控制系统的出现及应用,为电气的长远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本文将从智能系统与电气的角度出发,着眼两者的融合应用,研究电气系统中智能控制的应用。
一、电气及智能控制系统概述
当前的电气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到实际生产生活中,其基本内容主要是机械技术、计算机技术、系统及自动化控制技术、传感检测技术。基本组成要素包括结构组成要素、运动组成要素、感知组成要素以及职能组成要素。电气的基本原则有四个,分别是结构耦合原则、运动传递原则、信息控制原则以及能量转换原则。智能化控制就是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能自主地驱动智能机器实现控制目标的自动控制技术,是用计算机模拟人类智能的一个重要领域。智能化控制是传统控制的优化升级,智能化控制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分布式的、对信息具有综合处理能力的机构,在当今社会得到广泛的应用。智能控制系统是将自动控制理论、人工智能理论、信息理论及运筹学理论综合应用的系统,智能控制的主要对象一般具有复杂程度高、非线性的特点,而且具有不确定性。与传统控制形式相比,智能化控制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二、智能控制在电气系统中的应用
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电气技术向智能控制发展,开辟了电气技术发展的新篇章。电气的未来发展必将是以智能化作为主要方向,智能控制的优劣直接决定电气系统的整体水平。
1、智能控制在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应用。机械制造是电气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最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就是将智能控制技术与计算机辅助技术有机结合,向智能机械制造技术的方向发展。其最终目标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取代一部分脑力劳动,从而模拟人类制造机械的活动。同时,智能控制技术利用神经网络系统计算的方法对机械制造的现状进行动态地模拟,通过传感器融合技术将采集的信息进行预处理,从而修改控制模式中的参数数据。智能控制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领域包括:机械故障智能诊断、机械制造系统的智能监控与检测、智能传感器及智能学习等。
2.智能控制在数控领域中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电气技术的发展对数控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完成很多的智能功能,还需要扩展、模拟、延伸等新的智能功能,从而使得数控技术可以实现智能编程、智能监控、建立智能数据库等目标,运用智能控制技术可以实现这些目标。比如说,利用专家系统可以数控领域中难以确定算法与结构不明确的一些问题进行综合处理,再运用推理规则将数控现场的一些数控故障信息进行推理,从而获得维修数控机械的一些指导性建议。
3.智能控制在机器人领域中的应用。机器人所具有非线性、强耦合、时变性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动力系统中,在控制参数的系统中机器人具有多任务及多边变性的特征,这些特征适合智能控制技术的应用。当前智能控制技术在机器人领域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机器人手臂姿态及动作的智能控制;二是机器人在多传感器信息融合与视觉处理方面的智能控制;三是机器人在行走路径与行走轨迹跟踪方面的智能控制;四是通过专家控制系统对机器人的运动环境进行定位、监测、建模及规划控制等方面的探究。
4.智能控制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智能控制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智能控制在建筑物照明系统中的应用,它主要通过通信与计算机控制的联网,对每一个时段的照明系统进行控制,主要表现在对照明时间、照明系统的节能、照明逻辑方面的智能控制;二是对建筑物内的空调进行智能控制,通过比例积分调节器闭环的方式对空调在夏季与冬季使用时的模式进行设置,可以智能地调节空调的风阀,在确保建筑内空气质量的同时,减少能量的浪费。
5.智能控制在电气中的效果。电气是推动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技术。“智能化”作为当代科技的趋势所在,因此智能控制在电气中的作用不可估量,智能控制应用于电气中有以下几点作用:(1)优化效能:多数数控系统运用的是模块化设计的思路和方式,有着较为广阔的功能涉及面,裁剪性也非常好。如果是群控系统,对于相同的群控系统完全可以借助各种操作流程,进而保证系统的调整能够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2)提高精度:精度对于数控机床而言是衡量电气制造技术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着产品加工成品率的高低。与旧的设备相比,智能数控系统融合了高速CPU芯片、多CPU控制系统、RISC芯片与交流数字伺服系统,促使机床的精度得以大大的提高;(3)程序控制:操作程序是系统运行的主要指令,根据加工产品的尺寸、精度来编制操作程序才能使产品加工后达到智能效果;(4)改进加工:智能控制方式的运用可以缩短加工时间、优化操作流程。实现了复合加工的效果,数控机床通过智能控制满足了多轴、多控制加工的需要,可以有效地减少人工操作次数,加工程序得到了优化和改进
三、智能控制在电气系统中发展的必然趋势分析
智能控制系统在20世纪90年代的后期在一些发达国家被研究发明,并得到初步的应用。在通信技术、光学技术、微细加工技术逐渐发展起来后,电气系统也将这些技术整合在一起,智能控制在电气中进入的新的发展阶段。随着微电气、光电一体化、计算机技术、数字模型系统等多项领域的发展,智能控制在电气系统中应用的更加灵活广泛。网路化技术、光纤技
术等诸多领域的深入发展为智能控制在电气中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篇4
目前我国建筑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存在问题具体如下:物流成本记录缺失。具体表现为建筑企业工程经济评价体系总成本费用中物流费用没有单独列项,物流中的运输费、仓储费、存货持有成本费用、信息费、人员工资等费用分散在其它成本费用中,企业无法全面记录面上的和隐藏起来的物流成本,无法对物流成本进行比较分析,无法得出具体的物流成本值,产生所谓的“物流冰山”,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物流成本组成不清晰。没有切实掌握物流成本,尤其是企业内部的物流成本。建筑企业物流管理中的采购、运输、仓储、装卸搬运、业务外包、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等产生的费用都应算到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物流费用中。建筑企业对物流成本的组成不清晰,物流成本不能全部掌握的情况较多,如建筑材料使用后的残留物的在库维持、建筑材料运输、人员装卸搬运、仓库管理、设备维修、物流运输过程中造成的人员伤亡等所产生的费用,由于这些物流费用组成没有明确,在财务会计核算中这些费用被忽视的情况经常发生。
物流成本绩效评价未实践。物流成本绩效评价就是运用数量统计和运筹学方法,采用特定的指标体系对照统一的评价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通过定性、定量分析,对企业一定期间内物流活动采取一定的控制措施后的产出所消耗的物流资源的成本效益做出客观、公正和标准的综合评判。建筑企业没有将物流成本绩效评价理论应用到建筑工程经济评价体系中来,企业管理者往往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经验来控制物流成本,使得物流成本没有一个系统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对物流成本的掌握缺乏科学性和准确性,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出管理方法调整,不能有效的减少不必要的物流成本。
物资管理
建筑施工项目中的物资管理,是对施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需各种物资的计划编制、采购订货、运输组织、库存保管、合理供应、领发、回收等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物资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
采购质量监控不到位。传统的采购模式下,建筑企业物资管理部门从供应商获取原材料的过程过于简单,同样的原材料各种供应商鱼龙混杂,物资的质量各有不同,采购物资的标准也只是根据该物资的国家或行业标准进行检查购进,采购方与供应商工作互不公开,采购方不能参与建筑材料的生产监管,从而削弱了采购方的辨别能力和质量控制能力。当用户的需求发生变化时,采购方必须重新调整供求关系重新选择供应商,由于应变能力差,物资供应的不及时延误了建筑施工工期从而给建筑企业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不稳固。有三点原因导致了建筑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合作关系的不稳定:首先,工程项目自身的特点,不能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其次,信息化程度不同的影响。有的材料供应商有现代的供货管理信息化系统,但由于建筑施工企业没有信息化的物流管理系统,导致企业与供应商之间信息无法衔接,也就无法进行物流准确、及时的管理,无法进行物流成本有效控制。三是没有一套科学的现代采购管理系统。传统采购过程存在典型的非信息对称博弈现象,即采购方尽量保留其私有信息,而供应商们相互竞争的过程中又隐藏自己的有关信息。这些都不利于采购方与供应方建立互惠互利的长期协作关系。
仓储管理有待改进。建筑材料仓储管理主要负责建筑材料的保管工作,并及时供应建筑物资,保证建筑施工项目的顺利有条不紊的进行。建筑施工企业生产所需的物资数量巨大,运输成本也很高,库存占用资金多,因此需借鉴现代物流管理供应商管理库存(VMI)方法,建筑企业与供应商建立良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由供应商管理库存,建筑企业协同监管,使双方都实现总成本最小。
物流信息管理
建筑企业物流信息管理的目的在于将建筑企业从物资流通、产品交易过程中所提取的与物流相关的信息,进行存储、处理、汇总、分析和流程控制,从而得到企业所需的信息,它一方面服务于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另一方面服务于客户的需要。
在我国,建筑企业物流信息系统管理理论尚不完备,绝大多数企业仓库管理没有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控制技术,货物的存取很多还是采取人员的抄写统计,有些企业的计算机设备也只是进行简单的项目合同、档案存储作业,加之材料库存信息反馈系统时效性较差,库存调控能力薄弱,企业单在库存管理上就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在供应链企业之间,由于信息系统的不完备,各种供应商、承包商、批发商之间无法达到快速的信息传递和交流,由于需求的变动,很难对建筑施工生产的要求进行及时的调整,必然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成本,也不利于供应链企业之间良好的合作关系和信用度的建立。
人力资源管理
目前,建筑企业物流管理面临专业人才缺乏问题。建筑企业里,作为辅生产的人员,在企业里地位屈居次要,无法吸纳相关的技术人才。在企业里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物流管理技术,既懂经济管理又懂法律的人才很少,建筑施工企业一般也很少会想到吸纳物流管理方向相关人才,因此,在建筑企业物流管理领域,物流管理人才也是一项不小的缺口。
篇5
1 建筑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1.1 企业外部环境发展的迫切要求
建筑施工企业的外部发展环境,主要的表现形式为国家及各个部委制定的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以及建筑工程行业之间的经营、发展和企业的愿景等。中国加入WTO后,建筑工程领域与世界同行业间在技术标准、管理方法等方面接轨日益完善,在管理体制方面开展并逐步完善实施了工程项目经理法人责任制、重大建筑施工工程招投标制和工程施工项目建设监理制。工程项目经理法人责任制的实施,对于明确经理人在工程管理过程中所拥有的权利以及必须履行的义务、保障经理人的权威性及对其的约束提供了法律意义上的保障;招投标制对于有效的建立建筑施工领域内建设工程的公平竞争机制提供了法律保障,从国家法律层面有效规范了施工企业工程承接的方法和方式;建设监理制的实施加速业主对企业技术水平的重视和现有技术力量的升级改造,从法律的角度避免了个别施工个体在工程进行中存在的降低工程质量、减少工程成本等违法事情的存在,从而起到维护业主正当权益、提高工程质量的效果。施工技术方面突出的效率提高事情是在近几年,计算机软件在工程管理与经济核算成本管理等全过程中的实施。通过使用计算机,项目管理的效率明显加速,数据的准确性提高;成本核算的速度和精准率增强;互联网的出现和普及、微博的流行,加之如雨后春笋般工程材料销售网站的涌现,使工程的施工成本日益走向公开和透明。这些外部环境的发展及存在加剧了目前建筑工程市场的竞争。
1.2 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
纵观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理论和过程,仍旧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其中突出的一个问题是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核算工作进展不明显,与现代企业的发展不适应。分析其中的原因发现主要是施工企业缺乏战略眼光、只顾眼前利益的短视行为产生的。企业通过进行成本管理核算,获得的是实施项目管理需要的信息,而信息作为一种生产资源,同工程材料、建筑机械、人工一样,是需要支付一定成本的。信息经济学理论表明:信息的需求是因为预期信息所产生的收益要大于获取信息支付的成本。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大量的基本建设工程需要施工建设,施工企业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必然实行快速扩张的战略,这个阶段采取的是粗放型经营战略管理模式。此时,企业的预期成本核算的费用大于预期的收益,企业不可能分配管理资源在成本核算工作中,也是不争的事实。但是,随着现在行业发展,管理到了成熟阶段,企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必然转向内涵发展,向内部管理要效益,向内部管理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成本战略管理的理论应运而生。当前美国战略管理理论研究领域两位著名的领军人物库珀和斯拉莫特[2]认为:“战略成本管理是企业运用一系列成本管理方法来同时达到降低成本和加强战略位置的目的。”企业成本核算是保障战略成本管理实施并成功的关键环节。如果某一项目信息的成本大于信息的收益,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重视成本核算显得不经济;但是,如果从成本战略的长远眼光分析,企业获得完整的信息资源体系收获的经济效益将超出暂时支付的信息核算成本。因此,施工企业不重视信息的价值,忽视成本核算在企业内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必然在未来长期的市场竞争中居于劣势地位,也就是说,作为建筑工程的施工企业,只有在当前的管理中推行项目成本核算战略,建立稳定的可持续的信息资源优势,才能在适应战略管理发展的需要,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 施工项目成本核算的内容
现代成本管理理论将成本的概念分为两大体系:一是国家政策法律规定的财务会计准则和企业内部制定的财务制度作为基础,进行的项目核算的成本,称为企业财务成本;另一体系是施工项目管理和决策过程中进行核算的成本,称为项目管理成本。这两类体系成本的核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区分:
2.1 核算主体存在差异。企业的财务成本,核算的主体是企业;企业的法人是企业财务的责任人;项目管理成本核算的主体是项目本身,是项目经理组织内部项目管理人员,依据项目管理的需要以及上级有关企业的布置和要求,对项目产生的成本进行的核算。
2.2 核算内容目标存在差异。企业成本核算的范围是整个企业,核算的内容包括企业在建项目的成本、为组织企业经营活动期间发生的费用。项目成本核算的范围是一个具体的工程施工项目,核算的内容既有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人工费用、建筑材料的费用、建筑施工机械的费用,还包括为组织项目的顺利安全施工而出现的管理成本以及相关的一些费用。
2.3 核算方法的差异。企业成本核算是依据国家制定的财务通则和会计准则进行的,有一套相对完整且相对稳定的核算方法;施工项目成本核算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企业之间差异较大。核算中常用的方法有会计方法、统计计算学、工程技术经济学、运筹学等,核算得方法也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
2.4 核算程序差异。一般情况下,企业财务成本的核算有明确严格的过程和步骤,需要具有一定符合资质要求的成本核算员,凭着国家和有关部门颁发的合格证件、企业的财务账簿、企业一定时期内的报表等,按照会计程序进行,保证账证、账表、和实际的支出账单一致,数据的计算应该准确。项目成本核算不存在固定的处理程序,要求不是非常严谨,只要满足重要性的要求,符合管理的要求就可以了[3]。
3 项目成本核算的执行方法与策略
3.1 建立成本核算的目标体系。施工项目经理人组织成本核算的首要是建立成本核算目标体系,加强施工项目成本的控制,成本核算目标的确定要与成本的愿景吻合。在制定的过程中,经常的比较核算结果与成本计划,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认真组织专家分析存在的原因,使其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成本与计划的执行状况。
3.2 分析制约成本核算的关键因素。任何一个施工项目,必然包含众多的成本核算制约因素,如果对每一因素进行分析核算,必然造成信息费用超支,加大成本的投入。譬如施工中钢筋混凝土工程进行的钢筋加工操作,人工效率、钢材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损耗及市场钢材价格变动因素都可能是成本核算的因素。但项目成本的核算对象是可控成本,如果施工企业统一购买钢材,钢材的市场价格变成不可控成本,就失去了作为成本核算因素的前提。
3.3 建立科学评价成本核算成果的体系。施工项目成本核算指标体系化并纳入信息化,把项目成本核算成果指标系统储存,保障成本核算体系的科学实施和可持续发展,这是企业成本战略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在施工项目管理过程中,应当要求每个管理者都具备一专多能的技术素质,既能够合格完成工程质量的检查监督、时间进度的监控调整实施,又能够完成成本的控制和必要的核算工作。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的管理人员应当在当天工作结束前保证拥有1个小时的内部管理汇报时间,成本核算就是重要的内业。当前,通过管理软件的开发及项目局域网络的建立与应用,管理者的核算数据将按既定核算体系由计算机生成汇总后,将处理的当日信息提交到项目经理,作为其决策调整的依据。项目经理及管理者在进行成本核算、整理、数据处理分析、数据加工甄别过程中,也将促使本身的管理水平增长。
篇6
【关键词】项目管理;质量控制;进度控制;目标;施工
1.前言
建筑工程项目的现场施工管理是一个经常会谈到的话题,建筑项目的现场施工就是根据设计院或设计单位对投资商的建筑诉求设计的图纸对建筑进行成型的阶段,运用所需原材料(沙石、水泥、砖土、钢筋等)或半成品使用设备进行建设。对建筑项目来讲是创造其使用价值的重要过程。有施工建设就离不开施工建设的管理,施工建设管理就是指对施工现场的人员、物资、设备的合理调度以达到安全生产、保证质量、保证工期、减少成本等目的。
2.现场管理的原则、内容
2.1 现场施工管理的基本原则
2.1.1 经济效益原则。以保证建筑质量和人员安全为基础,核算工程成本投入,对建筑项目进行合理科学的施工,加强市场竞争、减少资金投入和人力投入,为建筑单位和投资方抓取更多利益。
2.1.2 科学合理原则。科学合理是工程顺应时展,符合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对施工流程的合理安排,施工人员的合理调度,工地各项资源的合理使用以及合理的管理都会给建筑施工带来不可估量的益处。
2.1.3 标准化、规范化原则。施工的标准化、规范化原则是对建筑施工质量和工期保证的基础施工方式,在标准化、规范化的施工过程中,建筑项目施工才会走上效率化生产管理、质量恒定的建筑作业道路。
2.2 现场施工管理的主要内容
2.2.1 以市场为导向,为用户提供建筑精品,全面完成各项生产任务。
2.2.2 尽量消除施工生产中的浪费现象,科学合理地组织作业,真正实现生产经营的高效率和高效益。
2.2.3 优化人力资源,不断提高全员思想素质和技术素质。
2.2.4 加强定额管理,降低物耗和能耗,减少物料压库、占用资金的现象,不断降低成本。
2.2.5 优化现场协调作业,发挥其综合管理效益,有效控制现场投人,尽可能以最小的投人换取最大的产出。
2.2.6 均衡组织施工作业,实现标准化作业管理。
3.施工现场管理的主要途径
3.1 技术问题
项目是建筑企业管理的载体,工程项目技术管理控制的重点是确定技术可行、经济合理,且能解决施工难题的施工方法,以保证工程质量、加快建设进度、降低施工成本。要保证工程质量,就必须加强技术管理工作,注重工程建设过程中各工序和环节的控制。工程质量要符合合同文件和国家有关规程规范的标准。工程进度要按合同文件规定的施工工期按期完成,搞好文明施工、安全生产,不发生安全事故。提前研究,防止由于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结构缺乏经验发生技术事故,防止由于施工平面布置、流水施工组织不合理影响生产的正常开展等,从而避免由于技术管理和施工组织管理不当而影响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计划的执行,最大限度地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大对全体职工的培训工作,提高广大操作工人的技术水平,为实现较高的工程质量提供人力保障。加大设备的投入,靠先进成熟的施工技术和先进的技术装备,提高综合施工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广泛推行网络计划技术、成本控制与分析技术、进展报告技术、数理统计和运筹学等现代管理工具。引进和开发先进的工程管理软件,利用计算机进行技术管理,建立工程技术管理及质量管理信息系统,促进工程技术管理工作的发展,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
3.2 材料问题
3.2.1 材料供应。符合设计方确定所需材料的品牌,材质规格,精心测算所需材料的数量,组织材料商供货。
3.2.2 材料采购,面对品类繁多的材料采购单,必须将数量(含实际损耗)、品牌、规格、产地等一一标清楚,尺寸、材质、模板等必须一次到位,以避免材料订购不符,进而影响工程进度。
3.2.3 材料分类堆放。根据实际现场情况及进度情况,合理安排材料进场,对材料做进场验收,抽检抽样,并报检于甲方、设计单位、整理分类,根据施工组织平面布置图指定位置归类堆放于不同场地。
3.2.4 材料发放。使用追踪,清验。对于到场材料,清验造册登记,严格按照施工进度凭材料出库单发放使用,并且需对发放材料进行追踪,避免材料丢失,或者浪费。特别是要对型材下料达一环节严格控制。对于材料的库存量,库管员务必及时整理盘点,并注意对各材料分类堆放,易燃品,防潮品均需采取相就的材料保护措施。
3.3 施工的问题
对建筑项目施工来讲,影响较大的就是建筑的施工进度以及施工的质量问题。工期问题看似简单,只要遵循计划书按部就班的完成就可以,但是实际上施工工地现场的施工情况十分复杂,工程内在因素的每一步操作的误差都会给工程带来影响,更不用说天气等外在因素的不可抗力因素干扰。材料的质量、设计变化、工期变化等都要求施工管理人员对工程进行现场灵活的调度,才能保证工程的顺利竣工。管理人员一定要严守施工的监测标准,即“自检、专检和联检”,以监测来保证各环节的质量,以各环节的质量来达到整体质量的保证。
3.4 人员管理的问题
人是建筑施工的主体,所以在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人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材料的采买、材料的组装、施工、设备的运行、施工环节的监测都需要人来完成,所以凝聚力强的施工团队对于建筑施工来讲是精品施工的保证。什么样的团队才能创造精品工程呢,一方面团队要有一致的目标,以建设精良的建筑工程为己任,另一方面,团队的纪律问题要严格遵守,赏罚分明,对管理人员的命令言出必行。团队如果做到了共同进退、纪律分明,才能创造出更好的工程。
3.5 资料管理的问题
在体力劳动为主的建筑建设中资料的管理问题一直被人们所忽视,在注重建筑施工项目的管理同时也要注意建筑项目各项资料的收集保存,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会有多种多样的资料,其中包括建筑材料的设计计划书、质检证明、建筑检验报告、各工序的测量记录、项目施工的变更计划书、建筑竣工证书、建筑的验收单、隐蔽工程的检验证书、相关技术参数的验收单、项目工作签证以及各项工作的联系函。这些资料对建筑项目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及时建档保存,一旦发生丢失现象,就会给工程带来无法预计的损失。所以在材料的收集整理上一定以专人建档保管。
3.6 施工安全的问题
建筑工程建设的安全主要是对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主要包括施工人员日常施工中要佩带安全帽、施工脚手架要架设规范、安全带的使用、建设施工的防火、现场电线的搭设以及大型机械设备使用等问题。这些问题要通过建筑施工安全小组的日常监控和管理来达到保证施工安全,同时还要增加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不给安全问题留下隐患。
4.结语
总之,建筑项目施工要以施工团队的整体素质为奠基石,采用先进技术和新型设备、材料为发展,加强施工管理,共同向着精品建筑的方向脚步一致的前进。对施工过程细化管理,责任义务细化到人,目标做到施工前告知了解,保证施工质量。建筑施工管理还要注意对施工人员考核制度的建立和健全,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监督和技术培训。建筑的质量决定建筑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同时,建筑的质量也决定了施工单位的市场的竞争力,只有保证施工质量的精致才能做到企业的长盛不衰,给自身带来利益的同时也给社会和人民带来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材料管理
1、施工现场管理的意义
施工现场管理是运用科学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手段,对施工现场各种生产要素,如人(操作者、管理者)、机(设备)、料(原材料)、法(工艺检测)、环境等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协调、激励,保证按预定目标实现优质、高效、低耗、安全、文明的生产。合理组织建筑材料,保证建筑材料从生产企业按品种、数量、质量、期限进入建筑工地,减少流转环节,防止积压浪费,对缩短建设工期,加快建设速度,降低工程成本有重要意义。
2、建筑施工现场材料管理的主要内容
建筑施工现场材料管理,是对建筑材料的计划、供应、使用等管理工作的总称。
〔1〕其主要内容包括选择材料资源,调查材料产地,分析物资流向,进行材料需求预测,编制材料计划,检查材料计划执行情况,保证材料供应和节约使用等。
〔2〕建筑材料构成建筑产品实体,是建筑生产的劳动对象。据统计,材料费用一般占建筑工程成本的60%~70%。
〔3〕在中国,建筑用钢材、木材、水泥量,占全国钢材、木材、水泥的生产和建设总量比重很大。
3.当前建筑企业施工现场材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施工现场管理实践中,有些建筑企业管理不严,现场管理混乱,规章制度不执行,施工无计划,操作无标准;工人纪律松弛,生产效率低;各种材料、工具、设备无专人管理,乱丢乱放,浪费惊人,现场环境脏、乱、差,导致部分施工项目施工进度、质量控制、安全防护、现场布置不能按计划实施。主要表现为:
(1)企业重视不够,材料管理人员未经专业培训,素质和水平不高,不能适应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
(2)材料采购过程暗箱操作,预算惊人,却有假冒伪劣产品。
(3)材料储存保管过程无人管理,材料堆放零乱,无明显标志卡片、标记等,忽视防火、防潮、防盗等安全规范,不仅浪费严重,而且影响工期。
4、强化现场材料管理的科学性,提高现场材料管理水平
为了提高现场材料管理水平,强化现场材料管理的科学性,达到节约材料的目的,针对以上现状,管理员人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狠抓,使现场材料管理得到有效的改善。
4.1加强施工管理,采取技术措施节约材料
4.1.1施工时使用的水泥和混凝土方面来节约
施工时使用的水泥和混凝土可以采用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合理选用水泥品种和强度等级,充分利用水泥活性及强度富余系数,选取合适的骨料颗粒级配,严格控制水灰比,合理掺用外加剂,掺加适量的混合材料等做法,以达到节约水泥的目的。
4.1.2在建筑木材方面
建筑时建筑人员可以采用以钢代木,改进支模办法,优材不劣用,长料不短用,以旧代新,综合利用等,以达到节约木材的目的。
4.1.3建筑施工时在钢材方面的选用
可采用集中断材下料,注意在焊接和绑扎时采用合理的绑扎长度,充分利用旧料、短料和边角余料,尽可能做到优材不劣用,大材不小用,以达到节约钢材的目的。
4.2加强材料管理。降低材料消耗
4.2.1坚持“两算对比”,做到先算后干,控制材料消耗
目前由于“三边”工程较多,使许多工程预算完成较晚, 材料的分析也很难做到事先做出,这是造成材料超耗的主要原因之一。施工预算和施工图预算的对比(两算对比)是控制材料消耗的基础资料,通过两算对比,做到先算后干,对材料的消耗能够心中有数,可以编制出切合实际的施工方案和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因此,必须做好材料分析工作,为准确提出材料供需创造条件,为提高供应水平打好基础。
4.2.2合理供料,减少二次搬运和堆积损失建筑材料要做到供好、管好、用好,才能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决不能认为材料供到现场就算完成任务,而是要运用运筹学原理,精心安排送料时间,做到哪里用料就送到哪里,一次到位,不需要二次搬运,减少二次搬运费和劳动力消耗,减少二次堆积的损耗,做到材料到场就用,提高工作效率。
4.2.3开展文明施工,做到班组操作落手清施工现场脏、乱、差,必然严重浪费建筑材料,所谓“走进工地,脚踏钱币” ,就是对现场浪费材料现象的批评。做好文明施工和班组操作落手清,材料堆放合理,成条成垛,散落砂浆、混凝土、断砖等做到随做随用随清,这样一方面节约材料,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施工现场面貌的改观,更利于安全施工。
4.2.4制定合理的回收利用制度,开展修旧利废工作
建筑施工过程中,可回收利用的料具较多,不仅落地的砂浆、混凝土等材料在操作中应及时予以收集利用,而且绑扎脚手架的钢丝也可以回收整理拉直再使用。另外,修旧利废的项目更多,如:水暖电器、劳保用品、工具等均可开展修旧利废工作。总之,只要我们注意发扬勤俭节约的精神,制定合理的回收利用制度和奖惩办法,就可以促进这项工作持久、深入地开展。
4.2.5加速材料周转,节约材料资金
每一个工程项目都需要大量的材料和资金,加速料具的周转,缩短周转时间,就相当于增加了材料和资金。加速材料周转的途径有:①计划准确、及时,材料储备不能超过储备定额,材料要按施工进度适时、保质、保量地进场,做到工完料净。②周转材料须按工程进度及时安装、及时拆除并迅速转移。③减少料具流通过程中的中间环节,简化手续和层次,同时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
4.2.6定期进行经济活动分析,堵塞浪费漏洞对于任何一个建设项目,都要定期进行经济技术活动分析,通过分析找出问题,并采取相当的措施,堵塞浪费漏洞,不断完善管理手段。
4.3材料供应管理。材料供应管理就是配合设计方确定所需材料的品牌、材质、规格,精心测算所需材料的数量,组织材料商供货。
4.3.1掌握建材方面法规文件。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对钢材、水泥、商品混凝土、砂石、砌墙材料、石材、胶合板实行备案证明管理。〔4〕工程项目部要对每天进场的主要物资填写《建设工程材料采购验收检验使用综合台帐》,需要监理单位签字,交易数量必须覆盖实际使用量。
4.3.2做好调研选好合格材料。一是审核查验材料生产经营主体的各类生产经营手续是否完备齐全;二是实地考察企业的生产规模、经营理念、销售业绩、售后服务等情况;三是重点考察企业的质量控制体系,是否具有国家及行业的产品质量认证,材料质量在同类产品中是属于一般、中档还是高档等。
4.3.3把好材料的进场检验关。建筑材料验收入库时必须向供应商索要“防伪备案证明”。材料检验单位必须具备相应检测条件和能力,经省级以上质监部门或者其授权部门考核合格后,方可承担检验工作。重点工程、重要工程的主要建材应委托各级质监部门认可或授权的检测单位进行材质检验。
4.4材料采购。面对种类繁多的材料采购单,必须将数量(含实际损耗)、品牌、规格、产地等一一标志清楚,尺寸、材质、模板等必须一次到位,以避免材料订购不符,影响工程进度。采购人员须做好以下工作:
4.4.1掌握市场信息,降低材料价格。广泛收集材料的市场价格,切合市场实际情况,反映材料价格的一般水平。工程材料价格信息的调查和采集,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是一个复杂的信息系统。
4.4.2充分利用市场,合理安排运输。运费支出是构成材料采购费用的重要因素,节约运输费用,可降低材料采购成本。在材料质量、性能都能满足需求,而材料价格基本相等的情况下,就应到离施工现场最近的地点采购;材料尽量一次运输到位,减少二次倒运和装卸费用。
4.4.3采取合理的采购模式。施工用主要材料可由甲乙双方共同采购,材料质量双方共同控制。对不符质量要求的材料施工方有权拒收、拒用。材料价格由业主方依市场行情确定,承建方、监理单位可广泛参与。业主方主要以招标方式确定材料价格,也可以货比三家,选择质优价廉的材料。这样做使供货、保管、使用一体化,减少甲乙双方扯皮情况。
4.5材料堆放管理。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进度情况,合理安排材料进场,对材料做进场验收,抽检抽样,并报检于甲方、设计单位。整理分类,根据施工组织平面布置图指定位置归类堆放于不同场地。
4.5.1专门库房,妥善存放。建筑材料应存放于符合要求的专门材料库房,否则会降低使用寿命。如钢材、水泥等材料,应避免潮湿、雨淋。钢材(及制作成品)堆放在潮湿的地方会很快被氧化锈蚀,影响使用寿命;水泥回潮或被雨水冲淋后不能使用。
4.5.2标志清楚,分类存放。建筑工地所用材料较多,同种材料有诸多规格,比如钢材从直径几毫米到几十毫米有几十个品种,又有圆钢和带钢之别;水泥有标号高低不同,又有带R与不带R、硅酸盐、矿渣、立窑、悬窑之别,建筑物的不同浇灌部位,其设计标号是有差别的,绝不能错用、混用。
篇8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TU-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3-044-02
一、加强成本核算的意义
我国项目成本管理的实践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有些项目缺乏必要的。成本管理环节,不进行成本预测和计划,管理存在随意性;有些项目成本计划和实施“两张皮”,没有依据成本计划进行成本控制或由于成本计划编制质量不高,无法依据成本计划进行成本控制,使成本管理走向形式化。究其原因,主要问题出在成本核算环节。由于我国大多数建筑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项目成本核算体系,成本核算目的性不强,不系统,使项目成本预测与计划失去了数据基础。而成本预测与计划不准确,又使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症结人手,也是建筑企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一)加强项目陈本核算是建筑企业外部经营环境的要求
建筑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包括政策法规环境、技术环境和市场环境。近20年,我国我国建筑业先后实施了项目经理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和建设监理制。项目经理责任制明确了项目经理在工程建设中的责任,提高了建筑企业的”寻租成本”;招标投标制有效建立了工程建设的竞争机制,规范了建筑企业工程承接行为;建设监理制使业主的技术力量与建筑企业平衡,减少了其在施工中以损害业主利益的行为来降低成本的可能性。建筑技术环境的最大进步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计算机提高了工程管理效率,为成本核算提供了技术基础;网络技术的产生,尤其是大量建筑材料网站的出现,使项目施工成本日益透明化。建筑市场环境出现了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特点。由于国家对经济发展的宏观控制,同时对建筑市场又存在许多经营规模、经营方式和管理水平相近的施工单位,激烈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
(二)加强项目成本核算是建筑企业战略发展的需要
信息经济学理论认为,对信息的需求是因为预期信息所带来的收益要大于获取信息支付的成本。在经济发展的初期,有大量的工程等待建设,建筑企业为了快速扩张,普遍采用了粗放型经营战略。这时,企业预期成本核算工作的费用支出要大于预期收益,不愿意分配管理资源于成本核算工作,也就不足为怪了。但是,现在行业发展到了成熟期,建筑企业发展策略重点转向内部管理,向管理要企业竞争力。许多学者提出了成本战略管理的概念。当今美国会计界两位著名的教授库珀和斯拉莫认为:“战略成本管理是企业运用一系列成本额管理方法来同时达到降低成本和加强战略位置的目的”。而成本核算就是战略成本管理的重要一环。当某一项目信息成本大于信息收益,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加强成本核算是不经济的。但是,从企业成本战略的角度来看,从一段较长的时期来看,企业拥有完整的信息体系产生的收益将远大于暂时支出的信息核算成本。此时,建筑企业不重视信息价值,忽视成本核算工作,将在长期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企业只有推行成本战略,逐步建立信息资源优势,才能适应战略发展的需要。
二、施工项目成本的核算内容
企业财务成本和项目管理成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区别:
(一)核算的主体不同
企业财务成本的核算主体是企业。通常,由建筑企业法人作为财务负责人,组织财会人员核算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发生的全部合理支出,作为企业财务成本。项目管理成本的核算主体是项目,是由项目经理组织项目管理人员按照项目管理需要和上级企业的要求,对项目发生的实际成本进行核算。
(二)核算的范围和内容不同
企业财务成本核算的范围是整个建筑企业,核算内容包括企业在建项目成本及为组织企业经营活动发生的期间费用。项目管理成本核算的范围是具体工程项目,核算的内容包括在项目施工中发生的人工成本、材料成本、施工机械成本及为组织项目施工而发生的管理成本和相关费用。
(三)核算的目的不同
企业财务核算的主要目的是正确计算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进行建筑生产活动发生的实际成本和应摊销的费用,从而按照国家的规定编制对外财务报表,正确核算企业的利润和应缴税金。项目管理成本核算的目的是为成本控制提供数据和依据,为成本预测和计划提供信息。
(四)核算的方法不同
企业财务成本核算是按照国家统一制定的财务通则和会计准则进行的,有一套完整且相对固定的核算方法。而项目管理成本核算方法没有统一的规定,因时因地因项目而异。在核算中,除了会计方法外,还常采用统计学、技术经济、运筹学和其他管理科学的一般性方法,核算方法具有灵活多样的特点。
(五)核算信息的处理程序不同
企业财务成本核算有严格的处理程序。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成本核算人员按照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程序进行,要求帐证、账帐、帐表和帐实相符,数据计算精确有据。而项目管理成本核算通常没有一定的处理程序,处理的信息繁杂多样,不要求十分精确,只要符合重要性的要求,满足管理的需要即可。
可见,在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中,项目经理组织管理人员核算的是管理成本,而不是财务成本。将成本核算对象定义为管理成本,一切从管理的角度出发,简化核算过程和结果,改变过去项目成本管理中应用会计方法和会计报表的核算模式,以解决上述两个矛盾,使成本核算更具有可操作性。
三、施工项目成本核算的方法
加强施工项目成本核算工作,可以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一)根据成本计划确立成本核算指标
项目经理组织成本核算工作的第一步是确立成本核算指标。为了便于进行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指标的设置应尽可能与成本计划相对应。将核算结果与成本计划对照比较,使其及时反映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例如:以核算的某类机械实际台班费用支出与该分部工程计划机械费支出的比值,作为该类施工机械使用费核算指标,可以综合反映施工机械的利用率、完好率和实际使用状况。利用成本核算指标反映项目成本实施情况,可以避免以往成本核算中过多的核算报表,简化核算过程,提高核算的可操作性。
(二)成本核算只要因素分析
对于任何一个工程项目,都存在众多的成本核算科目,无法也没有必要对每一科目进行核算,否则会造成信息成本较高,得不偿失。在涉及成本的因素中,包括该项目实际作业中资源消耗数量、价格及资源价格变动的概率。例如:进行钢筋加工作业,工人工作效率、钢材加工损耗及钢材价格的市场变动情况都可能成为成本核算因素。项目成本核算的对象应该是可控成本。若钢材由企业统一采购,钢材市场价格对项目都是不可控成本,不作为成本核算的因素。否则,应根据钢材成本占整个工程成本的的比重及钢材市场价格发生变动的概率进行分析,决定是否将钢材价格列为成本核算的因素。对于主要因素的分析方法,可以采用排列图法、ABC分析法、因果分析图法等。
(三)成本核算指标的敏感性分析
对主要成本核算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是设置成本控制界限的方法之一。通过敏感性分析,用以判断对某项成本因素应予以核算和控制的强度。
(四)成本核算成果
在施工项目管理机构中,应要求设立项目管理人员都具备一专多能的素质,既是工程质量检查、进度监督人员,又是成本控制和核算人员。管理人员每天结束工作前应保证1个小时内部作业时间,其中成本核算工作就是重要的内业之一。通过项目管理软件的开发和项目局域网络的建立,每位管理人员的核算结果将按既定核算体系由计算机汇总后,将加工信息提交项目经理,作为其制定成本控制措施的依据。项目经理及管理人员在惊醒成本核算、数据汇总、整理、加工过程中,也将使自己的管理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
篇9
关键词:工程管理、 应用型、 培养模式
Abstract: the engineering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training is engineering technology, management, have basic knowledge economy and law, obtain the engineer basic training, and has a certain practice abi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of the senior talents. Combined with the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in the school training plan, stressing the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and exploration, and make the training mode of school more reasonable and perfect.
Key words: the project management, applied, training mode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工程管理专业是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设置的一个新专业。该专业整合了原专业目录中的建筑管理工程、国际工程管理、房地产经营管理(部分)等专业,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较大的专业覆盖范围。如何办好这一新专业,从而有效地为国家、社会培养工程建设和房地产事业建设与发展所需的高级专业管理人才,是一个重大课题。本文结合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的办学实践,研究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二、培养目标
鉴于南昌商学院学生的特点,尤其是工程类学生的特点,英语基础不够扎实,活泼好动的特性,因此,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不能全面开花,面面俱到,我们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同时南昌商学院是江西农业大学与亨通房地产合作办学,因此,我认为可以从工程项目管理方向、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方向、投资与造价管理方向来培养我们南昌商学院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使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可以达到如下目标:
了解到各类建筑物的结构、构造,熟悉工程项目建设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熟悉工程建设施工全过程的进度、成本、质量的管理方法和程序,同时熟悉招投标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程序和合同管理;
熟悉工程概算文件的组成及编制方法,具有运用计算机辅助解决工程管理问题的能力,具有工程造价管理(或建筑工程概预算)能力;熟悉房地产基本制度与政策、房地产金融、投资、估价和经纪等基本业务;
掌握监理工程师工作的职责和程序,具有准确、精练的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以及组织协调能力,外语达到四级以上,具有阅读和翻译专业书刊的能力和听说能力。
三、课程设置
工程管理专业的特性以及学校的特色,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分为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
3.1理论课程
管理学原理、经济学、统计学、运筹学、工程经济学、计算机应用、建设工程法规、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土木工程CAD、工程项目管理、工程估价、建设工程合同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经营、房屋建筑学、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土木工程概论、建筑材料学、建筑力学、建筑结构、工程建设监理概论工程施工与成本控制等。根据我们的培养目标,工程管理课程教学大纲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3.2实践方面
工程管理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几大类,其中实习环节质量最难控制。与其它专业相比,实习环节对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显得更为重要,没有好的实践做基础,后续课程的学习都很难达到理想效果。目前,企业一般不愿接受学生进行实习,校内实践场所和条件又非常有限,实习环节经常流于形式。为妥善解决学生实习问题,我校可以与本地大型施工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亨通房地产公司)、工程咨询中介机构开展校企合作,建立实习基地,以保证学生实习工作顺利开展,从而提高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质量。
3.2.1认知实习
认识实习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各类建筑物的结构、构造及作用,了解工程施工和工程管理的基本知识,对工程建设和管理建立初步的认识,为以后学习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做准备。通过认识实习,让学生了解工程的生产实际,熟悉工程建设、施工以及运行管理的程序和方法,增加学生的工程实践知识和感性认识,为将来参加工作后能尽快地适应工程管理专业的相关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3.2.2生产实习
参观在建工程,调查了解施工生产的各单位工程、单项工程,弄清各工程的工艺流程和相互衔接及制约关系。学习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的方法和经验。参加实际工程的招标(业主方)或投标(承包商方)某些操作环节。如业主方的资格预审、编制标底、开标、评标、签约等等:包商方的现场踏勘、标前会议、投标决策、编制投标书等等。实习前安排现场工程师进行集中短期教学、现场验证性或演示性教学, 实践结束后, 工程人员与教师联合组织学生的生产实践答疑交流会。教师应认真听取学生通过实习反映的意见和工程管理人员对课堂教学或实习提出的意见, 甚至可以邀请工程管理人员参与教学大纲制订的优化, 使其贴近工程实践, 实现以习促教。通过实践资料的积累, 为相关课程的案例教学建立典型案例素材库, 加强对实践教学资源的储备与共享。
3.2.3毕业实习
1)实际工程标底的编制或投标报价的编制.
2)参加实际工程的监理工作。
3)参加实际工程的合同管理工作。
4)参加实际工程的其它工程管理工作。
5)参加工程定额的测定、修编、编制等工作。
同时本专业教学大纲也已安排相应的课程的实践,实习活动,比如:测量实习,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设计等相应的实习实践活动,突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要求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四.就业方向
工程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以及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就决定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主要有五大方向。
4.1工程项目管理方向 该方向的毕业生主要适合于从事工程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工作。初步具有进行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工程项目全过程的投资、进度、质量控制及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组织协调的能力。 4.2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方向 该方向的毕业生主要适合于从事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管理工作。初步具有分析和解决房地产经济理论问题及房地产项目的开发与评估、房地产市场营销、房地产投资与融资、房地产估价、物业管理和房地产行政管理的能力。 4.3投资与造价管理方向 该方向的毕业生主要适合于从事项目投资与融资及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工作。初步具有项目评估、工程造价管理的能力,初步具有编制招标、投标文件和投标书评定的能力,初步具有编制和审核工程项目估算、概算、预算和决算的能力。 4.4国际工程管理方向 该方向的毕业生主要适合于从事国际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初步具有国际工程项目招标与投标、合同管理、投资与融资等全过程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的能力及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 4.5物业管理方向 该方向的毕业生主要适合于从事物业管理工作。初步具有物业的资产管理和运行管理的能力,包括:物业的财务管理、空间管理、设备管理和用户管理能力,物业维护管理及物业交易管理能力。
五.结束语
完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级工程管理人才,必将提高我国土木工程建设管理水平,提高工程管理效益和效率,促进建筑行业发展,从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同时也为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创建工程管理特色专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任宏等:《工程管理专业的发展展望》,《高等建筑教育》2001年第2期。
2.陈春来:《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年 增刊
作者简介:
篇10
—、加强成本核算的意义
对于成本,不同学术机构给出了不同的概念。我国的企业财务通则第二十六条规定:“企业为生产经营商品和提供劳务等发生的各项直接支出,包括直接工资、直接材料、商品进价以及其他直接支出,直接计人生产经营成本。企业为生产经营商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分配计人生产经营成本。”美国会计学会(AAA)认为:“成本是指为达到特定目的而发生的或应发生的价值牺牲,它可以用货币单位加以衡量。”这两个成本概念并没有本质区别,只是我国的成本概念较为具体,而美国会计学会的成本概念更具有普遍性。
建筑工程成本,是成本的一种具体形式,是建筑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为获取和完成工程所支付的一切代价,即广义的建筑成本。在项目管理中,我们更多接触的是狭义建筑成本的概念,即在项目施工现场所耗费的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现场其他直接费及项目经理为组织工程施工所发生的管理费用之和。狭义建筑成本,将成本的发生范围局限在某一项目范围内,不包括建筑企业期间经营费用、利润和税金,是项目经理进行成本核算和控制的主要内容。
在我国,通常把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划分为相互联系的六个环节,即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在欧美等国,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基本步骤有:成本估算、成本预算、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数据分析及归类。可以看出,无论我国还是欧美国家都强调了成本预测与计划的重要性,即通过科学的预测(估算)来制定项目成本计划,确定成本管理目标。但是,我国项目成本管理的实践效果却并不十分理想。有些项目缺乏必要的成本管理环节,不进行成本预测和计划,管理存在随意性;有些项目成本计划和实施“两张皮”,没有依据成本计划进行成本控制或由于成本计划编制质量不高,无法依据成本计划进行成本控制,使成本管理走向形式化。究其原因,主要的问题出在成本核算环节。由于我国大多数建筑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项目成本核算体系,成本核算目的性不强,不系统,使项目成本预测与计划失去了数据基础。而成本预测与计划不准确,又使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失去目标。加强项目成本核算,正是从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症结人手,也是建筑企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首先,加强项目成本核算是建筑企业外部经营环境的要求。
建筑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包括政策法规环境、技术环境和市场环境。近二十年,我国建筑业先后实施了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和。建设监理制。项目法人责任制明确了项目法人在工程建设中的责任,提高了建筑企业的“寻租成本”;招标投标制有效建立了工程建设的竞争机制,规范了建筑企业工程承接行为;建设监理制促使业主的技术力量与建筑企业平衡,减少了其在施工中以损害业主利益的行为来降低成本的可能性。建筑技术环境的最大进步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计算机提高了工程管理效率,为成本核算提供了技术基础;网络技术的产生,尤其是大量建筑材料网站的出现,使项目施工成本日益透明化。建筑市场环境出现了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特点。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趋缓和大中城市商品房空置率高居不下,同时建筑市场又存在许多经营规模、经营方式和管理水平相近的施工单位,大量生产力闲置,激烈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
其次,加强项目成本核算是建筑企业战略发展的需要。
在我国,许多建筑企业成本核算工作没有系统开展,主要是由于企业短期行为造成的。通过成本核算,取得的是进行项目管理需要的信息。信息,作为一种生产资源,同劳动力、材料、施工机械一样,其获得是需要成本的。信息经济学理论认为,对信息的需求是因为预期信息所带来的收益要大于获取信息支付的成本。在经济发展的初期,有大量的工程等待建设,建筑企业为了快速扩张,普遍采用了粗放型经营战略。这时,企业预期成本核算工作的费用支出要大于预期收益,不愿意分配管理资源于成本核算工作,也就不足为怪了。
但是,现在行业发展到了成熟期,建筑企业发展的战略重点转向内部管理,向管理要企业竞争力。许多学者提出了成本战略管理的概念。当今美国会计界两位著名的教授库珀和斯拉莫特认为:“战略成本管理是企业运用一系列成本管理方法来同时达到降低成本和加强战略位置的目的。”而成本核算就是战略成本管理的重要一环。当某一项目信息成本大于信息收益,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加强成本核算是不经济的。但是,从企业成本战略的角度来看,从一段较长的时期来看,企业拥有完整的信息体系产生的收益将远大于暂时支出的信息核算成本。此时,建筑企业不重视信息价值,忽视成本核算工作,将在长期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企业只有推行成本战略,逐步建立信息资源优势,才能适应战略发展的需要。
二、施工项目成本核算的内容
在现代成本管理中,成本的概念有两大分支。一是以国家规定的财务会计准则和企业制定的财务制度为基础进行核算的成本,称为企业财务成本;另一是根据施工项目管理和决策需要进行核算的成本,称为项目管理成本。企业财务成本和项目管理成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区别:
(1)核算的主体不同。企业财务成本的核算主体是企业。通常,由建筑企业法人作为企业财务负责人,组织财会人员核算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发生的全部合理支出,作为企业财务成本。项目管理成本的核算主体是项目,是由项目经理组织项目管理人员按照项目管理需要和上级企业的要求,对项目发生的实际成本进行核算。
(2)核算的范围和内容不同。企业财务成本核算的范围是整个建筑企业,核算内容包括企业在建项目成本及为组织企业经营活动发生的期间费用。项目管理成本核算的范围是具体工程项目,核算的内容包括在项目施工中发生的人工成本、材料成本、施工机械成本及为组织项目施工而发生的管理成本和相关费用。
(3)核算的目的不同。企业财务核算的主要目的是正确计算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进行建筑生产活动发生的实际成本和应摊销的费用,从而按照国家的规定编制对外财务报表,正确核算企业的利润和应缴税金。项目管理成本核算的目的是为成本控制提供数据和依据,为成本预测和计划提供信息。
(4)核算的方法不同。企业财务成本核算是按照国家统一制定的财务通则和会计准则进行的,有一套完整且相对固定的核算方法。而项目管理成本核算方法没有统一的规定,因时因地因项目而异。在核算中,除了会计方法外,还常采用统计学、技术经济、运筹学和其他管理科学的一般性方法,核算方法具有灵活多样的特点。
(5)核算信息的处理程序不同。一般,企业财务成本核算有严格的处理程序。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成本核算人员按照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程序进行,要求账证、账账、账表和账实相符,数据计算精确有据。而项目管理成本核算通常没有一定的处理程序,处理的信息繁杂多样,包括会计、不要求十分精确,只要符合重要性的要求,满足管理的需要即可。
可见,在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中,项目经理组织管理人员核算的是管理成本,而不是财务成本。如果在实践中将财务成本和管理成本混为一谈,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成本核算周期长、手续烦琐、数据繁杂、核算结果对项目管理没有指导意义等现象了。将成本核算对象定义为管理成本,一切从管理的角度出发,简化核算过程和结果,改变过去项目成本管理中应用会计方法和会计报表的核算模式,将解决上述的两个矛盾,使成本核算更具有可操作性。
三、施工项目成本核算的方法
加强施工项目成本核算工作,可以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根据成本计划确立成本核算指标
项目经理组织成本核算工作的第一步是确立成本核算指标。为了便于进行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指标的设置应尽可能与成本计划相对应。将核算结果与成本计划对照比较,使其及时反映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例如:以核算的某类机械实际台班费用支出与该分部工程计划机械费支出的比值,作为该类施工机械使用费核算指标,可以综合反映施工机械的利用率、完好率和实际使用状况。利用成本核算指标反映项目成本实施情况,可以避免以往成本核算中过多的核算报表,简化核算过程,提高核算的可操作性。
(2)成本核算主要因素分析
对于任何一个工程项目,都存在众多的成本核算科目,无法也没有必要对每一科目进行核算,否则会造成信息成本较高,得不偿失。在涉及成本的因素中,包括该项目实际作业中资源消耗数量、价格及资源价格变动的概率。例如:进行钢筋加工作业,工人工作效率、钢材加工损耗及钢材价格的市场变动情况都可能成为成本核算因素。项目成本核算的对象应该是可控成本。若钢材由企业统一采购,钢材市场价格对项是不可控成本,不作为成本核算的因素。否则,应根据钢材成本占整个工程成本的比重及钢材市场价格发生变动的概率进行分析,决定是否将钢材价格列为成本核算的因素。对于主要因素的分析方法,可以采用排列图法、ABC分析法、因果分析图法等。
(3)成本核算指标的敏感性分析
对主要成本核算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是设置成本控制界限的方法之一。通过敏感性分析,用以判断对某项成本因素应予以核算和控制的强度。例如:某项目计划成本为1000万元,目标成本降低额为50万元。钢材成本为该项目主要的成本控制因素,其成本占总成本的30%,计划钢材加工损耗率为1.5%。下面以钢材加工损耗率为成本控制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
钢材加工损耗率(控制指标)0.5%1.0%1.5%2.0%2.5%
钢材加工损耗金额(万元)1.534.567.5
损耗控制指标对目标成本降低额的影响-6%-3%036%
在表中:
损耗控制指标对目标成本降低额的影响=(实际钢材加工损耗额—计划钢材加工损耗额)/目标成本降低额
可见,钢材加工损耗率对完成项目目标成本降低额的影响并不很大。为此,项目经理可以将实际钢材加工损耗率控制在1.0%到2.0%之间。对钢材损耗的成本核算工作进行一般性管理即可。
(4)成本核算成果
- 上一篇:爆破工程安全监理细则
- 下一篇:对外直接投资的好处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运筹学的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