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技术策划范文
时间:2023-10-24 17:38: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装配式建筑技术策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引言:
打造绿色、环保的施工模式,融合现代化房屋需求,尤其是应当控制施工期间的污染问题,能够提高装配式建筑的应用质量。由此可见,施工人员务必充分认知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要求,总结预制装配模式的装配要点,在房屋安装期间融入规模化的控制体系,能促使建筑趋于规模化发展。另外,装配式小模块安装设计中工程设计,以便在协调墙体、梁柱、预制楼板的过程中进行吊装作业,提高施工进度控制质量。
一、装配式建筑的应用优势
1. 施工效率高
装配式建筑可在BIM技术的监控下监控预制构件的安装、使用情况,同时可监控预制梁、外墙、空调板等操作的状态,以便结合既定的施工要求进行加工监控。在此过程中,施工人员仅需结合施工图纸细则进行设计,评价出各构件的组装需求,根据建筑构件的组装要求确立施工连接方案,能减少传统施工技术运行效率不高的不利影响。
2. 施工成本低
装配式建筑可在既定的施工支持下对构件进行项目设计,设计完毕后可将施工场地内的构件进行施工装配,期间可及时对建筑的进度进行调整。因此,该方法所需求的成本相对较低,施工人员可在BIM技术的监控下进行预制构建的组装过程。同时,该方法可在机械控制中进行施工,可节约传统建筑设计的人力成本的支出,且施工期间的污染性较低,所以可减少施工操作期间的能耗产出[1]。
二、装配式建筑安装重点及施工要点
1. 策划阶段
装配式工程进行期间,施工人员需统计施工图纸、内外业数据资料等方面的信息,根据建筑的应用需求展开分析、策划,可提高工程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在此过程中,施工人员需统计装配式建筑的策划目标,根据工程定位、施工设计状态作出必要的调整,可消除设计方案不合理的不利影响。因此,施工策划期间,工程人员应当分析出也影响建筑质量的投资、使用、环境、功能要素,评价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及时标识出施工方案不科学的部分。另外,项目策划实践中,工程人员也应当确立约束性的控制目标,评价建筑方向及其应用之间的潜在联系,可消除外界环境、资金支持等不稳定因素的设计偏差。
2. 立面设计
立面设计监控中,施工人员需根据平面、立面之间的设计模式进行结构规划,同时在强化监控细节的同时确定监控方向。因此,为提高设计的合理性,应当在标准控制实践中解决立面设计调整问题,并在必要的干预监控、结构分析的过程中应用个性化地设计标准进行评定[2]。例如在外墙体结构配饰搭配控制中,需根据建筑的地形、外貌特征、细节状态明确各个立面的纹路特征,能在统一化搭配控制中凸显出多元化立面设计需求。总之,立面装配中,应结合楼体结构、内外墙构件特征进行统计,并在科学的组合协调中进行搭配管理,有利于提升剪力墙的功能性价值。同时,为提高门窗结构的合理性,施工人员还需融入多元化的设计元素,选择污染小、方便装配的设计材料。值得注意的是,预制梁设立期间,应当分析出预制梁的压浆参数指标,将该指标控制0.5MPa~0.7MPa之间。
3. 设计阶段
完善施工图纸的设计规划,结合BIM技术评价出设计图纸的问题,再确立相应的设计优化方案,提高施工步骤的核心质量。因此,施工人员应当明确建筑的安装要求,根据施工安装要求展开评价,结合关联性控制要点进行细节监控,有利于提高施工设计的合理性。其中,设计前应罗列出各项工艺的顺序及运行方法,监控出各项控制参数的应用要求,再结合预制构件的尺寸、连接状态进行安装配置,可在进一步思考控制中提高施工图示的合理性。另外,施工设计中应评价出管线、管路、施工元件结构的联系,再结合图纸状态展开精准化的控制筹备,有利于提高建筑本身的功能性,也能让各项预制设计指标及时满足应用标准。
4. 构件加工
在各类基础性构件的加工处理期间,施工人员应标注各类构件的应用场所及应用需求,尤其是应当分析出构件的功能性需求,可提升构件的加工效率。在此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对构件进行初加工,依据构件的加工位置和生产要求监控出元件的使用要求。其中,施工人员应当重点审核构件的实际应用标准,包括于构件的尺寸、体积等指标。通过提高梁柱、墙面、框架等结构的功能性,再评价出构件的协调使用方式,能为后期楼板的预加工提供可靠的运行依据。
三、装配式建筑安装难点及提升方案
1. 重视施工质量管理
提高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质量管理方案,分析材料吊装、墙面安装、标高控制、灌浆浇筑等环节的方法,依据标注控制工序确立施工方案、施工步骤内容,可及时对施工工序设计方案进行评价,解决施工过程中质量问题的影响。例如在注浆工程期间,施工人员应分析出浆料的搭配、配比、使用等多方面的控制要求,同时解进行项目安全教育培训支持,帮助施工人员自主总结装配式工程的运行要点。期间,应当大力宣传注浆、做浆的安全控制需求,可在展示样板期间的同时进行安全做浆技术。通过建立可靠的控制制度和验收模式,能在分段施工、验收的过程中消除材料连接、尺寸应用不合理、连接效果不佳的不利影响[3]。
2. 落实安全管理技术
工程安全管理期间,应当采用BIM技术重点审查项目运行的难点,其原因是前期策划、设计期间可能会出现不合理的部分,故需要配置完善的控制思路。例如在预制叠合板安装、配置过程中,技术人员应当注意一下要点。第一,复合板吊装时,采用模块化梁吊装复合板,其原因是吊装过程系统提升过程缓慢,可确保复合板的稳定性。在吊装作业期间,应当将控制距离固定在作业层300 毫米处,再给予必要的定位监控,避免叠合板受到外力的损伤。第二,应注意在吊板安装期间加设间距为150cm的支架,设定2-3 排的支架模型。通过在关键位置配置双层支架,可方便叠合板结构搭建完毕后,混凝土材料的强度始终大于70%,可为后期拆除工作提供建议。
3. 完善吊装操作控制
吊装工程进行期间,工程人员需明确预制构件的数量、型号、功能等指标,再给予不同构件展开必要的命名,可方便施工人员在信息化系统中对吊装所使用的材料进行一体化分配管理。因此,吊装工艺进行时,施工人员应在材料进场后立即对不同材料进行标号编排,采用简单、科学的名称进行命名控制,能够让构件在自主命名的期间发现内墙、关键、梁柱等部件的埋设要求。另外,应正视对材料性能的监控与检查,利用相应控制系统监控处吊钩的功能性和形状,可及时避免材料变形的发生概率。例如试吊控制期间,需控制起吊装置的离地高度进行测试,确保离地高度月48cm,然后停止试吊操作。通过综合核查机械元件的运行状态,再结合关联性控制预案进行编制监控,必要时应当涂抹剂并及时清洁元件表面的垃圾。同时,叠合板应用期间切不可进行野蛮施工,应根据《构件吊装专项施工方案》方面的理论进行材料构架,可提高构建的功能性,可避免材料偏移影响。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及时解决装配式建筑施工的难点和重点,利用信息化技术发现管理、施工方面的运行要求和运行标准,再结合既定的控制逻辑展开质量监控和质量分析,有利于提高装配式建筑的功能性和使用效益。另外,装配式施工期间还需总结房屋的稳定性和承载功能,结合必要的收集、测试状开展项目评测,能够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冉. 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 建材与装饰,2020(12):29-30.
篇2
【关键词】BIM技术;装配式建筑;建筑产业化;应用案例
1 装配式建筑与BIM概述
1.1 装配式建筑
在生产车间中预制好建筑的部品、构建、原料后,向施工现场运送加以安装,最后采用后浇筑砼或浆锚法相连而产生建筑产品称之为装配式建筑[1]。板材、砌块、盒式、升层升板、骨架板材等五种建筑类型均为装配式建筑。因为该类建筑有很多在车间加工完毕的建筑补品,因此导致原始现浇作业大大低于装配作业。采取建筑、装修相融合的设计,使功能现代化、设计多元化、生产车间化、施工装配化的模式形成,推动建筑行业转变成节省、集成、科技、环保等现代化形式,与绿色建筑的诉求相契合。
1.2 BIM技术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即建筑信息模型简称为BIM,其是通过数字技术对某一建筑项目的功能、物理信息进行表述,可以将BIM技术在项目各个阶段和参与方式各异的情况下完成录入、修正、输出项目信息等操作,拥有仿真性、可视性、改良性、协调化、可输出图等特征。作为项目信息协同、共享的载体-BIM技术,能够提供给项目从策划概念到维护拆掉整个生命周期决策根据[2]。
2 应用案例
2.1 工程概况
南京万科上坊北面地块6-05栋经济适用房项目是整体型钢筋砼架构加钢支撑结构体系为全预制型的装配,地上和地下分别为45层和1层,有10380m2的建筑面,建筑有45m高,是国内第一栋全预制式高层建筑。装配式预制构件涵盖区间为:使用预制砼框架柱作为竖直的结构主体构件;使用预制砼叠合梁作为梁;用框架结构加钢支撑体系作为抗侧向力剪力构件;预应力砼叠合板预制来作楼板;砼梯板预制完成后在标准层楼梯上使用,砼叠合阳台板预制完安装在阳台上,预制K板后用作阳台上的隔板;使用NALC板;预制好的楼板运用在下沉式或者整个厕所中。
2.2 工程实施难点
整栋楼全部预制的高层建筑项目,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设计、制造、施工,且保持良好的质量。即使用该种装配式技术,应在短期内把设计到施工整个流程的所有工作高质量的实现,这时传送和协调建筑信息的工作十分关键。有以下问题需要攻克:1)在设计环节。进行归纳深化,需要将预制构件彼此间的碰撞检测精细到钢筋层级,在短期内凭借老员工的经验,很难完成二维图纸辨别工作;2)制造构件环节。生产商要吃透一万多张构件图纸,完成计划、制造、供应工作根本不可能实现。3)施工环节对构件进行精准迅捷的定位,高品质安装没有新技术扶持难以实现。以项目的特征为据,工程将BIM模拟研究中心建成,利用该技术达到项目管理的信息化。
2.3 BIM在设计阶段的应用
本工程使用Autodesk Revit系列三维建模平台建立BIM模型,对本项目的建筑、给排水、结构这些三维信息化模型构建时使用了各专业得力的设计员,并在Autodesk协同环境中实现,高效精准。在2D环境中,一张图纸则是独立的“小项目”,应从绘制平面展开,接着绘制剖面、立画,然后根据项目的进程对全部图纸进行修正。而建筑师之所以工作时间长、繁重最大的因素就是需要反复、永不停歇的更改图纸所致,珍贵的精力和时间白白的浪费在了这一工作上[3]。而BIM技术改变了这种工作方式。即把设计搬至仿真建筑中,设计的核心并非图纸而是在模型上,全部图纸均在模型中直接产生,而图纸则沦为设计的附属品。所有视图都有与之相应的数据库,在其中的数据库中完美展现视图的各个角度,建筑师只需以自身所需随时将视图生成即可。从建筑模型中可生成立体、平面、3D、剖面、大样图等视图。
因为在装配中应当精细化预制构件彼此间的撞击检测到钢筋层级,精细化设计员可采用TeklaStructures内部的校核撞击管理器对钢筋进行精细化检查,点开后只需对要校验的模型或构件选定之后,直接对校核这个菜单单击方可。实现撞击检查,像撞击对象的类型、名称、对象ID、构件等全部撞击位置会在管理器对话框中罗列出来,对表中的一个撞击位置选中时,在模型中会用高亮的方式显示出碰撞实体,从而方便修正和检测。
2.4 BIM在构件生产阶段的应用
建筑的设计到生产整个信息传输都可以在BIM模型中完成,生产环节可以提炼和更新设计环节中生成的BIM模型。在制造构件环节使用BIM的明显优势是信息传送的高时效性和精准性,这从很大层面上能够达到制造构件技术的精益。在保证精益建造的理论引导下,将BIM信息化平台运用其中,将其集中化储存优势和技术功能支持的作用充分施展出来,确保实时、精准、有效的呈现整个项目全生命周期内的信息流,进而使精益生产的目的达成。
2.5 BIM在施工阶段的应用
在吊装施工构件环节。以3D-BIM模型数据库设计完成为前提,采用施工进展信息关联模型对象的方式,将有时间属性的4D模型设计出来。进行Autodesk Navisworks中的API的运用,采取BIM前沿性的管理模式和质量技术办法,能够使传送信息流程中的衰减率下降,确保施工质量更加优良,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得到强化。使用手持便携式电脑,进行施工管理系统研发,可对施工员确定吊装位置给予指导,查询构建参数特性,提示施工质量指数等,达到可追踪整体施工质量数据的目的。
在安装水电管线环节。在综合标准层中,秉承综合性原则,借助BIM的可视化成效,对各种专业管线进行妥当的布置,设立综合性的支吊架,集约化部署各类管线,接下来透过BIM对感官成效进行检验,同设计交流,展开校核核算,妥当设定固定支架、膨胀节等。在地下室,对无压力管道朝向进行改良,避免有压力管道对无压管道的挤压,使用BIM模型对支吊架进行妥当设定,将同其余管线的撞击难题处理好。在管井层,利用BIM设计创建模型,对安装设备的方位进行改良,定位好施工序列,并且在BIM中进行管道支架的设置,对妥当性进行验证,并采用三维建模检验管井维修空间的合理性。
3 结语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使用,能够使工程质量和生产率卓效提升,能够保证构建规整化、户型规范化的装配式建筑出炉,降低了设计失误率,出图率提升,特别是能够紧密连接生产中的上下游公司,信息化推动产业化的发展模式切实完成[4]。不过在装配式建筑中还需要化解BIM技术还存在软件太过封闭、软件同我国制图标准有一定分歧、信管智能化程度低下等问题[5],进而能保证建筑产业化得到稳健发展,进而推动建筑产业改变旧的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贾晓英.建筑工业化与工业化建筑[J].科技信息,2012,22(8):435.
[2]美国国家建筑信息模型标准项目委员会.美国国家建筑信息模型标准(NBIMS-US)[M]2014.
[3]宫文军,曹杨,巩俊松.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构件系统设计与优化[J].安装,2014(1):55-57.
篇3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变电站;两型一化;变电站设计;110kV杨柳变电站;变电站施工
中图分类号:TM7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10-0026-02
一、背景
本工程为110kV杨柳变电所,位于丽水市云和县杨柳河开发区内,交通便利工程。其占地为4.78亩,总建筑面积3183 m2。远景规划50MVA主变压器3台、110kV出线3回、10kV出线36回、4200kvar并联电容器6组;本期安装50MVA主变压器1台,110kV出线2回,10kV出线16回,4200kvar并联电容器2组;110kV配电装置采用内桥接线、10kV配电装置采用中置式成套开关柜双列布置。本工程土建部分施工周期短,采用预制装配式施工模式,为浙江省首次采用,施工过程将面临不可预测的问题,施工难度非常大。
此次全预制装配式变电站建设重点在土建施工中,我们以变电所综合楼、围墙、设备基础及电缆沟等为说明。
二、预制装配式变电所
在以往110kV变电站施工中土建施工流程一般都是经过基础施工、主体施工、装饰等阶段。如建筑物施工要先从地基处理开始,到基础施工,到主体施工,到最后的建筑物装修。而采用现行的预制装配模式后,首先在系统策划阶段,设计阶段就已经依据标准,改变了传统的电气布置型式,废除了传统建筑结构形式,开始推广土建专业通用设计,因地制宜,美化优化结构,使之与社会及周边环境相协调,并且融入自然环境中;在土建施工过程中,始终贯彻建筑节能、节材、节水、节地方针,设计及实际安全裕度精准,建筑耐久性与变电站运行寿命相协调,建筑结构轻型化,如在变电站设计中,创新采用沙石地坪,主控楼采用工业化设计,采用清水墙工艺和节能环保材料;同时,传统模式中采用现场浇筑、砌筑物,在新模式下采用工业标准化生产检验合格后的产品,直接送现场按标准工艺快速拼装;使得整个施工流程由传统的串联顺序模式,转变成并联同时进行的流程,相应的简化净化了现场施工,减少施工期间粉尘、噪音、污水等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节约了资源消耗。这样的建筑模式,使得建筑主体及围墙等采用预制装配结构,现场只要按设计一次就位,在施工周期上缩短了近一半时间。
本次在丽水云和110kV杨柳变电所,贯彻了全寿命周期变电站设计、建设理念。注重资源节约,环境协调;功能定位工业性设施核心,剥离冗余功能,注重系统优化、全局优化、费用优化;注重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集成应用,注重先进管理方法。通过本工程的实践,体现在以下几点:
1.优化设计,优化总平,取消了110kV区域一侧道路,优化110kV区域平面及主变区域平面,110kV区域长宽方向尺寸均有较大压缩,在各台主变间设置防火墙,大大缩减了主变区域的宽度。站区围墙内占地面积2750平方米,比ZA-3(3363平方米)减少613平方米,相当于ZA-3的81.8%,大大减少了对资源(土地资源和建材等)的有效占用,降低了工程投资,施工范围紧凑。
2.在追求变电站的基本功能和核心功能的同时实现了工业性设施功能,剥离与变电站运行无直接影响的功能,将原来二层建筑改一层,取消了电容器室与开关室之间的隔墙,取消了辅助用房及电缆层,取消蓄电池室,蓄电池屏与直流充馈电屏并排安装,将电容器及接地变设备改为户外布置,建筑面积只有380平方米,相当于ZA-3(1015平方米)的37.5%。
3.改变电缆沟及围墙做法,改为预制装配式;改变电缆沟盖板做法,为工厂成品预制盖板,取消电缆支沟,采用直埋管结合电缆井做法;取消操作地坪及绿化,产地铺设碎石垫层;严格控制装修标准,取消吊顶。
4.建筑风格上体现了工业设施特点,改变了建筑结构形式,建筑结构上采用了预制装配式结构,门式钢结构形式,屋面采用预制大型屋面板,上做防水卷材。在建筑材料上,采用了技术上已经论证、工程已成功运用、市场已经成熟的环保、节能新型材料,如综合楼维护结构采用的木纤维复合墙板。
5.施工过程中,在工艺上推行工厂化生产,机械化环保施工,在零标高以上施工均采用装配式施工,各个前期环节可以并行施工,降低了粉尘、噪音等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同时大大缩短了施工工期,降低了工程造价。本次施工实践整个施工周期为76日,比典型110kV变电所建设工期缩短近50%。
6.由于建筑面积降低,工期的缩短,对施工过程中的能耗降低近40%。
7.通过合理的施工安排和管理,项目的通过质量、安全和进度控制,降低工程消耗近5%。
三、结论
“装配式变电站”源于“两型一化”思路,它的特点就是“注重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集成应用,注重先进管理方法应用”,“注重资源节约,环境协调,剥离冗余功能,注重系统优化、全局优化、费用优化”。同时,“可根据实际施工情况来并行施工,大大缩短施工工期”。通过110kV杨柳变装配式变电的实践探索,有效验证了其特点和优越性,明显缩短了施工工期,节约了资源,减少了施工实践,证明此种方法行之有效,为以后该类型变电站建设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柳国良,等.变电站模块化建设研究综述[J].电网技术,2008,32(14).
[2]2008年11月4日国网公司2009年基建工作思路及要点(征求意见稿).
[3]国家电网公司.“两型一化”试点变电站建设设计技术导则,2007.
[4]国家电网公司.220kV和110kV变电站典型设计推荐方案,2005.
[5]2008年11月4日国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全寿命周期设计建设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篇4
关键词:装配整体式 混凝土 结构体系 应用
引言
1956年,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和发展建筑工业化的决定中指出:为了从根本上改善我国的建筑工业,必须积极地有步骤地实现机械化、工业化施工,必须完成对建筑工业的技术改造,逐步地完成向建筑工业化的过渡。1977年北京采用装配式混凝土建造的房屋占混凝土结构房屋总数的30%,上海占50%。70年代,预制混凝土空心楼板得到了普遍应用。70年代末,我国引进了南斯拉夫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板柱结构体系。随着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体系的发展,在工业厂房和住宅结构中不断得到应用。近年来,国内对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包括常点受力分析、整体性分析、极限承载力分析以及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抗震性能试验等。
一、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国内应用现状及主要问题
1.国内应用实例
2005年底万科地产公司对建成的工厂化预制钢筋混凝土多层住宅1号试验楼对其进行有益的研发和探索。该公司对其结构住宅进行了理论分析、比较,最终采用梁柱中间拆分框架体系。该体系的优点在于梁和梁、柱和柱连接节点位置的选择在结构受力最有利的位置,更容易保证整个预制框架体系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008年万科又开发了沈阳万科工业化住宅示范楼,其结构形式为剪力墙结构――预制外墙与现浇内墙结合式,首创了预制外墙和剪力墙结构体系融合的新模式。
同年南京大地集团公司从法国引进一种预制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体系一世构体系。它的节点由键槽、U形钢筋和现浇混凝土三部分组成,其中的U形钢筋主要起到连接节点两端梁端的预应力钢筋在键槽即梁端塑性铰区实现搭接连接,U形钢筋在世构体系中起着重要的连接作用,其施工工艺的好坏直接影响世构体系的节点性能。目前U形钢筋的施工工艺还过于复杂也成了世构体系进一步推广的障碍之一。
2.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的装配整体式结构体系技术比较落后,一方面由于唐山地震中大量预制混凝土结构遭到破坏使人对装配式结构的应用更加保守,另一方面,国内的预制混凝土构件存在着跨度小、承载力低、延性差、品种单一等诸多问题,也严重阻碍了装配式结构在我国的发展。我国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还未得到广泛的推广,另外,在实际应用中对于该结构体系的预制柱之间的连接,现浇梁和预制柱的节点连接,自承式钢筋桁架叠合板的理论研究甚少,特别是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设计规范尚需要完善。
二、装配整体式结构体系的施工特点、重点及难点问题分析
1.装配整体式结构体系的施工特点
装配整体式结构的构件之间的连接以现浇节点为主,构件与构件之间通过现浇节点连接,预制PC构件的钢筋伸入现浇构件中锚固连接,新旧混凝土之间按照后浇带处理方式施工,保证了房屋的整体性,同时彻底消除了构件制作误差和安装误差,不会出现隔音、防水问题。
根据现阶段我国应用的现状来看,装配整体式结构房屋,在保证房屋整体性能的前提下,均属于采取部分预制的策略,采用“有选择性的确定预制范围”原则,例如剪力墙、框架柱等承担水平作用较大的主要垂直承重结构构件,均采用现场浇筑的方法,其余非承重构件或非主要结构承重构件考虑预制,或者采用预制叠合的方法,首先保证了结构的受力性能,其次预制构件之间以及与承重结构构件之间采用现场浇筑的方式连接,不存在缝隙,因而减少了防水隔音方面的后患,同时有利于消除构件制作安装的误差,提高建筑的整体质量,虽然这样做预制率有所下降,但是由于所处时代不同,现浇部分可以采用工具式定型模板进行生产,效率高、质量好,也一样达到了效果,这种施工工法更加合理。
2.装配整体式结构体系施工的重点及难点
新旧混凝土的连接构造是现场施工的一个难点,预制构件与新浇筑混凝土之间的连接难度更大,要求预制构件连接部位表面必须是露出毛碴,这成为预制PC与现浇混凝土能否连接位整体的关键,技术落后的方法就是用人工凿毛,这会对构件形成“隐伤”,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在混凝土凝固前,将连接部位表面“扫毛”,预制构件连接部位可以做到粗骨料外露一半,我们称为“水洗面”,并且不扰动构件混凝土,确保连接可靠。
目前国内外对预制PC技术的运用,在建筑设计、模具、构件生产、现场施工安装等多个环节都是独立分散的、不成系统的,设计单位、制造厂商、施工单位都只对自己的业务领域相对熟悉,对其他领域的知识和经验很少,能够全面系统掌握预制PC建筑的设计、制造、安装技术的公司为数不多,这就限制了预制PC技术在装配整体式建筑中的发展和应用。
三、装配整体式结构住宅的合理化方案选择和建议
目前国内住宅逐渐向多高层发展,结构形式多数以剪力墙为主,只要主要技术指标已经确定,项目的材料用量就已经基本确定,因此材料成本的可节省空间有限,怎样将原材料变成房屋产品,其实是整个生产建设活动的过程决定了建筑的成本,因此技术方案尤为重要.
针对每一个项目,到底选取哪些构件进行预制比较合理?对这个问题不好一概而论,应该结合项目管理人对装配整体式工法的理解,以及当地所具备的生产、安装条件来确定,既不能为了预制而预制,也不能有条件而不发挥预制的优势,应该综合各种因素来确定具体的方案,如果不能因地制宜地合理选择技术方案,在某些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盲目地追求预制,才是造成装配整体式结构成本上升的真正原因。
1.装配整体式结构施工方式的造价构成
装配整体式结构的土建造价构成主要由直接费、间接费、利润、规费、税金组成,与传统方式一样,间接费和利润由施工企业掌握,规费和税金是固定费率,构件费用、运输费、安装费的高低对工程造价起决定性作用。
2.降低装配整体式结构工程造价的具体措施
(1)优化设计
由于设计对最终的造价起决定作用,因此项目在策划和方案设计阶段时,就应系统考虑到建筑方案对深化设计、构件生产、运输、安装施工环节的影响,合理确定方案,并合理设计预制构件与现浇连接之间的构造形式,降低生产、施工难度。
(2)优化工艺、简化工艺(模具技术、流水线、)
从万科、大地公司的情况看,预制外墙都必须采用反打工艺,需要使用大量的密封胶条辅助材料,施工工序复杂,增加了成本,构件生产采用固定工位,如果对生产模具进行革新,使模具成为长期使用的通用设备,并改为流水线生产方式,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从而降低构件生产成本。
(3)合理选择技术路线和安装工法
不同的技术路线决定了不同的生产工艺和安装工法,产生不同的生产和施工效率。项目在设计阶段,可根据工程特点,从以上构件产品中选择合理的技术进行组合,既要考虑到构件生产、安装的成本,又要考虑到现场现浇的成本,综合确定技术方案。
四、展望
随着我国政府主导的保障性住房不断推进,装配整体式结构将获得更大的发展及应用;但也应该认识到:我国目前的住宅产业化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要迎头赶上还要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引进国外住宅产业的先进发展模式,在国内需要有一个消化吸收和适应的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将逐渐形成适合我国住宅产业化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篇5
根据xx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做好2018年节能宣传周和低碳日活动的通知》(x发改环资〔2018〕x号)要求,现将xx市2018年节能宣传周活动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活动开展情况
(一)认真安排部署
根据国家和省上通知精神,我委制定印发了《关于做好xx市2018年节能宣传周活动的通知》,对全市节能宣传周活动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明确了宣传重点和各部门的工作职责。要求各县(区)、各部门紧扣“节能降耗,保卫蓝天”的宣传主题,自行组织,适时开展活动,形成了各县区协调开展、各部门共同参与的良好宣传氛围。
(二)广泛开展宣传
1. 6—8月,各部门紧紧围绕“节能降耗,保卫蓝天”的宣传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节能宣传活动。
市机关事务管理局6月份率先开展了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活动,面向全市公共机构工作人员推送短信两次x余条,向各级领导推送彩信x余条,摆放节能宣传展板、悬挂宣传标语、张贴节能提示x余幅,组织发放x余份节能知识测试卷,发放xx市公共机构能源紧缺体验倡议书x余份。市建规局利用xx市建筑节能与墙改网,对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进行宣传,普及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相关政策法规、技术措施以及购房节能环保理念等知识。市商务局通过宣传标语、海报、车载宣传、电视、局网站、《xx商务》简报等方式,广泛在商贸流通领域宣传节能降耗、绿色消费理念。市广播电视台充分发挥舆论宣传主阵地作用,精心策划,播出《我市各地开展节能宣传周宣传活动》、《共享单车进驻留坝》、《秦岭地区专项执法“绿肺行动”在我市启动》、《镇巴:骑共享单车游美丽乡村》、《略阳开展节能降耗主题活动》等稿件20余条,持续报道中省市关于节能低碳的方针政策和要求,全面反映节能宣传周和低碳日活动期间全市的工作动态,深入宣传节能低碳的新举措新成效和先进典型。市住管局指导市房地产行业协会向全市开发企业发出《关于推行第五代钢构装配式住宅的倡议书》,在全市房地产开发企业中倡导逐步推行第五代钢构装配式高层庭院住宅。市科技局围绕节约能源积极宣传推介节能科技成果,鼓励引导科研院所和科技工作者加大节能技术研发,提高研究积极性。市交通局积极宣传国家新能源汽车优惠政策,在城市公交、出租汽车领域加快推广和普及新能源汽车;活动期间中心城区交通运输系统共悬挂横幅25条,利用公交、出租车LED显示屏滚动播放节能宣传口号x余条,发放宣传资料x余份。我委联合汉台区发改局、商务局等部门在世纪阳光商厦、兴汉家电商场共同开展了节能宣传。并于9月19日在勉县举办了2018年全市节能业务工作培训会,市级有关部门、各县区发改局、全市重点用能企业共计x余人参加了培训会议。通过现场参观和专家授课,进一步提升了工作能力,促进推动“十三五”后期全市节能工作再上新台阶。
2. 7月底—8月初,各县区相继开展了形式多样、亮点纷呈的2018年度节能宣传周活动。汉台区开展了节能工作落实情况专项督查,重点掌握了全体机关干部的节能意识、节能行为及节能措施落实情况等,促进全体干部职工增强节能意识,确保节能措施有效落实。南郑区通过汉山广场大屏幕滚动播放节能宣传短片、发送手机短信等方式,多渠道宣传节能低碳生活理念,普及生态文明、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洋县采取多部门联动,开展节能宣传进校园、进机关,制作公共机构宣传栏五面,建立了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平台,节能信息x余条。西乡县6月11日在县城广场举办了2018年节能宣传周活动启动仪式,次日开展了节能宣传进校园活动,向学生发放生活垃圾分类手册x余册,在校园张贴宣传画册10幅,进一步增强少年儿童节能低碳、生态环保理念。勉县通过微博、微信等线上方式宣传节能降耗标语,结合线下同步持续开展节能降耗宣传活动。留坝县开展了节能宣传知识有奖问答活动,印制节能宣传口杯x个作为奖品发放。佛坪县活动期间向广大群众发放节能灯具x个、节能低碳宣传资料x余份,参与群众达340余人次。城固县、宁强县、略阳县、镇巴县、经济开发区通过制做节能宣传展板、印制张贴节能宣传周招贴画、发放宣传彩页、利用大屏幕播放节能公益宣传片等方式,引导社会各界树立节能意识。
篇6
关键词装饰工厂化优势对策
1我国装饰行业施工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建筑装饰施工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五千多年的历史,但作为一个行业,装饰施工技术的兴起得益于改革开发时期深圳特区的建设,以香港为代表的国际先进施工技术的涌入带来了崭新的施工理念、方式方法和科学的控制手段、以及一系列先进的施工机具、技术设备,大大推动了我国装饰行业的发展。到21世纪初,已经出现了国内领先、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工艺技术。然而我国装饰行业的施工技术大部分还停留在流动的手工作坊阶段,传统的人工操作与手工组装方式仍主导着整个装饰施工过程。由于作业手段原始,分工方法混乱而又缺乏专业性,造成我国装饰行业包括整个建筑业几乎没有市场准入门槛。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行业科技含量明显不足。
装饰施工工业性技术滞后的现象与时展严重脱节,缺陷是明显的,表现为劳动生产率低下,施工工期长;产品质量难以控制,精度不足;污染环境且严重扰民。限制了整个行业的发展。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和工作环境的要求已经从生存型、功能型向舒适型转变,生活质量也不断提高,这就要求我们装饰行业的生产方式从劳动密集型向资金集约型转变,讲品牌、讲环境、讲质量、讲效率。传统的施工方式已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工厂化装饰的生产方式也就随着社会的发展应运而生。
2工厂化装饰的含义及优势分析
2.1工厂化装饰的含义
工厂化装饰是指将装饰工程所需的各种构配件的加工制作与安装,按照体系加以分离,构配件完全在工厂里加工和整合,形成一个或若干部件单元,施工现场只是对这些部件单元进行选择集成、组合安装。其核心是以工业化为手段,强调注重个性化。如同汽车制造,各主要部件是由各专业工厂提供的系统集成产品,汽车装配线只是将各种部件进行整合装配,而内饰、无线定位等均可按客户个性需要进行选配。工厂化装饰强调部品的后工厂化、现场装配化,要求产品标准化、系列化。随着工厂化的推广,由单一材料的组合可发展为不同材质、不同产品复合集成,路子将更宽。多元化组合在工厂完成,减少了现场的组合次数增强了组合体的完整性。
目前,我国已有一些装饰企业对工厂化装饰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和实践,但大多数仅限于木装修工厂化。木装修工厂化是工厂化装饰的一部分,工厂化装饰是木装修工厂化的发展和延伸,它应覆盖装饰工程的所有内容。当然,工厂化装饰并不一定要求装饰公司什么都做,装饰公司可以是一个能够承担起总承包任务的的设计者、组织者、总调度,是工厂化装饰的总装车间,是牵头人的角色,主要负责做好组织协调管理工作,而把各单元部件交由各专业公司或厂家进行加工整合。
2.2工厂化装饰的可行性
目前,在木装饰、石材饰面、幕墙、整体厨卫、金属饰面、玻璃饰面乃至面砖饰面等方面推行工厂化装饰在技术上已取得一些突破性进展,许多新材料新技术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应用于工厂化装饰之中。加上各种高性能的弹性粘结剂的问世,彻底改变了传统的钉销连接方式。只要我们增加现场精度控制、加强施工深化设计。全面推行工厂化装饰已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
2.3推行工厂化装饰的意义
(1)有利于建筑现代化、住宅产业化的发展。要实现建筑业的现代化,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实现建筑工业化、部品标准化、施工机械化、装饰工厂化、企业信息化;而住宅产业化就是实现住宅建设的连续化、标准化、集团化、规模化、一体化、机械化。工厂化装饰正是顺应了这一发展的需要。同时建筑的工业化又有利于装饰工厂化的进一步发展。
(2)有利于我国装饰行业的发展。我国装饰行业科技含量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市场竞争基本上是处在同一层面上的竞争,缺乏有序性,产品同质化严重。推行工厂化装饰有利于优化行业竞争结构,提高产业集中度水平,使市场份额的分布趋于合理,社会资源配置得以优化;有利于提高装饰行业科技含量,进而带动相关科技应用水平,以提高全行业的科技含量;有利于国家强化规范装饰市场,实现优胜劣汰,使我国装饰行业得以健康发展。
(3)有利于提高装饰工程质量。工厂化装饰克服了人工制作的随意性和某些技术上的不可操作性,其加工精度和粘结度是人工制作难以达到的。施工质量和精度的提升空间都会大幅提高。以木装修工厂化为例,采用木饰向工厂化装饰能够创造超长无接缝的全新装饰效果,饰面精度从毫米级提升到微米级;高压无气喷漆将油漆与空气有效分离,饰面光洁,基层木材真空蒸汽干燥,进口设备齿接,30年不起鼓、不开裂、不变形。
(4)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构配件的生产全部在工厂里进行,采用机械化操作,其加工制作速度和质量是手工操作无法比拟的,部件的集成整合与安装分开,又大大提高了专业化程度,劳动功效大幅提高。工厂化装饰是以机械化、专业化、批量化为基础,各环节的工作又可同步进行,可大大缩短施工时间。木装修工厂化的实践已证明其工期可缩短1/3以上。
(5)有利于满足个性需要。通过研究开发并不断丰富完善,依据消费者不同品位和个性差异,可实现高科技工厂化生产与个性化有机结合,提供多种材料、式样、颜色和档次产品代用户选择。
(6)有利于解决传统操作所带来的污染和扰民问题。现行装饰采用的饰面板等大都残留有大量甲醛,现场刷漆、刷胶所带来的苯、二甲苯、甲醛等挥发性的有毒物质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断释放。手工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大量噪音、垃圾,污染环境扰民严重。而工厂化装饰要求全部使用环保材料且生产时粘合剂用量少,产品后场化,现场只是拼装,施工期间少有锤钉等施工噪音和垃圾,不会有甲醛和油漆等气味,完工后即可使用。
(7)有利于降低成本。采用工厂化生产,材料的边角料可以得到充分利用,材料利用率提高,批量化、流水化生产,可以达到降低成本的规模效应;机械化操作优势又可使基层与面层、部件与部件的连接方法更为简便经济;加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等因素的影响,成本可大幅降低。木装修工厂化的实践证明其综合成本可降低20%左右。
3推行工厂化装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3.1加强部件的模数化、标准化研究
工厂化装饰要求部品件的配套性、通用性强,要求部件小型化。这样部品件的加工制作运输、安装均可轻便灵活,而且标准单元的组合灵活机动,可大可小,创造思维的空间被充分扩大,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也就增强。这就要求我们采用“模数化协调”原则和方法,去制定各种部品件的规格尺寸,以满足各类设计需求,使其能准确无误的安装到指定的部位,且不同企业生产的部品件可互换。使之形成产品是标准化的,装饰是多样化的。
而目前我国的装饰部品配套性、通用性还很差,只有少量的部品件能满足要求,更多的没有达到系列化、标准化、规模化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大力开展装饰部品件的定型化、配套化、标准化、模数化、系列化的研究,提高产品的可选择性和互换性,做到配置合理,接口方便,能与建筑部品件相配套,并实现规模化生产。
3.2加强行业技术政策的研究
一种新的施工方式的出现,最需要的是国家技术政策的引导和支持、行业的激励与舆论支持。国家要制定与推行工厂化装饰相关的优惠政策和目标,编制相关发展规划,组织工业化体系的分类研究与攻关,编制工厂化装饰的设计标准、质量检测标准和技术规程、规范行业术语,推广工厂化装饰的示范工程,建一套完善的工厂化装饰的理论体系,提高整个行业的发展水平,同时要逐步完善大批量的材料配送体系。
3.3企业要加强工厂化装饰的技术策划
要制定全面实现工厂化装饰的宏观规划,确定发展目标,分析目前推行工厂化装饰所存在的障碍,组织技术攻关。加强信息的搜集,搜集那些能直接或间接用于工厂化装饰的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对实践中所创造的标准模块加以整理与推广。注重设备配置的转化,重点关注工厂化配套所需的大型加工设备的质量和数量,发展新型、快捷、精确的现场装配设备,组织研究装饰单元部件的整体吊装技术,采取措施提高设计人员的配套设计能力,培训现场组装工人的装配意识,与行业之外的专业厂家合作,建立设计配合、定制供货、物流配送等一系列的组织协调机制。
3.4建筑装饰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相应调整
工厂装饰施工方式要求技术人员以现场测量、收集数据、并根据数据进行施工深化设计为主,将复杂的现场情况转化为可加工的工厂标准。通过他们完成相关的单元部件配合数据收集、委托加工部件设计、安装顺序设计、安装过程调节余量设计以及设计结果的外加工清单编制等工作,项目管理也重点转向施工深化设计和供应商配套、组织协调工作。
篇7
关键词:建筑物 模数化设计 工程实践
引言
模数作为一种设计思路, 在现代建筑学领域里越来越受到重视, 通过模数秩序手段, 使建筑设计更好地适应当代需求, 促进设计标准化和建筑工业化, 从而减轻环境负担。
一、模数化设计概述
1、概念
模数其实并不是一个抽象的东西,它是一种尺寸单位,人们在生产的过程中,按照这个约定的单位进行整数倍增加或减少,以此来确定尺寸,这样一来,现场的安装就可以实现通用性和互换性,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现场裁、锯、刨、凿等粗犷的作业方式。
2、优势
模数化的工艺不仅能够减少本金支出,减少工程消耗,缩短工期,还能够降低当场施工的次数,更加便于组合装配,增加完整统一性。进一步说,模数化能够使交通运输与库存更加便利,这样就减少了本金。举个例子,在许多发达国家迈出了工业化的步伐后,科技的进步,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标准化设计便成了许多争先模仿的案例。例如,英国的“水晶宫”,因为它是根据模数化、标准化而设计的,所以它只经历了八个月就完成了施工。
二、建筑模数化设计要点
1、基本模数策略
在室内设计上,我们需要室内模数来帮助我们完成合理的设计,争取找到最优秀的设计方案。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基础模数,要适合户型的特点,一般我们将300mm 作为基础模数,在扩大或者缩小的时候都要是其倍数。除此之外,更要注意与人体的协调,这将是在设计中最为关键的依据。
模数在设计的运用中, 最简单的方式就是选择一个或几个关键模数, 并通过这个模数与不同的体块相联系。理想的模数应当从始至终贯穿于建筑的设计及建造过程中,例如, 将轴网尺寸设置为重点模数,再将层高的尺寸、外立面饰面设置成与轴网、 层高尺寸相关倍数的尺寸等,以此类推,完成从整体到细节模数策划。
2、户型内平面的多样化设计
(1)平面的功能模数
平面的功能模糊指的是平面与平面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区分开来,几种功能空间之间存在着模棱两可的关系,或者是重合的关系。比如说客厅与餐厅重合、卧室与书房重合。使用了平面的功能模糊,可以在面积不大的情况下满足必要的生活空间需求。根据不同情况下的生活需求,大致存在着五种模糊方式:书房-起居室,卧室-起居室, 书房-卧室,餐厅-厨房。
(2)平面的功能转换
在现展的今天,平面空间需要有多种使用功能,如果只有一种使用功能根本满足不了人们的需要。有的时候是白天与黑夜需要的功能不同,有的时候是随着生命周期而改变了功能需求,不管是哪种原因,现在家居的平面都应该具备可以随时转换功能的可能。
(3)平面之间的多样组合方式
平面之间的排列组合方式主要有三种。合并:就是指几个小型的空间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分隔:指把一个大的空间用隔断或其他方法,切分成多个小的空间。重组:每一个空间的尺度都不产生变化,但是空间与空间之间可以相互组合,使格局发生改变,还可以使用“一门两用”的方法来对平面进行重组。一门两用就是指同一个门,可以连接两个空间,打开一个空间时,另一个空间就关闭了。
3、三维模数网格策略
通过设置 BIM 三维模数网格来进行方案设计,有助于实现更加规整设计。三维模数网格中的模数, 除了作为设计的度量依据外, 还起到决定每个建筑构件配件的精确尺寸和确定每个组成部分在建筑中的定位作用。
三维模数网格包含水平模数和竖向模数网格。可以依其作用分成建筑模数网、 结构模数网格和装饰模数网格。建筑模数网是用来作为空间划分的依据, 而结构模数网格则是作为结构构件组合的依据, 装饰模数网格作为家具和内装的依据。
4、参数化策略
参数化就是将建筑设计的要素都变成某个函数的变量, 通过改变函数算法, 获得不同的建筑设计方案, 简单理解为一种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自动生成设计方案的方法。
基于尺寸参数化策略, BIM 的构件可以包含长度、 角度、 面积、 体积、半径、 弧长等尺寸参数,可在设计过程中根据模数需要而改变。基于变量参数化策略, 实质上是尺寸策略的进一步拓展, 方法是将特定的设计要素,如尺寸、约束条件、 工程计算条件等设为设计变量。
5、模块化设计
模数是模块化设计的前提, 模块化设计实模数设计的拓展。模块化设计通常应用于装配式建筑, 简单地说就是将设计模数的构件组合在一起, 构成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单元, 将这个子单元作为通用性的模块与其他产品要素进行多种组合, 构成新的单元, 产生多种不同功能或相同功能、 不同性能的系列组合。模块化设计有着相对独立性、 互换性、 通用性这三大特征。模块是构件的集成的产物,属于成套实用技术。
三、建筑模数化设计工程实践
本文以麒麟麒麟科技生态创新园NO.2010G61地块―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为一栋多层办公楼建筑为例进行概述。
建筑平面内部由“L”型走道连接,两侧布置功能用房。并设有三组主要垂直交通区域,共设有8部客梯和三部货梯,标准层设有7部楼梯,一、二层展示区域另设有两部楼梯及一部开敞式楼梯为其服务。水平和垂直交通互相交织,形成便捷有序的疏散网络。建筑负二层为机动车停车库和设备用房,负一层为机动车机械停车库和自行车库和设备用房,首层为办公、展厅、多功能厅、会堂和服务中心,二层为办公、接待和展厅,三层为办公和员工餐厅四至六层均为办公。
建筑立面材料以全玻璃幕墙形式为主,配以部分石材干挂,使整个建筑更为现代、沉稳,内部中庭空间在立面均有与之对应的隐框玻璃幕墙设计,通过材料本身的变化的应用,形成体块感强,清晰明快,虚实搭配协调的整体立面风格。同时,外立面采用单元模数化全玻璃幕墙的形式,各标准模数之间采用浅色石材加以分隔,石材本身通过局部的跳色和玻璃镶嵌等手法使建筑立面更为生动,强调建筑的模数及对尺度的精确把握,活跃建筑色彩,创造出简约大气的建筑形体感。
结语
建筑模数化在我国古代建筑中就有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在西方工业革命之后,模数化的相关理论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倡导及流传。当前,我国在建筑模数化设计方面,虽然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但还是需要深化设计,加强建筑的模数协调与标准化,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本文主要分析了建筑模数化的优势及概念,由此探讨了当前建筑模数化设计的要点所在,以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张龙巍,黄勇,刘曦. 秩序与模数:曲面建筑参数化设计方法研究[A]. 全国高等院校建筑学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建筑数字技术教学工作委员会.数字技术与建筑――2014年全国建筑院系建筑数字技术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全国高等院校建筑学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建筑数字技术教学工作委员会:,2014:7.
[2]青梅.大型零售商业建筑中公共卫生间的设计策略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
篇8
2006年批准施行《可再生能源法》。
2007年《中国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
2007年烟台市政府以烟政办发[2007]7号文转发市建设局《关于在住宅建设中推广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及成套技术的意见的通知》。以政府文件推广使用太阳能建筑那时在全国还不多见。
2010年烟台市政府《关于加快太阳能成套技术推广应用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12年,山东省烟台市新建住宅全部用上太阳能。基于以上原因,烟台市政府在文件中规定,要将太阳能成套系统作为建筑的组成部分,在规划、设计、建设、验收等各个环节,都有了监管的“硬杠杠”。
从国家到地方,这些都显示,我国的房屋建设及其能源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全局问题,太阳能建筑在中国的发展已经普遍推广开来。
一、现代太阳能建筑的定义与内涵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太阳能建筑专委会将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在建筑使用能耗中的所占比例大于30%或基于现状建筑二氧化碳排放平均水平上的减排贡献率大于30%的建筑,称为太阳能建筑。我们可按住宅建筑为例进行定义指标的分解:现阶段成熟的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已经完全能够解决生活热水问题,约占使用能耗的10%,采用被动太阳能采暖、制冷技术,可至少节约建筑使用能耗10%;充分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策略可降低建筑使用能耗5%以上;另外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发展,其技术经济性会越来越高,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太阳能采暖制冷技术、小功率建筑用风力发电技术、安全可靠的地源能供热制冷技术、城市垃圾、污水源利用技术等,会极大的提高可再生能源主动利用供能技术在建筑使用能中的贡献率,按照国家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可以达到15%。所以30%是一个可达到的目标。当然,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30%的指标将会不断提高。
二、太阳能建筑理念催生产业发展机遇
标准规范促进了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我国已经或正在制定较为完整的建筑节能和太阳能利用的设计规范和验收标准,并开始推行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等级标识制度。《绿色建筑设计规范》不但关注建筑体型系数、窗墙比、围护结构传热系数、设备及系统效率与围护结构相关的分解指标,对于自然采光、自然通风等热舒适性指标,生态设计策略的综合指标,以及与可再生能源利用相关的“建筑产能”指标将给予更大的关注。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将会引发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既有建筑超过数百亿平方米,而且大部分为非节能建筑。无论是建筑节能改造、还是延长既有建筑的经济寿命,既有建筑改造将会引发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既有建筑综合改造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中,要求对建筑围护结构进行将节能综合改造研究,通过开发装配式外墙保温、外墙集热、通风、遮阳部件,提高建筑保温隔热、自然通风降温性能,充分利用太阳能等先进能源自给技术,提高节能减排水平。
新农村建设将成为太阳能利用的主战场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展开,城镇化步伐加快,以及农民生活方式和能源结构的变革,对能源尤其是商品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致使农村能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并成为中国能源安全必须关注的重要领域,农村住房及其配套设施的建筑节能研究开始受到应有的关注。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中对农村建筑太阳能、生物质能以及低品位能源的综合利用,农村建筑节能及改善室内热环境设计研究、农村生活用能规划玉政策标准研究等投入了较大的力量。
三、太阳能建筑发展的中国之路
选择基于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能源需求解决方案正确理解“零能耗建筑”的含义,即在生命周期内,建筑使用能耗对于常规石化类能源需求为零的建筑,或该建筑没有对大气环境新增二氧化碳排放。实质是用建筑节能和可再生能源的增长替代全社会石化类能源需求的增长,即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开源”和建筑节能的“节流”。社会能源需求增长方式不应只是“加法”,还应有“减法”。
开发建筑集能系统,实现建筑能源自助 建筑物本身作为能源系统的关键部件是太阳能建筑的显著特征。
建筑能量系统由建筑被动供能系统(包括建筑物内的热源和太阳能的被动利用)和主动供能系统组成(在再生能源利用)。可以用建筑被动集能指标表征建筑的被动供能能力和建筑环境的热舒适度,而用建筑主动供能指标反映可再生能源对于建筑使用能耗的二氧化碳减排的贡献率。优化系统并解决系统之间的矛盾,尤其是冬夏两季的能量匹配和投资平衡问题是建筑集能系统的关键问题。
提倡建筑能源中心模式,推广能源梯级利用建筑能源中心是指单户或单元建筑为能源供给对象,构成包括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内的复合能源系统,满足建筑的使用功能和环境质量所需要的能量(包括供暖、制冷、热水、新风、照明、炊事等)。它是分布式能源系统的最小单元,是建筑物基于能量梯级综合利用(如中水回用、余热回收等)的多能源复合能量系统,其优势在于可方便的综合、高效利用各种可再生能源技术,以满足安全、经济的建筑能耗需求。
综合考虑建筑运营成本及其外部成本建筑运营体现在建筑物的策划、建设、使用及其改造、拆除等全寿命周期的各种活动中,建筑节能技术、太阳能技术以及生态建筑技术对与建筑运营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人们不仅要关注建筑初期的一次投资,更应关注建筑的后期运营和费用支出,不但要满足中国民众的居住问题,也要关注住房使用的耗能支出。另外,还应考虑二氧化碳排放等外部环境成本的增加。中国不但要建设经济适用房,更需要建设经济运营房。
引入建筑整合设计方法,发展太阳能与建筑集成技术建筑整合设计是指将太阳能应用技术纳入建筑设计全过程,以达到建筑设计美观、实用、经济的要求。采用模数化太阳能建筑部件,既能较全面的运用主被动太阳能技术,又让这些部件构成了现代住宅的立面元素。
提升传统建筑理念,推行被动优先设计原则 这是建筑充分利用太阳能的基本原则。已经使用太阳能采暖与热水工程的住宅区的统计结果表明:在供暖运行费用不变的情况下,供热面积从60平方米增加到140平方米,室内温度由8―10度提高到15―20度。进过两个采暖期的连续测试,提高围护结构保温性能和增设太阳能供暖系统在室内热舒适度改善中的贡献率分别约占80和20%。而夏季室内测试温度也说明新的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明显好于旧的建筑。
充分利用建筑资源,向建筑要能源 满足中国人民温饱的18亿亩耕地底限、400亿平方米的既有建筑、10亿平方米的年新增建筑,成为充分利用建筑资源的压力和现实条件。简单的推算表明,目前20亿平方米的可用屋顶面积,相当于新增30万亩的土地资源,这还不包括墙面的利用。
关注气候特征和“值班环境”用能技术“值班环境”也称“职守环境”,指建筑在无人使用时的环境。建筑值班环境直接影响着达到建筑使用环境的启动时间、建筑室内的空气质量品质和闲置建筑的使用寿命。
充分利用太阳能热水等先进的成熟技术太阳能热水器是目前太阳能利用技术中最成熟的技术,应用普及率较高,到2006年底全球太阳能热水器安装量约1.68亿平方米,其中我国占9000万平方米,约占53.6%左右。目前,与建筑集成应用的太阳能集热系统研发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引入能源互联网概念,提高可再生能源系统的经济和安全性能分布能源系统的经济性和集中能源系统的安全性一直是能源规划与能源发展的瓶颈问题。“能源互联网”理念至少包括以下方面:
1、多种可再生能源在时间和空间上能够互补,提高可再生能源系统的稳定性,经济性和系统效率。如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太阳光谱选择性利用涂层集热系统等。
篇9
关键词:绿色施工;建筑施工;应用
目前,我国尚处在经济快速发展阶段,因此而产生出来的建筑材料与资源耗费极为庞大,而作为建筑施工企业更需要积极地承担起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大责任。而绿色施工的出现,对建筑行业的节能降耗的进行有极大的帮助。因此,我们必须要熟练掌握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基于此,本文就绿色施工在大型建筑施工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相信对有关方面的需要能有一定帮助。
1 工程概况
某工程为一类高层综合楼,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基坑深度12m,建筑物总高度98.95m,地下2层,地上25层,裙楼5层,工程造价约6亿元,占地面积6393.29m2,总建筑面积63695.27m2,其中地上部分建筑面积:53025.07m2,地下部分建筑面积8670.20m2,建筑物长61.70m,宽54.90m。其中南侧大厅从地下室顶板至2层为中空,层高10.2m,跨度16m,设计采用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
2 组织与管理
2.1 目标管理
根据工程特点及施工周期,绿色施工小组结合《绿色施工导则》制定了项目施工在施工区、生活区不同场所和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和装饰装饰3阶段的“四节一环保”具体目标。
2.2 组织管理
工程开始成立了绿色施工指导小组和现场绿色施工管理小组,指导小组组长,项目经理担任管理小组组长。现场绿色施工管理小组成员包括绿色施工专职负责人、技术副经理、生产副经理、环境保护管理员、节材控制管理员、节水控制管理员、节能控制管理员及节地保护管理员。
3 施工准备
绿色施工指导小组对项目进行了绿色施工专项技术管理交底,并定期对项目各项工作进行检查;现场绿色施工管理小组建立了绿色施工管理制度。
项目部严格按施工合同、设计文件、图纸会审纪要、工程设计变更及施工规范要求,认真组织、精心施工。认真按照审批的《创优策划》和《绿色施工方案》落实责任,落实措施,从各方面保障节能降耗目标指标的实现。
项目积极推广应用《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0年):拟采用10大项,26小项,已采用10大项,15小项。其中绿色施工技术采用施工过程水回收利用技术、预拌砂浆技术、粘贴式外墙外保温隔热系统施工技术、植生混凝土和铝合金窗断桥技术等。
4 资源节约措施
4.1 节地及施工用地保护措施
(1)施工现场平面布置依据现场条件,将办公区、施工区和现场观摩区分开设置,根据施工过程分为地基与基础阶段、主体结构阶段、装饰装修3个阶段进行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合理安排,科学组织。
(2)场内地面均铺道砟石或地坪砖硬化。
(3)土方开挖施工采用土钉墙喷锚支护作法,放坡系数为1∶0.2,减少土方的开挖量。基坑开挖后,场地南侧从西南到东北向呈山脊状分布一条强风化粉砂质泥岩带,按照设计,部分集水坑、电梯基坑等下沉的坑中坑穿透卵石层,进入强风化粉砂质泥岩层,下沉深度超过深基坑管井降水深度,需二次降排水,经过讨论,最终采用坑中坑周边做素混凝土围堰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持力层的扰动。
(4)本工程临时办公室和部分宿舍采用2层装配式轻钢结构活动板房,节约占地面积283.2m2。
4.2 节能及能源利用措施
(1)根据工程特点地下室至6层分4个流水段,6层以上标准层分为3个流水段,合理安排流水段施工,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2)对办公区和施工区进行分区计量,确定有定额指标,每月单独计量,及时掌握用电情况,对不正常用电峰值进行分析比对,及时找出原因,做出相应处理措施。
(3)对塔式起重机、施工电梯和混凝土输送泵等安装电表进行单独计量,分析塔式起重机、施工电梯和混凝土输送泵等能源消耗;对主要耗能施工设备提高机械设备运行时的满载率;定期维修保养以设备的完好率提高设备利用率。
4.3 节水及水资源利用措施
(1)施工现场供、排水系统合理选用控制供水管径,设置螺纹调节阀,生活用水均采用节水型水龙头,作业层供水采用泵智能控制器进行供水。
(2)参照材料消耗量定额《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10和以往同类工程用水量及工程实际,制定施工区用水定额≤1200t/月,生活区用水定额≤320t/月。
(3)砂浆搅拌时,严格按施工配合比进行上水,严禁多加水。
4.4 节材及材料利用措施
本工程所用材料提前按需编制采购计划,注重辅助材料的合理搭配,所用大宗材料均选自距场地较近厂家,运距500km范围内的材料占总材料数量的96.0%;按限额领料制度加强施工现场材料管理,降低工程成本,控制材料合理使用,满足公司各种材料指标。
5 环境保护措施
5.1 扬尘和大气污染控制措施
(1)施工现场使用可周转的块砖和道砟石进行硬化处理,现场建立洒水清扫制度,配备洒水设备,并派专人负责,每天上午洒水2次,下午洒水3次。
(2)现场土方密目网覆盖避免扬尘,主体结构施工时,采用落地式脚手架进行全封闭式施工。
(3)浇筑混凝土前,进行模板灰尘和垃圾清理,使用吸尘器进行清理。
5.2 噪声控制措施
(1)项目部购进GM1357型数字式噪声计,按《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方法》GB12524―1990每月进行1次昼夜监测,对不符合《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规定的,对其声源进行整改处理。
(2)混凝土输送泵、砂浆搅拌机等强噪声设备搭设封闭式吸声棚。
(3)施工电梯安装后,在施工电梯门口安装楼层呼叫器,以确保电梯及时准确到达呼叫层,避免工人喊叫和敲打施工电梯架体。
5.3 光污染控制措施
(1)大型照明灯具设置灯罩朝向,避免强光漫射,有效控制对周围环境的干扰。
(2)电焊作业采用遮光罩挡光。
5.4 水污染控制措施
(1)施工现场存放的油料和化学溶剂等物品设有专门的库房,地面做了防渗漏处理。废弃的油料和化学溶剂集中处理。
(2)施工机械设备检修及使用中产生的油污,集中汇入接油盘中并进行定期清理。
5.5 建筑垃圾处理措施
(1)建筑施工垃圾、生活垃圾分类存放,并及时清运消纳;对废旧电池、墨盒及硒鼓等单独储存分类处理。
(2)利用原办公楼所拆小红砖砌筑筏板永久性侧模和地下室防水保护墙等。
6 绿色施工评价
(1)施工项目部接受建设单位、政府主管部门及其委托单位的绿色施工检查。
(2)施工项目部在地基与基础工程、结构工程阶段协助建设单位按《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GB/T50640―2010组织评价工作,每月进行1次批次评价,每个施工阶段进行阶段评价。
7 绿色施工实施效果
通过对工程自开工至目前实施效果分析,完成了各阶段以绿色施工管理的目标,为本工程投入使用1年后评定绿色建筑奠定了基础。
8 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中大力推广绿色施工技术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了,因此,便需要工程建设的所有参与者树立绿色施工的理念,并在施工中努力发展绿色建筑技术,不断进行绿色施工技术的创新,将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实现建筑业的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近年来,郑各庄村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让农民得实惠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以“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为己任,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大胆实践,走出了一条“兴企强村,富裕农民”的发展之路。
一、“兴企强村,富裕农民”的创新举措
1998-2008年,郑各庄村自有资产从3600万元增加到35亿元,增长96.2倍;经济总收入由3500万元提高到20.65亿元,增长58倍;可支配利润由350万元提高到2.78亿元,增长78倍;上缴税金由33万元提高到8300万元,增加250.5倍;农民人均收入从3100元提高到33000元,增加9.6倍。不仅让村农民演变成离土不离乡的产业工人,并且带动6000多当地农民就业。与此同时,还改善了村民的生活居住环境,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回顾这些年的发展,我们主要在“创新”上做文章。
(一)观念创新
新农村建设需要一个科学的规划做保证,为了避免无序建设,1996年,郑各庄村请来专家,依据首都发展总体规划,针对我村所处的地理位置、资源特征和对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判断,制定了《郑各庄村21世纪生态庄园》的远景规划,将郑各庄村4332亩村域划分为生活居住、文化教育、科技产业、休闲产业等四大板块,并且把目标锁定在10-15年内。
当该规划出炉时,郑各庄村杂乱无章的环境引起了一些非议,特别是对郑各庄村建设“生态庄园”的概念产生质疑。但是,不管别人怎么说,郑各庄村的村民们有自己的心路,并坚信这个目标一定会实现。
首先是从改善村庄的基础环境做起。1998年3月,郑各庄村拉开了旧村改造的序幕,引导村民搬迁上楼,人均居住面积由原来的23平方米增至70平方米,增加了3倍。每家至少有一套房子对外出租,既改善了的生活住居环境,又开辟了增收渠道。村民的住宅用地由1050亩减少到250亩,优化了资源配置。为了留住人才,我们还建了一部分产业配套房,用于安置院校教师和企业的专业管理人员。并对幼儿园及中、小学校进行了改造,完善了水、电、气以及银行、邮局、超市等公共设施,修建了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分类站,还引进了公交车。这是我们向城乡一体化方向发展迈出的坚实的一步。在建新村的过程中,我们对规划也在不断地调整和完善。特别是通过对外投资置换,完成了农业用地转为集体建设用地的占补平衡,为郑各庄村的产业结构调整奠定了基础,用事实证明了我们的能力。
(二)体制创新
1996年宏福集团成立时,我们将本村集体所有的经济实体以及人力、土地等资源整合在一起,创立了以村为基础,以集团为经营主体“村企合一”的经济运动体系,实现了村级经济企业化。通过不断探索,建立了以党总支为核心的党总支、村委会、集团董事会“三位一体”的决策机制。减少了内耗,提高了效率。形成了村、企“两池蓄水”,党总支、村委会、集团董事会“三马拉一车”的有利发展局面。特别是村级班子的相对稳定,为郑各庄村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组织保证。
(三)制度创新
为了理清村、企之间的产权关系,维护村集体的利益,1999年我们对企业的产权制度进行了改革,建立了企业法人控股、村委会为第二大股东,农民为自然人的有限责任制。每年的股份分红,企业用于滚动发展,村委会用于公益设施建设和维护,自然人兑现分红。产权清晰了,企业有了经营自,村集体和村民的权益也得到了保证。自产权制度改革以来,股份分红始终没低于15%,目前农民人均持有7万元的股份,2008年人均股份收益超万元。与此同时,为了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逐步完善了村内福利保障制度,2008年农民人均从村集体获得的养老、医疗、工龄、农龄、教育以及水、暖、天然气等福利的现金收益达5100多元。
(四)机制创新
1985年,郑各庄村生产队解体,1600亩耕地分田到户,农机俱、牲畜、马车等生产资料也全部卖给了个人,集体经济处于瘫痪状态。特别是由于种地成本逐年提高,每亩地的年纯收入只有200-300元,部分村民把土地交给村委会,另一部分村民则因担心以后的生路,宁可撂荒。
为了扭转这一局面,1998年在落实中央二轮土地延包政策时,我们按照依法、自愿、有偿、规范的原则,推出了“确权、确利、不分地、保收益”的土地流转经营机制。首先,把耕地量化到每个农民,引导农民把个人承包的土地以委托经营的方式流转到宏福集团,用于发展第二、三产业;其次,向农民承诺,不论宏福集团自身发展的企业用地,还是引进的合作企业,每亩土地的年租金都不低于5000元,土地租金全部分配给农民,企业的盈亏,不影响土地的租金收入,农民不承担任何经营风险,并且保证农民充分就业。
在这种机制的引导下,农民放心地把土地委托给宏福集团,毫无牵挂地走进企业,由过去每年靠收成的农民转变为每月领薪水的产业工人。
2008年,农民仅从土地流转中获得的收益达到7000多元,高于自己经营收入的20多倍。
另外,在用人机制方面也在不断出新。特别是在“不排外”的用人机制下,打破了家族式管理的传统观念,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得到充分体现。目前,在宏福集团的3700名员工当中,有3000人非本村户籍,在他们当中,博士、硕士、学士学位的有300余人,大专生1100多人;从事中层以上管理的有360多人。来自江苏的商务管理博士刘洋,2000年入职宏福集团,2002年成为集团第二大公司即注册资本1亿元的宏福建科公司的法人代表、总经理,2003年提升为集团总经理,2009年又当选为集团董事会董事,成为宏福集团主要决策人之一。
二、“四个创新”取得的经济发展成效
目前,宏福集团有宏福建工开发公司、宏福建科科贸公司、温都水城饭店管理公司、宏福钢结构公司、宏福物业管理公司、宏福科技园公司等为代表的15家全资子公司,还有北京修正药业公司、金万众空调公司、珠穆朗玛新型建材公司、探路者旅游用品公司、华睿汉能能源公司、亚东广联信息技术公司等为代表的合作企业41家,还引进了北邮、中戏和安贞医院昌平分院等教育及医疗事业单位。
产业多元化,涉及建筑、建材、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现代制造、旅游休闲、文化创意、教育培训、国际贸易、房地产开发、后勤保障等诸多领域。按产业类别划分为4大产业版块:
(一)传统产业板块
传统产业是宏福集团的起家产业,经营范围包括建筑、市政、保温材料、塑钢门窗、钢结构、商砼、土石方机械施工、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等专业,具有一级专业资质,其中建筑专业年施工能力达到30多万平方米。郑各庄村的所有建设项目和基础设施都是由宏福集团设计和施工。宏福集团还先后参与了首都机场停车楼、奥运地下商城、鸟巢、水立方、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综合训练馆、反兴奋剂中心、奥运村运动员公寓等重点工程的施工。
2008年,我们拿到了利比亚5000套住房及学校、清真寺、商店等配套设施建设项目的订单,总建筑面积104万平方米,预算造价35亿人民币。7月5日进入施工阶段。宏福集团是目前中国参与利比亚建设工程14支队伍中唯一的一家民营企业。利比亚政府经过考察,对宏福集团的实力、品牌、信誉、办事效率印象深刻,表示愿与宏福集团深度合作。其中造价为15亿人民币的市政工程已经达成了合作意向。有望年内再拿到40-50亿的签单。另外,我们借助利比亚项目这个平台,开展了国际贸易,2009年的出口贸易额有望突破1亿元。
(二)旅游产业板块
以温都水城为主品牌,依托郑家庄皇城历史文化、地热资源、温榆河生态景观等资源,郑各庄村开发了会议会展、酒店客房、温泉养生、水上娱乐、亚健康检测以及国内、国际旅游等方面的业务。目前,已经建成的主要设施有水城国际酒店、宏福大厦、湖湾酒店、湖湾西区、水空间、温泉养生会馆、红楼选秀基地、文体活动中心等,硬件总投资达20个亿,总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具有同时接待5000人商务会议和5000人休闲娱乐的服务能力。
2008年奥运会期间,郑各庄村共接待了50几个国家的11000多名国际宾客,为美国、德国、瑞士等国家的运动员提供了赛前训练保障。
由于温都水城独具特色的品牌,成为外阜寻求合作的抢手“伙伴”。去年与黑龙江五大连池市合作,共同投资6亿元开发了五大连池温都水乡国际服务中心项目;2009年,沈北开发区又前来洽谈合作。
2009年2月,温都水城被国家旅游景区等级评定委员会评为国家级4A旅游景区。4月26日,我们隆重举行“4A景区”揭牌、“郑家庄皇城”开城和“康熙行宫”揭匾大型活动。用“品牌效应”带动旅游效益。
(三)科技产业板块
科技产业板块主要集中在生物制药、电子信息、现代制造、清洁能源、新型建材、户外用品开发等领域,共有科技型企业40余家。其中,修正药业北京制药公司这里建了100亩的科研基地。金万众空调制冷设备有限公司采用先进的水源热泵、地源热泵等技术,已逐步成为华北地区极具竞争优势的空调设备研发和生产厂家;珠穆朗玛新型建材公司的装配式住宅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并正在走向国际市场。探路者旅游用品有限公司的户外用品系列已成为国内同业的第一品牌。
(四)文化创意产业板块
文化创意产业板块包括影视传媒、文化活动组织及策划、广告设计及制作、建筑艺术、景观设计以及名家书画作品原创及展示等。其中,由温都水城与北京电视台合作,成功策划了“红楼梦中人”、“龙的传人”等有影响力的文化活动,2007年11月完成了20集公益电视剧《真情人生》的拍摄、制作及发行,并作为十七大的献礼片在北京等多家电视台进行热播;温都水城的建筑项目,被国家建设部、商务部入选为中国城市建设金牌工程及城市大型生态旅游主题村庄经典案例,并摘取了阿波罗城市建设桂冠。
为了做强、做大旅游休闲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目前,集商务会展、影剧院、时尚商品展销于一体的11.5万平方米的主题广场正在加紧建设。计划9月底封顶,11月份坡顶滑雪场将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