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内企业境外直接投资范文

时间:2023-10-24 17:38: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境内企业境外直接投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境内企业境外直接投资

篇1

境内机构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条例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为促进和便利境内机构境外直接投资活动,规范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促进我国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等相关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境外直接投资是指境内机构经境外直接投资主管部门核准,通过设立(独资、合资、合作)、并购、参股等方式在境外设立或取得既有企业或项目所有权、控制权或经营管理权等权益的行为。

第三条 国家外汇管理局及其分支机构(以下简称外汇局)对境内机构境外直接投资的外汇收支、外汇登记实施监督管理。

第四条 境内机构可以使用自有外汇资金、符合规定的国内外汇贷款、人民币购汇或实物、无形资产及经外汇局核准的其他外汇资产来源等进行境外直接投资。境内机构境外直接投资所得利润也可留存境外用于其境外直接投资。

上款所称自有外汇资金包括:经常项目外汇账户、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金账户等账户内的外汇资金。

第五条 国家外汇管理局可以根据我国国际收支形势和境外直接投资情况,对境内机构境外直接投资外汇资金来源范围、管理方式及其境外直接投资所得利润留存境外的相关政策进行调整。

第二章 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登记和资金汇出

第六条 外汇局对境内机构境外直接投资及其形成的资产、相关权益实行外汇登记及备案制度。

境内机构在向所在地外汇局办理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登记时,应说明其境外投资外汇资金来源情况。

第七条 境内机构境外直接投资获得境外直接投资主管部门核准后,持下列材料到所在地外汇局办理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登记:

(一)书面申请并填写《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登记申请表》(格式见附件1);

(二)外汇资金来源情况的说明材料;

(三)境内机构有效的营业执照或注册登记证明及组织机构代码证;

(四)境外直接投资主管部门对该项投资的核准文件或证书;

(五)如果发生前期费用汇出的,提供相关说明文件及汇出凭证;

(六)外汇局要求的其他材料。

外汇局审核上述材料无误后,在相关业务系统中登记有关情况,并向境内机构颁发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登记证。境内机构应凭其办理境外直接投资项下的外汇收支业务。

多个境内机构共同实施一项境外直接投资的,由境内机构所在地外汇局分别向相关境内机构颁发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登记证,并在相关业务系统中登记有关情况。

第八条 境内机构应凭境外直接投资主管部门的核准文件和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登记证,在外汇指定银行办理境外直接投资资金汇出手续。外汇指定银行进行真实性审核后为其办理。

外汇指定银行为境内机构办理境外直接投资资金汇出的累计金额,不得超过该境内机构事先已经外汇局在相关业务系统中登记的境外直接投资外汇资金总额。

第九条 境内机构应在如下情况发生之日起60天内,持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登记证、境外直接投资主管部门的核准或者备案文件及相关真实性证明材料到所在地外汇局办理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登记、变更或备案手续:

(一)境内机构将其境外直接投资所得利润以及其所投资境外企业减资、转股、清算等所得资本项下外汇收入留存境外,用于设立、并购或参股未登记的境外企业的,应就上述直接投资活动办理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登记手续;

(二)已登记境外企业发生名称、经营期限、合资合作伙伴及合资合作方式等基本信息变更,或发生增资、减资、股权转让或置换、合并或分立等情况,境内机构应就上述变更情况办理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登记变更手续;

(三)已登记境外企业发生长期股权或债权投资、对外担保等不涉及资本变动的重大事项的,境内机构应就上述重大事项办理境外直接投资外汇备案手续。

第十条 境内机构持有的境外企业股权因转股、破产、解散、清算、经营期满等原因注销的,境内机构应在取得境外直接投资主管部门相关证明材料之日起60天内,凭相关材料到所在地外汇局办理注销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登记手续。

第十一条 境内机构可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和其他相关规定,向境外直接投资企业提供商业贷款或融资性对外担保。

第十二条 境内机构在外汇管制国家或地区投资的,可按规定在其他非外汇管制国家或地区开立专用外汇账户,用于与该项投资相关外汇资金的收付。

第三章 境外直接投资前期费用汇出

第十三条 境外直接投资前期费用是指境内机构在境外投资设立项目或企业前,需要向境外支付的与境外直接投资有关的费用,包括但不限于:

(一)收购境外企业股权或境外资产权益,按项目所在地法律规定或出让方要求需缴纳的保证金;

(二)在境外项目招投标过程中,需支付的投标保证金;

(三)进行境外直接投资前,进行市场调查、租用办公场地和设备、聘用人员,以及聘请境外中介机构提供服务所需的费用。

第十四条 境内机构向境外汇出的前期费用,一般不得超过境内机构已向境外直接投资主管部门申请的境外直接投资总额(以下简称境外直接投资总额)的15%(含),并持下列材料向所在地外汇局申请:

(一)书面申请(包括境外直接投资总额、各方出资额、出资方式,以及所需前期费用金额、用途和资金来源说明等);

(二)境内机构有效的营业执照或注册登记证明及组织机构代码证;

(三)境内机构参与投标、并购或合资合作项目的相关文件(包括中外方签署的意向书、备忘录或框架协议等);

(四)境内机构已向境外直接投资主管部门报送的书面申请;

(五)境内机构出具的前期费用使用书面承诺函;

(六)外汇局要求的其他相关材料。

对于汇出的境外直接投资前期费用确需超过境外直接投资总额15%的,境内机构应当持上述材料向所在地国家外汇管理局分局(含外汇管理部)提出申请。

外汇指定银行凭外汇局出具的核准件为境内机构办理购付汇手续,并及时向外汇局反馈有关信息。

第十五条 境内机构已汇出境外的前期费用,应列入境内机构境外直接投资总额。外汇指定银行在办理境内机构境外直接投资资金汇出时,应扣减已汇出的前期费用金额。

第十六条 境内机构自汇出前期费用之日起6个月内仍未完成境外直接投资项目核准程序的,应将境外账户剩余资金调回原汇出资金的境内外汇账户。所汇回的外汇资金如属人民币购汇的,可持原购汇凭证,到外汇指定银行办理结汇。

所在地外汇局负责监督境内机构调回剩余的前期费用。如确因前期工作需要,经原作出核准的外汇局核准,上述6个月的期限可适当延长,但最长不超过12个月。

第四章 境外直接投资项下资金汇入及结汇

第十七条 境内机构将其所得的境外直接投资利润汇回境内的,可以保存在其经常项目外汇账户或办理结汇。

外汇指定银行在审核境内机构的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登记证、境外企业的相关财务报表及其利润处置决定、上年度年检报告书等相关材料无误后,为境内机构办理境外直接投资利润入账或结汇手续。

第十八条 境内机构因所设境外企业减资、转股、清算等所得资本项下外汇收入,通过资产变现专用外汇账户办理入账,或经外汇局批准留存境外。资产变现专用外汇账户的开立及入账经所在地外汇局按照相关规定核准,账户内资金的结汇,按照有关规定直接向外汇指定银行申请办理。

第十九条 境内机构将其境外直接投资的企业股权全部或者部分转让给其他境内机构的,相关资金应在境内以人民币支付。股权出让方应到所在地外汇局办理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登记的变更或注销手续,股权受让方应到所在地外汇局办理受让股权的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登记手续。

第五章 附

第二十条 境内机构(金融机构除外)应按照境外投资联合年检的相关规定参加年检。多个境内机构共同实施一项境外直接投资的,应分别到所在地外汇局参加外汇年检。

第二十一条 境内机构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进行直接投资的,参照本规定进行管理。

第二十二条 境内金融机构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参照本规定执行。相关监管部门对境内金融机构境外直接投资的资金运用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三条 境内机构办理境外直接投资项下外汇收支及外汇登记等业务,应按相关规定通过相关业务系统办理。

外汇指定银行应将境外直接投资项下外汇收支信息通过相关业务系统向外汇局反馈。

第二十四条 境内机构违反本规定的,外汇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及其他相关规定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 本规定由国家外汇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本规定自2009年8月1日起施行。附件2所列其他规范性文件同时废止。以前规定与本规定不一致的,按本规定执行。

 

境内机构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规定相关文章:

1.外汇管理局新规定

2.最新外汇管理条例全文

3.外汇管理新规定

4.个人外汇管理规定

篇2

在这些措施中,重要的一条就是支持香港发展成为离岸人民币中心,支持香港使用人民币在境内直接投资,允许人民币境外合格投资者投资境内证券市场,起步金额为200亿元。不久,商务部就了有关人民币跨境直接投资的征求意见稿。10月12日,商务部正式《关于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有关问题的通知》(下称《通知》);13日,中国人民银行《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管理办法》(下称《办法》),人民币跨境直接投资政策正式付诸实施。

为何开展跨境人民币直投

最重要的原因是境外人民币规模持续增加,需要回流。2009年7月,国务院决定在国内上海、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五个城市开展港澳地区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2011年8月扩展到全国,跨境贸易的业务也不断扩大。今年1月-7月跨境货物贸易达到8661亿元人民币,占同期进出口总额的6.6%。

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同时,今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允许部分企业以人民币进行境外直接投资结算。

随着跨境贸易人民币业务的增加,以及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的增加,境外市场人民币规模也在增加。有预计认为到年底香港人民币资金存量可能达到7000亿-10000亿元,而这些资金目前阶段缺乏一个回流渠道。

通过贸易渠道回流的人民币资金成本高,银行和企业缺乏积极性。也正因为如此,境外企业缺乏使用人民币的积极性,愿意用人民币支付,但不愿意把人民币作为收汇,结果导致人民币业务主要集中在香港和新加坡。而就商业银行来说,基本是自家人做自家业务,跨境人民币业务结算主要在同一银行境内外机构间进行,跨行尤其是跨境外银行的信用证、保函、担保业务开展得很少。

此外,境外期待人民币进入国内市场。所有货币出境以后,必须回到国家,货币才能滋生利息。如果不能回到本国,在国外则必须有离岸市场。而即使有离岸市场,离岸市场的资金也必须能够回到国家,否则,长期下去,这个市场难以持续下去。

因此,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推出不久,香港就急切地期望开展人民币离岸业务,而开展人民币离岸业务的根本期待是期望境外人民币合法地回到国内市场,可以在国内市场进行各种投资,以获得资金利益。否则,企业、银行都不愿意持有人民币,因为持有人民币的资金成本比其他资金成本高,或者可获得利润少。

目前,香港存款人民币利率、交易的人民币汇率都低于国内的市场价格,为什么呢?原因在于这些人民币不能直接进入国内银行间市场,不能直接在国内进行投资,而需要通过国内银行才能进入国内,而成本决定了其利率和汇率比国内价格低,制约着银行和企业持有人民币的积极性,未来也会影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和人民币境外直接投资的结算。

因此,人民币跨境直接投资,也是双边投资的便利化,是适应当前人民币跨境流动需要而采取的积极有效措施。

人民币FDI的意义

首先可以规避储备货币风险。我国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一个重要背景就是储备货币汇率剧烈波动,给企业带来很大的风险和利益不确定性。

推进人民币结算,可以减少储备货币的风险,但其最大障碍不在结算本身,而是境外机构、个人持有的人民币资金如何获得与储备货币资金同等的流动性和收益性。如果仅仅局限在贸易结算,不能允许出境的人民币在境内直接开设人民币账户进行直接投资,进行证券、债务、理财等投资,境外机构、个人就不愿意持有人民币,这反过来不利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发展。

允许境外人民币直接投资国内,减少了境外持有人民币的成本和风险。尤其是目前人民币处于相对升值预期之中,以外币在国内直接投资面临货币价值缩水的可能,而以人民币直接投资可以规避储备货币贬值的风险,从长远来说,甚至可以获得升值的利益。

其次有利于推动本币业务国际化。允许人民币资金合法流出,也允许其合法流回,将有利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有利于推动人民币信用证、保函、对外担保、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这实际是在推动人民币业务的国际化。

将来,人民币跨境业务可以逐渐扩展到允许以人民币作为债权和债务(包括存款),允许境外人民币在境内进行证券投资、理财等,这样,就可以提高和扩大人民币的影响,扩大使用范围,国际社会也愿意持有人民币,人民币走向国际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已达3.2万亿美元,未来可能更多。在人民币流出规模达到10万亿元前,我国还可以进行双边或多边承诺,允许任何国家任何机构持有人民币,在境内投资,甚至可以随时兑换为储备货币给它们。这样,国际社会持有使用人民币的积极性会更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可以人民币业务的国际化而提高,甚至成为储备货币。

还可以推动本币资本账户开放。尽管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仅仅是人民币直接回流的试点,但它是本币项下的资本账户开放的试水,突破了资本账户开放的历史局限。过去的资本账户开放,都是对储备货币的开放。直接投资也好,证券投资也好,乃至债务、债权关系都表现为储备货币的符号,而允许境外人民币直接投资,拓展了资本账户开放的思路,即开放从对储备货币开放转变为对本币开放,乃至对其他货币开放。

实际上,人民币贸易账户的开放,没有资本账户的开放,是不可持续的,因此,人民币FDI的开放,也是中国资本账户开放在新形势下的创新,乃至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人民币FDI的开放,将为我国资本账户开放积累管理制度和风险防范经验。

人民币FDI风险可控

资本账户开放或者说金融开放的最大问题在于风险判断和控制,这也是政策一直关注的。

今年1月,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中国人民银行就强调“确保相关业务稳妥有序开展,防范热钱流入”,对国家限制类和重点调控类的人民币外商直接投资结算业务不予受理。而《通知》《办法》本身更加注重风险防范和控制,这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在人民币资金来源方面,首先强调合法,《通知》规定外国投资者以合法获得的境外人民币依法来华开展直接投资活动。其次限定范围。《通知》规定境外人民币是指“通过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取得的人民币,以及从中国境内依法取得并汇出境外的人民币利润和转股、减资、清算、先行回收投资所得人民币”“在境外通过合法渠道取得的人民币,如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发行人民币股票等方式取得的人民币”。最后,要求出具人民币资金来源证明或说明文件,对原出资币种由外币变更为人民币的,需要报请商务主管部门批准。还要求说明资金用途,这为以后资金的流向监管奠定了制度要求。

资金方面的要求,有利于保障流入境内直接投资的人民币合法性。

在投资规范方面,要求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再投资符合外商投资法律法规等,要求符合国家外商投资产业政策、外资并购安全审查、反垄断审查的有关要求。同时,对人民币投资金额达到3亿 元及以上的项目,对融资担保、融资租赁、小额信贷、拍卖等行业项目,对设立外商投资性公司、外商投资创业投资或股权投资企业,对水泥、钢铁、电解铝、造船等国家宏观调控行业项目,要求地方上报商务部门审核。

投资规范控制,有利于控制产能过剩行业的扩张,有利于控制担保、租赁、小额信贷的风险。

投资范围方面,《通知》规定,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在中国境内不得直接或间接用于投资有价证券和金融衍生品,不得用于委托贷款。用境外人民币参与境内上市公司定向发行、协议转让股票的,要按照《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的要求向商务部办理相关审批手续。直接投资房地产业应按照现行外商投资房地产审批、备案管理规定执行。通过备案的,将在商务部网站上予以公示,外商投资企业凭商务部网站公示信息、商务主管部门批复文件、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按照有关管理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投资范围的规定有利于控制境外人民币资金在境内证券、衍生品、房地产等市场的投机和炒作。

在业务结算方面,《办法》允许境外投资者在境内申请开立境外机构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其中,与投资项目有关的人民币前期费用资金和通过利润分配、清算、减资、股权转让、先行回收投资等获得的用于境内再投资人民币资金,按照专户专用原则,分别开立人民币前期费用专用存款账户和人民币再投资专用存款账户存放,规定账户不得办理现金收付业务。对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后,剩余前期费用要求转入人民币资本金专用存款账户或原路退回。这有利于防止人民币资金混用和挪作他用。

《办法》要求银行审核境外投资者提交的支付命令函、资金用途说明、资金使用承诺书等材料后,为其办理前期费用向境内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的支付。这确保投资资金来源、使用的合法、真实。《办法》对银行办理结算业务的诸多具体问题也明确了规定,有利于业务风险的监督和控制。

跨境流动大有可为

跨境人民币投资,是资本账户开放的新里程碑。

我国一直在探索人民币跨境自由流动问题。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四部门联合《国际开发机构在人民币债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允许世界银行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

当时,曾经设想和讨论要求人民币出境使用,也曾经研究过把国际开发机构扩展为国际机构,让境外大企业和机构到国内发行人民币债券,筹集人民币资金,但人民币没有走出国门,只是在国内使用。2010年修订的管理办法允许购汇出境使用,允许从境外调入人民币资金偿还本金。

最近几年,证券市场一直在探索允许境外企业到境内发行人民币股票,但到目前尚未出台具体的政策措施。2009年,中国人民银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管理试行办法》,从贸易途径开启了人民币出境和回流的机制。

今年,中国人民银行、商务部开展企业以人民币进行境外投资试点,开启了人民币走出去的大门。现在,商务部和人民银行允许境外人民币到境内进行直接投资,这是人民币跨境自由流动又一里程碑。

开放的风险主要是储备货币的风险。1996年12月,我国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布实行经常项目下的货币可兑换,但资本账户一直没有实现可兑换,甚至基本处于管制之中,如果按照本币与储备货币区分,考虑双向开放,中国的资本账户可分为七大类,78个项目,大概只有三分之一实行了基本可兑换,三分之二仍然在严格管制之中(如果按照储备货币和业务粗分类,为七大类43项,有三分之二基本可兑换)。

长期以来,国际社会对资本账户开放持谨慎态度,担心资本账户开放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经济和金融安全威胁,带来经济和金融危机。从墨西哥金融危机到亚洲金融危机,都与资本账户开放有关,与允许资本流动有关。

资本账户开放何以有如此大的风险?关键在于过去的资本账户开放,实际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要求,是本国资本市场、金融市场对国际储备货币资本的开放。而储备货币国家虚拟经济规模巨大,金融资产规模庞大,如果允许资本自由流动,庞大的储备货币投机资本到金融资产规模弱小的发展中国家投机,必然要出现危机,因为本国没有足够的外汇资源和金融资产能力与国际投机力量抗衡,也不能印刷出足够的储备货币去干预投机。

这种资本账户开放,本质上是对储备货币(国)的开放,对资本流动的管制也主要是对储备货币的管制。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所有经济和金融危机,基本都与储备货币有关。从债务危机、汇率危机,到金融资产的价格危机以及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暴涨暴跌,都与美元等储备货币关系密切。因此,这种资本账户开放是不平等的开放,也是充满风险的开放,我们可以称之为储备货币项下的资本账户开放。

一国资本账户不开放,不允许资本自由流动,本币就不可能有国际地位,本国的金融业也不可能强大,因此,实行人民币资本账户开放是必然的选择。

人民币跨境流动,还有很多事要做。如果资本账户开放是对本币开放,对非储备货币开放,就不存在巨大的经济和金融安全和风险问题。非储备货币国家基本是以实体经济为主,其金融资产规模有限,即使到国内投机,其力量也有限。而且,本币的监督和管理,本国比较熟悉,制度相对完善,风险可控。

当然,本币回流和出境投资达到一定规模以后,资金的频繁和过量流动,也会带来风险,需要对本币跨境资金流动交易进行管理。

篇3

关键词:人民币 资本项目 输出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1-091-03

一种货币在国际化的进程中,在境外要有一定规模的流通,以便于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使用。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在国际交易中广泛的使用人民币,其他国家接受人民币作为结算和交易的手段,进而就会有一部分人民币留在离岸市场。这部分离岸人民币是通过贸易和投资的清、结算渠道输出的。目前在我国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开放的条件下,推动人民币跨境输出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有益之举,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由之路,而人民币资本项下的输出则成为其中关键的一环。

一、人民币资本项目跨境输出的路径

1.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是人民币资本项目跨境输出的一个重要渠道。境外直接投资是指境内机构经境外直接投资主管部门核准,使用人民币资金通过设立、并购、参股等方式在境外设立或取得企业或项目全部或部分所有权、控制权或经营管理权等权益的行为。随着跨境人民币业务的深入开展,境内机构对于使用人民币到境外直接投资的需求日益强烈。为了顺应市场需求,支持企业“走出去”,从2010年第二季度起,我国政府开始通过个案审批方式试点办理人民币跨境投融资业务。之后,中国人民银行在总结个案试点的基础上,于2011年1月了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试点管理办法,允许银行和企业开展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2014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金额1865.6亿元,同比增长118%。截至2014年末,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金额3264.2亿元。

2.境内银行向境外项目提供人民币贷款。与提供外币贷款相比,境内银行向境外项目提供人民币贷款拓宽了人民币的跨境输出渠道。为了更好地支持企业“走出去”,2011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了关于金融机构境外项目人民币贷款的指导意见,规范了商业银行开展境外项目贷款的业务操作。截至2013年底,境外项目人民币融资已批贷金额1040.8亿元,贷款余额402.3亿元。境内主体在国外所经营的项目在向国内出口产品时,很可能会继续以人民币进行结算,因此,境内银行向境外项目提供人民币贷款也为后期的人民币跨境输出提供了潜在的可能。

3.货币互换。货币互换通常是指市场中持有不同币种的两个交易主体按事先约定,在期初交换等值货币,在期末再换回各自本金并相互支付利息的市场交易行为。即允许双方在进行贸易和投资时直接使用本国货币进行结算,不必使用第三国货币,从而避免了汇兑损失。以此约定为基础签订的协定称货币互换协议。货币互换协议旨在保持双方贸易正常发展,避免周边金融不稳定带来的不利影响。双边货币互换协议是人民币跨境输出的重要潜在渠道。

2014年,人民银行先后和瑞士、斯里兰卡、俄罗斯、卡塔尔、加拿大等5个国家央行新签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新签规模5450亿元。截至2015年6月末,我国已与32个国家和地区的央行或货币当局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协议总规模约3.1万亿元人民币。境外货币当局发起本币互换交易金额约2.3万亿人民币,动用人民币金额共计807亿元;人民银行发起本币互换交易折人民币共计41亿元,动用对方货币折人民币金额共计15.8亿元。本币互换协议的积极动用标志着央行间务实合作迈上新台阶。

4.人民币纳入境外央行(货币当局)外汇储备。2014年,共有10家境外央行、1家国际金融机构和2家财富基金获准进入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获批额度为773亿元。截至2014年末,我国香港金管局等27家境外央行或货币当局、国际机构和财富基金共持有债券总面额为2868亿元。部分境外央行还通过在离岸市场购买人民币债券等形式将人民币纳入其外汇储备。据不完全统计,超过47个国家央行或货币当局把人民币纳入其外汇储备。

5.“一带一路”建设和亚投行的建立为人民币“走出去”提供了机遇。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贸易大国,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日益活跃,金融市场持续发展,人民币国际化向纵深拓展具有巨大的空间和潜力。“周边大通道”和“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战略的逐步落实,400亿美元丝路基金的成立以及亚投行的建立,都将为人民币国际化注入新的动力。沿路沿带的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重大项目、产业园区和传统产业转移等方面和我国有很强的互补性和巨大的合作空间,将会派生出更大、更广的人民币跨境投资和国际使用的市场需求。

二、存在的问题

1.人民币跨境输出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亟待完善。人民币走出去离不开与之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只有配套完善的法律体系才能使得国内外经济主体和个人的人民币资产得到有效保护,才能够促进人民币跨境资金的良性循环,才能够有效遏制信用欺诈与逃避金融债务行为的发生。一方面,人民币跨境输出的时间还很短,与人民币跨境输出相关的法律法规处于完善之中。另一方面,我国金融机构国际化经营时间很短,法律意识亟需加强。最后,在制定政策时缺乏沟通和协调,相关部门的协调意识有待加强,各部门的法律法规协调性亟需完善。

2.人民币境外直接投资的比重较低。人民币境外直接投资的规模是人民币资本项目输出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企业“走出去”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从2011年1月开始实行境外人民币直接投资试点至2014年底结算额只达到了3264.2亿元,其中,2013年,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856.1亿元,仅占全国跨境人民币业务结算量的1.38%;2014年,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1865.6亿元,仅占全国跨境人民币业务结算量的1.87%。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对人民币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一旦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做大,在外国投资的中国企业在向中国进口产品和服务时,就会成为出口人民币定价和结算的重要推动力量。

3.人民币跨境回流渠道还不够顺畅。虽然现有的人民币跨境循环渠道已基本满足了实体经济需求和境外人民币资金部分保值增值的需要。但是人民币跨境循环中回流渠道有限。在境外人民币市场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自我循环的情况下,境外人民币资金使用渠道有限。由于离岸人民币衍生品和以人民币为标的金融产品较少,一旦人民币出现大的波动,对冲工具的缺乏会使企业无法应对汇率风险,缺乏以人民币为标的投资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持有人民币的积极性。当前,境外机构或个人持有的人民币资金很难像美元、欧元那样可在国际市场上找到丰富的投资避险工具,人民币流回境内渠道有限,保值增值的投资需求无法满足,导致境外贸易伙伴持有人民币的意愿不高,从而制约了人民币跨境输出的发展。

三、政策建议

1.建立健全与人民币跨境输出相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一国政府在货币国际化中起主导作用,政府的推动力度,影响着货币国际化的进程和进度。现阶段,人民币国际化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国际化关键环节之一的人民币跨境输出,即是以国际贸易和投资为基础的市场需求下自然发展的过程,也应是主管部门合力推动的过程。(下转第96页)(上接第92页)为了配合人民币走出去,要构建中央银行法律制度商业银行法律制度及其他相关的与之相配套的法律制度。另外,政府各部门在制定政策、法律法规时,应加强沟通,注意相互间的协调配合,避免冲突。

2.完善配套机制建设,拓宽人民币回流渠道。一是配合“一带一路”建设,鼓励境内机构使用人民币对外贷款、投资和援助,支持企业“走出去”开展绿地投资、并购投资等业务。二是优化金融机构和企业“走出去”的环境,支持境内金融机构“走出去”开发人民币业务,加快培育人民币国际资本市场,建立境外人民币资金池。支持境内金融机构和企业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股票等证券,扩大开展个人对外投资。三是进一步完善金融机构海外布局,开发人民币金融产品,降低境外人民币兑换难度,增加人民币保值增值渠道。四是建立健全人民币现钞回流机制,以防范人民币境外持有和流动可能产生的风险,减少与人民币现钞跨境流动相关的违法行为。

3.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利用人民币结算的话语权。紧抓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机遇,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采取有效措施,扩大人民币跨境输出。加强境外投资业务的法规建设和宏观指导。政府要从境外投资的产业政策、投资主体、投资区域、投资行业等方面进行整体规划,定期更新投资合作产业国别导向指引,完善境外产业布局。要在政府层面加大与相关国家就投资产业合作、科技研发、设施建设、劳务管理、投资保险、政府服务、业务监管等方面的沟通和合作,为境外投资业务发展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持体系。

参考文献:

[1] 尹继志.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与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研究.南方金融,2012(5)

[2] 单宏,孙树强.提高货币互换资金使用效率.中国金融,2014(11)

[3] 田涛,王豪.人民币国际化的困境及其对策分析.海南金融,2015(8)

[4] 时东.完善人民币跨境循环机制.中国金融,2012(22)

(作者单位: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 辽宁沈阳 110032)

篇4

人民币走出去的重要内容

人民币走出去与我国跨境直接投资具有内在互动机制:一方面,人民币走出去有利于促进我国跨境直接投资的深入发展,为企业走出去开拓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跨境投资快速发展又能够加快人民币走出去的步伐。

首先,人民币走出去可以促进投资便利化。一是简化手续。外商以人民币进行直接投资,可以减少外汇账户核准和开户以及结汇等手续,而境内以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可以减少购汇环节。二是加快结算速度。通过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开展,境内外银行之间已经建立了畅通、安全、高效的人民币跨境结算渠道,该渠道可以为跨境直接投资提供安全、高效的结算服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三是规避汇率风险。人民币跨境直接投资可以节省境内企业汇兑成本,丰富跨境资金调配选择,降低资金错配风险以及不同币种报表合并产生的汇率风险。

其次,人民币走出去可以形成跨境人民币资金循环。随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地区扩大和香港人民币业务清算协议重新修订,跨境人民币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境外人民币存量迅速增加。开展人民币跨境直接投资,事实上在资本项下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渠道,有利于境外沉淀的人民币存量资金回流,同时也有利于向境外补充供给人民币资金,进一步促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

最后,人民币要实现国际化,必须从经常项目下的开放逐步发展完成资本项目下的开放。直接投资是国际收支资本项目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实现了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之后,推出人民币跨境直接投资,符合人民币走出去的步骤,与人民币走出去的目标完全衔接。

当前人民币已经实现了经常项目全部自由兑换。在资本项下,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战略早在十余年前已经确立,目前已经实现部分项目可兑换。我国开展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为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创造了条件,将加速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实行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之后,境外投资企业可不发生资金汇兑,直接以人民币汇出投资资本金,这就为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创造了条件。随着境外人民币来源的不断充裕,外国投资者以人民币对我国进行投资的需求也将不断增强,届时外国投资者以人民币投资的政策也将进一步放宽,这将为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金意愿结汇创造条件,从而进一步推动直接投资项下的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另外,外商投资企业向境外举借外债等跨境融资人民币结算需求也会应运而生,为满足企业的现实需求,跨境融资人民币结算也将会放开,从而推动外债项下的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

因此,以人民币跨境直接投资为契机,推动资本项目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必将对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起到加速的作用。

系统性的金融政策支持

随着跨境人民币业务的持续快速发展,要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对外投资,通过企业和金融机构在对外投资的过程中,强化人民币的计价、结算和储备功能,推动和加快人民币走出去的进程。在这一过程中,对相关金融支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一是对宏观经济管理能力的要求更高。人民币跨境资金流动的变化与国内货币政策、金融稳定等因素相互影响,要求提高宏观经济管理和政策有效性、灵活性和协调性。人民币跨境业务的拓展必须以稳健的经济增长和综合国力为根本基础。为此,必须保持宏观经济的健康成长,避免大起大落,努力保持国内财政的稳健性,完善金融调控机制,不断增强货币政策公信力,增强对人民币的信心。

二是对金融服务水平、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等的要求更高。以贸易和投资为基础形成的货币计价、结算,交易和支付等都离不开银行服务,银行要能提高竞争意识和国际竞争能力,要能提供高效和便利的服务。因此,需要加快完善金融体系,加强公司治理,改善金融服务,为人民币跨境业务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三是对我国金融市场深度、广度和开放度的要求更高。人民币要走出去、被广泛接受,就要有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发达的二级市场来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丰富的投资选择和投资场所,以便能更好地满足境外人民币持有所产生的多样化资产配置需要。产品要更加丰富,市场运行的效率要更高,市场制度建设要更加完善,市场的监管也要更加有效。因此,要逐步有序开放国内金融市场,加快建立相对发达成熟的市场体系,有一套较为规范完善的监管体制提供制度保障,包括分工明确的金融监管机制、较完善的金融监管法规体系等。

四是对防范和管理风险的要求更高。人民币跨境流动整体上能够降低货币错配风险,由于减少了汇兑环节的限制,资金流动也就相应便利。这就要求我国在发挥其积极正向作用的同时,加强对资金流动的监测和交易合法性的约束与监管。要认真总结汲取国际金融危机的教训,参与全球金融监管改革。在加强常规金融监管的同时,建立健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及时识别、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等。

八项政策建议

加大人民币对外输出力度。一是利用我国独特的贸易结构,实现区域性的人民币输出。我国对外贸易整体表现为顺差,其中对东亚等地区是贸易逆差,对美欧等国则存在大量贸易顺差。这使得人民币既具有升值的前景,同时又在东亚等贸易逆差地区具有输出的条件。只要保持人民币的相对稳定,同时有效运用好积存的大量外汇储备,仍能引导企业在东亚等地区使用人民币结算。二是我国正处于资本输出阶段,企业开始走出国门开拓国际市场。可借助企业走出去之际,尽可能鼓励企业使用人民币,特别是在东南亚周边国家和对中国进口需求较旺的国家。在已开放的资本账户下,鼓励使用人民币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和并购活动。当然,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既需要人民币,也需要外币。在鼓励企业对外投资过程中使用人民币的同时,可借助我国拥有的美元资源,对其美元需求给予有力支持,在美元输出的同时带动人民币输出。特别是,由于海外金融机构对我国企业信用度不了解,往往需要支付相对较高的风险溢价。而国内金融机构对国外市场和企业不了解,对中国企业较了解,便于其与国内企业加强协作,给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三是建立以人民币为币种的海外投资基金。在人民币境外直接投资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市场和行政资源的结合,建立人民币海外投资基金,服务走出去的企业,分散企业境外直接投资的风险,实现长期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建立以人民币为币种的海外投资基金,可以减少中国企业以人民币境外直接投资过程中面临的摩擦和困难,降低交易成本,为企业提供前期、过程和善后方面的服务和指导,保障它们的合法权益。

推进人民币跨境融资。一是借鉴日本协力银行的组织模式,设立专营海外人民币贷款的机构,通过债券市场募集人民币长期资金,以市场化利率向对我国有需求的国家或地区提供人民币贷款,支持其对我国的出口采用人民币结算,用获取的人民币收益偿还贷款。二是开放境外企业境内发行人民币证券,允许境外有需求的企业在我国境内募集人民币资金,用于其生产经营所需。虽然人民币资本输出可能会对我国金融运行造成一定的影响,但这是当前推动人民币走出去、占领国际市场必须付出的代价,从整体风险评估来看,我国也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减少其不利影响。

适度推进境外人民币融资利率市场化。目前,境内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尚未实现市场化。跨境人民币融资的项目期限一般较长,如果对跨境融资利率视同境内贷款利率管理,境外借款方面临较大的利率风险,很可能对使用人民币融资产生疑虑。为此,可以考虑在确保不对境内货币政策造成冲击的前提上,适时推进人民币融资利率市场化。具体而言,可将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作为跨境人民币项目融资的基准利率,每个项目的具体利率由商业银行在考虑贷款相关成本及风险后,与借款方协商在SHIBOR的基础上加点确定。在跨境人民币融资中推进利率市场化,一方面可以在不对境内市场造成较大冲击的前提下,为境内人民币利率市场化积累经验;另一方面可以推动上海成为人民币资产定价中心,有利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加快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一是保持汇率形成机制的灵活性。固定汇率制下,本币国际地位受到其他货币的制约,固定汇率也不能成为反映国内外资源配置变动以及外汇市场供求变动的变量,较容易出现汇率偏离经济基本面的失衡现象,也会影响货币在国际上的接受程度。当前人民币离岸市场已经开始形成,境外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形成机制有利于引导人民币汇率走向上下波动的合意区间。应进一步完善境内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适度扩大汇率双向浮动区间;适当扩大境内银行的人民币购售额度,改进境内银行涉外敞口头寸管理模式;开发人民币对多币种的直接报价交易机制,形成人民币对多币种的国际外汇交易市场。二是保持汇率相对稳定。从国际经验看,日元汇率不稳定,严重阻碍了日元国际化进程。从近年全球外汇储备及全球外汇交易的币种结构来看,日元占比均呈下滑趋势。相反,在德国马克国际化过程中,马克汇率水平相对稳定,从而为其顺利走向国际化奠定了坚实基础。保持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是提升人民币国际接受度的一项关键性安排。三是增加汇率避险渠道。逐步向境外主体提供境内人民币外汇市场产品的进入通道,逐步向境外开放境内人民币外汇市场,尤其是人民币远期外汇交易等具有套期保值和风险对冲管理功能的产品,使境外主体能够借助这些产品管理其外汇风险。适时推出人民币远期购售业务。远期购售的政策设计应强调真实交易背景,额度以账面实有敞口为限,期限以实际商务合同为限。

加快金融市场开放。要从以下方面着手加快境内金融市场的开放与建设。

一是完善金融市场体系。高度发达的本国国债市场是货币国际化的坚实基础。目前,我国市场化的利率形成机制还在雏形阶段,利率政策对收益率曲线的影响力有限。建议加快国债发行市场化,形成完整的国债收益率曲线,尽快建立人民币国债远期市场,推出相关国债远期交易产品。同时,要完善金融债、地方债、公司债的市场建设,打通目前相互割裂的几大债券市场,从而形成有效的、分层次的债券市场收益率曲线,为不同市场主体提供定价基准。

二是及时启动境内金融市场面向本币开放的步伐。顺应人民币跨境使用的需要,我国已经开放了境外三类机构进银行间债券市场以及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进境内资本市场,但还远远不够。境内金融市场是人民币市场,率先向境外人民币开放符合法理,开放只是意味着允许境外持有的人民币存款转换为境内金融市场上的有价证券而已,有利于降低境外人民币的变现性,稳定境外人民币持有量,同时扩大境内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提高市场需求的多元化程度,避免出现日元国际化过程中,本国金融市场空心化的结局。

三是防范市场风险。人民币跨境流动总量受我国货币当局控制,境外机构通过人民币冲击我国金融市场的潜在风险总体可控。但须要防范跨境人民币流动在某一时点、对某一金融产品、对某种交易量较少且流动性不大的市场造成冲击。要在建立健全对境外人民币资金流动实时监测的基础上,防范其对我国单一产品和市场的冲击。必要时,人民银行应当进入相关的金融市场进行调控性操作,及时将境外流动性吸附出金融体系,或是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规则采取直接的管制措施,彻底避免其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冲击。

侧重资本项目交易层面管理,逐步放开汇兑环节限制。审慎监管是与企业激励相容的管理方法,是对交易主体的管理。即在控制系统性风险的前提下,又不过分干预企业的微观行为。这是对经济扭曲最少的管理方法,应该是我国未来的发展方向。但这种方法要能达到控制系统风险的目的,需要具备的条件较为苛刻,我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无法实现。交易层面的管理属于实质管理,是从具体市场、交易逐项管理的方法。我国在房地产、证券市场等领域的监管要求,都属于这方面的要求。汇兑环节的管理与交易管理,往往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但由于我国对于汇兑后的资金走向缺乏必要的监管,仅仅是汇兑环节的管制,成本较高,且较难全面管制,仅仅只是增加交易成本,在实质监管方面功效不大。再加上我国汇兑环节的管理与交易环节的管理分属不同部门,在管理过程中存在大量的协调问题。事实上,为控制资本流出入的风险,需要管理的只是限制资金进行某些具体交易和进入某些市场。因此,交易环节管理能力的提高,将缓解汇兑环节管理的要求,甚至可以完全放开汇兑环节的管理。当然,也只有交易环节的管理能力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才可以放开汇兑环节的管理要求。

加快金融业海外战略布局,提高对境外投资的金融服务能力。在海外资产规模不大、信用记录不完备的情况下,中国企业要想在海外获得金融支持是非常困难的。在这种情况下,国内金融机构可以通过“授信”、“内保外贷”等方式提供金融支持,这就需要中国国内的金融机构能够在海外有分支机构来完成相应的操作。要通过业务创新,结合走出去企业的特点,充分利用包括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直接投资、保险、基金、租赁等多个领域在内的多元化业务平台,为客户量身定做综合金融服务方案,满足企业在境外的多元化金融需求。结合企业走出去的情况合理机构布局,有效扩大服务范围。

篇5

关键词:跨境人民币业务;现状;建议

JEL分类号:E58;F3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428(2012)08-0026-04

我国于2009年初启動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经过三年多的努力,跨境人民币业务已经从最初的贸易结算扩大至资本项下结算,相关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业务量迅速增加,取得了明显进展。本文着眼于人民币国际化的总体方向,结合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发展现状,分析其发展的内生動力机制,提出进一步促进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的粗浅建议。

一、跨境人民币业务相关政策的推出及实施情况

(一)跨境人民币业务政策体系的逐步建立

2008年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批准广东和长三角地区与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东盟地区的货物贸易开展人民币结算试点,这标志着人民币区域化开始了“破冰之旅”。在之后的三年时间里,通过不断完善政策体系,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地域范围和业务范围均实现了全面扩展。

1、从业务开展的地域范围看,由最初五个试点城市逐步扩展至全国。2009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委联合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决定在上海、深圳、广州、珠海、东莞五个城市推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2010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委《关于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境内试点地区由5个城市扩大到20个省市,境外地域由港澳、东盟地区扩展到所有国家和地区。2011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地区的通知》,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境内试点区域推广到全国。

2、从跨境人民币使用的业务范围看,从最初的货物贸易逐步推广到了服务贸易和其他经常项目,并开始从经常项目向资本项目扩展。2009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实施细则》,针对货物贸易中跨境人民币结算的操作模式和结算流程作了具体规定。2010年6月,在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委《关于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跨境人民币结算的业务范围增加了服务贸易和其他经常项目。同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境外人民币清算行等三类机构运用人民币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试点有关事宜的通知》,允许境外央行、清算行、参加行三类机构使用人民币资金投资境内银行间债券市场。2011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便利境内机构以人民币开展境外直接投资,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办理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同年10月的《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管理办法》明确了境外地区的企业和经济组织可使用人民币来华开展直接投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境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外项目人民币贷款的指导意见》,落实了境外项目人民币贷款的相关操作。至此,跨境人民币业务范围由经常项目扩展至部分资本项目。

目前,跨境人民币业务的政策体系已初步建立。在经常项目下跨境人民币结算方面,人民币资金结算、清算流程,以及出口退(免)税和进出口报关政策等已经明确。在资本项目下跨境人民币结算方面,境内企业可以使用人民币开展境外直接投资,银行和境内机构可向境外项目和企业发放人民币贷款,境外企业和经济组织可使用人民币来华开展直接投资,境外央行、清算行、参加行等机构可使用人民币资金投资境内银行间债券市场。

(二)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自2009年开展试点工作以来,在各参与方的积极努力下。跨境人民币业务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与境内发生跨境人民币实际收付业务的境外国家和地区已达181个,各项业务规模稳步扩大。在试点之初的2009年,全国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108亿元,而伴随着有关政策的推进实施,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在2010年开始呈现出几何级数的快速增长,当年达到5063亿元,同比增长了近46倍。至2011年末,银行累计办理经常项目下人民币结算业务金额2,08万亿元。与此同时,资本项下人民币结算量也稳步增长。截至2010年末。各试点地区共办理人民币跨境资本交易逾700亿元。2011年,银行累计办理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结算金额201.5亿元,外商直接投资结算金额907.2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2011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其中2012年一季度数据来自于中国人民银行公开数据。

综合各方面因素,跨境人民币业务未来仍将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从政策面来看。政府关于人民币跨境使用相关政策措施将不断出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国家战略将不断推进,这些都有利于促进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发展。从经济基本面来看,中国持续的经济增长有利于在更大的范围内推进人民币的跨境使用。

二、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的内生動力机制

(一)各主要参与方在推動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中广泛受益

跨境人民币业务的主要参与者包括政府部门、境内外的企业和银行,他们在参与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过程中互利共赢,形成了促进该业务发展的内在動力。

1、对于政府部门而言。推動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動力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实施国家战略的需要。跨境人民币业务是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切入点,跨境人民币业务的推进和实施直接影响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进程。二是解决我国向贸易强国发展与货币非国际化的矛盾的需要。我国作为一个国际贸易大国,只使用外币结算使企业承担了较大的汇率风险。只有更多地在跨境交易中使用人民币,才能更好地保障我国企业在对外经贸活動中的利益。

2、对于境内企业而言,跨境人民币业务首先有利于规避汇率风险,节约汇兑成本,增强价格竞争力。据估算,以人民币结算的交易成本比以外币结算的交易成本平均低2至3个百分点。其次,与使用外币结算相比,使用人民币结算无需进出口贸易核销,人民币结算出口退税等手续也更加便利,在实际操作中为企业提供了诸多政策性便利。第三,使用人民币结算不占用企业外债指标,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商业机会。

3、对于境内金融机构而言,借助跨境人民币业务可以将自身的本币经营优势扩大到国际市场,有利于推動其国际化发展。国内金融机构在提供外币产品和服务上与大型跨国金融机构相比缺乏竞争优势。伴随人民币跨境使用,我国金融机构可以充分发挥人民币负债业务体量大、人民币资金清算便利等优势,为境外主体和我国“走出去”企业提供更多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从而提高金融服务和国际化经营水平。

4、从境外企业的角度来看,他们接受人民币结算的動机主要是能获得持有期的货币升值收益,因而形成了升值预期背景下人民币跨境使用快速发展的局面。但随着2011年底以来人民币“单边升值”趋势的改变,明显影响了境外机构持有人民币的信心。

5、从境外银行的角度来看,参与跨境贸易人民币业务,一是能够满足其客户追求人民币收益的需求,为客户提供更丰富的服务:二是能够将其国际化经营的优势扩展到人民币市场,有利于扩大其在中国境内的业务机会。

综上所述,跨境人民币结算各方参与者之间的利益是互相促进的。在政府的力推下,跨境人民币结算各项政策的出台为境内企业提供了显著的贸易投资便利,顺应了融入全球市场的发展需求,也给境内银行带来了新兴业务机会,受到境内企业和银行的普遍欢迎和积极参与。境外企业和银行也由于中国经济前景向好、人民币持续升值而产生了持有人民币的强烈需求。因此,各方存在的共赢空间,成为过去一段时间内推動跨境人民币业务快速发展的内生動力。

(二)当前跨境人民币业务持续、健康发展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要深入研究不断强化“非单边升值”条件下境外机构的人民币持有動机问题。去年年底以前,人民币基本呈“单边升值”的态势,但是,此后由于海外掀起的一轮看空中国以及人民币的浪潮,引发了人民币贬值预期,影响了离岸市场主体持有人民币的信心。因此,我们应当探索和扩大人民币资金回流机制,拓宽境外人民币投资渠道,为境外参与者通过人民币分享中国经济的发展成果提供有效途径,进而增强境外参与者对人民币的信心,改变人民币跨境使用对升值预期的依赖。

2、要深入研究重点谋求我国政府和金融机构对于境外人民币的定价权问题。人民币的定价权是我们掌控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核心环节。在境外主要参与者的推動下,香港形成了人民币离岸市场,逐步成为境外人民币留存、定价、交易和结算的中心。并开始对在岸市场价格产生影响。由于香港的自由港地位,人民币定价是多方机构博弈的结果,中资机构难以掌握绝对的定价权。随着人民币跨境使用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掌控定价权日显紧迫。

3、要深入研究进一步协调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与人民币国际化问题。从过去两年的数据看,广东、深圳借助香港离岸市场较为发达且企业对人民币接受度高的优势,北京借助央企集聚的优势,跨境人民币业务量均领先于上海。上海地区外资金融机构较多。跨境人民币业务呈现多元化发展的特点,例如上海银行业为外资同业的清算服务就在行模式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虽然未纳入跨境人民币结算量的统计范畴,但这些清算服务为今后中资机构主导人民币的交易、定价和清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随着人民币跨境使用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国家需要上海为人民币跨境使用提供更有力的支撑。特别是当前人民币在香港离岸市场的大量留存以及境内外市场价格的差异,引发活跃的套利交易,不利于上海作为人民币在岸中心发挥定价作用及影响力。有悖于推動人民币国际化的决策初衷。因此,需要统筹实施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人民币国际化两项国家战略。

三、进一步推进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的有关建议

(一)政府部门应加强统筹协调,进一步发挥对市场的引导和推動作用

1、央行作为跨境人民币业务的主管部门,是政策的主要设计者和实施者,在统筹各方利益、选择政策推进方向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弱化的背景下,要强化境外机构持有人民币的信心,必须进一步拓宽人民币资金回流渠道,增强人民币的流動性。因此,建议央行协调相关部门加强人民币回流机制建设。首先,除了做好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出口渠道的人民币回流外,还要充分发展包括股票、债券和衍生品的人民币产品市场,提升上海金融市场的国际化水平,强化人民币在岸市场功能,使人民币成为境外资产的储备和投资工具。其次,积极稳妥地扩大人民币QFII试点范围,允许更多的境外主体将合法获得的人民币资金通过QFII渠道进入境内资本市场,扩大境外人民币使用范围。第三,适时启動国际板股票市场建设,引进与中国经贸关系紧密的境外企业,在中国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股票。鼓励境外人民币回流投资国际板股票市场。

2、建议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及商务部等职能部门完善政策,简化流程,鼓励和引导企业走出去。一是建议商务部通过行业协会,就WTO框架下的贸易规则,加强对企业的辅导和政策咨询,帮助企业科学合理地运用规则保障自身合法权益。二是进一步细化和实施具体操作办法,简化业务手续和办理流程。建议海关加强全国联网协作,在保证贸易真实性的前提下,简化手续,提高报关工作效率。建议税务部门根据报关单和有关结算证件及时办理出口退税手续。

(二)全力推进以金融市场为核心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为人民币跨境使用提供创新、交易、定价和清算平台

1、积极推動本地金融市场国际化,为境外持有者提供人民币投资“资产池”。人民币产品市场建设既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步骤。要配合拓宽境外人民币资金回流渠道,以债权型金融产品市场为重点,进一步拓宽和扩大境外投资者和发行主体参与上海金融市场的渠道和规模,允许境外企业和机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积极有序推进金融市场对外开放,逐步扩大人民币产品在国际金融市场的份额,争取早日使上海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民币金融产品定价中心,充分发挥上海金融市场在服务我国金融对外开放和人民币跨境使用中的重要作用。

2、切实增强金融机构跨境人民币产品的创新能力。支持在沪金融机构创新服务模式,扩大业务范围。拓展服务区域。积极创新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产品,大力开展对境外直接投资、对外承包工程等各类境外投资和合作项目的人民币贷款业务,满足企业“走出去”过程中对本币贷款的需求。推動跨境人民币结算的境外参加银行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研究境内银行开办面向境外人民币持有主体的代客理财业务试点,进一步畅通境外人民币资金的回流渠道。

3、大力加强上海金融市场的制度和基础设施建设。以上海清算所为核心,进一步完善支付清算系统,健全登记、托管、交易和清算制度。根据人民币跨境使用进程和市场需求,支持在沪金融市场将交易系统的报价、成交、结算、清算以及交易信息等功能延伸到境外,发展支持多币种产品交易和清算能力。支持各商业银行在上海设立全行资金清算机构,吸引更多的境外参加行开立人民币同业往来账户。

(三)商业银行要积极实施国际化战略,拓展跨境人民币业务

1、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境外重点区域增设分支机构。要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为契机,有计划地在境外重点区域如东南亚国家和其他周边国家以及重要国际金融中心城市增设分支机构,以便直接为境外企业提供人民币清算服务,下一步也可在当地监管政策允许范围内开展人民币存款、兑换、汇款、贸易融资等业务。这不仅有利于中资银行扩大跨境人民币业务范围,长远看还有利于其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

2、有重点地在人民币流通程度较高的区域培育客户群。目前境外人民币流通程度较高、结算需求较大的区域包括港澳地区、东南亚国家以及俄罗斯、韩国等周边国家。跨境人民币业务为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币结算提供了安全、便捷的渠道。商业银行可以将这些区域作为重点目标市场。发挥跨境人民币业务的优势,在人民币结算需求较强的企业中培育自身的跨境企业客户群。

3、积极稳妥地创新跨境人民币产品,丰富服务内容。积极创新资本项下的跨境人民币产品,通过丰富相关金融产品的种类、做好境内企业赴海外融资及海外发债回流内地的配套服务。创新离岸人民币产品,为企业在全球范围内使用人民币提供保值增值服务。

4、有针对性地扩大人民币海外清算网络。“清算行”和“行”两种试点模式中。前者只限于有人民币清算行的香港和澳门地区,在国际市场上推行人民币结算还主要依赖“行”模式。因此,商业银行要加强与境外金融机构的合作,进一步扩大人民币海外清算网络,不断拓宽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开办渠道。

篇6

至此,中国除资本项目外部分地实现了外汇管理体制与国际通行规则的接轨。

1 2年过去了,中国外汇管制下的“资本项目可兑换”在近期有了突破进展,这是人民币国际化战略近期推进与实施所引发的连锁反应。

资本项目可兑换初步形成

当前,中国的外汇管制仅剩下“资本项目不可兑换”这一最后防线,而其是否依然有效,是否能抵御不可预测的风险,无论是官方或民间学者都存在一定认识上的误区。

近日,有官员在一个公开论坛上说:“人民币国际化没有日程表,但是我预测,5年后人民币将成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10年后可能成为完全可兑换货币,15年后可能成为许多国家中央银行的储备货币。经过15年努力,人民币有望实现国际化”。

诚然,无论是基于世贸组织自由贸易的游戏规则,或我们所期待的人民币进入SDR一篮子货币并增加权重,还是人民币国际化的稳步推进,尤其是履行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承诺与应尽的义务,都要求中国央行尽早做出部署,促进人民币资本项目自由兑换的实现。

随着2011年来央行频繁地颁布一系列稳步推进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法规和相关措施的实施,笔者认为资本项目自由兑换的策略目标,实际上已经通过境外结算的渠道迂回实现了。尽管中国金融监管当局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当然,中国外汇管制实施了几十年,形成了一套相对稳定的管理方法与手段,对外汇的管控相当有效。但随着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实施,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人民币跨境双向投资的展开,固守原有外汇管制模式已经没有多大的意义与成效。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的 迹象日趋明显,从大宗商品升降到股市波动都愈发同进共退。

本文试图论证中国的资本项目已经初步实现了自由兑换。其逻辑是:尽管中国境内的资本项目管制严厉,但境外货币市场的人民币与各种国际硬通货的兑换却是自由的;同时人民币及相关外币的跨境流通渠道畅顺;境外人民币的自由兑换机制必然会影响到国内资本市场,并且在本外币的价格与流动的方向、数量上反映出来,例如汇率波动、利率趋向均衡、以及基于套利的美元流入及逆转等。于是得出结论:名义上的中国资本项目管制已经被绕过,人民币作为自由兑换货币的目标已经初步实现。其相关逻辑关系如图1。

在图1中,境内货币市场是一个受管制、非自由兑换的市场;而境外货币市场则是一个无限制、自由兑换的市场。只要跨境资金进出的管道畅通,境外货币市场的自由兑换功能势必反作用于境内市场,不断削弱、侵蚀其管控功能,从量变到质变,从而降低中国资本项目管制的效果。

促进跨境资本流动的法规

2011年10月14日,中国央行颁布了《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管理办法》,该《办法》在认可境外投资者(外商)以人民币对中国境内进行资本投资的前提下,规范与细化了这项业务的具体操作。应该说,这是为境外人民币回流国内创造了条件,并由此迈出了外币兑换在资本项目管制下走向解禁的重要一步。

此前,为了实施人民币国际化战略步骤,中国央行已陆续颁布了多个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和放松资本管制的法规,主要有:《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管理办法》、《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等。

国际上公认的一国资本项目自由化的含义,是指该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资本及金融账户项下的货币自由兑换,即取消对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资本及金融账户下的外汇管制,如数量限制、兑换限制、区域限制、补贴及课税等,实现资本项目在国际间(境内外)的自由流动。

多年来,在管制下一笔投资或投机的资金进入中国境内运作后获利至退出,其操作流程大体如下:外币入境――结汇变人民币――以人民币投入境内实体或虚拟经济运行――以人民币购汇变身外币――外币出境。

而中国资本项目管制主要在“资金进出”环节以及“货币兑换结售汇”环节进行控制。

现行受管制的资本项目外汇流入包括:境外法人或自然人作为投资汇入的收入;境内机构境外借款,包括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国际商业贷款等;境内机构发行外币债券、股票取得的收入。

对应的资本项目流入渠道有:贸易、非贸易出口收汇;实业投资(FDI);外债借入(中长期、短期);QDII;关联企业内部资金调拨;离岸银行存款。

具体分管部门有多家,例如进入方面,实体投资如由商务部审批;借入中长期外债由国家发改委审批;借入短期外债由国家外汇管理局资本项目司审批等。而无论是投资企业的资本金“结汇”或对外借入款项“结汇”均需通过外汇管理局的逐笔审批。

而流出渠道有:贸易、非贸易进口付汇;偿还外债或对外担保履约QFII、FDI利润汇出或清盘汇出;关联企业内部资金调拨。

同样,在外资撤出方面亦有相应多个管制条款,需具备诸多条件方能购汇及汇出。

然而,随着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逐步推进,上述繁杂、令境外投资或投机资本颇受制约的进出中国境内途径变得可以绕过了。

例如,在入境方面,假如香港投资(投机) 者以人民币资金进入,就省去了必须经外汇管理局把关审批的结、售汇的货币兑换环节;同样,企业以投资盈利并增值后的人民币本金加利润汇出到香港亦简单,香港货币市场上兑换成外币更方便。

由是,过去多年进入境内的外商投资资本假如要撤出中国内地,就不必完全通过外币汇出的渠道了,它完全可以以加速人民币国际化的名义绕开资本项目外汇管制流出境外,然后再换给央行指定的人民币在港清算银行――中银香港,拿回等量的外币。

简言之,若出现资本外逃,则其假人民币国际化来实现跨境流动基本无障碍。其业务操作是以相应政府部门及央行政策法规的支持为条件的。

境外资本流向实证分析

为证明上述所言资本项目外汇管制已被弱化,这里探讨近期中国跨境资本流动的情况,可以观察到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实施三年来的几个特征:

1 .单向流动

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并不平衡,存在人民币单向流出的问题。据央行数据,2010年度5063亿元人民币结算量里,进口付款比例大约为85%- 90%,出口付款人民币结算比例在10%-15%。而2011年前三季度进出口付款比例也大致与此相同。

单向流动的原因可以用人民币升值预期和境内外货币市场上的利率差别来解释,相较于美联储宽松货币政策下美元、港元存款的低利率甚至零利率,在境外增持人民币再利用离岸存款调入境内,可获得人民币一年期基准利率3.5%,而在许多金融机构发售的理财产品中,其(保本)收益率甚至能达到了5%以上;另一方面,持续升值的汇差也相当诱人,例如,2004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港元)升值37%,而2011年汇率升值了3.7%。

在上述理由下,境外机构与个人都有意在资产配置中保留一定比重的人民币而不愿卖出,持币待涨使得人民币单向流出特征相当明显。

但近期,随着美元指数回升和人民币升值预期降温,流向又有新变化。据香港金融管理局统计,2010年人民币自内地进出香港的比例为3:1。即“如果有1块钱从香港支付到内地,就有3块钱自内地支付到香港”。而到2011年9月,这一比例已经逐步下降为0.8:1,出现了出大于入的逆转。

2 .香港银行业持有人民币成本不低

2010年7月19日,央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签订了《补充合作备忘录》(四),作出了更多关于人民币交易的安排。同日,央行还与中银香港签署了新修订的《香港银行人民币业务的清算协议》,中银香港由是成为香港人民币业务清算行。

通常认为人民币的更广泛使用也有利于增强香港银行业的盈利能力,由于人民币贷款可发放范围的扩大,银行可以从贷款中获取更多利润。

但事与愿违,香港的人民币贷款市场十分狭小,因为香港的企业与个人不愿借贷人民币,原因是贷款人借入人民币用于投资或消费后,偿还时将承受相应的利差与汇兑损失。

在利率市场化的香港,银行吸收了大量人民币存款,却找不到受贷人,只能以0.79%的年利率存放于人民币的清算行中银香港。因此,香港银行业经营人民币业务多是薄利甚至亏损的, 严重阻碍了人民币跨境业务的发展。这正是港澳地区政商界吁请中央出台加大人民币回流措施的原因。

香港银行业热衷于接受内地银行开出的备付信用证担保并向内地在港关联企业发放外币贷款,这同样可以用人民币升值预期来解释,因为银行判断抵押品(人民币)是不断增值(升值)的。

香港金融管理局数据显示,2010年底,香港银行业对中国内地非银行客户的贷款总额达1.62万亿港元;2011年6月底这一金额达到2.03万亿港元。短短半年间增幅达2 5%以上。香港银行业的人民币贷款对象以内地企业为主,因为内地实施银根紧缩政策,内地银行的贷款利率比香港高很多,这种跨境贷款对供需双方来说是一笔双赢交易。

除内地企业直接来香港做人民币抵押贷款业务外,还有些资质较好企业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筹到资金后再贷给其他国内企业。

可见(资本项目下)境外银行贷款资金出入中国境内的管道已经相当通畅(见图2)。

注:数字包括认可机构设于中国内地从事银行业务的附属公司录得的贷款

资料来源:金管局

境内外企业联动调运资金

境外资本套利利用了现有的各项法规。

举例来说,传统资本套利的做法是企业在境外设立一个子公司,利用虚假贸易或少量商品的真实贸易辅之虚假价格向海关申报,而掩盖其将大笔的本、外币资金在境内外倒手获取利差、汇差。例如香港媒体2011年11月份曾援引业界人士的话说:“香港进口人民币贸易结算中有很大部分是非真实的”。

最近几年,这种境内外企业联动套利的作法不再局限于实施自由兑换的贸易项下,甚至大量发生在尚处于外汇管制下的资本项目领域。这样的做法算违规吗?

这样的操作得以实现,有赖于下述法律法规的实行:

1 .就外币而言,2004年10月18日国家外汇管理局了汇发[2004]104号文《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跨国公司外汇资金内部运营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称:“本通知所称外汇资金内部运营,是指跨国公司为降低财务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依照本通知的规定,由境内成员公司之间、或境内成员公司与境外成员公司之间相互拆放外汇资金的投资理财方式”。

2009年6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又了为“便利和支持境内企业外汇资金运用和经营运行”的《关于境内企业境外放款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该文件明确指出:“本通知所称境外放款是指境内企业(金融机构除外)在核准额度内,以合同约定的金额、利率和期限,为其在境外合法设立的全资附属企业或参股企业提供直接放款的资金融通方式。”

该文件还规定:“放款人以自有外汇资金进行境外放款的,可凭境外放款核准文件直接在外汇指定银行办理境内划转手续;放款人以人民币购汇资金进行境外放款的,可凭境外放款核准文件直接在外汇指定银行办理购汇及资金境内划转手续。”

上述法规条文可作为境内外公司跨境联动调拨外币的依据。

2 .就本币而言,此举相对应的是2011年1月中国央行制定了《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该文件第十五条为资本流出提供了便利:“银行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向境内机构在境外投资的企业或项目发放人民币贷款。通过本银行的境外分行或境外银行发放人民币贷款的,银行可以向其境外分行调拨人民币资金或向境外银行融出人民币资金”。

上述两条提及的是企业在资本项下向境外划拨资金的相关便利条件;在境外资本流入方面,除了上述两个文件外,还有下述文件在人民币流入上给予相应法规条文支撑:

2011年10月中国商务部了《关于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有关问题的通知》,该文解释“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是指外国投资者以合法获得的境外人民币依法来华开展直接投资活动。

2011年10月中国央行了《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管理办法》,该文称:“为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范围,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办理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根据……,制定本办法。”

上述文件在资本项目下的本、外币的流出和流入方面,客观上给予了境内外关联企业可操作的便利条件,加速了非贸易项下的资金跨境流动。

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

1 .跨境资金流量加剧,资本项目顺差大于贸易顺差

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2011年前三季度数据,中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1456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高达2298亿美元。

资本项目下资金无障碍进入中国境内的论点亦可从香港银行业向内地大量放款得到佐证。据香港金融管理局统计,截至2011年8月底,香港银行对内地银行持有的债权(包括信用证)总计2220亿美元,较2009年6月人民币贸易结算试点刚开始启动时的320亿美元增长了6倍。香港银行人民币贷款总额由2011年初的20亿元上升至1 90亿元。

香港金融管理局预测,在人民币FDI开启等因素的推动下,银行业向内地贷款还会继续增长。而假如银行判断失误,那么风险随之降临。毕竟美元的贷存比也已经由2010年初的30%急升至2011年11月的75%。这种巨额的跨境资金流动让香港金融管理局感受到压力,因此对香港银行业采取逆周期监管措施,即要求本港银行监管储备占银行总贷款的比率由原来的0.85,到2011年底要上调至1.4

从数据来看,截至2011年上半年,内地企业贷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香港银行有:中银香港、恒生银行、东亚银行、工银亚洲、永亨银行、永隆银行、中信银行(国际)等。

由于存在巨大的资本流动,国内外资本市场的关联度越来越高,近期境外市场的人民币贬值预期顷刻逆转了资金流向。根据中国央行的数据,第三季度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总额为5830亿元人民币(合920亿美元),较上季度下降2%,两年来一路上扬的走势就此打破。根据数据,人民币贸易结算在中国经常项目交易中所占的比例从二季度的8.5%下降到三季度的7.8%,“热钱流出”之声渐起。

2 .中国央行独立货币政策愈发难以实现

近年来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受到国际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大,按照弗里德曼的经典理论,当一国CPI上涨时,中央银行应该毫不犹豫地通过加息来抽紧银根,扑灭通胀之火。所以,2010年10月以来,中国央行在本轮通胀加剧伊始连续数次加息,然而每一次加息都引来了中国国际收支项目的双顺差,尤其是资本项目的大幅顺差。试想,若中国资本项目管制的防火墙有效,何以利率提高与热钱涌入同方向变动,呈水涨船高之势?结果央行为回购这些涌入的外币又必须投放相应的人民币,形成大量外汇占款泛滥,以至于 其加息效果与打压通胀的目标相悖,即加息悖论。

2011年9月、10月CPI已出现拐点,呈回落之势,但银行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3.5%与10月6.5%的通胀仍有3%的差距,负利率若此,怎么能说是中国央行用加息压住了CPI呢?若不考虑资本流动对整个中国经济的影响,则货币政策难免“南辕北辙”。而中国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正受到资本流动的空前挑战。

3 .形成人民币均衡汇率

如同物理学实验上U形管中的水,假如中间管道通畅,那么水的流动必定使其达到均衡。

现在境内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由央行设在上海的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会员交易价形成,并由国家外汇局每天;不过,在香港的人民币离岸市场上也有一个汇率,该汇率正逐步影响上海的汇率,尤其是近几个月来后者的逆动。

依据U形管原理,假如资本流动畅通,而境内外存在两个不同的汇率,那么资本的单向流动不可避免,并与两者之差正相关,即差距越大流动性越强,最后总会达至大体平衡。

可以预见,今后上海外汇交易中心和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产生的汇价将呈现靠拢趋势,一旦实现均衡,则人民币的市场价格就形成了。所谓“操纵人民币汇率之说”则失去了逻辑基础。

未来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的价格很可能将由某一家境外机构来,当年恒生银行率先反映香港股票涨跌的“恒生指数”而获得市场认同,形成了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并获得商业利益,那么由哪家境外机构香港的人民币汇率,都是一个巨大的商机。

4 .增加宏观调控难度

2010年境内外的资金市场价格还存在相当的差距,例如境内一年期存款利率为3.5%,而境外美元贷款常年在2%-3%,这也引发境内机构“内保外贷”、“内部借款”加“人民币回流”。2011年随着央行对回流政策进一步放开,香港的人民币利率转向逐步上升。但由于人民币国际化一开始主要以套利货币形式登陆香港,香港的企业与居民大多是屯币套利,用于市场结算较少,流通量更少,因此要达到境内外利率的均衡仍须很长时间。

2011年11月8日,香港金融管理局向各银行发出《人民币业务与清算行平仓的规定》,要求银行在向香港的人民币清算行平仓时,要严格执行在真实贸易背景下的相关规定,并明确指出:“若银行有不符合资格的人民币持仓,除会被要求拆仓还原外,若屡次违规的则可能会被暂停与人民币清算行的平仓活动。”

在央行大力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背景下,香港商家之所以仍对人民币敬而远之,且香港金融管理局对人民币单边升值后发生逆转的风险做出提示,表明人民币在香港主要是套利的金融属性在其作用,而非大量流入实体经济领域。

诚然,货币的完全自由兑换是一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但国际经验表明,一国要实现资本项目对外开放的平稳过渡,至少应具备下列条件: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充分市场化的利率、价格;稳健的国内金融体系及有效的金融监管;雄厚的外汇储备以对汇市进行较强的调控;发达的资金市场;外汇收支的大体平衡;完备的法律法规等。

显然,中国形式上的资本项目管制貌似严厉,实际上跨境资本流通渠道已经洞开,境外金融资本、套利者的行为,增加了中国政府宏观调控的难度,并带来理论难题和操作盲点。

篇7

今年一季度,我国外汇储备增加1357亿美元,相当于去年全年外汇储备增加额2474亿美元的一半多。外汇储备增加之快大出市场意料,储备月度增加额由上年的200多亿美元升至今年的400多亿美元。特别是同期外汇储备增加额远超过贸易顺差(464亿美元)与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59亿美元)之和,其缺口达到734亿美元,被认为是大量国际热钱卷土重来。然而,从有关监测数据看,一季度外汇储备激增并非不可以解释。

一季度,我国外汇储备激增除了贸易顺差急速膨胀的原因外,更是因为资本净流入的快速增加,资本项目顺差甚至重新超过经常项目顺差成为当前我国国际收支顺差、外汇储备增加的主要来源。不过,这种资本净流入的激增并非是资本流入增加引起的,而是资本流出的急剧减少。一方面是前些年境内企业境外上市募集资金调回境内结汇(2004年以来境外募集资金累计近千亿美元),以及境内金融机构吸收境外战略投资者或其它形式的直接投资结汇,这减少了境内机构的境外资金运作;另一方面是境内企业出于避险目的大量远期结汇,境内银行与企业签订远期结汇合同在即期市场提前卖出(进行这种掉期操作后,银行根据本外币利差报出对企业的远期价格),这也减少了银行境外资金运用;再一方面是金融机构经批准的外汇营运资金和外汇利润结汇。上述三项加总起来约有600亿美元。

另外还有100多亿美元的缺口,也不能简单视之为投机的热钱。如由于海关的进出口与外汇局的贸易结售汇统计口径不同,外汇局的贸易结售汇只包括发生外汇收付且进行本外币兑换的部分,贸易结售汇差额必然不等于进出口差额。在目前存在人民币升值预期的情况下,企业普遍采取出口提前收汇而进口延期付汇、出口多结汇而进口少购汇的做法,使得贸易结售汇顺差大于进出口顺差(即所谓贸易顺收大于顺差)。一季度进出口顺差400多亿美元,贸易净结汇超出进出口顺差100亿美元也属正常。但这有实际贸易背景,不是纯粹的热钱。

近年来所采取的分流外汇的措施效果也不尽理想。例如,现在对企业持有经常项目外汇收入的限制大大放宽,但企业持汇意愿不高,企业实际保留在外汇账户中的外汇余额仅相当于核定余额的一成多(可见,虽然没有宣布对企业经常项目外汇收入实行意愿结汇,但现行政策并不对企业持汇构成实际障碍)。再如,试行QDII制度以来,尽管已经核准了一两百亿美元的对外投资额度,但由于种种原因,有关产品销售情况不佳。随着相关政策的放松,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和个人购汇成倍增长,但由于其基数较小,短期内对于扭转国际收支较大顺差局面作用有限。

综上所述,当前外汇储备激增主要不是因为投机性热钱炒作,是基本正常的合法合规的外汇流入所致,这说明了我国经济对外失衡问题的严峻性。国际收支不平衡矛盾日益突出,外汇储备持续较快增长,全社会流动性过多的矛盾日益尖锐,这是造成今年一季度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反弹、通货膨胀压力上升、银行信贷投放过快、资产价格较快上涨的重要原因。中央已明确提出必须把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作为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任务。我们要高度重视国际收支失衡带来的风险,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缩小国际收支顺差,促进经济内外均衡协调发展。

篇8

国家外汇管理局继续简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程序,支持企业出海。

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官网消息,为进一步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国家外汇管理局了《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进一步改进和调整直接投资外汇管理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简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通知》自2012年12月17日起实施。

取消35项行政审核

据悉,《通知》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

一是取消部分直接投资项下管理环节。取消直接投资相关账户开立、入账、结汇以及购付汇核准;取消直接投资常规业务的境内外汇划转核准;取消外国投资者境内合法所得再投资核准;取消减资验资询证;取消外商投资性公司境内再投资的外汇登记及验资询证。

二是进一步简化现有管理程序。简化直接投资项下外汇账户类型;简化资本金结汇管理程序;简化外商投资企业验资询证及转股收汇外资外汇登记程序;大幅简化审核材料、缩短办理时限。本文由收集整理

三是进一步放松直接投资项下资金运用的限制。放宽直接投资项下外汇账户开立个数及异地开户限制;放宽直接投资项下异地购付汇限制;放宽境外放款资金来源及放款主体资格限制,允许境内主体以国内外汇贷款对外放款,允许外商投资企业向其境外母公司放款。

《通知》的,共取消了35项行政审核,简化合并了14项行政审核,大大减少了直接投资项下行政许可事项。

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

同日的《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外商投资合伙企业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则明确,外商投资合伙企业所涉外汇管理以登记为主,外商投资合伙企业完成必要的外汇登记和出资确认手续后,可直接到银行办理外汇账户开立、资金购付汇等相关外汇业务。

曾任职于外管局的人士指出,从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手续和程序上说,原来允许外商投资进来、结汇,但其他手续要管理,现在全部放开,至少是对于已经实现可兑换资本项下的进一步完善与推进。

根据《通知》,外国投资者在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前,到外管局进行主体信息或者相应信息的登记后,即可在银行开立外汇账户,在登记的可流入额度范围内汇入外汇资金,开展直接投资相关的前期活动。

央行研究局原副局长景学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原来外汇管理政策是历史形成的,已不适应未来发展走向。当前我国贸易已发展到一定程度,实践证明,仅靠贸易已然不能拉动经济发展,未来投资将成为经济发展重要方面,这需要政府一方面吸收外

转贴于

商高质量投资,一方面培育国内高端制造业,支持企业走出去。”

篇9

 

滞后的人民币

 

中国央行日前报告称,中国外汇储备在2010年年末已达2.847万亿美元,较2009年增长18.7%。多年来,巨额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不仅给央行,也给政府其他部门带来巨大投资压力。

 

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李小加在其《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六个问题中》表示,中国庞大及持续的贸易顺差一方面将这种不平衡带到全球经济体中;另一方面也影响了自身经济持续与健康发展,并给中国的汇率、利率政策带来重重压力。

 

这些年中国政府窘困于汇率问题而广受国内外批评,深层的一个原因在于金融制度改革及海外扩张,滞后于实业经济。

 

经济学家沈明高表示,在历史上,还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虽已跻身于第二大经济体行列,但货币却不能在世界上自由流通。

 

上海银监局副局长张光平也在其新书《人民币产品创新》中表示,目前人民币仍然基本是一个限于境内流通的传统货币。

 

一组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GDP占全球的比重为6.2%,但当年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市场的交易占比仅为0.25%,位列全球前20名之外,与中国经济的实力极不相称。张光平估算得出,2007年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参数为4%。相比之下,美元、欧元、日元、英镑和瑞士法郎等全球五大货币的平均参数为121.1%,六大新兴市场货币(指墨西哥比索、韩元、俄罗斯卢布、印度卢比、巴西雷亚尔和人民币)平均参数为15.7%。

 

人民币这种国际货币地位的缺乏,被业界称为侏儒货币。

 

如果人民币在对外经济贸易中能更广泛地作为结算货币,人民币能在海外流动、获利,并且还能流回到火热的中国进行投资,那么海外的企业和个人甚至政府就不必只收美元。中国出口企业也就不用因担心赶不上人民币升值而纷纷回国把美元卖给银行,政府经营外汇储备的压力也就大为缓解。

 

眼花缭乱的决策速度

 

人民币的国际化就是更多的国家和组织以及公民愿意接受和持有人民币。

 

此前,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向松祚去欧洲都不带人民币,但是他最近一次去意大利带了几千元人民币,在货币兑换店随口问对方是否可以将人民币兑换为欧元,让向松祚感到意外的是对方给出了肯定的回复。

 

人民币在香港和东南亚等国家能够自由使用已经不是新闻,而在欧洲的遭遇更让人感觉到了人民币日益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被接受。

 

事实上,2010年,中国政府在人民币国际化上的速度让人已有些眼花缭乱。

 

去年6月份,央行宣布决定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之后紧接着出台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扩大试点方案,试点地区由五城市扩大到北京等20个省市。12月初,央行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出口企业数量从365家一举增加到6.7万余家。

 

这意味着,这些地区及出口企业在与海外买家协商过程中,可以要求人民币结算,海外买家则在付款行开具人民币信用证等一些程序后,便发货、收货、收付款。

 

人民币国际化之后的主要三个功能包括贸易结算、投资结算和储备货币,如果说贸易结算已经逐渐成熟的话,那么投资结算的放开成为2011年的一大突破。

 

今年1月初,《温州市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方案》,允许18N岁以上拥有温州户籍并取得因私护照者可使用外汇进行境外直接投资,年度总额不超过2亿美元,单次境外投资额不超过等值300万美元。

 

1月13日,央行更是新年1号公告《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凡获准开展境外直接投资的境内企业均可以人民币进行境外直接投资。

 

同时,管理部门也打开了境外投资于境内的闸门,1月11日,上海《关于本市开展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试点工作的实施办法》,允许国外养老基金、慈善基金、大学基金等长期机构投资者参与的外资PE,开展“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PE)”试点,这种所谓的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在沪率先开闸。

 

1月12日,中国银行纽约分行网站宣布对美国客户的人民币买卖交易启动,这也是中国国有大行首次在美国开展人民币交易。

 

国家外汇管理局山西省分局高级经济师王大贤建议,接下去应进一步提高人民币购售、资金拆借、境外留存与回流的便利性,提高结算用人民币的可获得性,降低人民币结算的交易成本,从政策上奠定人民币结算的基础,扩大人民币使用范围,提高人民币的接受度。

 

打通走出去并流回来的通道

 

要想成为一个国际货币,就需要可自由流动和兑换,以及国外机构和个人拿着人民币有利可图的问题。此前,央行已经多项政策,意欲打通人民币走出去并流回来的通道。

 

去年7月,央行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签署了1500亿元人民币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货币互换国达到8个,货币互换协议促进了人民币的走出去。8月,央行宣布允许境外银行参与中国银行间市场债券交易,则打开了人民币投资回流的渠道。至此,人民币流出、境外离岸流通、回流的循环路径建成,很显然,这是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关键之举。

 

业内普遍认为,人民币国际化除了必须要解决贸易结算之外,人民币的持有人必须能够进行投资并且获得收益。

 

首先可以纳入考虑的是建立人民币离岸市场。目前中国已经与诸多国家建立了贸易结算和货币互换协议,但是从2009年开始试点人民币贸易结算到2010年底,全年的贸易结算规模仅为千亿元左右,这与中国全年2.2万亿美元的进出口规模相比简直不值一提。

 

为什么国外的机构和个人不愿意持有人民币,李小加认为,问题在于境外没有形成人民币的离岸市场和足够多的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这导致向中国出口的贸易伙伴没有积极性获取大量人民币。

 

没有积极性的另一个原因是,当大量持有人民币之后,回流中国境内投资的渠道并不畅通。很长时期以来,中国对外资进来直接投资股市、楼市等资本市场保持着限制。这让很多海外持币者(无论什么币)对中国市场只能隔岸观火。

 

李小加建议,人民币国际化必须先通过一个可靠的离岸市场试行。对此,王大贤认为,这可以使得境外投资者在中国境外将人民币与其他货币相互转换,从而降低持有人民币的成本;然后是发展离岸人民币远期汇率市场,可以使得境外投资者规避持有人民币资产或负债的汇率风险;接着还可以发展离岸人民币金融产品市场,可以使境外投资者购买具有吸引力的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使他们愿意长期持有人民币,进而使人民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储备货币。

 

“如果这三个市场能够顺利地建立和运行,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使境外投资者解除在货币自由兑换、规避汇率风险与金融产品投资等方面的后顾之忧,使其更长久地、大规模地持有人民币。”王大贤说。

 

在离岸市场之后,形成一定规模的境外人民币必然有投资中国境内市场的要求,这也将倒逼中国的资本市场逐渐开放。

 

去年8月,央行就宣布境外央行、港澳人民币清算行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境外参加银行等三类机构进入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这意味着境外人民币回流和投资渠道的拓宽,也表明境外央行可以投资中国国债,人民币从贸易结算到投资货币再到储备货币的功能不断完善。

 

一些学者认为,接下来应该开放债券市场,让外资进入固定收益市场、银行利率市场,以及部分开放股票市场等,股市开放可能相对漫一些。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随着境外非居民持有人民币的规模大幅增加,“境外人民币都会有投资中国境内市场的需求,这也是一种交易货币所应该具备的功能,”他说道,“主要的人民币交易市场应该会在香港和上海,债券、股票、黄金、大宗商品等人民币挂牌交易就应该逐步开放。”

 

随着回流启动,李小加提醒,在离岸市场与在岸市场之间设立既互通又可以监管的人民币流动渠道,从而有效降低境外人民币业务对内地金融市场的影响与冲击。

 

向松祚认为,人民币国际化要避免当年泰国、马来西亚等国所遇到的情况:一旦风吹草动,资金就外逃,汇率就崩溃,金融体系就完蛋。

 

在离岸市场与在岸市场之间进行严密监管,并非是人民币走向强大的重心。国际化成功的核心是中国境内本身要有一个庞大发达而繁荣的金融市场。王大贤认为,美元之所以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主导货币,就是因为其拥有比欧洲、日本更为发达的具有广度和深度的金融市场。

 

而中国金融市场至今尚无自由的利率形成机制,显然不利于人民币国际化。

 

王大贤建议,一方面要进一步降低对外汇市场的干预程度,让人民币汇率更多地反映市场需求。为了缓解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内外部失衡,中国货币当局应进一步改革汇率形成机制,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

 

另一方面要培育多元化市场投资主体,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其中,中国政府必须在向外资全面开放金融业之前,向本国的民营资本全面开放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金融业务,提升民营金融企业的竞争力。

 

张光平认为,不解决国内外投资者持有人民币的各类基础资产问题,没有与之配套的多层次产品市场的发展、繁荣,人民币国际化只能是空中楼阁。此外,还必须调整中国的经济结构。“只有逆差国也就是进口国即贸易需求国的货币才能实现国际化,人民币要实现国际化,中国就必须能够替代美国成为亚洲的最终产品消费者。”

 

当前,特别是亚洲国家已经不仅希望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广泛使用,而且产生了金融投资乃至储备的需求。向松祚表示,中国虽然是一个贸易顺差大国,但是中国对亚洲周边国家的贸易逆差已达到1100亿美元,也就是中国是这些国家的买家,贸易主要是在中国;投资方面,中国每年数百家企业上市,而周边国家才几家,而资本市场是最讲规模效应的,亚洲未来投资也主要是在中国。

篇10

跨境资本流动有多种分类方式,按照流动主体可分为官方资本和私人资本;按流动周期可分为长期资本和短期资本。国际上测度跨境资本流动状况,主要沿用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资本和金融项目,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不含储备资产变动)。

直接投资。直接投资通常是指以获取有效发言权为目的的投资,其显著特点是一经济体的居民对另一经济体的居民实施管理上的控制或重要影响。根据中国的法律,外资比例必须不小于25%才算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在统计中,直接投资的门槛为10%或以上。直接投资方式包括股权、实物、无形资产、不动产等。

证券投资。证券投资是指以购买证券(包括股票、债券和货币市场工具等)的方式进行的跨境投资,这是机构投资者常用的投资方式。其跨境交易均未达到10%的表决权。例如,当股票投资从去年的9%增持到10%时,需要在国际收支平衡表减记证券投资9%,同时记直接投资10%。

其他投资。其他投资为资本和金融项下的剩余类别,是指没有列入上述渠道以及储备资产的跨境交易和头寸,包括长短期的贸易信贷及融资、国际贷款、货币和存款以及其他类型的应收应付账款。其中,贸易信贷(或称“商业信贷”)是指在国际贸易中供给者与需求者间的信贷或是预先付款而形成的短期资本流动;贸易融资是指银行对进出口商提供的与进出口贸易结算相关的短期融资或信用便利。国际贷款是指通过银行等中介机构进行的借贷。

需要说明的是,跨境资金流动具有严格的定义和规范的统计标准。投机性资本流动(即俗称的“热钱”)是指为追求最小风险下的最大收益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迅速流动的跨境资本,是跨境资金流动的一部分,有理论上的定义,但无严格意义的统计规范和标准,这种投机性的资本流动往往并不采取特定的流动形式和渠道,有时甚至混同在贸易和服务贸易等账户中。

中国三套跨境资金流动监测数据

国际上,跨境资金流动监测主要靠采集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目前编制标准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拟于2015年过渡到第六版。国际收支平衡表按权责发生制记录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所有经贸往来,能够全面反映一国与世界经济交往的基本状况和基本趋势。2012年,国际收支交易总规模达到7.5万亿美元。

为了保证国际收支统计的准确性,中国实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制度,主要通过1996年建立的国际交易报告系统采集对外资金收付数据。在此基础上,中国建立了跨境资金收付统计体系。跨境收付数据按照现金收付制反映企业、个人等主体在境内外之间的资金划转。与此同时,1994年汇改建立的结售汇制度催生了结售汇统计。2012年,企业、个人等主体通过银行办理的跨境收付交易达3500多万笔、金额5.1万亿美元;结汇和售汇总额2.8万亿美元。以上三套数据基本涵盖了中国跨境资金流动的交易、收付和兑换全过程(见图1)。

相对于单一的国际收支统计来说,当前跨境资金流动监测所依赖的数据体系具有如下优势:首先,统计频率更高。跨境收付数据基本的统计和监测频率为月度,实际上可以按日采集逐笔数据。结售汇数据基本的统计和监测频率也为月度,可以按日监测总量数据(即不区分交易性质、交易主体等)。其次,口径更加广泛、维度更加多元。跨境收付和结售汇统计数据不但参考了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交易项目进行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直接投资等不同交易性质的统计分类,还可以区分外资企业、内资企业、居民个人、非居民个人等不同的交易主体,以及国内的地区和银行分类,等等。此外,跨境收付统计还可以按照境外对手方国别、跨境收支交易币种等标准进一步分类。最后,更加全面地呈现中国跨境资金流动状况和外汇市场供求压力。国际收支、跨境收付、结售汇和补充统计分别反映境内主体涉外交易及资本流动的不同环节,各环节的数据比较还可以反映外汇存款、贷款、人民币结算等很多与外汇相关的问题。

从进出口、跨境收支和结售汇等流程图(见图2)看,各环节数据差异反映了企业在贸易中的财务运作行为。例如,企业出口后收款可能是外汇,也可能是人民币。企业收到货物贸易项下的外汇货款后,可能存入银行,或偿还银行外汇贷款,或卖给银行(即货物贸易结汇)。

海关进出口和货物贸易跨境收付不一致

出口与货物贸易跨境收入的差异可以反映企业出口收款周期,以及相关的贸易信贷等情况。从海关进出口和货物贸易跨境收支的对比看,2007年以来,中国企业的出口收入率和进口支出率总体上有所上升,说明中国企业的外贸货款结算速度有一定改善,这也反映了企业外贸订单短期化、规避外贸外汇风险倾向。

出口收入率和进口支出率的明显波动,还可以反映国内外宏观环境对企业收付款的影响(见图3)。例如,2008年底2009年初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期间,境外交易对手资金紧张,对中国进口的付款要求提速。同时,由于人民币存在贬值预期,企业尽快支付进口更加合适,进口支出率大幅攀升。此外,当时中国企业出口收款难度有所加大,出口收入率下降。总的影响是,当时货物贸易跨境净收入的资金规模远小于进出口顺差。再如,2010年年初和2011年年初中国都出现了出口收入率上升、进口支出率下降的情况,导致货物贸易跨境净流入超过净出口,主要是因为当时外部流动性比较宽松,人民币存在升值预期。为避免汇兑损失或者获取汇兑收益,企业出口后尽快收取货款的意愿较强,进口后推迟购买支付外汇的倾向增多。这又得益于银行提供远期信用证承兑贴现、进出口押汇、海外代付等跨境贸易融资。

货物贸易跨境收付和货物贸易结售汇数据不一致

从货物贸易跨境收支和货物贸易结售汇的对比情况看,企业货物贸易跨境收入结汇率的波动没有支出售汇率那么明显,说明企业主要通过支付进口货款时的财务运作,应对市场环境的变化。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人民币升值预期高涨,企业都不愿意通过从银行买外汇的方式(即售汇)支付进口,而是使用了很多外汇贷款支付进口,导致支出售汇率很低。在此情况下,企业结汇稳中有升,但购汇明显减少,最终增加了外汇储备。危机爆发期间,人民币出现贬值预期,银行外汇贷款资金紧张,企业更多从银行购汇支付进口,使得支出售汇率大幅增长,外汇储备积累放慢。危机以来的几次波动也都与市场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对结售汇差额和外汇储备变动造成较大影响(见图4)。

根据图2,货物贸易结售汇和货物贸易收付汇之间的关系如下式:

货物贸易结售汇差额=货物贸易收付汇差额+境内贸易融资净额+货物贸易人民币净支付+其他因素

根据上述公式,我们可分析出2013年前10个月货物贸易结售汇3349亿美元(见表1),除了货物跨境收付净额1263亿美元外,其他渠道还有境内贸易融资推迟购汇(占38%)和人民币净支付替代购汇(占31%)。

结论

中国跨境资金流动以稳定的实体经济资金为主。长期来看,进出口和直接投资是中国主要资金净流入渠道,占2008年至2013年上半年非银行部门结售汇顺差1.8万亿美元的77%。因此,需要继续贯彻“扩内需、减顺差、调结构、促平衡”的战略。

长期来看波动性跨境资金流动净额占比较低。稳定的资金流动除了外贸和外商直接投资外,还有境外投资收益和境内企业境外上市筹资,上述四项总额2001~2012年合计32730亿美元。同期外汇储备增量(32611亿美元)与其差额(119亿美元),可称为波动性跨境资金流动净额,也可视为热钱的一种算法。总体看,热钱的比例较低。当然这也不绝对是热钱。2012年流出较大是由于企业持汇意愿上升实现了“藏汇于民”,而不是卖汇给央行(见图5)。

企业财务运作加大了跨境资金的短期波动。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经济复苏进程、债务危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等对国际金融市场时有冲击,导致人民币双向波动加大。同时,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不断推进,境内机构和个人对汇率、利率等价格信号日益敏感,更加善于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调整财务运作,如通过外汇贷款、贸易信贷管理进出口收付款周期、资金配置等,规避汇率风险或者套取收益(见图6)。2008年以来,货物贸易进出口和直接投资顺差相对稳定,其他跨境资金流动多体现企业的这种财务运作,是结售汇差额波动的主要影响渠道。

我国跨境资金流动的操作主体在境内而非境外。我国跨境资金流动主要是外贸企业在境内银行帮助下的财务运作。我国跨境资金流动的主要渠道在明而非在暗,主要是通过银行跨境融资和外汇信贷套取利差和汇差。我国跨境资金流动的长期动因是实体经济而非单纯市场套利,外贸顺差、外商直接投资、境外上市筹资和境外投资收益占绝大多数。