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方案范文
时间:2023-10-24 17:39: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物理实验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该课题为中国邮政集团公司2011年委托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承担实施的重要应用型软课题,院领导对此高度重视,组成了以郝振省院长为课题责任人、魏玉山副院长为组长,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新闻出版报、开软科技集团、艺恩咨询等多家单位参加的专题课题组。在近一年的时间里,课题组对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及下属企业进行了深入调研,获得了大量一手数据及相关资料,召开了七次专家研讨会,在此基础上经过三次大的修改,最终形成了总计20余万字的主报告及两个子报告,较圆满地完成了研究任务,进入结题阶段。
会上,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数字出版研究所所长王飚,开软科技集团总裁田雷,中国新闻出版报编委、新媒体部主任程晓龙,分别就课题主报告、技术解决方案和近期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动向进行了阐述,并接受了课题组的质询及答疑。随后,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副院长魏玉山对课题总体情况做了总结性发言。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专家评审组对课题成果予以了高度评价,一致认为,相关报告对国内外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了详细分析,对中国邮政集团公司进行了深入调研,充分了解了集团公司在数字出版发行方面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邮政集团数字出版方案,具有较强独创性。
最后,李永明代表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宣布该课题顺利结题,并表达了今后继续同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在相关项目及课题方面进行合作的愿望。
(孟晓明)
《数字出版标准符合性测试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获科技部批准立项
本刊讯 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作为项目主承担单位,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作为合作单位申请的2012年度“科研院所技术开发研究专项资金”项目——《数字出版标准符合性测试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于2012年5月被科技部正式批准立项。
标准符合性测试是依据具体标准和技术规范,通过实验室测试技术评测产品、过程与服务,并作出被测对象是否符合标准的权威判断。在西方发达国家,标准符合性测试不仅是推动标准实施的必要方式,更成为标准发挥产业规范作用的有效手段和工具。《数字出版标准符合性测试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自2011年8月申报以来,受到新闻出版总署、科技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该项目的立项有助于我国新闻出版领域标准化工作的深入,对于健全行业标准化工作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目前,新闻出版业已的基础、方法、产品、服务等各类标准达100多项,涵盖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领域,但因缺少科学有效的标准符合性测试技术和测试机构,标准之间的冲突问题现在无法有效解决。
本项目以数字出版内容标准符合测试为核心,涵盖了数字内容生产、加工、传播等全流程和整个生命周期,主要包含四项内容:一是开展数字出版内容标准符合性测试理论及方法研究;二是制定标准符合性测试相关标准;三是开发符合性测试系统及集成平台;四是建设数字出版标准符合性测评实验室并审报相应资质。项目于2012年正式启动,预计2014年完成。 (李 旗)
京交会英国出版科技集团签约
中文在线
篇2
关键词:初中物理 新课改 探究性实验
在初中物理教学当中,实验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实验方法将不仅能使实验教学质量得以提高,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对于物理学习产生更浓的兴趣,更积极地去探究物理知识。获取知识的途径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教师传授,第二种是学生自我探究;第二种方法能够使学生更牢固的掌握知识。要使初中学生能够将探究的欲望发挥出来,则进行物理实验为一个理想途径;采用探究性实验取代验证试验,将能够提升学生思考的能力,使其学习效率得到提高。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已成为主流的呼声。本文就此分析了初中物理教学中探究性实验的相关问题,以供同行参考。
1探究性物理实验教学所应坚持的原则
1.1坚持探究的原则
可对现有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将教材当中存在的探究点挖掘出来,以学生现有的思维能力以及知识水平作为引导探究实验的出发点,以便将学生的创造思维激发出来。例如在教授导体电阻影响因素的相关实验内容时,教师可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进行实验,然后将三个相同的电阻圈分发到各个小组,随后让学生在电路中对电阻圈进行并联与串联,并认真观察记录灯泡亮度所出现的变化。最后,教师让学生对灯泡亮度发生改变的原因进行分析,同时分析电阻大小发生改变的原因。如此一来,采用分组实验取代演示实验,使学生亲自探究问题与分析问题,将能够提高教学效率。
1.2坚持激励的原则
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潜在的主动进取与探究精神进行培养,并适时对学生进行鼓励。笔者认为在实验教学中,应对学生进行分组,并实行实验成果的评分制,采用以上方法能够产生较好的激励作用,可以增强学生参与物理实验的积极性。
1.3坚持整体优化的原则
实验教学应兼顾所有学生,不能侧重于部分学生。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将注意力放在所有学生的身上,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受关注,积极为学生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物理探究实验当中,尽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有所进步,保证实验教学的质量能够得以全面提高。
2开展探究性物理实验教学的具体方法
2.1教师将问题提出
教师可以参考初中物理的教学目的、内容以及要求,进而从生活生产以及教材当中寻找灵感,并向学生提出具备启发性与探究性的问题。在提出问题时,应将背景资料提供给学生,并向学生提供相关的物理实验器材。可将探究实验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是由教材验证试验发展或转化而形成的探究实验;第二种是以教材内容作为基础而设计的探究实验。下面笔者以初中物理中滑动变阻器所具有的作用这一个知识点作为例子,来说明探究实验。完成电阻作用的课程实验之后,可以深入启发学生,既然电流强度发生改变时,是因电阻大小发生改变所致,灯泡亮度发生改变的原因为电流改变;那么电阻大小发生改变时,滑动变阻器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教师在设计探究实验时,应将学生具体学习情况与教学内容作为参考。探究实验中,教师可以从多方面收集问题,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提供问题的内容、问题方式以及问题需要学生进行探究的深度,不应超出学生现有认知能力。
2.2让学生对问题进行假设
问题被提出之后,将会使学生产生好奇心理、困惑心理、矛盾心理以及怀疑心理等,学生探究的动力便由此得到激发。将问题情境创设出来,以便促使学生积极讨论与查阅相关资料,构思以及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而假设出某种可能性,并预言解决问题的操作方法,问题解决后可能得出的结论。
2.3让学生制定出相关的物理实验方案
向学生提供可能用到的实验器材,让学生充分利用这些器材设计出操作性与可行性较强的方案。当学生设计探究实验总方案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做整体构想,并明确设计思路,在设计时保持方案的严谨性以及科学性,并使设计方案与具备的实验条件相符。选择器材的内容以及处理、表述实验结果所采用的方式也应纳入设计方案当中。
2.4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实验
探究性物理实验教学应当以实验探究阶段作为核心,学生要根据设计好的探究方案进行实验,教师也应对学生的实验加以指导。探究实验时,教师应告知学生相互合作的重要性,并使学生记录好相关实验数据与实验现象。如果条件允许,可让学生重复实验。安全实验问题也不容忽视,以免出现意外。如果在实验时,学生碰到无法解决的问题,那么教师应启发学生与指导学生。
2.5让学生分析实验资料,并归纳结论
探究实验完成之后,应指导学生对照实验实际数据与研究假设,对两者出现不一致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将结论归纳出来。结论被归纳好之后,应让学生对探究过程进行总结,以找出不合理之处,改进探究过程。教师应评价与总结探究实验,以实现去伪存真与深化探究目标。学生在教师的点评后,可以使实验结论变得更为系统化以及条理化。当学生完成探究实验的各项工作后,教师应指导其撰写探究报告,并在各组间交流实验过程与实验结论。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的实验教学当中,融入探究性理念,将能够使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得以增强,并能够提高学生参与物理实验的主动性。此外,探究性物理实验教学也能够使初中生进行物理实验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开展探究性物理实验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它能有效激活学生主体意识,增强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参考文献:
[1]杨清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新课程(中学版)
[2]王芝芳,杨栋.对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几点认识[J].教育革新
[3]徐娟.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J].江西教育
篇3
关键词:初中 物理实验 评价体系 构建 探析
初中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个时期学生对事物的求知欲比较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打基础的阶段。而且初中生也刚接触物理不久,物理的实验课能够很好地引起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比如三棱镜分解白光、插入水中的筷子是弯的等,这些都是非常简单的小实验,而且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能接触到的,通过实验可以很好地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利于物理教学的进一步开展。新课程改革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越来越注重,而且实验基本都是靠学生自己完成,能够很好地完成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初中物理实验评价体系的构建可以监督教师物理实验的教学,还可以切实做到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初中阶段应该不断完善对物理实验的评价体系。
一、物理实验评价体系的重要性
(一)监督教师,保证实验教学的开展
初中生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物理课程中的实验会让学生感到非常有趣,这样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物理实验评价体系的构建可以对教师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保证物理实验教学的质量。实验是物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有些物理教师怕麻烦,如上课前对实验器材的准备、课后对实验器材的整理等都会耗费大量的时间,不会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实验教学,这就导致了物理定理、公式等死记硬背的枯燥,让学生失去了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但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进行实验教学是必要的,物理实验评价体系的构建可以有效地解决这种问题,监督教师必须进行物理实验的教学,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物理的学习。
(二)引导探究,利于学生掌握知识
实验是物理的基础,在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有助于帮助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初中生虽然对事物的好奇心比较强,但是他们的接受力还是非常有限的,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对物理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物理教学的开展是十分必要的。物理实验评价体系的构建可以提供给学生充足的物理实验的机会,让学生充分理解物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在实验的过程中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还能让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有什么问题不理解可以及时向老师进行询问,这样对知识的掌握会更加牢固,更好地促进学生对后面物理的学习。物理实验评价体系的构建是新课程改革下对教学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做到这一点应该不断完善对物理实验评价的体系,还可以充分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热情,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初中物理实验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转变教师思想观念
对于实验的评价,在以往的教学中局限于对知识点的考查,过于重视实验报告的评改与实验结果,而忽视学生综合实验能力如科学猜想、提出问题、制订计划、操作能力等的考查。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与实验反思没有进行有效延伸。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实现物理实验评价体系的完善首先就需要教师转变思想观念,对传统的实验评价体系做到继承与创新,既要注重对各知识点的考查,更要关注实验前方案的制订、实验中的操作与实验后的反思,要改变传统以验证为主的实验,设计探究性实验,让学生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个性得以展现,思维得以激活,思想得以碰撞,以实验评价来促进学生的主动探究。如在做“探究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一实验时,我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让这生积极阅读教材,多种渠道收集信息,开动脑筋,运用所学来设计实验方案,要鼓励学生不拘泥于教材,打破常规,作出大胆的猜想,在实验中进行验证。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作出调整,实验后,让学生再次完善实验方案。这样学生通过猜想、论证,不断地进行完善、总结与反思,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加大学校构建力度
在构建物理实验评价体系的过程中,教师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学校的态度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学校应该对评价体系的构建加大力度,并且做到充足的实验资金投入,把实验室的实验设备准备齐全,这样才能为实验教学的开展提供前提条件。这是一个关键的方面,如果没有学校的支持,再好的想法也是空谈,为了更好地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学校应该充分认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为物理实验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坚强的后盾。
(三)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
为了更好地促进物理实验评价体系的构建,应该提前考虑到各个方面,设计出合理的评价标准,对教学优秀的教师进行奖励,对教学不理想的教师采取适当的措施,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实验教学的开展。物理实验评价体系的构建离不开一定的标准,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了更好地促进物理实验评价体系的构建,应该经过集体的讨论,制定一个合理的评价体系,并在物理实验教学开展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改革,尽可能做到体系的完善。
三、结语
本文通过对物理实验评价体系的构建进行分析,充分认识到了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应该不断对物理实验评价体系进行完善。物理实验评价体系的构建不仅能监督教师的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加深理解和记忆,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子利.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J].职业,2010(5).
[2] 王晓东.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2).
篇4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
问题
1.“照方抓药”式地验证教学理念,束缚了教师的教学思维,很多实验还是有意无意地设计成验证性实验,缺乏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2.一些实验与现实生活脱节,让学生觉得学习物理是为学习而学习,而不是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缺乏学习的激情.
3.教学仪器不足,教师的演示实验代替了学生的分组实验,没能有效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一些教师的实验教学方法老旧.实验前教师详细地讲解实验内容、实验步骤、实验方法,学生按照教师设计好的方案进行实验.教师没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制约了学生思维的能动性.
二、转变教育理念,激发学生学习
物理的兴趣
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教师将实验器材准备得非常细致,在实验桌上只保留有用的实验器材.学生动手操作前,教师要将所有的实验器材的名称、作用、用法、实验步骤与方法讲清楚,并演示操作,甚至手把手地教给学生.学生必须严格按照教师的要求去操作,不得随意改变方法与步骤.表面上看学生答案统一,节省时间,效率高,课堂秩序好.教师不敢放手让物理学生自主设计、自主操作,长此以往学生厌烦了这种统得过死的束缚,认为实验无非就是简单机械地重复教师的动作,验证一下实验结论,因而厌倦了做实验,失去了学习物理的兴趣.以上现象反映了教师落后的教育理念,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和自主性.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教师必须转变教育理念,教师应帮助学生、引导学生更加自主地选择实验器材,自主设计实验过程.
例如,在讲“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时,教师可做这样的尝试,有意识地在实验桌上增加电压表,目的是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实验器材.部分学生错选了电压表,发现小灯泡不亮,得不出正确数据,他们或求助于教师,或效仿其他同学,急切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时教师因势利导,分析问题所在,困惑迎刃而解.这些经历了失败的学生,对电流表与电压表的区别及其功能有了更深的印象.由于这一干扰因素设置的难度适当,不仅没有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反而使其增强了信心,激发了探究的兴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又如,在“让电灯发光”实验中,教师没有先示范连接电路,而是直接给出任务:谁能利用实验桌上的器材最先让小灯泡发光?然后逐步增加难度,如何方便地控制灯的亮灭?能否让两个灯同时发光?教师适时引导、点拨、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实验,并及时鼓励、赞赏学生.整个实验过程是由学生自己设计,自己操作完成的,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有了成就感,就会喜欢上物理实验课,对物理产生兴趣.
三、封闭式实验改为开放式实验
封闭式教学不利于学生思维活动的拓展,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在教学中,要把封闭式教学变为开放式教学,从多角度、多方位来培养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这样才符合新课标的“教育要以人为本,要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
例如,在讲“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时,我是这样设计实验教学的.
1.课前让学生分组收集资料(学生可问教师、可上网查、可到阅览室去查资料、也可从课本上去查资料).要求组内各同学互帮互助,相互配合,明确分工,各司其职.
2.课前要求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后,交给教师审核,以便教师充分地为他们准备实验器材.
3.上课时,学生按本组的实验方案,动手装配一套装置,并做实验,这样可促进学生间的相互合作,达到人人有事干、人人都动手、人人有收获的目的(整个实验过程,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不规范的实验操作).
篇5
摘要:在物理教学中,实验是重要的教学组成部分,微型物理实验有助于提升物理教学质量。基于此,文章阐述了微型物理实验的特征及应用价值,探究了初中物理教学中微型物理实验教学的应用措施,期望能从理论层面对物理教学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初中物理;微型实验;应用价值
引言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改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方式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传统物理教学方式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输,却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生整体的学习效率比较低下。面对新的教学环境,教师要从多角度进行优化,以不断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微型物理实验的特征及应用价值
(一)微型物理实验的特征其一,生活化和自创性特征。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微型物理实验的运用,是促进学生高效学习的重要方法。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中必要的内容,也是提高学生物理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微型物理实验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具有自创性的特征[1]。在具体实验过程中,教师通常选择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的实验内容,实验的物品多是生活中容易获得的,是比较常见的生活材料。微型物理实验自创性的特征也比较鲜明,
增强了实验的趣味性。其二,成本低和方便性特征。在微型物理实验实际应用过程中,其所选择的实验仪器的成本比较低廉、取材比较方便,常见的易拉罐及气球等都能作为实验的材料,这样的材料在成本上比较低廉,能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其三,简便性和明显性特征。微型物理实验操作简便,学生能结合实验目的参与实验方案设计[2]。同时,微型实验所体现的实验现象比较明显,学生能从实验中感受到乐趣。
(二)微型物理实验的应用价值微型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能促进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发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初中阶段的物理知识相对比较基础,教学中诸多内容都和物理实验相关。为消除学生物理实验的紧张感,将物理知识学习难的心理压力消除掉,教师就要注重运用微型物理实验的方式,让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内容充满兴趣,从微型物理实验当中加强师生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进而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3]。另外,教师应用微型实验,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物理课堂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物理实验教学活动中,并积极探究物理实验的知识,这是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有效方法。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微型物理实验的应用措施
(一)运用微型物理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黄金时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为基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爱因斯坦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阶段物理知识比较基础,涉及的概念性知识内容比较多,而学生对抽象的物理概念的理解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微型物理实验,为学生呈现直观化、生动的物理现象,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刺激学生的感官。微型物理实验能从生活中找到材料替代品,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材料,所以会拉近学生与物理实验的距离,有助于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在讲述机械能的知识点时,教师通过微型物理实验操作让学生对机械能守恒的概念及原理有更深的了解。该微型实验,运用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材料,如装有半桶水的水桶,用绳子悬挂,学生站在地上双手扶住水桶,让水桶置于距离学生的鼻子1cm处,把小水桶没有初速度放开,在重力作用下水桶会摆动,远离后又靠近。在没有学习到机械能守恒定律前,学生在面对这一情况时会在水桶回来的时候躲闪,而学习过这一知识点后,学生就会很自信地站在原地不动。教师通过这样的微型物理实验教学方式,就能让学生从实践中认识到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原理。
(二)运用微型物理实验提高学生的能动性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能动性,是提升物理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重要节点。因此,教师可以运用微型物理实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增强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积极性。同时,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及时地提供辅助,让学生顺利地解决实验的困难,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质量和效率。在微型物理实验开展中,教师要让学生自主地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熟悉的材料内容,让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实验课堂中充分发挥出来。例如,在讲述压强的知识点时,为让学生对大气压强有更多的认识,教师可设计微型物理实验,并让学生参与到实验当中来体验大气压强。常规的实验是通过马德堡半球实验的方式,具体的实验是把少量凡士林涂在两个半球接触面,然后增强半球的密封性,打开阀门的开关,通过软塑料管连接半球和气泵,把半球内抽成真空后关闭开关。让两个学生从不同方向拉半球手柄,半球没有被打开,说明大气压强存在。为了能增强实验的效果,教师可对实验进行改进,通过微型实验的方法,选择生活中比较常见的马桶拔子两个及水。具体的实验是在马桶拔子皮碗边涂上少量水,教师在中间把皮碗边缘对整齐,学生在教师两侧从两端向中间挤压排气把皮碗密封,然后向两边拉。这时学生会发现很难再拉开,这样也能说明大气压强存在。微型实验方式的应用,能有效降低实验成本,方便实验活动开展。
篇6
关键词: 探究思想 初中物理 实验教学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热情、提高学生科学能力的重要手段,实验手段和探究的思想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开放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不能不重视实验在提高学生物理素养中应有的作用,而要用探究的思想开展物理实验教学。
一、正确定位教师在实验教学中的角色
科学探究是重要的研究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实验探究是生成有效的问题和提高思维层次的有效途径。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和假设,培养基础的科学素养,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但传统的教学思想和一张试卷定终身的评价制度,谈不上什么能力的培养。
科学探究实验的特点,与学生能力发展的目标一致,因此在学生进行实验时,教师不应过多限制学生的行为,而应该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试验自己的新想法,提出新问题、形成新思路,通过交流、讨论进入新的认识境界。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凡是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不应包办代替,而应由学生自己去做。引导学生主动提出一个个问题,进行假设、验证和讨论,这是新课程所确立的教师引导者的地位所决定的责任。为此教师必须加强对探究实验的理解,尤其是对实验探索过程的把握。
二、拓展实验思想,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传统的演示实验通常由教师做、学生看;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许多时候,学生既体会不到正确操作的方法、技能和技艺,又看不到或不知道所要观察的内容,只是图个热闹。在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本操作技能,有了一些实践经验以后,教师应尽可能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完成演示实验,引导并帮助学生做、与学生一起看,发挥学生课堂学习主体的地位,将会收到更好的实验效果。如在学习“机械能与内能相互转化”的知识时,用空气压缩引火仪做“压缩空气引火”的演示实验,可以让学生走上讲台,体验如何集中用力压缩空气,厚壁玻璃筒里的脱脂棉如何着火燃烧,从而消除对演示实验的神秘感,拉近演示实验与学生间的距离,发挥演示实验应有的作用,激发主动参与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程,课堂教学中实验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重要手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因势利导,合理采用各种实验方案,将实验教学与学生探究性学习融合起来,充分发挥实验的探究功能,引领学生自主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重视探究实验的过程。不仅让学生动手实验,还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考,设计实验,将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发展成对物理学科的更持久的探究兴趣和创造兴趣。如《摩擦力》这一课,可先营造探究氛围,让学生自行动手做,感受摩擦力的存在且有大小之分,从而提出“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问题,然后依据已有的物理知识和动手做的经验,猜想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可能因素,通过自主讨论,设计“增大摩擦力和减小摩擦力”的实验方案。把学习的过程真正交给学生,改变教师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发展实验探究能力。
三、改进实验方案,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物理实验设计的思路来源于实验探究的目标,要求学生灵活运用相关物理知识和操作技能,对实验仪器、装置、步骤等进行科学的预设规划。物理探究实验特有的趣味性、生动性、神秘性,会使学生很感兴趣,许多验证性实验,却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鼓励学生参与实验设计,改进实验方案,将物理实验教学与探究学习融合起来,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的训练,形成科学精神和科学品质,将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发展成一种持久、探究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创新品质和思维。
如在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教学时,传统的实验方法是教师介绍光具座,给出实验步骤和实验观察要求,明确观察目的,然后指导学生分组做实验,实验前学生已经知道物体距离凸透镜不同位置,光屏上所得到像的性质。探究性实验教学是,先将发光的灯泡放在凸透镜前,观察到灯丝通过凸透镜在墙壁上有像,像的性质随灯泡到凸透镜距离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从而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然后引导学生提出猜想假设,设计探究实验方案,收集数据,最后由学生自己分析数据得到结论。探究过程中,学生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充分思考,自主的观察提出问题,师生间、学生间通过交流讨论沟通思想,从而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四、搭建创新平台,给学生创造自由实验的环境
篇7
【关键词】农村初中物理 物理实验 教学问题
一、仪器设备的影响
1、实验资源匮乏
农村中学实验室资源匮乏, 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实验教学,分组实验改为演示实验,演示实验改为看课本插图。
2、配备的实验器材与学科教材不配套
实验器材是多了,但是大量的器材只是充数、充量。有的器材相关教材上没有相关的实验,用不了还占地方;有的教材上需要用的实验器材, 在满满的实验器材保管室中却找不到。实验器材质量差,不适用。新配的部分实验器材质量差。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质量太差,上一节电学实验课老师不知要为学生调节电流表和电压表多少次。这样,导致学生怀疑很多由实验得出的物理规律,很多概念也很难理解,从而学生心里排斥实验。老师多次使用这样的实验器材也产生反感的心理。
二、实验课教师存在的问题
农村物理教师工作负担重, 没有更多的时间准备物理实验,再加上应试教育的理念根深蒂固,忽视实验教学的研究和探讨,这样,教师的实验技能退化,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
1、教师的实验操作不规范,语言表述不规范,口语、熟语太多。如“导线”说成“电线”;“沸水”说成“开水”。
2、教师对实验研究不深,且不善于引导学生。如在测量导体的电阻的实验中,教师事先应该认真研究如何测量导体的电阻,不能局限教材上的伏安法测电阻那一种方法,而应该全面把实验全面的对学生开放。应该先让学生讨论实验原理,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实验的原理是:R=U/I。而应该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推导出实验原理。同时应该引导学生设计更多的实验方法, 不要把教材上的实验方案让学生直接阅读照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设计方案,这样一定能够得到更多更好的实验方案。
3、老师认为实验是浪费时间很多老师认为做实验浪费时间,影响教学进度,而考试时再集中突击实验,这样也能够让学生考个好的分数。这样,在老师心中,做实验与不做实验效果是一样的,甚至,平时不做实验,到了考试来个突击结果会更好。
4、老师认为没有实验的必要。很多老师认为物理现象简单、司空见惯,没有重做实验的必要。这样,教师养成了长期不做实验的习惯。久而久之,年轻教师也在老教师的影响下也养成了不做实验的习惯。如:力的作用效果的演示实验,一般教师就是通过师生共同举几个生活中用力的实例,分析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就完事了,根本没有进行实验来再现力的作用效果。
5、实验效果不好,不如不做。有些实验以前做过,但效果不好,不愿意设计新的方案进行实验教学,于是,教师干脆就不做了。如:晶体的熔化与凝固,探究晶体的熔点,探究电热与那些因素有关系等实验, 在做之前除了要很长时间的准备工作以外,需要的实验时间很长,而且效果经常不好,得不出我们需要的实验结论,因此,很多教师就用讲解实验代替做实验。
三、解决以上问题的措施
1、促进实验教学改革,转变观念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大行动,应该要从家庭、学校、社会来统一考虑。我们不能把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单单归咎于物理教师。其实不少教师是深知物理实验的重要性,而且也曾经设想或尝试采用较好的教学方法,但迫于各方面的压力,教学课时上的限制,最后不得不放弃。因此要转变观念,就要转变整个社会的观念。要让学校和教师,特别是社会上的人们认识到教育不能带有功利性,而要为社会培养真正的人才。学校领导树立了新观念,观念端正了,才能在课程设置、经费投入、师资调配和其他相关方面充分考虑到物理实验教学的实际需要,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实验教学改革给予保证。同时也只有让学生、家长知道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在物理实验教学上,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观,则把物理实验教学作为整个物理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启发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因此,改变传统的教育观,树立新的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就要不断提高对实验教学基础地位的认识。从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能力出发,认真改进、大力加强实验教学,把实验教学真正移到以实验为基础上来。中学物理教师树立了这个教育观后,教师就会千方百计地重视实验教学,努力做好实验。
2、树立“瓶瓶罐罐当器材”,“拼拼凑凑做实验”理念和思想
在实验器材缺乏或不足的客观条件下,教师利用身边可以利用的一切资源,拼拼凑凑制成一些实验教具和器材,便能完成许多不具备条件而无法开展的实验。在新课程标准中也倡导利用日常器具做实验。广泛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是发展学生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利用手边一些不起眼的东西自制的教具尽管粗糙简陋,但却别出心裁,在演示效果上往往也不亚于那些冷冰冰的正规的实验仪器。由于是自己的老师亲自制作的教具,学生会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亲切感和认同感,从而会使学生更注意实验想要达到的目的,同时也启发学生:在必要的时候所需要的东西是可以发明创造的,这也拉近了物理学习与应用之间的距离。更主要的是,展示自制教具的同时也展示了教师的智慧和灵巧,奉献给学生的也不只是物理知识,而是一个勤于思考并敏于行动的良好榜样,这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动手能力和实验习惯是大有裨益的。
如讲《静电屏蔽》时用两个趣味实验导入,可以先让学生做一个实验:把一个手机放在一个金属盒里,用另一个手机去拨打它的号码,发现放在金属盒中的手机无法接通。在演示“摩擦力提供向心力”的实验时,用一个旧光碟固定在教学用的圆规角上,再在上面放一块橡皮,这就构成了一个“转盘”,利用这个装置,学生很直观地明白了向心力的来源。
以上诸多因素制约了实验教学的开展, 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我们怎样去面对和改变这些现状,如何去全面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验能力,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是我们农村中学每位物理教师和实验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篇8
1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实验准备不充分,实验效率较低
课堂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教师要将每分每秒都利用起来,保证实验课堂的最优化.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物理教师没有做好实验准备工作,没有设计实验课堂的教学环节,也没有明确实验重点、实验难点,这就会影响到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尽管部分老师在课堂上演示了实验,但是却没有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样的实验教学意义不大.
1.2实验器材有限,实验教学手段单一
大多数学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来配备相关的实验器材,但是这些实验器材只能满足最基本的实验操作的要求.新课程、新课标要求的实验器材没有增设,学生实验开设不出来,同时这些简单的实验器材让实验教学仅停留在课本上,从而缩小了实验操作的范围.除此之外,部分物理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落后,这就导致物理课堂只是单一的演示实验,因此学生不能清楚地认识到物理现象,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物理的效率,甚至还影响到学生的思维能力.
1.3以教师演示实验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
在物理实验课堂上,教师演示实验占据核心地位,学生分组实验太少,学生参与到实验操作的机会非常少,这种教学模式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当前,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认识到传统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的弊端,革新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
1.4实验操作失误,缺乏严谨的实验态度
教师准备得是否充分会影响到物理实验课堂的效果.有部分物理教师并没有做好准备工作,他们缺乏严谨、周密的实验态度,也没有认识到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因此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不规范的操作,从而影响到物理实验的现象与最终的结论,出现了做还不如不做的现象.老师错误的实验示范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学生的实践操作,并且也不利于学生养成严谨、周密的实验态度.另外,有部分物理教师无法准确地总结出实验现象、实验结论,这就增加了学生的理解难度.
2优化实验教学,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益的措施
2.1分组实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在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没有被激发出来,传统实验教学方式,让物理实验失去了教学价值.讲授式的教学方法让实验课堂变得枯燥无味起来,同时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这样的实验教学并不能取得明显的教学效益.为此,教师要按照新课标要求,多进行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对物理实验产生浓厚的兴趣.
我们以“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这一教学内容的讲解为例,在课堂刚开始的时候,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分组.随后,教师要让每个小组设计实验方案,相互协作开展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小组成员要分工明确,有的成员负责实验操作、有的成员负责记录实验现象、有的成员负责取实验器材等,通过这样做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2借助教学辅助工具,提高实验演示效果
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实验过程,那么在实验开始之前,教师要做好实验演示.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实验演示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将学生参与实验的热情都激发出来.在实验演示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物理思维来分析实验现象.然而有些实验会耗费较长的时间,这就不利于学生看到实验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到实验课堂中,通过播放相关视频来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实验的全过程,看到实验现象与实验结果.
我们以“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这一教学内容的讲解为例,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来给播放这一实验,让学生通过观看来了解实验步骤,把握实验细节,避免学生在实验中犯错误.在实验演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流体压强与流速这两者的关系,同时学生也迫切想要动手进行实践操作,真真切切地感受这一实验现象.为此,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巧用多媒体,提高实验演示的效果.
2.3优化实验教学组织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对实验教学组织方式进行优化的时候,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完善实验方案.其中实验方案中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更新实验器材、设计物理实验步骤、猜测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确定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等.当完善了实验教学组织方式之后,学生能够顺利地开展物理实验,并且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猜想来进行实验,这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在物理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1)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维发散空间,鼓励学生自主探究;(2)给学生留下实践操作的机会;(3)确定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
我们以“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这一教学内容的讲解为例,首先教师要让学生确定实验方案,在实验方案中学生要确定此次实验所用到的器材,即:电源、开关、导线、小灯泡等,同时学生要设计好实验电路图和实验步骤.当所有工作都就绪之后,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要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且要将实验现象一一记录下来.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适当指导学生,但是教师不要左右学生的想法,而是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开展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培养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
2.4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总结,构建物理知识框架
开展实验教学的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能够运用自身所学的物理知识来解决问题.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得到了提高.然而在具体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实验问题,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科学分析法来解决相关的问题.在实验结束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在总结、归纳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会慢慢形成完整的物理知识框架,这就便于学生更轻松地学习物理知识.
篇9
关键词:选材;方案;兴趣;探究实验;学习方法
实践证明,实验教学是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物理实验教学越来越受到学校和教师的关注,物理学科是一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学科,教师在传授课本知识的同时,要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做到活学活用,培养自主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一、合理选材,精心设计实验方案
高效的实验教学需要建立在精心的实验设计基础之上,因此,教师在课前要做到合理选材,精心设计实验方案,提高实验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笔者根据自身教学经历谈谈自己总结的经验: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首先要研读教材,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针对实验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设计实验方案,注意方式方法,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其次,教师要做到未雨绸缪,在课前进行“预操作”,充分考虑在实验中可能遇到的突况,并认真思考解决方案,将实验中潜藏的隐患扼杀在摇篮之中,避免影响实验教学的有序进行,同时要注意实验器材的合理选择,设计最佳的教学方案;最后,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差异性,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发挥学生个性特长,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都能学有所得,实现“两头兼顾”,促进学生共同发展。
二、做好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物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实验是物理课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物理的魅力和意义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实验现象和原理。所以,教师要善于运用实验教学的形式,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例如:可以通过一些便于观察、操作简易的演示实验来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喜爱:向两张纸之间吹气,两张纸便会像受到引力一般向中间靠拢;对装有水的烧瓶加热,而水中的鱼却安然无恙。简单清晰的实验现象可以激发学生对实验原理探究的兴趣,进而让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更加牢固。再如,在讲解“大气压强”时,可以通过以下两个实验引入新知识:
(1)准备两个大小不同的试管,在大试管中装满水,将小试管放在大试管内一部分,然后再将其倒置,结果看到大试管中的水流出来,而小试管则慢慢进入大试管中;
(2)取一只烧杯,在其中装入一些水,在烧杯的塞子上插上长短不同的两根玻璃试管,然后将塞子塞住烧杯,将烧杯倒置,使玻璃管插入水盆,则会看到烧杯中形成美丽的喷泉。
以上实验比较具有新意和趣味性,能有效引发学生的质疑心理,使他们的思维处于积极探索状态。
三、引导学生探究实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所谓探究性实验,主要是指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主动获取物理知识、领悟科学探究方法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尽量为学生创设动手实践与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发现中提高自身的学习兴趣,增强自身的探究水平。例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教师可以在实验之前提出问题:“你喜欢探究什么问题?怎样进行探究?方案是怎样的?如何通过实验发现结果?如果凸透镜遭到破坏,还能否完成成像实验?凸透镜成像大小与凸透镜的表面积有关吗?”通过以上一系列问题的引导,学生的探究具有了明确的目的性,不但有助于形成学生科学的探究方法,而且有利于学生充分理解现象本质,提高学生的物理探究能力。
四、课后渗透学习方法,做好实验能力的巩固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是教学的根本目标。因此,教师要善于在学生的应用环节渗透相关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师布置这样一个实验:自制小磁针。所需材料:废旧的钢锯条5cm~6cm;制作方法:①将其加工成磁针形状;②在火中烧红,中心砸一个小坑(注意不要砸穿);③烧红后放到蹄形永磁铁上进行磁化,然后放入水中冷却。并提出要求:认真总结在制作过程中所看到的物理现象,并加以解释,形成实验报告。最后,由教师从学生的实验报告中选取较为优秀的作品,在班级中进行传阅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搭建展现自我的平台和近距离感受物理魅力的机会,带领学生畅游物理实验的海洋,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对学习的热情,建立强大的自信心和勇于面对挑战解决困难的勇气。
参考文献:
[1]王继衍.重视实验教学对能力的培养[J].物理教学探讨,2002(4).
[2]何德.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初探[J].物理教学,2001(6).
[3]董英华.探究性学习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物理教学探讨,2002(3).
篇10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实验探究能力;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9-301-01
初中二年级学生开始学习物理学,对他们来说,物理是一门全新的学科,虽然课程中讲到的知识在小学、在生活中经常见到,但物理学绝不仅仅是这些小常识、小知识,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怎样才能学好物理学呢?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方法,而探究是摄取知识的精髓。因此我们在物理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一、激发学生实验探究的乐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感兴趣的现象、原理、规律等,总是主动、积极地去认识、探究。在教学中,兴趣能够促进学生去思考、去探究、去创新,它是发展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催化剂,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和创新性的一种内在动力。传统的教育观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忽视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使学生将精力陷于知识点的学习和解题中。物理世界是一个充满神奇的世界,大量的物理实验能显现各种奇妙的物理现象,并且物理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非常切合实际,能够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因此,在教学中,要设法激发学生实验探究的乐趣。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兴趣,可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身边的物理现象、实验等方法来刺激学生那种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培养起他们的创新意识。如在上“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可以事先安排学生带一些常见乐器,让学生观察乐器发声时出现的现象,让学生亲身体验发声的变化;在“凸透镜成像”这一节中,可以要求每位学生弄一个凸透镜,动手找出成像规律,并自制望远镜;在“串联电路”这节中,要求学生用电池、导线等制作一个音乐门铃,安装在家里。这样能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大量的事实证明要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就要把握“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
二、精心设计探索性实验
1、讲明探索规律的设计型实验原理和方法。如: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关系的实验,首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研究这三个物理量的关系?”,得出“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让学生真正领会实验的设计思想。然后让学生拟出实验方案,在师生共同探讨如何提高实验准确程度过程中不断修正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确定出实验的方法和步骤,再组织学生动手实验,得出实验数据,最后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这样,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探索,发现知识,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获得学好物理的信心。
2、指导学生运用基本的思想方法,改进原有实验和开设设计性实验。当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基本思想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时,教师就可以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运用这些思想方法。这里提出两个有效的办法,一是让学生对现有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进行改进。二是开设设计性实验,由实验室提出实验题目,学生自行制定实验方案,选择仪器设备,独立完成实验。如在复册力学部分时,我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力学知识,设计几种测物质密度的实验方案,经过约一个周的准备后,我利用专门的时间,与学生对该问题进行了探讨,不少同学都能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讲明自己的方法,全班同学分别设计了无天平、无量筒、无天平和量筒等情况下,测出固体或液体密度的方法十几种,用到的知识牵扯到密度、压强、浮力、杠杆等多个知识点,虽然有些同学方法类似,都是学生们根据平日资料积累、经过积极思考,大胆创设出来的,有一定的独创性。
3、不定期组织物理实验研讨会,运用头脑风暴法组织学生对学过的物理实验进行反思、研讨,增强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如师生共同讨论分析被称为物理孪生实验的“伏安法测电阻”与“测小灯泡电功率”这两个不同物理实验之异同点,培养学生比较、分析能力;师生共同讨论同一器材如铅笔的不同实验功效:可用来演示“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一端削尖可用来演示“压力一定,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铅笔芯是导体,木头是绝缘体”,削铅笔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等,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对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发展学生思维也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三、培养学生善于从观察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
从观察现象中发现问题并能提出问题,表明观察者的观察已很细致全面,并能勤于思考,这正是我们教师所期盼的,因此作为教师,在观察实验探究中不断引导学生思考,得到了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变化条件后?还会怎样?如在“研究冰的熔化”实验探究中,指导学生明确观察对象是什么?观察冰在熔化前,熔化时、熔化后是否吸热?状态如何?温度如何变化等,通过观察获得冰熔化的特点,使学生对冰熔化时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四、注重生活实际,培养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