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知识点范文

时间:2023-10-24 17:38: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哲学的知识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哲学的知识点

篇1

【关键词】高中化学;学生实验;指导;着力点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任何化学原理、定律以及规律无一不是对大量实验观察分析和理性总结中得出的结论。学习化学同样应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的有效手段。

学生实验是在学生完成相应知识的学习后,在教师组织指导下由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再现和验证所学知识的一种方法,既是化学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能和个性品质的最佳途径。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能巩固课本知识,锻炼动手能力,有效地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提高实验技能、技巧养成科学实验的习惯,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养成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学习方法。目前现状不容乐观,学生实验意、探究识淡薄,动手能力差,被动依赖性强等。部分教师对学生实验不重视,不做实验或对学生实验采取“放羊式”的方式完成。学生实验变成学生“随意使用”仪器,“胡乱滴加”试剂,“马虎观察”现象,“笔记填写”报告玩乐而已。

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从内容上体现在实验意识、实验知识、实验技能和实验思维等四个方面。从时序上看主要体现在实验前的预习指导、实验中的操作、观察指导和实验后的问题反思、解决指导。教师根据需要抓住不同内容、时段的“着力点”对学生进行指导。

一、指导形成实验意识

20世纪以来,尽管理论化学的研究获得了惊人的发展,数学方法等被广泛引入化学,但是理论推导和数学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仍然需要用实验来验证,实验手段逐渐从经典的方法向仪器化、自动化、微型化发展,著名科学家李政道对此评论到:“实验无论怎么样强调都不能说过分”。 学生和教师不重视化学实验是没有形成正确的实验意识,还不能在意识层面对化学实验的功能、作用、重要性产生准确、充分的认识。教师既需强化学生的实验意识更应强化自身实验意识。教师的重视和强调是学生实验意识加强的关键,下列的话语应成为教师的口头禅:化学实验是一切化学知识的根源,是创新的生长点。

二、指导预习实验

实验是在一定目的支配下开展的,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理解实验方法、操作步骤,了解实验仪器和试剂是实验顺利开展的前提。现实中大多数学生对实验预习采取“看一看、抄一抄”,懂不懂无所谓的态度,进入实验室时脑子一片空白,照着实验步骤就动起手来或对实验抱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只是来看一看,动动手,凑凑热闹罢了。实验中学生自然是手忙脚乱一会打碎仪器,一会寻找试剂,教师疲于应付这些琐碎的事件,根本谈不上对学生的观察和操作指导。

因此指导学生实验前需要认真预习实验,全面理解和掌握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中所需试剂药品仪器装置、仪器性能以及预计得到什么样的实验结论等内容。此时的“导”,要点明主题,揭示关键,提示重点和难点,强调注意事项和具体要求。

三、指导操作实验

主要指导学生认识实验仪器、掌握仪器的操作方法技巧注意事项、实验操作步骤、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实验安全等。实验中如果有实验仪器和操作属于学生首次接触或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的,教师要为学生作出操作示范,并结合操作点明操作要领及禁忌事项。

如在进行中和滴定操作之前,教师应先介绍酸式、碱式滴定管的结构、区别、使用方法等。并具体进行演示操作,同时指导学生练习如何控制活塞和玻璃珠,提出操作要领“左手旋塞,右手摇瓶,眼盯锥瓶,变色立停。”等内容。

四、指导观察实验

主要指导学生明确观察的要素和程序认真细致观察、准确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留意实验异常现象。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实验目的,事先确定实验观察的重点,协调多种感觉器官,全面、有序地进行实验的观察。要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全面观察。就是让学生把观察对象的全过程中所发生的现象等都细致地观察出来。

如对铝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现象的观察,就要求学生不但要观察铝表面有红色的物质出现,还应观察出有气泡、溶液变蓝色浑浊等现象,甚至还应要求学生注意观察放出气泡速率的变化,试管壁温度的变化等等现象。同时还应让学生记录观察内容,分析该反应发生的原因、速度、发热、颜色变化等的原因,变化的本质及生成物的性质,最后得出正确结论。

五、指导思考实验

学生实验后,应在思考实验方面加强指导,及时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实验总结和分析中来。如:根据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比对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根据实验操作的体会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推理演绎、获取规律性知识;针对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实验的改革与创新。

如在完成《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实验后,启发学生思考:①简易量热计各部分的作用②如何减小热损失。③造成误差的其他可能的原因④其它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如何等等。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指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分析,促使学生认识水平产生新的飞跃。

此外,还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如在实验结束时按照一定的要求清理仪器、搞好实验桌面卫生等。

由于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能力层次不同,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就各种各样,教师难以在课前全面完整地加以预测。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学生实验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对于实验中不同的问题要采用不同的策略来“导”:对于实验操作上个别的问题,宜结合学生操作情况给予个别指导;对于普遍性的问题,则宜集中点评,指出错误的原因、演示规范操作、提示操作要领。重视学生实验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应大力为之!

【参考文献】

篇2

 

目前,“环境科学”课程已经作为一门通识类公共选修课在越来越多的大学开设,并且受到了广大学生的普遍欢迎.开设该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明确环境科学的研究范畴、任务和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弄清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的机制,提高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深度,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然而,目前“环境科学”的教学过程普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使教学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7].具体表现为:环境科学是一门研究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强调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科学观,但目前的教学过程却缺乏对这种观念的阐释,更多的是就事论事的对环境污染现状、环境污染机制和如何应对环境污染等具体科学问题的探讨,而缺少运用更高层次的哲学思想对其进行总体的认识和把握,这势必会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对环境问题的哲学思辨,盲目的学习环境科学课程.这也与高校教育的主要任务,即使学生能够进行独立思考,获得终身学习能力相违背。

 

2中国古典哲学在现代的应用

 

中国古典哲学主要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从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思考中得来,崇尚“天人合一”的哲学理想,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存理念,这正与当今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我国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不谋而合。

 

近年来,由于人类社会快速发展造成的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人类开始将目光放在如何解决日益凸显的环境问题上来.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1°].事实证明了恩格斯的判断,当我们正沉醉于让自然界臣服于脚下的成就感时,

 

自然界已经在无情的报复我们,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沉降和雾霾等现象日益严重,新的环境问题正不断出现.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古典哲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在中国和世界范围内被人们重视起来.1988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集会巴黎,讨论人类面临的生存与环境问题.他们在会后发表的宣言中指出: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两千五百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这是中国古典哲学智慧对现代人类生存启示的最好诠释。

 

3用中国古典哲学指导环境科学学习的教学模式

 

环境科学作为一门交叉性学科,兼具自然和社会科学的属性,决定了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既要有自然科学的科学精神,又要有社会科学的人文素养.然而目前本科生的学习往往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顾此失彼,文科学生往往只注重人文素养的提升,而理科学生的情况正好相反.这种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的偏废,势必对学生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产生不利的影响.子曰:“君子不器《论语为政》),意思是君子不能囿于一技之长,不能只求学到一两门或多门手艺,而当“志于道”,从万象纷呈的世界里边,去悟到那个众人所不能把握的冥冥天道,从而以不变应万变.“君子不器”的哲学思想对高等学校的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价值,只有培养出“不器”的人才,才能够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12_13].“环境科学”课程正是可以将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相结合,用中国古典哲学指导自然科学学习的理想载体。

 

4如何用中国古典哲学指导环境科学学习

 

将中国古典哲学与环境科学学习相结合,首先可以使我们站在哲学的高度上看待环境问题.中国的古典哲学智慧可以说主要是在观察自然和学习自然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强调人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以崇尚自然效法天地作为人生行为的基本皈依.比如:老子在《道德经》中一再强调“无为而治”的哲学思想,其内涵是顺应事物本来的发展规律,不要人为的去干扰它,才能“为无为,则无不治《老子》第二十五章提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指的是我们应效法宇宙万物运行的根本法则和规律.《庄子》强调:“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中国古代这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合而为一的哲学理念对环境科学的学习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回顾历史,我们起初错误的定义了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盲目地以改造和征服自然为荣[M].但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我们发现野蛮地征服和改造自然所带来的恶果,从而才清醒地认识到人类应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15].所以,结合“无为而治”和“道法自然”等哲学思想,我们可以在环境科学学习中更好地理解环境的变化规律,做到“无为而治”,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状态。

 

其次,将中国古代一些具体的环境保护思想与环境科学学习相结合,可以使学习更加形象化,并有助于将中国古典哲学思想贯穿到整个课程的学习中去.具体可以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4.1中国古典哲学中的关于环境的重要思想对现代的启示

 

中国古代关于环境保护问题很早就出现了相关记载:周文王时期曾颁布《伐崇令》,它被誉为“世界最早的环境保护法令《伐崇令》规定:“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体现了我国古代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再如《管子八观》认为:“山林虽近,草木虽美,禁发必有时,江海虽广,池泽虽博,鱼鳖虽多,网罟必有正.”提出尽管生物资源丰富,也必须合理利用,注意保护.并强调要根据时令,结合生物的生长发育情况,保护生物的再生能力.由此可见,我国古代很早就发展出了较为科学的环境保护观念,时至今日这些观念依然对现代的环境保护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课程中运用这些实例,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人口增长过快是引发全球诸多环境问题产生的重要因素[16],韩非最先明确反对人口增长过多过快,认为这是当时社会纷争的根源.他把前人所谈的人口和土地的对比推进到人口和财货的对比,来考察人口发展.认为上古时代人民少而财有余,故民不争,而他所处的时代则不然,人口增长过多而财货不足,“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是以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韩非子五蠹》).他虽然把人多财寡看作“民争”的根源,但并不单纯主张消极地减少人口,而是要求尽可能地减少一切非生产人口,同时还主张积极发展农业.韩非的这一观点这可以成为我们理解现代人口问题的重要参考。

 

4.2运用中国古典哲学的形象化比喻,使学习过程更加鲜活

 

中国古典哲学尤其善于用形象的比喻来阐述道理,如在环境科学课程中水资源的污染及保护利用是重要内容,《老子》第八章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为不4.,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认为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应该像水一样,水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从中我们可以学习到在对待自然时应持谦卑恭敬的态度,不应凌驾于自然之上的重要思维方式,同时对水的哲学认识,将促使我们对水资源更加有效的利用.再如食物链概念在环境科学研究中十分重要,它是环境污染物迁移和积累的重要途径,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正是形象的阐释了食物链的基本内涵.所以,在教学中恰当的利用中国古典哲学中的形象比喻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活泼,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学习的内容,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5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师和学生提出的挑战

 

从以上的论述得出:将中国古典哲学和环境科学课程学习相结合是值得探索的教学模式,能更好地加深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深度和增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也更符合自然科学的发展规律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潮流.但这种教学模式又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这一方面要求教师要对中国古典哲学具有较为深人的了解,另一方面又要能够将古典哲学与环境科学教学实践彼此联系.另外,学生在没有任何中国古典哲学知识的储备下,难以与教师的教学过程产生共鸣.针对这种现状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确保教学过程达到预期的效果:①教师首先应对自身的中国古典哲学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应积极主动地阅读中国古典哲学书籍,领会其中的哲学思想并将其与环境科学教学过程相互联系.②教师应鼓励学生阅读中国古典哲学书籍,引导学生对中国古典哲学的思想精华产生兴趣和共鸣.并在教学过程中多列举生活中的实例,将中国古典哲学智慧贯穿到环境科学的学习过程中。

篇3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骨盆骨折;急诊救治

骨盆骨折多是由于直接暴力挤压盆骨所致严重外伤,多见于交通事故以及施工中。由于盆骨骨折碎骨容易导致髂内血管刺伤而大量失血,如救治不及时发生失血性休克,将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因此,早期及时使患者脱离休克状态,积极控制盆腔脏器合并伤,对于降低死亡率,改善临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回顾分析了21例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急诊救治过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21例,其中,男18例,女3例,年龄在28-51岁之间,平均为(30.34±6.79)岁;致伤原因:14例交通事故伤,6例高空坠落伤,1例重物砸伤;入院时间在15min-22h之间,平均为(6.03±0.43)h。合并伤:4例合并直肠、或会阴损伤,3例合并泌尿系统损伤,2例合并脾破裂,1例合并肺破裂伤,1例合并脊柱和四肢骨折。

1.2 方法

1.2.1 快速建立静脉通道

对于休克患者,入室后快速建立有效静脉通道,尽快完善补液准备,并遵循“先晶体后胶体”的原则快速予以补液。

1.2.2 完善各项辅助检查

一旦确诊,应在抢救室内完善各项检查,包括血型、血常规以及凝血功能等,并完善床旁胸片检查、彩超检查以及急诊CT检查。一旦经胸片检查观察到有血气胸或者气胸时,应视病情需要立即进行床旁胸腔闭式引流。

1.2.3 对症处理

对于抗休克治疗无明显好转者,应立即进行髂内动脉栓塞,常规以改良Seldinger技术经健侧腹股沟部位作股动脉穿刺,对于双侧均存在肿胀者,则选择相对较轻侧穿刺。常规在X线电视屏幕监测下实施股动脉穿刺。确认导管尖端位于髂内动脉的开口部位以后,作骨盆动脉造影。发现出血位置以后,以Cobra导管实施选择性插管进行DSA造影,准确定位出血部位以后作动脉栓塞治疗。

1.2.4 急诊手术

对于并发颅脑损伤而引起脑疝形成者,外伤性腹腔脏器破裂患者,应立即建立静脉通道并经血生化检验后,立即进行急诊手术,术后送至ICU监护。

1.2.5 损伤控制性手术

积极处理开放性伤口,对骨盆以及四肢骨折进行有效固定,合并膀胱、尿道损伤患者完善膀胱造瘘以及预防血管栓塞等治疗,为后期治疗创造良好条件。

1.2.6 急诊ICU监护

经综合评价患者的病情基本稳定,且建立有效静脉通道、完善相关床旁辅助检查以及血生化检验后,送至急诊ICU监护和后续综合治疗。

2 结果

本组21例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中,有15例患者在入院1h内休克得以纠正,4例发生局部皮肤以及肌肉感染或者坏死,经积极对症治疗后延期好转,2例患者因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抢救无效死亡,总救治成功率为90.48%,死亡率为9.52%。

3 讨论

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病情危重,早期死亡多见于伤后数小时内,该阶段内死亡率约占总死亡人数的30%左右。故有学者提出,在创伤后1h内进行合理有效的救治是最佳时机,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改善临床预后[2]。

把握最佳抢救时机是治疗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的关键。通常情况下,对于失血性休克的救治宜遵循“抢救-诊断-治疗”的原则。对于疑似存在休克或者休克先兆患者,应立即实施抢救,入室后迅速建立2-3条有效静脉通道完善抗休克治疗。同时,应完善各项床旁检查,尤其失血性休克较为严重,出现脑缺氧缺血症状、意识障碍甚至是深度昏迷看患者,应及早进行颅脑CT等检查,以便明确病情并作进一步抢救[3]。由于失血性休克患者存在低血压状态,患者的血液循环障碍明显加之器官组织处于低灌注状态,大量失液、失血极易导致机体的循环血量不足。因此,早期快速补充足够的血容量非常必要。首先应补充平衡盐溶液,以便快速有效地补充血容量,迅速补充组织间隙内丢失的液体。但大量补液可能导致软组织水肿,故近年来临床推荐使用小容量液体复苏治疗,即7.5%氯化钠联合6%羟乙基淀粉或者右旋糖酐,以快速有效地恢复血液循环,减轻组织水肿,并提高心脏循环功能[4]。对于经抗休克治疗未见逆转者,应及时完善DSA检查,在明确出血部位后立即实施动脉栓塞,以便快速有效地控制出血。同时,由于骨盆骨折的失血量较大,早期应及时做好输血准备。对于存在合并伤的患者,应邀请多科室进行会诊治疗,在完成急救和复苏以后,完善特殊检查,以便进一步明确诊断并作紧急处理[5]。本组21例患者在经早期快速有效的急诊急救、小容量液体复苏、多科室会诊等综合处理后,90.48%的患者救治成功,死亡率为9.52%。

综上所述,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病情危急,在严格掌握急救最佳时机的情况下积极开展急诊综合治疗,能够确保救治的及时性、完整性与连续性,降低病死率,提高救治成功率,并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子明,罗小波,杜全印等.骨盆型严重多发伤失血性休克的限制性容量复苏[J].创伤外科杂志,2010,12(1):32-34.

[2] 赵海娟.创伤性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2):355-356.

[3] 金少君.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急诊救治体会[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1,34(6):40-41.

篇4

【关键词】 电话回访 治未病 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

“治未病”型电话回访方式是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一种新型回访模式[1],有助于促进患者对健康指导的依从性,提高治疗疗效。且电话回访经济、快捷、实用且不用花费患者很多时间,减少患者的奔波,是患者易于接受的一种健康教育方法。糖化血红蛋白与糖尿病并发症密切相关。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正常的范围内可以防止糖尿病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2]。我科对2009-3/2009-5出院的患者131例进行电话回访,新型的电话回访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我科2009-3/2009-5出院的患者131例,病程0-5年,年龄23-75岁,出院时糖化血红蛋白平均8.2,有一种或一种以上慢性并发症。无沟通障碍。

1.2 方法

1.2.1 131例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其中34例为观察组(1),35例为观察组(2),37例为实验组,25例为不做回访对照组统计学分析,两组在病程,年龄,糖化血红蛋白数值上比较均没有统计学意义。

1.2.2 观察组(1)由责任护士在患者出院后第三天电话回访,着重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回访内容为回家后的睡眠,饮食、出汗、舌苔变化、药物服用、胰岛素注射操作及注射不当出现的并发症的处理,饮食控制,及时解除患者疑虑。第7天电话回访,内容同出院后第三天回访,并督促血糖监测,告知低血糖的防治。随后每周一次,第2个月每2周一次,第三个月每月一次,并督促来院检查糖化血红蛋白。12周共回访八次,平均每次6分钟。评价内容为患者糖化血红蛋白。

1.2.3 观察组(2)由主管医生在患者出院后第三天电话回访,回访内容为睡眠,饮食、出汗、舌苔变化、药物的服用,药物是否更换或药物剂量调整,低血糖的防治。出院第七天回访饮食控制,胰岛素注射。随后每周一次,第2个月每2周一次,第三个月每月一次,并督促来院检查糖化血红蛋白。12周共回访八次,平均每次6分钟。评价内容为患者糖化血红蛋白。

1.2.4 实验组由责任护士在患者出院后第三天电话回访,内容同观察组(1)出院后第三天回访。主管医生在患者出院后第七天电话回访,主要解释责任护士无法回答的一些问题,特别是药物的更换及剂量的调整。出院第三周主管医生电话回访,第七周责任护士电话回访,第十二周主管医生电话回访,并督促来院检查糖化血红蛋白。12周共电话回访五次,每次平均6.5分钟。

1.3 评价标准

以2002年亚洲-太平洋地区2型糖尿病政策组制定的糖尿病控制目标;糖化血红蛋白(%)7.5为差。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两样本比较采用t检验。P

为显著性差异。

表1 各组糖化血红蛋白情况比较(x-±s)

组别

例数

糖化血红蛋白(%)

观察组(1)

30

7.06±0.16

观察组(2)

32

6.93±0.39**

实验组

33

6.06±1.24*

对照组

25

8.17±1.10**

注:与既电话回访又健康讲座组比较*P

2 结果

各组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情况比较。见表1: 观察组(1) 观察组(2) 实验组控制均属尚可,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2)略优于观察组(1),但两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优于观察组(1) 观察组(2) ,且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不治已病治未病”是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来的防病养生谋略,它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已变防渐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这就要求人们不但要治病,而且要防病,不但要防病[3],而且要注意阻挡病变发生的趋势、并在病变未产生之前就想好能够采用的救急方法,治未病包含三种意义:一是防病于未然,强调摄生,预防疾病的发生;二是既病之后防其传变,强调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及时控制疾病的发展演变;三是预后防止疾病的复发及治愈后遗症。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是一种方便、实用、患者易于接受的健康教育方式,它使医院健康教育工作不仅局限于患者住院期间, 是治未病思路延伸到患者出院后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中, 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保健意识起到积极的作用。[4]而长久以来,回访工作一直由责任护士承担,邱彩霞等认为目前护士的文化、知识水平和教育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健康教育的需要,缺乏与医学相关的社会、人文科学知识,对健康教育不能完全胜任。故尝试由主管医生进行电话回访,但往往回访对护理方面内容不全面,例如对胰岛素注射的使用,结果与护士回访的效果并没有显著的差异性。由医护共同承担的电话回访较全面对糖尿病患者出院期间的指导起到积极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组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由此看来,出院期患者的健康教育的承担者及教育的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是治未病思想在中医护理临床实践中的成功运用

参 考 文 献

[1]张蕾,赖鹏斌.以“治未病”理念指导糖尿病的防治[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

[2]赵列宾,陈钦达,王琴琴,等.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1,17(6):357-358.

篇5

[关键词] 超声二维斑点追踪;低钾血症;左心室同步性

[中图分类号] R445.1;54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22-0056-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left ventricular synchronization in hypokalemia patients with two-dimensional ultrasound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 Methods A total of 52 patients with hypokalemia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2 to June 2013 were included. 32 cases with QRS duration above 100 ms by 12-lead electrocardiogram were inclu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20 case with QRS duration between 100 ms and 60 ms were included into control group. Both of the two groups were measured by two-dimensional ultrasound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 to aquire the left ventricular synchronization index.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ultrasonography TAS-POST and ECG QRS were conducted. TAS-POST being greater than 130 ms was considered to be the criterion of left ventricular dyssynchrony. Results Ultrasonic synchronization index was more sensitive than electrocardiogram.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two groups(P < 0.05). Conclusion Two-dimensional ultrasound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 technique can observe the myocardial mechanical motion directly,which is more accurate,visual and comprehensive to evaluate left ventricular synchronization in hypokalemia patients and is worthy of clinical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greatly.

[Key words ] Two-dimensional ultrasound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 ;Hypokalemia; Left ventricular synchronization

低钾血症(hypokalemia)[1]是钾离子摄入不足或排出过多而使血清中血钾的浓度< 3.5 mmol/L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全身乏力、肌无力、胸闷等,严重者可能导致呼吸肌麻痹引起呼吸困难,心律失常、传导异常甚至心肌损害引起心跳骤停而危及患者生命。由于病情发展速度快,因而心脏功能的保护是治疗中的首要问题。而心肌损伤的早期表现在左心室收缩的不同步。以往多将QRS时限(正常为60~100 ms)作为心室同步性的参考指标,虽然心电图作为电学指标是机械活动的表现,但二者并不完全等同。然而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能直接观察心脏机械运动,本研究旨在探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低钾血症时左心室同步性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 年1 月~ 2013 年6 月期间我院治疗的低钾血症患者52 例,其中男35 例,女17 例,年龄20~42 岁,平均(29.2±6.8)岁;血钾浓度1.6~3.2 mmol/L,平均(2.15±0.64) mmol/L;肌力Ⅰ 级10 例,Ⅱ级20 例,Ⅲ级7 例,肌力正常15 例。临床症状均表现为乏力、无力、胸闷等,均符合成人低钾血症诊断参考标准[2]。本次研究的52例低钾血症患者均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QRS时限>100 ms的32例为观察组;QRS时限≤100 ms且≥60 ms的2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进行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检查。

1.2 检查前处理

本次研究的52例患者均在补钾同时由医护人员陪同下进行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检查,以便观察患者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1.3 仪器与方法

1.3.1 图像采集 本组研究病例均使用菲利浦iE33 型彩色超声诊断仪,频率为1~5MHz的S5-1扇形探头。患者身上连接iE33彩色超声诊断仪的三根心电导线,使屏幕下方同步显示患者的心电图。在心脏组织多普勒成像条件下,于胸骨旁左室短轴二尖瓣水平切面采集3个心动周期的动态图像,采集时尽量使探头声束角度与心肌运动方向保持平行。

1.3.2 数据收集 采用iE33彩色超声诊断仪的Qlab6.0 软件中的TMQA 插件分析图像[5],然后软件会将目标区域的心肌分为6个节段,选择左室短轴基底部水平各壁心肌作为研究的节段,并给出心肌的应变-时间曲线。

1.3.3 计算数据 采用心肌二维纵向应变的方法分析左心室短轴水平图像。测量自心电图QRS 起点至峰值正向径向应变的时间为收缩期达峰时间(TRS)。以左心室每一短轴水平前间壁和后壁的最大收缩期达峰时间之差作为同步化指数(TAS-POST)。见封三图1。

1.3.4 左心室收缩不同步的标准 根据Suffoletto 等的研究,把TAS-POST≥130 ms 作为左心室收缩不同步的判断标准,且TAS-POST 越大,收缩不同步的程度越大[3]。见封三图2。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处理所得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 P

2 结果

两组患者均能在补钾的情况下顺利完成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的检查。两组低钾血症患者TAS-POST结果见表1。

研究结果显示,心电图QRS时限增宽时,特别是在100~110 ms之间,超声TAS-POST存在

3 讨论

当血清钾< 3.5 mmol/L 时,细胞内钾浓度与细胞外钾浓度比值([K+]i/[K+]e)增大,因而肌细胞静息电位负值增大。静息电位与阈电位的距离增大,细胞兴奋性降低,严重时不能兴奋,亦即细胞处于超极化阻滞状态。临床上先出现横纹肌肌肉无力,继而发生弛缓性麻痹,心肌则表现为传导阻滞和节律异常[4]。如果体内钾严重缺乏,心脏可呈“缺钾性心肌炎”[5],表现为心肌局灶性坏死,肌纤维断裂和间质炎症细胞浸润[6],同样的引起心脏传导阻滞。这是低钾血症导致心室运动不同步的病理生理原理,从而使心室收缩功能降低,严重者可引起不可复的损伤甚至猝死。因此评价低钾血症时心室的同步性刻不容缓。

心电图一直作为心脏的常规首选检查手段,然而心电图是心脏机械活动的间接表现,是生物电指标,虽能够较特异地反映心脏的生物电传导[7],从而判断心脏功能是否正常,但缺乏直观和全面。

传统的二维超声心动图通过肉眼观察心内膜的运动和测量室壁增厚率来评价心肌的收缩功能,结果容易受主观因素影响。组织多普勒虽能够得到局部心肌的运动速度,但无法判断是心肌主动运动还是受周围节段的被动牵拉。而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是近年来评价心功能的新方法[8,9],以二维超声图像为基础,在室壁中选择一定范围的感兴趣区,应用分析软件自动追踪心肌内回声斑点的空间运动[12],通过运算与重建心肌组织实时运动和形变,从心肌运动速度、应变、应变率、位移以及心脏的旋转角度和旋转速度等各方面参数对心脏的力学特性在选取的心动周期中进行定性和定量描述,可精确跟踪追踪的目标组织,自动检测运动的中心[13]。大量文献表明[8-11],二维斑点追踪技术不受观察目标摆动的影响,克服了角度的依赖性,更真实地反映心肌运动,可以更准确地分析心室局部和整体的功能。本研究判断左心室同步性指标TAS-POST就是运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中心肌的应变及应变率,直观、可靠。本研究52例低钾血症患者均能在短时间内顺利完成超声心动图的检查,不会对患者造成治疗上的延误,安全性值得信赖。

放射性核素造影亦可以评价心室的同步性[14],但由于其时间和空间分辨率较低,评价效果较差。MRI可用于发现心室的不同步区域,但不能够很好地动态观察心脏运动情况。另外此两项技术检查时间较长,费用昂贵,MRI更不能用于装有起搏器患者的随访,因此不宜广泛推广。

相比之下,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能直接观察心肌的机械运动,对评价低钾血症时左心室的同步性更为准确、直观、全面,能给临床诊断提供更有利的依据,使患者得到更有效的治疗。对预测心衰的发生、早期判断患者心室功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吴爱华. 84 例低钾血症的内科急诊疗效及临床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199-200.

[2] 金惠铭. 病理生理学[M]. 第5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28-29.

[3] Suffoletto MS,Dohi K,Cannesson M. Novel speckle-tracking radial strain from routine black-and-white echocardiographic images to quantify dyssynchrony and predict response to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J]. Circulation,2006,113(7):960-968.

[4] 安振梅. 低钾血症[J].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1,28(1):33-34.

[5] 李群,刘尚. 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与心电图对低钾血症敏感性的临床分析[J]. 中国医药科学,2013,3(16) :94-95.

[6] 临床医学编辑委员会. 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临床医学)[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337.

[7] 刘锦萍,胡小娟,韩鄂辉,等. 心电图诊断低钾血症的临床价值[J]. 医学论坛杂志,2010,31(13) :38-40.

[8] 曲俊朴,陈瑶. 斑点追踪技术原理及其分析局部心肌功能的作用[J]. 肿瘤影像学,2013,22(3):271-274.

[9] 付建莉,丁育增.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纵向收缩功能[J]. 心脏杂志,2013,25(6):705-707.

[10] 段艳,左蕾.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与组织速度成像技术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收缩后缩短对比研究[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3,27(7):648-650.

[11] 王志强,管琰,刘娴,等.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研究[J]. 中国临床医学,2013,20(4):562-564.

[12] Biswas M, Sudhakar S,Nanda NC,et al. Two-and three-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echocardiography:clinical applications and future directions[J]. Echocardiography, 2013, 30(1):88-105.

[13] 王金锐,王世宏,刘志跃,等. 应变积分曲线评价心梗病人左室局域舒张功能[J]. 中国医学影像学技术,2002, 18(11) :1100-1102.

篇6

民办学校的社会作用很明白——不用国家的钱,为社会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现实却是由于办学体制特殊,民办学校承受着两方面的压力:办学资金短缺的压力,以及师资力量总体薄弱的压力。可以说,解决了这两个压力,就是真正披荆斩棘,为民办教育开创出了一片广阔的新天地。 

本文择取近年本省民办学校成功办学的四个案例,分别从四个方面加以阐述,借此希望可以剖析拓展民办学校办大办强的思路—— 

(一)市场为导向,建立科学决策机制 

观念要创新。民办教育源远流长,现代私立高等教育在国外已经有了几百年的历程,这一切都为当今民办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经验和借鉴。但时过境迁,当今的民办学校绝不是过去的或者国外的私立学校所能比拟的。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市场越来越成熟,市场信息越来越透明,越来越可靠。有民办教育办学者提出:“就民教论民教,论来论去还得看市场买不买单。要融入市场,就不能固守原有的观念和模式,就得牢牢树立为经济发展、为师生需求服务的思想,在服务中赢得吸引力和社会各界支持。” 

案例: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温州民营经济的崛起,政府重视教育体制创新,不断进行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多元化办学模式的探索。1999年初,面对烂尾工程的教学楼,平阳人徐定军短短一个月内,自筹资金2000万,组建温州创伟教育集团,由该集团承办平阳职教中心。这一体制后于2004年6月被省教育厅等5家单位授予“省教育创新奖”。 

“只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有利于满足社会对教育的需求,有利于促进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满足社会对教育的需求,有利于促进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这就是温州民办教育允许运用各种形式进行大胆共同发展,使教育的发展,形成面向社会、适应市场的多元化办学模式,并在后来的实践中得到了检验。 

(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生矛盾时,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 

一直以来,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如同一柄“双刃剑”,分寸拿捏到位,是每个办学者所追求的目标。 

对于任何教育而言,好的生源便意味着起了个好头。但现实公、民办学校并不在一条起跑线上,对于民办学校来说,较好的生源都被被公办学校挑走了,真正留给民办学校的多是起点较低、质量不高的生源,要提高升学率∕就业率,谈何容易?没有好的生源,就难有高的升学率∕就业率;没有高的升学率∕就业率,就没有学生愿意到学校来,学校就要面临困境——如此恶性循环下,对民办学校的成长与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这种背景下,有民办学校办学者就提出了一句口号:“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生矛盾时,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 

案例: 

位于浙江诸暨的海亮教育集团曾出台一项政策:凡是中考能够达到诸暨市普高线的学生,与公办学校一样标准、一样方式收费,每学期交1500元学费。而他们原来的标准是1.8万元;对其中50名品学兼优且家庭困难的学生,不但可以学费全免,白吃白住,还能每月领到500块“工资”。按照这项政策,学校招了400多名“公费”学生,3年学校损失近千万,仅这50位“领工资”的学生,3年学校将为其另行支付75万元的费用。结果,这些上线考生经过3年学习,为海亮创造了辉煌的成绩:本科和重点上线率均居全市第二,还出了诸暨文科状元。 

案例说明,对于一所新办学校,良好的学风需要长年积累。暂时抛却一点经济效益,获取了社会的口碑及信任,有助于加快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民办学校赢得了社会效益,才会赢得更多数量和更高质量的生源,对其经济效益的增长才是纳入了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中。 

(三)科学定位,以短养长,发挥民营优势 

由于办学资金来源的不同,民办学校为了生存、发展,应该时刻关注市场的需要,了解市场的动态,分析市场的变化,要把遵循教育规律与市场经济规律有机结合起来,找到它们的最佳结合点,以此为依据科学决策学校的办学行为,从而保持学校办学的活力。因此民办学校的管理活动应该以市场为导向,包括学校定位、专业设置、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及教学模式等都应该紧紧围绕市场的需求。所有收费的商业性教育均要对外开放,是机遇更是挑战。民办学校要抓住自身办学机制灵活、历史包袱小、船小好调头的优势,充分做好“市场”这篇文章,找准自我定位,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案例: 

浙江省内第一家由不同办学主体组建,产教结合的“杭州市桐江职教集团”,开辟了浙江省职教向集团化、产业化、集约化办学的新途径。桐江一面办了汽车维修、汽车驾驶、计算机、烹饪、美容美发、摩托车修理、家电维修等十多类有偿培训班,对下岗职工则坚持免费培训。3年总计培训15000多人次,贴补学历教育经费100余万元,解决了学校创办初期生存与发展资金不足的困难,同时学历教育不断得到扩大,在校生人数从最初58到900多,进入了“长短并举”新阶段。 

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时代的转变,民办教育必须与时俱进。所有这一切都要求民办高校必须具备创新的思想、超前的意识,不仅要更新不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要求的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可学的人才观,还要更新不符合受教育者成长发展规律的观念。这些都必须体现在学校的发展规划中。 

(四)加快师资队伍建设,增强核心竞争力 

当前在公、民办学校的激烈竞争中,人才竞争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长期以来,难以吸引到优秀师资是大多民办学校的通病:一方面是因为民办学校历史较短,社会认同感不足;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民办学校内部管理不规范,教师担心各项权益得不到保障。从发展看,民办学校建设自身教师队伍迫在眉睫。 

案例: 

多次获得国家级大奖的英语“四寓教学法”的创始人和推广者郑继红,曾经是江西贵冶中学的校长和教学带头人,后被诸暨海亮教育集团特聘为副校长,并在全校范围内设立了15个“继红创新班”。郑继红十分感慨,要是在公办学校,这是根本不可想象的。2004年暑假,上海有学校请郑继红去主持英语夏令营,答允她5万酬金,她婉言谢绝后,却在海亮搞了一个夏令营,得到的只是2千块的辛苦费。为此郑继红解释:“去上海虽有5万元,但在那儿只是打工,在这里办夏令营,是主人,是创业者!” 

由于一些历史和经济因素,浙江一带的民办教师约有70%来自天南地北。如何在他们中间形成强大的凝聚力? 

除了招聘教师时,把好必要的进人关,努力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的学历水平;还要重视教师的进修提高,营造宽松浓厚的学术氛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让他们安心工作。用稳定的制度来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改善教师待遇,为优秀人才和高素质教师“进得来,留得住”创造条件。 

篇7

关键词:高效 政治复习 哲学智慧

柏拉图曾经说过:“教育,从最高意义上讲就是哲学。”而傅立叶则提出:“在教育的堵墙,必要写着,不懂哲学者莫入。”哲学是追求智慧的学问,是使人聪明的学问。而哲学智慧生成于人类的生活和实践活动,它是以知识为依据的基础上形成对生活对世界的一种态度,用已有的知识来明智地指导人的活动,用豁达坦然的态度来处世。高三政治复习课堂应该贯穿哲学的思想方法,用哲学智慧对待知识和规律,处理个人与社会、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从而打造高效的政治复习课堂,增强政治复习课的实效性。

一、运用哲学智慧处理教学问题

1.利用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挖掘知识内在的线索联系。普遍联系原理告诉我们,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统一整体,我们应通过把握知识点之间的本质联系、内在联系来挖掘知识间的线索联系。

(1)挖掘概念的线索联系。概念的范围和限定词,往往起到串连整课、整个单元甚至整本书的线索作用。政治教材中的各个知识点都是有内在的联系的,对这些内在的联系进行挖掘,能有效地认识知识之间的本质,概括其内在的联系。如《经济生活》里讲到“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依法凭借政治权力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对这一概念进行分析: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一种最基本的形式,除此之外还有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其他收入等形式;“依法凭借政治权力无偿取得”表明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三个基本特征;征税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国家职能,在我国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因此公民应该依法纳税。这样,我们可以看出“税收”一个概念串起了一整课的重要指示点。

(2)挖掘政治知识点彼此之间的联系,对书本前后相似相通的知识点进行归类整合。如《生活与哲学》唯物论中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唯物辩证法中的“联系的多样性要求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矛盾的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认识论中的“认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历史唯物主义中的“价值观具有社会历史性”,实际上与“主观与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相通的。这样挖掘相联系的知识点可以解决心中似是而非的疑惑,使知识具有立体感和灵动性,在解题时能找准找全答题要点。

另外,还有政治知识点与社会热点、历史地理等学科之间的线索联系。挖掘它们之间的本质联系,并将其串连,可使之成为教材扩展知识的一部分。

2.利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挖掘同类知识的共性和个性关系。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告诉我们,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许多政治知识点之间在本质上有一定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挖掘这些联系,把具体知识看成是共性在具体领域的表现形式,可以对知识点进行整合,从而加深理解和掌握。比如,有关“价值”的问题,经济学里提到“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哲学中也有“价值”,学生很容易出现认识上的混乱。从内容上来看,“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它涵盖了各个不同领域事物的价值,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普遍性”。由此可见,哲学的价值是共性,体现着客体对主体的有用性。经济学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这里面包含一个观点:人类劳动能否成为商品关键在于能否交换成功,而交换能否成功取决于该商品能否能满足市场消费者的需求。其实,经济学的价值也符合哲学价值的含义,只不过这里的“事物”变成了“人类劳动”,“主体的需要”变成了“市场消费者的需要”。所以,哲学上的价值与经济学上的价值是共性与个性、抽象与具体的关系。哲学上的“价值”在共性上统帅了经济学上的“价值”、人生观中的“人的价值”。除此之外,哲学与具体科学、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三组概念也体现的是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相互联结,是共性与个性、抽象与具体的关系。《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也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相互联结。

二、运用哲学智慧引领学生的学习生活

1.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告诉我们,物质是第一的,意识是第二的,意识对物质有积极的能动作用,精神状态合理的亢奋能催人奋进,而萎靡的精神状态则让人感觉悲观消沉,进而丧失斗志。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具有积极的、高昂的精神状态。“引导学生对他们的未来充满自信,虽然最终未必人人都能实现既定的目标,但他们一定会因此而格外努力”,这是我的教学理念。教师要关注课堂上积极的事情,眼睛尽可能多地看到积极的东西,如果一味寻找不对劲的地方,人就会变得消极,有挫折感。在学生的心目中,多次正面和积极的评价才能抵消一次负面和消极的评价。因此,教师应多用赞赏的、鼓励的话语满怀期待地对待学生,或者从一些小小的成功入手,并且利用这些成功来逐步消除自己对学生的一些消极期望,这样学生就会真正发挥自身的潜力。

2.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教师在教学中可用它来指导学生按学习规律来组织学习活动,按照大脑兴奋与抑制循环的活动规律来安排学习时间,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来安排知识点的记忆,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就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3.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教师应依据这条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特别是在学习成绩出现反复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调整心态,使他们充满信心去迎接困难和挑战,相信“走过去,前面是个天”。

篇8

关键词: 政治学科 学业考试 复习策略

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是高考的有机组成部分,完全按照普通高考的模式和要求组织考试,又称“小高考”。打赢“小高考”这一仗,不仅能获得高考的资格,减轻高三复习的负担,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为高考取得好成绩赢得主动权。

学业考试时间放在每年的3月中旬,新课结束的时间往往在元旦以后,剔除寒假放假时间,真正有效的复习时间只有一个月,因此,保证学生在一个月时间内温故而知新,掌握应知应会的知识点,是检验教师教学成果的关键。

以政治学科为例,大都是元旦以后结束新课,寒假过后的一个月,学生要重温必修1,复习必修2和必修4两本书,还要准备最近6个月的时政知识,2011年还增加了民族团结读本,时间紧任务重,极易因赶进度而忽视整体的复习质量,不能达到预期的复习效果。

那么,怎样才能在短短的一个月复习时间内,既全面复习,又突出重点;既强调效率,又井然有序呢?以政治学科为例,我提出以下几点复习策略。

一、研究考纲,筛选知识考点

考纲是复习备考的基本依据,研究考纲,就是吃透考试精神。

首先,要研究考纲的等级要求,一般情况,A等级的考点只会出选择题或判断题,而不会考主观题;C等级的考点既能出主观题又能出客观题;B等级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出卷老师在出主观题时,往往先考虑C等级的知识点,然后就会选择B等级的知识点。所以,老师在指导学生复习时,要把A等级的知识点进行技术处理,不必面面俱到地记忆A等级的知识点,以免加重学生的负担,应该把A等级的知识点划出来,交给学生记忆;对于B等级的知识点,要结合时政热点选择性地强化记忆,而C等级的知识点要重点把握,不仅要求完整记忆,而且要引导学生学会对知识进行拓展延伸。

其次,要关注当年出现调整的知识点,尤其是新增的考点和等级要求上升的考点。等级要求上升的考点,往往是当年国家特别关注的问题。比如在2011年的学业考试的考点中就新增考点“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在国际关系中我国必须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两个考点考核等级要求由B上升为C。在2011年的学业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试卷的主观题中,就考到了其中的“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和“在国际关系中我国必须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两个知识点。

根据考纲进行筛选,每年有30个左右的知识点需要学生完整地记忆。在2011年学业考试复习中,我在必修1中列出了9个知识点、必修2中列出了7个知识点、必修4中列出12个知识点,指导学生强化记忆,极大地减轻了学生的复习负担。

二、研究试卷,把脉考试动态

江苏省学业考试是从2007年开始进行的,这几年的学业水平测试卷应当成为复习的模板。

一方面要对试卷进行静态分析,不仅要注意题型的要求,而且要注意提出问题的格式及表达方式,更要注意答题的格式。所以,在考试前一个月,教师每堂课都要花一定的时间重点分析已经考过的试卷,详细解读试卷的题型及要求,要求学生对照答案了解标准答题的思维和格式,准确把握题意、精准分析设问的关键,考试时能迅速有效规范地组织答案,从而提高答题的有效性和得分率。

另一方面要对试卷进行动态分析。首先要分析试卷设问要求的变化,比如,必修4《生活与哲学》分为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论(人生观、价值观)四大板块,每一板块又包括许多具体原理,2007年和2008年试卷中出现的是用哲学的具体原理回答问题;2009年试卷中出现了用唯物论相关知识分析问题,也就是说出现用哲学的大板块设问;2010年的试卷中,既出现了用哲学大板块设问,又出现了用哲学具体知识分析观点,所以,在指导学生复习《生活与哲学》时,既要帮助学生划清哲学的四大板块,又要注意强调一些重要的原理。再比如,2009年试卷的探究题中出现了关于“文理分科”的两种不同观点的讨论,考生可以选择其中一种观点进行回答,对此,在指导学生应对考试时,除了要求学生注意用辩证的、全面的思维方法去分析问题外,还要提醒学生结合自己知识储备的特点,选择答题内容,做到扬长避短。其次,要罗列已经考过的知识点,预测当年试卷可能会出现的知识点,比如,已考过《生活与哲学》唯物论、认识论的原理,在2011年的学业考试复习中就要关注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知识点。最后,要关注当年全省各地的模拟试卷,这些试卷基本能反映出本年度的热点和题目指向性的变化,可以作为分析当年考试动态的基本依据。

三、研究时事,结合热点复习

目前的教育理念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试卷趋向于用书本的理论知识去分析现实生活的具体问题。政治试卷更具有时效性、现实性、鲜活性,所以,在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时,要注意对时政热点的分析,一方面,通过时政实例理清知识点的纵横联系,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迁移,另一方面,通过时事材料的分析,训练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解题的应变性,提高学生应考的自信心。如,2008年学业考试前,我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限塑令”的原因、意义、措施等,2008年的学业考试试卷有一道用“限塑令”做背景材料的探究题,考生看到这道题,特别兴奋,做题的感觉特好。

关注民生、社会公平、价格上涨等问题都是2010年的热点问题,这些热点问题涉及许多知识点,复习时要坚持以题目带热点、以热点带考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和思考问题。再比如,从盖茨、巴菲特的慈善晚宴到陈光标的“裸捐”,慈善事业成为2010年中国较为关注的热点问题,分析慈善事业会涉及金钱观、价值观、权利与义务等知识,尽管这些知识点已经考过,但结合当年的时政热点,依然值得重视。

分析时政热点一般要以生活中的经济现象为切入点,因为经济事件是社会最敏感的问题,能透视出相关的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联系,所以,从经济现象分析政治学科的原理,知识覆盖面广,知识层次易于深度挖掘。如分析“2010年各地房价不断攀升”现象,可引出《经济生活》中价格与价值、价格与供求、价格上涨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社会公平等知识点,《政治生活》中的党的宗旨、地位、执政方式和政府宗旨、性质、职能等知识点,《生活与哲学》中的唯物论、辩证法等知识点,用上述知识点分析房价上涨这一现象,有利于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全面分析现实问题。

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能把书本上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知识网络,做到融会贯通,加强对知识板块的整体理解,提高学生记忆知识的灵活性。现在的江苏省学业考试试卷越来越侧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考查,所以,从现实生活中抽取事例加以分析,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研究学生,进行分层辅导

学业考试不是高考类的选拔考试,侧重于对高中生学习情况的基本检测,对于大部分学生只要求过关,所以,对于这部分考生,复习时只要紧扣考纲、突出重点、强化记忆、基础训练就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对于想冲重点院校的学生,通过学业考试获得A等级,是获得高考加分的重要途径。在当前江苏省高考总分为480分的前提下,赢得学业考试的加分,意味着超越几万乃至十几万考生。对于这部分学生,不仅要紧扣考纲抓好基础性知识严格落实,还要对考纲中的B、C等级的知识点加强分析,一般都要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方面进行记忆和思考,记忆要求也要提高,做到既准确又全面。为了提高这部分学生的主观题得分,必须在学业考试前进行热点问题分析和解题策略指导,提高学生解题的全面性、准确性、规范性。

篇9

一、 主观题考点分析

人教版的高中政治分为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内容,主观题的考点也是针对这些内容而展开,每一道题都有相对应考查的知识点。例如2012年广东高考文综政治第36题给出了两段阅读材料,材料一说的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30余年创造了西方200多年才有的经济奇迹,被西方经济学界称为“中国之谜”。材料二是说中国在创造经济发展奇迹的同时,有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所带来的弊端。首先可以确定的是,这道题考查的是学生经济与生活方面的知识点,问题一和问题二都是围绕经济与生活的知识点展开的,提出的措施要注意实用性。一般来说,主观题的问题设计是层层递进的,并且把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的知识点相互交融。例如这道题的第三个问题考查的就是哲学常识,要求学生用哲学的原理与材料的问题对应起来。

二、 找准答题坐标

回答主观题首要的任务就是准确找到知识的定位,这也就是答题的坐标,所有回答的内容都要围绕坐标而展开。还是以2012年广东高考文综政治第36题为例。材料一反映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这是创造“中国奇迹”的基础。材料二反映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焕发生机和活力。问题设计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问的是“中国之谜”的原因;第二个层次要求提出相关措施,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运行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第三个层次是结合哲学常识当中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原理,分析坚持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问题三就上升了一个层面,要求学生从理性的角度,分析“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这一论断的现实意义。考生在回答时,要把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原理的具体内容列举出来,包括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等。

三、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很多考生反映自己对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的原理已经掌握透彻,对每一个原理所有包含的具体内容也能一一列举出来,但就是无法在主观题上取得高分。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回答原理的具体内容时没有注意与材料进行结合。回答原理的过程是摆道理的过程,有了道理才能说服人。道理要怎样才能讲得透彻呢?这就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对于材料阅读题来说,原理和实际结合显得特别重要,要不然就失去了材料本身的意义。比较容易掌握的技巧就是,抓住原理的层次,或者说原理中的概念,找到材料分析中与原理概念有关的点,再将这些点按照原理中的关系模式表达清楚。有些主观题是要求学生表明态度的,学生要注意在谈论问题的时候要作出明确的态度表示,否则也会失分。

四、理顺逻辑关系

在高考评卷中,很多老师发现,有的学生对知识点有比较清晰的把握,但回答问题的时候总是面面俱到,答题时没有层次之分,显得逻辑很混乱。所以,教师有必要教给学生一些答题的技巧,以便学生能够理顺逻辑关系。在考场上,更改主观题的答案是很冒险的举动,有可能会造成时间不够,答题不完全的后果。所以教师可以在平常的训练中,要求学生先在草稿纸上列举好提纲,这一点对于问题层次比较多的主观题来说特别管用。这样回答的时候就知道要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不会出现想到什么说什么的混乱情况。

五、明确评分要求

教师要在平常的模拟训练中,让学生明确主观题改卷的具体要求。大致的要求有:1.按知识点给分;2.逻辑要严密,层次要分明;3.书面整洁,字迹工整,语言规范;4.不允许出现方言和网络语言;5.原理和材料要紧密结合;6.切忌空题和从选择题中直接抄答案。

实际上,主观题是一种相对发展成熟的题型,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固定的回答模式。如果学生的主观题答题技巧掌握得好,是很容易在政治考试中取得高分的,因此教师要注意在平时模拟题的讲评中渗透答题的要领。

参考文献

[1]陆敬源.高三政治二轮复习要在“巧”上做文章[J]. 考试周刊,2010(3).

篇10

【关键词】政治教学 三维目标 教学反思

政治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这三个目标是紧密联系、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通过对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的学习,我们可以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少走弯路,从而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下面结合课堂教学实务分别对三维目标予以分析:

一、知识目标

知识目标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同时也是其他教学目标的载体。要更好地促成知识目标的实现,就要突破记忆量大、知识点抽象这两个难点。

(一)优化记忆方法,解决知识庞杂难题

由于这个特点,优化记忆方法,简化记忆难度变得尤为重要。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的知识模块化划分较为明显。怎样给学生的记忆减负,而不影响记忆知识点的广度和深度,我推崇一种由点到面的知识记忆法,即将每一个模块提炼出几个关键词(唯物论:物质、意识、运动、规律;认识论:实践、认识、真理),以每一个关键词为基础衍生出各自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二)立足社会生活,突破知识理解瓶颈

高中《生活与哲学》讲述的是哲学体系中的基础性知识。哲学理论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抽象性,通过生活化教学,枯燥难懂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哲学成为学生生活的指南,启迪生活。在讲解《生活与哲学》课程内容时,首先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处理生活和学科知识的关系问题。我们的基本想法是:紧扣社会生活的主题,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力图实现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结合,努力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哲学学科知识支撑的课程模块。

二、能力目标

能力目标是建立在知识目标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新课程规定,通过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学生具有“面对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种思潮,以及伦理和人生问题,具有辨识、判断的理性思维能力;培养运用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把握重要问题的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敏锐洞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教师确定的能力目标不可能是包罗万象的,下面选取其中几个方面予以阐述:

(一)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要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就要摆脱传统教学模式下形成的惰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作为学生自主课堂的第一个环节,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应该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完成自主学习内容,并通过提问、学案填空问答等形式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予以督促和检测。

(二)合作探究的能力

有效的探究活动要求小组成员高度参与,有更强的分析问题、协作沟通能力以及竞争意识。而针对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的知识点相对抽象的特点,设计贴近生活、通俗易懂的探究活动尤为重要,使学生有兴趣、有能力参与合作探究,提升课堂探究活动的有效性。同时,对于小组活动中一部分基础较薄弱、参与度较低的成员,应加强鼓励,给予其公平的展示机会,避免其形成较低的自我认同,增强其自信心。

(三)学以致用的能力

怎样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要让学生明确,仅仅依靠知识点的记忆远远不够,熟练地运用所学解决问题,需要建立在基础知识牢固的基础上,同时更需要掌握有效的解题方法,形成正确高效的解题思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选择,是在个人成长过程中通过模仿、尝试和实践体验而逐渐习得的。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围绕这一目标主要采取了两种方式:教师的言传身教以及主动建构社会典范的示范效应。

(一)身体力行,言传身教

通过教师身体力行的示范活动来言传身教,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力,是开启学生心扉的一把有效的钥匙。教师对学生的爱,一旦被学生理解、接受,学生也会用同样的爱来回报教师。教师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锲而不舍的探求和钻研精神,都能感染学生。

(二)主动建构典范效应

在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过程中,同辈群体、大众传媒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而不同的学生个体有着不同的价值观、人生观,同辈群体中也存在与主流价值观相冲突的负面文化。在讲到“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框题时,一个关于老人该不该扶的争论,学生已受到大众传媒所报道的负面新闻的影响,大多希望做出“明智、理性”的选择,这与我们教材所倡导的主流价值观相违背,使学生以应试的功利目的来回应我们的德育目标,建立在一种对理论质疑的基础上的学习使教学变得空壳化,学生知识无法内化,德育目标无法达成。针对这一现状,教师不能强行教条式地灌输,而应该主动有效地发挥大众传媒的正面导向作用,将社会典范实例通过多媒体、新闻资料搜集等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自主地认识、接纳,潜移默化地实现人生观、价值观的内化。

【参考文献】

[1]吕敏霞.生成性教学探析[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6):114-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