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培训教育范文

时间:2023-10-24 17:38: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工程培训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建筑工程培训教育

篇1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工学交替、校企三循环” 人才培养模式

1 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及其内涵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以一定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为实现某种规格的人才培养目标而采取的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样式和运行方式,是对某类教育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途径、培养方法等要素的综合概括。简单地说,它主要包括“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两大基本问题。①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提出“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使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②《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提出“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③《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行业指导作用的意见》(教职成[2011]6号) 指出“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④对高职院校而言,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密切相关。

2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从2006年开始实施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经过五年的实践与探索,构建了“工学交替、校企三循环”人才培养模式,并取得了一定实效。

2.1 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思路

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为目标,学校教师和企业专家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聘请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全程参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以面向建筑企业一线从事技术管理工作的施工员、监理员、工程管理员、造价员、资料员岗位为出发点,从职业岗位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入手,开展职业岗位的职责、任务、工作过程调研和分析,构建“课证融合、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建设与职业情景相一致的仿真环境、完善校外实训基地、加强“双师型”结构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全方位改革,形成基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工学交替、校企三循环”人才培养模式。

2.2 “工学交替、校企三循环”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1)工学交替,校企第一次循环,培养学生的岗位基本技能。按照职业成长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第1~2学期,学生首先在学校一体化教室学习职业基本素质课程和部分职业能力课程,然后安排在校外实训基地接受入职锻炼,针对将来的职业岗位环境,体验职业工作,通过校、企双方共同的考核后获得“职场体验测评合格证”。在此培养阶段,学生在学校一体化教室和校外合作企业之间完成工学交替,培养学生的岗位基本技能,实现“理论—实践”的第一个辩证性循环。

(2)工学交替,校企第二次循环,培养学生的岗位专项能力。针对施工员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在3~4学期,开设工程测量、基础工程施工、钢筋混凝土主体工程施工、屋面防水工程施工、装饰工程施工等专业职业能力课程,组织学生在建筑施工实训中心反复进行专项技能训练,以项目任务为载体,实施“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开展一体化教学,用以过程为重点、与国家职业资格考核标准相融通的考核评价体系实施评价;然后安排学生利用暑期到合作施工企业参加1个月的实境训练,在企业兼职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通过企业考核后获得“工作经历证书”。在此阶段,学生在校内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学习型生产实训室和校外合作企业之间完成工学交替,培养学生的岗位专项技能,实现“理论—实践”的第二个辩证性循环。

(3)工学交替,校企第三次循环,培养学生的岗位综合能力。在第5学期,学生在校内仿真实训室完成施工成本控制、施工组织管理等岗位综合能力课程的学习,实行对综合技能的实效考核评价,要求学生必须在进企业顶岗前通过一项建筑行业组织的职业资格鉴定,获得相应的土建施工员“职业资格证书”。

在第6学期,学生在校外企业选择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相关的岗位,校外顶岗实习6个月,结合顶岗工作完成毕业论文,进行岗位综合能力训练,并提升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接受双重管理和考核,以企业现场管理为主,学校通过校外顶岗实习管理系统进行监控;以企业的考核为主,考核合格后获得“顶岗实习鉴定证书”,最终实现高质量就业和可持续发展。在此阶段,学生在校内仿真实训室和校外企业之间完成工学交替,培养学生的岗位综合能力,实现“理论—实践”的第三个辩证性循环。

从第一个辩证性循环到第二个、第三个辩证性循环并不是简单重复,而是更高一个层次的循环。第一个循环是基础,第二个循环是发展,第三个循环是综合,具有一定的创新性。通过校企三循环,使学生完成从职场体验、实境训练、顶岗锤炼等阶段角色的转换,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逐步提升。

2.3 “工学交替、校企三循环”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

(1)以校企合作为抓手,体现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工学交替、校企三循环”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专业对应的岗位群对职业能力的要求构建“课证融和、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充分体现了人才培养模式的职业性属性;“工学交替、校企三循环”人才培养模式紧紧围绕建筑施工过程,采取“校企三循环”教学实践,充分体现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性属性;“工学交替、校企三循环”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校企合作、资源共享,充分体现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开放性属性。

(2)以学生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为核心,按照职业能力成长规律设计课程体系。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工学交替、校企三循环”的实质是由校企两个育人主体在校企两个育人环境中培养人才,通过“职场体验、实境训练、顶岗锤练”三次循环,分层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同时,在教学活动中还融入了形势与政策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职业生涯指导与规划等基本素质教育的内容,实现了学生职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的共同培养和提高。

(3)以“双证书”为载体,将国家职业资格认证标准纳入到课程教学中。在课程标准中导入国家施工技术标准和职业岗位标准。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课程内容,课程内容涵盖“建筑工程施工员”、“建筑工程资料员”、“建筑工程安检员”、“建筑工程质检员”、“建筑工程造价员”、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及考点,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要求学生获得 “岗位证书”通过率达95%以上。

(4)以“工作经历证书”为着力点,改革实训考核方式。在“职场体验、实境训练、顶岗锤练”三次循环的过程中,由企业和学校对学生共同考核,主要针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知识运用、岗位能力表现、工作态度和成果等做出评定,符合条件的由校企联合颁发“工作经历证书”,既是实训考核方式的重要改革,也是实践经历证明和就业参考,能够提升学生的就业资本。

(5)以专业资源库的建设为途径,构筑开放的教学资源环境。紧密结合建筑市场对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整合学校、企业、行业三方资源,合力打造具有“跟进发展、产教合用”的专业标准和共享型教学资源库,使之能直接服务于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同时又能服务于在职建筑工程从业人员,成为全面实现自主学习的平台。

2.4 “工学交替、校企三循环”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1)明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工程建设领域第一线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建筑工程施工与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能力,具备“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构建“课证融合、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紧紧围绕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模式,以施工过程为导向,对相关岗位或岗位群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明确学生所需的知识、素质与能力,并着重学生职业适应能力的培养和可持续性发展,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将职业资格考试大纲与现行课程标准相融合,构建“课证融合、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包括综合素质课程与职业能力课程两大类,综合素质课程包括基本素质课程和职业素质课程,职业能力课程包括职业通用能力课程、职业专项能力课程和职业拓展能力课程。

(3)创新任务驱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实施与“工学交替、校企三循环”人才培养模式相配套的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等教学模式,在“仿真企业环境+真实企业环境”的条件下实施教学,寓教于学、寓学于练、寓练于做,保证学生校内学习内容和实际工作内容一致,学习过程与实际工作过程一致,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针对岗位、流程、任务的实践,真正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专业知识与技能到职业岗位技能的转化。

(4)建设专业优质核心课程,编写与课程体系改革相配套的“工学结合”教材。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吸纳企业一线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人员参编,将企业培训理念、企业文化、职业工作情境和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知识直接融进教材。同时,在教材内容中有机导入国家施工技术标准、建筑行业岗位职业标准和岗位培训教材内容。

(5)打造由学校教师和企业专家组成的教学团队。以培养具有建筑工程执业资格的骨干教师为重点,通过境内外培训进修,提升教师的改革意识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以“专业教师下企业,能工巧匠进课堂”为途径,鼓励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聘请建筑企业技术和管理骨干到学校兼课;打造一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校企互通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

(6)建成与建筑施工工艺过程相适应的校内实训工场,完善校外实训基地。按照“实训设备贴近企业设备、实训环境贴近工作环境、实训项目贴近工作任务、实训过程贴近工作过程和实训基地功能多样化”的原则,以学校为建设主体,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不断加大对校内实验、实训设施的投入力度,改建、扩建实验室和实训室,购置新型和先进的设备仪器,不断完善实验、实训条件。同时与广州番禺区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广州番禺建安公司等10家建筑企事业单位共同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

(7)改革教学考核评价体系。进行教学考核改革,重视过程监控,遵循“能力与知识并重、过程与结果并重、应会与应知并重”的考核原则,确定专业理论考核和职业能力考核的权重,并结合企业考核标准确定能力考核要素,做到专任教师考核、兼职教师考核、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形成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实现与企业人才标准的“近距离”接轨。

(8)完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与企业共同开展实训基地管理与运行长效机制的探索与研究,建立学生顶岗实习联系制度、顶岗实习前的安全教育和安全交底制度,强化顶岗实习过程控制,将理论教学和岗位职业能力培养融为一体,以制度建设保证半年以上顶岗实习的效果。

篇2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管理;施工质量;对策

引言

在现在这个社会,各行各业都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其中一个典型行业就是建筑行业市场,建筑行业想要长久稳定的发展,不得不自上而下的完备各项工程建筑管理办法。建筑行业中的各大企业,为了在这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去,就必须加强对于项目工程的管理。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必须做到及时调整具体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办法,满足工程甲方所对建筑的要求,最终达到全面提高项目管理水平的目的。只有做到这样,并结合着实际的现场施工,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建筑工程实施计划明确的管理。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竞争中存活下去。

1建筑工程项目实施的重难点

结合我国当前的具体国情和施工情况,我国当下的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中最重要且难解决的的有以下五点:(1)工程的整体要求短,所以导致工期紧。建筑工程是一项整体的工程,这其中涉及到很多内容,工期紧必然导致工期非常紧张,施工进度的压力大,这就很有可能引发质量问题。(2)建筑工程的程序多,施工难度大。工序必然复杂所以项目工程就较多,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制定合理计划,。(3)一些施工场地空间狭小,对施工有着更高的要求。还有许多室外工程会涉及到挖掘及运输岩土、保持水土、工地土质问题、基坑支护降水排水、工地临时水电供给、工地清理这些方面更为复杂的内容。所以建筑工程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场地布置难度大,所以要求工人交叉施工。(4)建筑工程施工的一项重要影响因素就是自然天气的影响,比如台风、暴雨等不利天气就会影响工程的进度。举一个例子来说,在一些多雨阴潮的地区,比如珠海地区,降水量大且时长,一般春秋季都多雨,这时候雷雨暴雨较多;七月到十月台风肆虐,工程不能得以顺利实施。(5)施工最基本最重要的是安全问题,这是项目管理的头等大事。

2建筑工程管理与施工质量的应对办法

2.1提高工人素质,增加安全培训

由于社会上有很大一部分的生产经营单位不愿意在安全教育培训方面投入更多的资金和精力,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安全教育活动只是走个过场并没有真真正正的起到安全教育的作用。建筑行业的生产经营单位的这种错误观念,会降低从业人员对风险的辨识和控制,增加人的不安全行为和人为失误的产生。此外,我国现有的关于建筑工程管理相关人员的培训机制并不健全。为此我们强烈呼吁相关管理部门尽快完善建筑行业人员培训机制,把安全教育培训摆在首位,争取让每一位工程建设参与人员都能接受专业的培训,进而提高建筑行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保障每一名工作人员的切身安全和建筑质量保障。建筑业的发展的前提是社会进步,随之建筑行业所要求的从业人员数量也大大增加。就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建筑行业现在的主要人员依旧是一些从农村出来的农民工,这些从业人员的特点是普遍都没有经过专业的上岗培训,技术水平不是很高,普遍不太会懂得自我保护,因此他们的综合素质一般都不高。针对这些情况,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必须对包括工程技术工人、工程项目的监理人员还有施工管理人员在内的工作者进行安全教育培训,要定期开展举办安全教育讲座、试听教学、团队建设活动,使农民工认识的违章作业带来的危害后果,增加应急预案。

2.2通过提高质量管理意识,来确保工程质量

建筑单位在施工过程中的第一步就是要开会研讨工程质量安全的问题,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需要在遵守合同条款的基础上,根据合同中的内容保证质量,在进行相关工作时,把项目的安全分开考虑放在第一位,根据相关技术的难易程度及时进行调整,结合科学合理的方案,保证项目安全,提高项目质量。根据项目在建设前提出的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样板进行比较,有效解决项目中的问题,保证工程质量。要提高质量管理意识,从思想上加以重视,让大家都认识到质量监督管理的重要性,这样才能提高整个单位员工的质量意识。建设施工单位要做的是根据合同履行责任,这是在建筑工程管理的程序中必不可少的基本要求。如果施工单位发现合同改变,这就考验了施工单位的能力素养,及时调整方案,一起完成施工项目。

2.3材料和设备质量的控制

建筑工程中的又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是材料和设备,工程整体质量之一就是材料和设备质量的控制。材料质量作为工程项目的物质基础,材料的建筑质量就决定了最后建筑的质量。施工单位在选在机械设备时必须注意结合具体实际,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为了避免零件掉落或机械倒下误伤附近的施工人员这类的事情发生,在选择材料时就必须认真谨慎,严格删选,要根据工程的具体要求,控制材料质量。建筑工程的管理人员在选购施工材料时,对于一些重要材料,必须进行认真挑选,不能出现个别员工为了自己私人之利而使用次品的情况。在选购过程中,必须选择口碑好、有资质而稳定的供货商,进行严格的验收后,合格之后再投入到施工。

3结语

结合以上可以得出,施工质量的安全是建筑工程管理重中之重,只有做好施工过程中各个方面的质量保障,才能保证整个施工过程的完整,在建筑工程开始之前,要认真仔细对材料进行挑选,首先是要培养优秀的采购人员,使用之前进行检验和实验,确保材料安全方可以投入工程的实施,只有这样才能从推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建筑工程质量发展。具体方案是解决施工管理过程中的中的重难点,对于顽固问题要提前采取有效的解决对策,要增强企业管理人员删选使用材料的能力,要掌控好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安全质量监控,从源头遏制减少建筑工程中的质量控制分析问题。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BIM教学平台;卓越高职院校

正文:

BIM技术,即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正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前沿和趋势所在。依靠BIM技术,可以实现对施工质量、成本、进度的精确掌控。同时,将建筑行业全过程完全贯通,将立项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运维阶段紧密联系在一起。正是如此,住建部发文,在2020年,凡国有投资项目90%以上必须采用BIM技术。在此趋势下,行业对于BIM人才的需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热度。

2015年,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通过省教育厅申请湖南省首批卓越高职院校,获得立项。同年,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正式组建。笔者作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建设的核心骨干成员,有幸从一开始到现在一直在全程参与,对如何基于BIM平台建设建工专业群,有着较深刻的认识。下面笔者就从三个大的方面谈谈如何建设。

一、以BIM为平台建设专业群,必须从建立坚实的发展基础开始,主要体现在师资、实训条件、课程体系和教材四个方面。

1、针对BIM技术,加强师资培养

目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只有刘孟良院长一人对BIM技术较为熟悉,要想开设BIM系列课程,师资匮乏,无从谈起。

为此,建设的第一步就是大力培养师资。(1)院长带头学习、授课、培训、科研,以示范作用引领专业群发展;(2)分批委派黄治、刘钢、曾猛、谢奕欣、陈东艳等专业骨干教师赴北京、西安、驻马店多地参加BIM师资认证培训;(3)组织胡超雄、李峨、马慧、张又方、曾丹等专业实训教师参加有关BIM考核的相关文件、报名程序、组织流程学习;(4)提供信息,动员专业课教师参加BIM学习&交流研讨活动;(5)发动专业课教师下企业调研,加强教师对BIM在行业一线应用广泛性和重要性的认识。

2、针对BIM技术,完善实训条件

目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实训条件在校内来说比较好,对原来的专业教学也足够,但是在新形势下,针对BIM技术搭建教学平台,就显得拙荆见肘。

我们的目标是依托湖南省交通职业教育集团和建筑职业教育集团,与行业企业深度融合,与专业群课程体系无缝对接,改善院办企业、专业实验室、情景实训场、职业技能鉴定所等已有条件,重点建设生产性实训平台和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工作室,基于BIM技术平台,建成以“教学+生产+社会服务”为核心的专业群实习实训基地,实现“教学、培训、生产、职业技能鉴定、技术服务”五大功能。为此,我们必须改善院办企业、专业实验室、情景实训场、职业技能鉴定所等已有条件,重点新建BIM建模一体化实训室(40台高配电脑)、建筑工程多工种技能培训室外实训场、BIM考试中心(40台+30台+30台)、BIM大师工作室(“刘孟良大师工作室”)等9项实习实训场地。更新与购买BIM系列应用软件。作为湖南省建筑工程技术高端人才培养基地,基于BIM技术共建技术推广中心5个和1个培训中心。

3、针对BIM技术,重构课程体系

新技术推行后,原有的课程体系受到极大的冲击,需要我们基于BIM技术重构课程体系。围绕建筑行业,通过人才需求分析、岗位群工作任务分析等途径,构建“基础理论学习+核心能力培养+职业技能进阶”的三平台建筑工程专业群课程体系。

依托信息化技术,改革课程教学模式,基本方法理论类课程通过慕课探索“线上学习+综合考核”;技能类课程通过微课、建筑信息模型(BIM)探索“线上模拟+线下训练”。

4、针对BIM技术,重视教材开发

目前BIM的系统教材比较少,尤其是针对高职教育,深入浅出的BIM教材就更少。所以开发相应的教材,是老师们应该重视并亟需解决的问题。但是,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认识到,不能为任务而编写,为名利而编写。

为此,我们强调在编写教材时,要注意几个原则。(1)为课堂服务.以教案为基础开发校本教材,进而中南大学正式出版,相关院校争先选用;(2)为实训服务。以实际工程项目――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建工实训基地为载体、任务驱动方式编写的模块化教材;(3)为比赛服务。教材编写认真,内容全面细致,可以作为参加各类BIM建模及应用比赛的最好指导书籍;(4)为教师服务。鼓励专业教师加强自学,尽快提高BIM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5)为教材开发服务。以示范方式为BIM系列教材开发、实习实训指导书开发树立模板,鼓励专业教师开发出更多、更好适应于专业教学的教辅书籍。

二、以BIM为平台建设专业群,必须紧紧围绕核心目的,那就是BIM技术人才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开设、专业比赛和培养目标等方面。

1、针对BIM技术,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专业群内每一个专业都需要重新审定,并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将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目标,以技术技能培养为主线”,全面推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在“因需施教、订单培养”、“项目主导、学岗对应”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经验上,进一步探索 “现代学徒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工程造价(建筑工程造价)专业、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将分别在“系企一体、工学结合”、 “教学工厂+工作室+企业”三层次的专业建设模式下,进一步探索实施“校企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

2、针对BIM技术,逐步开设BIM系列专业技术课程

BIM系列专业技术课程的开始不是一蹴而就的,从目前我们的研究来看,必须遵循先基础后综合,先示范后推广的基本思路。

(1)核心专业率先开课。开设BIM课程教学三届(13级建筑工程技术(设计方向)选修课一个班,14级建筑工程技术(设计方向)必修课,15级建筑工程技术(施工方向)选修课两个班);(2)其他专业紧随其后。建筑工程造价专业(含土建、安装两个方向)14级、15级教学中全面应用Revit 、MagiCAD、广联达GQI、广联达GBQ等BIM系列软件;(3)全专业群共同开设。对于BIM技术的应用学习全面铺开,16级人才培养方案中将BIM建模作为专业群里四个专业的专业共享课程,将BIM审图、梦龙、MC等作为专业技术课程或专业选修课程。

3、针对BIM技术,开展比赛训练

以赛促学,以赛代练是高职院校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的捷径,也是最有效的方式。所以,我们在建设专业群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通过比赛寻找差距,打开局面,树立信心,打响名声。

(1)校内组织BIM专业比赛。建筑工程造价专业定期组织“广联达算量计价比赛” 、安装方向定期组织“安装专业识图比赛”、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定期开展“Revit 建模比赛”;(2)参加行业企业比赛。笔者多次带队参加广联达举办的“BIM毕业设计大赛”,中建协举办的“ BIM网络大赛”等,均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3)参加院校、主管部门比赛。每年参加技能抽测,经常参加区域院校之间的技能比赛,都有不错的发挥。

4、针对BIM技术,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学校最终的目的是培养人才,高职院校除了要培养新鲜血液,更要注重对于社会行业人才的再培训和再教育功能。

所以“加强对人才培养质量监督、增强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为行业人才培养贡献力量”是我们专业群的口号。具体来说就是:作为湖南省建筑工程技术高端人才培养基地,每年向行业输送800名毕业生,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用人单位满意率达95%以上;开展BIM社会技术培训年均达10项,实现培训年均达300人次以上;积极开展技能鉴定工作,实现年均鉴定达600人次以上;开展建筑工程多工种专业技能训练项目社会技能培训达10项,实现培训达500人次以上。更为可喜的是,2016年,中国建设教育协会正式授权在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设立“中国建设教育协会BIM应用技能报名考试点”。我们拥有了BIM资格考试和培训的资格。

三、以BIM为平台建设专业群,必须走出去,广泛的开展BIM技术拓展合作,这样才能真正的引领行业发展。

1、建立大师工作室

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基础建立“刘孟良大师工作室”,涵盖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设计、BIM应用、管理等主要专业工作内容,对专业群建设起到引领和带动作用。

目前,“大师工作室已经建立有几个月时间,工作成效已经开始凸显。(1)2016年4月,正式挂牌成立刘孟良大师工作室;(2)和湖南众智、沙坪建筑等企业签订了技术服务指导协议;(3)积极筹备2016年6月BIM应用技能考核;(4)已组织参加多种国家级赛事。

2、科研服务

目前,专业群基于BIM技术的研究,已经正式立项两个课题。一个是中国建设教育协会课题,《BIM工学结合的模块化实训方案研究》;另一个是湖南省建设人力资源协会课题,《BIM工学结合实训室建设研究》。

3、校企合作与行业联盟

依托湖南交通职教集团和湖南建筑职教集团、湖南省工程管理学会,对湖南建工集团、湖南第六工程公司、中建五局等行业企业进行深度调研,与湖南中天置业有限公司、湖南点石家装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深圳市居众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湖南分公司、珠海兴业绿色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湖南金诚建筑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开展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社会服务。

2016年5月25日,湖南省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创新战略联盟正式成立。我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作为理事单位,正式受邀参加联盟成立大会。

篇4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有效措施

建筑工程施工涉及范围广、工种多、高空作业多,是一项高难度的施工作业,因此更容易引发安全问题的产生。从当今的社会角度讲,施工安全意义重大,不但会对施工人员的生命和健康产生重大影响,而且还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大计。然而由于建筑工程的自身性质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施工不安全因素的普遍存在性。因此,为有效避免建筑施工中的安全事故的发生就必须切实地做好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对于如何做好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首先应找出问题的根源,即深入了解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现状,以便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而后再进行加强安全管理措施的制定。本文就当今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总结出做好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

1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建筑工程安全事故频繁发生,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至少有2000人死于建筑安全事故。安全管理为何常抓不果,通过对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现状的了解和分析,总结出目前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仍存在下述问题:

1、安全意识淡薄

良好的安全意识是确保施工安全的主要前提条件,而现实中建筑施工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大都存在着安全意识淡薄的问题。施工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将导致保护施工安全投入少、安全管理制度有名无实及冒险施工和违章施工等不良后果,并间接影响到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而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则会直接导致施工人员的不规范施工行为,进而给施工的安全性留下巨大的隐患。据对以往施工事故的分析、总结,因施工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缺乏相关的安全意识而导致的安全事故,占全年总事故的10%~17.5%。

2、施工人员自身素质不足

就目前情况看,建筑工程施工队伍中的70%~85%是由农民工组成,这就使得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落差较大。一方面,农民工施工人员大都没有较高的学历,大都未接受过专业的技术培训,致使他们在施工过程中采用不规范、不科学的行为进行施工,并最终导致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另一方面农民工施工人员不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他们通常忽略规范化的是施工行为,而凭经验独自臆断,这也是导致安全事故贫乏的原因之一。

3、施工安全管理监督力度不够

要实现有效确保施工的安全性,加强施工安全的管理监督力度事关重要。然而在现实的建筑工程施工中,多数安全管理人员有名无实,既没有制定出施工安全的相关管理制度,也没有做好建筑材料及设备进场的质量把关工作。合格、优质的施工用材料和机械设备,可以说是实现安全施工的重要物质保障,一旦材料、机械设备出现了性能上的问题,就将对建筑工程的安全施工造成威胁。

2 加强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

加强施工安全的管理工作,应放眼全局,从多方面管理、控制威胁安全因素抓起,以便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建筑工程中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

1、建立健全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管理制度是约束施工人员施工行为规范化、施并落实相关政策、法规的主要依据,因此建立健全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安全生产责工技术合理化的重要保障,而安全生产责任制是监督、督促施工管理人员切实贯彻任制势在必行。

(1)、施工安全管理制度。通常建筑工程施工中,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包括安全措施计划的制订、安全检查制度的制订及伤亡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制度的完善等。其中安全措施计划的制订,可有效改善作业条件、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安全检查制度的制订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与相应的解决,以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建立健全伤亡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制度,可以在做好善后工作的同时,总结、吸取经验教训,防治类似安全事故的再次发生。

(2)、施工安全生产责任制。施工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建筑企业整个岗位责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安全生产责任制要求对于不同的施工范围要有专人对其负责,以加强各部门及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首先由企业经理和主管生产管理的副经理对整个施工安全负全面的领导责任,以全面统领建筑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工作;其次由该企业的总工程师或技术负责人对施工安全和劳动保护的技术性工作负总的领导责任,以不断提出确保安全施工的措施和建议;另外对于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生产工作、检查监督工作等,都应由指定的企业人员进行负责,同时所有的企业负责人还应学习并遵守我国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以确保建筑施工的最大安全保障。

2、做好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和技术培训工作

2.1 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

对于建筑工程来说,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施工管理部分应根据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组织对施工人员进行长期、系统性的安全教育,以起到最大程度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根据我国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对于新入职的施工人员都应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即对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令法规、企业安全生产有关制度、安全基本知识及劳动纪律等内容进行教育。另外并不是有接受过三级安全教育的人员都可以顺利的进入工作,而是必须要在经过考核合格后,才可以正式上岗。如此严格的专业培训和安全教育,能够为工程的安全施工提供有力的保障。

2.2 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

由前文可知,多数建筑施工人员均为农民工,没有经过较为专业的技术培训,导致其技术水平不高、不规范的状况,这将不利于施工安全。施工单位在进行施工队伍组建时,应注重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或者在施工前进行短期、基础性的专业技术培训。同时对于房屋建中工程中的特种作业,即危险性极高的施工作业,如电工作业、金属切割作业及登高架设作业等,应进行严格的专业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正常的施工作业中。唯有施工人员在具备专业的技术水平、做到规范性的施工的前提下,才能有效保证其在进行施工作业时的安全性。

3、加强对建筑材料及机械设备的质量把关工作

建筑工程中所用的防、支护材料是确保施工安全的重要物质保障,因此加强对建筑材料及机械设备的质量把关工作的重视程度。建筑工程企业应根据相关规定建立建筑用材料的招投标制度及材料进场复检制度,以确保建筑所用材料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对于机械设备的的管理,应指定专人对其进行使用的周期性的检查和维修,以确保机械设备正常使用的安全性。

4、积极做好施工安全技术性工作

建筑工程中的施工作业看似平淡无奇,但是要实现安全施工作业却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积极做好施工安全技术性工作,首先应切实的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即让每个施工人员都能了解到工程施工的特点、技术质量要求及施工技术方法和安全措施等;其次应制订出施工安全防护工作的相关计划,如基坑护坡支护安全方案、临时用电安全方案及脚手架搭拆安全方案等;最后对于建筑工程中的特殊作业,应事先编制出科学的安全施工操作规程和安全作业指导书。唯有如此,才能避免建筑工程中出现技术性的安全故障。

总而言之,安全施工是建筑领域中的头等大事,做好建筑工程的安全施工,有助于企业的快速发展和进步。建筑工程的安全施工离不开企业的安全管理,有效做好施工安全管理,不仅涉及到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材料和机械设备的质量把关,而且还需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并在此期间积极做好安全施工的技术性工作。要确保建筑工程安全施工,就应不断总结、不断探索,切实地做到“文明施工,安全第一”。

参考文献

[1]棋雯.浅谈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策略.建设工程教育网.2012年03月

[2]林涛.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及措施.《中华民居》.2011年09期

篇5

关键词:施工安全;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our economy, our construction industry also got the rapid development. And Chinese construction is becoming more complicated. According to statistics, construction safety accidents in China occurred in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in recent years is the loss of tens of thousands of. This article analyzes our country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afety control and the problems and solutions to two basic starting point an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ystem security control, hoping to be helpful for safe construction of our country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Keywords: construction safety; problems; Solutions

中图分类号:TU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1-0020-02

引言:施工安全控制,在我国的建筑领域主要就是指对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预先分析后,而从建筑施工的技术以及管理层面上而采取措施,确保建筑施工工程的生产是按照我国的建筑领域相关的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以及操作规程的要求进行,而使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的安全生产始终处于一种受控状态。所以,这就要求着我国的工程建筑的施工项目安全生的相关负责人如何在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解决好这个问题,以及如何抓好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控制,而达到提高施工安全和做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而拿出一些方法以及建议措施。

1.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控制的存在的问题

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的问题从我国的建筑领域近年来发生的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发生可以了解到这其中有60%到70%的原因是建筑工程的施工民工自身原因,在这方面来说,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的从业人员其中尤其是是民工从业人员的工程施工安全教育培训十分必要。其次就是施工的组织过于疏松,主要指的是施工安全的技术指导不过关以及工程施工现场没有安全体系而造成一些安全事故的发生。最后那就是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防护措施不到位,这其中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是基本措施的安全防护不到位,其二是建筑工程的现场的一些机械设备的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而酿成了施工现场的安全事故的发生。以上这些就是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的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很容易就会造成生命安全事故以及经济的损失,所以解决这些问题不论是对工程企业是有极大关系的,而对社会来说也是具有积极的影响的。

2.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控制问题的解决措施

对于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控制的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我们主要是可以从问题入手对症下药。所以,解决的措施主要可以从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严把建筑工程的安全施工组织设计关以及严格的检查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防护设施是否到位的这几方面进行,下面就从几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

2.1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

目前,在我国的各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一线施工的作业人员基本以民工为主,但是,由于民工的文化素质偏低、流动性大,而且安全意识淡薄和自我防护能力差。而造成了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的60%到70%,所以首先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从业人员其中尤其是是民工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十分必要。

而安全教育和培训的手段主要还是以集中培训以及从业资格的审查为主。集中培训让建筑工程的施工人员懂得一些基本的施工安全的一些知识,而从业资格的审查那就要求民工自己主动的去学习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的知识,而这也是符合国家的法定法规的,同样的这还能,使党和国家在建筑施工领域的安全生产的方针以及政策还有建筑企业的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得到有效的贯彻和落实。

另外,随着近年来建筑工程方面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快速的进步,我国的建筑施工中高科技成果以及施工设备的机械化还有施工的自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这也对我国的建筑施工的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和技术要求相应的提高。所以,加强对建筑施工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以及技术的培训是势在必行的也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的。

2.2严把建筑工程的安全施工组织设计关

对于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控制来说,其重点还是要解决在工程施工过程的不安全因素和环节,也就是要把这些施工安全的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中。这就是要求严格的对施工组织设计把关,这也是对建筑施工安全控制的有效手段。下面就从在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审查的几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那就是检查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技术措施。也就是检查施工组织设计中对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是否符合各建筑工程专业工种以及各建筑工程的施工部位的要求。其别要注意的那就是要检查施工现场的新技术、新工艺设备以及新材料的施工安全的技术措施是否可行。

第二,那就是检查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安全保证体系。这个家住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保证体系的检查主要是以是否健全完善为标准,也就是从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所有从业人员中是否制定了正确合理的生产指挥系统以及施工现场的生产、技术、机械、材料、后勤管理系统都是否确定了其应该负有的施工安全责任。不仅如此,还应该要严格的按照我国的建筑相关部门的制定的《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而抓好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安全控制,让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能够做到依法施工从而建立起一个有效可行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监督网络,而将施工现场的安全做到实处。

2.3严格的检查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防护设施

要做到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事故防患于未然,那么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防护设施也应该做到位,而且相关部门也应该将其摆在极其重要的位置。所以,对于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防护的措施的检查也是尤为重要的,下面就从以下的两方面做一个具体的分析:

第一,那就是检查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三宝”、“四口”以及安全用电的防护设施。这主要是检查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的三宝是否到位以及楼梯口、电梯井口、预留洞口、通道口的四口的防护措施是否到位。而在安全的用电主要是指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用电有明确的保护系统以及符合国家的三级配电两级保护要求。

第二,那就是对施工现场的机械社会安全控制。垂直运输设备。这主要是指对施工现场一些比如塔吊、龙门架的垂直运输设备的安全控制。这样的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安装拆除以及操作性和技术性极强,而且对使用环境条件也高。所以,在使用中极其容易发生诸顷倒、以及高空坠落等等施工现场的安全事故所以,这方面的安全控制主要是以两个词为主,也就是专业和细心。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以及做事之时要细心。

总而言之,对于建筑工程而言,工程的建设单位是建筑工程建设的投资主体也是建筑工程的建设项目的主要组织和负责方,同样也是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的核心。所以,建设单位不管怎样还是在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是处于主导以及重要地位的,所以其对建筑工程质量以及安全负责的。因此,作为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生产的责任单位,那就必须应该充分的认识做好建筑工程的施工的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要把工程施工的安全生产放在极端重要的位置,因为只有牢固树立建筑工程的施工是必须要以安全为主线,而且注重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的创新,就能够最大程度上减少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而是建筑工程能够安全稳定的施工而创造出其应有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郑发兵. 浅谈施工阶段的安全控制[J]. 科技资讯. 2011(23)

[2] 李涛,常铭. 浅谈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安全控制管理[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35)

[3] 贾廷莹. 试论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12)

篇6

现代社会中对人才的需要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专业能力上,同时还需要在素质上得到一定的提升,从而满足社会的发展。但对于技术性比较强的工作来说专业技术仍然是最为重要的部分。我国很多的建筑工程在人才培养上采取了理论知识培养方式导致从业人员的实践能力比较差,很难在实践工作当中快速的找到技巧并投入当中去。本文主要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分析,希望为我国的建筑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有益帮助。

关键词: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

建筑工程的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主要的目的是丰富专业人员的技术能力,以便于他们在日后的工作当中能更加适应社会的变化,满足于市场的需求。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拥有一支高素质、高技术能力的专业建筑团队是施工单位的重点发展内容,对此还需要不断的进行深入研究,并积极的探寻新的培养方式,从而促使专业人才得以提升。下面将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详细讨论。

1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

随着我国今年来在经济上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也得到了空前的进步,并逐渐的与世界接轨。当前建筑行业已经采取投标制的方式来进行招工,并且有专门的监理人员和项目经理进行项目的负责,使得建筑市场已经逐渐向规范化方向发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当中,人才建设对于企业方面的发展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每一个岗位都能尽快地适应,并且在组织管理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都需要有专业性的人才。因此,现阶段的在进行建筑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教育中应当积极的将理论知识教学转换成为实际的操作,从而帮助从业人员能在实际的工作单重快速的适应社会需求,并且成为一名专业性强的实用技术人员。

2专业定位及培养目标

现代社会中建筑工程已经成为了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对建筑工程的技术人才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一名建筑工程的技术性员工,只有达到了专业性和技术性才能真正的为工程质量提供保障。现代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育当中主要突出的就是技能方面的教育,在课程的设置上却缺少关于专业技能上的培养。应根据从业人员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知识能力结构等来进行课程设计,形成统一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同时应根据能力要求来进行知识结构的分析,并最终找到科学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实践。在进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当认识到培养的目标一定要以先进的知识水平和专业能力以及社会实际需求作为主要的目标,并且从全面发展的角度来进行人才培养从而建立起良好的职业道德,以此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

3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3.1课程设计

在课程体系的设计过程中,首先应当以培养岗位能力作为主要线路,进一步的加大日常教育证的实践性课程比重。虽然短期的技术专业培训主旨在于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但同时也应当适当的融入文化课元素,构成以文化课为基础,以专业知识为主要的特色性教学课程体系,从而促使从业人员能在未来投入工作岗位时得到实践性的应用。同时,需要对当前市场环境和社会的需求进行分析,对各个岗位中对人才的实际需要进行了解,并根据敢为需求来进行专业性、针对性的教育。

3.2加强专业性特点

建筑工程技术在现代社会当中已经成为了市场不可获取的重要技术组成部分,拥有技术管理是从事建筑工程专业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素质为主线的相关工作要求[2]。在实际的教育中应当重视起从业人员的实践能力培养和操作性知识的培养,要求始终将实践放在首要位置上,并充分的利用短期教育时间来进行基本的技能培训。在实际的教学中应当对施工工艺、操作流程以及质量检验等部分进行重点教育,并且将工程的施工技术以及安全教育等列入到教育行列当中去。很多的从业人员在接受教育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专业能力,但在他们的操作中却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规范问题,对此,还需要在教育中重视起规范性教育,明确的将操作规范传授给从业人员,促使他们在未来工作中能规范性操作,促使专业能力更加强。

3.3基础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

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训过程中,专业素质的培养固然重要,但在教育过程中也不能忽视了对他们的综合素质培养以及道德素质方面的培养。对此,在教育当中应当通过、法律法规以及道德基础等课程来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为日后工作奠定基础。同时,应当在授课的过程更正对从业人员适当的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保证他们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能不断的接触到这样的知识,从而强化他们内心对于职业道德的认识,这样对他们未来的职业素养提升起到重要的作用,并且是促进他们在社会立足的重要内容。

3.4强化认证教育

所谓认证教育中要求从业人员需要有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能够在工作当中做到持证上岗。对此,在进行建筑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过程中应当安排他们在合理的时间内参与到从业资格证考试当中去,虽然一本证书并不代表着一个人的真实能力,但却能给予一个人专业性的肯定。

3.5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合理设置,在当前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在现代教育当中要想促使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得到全面性的提升,那么一定要重视起课程体系的重新构建[3]。对此,可以让一些高校内的专业理论课教师参与到建筑工程的技术专业人员培训教育的当中去,以他们专业的理论知识来强化技术人员对于工程建设的从新认识。其次,应当根据课程的设置情况来合理的安排教学实践课程,并且需要适当的要请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工作人员来进行实践指导,为学生的实践性技术能力提升提供保障。

3.6加强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

高素质、高能力的教师团队是保证教学实施的重要部分。对此学校可以适当的安排专业教师参与到工程的实践当中去,强化他们对市场的把握能力以及对先进的技术掌握能力[4]。同时可以聘请专家或者专业技术人员来进行教学实践讲座,从而满足工程建设的技术人员在专业知识方面的需求。作为专业指导教师,首先应当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业务能力,同时还要对内部和外部的环境有充分的把握,这样才能实现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教育。

4结语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当前市场中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对此,在进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起建筑工程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素质提升。以知识性教育为教学基础,以实践性教育为主要,并且在当中适当的融入一些职业道德和素质教育内容,从而促使这部分工作人员能在未来发展中得到进步,并且更加适应社会的实际需求。

作者:蓝英 单位:江西省宜春市城乡规划建设教育管理办公室

参考文献

[1]沈洁颖.基于职业素质提升的建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职教论坛,2012(02):80-82.

[2]张义先,李一平.高等职业教育建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05):42-46.

篇7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

Abstract: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safety production management must insist on safety and prevention first policy. Positive research of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safety production management, perfect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safety production management, so as to actually reduce production safety accidents, and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Keywords: building engineering; Safety production;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建筑工程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

(一)参建主体的安全责任意识不强

建设单位作为建设项目的投资方,只重视工程进度而忽视了生产过程的合理性和安全性;承包方为了拿到项目低价竞标,拿到项目后又层层分包,收取管理费,一味地降低成本,扩大利润空间,加之安全意识淡薄,存在侥幸心理。以上种种,致使用到现场的安全生产费用大大缩水,施工管理、操作人员安全思想松懈,从而给安全生产带来隐患。

(二)建筑工人素质不高,安全教育严重滞后

随着建筑企业用工制度的变革,建筑工人队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建筑工人不是出自专门的技工学校,而是大多数来自农村。这些农民工中绝大多数人都对建筑工程的高风险认识不足,缺乏安全知识,不懂在劳动中合理地保护自己;除此之外,他们的维权意识差,一旦出现了安全事故,也不懂得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农民工从农村进入城市,直接进入施工工地现场,没有参加过任何的安全教育培训,甚至在施工现场没有参加过任何的安全技术交底就上岗作业的情况比比皆是,如此松懈、滞后的教育、培训制度和行为令施工现场的安全形势堪忧。

二、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现状

(一)对于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然而,目前一部分政府部门以及建筑业中的管理者未能以对人民生命财产负责的高度来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对安全生产管理抓得不紧、不实,尤其是个别部门的工作人员被动地应付安全生产工作任务,导致其所管辖的安全生产工作远远滞后于质量管理。同时,一部分建筑企业的管理人员未能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切实摆到应有的位置上,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不够健全完善,落实力度不够,甚至形同虚设。少数建筑企业负责人对安全生产知识不够了解,直到出现了重大的伤亡事故,或等到上级领导来检查企业工作时,才会抓一抓安全生产管理,但在事后又置若周闻。

(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建设滞后

当前建筑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管理制度建设偏向于经验型管理,过于强调以往的经验,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从而导致安全生产管理无法预防各类事故之发生。安全检查只是抓好安全管理工作的手段之一,并非是治本之策,因而未能在根本上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因此,一定要建立更加科学规范的安全监管机制。

(三)教育培训力度不大

当前,我国建筑业的教育培训普遍不够到位,导致实际操作人员极度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与安全意识,安全技术能力普遍比较低,而且以农民工群体最为显著。应当说,绝大部分农民工都缺乏最基本的安全生产常识,而且也不具备相应的安全意识。从近年来建筑业的伤亡事故统计状况来观察,伤亡者中农民工的比例十分高。

二、完善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策略

(一)提高对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要加强对于各级管理部门主管领导以及协调部门人员、建筑企业负责人及安全生产工作主管人员的安全生产管理培训,使其能够深人地了解与认识到安全生产管理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法律规范等,在思想上充分意识到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意义以及迫切性,并且积极落实于行动之中。要认真履行好安全生产管理领域中的一票否决权,将安全生产管理和企业资质、建筑工程招投标、建筑企业效益、主管部门领导政绩相挂钩。要不断提高处罚的力度,使政府部门的领导与建筑企业的管理者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上来抓,真正建立起安全第一的思想认识,而且做到在行动上时时刻刻重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二)健全完善科学规范的安全监管制度

建筑施工企业一定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与制度,配置专职安全生产监管人员。建筑工地上的施工队应当建立起以项目负责人为第一安全责任人、以工程现场管理人员为主要成员的安全生产监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抓好施工过程之中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企业应当制定出严格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将责任切实落实到每一位员工,全员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并对其实施定期考核与不定期检查,制定落实本企业的安全操作规范,确保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的有序开展。施工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在尚未办理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前,企业不得进行施工,从而切实保障全体施工人员的安全,在最大限度上减少施工所造成的安全隐患,推动建筑工程施工的开展。

(三)积极控制施工人员的不安全行为

在已经发生的建筑工程安全生产事故之中,有相当多是在施工现场作业当中所发生的。在施工现场作业中,人起到了主导性作用,而人的行为既是可控的,但又是难控的,可见,对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必然是安全生产管理之的难点所在。有鉴于此,一定要积极控制施工人员的不安全行为。一是实施安全心理调适。要立足点心理指导、职业实践、体育活动、文化休闲活动等方式落实好员工心理状态的调整工作,使其能够放松心情,约束自己的行为。二是实施奖惩控制。精神激励一直以来都是一种重要的激励方式,主要是通过满足全体员工精神上的需求,从而积极调动全体员工进行安全生产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箕能够参与到各类安全生产活动之中,让其能够在不同层次与深度上参与到企业的决策中来,并且吸收其所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同时,要运用纪律上的约束力,要求施工人员严格依据企业规章制度来实施作业,并且杜绝违反劳动纪律、安全生产规范等现象的发生。对于在安全生产中表现积极的员工应加以奖励,并且树立典型榜样等。对于在安全生产中违反相关规定的员工,应予以惩处。但是,无论是奖励还是惩罚,都应当依据公平、公正、公开之原则加以处理。三是实施管理控制。要充分利用好命令、规定以及指示等行政管理手段,对于施工人员进行控制管理。为此,应当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明确各层次安全管理人员的具体权力与责任。在配置安全生产管理者之时,应当充分考虑到每一个人的情况,保证每一位管理者均能有充分的时间与精力对施工过程加以监控。

(四)加强教育培训机制建设

不断提升建筑业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素质,是做好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之基础。唯有通过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才能切实提高全体建筑工程从业者的安全意识,使其能够更好地掌握安全生产方面的理论知识,提升安全生产实际技能,增强自我防护意识,进而减少安全生产伤亡事故的发生。为此,建筑企业要严格依据建设部门的规定,对员工开展全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对于进人本单位工作的员工尤其是外协农民工群体,应当开展必要的安全生产技术培训,在经过企业内部的严格考核之后,对合格者发给内部安全生产培训证书,才能持证上岗工作,从而有效消除这一重要的事故隐患。

结束语

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事关社会稳定大局,政府部门一定要监督企业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断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注重于员工教育培训等。在政府部门、建筑施工企业及其员工的共同不懈努力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必将向更加规范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乔宇峰,靳学君. 浅谈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J]. 山西建筑,2010,(23).

篇8

关键词: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

职业教育关系到劳动者素质的全面提高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关系着我国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高职教育肩负着“培养企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复合技能型人才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要的知识技能型人才[1]”的历史重任。而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要真正开展工学结合,离不开实践性教学,尤其是生产性实训,只有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参与实训,才能培养出高技能人才。[2]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解决技能人才培养“瓶颈”的关键措施。[1]本文结合实训其地建设情况对营口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类实训基地建设的构思与实践进行探讨与介绍。

一、建筑工程类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实训基地营造了真实的职业环境和职业氛围,成为既是教学与生产的重要场所,也是学生、企业职工岗位技能培训鉴定站,又是企业员工培训、科技研发服务的平台,更是院校与企业合作的窗口。[3]校内实训基地能有效弥补校外实习实训受生产制约大、轮岗机会少、岗位内容单一等缺陷,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扎实掌握综合技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

随着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按照省委、省政府 “率先崛起、建设滨海大城市”的总体要求,营口市强力推进“东扩、西改、南进、北转”的工作部署,随着新城区建设和老城区改造,北海新区电机产业集群、仙人岛石化产业集群基础设施建设的进行,迫切需要大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据不完全统计,营口市现有工程从业人员比例为:本科7.2%,专科30.4%,中专及以下学历者62.4%,大量从事建筑业的工人及农民工,基本上都是无学历人员,既没有受过培训,又无职业资格。因此,营口地区急需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同时急需开展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

营口职业技术学院作为营口市惟一一所地方性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类专业在30年的发展历程中为城市建设培养了大批行业骨干和技术能手,在新的历史时期更应承担起培养城市建设发展需要人才的重任。尽管学院已建有一定数量和规模的建筑工程类校外实习基地和合作联建单位,但是仅仅依赖校外实习基地开展实践性教学是不现实的。特别是,随着近年来专业群的发展、学生数量的增加和对外服务项目的增加,以及行业技术的发展、材料检测设备的不断更新,基地原有的面积、仪器设备数量及实验检测手段都难以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和建筑行业的发展。为了保证教学需要,提高实训效果,满足对外培训服务的要求,需要进一步对建筑技术实训基地的基础设施和软、硬件进行投资建设。

二、实训基地建设的现状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现有基础

营口职业技术学院设有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房地产经营与估价和道路桥梁工程技术等建筑工程类专业,在校生846人,累计毕业3400多人,近三年年均为社会培训825人次。

2009年营口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2011年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获“辽宁省对接产业集群省级职业教育示范专业(群)”项目资金支持;2012年获“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

营口职业技术学院现有建筑工程类校内实训基地2860平方米,实验实训室10个,设备357台套,价值200万元。初步建成了集教学、培训、技术服务、职业资格鉴定、科研、生产为一体多功能实训基地。

(二)需要解决的问题

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重视发挥现有职业教育资源的作用,要努力实现区域内中、高职院校和培训机构对实训基地的共享。[1] 营口职业技术学院在建筑工程类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中,遇到以下亟需解决的问题:

1.各实验实训室的角色定位与学科课程设计、构建问题;

2.师资培养问题;

3.实训基地的资源共享问题;

4.建设经费的筹集,产权归属,管理与运用等问题。

三、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思路

统筹使用中央财政、省财政及学院自筹等项资金,适应专业群发展需要,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设备配置水平,努力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预见性,保证设施建设和设备使用的高效性。

(一)设计思路

坚持“低级到高级、模拟仿真到真实操作”的原则,建成兼具检测、测量、施工和管理功能,集教学、技能培训和社会服务为一体的共享型实训基地。

(二)建设思路

硬件投入与软件建设并重,设施、设备、产品更新与升级并举。

1.改造标准厂房,建成具有真实生产环境的实训基地;

2.购置模拟仿真设备和软件,改造升级现有设备功能,仿真实训教学全面展开;

3.加强师资培养,打造专兼聘结合,多元化、成梯次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

四、实训基地建设目标

营口职业技术学院应整合现有的10个实验实训室,组建建筑材料检测中心、建筑工程测量中心、建筑工程施工技能综合实训中心、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仿真实训中心、建筑工程项目信息管理实训中心等5个实训中心。通过新建、扩建,将基地建成集检测、测量、施工和管理为一体,设备完善、技术领先、软硬件配套齐全,具备真实或仿真生产性实训、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技术服务等基本功能,兼有区域性的行业、企业公共技术服务、技术应用与开发功能的共享型、生产型建筑工程类专业群实训基地。可完成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并可开展研发和技术服务,覆盖面可由本校扩大至其他院校、省内其他城市,实现教学与社会服务双赢。项目建成后,建筑面积达到3000平方米,具有实习实训工位200个,可同时进行200人的技能实训、实习。

实训基地建设举措:

1.根据学科发展,统筹规划、严谨设计、合理配置实践教学仪器、设备,确保实训基地建设各项指标达到标准;

2.多方筹措资金,保证实验实训基地建设资金需要。一是保证学院自筹资金的投入,二是积极争取各级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三是与社会、行业和企业合作建立共享型、生产型、开放型的实训基地;

3.科学配置实验实训设备,提高设备的技术含量和利用率。在满足实验实训教学需要的基础上,设备达到技术较先进、品种功能较齐全、台套数充足的要求;

4.采用“送、下、带、引、聘”多种形式相结合模式,建设高质量的师资队伍:选送一批骨干教师进修和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鼓励教师下到企业生产第一线进行实践锻炼,考取专业执业资格证书,提高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以老带新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从企业引进既有实践经验又有扎实理论基础的高级技术人员充实教师队伍;积极从相关企业聘请兼职教师,建立一支满足教学、生产、科研、培训和对外技术服务需求、结构合理、技术精良的,“多元化”、“成梯次”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

5.加快实验室、实训基地管理体制改革,在实现实验实训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实验室实训基地的对外开放,提高实验室实训基地的设备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1] 国家教育部等七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2004.12

篇9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不足;应对方式

建筑施工管理是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质量、企业经济效益和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因此,必须要加强建筑施工管理,对于现在的建筑施工行业,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我们必须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的前提下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提高建筑施工的管理水平的同时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1 关于建筑施工管理存在不足的分析

1.1 建筑施工技术质量管理的不足。通过施工技术质量管理控制,不断提高的业务技术水平和企业管理能力,从而能不断加强预见性地发现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但是在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方面还是有很大的不足,随着土地资源的稀缺建筑大都有向高层建筑发展趋势,建筑跨越很多领域、涉及面广、技术要求高,加上建筑工程施工中个施工专业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建筑施工技术质量管理的不足就凸显出来了。一是在我们选择施工前期没有完全的考虑施工各个方面之间的有效配合,导致工程出现了反工现象,这样就是施工的成本增加;二是现代的建筑逐步的智能化、低碳化、个性化,给建筑施工技术质量的管理也提升了难度;三是施工企业对新型的施工技术的不够熟悉,也没有能够很好的掌握,是施工没有跟上时代的房展需要。

1.2 建筑施工安全方面管理存在的不足。能够确保建筑施工的安全进行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虽然眼下很多建筑施工企业都打出了“安全第一”的口号,然而真正将安全落实的建筑施工中的却寥寥无几,建筑施工本来就属于高危行业,它的风险性十分的高,一些建筑施工企业为节省成本,不管是在安全管理人员方面还是在施工人员的安全知识培训方面还存在诸多需要加强的地方,再加上我国从事建筑行业的人员大都是来自农村的农民工兄弟,安全意识较为缺乏,这些都是建筑施工安全方面管理存在的不足。

1.3 专业教育培训机制不健全。在施工建筑行业农民工已成为建筑施工的主体,他们接受的教育比较少,很多都是从放下锄头到建筑工地当民工的一个过渡,是很难马上适应的。近几年所发生的安全事故中绝大部分是到城市工地上工作不到三个月的农民,他们在工作的时候并没有经过安全教育和上岗培训,对外界的安全问题意识比较薄弱,自我保护意识不强,这些就是存在安全问题的必然性,因此教育培训对于这样一个本身就存在安全隐患的行业是必不可少的程序。

2 针对存在的不足提出的应对方式

2.1 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一般情况下,建筑施工工程的造价很大涉及的范围有比较的广泛,所需要的专业技术很强和较高的技术含量,因此建筑施工工程管理就直接关系着建筑工程的质量好坏,然而对构建物质的只能的发挥也存在着影响,也影响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系数的高低。因而作为现代化的建筑施工管理企业必须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力度,并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对强原材料的采购加强质量管理,原材料质量必须经过有关部门严格检验。在进入施工现场时,必须对其检验合格之后,送交工程监理方和设计方并签证认可之后方能进入施工现场,对于不合格的原材料坚决退出施工现场。此外,还应做好设备的保养和管理力度,确保其在进入施工现场之前的性能状态良好,并备足各种易损耗件。

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加大力度,所有的施工工序必须经过自检、互检、专检这三到工序,尤其是应对各重点施工部位加大质量监控力度,并实行旁站监理制度,对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进行全方位、多视角的管理,切实加大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力度,确保建筑工程项目保质保量完成。

对成品的保护和竣工的验收应加大力度,在建筑施工中需要很多预制件和现场制作构建,所以对已经完成的成品应加大保护力度,确保其不受到来自人员或其它因素所带来的损伤,建筑工程项目竣工之后,应及时做好验收工作,确保建筑工程项目质量始终处于监控之中。

2.2 加大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的管理。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的管理是确保建筑工程质量、提高建筑施工管理水平的重要实现途径。现代化的建筑施工企业,必须选派专业的管理人员加强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将各种影响建筑施工安全的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因而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安全管理工作:

加大安全教育投资力度,并开展各种安全教育培训活动,建立具有激励和约束的奖惩机制,灌输安全第一的思想,并制定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尤其是对于那些高危险的工种,必须经过特殊的培训,并实行岗前培训制,做到持证上岗、佩戴安全防护措施进现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各种施工工作。

施工之前应将其安全问题落实到各个部门的成员之中,让每个人都参与安全建设的管理工作中,并有条有序的制定安全管理规则,以确保安全管理的有效实施。并将安全管理贯穿于整个建筑工程建设全程,尤其是施工阶段的管理尤为重要,杜绝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私拉滥接、乱堆乱放等现象的发生,并确保做好各项安全总结工作,总结历次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安全事故,确保各项安全隐患能在第一时间内得到消除,严格按照施工设计要求和标准,切实做好各项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

安全培训是安全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安全培训分为理论知识及实际操作的培训,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规定、新法规也不断的在施工活动中得到推广及应用。因此就要组织职工进行必要的理论知识及实际操作的重要培训,通过培训让其了解掌握新知识,更好的运用到安全工作中去,通过培训让职工熟悉掌握新工艺、新设备的基本施工程序和基本操作要点。同样对一些新转岗的职工和脱岗时间长的职工也应该进行实际操作培训工作,以便在正式上岗之前熟悉掌握本岗位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注意事项。

2.3 加大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的管理力度。施工进度他直接关系着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必须加强对施工进度的管控。通常情况下,建筑施工都具有规模大、结构复杂、技术性强等特征,在施工过程中受到的影响是非常多方面的。我们在施工前应该做好施工进度的计划工作,严格按照计划进行控制管理,但是在管控进度的同时必须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施工的前提下进行。

2.4 加大建筑工程施工成本的管理。对于施工成本的管理控制是整个施工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如果工程成本控制得当将会大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在建筑工程中,施工单位应该做好对工程的全面管理工作,最重要的就是做好材料管控工作,因为在建筑施工中材料费用占到整个工程资金的70%,所以能够好的控制材料也就对工程成本的控制。

3 结语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十分的繁杂,涉及的很多方面的知识,因此在建筑施工管理上存在很多的不足,要想做好建筑施工管理也就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转变管理理念、利用新型技术有效快捷的做好管理工作。

篇10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高职院校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5C-0090-02

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提出

2014年上半年,我国教育部等6部门印发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根据《规划》,到2015年,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将初步形成,到2020年基本建成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14年7月,广西壮族自治区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南宁举行,出台多项构建现代职教体系新举措。其中,《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一达标、两优化、三提升”的发展目标和7项主要任务,提出了6项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的新机制,对加快发展广西现代职业教育做出了顶层设计。

然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理论的提出虽然为我国职业院校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但是我国职业教育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发展理念相对落后,人才培养模式相对陈旧、层次结构不合理,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不健全等,相对于我国在2020年前构建现代职业教育,打通职业教育、普通教育、继续教育三大教育体系之间互通渠道的规划,仍然阻力重重。因此,视学生为高职院校的人力资源主体之一,将学生人才培养与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管理理论相结合,为其制定全方位的培养方案、多层次的培训方法、交叉立体化的培训模式等,能够丰富我国教育部提出的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理论。

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广西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一方面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缺口较大。根据相关统计数据,1999-2013年,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迅速,房地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年均约为10%。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行业,在国家和广西经济发展战略多重机遇叠加的政策背景下,广西建设行业的发展将会迎来又一个春天。根据广西人才网的《2013年广西人才网联系统人才供求分析报告》显示,2013年建筑/工程类职位对人才需求达到28565人,位于广西区人才需求职位的第二位。而另一方面是广西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上的不足。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教育理念相对落后、人才培养模式相对陈旧。第二,高职教育体系战略性不强。第三,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研究处于开始阶段,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任重而道远。这种反差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广西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必要性。

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广西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2+3”对口招生人才培养模式。由于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全国高考生源在2008年到达历史最高人数1050万后,已开始全面下降,且将可能延续至2017~2020年前后。种种迹象表明,未来较长一段时期,我国高校的生源将呈持续、快速下降趋势,部分高职院校将因生源枯竭面临生存挑战。作为高职院校,处在高考录取的最后一个环节,未来的生源质量必然不断下滑。因此,广西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往下以“2+3”衔接模式积极争取中职的生源,既有利于保证高职教育的办学规模,也有利于实现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畅通人才成长通道,保障中专层次优秀的技能型人才向高端技能型人才方向发展。

(二)高等职业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分方向培养模式。根据调查,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的岗位群有施工员、质检员、造价员、监理员、安全员、测量员、资料员和材料员。虽然,不同岗位要求的专业基础能力相同,但是,专项技能各有侧重。因此,广西高职院校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按照前3个学期完成系统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第四个学期按“志愿+就业”的原则选择专业方向进行人才培养。设立施工、内业、监理、测量、钢结构、设计6个专业方向,满足用人单位订单培养和零距离就业需求。

(三)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衔接培养模式。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端技能人才,而非廉价劳动力。因此,高职院校可以往上力争向本科、甚至专业硕士的培养层次发展,探索建立包括高职、应用本科、专业硕士等的职业教育体系,科学布局,保证人才培养的系统性和多元化。因此,广西高职院校通过专升本、自考、函授等渠道积极构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衔接的双向沟通桥梁,建立一套高职院校和普通院校可以开展课程和学分互认,高职院校可以与普通高等学校联合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通全日制教育与非全日制教育的界限,拓宽继续教育途径和空间。

(四)中外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2+1”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面对“走出去”的国家发展战略,我国的高等职业院校必须做好充分准备,与国外院校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伴随产业走向世界。因此,广西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采用中外院校“2+1”合作办学的模式,即学生在国内高职院校学习2年的基础理论和专业基础知识,所有课程学习成绩合格,并通过雅思考试的,直接进入国外院校专业课程继续学习1年,学生完成相关课程,成绩合格者,将获得国内外认可的大专文凭;2年后,学习成绩达不到国外院校入学要求的学生,将继续在国内高职院校学习1年,学习成绩合格,将获得国内高职院校颁发的大专文凭。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有效的培养系统掌握国内外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基础知识、理论基础和基本技能,能够在建筑及相关领域从事施工、设计、项目管理、预算等工作的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端技能型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