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诚信教育的内容范文
时间:2023-10-24 17:38: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生诚信教育的内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中职德育新课程;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2-029-2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教育只是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然而,长期以来,德育相当程度地存在脱离学生生活世界的现象,变成了道德知识和道德规范的教育。那么,如何实现德育教学生活化,提高德育课的针对性和实现性,这是每一个德育教师需要认真思考和探索的一个问题。
一、正确认识“教学生活化”在中职德育教学中的作用
1.当前中职德育课教学面临的困境。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高中阶段的扩招,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素质正逐步下降。作为中考失败者的中职生,文化基础较差,学习能力偏弱,同时,心理素质也相对薄弱,比较容易出现一些心理和行为上的偏差,上课迟到、早退,染发,着奇装异服,有的甚至沾染上抽烟、喝酒、打架等社会不良习气。另外,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信息的网络化、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学生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面临着极大的冲击,其中很多片面的价值取向和舆论导向如利己主义、享乐主义、自由主义等已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社会的德育氛围令人担忧。这些都给中职学校德育教育教学带来了不少的难度。
2.“回归学生真实的生活”是当前中职德育课教学的必然趋势。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学生,他首先是人,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世界瞬息万变的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对他们产生影响,这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德育素材。为此,师生必须共同走向广阔而丰富的社会生活,挖掘生活中的课程资源和教学元素。特别是教师一定要多了解、关心、感受学生的生活,更多关注学生所面临的多元化价值观念冲突背景,将学生所面临的具体生动、丰富多彩的真实生活引入教学,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和认同感,从而激发和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学习动力和探究冲动,促使学生学会思考生活,善于提炼生活,最终使教学回归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表现得富有道德性。
3.德育教学生活化的涵义。
德育课教学生活化就是将学生课堂学习的间接经验与现实生活的直接经验有机结合起来,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有效统一起来,构建职中学生各种感兴趣并且能够主动进行的学习活动,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理解和体验,使学生在与现实世界的撞击、交流中进行探究和思考,产生对世界、对生活的爱,从而自发地、主动地去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并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
具有生活化的课堂教学应具备以下特征:一是教学目标生活化,二是教学内容生活化,三是教学方法生活化,四是教学评价生活化。
本文就“教学内容生活化”,作了一些新的探索。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在中职德育课中的实施
1.教学内容生活化,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现阶段中职学生往往通过媒体、网络等吸收大量信息,他们的眼界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的学生都开阔。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除了从报纸上、网上找供讨论的问题,教师更要注重着眼于身边事,注重寻找学生身边的“热点”,使讨论的问题来源于学生可感知的社会活动及现实生活,鼓励学生多用辨证的眼光关注周围的生活,关注多彩的社会,用案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做一个善于观察的有心人。
比如,在上《职业道德与法律》这门课时,引导学生观察我县城镇交通状况,让学生讨论你是否要遵守交通秩序,对不遵守交通秩序者怎么办等问题进行讨论,判断与选择,既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也提高了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
2.教学内容生活化,引导学生感悟生活。
中职学生,他们正处于心理和生理的第二“断乳期”,而且一部分学生刚刚离开父母住到学校宿舍,他们的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与幼稚性相互交织,因而内心世界十分封闭,不愿意向大人开放。而封闭心理使学生遇到问题或困惑时得不到及时排解与宣泄,极容易导致学生自卑自弃、狭隘独尊、自我封闭等等,在与同学、集体、老师的关系中,很多时候表现出一种可怕的冷漠。如何纠正上述的心理偏差,德育课应该告别生硬的说教,回归生活,关注生活,指导生活,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认识自己,做—个心中有爱,热爱生活的人。
我在教《哲学与人生》这门课中,结合我校曾邀请中央级聋哑歌舞团到学校演出,给全体师生留下了极大的震撼事例,用他们成长的经历和成功去启发、引导我们的学生,在德育课上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3.教学内容生活化,引导学生理解生活。
德育课有着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特点,它不仅给学生提供认识事物的工具和方法,更重要的是铸造学生的灵魂。但由于我们的教育仍存在着有意无意拔高的倾向,有的甚至严重脱离社会和学生的实际,使得本来正确的德育内容悬在空中,学生只是一味地埋头苦读,他们还没有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想认识片面、极端,是非观念模糊,对真善、美和假、丑、恶缺乏分辨和鉴别能力,道德观念淡薄,义利不分,缺乏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面对这些状况,德育课教学应该摆脱大而空的教条,在学生生活世界的全方位中对其进行道德教育,使学生在生活中生成良好的德性。
我县经济欠发达,而我校学生大部分又来自农村,家庭相对来说都不太富裕。在上《经济政治与社会》这门课有关内容时,我就巧妙地选择材料,从历史、地域、家庭实际、发展等不同角度去正确引导学生,热爱我们的家乡,热爱我们的家庭。
4.教学内容生活化,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德育的过程与生活过程是内在一致的,德育来源于生活而最终又要服务于生活,在生活中学,到生活中用。陶行知曾提出过“生活教育就是教学做合一”的观点,这其中的“做”也就是实践。实践性是很多课程的追求,但是德育课更加关注这一点,在课程性质和课程理念中都强调了要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自身的实践。让学生在生活世界中经风雨、见世面,体验生活,体验社会,德育才能显现深厚的基础和强大的生命力。
例如,在上《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时,我们要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即将从事的职业,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合理地利用当地特有的地理资源和人文资源,尊重专心于自己未来从事的职业。比如对建筑专业的学生,我结合我县从本校毕业走出来的许多成功人士的例子,剖析他们的成长经历,巧妙将我们的学生把他们作为奴隶的榜样,参观他们创建的企业,到他们的企业去实习锻炼,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三、德育新课程教学内容生活化带来的反思
德育教学生活化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始终紧跟时代变化发展,紧贴社会生活实际,最重要的是紧贴我们的学生生活实际。要善于理解和把握学生的实际生活,不仅做学生生活的发现者、挖掘者,更要做学生生活的引领者。
德育课教学生活化是立足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立足于课内外结合。课堂与生活联系,是促进知情意行统一的整体思想,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内在规律安排课程的开放性教学。做到用生活教育,才能彰显出德育课的魅力,才能体验出德育课强大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陶行知.生活教育文选[M].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
[2]鲁杰.回归生活——“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与教材探寻[J].课程·教材·教法,2003(09).
篇2
古人云:“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说明了我国早就对诚信问题极为关注。如今,诚信的理念已经根植到中华民族每个人的心目中,成为我国社会的一种最基本的道德规范。而当前大学生诚信教育存在的问题,使得人们对这个问题日益关注。因此,有必要对大学生诚信教育进行专门的研究。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中诚信教育的作用
(一)大学生诚信教育1、诚信诚信就是人们常说诚实和守信。虽然从字面上来看,诚实和守信是两种个人品质,但在现实中,一个人只有诚实才能守信,借助一个人是否守信才能评判一个人是否诚实。可以说,诚实和守信是一对连体兄弟。一般来说,人们评判一个人的诚信通常通过以下的品质决定,诸如真诚、表里如一、言行一致、重承诺、讲信誉等。2、大学生诚信教育诚信教育即围绕诚实守信核心内容展开的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大学生诚信教育就是通过高校这个载体,对大学生进行的有计划、有目的地教育实践活动。从实际来看,大学生诚信教育属于道德教育的范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部分。与大学生文化教育不同,诚信教育更注重的是大学生行为教育。也就是说,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核心是通过教育使学生达到言出必行、言行一致的效果。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中诚信教育的作用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进行大学生诚信教育,对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诚信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来说,大学生坚守诚信道德不仅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而且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从现实生活来看,由于各个领域诚信缺失的现象非常严重,在拆迁政策下的“强拆”政治欺诈,各种高科技手段掩盖下的“毒物(如瘦肉精、添加剂等)”,充斥高校的学术造假等种种不诚信现象,严重阻碍了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亟待建立一个良好的诚信环境。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市场经济建设就不仅仅需要一批高素质的人才,更需要具有诚信道德的高素质人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它不仅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诚信意识,识别社会中的种种不诚信行为,自觉抵制这些不诚信行为,在提高大学生诚信素质的同时,推动整个社会诚信道德的发展,为我国营造良好的诚信环境。诚信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内容之一,不仅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还有助于建立高效、优雅、和谐的校园文化,为我国培养四有新人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当前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现状
从当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来看,虽然我国高校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比较重视,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大学生中仍然存在着部分不诚信现象。诸如考试作弊、代人替考、毕业论文抄袭、就业悔约、恶意拖欠助学贷款等,以上行为轻则影响学生个人,重则导致高校的声誉受损,影响整个社会风气,对大学生、高校和社会来说,都是极其不利的。
(一)当前大学生诚信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大学生诚信道德的缺失,究其原因不外乎有社会、家庭和高校三方面的因素。但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中,不难看出,当前大学生诚信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诚信教育缺乏严格的规划诚信教育应该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但从实际来看,高校诚信教育只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仅仅是被高校看作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分支内容。高校在安排诚信教育相关内容教学时,并没有进行严格的规划,没有明确诚信教育的目标,没有明显界定相关的教学内容,没有制定诚信教育的相关结果评价。诚信教育的重要性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并没有凸显出来,诚信教育也很难发挥相应的实效。2、诚信教育的教育方式不当诚信教育是道德教育范畴,相关的诚信道德规范的实践性较强。但高校的诚信教育还停留在传统的说教上,缺乏借助有效的实践加以论证。一般来说,高校在进行诚信教育时,通常只是告诉大学生哪些行为是不诚信的,不可取的。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高校在诚信教学课堂上所罗列的行为在社会上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惩罚,或者相关不诚信行为长期以来给大学生的示范是被姑息乃至不被发现,仅凭理论上的讲述很难使大学生认识到不诚信带来的严重危害,造成高校诚信教育缺乏足够的说服力。3、教育者的诚信素质缺失高校教师也是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普通群体,饱受着现实社会中的各种诱惑,部分高校教师在利益面前失去抵抗力,丧失道德底线,在学生面前失去了教师应有的威信。有的高校教师私下接受学生的礼物将考试试题泄漏给学生,或者在评优评先中暗箱操作,剽窃别人的学术成果等。高校教师的不诚信行为不仅损坏了教师在大学生面前的形象,也使大学生对师道尊严和诚信教育产生怀疑。高校的诚信教育难以收到预期的成效。
(二)高校诚信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1、对诚信教育不够重视高校之所以对诚信教育缺乏规划,一方面,高校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诚信教育对大学生的重要性,思想政治教育教材中涉及的诚信教育内容并不多,诚信教育的随意性较强,也就没有明确的教育目标,更不用说形成诚信教育的完整体系。另一方面,整个社会的诚信道德严重缺失,使得高校对诚信教育产生消极态度,认为依靠教育并不能改变社会的不诚信行为,产生不愿意重视诚信教育的不作为。2、教育的功利性由于教育的功利性,使得高校更重视大学生专业知识,将较多的功夫用在了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上。片面认为学生考到好成绩、找到好工作才能体现学校的教学水平。由于诚信教育的结果很难在短期出成效,且不容易借助量化的指标进行考查,导致学校疏于对诚信教育进行教学方式改革,大学生只能接受几乎与小学等同的教育方式,教育的成效也就可想而知。3、利益机制的驱使实际上,高校教师的示范行为并不一定就能完全影响学生。由于大学生本身也受一定利益机制的驱使,使大学生面临两难选择。以大学生毕业论文中数据编造的问题为例。一个体育系的毕业生为了证明其某种特训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在进行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可能由于时间限制,难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使学生的成绩因此而有明显的差异。而一旦根据其采集的数据进行检验的话,他得出的结果对论文写作是极为不利的,如实填写实验数据,学生就可能面临着不能毕业。为了证明自身结果的正确性,大学生就会在利益驱使下,选择不诚信行为。
三、解决高校诚信教育问题的途径
(一)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作用,对诚信教育进行阶段规划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助于引导和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已经具备成熟的理论素材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了开展诚信教育不可替代的壁垒。高校可以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对诚信教育进行阶段规划。根据大学生的实际,对低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进行分层次、分阶段的诚信教育。高校通过分析大学生不同阶段的特点和面临的诚信问题,有重点、有目的地制定各阶段的诚信教育计划。例如,对于刚入校的新生,高校可以对大学生进行助学金申请的诚信教育、考试诚信教育等,通过各种行为的列举,伴以相应的处罚行为、严重后果告知大学生,让学生学会自觉抵制不诚信行为;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将诚信教育的重点放在论文编写、毕业资料提供、及时偿还助学贷款、信守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就业协议等的诚信教育。这样,诚信教育就可以根据不同阶段面临的核心诚信问题,增加诚信教育的实效,使诚信教育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篇3
关键词:科研诚信教育;内涵;途径;意义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0-0009-03
科研诚信教育是科研诚信建设的重要内容,掌握科研诚信教育是抓好科研诚信建设的中心环节。我国目前科研诚信教育仍是薄弱环节,科研诚信建设应从诚信教育抓起。揭示科研诚信教育的内涵,选择科研诚信教育的途径,深刻认识科研诚信教育的意义,是搞好科研诚信教育的前提。
一、科研诚信教育的内涵
科研即科学研究的简称。科学和研究是两个事物,科学,从知识的角度来说,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而从道德的角度来说,则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研究,从技术的角度来说,是从现象到本质及规律的探索过程。而从道德的角度来说,则是求真务实的工作,不能弄虚作假。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真实可信,没有假冒、没有篡改、没有伪造、没有剽窃。“科研诚信主要指科技人员在科技活动中弘扬以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崇尚创新、开放协作为核心的科学精神,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恪守科学道德准则,遵循科学共同体公认的行为规范。”科研诚信,是科学研究的高尚道德,是在科学研究中践履诚实守信规范的品行。科研诚信教育,就是教育者依据有关科研诚信理论和规范,运用一定的教育手段和方法,促使受教育者认知、内化、形成和发展科研诚信品质的过程。
教育者是科研诚信教育的主动方面,不仅指人,也指教育机构。教师、专家、导师、科研管理工作者都是科研诚信教育者,科研管理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机构也是科研诚信教育者。科研诚信规范,是国家科技、教育等职能部门权威的规范科研行为的准则和法规,也包括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制定的约束诚信的具体科研规章。教育手段包括物质的、精神的,一切在教育过程中发生作用的技术、技巧、语言文字等都可作为科研诚信的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是教育理论的运用。一是教育概念的方法。通过科研诚信、诚信意识、诚信规范、诚信素质、诚信习惯、诚信行为等概念的教学和认知,在概念上明确科研诚信的内涵。二是教育命题的方法。科研诚信的命题,是对科研诚信现象的抽象,是以判断的形式表达的科研诚信经验事实,通过提出科研诚信的命题,为学习和讨论定调,深入展开。三是教育系统的方法。科研诚信也是一个系统,涉及许昌因素,通过系统分析、辩证分析,形成完整的逻辑体系,内化为对象的理性具体。受教育者科研诚信品质,包括诚信观念、诚信行为、诚信习惯。认知、内化、形成和发展科研诚信品质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接受教育、内心体验、践行习惯、慎独自律的过程。
二、科研诚信教育的途径
科研诚信教育的途径,是科研诚信教育的技术路线,是科研诚信教育的外在方法,是科研诚信教育从规划到考核的一系列教育活动的总和。概括起来有以下十个环节。
一是规划环节。学校要将科研诚信教育纳入日常教育规划,作为本专科学生和研究生教育的必修内容和科技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着力提高青年学生和科技人员的科学道德素养,增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法律意识,健全人格。加强科研诚信教育的规划建设,设置课程,选编教材,规划教育内容,完善教育手段,用规划来加强科研诚信教育和研究人才的培养。规划应包括科研诚信教育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课程设置、教材选编、教学组织、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环节、教育环境、考核形式、师资队伍等。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科研诚信教育活动。科研诚信教育是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教育、法制教育等的有机组成部分,要突出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的养成教育。
二是讲授环节。科研诚信教育可作为一门课程开设,必修课或必选课。有专人组织教学,聘请教师讲课,开设讲座,邀请有关专家讲演,建立教学制度,实现科研诚信教育的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通过讲课、讲演、讲座,口头进行诚信教育。通过介绍科学家科研诚信典范事例,启发学生的诚信意识。通过批评学术不端行为,分析产生的主客观原因和危害性,提高学生对科研诚信问题的认识。
三是讨论环节。讨论是学生接受科研诚信教育的重要环节,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讨论的内容可以是诚信理解问题、诚信热点问题、诚信疑难问题。讨论的形式可以课堂全体讨论、分组讨论。提高讨论的质量很重要,组织者要提出讨论的主题,指出讨论的重点,提示讨论的思路,提出讨论的注意事项,防止讨论放任自流,要实现科研诚信讨论的有序化。通过讨论,达成共识,提高对科研诚信的认识,解决疑难问题。
四是实验环节。实验是科研诚信教育的情景环节。实验就是在思维中设想一种现实的科研诚信问题的情景,假设一定的社会环境、政策环境、学术环境,会引起科研人员产生什么样的动机和诚信行为。实验环节,实际上是科研诚信的预期教育、预防教育、预测教育。通过这种途径,让对象在意识中首先打了预防针,有了防卫能力,可以在今后的科研活动中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的诱惑,避免犯错误。
五是实习环节。实习是科研诚信教育的实践环节。组织学生进行诚信案例实际研判和分析,进行案例警示教育,还可创新多种实习活动模式,引导科技人员严格自律并加强科学道德修养。实习环节是科研诚信的实践教育。通过实习途径,让对象在实际案情的自我研判、分析和教育中,提高认识、锻炼能力、发展潜能,提高科研诚信的荣誉感和自觉性。
六是交流环节。交流是科研诚信教育的自由传播环节。交流的形式可以是小组座谈、个别谈话,不拘一格,畅所欲言。交流式进行诚信教育,可以优势互补、集思广益、相互促进。科研诚信教育也可以加强国际交流。积极开展与国际组织、有关国家和地区在科研诚信教育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科研行为规范和科研诚信规范的研究制定,共同遏制国际科技合作中的各种不端行为。
七是练习环节。练习是科研诚信教育的养成环节。设计诚信作业和答卷,让学生课外独立完成,教师检查,给予评价和指导。练习环节是科研诚信的养成教育,能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经过思考、琢磨,逐步形成诚信意识,强化诚信观念,发展诚信品行。
八是读书指导环节。读书是科研诚信教育的自学环节。布置阅读诚信教科书和有关科研诚信法规文件,让学生自学,并提出读书指导意见。通过这一环节,促使学生掌握和巩固诚信知识,增强诚信意识,恪守诚信规范;发扬学术民主,倡导公正透明;鼓励自由探索,激发创造活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坚实的社会文化基础。
九是互动环节。互动是科研诚信教育的角色互换环节。受教育者与教育者互换角色,相互体验对方的教育心理要求。学生从教育者的角度去体验受教育者应该如何接受教育才能适应教育,从而改进接受方式;教师从受教育者的角度去体验教育者如何进行教育才被自己接受,从而改进教育方式。互换环节是科研诚信的体验教育。双方互相体验诚信观念、诚信行为和诚信习惯,使科研诚信教育教学相长。导师和科研项目负责人等,要充分发挥在科研诚信方面的言传身教作用,争做治学典范和明德楷模。
十是考核环节。考核是科研诚信教育的检测环节。考核方式可以是课堂试题、课外论文、调查报告。考核环节是科研诚信的效应教育。这一环节有着双重作用,既是科研诚信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检测,又是科研诚信行为的拷问。
通过上述途径,培养学生“事业为重、奉献为荣的价值取向,敢于创新、勇于争先的工作精神,实事求是、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不畏艰难、争创一流的学术追求”,为祖国的科技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创新型人才。
三、科研诚信教育的意义
科研诚信教育涉及道德、制度和法律。因为“科研诚信问题包含个人道德、制度和法律三个层面”,科研诚信教育要在这三个层面着力,才能取得良效。科研诚信教育的意义,是科研诚信教育在科技和教育事业上的地位和作用,对国家科技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科研诚信教育,是科技创新的前阶,也是我们每时每刻都应该遵守的做人的基本准则”。科研诚信教育,能促使高校学生和科技人员在科技活动中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崇尚创新、开放协作,弘扬科学精神,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恪守科学道德准则,遵循科学共同体公认的行为规范。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科技创新的重要举措,能维护科学的社会信誉、促进科技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科研环境,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合格的高质量的人才。
科研诚信教育,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科技竞争不断加剧的需要,为保障我国科技事业健康发展提供道德保障。科技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日益密切,科研诚信问题愈益引起各国高度重视。我国广大科技人员坚持真理、开拓创新、诚实劳动、爱国奉献,为国家科技事业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但是,由于我国相关法制不健全、体制机制不完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教育不够,加上个人自律不严等因素的影响,学术不端行为时有发生。科研诚信教育,对于防止急功近利、浮躁浮夸等不良学风的滋长,避免滥用学术权力等学术失范现象的发生,遏制伪造、篡改、抄袭、剽窃等科研不端行为的蔓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应借鉴国外经验,进行科研诚信理论和科研诚信教育的研究和教学,制定并逐步完善科研规范,加强科研管理部门、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沟通合作,共同推进我国科研诚信基础教育上质量上水平。
参考文献:
[1]科学技术部、教育部等十部委.关于加强我国科研诚信建设的意见[BD/OL].[2009-8-26].
.
[2]赵晓珂,等.高校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的途径研究[J].石油教育,2012,(4):52.
[3]马佰莲,等.近十年国内科研诚信研究述评[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2,27(6):53.
[4]刘同辉.论诚信教育[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版),2002,31(10):46.
作者简介:肖雪珍(1972-),女,湖南安化人,法学硕士,讲师,发表学术论文15篇,主要从事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篇4
论文关键词: 会计专业教育 会计诚信教育 价值取向 现状 对策
论文摘要: 诚信是会计人员最基本的素质要求,会计诚信教育是会计教育之本。本文针对高校会计诚信教育现状,阐述了会计诚信教育价值取向,提出了增强会计诚信教育有效性的几点对策。
高校是为社会培养和输出高级人才的专业机构,人才的培养与社会的健康发展息息相关。会计专业本身就是一种诚信专业,这种职业诚信直接表达了对社会的一种基本承诺,体现了会计人员作为市场经济活动中会计信息的提供和鉴证者在社会信用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职业诚信缺失尤其是会计诚信的缺失现象已经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同时也成为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因此,在进行会计专业教育的同时,完善职业诚信教育体系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一个刻不容缓的工作。
一、高校会计诚信教育的价值取向
诚信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基本内容,由于会计专业的特有属性,高校开展会计诚信教育不仅体现上述功能,而且蕴涵着更深层次的职业要求。高校会计诚信教育,就是将诚信教育、专业教育与专业素质目标要求融合到人的全面发展与学生成长成才与社会服务之中,实现会计教育目标的教育模式。
1.会计教育的实质是对学生实施全面素质教育。
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第一号公报《会计教育的目标》关于会计教育目标的论述是:“学校会计教学的目的不在于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在于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这说明美国的会计专业高等教育非常重视全面素质的培养。我国高等教育法也强调高校培养的人才应该是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全面素质包括具备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前者是指学生作为一个成功的社会人所应具有的素质,包括思想素质、文化素质、科学素质、身心素质,后者则指学生将来成为会计类专业人才所具备的专业素质,两者相辅相成,构成专业人才的全面素质。大学会计教育应围绕这一目标,在传授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的同时,开展人文教育、社会实践等活动,确立一种“教学为主,育人为本,德育为首”的教学思想,同时应根据这个行业的特点对会计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结合思想道德和素质教育进行会计诚信教育,塑造学生诚实的品格。可见,会计诚信教育不仅是“两课”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会计专业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2.会计教育的根本是对学生加强诚信教育。
诚信是会计人员安身立命之本,是会计人员最基本的素质要求。会计之父潘序伦以“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事、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成”为校训,将会计诚信教育融入立信会计教育始终,开创了中国会计诚信教育之先河。会计专业学生是会计队伍的后备军,多角度地对在校会计专业学生开展诚信教育是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素质和会计信息质量的前提。会计职业道德需要他律,但在不断完善法规建设的同时也要注重会计职业道德的自律。当巨额的经济利益与严肃的道德规范发生碰撞时,只有潜移默化的诚信教育,才能使学生将“诚信为本”的理念转化为自身的职业操守,才能使天平倾向于道德规范。开展会计诚信教育,对促使会计队伍预备人员将会计职业道德要求转化为内在会计职业道德品质,把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变成未来职业道德水准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3.会计诚信教育有利于会计队伍健康发展。
会计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活动,主要提供会计信息或鉴证服务,其服务质量直接影响经营者、投资人、债权人、社会公众等多方利益,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由于企业的经济活动涉及多方利益,加上经济业务的复杂性、多变性和不确定性,以及会计方法的可选择性,会计工作者在处理经济业务时,不但要受法律、法规和规范的约束,而且要具备与其职能相适应的职业道德水准。市场经济越发展,对会计工作的职业道德水准要求亦越高。高校会计教学应把会计诚信教育纳入会计专业教学范畴,使学生将来能以高尚的道德、积极的态度、正确的方法从事会计工作,以促进会计队伍的健康发展。
二、高校会计诚信教育的现状
其一,高校会计教育重技能轻诚信。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培养的素质需要,高校德育教学方式和方法有了较大的改变,政治课、思想道德课的种类和课时也明显增加,但高校“德育低效”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究其原因不在于道德教育课程的开设数目和比重,而在于没有将德育教育内容与目标要求和人文、社会及会计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其二,我国高校评估侧重于考察或考核学校生源、师资力量、学科建设、科研产出等指标,以学生英语四、六级通过率及优秀率、毕业生就业率等一系列量化指标来评价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忽视学校道德教育及对学生品质的全面考察。其三,会计诚信要求未纳入会计职(执)业考试和会计后续教育的体系之中。我国会计职(执)业考试大纲和会计后续教育注重会计实务操作及相关技能考核,而缺乏会计职业素质要求和职业道德内容。
三、高校会计诚信教育的对策
1.转变教学观念,将教书与育人结合。
课堂是学校教育最基本的组织形式,也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在健全人格培养中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要做到教书育人,言传身教,寓德育于各科教学之中,让学生确立“坚持诚信为本,推崇操守为重”的职业思想。大学生毕业后从事会计工作,其在高校所受到的专业教育,所接受的素质教育,以及他们在校期间所形成的人生观、价值观,必将对他们今后所从事的工作的能力、职业判断能力、职业道德等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除了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有崇高的人格品质和敬业精神,让学生感受敬业、勤勉认真的师风,从而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改革教学内容,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会计教学之中。
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培养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而是在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大学生处于人生观与道德品质形成的初期,接受严格、规范的职业道德教育对其一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教师必须搜集大量资料,改革教学内容,找准知识传授与职业道德教育的最佳结合点,努力挖掘每一个知识点中蕴涵的职业道德因素。会计诚信教育的整体性要求教师从会计诚信认识、会计诚信信念、会计诚信意志和会计诚信习惯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整体培养,使学生提高会计诚信认识、树立会计诚信信念、坚定会计诚信意志、形成会计诚信习惯;会计诚信教育的复杂性要求教师应经常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不能半途而废;会计诚信教育的渐进性则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予以穿插,循序渐进,日积月累,使学生在不断的学习和磨练中加深对会计诚信的认识。
3.会计诚信教育应贯穿职业教育全过程。
会计诚信教育应贯穿会计职业教育的全过程,是指大学生毕业走上会计工作岗位后的工作阶段和后续教育阶段的诚信教育,以及高校会计诚信教育成效的反馈。为培养一个诚信会计人,只进行某一阶段的教育是不够的。会计岗位的变更、职位的升迁,需要不同内容、不同程度的诚信教育,这样才能有助于在不同的岗位实现自律。为充实高校的诚信教育内容,可邀请从事会计及相关领域的本校毕业生重返校园,采用讲座、座谈会等形式,以真人真事宣扬会计诚信理念。高校也可对本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实行信息跟踪,通过反馈,及时了解应、历届毕业生职业状况,客观评估会计专业学生的培育质量,以利于进一步优化高校会计诚信教育体系。
4.会计诚信教育应积极营造良好氛围。
在对高校会计专业的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同时,还应注重全校师生诚信意识的培养,以环境渲染的形式更好地进行会计诚信教育。诚信环境的营造关系到高校的校风问题。诚信一旦在整个学校建立起来,新生入学后就可迅速接受诚信理念,对会计专业学生的诚信教育也会更有效、更持久。应积极探索和开展更多的诚信实践活动作为课堂教学和实践环节的补充,以拓展会计诚信教育的内容。为强化大学生诚信意识,可尝试建立一套《大学生诚信档案》用以全面、及时、详细地考察学生在校期间的信用状况,记录大学生的诚信行为。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是为了将诚信内化为学生的品质,成为学生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它可成为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通行证,在毕业求职时作为用人单位的参考依据。诚信兴企,失信败企。无论是会计行业,还是其他任何一个行业,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都是毋庸置疑的。作为高校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正确引导学生塑造“诚信为本”的职业人格,帮助他们在大学阶段就为将来走入社会形成正确的职业判断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永幸.刍议会计诚信和会计职业道德.经济论坛,2006,(1).
[2]谢爱萍.高校加强会计诚信教育的探讨.商场现代化,2006,(3).
篇5
[关键词]大学生 诚信教育 网络教育
[作者简介]陈海华(1975- ),女,广东平远人,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讲师,硕士,主要从事高等教育、区域经济方面的研究。(广东 东莞 523110)常佩艳(1972- ),女,陕西米脂人,延安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人学与现代化。(陕西 延安 716000)周玫(1980- ),女,广西北流人,钦州学院中文与传媒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西方美学、网络美学、海洋美学。(广西 钦州 535099)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网络审美生态系统的失衡与重构”(项目编号:201106LX551)、2011年钦州学院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课题“建设健康向上的高校网络舆论环境的路径和方法研究”(项目编号:2011DJSZ12)和钦州学院2011年度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课题“基于美学视角的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的方法研究”(项目编号:2011DJSZ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6-0069-02
诚是指主体真诚本性,主要表现为其内在的道德品质;信是指主体内在的真诚品质的外化,主要表现为对外取信于人。诚信是中华民族的宝贵传统美德,被视为做人的基本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大学生诚信是社会诚信水平的标尺,是人际关系延展的桥梁,是降低社会交易成本的利器,是支撑国家进步与民族富强的道德基石。大学生诚信问题不单是其个人思想品德和道德觉悟的问题,更是关系其职业前途。随着技术进步和网络发展,人际交往日趋复杂,失信失德事件此起彼伏,网络时代的大学生诚信危机随之凸显。当代学界需本着理性客观的立场和冷静平和的心态来审视网络条件下的大学生诚信教育,从中挖掘根源,解析问题,给出对策,为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的开展奠定理论基础。
在当前大学生群体中,诚信缺失问题日趋严重,失信手法花样翻新,主要表现如下:其一,大学生的信用意识匮乏。如教育部门无偿提供的大学贫困生补助金和银行提供的大学生无息贷款原本是针对贫困大学生的特殊政策优惠,但少部分大学生丧失基本道德立场并采取欺诈手法伪造贫困生身份,毫无廉耻地夺取更需要这些资金支持的贫困生的救命钱。再如部分大学生就业时随意违约,常采取不辞而别的手段离职,给招聘单位造成人才培养损失。其二,大学生弄虚作假行为有普遍化趋势。当前大学生考试作弊已有常态化趋势,不仅作弊者人数日益增多,而且手段越来越隐蔽。令人心忧的是多数大学生对于作弊行径已习以为常。其三,大学生诚信缺失普遍化趋势抬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成本,相互防备心理弥漫校园,使得人人自危,缺乏信任感和安全感。互联网络的诚信缺失问题层出不穷,现实生活中的失信行为在网络上蔓延、变异乃至被放大,众多大学生利用网络手段做出了失信于人的行为,而自己却全然不知。面对诚信问题在新技术领域的新变化,有必要对大学生的网络诚信问题进行探究。
一、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的现实问题
(一)社会失范冲击传统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
首先,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改革触动各方利益并导致其利益失衡,激发社会多重矛盾,引发诸多社会信用缺失现象。转型期弥漫全社会的普遍性诚信缺失给正处于思想定型期的大学生们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动摇多年教育形成的正确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其次,由于当前社会诚信制度缺失,社会征信信息系统仅实现对社会的局部覆盖,失信惩罚机制尚未建立,导致各种失信行为未能受到相应的惩戒,甚至失信者在特定时期的特定场合下还获利颇丰,客观上助长了思想尚未成熟的大学生们漠视诚信价值的心理趋势。最后,新兴的网络世界的虚拟化人际关系极度弱化了现实社会维系真实人际关系的诚信效力。传统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不适应网络时代的新诚信环境的要求,从而推动大学生传统诚信系统的瓦解。但适应网络诚信的教育体系有未能及时建立,大学生的网络失信行为加深了其现实生活失信行为的程度。
(二)网络技术进步力促大学生诚信教育革新
对于网络诚信教育实践而言,网络为当代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提供全新的技术环境。传统教育认为诚信教育是一种思想教育,属于精神文化范畴,其教育理念及其内容应当适应各种技术条件。事实上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互相依赖,相互促进。网络技术革命的新发展改变了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环境及其生存状态,改造了传统诚信教育教学理念的应用技术基础,应用网络技术开展诚信教育对传统教育手段和教学内容产生增益效应。网络技术平台建设对大学生诚信教育产生如下影响:其一,网络技术提供了新的实时化思想交流工具及交流平台,从而带来新的学习方法和思想交流模式。大量不良信息借由网络途径瞬时传递到客户终端,攻击传统诚信教育在大学生心中所构筑的思想防线。传统诚信教育在信息传递速率、信息丰沛度等方面都无法与网络不良信息相抗衡,其结果自然导致相当数量自控力较为脆弱的大学生被恶俗信息攻陷心理防线。其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促使网络时代的大学生创造出新的带有强烈对抗传统文化情绪的网络亚文化,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构筑起新的文化鸿沟。网络亚文化是基于网络技术的新的语义系统、表述模式、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网络亚文化具有与大学生性格颇为近似的对传统的强烈叛逆性,它是在与占主导地位的传统诚信文化的矛盾对立过程中诞生的。网络亚文化具有建设意义的,它试图消融技术飞速进步条件下的不同技术阶段诞生的社会群体间的对立所引发的矛盾,但受制于青年学生自身人文素养的缺失而未能提出有效解决方案,反而推动社会进入人际间相互失信的漩涡。
(三)大学生网络诚信自我教育缺乏自律能力
网络诚信教育是对大学生的思想与道德层面的教育,教育成果内隐于大学生思想中,并外化为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行为。大学诚信教育工作本身仅具有导向功能,具体的诚信教育成果还需依赖于培养学生的诚信自律能力来实现。由于网络的开放性特征、网络文化的多元化特征和网络规则的自由化倾向占据主导地位,由此导致网络世界价值观取向的良莠不齐,给高校开展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的有效实施造成障碍。自由开放的网络世界使持有不同诚信意识、诚信立场和诚信行为的大学生们可不受时空条件的约束,自由的进行思想碰撞、融合,重构出网络时代的诚信观。由于网络交流不必担心外部干预,具有较强的自主性特征,大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意识在网络环境下得到充分的释放,他们可自主决定如何选择网络操作内容,收发各式信息,即便其中有虚假内容。多元化的网络价值观与网络价值评判准则与占据正统地位的传统诚信价值观与诚信标准产生冲突,造成大学生们的思想紊乱,并将这一影响延展到现实社会中。大学生们虽然身体发育相对成熟,但尚处于思维能力发育期,由于缺乏必要的社会经验积累,识别多元化价值观的能力有显著缺陷,且会采取相对极端的方式放大网络负面信息的破坏力。
(四)诚信机制缺位瓦解网络诚信教育的效果
当前我国网络诚信教育方法中仍以讲授制为主,且以诚信价值观的道德自律讲授内容为主,缺乏必要的诚信制度约束。传统生产关系基础上构建的传统社会是人际关系简单清晰的熟人社会,人员流动率较低,人际关系较为稳固,诚信教育即便停留在基本的道德规范层面亦可有效约束其人际关系趋向诚信。传统社会以培养每个个体的诚信习惯的方式来张扬基于良心的诚信价值观,通过熟人社会圈的舆论压力方式来促使个体成员坚守其诚信行为。但随着我国开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人际关系日趋多样、复杂、开放,传统的熟人社会基础不复存在,依赖道德良心的约束来规范大学生的诚信行为的方法自然难以奏效。由于我国实施渐进性改革,与当前市场制度相配套的新诚信约束制度未能与市场制度同步建立,在局部建立的诚信制度又未能有效推广到全国,导致诚信缺失行为在社会各层面大规模爆发,守信者利益受损,而失信者却能获利颇丰且受不到相应惩罚,进一步诱使大学生们面临诚信抉择时趋向失信选项。
二、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的变革路径
(一)精准定位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理念
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准确定位网络时代规范下的教育理念。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理念构建应坚守如下原则:其一,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应遵循知行合一的原则。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和造就符合现代经济发展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应重视将诚信教育与网络操作实践相结合,通过信息平台来丰富教学内容,不断补充和深化教学内容,实现学、思、知、行四者的辩证统一。知行合一还要求任课教师对网络教学做到身体力行,身为师范,积极学习和掌握网络教学技能,与学生的网络知识结构保持一致。诚信的品德不是一时一刻的作秀所能树立起来的,而是表现为相对持续的、稳定的、主观与客观严整合一的思想和行为的统一体,并为社会所信赖并认可。其二,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本的网络诚信教育需要让学生积极参与网络诚信教育的教学管理工作,将学生视为网络诚信教育管理的重要参与主体而非简单的被管理的客体。以人为本的网络诚信教育还要求教学工作以学生为中心,在任课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强化学生的自治化教育,培养大学生的自尊、自爱、自信、自立的积极人生观,提高对网络信息的自我辨识能力。
(二)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网络技术平台
建设大学生诚信教育网络技术平台是实施高校诚信教育的技术基础。以网络为媒介实施诚信教育,可消除现实世界中师生交流的身份障碍,为任课教师贴近学生,融入学生群体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网络平台需注意如下方面:其一,诚信教育网络平台的核心内容建设要考虑当代大学生心理特征和实际需求。部分大学生在诚信立场上的迷失源自对诚信价值的迷失。因此,诚信教育网络平台的内容建设要以典型案例教学为主,运用鲜活案例来激发学生对诚信价值的正确认知。诚信教育网络平台的案例库建设要重视正面教育素材与反面教育素材的均衡性,通过黑白对比可更为鲜明的凸显诚信教育之价值。其二,诚信教育网络平台建设要重视网络技术的有机组合应用以提升技术集成的教育效能。部分高校的诚信教育网络平台仅具备信息功能,这不能充分发挥网络的实时互动功能,而应积极应用Web2.0技术建站。Web2.0的技术特点是鼓励用户参与内容制造,实现用户间低成本实时交互。该技术可以将网络平台的内容建设权分权给学生,有助于充分发挥大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丰富教学素材。大学生由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被动受教育者转变为主动创造教学内容,推动教学进程的教学主导者。
(三)开创网络诚信教育的师生互动模式
根据网络时代特点和大学生实际需要,大学生的网络诚信教育应变革传统教育权威模式下的等级制师生关系,转而建立基于人格平等和知识互补的互动式新型师生关系,通过教师参与学生活动,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切实方法,实现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诚信教育本质上是良心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教育的重心在于挖掘学生内心世界中善的一面并将其大力张扬,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其发生围绕诚信的真实情感互动,方可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引导其思想进步。师生互动型诚信教育模式可从如下方面展开:其一,师生互动式教学评价。任课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平时自我评价,学习小组的互相评价,对任课教师的阶段性评价三结合的方式,促进学生与教师围绕教学内容的互相了解与改进。其二,师生互动式教学内容组织。任课教师事先探知学生需求,并据此收集整理网络诚信教育相关教学资源提供给学生。学生也可借助广阔的网络空间查阅诚信教学资源并归纳整理,任课教师可通过组织学生开展案例分析的方式展开诚信大讨论,也可通过情境模拟的方式锻炼学生从事现实社会工作时的诚信行为表达能。其三,师生交流方式互动。诚信教育网络平台提供了良好的师生互动交流空间,教师与学生可在平等、自由、轻松的状态下,通过即时聊天工具畅谈心扉,通过维基交互式编辑工具积累教学素材,通过论坛留言板工具发表教学心得与建议。
(四)完善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评审机制
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评审机制是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教学效能的硬约束。该评审机制包括如下部分:其一,建立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评价机制。诚信教育评价要做到全面评价,不可挂一漏万,可从大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互评、学校评价、社会评价、家庭评价等方面来分别计量,综合记分。教育评价必须确保评价过程的开放性,参评人员应包括教育工作者、学生、家长及实习单位导师,评价过程要有公正监督,评价结果要公示并接受公众监督。其二,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应建立惩戒机制。针对大学生的诚信问题重灾区在考试领域,应首先考虑对考试诚信问题的非诚信惩戒规范,通过强化考试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使倒卖试题,泄露考题的非法行为受到法律严惩,并以此警示学生;校方应对考试犯禁者严加处理,据情节严重性水平分别给予取消该科或全部考试成绩,重修学分等惩戒措施。其三,应实现高校诚信评价系统与社会评价系统的数据联网。高校诚信评价系统可与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系统数据联网,将大学生在校期间的诚信记录并入银行征信中心系统数据库,实现大学生在校阶段诚信记录与社会阶段诚信记录相统一,并提供实时在线的诚信记录查询和更新。
[参考文献]
[1]韩培花,朱国新,谢佳伟.大学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双重实践及其互动[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2]李培学,任岫林.网络环境下成人英语课程交互教学及绩效分析[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3]马红.高职学生个人信用状况调查[J].教育与职业,2012(4).
[4]王新陆.诚信档案建设应从在校大学生开始[J].教育与职业,2011(31).
篇6
【摘要】作为高校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正确引导学生塑造“诚信为本”的职业人格,帮助他们在大学阶段就为将来走入社会形成正确的职业判断打下良好基础。
高校是为社会培养和输出高级人才的专业机构,人才的培养与社会的健康发展息息相关。会计专业本身就是一种诚信专业,这种职业诚信直接表达了对社会的一种基本承诺,体现了会计人员作为市场经济活动中会计信息的提供和鉴证者在社会信用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职业诚信缺失尤其是会计诚信的缺失现象已经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同时也成为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因此,在进行会计专业教育的同时,完善职业诚信教育体系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一个刻不容缓的工作。
一、高校会计诚信教育的价值取向
诚信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基本内容,由于会计专业的特有属性,高校开展会计诚信教育不仅体现上述功能,而且蕴涵着更深层次的职业要求。高校会计诚信教育,就是将诚信教育、专业教育与专业素质目标要求融合到人的全面发展与学生成长成才与社会服务之中,实现会计教育目标的教育模式。1.会计教育的实质是对学生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第一号公报《会计教育的目标》关于会计教育目标的论述是:“学校会计教学的目的不在于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在于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这说明美国的会计专业高等教育非常重视全面素质的培养。我国高等教育法也强调高校培养的人才应该是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全面素质包括具备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前者是指学生作为一个成功的社会人所应具有的素质,包括思想素质、文化素质、科学素质、身心素质,后者则指学生将来成为会计类专业人才所具备的专业素质,两者相辅相成,构成专业人才的全面素质。大学会计教育应围绕这一目标,在传授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的同时,开展人文教育、社会实践等活动,确立一种“教学为主,育人为本,德育为首”的教学思想,同时应根据这个行业的特点对会计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结合思想道德和素质教育进行会计诚信教育,塑造学生诚实的品格。可见,会计诚信教育不仅是“两课”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会计专业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2.会计教育的根本是对学生加强诚信教育。诚信是会计人员安身立命之本,是会计人员最基本的素质要求。会计之父潘序伦以“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事、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成”为校训,将会计诚信教育融入立信会计教育始终,开创了中国会计诚信教育之先河。会计专业学生是会计队伍的后备军,多角度地对在校会计专业学生开展诚信教育是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素质和会计信息质量的前提。会计职业道德需要他律,但在不断完善法规建设的同时也要注重会计职业道德的自律。当巨额的经济利益与严肃的道德规范发生碰撞时,只有潜移默化的诚信教育,才能使学生将“诚信为本”的理念转化为自身的职业操守,才能使天平倾向于道德规范。开展会计诚信教育,对促使会计队伍预备人员将会计职业道德要求转化为内在会计职业道德品质,把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变成未来职业道德水准起着基础性的作用。3.会计诚信教育有利于会计队伍健康发展。会计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活动,主要提供会计信息或鉴证服务,其服务质量直接影响经营者、投资人、债权人、社会公众等多方利益,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由于企业的经济活动涉及多方利益,加上经济业务的复杂性、多变性和不确定性,以及会计方法的可选择性,会计工作者在处理经济业务时,不但要受法律、法规和规范的约束,而且要具备与其职能相适应的职业道德水准。市场经济越发展,对会计工作的职业道德水准要求亦越高。高校会计教学应把会计诚信教育纳入会计专业教学范畴,使学生将来能以高尚的道德、积极的态度、正确的方法从事会计工作,以促进会计队伍的健康发展。
二、高校会计诚信教育的现状
其一,高校会计教育重技能轻诚信。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培养的素质需要,高校德育教学方式和方法有了较大的改变,政治课、思想道德课的种类和课时也明显增加,但高校“德育低效”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究其原因不在于道德教育课程的开设数目和比重,而在于没有将德育教育内容与目标要求和人文、社会及会计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其二,我国高校评估侧重于考察或考核学校生源、师资力量、学科建设、科研产出等指标,以学生英语四、六级通过率及优秀率、毕业生就业率等一系列量化指标来评价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忽视学校道德教育及对学生品质的全面考察。其三,会计诚信要求未纳入会计职(执)业考试和会计后续教育的体系之中。我国会计职(执)业考试大纲和会计后续教育注重会计实务操作及相关技能考核,而缺乏会计职业素质要求和职业道德内容。
三、高校会计诚信教育的对策
1.转变教学观念,将教书与育人结合。课堂是学校教育最基本的组织形式,也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在健全人格培养中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要做到教书育人,言传身教,寓德育于各科教学之中,让学生确立“坚持诚信为本,推崇操守为重”的职业思想。大学生毕业后从事会计工作,其在高校所受到的专业教育,所接受的素质教育,以及他们在校期间所形成的人生观、价值观,必将对他们今后所从事的工作的能力、职业判断能力、职业道德等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除了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有崇高的人格品质和敬业精神,让学生感受敬业、勤勉认真的师风,从而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2.改革教学内容,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会计教学之中。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培养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而是在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大学生处于人生观与道德品质形成的初期,接受严格、规范的职业道德教育对其一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教师必须搜集大量资料,改革教学内容,找准知识传授与职业道德教育的最佳结合点,努力挖掘每一个知识点中蕴涵的职业道德因素。会计诚信教育的整体性要求教师从会计诚信认识、会计诚信信念、会计诚信意志和会计诚信习惯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整体培养,使学生提高会计诚信认识、树立会计诚信信念、坚定会计诚信意志、形成会计诚信习惯;会计诚信教育的复杂性要求教师应经常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不能半途而废;会计诚信教育的渐进性则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予以穿插,循序渐进,日积月累,使学生在不断的学习和磨练中加深对会计诚信的认识。3.会计诚信教育应贯穿职业教育全过程。会计诚信教育应贯穿会计职业教育的全过程,是指大学生毕业走上会计工作岗位后的工作阶段和后续教育阶段的诚信教育,以及高校会计诚信教育成效的反馈。为培养一个诚信会计人,只进行某一阶段的教育是不够的。会计岗位的变更、职位的升迁,需要不同内容、不同程度的诚信教育,这样才能有助于在不同的岗位实现自律。为充实高校的诚信教育内容,可邀请从事会计及相关领域的本校毕业生重返校园,采用讲座、座谈会等形式,以真人真事宣扬会计诚信理念。高校也可对本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实行信息跟踪,通过反馈,及时了解应、历届毕业生职业状况,客观评估会计专业学生的培育质量,以利于进一步优化高校会计诚信教育体系。4.会计诚信教育应积极营造良好氛围。在对高校会计专业的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同时,还应注重全校师生诚信意识的培养,以环境渲染的形式更好地进行会计诚信教育。诚信环境的营造关系到高校的校风问题。诚信一旦在整个学校建立起来,新生入学后就可迅速接受诚信理念,对会计专业学生的诚信教育也会更有效、更持久。应积极探索和开展更多的诚信实践活动作为课堂教学和实践环节的补充,以拓展会计诚信教育的内容。为强化大学生诚信意识,可尝试建立一套《大学生诚信档案》用以全面、及时、详细地考察学生在校期间的信用状况,记录大学生的诚信行为。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是为了将诚信内化为学生的品质,成为学生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它可成为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通行证,在毕业求职时作为用人单位的参考依据。诚信兴企,失信败企。无论是会计行业,还是其他任何一个行业,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都是毋庸置疑的。
参考文献
篇7
一、高校加强对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意义深远
众所周知,诚信,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前提,是构成企业之间互相信任的基础,是取得交往双赢结果的起码要求。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千方百计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意义深远。
(一)加强对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为将来完善企业财务管理保驾护航。财务管理从业人员的诚信意识不是一日建立起来的,在校大学生们,应该从计划步入财务管理行业的第一天起,就要强化个人的诚信意识,为未来走进社会做好准备,只有这样,将来才能以合格的财务管理人才的姿态跻身于行业之林;才能为我国企业内部管理体制的健全增光添彩;才能为企业提出科学合理的决策提供依据。
(二)加强对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光天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提供了环境基础,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作为财务管理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只要时刻将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的诚信观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借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约束力,就能促使其以坚定的信念去有所为和有所不为。既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提高了个人的职业道德素养。
(三)加强对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准备条件。现代的企业制度,是企业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实践中,常常会出现因经营管理者的过错而损害所有者利益的现象,深入研究发现,大都是因为企业内部管理失控造成的,其中财务管理造假是最突出的问题。因此,加强对财务管理从业人员的诚信教育有助于健全企业内部管理和控制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投资人的利益,才能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确保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健康运行。
(四)加强对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为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贯彻落实添砖加瓦。十报告中多次强调依法治国。企业财务管理质量不高、信息失真是我国大多数企业面临的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这严重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影响了财务管理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作用,更与我国依法治国方略是相悖的。在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中加强诚信教育,可以从源头上解决财务管理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问题,有助于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有助于保障企业财务管理的真实性、合法性与完整性。
二、高校加强对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的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
诚实守信是现代文明社会的标志。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的有信度,将直接关系到他们未来从业道德水准的高低。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大学生不仅要拥有丰富的财务管理专业知识,更要具有优良的诚信品质。因此,高校必须把加强对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摆在首位。
(一)优化课程设置。无知者无畏,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失真,一方面是因为财务管理者有信观念不强,另一方面主要是因为从业人员法律意识淡薄。针对财务管理从业人员有信观念不强的问题,高校要侧重道德教育,高校道德教育内容要顾及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关注他们的真实感受,根据专业特点、专业需要和学生的需要来进行诚信教育,从而激发学生诚信学习的主动性。针对财务管理从业人员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在财务管理专业课中要增加法制教育课时,帮助学生提高法律意识,增强守法观念,树立坚持原则、依法理财、不拘私情、一心为公的职业信念。在教学实践中,不但要大力宣传各种法律条文,还要结合身边具体案例,教育大学生触摸警戒线付出的代价。
(二)聘请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实例讲解,增强会计诚信教育的说服力。会计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从目前情况来看,在会计教学方法上,我们国家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主体来开展教学活动的,而我们的会计教师基本上是从学校走到学校,实践知识比较欠缺,有时显得说服力不够,因此应多聘请企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和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到学校来讲学,用他们亲身经历的实例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判断教育,并聘请法院和审计局的工作人员用实际案例对学生进行职业法制教育,例如,汕头市的虚开增值税发票案。虽然有些抓虐指示对于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偏难,但学生对实际的教学案例往往都非常感兴趣,这样可以使学生牢固地树立职业道德观念,能够在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下做出准确的职业判断,在金钱利益面前正确的把握自己。我们的学生大都已经习惯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我们的会计教材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内容方面是有所欠缺的,印次,教师应结合社会实际及时地将报纸、电视、杂志、网站所报道的各种新闻和案例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来弥补教材的不足,多引导学生更多的关注身边的有关信息,有针对性的知道学生阅读某些财会方面的报刊、杂志、书籍和网站,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会如何识别和判断虚假会计信息,学生如何拒绝各种经济利益的诱惑,从而坚守职业道德标准,这样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职业道德水平一定可以得到逐步提高,从而更好的运用所学会计知识为社会经济服务、另外,要求学生从自己做起,在平时的作业、考试、实习过程中都要以诚信为本,自己独立完成,将诚信教育贯穿于整个会计教学过程中。于此同时,开展有关会计职业道德专题的讨论,加深学生对会计职业道德的理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以辩论赛的形式展开,学生的积极性必然会有很大提高,学生很乐于通过辩论这种形式积极参与到会计知识的主动学习和思考中,尤其是对当前社会发生的各种案例,他们会不遗余力地查找资料,力争以充足的论据,鲜明的观点表达自己的见解。
(三)践行诚信教育。财务管理专业教学离不开实训课程,实训课上,教师不要只关注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要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财务管理专业教育工作者必须实训过程视为学生专业能力提升和会计职业道德培养的重要方式和场所,将职业道德成绩考核与专业技能考核等同起来,让学生在市场环境下接受利益与诚信发生冲突时的考验,感受遵守职业操守的重要意义。在《审计》课的实训教学中,通过尝试模拟企业、事务所、审计机关的不同角色和岗位职责,一方面检查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情况,另一方面也了解学生做事的态度。使学生身临其境,切实理解“诚实、守信”对维持市场秩序的意义。
(四)诚信教育的内容要与时俱进。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新问题也不断涌现,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诚信教育的内容也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变化而变化。在诚信危机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的今天,高校孤立地、一成不变地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就会陷入到空喊“诚实、守信”的口号泥潭当中,不管教育工作者怎样努力,学生都很难养成“诚实、守信”的习惯。高校要想搞好财务管理从业准人才的诚信建设,要将行业诚信观念与个人荣辱观融合起来,以此约束自己的行为;要将个人专业技能与职业道德融合起来,使会计诚信教育起到真正的作用。
(五)加强校园的诚信教育建设,优化诚信教育的环境。学校是学生最主要的生活学习环境。要加强校园道德氛围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诚信教育活动,使学生思想上受到启迪,情操上得以陶冶,诚信品质得到升华。可以通过诚信专题讲座、诚信演讲比赛、诚信签名活动、诚信主题班会等形式,赞颂诚信新风,鞭挞失信现象,激励学生从自我做起,塑造个人诚实形象,从现在做起,倡导校园诚信新风尚。要通过倡导、赞扬、鼓励坚持诚信的行为,贬抑、鞭挞、谴责查处会计造假等不良行为,将有助于人们分清是非,形成良好的风气,使学生处于一种良好的氛围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和同化。引导学生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来看待社会上某些诚信缺失的现象,使学生坚信诚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会计人员的必备素质。在学校生活中,诚信教育必须贯彻始终。要从学生进校起,就对他们普及诚信教育,要教育他们从作业不抄袭、考试不作弊、按时交学费等身边的小事做起,让诚信教育真正融入学习生活,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奠定诚信基础,让他们以诚信的姿态和品质步入社会。
篇8
论文摘要:诚信是人之为人最根本的品德,也是构建健全人格的基础。增强诚信意识,加强高职生诚信教育是解决当前高职生诚信缺失问题的根本办法。
党的十七大报告曾经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必须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高等职业教育是与普通高等教育共同支撑起我国高等教育的大厦,是具有中国特色、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质量优良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诚信教育是高职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因为这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提升高职生整体素质,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构建和谐社会的强有力的保证。
一、诚信教育的内涵
诚信,即“诚实、守信”之意,是一个人道德的基础和根本,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科学发展之基石。高职院校的诚信教育就是让高职学生明白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在诚实教育中,培养高职学生诚实待人,关心他人,对他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在守信教育中,培养高职学生有责任心,承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言行一致,不说谎话,不做失信之事,对自己、他人和社会负责。遇到失误,勇于承担应有的责任,知错就改。培养讲诚信、思想品质好和职业道德高的高职学生。
二、高职学生的诚信现状分析
1.考试作弊
尽管学校都制定了相当严格的考试管理制度,对考场纪律有着严格的规定,并对作弊的学生进行了严肃教育和严厉的处分,但仍有学生失信应试,严重影响了正常的考试秩序。
2.拖欠助学贷款与恶意欠缴学费
不偿还贷款和恶意欠缴学费是目前高校普遍面临的问题。从现实情况来看,学生毕业后“诚信危机”现象较为突出。对待应偿还的义务,采取逃避的态度,致使银行与学校处于尴尬境地。
3.社交失信问题
高职部分学生自我意识太强,情绪波动大,敢说敢做不敢当,既不考虑责任也不承担义务,人生价值观趋向现实和实用,我行我素、言行不一,社交失信现象较为明显,如:与异性同学交往动机不纯,在网络上不实信息等,在社会交往中损人利己,见利忘义。
三、高职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1.校园诚信教育淡化
社会对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初具有较强专业知识和实际动手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要在2-3年有限的时间内,对学生进行理论教育、实践教学以及工学结合,时间紧,课程重,培养能直接面对就业市场的学生已属不易,而要对学生进一步强化诚信教育有些力不从心,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德育工作简单化、理论化的问题。此外,作为学生管理工作干部,在应对各类勤杂事务的同时,更要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工作方法,拓展学生诚信教育的平台,提升教育实效。
2.社会及家庭环境影响
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对学生影响至深。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家庭及家长的言行深刻影响和改变着高职学生的人生价值观、道德观。
3.侥幸心理及从众心理
我国社会的个人信用体系还有待于进一步健全,个人对失信行为所付出的代价还不算很高。学生较为关注自我,社会责任意识不够强,缺乏对个人与社会、现实与未来、现象与本质之间关系等的全面理解和认识,理性思维和分析选择能力不够强,容易只认识到社会的消极方面,从而失去诚信观念,甚至做出与公民道德规范相背离的行为,追求个人名利。
四、加强对高职学生诚信教育缺失问题的对策研究
综合剖析诚信缺失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探索出高职学生诚信教育缺失问题的解决途经:
1.强化信仰体系,提高诚信教育的有效性
诚信素养是道德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规律与教育措施有着密切关系。强化信仰体系,就是要加强道德教育,增强诚信教育的有效性,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把人文思想教育与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尊重个人;坚持平等互动观念,注重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人格力量影响人;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监控,树立“立诚立信立人品,做人做事做学问”的理念,弘扬“诚信、明理、笃行”的社会良好风气;充分发挥学校诚信教育的信息选择和文化整合功能,认真研究实施多维诚信教育,创新诚信教育内容,建立科学的诚信教育课程,改革诚信教育方法,大力提倡和推行诚信考试,广泛开展案例教学,有针对性地渗透和灌输科学的道德价值观念。
2.培养学生自律自信的品质,引导学生成人成才
开展自律自信教育活动,坚持从高职学生自身特点出发,充分尊重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在自律中培养自信,从成人走向成才。
(1)营造高职学生自律成长的良好氛围
学校要以诚信教育为切入点,组织开展“强化诚信意识、树立文明形象”主题教育,举办诚信讲座、诚信签名、诚信倡议、诚信考试、诚信电影展播等活动,有效强化高职学生的品行自律教育,把“做诚信学子,建诚信校园”内化为广大学生的自觉意识和追求。
(2)结合实际工作,找准主题教育的着力点
学校要充分尊重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围绕诚信和感恩、自强和奋发、自律和自信等内容,遵循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小型为主的原则,精心安排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教育活动;每年新生入学时,通过介绍人才培养模式、历届校友的成功事迹、身边同学的典型案例等使新生在学校培养与个人发展之间找到结合点,确立起务实、个性化的发展目标。
(3)注重高职学生生活自律能力的培养
学校要教育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学会量入为出、勤俭节约、文明生活;要将宿舍文化建设作为高职学生“锻炼独立生活能力,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倡导文明生活新风”的直接切入点,积极倡导学生勤俭节约、爱护公物、净化环境,大力宣传学生生活园区的“整洁之美”、“个性之美”、“和谐之美”的建设。
3.构建高职学生的诚信评价体系、组建诚信评价机构
诚信评价体系可以参考相关指标进行制定,诚信评价组织机构可分为诚信评价领导小组和诚信评价工作小组。诚信评价领导小组由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学生处领导、团委领导、系党总支书记、辅导员代表组成,主要职责是制订、修改评价规则,讨论重大问题,监督评价过程,对学生质疑进行仲裁。诚信评价工作小组由系党总支书记、辅导员、班干部和班级学生代表组成,主要职责是收集数据信息,听取学生意见,给班级成员逐个逐项打分,反馈评价结果。
4.弘扬诚信文化,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
诚信环境是社会环境的一部分,良好诚信环境的创建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要强化诚信者光荣,不诚信者可耻的观念,形成诚信者受尊重,不诚信者遭鄙视的社会氛围。
(1)发扬中国家庭式诚信教育的优良传统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传统的诚信教育也有现实的借鉴价值。诚信的养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国古代的诚信教育是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给予正确的引导,做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在家庭教育方面也要树立德育为先的观念,在“成龙成凤”价值理念中,要把培养高职学生的诚信、文明行为习惯和心理健康等与学业并举,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目前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
(2)创造良好的校园信用环境
高校教师、学生是社会中受教育程度较高、社会责任感较强的群体,在这一群体中率先推行信用体系相对于在社会其他群体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要把“诚信”形象的树立上升到“学校品牌”的高度来认识,在诸如收费、各种评估检查等方面要本着诚信的原则,坚决杜绝为了帮助学生就业,提高学校的知名度而采取的对学生的包装行为,为学生的诚信教育树立典范。此外,高职院校可以组织开展诸如以“诚信”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举办“诚信在校园”征文比赛等一系列形式新颖多样、内容丰富且卓有成效的宣传教育活动。使高职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和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功能;定期召开关于诚信教育活动的主题班会、讨论会,让高职学生自己解析诚信,关注诚信;为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贫困学生开展诚信讲座,加深他们的责任和对社会的回报意识。最终形成一种诚信光荣,背信可耻的舆论氛围,为高职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加强高职学生诚信教育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任重道远。必须通过整合教育内容来提升高职学生诚信教育信度;通过拓展教育渠道来提高高职学生诚信教育广度;通过丰富诚信教育形式来加大高职学生诚信教育力度;通过加强诚信教育实践来增加高职学生诚信教育效度;通过完善诚信教育制度来增强高职学生诚信教育律度。
参考文献
[1]任运康,余惠琼.当代大学生诚信危机及思考[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2).
[2]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卷四).人民出版社,1995.
篇9
【关键词】 大学生;诚信教育;缺失表现;原因;对策
一、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意义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现代文明的重要内容,是当代青年的基本道德素质,是建设法制国家的精神支柱,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大学生诚信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是国家落实“人才强国”战略的需要;是信息化时代互联网络发展的客观需要。高等院校务必加强和改进诚信教育,使大学生具备诚信的道德品质,为构建诚信社会与和谐社会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
1、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
当前,高校中的部分大学生缺乏对学习的兴趣,整天浑浑噩噩,平时学习不认真,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到了考试时候,只有走考试作弊的路子。而且周围的大学生对考试作弊行为也视而不见。更有的大学生为了考试过关,不惜一切代价,如找关系、打招呼、请客吃饭、送礼等方式,请求老师给他们打个及格分数,争取在分数上“放自己一马”。
2、部分毕业生不守信用骗贷拖贷现象严重
高校中少数大学生向老师和同学隐瞒自己家庭的真实情况,通过各种途径找关系托人开具虚假贫困证明来获取学校、国家的助学贷款。部分大学生毕业以后找各种借口拖欠学校、国家的助学贷款。有的毕业生甚至采取隐瞒自己的工作单位、谎报自己的联系方式或直接不告诉他人自己的联系方式等手段进行长时间地拖欠或逃避还取学校和国家的助学贷款。在社会上,这种行为给学校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3、部分毕业生的求职履历造假成风
为了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找自己称心如意的工作,部分毕业生在其个人履历表上大做文章。他们编造自己的个人经历,伪造个人在学校中的各种荣誉证书,这些导致在招聘会同一个班有多人是班长、人人都是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的现象。这种行为欺骗了用人单位,严重损坏了学校的声誉。
三、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缺失的原因分析
1、当前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
目前我国发展市场经济处于转型时期,一方面,市场经济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另一方面,给社会各个领域带来一些负面效应。当代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少时期,思想极不稳定,受到当前市场经济和西方文化的冲击,还有社会上一些诚信缺失的现象,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对大学生产生了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比如在经济领域:当前市场上出现的假冒伪劣产品、一些人偷税漏税等失信现象对大学生产生了不良影响,部分大学生仿效之,做出了诚信缺失的事情。在政治领域:一些领导干部,贪污受贿,生活作风败坏,受其不良影响,一些大学生出现了诚信缺失的行为。
2、当前高校道德教育内容不当
目前,许多高校都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认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只要搞好教学,其他工作都是次要的。同时,高校诚信教育的内容较陈旧,没有跟进时代的步伐;诚信教育的形式比较单一,还停留在传统的辅导员和班主任说教模式上,诚信教育的效果不是很明显。优秀的学习成绩通常是大学生评优、评先的最主要的依据,这就导致很多大学生产生只要把学习成绩搞好就一切就好的想法,这是导致大学生出现诚信缺失的重要原因。
3、家庭教育中诚信素质教育的缺乏
在家庭教育中,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的言谈举止,对子女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父母在生活和工作中不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做出诚信缺失的事情来,势必给子女树立了坏的学习榜样。由此可见,家庭成员中父母自身的素质及道德水平对子女的影响很大。
四、加强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思考
1、完善各种机制,为大学生诚信理念的形成创造有利的社会环境
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市场竞争机制,为当代大学生诚信理念的确立创造有利的社会环境。诚信是市场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没有诚信,就没有稳定、健全、发达的市场经济。二是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起一整套以诚信为中心并且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伦理道德体系。
2、高校要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大学生诚信教育活动
一是立足“两课”阵地,深化诚信教育。要适当增加诚信教学内容在“两课”教学体系中的比重,针对大学生的思想特点,紧密联系大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积极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通过典型案例、辩论、法律现场旁听等方式生动直观地开展教育。二是要在大学生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针对不同的对象,可以突出不同的主题,使大学生在各种活动中体会、理解和感悟诚信。
3、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力
一方面,当代大学生的诚信教育,缺少不了家长的配合。作为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平时要不断地提高诚信修养,要经常与子女交流诚信心得,为子女诚信教育创造造良好地家庭环境。另一方面,学校应常与家长沟通,这样双方才能及时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并指导和监督大学生的诚信活动,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诚信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 付春生.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原因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9.2.
[2] 蔡慧慧,张玉萍.浅谈大学生诚信教育[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3.
[3] 陈大伙,张洪.大学生诚信现状调查与高校诚信教育创新[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07.4.
[4] 焦丽.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D].武汉大学2004年硕士学位论文.
[5] 苏畅.我国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D].大连海事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
[6] 高赏.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
[7] 胡彩业.高职院校诚信教育的路径选择[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2.
篇10
“诚”一般指“内诚于心”,是向内、向善的内心追求,是个人品格和境界的内在价值评价,是一种道德规范,一种人生态度和道德境界,体现的是我与自我的关系。“信”则偏重于“外信于人”,是向外、向真的外在追求,是一种行为规约,一种具体的道德品格,表现为社会化的道德实践,体现的是我与他人的关系。二者互为贯穿、互为表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是人们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道德规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行为规范,是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出的基本素质要求,更是塑造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的道德基石。
一、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意义
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诚信是经济交换的基础,在市场经济中,诚信是最可靠的无形资本,它能给经营者或者经营者所经营的企业带来长期利益,是经营者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培养公民的诚信品德,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将有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推进。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大学生诚信素质的提高,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础
诚信是维持正常社会关系的纽带。和谐社会首先是诚信社会,需要人与人之间诚实守信,失去诚信,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会受到威胁甚至瓦解,社会会因此变得混乱,和谐社会的构建将会可望而不可及。当代大学生是建设未来社会的主力军,在校期间若不养成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必将给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增加不稳定因素和潜在危险,因此,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础。
3、塑造大学生健康道德人格的要求
诚信作为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与行为规范,是一个人道德修养最基本的内容,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立身做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价值标准也日益多元化,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道德体系遭到了怀疑甚至否定,大学生作为社会群体的一部分,其价值观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我们不否认大学生主流道德是好的,但仍有部分学生在学习学术、社会活动、人际交往、经济生活、就业求职等方面存在着严重的诚信缺失问题。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塑造大学生健康道德人格,迫在眉睫。
二、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当前各高校已经普遍认识到大学生存在的诚信危机,高度重视和积极推进诚信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对诚信的价值认识不够,知识体系不完整,教育方法不科学
诚信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但长期以来,高校在观念上仍然是重智育、轻德育,对德育的价值认识不够,德育也一直被简单化、边缘化,诚信教育亦是如此。同时,在诚信教育内容上,偏重于从内在道德层面,靠自觉、自律进行诚信的教育,忽略了从法律的角度,从外在行为表现、行为规范的角度进行诚信教育,在诚信教育的方法上,重灌输,轻启发,将道德作为纯观念性的东西灌输给学生,忽视了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教育效果不容乐观。
2、高校内部诚信教育缺乏合力
学校是诚信教育的主体力量,思想教育工作者首当其冲。但诚信教育不仅仅是思想教育工作者的责任,若校园内多种教育渠道之间不能形成有效的合力,反而出现效果的互相抵消,诚信教育便缺乏合力,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
3、高校诚信行为管理不完善
目前高校对大学生诚信行为的管理不健全,缺乏记载学生诚信状况的诚信档案以及对诚信状况进行监督管理、评价奖惩的制度,造成学生在思想上对诚信不够重视,在行为规范方面的表现差强人意。 三、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分析
诚信既是思想观念的认识过程,又是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既要求个人的内在自我修养和觉悟,又需要有很强的外在约束、规范以及良好的社会环境的熏陶。
1、立足“两课”阵地,深化诚信教育
目前“两课”教学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培养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要适当增加诚信教学内容在“两课”教学体系中的比重,针对大学生的思想特点,紧密联系大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际,积极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发挥典型案例教学、法律旁听、课堂讨论、辩论等方式生动直观地开展教育,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帮助他们充分认识诚实守信对自己成长的意义,并内化成自己的道德行为。要将诚信在道德范畴与法律范畴的涵义向学生
[1] [2]
讲深、讲透,使学生明白诚信不仅是道德义务,更是一项法律义务,既要通过道德的“自律”提倡诚信,又要通过法律的“他律”规范诚信,通过法律规范和道德引导,促进自律和他律的统一。
、拓宽校内教育渠道,推广诚信教育
以校园文化为载体,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广泛开展诚信教育活动。第一,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诚信教育的重要载体,要广泛开展以诚实守信为主题的签名、演讲、辩论、征文、班会等实践活动,将诚信教育寓于各项活动,潜移默化地将深入学生内心深处。第二,充分运用宣传舆论工具,如广播、校园电视新闻、宣传栏、墙报等,大力宣传诚信,褒扬先进典型,营造“以诚信为荣,以失信为耻”的良好氛围。第三,建立有效的舆论监督机制,如公示制度和举报奖励制度,通过规章制度的强制性和导向性,促进良好的诚信观念形成。
以网络为平台,加强舆论宣传,强化正面引导。信息时代,互联网已成为最能满足学生多方面需求的重要平台,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强烈而深刻的影响。利用网络手段进行诚信教育既可以改变传统德育过于单一的教学手段,丰富德育课堂的内容,又有利于预防和抵消网络对诚信道德教育的负面影响。第一,加强校园网的管理,严防各种有害信息在网上传播。第二,建设主题教育网页、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诚信教育活动,宣传诚信思想,营造诚信教育的良好氛围。第三,搭建网上互动平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解答大学生的问题和困惑,有针对性地进行诚信教育。
、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完善诚信管理制度
高校要为每名大学生建立诚信档案,如实记录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诚信状况,将学生的诚信表现情况与学生的各种评优、奖助学金申请、推优入党和毕业生就业推荐等相挂钩,并归入其个人档案,使诚信成为学生的第二张身份证。
学生诚信档案记录从学生入学时开始,到学生毕业时结束,由辅导员负责记载,学校各相关部门提供有关学生诚信方面的相关事实依据。诚信档案重点考察和记录学生在学习、学术、生活、经济、网络、择业等方面的诚信状况,主要包括历次重要考试中是否有违纪、作弊事实;是否有抄袭、编造实验数据、剽窃他人成果现象;遵守校规校纪状况;每年度缴纳学费、住宿费状况;有无在校园网或其他网站网页上散发恶意攻击信息或信息垃圾、散布谣言或虚假信息、故意制造混乱的行为;在就业过程中向用人单位提供个人基本信息的诚信状况等。
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对学生本人的全面发展、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甚至整个民族素质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当代大学生应该把诚信作为基本准则,严于律己,真正做到诚内诚于心、外信于人。
【
[]钟强.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困境及对策探讨.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J],,():.
- 上一篇:监理对质量和安全控制要点
- 下一篇:装配式建筑技术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