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教学的例子范文
时间:2023-10-24 17:38: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启发式教学的例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教育学理论;数字化课程;开发;启示
教育学理论并不是呆板的教条,它随着研究对象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为新的教育开发实践提供依据。传统的数字化课程开发实践通常都存在技术研发和教育理论背离的情况,只有在科学合理的教与学理论引导下对数字化课程开发,才能更好地适应教和学,从而发挥出教育传播的效果。
1数字化课程开发实践的原则与分类
数字化课程开发实践过程中所遵守的原则,主要包括:(1)共享性。具备大容量、开放式和大规模,以实现课程开发应用的网络化。(2)代表性、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在选择数字化课程方面,所选素材必须种类齐全,课程资源丰富多样,满足开发需求。(3)多样性。对素材进行合理分类,将各种有效教学资源深度融合,以立体化方式呈现出来,从而实现表现手段和形式的多样性。(4)简易性。表现方法的实用性和方便性原则,能够达到自主实习和协作学习的目的,让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畅通无阻。数字化课程资源种类各式各样,涉及范围广泛,按照数字化课程开发在教育中的功能进行分类,可划分成5类:(1)数字化素材库。主要划分为5种:文本、视频、图像、动画以及音频。(2)多媒体课件库。课件库中的课件能够与远程教学管理系统进行通讯,实现系统数据的兼容。(3)试题库。具有查询、单个录入、自动属性校正、批量录入、统计分析、删除、组卷以及修改试题的功能,适用于存放各种专业课程的试题和以库中试题根据原则结合而组成的试卷。(4)案例库。适用于存放专业课程有关的典型案例,并统一制作成HTML网页。(5)数字化教案库。具有录入、修改、查询和删除的功能,适用于存放不同学科每一章节的教案。
2教育学理论对数字化课程开发实践的启示
2.1教育发展树立开发观念
数字化课程的开发属于课程资源生产,主要是从教学内容的观点出发,生产出供学生与教师使用的教与学的内容。同时教育学能够为传统教育方法、手段以及设备树立新的开发观念,此外,在信息化、知识经济以及教育变革观念的影响下,对网络教育、创新交易、综合学科教育以及个性教育提出新的要求,以促进教育教学的变革,让教育与学习打破时空限制,将继续教育、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变成可能。
2.2课程论与教学论揭示开发实践的方法
(1)泰勒原理解决课程内容遴选的问题。泰勒原理对数字化课程开发实践的启示是根据步骤遴选课程内容,即是编辑人员事先要确定数字化课程需要实现的教学目标,并收集有关的内容,设计出科学的内容组织构架,然后按照规定的顺序对内容与设计教学环节进行组合,借助泰勒原理为实现教学目标进行编排、检验,从而解决课程内容遴选的问题。因此,在开发数字化课程内容时,编辑人员、教育专家以及一线教师应进行交流,由教育专家提出专业目标与编排意见,带领编辑人员对课程内容框架与逻辑进行编制。(2)“做中学”理论解决技能和知识同步训练问题。“做中学”是杜威从“教育即是生活”、“教育即是经验的改组和改造”以及“教育即是生长”观念出发,所提出的一种教学理论。在传统的班级授课教学中,受教学条件与历史因素影响,缺少“做中学”环节。现如今,在数字化课堂环境中,数字技术、数字媒体以及数字化课程为“做中学”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创造有利条件。由此可见,开展现代化课程建设非常值得参考“做中学”理论,特别是自然科学类数字化课程的研发。“做中学”中“学”的对象除了包括操作技能外,还包括知识、素养、能力以及思维。做中所学,并不是简单的技能学习,也是通过技能操作来掌握知识和锻炼思维,从而提升判断能力。
2.3教师作用论阐明开发中的人机关系
在教师与学生构建的关系中,对于教师的作用,大部分学者认为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这种主导思想填补了教师或者是学生中心论与主客二元对理论思想的空白。如果将计算机教学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一旦受以生为中心和用户中心论的影响,就会削弱教师的作用,被教学机器、数字化课程以及教学程序取代。例如,部分学者认为可以通过自动化的教学模式,让教师在指导或者是调节学生学习过程中对各方面的功能进行编码,方便其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延伸与补充,同时按照需求进行复制。教育技术开始研发的最初理念是代替教师,但是在开发数字化课程的过程中,编辑人员并不能利用信息技术与智能媒体来取代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例如在班级智能教学系统中,教师的作用是为学生提供预习资料、练习资料、学习资料以及复习资料等外部学习资源,并将其存储到数据库中,方便随时调取。同时根据教学过程以及组织形式加以编排。即便如此,数字化课程的教学效果仍然需要教师的劳动与智慧。由此可见,在开发数字化课程实践过程中,应重视交互效果,强调用户体验,坚持以用户为中心。
3结语
综上所述,数字化课程开发作为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是实现数字化教学的前提。因此必须充分发挥教与学理论的优点,通过教育发展树立开发观念、课程论与教学论揭示开发实践的方法以及教师作用论阐明开发中的人机关系等方式,开展数字化课程建设,为传统课程发展提供新的方式与手段,以促进信息时代教育教学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公文,林雪涛.教育学理论对数字化课程开发实践的启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v.33;No.233(2):147-150.
[2]李翠白.数字化校本课程开发策略[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3):141-143.
篇2
【关键词】中学生;英语教学;启发式教学
一、启发式教学概念
启发式教学注重的就是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启发,要求教师依据学生的个体实际,有原则的灵活应用,在课堂之上充分的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起来。讲授课程中要促使学生独自完成问题的分析与解答,教师负责开阔学生思维,对学生的思考方向进行引导,使得学生最后能够真正掌握课堂知识,将学到的内容变为自己的理解。
二、启发式教学模式实施条件
启发式教学的模式主要还是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尤其是初中生的身心发育还不成熟,有的学生对英语课程并不感兴趣,在课堂上“出小差”,或者对英语的学习感到吃力,放弃了英语的学习。所以,启发式教学的首要就是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体学习情况,掌握的英语知识基础程度。教师要在课堂上引发学生的积极性,提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才可以实施接下来的教学。
在学习单词时,有的学生并不能很好的记忆,教师可以通过一次小测验测出学生的单词学习程度,在以后的教学中利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注重英语单词的学习。例如,在学习英语单词beautiful(美丽的)时,教师可以先和学生交流,问他们对于漂亮的女孩会怎样用英语去形容。中学生因为已经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可能有人会回答cute(可爱的),有人会说girl(女孩),尽管这些是简单或者不当的回答,教师也要对他们进行鼓励,再问还有其他的答案么,有人就会喊出“漂亮的女孩”。这时教师就可以教会学生们漂亮的英文是怎么读和写的,而这种让学生积极发言,自己思考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们对单词的记忆。
教师在启发式教学的运用中,可以通过平时对班里学生了解,来在课堂上提问,这样有利于教师在课堂讲授中节省时间,帮助那些还没能掌握英语知识的学生进行英语的学习。教师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掌握可被看作是启发式教学实施的基本条件。
三、启发式教学模式实施保障
启发式教学模式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乐善好学,在此之中就起到了沟通的桥梁作用,所以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良好关系是启发式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初中生在校园之中更依赖教师,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劲头以及学习的兴趣常常跟随教师的状态而改变,这就使得初中教师在学生学习之中产生巨大的引导作用。英语教师如果在课堂上对某些不爱学习英语的学生关爱备至,使得这些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这些学生在教师关心的潜移默化之中,就会改变自己的学习态度,将精力放在英语的学习中去,随着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精力的注入,他们的英语学习成绩自然就提升上来。
反之,一旦学生和教师之间引起了矛盾,建立起对立情绪,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就会越发的对英语学习感到厌倦,甚至是对抗的心理,他们有可能故意的反抗英语教师的相关教学,有的学生在课堂之中把明明会的知识点也故意做错。
以上的两种情形,都郑重的说明了启发式教学需要教师充分做好准备,在课堂之上保持亲善、和蔼的状态,在与学生交流之中也要真情流露,表现出对学生的关怀和温暖,让学生在感情之上依赖教师,乐于配合教师,与教师形成亲密无间的伙伴之情。这样在启发式教师课堂上,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程度提出适当问题,学生也会按照教师的引导积极发言,即使是发言错误,教师也是亲切的对其进行指正和鼓励,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所以,教师与学生间的友好交流,感情的建立能够保障教师启发式教学模式的顺利进行。
四、英语学科中启发式教学的应用
1.对比启发
对比起发是教师在讲授之中,描述两种或以上的相关事物,然后让学生们进行比较,自主发现事物间的不同之处。例如,教师教学之中,给出完成时和过去完成时的两个例子:
I think I have sent (send) a copy to each of the teachers before.
I thought I had sent (send) the report to the Foreign Office two days before.
教师根据例子让学生指出两者的不同之处,学生们显然发现完成时的句子中think 是一般现在时,第二句中却是一般过去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学生们的发现,告诉他们句式的不同,以及代表的含义差别。
2.情境创设启发
英语是外语学习科目,教师要想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英语对话表演的方式引起学生的注意。要想使学生们感到英语学习的乐趣,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学习为他们创设各种情境,加强学生的语言训练,使学生爱上英语,自主将学习到的英语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
五、结束语
启发式英语教学的使用,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使学生感受到英语学科的乐趣。促进了中学生对英语科目的印象转变,提升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使英语学习不再是初中生学习的困难科目。
参考文献:
[1]雷启萍.启发式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190-192.
[2]张栌尹,姜昕苗.启发式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求知导刊,2015,04:140.
篇3
启发式教学在我国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有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的,在《论语》中记载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演进而来。到了20世纪90年代,启发式教学已经被引用到素质教学当中,要求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并重,从而通过启发式教学来推动学生全面的发展。启发式教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按照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的实际情况,遵循教学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利用多种教学方法与学生进行互动,进而不断启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从而很好的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二、启发式教学的特点
(一)适切性
适切性是启发式教学中首要特点,所谓的适切性指的是在进行启发式教学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包括智力水平、知识储备、心理素质和知识接受能力,启发式教学的内容要适合所教学生的特点。也就是说启发式教学要从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遵循教和学的科学规律进行教学。启发式教学的适切性要求,凡事不符合学生生理、心理特征以及学生认知、能力和个性等诸多方面的特征时,所有的教学内容必将是不科学不和谐的。
(二)主体性
所谓的主体性,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采用各种有效的方式方法来启发学生的智力思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的学习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启发式教学的主体性中,可以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自觉性得到很好的发挥。启发式教学的主动性就是引导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塑造学生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提高教学质量。
(三)互动性
所谓的互动性,不难理解,就是在启发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进行相互的作用和相互的配合一起参与到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但是注意的是,互动性不是简单机械式的互动和肤浅的双向信息交流,它是针对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真正需要而进行的信息交流,不是盲目的没有目标性的。另外,互动性是老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简单的将问题的答案告诉学生。另外,在启发是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削弱老师的作用,因为没有老师的“启”就不会有学生的“发”,教师是启发式教学的引导者,为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创造条件。
三、启发式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启发式教学需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建立起正确的学生观,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同时老师要发挥积极的作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创造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从而给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创造合适的学习环境,另外,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充分认识学生的特异性,充分考虑到学生不同的身体素质以及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接受能力,创造一个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在体育的学习中让学生学习到体育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体育学习的快乐。体育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有着很多的方式和方法。
(一)演示启发
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的科目的重要一个特点就是体育技能的学习需要教师进行示范来传授体育技能。通过演示,将体育技能生动形象而且直观的传授给学生。
(二)提问启发
提问启发是启发式教学中最常见的方式方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问题提问,进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
(三)对比启发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体育技能的复杂性以及学生身体素质的不同性,在学习过程中极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动作。教师可以将这些经常出现的错误动作为例子与正确的动作进行比较,让学生主动的发现总结错误动作与正确动作之间的区别,分析错误动作出现的原因,进而通过对比可以针对性的改正动作。另外,对比启发可以让学生清晰的认识自己的动作,通过对比发现自己动作存在的问题,进而可以主动的去改进,提高了动作技能学习的准确性。
(四)口诀启发
在体育教学中,有很多的动作学习可以利用口诀进行很好的记忆和学习。例如在进行短跑教学过程中各就位的准备姿势:“肩宽撑地后膝跪,两手伸直拇指对,姿态自然劲放松,定下神来莫晃动”;在预备过程中要求:“后膝离地抬起臀,臀比肩高半蹲撑,前腿与肩负体重,聚精会神听枪声”等。通过这些口诀,让学生轻松记忆动作的要领,同时口诀中有一些隐晦的含义,学生可以积极主动的去理解口诀的意思,将口诀翻译成自己能够理解的普通语句,进而很好的进行体育技能的学习。体育技能的口诀朗朗上口、学生喜欢听、容易懂、记得住,能够很好的促进体育动作的学习,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四、总结
篇4
【关键词】数学教学;启发式;方法
在我国孔子最早提出了启发式的教学思想。孔子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是学生发愤学习,积极思考,想搞明白还没有搞通的心理状态。这时正需要老师去引导他们把问题搞通,这叫“启”;“悱”是经过思考想要表达而又表达不出来的困难境地。这时正需要老师去指导把事情表达出来,这叫作“发”。孔子认为若不造成一种“愤”、“悱”的心理状态,就不能进行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着眼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具有获得知识、技能的强烈要求和独立发表自己见解的迫切愿望,从而能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智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在数学教学中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对学生学习数学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首先引课的导入要奇,以“奇”诱发学生的兴趣
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快乐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如果教师能通过导课创设一种有趣的新奇的思维意境,从而刺激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无疑会产生良好的效果。例如:老师在讲解《日历中的方程》一节时,引课说:“你们看着手中的日历图片,然后再日历中找竖排的三个连续的日期并且把这个日期的和告诉我,我就可以立刻说出你找得这三个日期分别是什么!”老师的问题一出来,学生争先恐后地让老师猜,老师说出了正确的日期,于是激发更多的同学让老师算。这时老师引出“你们想知道老师是怎么算的吗?”学生“想!”老师:“那么,我们今天学了日历中的方程后,你们就知道我怎么算的了。”这样学生必会以极大的兴趣和极高的欲望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教学中应注意经常使用的启发式语言
让我们换位思考,学生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呢?他们想提出的是这样的一些问题:“这是为什么?”“那是怎么一种情况?”“我想应该是这样的”“怎么说呢?”“下一步该怎么办?”等等。我们以此为模型来帮助深思而又迷惑不解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吧!“你发现了什么?”“你联想到了什么?”“你怎样想的? ”“你认为怎样?”“你得到了怎样的结论?”“你还有什么问题吗?”“如果增加一个条件你看如何?”等。以此来鼓励、启发、促使学生思维更加深入。
三、教学中要让学生自己动手,揭开“面纱”
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分析“引入”中的问题,由学生自己内心的体验与创造来建立起自己的理解力,并在各自理解的基础上建立起自己的数学天地。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培养了学生善于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中应多“设问启发,领会新知”
针对新知识的发生形成过程,教师设计一系列相互联系、渐次加深的问题,构成“问题系列”,将每一个问题顺次呈现给学生,通过学生各种心理活动的积极参与,特别是思维活动的深入开展,主动获得每个问题的解答,从而引导学生的认识活动逐步加深,不断以已有的知识同化新知识,完成从已知状态到目标状态的转化。
五、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综合,展示思维过程”
学生的结论有正确的,有不完整的,甚至错误的,或者并没有什么结果。教师从中提出典型的不完善的或错误的例子要求学生回答如何想的,为什么这么想。将学生分散的思维正确引导理顺,从而逐步引导得出正确结果,借此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使学生感受到严格的教学方法和严密的数学思维,逐步地形成建构知识的能力。同时使成功的学生受到鼓舞,使未成功的学生从中醒悟,找出差距,这样更能促进学生的思维的发展,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六、结论
总之,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启发式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根据数学教学的教育特点,应当大力提倡教师将启发式教学思想应用于数学素质中。广大数学教师在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中,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对启发式的内涵、启发式的基本要求和关键等进行深入的理论探索,掌握启发式的内部规律,以便更好地指导数学教学的实践。
参考文献:
[1]陆建.数学启发式教学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2007
篇5
美国匹兹堡大学有一本用于师资培训的教学案例集中,收集了这样一个案例,这堂课的内容是探究各种集中量数(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的定义,两位执教老师(都是执教数学仅1年左右的新教师)准备用建构主义的思想,不直接教给学生这些定义,而是给每一个学生小组一张写有一组数据并标明该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各是什么的卡片,让学生自己通过制作图表、归纳、再用其他卡片检验的办法,得出这几个量的定义。两位教师的教学设计基本相同,课一开始,教师用了5分钟的时间与学生讨论什么是“发现”,怎么发现数学。然后教师出示一张卡片的样张,告诉学生每组都会得到这样的一张卡片,要求各组学生做两件事:一是用方格纸画出每一组数据,写下自己的发现;二是根据其他卡片上数据传达的信息,修改完善自己的发现,写下这四个概念的定义或者有根据的推测。然后教师再次提醒学生寻找线索和模式。可是,课上最初的几分钟都出现了学生不知道做什么的情况,这恐怕和两位教师都没有做好“定向”就匆匆进入探究活动有关。其实,学生很有可能不清楚既然卡片上已经写着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和极差,为什么还不知道什么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和极差,而要他们给出猜想。于是教师不得不再一个一个组的说明任务,影响了教学进度,每个小组也因为在第一张卡片上花费了过多的时间,无法分析完所有的8张卡片。明确任务后便可进入探究,但是,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往往会难住学生,所以,教师课前要为架桥铺路做好准备,教师要了解在探究的问题与学生的现实之间存在多少差距,考虑设计哪些问题或哪些活动能够化解困难,怎样创设问题情景,怎样问问题可以含蓄的启发学生。这里特别强调含蓄地架桥。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提示太直截了当,就失去了启发的本意,所以,最好是通过引导学生先从事某些活动,解决某些比较容易着手的问题来帮助学生。比如,利用实物、模型、实例、示意图等直观化手段启发学生先从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等活动中得到结论。形成思路。
启发式教学在具体实施中大致有四种方式
(一)设置问题启发学生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问可以有效地启发学生的积极性思维,提供学生参与教学、互相讨论和交流的机会。因为提问的主要目的是启发学生的思考,所以教师提问的问题要明确易懂,不能太大,让学生摸不着边际,如果需要,可以将大问题换成一个具体的问题或者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设计一系列相互联系、渐次加深的问题,构成“问题系列”,将每一个问题顺次呈现给学生,通过学生各种心理活动的积极参与,特别是思维活动的深入开展,主动获得每个问题的解答,从而引导学生的认识活动逐步加深,不断以已有的知识同化新知识,完成从已知状态到目标状态的转化。
(二)归纳总结式启发
它是以归纳过程为支配地位的一种启发方式,其明显的特点是从具体到概括或从特殊到一般,在归纳启发作用下,学生运用直观法把他们所观察到的一些具体事例、有关条件、技巧或者解题方法的共同性质加以概括、形式新知。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对于一些概念、原理、公式、法则都可以通过若干个具体例子来启发发现。在运用归纳启发式教学时,教师应当确实让学生得到所有必要的情况,使他们能有所发现并进行恰当的概括,同时应给每个概括提供多个不同的例子。
(三)互动型启发式
互动启发式是指教师和学生通过游戏、折纸、拼补或旋转等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表现为具体的实验操作,使他们自制,并从中悟出其定义、定理,使抽象的定义具体明了化。而数学实验则是利用有关工具(如纸张、剪刀、测量工具、实物、计算机等)进行折、检、拼、测、作的活动,然后通过观察、分析、猜想、归纳等思维过程,获得数学知识或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借助实验工具,通过学生的动手、动眼、动脑,让学生参与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使学生好学、乐学。对于一名教师来说,使教学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就是所有的学生都喜欢上他的课。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和别的学科一样,在数学教学中,不论是要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还是要引导学生观察社会,了解和认识生活中的种种事物。只有使每个学生都兴趣盎然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才能使数学教学取得预期的效果。
(四)知识类比启发式
篇6
关键词:原则 启发 传授
有效地利用多种途径和方法来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智慧的真正发展,是目前构成课堂教学技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和实践,我对启发式教学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体会:
一、启发教学的原则与要求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和总的教学方法,已为广大教学工作者所熟悉。但启发式教学并不是立竿见影,一用就能产生很大的效果的。由于许多教师没有真正领会启发式教学的实质,或者对启发式教学方法与技巧运用不当或运用不纯熟,在教学过程中会经常出现“启而不发”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可能学生本身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能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对教师的启发引导反应迟缓。二是可能教师的问题缺乏启发性,所提的问题太抽象,太庞大,或者跳跃太大,缺乏循序渐进,致使学生的思维跟不上。为此,我认为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时,应考虑遵循以下原则:
1、关键性原则课堂上进行启发式教学,教师要启在关键上,启在要害上。这就要教师分清主次,学会抓主要矛盾。一堂课是由几个环节组成的,而每一个环节也必然有一个主要矛盾,教师在抓住一堂课的主要矛盾的同时,还要善于抓住课堂教学中每个环节的主要矛盾,找出各个环节不同的关键和要害,一个个“启”、一层层“发”,环环紧扣,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形式相结合,列举法、设问法、类比法、组合法、信息交合法等等思维方法相配合,这样才会使启发式教学的方法与技巧发挥应有的作用。
2、及时性原则进行启发式教学,要像知时节的春雨,当需要时即发生,也就是说启发要及时。而要做到启发及时,就要注意创设“愤”、“悱”的情境。通过必要的设疑、铺垫及一系列的启发、诱导,把学生引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这时候,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高度紧张而活跃。这时,教师如抓住本质、在要害处稍加点拨,启发的效果就会很明显。要尽量避免超前启发和滞后启发。
3、实效性原则设计启发式教学时,要充分了解教学对象的年龄特征,身心发展规律,已有知识水平,接受能力,以及性格爱好等,做到讲求实际、讲求实效、启而有发、问而有答、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在这里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利用正迁移规律。即作为启发的知识材料应选用大多数学生所掌握的,感知过的,同时又能在记忆中得到再现的,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启发,一定会启而有发,问而有答。二是鉴于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理解能力,接受能力以及性格、爱好不同,对不同学生,要注意运用不同的问题和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因人而异,不能用一个模式对待所有的学生。
4、双向性原则双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发扬民主,创造良好的信息交流的课堂氛围,做到在愉快、和谐的情境中进行多种形式的启发。我们都知道,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为主体。但教师的“导”是为了引导学生正确的思维,而不是代替学生走路。教师要充分唤起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使他们知道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要讲求教学民主,讲求双向交流,真正做到启而有发,问而有答,使启发式教学发挥它应有的功能。否则,师生心理相悖,课堂气氛压抑,必然会影响学生的情绪,不利于启发式教学的进行。要做到这一点光靠教师在课堂上的努力还不够,还要靠教师平时与学生建立起来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5、引导性原则启发的目的在于启动学生的思维,为此应引导学生动脑,使他们通过思维来主动地理解知识,接受知识。为此我们应朝以下三个方面去引导:
第一,要运用新颖充实的教学内容,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样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即教会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常言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可终身受用无穷。”由此可见教会学生学习,授之以法的重要。
第三,要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能力,这是启发式教学的目的之一。在进行启发式教学时,要注意采用各种有效的方式、方法,调动学生的眼、耳、手、脑等各种器官参加学习活动以引导他们培养自己的注意、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多种能力。从而把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二、激情法课堂教学不仅有师生之间知识信息的传递,更有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那种明朗的、乐观的心情有助于思泉喷涌,而郁郁寡欢、万马齐喑的苦闷心情则抑制人的思维。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像音乐指挥那样激起学生的情绪,使之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从而为进一步启发奠定良好的基础。课堂上激情启发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
1、通过放录像、录音或生动讲述,使学生仿佛身如其境,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情不自禁地去思维、去探索。例如,我教“Air Pollution”一课时,我就放了一段关于污染的录像,那些由污染产生的可怕的后果深深地触动了学生,为我进一步启发学生理解课文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篇7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中级职业教育因材施教创造性思维
现代教育论认为启发式教学不是一种具的教学方法,而是一种教学方法体系的指导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原则。启发式教学的关键是“不断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启发式教学的核心是“成功的使学生的思维情绪和智力活动处于积极状态,从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式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自觉地独立地展开思维,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学会学习,提高思考力”。如何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贯彻“启发式教学”指导思想,达到启发式教学的目的,必须解决好一系列技术性问题。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情感的力量往往起到极大的作用。学生喜不喜欢这门课,往往和喜不喜欢这个老师有很大关系。老师要做到了解、理解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尤其要做到宽宏大度和尊重学生自尊心,对学生身上任何闪光点都要用心观察及时发现,给予表扬和鼓励。老师热爱学生,学生敬爱老师,师生关系自然融洽,就容易创造出一种良好的教学气氛,这种气氛对实行科学的启发式教学十分有利。
2让学生树立自信心,增强责任感
中级职业学校的学生往往是没考上高中的、或是厌学的、或是由于家庭原因等,有好多学生都是抱着“混”的思想来的,有的学生甚至破罐破摔。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可以通过开“主题班会”等形式共同探讨“成功的必要因素”,分析成功案例,如蒙牛总裁牛根生2O岁来到伊利乳品公司,从一名洗瓶工一直做到二把手,最终创立蒙牛集团。李瑞环曾在北京第三建筑公司当工人十多年,后来担任了天津市市长、第九届全国政协主席。他们的成功都离不开“不懈的努力”。
3抓住学生心理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想使讲课吸引学生,不能不研究学生的心理,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一个教学班的学生基本在一个年龄段,具有某些相同的特征,如好奇、喜新、爱动。先说“好奇”,对学生的好奇心理老师绝不能忽视,更不能压制,有经验的老师善于把学生的好奇引上正确的轨道,使好奇变成好学。我曾听过一名力学老师的公开课,刚开始讲课,老师就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一个一吨重的光滑铜球,放在特别光滑的水平面上,由一个蚂蚁来推动这个球,问这个球动不动?这个问题一经提出,全班学生的注意力都高度集中起来,每个学生都在思考,举手发言十分积极。像这样新奇的问题其他学科的教学中也是可以找到的,只要用心去找。再谈“喜新”心理,老师讲课要想吸引学生,必须突出“新”,有些重要内容一次课学生不能消化理解,需多次加深印象,如果你反复讲授会使学生厌倦,可以变换形式,如提问、改错、测验、实验、制作模型等。使学生产生“新”的感觉。第三谈学生的“爱动”心理特征。每节课45分钟时间,如果老师一直讲,这节课一定是死气沉沉,学生要么溜号了,要么睡觉了。老师应把学生的“爱动”变成课堂教学的积极因素。老师可以有时让学生听,有时让学生想,有时让学生做题,有时画图,有时提问,总之,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学生思维活跃了,教学效果才会好。超级秘书网
与其我们每天抱怨学生不爱学习,不如用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手段,抓住学生心理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真正扣住学生的心弦,使每堂课都变成一次愉快的学习旅程。
4解决好一门课的“入口处”
一门新课好比一座高山,老师如何引领学生拾级而上登上山顶呢。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开个好头,后面的山路才好走。在“入口处”速度要慢,阶梯要小,否则很多同学没“入门”就被甩下了。过一段时间,确认学生都入门了,这时往往距离也拉开了,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已经走在前面了。前面的学生我们可以“看着走”、“指着走”,后面的学生我们“领着走”。我们本着快者先学,能者多学的原则,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但基本原则是阶梯不能过大,应当是以让学生有信心满满、兴致盎然、跃跃欲试之意,使学生拾级奋力能上,发力跃恰能摘到“果子”为好。
5因材施教,从学生实际出发
实行启发式教学,要求老师对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如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思维习惯,学习态度及学习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老师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做到每一节课都围绕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恰到好处的激发疑问,启发诱导,使学生学有收获。老师在面对一个个学生,处理一个个具体问题时,要注意时时使自己能够体会学生的水平高度去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在充分发挥学生认识主体作用中去体现老师的主导作用。具体到每一节课,我们可以多举一些学生身边的例子,方便理解。
6组成合作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就是指多名同学组成小组,一起探究、练习,互相帮助,共同学习,完成某一课题的一种学习方法。学生之间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表达方式来理解、消化老师布置的任务。通过合作学习使学生“学会共处”。国际2l世纪教育委员会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该报告认为,终身学习是21世纪人的通行证,而终身学习通过“四个学会”来实现,即“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可见,学会共处多么重要。
篇8
1、巧设问题启发
设置问题,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启发式教学的主旨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它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状态,精心设计一些富有启发价值的问题,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索,然后发现“为什么”,最终找出问题的结果。教师要善于设置疑问,多积累学生易出错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这样既避免了课堂教学的平铺直叙,又使课堂气氛波澜起伏。例如,在讲《礼貌待人》一课时,学习讲文明、有礼貌时,我提出一系列具有启发思考价值的问题:“讲文明有什么意义”?“如何讲文明”、“你见到有哪些不讲文明的表现”、“不讲文明的后果是怎样的”,这种提问启发,既丰富了知识,又增长了智慧,有利于学生思维活动铺开,让学生展开想象、揣摩人物情感、探究事态的发展。这对强化学生道德认识,加深道德情感,开发学生智力是极其有益的。
2、设疑举例联想启发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重视学生掌握知识间联系,引导学生分析事物的异同点,培养学生的联想力,这也为培养创造性人才打下基础问题设疑,激发联想思维问题设疑,教材中其实有已经设置了一些问题,但教师还可以设置更多的问题,此类问题能够引起学生联想和回忆,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与此同时还可以激发他们的联想思维,引导他们从后面的内容联想到前面所讲过的知识,或者是从课本知识联想到课外知识,让知识迁移,这样可以锻炼学生归纳综合的能力。在上《人生难免有挫折》一课的教学中,教材给出了这样一则故事:邓亚萍面对自身条件不足,别人也觉得她不行的种种挫折,还是苦练乒乓球,最后获得巨大的成功。在此,我就这样设疑:请列举你们知道的在挫折中奋起并获得成功的例子?学生就会积极做出思考,热烈讨论,纷纷列举自己身边认识的此类人,或是张海迪、司马迁等这些在挫折面前不屈服,勇于和命运做斗争的著名人物。榜样作用可以使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也能直面挫折,并能在挫折中不抛弃不放弃,勇敢地向挫折发起挑战。此设疑能升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目标,最后收到良好的效果。
3、创设问题情境启发
篇9
启发式教学法是教师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是教师遵循认识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充分发挥教师指导作用的前提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发展思维活动,主动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是在对传统注入式教学深刻批判的背景下产生的,在教学研究和实践中取得了许多成果.然而,启发式教学法不同于其它具体的教学法.具体的教学方法都有一套固定的教学格式和具体的教学环节,操作性、程序性很强.启发式教学法,更主要的是一种教学思想,在实际应用中,还没有一套固定的模式可循,缺乏程序性和可操作性.因而在教学实践中,也有它的不足.
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教学思想的改革.数学思想对数学活动起着定向的作用.只有在正确的教学思想指导下,教学活动才能符合教学规律,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精神.启发式教学法应是中学教学中最重要、最基本、最为广泛应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数学教师确立启发式教学思想是其教学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核心是教师视学生为完整的人,根据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并重的要求安排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知、情、意、行等诸方面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开展思维活动,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启发式教学思想由来已久.孔子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两字由此而来.孟子也主张启发式教学,《学记》上说:“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以启发式教学是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知识的获得在于求知者的志愿,这是不能强迫的”.启发的方法多种多样.可分为质疑启发、情绪启发、直观启发、类比启发、变换启发、板书启发等多种基本方式.“启”是“发”的条件,“发”是“启”的结果.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和主动性是确保教学成功的关键.所以,数学教学应是教师启发诱导和学生积极参与并重.只有师生的默契配合,才能达到教与学共鸣,才是教与学的完美结合,也是教学的理想境界.
二、 启发式教学的基本要求
启发式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可以从数学学习材料、教学目的、教学过程及学习规律等方面总结.
(一) 由学习材料决定的要求
简言之,学习材料即是教材,是实行启发式教学的基础对象.数学具有内容的抽象性、应用的广泛性、推理的严谨性和结论的明确性的特点,而抽象性是其最基本的特性.数学的对象是抽象思维的产物.数学教科书所表达的是数学知识的逻辑体系,是一些经过加工整理的数学抽象(思维)结果.而数学的抽象思维的活动过程大都被抽象的理论结果掩盖起来了,这就是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重视数学结果而忽视数学思维活动过程的倾向.教学中,教师三言两语地向学生介绍概念,然后举几个关于概念应用的例子,接着就要求学生应用概念解答问题的情况是很常见的.事实上这是在学生没有真正获得概念时就要求学生应用概念.显然,这种认识是没有基础的,也就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而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能够克服教材对教学产生的不利影响,根据教材提供的线索,安排适当的数学情境,向学生展示相应的数学思维过程,让学生通过经历适当的情境,明了相应的数学思维过程,从而经历数学的各个抽象阶段,真正掌握所学.
(二) 由教学目的决定的要求
促进学生的发展是数学教学最重要的目的.既要促进学生的数学认知发展,又要促进学生的抽象思维、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发展.
数学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学习数学知识、培养数学能力、发展智力的过程,是学生数学认知结构发展的主要途径.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在教学中的不断发展是由低水平向高水平建构的过程;是知识由浅入深,知识面由窄到宽,知识系统不断充实、丰富,数学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
启发式教学对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发展在两个方面发挥作用:
第一,确定方向和目标.数学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对学者构建学科理论、原理、法则时所用的思维模式和策略的模仿,引导学生概括所学的知识,了解科学现实.因此,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现有数学认知结构的特点和水平,把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法则,以及它们所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作为教学的最主要目标.
第二,提供良好环境和条件.首先,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学生的现有认知发展水平以及数学的逻辑体系来精选数学内容,编排出一种概括性强、操作性好的数学教材结构,以利于学生理解和学习.其次,在教学中,教师利用学生现有数学认知结构,以此作为同化新知识的基础,设置一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的认知活动.在学习概念、原理时,教师给学生提供典型有效、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达到对概念的理性认识,并进一步指导学生将获得的概念进行归类、组合,构成一个便于操作的概念体系.在应用知识解决数学问题时,教师为学生提供一定的线索,在思维方法、认知策略上给以指导,以便学生能顺利地解决问题,并从中体验数学思想、方法,深化知识结构,获得数学能力,使智力得到很好的发展,从而使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获得良好发展.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学生的发展水平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现有发展区”,它是评定学生已经达到的发展程度,这是教学的出发点;第二种“最近发展区”,它是一种潜在的、可能的发展水平,是经过教师的启发指导和学生自己的努力所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是教学要努力追求的目标.只有以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为基础,以“最近发展区”为定向,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启发式教学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的积极作用,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上去帮助学生解决认知矛盾,促进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转化,使学生经常处于“跳一跳摘果子”的状态.既使学生有适度的紧张感,又使学生觉得压力不太大,问题可以解决,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经过他们自己主动积极地探索而获得知识、发展能力.
(三) 由学习规律决定的要求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能动的反应过程.只有当教学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时,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通过自己积极主动的自我活动来达到学习目的.因此,启发式教学必须符合学习规律的要求.学生数学学习过程有如下特点:
第一,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数学知识的“再创造”过程.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不可能独立地完成“再发现”过程,而必须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所以,教学中,教师应当为“再发现”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大致经历数学家获得发现时的思维过程,在一种自然、主动的状态下完成“再发现”过程.
第二,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从理论或间接经验到实践,再由实践上升到理论的过程.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把理论或间接经验与自己已有的经验(包括过去学过的知识和日常生活经验)进行同化,经过一定的实践(模型操作、观察、试验、做数学习题、参加社会实践等),使之内化,从而上升为理论知识.
数学学习的这一特点要求教师在启发式教学中,努力为学生提供使所学的数学知识与已有的经验建立内部联系的实践机会.具体地说,教师在教学之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数学是一门逻辑性、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学习基础不够,数学将无法进行.所以,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要根据相应的数学知识的逻辑顺序,以及知识所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为学生提供适量的、具有典型意义的材料,让学生在数学理论知识的导引下,对这些材料进行充分地感知,并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抽象概括,使新知识与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建立起内在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知识整体,达到对数学理论的理性认识.
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应当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调动和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积极性.教师根据学生的现有认知发展水平、数学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学习动机,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教师应当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去获取知识,并且在思考方向、思考方法、思维策略上加以适当的点拨,使学生真正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而达到学习的目的,让学生有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使他们看到自己数学方面的长处,看到自己坚持不懈地努力的结果,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力和对数学的情感;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种适合于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有利于学生求异创新的良好学习环境,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坚韧不拔、勇于创新的优秀品质,让学生经常得到成功的体验,感受到学习数学是一种精神享受,以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情感.教师还可以利用数学发展的历史、数学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等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由数学教学过程的特征决定的要求
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数学思维活动,对教材进行学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包含着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材、学生与教材等一系列矛盾,这些矛盾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活动就构成了数学过程的发展.其中,学生与教材的矛盾是数学过程的主要矛盾.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矛盾的转化,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所以,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内因进行教学才能真正促进数学过程的主要矛盾的转化.由此,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内因(主要有学生的学习动机、已有的知识基础、数学思维水平、数学能力等),给以适宜的条件,启发学生的内因发生变化,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而不是把知识强加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要注意到数学教材的抽象性特点,认真分析知识所反映的数学思维过程,分析和把握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并以这两个过程为依据,设置适当的教学情境,使这两个协调过程同步地进行,使学生在解决这两个之间的矛盾的过程中去认识教材、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和智力.
篇10
关键词:操作系统;启发式教学;处理机调度算法
1. 引言
操作系统课程是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传统课程教学着重讲授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课程内容包括进程管理、处理机调度、存储管理、设备管理和文件系统管理五大功能部件,其内容涉及计算机硬件、软件多方面的知识,课程表现为概念多、内容庞杂、涉及面广、知识点难度跨度大等特点。高等教育的本根目的不在于教会学生多少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因此如何在操作系统课程教学过程中结合本课程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探索和研究的问题。本文根据积累的教学经验,对如何应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从而提高操作系统课程教学质量进行探讨与总结。
2. 操作系统课程中启发式教学的应用研究
2.1 操作系统课程的启发式教学思路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就是在教学中要求教师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进而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从而达到启迪思维、发展智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最终共同解决问题”的良性互动过程,使学生真正掌握操作系统课程的知识。
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教授操作系统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如下思路实施教学过程:首先要确认教学目标,明确该知识点要解决的问题;接着选择日常生活中与该问题有共通点的情境,并提出思考性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类似的情境进行思考与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之后后启发学生运用思考出的方案思路解决操作系统中的问题;最后进行反馈与总结[1]。
2.2 操作系统课程启发式教学的实施
本节以处理机管理中的重点内容:处理机调度算法为例,讲述如何在操作系统课程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教材列出的典型的处理调度算法有:先来先服务调度算法、短进程优先调度算法、最高响应比调度算法、高优先权调度算法和基于时间片的轮转调度算法[3]91-97。教师在讲到这一部分的内容时,如果按照课本罗列出来的这些算法逐一讲述这些算法的实现过程、优点和缺点等内容,不管讲述得有多详细,都有枯燥乏味之嫌,学生是处于被动的接受教师所灌输的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课堂效果也不好。因此教师在讲授这部分的内容时,不应只是逐个罗列出各种调度算法,而是通过启发的方式,让学生主动逐步想出各种调度算法的思路。
首先,教师先介绍在内存中可同时有多个进程处于就绪状态等待获得CPU并运行,而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策略选择一个最适合运行的进程使其占用CPU并运行,这个“策略”就是本次课要讲的调度算法,此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那么到底常用的策略(即调度算法)有哪些呢?”以引起学生的注意。
接下来教师可以引入生活中与处理机调度有共通点的例子:顾客到银行去储蓄。可以假设一个储蓄窗口相当于一个CPU,为了与单处理机的调度算法相对应可以做一个限制性的假设,即假设只有一个储蓄窗口的情形。而要进行储蓄的顾客很多,多个顾客都想获得窗口的服务,用什么方法对顾客进行服务才显得比较公平呢?此时,很多学生自然会想到先来后到的办法,即排队,先到达的顾客排在队头先获得服务,后到达的顾客插入到队尾进行等待。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这个思想用到进程的调度算法中就是先来先服务调度算法”。学生会觉得非常有道理,而且很容易就记住先来先服务调度算法的特点。
正当部分学生觉得先来先服务调度算法是比较公平的调度算法时(因为平时大家去银行储蓄的时候基本上都这么做),教师在原来的问题提出新的假设:如果排在队头的顾客(假设为A)需要储蓄的操作很麻烦估计用很多时间,例如几十分钟甚至几个小时,而他后面的顾客需要服务的时间很短只需几分钟,如果你是后面的顾客自己需要服务的时间仅为几分钟,却为了几分钟等上几个小时,你乐意不乐意?不少学生肯定强烈的表示不乐意,此时他们已经完全投入问题的讨论中,他们迫切的想知道在这种情况怎么解决才能显得比较公平。此时,若学生答不出社么好的方法,教师还可以在等待时间上作提示,从而引导学生提出解决的办法:即让储蓄时间少顾客先获得服务,最后才是储蓄时间大的顾客获得服务,这样大家等待的时间就相对少很多。这个思想运用到进程调度算法中就是最短进程优先调度算法。
介绍了最短进程调度算法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到储蓄的问题上:如果需短时间储蓄的顾客源源不断的到来,在刚才的策略上A是否获得服务的机会?此时不少学生会猛然发现,按刚才的策略时间短的都先获得服务的机会,如果时间短顾客不断的来“插队”,那A岂不是永远没有获得服务的机会了吗?最短进程优先调度算法肯定有缺限,那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呢?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先来先服务调度算法和最短进程优先调度算法的折中办法,即最高响应比调度算法,并讲解响应比的计算公式,从公式中总结出最高相应比调度算法优先照顾小进程,但又不至于使的进程“饿死”,即大进程等待一定的时间后也会获得服务的机会。
此时,善于总结的学生就会有一个结论:最高响应比调度算法应该是最好的调度算法了吧?教师可以提出另一种假设:此时如果出现了一个VIP客户,怎么办?因为VIP客户有服务的优先权,其他的顾客就必须等待,此时就很自然的引出第四种调度算法,即高优先权调度算法。
讲了前面四种调度算法后,学生已经对进程的调度算法有了一定理解,此时教师可以提出另一种调度算法,它不考虑等待时间也不考虑优先权,而是把CPU的时间分成一定的时间片,各进程在时间片内轮流使用CPU,在时间片内没有执行完毕的进程必须放弃CPU并排到队尾重新申请CPU,这个算法就是基于时间片的轮转调度算法。
最后,教师对这几种调度算法的特点、优点和缺点进行总结,还可以举具体例子分别用前三种调度算法计算它们各自的平均周转时间和平均带权周转时间,以加深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
3. 结束语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在操作系统课程实际的授课过程中,除了处理机调度算法这部分内容外,其他很多内容都可以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例如:进程同步与互斥、有关死锁的问题和请求页式存储管理等,都可以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来讲课。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将从单纯的知识转播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领导者,而学生也将从单纯的知识接受者变为自主的学习者、研究者和创新者,正确采用启发式教学将会极大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韦婷.启发式教学在操作系统课程中的应用.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5,第7卷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