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范文
时间:2023-10-24 17:38: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国际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的传统区别
哪里有能带来足够的利润的投资机会,资本就有向哪里流动的趋势,当这样的机会出现在海外时,国际投资的发生就顺理成章。像国内投资分为直接和间接一样,国际直接投资也有这样的分法:把钱交给别人使用然后拿利息的间接投资,自己管理资本、自己控制项目运作以赚取利润的直接投资。
逐利的本性决定了资本扩张的必然。在自由竞争时期,资本主义扩张的主要手段是“商品输出”,但作为掠夺资源输出商品之辅助的对外投资也是新兴资产阶级热衷的活动。它可以追溯到18世纪时期东印度公司、哈德逊湾公司等为进行掠夺性贸易而在殖民地进行的各种投资活动。到了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过剩资本”的大量出现使得国际投资(尤其是以借贷为主的间接投资活动)大张旗鼓地展开,并把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带到文明世界的每个角落。
二战后,这种产业资本的跨国流动得到了更迅猛的发展,并表现出与传统的资本流动迥然不同的特点。首先,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直接投资对国外企业控制权的要求。直接投资既全部或部分的拥有国外企业,又直接或间接的经营国外企业。而间接投资则很少涉及到这一问题。第二,从资本移动的形式上看,直接投资不只是单纯货币形态的资本转移,而是货币资本、技术设备、经营管理知识和经验等经验资源在国际间的一揽子转移。第三,直接投资具有实体性,它一般通过投资主体在国外创设独资、合资、合作等生产经营性企业得以实现;而间接投资则通过投资主体购买有价证券或发放贷款等方式进行,投资者按期收取股息、利息,或通过买卖有价证券赚取差价,其投资具有虚拟性。最后,由于直接投资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其投资回报与投资项目的生命周期、企业经营状况密切相关,通常周期较长,风险较大;而间接投资则更具流动性,风险也相对要小。
传统的资本流动理论对这种日益流行的海外直接投资也越来越没有解释力。直接投资并不绝对的取决于东道国的利率水平,而且很多情况下东道国的利率并不高于母国利率。海默是最早注意到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之不同的西方学者,并开创性地提出了大型跨国企业之所以热衷于海外直接投资乃其拥有东道国企业无法比拟的垄断优势,通过对外直接投资,他们可以充分地利用这些垄断优势,实现利润最大化。英国学者伯克雷和凯森从内部化的角度解释了这种直接投资行为,他们认为,海外直接投资是跨国公司为克服海外市场的不完全性(由于政府管制、信息缺失和不对称、垄断的市场结构等造成)而进行的内部化行为。邓宁的折衷理论是有关FDI理论的集大成者,他认为FDI的进行取决于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以及区位优势三方面因素。
二、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的融合趋势
当理论界对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条分缕折地分而论之时,这二者的界限在实践中却并非同样地泾渭分明。在越来越多的场合它们相伴相随,有时甚至很难在它们之间划出界线。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资本市场的高度发达使大量对外投资行为既有直接投资的内涵,又有间接投资的手法和特点
在资本市场上,资产表现为以下四种基本形式:(1)现金资产:各种货币资产;(2)实体资产:表现为各种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等生产资料;(3)信贷资产:各种债权债务;(4)证券资产:表现为股票、债券、商业票据和各种投资收益凭证等证券。实体资产的国际流动是FDI的本质特征,而间接投资则侧重于其他金融资产的流动。然而在现代经济中,实体资本的转移必然大量的借助于各种金融资产的流动。当柯达投资于中国的彩卷行业时,它不是简单地把生产线、管理人员、专利技术等搬入中国,而是通过股权投资、信贷安排、长期合同、现金流动等多种方式进行。随着资本市场的高速发展,在金融中介和各种金融工具的帮助下,这四种资产的相互转化变得越来越便利和快捷。从FDI的发起看,FDI中涉及间接投资因素的情况简要列举如下:
1.兼并收购(M&As)在FDI中的比例越来越高,方式也日趋复杂。较之新建方式的直接投资,并购具有独特的优势:首先,它可以让投资者在进入东道国市场的同时就消灭一个竞争者;而且,它可以让投资者获得公开市场上不易获取的被收购企业的商标、技术、管理经验、关系网、销售渠道等等;并购方式建设周期短,使投资者可以迅速进入东道国市场,迅速扩展产品线和营销渠道,从而有利于降低经营中的不确定性;并购方式还可以让投资者利用东道国货币贬值、股市大跌、东道国企业面临财务危机等情况廉价地获取资产从事海外经营。
托宾(JamesTobin)的Q理论为投资者对并购或创建方式的选择提供了理论解释和指导。假设R1,R2分别为收购和新建两种方式的投资收益率,C1,C2分别为两种投资所须资本的成本。Q1=R1/R2,Q2=R2/C2,如果Q1>Q2,且Q1>1,则跨国公司应选择收购方式进行投资,反之,如果Q2>Q1,且Q2>1,则跨国公司应选择新建方式进行投资。
在这里,对跨国公司而言,对外投资,不论是间接还是直接,都可以被抽象为一种数字的决策。而对东道国来说,这种投资又具有间接投资的某些特点。从经营管理的控制权来看,很多情况下跨国公司只是部分地拥有被收购企业的控制权,同时,为了充分利用被收购企业的当地优势,跨国公司对被收购企业的经营管理也并非面面俱到。从资源转移的角度看,资源首先是通过货币资本的形式支付给被收购企业的原股东的,而随着并购方式的日趋复杂,并购的支付方式可能是股票等有价证券。而其他技术、管理经验等经营资源的转移则视需要而定,有时这些资源并非由投资者转向被收购企业,而是相反。当被收购企业在东道国是上市公司时,投资者既可以通过被收购企业每年的赢利收回投资,也可以通过出售其股票的形式收回投资。
2.少数股权投资。这种投资虽采用股权形式,但并不要求对受资企业的控制权,同时也有别于单纯追求股票升值的间接投资。通常,它是企业间欲达成某种联盟而采取的形式。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的迅猛发展,如今的商业竞争比任何时代都要激烈、复杂,即使是像500强这样的大企业也没有能力在各个方面保持领先。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很多企业积极地在技术、产品、市场等方面寻求与同行乃至其他行业的优秀企业的合作,以求强强联合,优势互补。通过对对方进行股权投资(有时这种投资是相互的),可以在加强这种联盟关系的同时保持各自经营管理上的独立性。
3.从FDI的资金来源看,跨国公司海外直接投资的资金来源可以归结为四个方面:(1)公司集团内部的资金。(2)母公司以外的母国资金,主要指母公司利用母国资本市场获得的资金。(3)东道国当地的资金,主要指跨国公司利用东道国当地资本市场获取的资金,或从东道国的合作伙伴处获取的股东资金。(4)国际资金,指利用国际资本市场获得的资金。从第二和第四种资金来源看,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只是一线之隔。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行为是由其母国乃至第三国的无数投资者的间接投资行为所支撑的。
4.从FDI的回收来看,传统的直接投资是通过海外企业的赢利逐步收回,而在资本市场高度发达情况下,企业还可以利用各种资产证券化的方式转移风险、收回投资,从而使得FDI在回收上要利用间接投资的回收手段。
(二)一些投资机构的国际投资行为往往兼有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的特征
1.国际资本市场风险大、技术要求高,能在这样的舞台上提供大量资金的多为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各种基金会等机构投资者。相对于个人投资者,它们的投资通常数额大,期限长,注重通过投资组合降低风险。传统上,机构投资被认为是间接投资,但由于其投资规模庞大,为保证投资的安全性和收益性,它们通常与被投资企业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并常常作为战略投资者成为被投资企业的一员。这又使得它们的投资具有直接投资的特点。它们虽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但时时监督着企业的运营状况,并对企业的发展方向、利润分配乃至一些关键人员的变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它们虽不会直接向企业提供技术、管理经验等经营资源,但却可以成为被投资企业获取这些国际经验的桥梁。
2.风险投资基金作为一种特殊的投资基金,更是兼具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的双重特性,它以权益资本的形式向那些新兴的快速发展的小企业(通常为高科技企业)提供创业资金。它是一种直接投资,因为它提供的是权益资本,而且常常占有风险企业的大部分股权;风险投资不仅为企业提供资金,而且提供技术上和经营上援助,帮助企业发展业务计划,促成企业成长;风险基金在投资时必须对风险企业有全面的了解,从技术水平到产品的市场前景乃至管理团队的综合素质等,只有这样,它才能对企业的发展潜力有适当的判断。同时,它也是一种间接投资,因为风险投资的目的不是控股,也不是直接经营企业,而是通过资金和技术的帮助,促进受资企业的发展,从而使资金得到增值。受资公司的经营管理仍是由原管理层负责,即使风险投资者可能是大股东,原管理层也不必担心失去企业的控制权;从风险投资的退出看,风险资本越来越多地通过企业上市、管理层收购、大企业收购等途径退出,反映了其追求资本增值的本性;风险投资往往通过组合投资的手段同时投资于多家不同领域的风险企业,以降低风险。
篇2
【关键词】建设工程;实施阶段;投资控制
1.引言
建设项目的建设过程主要分为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建设准备、施工安装、生产准备、竣工验收等阶段,工程投资的管理与控制贯穿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建设工程投资的管理与控制,就是在建设全过程各个阶段把建设工程投资的发生控制在既定的投资限额内,随时发现和纠正发生的投资偏差,保证项目投资控制目标的实现,力求在项目建设中能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取得良好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工程项目经过决策立项后,设计就成为工程建设的关键。设计应从安全、功能、标准和经济方面权衡,确定一个合理的设计方案。设计阶段概算力求准确、不漏项,并要考虑各种不确定因素。一旦确定了设计方案,完成施工图后,工程投资控制的工作重点就转向了工程实施阶段。
2.工程实施阶段投资控制的内容和方法
2.1投标阶段投资控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投标阶段要充分利用招投标这一有效竞争手段进行工程投资控制。一份严密、准确的招标文件能很好的保证建设工程合同的合理性、合法性、减少履行合同中甲乙双方的纠纷,维护双方利益,有效地控制工程投资。
准确清晰的工程量清单,是控制工程造价的首要手段,因此要努力做好招标文件及合同条款的拟定和工程量清单的编制或审核。招标文件实行相关部门会审制,重点审查工程招标范围、招标的技术要求、投标报价的要求、工程量清单的准确性及特征描述的详细性、评标标准、合同条款等,针对工程的具体特点,对不适用的条款进行适当调整,使之更加合理、公正。审核标底(招标控制价)及工程量清单,重点审查清单项目名称、数量。对项目特征、工作内容要详细描述,要尽量做到工程量清单不缺项漏项,因为现行工程量清单招标是采用固定单价合同形式,量的风险是由建设单位承担的,如数量不准确、漏项、缺项、项目特征描述不清,势必会给以后的结算埋下隐患。为避免串通投标,肆意抬高报价,可采用招标控制价,以达到合理控制招投标价格的目的。对于工程中的大型材料和设备,可由建设单位单独进行招标采购,提前做好材料、设备供应计划,掌握市场行情,有效降低材料、设备总费用。
2.2施工阶段的投资控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加强对建设项目的投资、进度和质量的管理,确保工程按质按期完成。严把设计变更关。确保工程变更程序的规范性、变更签证的责任性、变更造价的及时性。严把签证关。签证不仅是现场确认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日后维护和修复、结算时的原始资料,一旦涉及合同价变化时,它还是调整或换算定额的重要依据,因此要严格签证程序,并做到及时签证、及时处理,及时核实工程变更的内容是否与现场实际施工情况相符,工程量的签证是否合理准确。基本方法是:合同中已有适用于变更工程的价格,按合同已有的价格计算、变更合同价款;合同中只有类似于变更工程的价格,可以参照此价格确定变更价格,变更合同价款;合同中没有适用或类似于变更工程的价格,由承包人提出适当的变更价格,经建设单位确认后执行。严把材料价格关。材料控制也是影响投资控制的重要环节,要密切关注市场行情,了解价格动态,认真核对现场所用材料设备的品牌、规格、型号是否与投标文件一致。严把工程进度款支付关。严格按程序办理工程进度款。
2.3结算审核阶段投资控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竣工结算是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的最后一个环节。开展工程结算审核不仅要严格,而且要准确。严格审查竣工结算编制原则和计价原则是否与招标文件、合同约定一致,是否符合相关的规定。严格审查工程量编制是否与竣工图纸一致,变更工程量是否真实,计入结算的变更工程量是否属于建设方的责任。严格审查定额(清单单价)套用或换算是否准确、取费是否合理。严格审查设计变更、隐蔽验收记录、工程签证等程序是否符合招投标文件及合同的规定,手续是否齐全。严格审查材料设备单价是否经发包人签认等,以有效控制工程建设投资。
3.结语
工程实施阶段的投资控制是一项集管理、技术、质量、施工于一体的综合性工程,要求工程投资控制人员应具备工程知识、经济知识、管理知识与实践经验,加强专业素质、知识结构、执业职能、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训练,处理好进度、质量、造价三方面的关系,努力做好投标、施工和结算审核这三个阶段的投资控制。只有这样才能及时、真实、有效地控制建设工程投资。
参考文献
[1]金雷.浅谈建设工程中甲方管理的几个重要环节[J].大众科技,2005,(12).
篇3
为规范房地产市场外资准入和管理,国务院六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规范房地产市场外资准入和管理的意见》(建住房[2006]171号,以下称《意见》)。各地、各部门认真执行《意见》的各项规定和要求,取得一定的实效。但少数地区仍存在一些问题。根据外商投资法律法规和《意见》的有关规定,现就进一步加强、规范外商投资房地产审批、备案和监管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严格执行《意见》和《商务部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关于规范房地产市场外资准入和管理的通知〉有关问题的通知》(商资字[2006]192号),依法加强外商投资房地产企业的审批和监管,严格控制外商投资高档房地产。
二、外商投资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应遵循项目公司原则
(一)申请设立房地产公司,应先取得土地使用权、房地产建筑物所有权,或已与土地管理部门、土地开发商/房地产建筑物所有人签订土地使用权或房产权的预约出让/购买协议。未达到上述要求,审批部门不予批准。
(二)已设立外商投资企业新增地产开发或经营业务,以及外商投资房地产企业从事新的房地产项目开发经营,应按照外商投资有关法律法规向审批部门申请办理增加经营范围或扩大经营规模的相关手续。
三、严格控制以返程投资方式(包括同一实际控制人)并购或投资境内房地产企业。境外投资者不得以变更境内房地产企业实际控制人的方式,规避外商投资房地产审批。外汇管理部门一经发现以采取蓄意规避、虚假陈述等手段违规设立的外商投资房地产企业,将对其擅自汇出资本及附生收益的行为追究其逃骗汇责任。
四、境外投资者在境内从事房地产开发或经营业务,应当遵守商业存在原则,依法申请设立外商投资房地产企业,按核准的经营范围从事相关业务。外商投资房地产企业的中外投资各方,不得以任何形式订立保证任何一方固定回报或变相固定回报的条款。
五、地方审批部门批准设立外商投资房地产企业,应即时依法向商务部备案。
篇4
关键词:建筑工程;投资控制;阶段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在建筑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从项目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及工程竣工阶段均会对建筑工程投资控制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所以作为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必须对把这设工程投资控制在批准的投资限额内,随时纠正投资偏差,以保证项目投资管理目标的实现,以求在建设工中能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投资控制贯穿于建设项目全过程。这一点是毫无质疑的。基于此,笔者以下从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必要性入手,就如何做好建筑工程各阶段的造价控制工作进行了研究。
1.建筑工程投资控制的必要性分析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建设工程项目投资数额巨大,动辄上千万,数十亿。建设工程项目投资巨大的特点使它关系到国家、行业或地区的经济利用,对国计民生也会产生重大的影响。从这一点上也说明建筑工程投资控制的必要性。因此,作为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只有切实加强对建设工程项目投资的管理,才能最大化的实现造价管控目标的实现。具体来说,其必要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一是为了促进建筑工程质量的提升,就必须加强对投资资金的管理和利用,才能更好地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因此,建筑工程质量的提升必须加强对建筑工程造价的控制;二是为了提高建筑工程投资效益,建筑工程的建设是基于投资效益的提升,因而为了提高投资效益,就必须对整个建筑工程造价进行有效的管理,确保以最优化的管理措施促进造价管理水平的提升,进而实现投资效益的最优化;三是为了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在整个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注重造价控制,从而以最低的成本投资建设出质量最优化的建筑工程,实现建筑工程企业、投资方和工程使用主体三方的共赢。因此,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加强工程造价的控制就显得十分必要[1]。
2.建筑工程各阶段造价合理控制的优化措施
2.1投资决策阶段
一般情况下,该阶段对整个工程造价的影响高达90%左右,决策深度的高低对投资估算的精度有着直接的影响,进而对工程投资管理成效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科学合理的决策是有效确定并控制工程造价的有效举措,所以为了确保投资决策的正确性,作为建筑工程企业,必须在投资决策阶段科学的遴选建筑工程投资方案,确保工程投资估算的精准性,为整个工程的造价控制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应考虑工程风险与效益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编写建筑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结合理论知识的支持,对整个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客观和全面的分析,最大化的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从而确保造价的控制得到源头性的控制[2]。
2.2设计阶段
一是确保工程设计方案的确定采取招投标制度,并确保整个招投标过程的公开、公正,确保所有竞标单位具有资格的前提下,加强对方案的分析,做好分析的系统性和全面性,这就需要确保所选的设计方案具有促进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环境效益三者之间的有效协调。二是对设计方案进行细化,利用甘特图,说明方案中关键的步骤,及其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三是加强与工程造价企业的合作,视其为工程造价的控制和管理献言献策,确保设计方案的技术性与经济性的合理,促进建筑工程造价得到有效的降低;四是邀请监理方加强对整个设计全程的监理,以实现设计的合理性,并实现限额设计,确保设计方在注重设计技术的同时注重投资效益的提升,实现设计过程中经济与技术的有效结合,在确保技术先进的原则下实现工程设计的经济合理性,并在确保经济合理性的前提下实现技术的先进,从而更好地将工程造价的控制意识深入工程设计的每一环节之中,从而将设计在工程中的作用体现出来,为工程造价的合理控制保驾护航。
2.3招投标阶段
招投标阶段的造价控制主要是对工程造价和施工单位的确定,对工程造价的全面降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而在建筑工程的招投标阶段进行造价管理时,应对施工企业的施工资质、经历进行重点审查,对其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人员、机械等方面的配备是否符合工程建设的需要进行全面的审查,并对其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等进行全面的审查。并在基础上做好招标文件编制工作,在编制过程中,作为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必须加强与工程技术人员的合作,确保所编制的招标文件具有较强的经济性,并严格按照建设部颁布的招投标管理方法,科学的评审标的,投标文件的评审必须满足招标文件中所提的各项要求,从而最大化的确保招投标阶段的造价得到有效的控制。
2.4施工阶段
在建筑施工阶段,其工程造价占整个工程造价的70%以上,所以必须采取以下措施强化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首先就应加强对施工原材料成本和人员成本的控制,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对工程的原材料造价进行合理的控制,在进行原材料选购时,不仅要确保工程质量,还要确保货比三家,尽可能地降低原材料的造价,对于人工费用的控制,主要是加强现代化施工机械的应用,利用机械替代人工已成为控制人工春成本的重要举措,但是在施工中还应严格的控制材料的用量,并健全原材料造价管理系统,利用该系统进行原材料价格的搜集,并结合实际施工的需要,对原材料的种类和数量进行针对性的选购,从而更好地实现工程原材料成本的控制。并在整个施工中加强对设计变更的控制,严格控制设计变更带来的索赔,及时做好索赔,也是有效降低工程造价的有力措施。
2.5竣工阶段阶段
一是审核签证的真实性;二是核对签单的各项内容,将其与最终版本的设计资料进行一一对比,对有出人的项目及时与施工单位沟通,不要留下疑点;三是对所签订的合同再进行一遍审核,确定施工中安全事故或其它纠纷的责任人,对因此而产生的费用,合理划分各单位分摊的比例[3]。
3.结语
综上所述,只有切实做好建筑工程各阶段的造价控制工作,才能实现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有效性,在促进工程质量提升的同时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恩来,刘江,张克迎.建筑工程造价中各个阶段的合理控制[J].科技风,2011,16:207.
篇5
【关键词】酸性成纤维细胞因子(aFGF) 髓心减压 犬 股骨头坏死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aFGF combine autogenous iliac bone implantation after core decompression in the repair of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Methods 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ANFH)model in left femoral head was established in 11 adult dogs and 1 dog used to be comparsion marked as group E. The aFGF combine autogenous iliac bone implantation after core decompression is treated in group A,and single iliac bone implantation after core decompression is treated in group B. The group C is only treated by core decompression and the group did nothing ater established necrosis model.The hip MRI was implemented in 4,8,12weeks after surgery.In the same time, to kill 1dog of each group and remove the left femoral head for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MRI and pathological picture to explore the role of aFGF in the repair of osteonecrosis.Results A to D groups are successed in established models. Group A can be found obviously angiogenesis and new bone formation in the 4 weeks, and it was significantly stronger than the other groups. Group A repaired almost completed in the 8 weeks, group B repair almost completed in the 12 weeks, and group C repaired slowly. Conlusion Acid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combine autogenous iliac bone implantation after core decompression has apparently promoted effect on the repaired process of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in dogs.
.
【Key words】Acid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dogs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
股骨头坏死目前已成为常见的骨科顽疾,往往导致股骨头塌陷,进而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临床上存在大量的年轻患者,在病变的早中期采取积极治疗措施可以尽量延缓人工关节的使用[1]。近年来随着组织工程研究的深入,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对血管再生、促进新骨形成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2]。而在早期的股骨头坏死保头治疗中,髓心减压术有着创伤小、疗效相对满意的优点[3]。据此我们于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采用髓心减压结合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自体髂骨共植入方法实验性治疗犬股骨头坏死,以期为临床治疗股骨头坏死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实验动物及分组
选用健康成年杂种12只,雌雄不限,12—18月龄,体重1 5—18 kg,由大连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将其随机分为5组,A组3只为髓心减压并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自体髂骨植入组,B组3只为髓心减压加自体髂骨植入组,C组3只为单纯髓心减压组,D组2只为造模后对照组,E组1只为空白对照。实验全程接受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监督。
1.2 材料
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由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提供。
1.3 建立股骨头坏死模型
实验前肌注硫酸阿托品0.04mg/kg,应用陆眠新Ⅱ0.01mg/kg肌注麻醉。前肢建立静脉通道,犬口中放置绷带卷以保持张口位。动物取侧卧位,以大转子为中心从前上向后下做长约5 cm切口,分开皮下及肌肉组织,切开关节囊暴露股骨头。纱布保护周围软组织,自制塑料漏斗覆盖股骨头表面,倒入液氮维持约1分钟。生理盐水复温后逐层缝合。A、B、C、D组动物均采取左侧造模,右侧作对照。术后连续3天肌注青霉素100万单位。
1.4 髓心减压结合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髂骨植入
经MRI证实股骨头坏死造模成功后(造模术后2周),取大转子处切口约2cm,应用小型X光透视机辅助下自大转子向股骨头钻入导针至股骨头软骨下骨,用直径5.0 mm空心钻沿导针直至在软骨下2.0—4.0 mm处),取同侧髂后上棘松质骨,剪成长条状,A组将aFGF30μg滴到预制髂骨上,然后将骨块填入隧道并夯实。B组直接用髂骨回植入隧道内,C组则单纯采用髓心减压,不填充髂骨,D组造模后不做处置,对照观察,E组健康动物用于空白对照。
1.5 术后处理及评价指标
分别于髓心减压术后4、8、12周行MRI检查,并在每个时间节点处死1只动物并取实验侧股骨头做病理及骨密度测试。饲养期间观察动物的活动状态等。
2 结果
2.1大体结果
全部实验动物术后均成活,无感染发生。术后2天均可正常活动。
2.2MRI检查结果
液氮冷冻造模术后2周MRI提示A、B、C、D组动物左侧股骨头均出现头内密度不均匀,T2像出现头下高密度影,经关节外科高年资主任医师阅片证实为早期股骨头坏死。髓心减压术后4周时,A组Tl加权相患侧股骨头轻度低信号,头外形良好,减压孔模糊,有新生骨表现,T2加权相提示隧道内信号略增高,与周围骨质界限模糊。B组T1加权像有低信号影,T2加权像减压孔内有高信号影,有与周围骨组织融合趋势,但较A组生长缓慢。C组头内有明显双线征,减压孔明显,内有少量絮状组织,周围有少量骨溶解表现。D组股骨头外形正常,靠边沿处有一弯曲的低密度带,其内有一高信号区,T2加权像低信号内侧又出现一高信号区。E组头内信号均匀,外形正常。8周时,A组股骨头内无明显异常信号影,减压孔不明显,B组减压孔模糊,T2像偶见模糊的点状高信号影,C组头外形尚良好,减压孔仍存在,T2像见孔内高信号絮状影,头下区见片状高信号影,D组见头已塌陷,T2像头下可见大片高信号影,呈典型的Ficat III期表现。12周时,A组可见股骨头外形良好,头内密度均匀,减压孔消失,与正常组对照无显著异常;B组股骨头外形良好,减压孔模糊,边缘不清,密度均匀;C组头外形尚可,减压孔影仍可见,T2像头下区有片状高信号影;D组头已明显塌陷,头内密度不均,异常信号影区域增大。
2.3 病理检查结果
A、B、C、D组均于4、8、12周处死1只动物,取左侧股骨头行病理检查提示:4周时,A组可见较多的新生的纤维母细胞,减压孔周围可见较多的新生毛细血管生成,周围可见较多炎细胞浸润,减压孔内有较多纤维性骨痂形成。B组有少量纤维母细胞生成,较多炎细胞浸润,少量纤维性骨痂连接。C组可见骨组织灶状坏死,部分细胞核出现固缩、崩解,有少量炎细胞浸润,聚集于坏死区周围,减压孔内少量纤维组织生成。D组可见片状坏死骨组织,坏死区周围可见部分细胞萎缩,核出现溶解。8周时,A组毛细血管数量较前稍减少,纤维组织增生明显。减压区可见成骨细胞大量增生.头下区可见少量透明软骨形成。B组亦有较多成骨细胞出现,但相对较分散,新生组织内血管再生较A组稍差,C组骨组织呈现明显萎缩,减压孔附近有部分成骨细胞增生。减压孔内可见软组织长入。D组坏死区域增大,破骨细胞活跃。12周时:A组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更明显,可见大量新生骨充满减压区,骨质周围部分钙盐沉积,新生骨组织完全充满并修复骨坏死区。B组与A组相似,但钙盐沉积较A组少。C组仍可见点状坏死灶,骨细胞体积增大,相邻细胞距离增大。仍见少量成骨细胞增生。D组骨小梁变细、疏松、萎缩,骨细胞大片坏死,破骨细胞仍存在,有囊性变形成。
3 结论
通过动物实验得到以下结论:1、aFGF能促进毛细血管再生和成骨细胞活动;2、aFGF联合髓心减压髂骨植入治疗效果优于单一因素处置;3、髂骨植入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4 讨论
股骨头坏死的发生、发展与修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目前认为在修复过程中多种细胞因子的作用应当引起重视[4]。股骨头坏死的保头治疗应当以重建血运为根本出发点,髓心减压术主要通过降低骨内压力,刺激血管再生,因其创伤较小,患者容易接受,且即使失败也不影响二次治疗,目前相关研究已成为热点[5]。而自体髂骨的植入又为其提供了力学支撑和血管生长环境,所以临床目前多采用髓心减压加自体髂骨植入治疗FicatⅡ期以前的股骨头坏死。但能否尽量增强坏死区的修复一直是人们追逐的话题,有人采用介入方法向坏死区植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方法修复坏死[6],也有人应用手术方法,进行周围骨瓣移植重建血运方法[7],都取得了一定疗效,但都存在一定的限制性。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血管再生的作用逐渐被人们认识后,相关研究也取得了不断进步,人们早已证明其诱导成骨能力[8],但其结合髓心减压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尚缺乏报道。本实验设计主要分析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否在髓心减压髂骨植入的基础上提高血管再生能力,进而提高骨坏死修复能力,并评价髂骨植入在髓心减压中的作用,探讨多种处理方法联合应用加快修复股骨头坏死方法。实验结果表明,4周时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即有良好修复能力,血管再生潜力很大;而髂骨植入组也有新生骨表现,但其速度明显落后于前者。单纯髓心减压因其失去内部骨支撑,4周时仅有软组织张入,修复缓慢。8周时A组几乎完成修复,大量新生血管张入,影像学和组织学表现均比其他各组强。B组虽然修复较好,但时间仍落后于A组,直至12周时才达到临床满意效果。aFGF在骨坏死的修复领域展现了良好的实用价值,如何从更多的方面评价其对骨坏死的治疗效果,能否联合其他方式增强修复作用,以及用于临床应用的剂量和适用范围等,都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但我们相信,aFGF的应用前景将是十分广阔的。
参考文献
[1]赵德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保留股骨头治疗的新方法与选择[J].中华医学杂志,2011,91(47):3313-3315.
[2]Kelpke SS, Zinn KR, Rue LW, et al. Site-specific delivery of acid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stimulates angiogenic and osteogenic responses in vivo[J] Biomed Mater Res A. 2004;71 (2):316-325.
[3]王锐英,陈国栋,孙超,等.髓芯减压自体髂骨移植治疗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13(53):10509-10512
[4]TATSUYANA K,MAZZAW Y,BABA H,et a1.Expression of various growth factors for cell proliferation and eytodifferentiation during fracture repair of bone[J].Eur J Histochem,2000,44(3):269—278
[5] Mont MA,t MaruIanda GA,Sey|er TM,et al.Core decompression and nonvascularized bone grafting for the treatment of early stage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J].Instr course Lect,2007,56:213-220
[6]陈启忠,史跃,王安明,等.动脉溶栓联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局部注射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0,16(5):70-72
篇6
[关健词]外商直接投资外商间接投资互补性
对外投资是指资本突破国家界限在国外的投资,按照投资主体是否拥有对投资企业的实际管理权,可以把对外投资分为对外直接投资(ForeignDirectInvestment-FDI)与对外间接投资(FPI)。前者指投资者以控制企业经营管理权为核心,以获取利润为主要目的。后者主要是指购买外国公司的股票和其他有价证券的投资,以及中长期国际信贷。本文所指直接投资是指外商在华注册登记的三资企业,而把股票投资和对外借款及其他外商投资作为外商间接投资。
学术上关于FDI的论著主要集中在解释成因和讨论影响两个方面。早期的FDI理论主要从微观或宏观层面出发,重在解释对外直接投资形成的原因。微观层面如海默(1960)建立在不完全竞争基础上的垄断优势理论,雷蒙德·维农(1966)建立在国际贸易理论基础上的产品周期理论,巴克莱和卡逊(1976)等建立在科斯定理基础之上的内部化理论,以及约翰·邓宁(1977)建立在产业组织理论和国际贸易理论基础上的折衷理论(OLI);宏观层面如日本小岛清(1978)的比较优势理论。近期研究则主要集中在宏观(即国家层面)上,主要讨论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影响(包括正面的和负面的影响),以及提出政策建议,多为实证研究。
FPI的理论主要是证券投资理论,大都从微观层面即从投资者层面论述如何规避风险,提高投资效益,如上世纪50年代马柯维茨的“资产组合理论”,60年代夏普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italAssetPricingModel)”及70年代史提夫·罗斯的“资本资产套价理论(ArbitragePricingTheory)”等。近期也开始有宏观即国家层面的论述。如有学者(于永达,2000)在分析FPI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及其他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发展中国家应力主FPI的健康发育、有序流动及相关法规的严密健全,趋利避弊。”也有人(马全军1996)考查FPI对东道国的影响。
关于国际投资的文献尽管很多,但基本上都是要么从直接投资的角度,要么从间接投资的角度去论述,而对于FDI与FPI二者关系角度去论述的则鲜有也。本文拟就FDI与FPI的互补性作一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一、FDI与FPI的互补性
1.从其作用来看,FDI和FPI各有所长,具有互补性。FDI对东道国的正面作用一般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引进资金,弥补建设资金的不足;引进先进技术(即技术溢出效应);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提高劳动生产率,带动产业发展(主要是通过竞争及企业间的纵向或横向联系来带动;提高东道国的国际竞争力。其负面的影响是外商直接投资往往会背离东道国的产业及战略规划。以1997年~2002年外商在华实际直接投资数据看,外商投资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占到了70%左右,且呈上升趋势,其中制造业接近70%,而且大都投资在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而对国家扶持的第一产业,则不到2%,对大力发展的第三产业,则仅占22%多一点,且呈下降趋势,从投资地域来说,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其中,2001年和2002年东部六省市(注:上海、江苏、浙江、山东、福建、广东)外商直接投资份额为70.72%和71.36%。而西部十省市(注: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外商直接投资份额分别为3.09%和2.69%。可见外商投资也不考虑中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另一方面,外商直接投资还容易造成垄断及技术依赖性等缺点。
FPI包含对外借款和证券投资,前者作用主要在于可以利用国外资金,弥补建设资金的不足,其优点是资金可以自由使用,有利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战略的实施。其缺点是造成一定的债务负担,且其使用成本一般也比国内资金高,对国际收支平衡也有较大的影响。后者的发展则不仅有利于利用外资,而且有助于完善我国的证券市场和公司治理制度,促进经济增长如Summers(2000)认为,证券市场的对外开放有助于降低资本成本、增加投资和提高产出。另一方面,作为发展中国家,证券市场若开放不当,又会增加其金融脆弱性,容易造成一国金融危机。
2.FDI和FPI二者互相促进。FDI对FPI的促进作用主要在于:FDI需要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大量配套设施,客观上刺激东道国对FPI的需求;FDI有助于提高东道国的竞争力,促进东道国制度的不完善和与国际接轨的程度,使外商投资更加安全,有利于大量FPI的流入;跨国公司等FDI本身需要在国际货币市场上筹集大量的资金,这从实质上来说增加了国间接投资的流量。而FPI对FDI的拉动作用则在于:大量FPI的流入,有助于受资国筹集大量资金,改善本国的投资环境(如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提高吸引FDI的竞争力。
二、对利用外资的政策建议
1.政府要加深对国际投资的认识,转变观念。国际投资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作用,许多政府官员只看到其积极作用的一面,而忽视其消极作用的一面,认为吸引外资多多益善,盲目吸引,更有甚者把吸引外资的数量当作自己的政绩来看待。政府应该从根本上转变观念,首先必须认识到引进外资只是我们发展的经济的一种手段,而不是根本目的。因此,外资的引进必须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创新。同样,对政府官员吸引外资的考核也应该以此为标准,重在引资质量,而不是单纯地看其引资数量。
2.吸引FDI与FPI并举,重点在吸引直接投资。FDI和FPI二者各有优点,也各有缺点,二者存在一定的互补性,因此,应该把二者结合起来使用。一方面,西部大开发战略提高基础设施,需要大量的资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也需要巨额资金,另一方面,我国外汇储备充足,目前的负债率并不高,有较大的引资空间。因此,可吸收FPI来弥补建设资金的不足。
3.转变引资措施,从税赋减免等优惠措施向改善投资环境转移。我国利用外资的成本是世界上最高的,主要以对外资实行税赋减免等优惠措施来吸引外资的,使外资税赋很低。而中国内资企业所得税率为33%,税赋极不平等。这造成了国内企业和外资企业的不公平竞争,使本来就弱小的国内企业在竞争上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同时也剌激了假外资的盛行,这实质上和引进外资的根本目标(发展中国经济的一种手段)是背道而驰的。一国吸引外资的因素很多,主要在于投资环境,包括基础设施、人力资源、政策法规、经济运行状况和社会及政治状况等软硬环境。我国吸引外资的竞争力并不强,我国作为亚洲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东道国,主要是由于地缘、文化、和民族关系,即许多外商直接投资来源于华人。据统计,截至2003年底,我国实际利用港澳台华商直接投资份额占52.7%;合同金额占全国的52.7%。从地域来看,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来源主要在亚洲,而在亚洲的投资来源中,中国港澳台地区在大陆的投资占较大比重。而港澳台的投资中,近一半投资在广东和福建两省,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这两个省与港澳台有较近的地缘及文化习俗等密不可分(其商喜欢在广东投资,而台商则更愿意在福建投资),而并非仅仅因为优惠政策。
4.由对外资优惠转向对产业、地域优惠,并对某些行业的外资进行必要的限制,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保护民族工业的发展。由于对外资的税赋优惠,给予外资的超国民待遇使国内企业处于不平等的竞争地位,同时也刺激了假外资的盛行。另一方面,这本身也不合理,也不利于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民族工业的发展。因此,应把对外资的优惠转移到对产业、对地区的优惠,给予内外资同等待遇,把引资的优惠政策同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宏观发展战略联系起来,真正达到利用外资增强国力,发展本国经济的目的。同时,对有关国家安全的产业,也禁止外资的涉入,如航空、通讯、军事等。对民族工业冲击应适当限制,对一些高能耗、高污染、低技术含量、或者本国已经发展得很成熟的产业要限制。
参考文献:
[1]于永达:国际间接投资超前发展论析[J].世界经济,2000(6),pp57
[2]马全军:国际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影响[J].世界贸易,1996(7),pp31
篇7
关键词:奥运会;投资项目;风险分析
奥运会是影响力超凡的体育盛事,卸掉她的荣耀、梦想与超越的光环,我们会看到奥运会背后的阴影,希腊总理西米蒂斯指出:“奥运会是一种高风险、高回报的文化和经济投资。”从历届奥运会投入预算和实际支出情况来看,预算基本上都出现了超支现象,如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超支48.3亿美元,1980年莫斯科超支45亿美元,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超支71亿美元,2004年雅典奥运会超支69亿美元……造成奥运会预算开支大大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场馆建设投入一再增多,而场馆等相关体育设施的投入属于直接投资,是一种事件性投资,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再者,对场馆等项目进行广泛投资,而不考虑其是否有利可图,就切断了相关项目的获利后路,因此可以说,超支越多,投资的风险就越大。
奥运会在给上述主办国带来巨大经济压力的同时,也给部分东道主带来效益风暴,从那些成功规避奥运会投资风险的案例中可以看出,要想使奥运会获得经久不衰的魅力,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合理安排投资时机
奥运会会促进举办城市乃至国家的经济增长,这一点通过往届奥运会的经验应当肯定,但奥运建设投资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存在着负面效应。奥运经济的负面效应指奥运会后,投资活动大为减弱,一些与奥运相关的行业出现衰退,也称为奥运会的“低谷效应”
根据历届奥运会的投资规划来看,投资主要集中奥运会之前,这就出现了大部分奥运会主办国在奥运会后“低谷效应”的现象。所以,为预防“低谷效应”,应谨慎分析不同投资项目的收益情况,合理规划各个项目的投放时机,如把与奥运会关系不大的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延至奥运会后建设,以平衡奥运会前后的投资规模,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与城市的长远发展相协调,从而有效地规避后奥运经济风险,确保经济持续稳步的增长。
二、进行科学的投资预算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科学预算是保证奥运会经费投入最大限度的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基础,只有通过精打细算、厉行节约,才能做到少投资多办事,离开投资预算,就无法反映经济效益。
从历届奥运会的投入情况来看,奥运会举办前的预算和举办后的实际支出确实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例如,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超支55亿美元,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超支71亿美元,2004年雅典奥运超支69亿美元。如何最大限度地避免预算超支现象的出现,是降低奥运会投资风险的重要环节,历届奥运会主办国都试图通过各种方法把这一环节做得最好,例如,2000年悉尼奥运会就通过预算再调整来降低投资的风险性,而伦敦奥组委也对投资预算作了调整,由最初的34亿英镑调整为93亿英镑,虽增加了预算,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超支,有效地降低了投资风险。
三、采取PPP投资模式
PPP模式,全称为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即政府和企业相互协作相互支持的投资模式,由企业参与体育场馆的建设和经营,从而有效降低了政府的风险,而且提高了奥运场馆及其他大型场馆的运营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
PPP模式融合了政府投资模式和私人投资模式两者的优点,既可以减轻政府的资金压力,降低资金成本,又可以提高社会融入资金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促进资金投入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和2000年悉尼奥运会都是采用PPP模式的典范,前者获得的直接收益虽然不多,仅为0.4亿美元,但间接经济效益却达到了历届奥运会的最高水平:260亿美元的收益;后者获得的直接经济收益为4.5亿美元,间接经济收益则达到165亿美元。
从现代奥运史来看,普遍地说,大多数体育场馆、交通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投资主要由政府机构承担;而奥运村建设、办公楼、商业中心、国际转播中心、私营高速公路等主要由私人企业投资。随着对奥运会投入模式风险性评估的进一步深入,PPP投资模式已经越来越引起主办国的高度重视。
四、控制投资比例
“奥运低谷效应”产生的原因之一是奥运会的直接投资和奥运会需要的新增投资占总投资的比例偏高。
所谓奥运会的直接投资,是指奥运比赛场馆及相关设施建设的投资,主要包括比赛场馆、运动员村、记者村、传媒通讯设施等,是纯粹为举办奥运会而进行的投资。直接投资虽是在一定时期、一定计划内的投资,但它是一种事件性的投资,在经济学中也被称之机遇性投资,而事件性的机遇投资从来都是与风险并存的,包括奥运会在内的事件性投资,事前事后都有机会,但也并存风险。奥运会的直接投资就是一种风险投资,也是奥运会举办城市产生经济亏损的根本原因所在。
篇8
关键词:台湾;制造业FDI;服务业FDI;投资关联性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2)11-33 -03
台商在祖国大陆投资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9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呈现出向中部和西部转移的趋势。台商投资大陆的相当长时间里,由于大陆的产业层次水平总体上低于台湾,因而一些企业的上下游产业在当地寻找不到及时和恰当的支援配套产业,往往需要台商或者外商来合作和支援,对配套产业、关联产业的考虑便形成了台商地区集中的另一重要因素。因此,台商在大陆的投资不仅同一产业集聚在一处,而且相关产业也会在同一地域集中。研究台湾相关产业,如制造业与服务业是否存在投资互动的关系,来验证台资上游产业或下游产业的在某地区的前期投资是否为其下游产业或上游产业新投资的区位选择因素,这对充分发挥各省市区在吸收台商直接投资方面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分析大陆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空间转移规律,促进大陆利用台资,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合理地引导台资的地域流向等重要任务,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台湾对大陆投资产业间关联性的一般分析
(一)投资金额协同
采用崔岩的产业划分方法[1],本文将其投资行业中的运输仓储及通讯业、金融及其服务业、金融投资业、证券及期货业、保险业、不动产及租赁业和科学技术服务业全部归为生产者服务业,而制造业为包括食品,饮料制造业、纺织类制造业、皮革、毛皮及其制品制造业、木竹制品制造业、家具及装饰品制造业、纸类制品、印刷及其辅助业、化学材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石油及煤制品制造业、橡胶制品制造业、塑料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业、金属基本工业及金属制品制造业、器械设备制造修配业、计算机、通信及视听电子产品制造业、电子零组件制造业、电子机械器材及设备制造修配业、运输工具制造修配业、精密、光学、医疗器材及钟表制造业和其他工业制品制造业共计1 9项产业。
图1 台湾制造业和生产者服务业大陆投资金额情况
数据来源:台湾经济部投审会《台湾华侨及外人投资、对外投资、对大陆间接投资统计年报(2006)》
由图1可看出:在1993年和1994年是制造业投资的一个高峰期,随后的1998年前后是制造业投资的另一个高峰,同时期生产者服务业也达到了小高峰,到了21世纪,制造业和生产者服务业大举对大陆进行投资。两者的投资趋势几乎一致,似乎存在某种跟随效应。
(二)投资区位协同
如图2所示,由于华东地区为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其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均高于其余五个地区,因此,在2007年和2008年这两年,华东地区均为台湾制造业和服务业投资的主要地区,投资比重均在67%以上,且其份额也随时间明显增加。华东地区,电子信息、汽车、化工和设备制造是吸引台商直接投资的主要制造业领域。运输、仓储及通信业,不动产及租赁业是服务业投资中最集中的行业。可见,台湾制造业在大陆集中投资的区域基本上也是台湾生产者服务业和消费者服务业倾向投资的区域。但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为滞后的地区,如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由于吸收台湾制造业投资的规模和层次有限,这种地区协同关系还不显著。
图2 2007年台商投资大陆地区分布
数据来源:台湾经济部投审会2007年《台湾华侨及外人投资、对外投资、对大陆间接投资统计年报》和2008年《台湾华侨及外人投资、对外投资、对大陆间接投资月报》
表1 台商投资大陆各产业的区位分布
数据来源:台湾经济部投审会2007年《台湾华侨及外人投资、对外投资、对大陆间接投资统计年报》和2008年《台湾华侨及外人投资、对外投资、对大陆间接投资月报》
二、台湾对大陆投资产业间关联性的实证分析
台湾服务业对大陆直接投资与制造业对大陆直接投资之间长期稳定的比例关系,可通过协整检验加以判断。本文根据台湾经济部投审会提供的数据,以1993~2007年台湾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对大陆直接投资额为样本,采用两步检验法,运用Eviews3.1统计软件进行检验。
其中,台湾制造业的大陆投资额记为X,台湾生产者服务业的大陆投资额记为Y,单位均为万美元。采用对数变换来消除变量的异方差性,且不改变模型的线性特征,以提高估计的可靠性。
表2 1993年~2007年台湾制造业和生产者服务业对大陆投资情况
数据来源:台湾经济部投审会《台湾华侨及外人投资、对外投资、对大陆间接投资统计年报(2007)》
(一)单位根检验
考虑很多时间序列具有非平稳性的特征,首先对时间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见表3。
表3 变量的ADF单位根检验结果
(*表示在1%显著水平,**表示在5%显著水平,***显示10%显著水平)
从表2可以看到,变量LNY、LNX原时间序列的ADF检测值都大于10%临界值,都是非平稳的;而在一阶差分中ΔLNY、ΔLNX各种形式的检测值分别在10%和5%显著性水平下小于临界值,可以拒绝原假设,得出序列不存在单位根的结论。因此,变量的一阶差分都是平稳的,即它们都是I(1)序列,可以进行协整分析。
(二)协整检验
有些时间序列虽然它们自身是非平稳的,但其某种线性组合却平稳。这个线性组合反映了变量之间长期的稳定的比例关系,即协整关系。Engle和Granger于1987年提出了两步检验法来检验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称为EG检验。由上面的分析可知,变量LNY和LNX同为一阶单整序列,所以可以按照EG两步检验法做如下协整回归,来检验变量LNY和LNX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
第一步:运用OLS法进行协整回归,得到协整方程(长期均衡方程)
LnY=-7.683+1.349LnX+et
(-4.301) (9.537)
R2=0.875 修正R2=0.865 F= 90.958
第二步:保留上述方程的残差序列et并做单位根检验。对两个协整变量,其均衡误差应是平稳的。对残差序列et做单位根检验,见表4。
表4 残差的单位根检验
(*表示在1%显著水平,**表示在5%显著水平,***显示10%显著水平)
由表4可得,残差检验统计量为-3.196,小于5%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因此可以认为残差序列 为平稳序列,表明变量LNY和LNX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协整方程中工业制成品出口系数为0.591,说明台湾制造业大陆投资与生产者服务业大陆投资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且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结论
从协整的结果看出,制造业每增加一个百分点的投资额,生产者服务业则追随增加1.356个百分点的投资额。可见,台湾制造业大陆投资在拉动其生产者服务业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换句话说,台湾制造业大陆投资情况日益成为台湾生产者服务业投资大陆的重要区位选择因素。这反映了国际直接投资已从产业链单个环节的转移转向产业链多个环节系统化转移,从制造功能的转移转向制造与服务功能融合的产业生态链条转移的新趋势。鉴于台资对投资集聚地区江苏省经济运行效率的推动作用,各地区根据当地的比较优势,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台资的集群的形成,并在此推动当地产业集群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崔岩 臧新.日本服务业与制造业FDI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比较[J].国际贸易问题,2008,(04).
[2]段小梅.台商投资大陆的产业类型与区位选择的实证分析[J].台湾研究集刊,2006(01).
[3]王剑 徐康宁.FDI区位选择、产业集聚与产业异质——以江苏为例的研究 [J].经济科学,2005,(04).
篇9
企业投资管理是指企业面临多种市场投资机会,面对各种投资风险时,以税后投资收益最大化为目标对不同投资项目的选择。在这种选择中,企业不仅需要考虑各种市场因素,而且必须考虑相关的税收因素。随着税收制度不断完善和税收管理日益规范,税收日渐成为企业投资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我国多税种复合型税制下,企业投资类型不同,需要缴纳的税收也不相同,因此可按不同投资类型分析企业投资的税收效应。按投资者能否直接控制其投资资金的运用进行划分,可将企业投资分为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两种类型。
直接投资一般是指投资者用于开办企业、购置设备、收购和兼并其他企业等的投资行为,其主要特征是投资者能有效地控制各类投资资金的使用,并能实施全过程的管理。直接投资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投资开办一家新企业;以较高比例股本金参与其他企业经营;对外扩张设立子公司或分公司;收购或兼并现有企业;开办中外合资公司,等等。
间接投资主要是指投资者购买金融资产的投资行为,依据具体投资对象的不同,间接投资又可分为股票投资、债券投资及其他金融资产投资,并可依据所投资证券的具体种类作进一步划分。例如债券投资,又可细分为国库券投资、金融债券投资、公司债券投资等。其特点是投资者在资本市场上可以灵活地购入各种有价证券和期货、期权等,并能随时进行调整和转移,有利于避免各类风险,但投资者一般不能直接干预和有效控制其投放资金的运用状况。
二、直接投资
直接投资涉税选择需考虑的因素①有哪些?企业直接投资是一个长期的、极其复杂的事项,在投资过程中的涉税问题也同样错综复杂。但无论怎样复杂,涉税事项无非是税收成本的增减。企业在投资中选择投资项目,主要判断标准就是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而税收成本的增加是一种现金净流出量;税收成本的节减与现金流入量具有同样的意义。
在企业直接投资中,税收成本的增减会导致最终投资效益的变化。因此,直接投资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
(一)项目之间的不同税收处理
国家税收有多种差异性条款,企业投资于不同项目常常会由于所适用的条款不同,导致税前收益与税后收益有很大差别。
[案例分析]:A公司现有一笔资金准备投资兴建一个项目,有甲、乙两个备选项目。其中甲项目预计年收入1000万元,成本费用620万元,计算企业所得税时,由于部分费用超过税法规定准予税前扣除的标准,故税前可扣除项目金额仅为500万元。乙项目预计年收入960万元,收入中有200万元可以按90%比例减计收入,成本费用600万元,均符合税法规定准予税前扣除的标准,可在税前扣除。两项目所得税税率为20%,计算过程见表1。
如果不考虑税收对不同项目的影响,甲项目(税前现金流380万元)收益优于乙项目(税前现金流360万元),但当考虑了税收对不同项目的影响后,则乙项目(税后现金流292万元)优于甲项目(税后现金流280万元)。
(二)税率的影响
企业投资项目在不同年度适用的边际税率不一定完全相等。所谓边际税率是指当纳税人再增加一单位应纳税所得额时所适用的税率。例如,有的国家采用的所得税税率是累进税率,在这种情况下,当纳税人某年收入较少时,其所适用的边际税率就比较低;但当纳税人某年收入较多时,其所适用的边际税率就比较高。再如,虽然有的国家所得税规定的是比例税率,但对于那些可以享受定期税收优惠的企业来说,实际上不同年度所适用的边际税率是不同的。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企业从事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经营所得,从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不难看出,适用这项优惠政策的企业第一年至第三年适用的边际税率为0;第四年至第六年适用的边际税率为12.5%;第七年及以后年度适用税率为25%,实际上是一种不同年度间的累进税率。或者说,当企业获得同样数量的应税所得(如100万元),如在第一年获得,不需缴纳企业所得税;如在第四年获得,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12.5万元;如在第七年获得,则需缴纳企业所得税25万元。
[案例分析]:B公司所在国家实行超额累进税率的企业所得税,相关税收政策规定,年应纳税所得额在60万元以下的适用税率20%;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60万元的部分适用税率30%。2009年B公司原应纳税所得额为40万元;2010年预计年应纳税所得额为80万元。2009年拟追加投资一个项目,有甲、乙两个方案可供选择,两方案均可获得30万元应纳税所得额。甲项目收益可在2009年实现;而乙项目收益可在2010年实现。两个项目的投资比较分析如表2所示。
从甲、乙两个方案的比较可以看出,同样数额应税所得,由于适用的边际税率不同,缴税数额并且最终使投资项目的税后收益也是不同的。投资于甲项目所获得的30万元应税所得由于是在原收入较少年度实现,其中的20万元实际适用税率20%,只有10万元适用较高边际税率30%。而投资于乙项目所获得的30万元应税所得是在原收入较高年度实现,全部适用30%的较高的边际税率,故比甲项目收益多缴2万元企业所得税,导致整体税后收益降低。
(三)现值的考虑
企业投资是一项长期行为,故在投资决策中须考虑投资与收益的货币时间价值,应用净现值法对不同时期的投资与收益折现值比较。显然,运用净现值法分析,税款缴纳时间的早晚也会导致分析结果的变化。
篇10
【关键词】 股权转让; 所得税; 纳税筹划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11-0107-02
在市场经济十分发达的今天,如果投资者手中有足够的资金,那么,既可以进行直接投资,也可以进行间接投资。对于直接和间接投资的优劣暂不讨论,这里仅讨论当机构投资者面临股权转让时,从纳税筹划的角度分析,如何选择股权转让时机。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股权转让涉及的主要税种是企业所得税,其他税种影响不大,暂不考虑。
一、间接投资方式下,股权转让时机选择的纳税筹划
间接投资方式中最常见的就是通过二级市场购买股票从中获利,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炒股”,这种方式下获得的投资收益可分为两类:股票转让价差收益和股息红利收益。
例1:甲公司于2012年3月10日以每股10元的价格购买了乙公司发行在外的股票50万股,2013年3月1日乙公司股票价格升至每股17元,当天乙公司发出公告:2013年3月12日发放股利,每股2元(税后)。2013年3月8日,甲公司急需资金900万元,董事长决定出售这支股票以收回投资款,当日乙公司股票价格为每股18元。假设乙公司除权前一天股票交易价格为每股18元,除权以后股票的净值不变,即每股16元。甲公司如何决策才能取得最大化的收益?有两个方案可供选择:
方案一:甲公司于3月8日以每股18元的价格出售这支股票,获得银行存款900万元。
方案二:甲公司于3月12日以每股18元的价格出售这只股票,获得银行存款900万元,3月8日,向银行取得短期借款800万元,利率8%。
首先分析方案一:取得的900万元包括两部分,其中100万元(50×2)为股息红利收入,由于这笔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是在乙公司宣告股利发放日之后,实施发放日之前实现的,且时间没有达到12个月以上,所以属于应税所得。其中的800万元属于股权转让收入,根据现行税法规定,转让股权收入扣除为取得该股权所发生的成本后,为股权转让所得,股权转让所得需缴纳企业所得税。
那么甲公司需要缴纳的企业所得税=(900-50
×10)×25%=100(万元)
甲公司税后投资收益=900-50×10-100=300(万元)
再看方案二:取得的900万元也包括两部分,其中100万元(50×2)为股息红利收入,甲公司2012年3月10日取得该笔股票,并于2013年3月12日通过二级市场转让乙公司的股票50万股,连续持有时间超过12个月以上,根据现行税法的规定,如果居民企业连续持有居民企业公开发行并上市流通的股票达到或者超过12个月以上,其取得的投资收益是免税收入。其中的800万元属于股权转让收入,转让股权收入扣除为取得该股权所发生的成本后,为股权转让所得,股权转让所得需缴纳企业所得税。
甲公司需缴企业所得税=(800-50×10)×25%=75(万元)
甲公司借款5天的利息费用=800×8%÷360×5=0.89(万元)
现行税法规定,向银行的借款利息费用符合规定的可以税前扣除。
那么甲公司的税后收益=100+800-50×10-75
-0.89×(1-25%)=324.33(万元)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方案二的税后收益优于方案一,应选择方案二,在连续持有时间超过12个月以上时转让股权,可以享受免税的优惠。
二、直接投资方式下,股权转让时机选择的纳税筹划
在直接投资方式下,股权转让时机该如何选择,笔者通过下面的例子来说明。
例2:甲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食品专业生产企业,投资者为乙财务公司和一自然人股东。其中,乙财务公司的投资额为2 400万元,占实收资本的60%,开业以来取得了良好的业绩,至2012年末,其实收资本为4 000万元,资本公积为1 000万元,未分配利润为6 000万元,所有者权益合计为11 000万元。
在一次展销会上,乙财务公司的董事长李先生认识了农业大学的刘教授,刘教授是食品领域的专家,甲食品公司发展前景良好,刘教授也想入股,李先生觉得刘教授的加入对公司未来的发展很有好处,于是双方签订股权转让协议,乙公司将其持有的30%股份转让给刘教授,转让价格按照所有者权益乘以持股比例来决定。现在又遇到一个问题,乙公司是在利润分配之前转让股权还是在利润分配之后转让股权对乙公司更有利呢?
方案一:利润分配前转让股权。
转让价格=11 000×30%=3 300(万元)
乙公司的股权转让所得为:3 300-4 000×30%=
2 100(万元)
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企业所得税法若干税收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79号文件)第三条的规定,企业转让股权收入,应于转让协议生效且完成股权变更手续时,确认收入的实现。文件同时规定,转让股权收入扣除为取得该股权所发生的成本后,为股权转让所得。企业在计算股权转让所得时,不得扣除被投资企业未分配利润等股东留存收益中按该项股权所可能分配的金额。也就是说,虽然体现在留存收益中的税后利润一般为免税收入,但如果不进行分配而随着股权一并转让的,不视为免税收入处理。
乙公司股权转让所得应缴企业所得税=2 100×25%=525(万元)
乙公司股权转让后的实际收益包括两部分:
一部分是股权转让净收益=2 100-525=1 575(万元)
另一部分是股息红利收入=6 000×(60%-30%)=1 800(万元)
那么乙公司股权转让后的净收益=1 575+1 800
=3 375(万元)
方案二:利润分配后转让股权。
甲公司对未分配利润全额分配,乙公司可分得利润3 600万元(6 000×60%),属于股息红利收入,不需缴企业所得税。如果企业的资金比较紧张,支付大额股利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也可以把这部分资金暂时挂在“应付股利”账户上,待以后分期支付。
分配股利后,甲公司的所有者权益=11 000-6 000
=5 000(万元)
股权转让价格=5 000×30%=1 500(万元)
股权转让所得=1 500-4 000×30%=300(万元)
乙公司股权转让所得需缴企业所得税=300×25%=75(万元)
乙财务公司股权转让后的净收益=3 600+300-75
=3 825(万元)
两种方案的对比如表1所示。
通过两个方案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方案二比方案一多实现收益450万元(3 825-3 375),其实这450万元就是方案二比方案一少缴的企业所得税450万元(525-75)。
从乙企业的角度来看,方案二优于方案一。那么,对于股权的受让方刘教授来说,哪个方案更好呢?
方案一中刘教授需支付转让款3 300万元,方案二中刘教授需支付转让款1 500万元。对于刘教授来说,方案二能使现金流出减少1 800万元(3 300-1 500),刘教授可以少支出1 800万元,同时也降低了1 800万元的机会成本。并且,刘教授之所以加盟甲公司,看重的是未来的发展前景,而不是目前的留存收益。所以,对股权的受让方和转让方来说,在利润分配之后转让股权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三、结论
综上所述,无论是直接投资还是间接投资,在利润分配之后转让股权对双方都有利。由此,可以找到一条有关股权转让的纳税筹划思路,即投资者在股权转让之前先进行利润分配,合法降低股权转让价格,就可以少缴所得税。同时,对于股权受让方来说,也可以用较低的价格取得相同的股权,降低资金的机会成本。同时,对于间接投资而言,要注意股息红利所得免缴所得税的前提条件是连续持有居民企业公开发行上市流通股权12个月以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