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音乐教学的策略范文
时间:2023-10-24 17:39: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浅谈小学音乐教学的策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8-0267-01
一、音乐教育在素质中的重要作用
素质教育是一种与现代社会和现代科学技术相匹配的现代教育思想,通过现代教育方式和手段,向受教育者传授思想和文化科学知识,使之具有适应未来的品格、能力和思想方法。音乐是以审美文化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对学生进行文化素质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促进全面发展,也是道德教育的辅助手段和途径之一。形式的活泼,过程的愉悦,感化的深入,从而能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心灵深处实现伦理道德的内化。把音乐教育由专门传授技法、技能转为培养素质,它符合现代教育思想与规律,道德影响人的意志和行为,具有影响人的思想、感情、意志、兴趣和爱好,陶冶人的性格、情操。由此证明,音乐教育在以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新型人才为目标的素质教育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二、现阶段小学音乐教育现状与问题分析
从校方、家长、学生自身的角度出发看目前的小学音乐教育,都不难发现,音乐课程的地位没有得到广泛的重视。其实,音乐课对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都有重要的作用。当前学校教育的问题是过弱的文化熏陶使学生人文素质不高;过窄的学科专业知识使学生的视野不宽基础不牢;过重的实用主义导向使学生全面素质培养与基础训练不够;过强的共性制约使学生个性发展不足,缺乏独立思考、钻研和创新的能力。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对艺术思维、创造力的重要阶段,我们要从思想上重视起来,努力从多角度上好小学音乐课。
三、小学音乐科学化的教学策略分析
1.借鉴外国先进教育经验
20世纪以来,尤其是40、50年代,国外几个著名的音乐教育体系及教学方法逐渐形成与传播,对世界音乐教育产生重大的影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上借鉴和引用国外音乐教育的成功经验。可以呈现音乐教育形式的多样化,推动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近些年来我们主要接触的体系有,德国的奥尔夫教学法、匈牙利的柯达伊教学法、瑞士的达尔克罗兹教学法、日本铃木镇一小提琴教学法、美国综合音乐感教学法等。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引用奥尔夫的声势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对不同音色的感觉,提高堂教学质量“。声势”是用最简单的身体动作的声音进行的节奏组合活动。最基本的四个动作是跺脚、拍腿、拍手和捻指。它们的音色可以分别代表四个声部。被称为“身体乐器”。和其它的种种乐器相比“身体乐器”显然无需物质条件的辅助,不用借助任何身外之物,也没有复杂、艰难的演奏技巧,因而,每个学生都能毫无困难地参与,并且能以整个身心投入音乐,从而充分自由地展现他们的音乐潜能。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教学中可以进行变换速度的练习,可以做单一的速度或力度的变化,也可以做速度和力度结合的变化,突然的变化等。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教学中还经常使用“回声”的方式:即教师即兴的做声势,学生准确地模仿重复。训练学生准确的听觉、敏锐地反应、记忆力和节奏句式感。
2.器乐教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强调,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个体、潜能的发展、创造性的培养,同时让他有成功感。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引进器乐教学就能够较好地体现这一现代教育理念。器乐具有鲜明的艺术性、情感性和技巧性,这些特性,是诱导学生对器乐产生兴趣的重要原因。孩子们对乐器有着本能的喜爱,在参与乐器演奏中,他们的音乐生活得到很大的丰富和满足。从生理上分析,学生在演奏器乐时,音乐影响其情绪,情绪又影响着荷尔蒙的分泌,进而影响其大脑分析能力和记忆力的发展。由此可见,通过演奏美的音乐不但能激发与影响学生的情绪,促进智力的开发,而且能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这就是把器乐引进课堂的意义所在。器乐是用于表现音乐的一种工具,能够很好地扩展音乐的表现力,改变了某些音乐教学的面貌。器乐教学进课堂不仅有利于实施器乐教学与创造教学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又满足了部分孩子因天生声带狭小难以表现音乐,却能在器乐演奏中发挥特长的欲望,因人而异的进行因材施教,能激发孩子学习音乐、创造音乐的潜能。因为小学生的每个年龄段的心理特征各不相同,所以各个年龄段选择何种器乐也不一样。就器乐教学进课堂而言,也要根据不同年龄进行选择。
3.多媒体技术的合理运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当前国内外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已经成为各门学科教学的一种有效途径。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以全方位、多层面的整合教材,扩容信息量,促使课堂教学得到有机的延伸,从而深化德育和美育。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充分合理的利用多媒体教学,能贴近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最佳状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拓展艺术创新能力,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在小学音乐教材中,音乐欣赏占每学期总课时不小的一个比例,它涉及到乐器欣赏、曲艺欣赏等内容。在器乐欣赏中,又涉及到民族管弦乐和西洋交响乐等形式;在民族乐器合奏中又涉及到丝竹乐和吹打乐等五个主要乐种,这些乐曲中还涉及到古今中外几十种乐器的音色等。如何获得欣赏的最佳效果?通常的手段就是放映教学录像带。通过欣赏录像,学生可以把乐队演奏时的规模阵容,指挥的风格手势,音乐的情感形象,乐器的音色特点以及演员的服装道具,演唱时的动作表情等看得明明白白,听得清清楚楚。这样既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又获得了美好的艺术享受。
参考文献
[1]李仲莹.当前小学道德教育的思考[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25).
[2]刘竹琴.音乐教学中德育教育点滴谈[J].希望月报,2004,(14).
篇2
关键词: 小学音乐 课堂教学 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给小学音乐教学工作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小学音乐教师不仅要教给小学生更实用、更有价值的知识,还要积极促进小学生提高素质、全面发展。一直以来,高效的课堂教学都是小学音乐教师努力追求的,它要求每个小学生都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进步、有所斩获。教师既要重视小学生的学习情况,又要关注小学生能力素养的提高,为小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的小学音乐教学实践经验谈谈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很多家长、小学生都认为音乐学科枯燥无用。所以,教师要让小学生对音乐保持持久和高度的注意力,就要首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烈、爱好广泛的年纪,教师可根据小学生的实际需要,创设各种情境,使小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快乐学习,主动掌握知识。为小学生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教师应注意以下三点:
1.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应倾向于有利于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倾向于促进小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促进小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有效发展。因此,在教师备课的过程中,教学情境的创设要始终围绕这些教学目标展开,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领作用,发挥所设情境的促进作用,引导小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感悟、体验,从而发现音乐问题,引发积极有效的思考,进而获取音乐知识。在整个教师引导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情境,让小学生快乐学习、主动学习。
2.创设情境,与时俱进。
时代在进步,信息技术在飞速发展,新时代的小学生紧跟着时代的步伐,获得知识的渠道越来越丰富。小学生可以通过电视、广播、网络、书籍等各种渠道获得大量的信息,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小学生的需求,甚至会限制小学生的发展。教师要与时俱进,在真正了解小学生的基础上,为他们创设具有新时代的气息的教学情境,这样才能让小学生有参与的积极性。
3.创设情境,结合小学生特点。
教学情境的形式丰富多彩,比如我们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常用的问题情境、比赛情境、故事情境等。教师要注意,不能生硬套用,而要根据小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小学生的生活体验创设具体情境。小学生有了一定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可以创设有助于激发小学生思考和自主合作探究的问题情境,让小学生发现音乐本身的学科魅力,主动投入音乐学习。
二、充分挖掘教材,优化课堂教学
教师一定要教给小学生有效的音乐知识,以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什么是有效的音乐知识呢?对于小学生来说,有效的音乐知识就是他们还不知道和了解的音乐新知识和新材料,这些知识需要小学生经过学习才能掌握。
第一,有效的音乐知识量是小学生音乐知识水平的提高的基础。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让小学生学到应有的音乐知识才能为以后的音乐活动及实际应用打下基础。
第二,有效的音乐知识量促进小学生的智力的提升。音乐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小学生的素质提升,音乐知识不是小学生的智慧,小学生把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才是真正推动智力的开发。
第三,有效的音乐知识量决定了音乐教学的心理效应。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小学生通过学习音乐知识,探索音乐奥秘,体会成功的喜悦,产生愉悦感,从而真正激发自己内在的学习动力,产生持久的学习兴趣。
三、有效音乐探究,发挥学生作用
新课程理念转换了小学生与教师的角色,确立了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地调动小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发挥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小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效的探究学习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教师要明确一点,虽然小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但是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和学习经验有限。所以,教师不能完全放手,要发挥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演绎好课堂教学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教他们学会学习,帮助促进他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特别是当小学生走向偏颇或遇到疑难问题时,教师要及时伸出援手,正确地指导和点拨,让他们豁然开朗。
四、小组合作探究,自觉参与学习
篇3
关键词:音乐教学 现状 策略
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及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促进了音乐教学的发展。目前,我国的音乐教学体系在学科建设、招生规模、师资培养、教学管理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发展。然而,当前的音乐教学依然存在着很多困难与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其健康有序地发展。对此,笔者结合自身多年高校音乐教学的实践,深入分析和探讨了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响应的对策。
1 当前我国高校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扩招严重,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
随着社会对艺术类人才需求的扩增,高等院校对音乐专业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急速扩大的招生规模以及日趋同一化的办学模式、已然成为我国高等院校音乐教育在教学上存在的通病,如若解决不当,随之而来的便将是师生比例严重不协调,无疑将会影响其教学效果,最终将导致越是扩招,教学质量越得不到保障。
1.2 师资队伍建设不健全,导致学生无法得到应有的教育
师资队伍建设是高等院校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建设,是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的的关键性因素。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的支撑,也就不会有高层次、高质量的学科建设。由于盲目的扩招,也由于音乐专业迅速热化,造成该专业种教授、副教授等高职称执教者严重不足,学生不能够获得该有的专业水平教育,这是对学生、对社会的极为不负责任的表现。
1.3 重知识轻实践、重技巧轻体验
当前的高校音乐教学依然沿袭着传统的学术理论教育模式,教师们往往夸大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一味的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灌输给学生,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手段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终使得音乐教学成为一种沉闷的传授,打破了学习和审美陶冶的协调性。
1.4 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当前高校的音乐教学理念及方式虽然都有一定的创新,但是由于思维惯性和教学历史发展的障碍问题,音乐教学的方式仍然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大多注重技能的训练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长此以往,将导致学生在学成之后不能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导致高校音乐教学的失败。
1.5 师生关系的不和谐现象与日俱增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有效组织教学的必要条件之一,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根本保障。当前,由于受各种社会环境、个人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因素的影响,我国高校音乐专业中出现了师生关系严重不和谐的现象,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在逐渐地拉大。这种不和谐的师生关系已经影响到当前高校音乐学科的发展,也成为阻碍音乐人才培养的瓶颈之一。
2 高校音乐教学的发展策略
2.1 重视生源质量,适度控制招生规模
当前,虽然美术音乐等专业的迅速扩招引发了一系列就业及教学质量上的问题,但按照当前我国及世界的发展状况来看,扩招也是当前形势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各艺术专业类人才的需要都在不断增大,因此,不断发展新的学科领域,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是科学事业、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但同时,我们也应讲究适度原则,应注意规模与质量的平行发展。盲目的扩招,不仅是对学生不负责任,也是对学校品牌的降低。
2.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音乐教学发展首先受制于教师的知识结构和创意能力。许多教师由于受过去保守教育模式的影响,思维及视野并不广阔,只是在保守的重复属于自己长时间拥有的特定技艺。长此以往,学生无法在课堂上学到该有的知识与技能,从而跟不上社会的发展,更得不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音乐人才,有赖于具有活力的创意气氛环境,更要有一大批追求创新、敢于超越自我的教师去感染和启发学生。一方面,要给予教师独立创造与探索的时间与空间,让其有进行自我创造的平台;另一方面,还要真正建立公正、公平、周全、透明的制度环境,从制度上保障师资队伍建设。
2.3 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注重学生的主体体验和感情体验
兴趣是音乐教学开展的关键,只有使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才能使学生在享受中掌握知识,从而避免出现知识点枯燥无味及厌倦现象的发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使其能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共同探讨,从而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学生通过主动的参与和体验,对音乐观念的价值理解及音乐风格的认识都会得到很好的提高。
2.4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音乐教育应是以创造表现为目标的,将艺术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才是积极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所以,教师应尝试将创新教育的思想用于教学实践的各个环节,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论加以灵活的运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质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加强创造思维与创新能力培养,开发其智力潜能,激励其树立创新精神,指导其创新实践。
2.5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高校音乐教学是一种师与生双向的育人过程, 双方之间的关系能否和谐,是决定教学成败的重要一步,而这种和谐关系的构建依赖于教师自身观念的更新和素质的提高,有赖于教师人格的不断加强和完善,有赖于教师对学生细心的关爱和时时刻刻的尊重,有赖于师生长时间的沟通和交流,从而构建出和谐的师生关系。
综上所述,根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并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经验,我们应及时发现并解决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和改进,从而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以满足我国现代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李培培.音乐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J].黑河学刊,2011,(11).
[2] 麻华.论当前高校音乐教学中师生和谐关系的建构[J].艺术教育,2011,(8).
篇4
关键词:小学音乐;歌唱教学;教学模式;教学策略
小学音乐歌唱教程作为陶冶学生情操的重要工具,其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熟知。为了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在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基础上,转变小学音乐教学模式,发挥音乐教学的积极作用,努力打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小学音乐课程体系,从而实现学生和学校教学的共同进步和发展。
一、对小学音乐(苏教版)歌唱教学模式的分析
小学音乐教学不同于传统的理论知识教学,目前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体系的设置上,多以歌唱作品的学会程度、学生对乐器的熟练使用程度以及学生的演奏水平作为教学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忽视学生的肢体语言和声势语言,难以快速地达到预期的教学结果。因此,转变小学音乐歌唱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小学音乐歌唱教学模式要坚持“听、看、读、唱”的四位一体教学法。
(1)听――小学音乐教学的根本保障。听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环节,它是一切音乐教学活动的基础,是小学音乐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根本保障。听觉感知是实现小学生由对音乐的感性认知向理性认知过渡的重要媒介,因为小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对音乐的节奏、旋律、歌曲的调式会有初步的感知,因此加强小学音乐欣赏和试听是音乐教学前期准备工作中重要的步骤和环节。
(2)看――小学音乐审美提升的重要途径。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虽然重要程度不及其他三大模块,但是其在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作用方面不容忽视。由于当前小学音乐教材的排版和设计有了较大的进步,不仅画面设计精美,而且图谱设计别出心裁,通过观察图谱可以准确地识别高低音、长短音,洞悉歌曲的旋律起伏,因此加强教材的观看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审美能力。
(3)读――小学音乐意境塑造的有效工具。读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是对语言精华的欣赏,更是对歌曲内涵和感情的宣泄和表达。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加强歌曲歌词的阅读和欣赏不仅能纠正小学生的咬字和发音,还能引导学生揣摩歌词的意境,体会歌词中蕴藏的浓厚情感,帮助学生定位歌词的语调,从而为音乐歌曲的教学创造先决条件。
(4)唱――小学音乐魅力展示的载体。唱是小学音乐教学的核心环节,在音乐歌曲演唱的过程中,不仅要投身于音乐旋律、唯美歌词所塑造的意境之中,还要能够做到吐字清晰;不仅要表达歌词所抒发的情感,还要在演唱的过程中加之肢体语言和声势语言;不仅要熟悉歌曲动听的旋律,还要把握歌词应该使用的语气和语调,才能将不同风格的歌曲完美的演绎出来。
二、加强小学音乐歌唱教学的策略研究
(1)加强小学生音乐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小学生是一群富有创造理念、好奇心强的群体,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积极调动小学生的创作热情。在教学体系内的歌曲教学完成后,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进行歌曲的旋律、歌词的创作以及伴奏乐器的选择,并对创作过程中所涉及的专业化的节拍、节奏等问题给予一定的辅助,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小学音乐教学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2)积极开展小学音乐教学实践活动。音乐教学实践是提高学生音乐感知能力、欣赏能力和驾驭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在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意境美的同时,还要不断鼓励学生进行亲身演唱体验,帮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掌握音乐技巧,感受音乐魅力。
(3)提升学生音乐鉴赏和审美水平。音乐鉴赏和审美水平的提高不仅能够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还能在学生遇到挫折和困难的时候发挥励志作用,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该选取乐观、美好的曲目来感染、熏陶学生,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鉴赏艺术和审美能力。
(4)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融入肢体语言和声势语言。肢体语言和声势语言是音乐教学活动中较为特殊的一种语言形式,这两种语言形式的使用不仅有助于音乐歌曲感情抒发的表达,还能增加音乐歌曲表达的生动性和灵活性,因此加强音乐教学中肢体语言和声势语言的运用是十分重要的。
总之,在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注入教学模式创新理念、提高音乐教学实践能力,对培养学生成才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吕三华.浅谈多媒体与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整合[J].教育教学
论坛,2011(4).
篇5
注重品德教育促进全面发展
初中英语学习主体的兴趣培养
浅谈体育教学如何调动学生主动性学习
浅淡英语课堂教学中语言情境的创设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兴趣教学
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学习习惯的培养
让土家文化走进语文学习
浅谈思想品德课渗透研究性学习探索
浅谈小学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艺术
语文课堂要有趣
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
如何引导小学生正确上网
高校青年教师的角色困境及成因、对策探讨
有效提高学生英语成绩的教学策略探究
『正常?『早恋?——读懂高中男女生的交往
用"心"教好初中语文
走进"生活",实现德育目标
试论高中语文情境教学及其基本途径
兴趣是乐学英语的关键
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
浅谈合唱的教育功能
一样的活动,不一样的精彩——小学英语口语训练活动方式探索
在阅读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
浅谈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传承本土音乐文化
怎样教小学生学古诗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生活化和生活数学化
思说同步现真意话图会意速解题——浅谈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说图能力的培养
浅谈注重低年级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的趣味性
走进后进生的心理
浅议数学生活化教学
谈合作学习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的原则和方法
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积累
多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论如何正确对待和解决社会分配中的公平问题
找寻快乐因子收获灵性文字——小学生快乐习作之我见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初探
幼儿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
恰当把握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契机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美术欣赏课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
走进维吾尔族音乐
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注重语文情境教学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领会新课程标准激活美术课堂
让拼音教学"活动"起来
学生阅读一幅"活动"地图时的疑惑
语文课结尾艺术形式的探索
初探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多媒体在科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让写字课插上现代教育技术的翅膀
信息动态
困境即是赐予
浅谈英语的教与学
初中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探讨
初中英语阅读课程资源的利用现状调查
篇6
关键词:艺术教育;儿童音乐艺术
迄今为止,国内外诸多专家、学者对儿童艺术各领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在儿童动漫、儿童影视、儿童广告、儿童游戏、儿童音乐、儿童美术等方面都做出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使得儿童艺术越来越成为儿童精神生活重要的一部分。但是,从近些年看,针对儿童音乐艺术的研究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存在缩水现象。造成儿童艺术整体研究结构上的失衡。以下将简要评述儿童音乐艺术领域相关的研究成果。
一、从审美与快乐角度进行的研究
“审美与快乐”式幼儿音乐教育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注重音乐与幼儿生活的联系,注重幼儿生活经验和审美经验的有机整合,提倡幼儿自主地感受、体验、探索和创造音乐,鼓励幼儿独有的个人感受和个性化的表现方式,并综合运用各种艺术形式帮助幼儿形成完整的审美心理结构等等。现代先进的教育理论为该课程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主要研究成果有许卓娅《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楼必生、屠美如《学前儿童艺术综合教育研究》、李亚丽《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音乐教学法的探索》、金亚文《音乐教学审美功效研究》、周洁嫦《音乐教学要善于创造美》、林白玲《从审美的角度调动学生音乐的兴趣》、程英《审美与快乐式幼儿音乐教育初探》、陈岚《谈音乐审美教学法》、郑丽《幼儿音乐游戏中的审美体验》。
二、从教学策略角度进行的研究
在儿童音乐领域,如何调动儿童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音乐教学活动,一直是儿童音乐领域广泛关注的一个话题。这方面所形成的研究成果可以说也是最多的。为了能更清楚地呈现,笔者对其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归纳:1.以国外著名教学法为切入点进行的研究。覃晓宁《铃木音乐教学法给音乐教育的启示》、李琦《浅谈奥尔夫的元素性音乐教育》、刘文靖《奥尔夫教学法浅识》、娜仁其木格《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中小学音乐教学》、梁燕《柯达伊的音乐教育思想对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影响》、徐颖《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给我们的启示》、陆建珍《美国综合音乐感在教学中的运用》、崔伟《探究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音乐教育观》、谢春燕《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幼儿的启发》。察觉民《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构成》。2.以针对目前儿童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进行的研究。刘莉萍《音乐教育存在问题及创新途径研究》、张卫民《点击儿童艺术教育实践中的异化现象》、张占春《音乐课程改革中的“反音乐教育”现象》、赵大刚《谈幼儿音乐课程改革中的教学误区》、吴欣光《小学音乐教学误区》、侯杰《对综合艺术课程改革的几点反思》。3.以教材为切入点进行的研究。赵继红《幼师音乐教材改革初探》、韩天寿、吴霞飞《从幼儿音乐教材视角谈学前教育管理缺失――对当前幼儿园音乐教材错误问题调查分析》、《小问题、大思考――对当前幼儿园音乐教材错误问题的调查分析》、王信东《云南省小学音乐美术乡土教材建设与研究》。4.以儿童舞蹈教学为切入点进行的研究。夏珊珊《浅谈幼儿舞蹈能力的形成与培养》、吴婉媚《儿童舞蹈教育浅探》、陈波《浅谈幼儿舞蹈的童趣性》、王萍《浅谈幼儿舞蹈的学与教》、赵焕生《浅谈幼儿舞蹈的编排技法》、齐娟《幼儿舞蹈教学新探索》、商策《浅谈幼儿舞蹈的创编艺术》、杨秀敏《幼儿舞蹈教学的生命线》、樊星《论基本功训练与幼儿舞蹈教材开发》、文畅《兴趣培养―幼儿舞蹈教学的成功所在》、朱宝仙《少儿舞蹈活动的几点思考》。5.以儿童钢琴教学为切入点进行的研究。张应辉《儿童钢琴现状思考》、康晓蕴《浅谈儿童钢琴教学》、姜晓琳《怎样培养儿童的钢琴兴趣》、张丹宁《儿童钢琴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初步研究》、陈宇兰《谈儿童钢琴教学中情感因素的作用》、杨振《谈创新能力培养目标下的儿童钢琴教学》、罗魏《论儿童钢琴教学中创造性音乐思维的培养》、海宏《儿童钢琴教学中的几个心理问题》、李斯娜《学前儿童钢琴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薛瑾《儿童钢琴学习心理问题初探》。6.以儿童声乐教学为切入点进行的研究。田丹《儿童声乐教学中良好心理状态的培养》、臧欢《儿童声乐快乐教学初探》、魏桂珍《谈儿童声乐教学》、唐建平《儿童声乐教学的作用与训练方法》、赫嵘《关于从事儿童声乐教学工作的初浅探析》、张郁《儿童歌唱教学与训练》、李福《论赏识教育在儿童声乐教学中的应用》、宁馨磊《声乐早期教育中的快乐教学》、秦玮蔚《儿童声乐教育中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李宝秀《浅谈儿童歌唱教学及兴趣的激发》、陶小卫《儿童学习声乐的教学体会》。
三、从儿童音乐心理角度进行的研究
儿童音乐心理研究是儿童音乐教育的基础课题。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进行的:1. 从幼儿自身审美心理建构的角度,来说明幼儿音乐审美心理功能的发展与培育。许卓娅《学前儿童音乐审美心理发展研究》、杜悦艳《论学前儿童音乐审美经验的建构》、薛瑾《钢琴教育与儿童音乐审美心理发展研究》、郭蓉《关于音乐审美心理过程几个问题的研究》、宁晓芬《从心理学角度探讨培养音乐内心听觉能力》、魏欣《论音乐审美教育的心理功能》、尹娟《浅议音乐教育中的审美化教学》、孔起英《论儿童审美与艺术行为的心理机制》、印小青《论儿童审美心理结构发展的三个标志及特点》、张富生《音乐美育中的心理因素分析》。2.从幼儿智力发展的角度,来研究音乐教育对于幼儿智力发展的作用。王子婴《幼儿音乐创造力教学设计的行动研究》、郑虹《儿童音乐创造力培养的理论研究与教学实验》、霍华德•加德纳《艺术•心理•创造力》、张琴《儿歌教学如何启迪幼儿智力》、何化均《音乐―开发幼儿智力的一把钥匙》、陈瑞委《音乐训练可以促进幼儿智力发展》、李芳《音乐教育对儿童智力发展的影响》、杨望舒《幼儿多元智能中的音乐领域》、肖庆玲《舞蹈教育与多元智能发展的关系》、武艳《多元智能理论对舞蹈教育的启示》。3.非智力因素对儿童音乐心理的作用与影响。张静《在音乐活动发展幼儿非智力因素》、张双琴《歌唱于幼儿非智力因素培养》、王诗春《浅谈钢琴学习对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孙伟《幼儿民间艺术教育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李馨怡《幼儿钢琴教育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分析》,余红梅《挖掘音乐活动中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4.从美育的角度探讨音乐教育对儿童审美心理发展的作用。修海林《美育与音乐教育的若干理论问题》、秦艳《幼儿音乐素质的结构与要素分析》、沈建洲《幼儿艺术教育的性质》,李小琰《童心•童话》,张殿柱《美育与儿童的全面发展》。
从上述研究成果看,我们可以看到从教学策略角度研究儿童音乐艺术教学的研究者是最多的。可以说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一般的选题范围。因为这一选题的研究者多是从事普通音乐教育的工作者,在自己的研究或工作范围内选题,自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从研究内容上看,大家研究的内容多是对儿童音乐艺术教学实践的思考与反思。当然,这其中不乏研究角度新颖、论述精彩的论文,但数量少之又少,绝大部分感觉难有新意。因此,要想在这一领域进行突破,必须要求研究者避免材料的堆积,避免对问题表面的分析,应突破传统儿童音乐艺术实践的研究模式,过于阐述具体而细微的问题,而忽略将儿童音乐艺术领域中的理性思考纳入到实践问题分析的过程中去,利用理性层面的辩证性思维来看待儿童音乐艺术感性层面的问题,从而获得客观、深入的结果。其次,从审美角度进行的研究成果也是很多的。“审美”是这些年来音乐教育领域出现的热门词语,可以说针对音乐教育中审美层面的研究超过了任何一个时期,这是人们对音乐教育本质了解越来越清楚的表现。很多研究者纷纷从审美的角度展开对音乐教学的分析,其中又以对基础音乐审美教育的研究最多。在“审美”这个热点、焦点上选题,这本身就意味着更受人关注,因而成功的可能性也就更大。我们看到在2004年郭声健博士撰写的《音乐教育论》书中,就对审美教育做了深刻的分析,明确提出了审美教育是音乐教育的核心价值。此后,更多的著作与论文开始对音乐教育中的审美价值展开研究,获得了丰富的成果。但从目前的研究现状看,针对这方面的研究虽然数量很多,但往往多是泛泛而谈或者说是现象罗列。许多论文有人云亦云,跟着别人跑的感觉。因此,如要从审美角度进行思考,必须要求研究者能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观点,或者在别人不同的层面上选题,或者要从新的角度选题。从学科边缘或交叉点上选题,已成为未来儿童音乐艺术研究领域的一个必然趋势。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试图从两门甚至更多的相关学科上进行较深较独到的研究,也形成了一批有一定水准的科研成果。比如郭蓉《关于音乐审美心理过程几个问题的研究》、宁晓芬《从心理学角度探讨培养音乐内心听觉能力》、许卓娅《学前儿童音乐审美心理发展研究》等论文中涉及的学科就包括了心理学、艺术学、教育学等知识内容。其实,在儿童音乐艺术研究领域里,完全可以将其他学科知识结合起来,这样会有效避免撞车,较易获得突破和取得成果。比如湖南师范大学吴跃跃教授国家教育部课题《音乐教育对少年犯的教化功能及实践研究》将音乐教育学、犯罪心理学结合起来。魏豪扬硕士论文《社会音乐教育之音乐艺术培训市场营销研究》是将音乐教育学、文化策划学、市场营销学结合起来,对社会音乐教育活动中包含的客观存在的市场经营管理实践和现象进行解释和阐述。这些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填补空白的价值。当然,这类选题要求研究者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能跨学科综合与分析。否者,就会感觉一知半解而生拉硬扯,牵强附会。最后,从冷门和盲点上选题,也是目前儿童音乐艺术研究的一个方向。冷门和盲点,或是因为远离当时的焦点、热点,或是一时被认为是无关紧要的问题。或是尚未被绝大多数人意识到的问题。这样的研究成果在儿童音乐艺术研究领域有,但还不多。比如以上列举的论文张琴《儿歌教学如何启迪幼儿智力》、何化均《音乐―开发幼儿智力的一把钥匙》、陈瑞委《音乐训练可以促进幼儿智力发展》、肖庆玲《舞蹈教育与多元智能发展的关系》就是这样的体现。这样的选题由于有其本身的价值所在,一旦其价值被人发现,研究出成果,便会向热门和焦点转化。儿童音乐艺术研究领域相信这类选题还不少。
综上所述,从审美与快乐角度进行的研究和从教学策略角度进行的研究,占据着勿庸置疑的主导性地位。这样的研究成为热点,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从国外儿童音乐艺术研究的内容来看,艺术与多学科知识的结合,特别是将心理学的实证方法运用于儿童音乐艺术研究领域,已成为研究的常态。因此,开阔我们的研究视野,增加更多有价值的学术研究生长点,是我们儿童音乐艺术研究者急需要做的工作。毕竟,儿童艺术的发展,需要丰富的可能性;儿童音乐艺术的研究,亦当如此。
参考文献:
[1]周世斌.音乐教育与心理研究方法【M】.上海:上海音
乐出版社,2006
[2]郭声健.艺术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楼必生、屠美如.学前幼儿艺术综合教育研究【M】.北
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篇7
关键词:音乐游戏;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小学音乐教学是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音乐细胞的重要学科,对学生的智力开发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都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随着近年的课堂教学改革,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改变,其中音乐游戏这种教学方法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这对实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作用。
一、音乐游戏在课堂中的作用分析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因为心智、年龄的特点,决定着音乐教学效果好坏的因素通常是课程的趣味性。音乐游戏应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可以有效地提高音乐课堂的趣味性,并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课堂教学的活动中,这样使学生饶有兴致地参加到音乐学习中,不仅培养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还在游戏策略中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2.深化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
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无论是在对音乐的意境感受上,还是在对音乐文化的了解上,都有着明显的不足,导致学生在对音乐知识记忆时,很难理解其中的含义,这对学习音乐理论知识是很不利的。而应用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可以很好地解决这类问题,首先,在音乐游戏中,小学生通过参与其中真实地感受到音乐的知识点,并通过游戏把这些知识点演绎出来,学生能够理解,能够记忆。其次,通过音乐游戏可以设置比赛环节,这样可以让学生更用心地思索应对游戏比赛的策略,在学生脑海里形成音乐知识映象,强化对知识的记忆,并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活学活用能力。音乐游戏既承载着知识,又培养着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学生理解记忆音乐知识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二、应用音乐游戏的有效方法
1.应用情景再现的游戏方式进行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音乐课程在小学阶段的教学内容一般都是选取具有现实情景的题材,这样的题材可以通过情景再现的游戏方式,让学生加深理解音乐知识,同时也让学生对音乐学习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情景再现的游戏方式就是教师先对音乐内容进行分析,然后安排学生根据内容进行情节还原,让学生扮演音乐内容中的不同角色或者运用表情、动作扮演静态事物。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增强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热情,加深他们对所学音乐知识的理解,从而使学生对音乐课堂充满期待,对音乐知识充满向往,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意义。
2.应用音准练习的游戏方式进行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音准的练习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难点与重点,是学习音阶等方面理论知识的基础。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有限,音准这方面的知识又偏重于理论性,所以,要克服这方面的教学困难,就需要引入以练习音准为出发点的音乐游戏来进行音乐课堂教学。教师可以把音准方面的知识进行比拟,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事物来解释这些理论知识,可以有效地让学生理解这方面的理论知识。因此,应用音准练习的游戏方式可以实现解决音乐教学难点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做了铺垫。
音乐游戏这样的教学方法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改革中应该得到更广泛的引用,以期实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真正价值。在音乐课堂中融入游戏,可以使学生对学习音乐更具热情,对音乐知识更具理解性,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开发了学生的心智,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彭宪发.探讨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北方音乐,2014(13):127-128.
篇8
1当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主要存在的几点问题
1.1教学模式落后,轻视学生主动参与。在许多小学音乐课堂,教师往往还使用单一的授课模式,死板的课堂、结构沉闷的音乐课堂气氛、师生缺乏互动。教师虽然认真备课,并把教学程序背得很熟练,但在教学过程中,按照教案“照本宣科”,这样表面上看教学环节紧凑、连贯,但实际上学生整堂课都由音乐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只是呆呆的跟着教师一遍遍重复乏味的唱谱、唱词,学生根本感受不到音乐的美,更不用说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同时,很多教师往往只是注重知识技能的训练,而对音乐的表现与鉴赏则非常轻视,没有认识到音乐本质上对人们情感的积极作用。1.2课堂结构不合理,课堂氛围沉闷。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分为唱歌教学、欣赏教学、以及活动课,每一部分都有它合理的课堂结构。例如唱歌教学的课堂结构至少要是两段体的结构,动静结合,在音乐课上不仅要有静态的学习,更要营造动态的氛围,但有的教师没有结合实际教学内容设计分段式的课堂结构,学生被动的学习歌曲,无法从情感上体验歌曲,课堂氛围沉闷,教学效率低下。
2改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对策
2.1密切师生关系,指导音乐技巧。小学音乐教师要善于优化师生关系,与小学生成为好朋友,帮助小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真正实现师生的和谐发展。教师还要加强对小学生音乐技巧的指导,提高小学生对音乐的重视程度,坚持小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当讲到比较枯燥的音乐知识时,小学生容易感到厌烦,如果音乐教师不考虑学生的感受,仍然继续我行我素的讲课,很可能出现学生厌学的现象。但是如果小学音乐教师能够积极地与学生进行互动,改变课堂枯燥的氛围,注重与小学生的情感交流,就可以让小学生对音乐有新的认识,对音乐课堂有新的感悟。2.2深入挖掘教材,激发学习兴趣。音乐教材是小学生学习音乐的主要材料,小学音乐教师必须要善于挖掘教材,找到教材中隐含的知识点,整合教学资源,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堂环节,帮助小学生快速建立起学习音乐的信心,调动学习兴趣,从而真正实现教与学的协调发展。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必须要吃透教材,加强音乐与小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创造性地进行音乐教学。比如在讲《小动物唱歌》时,就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内容的教育性、趣味性特点,依次播放课件中各种动物的图片,让小学生模仿它们的叫声,然后再播放动物真实的叫声,以验证小学生模仿的准确性。紧接着让小学生听教师的弹唱:“谁唱歌呀,叽叽叽。”这时小学生会跟着伴奏唱出:“小鸡唱歌,叽叽叽”之后利用同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唱出小狗、小羊、小猫等动物。运用这样的教学方式,使音乐课堂充满了生机,学生都积极地参与,教学效果良好。2.3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审美能力。多媒体技术的普及,给小学音乐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扩充课堂容量,给小学生带来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享受,还可以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锻炼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比如讲解《新年好》,这是一首英国儿童歌曲,曲调优美、流畅,表现了人们在新年到来之际欢乐歌舞、互相祝贺的愉快心情。教学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示过年的热闹景象,让小学生对音乐课有所期待,然后提问:“过年的时候你们高兴吗?为什么?过新年好不好?”并播放歌曲《新年好》的录音,这样他们都认真地听着,不时地打着节拍,通过教师的范唱,引导小学生用高兴的心情去演唱和学习。2.4构建教学情境,突出重点知识。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小学音乐教师必须要深入掌握学情,选择具有童趣的教学内容,构建生活化和游戏化的教学情境,有效地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主动参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小学生对音乐课产生了兴趣以后,他们就会非常积极地投入,因而小学音乐教师要营造开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小学生对美的认识,从而实现以美感人的目的。比如在讲《我和星星打电话》时,可以这样引入:“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想问一个问题。当太阳慢慢落下,夜晚来临,你们在美丽的夜空都会看到什么自然现象呢?”然后让学生把教室门窗的窗帘拉上,通过大屏幕播放星空的画面,这时一种美的意境油然而生,学生都被深深地吸引住了,此时进行唱歌教学恰到好处,小学生不仅掌握了领唱、齐唱这一演唱形式,还初步了解大自然的奥秘。
3结语
总之,音乐是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艺术,小学音乐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学音乐教师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反思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丰富教学手段,加强师生沟通,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许萍.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J].学周刊,2017(04):174-175.
[2]张蕾.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学周刊,2016(04):106-107.
[3]张毓.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14(10):55-56.
篇9
摘 要: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增强小学古诗词教学效果,应当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以人教版语文教材为例,探析了提高小学古诗词教学质量的“四步六读”法,与诸位同行人共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四步六读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学习古诗词,对于提升人文修养,增强文化底蕴,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具有现实意义。我认为,提高小学古诗词教学品质,还应当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创情景,激兴趣
卢梭曾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激发学习兴趣是上好小学古诗词课的第一步,只有在兴趣被充分激发的前提下,学生才会喜欢上古诗词,才会很快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多媒体设备具有强大的形、色、光、画功能,形象直观,一目了然,非常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在不知不觉间渗透古诗词知识。
教学《泊船瓜洲》这首古诗,我先在课件上出示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静夜思》《回乡偶书》这三首古诗,然后配上古朴典雅的音乐,营造出浓郁的古典文化氛围,将学生带入思乡之境。这样就为下一步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更有助于学生感受作者思乡的情绪。
二、读诗词,明诗意
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是四项基本语言技能之一,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吟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一)初步了解古诗
课前查阅资料,初步了解古诗内容,整理作者信息,掌握诗歌创作背景,从而知人论世、以意逆志。预习过程中,学生一定会产生独特感悟,这有助于他们接受情感熏陶。
(二)听读感悟古诗
正式上课之前,利用课间休息的十分钟时间,为学生播放一段配乐朗诵视频,让学生从形象生动、感情饱满的诗歌朗诵视频中感受古诗的艺术魅力,加强对古诗词朦胧美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个性化阅读体验。
(三)朗读交流古诗
听完别人的诗词朗诵之后,学生还要自己尝试朗读,加深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鉴于小学生的学习经验和认知水平有限,因此他们对古诗词的理解可能是只言片语,较多表现为一些零碎片段。为了促进学生的进一步理解,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在同桌、小组间进行交流。通过“头脑风暴”,各种新奇想法不断碰撞,每个人都能自由发表个性化看法,不仅大大加深了理解,同时有助于触发新体验。
(四)细读体会古诗
古诗词具有节奏美、韵律美和意境美的特征,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师应当坚持诵读为本,让学生多读、细读、反复读,从而体会古诗的韵律和意境。诵读形式不拘一格,可以朗朗出声,也可以低唱慢吟。但无论是哪一种诵读方式,都要读得清晰、读得准确、读得有节奏、读得有感情。
(五)品读理解古诗
古诗词不是无情物,学生吟诵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创设情境,让他们在特定情境中加深感悟。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增强对诗词的理解,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例如,吟诵《村居》等立意明快的古诗词,可以配上轻松活泼的音乐;吟诵《泊船瓜洲》等反映离愁别绪的古诗词,可以配上哀怨低沉的音乐;吟诵《山行》等描述风光无限的古诗词,可以配上景色图片。
(六)综合记忆古诗
“背诵难,难于上青天”,背诵古诗是一件枯燥的事情,很多学生之所以不喜欢古诗,就是因为厌恶机械单调的背诵。为了增强背诵的趣味性,教师应当采取灵活富于变化的记忆形式,例如,采取小组赛、男女组赛、限时赛、接龙赛、问答赛、听记赛等,抑或是根据古诗内容,分时令组、离愁组、写景组、写山组、写水组等进行背诵。这种综合记忆方式,一则使学生储备了大量的古诗词素材,实现了量的积累;二则提升了背诵效果,实现了质的飞跃。
三、p意境,强记忆
意境美是古诗词鉴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每回忆起一首诗,学生脑海中都能浮现出相应的画面,那么古诗词教学的目标就顺利达成了。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疑的方式帮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意境之美。
四、重拓展,增知识
量的积累方能引起质的飞跃,整个小学阶段课内古诗仍然比较少,难以实现质的飞跃。结束课堂教学并不意味这首古诗教学就此打住,教师应当以点带面,以诗带诗,将课堂延伸到同一类型古诗上,拓展古诗词课外知识,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古诗。
例如《泊船瓜洲》教学结束,拓展有关“月亮”的古诗词: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今夜月明人尽忘,不知秋思落谁家。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广大语文教师应当持续加强小学古诗词教学研究,尽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导入新知,培养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好情感。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农村 小学 合唱 教育 艺术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9.048
音乐作为陶冶情操的一种重要方式,为广大人群所喜爱。合唱作为音乐的一种艺术形式,对人们的音乐水平要求不算太难,可以更好地掌握,所以很受大家的推崇。学生也都很喜欢合唱形式,在小学教学中如何实施音乐教学中的合唱艺术教育,尤其在农村,人们对小学音乐的重视度不够,更需要教师想办法把音乐课上好,把音乐课教好。笔者在这里分析了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现状,并指出已经存在的问题,研究出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
一、 分析合唱教学的重要性
合唱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可以丰富音乐教学的课堂形式,调节音乐教学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音乐修养和音乐气质,促进学生发展自己的音乐思维,还能帮助学生形成集体意识、合作意识,培养他们的团结精神,这在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影响。根据笔者统计发现,合唱教学在小学音乐课的教学中,占有很大比例,学生唱歌的主要形式还是合唱。所以合唱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的课堂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 农村音乐教学的现状
由于合唱教学在学生的音乐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对学生的合唱教学还是需要教师提起重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学生目前合唱教学现状。
(一) 学生已有知识水平不同
合唱教学涉及学生的合作能力,但是由于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有不同的性格,也有不同的嗓音加上以前对合唱的认识不同,发音方式是否专业等方面的不同,会造成学生之间都有明显的不同。所以这会对我们的合唱教学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是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 学生的不同造成对合唱歌曲的认知不同
每一首合唱歌曲的不同,都会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感觉。有些歌曲是激昂的,有些歌曲是平缓的,有些是对学生声乐要求较低的,有些是对声部要求较高的。针对这些不同的歌曲,教师在组织合唱时都要注意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因为学生对歌曲的认识是不同的,可能并不能领会歌曲的真实意境。
三、 针对问题,提出解决策略
(一) 教师要运用智慧,灵活引导
指挥不仅是合唱团的组织者、领导者,而且是合唱团声音艺术表现的再创造者,因而有人将指挥誉为合唱团的灵魂。指挥的动作要经过一定的手势―――即指挥的语言,来引导演唱者对音乐的表现,指挥的动作要省,即根据作品的内涵、语气速度、力度的对比准确而精练地去设计每一个动作。
“点”到情绪,不去浪费任何一个设计的动作。
“准”即准确地把握作品的各种起拍、收拍、呼吸点、唤气点以及预示等。
“美”即指挥动作要协调、富于舞蹈性,动作美观大方且有观赏性。
起拍:起拍的预备动作是一个虚拍,这个虚拍是音乐开始的前一拍的图示,是精确的给演唱者开始演唱的呼吸口。
统一:吸气――张口――演唱。
(二) 教师先要对作品深刻理解,完美驾驭
合唱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与教师给学生讲解作品的能力有关,教师对作品理解深刻,想象丰富,能将作品中涵盖的文学、美学、历史、民俗等,以及其他的艺术在内的人文学科知识,使自身的道德品质不断提高,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有一定程度的发展,还应具备驾驭作品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艺术素养全面提高,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三) 将学生的合唱欣赏水平提高,进而兴趣提高,演唱水平提高
课堂教学时,如果想让学生的合唱水平提高,首先,让学生多听、多欣赏一些优美的合唱作品。这样学生会对合唱更加期待,轮到自己合唱时就会更加兴趣高涨,也能发挥得更好。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来帮助学生欣赏歌曲,例如,其中一种形式是利用对比,用同一首歌曲的不同合唱形式让学生感受不同唱法的魅力,体会不同声部的和声是如何唱出的以及合唱效果。但是,教师也要针对学生的不同,尤其农村小学生的音乐基础较弱,合唱水平参差不齐,需要教师发挥教学机智,耐心对学生进行分组,将学生按照不同的水平层次进行不同的教学方法,分层次、分阶段教学。
(四) 在欢快的氛围中教学,注重合唱教学方法
在进行合唱教学开始前,我们要采用合理的方式先让学生放松精神状态,比如,在课前,让学生做好唱歌的提前准备,先让大家站成一竖列,彼此捶打敲击,不但能够让学生增加节奏感,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培养他们之间的友情,加强学生之间的团结和合作的能力。另外,这种方式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兴趣,愿意去用心感知、用心理解、积极表现。在不断歌唱中,陶冶情操,掌握音乐的节奏、润色自己的音色,加强声部之间的相互协调。这样的过程之后,学生才能够更加有控制力去表演和演唱出感情饱满的歌曲。最重要的是,为了能够让学生有更强的音乐节奏感,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多声部的节奏训练。
纵观最近几年,随着我国对基础教育改革的逐步加强,尤其是对素质教育的更加重视,我国的教育目标更加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了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多维度人才,教师必须加强自己的教学技能,改进教学方法。我们农村教师必须要更加努力,使用合适的方法教会学生合唱,保证农村小学的合唱教学更好的发展,促进学生积极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伟.农村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合唱教学. 新课程:上,2015(8).
[2]詹惠玲.农村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合唱教学.黄河之声,2013(6).
[3]李春颖.浅谈农村小学民族艺术教育的开展.中国民族博览,2015(5).
[4]赵春雨.柯达伊体系在农村小学音乐教育中的运用研究――基于临沂市农村音乐教育[D].曲阜师范大学,2014(4).
- 上一篇:哲学基本概论
- 下一篇:初中化学实验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